時間:2023-07-19 16:56: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雕塑藝術的審美特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城市環境 雕塑藝術 審美特征
城市環境雕塑簡稱城市雕塑,是現代城市建設和環境藝術的產物。現代城市雕塑與古代雕塑在功能上有本質的不同,古代雕塑主要服務于宗教,以雕塑為載體宣揚宗教教義,多雕刻于洞窟和寺院之中,沒有環境藝術的本質概念。而現代城市雕塑作為公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物質環境滿足人類生存和行為方式等基本需要的同時,給環境注入人類意志、理念、情感和美感的綜合性藝術。公共性是現代城市雕塑的顯著特征,這就決定了現代城市雕塑在現代生活中所具有的公共環境藝術的本質,也決定了現代城市雕塑在與環境的共生中自身所具有的不同于古代雕塑的審美特征。
一、尺度與美感
自20世紀中葉始,歐美等國家一些建筑師和藝術家提出了“環境藝術”或“環境意識化”的概念,人和空間的關系就被提到了首要位置。在對待與環境相關的城市建筑、城市雕塑、壁畫、園林等藝術時,雕塑家不再孤立地把城市雕塑作品作為目標,而是從文化和審美的視角來關注人們的生存空間,將環境與藝術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綜合性的設計。作為公共藝術的城市雕塑,從設計開始就與環境產生了密切的聯系,它必須通過建筑與環境要素相協調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也只有與建筑物及其環境在空間尺度上的和諧才能產生美感,這就提出了城市雕塑設計在尺度把握上與建筑環境空間的關系的問題。
首先,整體考察建筑環境及其地面空間面積關系,這是確定城市雕塑尺度的基本前提。空間是由建筑結構體系間的空地形成的,地面空間的長、寬、大、小、方、圓、高、低的形成,直接和建筑物結構體系的布局組合有關,形成規則的幾何形地面空間和不規則的自由地面空間兩個概念。不論哪種地面空間,都由諸多復雜的地面組織元素構成,如花壇、草地、水池、臺階、路面、橋、柱以及欄桿等,它們互相連接,規劃出高的、低的、縱的、橫的、斜的和彼此交錯的地面空間,在視覺上形成各種地面形態,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城市雕塑的造型與布局,制約著城市雕塑體積的大小,這就要求城市雕塑的設計必須因地制宜,順應各種具體地面結構形態,同建筑的結構邏輯之間保持著必然的聯系。同時,也要巧妙地利用地面上那些必然元素(花壇、草地、水池、臺階、路面)的規律性,使之既不影響地面環境空間結構又能彌補建筑的缺陷,增加環境美感,整體思考城市雕塑尺度大小與地面空間比例的關系,取得和諧統一的尺度美感。
其次,把握好城市雕塑尺度大小與視距的關系。視距指人們欣賞藝術品的視覺距離。欣賞作品獲得的視覺美感一方面靠雕塑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另一方面靠視距來調整,才能產生完整的視覺效果,符合我們常說的距離產生美。視距的調整有兩種方式:一是觀賞者的腳步可以前后位移,產生和雕塑遠、中、近不同的視覺距離;二是觀賞者的位置不變,雕塑的尺度在設計時可考慮其合適的大小變化,最終和固定的觀賞點達成協調的最佳的視覺效果。前者是靈活的,適合較開闊的空間環境,而后者是被動的,適合較窄小的空間環境。城市建筑結構不同,地面空間預留也就不同,提供給雕塑家設計的地面空間也就千差萬別。面對這些理想或不理想的建筑與地面空間,就要求設計者在追求美也就是和諧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在尺度大小確定方面既要考慮城市雕塑與地面空間的關系,又要考慮觀者視距的需要,對城市雕塑進行整體而巧妙的設計,使作品在保持完整性的同時給人以賞心悅目的審美感受。因此,在城市雕塑設計中對尺度大小的把握上,不能脫離實際情況而一味追求抽象的、絕對的、理想中的尺度比例,要與周圍的建筑、地面空間的實際空間和觀者的審美心理結合,進行深入研究,試驗不同尺寸的效果,遵循“尺度產生美感”這一美學原則。 二、材料與美感
自然造物給視覺藝術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資源,不同的材料體現出不同的質地。從材料的原始狀態來看,材料本身就具有自然之美,加上藝術化的設計與工藝制作,材質美在城市雕塑設計中就更為明顯地具有了獨立的審美價值。
城市雕塑具有實體性,構成實體的物質材料本身便成為城市雕塑作品呈現的一個重要方面。材質對城市雕塑來說,其表現力既體現在內容的傳達上,又體現在形式的構筑中。作為物質實體的城市雕塑,其材質自身所具有的審美價值往往通過它的肌理、質感、色彩直接作用于人的視覺,產生審美感受。在城市雕塑所使用的材料中,無論是金屬、石材、木材、陶瓷、水泥還是樹脂等,這些材料都具有不同的特性,顯現出各自特有的材質美。材料的豐富為雕塑家提供了更多的創作空間和傳遞思想內涵的可能性,雕塑家通過合理的選材,把觸覺、視覺的感知與內容形式進行巧妙結合,來提升作品的審美品質。然而,在關注材質自然屬性的同時,也應該看到現代城市雕塑是工藝與材料相結合的藝術。盡管可選擇的材料很多,每一種材料都會顯露出自身所具有的美感,但還是首先要了解材質美在人們視覺心理中的審美作用,以及應用材料的工藝水平,也應注意審美價值與材料價值絕不可等同這一事實。物質屬性轉化為審美屬性并非單純是由材質純自然的實際存在引起的,應該認識到開發材料的審美特征,是設計者在充分顯現材質本來屬性的同時,經過藝術的創造過程產生出來的,是藝術地選擇、利用和創造的結果。
材料的多元化與多樣性是現代城市雕塑藝術的一個顯著特性,現代城市雕塑藝術向著多種材料與多種工藝手法發展,這種趨勢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愈來愈明顯。材料的品種與工藝手法的擴展,進一步豐富了建筑、環境與城市雕塑的有機結合點,從而也不斷強化了人們認識現代城市雕塑的藝術特性與審美方式。材料天然存在的魅力與雕塑家藝術創造的結合,傳遞著藝術家的意志與觀念,產生了視覺和心理功能的變化和美學上的效果,材料不僅是城市雕塑藝術表現的媒介,而且材料工藝的美感也大大豐富了其整體造型語言。因此,對材料自然形態美的認識,對材質審美價值的發掘以及與建筑空間環境的結合,共同構成了現代城市雕塑的材料的審美觀念。
三、形式與美感
恩格斯說:“每個人都是典型,但同時又是一定的單個人。”這句話提出了藝術典型是共性與個性的辯證統一。就像各類藝術一樣,不能孤立的把它們分開來看。在中國, 李澤厚先生也認為藝術是不可定義的,而民俗博物館與藝術博物館的展品經常混同, 也說明藝術品與非藝術品的界線是異常模糊的。藝術之所以難以界定, 還由于現代派藝術作品的千奇百怪,不可捉摸……一位音樂家4分3秒的完全沉默, 毫不彈奏, 也稱藝術品……所有這些, 都使藝術和非藝術的劃分非常困難。①
一、各類藝術的審美特征
審美性是藝術的一個特征,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產物,任何藝術作品都必須是人所創造的,反映著人類勞動和智慧的結晶。然而只有能夠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和,具有審美價值或審美性的人類創造物,才能稱作藝術品。
(一)表現的藝術
1.建筑:建筑也是靜態的表現藝術,和工藝品一樣具有實用性和審美性。它通過對空間、比例、形體結構布局,以及裝飾、色彩、圖案等制造出一種情調,側重于情感和意境的表現。如巴洛克建筑強調實體與空間的運動感和豪華感,通過富麗的裝飾,營造出一種舞臺般的夢幻效果。雖然建筑是靜止不動的,但是具有音樂一般節奏和韻律,建筑的美類似于音樂美。正如德國美學家謝林稱“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筑。”②
2.音樂:音樂是一種動態的表現藝術,也叫表情藝術,音樂的審美特征不僅通過音響、節奏、旋律以及和聲等表現手段,還通過音樂家的表演來使欣賞者產生美感。這種音樂所傳遞出來的美感既有作曲家的創造,又有演奏家的再創造,這種極具概括性的藝術,是最能振奮人心的精神藝術。正如叔本華所說:一切藝術都希望達到音樂的狀態。
通過對這些表現藝術的了解,我們知道了表現藝術也來源于生活,欣賞這類藝術作品使人直接感受的是藝術家的情感、心靈和精神境界。
(二)再現的藝術
再現藝術指的是再現生活,但不等同于對生活機械地的模仿,它是藝術家通過對生活的加工、改造、提煉中表達藝術家的審美理想和思想感情。
1.雕塑:雕塑是靜態的再現藝術。它通過形態造型來反映和再現生活。雕塑的審美特征在于把豐富的內容凝縮在一個形象鮮明的塑像,借助有限的動作、姿態、臉型、面部的描寫等,使欣賞者聯想、想象到更多的內容,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具有概括性,凝練性和普通性。如羅丹的雕塑《思想者》,它是《地獄之門》中央上部的一個坐像,表現了一個強有力的巨人對地獄里悲劇所引起的思索。作品中的動作、神態有力地表達了他矛盾的心情和內心的痛苦。作者用這個想象來象征《神曲》的作者但丁。③
2.繪畫:繪畫作為一門悠久的歷史藝術,它和雕塑一樣也是靜態再現藝術。它的審美特征通過線條、色彩、構圖等運用,來塑造形象、再現現實、反映生活,也體現出了畫家審美感情和審美理想。
(三)語言藝術
語言藝術主要指文學藝術,它的突出審美特征是借助語言塑造典型的藝術形象和意境,深刻反映生活和豐富情感。文學藝術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詩歌、散文等,一類是小說。語言藝術通過“形象―語言―形象”的過成,給欣賞著提供了想象和再創造的廣闊天地,使欣賞著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對語言的理解產生意境美,從而獲得強烈的審美感受。同時文字、繪畫與詩歌在美術傳統中長期存在密切的融合。但是語言藝術也有缺點:它不像繪畫可以直接展現出人物形象,必須經過欣賞者的再創造之后才能獲得審美感受,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小結
藝術的多樣化,藝術分類也多樣化,所有的藝術分類方式都是相對的。通過這些藝術的分類,我們能容易找出它們之間的審美特征,不僅提高和發展各門藝術,同時也提高和豐富各門藝術欣賞的能力。每一種藝術一方面努力追求自己特有的現實方式,另一方面有都接受其他門類的影響,各種類藝術之間相互區別,同時又相互聯系和相互滲透,它們都是認識與情感、再現與表現的統一。它們的特征也是相對的,我們絕不可以將其絕對化,本文通過對各類藝術之間的審美特征的學習為自己在以后的藝術創作中做一些鋪墊,以期能激發出創作的火花呢。
注釋:
【關鍵詞】城市雕塑 文化內涵 城市文化
我國知名雕塑家劉開渠曾指出:“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水平的象征。它對城市面貌的美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具有其他藝術形式難以替代的獨特功能”。①可見,城市雕塑作為城市文化的載體,不僅僅從藝術的高度彰顯著城市的歷史文化,更是一座城市精神風貌的象征。
一、城市雕塑文化內涵的分類
城市雕塑作為造型藝術中的一種形式,除具有獨特的審美特征外,更蘊含著城市的歷史、文化、風俗等特點。城市雕塑出現于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僅反映了當時的城市風貌,更是對時代審美特征和精神風貌的展現,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
(一)歷史紀念性文化內涵
由于城市雕塑具有永久性和跨時代性的特點,因此具有一定的歷史紀念意義,大多用于紀念城市重大歷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事跡。它是各個國家和時代城市歷史的化身,記載著城市的歷史變遷,凸顯著濃厚的時代氣息,是城市文明的見證者,如知名雕塑《人民英雄紀念碑》《加萊義民》《巴爾扎克像》等都是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城市雕塑。
(二)時代性文化內涵
一件優秀的城市雕塑作品,是在城市歷史背景和時代潮流的感染下經過藝術家的提煉而創作的。城市雕塑作為城市的組成部分,是城市經濟發展和人文特色的真實寫照。由于受到社會思潮的影響,它具有鮮明的時代審美特性,如霍去病墓石刻群雕塑,除表達歌功頌德之外,更體現出秦漢時期雕塑藝術的渾厚之風。
(三)地域性文化內涵
城市的自然環境和地域文化對城市雕塑的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城市雕塑是展現城市地域特色和區域文化特點的重要手段,如哈爾濱的冰雪雕塑藝術就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展現出了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使哈爾濱享有“冰城”的美譽,成為哈爾濱城市的文化名片。
(四)標志性文化內涵
城市雕塑大多擺放或屹立于城市的中心位置,是城市中某種元素的真實寫照。它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語言,記載著城市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城市歷史人物功績,深受人們的認可與喜愛,從而成為了城市的象征與標志,如《自由女神像》記載著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的歷史,成為美國的標志性雕塑,而廣州的《五羊群像》也因記載著城市的起源而成為廣州的標志。
二、城市雕塑與城市文化的關系
城市雕塑內容形式與藝術語言的表達,是對城市文化最好的詮釋。優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不僅僅能彰顯出城市的個性,更是展現城市精神風貌的媒介。城市雕塑如果不能體現出城市的歷史背景、地域特色、風土人情,便不具備社會價值。城市文化為城市雕塑的存在提供了滋養的土壤。城市雕塑不僅要尊重城市歷史文化,還要遵循必要的美學準則,即在展現城市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背景下,讓作品的主題更加鮮明,文化底蘊更加突出,真正體現出城市的文化內涵。主題性城市雕塑要充分表現出內容的真實性;歷史紀念性城市雕塑要具有記錄城市歷史變遷和重大歷史事件的作用;標志性城市雕塑則要充分體現出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雕塑以其獨特的藝術手段,運用雕塑造型藝術和語言形式,通過象征的表現手法來實現對城市文化內涵的展現,不僅僅是對城市文化的記錄,更是改善城市環境和體現城市精神風貌的載體。當前,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時代潮流的轉變,城市雕塑在藝術創作中一定要與城市文化進行完美融合,從更深的層次發掘城市文化,汲取新的城市文化元素,在彰顯城市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更要迎合現代人們的審美觀念和時代精神,處理好城市雕塑與城市文化之間的關系,堅持以人為本的創作理念,注重對城市雕塑的藝術性、文化性、娛樂性和時代性的充分展現,為構建文明和諧的城市做出貢獻。
三、如何做到城市雕塑與城市文化和諧發展
城市雕塑的發展和藝術形式的演變,離不開城市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內涵。城市雕塑以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改變著城市面貌,而城市文化則是城市雕塑的靈魂,是城市雕塑內在精神的展現,只有二者完美結合并出現在城市的重要位置,才能讓人們時刻感受到城市濃郁的文化氣息,啟迪人們對城市歷史文化的弘揚和對時代精神的追求。城市雕塑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觀念和社會認知,是城市歷史文化發展和時代改革的見證者。城市雕塑建設的成敗,無論是從主題、內容、規模上,還是從形式、材質上,都應該認真考量,精心設計和創作,使之成為精品,真正成為城市的標志和文化名片。城市雕塑如何與城市文化進行完美結合、和諧發展,是在城市建設中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第一,城市領導者要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注重對城市文化建設項目的開發,加大對城市雕塑建設的投入,為城市居民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更好地為城市雕塑的建設提供服務與保障。第二,城市規劃家和雕塑家在對城市雕塑進行設計和創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深入了解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通過對城市的考察,選取適合的城市文化元素,確定選題、規模、位置等,制定出完善的設計方案和施工計劃,注重雕塑作品與城市公共環境的關系,做到城市整體規劃與城市雕塑的協調統一,突出城市地域和文化特色,使雕塑真正成為美化城市環境的使者,體現出應有的社會效應與文化價值,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和對精神生活的向往。總之,城市雕塑以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美化著城市環境,詮釋著城市文化內涵。每一座城市都有不同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地域特色,蘊含著城市濃厚的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因此,在城市雕塑的建設中,一定要以城市本土文化為根基,重點突出城市的文化內涵,向世人展現城市獨特的歷史風貌和文化氣息。注釋:①白佐民,艾鴻鎮.城市雕塑設計[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22.
參考文獻:
[1]陳繩正.城市雕塑藝術[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98.
[2]譚巍.城市雕塑的藝術形式與文化內涵的研究[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我們現代的生活方式已經不再是以往那種的粗放型方式,而是開始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我們的城市生態環境是否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已經成為評價這個城市的一個重要標準,我們城市的雕塑作為一個城市藝術品位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是我們的城市環境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雕塑不但起到了文明城市的作用還將我們城市的空間富有了極大的美感,讓我們身處都市的人群能夠有機會與環境進行某種精神上的交流與溝通。我們僅僅從不同的時間與空間上來觀察就可以輕易地發現了我們以往生活所留下的重重清晰的痕跡。所以,筆者試圖依照現代城市雕塑藝術的表現特點來進行詳盡的分析與判斷,同時與現代城市所有的關于環境方面的各種需求,表明了我們未來雕塑的發展方向。
1現代城市的雕塑藝術與其他藝術作品具有不同的內在特點
城市的雕塑一方面是出于滿足城市建設美觀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滿足于我們所生存的環境審美的需要。城市雕塑是我們公共藝術的一個主體存在的表現方式,不但為了滿足我們都市人群的感情需要而且還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它們這些作品通常都是具有豐富感情以及較為鮮明的審美特征在其中。我們所言的城市雕塑是在公共場所的雕塑,她需要與周圍的建筑物巧妙的融為一體,牽扯到了建筑、綠化等諸多方面。在一個城市的整體環境之中,城市的雕塑可以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其是城市文明的尺度也是城市未來發展方向的一個重要的指引。
1.1具有開放型與多層次包容性的特征
城市的雕塑是我們所學習的環境藝術一個較為高級的表達方法,其所存在的的各種形狀以及對人們視覺的沖擊力。我們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使得大家對于不同的價值取向有了包容性的接受度,不但更能體現出城市雕塑的其存在的價值與作用還可以讓大家能夠有美的享受。
1.2公開綜合性的藝術氛圍作品
我們大家都知道城市的雕塑是出于公共環境之中的,其存在可以讓人們有了一定的情感交流的平臺,人們之間的審美感能夠進行互相的交流與溝通,作品身處于我們大家的生活圈子中間,是表達了大家對于自己的文化以及情感方面的互動。
1.3區域性與鮮明的時間性
不同地區的文化所表現出的文化作品是完全不同的,城市雕塑也表達了不同的美的訴求,不同區域文化所醞釀出的文化產品是完全不同的,是與我們對于現今社會人的價值取向緊密聯系的。我們在這些作品的身上很容易發現時代所留下的烙印與痕跡。
1.4文化性和具有較強的親和力
城市的雕塑作品是一個重要的藝術作品,其在創作的過程中是極為嚴謹與細致,要能夠實現大家對于審美的需要和感情的訴求,還需要實現觀眾對于不同審美觀點的要求。我們需要去滿足這些群眾的需要。
2現代城市雕塑所具有的藝術作用
2.1雕塑藝術促進了我們城市環境的進一步的美化以及其今后的發展
城市雕塑是一個藝術作品,它通過不同的藝術形態來表達這個時代的特征,讓后來的人通過這個作品可以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的各種風情畫卷,不但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還可以讓大家的情操得以鍛煉,打造出了現代的文明。雕塑是一個文化的載體,能夠突出的表現我們城市的人物風情,同時也促進了我們城市的美化。
2.2城市的雕塑也促進了我們社會整體經濟水平的提升
城市的雕塑作為我們所在城市的一個名片,是我們城市文化的特點,這其中也融入了不少我們民族的特色,城市的雕塑作品是我們歷史發展的一個見證,其中的民族文化能夠讓后世所欣賞。
2.3城市雕塑能夠將我們現在展現給后代
城市雕塑作為我們歷史的承載是我們現階段一個文明的集中展現,它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起到了訴說我們這個時代文明的作用,極大的推動了我們文化的長足進步。
3城市雕塑急需解決的問題
3.1雕塑未能突破舊的形式,內容陳舊無更新
在我們現在的許多城市雕塑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作品立意較低,沒有充足的藝術性與美感,其內部沒有足夠的內涵與新鮮的內容,沒有實現雕塑所應具有的功能。
關鍵詞:宗教藝術;何朝宗;瓷塑造型;影響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1-0031-02
一、何朝宗個人簡介
何朝宗是明代福建德化窯的一名瓷塑大師,生卒年月不詳,學術界并未對此形成一致的看法,但是比較流行的觀點是明弘治至萬歷年間人。何朝宗創作的瓷塑作品充分利用了德化窯瓷土“豬油白”的特點,發揮各瓷塑家創作之長,并且吸收木雕、泥塑以及石刻等方面的造型技法,傳神寫意,展現人物內心世界,極具情韻,形成獨具特色的“何派”藝術,將德化陶瓷雕塑藝術推向一個頂峰。
二、何朝宗瓷塑造型的藝術表現特點
(一)造型生動
何朝宗的瓷塑作品題材主要是宗教,造型各異,作品中有獨特的韻律感與節奏感。例如《達摩渡江》好似古花瓶的造型,底座寬、中部飽滿圓潤,整體造型的突出點是軀干、頭部、底座,外形呈現凹凸起伏,小腿微攏,踩在蘆葦上,側面前傾,拉起的衣角,生動再現了渡江時的情境,作品在靜中表現了動感,作品拱起的胸部和手部的關系,造型因素內的統一與變化,形成了獨有的藝術審美價值。
(二)雅俗共賞
何朝宗的瓷塑藝術作品,汲取了民間雕塑工藝的精髓,雕塑語言清新、質樸,自然流暢。在題材選取上,主要是佛像,這與當時人們信仰佛教有很大的關系,作品符合當時大眾的審美接受與精神寄托,塑造的瓷塑作品生動形象。另外,在形式方面,充分發揮材質的審美特征,使工藝和藝術得到完美結合。何朝宗創作的藝術作品和百姓生活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讓社會大眾能普遍理解與接收,達到了雅俗共賞的境界。
(三)獨特的造型藝術特點
何朝宗作品的形象造型,是以人們能對人物進行接受的基礎上,使用對稱、S形以及均衡等技法來構圖,讓作品靜中有動,大氣磅礴。從人物的衣紋布局和結構的方面來看,松緊、高低、疏密搭配合理,與人物所處的環境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例如,在上面談到的何朝宗的《達摩過江》中達摩的神態非常堅定,迎風而行,涉洶涌的江水,表現其普度眾生、不畏辛勞的居心,形神兼備、情境統一,使思想性與藝術性有機融合,渾然一體。
(四)突出線描表現方式
造型藝術的基本元素是線條,尤其是二維造型方面,還是將線條作為基本的表現手段,在中國繪畫中有著重要的位置,形成了獨特的線條表現技法與理論。何朝宗的瓷塑藝術作品,吸收了工筆畫內的線條布局和組織之間的關系,讓線條在立體造型內的表現力全部釋放。例如,何朝宗使用的“釘頭鼠尾描”,這是他的構造元素,并且在當時雕塑藝術領域內,只有何朝宗采用了這一表現手法。何朝宗在線條的布局上面也深知中國畫線條藝術的獨特的造型特點和審美功能,在衣紋的表現上,能發現其繪畫藝術方面的修養。每條衣紋采用的都是“釘頭鼠尾描”等線條手法,寬窄、疏密粗細、頓挫、揚抑恰到好處,游刃有余,進而能很好展示畫家的基本素養。在何朝宗對衣服紋理的處理過程中,在每一條衣紋線的落刀的地方都圓勁有力,花紋線彎曲但是并不輕飄,流暢自然。何朝宗創作的藝術作品,人物皮膚少,主要是服飾,因此,為線描塑造提供了一定的發展空間,這對作品表現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宗教藝術對何朝宗瓷塑造型的多方面影響
(一)唐吳道子“吳家樣”對何朝宗陶瓷雕塑造型藝術影響
唐吳道子“吳家樣”的藝術特點是,強調整幅畫面氣氛的有機統一,例如采用蘭葉描的筆法來展現人物衣服的褶折,能產生飛揚的視覺藝術審美效果。這和西方藝術中強調的寫實性是不同的,中國畫的線描藝術形式多樣,總共有“十八描”,使形象表現舒暢自然,飽滿而富有張力,表現了中國藝術獨有的“寫意與傳神”特點,不僅不被表達對象所束縛,還能充分發揮作者主觀想象,達到既高于真實,同時又不離開真實的藝術表達范式。
何朝宗的瓷塑藝術作品,為了讓人物形象更為飽滿、生動,采用了“吳家樣”的表現方式,來創作人物的上半身。何朝宗所創作的立式塑像,身高為五個頭,這與古代的塑像比例是不相符的,但是從作品的整體造型上來看,實際上就是他使用五個頭高的藝術手法是對傳統的革新,將塑造人物上半身與下半身形成對比,在對比中達到人物的和諧統一,進而讓人物形象更為穩定、飽滿。特別是在人物的衣紋方面,線條瀟灑、衣袂飄飄,圓轉流暢,將中國畫的“線描”藝術表現力發揮到了極致。“吳家樣”的表達方式的代表作品《達摩渡江》。
(二)唐代周“周家樣”對何朝宗陶瓷雕塑造型藝術影響
“周家樣”創作的仕女形象體態豐滿、面容飽滿,華美綺麗,色彩濃艷。何朝宗創作的觀音形象,體態豐滿,面龐圓潤,手、腳肥厚,讓人們在欣賞這些作品的時候,能受到形象的健康、和藹、美麗。唐代周創作的“水月觀音”之體對何朝宗影響很大,比如何氏作品《如意渡海觀音》就是典型的“水月觀音”樣式。周的另一成就是將佛典儀范宗教化和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讓作品能從現實生活中源源不斷地去尋找素材,進而賦予作品以生機勃勃的生命力,讓藝術形象能完美表現時代生活審美特點。何朝宗所創作的觀音像就很好的利用了這一點,雖然創作的是一些宗教人物,但是其符合同時代社會的審美思想與生活特點,并且將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實現了心靈與視覺的有機統一。
(三)蕭梁時期的張僧繇“張家樣”對何朝宗陶瓷雕塑造型藝術影響
張僧繇“張家樣”是采用了“點、拂、曳”等的技法入畫,線條十分精簡,對畫中人物的形體塑造有一定的幫助作用,讓畫面更加具有立體感,人物像、佛像更為健康豐滿,傳神逼真,栩栩如生,這稱之為是“凹凸法”。何朝宗的瓷塑作品,對人物進行形神兼備的刻畫,還采用人體解剖方面的知識,來塑造人物,讓人物具有一定的寫實性。比如《文昌帝君像》就很好利用了“張家樣”。
(四)北齊曹仲達“曹家樣”對何朝宗陶瓷雕塑造型藝術影響
北齊曹仲達“曹家樣”用筆主要是在衣紋的表現上非常稠密,能表現衣服緊身貼體的樣子,史稱“曹衣出水”。在何朝宗的作品中,在立式塑像的下半身處理和人胸腋緊身等細節與局部的處理上,使用了這一手法,有效壓縮人物下半身,這從表面上是突出人物上半身的張力。上松下緊,之間的過渡和協調,經作者的藝術化處理,并沒有使人感覺到任何不妥之處,實現了上半身、下半身的比例的有機搭配。比如上面談到的《達摩過江》。
四、何朝宗對后世德化瓷塑藝術的深遠影響
何朝宗之后,明代出現了陳偉,清代的游長子,民國的許義友等,直到今天,還有很多的瓷塑藝術大師,不斷傳承何朝宗的藝術手法,將“何派”藝術發揚光大,推動我國的瓷塑藝術不斷向前發展。
五、結語
總之,何朝宗是明代陶瓷藝術大師,創作的瓷塑藝術作品具有造型生動、雅俗共賞、突出線描表現方式等特點,他善于汲取中國傳統宗教藝術精髓,吸收唐吳道子“吳家樣”、唐代周“周家樣”、蕭梁時期的張僧繇“張家樣”、北齊曹仲達“曹家樣”等藝術表達手法,形成了“何派”藝術,對我國瓷塑藝術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徐俊東.一代宗師何朝宗瓷塑藝術的文化解讀[J].中國陶瓷.2008(03).
關鍵詞:環境陶藝;公共空間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9-0031-01
一、美化空間環境,娛樂大眾
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人們追求的是具有高品位、人性化、藝術感的生活環境。而環境陶藝語言對建筑空間環境的介入,其獨特的裝飾優勢增強了建筑環境的人文意義,使我們的生存空間獲得一種精神的提升。在實際中,可根據不同的空間環境及人們的不同要求,合理地利用環境陶藝語言表達,力求創造變化多樣而別具一格的空間環境。
環境陶藝入主公共環境空間,是以美感為前提,娛樂功能是基本的功能,沒有審美娛樂就不成其藝術,當然其他功能也無從談起。作為一種公共藝術,與雕塑創作個體行為審美不同,它為特定環境而設計,服務于某種文化背景的人群,造型與具體的地貌相融合,把歷史特點、傳統習慣、風俗觀念、經濟模式、人文氛圍納入創作思維。形成一種既融入環境,又具有社會屬性的大眾藝術。
二、弘揚文化理念,教化育人
藝術品只要它能真實地反映人類的社會生活,思想感情和心理愿望,反映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積極追求和熱烈向往,人們就會長久地欣賞它,它的審美價值就會長久地被保留。環境陶藝一樣能反映和塑造整個的或全面的社會生活情景。它塑造的形象具有直接現實性和具體的社會性,具有的豐富完整性,具有其他從精神上認識世界的方法所無法替代的功能。
環境陶藝以獨特的材料符號、工藝技術、形態特征與城市建筑、環境相揉和,體現了具體的文化特征、歷史傳統、風俗習慣、時代風貌、人文特點,創造了不僅是富有個性審美特征的陶瓷藝術,而且創造了“人化”環境的氣氛和空間,用這種語言和大眾交流,人們通過環境陶藝鑒賞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環境、社會、歷史和人生。作為融入人們生活空間的一種展示性藝術和交流方式,信息功能以物化為媒介,對“受眾”認識作用尤為突出。藝術的交際──信息功能可以使人們交流思想,有可能使人們研究時代久遠的歷史經驗和地理遙遠的民族經驗……用舞蹈語言、繪畫語言、建筑、雕塑、實用裝飾藝術語言交流思想是比較通俗易懂的,比語言交流更易于為其他國家和人民所接受。由于環境陶藝具有反映與創造、再現和表現、主體和客體統一的特點,往往能夠更加深刻的揭示社會、歷史、人生的真諦和內涵,具有反映社會生活廣度和深度的特長。在形式表現方面,大眾從震撼的形態、材料肌理的質感、工藝的精湛中,體驗環境陶瓷語言獨特的審美特點;從成型特點、裝飾手法、施釉和燒成技術,獲得與其他藝術表達不同的感性認識和體驗,提高對特種工藝材料在特別環境下成型的理解和認識。另外,作品的內容所傳達的信息,以大眾媒體的方式宣傳創作的意圖、設計的思維、文化的背景內涵;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提高人民群眾的審美認識水平和能力。由于認識作用是以審美價值為基礎,在反映對象的本質特征時,又表現出藝術家、設計師對人生的理解和評價,在描繪生活細節時還揭示出生活的本質規律;在反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反映人的思想情感、情緒、愿望等主觀世界,使得它具有與自然社會科學不同的特殊審美認識功能。
藝術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提高人們審美修養和鑒賞力,培養人們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藝術教育作為美育的核心內容,它對人們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開發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它可以豐富人的想象力、發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強人的創造力、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是藝術教育的特點和功能。環境陶藝的特征使它賦予了最大的藝術教育機會,而得以發揮這一功能。例如《黑陶之壁》反映了生活在高度現代文明的環境中,日本人熱愛生活,崇尚平和與寧靜、尊重自然、追求人與環境、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統一。
三、用于公共設施,改善居住環境
目前環境陶藝作為公共設施的應用范圍還只是公共設施大范圍內的一小部分,由于陶瓷這種特殊的材料凝聚了原始自然的質地,豐富的色彩、肌理和式樣,可以調節公共空間的環境氣氛,從而營造出一種古樸、真實、自然的氛圍,這是其它材料所無法比擬的,因此把環境陶藝引入到公共設施領域所呈現的不僅是雕塑藝術思維取向的轉變,更是公共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重大突破,環境陶藝的獨特性和適宜性必能在公共設施領域充分拓展它的應用范圍。
環境陶藝進入公共設施本身就是對公共設施系統設計的創新和改變。在日本橫濱的步行道公園的設計中,環境陶藝被運用到廣場中實現了與活動其中的人的互動。
陶瓷雕塑是陶藝的一種,需要經過模印、鑲嵌程序后,通過手工鏤、堆塑、雕刻等程序并經高溫燒制成具有獨立性的立體陶瓷雕塑制品。中國陶瓷雕塑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可見歷史之悠久。近年來,我國陶瓷雕塑藝術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提速而得到長足的發展。陶瓷雕塑藝術非常講究品味和格調。格調從價值上把握作品不同屬性的范疇,即與藝術表達方式相關聯,也涉及到作品的思想內容;而品位則是把作品再細分為差異、層次和等級,即與作品的內容有關,也與作品的審美趣味和表達方式相關。
1.1人文特征
陶瓷雕塑藝術相對純粹地表達作者追求的精神價值和審美觀念。當代陶瓷雕塑藝術表現形式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陶瓷雕塑是由水和泥等天然物質構成,它是人類用情感締造出來的,與人類有著親密關系的藝術品。陶瓷雕塑藝術家可盡情發揮其想象力和靈感,讓陶土、釉料等天然原材料按照技藝和思想靈活組合,加上恰到好處的火候,醞釀出偉大的藝術結晶。陶瓷雕塑藝術既要有技術層面上的把握,也要有功能層面上的制約,同時創作主體在審美方面要有造型、構圖、色彩的自由性,以及繼承與創新的能力。現代陶瓷雕塑藝術的情感性已超越了傳統陶藝,這充分體現了現代陶藝流露出的藝術氣息。陶瓷雕塑藝術家包容著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其追求是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注入到創作的作品中來,這種深遠與超脫的境界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
1.2個性特征
陶瓷的材質具有特殊性和裝飾工藝性,其雕塑作品具有濃厚的民俗文化特征,陶瓷質地擁有豐富的視覺元素,自然呈現出浮華、艷麗的美感。實際上,陶瓷雕塑工藝的流程很復雜,豐富多彩的裝飾,其造價成本高昂。從工藝層面上講,一件上檔次的陶瓷雕塑作品涉及到的制約因素是多方面的,這也是陶瓷雕塑與一般材質雕塑在工藝上的不同之處。有時候燒窯技師的心情和心態都會影響到作品的成敗。因此,一件成功的陶瓷雕塑所用的材質和裝飾是其他雕塑材質不具有的,有不可替代性。而且,陶瓷雕塑成敗完全取決于創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和風格與制作工藝和燒成工藝是否吻合。一般來講,陶瓷雕塑的難度主要在于設計思路要與燒制技術、條件互相匹配,這與模具制作、印坯程序以及釉色與胎質結合等因素息息相關。不然,在高溫燒制和烤花二次燒成時就會常出現胎裂現象,這為后面釉上裝飾造成不必要麻煩,直接造成成本提高、成品率低的后果。嚴格把握完美的制瓷工藝和嚴謹的制瓷程序,是成功制作陶瓷雕塑作品的關鍵所在,正是這種具有獨特性的工藝,更能顯示陶瓷雕塑作品的珍貴價值。
陶瓷雕塑藝術家創作作品所付出的代價要比其它媒介藝術家要多很多。這不僅體現在資金和時間上,還要有強大的耐心與陶瓷燒制者的默契配合,因為陶瓷是火掌控的藝術,成功作品的每一道工序都要接受燒成的挑戰;我們既要掌握了解陶瓷文化藝術及傳統民俗符號,更要深入了解窯區制作陶瓷的復雜工藝,必須清楚了解泥料、釉色以及各種裝飾手法的燒制技巧,中國不但擁有傳統窯系獨有的顏色釉,而且還有釉下青花,鐵銹花,刻填花,五彩青,刻劃花等裝飾手法,其中釉上裝飾包括有斗彩、素三彩和新彩等,還有多種印花、貼花。這些傳統陶瓷藝術文化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因此,對能合理利用傳統陶瓷工藝獨特性,而不是對對傳統裝飾符號的膚淺揉和,要讓作品具有完整的工藝性,充分表達創作者的主題思想,這成了當今陶瓷藝術家研究的重要課題。
1.3多元化特性
陶瓷雕塑藝術作擁有商品的屬性。但藝術作品與一般商品不同,它具有特殊的商業屬性,主要表現為,它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是一個欣賞和精神產品對象,它受到傳統文化和社會觀念和風尚的影響,因此,美術作品的價值需要很多條件才能在真正實現它的藝術價值。美術作品的商品屬性需要在藝術市場的交換中,由市場經濟特定的社會制度體現出來。美術作品真正的內在價值不是表面的商業價值和價格,而是主要體現在它的藝術性。當前瓷雕藝術領域存在很嚴重的商業目的,有很多唯利是圖者在模仿、粗制濫造,達到商家的盈利要求。而這種把瓷雕創作作為一般商品的制作的圖利行為,不但抹殺了瓷雕藝術是一種精神的審美對象,而且還扼殺了藝術創作者的靈魂,誤導了購買者的目的性。這種傾向不能說明瓷雕藝術是沒有品位的,而是某些具有商業利益者的人為因素。我們追溯整個中國陶瓷雕塑的歷史,它有著燦爛的藝術魅力,具有寫實主義風格,以具體形象造型表達藝術情感,讓藝術家的主題思想易于普通觀眾所接受,讓人一看就懂;這種現實主義的造型生動體現了社會現象,讓藝術家和觀眾在視覺和精神上有完美融合,觀眾與藝術品得到有效的交流溝通,達到情感的共鳴;陶瓷雕塑造型出現的錯位、夸張等形式能體現出作品的幽默性,能使觀眾獲得一些審美,這不僅能為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還能使藝術家獲得廣泛認可。
2 陶瓷雕塑藝術發展建議
陶瓷雕塑藝術的生活化、藝術化,這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利用現代新工藝把陶瓷、塑料、金屬的融合體進行藝術加工,這將成為陶瓷藝術發展的方向。現代的陶瓷雕塑藝術不是缺乏陶瓷技術,而是缺乏思維創新,因此,陶瓷雕塑藝術的長遠發展需要為陶瓷和陶瓷藝術品注入更多的創新思維。
2.1繼承傳統雕塑藝術
現代的陶瓷雕塑藝術要從傳統陶瓷雕塑藝術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打造立足國內,走向世界的宏偉藍圖。中國的陶瓷文化歷史悠久,制陶技藝精湛,這能體現出中華民族的文明成就。這不僅有民族文化的精神滋養,還有先民對陶瓷特性和人文品格把握的精神財富。這為人們接受現代陶藝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歷代陶瓷雕塑創作者打造的的陶瓷珍品已成為人類的寶貴遺產。中國擁有秦、漢、唐、宋、元、明、清等精湛藝術的積淀,但這些優秀的傳統不能直接表述現在的生活。我們要打破固定模式和規范思維,需要在新時代和新環境中尋求審美的支撐。總之,陶瓷雕塑藝術家要立足自身傳統,吸取西方現代藝術的趣味和手法,注重陶瓷雕塑藝術在精神與語言上的融合。
2.2理性追求精品
要以理性思維把握創造藝術精品每個環節。長期以來,中國陶瓷雕塑藝術家對陶藝缺乏理性的思考,其思維主要體現在表現手法上,特別突出工藝技術。由于缺乏對陶瓷工藝的正確理性把握,將有著工藝缺陷的現代陶藝作品登上大雅之堂,誤導觀眾對現代陶藝的正確認識。在陶瓷雕塑藝術創作中,要充分考慮好各方面的因素,才能真正表達作者的意圖。我們既要認識到感性對藝術創造的重要性,更要以理性思維把握藝術創作的各個環節,不斷追求精品。
2.3提升陶瓷雕塑品位
陶瓷雕塑藝術具有自身獨特的品位和格調。我們評價作品的藝術價值,不能草率地判定此作品有無品位和格調,必須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要看作品的思想內容是否健康,是否給世界和人生賦予新的意義。其次要從作品中看出藝術深厚的傳統功力和所開辟出新的藝術領域。然后要從作品中看到藝術家是否丟棄了中國民族傳統陶瓷雕塑藝術的根本,對陶瓷雕塑的審美特性有著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