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科研成果轉化方式

科研成果轉化方式精品(七篇)

時間:2023-07-14 16:24: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科研成果轉化方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科研成果轉化方式

篇(1)

1國內外研究現狀

關于科研效果研究起步較早,主要是由政府牽頭帶領眾多學者對科研方式、成果評價、科研合作等方面進行研究。當今時代,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科學技術成為衡量一國國力的主要因素,科研方式的創新在我國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而科研成果轉化能夠加快科技發展的步伐,因而只有各類相關因素互相配合才能構建比較完備的科研過程管理與設計系統。Andylaw(2010)認為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需要各方面的力量進行技術創新〔1〕,JamesLee(2011)同樣認為技術創新的構建能夠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而技術創新需要實際應用到現實生產中〔2〕。與科研項目密不可分的主體就是高校與科研機構,高校及科研機構在科研成果轉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視。黃維(2012)基于當前知識經濟的大環境,使用相關經濟學原理分析和論述了社會創新體系的建立需要各方的支持〔3〕。蕭強(2012)認為政府應該采取相應的鼓勵和優化措施對整個社會的科研進行推動〔4〕,常在(2006)也認為應該通過創新科研模式推動社會發展〔5〕。楊睿(2012)提出我國經濟發展以及創新管理模式應當以產學研協作作為重中之重〔6〕,科技成果轉化正是我國產學研合作的最終表現形式,徐言生(2011)也指出科研工作的加強可以通過學校整體統籌發展,并通過專業的組織形式指導高校的科研項目能夠推動高校科研實力發展〔7〕。魏海燕(2012)總結了國內外高校科研項目的研究狀況,指出我國高校科研方式存在問題,并指出需要完善科研體系提高我國高校科研創新能力〔8〕。縱觀國外學者的科研成果,早已擺脫了基于SCI的科學引文計量的制約,逐漸邁向科研機構和公司企業等的實際應用,而我國的科研成果仍然轉化率不高,我國雖然科研成果較多,然而能轉化到實際應用中的卻較少,需要在科研過程中多花費時間和精力進行設計以及管理。

2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科研轉化過程要素分析

2.1科研項目成果轉化過程的管理以及設計的關鍵因素在影響推廣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的管理和設計的具體過程中,有很多影響因素,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有3類,即:①權屬因素、②資源因素、③意識因素。權屬因素:即科研項目成果法律權屬的清晰度;資源因素:包括政府對于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管理的資源投入、科研機構成果轉化的專業化管理人才所占比例以及科研機構綜合科研能力等;意識因素:包括科政府重視科研成果轉化管理的程度、科研機構及高校等科研部門建立的內部科研氛圍、政府支持科研成果轉化的政策和制度的連續性等。

2.2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科研項目成果轉化過程的管理以及設計關鍵因素分析為了更直觀地對影響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的科研過程的管理以及設計的關鍵因素進行分析,本文運用層級分析法(AHP)分析相關的關鍵指標,此方法的優點就是具有嚴謹理論性以及容易操作性,同時其建立于定性的確定因子權重基礎之上,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普遍使用的科學方法。層級分析法首先要建立影響科研過程的管理以及設計的關鍵因素指標,如表1所示。構建判斷矩陣后,進行矩陣特征向量的計算,通過最大特征值獲取特征向量并對各個評價指標進行排序,即為權重數值分配。依據前人研究的結論,可以得出3個指標:A1、A2、A3,這3個指標對科研項目及科研成果的轉化進程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響,其影響程度相同,都為1/3。在資源因素的政府對于科研項目管理的資源投入、科研機構科研專業化管理人才所占比例、科研部門的綜合科研能力這幾個二級指標中,科研成果轉化的外界環境主要取決于政府的支持,因此在科研成果的形成和后續的成果轉化管理過程中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而科研機構內部科研管理的專業化人才比重是科研機構成果轉化管理的人才基礎,是保障成果轉化管理的內因;而其物質保障則是科研部門的綜合科研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政府對于科研項目管理的資源投入相比于科研機構的科研管理專業化更加重要,更相比于科研機構的綜合科研能力略為重要;科研機構綜合科研能力較科研機構專業化人才所占比例略為重要,其原因是科研成果形成的前提為相關機構的綜合實力,也即專業化人才工作的基礎。因此,資源因素的評價指標權重如表2所示:在意識因素的政府重視科研管理的程度、科研部門自身建立的科研氛圍以及政府對科研項目支持政策和制度的連續性幾個二級指標中,政府對于科研管理重視程度決定了科研成果轉化管理的外界的宏觀環境;而科研部門內部的氛圍則傳達了科研機構內部科研成果轉化在的基礎;政府支持科研項目的連續性顯著影響著科研成果的轉化。綜上所述,可得出政府重視科研管理程度最為重要,而政府支持科研項目連續性的重要性位居第二,科研部門本身氛圍的構建相較前兩者較為不重要,眾所周知,政府支持科研項目的連續性主要由于政府對于科研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影響科研成果轉化的科研過程管理與設計的各個關鍵性因素指標的具體權重見表3。根據表3的計算結果不難發現,在影響科研成果轉化的科研過程管理與設計的關鍵因素中,權重最大的影響因素有3個,即:①科研項目成果的法律權屬、②政府投入科研項目管理中的資源、③政府重視科研管理的程度。所以以后加強影響科研成果轉化的科研的管理和設計過程中,政府首先應該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并頒布專門性的法律指明科研成果等的明確權屬;同時應當通過持續投入科研項目的資源給科研機構注入新鮮血液;強化對于科研成果轉化管理的重視程度,在全社會的大范圍內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管理,并完善科研過程的設計與管理。

3結論與對策

3.1科研成果多樣化由上文的分析可知:目前我國高校雖然擁有大規模的專利,但是大部分專利都是閑置狀態。究其原因可分為3種:①專利技術十分成熟,且有“成本-效益”的生產經濟性,然而高校和企業的交流溝通較少,導致專利無法及時投入生產并進行使用;②專利技術并未成熟,可利用性低;③專利技術較為成熟,然而并不具備“成本-效益”的經濟性。依據2012年的統計數據可知:第一類原因高達50%,第二類為40%,而第三類剩下的10%〔9〕。因此,我國的科研成果應該遵循多樣化原則,即通過多種方法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率,具體如下。

3.1.1加強高校科研與企業科技需求間的交流聯系由2012年的數據可知,有40%以上的高校專利需要及時進行推廣。而這些技術成熟的專利目前并未被充分利用,其主要原因有企業和高校兩方面的原因,首先企業可能并不知道這些科研成果的存在,更無從談起充分理解與應用,而更多的企業對高校的科研成果的適用性持保留態度;同時高校本身也并不進行自身的科研成果的積極宣傳和推廣。所以為了促進此類技術成熟但由于校企交流較少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科技成果,應該推動校企之間的科技聯系。而政府正是這一聯系的紐帶,其應當積極充當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中間媒介,構建推動科研信息交流及科研成果轉化的社會網絡和制度平臺,強化交流聯系工作力度的力度,系統化交流平臺。

3.1.2深化研究提升可轉化專利數量我國高校專利成果不能轉化的原因很大部分由于專利的可轉化程度低,專利可轉化程度低的原因十分復雜,其本質是由于這些專利因資金、實驗設備等條件的限制沒有進行充分的中間試驗,而這種現象的普遍產生主要是由于高校現行的科研評價體制過于急功近利,致使科研人員在準備未充分的情況下倉促申報專利。而由發明專利至最終應用的環節也很多,其關鍵環節是中試,是實驗室科研成果向生產轉移的重要環節。中試基于實驗室的技術數據、方法以及路線,通過工業生產成熟或較為成熟的工藝裝備進行大規模的試驗并驗證、校正或修改實驗室的結果,準建建立整套可以投入生產的方法、路線和裝備。中試作為技術開發的核心〔10〕,可以為以后的大規模生產鋪路,而我國高校及科研機構對中試的輕視以及重視本身難以評估也導致中試環節在我國科研過程中缺失。

3.1.3拓寬科研思路,提升科研成果轉化我國高校部分專利都具有很高的科技性,然而由于實施費用較高不具備經濟性,導致這些高科技成果不能投入實際的生產中。而這類科研成果就需要國家來提供財政資金補貼,可以仿照國外類似的政策進行。但是國家的科技財政補貼顯然不能解決此類技術推廣的根本問題,其原因是政府財政規模的客觀限制,難以支持所有類似科技推廣項目所需支持,除已被證明具有明顯的長期戰略意義或符合國家長期發展。因此,此類專利可以作為實驗室技術或小規模實用技術存在,以備未來急需之用。所以,為了推動高校科研的成果轉化,科研人員必須果斷中止此類項目的繼續研究,拓寬科研思路找尋另外經濟效益好的類似技術。

3.2強化科研成果實用性正如上文所述,我國高校、科研機構成果轉化的制約并非因為專利實際應用率低,而是專利產出率過低。而這表示我國高校的大部分科研成果實用性不強,而這主要是由于我國高校及科研機構的選題缺少應用指向且科研成果轉化研究不夠。對此,我國科研評價機制應該肩負較大部分的責任,正是由于科研評價機制的不完善導致科研方向不明確,常常發展為僅探討學術問題并不涉及實用性問題。基于此種原因,我國科研評價體系應當加入實用性相關問題,從開始強化科研成果的轉化,并激勵科研人員向實用性方向研究科學問題,而不是僅僅拘泥于學術層面。

3.3科研模式創新基于我國高校及科研機構科研成果轉化的傳統模式,基本結構:組織科研隊伍科研成果產出可轉化科研成果產出可轉化科研成果轉化。各個節點與階段間層次分明,次序井然,但是這也造成各節點在時空與產出數量上發生溝通交流問題,導致科研與實際生產脫節,換而言之,正是由于傳統科研成果轉化模式本身固定的形式產生了各種問題,因此,若不創新科研成果轉化模式便不能根本解決這些問題。

4總結

篇(2)

[關鍵詞]企業 科技成果 轉化

中圖分類號:G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1-0298-01

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是企業提高實際生產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國家、企業科研費用投入價值的重要體現。而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目前的科技成果轉化比例還不到10%,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如何促進企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成為領域內研究的重要課題。

1.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基本含義

1.1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式

縱觀國外成功的科技成果轉化案例,無論是利用“科研中介”推動轉化的美國模式,或是以政府出臺激勵政策來促進企業進行科研成果轉化的日本模式,還是高校和科研院所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科研,并向社會提供科研成果的德國模式,在企業進行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都需要一定程度的外力刺激和推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對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的推動措施上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究,目前形成了企業自主研發轉化、科研成果的購買與轉讓、委托研發、產學研合作開發等多種科技成果轉化模式。

1.2 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特點

無論是何種模式的科研成果轉化,都應該遵循以下特點:科技成果轉化過程其實就是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過程,其最終目的是將試驗階段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科技成果轉化具有整體性,其過程不僅涉及到技術問題,還應包括人員、管理、資金等多方面因素;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是要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利益;科技成果轉化存在一定的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

2. 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

2.1企業自主研發意識不足

從現目前的情況看來,許多企業在進行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尚缺乏自主研發的意識,只一味強調技術引進,不能從宏觀意義上理解科技成果轉化,導致企業競爭力受到制約。尤其是部分中小型企業,不能很好地以市場需求作為科技成果轉化導向,僅僅依據決策者的主觀拍板與經營經驗來進行科技成果開發與轉化,缺乏專業的市場調研和前期研發,使得科技成果的轉化過程嚴重缺乏市場可行性,生產的產品沒有消費的市場,同時也不能為企業產生足夠的利益。另一部分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缺乏對技術的消化和掌握。相關調查顯示,發達國家的高科技企業在引進一項技術時,平均會投入三倍左右的資金對技術進行開發與消化,進而加深對技術的掌握程度,增強自主研發的能力。而國內大部分企業還停留在引進設備的階段,缺乏對技術的進一步投入,也沒有引進專業人才的意識,使得對技術的進一步消化和創新受阻,影響到科技成果轉化的長遠戰略。

2.2科研合作中的信息流通障礙

在我國以及初步形成的產學研合作轉化模式中,技術要求掌握程度、銷售信息的了解程度等關鍵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尤其突出,大大降低了產學研合作的效率;同時相比美國,我國的科研中介服務質量低劣,缺乏成熟的市場調研信息和技術評估能力,不能為企業提供準確的咨詢中介服務;同時在產學研合作模式中,科技成果轉化所產生的利益如何分配,一直是協調不清的問題,企業和科研單位對技術價值的評估沒有統一標準,導致在進行利益分配時出現糾紛。

2.3科技孵化器的支持力度不足

在我國,由政府主導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科技孵化器已初具規模。政府在企業孵化器的搭建和調整工作上已作出一定努力,大多數企業孵化器在硬件設施和收費標準上已經較為完善,但只有極少數孵化器能夠對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時由于大部分孵化器由政府主導建立,其管理人員缺乏工作積極性,也缺乏專業的技術評估管理能力,降低了孵化器的服務質量。

3.促進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措施

3.1 建立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要建立健全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首先需要明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目標,在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前,充分做好市場需求的調研工作,避免產品與市場需求脫節所帶來的損失;同時要注重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評價標準,以技術可行性、市場需求等重要指標對科技成果進行評估;同時要建立市場導向、科研成果開發、生產、產業化等一系列科技成果轉化運行模式;除轉化機制建設以外,還需要建立科研創新人才的引進和激勵機制,一方面可以用聯合參與、人才借用等方式引進其他科研單位的研發創新人才,另一方面對企業內部的科研人員要建立利益相關的激勵政策,鼓勵技術創新。在科技成轉化的人才隊伍建設時,要注重能力的全面性,不僅包括技術人員,還應有管理、運營方面的人才,確保正確的科研導向。另外,在引進外部技術時,要靈活運用技術入股等多種方式促進科研成果轉讓。

3.2 完善產學研科研合作體制

在對現有產學研的合作模式進行完善時,可以考慮建立科技成果轉化聯盟,將中小型企業的科研力量進行優勢互補,尤其是行業內的標桿型企業,要起到帶動產的領頭羊作用,一方面可以彌補中小科技企業研發和轉化能力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行業交流,共享科研成果,增強行業經濟的規模效應;另一方面,為了解決產學研信息的不對稱問起,高校等科研單位可以通過外派人員等多種方式加強企業和科研單位的交流合作,企業也可以通過和高校等科研機構建立聯合實驗室、研發基地等方式加強信息互換,同時還可以為企業引進優秀的科研人才。

3.3 落實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政策

縱觀成功案例,政府在企業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往往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當地政府在制定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促進政策時,除了完善孵化器的管理,提高對科技創新的獎勵和引導以外,還需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金融支持,簡化貸款流程,為企業提供足夠的創新資金;同時政府應該保護知識產權,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保障企業進行科技成果轉化所帶來的正當利益。對于迫切需要進行產業改革和技術引進的地區,還可以通過稅收減免、技術開發費用抵扣稅收等多種稅收優惠政策激勵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結語: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社會發展、企業生存的重要主題。在部分產業過剩、人口紅利不斷消失的今天,唯有促進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才能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生產能力,進而滿足社會發展的進一步需求。本文僅為企業、科研單位和政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措施提供了一定參考。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藝術院校 科研成果轉化 教學實踐 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07.008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art colleg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itiativ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t institutions sh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social practice in a timely manner in terms of personnel servic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the majority of educators should fully recogn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ability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n art colleges.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Art Colleges'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in art colleg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value, development status, education strategy to explore, for the majority of educators learn diligently.

Key words art colleg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eaching practice; management

0 引言

隨著高校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藝術院校科研成果的轉化成為當前藝術院校科研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科研成果的轉化能夠有效提高當前生產技術的發展,提升科技研發效益,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產作用和價值含義。為了提高高校科研教育的能動性,藝術院校要針對人才服務、學科建設、科研發展等方面,及時將科研成果轉化在整體的教學實踐中。通過運用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課題,逐步增加藝術科研成果轉化的發展力度。將科研學術理論更好地指引現實生活,為本地區的經濟、文化、科學等元素增加動力。同時,在整體教育流程上,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區域性教學實踐對地區的發展作用,以及對藝術專業的科研成效,進一步提高藝術院校的業務管理能力。基于藝術院校科研轉化成果的重要性,筆者總結多年工作經驗,力求建立一個人文意識和形態意識相互融合的創新領域。

1 藝術院校科研成果轉化的價值內涵

從總體上說,藝術院校的科技研究成果表現在方方面面,它包括文學藝術、美術藝術、音樂藝術、舞蹈藝術、戲曲藝術、民俗藝術等等。為了提高科學技術探究的推動力,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在藝術新能源、新材料、新發展上進行深入的探究,確保最終的教學探究成果能夠符合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設計發展領域。

同時,藝術教育科研成果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激勵教學工作、強化科研成果的多項任務,是藝術教學工作在理論和實際上的凝聚。從理論上說,通過專業論文、課題立項、教育成果等方面,能夠提升科研實力。從實踐上說,通過教育產業的構建,能夠增進教育產品、實踐技藝、就業技能的提升,從而為藝術院校的教學服務奠定扎實的基礎。

2 藝術院校科研成果轉化的發展現狀

從全國的發展趨勢上看,當前教育內容中,大部分藝術院校科研成果的轉化都存在著“孵化較低”的發展現狀。根據相關部門作出的統計,在全國高校教育科研范圍內,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尚未達到30%。其中,這些不同的教育理論服務、指導教育實踐將科研教學的轉化滲透在一線教學中。這也使藝術科研成果轉化工作一度面臨著“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局面,亟待相關教學工作者建立一個一線教學的發展體系,促使教育形式部門要不斷更新工作理念,使藝術院校教育工作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以四川省音樂學院為例,在2011~2013年的高校課程成果的轉換情況中,僅2013年,轉化成果為127.5萬,三年間成果轉化的總金額為219.5萬。截止到2013年12月,藝術科技成果的轉化總額達到了254%。其中,橫向科研經費、縱向科研數目,均有所體現,但也呈現出師資投入緩慢、轉化經濟效果較小的現狀。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服務都直接體現著藝術院校的發展問題。為了培養藝術院校學生的社會服務能力,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學校科研經費上,采取有效的發展策略,及時將實際的教育成果轉化成為經濟效果,從而進行學術創建、決策理論、藝術探究等人文特點的深化。

3 藝術院校科研成果轉化中的突出問題

在藝術院校教育活動中,科研系統的構建和轉化具有鮮明的時間性、地域性和發展性。在基礎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廣大教育科研人員要在藝術理論、人文實踐等方面進行探究,并針對教學成果轉化中存在問題,進行深入研討。

(1)藝術科研成果的轉化成果較為單一。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提高了對精神文化產業的關注度。這對于全國各大藝術科研高校來說,無疑具備了鮮明的發展優勢。但是在當前科研成果的轉化數據上看,即便是漢語言文學等熱門的人文學科,其教學成果的轉化成果都未能達到10%。而藝術類專業屬于受專業限制的特長產業,所以在具體的轉化成果上,轉化效益更加低弱。例如,在四川省高校科技成果的轉化上,橫向、縱向的重大項目(10萬以上)的統計信息基本為零。這也再次將藝術文化產業的發展提到了當前高校學科教育的重要位置。

(2)對藝術科研成果轉化的關注度較低。在2010年教育部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曾經明確指出,未來高校教育工作要著重在高校“全能型”人才的培養、科研技術水平的提高、社會就業能力上進行重點幫扶。但目前,很多學校在具體的科研經費投入、師資隊伍建設等問題上存在“表面化”。反觀當下我國藝術效益的科研課題,不管從建立課題還是學術論文研討上,都存在一定的失衡。同時也反映出廣大教育工作者對藝術院校科研成果探究的關注度較低,存在忽視教學成果研究的情況。

(3)藝術科研成果轉化的覆蓋區域較大。從宏觀上說,藝術院校創設藝術產業科研流程對設計產業來說具有重要的拉動意義。通過高等院校中音樂、藝術等相關專業的設計,能夠為本地區的產業實體提供豐富的素材。但是,藝術院校的專業性較強,很難將藝術技能轉化為商業服務,難以把社會性和經濟型有機結合在一起。特別是藝術院校科研成果還包括“三項產業”、“經濟投資”、“高新技術”、“稅收政策”等不同的方面。覆蓋了教育教學、科學研討、社會就業、人文素養等不同領域,這也使各大藝術院校在整體轉化的過程中,面臨著一系列的難點問題,亟待相關工作者予以解決。

4強化藝術院校科研成果轉化的若干策略

(1)直接作用于高校藝術類學生的就業。從客觀上說,高校就業問題一直是各個藝術院校的重點問題。在當前各類藝術院校的生源組成上,他們都是經過專業藝術課程培養的學生。以音樂學院為例,在藝術專業的生源上主要由兩個方面組成,一個是專業性較強的音樂學院附中及各音樂藝術學校的學生。另一個是非專業性全日制高長班的學生。因此,很多音樂學院將院校科研直接作用于高校藝術類學生的就業,不斷夯實音樂教學專業基礎。這樣一來,在藝術院校教研成果的后期籌備上,藝術成果的轉化更加融合和順暢。

筆者總結自身經驗,建議從以下幾點做起:首先,在藝術學院的藝術成果上,學院要始終重視對藝術實體產業的篩選。鼓勵教育工作者通過在學校內部組織音樂傳播公司的方式,將教師的教育能力和學生本身的專業技能融合在一起。其次,學院要以組織交響樂團、籌備民族管弦樂團、數字音樂制作團隊為藝術載體,針對于當前的市場就業趨勢,使高校學生盡早體驗藝術市場的經濟特性。通過策劃專題舞蹈、舉行專題演講等方式,推薦學院師生作用在一起,建立更具科研價值的藝術課題。通過推介優秀人才、承辦具有“學校品牌效益”的專場音樂賽事,使藝術學院的教學成果得到更好的開發。同時,要將高校藝術類學生的專業成果結合在一起,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推動藝術類學生實現就業,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發展。

(2)建立完善的藝術科研知識產權保保障。對于高校教育工作者來說,對知識產權的管理工作直接作用到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隨著知識體系的構建,藝術學院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通過轉變教學成果的管理意識,增強產權技能,提高科研管理人員的產權意識。高校管理者要同時明確科研管理機構對課題負責人申請專利的建議和相關資料的審查,提高相關人員在教育成果保護中的具體職責。

特別是在單位或個人對外進行知識產權探究時,要在知識產權的轉讓上,簽訂具有法律效應的科研技術合同,形成書面的文書預告,不斷明確知識產權的項目歸屬及知識管理審查流程,增加相應的藝術產業評估。一旦在科研成果的轉化上出現問題,要依據具體管理制度進行產權控制,防止產生較大的教育經濟糾紛。針對人才流動所引起的產權糾紛,特別是在產權成果的歸屬上,要建立相應的獎懲機構。同時,還要高度重視人才的知識產權確立、研發,確保藝術科研對學院內部知識產權的凝聚起到重要的作用。

(3)推動科研技術成果的良性循環。在藝術院校文化體系的構建中,通過學院圖書館、文化藝術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的覆蓋,不僅能夠構建了一個完善的城市發展環境,而且還能強化政府相關部門、社會就業機構對教育項目的轉化。將多種文化藝術場所和網絡經濟營銷、社會發展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推動科研成果的發展和轉化。例如,強化四川音樂學院和省內各個文化藝術中心的交流,加快公共文化建設。將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群眾藝術館和各鄉鎮、街道辦事處聯接在一起。同時,藝術院校科研成果的轉化還需要強化藝術院校和政府相關機構的聯合,共同促進藝術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發展。強力推進綜合文化設施的全覆蓋,為推進高校科研技術成果,提高藝術產業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5總結

綜上所述,藝術院校教育科研成果的提高要建立在藝術探究的途徑上。在藝術院校科研教學成果中,廣大科研工作者要不斷凝聚藝術院校的師資力量、組織專家學者集中探尋科研教學成果,并將其中蘊含的文化財富轉化為生產財富、經濟財富和科研財富,積極探究藝術科研成果轉化形成一個高效、穩健的發展渠道。

參考文獻

[1] 任培華.教科研一體化教學模式與新加坡“教學工廠”[J].濰坊高等職業教育,2012(6):49-51.

[2] 思哲.音樂表演專業連續三年就業“亮紅燈”[N].中國文化報,2010-01-04.

[3] 陳苗.舞蹈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特點探析[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1(4).

篇(4)

關鍵詞:知識產權保護;企業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大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161(2010)05―0114-03

一、概述

20世紀末以來,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商品化市場的高度發達,人類社會已經步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科技資源作為稀缺的和重要的戰略性資源,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焦點。在這種大背景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大力推動形成全球化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試圖通過高標準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保持其競爭優勢,限制發展中國家的趕超進程,具體體現為《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的簽訂。TRIPS協議的最終簽訂,一方面表明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在國際規則的制定過程中具有強大的話語權,發展中國家目前尚無法扭轉這種現狀;另一方面也迫使發展中國家認清了這樣一個現實,即只有形成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夠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權。

那么,如何才能夠在這種不利的“游戲規則”下形成強大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呢?我們認為,首先要轉變一個觀念,那就是不能因為“游戲規則”是發達國家所倡導的,就忽視對“游戲規則”的研究和運用。目前,在我國仍然普遍存在著漠視知識產權的現象,無論是科技界,還是企業界,相當普遍地認為知識產權是華而不實的擺設,是錦上添花的物件。

其次,為了在不利的“游戲規則”下形成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除了要熟悉和掌握規則本身以外,還要充分提高科技產出與投入的比率,即提高科技投入的回報率。當前我國對于科學技術的投入主要在高等院校和國有科研院所,如何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就成為提高科技投入回報率亟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科研成果作為一種重要的無形資產,要對其進行有效的使用和管理,就必須借助知識產權的形式進行,而知識產權的確立、實施和轉讓等均是以一國的知識產權制度為依據的,根據TRIPS協議的規定,簽約國的知識產權制度要符合協議規定的最低標準,也就是說,要提高我國科研成果的現實轉化率,就必然涉及如何利用現有的知識產權國際規則實現科技成果這一無形資產的市場價值最大化的問題。

二、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知識產權保護的認識與探索

(一)清華大學在知識產權保護的探索

在科技成果轉化的模式方面,清華大學的基本模式如圖1:

清華大學作為國內著名的研究性綜合大學,非常重視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發揮知識產權保護作用。1997年清華大學校務會正式通過了《清華大學保護知識產權的規定(試行)》,明確了科研人員的職務成果的所有權歸學校及其下屬單位所有的原則,并約定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的20%至50%用于獎勵科研人員和對科技成果轉化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

在體系架構方面,清華的技術轉移體系如圖2:

通過近些年的摸索,清華大學的科技成果轉化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清華控股公司的設立和發展壯大是典型的代表:2003年9月,清華控股有限公司經國務院批準注冊成立,主要從事科技成果產業化、高科技企業孵化、技術信息咨詢、投資管理、資產運營和資本運作等業務,截至2006年底,清華控股公司的控股企業已經達到33家,涉及信息技術產業、能源環保產業、生命科技產業、科技服務及知識產業等領域,總資產達到280億元,經營總收入達到213億元。

對于清華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經驗,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第一,知識產權保護在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中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第二,將核心的知識資產交由校辦企業進行集中經營管理方式能夠快速推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的進程;第三,如果能夠將技術轉移體系中的相關部門進行整合,形成科技成果申報、評估、確權和許可,實施一整套知識產權管理與經營體系,也許會進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

(二)浙江大學在知識產權保護的探索

浙江大學作為浙江省最重要的綜合性研究大學,一直非常重視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發揮知識產權保護的作用,2004年即頒布了《浙江大學科技成果知識產權保護若干規定(試行)》,并于2005年作出了修訂。為了激發科研人員進行發明創造和專利申請的積極性,學校還制定了《浙江大學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對于授權的專利給予發明人一定的現金獎勵。為了提高科技成果的現實轉化率,學校還規定發明人可以獲得發明實施或轉讓的60%收益。

2005年12月,浙江大學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注冊設立,對浙江大學的科技成果進行統一的管理與運營,公司的具體架構如圖3:

浙江大學的科技成果轉化在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的背景下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據統計,2001年至2007年間,浙江大學簽訂的各類轉讓合同為824項,合同金額達到24596萬元,其中專利技術轉讓占到了40%。

從浙江大學的探索中,可以得出幾點經驗:第一,科技成果作為大學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對其實施知識產權保護是大學體現其社會價值的必要條件;第二,在科技成果轉化中提高對發明人的收益分配可以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第三,對大學的知識產權成果進行集中的管理與運營是有利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可行措施。

三、國外在知識產權保護的案例

(一)美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案例

美國是較早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國家,1878年通過的《美國憲法》就包含了“知識產權條款”,1790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第一部《專利法》,可以說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早期建立是確立當今美國技術領先地位的重要制度因素。但在1980年以前,美國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情況很不理想,據統計,當時美國大學每年申請的專利不足250件,而政府擁有的專利權的現實轉化率不足5%。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當時美國政府規定由聯邦基金資助的科研成果所有權主要歸政府所有,而政府又傾向于以非獨占許可的方式實施這部分專利權,因而導致大學的科研積極性不高,而企業也因以非獨占許可方式實施政府專利存在很高的市場風險而裹足不前。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1980年美國頒布了貝伊一多爾法案,該法案規定大學可以成為聯邦資助的科研成果的所有權人,并鼓勵大學以獨占許可的方式實施專利。該法案頒布后,極大地調動了大學的科研積極性,據統計,1974年至1984年的十年間,美

國大學共獲得專利授權2 944件,而僅1992年一年,美國大學就獲得了1557件專利授權。美國各大學為了推進專利實施,成立了專門的技術許可辦公室(TECHNOLOGY LICENSING OF,FICE),此類機構負責提供包括成果申報、技術評估、專利申請和專利實施許可等一整套的知識產權服務,為美國大學科研成果轉化做出了重要貢獻,據統計,1974年至1984年的十年間,美國大學共發放專利許可1058項,而1989年至1990年的兩年間,美國大學發放的專利許可就達到了10510項。

美國的上述經驗對于我們有四點啟示:第一,科技成果作為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需要以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權)的形式予以保護;第二,科技成果所有權歸屬于科研單位或科研人員的制度安排可以充分調動科研單位和人員的積極性;第三,成果申報、技術評估、專利申請和專利實施許可是不可分割的完整體系,應當由單一的機構獨立完成;第四,獨占許可的方式可以降低企業實施科研成果時的市場風險。

(二)日本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案例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日本繼“技術立國”之后又提出了“知識產權立國”的國家發展戰略。日本之所以將“技術立國”取代為“知識產權立國”,正是清楚地意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規則的重大現實意義。值得注意的是,TRIPS協議于1994年4月15日簽訂后,日本于2002年才開始提出“知識產權立國”的戰略,此間存在的時間滯后可以解釋為日本對于知識產權保護規則重要性的認識過程。那么,作為與中國具有類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其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情況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呢?

日本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帶有很明顯的東方文化特點,絕大部分的科技成果是通過大學的科研人員以“私下”的方式轉讓給企業的,具體包括:“大學教授擔當企業的顧問;企業研究人員到大學實驗室工作,把大學中的研究成果帶回企業;大學畢業生為企業所雇用等”方式。作為轉讓的對價,企業向科研機構提供捐贈資金。這種非正式的轉化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中小企業難以從該模式中獲益,而大型企業雖然掌握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但出于戰略的考慮往往只會將其中的一小部分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這樣一來必然會降低科技投入的回報率,影響國家整體創新能力的增強。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日本借鑒西方國家的經驗于1998年引入了技術轉移辦公室的制度,試圖通過這種方式鼓勵大學以正式的知識產權許可方式向企業轉化科技成果。但是由于新方式的成本遠高于非正式的轉讓方式,再加上大學科研人員自主創業存在很大的經濟風險和社會風險,導致該新制度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認識:第一,非正規的科技成果轉化方式不利于中小企業的創立與成長,進而降低了國家的整體創新能力;第二,應當采取合理的機制鼓勵大學中的科研人員成為知識產權的所有者,進行自主創業,以化解大企業壟斷科研成果的弊端;第三,尤其是在“私權”觀念淡薄的東方文化的背景下,要特別加強知識產權制度的建設和知識產權文化的普及教育,鼓勵企業和個人自覺、自主地利用知識產權保護工具維護自身利益,才能真正喚醒全社會的創新意識。

四、結論

通過分析和總結國內外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所采取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的案例和經驗,我們認為:

(一)在“知識經濟時代”,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高科技投入回報率,就應當充分利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對科技成果進行有效的管理和運營。

(二)科研人員是科技成果的創造者,制定合理的知識產權歸屬制度,是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熱情的重要手段。

(三)科研成果在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之前,往往需要企業對其進行二次開發,因此獨占許可的方式對于推動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接納高校的科研成果,降低市場風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對于國內高校,通過校辦的企業法人實體對校方的知識資源進行統一的管理和運營的方式已經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但仍有相當一部分科技成果并沒有被納入該模式,而是由校方設立的有關行政機構進行管理,這種行政管理模式對于科技成果轉化的作用并不明顯,是否能夠將這種行政管理模式轉變為市場法人管理模式還需要我們做進一步的探索。

篇(5)

【關鍵詞】創新服務;成果轉化;產業化;平臺建設

隨著現代化科技的演變改革,很多企業為加快自主創新,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逐漸提升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是國家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因素,對現代經濟的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發展需要企業、學校、研究院之間的相互配合,強化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有助于科技成果的交流,建設良好的管理平臺,培養出色的科技人員,M一步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發展。本文將闡述一些行業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還面臨的問題;如何建設強化科技創新服務平臺;通過強化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有效措施。

一、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面臨的問題

1.科技成果轉化觀念落后

在很多企業發展中,部分企業領導對科技成果轉化的認識不到位,同時還有著一定的排斥心理:認為企業就該按照原先的方法持續發展,安逸于現狀,對市場經濟不關注,不敢進行企業科技創新,這也說明了多數企業在現代社會中缺乏在創新能力和信心,才使得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進行緩慢。另外,許多科研工作者對科技成果轉化也不重視,沒有認真對待研究過程,甚至過度看重個人的科研成果,不愿意與其他人交流。然而,在發展如此快速的現代社會,若是錯過轉化科研成果的最佳時機就不能真正發揮其價值,從而失去科研的最終目的。

2.科研經費不足以支撐研究過程

我國存在著科技創新基地、科技基礎設施落后于國外的現象,原因就在與科研投入的經費不足,也難以研究出重要的科研成果。學校相對于企業來說研究經費低下,企業相對于研究院來說研究經費也是不足,很多企業開始注重創新能力的發展,從而對科研成果不重視,投入的經費也就會少;對于學校來說,學校高層領導關注的是學生的知識理論和身體素質的培養,對有關科研的項目和活動開展的也很少。因此,對于科研部門來說,很多項目的研發都沒有經費的支持,造成一些科研項目研發出核心技術問題,并沒有深入改善其他相關的科研,從而也就無法完成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

3.科研主題不符合市場需要

很多企業、學習、研究院面臨的問題是,進行的科研并不符合社會市場的需要。其中的原因不乏受傳統條件的影響,導致科研成果與市場脫節,不能為社會和自身帶來任何的經濟效益,也與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不到位有著很大的關系。在科技部門中,各工作人員缺乏彼此的溝通,對團隊不信任,過度保護自己的研究方法,只是獨自研究并不了解市場的變化和需要,導致的結果只是科研成果的浪費,更沒有對科研成果進行轉化和產業化的價值。

4.科技成果創新意識低

隨著社會經濟的現代化發展,科研的方向也必須是向著現代化進行,才能保證將科研成果運用在時代最前端,發揮其最大的價值。然而,目前各行各業的科研部門對于科研創新這一問題意識程度都比較低,看不到科研的正確方向,無法將科技和市場相結合,研究不出科研成果,造成落后于競爭對手的局面。在眾多科研工作人員中,不缺乏年齡較大的學者,他們只注重于科研成果忽略了科研創新,造成研究出來的科研成果并不能帶來任何使用價值。

二、如何建設強化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1.突破自主創新觀念

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要結合科學發展觀,將政策資源集聚,然后再結合工作經驗,把認為可行的經驗及方法落實制度化管理,逐漸適應自主創新的理念。在建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同時,也將傳統理念的有利之處引用進創新中來,以保證其完善性。另外,引導企業、學校、研究院拋棄安于現狀、穩定發展的理念,結合市場經濟情況以長遠的目光看自身的發展,樹立創新之風,鼓勵內部人員創新;看準社會需求,積極大膽研發適合社會的科技成果,從而達到強化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2.提升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功能

對于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功能,首先是科技創業中心的建設,應向著規模化的設施、產業化的服務、品牌化的經驗等方向發展,在此,看準市場的力量,充分利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使科技創新服務質量提升,從而控制企業的創業成本、檢測企業創業風險,提升企業創業的成功率;其次,提升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功能也要在學校、企業、研究院中搭建合作框架,以研發對社會和自身有價值的科研成果為目的,增強溝通交流,完善科研共享機制,從而將創新資源整合;最后,提升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功能也在于中介的服務質量,將中介服務制度完善,制定現代化信息制度,規范服務體系,保證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質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3.擴大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融資規模

首先,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加強銀企合作,可完善其擔保基金管理模式,在科研方面或者其他方面也能幫企業獲得更多貸款支持,促進中小型企業的經濟和科研發展;其次,完善政府投入機制,增加財政上的投入,把資金投入適合的方向,推動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加強科研成果的研發;最后,建立健全的資本運作機制,完善資金的投資,掌握資金去向,引導高成長型企業改善財政結構,壯大風險資本市場。

4.創新平臺機制推進科研合作

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目的是推進與科研項目的合作,通過開展科研合作,積極搭建科研創新平臺,與學校、企業、研究院建立戰略合作機制,及時發現智力資源,將人才優勢和科研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從而推進科研合作,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另外,要著手建立起重視科研成果的制度,激發科技創新,促進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發展。

5.培養高素質能力的工作人員

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離不開優秀人才的努力,對于現有的工作人員,應重視其辦事能力,包括與各行業負責人溝通能力的強弱、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強弱等等。另外,不僅要求工作人員對工作負責,有良好的職業素質,本身也要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因此,可以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對當下的市場經濟以及未來一段時間的經濟有個了解和預測,以便能夠及時提出意見,提升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

三、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有效措施

1.結合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提高對科技成果的認識

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應利用國家及政府的影響力,來宣傳科技成果對國家和社會的重要性,其中應明確突出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為社會和自身帶來的利益,提高各行業對科技成果的J識。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應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支持并鼓勵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工作,對于科技部門要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保證科研工作人員對工作的認真負責。要把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應幫助企業、學校、研究院制定合理的扶持政策,積極落實有關政策,全面提升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工作。

2.總結市場經濟變化,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意識

對于現代化市場經濟來說,要想充分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科研人員的創新意識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學校來說,要求高層領導者具有發現社會市場需求的能力、發掘科研工作人員創新的能力、以及提出合理決策并實施到位的能力;對于企業來說,要積極發揚并鼓勵創新意識,組建專業高職業素質的調查人員對市場經濟有個適當的了解,挖掘企業內有創新意識的工作人員,充分發揮其創新意識,并制定相應的創新大賽,營造和諧的比賽氛圍,激發科研工作人員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對于研究院而言,不僅要有資歷和經驗都豐富的專家,也要招收一些新的智力資源,為研究院帶來眾多現代化因素,促進科研成果的創新研究。

3.促進各行業交流,實現科研成果轉化

隨著市場的千變萬化,其科技的研究方向也在隨時發生著變化,無論是學校、企業還是研究院,對市場的分析也不一定是非常準確的。因此,有必要利用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立溝通交流的渠道,方便各行業間對科技創新方向進行交流,以達到共贏的目的。另外,也有利于及時對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工作的進行,將已有的科研成果進一步深入研究,熟化提高其本身對科研技術的掌握。通過強化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形成更加被社會所需要的新技術,生產被大眾接受的新產品,并聯合迅速形成龐大的產業,站在市場的前端,推進科技成果進入生產領域。

4.強化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健全科技成果產業化制度

任何行業要想及時明確科技研究的方向并且完成相應科技成果,都必須健全科技成果產業化制度。對于學校來說,其科研部門的視野和眼界有一定的局限性,學校應結合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立一支科技管理隊伍,在校內設立專門的科技機構,不僅能使學校學生增強對科技的重視,也能激發科研人員和其他學生的創新意識;對于企業來說,不應只發展自身的企業影響力,科技成果產業化制度的健全可以為企業帶來超乎想象的利益。因此,加強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保持與學校和研究院的科技溝通也是當下企業應做的重要任務之一;對于研究院來說,其對科技的研究相對于學校和企業來說可能會更深,然而也不能忽視新時代下的市場情況。因此,也應完善科技成果產業化政策,保證科技成果能真正為國家和社會所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對于國家和社會來說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因此,強化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培養創新能力人才是當下重要的任務,以便更高的實現科技成果的全面轉化。

參考文獻:

[1]陸穎,楊志萍,徐英祺,史繼強,周濤,劉宇. 基于科技成果轉化的學科服務研究[J]. 現代情報,2016,(08):21-26.

[2]陳燕燕. 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的研究與設計[J]. 江蘇科技信息,2015,(13):4-6.

[3]常國輝.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 科技傳播,2014,(24):168+158.

[4]胡堅達,方磊. 高職院校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構建初探[J]. 才智,2013,(16):96-97.

[5]陸艷. 廣西農業科技創新成效與創新平臺建設思路[J]. 南方農業學報,2011,(07):809-812.

篇(6)

高職院校由于對科研成果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信息化程度不高和知識共享平臺缺乏等原因,使大量的科研成果沒有實現集中開發和成果轉化,知識浪費現象嚴重。以杭州市屬高職院校為例,提出確立知識管理策略和目標,加快推進科研成果信息化管理平臺及數據庫建設,建立科研成果知識管理平臺和知識庫,搭建科研成果知識共享平臺,構建基于知識管理的高職院校科研成果管理模式,以提高科研成果管理效率,促進成果知識的利用和轉化創新。

關鍵詞:

高職院校;科研成果;知識管理

高職院校經過20余年的發展,已進入內涵建設階段,科研能力隨之不斷提高,在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化的基礎上,高職院校大力開展應用型研究,科研活動中形成的科研成果不斷增長。然而,大部分的科研成果并沒有實現集中開發和成果轉化,科研成果中蘊含的寶貴知識被束之高閣,知識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科研成果管理水平,促進成果利用和轉化,是高職科研管理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科研成果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科研成果管理現狀

隨著科研成果的逐年增長,高職院校開始加強對科研成果的管理。以杭州市四所市屬高職院校為例。從調查情況來看,四所院校已經開始對科研成果進行定期的登記和統計,科研能力較強的學校已經開始定期跟蹤、分析成果產出情況,以便推進科研服務和成果轉化工作。但從科研成果管理總體情況來看,高職院校成果管理大多還是停留在對科研成果進行定期登記、歸檔、統計和科研信息層面,組織制度不健全、信息化建設滯后等問題依然存在,成果知識管理和轉化等問題尚需要進一步加以解決。

(二)高職院校科研成果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成果相關資料保存不完整

近年來,高職院校越來越認識到科研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大了對科研的資金投入,科研成果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有了顯著提高,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成果資料保存不夠完整,直接影響了成果的利用。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科技成果的形態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紙介質,新增加了電子介質、磁介質等多種介質,但從科研成果資料保存情況來看,科研成果登記不夠及時,紙介質成果材料歸檔不全,其他介質材料登記保存的更少。2015年本課題組對四所杭州市屬高職院校進行了科研成果管理情況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科研成果登記的周期四所院校均為一年一次,并只保存紙介質成果材料,沒有一所院校保存過電子介質、磁介質等其他科研成果,這不但直接造成科研成果保存不全,還影響到科研成果的后期開發和利用。

2.成果整理和鑒別歸類工作不到位

目前,高職院校科研管理人員往往在項目結題之后,把科研成果直接歸檔或者把部分研究成果上網宣傳下就算管理工作結束了,科研成果沒有及時進行整理、鑒別,也沒把成果中的核心知識進行提取,形成方便各部門和科研人員使用的科研成果管理數據庫,及時把成果知識傳遞給需要的部門和科研人員。目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成果整理和鑒別工作不到位,不但阻礙了成果的快速轉化,還會造成成果中的知識隨著時間的推移,失去其原有的價值。科研成果利用者也很難查找和獲取到所需的成果信息,無法獲得高效的知識服務。

3.成果宣傳推廣、分析研究工作不夠,成果轉化率低

高職院校對成果的宣傳推廣、成果轉化的分析研究重視程度不夠,相當一部分科研成果僅簡單地予以登記、歸檔了事,并未進行深入地分析研究,這對成果的轉化推廣和知識的再生產是非常不利的。調查顯示四所院校都有科研成果的管理制度,科研成果的獎勵制度,但沒有一所院校制定相關科技成果轉化制度,僅兩所院校對取得的科研成果進行定期的統計分析,其他院校僅定期統計,但不分析。成果統計分析不足,使科研成果基本都處于休眠狀態,造成成果中的知識隨著時間的推移,失去其原有的價值,阻礙了成果的快速轉化,四所院校科研成果轉化率都在5%以下,造成極大的知識浪費。

二、高職院校科研成果管理影響因素分析

(一)對科研成果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投入不足

高職院校對科研成果管理存在一個誤區,即項目結束后主要的管理工作就結束了,成果管理沒有什么太大的價值,因此對科研成果后期管理的人員、資金等投入明顯不足。調查顯示,科研成果管理組織機構不健全,四所高職院校都沒有專門的科研成果管理部門,管理者也都是兼職人員。在經費投入方面,也僅有一所院校有成果管理的專項經費。兼職管理者處理科研管理部門大量的日常工作任務已經十分繁重,很難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加強科研成果后期管理,資金投入不足也嚴重影響了成果知識開發利用的廣度和深度。

(二)科研成果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高職院校科研成果數量快速增長,成果管理的難度大幅度提高,成果開發利用的需求迅速膨脹,以往的純手工管理或低水平的信息化管理已跟不上時代的需求。目前,雖然高職院校均已建立校園網,有科研專欄或科研網,但對科研成果管理系統的建設卻還是比較滯后,調查顯示,四所杭州市屬高職院校,僅一所院校開始使用科研管理系統,但都沒有建立科研成果數據庫,更不用說實現對科研成果的網絡化管理了。信息化程度不高,影響了科研成果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增加了管理人員的工作量,也使得成果轉化和知識共享困難重重。

(三)未建立知識共享平臺,阻礙了知識利用與創新

科研成果中的知識通過共享、交流、學習和交互使用,可以形成有價值的新成果,再次利用。但高職院校對科研成果進行深度挖掘、二次開發的能力比較欠缺,合作開發、協同創新的項目少,產生的成果基本處于封閉狀態,沒有共享平臺把成果中的知識及時傳遞給需要的部門和科研工作者。調查顯示,截至2015年6月,四所院校還都沒有建立專門的對外成果展示和推介中心,也沒有在學校內部建立起交流共享的機制。這使得成果中的知識處于靜止狀態,沒有得到很好地深度挖掘和再利用,產生新的價值,或者說這些知識被固化了,沒有促進新知識、新成果的生產。

三、基于知識管理的高職院校科研成果管理模式構建

(一)科研成果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KM,KnowledgeManagement)是在知識經濟時代,隨著現代信息網絡技術迅猛發展而興起的管理思潮與方法,1986年卡爾•維格(Karl.Wiig)在國際勞工組織會議上首先提出這一概念。對“知識管理”較為典型的解釋是美國生產力和質量中心(APCQ)對知識管理的定義:知識管理應該是組織一種有意識采取的戰略,它保證能夠在最需要的時間將最需要的知識傳送給最需要的人。[1]目前,知識管理已在企業廣泛使用,在學校知識管理方面主要應用于圖書館、檔案館建設、智慧校園及教師知識管理。在學校的科研管理中,部分高校已經開始對科研項目、科研團隊、科研檔案等進行知識管理的研究。科研成果具有知識密集的特點,是社會寶貴的財富。學校科研成果知識管理,就是根據學校需求制定科研成果知識管理策略,利用信息技術、Wed2.0和云計算等技術重組科研成果管理的流程,把成果中的知識進行提取、存儲、整合開發、共享、轉化和再創新,以提高科研成果管理效率,促進科研成果利用和轉化效率。

(二)構建基于知識管理的科研成果管理模式的路徑方法

1.確定科研成果知識管理策略目標,加強組織制度建設

科研成果要進行知識管理,首先在決策層要高度重視科研成果管理工作,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確定知識管理策略,制定知識管理目標。對高職院校而言,比較適合編輯策略為主,人格化策略為輔的知識管理策略。即把大部分科研成果中蘊含的知識,通過信息化處理提取出來,存儲于數據庫中,以供相關科研人員和管理者反復使用。而對于無法以實體形式具體呈現出來的隱性知識,如科研人員成果研發過程中的寶貴經驗、進一步提升成果價值的思路等,這些主要通過相關人員面對面的溝通,如研討會、學術論壇等,或者利用電話、互聯網會議、視頻討論等形式進行知識的交互和傳遞,實現知識的共享。確定知識管理策略后,學校可根據科研成果數量、質量、科研發展趨勢、科研人員情況等制定相應的知識管理目標,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知識管理技術,實現成果知識的有效傳遞和共享,促進成果知識的轉化創新,提升學校的科研管理水平。依據學校制定的成果知識管理策略和目標,組建科研成果管理專兼職隊伍,劃撥專項經費用于成果管理工作,完善相關管理制度以確保成果知識管理的有序開展。

2.加快推進科研成果信息化建設,建立科研

成果信息化管理平臺和數據庫為使成果知識及時、完整保存,有效實施成果知識管理,提高學校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水平是關鍵。高職院校應首先建立規范、安全、交互性強的科研成果管理系統,對科研成果實行全過程、規范化管理,并實現成果數據的共享和綜合利用。要利用科研管理系統,及時把不同介質的科研成果進行登記并進行數字化處理,把成果轉化為數字資源,存儲于數據資源庫中,最大程度地防止科研成果的丟失。科研成果管理人員要分析科研成果的特征,按照成果的知識類型,對科研成果進行分類,諸如:教育科研、人文社科、科學技術、校企合作、社會服務、專利成果等,以便于利用者檢索使用。依托數字化校園和移動互聯網,加強與科研人員的溝通和聯系,盡可能地廣泛收集、掌握成果知識形成和變動情況,定期對資源庫進行更新和維護,對已無價值的成果資源和已變更的成果信息要及時予以處理,實現對成果信息的動態管理,不斷完善科研成果數據庫。

3.運用知識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加強科研成果知識管理平臺建設,建立成果知識庫

知識管理的對象是知識,而不是簡單的科研成果數字化后的基礎數據。因此,在建立科研成果數據庫的基礎上,科研管理人員要根據各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新知識發展趨勢,對知識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和開發,通過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技術把成果中所蘊含的知識提取出來,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整理和歸類,并運用知識目錄體系,逐步建立一個功能強大、使用便利的知識庫,為科研人員和管理者提供高效服務。要建立成果知識庫,必須要對相關成果知識進行鑒別,首先,要建立專家庫,定期對科研成果核心知識進行提取。考慮到科研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和實效性,專家組成可以以校內專家為主,校外專家為輔的形式來組建。校內的專家要按他們的研究專長和所屬領域分類進行選擇,所涉及的領域要比較全面,便于及時分析提取成果知識。校外專家則主要選取各領域比較權威,和學校聯系密切、相對穩定的專家作為補充,提高知識鑒別、提取的準確性。其次,各類科研成果經過數字化處理,錄入信息資源庫后,科研管理人員要把相關信息進行初步篩選,剔除無效信息,把成果信息按所屬領域,分類發送給各領域專家,專家對成果信息進行鑒定,形成成果核心知識,發回管理員。如果涉及交叉領域,則由多個專家聯合進行鑒定。管理人員把各專家鑒定形成的知識進行匯總整理,錄入成果知識庫。這個成果知識庫要具備強大的檢索查詢功能,便于科研人員使用。因此,科研管理人員可以根據本校科研成果數據庫和研究人員情況,構建科研成果知識地圖,通過成果知識地圖,讓知識庫的使用者能準確、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由于知識更新速度較快,管理者需定期清除冗余知識,更新修正知識庫,確保知識庫中知識的有效性。

4.搭建科研成果知識共享平臺,提高成果知識利用率,促進知識轉化和創新

科研成果知識管理的一個重要目的是高效利用成果知識,促進成果轉化創新。高職院校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通信技術搭建校內、校外兩個互相補充的成果知識共享平臺,來促進成果知識的利用和再生產。校內成果知識平臺搭建,主要依靠數字化校園來實現。科研成果管理者要把成果知識庫和數字化校園進行對接,在校園網上建立成果知識學習中心、成果知識交流論壇。成果學習中心,主要是把知識庫中的成果知識推送至成果學習平臺,運用知識地圖技術,設計搜索便捷、可視性強的學習界面,供科研人員和各相關部門學習使用。管理者還需要把通過對成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形成的報表、統計報告等定期放入學習中心,使學習者對學校的成果知識能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成果知識交流中心,則主要是組織科研人員開展網上研討、科研經驗交流、相互答疑解惑等的網上論壇,必要時學校可以召開網絡會議,組織專家共同參與討論。通過成果知識交流中心,可以把科研人員研發過程中成功或失敗經驗等隱性知識顯性化,并形成新的知識,成果管理者將這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后,重新錄入知識庫,供學習者使用。校外成果知識共享平臺的搭建,則需要密切加強學校和政府、企業、各高職院校之間的聯系,聯合社會各界的力量,共同搭建成果知識展示中心、成果知識推介中心。高職院校目前高質量的科研成果積累還不是很豐富,影響力不強,如果僅依靠學校自身的力量很難完成對外成果知識共享平臺的搭建。因此,可以簽訂科研成果校際合作協議,聯合杭州市屬各高職院校的力量,把各校的成果知識納入到統一的網上平臺,共同搭建成果知識展示中心、成果知識推介中心,進行對外成果知識的展示和共享交流,并借助政府的力量,推動平臺和企業的對接,以促進成果知識的轉化和再生產。成果知識的校內、校外共享平臺,不是孤立的,而是兩者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補充。校外共享平臺的反饋結果可以推送至校內平臺,促進研發人員調整、修訂研究計劃,改進研究工作;校內共享平臺的最新成果知識也可及時推送到成果展示和推介中心,及時推廣宣傳。科研成果知識共享管理平臺,鼓勵科研人員共享自己的科研成果知識資源,加強知識資源的交流和交互使用,促進各類知識之間的融合和轉化,形成有價值的新知識,實現知識資源的再生產。

四、科研成果知識管理的實施建議

(一)加強基礎建設,推進科研成果知識管理信息化

高職院校要盡快引進科研管理系統,完成科研成果的數字化處理。學校要加大對校園信息化工作的投入,把科研成果信息化建設納入到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中,統籌安排,為科研人員和成果管理者提供一個開放、協同、高效的數字化環境,為知識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制定相應制度,明確科研成果管理相關人員的職責和任務,加大獎勵力度和投入,鼓勵科研人員積極參與科研成果知識管理,提高知識資源的利用率。同時,要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保護科研人員的權益,防止侵權行為的發生。

(二)加強政府引導,搭建科研成果管理共享新平臺

科研成果共享平臺搭建涉及學校、企業、科研院所等各個不同的領域,單靠某一所高職院校很難獨立完成。因此,政府可以通過稅收優惠、信息搭橋等方式加強各界的聯合,積極推進科研成果共享平臺搭建,實現成果知識的開放型合作。2014年4月,杭州市政府出臺《杭州市屬高校產學對接工作實施意見》,2015年11月,在杭州市教育局的推動下杭州市屬高校首屆科技成果推介會成功舉辦,共推出116項市屬高校優秀科技成果,其中7項科技成果、3個科技合作平臺轉讓簽約成功,杭州市屬高校產學對接信息服務網絡平臺也開始上線運行。[2]這種政府推動,各方協同共建“一個平臺+N個組織”的機制,是個有益的嘗試,將極大地推進產學對接和協同創新,實現成果知識的轉化和應用。

(三)加強培訓指導,提升科研成果管理人員素質

科研成果的知識管理對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既要熟悉知識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又要掌握信息化手段,才能較好地完成管理任務。因此,各級科研管理部門要定期對各級管理者開展知識管理理論和計算機應用的培訓,提升科研成果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水平和業務能力。2015年4月,浙江省科技廳、浙江省教育廳聯合舉辦高校科技經紀人培訓,這是政府為了推進高校科技經紀人隊伍建設,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成果交易,向高校科技管理者、科技人員提供的行之有效的培訓服務。建議科技管理部門要根據科研成果知識管理的新形勢舉辦諸如“科技成果與技術市場管理”、“專利推介流程”等培訓班。對研發人員,也要做好培訓和咨詢服務工作,使他們熟悉管理流程,熟練掌握各系統和平臺操作,確保科研成果管理工作能順暢、有序、高效地開展。

作者:肖芳 吳建設 任紅民 單位: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企業檔案信息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知識管理———企業檔案信息化戰略之選[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24.

[2]亦豐.市屬高校產學對接的“杭州實踐”[EB/OL].(2015-12-25)[2016-07-05].

[3]顧健.淺析高職院校科研成果的后程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11(4):101-103.

[4]岳高峰,朱虹,張艷琦,等.知識管理良好實踐指南———GB/T23703知識管理國家標準解讀[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

[5]羅嶺,王娟茹.基于知識管理的產學研合作協同創新[J].情報科學,2015(7):21-25,34.

[6]孫曉寧,趙宇翔,朱慶華.知識管理研究的現狀與趨勢:第7屆KMO國際會議論文述評[J].情報資料工作,2014(5):5-13.

篇(7)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在價值創造與提高勞動生產力方面的作用越來越被人們廣泛認可和重視。各國也在極力推動本國科學技術的提高,并推動科學技術不斷地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時期,正逐步推動生產方式的轉變,科學技術的重要性顯得尤為重要。但由于我國經歷了一段較長時期的計劃經濟,現代科學技術在生產領域的應用較為薄弱,地區發展參差不齊等情況對我國科學技術的成果轉化形成了較大的現實阻力。為了更好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科學技術的價值,政府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力量,也需要發揮其職能作用,從會計成本的角度考慮,制定完善的激勵制度,推動我國科學技術創造力作用的成功轉化和實現。

二、科技成果轉化的現實困境:研究大國與科技小國

(一)經濟發展需要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很早就形成了高度的認可,并且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投入科學技術創新領域致力于其科技實質成果的實現。在長期的科技創新意識和研究經驗的積累下,西方發達國家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以及高效率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使其獲得了強勁的競爭能力,為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形成了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科技競爭之勢。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 我國經濟要獲得競爭優勢,也必須充分發展科學技術創新, 充分挖掘科學技術的競爭潛力,而且需要逐步從科技成果引入的模式向科學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模式發展。因此,科學技術創新以及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競爭優勢的關鍵。

(二)不健全的市場經濟體制制約了科技成果轉化 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經歷了較長時間的計劃經濟體制時期,導致經濟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表現出刻板、缺乏創新和活力的弊端,極大地影響了我國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的形成。誠然,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推動經濟體制向集約式經濟體制的轉變,但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條件,而我國目前受制于不健全的市場經濟體制,經濟發展還依賴于以資源的損耗來換取的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市場機制的不健全,使得資源配置不能通過市場自動達到最優,而由于政策的時滯性作用,政府的調控在彌補市場體制缺陷方面也存在一定弊端,導致資源分配不能很好地實現優化,而要保持經濟增長的幅度,則必須要以資源為代價。故而,在當前經濟發展環境中,只有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提高資源利用率來提高資源的優化配置,健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促使經濟保持長久的競爭力。

(三)國內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激勵機制研究匱乏 科學技術的巨大作用誠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學者更多的關注于微觀主體在具體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建議對策,而對于政策激勵層面的研究相對匱乏,在缺乏理論支持下,我國科技成果轉化也面臨著路徑選擇的困境。故而,科技成果轉化在理論方面需要也必須加強激勵政策理論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建設,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提供良好的指導作用。

三、基于會計視角的國家政策激勵科技成果轉化機理分析

(一)會計視角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激勵體系構建 從會計角度構建的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激勵體系需要從會計扶持、稅收優惠以及收益分享三方面出發,如圖1所示。(1)會計扶持。會計政策對企業信息質量會產生深遠影響,進而會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決策、投資決策甚至于企業利益主體的利益分配。在這其中必然會對科學技術的創新產生廣泛的影響。我國要優化會計政策的環境,平衡科研機構的自身財務以及促進科研資金的專項化,為科技成果的轉化提供良好的會計扶持環境,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2)稅收優惠。稅收是國家參與社會分配的重要環節,政府稅率的提高,誠然能夠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但從企業的角度而言,企業成本會增加,而企業用于支持科技創新的資金也會減少,不利于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所以政府應該制定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增加對科技的支持。最主要的是要從鼓勵開發投入,引進新設備、新技術以及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成本降低三個角度入手。(3)權益共享。激發科研人員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就需要健全權益分享機制,一方面要保證科技創新有明確的產權界定,從而使科技創新的產權得到很好地保護,保護科技創新的權益,另一方面需要將科技成果轉化的成果實現最終收入的分配,從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實際效益和功能價值,也提高科技成果創新及成果轉化的吸引力。

(二)基于會計視角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激勵路徑選擇 會計視角下的激勵政策只有在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具體環境中選擇正確的發展路徑,才能真正發揮其對科技成果轉化的實質性作用。一是完善會計扶持,提高信息質量,擴寬資金渠道。科技創新對信息質量的高要求促使不斷的完善會計扶持政策,滿足科技創新對信息的需求。建立完善的會計扶持政策不僅需要加強對信息質量的把握力度,還需要加強對科技創新風險的良好控制,建立良好的風險會計預警機制,增強對風險的預測和防控,同時也不能忽視對科技成果時效性的良好把握。科技創新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故而,會計扶持政策要從成本的角度考慮對科技創新的支持,降低科技創新的自有成本,另一方面,提供科技創新的資金來源,擴寬渠道方面的支持,保證科技創新及成本轉化的資金需求。二是積極利用稅收優惠條例及政策的有利導向作用。目前,各國對科技創新在稅收上都有一定的優惠政策,而且隨著對科技重視度的增加,稅收優惠的幅度和范圍也在不斷地加大。但稅收是一國財政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所以稅收優惠政策只能在一定限度內實行,一方面切實考慮科技創新的現實需求,給予科技創新最大的優惠支持,另一方面要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為限,在統籌經濟總體發展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稅收優惠政策,即先為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創造優良的發展條件,再去結合實際需要制定最大限度的優惠政策。三是產權明晰化,權益合理分配。科技創新以及成果轉化需要切實考慮科研人員以及科研機構的合法權益,只有明晰化產權,保護科技創新的成果才能促進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也才能更好地激發科技創新意識和熱情,激發科技創新浪潮的興起。同時,成果轉化后權益合理分配才能滿足科技創新的需求,為后續科技創新提供更多的動力。所以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需要明晰化產權和合理化權利分配制度。

四、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扶持政策分析

(一)會計扶持政策角度解析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需要會計扶持政策跟上科技成果轉化的動態性變化,完善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扶持政策,尤其是目前爭議較大的科技研發成本支出,以及科技創新所產生的競爭軟實力無形資產的核算問題。首先,在無形資產方面存在確認范圍過窄問題,科技成果的快速發展已將無形資產的范圍大大擴展了,而目前會計政策關于這部分資產的計量范圍存在極大的漏洞,需要擴寬范圍才能跟上科學技術的發展步伐。其次,隨著對科技重視度和扶持度的增加,需要對增強科技創新企業積極性方面的扶持政策予以支持,故在無形資產出資比例方面的規定需要適度寬松。再次,與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無形資產計量方式存在一定缺陷。我國高新技術企業以歷史成本計量為主,這種計量方式對于部分科技創新企業不利。最后,無形資產信息披露不規范,對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研究成果、人力資源以及市場開發應用成果等方面的披露過少。

(二)稅收優惠政策分析 我國在實施稅收優惠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其中主要表現在科技創新企業在享受這部分優惠時需要巨大的成本,且這部分優惠政策缺乏規范性。首先,由于我國行政體制的弊端致使稅收行政部門和監管部門在工作職責、工作標準方面出現不協調現象,導致稅收優惠在實際操作中可能出現實際的優惠舉措無法切實落實到科技創新企業,或者科技創新部門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代價,從而使稅收優惠政策沒有現實意義。其次,根據國內外發展經驗,政策只有在穩定和準確的條件下,才能真正發揮功效。而我國的稅收優惠政策卻缺乏這一現實條件,從而使得激勵效果大大降低。再次,對政策進行全局的統籌安排是政策實施和落實的基礎,而我國的稅收政策則具有較大的隨機性, 沒有很好地進行規劃部署, 具有較大的偏向性, 一些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更需要政策支持的地區往往得到的優惠更少。而且我國稅收優惠政策也缺乏時間上的規劃布局,需要改變目前只偏重于對成果轉化最后階段的優惠而忽略其他階段扶持需要的現狀。

(三)收益分享層面解析 利益機制是科技成果轉化最大的激勵誘因。如果能夠建立起完善的收益分享制度,明晰化科技成果的產權以及增強對其保護力度,且規范化具體的激勵舉措,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一定會向前邁進一大步。首先,明確界定知識產權迫在眉睫,需要對商業秘密泄露、盜版、產權侵犯等行為進行強烈打擊,為科技成果轉化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從而使我國科技從業人員的知識產權保護具有較高的成本,降低社會研發的積極性。其次,隨著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節奏的快速發展,滯后的法律政策形成了較大的阻力,科技成果轉化中出現的新難題也無法得到及時解決,主要表現在職務人員科技成果的權屬規定不明晰和國家科研項目知識產權不明晰兩個方面。最后,在收益分配問題方面,科技創新的風險較高,而風險的影響因素很多,諸如自身條件限制、社會環境阻力以及物質條件和技術條件要求等,而風險和收益是相對應的,面對高風險的科技創新,良好的收益保證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而現實中收益分享機制不健全,對企業的激勵作用小,急需加強制度的完善,促使我國科技創新有更多的動力和保證基礎。

五、基于會計視角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制度安排

(一)明確無形資產界定范圍,完善信息披露政策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無形資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無形資產的范圍界定這一基礎性問題一直是學者爭論的焦點,且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當前,無形資產界定問題更加復雜化,對其作出準確界定存在相當大的難度。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無形資產范圍界定問題上需要將智力資本、品牌效應這兩個重要內容納入其中。首先,從智力資本的角度來說,任何科研工作的開展都需要一定的智力資本,它是科研工作順利進行以及科技成果順利轉化的必要因素。如果沒有智力資本的投入,科研工作將缺乏開展的前提條件。其次,從品牌角度來看,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都是用品牌體現企業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彰顯企業的發展實力。品牌已成為企業競爭和發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并且具有重要的價值創造功能。好的品牌所創造的經濟價值是驚人的,越來越多的人將品牌效應作為企業發展的軟實力和無形資產。對于科技創新成果來說,品牌效應的價值更大,一個科技創新都可能造就一個品牌,產生品牌效應。但在現代會計制度中,品牌效應還沒有被納入到無形資產中,因而得不到產權保護,極大地制約了品牌效應功能的發揮。因此,為了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應將品牌效應納入無形資產的范疇,發揮品牌效應的功效。此外,還需要提高無形資產的出資比例。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增加了無形資產對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無形資產軟實力對企業的促進作用不斷增大,企業的無形資產比重也在不斷上升,我國會計政策也需要與時俱進,提高相應的出資比例,適應發展需求。

會計信息的披露工作是對企業發展進行更好地監督管理,促進企業能夠更好地利用資源取得發展,并更好地在社會監督的條件下走市場化的發展道路,保持持續的發展潛力。科學技術企業的發展同樣需要進行會計信息的披露。誠然,作為企業而言,高新技術企業對會計信息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披露,但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無形資產的會計信息披露較少就是其中的典型問題。對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而言,完善無形資產的信息披露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加強對科研成果的披露。科研成果的披露是為了更好地促進那些具有現實需要性的成果在社會范圍的推廣,并且能夠合理地引導企業選擇更具有實現價值的科研項目進行科技成果的創新和科研成果的轉化。同時加強科研成果的信息披露可以使科研成果更好地適應市場化的發展需求,按照市場的發展規律進行科研成果的推廣,發揮科研成果的功能價值作用,而且對于科研成果利益的回收也是大有裨益,能夠通過市場盡快地實現成本回收和利益創造。促進科研成果信息披露是以合理化科研財務資金的利用分配、強化資本的投入回收分析以及成熟化對科研項目的選擇為主要目的,因此在進行信息披露時要以股份構成情況、薪酬制度方面、人力資源方面以及科學技術方面作為著力點,進行科學而又全面的信息披露。

(二)促進計量與攤銷在無形資產中的應用 無形資產計量最為重要的是明確其價值問題。科技成果的價值更多地是反映在其轉化后在市場中所能創造的未來價值和收益。在對無形資產進行計量時,簡單地將歷史成本作為計量依據,不能反映其真正價值,需要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引入公允價值,把科技成果所代表的無形資產置身于市場的角度計算其價值,不僅能夠更準確地反映其真實價值,而且更具有價值激勵作用,激發科研工作者以及科學技術企業的科研積極性,促使其不斷地在新工藝、技術、產品等方面進行創新,增強科研成果的市場價值潛力。引入科技成果無形資產公允價值計量方式,是為了對科技成果在歷史成本、收入、市場現行凈值反映的科技成果的成本、價值等方面進行更為客觀、科學的價值計算。目前,我國會計政策在無形資產的計量方面也在不斷地進行完善和改進,而且在一定范圍內對無形資產采用公允價值的計量方式,但在應用程度和深度方面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目前的應用沒有真正實現對產權保護的目的,加之不能很好地處理利用公允價值對無形資產進行計量時所產生的缺陷問題,如沒有合理的無形資產公允價值市場評估方式,公允價值的未來價值計量觀念需要合理科學的評估方法進行配套實施,以及無形資產尤其是科技成果這類具有創新意義的資產計量,在初始計量中缺乏合理的對比標準,導致初始計量的不確定性和無規范性。

為了更好地增強我國會計政策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扶持力度,當前的會計政策中引用公允價值對無形資產的計量是必然之舉。引入這一計量方法可以促使科技成果的市場價值更清晰和明確的表現出來,繼而激發科技成果的市場活力,增強對其知識產權的保護,而更好地激發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還需要結合無形資產的特點和現實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創新,不能只是簡單地將公允價值的計量方式全盤引入而不從實際出發考慮計量需求。就我國目前的經濟體制來看,引入對無形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方式,最為重要的是需要引入現值的計量方法,將無形資產的價值很好地用現金流量反映出來,這種計量方法能夠保證無形資產在不同發展階段價值的真實反映,也使計量更具有現實依據和可操作性。

攤銷也是無形資產會計政策中需要重點考慮的一個方面。無形資產的攤銷需要考慮各種外界因素對無形資產的影響,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來自科學技術發展的沖擊,以及市場新產品、新替代品的競爭壓力。無形資產未來經濟價值的不確定性以及在價值實現過程中的高風險性,要求在進行攤銷分配時采取更為科學謹慎的態度,既保證無形資產成本確認、攤銷、減值處理的準確性,也要保證其攤銷方法能夠更好地保護無形資產的價值利益和增強其在價值實現過程中的風險抵抗能力。而對于風險性和不確定性更高的科技成果,無形資產的攤銷更需要持嚴謹而科學的態度,在費用中增加對攤銷費用的扣除,降低科技成果轉化的成本和風險性,同時也更好地激發科技創新企業和科研工作者的科技創新熱情以及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三)增強資金財務管理的科學性 完善會計扶持政策,對會計制度進行有針對性的完善,重要動機就是為了更好地加強對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以適應我國目前對科學技術的需求,以及實現我國科技興國的發展目標,更好地激發科學技術的社會經濟價值。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激發企業和工作者的科研熱情以及切實地將科技成果實現價值很好地進行分配,讓企業更好地從科技創新中獲得利益,對資金進行科學的財務管理是實現這一有效方式的有利途徑。具體的是要實現科研支出更大范圍的扣除,科研成果更為明晰的界定以及科研費用更為標準化的統一規定。同時為了進一步增強實施效果,還需要對科技創新企業的研發費用資本化和費用化進行更為清楚詳盡的定義,促使其真實信息得以反映,提高其競爭力。

六、結論

科學技術的巨大潛力需要在多種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得到更好的挖掘利用,并能夠有效地提高其科技成果轉化的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這需要經歷一段時期的探索,才能結合國家的具體情況,找到最為合適的發展路徑和方法。盡管我國在會計的視角下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政策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日益成熟以及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我國的激勵政策會越來越適應科技成果轉化的需要,并產生顯著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肖佳:《研發費用會計處理的國際比較研究》,《財會通訊》(綜合?上)2009年第9期。

[2]張清宏:《對研發支出費用化與資本化博弈問題研究》,《財會研究》2010年第3期。

[3]韓鵬:《完善高新企業技術創新的風險補償機制》,《宏觀經濟管理》2013年第7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男人av天堂午夜在|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性猛交╳xxx乱大交| 国产漂亮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久久| 无码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草蜢影院电影免费观看| 深夜a级毛片催情精视频免费 | 少妇高潮喷潮久久久影院|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最新版| 日韩一本之道一区中文字幕| 欧美黑人巨大xxxxx|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国产欧美精品aaaaaa片| 国产av激情久久无码天堂| 少妇撒尿bbwbbwbbwbbw毛|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新版| 国产一区二区女内射|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1314| av一本久道久久波多野结衣| 嫩b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老鲁夜夜老鲁| 十八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无码无遮挡骂过 | 男人添女人下部全视频| 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看| 97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国产对白国语对白| 玩弄放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性一交一乱一色一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天天av天天翘天天综合网| 黑人巨茎美女高潮视频|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无码av|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电影69| 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丰满熟妇乱又伦| 2022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