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水利水電工程概論論文
時間:2023-07-14 16:24: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水利水電工程概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工程教育 卓越計劃 培養模式 以人為本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a)-0203-02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人才需要具備解決實際水利工程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人員具備專業知識和大量工程實踐經驗,才能在工作中變被動為主動。因此,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本科教育應包含專業知識和工程實踐兩方面。專業知識可從大學課本中獲得,但工程實踐經驗必須在實踐中積累[1~2]。
參與具體工程實踐的培養模式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創新潛能,提高學生的處理問題能力,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能夠解決問題,使得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積極思考、更加努力學習。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通過工程實踐既可以提高學生對項目的規劃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3~5]。
1 現狀
1.1 學生狀況
近幾年來,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在校生年均200人左右。雖然每個學生通過高考填報志愿被錄取,但是有80%以上的學生對本專業所學課程的應用實踐不甚了解,85%以上的學生沒有真正團隊合作的經驗,參與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經歷的學生少之又少。
1.2 教學現狀
(1)課程設置。
目前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基礎課以理論知識為主,學生學得多忘得快。專業課的理論知識量大,涉及面廣,但與實踐結合少,學生無法學以致用,缺乏深入理解平臺,無法掌握專業技能。實驗課往往是驗證性試驗和演示性實驗。畢業及生產實習時以參觀為主,對水利樞紐的構成、具體工程施工全過程、施工的工藝流程等僅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實踐環節薄弱,面向工程實際欠缺。
(2)教學方式。
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教學還是被動、灌輸式教學,很多課程無對應的實踐平臺。這就使得教師教學是單方面輸出,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的傳授,與工程實踐脫節嚴重,與學生交流基本為零,致使學生無法理解知識的應用及其背景,無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
純被動的接受知識使學生沒有自我思考問題的環境,因而缺乏思考并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而該能力恰好是實際工作中極為主要的能力之一。
(3)考核方式。
課程學習效果的考核方式依然是“一卷定奪”制,考試占總成績80%以上,考試分數決定一切。這種以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導致學生考前突擊、60分萬歲。學習本是積累知識的過程,現實卻變成了應付考試的情況。學生對課程設置內容的本身并不重視,更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嚴重違背了課程體系設計的初衷,導致學生對所設課程喪失學習興趣,沒有主動汲取知識的動力。
現有的教學模式中實踐性環節課時十分有限。并且學生學習的課程固然有用,但是大部分學生不清楚這些課程有什么用、在哪用、怎么用?類似這樣的問題是靠上課與考試無法解決的。
我們最終需要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這樣的人才需要具備哪方面的能力?怎么樣實現這些能力的培養?這些問題都是亟待解決的。
2 解決的方法
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的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對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導作用。
2.1 更新教育理念
求真務實,成就卓越。工程教育是培養具有寬厚的基礎理論、扎實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工程能力的高端技術骨干和領軍人才。培養的特色是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前沿視野,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2.2 改革教育模式
教育不是培養同一類人才,而是因人而異、激發不同類型學生的潛能。教育不是對學生表面能力的要求,而是對其主動性、創造性、自信度的培養。
“以人為本”的教育模式要以團隊合作的形式進行,每個學生在團隊中有自己獨立的角色。學生既要各盡其職又要做好配合工作,及時把握進度及方向。這種教育模式是一個在校本科生走向工作崗位或繼續科研學習的過渡平臺,使學生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學生與用人單位真正做到“無縫連接”。
2.3 途徑與措施
采用多層次、多環節的培養體系,多方位的創新實踐體系,持續不斷改進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以及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建設,實現學生實踐和創新等能力的培養。
3 水工“卓越計劃”
對現存教育模式培養出的人才與社會人才需求矛盾進行分析,提出構建“以人為本”的實踐與創新教育平臺,以適應不同類型的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出多樣化的人才。積極響應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在專業培養階段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確定了2012版本科生培養計劃,構建知識、能力、素質相互交融的教學體系。
3.1 教學目標的設計與實現
卓越工程師教學大綱(或稱卓越工程師專業培養標準)是指導本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核心。教學大綱從三個方面設置培養目標:(1)掌握科學與技術基礎知識;(2)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工程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3)培養學生理解工程技術創新和研發的重要性及其戰略價值。卓越工程師要解決企業和社會需求的科學技術創新難題,以提高行業競爭力,從而貢獻社會。因此,卓越工程師在工程技術研發過程中,必須考慮到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
教學大綱的設計與實現要重點考慮以下要求。
(1)具有本專業特色的知識結構,包括:基礎科學知識、工程科學知識、和工程專業知識。
(2)本專業所需要的個人職業能力和素質,包括:工程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系統思維能力、個人能力和態度、職業技能和態度等。
(3)本專業所需要的人際交流與溝通能力,包括:團隊工作、溝通與交流、信息的獲取與傳遞、外語等方面的能力。
(4)本專業所需要的在企業和社會環境下工程綜合能力,包括:適應自然環境和社會背景環境、工程企業工作環境、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環境等綜合能力。
(5)為實現以上培養大綱要求所需要的培養環節,包括: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實驗實踐課程和各類工程綜合應用項目、實習環節、課外科技活動以及校內外的各種活動等。
(6)以上各個培養環節在整個卓越工程師能力培養大綱中對學生能力培養所起到的貢獻、各環節之間的聯系等。
3.2 課程結構的設計
本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在分析國內外現行本科培養模式和社會需求對本專業畢業生的要求與期望的基礎上,明確了水利水電工程技術發展趨勢對人才的要求和培養國際化工程師的目標。以卓越工程師能力培養大綱和培養計劃為指導,形成了個人能力、人際能力及實際工程管理能力的培養理念,確定了以工程設計為導向的綜合培養方式。培養方案包括基礎教育課程平臺和專業教育課程平臺兩個平臺。
3.2.1 基礎教育課程平臺
涵蓋本科生必須學習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礎課程,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理論,是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基礎。其中包括以下方面。
(1)社會科學基礎必修課:思想政治修養類課程;語言類課程、管理類課程、社會認知類課程、體育類課程。
(2)自然科學基礎必修課:數學類課程、物理類課程、化學類課程、計算機基礎及語言類課程、工程圖學基礎、工程力學基礎。
(3)基礎實踐環節:軍事訓練、工程認識、工程實踐及與基礎理論課程相對應的基礎實驗環節。
(4)選修課:包括中國水利史、語言與文學、哲學人生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與人類文明等模塊,供學生根據興趣和愛好廣泛選擇,要求學生選修至少10學分。
3.2.2 專業教育課程平臺
涵蓋了本專業培養要求必須掌握的專業基礎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和需要廣泛了解的專業知識,使學生在水利水電工程領域具有比較深入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其中包括以下方面。
(1)專業基礎課程:是學生必須學習的專業基礎知識,是學生專業學習的基礎。包括水文學基礎知識、水力學基礎知識、工程力學基礎知識等內容。
(2)專業主干課程:是專業培養目標要求必須掌握的專業知識。包括水工建筑物,水電站、水利工程施工,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等內容。
(3)專業選修課程:是學生需要了解的專業知識。包括水利工程概論、專業英語閱讀、水文學基礎,微機原理、水利工程概預算及水工結構可靠度等內容。
(4)專業實踐環節:包括綜合實驗、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及與理論課程相對應的實驗環節等。這部分教學工作大部分在企業完成。
4 課程大綱的設計
遵照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的要求,并結合我國工程領域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卓越計劃的課程大綱。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課程大綱是根據培養計劃教學大綱和培養計劃中規定的各學科的目的、任務而編寫的指導性文件,作為課程教學過程的重要依據。課程大綱指導學生的選課、學習,規范教師的教學、考核。課程大綱服務于專業課程計劃,受課程計劃的約束、界定,在課程大綱中將涵蓋本課程的知識點、與其它課程的聯系、學習范圍、學習目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課程大綱以綱要的形式規定每門學科知識、能力的范圍、深度及其體系、結構,同時規定教學的一般進度。課程大綱由承擔本門課程的教學團隊老師在廣泛調研并聽取企業界意見的基礎上,根據能力培養大綱的要求制定,由學院教學委員會審批。
5 企業培養方案制定
本專業的“卓越計劃”將把卓越工程師的教學分為校內學習和企業學習兩個培養階段。在一年的企業學習階段,水利學院將與參加“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企業共同制定符合學生在企業學習期間的培養目標、培養標準和相應的培養體系。培養要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職業素養:熟悉行業政策法規,具備良好職業道德。
(2)工程實踐:掌握扎實的工程基礎知識,擁有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實踐能力。
(3)工程研究:具備工程推理和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掌握從工程實踐中探尋知識及文獻查詢、歸納能力。
(4)工程創新:掌握選用適當的理論和實踐方法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需經過水利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管理或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系統化訓練。
(5)工程綜合:通過參與具體工程項目及工程管理,培養有效的溝通與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領導能力。
6 結論
通過研究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卓越計劃” 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模式,計劃在2012級本科學生中選拔30人,獨立設置“卓越”班,實施卓越計劃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大綱。我們期待培養適合水利行業發展的、與用人單位無縫銜接的、具有創新精神的卓越人才。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Z].2011.
[2] 趙韓強,郭寶龍,趙東方,等.國外大學產學合作教育對我國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啟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0(4):49-52.
[3] 趙中敏.探索“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工程實踐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2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