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鄉村產業發展趨勢

鄉村產業發展趨勢精品(七篇)

時間:2023-07-18 16:27: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鄉村產業發展趨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鄉村產業發展趨勢

篇(1)

(一)旅游產業和農牧業發展態勢的趨同性

伴隨著旅游產業的發展,一些相關產業也得到了促進。其中,較為明顯的表現是農牧業在近年來穩步發展、經濟效益不斷提高、農牧業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取得了糧食豐收、經濟作物較快發展、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好成績。自2000年以來,旅游產業發展和農牧業經濟呈現同向變化趨勢。這一變化通過旅游綜合收入和農牧業增加值來反映。1.旅游產業與農牧業增加值對比分析2000年以來,旅游綜合收入和農牧業增加值總體上均出現增長的趨勢。旅游綜合收入從2001年的7.5058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126.48億元,年均增長速度38.08%。以2001年為基期,農牧業增加值從2001年的37.47億元上升到了2012年的80.41億元,年均漲幅為4.17%。總的來看,2001年到2012年間,旅游綜合收入和農牧業增加值都表現為上升趨勢。2.旅游產業與農牧業增加值的增幅對比分析旅游綜合收入和農牧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幅度)表現出階段性。旅游產業是敏感性產業,受2003年的SARS和2008年3·1影響,2003年與2008年旅游綜合收入都出現低谷。2006年青藏鐵路通車以后,旅游綜合收入出現迅速發展的態勢。2006至2007年間,旅游綜合收入平均增速為59.15%,比11年間的平均增速高出21.07個百分點。2008年3·1之后,旅游綜合收入增幅每年成增長態勢。2001至2005年間,農牧業增加值的平均漲幅為4.05%,與2001-2012年的年均漲幅4.17%比較接近。2006至2008年間,農牧業增加值的平均漲幅為5.5%,比平均值高出1.33個百分點。2009至2012年間,農牧業增加值的平均漲幅為3.3%,比平均值低0.87個百分點。總體來看,旅游業的波動性較明顯,農牧業發展情況較平緩。

(二)旅游產業和農牧業發展趨勢的定性分析

鄉村旅游是農牧業與旅游業的結合體。鄉村旅游目的地農牧業景觀、農牧業生產、農村勞動力均為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且部分農牧業生產要素本身就成為了一項重要鄉村旅游吸引力。旅游業同樣可以反哺農牧業,鄉村旅游業能夠吸納農牧業剩余勞動力、提高農牧業收入、促銷農產品。農牧業與旅游業的聯動效應已經不言而喻,國內外諸多研究已經證實了兩者之間的關系。1.政策扶持與產業融合就而言,2002年,自治區人民政府了《關于扶持和鼓勵農牧民群眾開展旅游服意的指導意見》,鄉村旅游開發活動開始在區內遍地開花。2012年,自治區出臺了十二五期間的鄉村旅游規劃,鄉村旅游經濟開始快速發展。鄉村旅游已經形成了五大主題品牌,分別是“雪峰鄉村”“高原林村”“高原牧歌”“神奇鄉井”“屋脊農莊”[10]。鄉村旅游已經與傳統的農牧業以及新興的高原凈土產業相融合,依托農牧業的人文與自然景觀、農牧業產品供給以及農牧業原有的人力資本在不斷發展。從整體情況來看,鄉村旅游經濟與國內其他地區存在共同特點。最為明顯的一點,即產業融合吸納了農牧區剩余勞動力,有利于農牧區經濟結構的調整。同時,發展鄉村旅游可以調動農牧民參與旅游開發和服務接待的積極性,提高農牧民的幸福指數,進一步提升農牧民參與鄉村旅游開發的效率。因此,從人力資本的角度來看,發展鄉村旅游可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農牧業經濟效益與旅游產業經濟效益,對促進旅游目的地經濟增長具有積極作用。與國內鄉村旅游發展實踐相比,雖然鄉村旅游發展起步晚,發展制約因素較多,而從產業聯動的角度分析,鄉村旅游經濟發展所依托的高原農牧業生態景觀及農產品、高原特色奶、肉制品等均豐富了旅游產業的產業鏈結構。農牧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實現了農牧業產品創新,促進了農牧業結構創新發展。反過來,農牧業的轉型與發展為鄉村旅游經濟注入了活力,同樣豐富和發展著鄉村旅游經濟。2.鄉村旅游發展實踐的佐證課題組于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間,對具有代表性的鄉村旅游目的地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不同類型的開發模式、不同地理區位、不同發展程度的鄉村旅游目的地,旅游業與農業融合發展。以昌都地區半農半牧縣芒康縣為例,該縣處于滇藏線與川藏線的交界處,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該縣境內沿214國道有一條旅游觀光線,觀光線周邊分布著許多鄉村旅游目的地,包括納西民族鄉(又稱“鹽井”)、曲孜卡溫泉度假村等。其中,納西民族鄉的千年古鹽田景觀及當地農牧民制鹽曬鹽的勞作方式成為了吸引沿途觀光游客的一項重要旅游資源。而旅游經濟活動也在很大程度上維持了人們傳統的生產作業方式、保護了非物質文化資源,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復興。由于旅游業的乘數效應,旅游產業鏈與農業相銜接,拓展了農牧產品的銷售和經營渠道;農牧業的生產要素與旅游產業相結合,為旅游產業提供支持與保障。國內外關于鄉村旅游開發建設過程中鄉村旅游產業與農牧業聯系地研究已經有了較好地積累。但是,通過廣泛的文獻檢索發現,以實證研究范式分析鄉村旅游發展背景下旅游產業與農牧業內在聯系的文獻不多。在研究對象方面,以自治區作為研究對象的報道尚未出現。綜合上述論述,結合2000年以來農牧業和旅游產業經濟發展趨勢及相關數據,我們提出研究假設:在大力扶持鄉村旅游發展的背景下,旅游產業與農牧業已經開始融合,旅游產業與農牧業之間存在雙向影響的關系。

二、旅游產業發展與農牧業經濟增長的VAR和脈沖響應分析

產業融合與產業關聯一直以來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一般認為:產業耦合是對產業關聯與產業融合在物理學方面的形容。研究人員將“耦合”這一概念引入產業經濟研究當中,用來解釋經濟系統的不同子系統之間在運行過程中的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相互協調與制約的現象。縱觀國內外關于產業耦合、產業關聯的研究報道,可以看出該方面的研究已經從最初的概念辨析、機理剖析等方面,過渡到以定量測度為主且具有多學科交叉特征的研究層面。涉及旅游研究方面,旅游乘數效應研究是產業耦合與產業關聯在旅游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研究方面出現頻率較高的一個名詞。已經出現的研究報道中,對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工業與旅游產業的耦合聯動、農業與旅游業的互動發展研究均有表現。其中,農業與旅游產業的關聯研究由來已久。然而,前期的研究文獻中出現的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路徑、融合動力、融合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多以定性分析為主,缺乏實證論述,尚未對于農業與旅游業之間的內在關聯進行較為精確地探究。因此,為了探究旅游產業與農牧業之間的內在聯動關系,驗證本文上述研究假設方向的合理性,采用計量經濟學中的向量自回歸模型(VAR模型)方法,選取2001~2012年的旅游產業綜合收入與農牧業經濟增長作為研究變量①。向量自回歸模型(VAR模型)是一種非結構化的模型,是以時間序列的統計特征為出發點,通過對經濟系統進行沖擊影響分析來了解經濟系統的動態特征和沖擊傳導機制,它通常使用最少的經濟理論假設[11]。本研究所選用的數據是兩列時間序列數據,數據之間的關系缺乏經濟理論支撐,故向量自回歸模型比較適用于本研究。向量自回歸模型(VAR模型)在經濟學研究領域中常被運用于定量測量兩種具有內在關聯的事務之間的相關關系。例如,在城鎮化研究(郭志義、張耀東,2012)[12]、旅游產業融合與旅游產業協整發展研究(張占濤等,2012)[13]、經濟增長與相關問題研究(劉乃全等,2006;李天國,2013)[14-15]、旅游乘數效應研究(胡春林,2007;向延平、蔣才芳,2013)[16-17]等方面。該模型與其他測評方法相結合的運用均有體現。眾多的研究成果表明:該方法從深層次角度能夠較好地對事物之間的聯系進行揭示。本文在VAR模型的基礎上,利用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法來分析旅游產業發展與農牧業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一)平穩性檢驗

經典的線性回歸模型通常假定序列是平穩的,或者是一個確定性趨勢加上平穩部分,來保證OLS得到的估計量是一致性和具有漸近正態分布的性質。然而,實際中通常遇到的時間序列是非平穩的,如果利用經典的模型進行分析則會出現“偽回歸”現象[18]。協整分析把非平穩變量的長期均衡和短期動態的變化有機地結合起來,是一種有效的分析方法。平穩性檢驗是協整分析的前提。本文以旅游綜合收入來作為反映旅游產業發展的指標,記為T;以農牧業增加值的變化來衡量農牧業經濟增長情況,記為A。為消除可能存在的異方差現象,將T和A分別取自然對數,記為lnT,lnA,進一步對兩時間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在顯著性水平5%的條件下,lnA與lnT的ADF統計量均小于其相應臨界值,且D-W檢驗結果數值接近2,故不存在單位根,認為lnA與lnT的序列是平穩的。

(二)VAR模型估計和脈沖響應分析

VAR模型所依托的理論假設較少。在進行短期預測預防與分析方面非常方便,尤其是在對外生變量預測較為困難或者短期內對某些不確定因素難以把握的情況下,利用VAR模型具備較強的便利性[19]。脈沖響應函數描述了在一個擾動項上加上一個一次性的沖擊,對于內生變量的當前值和未來值所造成的影響,因此能夠比較直現地描述變量之間的動態交互作用。根據由模型的AIC和SC最小值來判斷變量的滯后期,通過Eviews3.0軟件可以得到模型的滯后期為2,進一步得出了VAR(2)模型的估計結果(見表2)。以LNA和LNT為解釋變量的兩回歸函數的D-W值分別為1.8323和1.7646,可以認為,隨機誤差項不存在自相關性。可決系數結果表明第一個回歸方程的擬合優度不如第二個回歸方程的擬合優度高。在實際應用中,VAR模型的主要用處是進行脈沖響應分析。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礎上,利用Eviews3.0來分析旅游綜合收入與農牧業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影響程度,脈沖響應和差分分解結果如圖1、圖2、表3、表4所示。圖2與圖3描繪出了分別給兩變量施加一個單位標準差的沖擊后所帶來的動態影響。圖2顯示,農牧業增加值的沖擊對于旅游綜合收入具有較顯著的正向影響,在本期給農牧業增加值一個單位標準差的正沖擊后,從第二期開始,旅游綜合收入開始正向變動,并達到峰值4.21%;在第3期到第10期之間出現平穩趨勢。在方差分解中,農牧業增加值對旅游收入波動的貢獻小幅波動后逐漸呈平穩趨勢,最大貢獻值為60.58%。表明當農牧業增加值受到外界條件的某一沖擊后,通過市場傳遞給旅游業,給旅游收入帶來同向的沖擊,即農牧業增加值對于旅游收入具有顯著的、正向的影響,且具有較長的持續效應。從圖3可以看出,當在本期對旅游綜合收入給一個單位標準差的正沖擊后,在當期農牧業經濟增長便開始正向變動,增加了約0.4%。隨后2期達到峰值1.4%,第4期下降到最低點1.0%,在以后幾期逐漸趨于平穩。在10期內,旅游綜合收入沖擊對于農牧業增加值的影響是正向的,且在長期逐漸趨于平穩。從方差分解的數值可以看出,旅游綜合收入沖擊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波動影響的最大貢獻值為89.68%。研究結論表明:當旅游綜合收入受到外界條件的某一沖擊后,給農牧業增加值帶來同向的變動,并且這種影響具有較長的持續效應。

三、研究結論

篇(2)

藝術內在的結構性傳播取向分析

論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經濟自覺

區域中心城市文化消費比較研究

安徽省文化產業的關聯效應研究

我國文化消費水平評價及提升對策

轉型與挑戰:信息時代的出版業發展

文化科技融合下的文化品牌建設

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的五大關鍵問題

創意眾籌融資模式的動力機制研究

作為文化議題的創意經濟與創意城市

最美鄉村空間開發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文化資本對居民文化消費行為的影響

城市居民本土戲曲文化消費提升研究

消費社會學視域中的動漫景觀解析

農業創意品的價值估計及其產業前景

當代大眾文化產品的生產特點及發展趨勢

沿海城市郵輪旅游產業的發展前景與對策

推進江蘇文化科技融合的路徑與政策舉措

中國省級旅游產業效率現狀及其經濟效應分析

高校在文化產業發展新時期的路徑選擇

財政補貼對我國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的影響

長三角區域文化市場融合及一體化發展研究

城市群文化產業非均衡增長與區域協同研究

電視與新媒體融合背景下城市形象傳播研究

文化折扣對我國文化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

日本創意產業貿易結構與競爭力演變研究

網絡視頻版權資源的增值模式——以樂視網為例

產業價值鏈視角下的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策略研究

GRA視角下文化產業的財政支持效應研究

國際鏡鑒中我國文化產業財政支持理念革新思辨

中國對外文化產品出口結構研究與調整策略

江蘇對外文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

文化財產返還訴訟中的法律適用規則探析

從藝術稅法視角剖析中國畫廊業困境及解決之道

大數據時代創意設計服務平臺建設研究

機制與模式:電影藝術如何影響城市創意產業

甘肅省區域文化產業效率及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基于DEA-Malmuqist的廣西文化產業發展效率研究

國際文化貿易制度環境研究:宏觀政策與微觀態度

應用型本科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中國電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提升與全球化戰略路徑研究

融合:制造業與文化產業高質快速發展的可行路徑

上海自貿區制度創新與我國文化產業開放發展對策研究

安徽省文化產業競爭力分析與提升——兼與中部省域比較

國外文化產業發展的財政金融政策特征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文化資源、文化勢能及我國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誤區探析

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的“三大表征”與“五大關系”

篇(3)

關鍵詞:縣域旅游;旅游經濟;模式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0-0090-02

縣域經濟發展受到當地資源、資金、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不同縣域都根據自身特色優勢,選擇某一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實現對其他產業的帶動發展。其中不少縣域通過旅游產業來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實現了區域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有效推進縣域經濟的快速增長。

一、縣域旅游經濟概述

(一)縣域旅游經濟的概念

縣域旅游經濟是指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地域空間,依托縣域旅游資源賦存優勢,以資源開發為基礎,通過發揮旅游業的整合聯動作用,以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區域特色經濟。

旅游業作為綜合性產業,提高競爭優勢不僅依賴于資源本身的質量,而且需要依托多種因素及多個產業的協調配合。縣域旅游經濟的發展意義在于通過改進、培養和提高縣域旅游業的整體競爭力,逐步優化縣域產業結構,增強縣域經濟的綜合競爭力。縣域旅游經濟水平的改善不僅可以提高縣域經濟實力,而且能夠改變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

(二)發展縣域旅游經濟的作用

1.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縣域經濟增長

縣域經濟發展應該結合實際,根據自身發展的優勢條件,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以第一、第二產業長期作為支柱產業發展,縣域可能出現經濟增速緩慢或者遭遇發展的瓶頸。因此,很多地區通過扶植和鼓勵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發展來實現縣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實現縣域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

2.有效縮小城鄉差距,加快新農村規劃建設

城市與鄉村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正在不斷拉大,然而隨著鄉村旅游興起與發展,許多城市居民利用節假日到鄉村度假,鄉村旅游發展帶動了區域經濟的快速增長,有效縮小了城鄉之間的經濟差距。縣域為了發展旅游業,通過改善和提高旅游接待環境,進一步完善旅游接待設施,一定程度上改進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完善了基礎配套設施,改善了農村村容風貌,加快了新農村的規劃和建設。

3.拓寬農村就業渠道,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在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進程中,由于當地吸收和解決勞動力就業崗位不足等問題,造成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從而使當地有效勞動力大量流失,這種情況非常不利于縣域經濟的持續增長。然而,通過發展縣域旅游業,可以有效吸納農村未就業人員,積極拓寬就業渠道,有效解決閑散勞動力的就業問題;通過當地居民參與旅游開發,提高實際生活水平,增加經濟收入,促使人們更加積極參與其中,最終實現縣域旅游開發的良性循環。

二、縣域旅游經濟模式的影響因素分析

縣域旅游經濟發展模式的形成和確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本文通過對比分析篩選出六個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

(一)經濟基礎

經濟基礎是否雄厚以及經濟發展速度的快慢直接影響到縣域旅游業發展的規模與水平,經濟條件較好的縣域發展旅游業具有充實的資金基礎,能夠促進旅游業快速發展。在旅游經濟發展初期,經濟基礎雄厚可以較好解決發展所需的大量資金,同時為進一步開發奠定了經濟條件。

(二)政府行為

政府對旅游業所起的宏觀調控作用非常重要。由于各地經濟水平和發展狀況的差異,政府在旅游開發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有些縣域政府成為旅游業發展的主導力量,推進旅游業全面發展;有些則作為服務者,負責協調旅游開發中市場主體的經營管理行為。

(三)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是指游客在多個旅游目的地,多種旅游產品及服務之間做出選擇,對某個旅游目的地產品和服務的選擇意愿及購買水平。縣域旅游開發首先需要了解游客需求,采取策略吸引客源市場,最終形成競爭優勢。

(四)資源稟賦

資源稟賦是指經過開發建設能夠為縣域旅游業發展所利用的一切資源表現形式。旅游資源是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凡是能夠對旅游者構成吸引力的一切客觀事物均是旅游資源。它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旅游特色,構成對旅游者的核心吸引力。旅游業的競爭性還表現在擁有人力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旅游業的持續發展需要多方面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五)企業運作

旅游企業是指直接為游客提供所需的產品及服務,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法人。旅游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強弱,經營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響游客對旅游服務質量的感受評價,從而決定縣域旅游業發展的規模和質量。

(六)區位環境

區位環境是指縣域地區與周邊地區相比所處的相對地理位置,以及縣域地區與周邊地區所表現的競合關系。它影響到縣域地區距離中心城市和客源市場的遠近,以及客源市場距離目的地的交通便捷程度。

三、縣域旅游經濟發展模式的基本類型

不同縣域由于旅游業地位、資源質量、客源市場、區位環境等方面的情況不同,在縣域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考慮自身現狀及優勢,選擇不同特色的縣域旅游經濟模式。本文通過對比將縣域旅游經濟發展模式歸納為四種主要類型。

(一)政府主導型

政府主導型是指政府通過強效的行政干預管理,在縣域旅游發展中對資源開發建設、產品宣傳營銷、行業規范管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宏觀調控。這種模式的優勢表現在縣域旅游開發初期政府對當地旅游業發展的支持和投入有效緩解了資金不足的問題,保證旅游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的順利進行。保障旅游業在較短時間內的快速增長以及產業規模的初步形成。但是,縣域旅游業發展達到一定規模水平后,僅僅依靠政府主導就會影響市場調節機制的有效運行,制約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可能造成投融資渠道過于狹窄,阻礙旅游開發進度,不能充分調動市場主體參與競爭的主動積極性。

欒川模式作為政府主導型的典型代表,發展旅游業的優勢表現在政府統籌主導、資源特色明顯、市場營銷有力。欒川模式的成功經驗能夠為那些經濟基礎和區位環境都不具備優勢條件的縣域給予參考借鑒。

(二)市場運作型

市場運作型是指通過發揮市場機制調節作用,對縣域內優良資源進行招商開發建設,以此帶動縣域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通過轉讓企業經營權,吸納民營資本參與投資開發,激發旅游企業參與競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種以內資吸引外資,外引內聯的旅游投資模式,提高了縣域旅游發展的市場化程度。這種模式的優勢表現在積極吸納民營資本投入,有效解決發展中資金不足,激活市場主體的競爭參與性。然而完全依賴市場調節作用存在局限性,主要是市場經濟的無序性、自發性和事后性決定的。政府仍然需要發揮必要的監督管理職能來規范市場秩序,防范投資者的各種短視經營行為,積極保護資源與環境質量。

婺源模式作為市場運作型的典型代表,其發展旅游的優勢在于靈活運用市場手段,以鄉村性旅游資源作為特色。其成功經驗是秉持“放手民營、多元投入”的經營思想,積極廣泛吸納社會資本。例如,婺源旅游集團公司的民營股份占了絕大多數,國有股份僅占27%。采用多種投資方式促成了企業、政府、社會資本合力發展旅游業。

(三)資源優勢型

資源優勢型是指依賴于具有特色、品位較高的旅游資源優勢,以資源強烈的吸引力推動縣域旅游經濟的較快增長。這種模式要求旅游資源具有較高質量品級,縣域地區需要根據自身資源特色進行準確定位,整合資源開發配套的旅游產品,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相對競爭優勢。但是,旅游資源的吸引力不具有永久性,隨著游客經驗的豐富以及消費趨勢的變化,即便是高質量的旅游資源也需要進一步改進,培育開發新的旅游產品,強化長久性的吸引力。

九寨溝模式作為資源優勢型的典型代表,其發展旅游業的優勢條件在于優質獨特的資源條件產生了強烈的市場需求。九寨溝進行旅游開發過程中對資源保護極為重視,當地政府明確永續開發利用資源,以保護為前提進行開發建設。在緩沖區保留藏族村寨,實行溝內游和溝外住相結合。

(四)產業協作型

產業協作型是指縣域地區最初依靠第一、第二產業的優勢力量發展縣域經濟培育區域特色,經過一段時間的資金積累之后,縣域經濟達到一定規模水平,再轉而以其他產業基礎條件帶動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發展,實現其他產業與旅游業優勢互補,三大產業間優化互動的特色發展道路。

永安模式作為產業協作型的典型代表,發展旅游業的優勢條件在于依靠工業發展積累了較為雄厚經濟基礎,加上穩定農業經濟的支持,經濟發展達到一定規模水平后,逐步提高第三產業在經濟發展中所占比例,進一步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以保障縣域經濟持續增長。第一、第二產業給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發展提供足夠資金資源支持,而旅游業發展又促進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四、縣域旅游經濟模式的發展趨勢

本文結合實例重點分析了縣域旅游經濟發展的四種基本類型。隨著旅游休閑時代的到來,縣域旅游經濟模式呈現出動態的變化發展,表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一)資源導向弱化,品牌意識增強

從縣域旅游經濟不同模式的發展現狀來看,不同縣域都較為重視優勢資源的選擇和開發建設,將其作為吸引游客的核心力量。但是,由于具有壟斷性的旅游資源數量有限,資源吸引力可能會逐漸減弱,縣域將更加重視塑造具有獨特魅力的旅游品牌形象,使自身能夠從眾多縣域中脫穎而出,增強競爭實力。

(二)模式動態變化,呈現多樣類型

縣域由于經濟基礎、資源條件、政府行為及市場運作等方面存在著不同現狀及特色,因而不同縣域會根據自身發展實際選擇不同的旅游經濟發展路徑,模式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縣域旅游經濟模式不會一成不變,而是表現出動態變化趨勢。

(三)注重質量提升,相互融合借鑒

目前,縣域旅游經濟發展大多數仍然處于數量擴張階段,隨著今后旅游業逐步實現產業轉型和調整,縣域旅游發展會更加注重質量的提升。縣域通過主動思考自身旅游經濟模式的不足之處,積極借鑒其他成功模式經驗,實現不同模式之間的相互融合借鑒。

本文通過明晰縣域旅游經濟發展模式的影響因素,深入梳理總結了縣域旅游經濟四種基本模式的優勢及不足,以及這些模式所表現出的發展趨勢,期望縣域能夠摸索建立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旅游經濟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 許振曉,王國新.縣域旅游發展模式的比較與剖析――對杭州三縣(市)的實證研究[J].人文地理,2005,(6).

[2] 周霄,肖智磊.經濟欠發達與發達地區縣域旅游發展模式比較研究――以河南欒川和江蘇常熟為例[J].江蘇商論,2007,(10).

[3] 鐘睿,姚治國.縣域旅游發展模式動力機制研究[J].特區經濟,2010,(5).

篇(4)

一、鄉村旅游的內涵和發展趨勢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人們的生活消費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從過去的滿足吃、穿、住、行,擴大到觀光、休閑、度假和旅游的新要求,人們空前地渴求著遠離喧囂,返璞歸真。這是一種現代人追求的生存質量,又是一種生活時尚。由此,鄉村旅游應運而生。鄉村旅游是指以景區景點和生態農業觀光為依托,以田園風光、農家生活為特色,以鄉村休閑度假、農業觀光游覽、民俗風情體驗為主要內容的旅游休閑方式。從鄉村旅游發展趨勢看,目前鄉村旅游的主要類型有:農業觀光游、鄉村休閑游、自然生態游、農家度假游、農事休驗游、民俗文化游、鄉村情趣游、農業經貿游等,這些不同類型的鄉村旅游發展,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擴大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加強城鄉文化交流,統籌城鄉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鄉村旅游是國際上最主要的三種旅游形式之一觀光、度假、鄉村旅游,國內也漸成時尚,我國也將今年的旅游主題定為“鄉村旅游年”。從杭州市來看,鄉村旅游在各地發展迅猛。桐廬、臨安、富陽等地,都已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積極加大鄉村旅游的發展及其示范點和示范戶的培育,鄉村旅游對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明顯,也不斷豐富了其旅游內涵。我縣作為旅游資源大縣,面對如此發展良機,應抓住機遇,及時挖掘鄉村旅游資源,加大政策引導扶持,加快發展步伐,不斷豐富旅游產品內涵,著力建設旅游經濟強縣。

二、鄉村旅游對我縣經濟發展的意義鄉村旅游是我縣推進旅游轉型、促進旅游由湖區向全縣輻射的新載體,是豐富我縣旅游產品的新類型,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途徑,是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新方式,鄉村旅游在我縣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和廣闊的前景。1、鄉村旅游可以豐富千島湖旅游內涵。千島湖以一流的山水資源聞名于世,但千島湖旅游以觀光為主,游客來千島湖旅程一般為一日,內容相對單調。發展鄉村旅游可以把藏于民間的文化、民俗、景點、人物挖掘出來,讓游客一飽千島湖美麗湖光山色的同時,走進農村,體驗淳安原生態的鄉村環境和鄉村韻味。這樣,不僅豐富了千島湖的旅游產品和內涵,還延長了游客在千島湖旅游逗留時間,拉長了旅游消費產業鏈。2、鄉村旅游可以成為農民增收致富新途徑。隨著改革的開放,我縣的青壯年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創業,留在家中的以老人婦女居多,增收途徑相對缺乏。鄉村旅游具有

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發展鄉村旅游,既可以挖掘利用鄉村的自然資源和民俗風情,同時還可以發揮鄉民自身的才干,農民們在參與旅游開發經營的過程中漸漸把旅游資源、農副物產、土特產品以及富有濃郁鄉村特色的菜肴、傳統的人居環境轉變為商品,獲得收益,從而加快農民增收致富的步伐,促進農村家庭經濟的快速發展。3、鄉村旅游可以成為提高農民、轉移農民的新方式。鄉村旅游通過政府推動和引導,制訂服務質量標準,主動嫁接餐飲服務業、住宿服務業,對從業農民進行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提高農民的服務技能和綜合素質,增加農民的參與鄉村旅游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市場經濟意識,從而促進農村的分工分業,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加快農村勞動力向

二、三產業的轉移。4、鄉村旅游是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切入點。發展鄉村旅游,通過政府的指導和農民自主創造,可以整合各種要素資源和政策資源,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發展具有農村特色的產業,加快生態保護與旅游開發的有機結合,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加快實施。當農民在旅游發展中嘗到甜頭,農民自會認識到“泥濘的小道、污染的河流、貧苦的生活,野蠻的習慣,骯臟的環境”是不會吸引游客的,是急需徹底拋棄的,就會主動去保持美好的自然環境,保護古典的民間建筑風格,傳承悠久的民俗特色,而不是盲目開發,盲目發展。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必將有效促進農村的鄉風文明和村容整潔。

三、我縣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依托千島湖景區旅游,我縣的鄉村旅游,特別是“農家樂”發展已悄然興起,一部分鄉鎮的農戶已占得先機,吃到了我縣鄉村旅游的“頭口水”。1、我縣鄉村旅游的發展優勢1資源豐富。我縣的鄉村旅游資源可以說是景人合

一、特色明顯。有以優美的自然風光、寧靜的田園意境為依托的,如屏門上西村、富文青田村;也有古村落景觀,如浪川鄉芹川村;有具有濃郁民俗特色的,如金峰朱家村賽豬頭、抬菩薩;還有豐富歷史人物沉淀的,如朱熹、陳碩真、朱元璋等。2交通便捷。目前我縣開發的鄉村旅游以“吃在農家”為主,比較興旺的幾家都在城郊,景色優美,環境清雅,是依托千島湖鎮,憑借相當便利的交通而發展起來的,接受千島湖鎮客流輻射作用明顯,比如千島湖大塢山村、富文青田村、汪宅齋堂村等,到縣城時間都是僅需三十分鐘。3開發適度。由于我縣鄉村旅游開發相對較遲,對自然的破壞較少,農村原生態的東西保存較好,鄉村淳樸、原始的風味,對于渴望返樸歸真,追求自然安詳的城市人別有吸引力。4市場巨大。以千島湖品牌為依靠,擁有巨大的客源。據統計,2009年來千島湖旅游人數達150萬人,旅游經濟收入15億元。隨著千島湖知名度的進一步提升和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觀念的轉變,我縣鄉村旅游市場將有充分客源保障。2、我縣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1開發模式相對單一。一般以純自然觀光和“農家樂”餐飲服務為主要類型,其他的體驗型、度假型較少。表現為特色不明顯,文化內涵相對缺乏,開發不成熟,設施配套不夠齊全。旅游產品單一,不能滿足旅游需求。2開發檔次不高。表現為接待區分散,“經營戶”分散,而且規模較小,以個體經營戶占主體,旅游服務素質低,接待層次、接待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資源也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如千島湖鎮大塢山村僅有支部書記一戶人家參與“農家樂”,接待游客最多二十五人。3條件相對落后。主要是各鄉鎮相對分散,道路

等基礎設施比較落后,不能滿足旅游需要,農村環境衛生與農民環保意識也與鄉村旅游發發展有一定差距。4監管欠缺。目前的“農家樂”基本上是農民自發、自主行為,政府部門的監管、引導和鼓勵欠缺,無規劃也無示范,無證營業現象普遍,管理處于“真空”狀態,開發處于無序狀態。

四、促進我縣鄉村旅游發展的幾點建議淳安鄉村旅游的發展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推進淳安鄉村旅游加快發展,必須進一步明晰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機制,強化發展引導,提高發展質量,增強發展后勁。

2、注重規劃,突出特色。統一制訂全縣鄉村旅游發展規劃,規劃要突出不同鄉鎮的特色,防止雷同。要聘請旅游規劃專家對我縣鄉村資源實地考察,提高規劃水平和檔次,避免我縣鄉村游發展過程中的資源破壞和無序開發。要注重鄉村旅游特色化建設,以特色來打造品牌,如開發屏門上西以景觀休閑游、石林以景觀和高山避暑游、芹川古居游、千島湖鎮周邊以品嘗農家土菜為主等不同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同時要制訂鄉村旅游服務質量標準和管理辦法,做好產業發展的指導、服務和管理,促進鄉村旅游持續快速發展。3、政策扶持,強化投入。要將發展鄉村旅游納入各鄉鎮黨委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門的重要工作議程,縣委縣政府把鄉村旅游作為新興產業來扶持,通過制訂一系列的獎勵、扶持政策,如項目優先、審批優先、收費減免、以獎代補等政策,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同時,強化鄉村旅游發展與新農村建設、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結合,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生態建設項目、生態農業發展項目,向鄉村旅游發展重點區域傾斜。農村放心店、農村社區衛生網點建設等要重點向鄉村旅游發展相對集中、發展前景好的區域延伸。各有關部門和鄉鎮要結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康莊工程、庫區建設工程、49100幫扶工程等項目的實施,主動為鄉村旅游發展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縣旅游局要強化鄉村旅游的整體營銷,對鄉村旅游發展重點鄉鎮、重點村、以及鄉村旅游產業發育較為完整的重點區域,列入旅游局景點、景區、旅游線路推薦名錄,統一包裝營銷。4、農民主體,注重引導。鄉村旅游是以三農為為主要內容的旅游方式,要以農民自愿、自主為基礎,有序發展。政府工作的重點是加強引導,明確程序,結合本縣實際出臺鄉村旅游發展的基本標準和基本審批條件,如服務標準、公共衛生標準、食品衛生標準等,同時提倡優化管理為主,按照“有資源、有條件、有積極性”標準,對重點鄉鎮、村落、農戶重點扶持,以“先上車、后買票”理念,鼓勵農民參與鄉村旅游項目開發。在手續辦理上,各有關部門均要簡化程序,從優從快提供辦證服務,只收成本費用。鼓勵外來資本投資鄉村旅游業,并給予優惠政策傾斜。對鄉村旅游規劃范圍內的農戶,因經營鄉村旅游項目需興建、拆建房屋的,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優先審批辦理宅基地等相關手續;需臨時用地的,給予按效益農業方式審批。新開辦的鄉村旅游項目,自生產經營年度起3年內,企業所得稅(鄉村旅游經營

所得)地方留成部分由縣財政每年一次獎勵給企業。對引進鄉村旅游項目的,按照縣外實際到位資金給予0.5%的獎勵。5、加強培訓,規范服務。鄉村旅游要以農民自主為基礎,按照開發有序、服務有質理念,強化鄉村旅游經營業主和從業人員培訓。通過以點帶面、典型示范,讓更多農民自發參與到這產業中。縣旅游局、質監局要建立《淳安縣鄉村旅游服務質量標準》,來組織對鄉村旅游經營業主和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規范化服務水平。培訓的對象首先為重點鄉鎮、部門旅游發展負責人,其次是村干部及有積極性、有條件、有資源的農戶。培訓內容可以結合參觀考察,重點對語言、職業道德、服務標準、經營理念等進行的培訓。以實施鄉村旅游服務標準化為載體,推行鄉村旅游經營戶星級評定活動,對按照星級評定標準被評定為

三、

篇(5)

自改革開放以后,我國一些有能力有思想的農民開始進城打工,跟隨著歷史的腳步抓住了機遇,創造了更多的財富。從此這批人成為了帶動農民創造財富的領路人,他們致力于把農村經濟搞上去,為農村的經濟建設工作立下了無數功勞。這是對農村經濟精英最初的一個概念界定,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科學的進步,越來越多走出去的農村人開始回到自己熱愛的土地上貢獻自己的力量,筆者以為,他們都是帶動農村經濟富裕的先行者,都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精英人物。

目前農村精英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政治精英、經濟精英和社會精英。他們在各自的領域擁有著普通農民沒有的資源,把這些資源匯聚在一起,就可以為鄉村的經濟發展出一份力。在當今中國農村精英群體中,占據精英數量最大的是經濟精英。可以說,他們對鄉村的經濟發展起著主導作用。

二、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趨勢與特點

現代鄉村旅游市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農村區域的一種新型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發展迅速我國的鄉村旅游一般以獨具特色的鄉村民俗文化為靈魂,以農民為經營主體。以城市居民為目標市場。發展鄉村旅游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意義。當前,我國鄉村旅游業發展的總趨勢是鄉村旅游已超越了以往的農家樂形式,進而向觀光、休閑、度假等復合型方式轉變。個性化休閑的時代已經到來,鄉村旅游產品開始進入創意化、精致化的發展新階段。

(一)發展趨勢

首先,地方政府開始起主導作用 。近年來,我國鄉村旅游市場發展迅猛,鄉村旅游消費的群體規模也在逐步擴大,目前已經成為中國旅游發展中的一大特色。因為旅游人數的增多,鄉村旅游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開始把把鄉村旅游納入旅游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讓它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一顆新星。把鄉村旅游當作重點項目來培育與管理,可以說地方政府在此起到了一定的主導作用。

其次,投資趨勢更加多元化。由于鄉村旅游已經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甚至當地政府為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特意出臺了一系列的鄉村旅游政策。因此,隨著旅游人數的擴大,吸引了一些實力雄厚的資本家或者企業前來投資,而且投資的主體也在朝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既有農墾個體或合伙經營,也有村集體投資經營,一些較有實力的公司、集團等城市資本也紛紛介入鄉村旅游開發。

最后,開始注重產品的升級與改造。隨著投資趨勢的變化,當地的鄉村旅游開發者們開始思考產品的創新之路。其中,一批農村經濟精英開始介入,他們利用手中各種優勢資源開始對鄉村旅游業進行整合與改革。以前只是單純的通過各種渠道對外傳播鄉村旅游的好處,而如今隨著不斷地變化與發展,發現原有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發展要求。于是,開始注重對鄉村旅游產品的升級與改造。這些農村經濟精英們大多已完成了原始積累,一方面要求開創更大的事業,一方面也已經感受到了競爭的壓力,所以必然要求把鄉村旅游事業做大做強。

(二)發展特點

一方面,鄉村旅游業發展更加全域化、特色化和精品化。由于??家和政府對鄉村旅游的大力推崇,越來越多的鄉村開始發展自己的特色產品,擴大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范疇。在助力推動旅游業發展過程中,為了避免出現同質化的現象,各個地方鄉鎮都開始走全面變化的道路。這里的變化主要包括全域化、特色化和精品化。大家都開始潛心挖掘適合自己鄉鎮的旅游產品,精心設計,力爭讓自己的旅游產品更能代表這個鄉村。

另一方面,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現在鄉村旅游發展很快,走在前端的主要是南方的幾個發達城市。其中江蘇省出現了一系列的鄉村旅游新業態,山東省的扶持力度也很大,每一個縣都做鄉村旅游規劃,省政府給予每縣鄉村旅游規劃資金支持。在這種情形下,農村經濟精英又開始探索與研究新的發展道路,那就是讓旅游產品繼續走出去,開發新的旅游模式。比如一些省份的鄉村開始做起了生態果樹園的旅游發展新模式,利用農業來帶動鄉村旅游,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獨特的旅游發展業態。據了解,我國現在的鄉村旅游有了十大新業態,它們分別是國家農業公園、休閑農場/休閑牧場、鄉村營地/運動公園/鄉村公園、鄉村莊園/酒店/會所、鄉村博物館/藝術村、市民農園、高科技農園/教育農園、鄉村民宿、洋家樂、文化創意農園。

三、農村經濟精英對鄉村旅游發展的影響

(一)使資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是建立在城市與鄉村生活場景、生活方式異質化基礎上的。但是它作為資源層面的吸引要素是不能直接面向市場的,于是農村經濟精英的參與就有了存在的意義。經濟精英們依據以往的經驗和對市場發展的預見性,使他們成為鄉村旅游地與外界市場之間最好的銜接主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的存在提高了鄉村旅游業的市場化運作程度,使資源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

(二)提高了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

首先,農村的文化教育還沒有大城市那樣普及,從實際情況來看,鄉村旅游業的服務人員素質偏低,所以必須對鄉村旅游業的服務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工作,這樣才可以提高他們的服務水平。而農村經濟精英們恰好明白現代人對服務的需求,可以更好的給予他們指導。由農村經濟精英們帶動當地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這樣就很好的促進了鄉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和規范發展。

篇(6)

關鍵詞:商業經濟;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區域發展;工業化進程

中圖分類號:F2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1-0-01

一、前言

十召開以來,城鎮化問題再次成為2013年的發展重點,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已經初見成效,城市經濟結構也呈現出協調發展趨勢,城鄉一體化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我國正在由一個農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逐步轉型、邁進。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是我國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部署。因此,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當地的商業經濟發展特點,進行較為合理區域部署,這樣才能夠切實發揮城鄉一體化對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推動作用,實現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真正提高。

二、實施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到來,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產業經濟格局正渡過重要的轉型期。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的農業從業人口比重較高;另一方面我國人口眾多,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將溫飽問題作為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主題。然而,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到目前為止已經基本解決了人民生活的溫飽問題,經濟發展必須進行重要的戰略調整。工業化進程腳步的加快,是我國工業產業、服務業產業迅速崛起,由傳統的農業文明社會進入工業文明社會,城鄉一體化局面的形成就成為了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

1.城鄉一體化是現代社會文明發展的必經之路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待城鄉一體化問題,人們將關注的焦點聚集在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的互補與經濟要素的優化組合上,通過經濟要素的自由移動和產業優勢互補,利用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各自的發展優勢,為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共存與共榮尋求協調發展。從人文角度來看,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對于地域文化促進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以城市的科學思想來帶動農村的落后思想,實現生活習慣的融合,有助于主體文化的傳承。此外,從社會學的角度,人們認為城市的社會結構與農村的社會結構之間存在鴻溝,城鄉一體化就是打破二元結構,實現社會資源共享的過程。

2.城鄉一體化是推進城市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縱觀全球化的城市發展,可以看出城市化在發展過程中通常經歷三個不同的時期,首先是城市數量發展期,這一時期,出現在工業社會發展初期,隨著工業化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很多工業經濟聚集體以城市的形態出現,涌現出一批工業新興城市,城市的數量與工業化進程一樣急速上升。隨之而來的是城市面積的增加和城市規模的擴大,第二個階段就是大城市的出現,無論在城市規模、人口數量還是經濟發展上,大型城市都占有絕對的發展優勢。最后,隨著交通樞紐的建立、城際交通網絡的構建和通訊工具的進步,地區之間的分割越來越弱化,不同的城鎮采取資源互補的發展戰略,形成產業鏈式的依存發展關系,從而帶動了更大范圍的城鎮化發展,形成了“城市圈”或“經濟圈”,從而實現了“城區擴張”,完成了城鄉一體化的協調發展。

三、商業經濟發展對城鄉一體化建設的促進

1.商業經濟推動工業化進程

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各有特色,一方面是以技術為主的發展模式,而另一方面是以勞動為主的發展模式,通過兩種經濟方式的結合,可以得到優勢互補的作用。在城市發展已經趨于飽和的狀態下,城鄉一體化為集中開發、集約用地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同時為工業園區的建設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還可以提高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水平,提升農業產品附加值,增加科技含量,在新能源開發方面,借助于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能夠做到自然資源的最大化利用與共享,是提高社會發展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城鄉一體化時代的到來,也將促進工業化進程的飛速發展,通過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將工業園區經濟作為支撐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2.商業經濟發展改善“三農”問題

城鄉商業經濟的發展,可以促進現代化農業的不斷進步,標準化、集約化的農業養、種植技術的持續改進,可以將市場化經濟方式引入傳統農業領域,強化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經濟始終是圍繞著糧食生產為重點的,各種畜牧、水產養殖業的興起,大棚蔬菜、瓜果、經濟林的種植等,都將面臨良好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市場需求,在城市經濟的帶動下,本地區的農業產業經濟在大力的供應了當地需求的同時,還可以進一步依托城市品牌形象,向其他地區輸出,擴大經濟范圍,提高農業收入。

3.商業經濟帶動第三產業發展

近年來我國服務業比重不斷上升,長期處于城市經濟巨大壓力下的人們,在城鄉一體化時代,催生了鄉村休閑旅游和生態旅游也的蓬勃發展。民俗度假村、農業特色果品示范園、生態觀光游等鄉村文化旅游業不斷發展壯大,依托良好的自然資源條件,鄉村旅游業為城市經濟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交通運輸與物流業的發展,為農產品外運和城市商品引入架通了橋梁。隨著通訊信號的全面覆蓋,信息服務業也不斷地深化和拓寬服務領域,在城市經濟發展區域飽和的情況下,搶占農村經濟市場份額,已經成為信息服務業業績增長的新趨勢。

四、結語

明確了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重要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不難看出,城鄉一體化經濟將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商業經濟對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重要推動作用可見一斑,利用城市經濟與鄉村經濟各自的發展趨勢,尋求一種城鄉協調發展、共同富裕的新方向,既是時代所需,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產物,商業經濟對于促進區域戰略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是城鄉一體化實行的重要原動力。

參考文獻:

[1]苑芳江.用先進文化克服小農意識建設全面小康社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04).

[2]劉文儉.加快沿海發達城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戰略研究[J].商業研究,2012(06).

篇(7)

關鍵詞:林業產業;現狀;存在問題;發展重點;對策;四川達縣

加快林業產業發展,為人們提供豐富多樣的林產品和生態服務,是促進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加地方和群眾收入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富民強縣賦予林業的歷史使命[1-2]。當前林業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變革和轉折時期,正經歷著由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林業產業也經歷著由傳統的以木材生產為主、粗放型經營向培育資源、多元化集約化經營的根本性轉變。傳統的以消耗資源為主的林業產業已成為制約林業發展的瓶頸,不能適應當前林業的發展趨勢。因此,需要通過大力發展木竹加工業、特色林果、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生物能源,不斷滿足人們對天然綠色林產品、營養保健、休閑娛樂、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需求。

1達縣林業產業現狀

近年來,達縣林業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按照生態與產業“雙輪”驅動、推進林業資源大縣向林業經濟強縣跨越的思路,切實推動林業產業發展,初步建成了涵蓋一、二、三產業且產品種類較為齊全的林業產業體系。一是工業原料林建設穩步推進。1998年以來,達縣發展了以工業原料為主的速生工業原料林逾2.67萬hm2,基本滿足了達縣工農業建設需要;二是經果林及林木種苗建設發展勢頭良好,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種類較多,門類齊全,主要有棗、銀杏、花椒、板栗等干果類;柑、柚、梨、桃、李等水果類;油桐、油橄欖等油料類;梔子、佛手、金銀花等醫藥類;茶、桑等經濟作物類;種苗花卉類等六大門類。截至2008年年底,全縣累計建設各類經果林1.06萬hm2,其中果樹類6633.33hm2,木本藥材1666.67hm2,油料、飲料600hm2,其他經濟林1533.33hm2,林木花卉133.33hm2。三是林業加工產業有較大發展。目前,全縣已有木材加工企業(戶)51家,年耗材2.3萬m3,年產值2000余萬元,稅收100余萬元,解決農民工就業150余人,另四川升達、瑞豐木業等企業正在投資建設中,建成投產耗材22萬m3,預計產值可達近6億元,將拉動建設工業原料林逾3333.33hm2,解決農民工就業1000余人。四是森林旅游和鄉村農家樂有較大發展。以鐵山國家森林公園、雷音鋪森林公園和真佛山AA級風景名勝區為主的森林旅游業,趙家桂花村、火峰山等鄉村農家樂年接待能力達10萬人次,旅游綜合產值達5000余萬元,成為了人們走進森林、回歸大自然的好去處。

2存在的問題

一是林產加工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科技含量低、實力弱,規模以上企業,98%以上的產品為原料型初級加工產品,附加值低、經營層次低,僅限于粗放的經營加工、利用,深加工產業薄弱;二是發展思路不明,一些項目過多,造成無序競爭、管理混亂,還有一些項目基礎薄弱,扶持力度不夠;三是科技支撐不夠,經濟效益不明顯,項目科技含量不高,產品質量低,缺乏市場競爭力;四是發展基礎薄弱。達縣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山區,自然條件差、經濟欠發達,交通、通訊、水利等基礎設施薄弱。多數林區道路、排灌設施等建設滯后,嚴重制約了林竹基地、森林景觀的培育和開發利用。林木良種化程度低,產業建設和管理的專業人員缺乏,發展機制和政策不完善,嚴重影響了林業產業的發展。

3發展重點

應加快達縣林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與最大化,構建和諧達縣、綠色達縣、生態達縣,加快達縣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林業資源達縣向林業經濟強縣轉變,促進農民增收和林區經濟發展,奮力推進縣委“135”發展戰略,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和企業化管理的產業化發展要求,以發展生態產業為前提,以產業基地建設為基礎,以培育龍頭企業為關鍵,以產品市場拓展為保障,全力推進達縣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

3.1大力發展工業原料林

按照適地適樹、集約經營、定向培育的原則,圍繞林產加工、建筑建材、坑木原料、民用裝飾用材積極培育速生、豐產、優質、高效、珍貴的工業原料林基地,結合低效林改造,重點發展以楊樹、榿木、松樹等鄉土樹種為主的原料林,主要布局在麻柳、石橋、堡子、碑廟、萬家、葫蘆、鐵山林場、大樹、平灘等鄉鎮。

3.2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林果業

根據各地自然條件和群眾種植習慣,突出區域特色和市場優勢,發展特色經果林,重在梨、桃、柿、柑等優質水果、板栗、核桃等干果以及烏桕、油茶、油桐等生物質木本油料林,加快現有低質、低效經濟林改造步伐,發展特色經濟。同時合理開發林下資源,充分利用豐富的林地資源,走立體經營之路,挖掘林地資源潛力,注意長、中、短效益相結合,大力培育林菌經濟、林藥經濟、林禽經濟、林蟲經濟、林蔬經濟、林果經濟、林卉經濟、林草經濟等,使林下資源的開發盡快形成規模,提高效益。主要布局百節、馬家、趙家、碑廟、亭子、麻柳等鄉鎮和國有林場。

3.3適度發展種苗花卉業

為了滿足全縣造林綠化種苗需要,以縣級骨干苗圃為主,積極推行基地育苗、大戶育苗,建設固定的育苗基地。鼓勵發展園林花卉業,為城市綠化、通道綠化和鄉村綠化提供優質大苗和多色花卉,引導業主建設園林花卉基地。主要布局在南外、河市等鄉鎮。

3.4重點發展精深加工業

林產加工業的精深程度是林業產業發達的標志。要大力培植3~5個原料有保障、規模適度、輻射面廣、競爭力強的林產加工龍頭企業,從而充分發揮林業第二產業的牽引作用。積極整合縣內小型粗放木竹加工企業,全面提升深加工、精加工和木竹綜合利用能力,提高企業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同時,還要延伸到林果、畜禽、旅游工藝品加工等方面,延長產業鏈,實現多次增值,提高產業化程度。要以科技為依托,優化生產工藝,提高技術含量,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3.5優先發展森林旅游業

積極培育森林旅游資源,打造以自然生態景觀為主體、其他景觀為輔助的特色生態旅游品牌,充分發揮生態旅游主力軍作用。加快鐵山國家森林公園、雷音鋪省級森林公園和真佛山國家AA級風景區開發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和投入力度,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提高接待能力。積極打造三里坪人文生態區、火峰山、翠屏山城市生態公園和林莊經濟、林家樂等特色鄉村旅游,不斷滿足人們的生態需求,促進森林旅游業的發展及林農增收致富。

4發展對策

4.1加強組織領導

林業產業建設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各級黨委、政府要從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統籌經濟和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推動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穩定增加林農收入的戰略高度,廣泛動員和組織群眾積極投身林業產業建設。要把林業產業建設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任期目標和年度工作責任制,制定相應的監督和考核獎懲辦法,加強督查、嚴格考核,把產業發展實績作為干部任用考核的重要內容,對在林業產業建設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

4.2科學規劃

縣林業局要在實施森林分類經營的基礎上,結合達縣各地森林資源狀況,因地制宜,制定切合達縣林產業發展的政策和科學的發展規劃。對生態公益林應重點發展森林旅游業,要搞好鐵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及雷音鋪省級森林公園的規劃與開發。對商品林則大力發展工業原料林、特色林果業,以林木市場成熟理論,指導天然商品林、人工商品林經營管理和更新改造。

4.3強化政策扶持,營造發展環境

一是落實林業產業政策。認真落實國家《林業產業政策要點》和《達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林業產業發展的意見》,對影響林業產業發展全局的財政、稅收、金融和市場準入等政策,要逐一明確并落到實處。完善林業貼息貸款管理辦法,解決林業融資難問題。二是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加強林業產業行政管理體系建設,支持專業協會等社會中介組織發展。推進林業產業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完善林業產業預測預警機制。加快森林及林產品認證步伐,扶持一批林業龍頭企業、名牌產品,強化林產品標準化建設和市場監管。加強林業會員經濟管理指導,要辦出精品,形成品牌,注重效益。三是完善林業產業管理和服務。加強林業產業協調管理機構建設,使產業管理落實到人,為產業發展爭取政策,為企業和林農提業信息、技術服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的视频| 中文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国产精品v片在线观看不卡|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篇| 亚洲另类色区欧美日韩图片|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内射国产内射夫妻免费频道|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国产av麻豆|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中文字幕| 欧美丰满熟妇aaaaa片| 国产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a级毛片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又爽又黄无遮挡高潮视频网站|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丰腴饱满的极品熟妇| 人妻丰满熟妇岳av无码区hd| 国产又黄又大又粗的视频| 美丽的姑娘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人妻久久毛片app|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 精品国内片67194| 国产高清中文手机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高潮流白浆视频| 好大好硬好深好爽想要寡妇 | 成人毛片100免费观看| 成人艳情一二三区|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高清 | 护士人妻hd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aⅴ在线资源|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成人a级毛片| 久久无码av三级|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