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6 21:32: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類學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經濟、金融全球化不斷發展和我國金融改革不斷深化,我國越來越需要知識面廣、數理基礎扎實、創新能力強的金融人才,這對金融學專業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相對于財經類院校來講,工科院校的重點學科是工科,金融學專業起步較晚,教學設施投入相對不足。尤其是地方工科院校,很多還是新建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大多參照發展比較成熟的財經類院校,沒形成自己的特色。另外工科院校的金融學專業畢業生尤其是本科畢業生在金融領域的社會工作中的覆蓋率較低,學校知名度也遠不如財經類院校,這使得工科院校金融學專業畢業生在就業環節上相對處于劣勢。但現代金融學越來越注重數理模型和數量分析,很多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的研究方法被應用于金融學領域,這也使得工科院校的金融學專業具備了很多資源優勢,如數理基礎雄厚、計算機及信息技術資源豐富、與實體經濟聯系密切、工作作風務實嚴謹等等。目前工科院校中的老牌名校,如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金融學科已經躋身國內先進水平,其他的理工科大學,如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金融學也都具備了一定實力。隨著社會對金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尤其是對能夠使用數理知識和信息技術開發金融產品的人才需求的不斷擴大,為地方工科類院校培養具有理工特色的、知識多元化的應用型金融人才提供了契機。
二、工科院校本科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現狀分析
(一)工科院校本科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優化概述
高等學校經濟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金融與保險學科組在《我國金融學專業教育的問題與分析》中指出,高校應依據自身優勢設置專業課程體系,理工類大學可發展數理金融和方法論特色。經過幾年改革,工科院校金融學專業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突出工科特色,強調金融學與數理方法、工程思維相結合,強調定量分析與計算機應用能力,增加微觀金融課程開設的比例,不斷對課程設置進行優化。目前一些理工類大學的金融學課程體系已經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優化,主要表現為強調國際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強調金融學與工程思維、數理方法的密切結合,以及強調金融實踐課程的教學。
(二)遼寧工業大學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現狀
從遼寧省來看,開設本科金融學專業的9所理工類高校也在進行著課程體系的優化。其中走在前沿的如大連理工大學,依靠學校深厚的理工背景,使金融學和數學密切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數量分析能力,同時注重雙語教學,培養國際化金融人才。目前大連理工大學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已經形成逐層推進的包括數理基礎、國際化(英語能力)、金融專業知識、金融專業實踐和金融專業拓展的五大模塊。遼寧工業大學本科金融學專業是新設專業,也在不斷地進行課程設置體系的改革和優化。為了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對應用型金融人才的迫切需求,我校金融學專業將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成長創新型、國際視野型和綜合應用型金融人才。本科教育是一種專業基礎教育,強調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我校金融學本科專業將培養重點放在具備優良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專業復合人才。知識結構實現“經濟理論+金融理論+金融投資實務”三位一體,能力結構實現“獲取+應用+創新”層次遞進,以保證優良的綜合業務素質。在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下,我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目前優化為四個模塊:綜合素質培養教學模塊;專業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實踐應用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和創新能力培養模塊。綜合素質培養教學模塊包括外語必修、計算機、數理分析方法、管理學科基礎、法律基礎五個子模塊,共80學分,約占總體課程設置的41%,充分符合了本科階段通識教育的要求,知識結構全面合理。子模塊課程依托學校公共基礎課平臺,逐漸從基礎教育必修課程過渡為專業基礎必修課程和專業課程。外語必修模塊課程包括大學英語、金融英語、經濟預測與決策(雙語)等;計算機模塊課程包括大學計算機基礎、數據庫技術及應用、金融電子化等;數理分析方法模塊課程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等;管理學科基礎模塊課程包括管理學、會計學、信用管理概論、企業信用管理等;法律基礎模塊課程包括經濟法、國際商法、金融監管學等。此外,學校其他院系和其他專業教師還未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公共選修課,目的是拓展學生視野和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專業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共75學分,由專業必修課模塊和專業選修課模塊組成,約占總體課程設置的39%,約占專業理論與實踐課程設置的66%。由宏觀金融課程和微觀金融課程組成。宏觀金融類課程以宏觀經濟學、金融學等為核心展開,包括中央銀行學、財政學、保險學、國際金融學等,注重金融理論的夯實,微觀金融類課程以金融市場學為核心展開,包括金融投資學、投資銀行學、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工程、國際結算、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信用風險管理、財務管理、公司金融、資本運營、基金管理、財產保險、人壽保險等。專業選修課的設置將根據實際需求,在規定的學分內靈活調整和設置專業選修課程。專業能力培養模塊涵蓋了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投資、風險管理、金融產品等各類業務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專業基礎知識,形成適應性較強的、靈活的專業能力,為后續進一步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實踐應用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共36學分,由金融基礎技能和實務技能模塊組成,約占總體課程設置的19%,占專業理論與實踐課程設置的32%。專業基礎技能模塊包括統計軟件實訓、會計模擬實訓、社會調查、商務禮儀等,金融實務技能模塊包括國際結算實訓、保險業務模擬實訓、財務管理綜合實訓、金融投資綜合實訓、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主要培養學生的金融實踐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共2學分,重點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這個模塊約占總體課程設置的1%,約占專業理論與實踐課程設置的2%。具體包括參加大學生科技競賽,如挑戰杯大學生學術作品競賽、大學生創業大賽等;參加研究性學習項目;參加專業能力競賽;進行社會調研及學術研究、發表學術論文;參與教師科研課題;參加開放性實驗;創業實訓等。這一模塊為學生進行創新活動,培養創新精神提供了有效的平臺。經過幾年的研討與改革,遼寧工業大學金融學專業不斷地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和優化,然而,就目前改革現狀來看,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比改革效果好的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工業大學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課程體系中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不夠突出,外語必修模塊和國際金融、國際結算、國際投資、國際信貸、國際稅收、國際經濟學等課程脫節,雙語課程開設不足。其次,數理分析方法模塊與計算機模塊突出了工科院校特色,但與金融學專業的融合度還不足。第三,專業選修課程雖在更新,但課程種類不夠豐富。第四,實踐和創新模塊比例有增加的空間。結合我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情況,并借鑒老牌名校的建設經驗,提出優化工科院校金融學本科課程體的具體建議。
三、進一步優化工科院校金融學本科課程體系的建議
(一)總體思想
工科院校優化金融學本科課程體系應立足于本科階段培養通識人才的大目標,突出綜合素質培養及專業基礎知識的夯實。同時充分利用工科院校的數理、計算機等資源優勢,努力培養具有扎實數理基礎、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后續可塑性強、適合不同層次需要的成長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二)具體建議
1.注重金融學課程與其他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強調知識結構體系的全面性。在金融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傳統金融正在演化為以電子信息化、系統工程化為特點的現代金融。金融學科的發展特點要求金融人才的培養要強化外語、數學、法律和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學習,尤其是工科院校金融學專業,更要突出自身的數理優勢。同時,本科教育是專業教育的基礎階段,僅僅通過四年的學習不可能掌握金融專業全部知識和技能,學生的后續學習能力的培養很重要。建設金融學本科課程體系時注重專業知識與其他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提高知識綜合化程度,有利于增強學生走向社會后的再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遼寧工業大學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的綜合素質培養模塊體現了金融專業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進一步優化時可以考慮在高年級開設一些與數理、計算機知識融合度更高的選修課程,如金融計量學等。同時提高英語與專業融合度,如國際金融、國際結算、國際投資、國際經濟學等專業課程開展雙語教學,采用國外原版教材,增強學生國際化程度。
2.注重宏觀金融課程和微觀金融課程的平衡,突出課程體系的合理性和靈活性。金融課程體系的合理性,就是以宏觀金融課程為基礎,如宏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保險學、財政學、國際經濟學等,培養學生宏觀思維和分析能力,夯實專業基礎理論;以微觀金融類課程為核心,豐富如商業銀行經營、金融市場運作、公司金融、金融工程、風險管理等方向的課程,培養學生專業學習能力,為學生畢業后從事設計、開發、經營、評估等實際工作做好鋪墊。
3.注重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程的調整,體現課程體系的靈活性。金融學科涉及領域廣,發展迅速,因此金融學課程體系設計應具有靈活性,課程種類門數應具有可調性。金融學專業課程相對其他專業多,進一步優化時可以考慮壓縮專業必修課程門數,做到少而精,減少學生考試負擔。同時大大增加專業選修課門數,配合科學的考核辦法,讓專業選修課程成為學生提高專業理論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專業選修課程隨時更新,以增加學科的前瞻性。如果工作量大,師資有限,可以考慮借助網絡教學平臺,與其他院校合作,跨校選修,或者使用國內外的慕課平臺。
關鍵詞:金融人才;協同創新;人才培養
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基于協同理論提出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它對現階段我國金融人才的培養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探索人才培養的模式必須對現有人才培養的現狀和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數,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在現有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不斷調整人才培養的目標、組織結構、實踐平臺、互惠機制,使產業、技術、知識、人才有機聯系在一起,以此形成長期穩定的協同關系,在協同創新機制建設過程中,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使高校人才培養迎合經濟協同發展,讓人才的培養速度與經濟發展同步,甚至超前于經濟發展。金融業的迅速發展對金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協同創新培養模式是發揮人才關鍵作用的有效模式,也是高校金融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河南財大在原有人才培養的基礎上,努力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模式,該模式通過諸要素全方位、多形式的合作交流,發揮各方面有利因素,建立人才培養協同創新的協作平臺,促進資源、知識、技術等要素有機融合,以期培養國際化、應用型、復合型高素質人才。
一、金融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緊迫性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金融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金融市場發展迅速。首先,金融行業的市場化使金融資本配置以市場為主導。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入,金融主體機構呈現多樣化發展勢頭,形成了多樣化、多層次的發展狀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其次,金融衍生品層出不窮。隨著市場的逐步放開,類金融產品不斷出現,改變了傳統意義的存貸、融資、租賃、貨幣等金融產品,金融與資本組合創新,金融與新興產業不斷融合,市場營銷成為金融界發展的主體。再次,市場的國際化倒逼金融國際化。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全面放開以及國際合作交流的深入,我國的金融機構將走向世界,同時國外的金融機構也將進入中國市場,這必將對我國的金融業產生巨大的影響。還有,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地方大學的重要辦學目標,鄭州航空港區建設需要大量金融領域的高級專門人才,給財經類大學也提供了發展的機遇和平臺。尤其在河南省邁向世界市場的戰略機遇期,在“航空港區”建設和保稅區建設過程中,對金融人才的需求加大,要求更高。因此,加快高校金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和實踐顯得尤為緊迫,這是提升河南省經濟發展,促使人才適應國際化、現代化需要的重要課題和重要戰略安排。以上所述,對我國金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充分發揮人才培養優勢,在人才培養方面積極進行改革探索,在現有學科基礎上進一步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人才培養的協同模式,努力培養既具有宏觀思維能力和全局把控能力又精通微觀市場運作機制的現代化復合型金融人才,同時培養的現代金融人才必須懂得國際規則,能用國際的運作模式進行經營管理,既懂理論知識,又能解決實踐中的具體問題。
二、高校金融人才培養協同創新的探索
1.金融人才協同培養路徑選擇
(1)從“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
傳統金融人才培養過程中往往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寬泛,培養目標不明確。隨著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必須調整人才培養的模式,從培養“通才教育”轉變為培養專業突出,創新能力強,能靈活運用專業知識解決金融問題的人才。在課程體系安排上加強課程設置綜合化,在保證金融專業基礎知識核心的同時,加強對外語、法律、計算機等課程的安排。重視金融知識與數理知識的融合,開設金融數學,金融統計,風險量化管理等課程。在考察方面不僅僅以考試的形式考核,還要引入具有金融特色的考察全面素質的評價機制。不僅重視專業理論,更重視專業素養的評價,并引入學術論文、科研創新項目等評價形式。
(2)從重“知識傳授”向“能力提升”轉變
要改變以往重理論學習輕能力塑造的狀況。首先,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發掘學生的創造力。傳統教育重視學生專業知識掌握,禁錮了學生創造力的展示。現代教育強調個性化教育,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提供金融創新平臺、學術交流平臺,活躍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素養和創業能力。其次,轉換現有的教學方式。雖然課堂教學是培養人才的主要陣地,在人才培養中發揮著基礎作用,但要實現知識傳授向能力提升的轉變,必須打破現有模式,打造互動式的教學平臺。如在銀行管理、證券分析等課程中引入案例分析,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充分利用金融實驗室,開展實戰性的股票分析、證券投資等實踐課,使學生和老師進行充分的互動溝通。再者,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授課。高校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教學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的有效途徑,現有的校企合作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學校和用人單位的聯合,但缺乏系統化的合作模式,協同培養不僅要求畢業對接,更強調培養過程的一致性,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授課師資、評價體系等方面都有規范的要求。要充分發揮好企業資深員工講解實踐課,行業精英做好校外導師的作用。
(3)從立足本土向面向國際轉變
協同創新培養必須重視國際化模式的運用,努力使人才培養適應經濟金融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使金融人才具有國際交往能力和國際文化知識素養,提升國際競爭力,為此必須使人才培養的課程、師資、交流平臺等都具有國際化要素。首先,課程架構上,在現有的國際結算、國際金融基礎課程上,進一步增設國際法規、國際投資等課程,另外,進一步加大雙語教學的廣度,使雙語課成為常態,讓更多的學生接觸雙語教學。其次,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注重國際化,注意引進來和派出去相結合。一方面,積極選派責任心強,精力旺盛的青年教師到國外進行訪學,及時了解國際金融動態,把所學應用到實踐教學中,進一步推進教材國際化。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具有留學經歷和國外金融機構實踐經歷的優秀海歸加入教師隊伍。再者,協同創新人才培養不僅要注重國內學校之間聯合,更應注重與國際高校間的合作,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打造國際化人才培養平臺。
2.構建學生綜合素質的協同系統
以職業發展教育為主線,幫助學生進行學涯規劃,保證大學生活充實而不單調。我國現有教育模式使學生從小學開始就被安排參加一些特長班、輔導班,以學業為重,沒有選擇自。受傳統觀念影響,上高中考大學是最好的選擇,所以被安排是中國基礎教育的通病,導致大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后沒有目標、感到迷茫。因此,對大一新生進行職業規劃教育時應重視他們被規劃的習慣,學涯規劃上應加強,這樣才能避免新生失去目標,迷失方向,最后導致學業荒廢,家長失望,學校成了培養失業大軍的場所。基于此進行了如下探索:
(1)學生自助成長系統
目標子系統:結合學生新入學的特點,一方面轉變學生學習方法,加強時間管理和自我管理。另一方面,為學生自助成長提供目標和方向,這里結合河南財大的做法,為新生制定四年的具體學習量化標準,即“三一工程”。第一個一:在大學培養一技之長。原興趣進一步加強,使自己水平由業余達到接近專業化,沒興趣的在大學開始培養,將自己的興趣愛好培養成自己的一技之長,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第二個一:做10件閃光的事。目的是鍛煉自己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和成就感。用實踐來填充自己大學時光,讓想法變成行動,歷練自己,豐富自己的閱歷。第三個一:讀100本中國人文社科經典書籍。通過讀書開闊視野,豐富思想,增強人文素養,提升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除了專業書外,讀更多的經典書籍,豐富自身的內涵。以上是在入學初期對學生提出的總目標。認識社會系統:學生最大的問題是對社會認識低,從學校到學校導致其對社會認識極其有限,不利于選擇目標、激發動力。基于此,提出利用大一的假期進行生涯人物訪談,無論是清晰的生涯人物還是模糊的,都應盡可能去面對面交流,通過交流了解目標人物的工作情況,增進對社會的認識。大二,開展職業訪談,針對金融專業將來可能從事的職業進行訪談,以校友為主要訪談對象,也可以開拓訪談范圍,不局限于金融業。通過職業訪談,了解職場需要具備哪些能力,找到差距,把握機會,增強學習動力和目的性。大三,以職業體驗為重點,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參與其中,包括最簡單、最基層的職業,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認識到不同職業對求職者的要求不同,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職場,轉變就業心態,避免眼高手低。大四,包括大三暑假,開展職業實習,經過前期的幾個程序,學生對真正的崗位有了全面了解,同時需要為工作積累更多的經驗,通過實習將自己的知識和實際工作結合,達到學以致用。以上活動是對財大金融專業學生提出的規定性動作,有標準、有目標、有措施、有檢查、有反饋。
(2)能力提升培訓系統
結合金融專業學生的特點和將來服務的特性,設置專題培訓,培訓結合不同年級,有重點開展。大一主要針對各種興趣愛好,通過老帶新的模式。一方面請有特長的高年級學生對低年級學生開展培訓,讓學生教學相長。另一方面,請專業的老師,開展專業的培訓,通過各類社團培養興趣愛好,提升學生技能和專長。大二,綜合化培訓。以時間管理、自我管理、素養教育等為培訓內容,以期初布置作業、期末總結評價的形式開展,師資以社會培訓機構和金融類公司人力資源部門人員為主。大三,以開展職場人透析培訓為主,結合學生需求,有針對性開展專業相關實踐培訓和考研、考公務員分類培訓,邀請銀行、保險、證券職場實戰者、政府金融機構管理者作為師資開展系統培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提前報名,按需培訓。大四,以簡歷制作、面試指導、職場禮儀、餐桌禮儀等實用培訓為主,利用校內專職和校外兼職師資開展培訓。
(3)學生成長評價系統
針對每個假期安排不同的學習和實踐任務,開學后以班級為單位上交結果,按年級設定標準,由專業老師對假期開展的訪談、調研、實習等進行評價,分出A、B、C三個等級,將A級作品內容發表在校報和院刊上,并裝訂成冊,以電子版或紙質版的形式展示給廣大同學。在傳統文化經典閱讀評價上,采取以讀書筆記、讀后感的形式進行評價,學生同樣以作品形式上交,學院組織專家進行評價分級,對優秀者進行讀書心得分享,學生以演講的形式先在班級以班會形式開展演講,各班推薦優秀者參與年級評比,最后評出一二三等獎,進行表彰獎勵。以讀書月為活動載體,河南財大近幾年不斷向同學推薦優秀書目,通過幾年的實踐,學生共閱讀并抄寫幾十本經典,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孫子兵法》《道德經》《弟子規》《詩經》《孫子兵法》《三字經》等,全面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近年來由于電腦應用的盛行,很多人書寫的水平在下降,甚至連最基本的規范書寫都成了問題。鑒于此,每個假期金融學院都安排學生堅持每天一頁A4紙的書法練習,并附帶檢查,從量和質兩個方面進行評價,優秀者公開展出。以上所有的評價都會和學生的綜合評分掛鉤,優秀者都會得到10分到20分的綜合評分獎勵(學生當一年班長,合格會有25分獎勵)。學生獲得獎學金是以學習成績和綜評成績按照7∶3的權重進行加權平均排序的。
(4)優秀學生推介系統
針對學生四年的表現,除課業成績外,所有的學生都會有綜合評價,綜合評價包括學生參加培訓的次數、內容、獲得的獎項,評價內容作為推薦信的主要內容,首先是輔導員進行評價,包括學生日常表現、拓展內容完成情況、培訓效果(由培訓師評價),結合評價情況,輔導員給予基本推介評價。其次,將學生日常表現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制作成電子版,在確保信息真實的情況下,在學院網站上進行推介,用人單位可以登錄網站進行選人用人。再次,將比較優秀學生的電子簡歷放入學校就業網站進行推介,以達到更多人了解的目的,為學生高質量就業增添砝碼。最后,特別優秀者將直接通過中原地區最大的人才網站———天基人才網進入優秀畢業生推介專區,由人才網直接推介給最佳雇主,實現人才和企業直接對接,提高對接成功率。通過這一系列推介活動對優秀的學生進行宣傳,起到示范帶動作用,達到提高金融人才培養的協同效果。
3.師資協同培養體系
(1)教師進入金融機構掛職鍛煉
為了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將教師派送到金融機構進行掛職鍛煉一直是金融學院的一項常規工作,近年來各教研室都從優秀的年輕教師中挑選教師利用假期或者上班時間到金融機構鍛煉學習,這項活動使教師對金融機構的工作環境、工作程序、工作技能等都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教師所講內容更加貼近實際,學生所學知識也更加實用。
(2)教師與企業和政府的交流合作
針對新型行業如物流金融、保險地產等一些新課題,學校教師積極開展橫向課題的申報和參與,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使自己的知識和實踐充分結合,站在時代的前沿為學生講授知識,保持思維的超前性。政府在政策制定過程中也會邀請教師進入專家組,使教師的專業優勢和政府宏觀指導相結合,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項目的調研,發揮產學研的優勢。
(3)教師與社會各界交流學習
走出去與請進來是金融學院教師提升素質的必然選擇。一是堅持邀請國內外優秀專家學者到校交流學習;二是選派老師到金融專業開設比較早、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高校交流學習,取眾家之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三是派老師參加各類學術論壇和沙龍,不斷開闊教師眼界,為人才培養補充新能量;四是積極將所學內容轉化成生產力,為企業和政府部門提供與金融相關的各類培訓。
三、金融人才協同培養模式的修正和完善
1.進一步加強協同主體的組織建設
學校應在更大的范圍內建立校企協同組織,成立專門部門———協同辦負責建立金融企業和高校的長期穩定合作關系。在課程設置上應充分與金融企業討論交流,聯合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在師資建設上應通過學校建立專門協同組織,作為校企交流的平臺,并針對人才培養的情況進行及時溝通和反饋。根據制定的協同創新培養方案,高校與金融企業建立起完善的實踐平臺。改變現有的學習后到企業簡單實踐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一開始就進入企業實習鍛煉,進一步把所學到的東西融入實踐中。目前的實踐教學周基本上是安排相似的內容,不利于教學與實踐的充分結合。而建立實踐交流平臺,將實踐教學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充分結合,便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另外通過協同平臺,實現互惠機制,改變現在的簡單合作,使合作更具有互惠共贏的效果,為導師和學生聯合研究開發項目、創新產品、高效服務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一方面降低企業科研成本,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科研創新能力。
2.進一步完善監督機制
監督是為全面保證協同方案、協同過程、協同效果制定的機制,其目的是及時反饋協同培養過程中的問題,保證協同最終目的實現。這里主要解決學生培養的“雙師”制度,現有的邀請企業領導,一線骨干到學校以講座的形式開展授課,學校教師到銀行掛職是一種松散型的,缺乏制度的約束。所以進行協同培養,必須充分利用好校企交流平臺和校企實踐平臺,發揮企業導師對學生實踐環節的評價作用,高校教師做好校內學習指導和學習評價,并且積極參加企業實踐教學環節。建立過程管控制度,目前的實踐教學環節,學生除了校內聽講座培訓可以監控外,學生到企業的過程也是一種松散型的,完全由學生自己報告,所以在保證效果的情況下,企業應加強協助做好現場檢查,把學生在崗情況反饋給學校,另外,學校也要不定時去實踐基地檢查,要求學生每天做實習日記,實習結束撰寫實踐報告,企業負責人對日志和報告進行評價并反饋給高校。
3.進一步完善評價制度
改變現有的評語制,制定評價標準和方法,校企雙方共同制定評價標準,結合課程安排和實踐要求,在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實踐創新等方面設定評價指標并賦予不同權重,構建起更具操作性的科學評價體系。評價過程不僅包括考試、考察,還應在校企雙方共同參與下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企業依據學生在企業的綜合表現進行打分,老師根據學生的表現、考試和考察情況進行打分,以企業打分和教師打分總和作為最終成績。
4.充分利用校企協同數據庫
數據的價值和作用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要充分利用現有信息數據,完善對數據的收集、管理、應用,保障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模式高效運行。高校人才培養方案與企業的人才需求情況,學生在企業的實踐情況以及協同方案的制定情況等都是現有的數據和需要繼續收集的數據信息。人才培養協同創新是多主體參與的過程,各主體相對獨立,如果不建立完善的數據庫并加強管理,很難保證數據的對接和利用,無法保證人才培養的協同創新效果。要重視數據的反饋,協同培養的評價結果和學生畢業后的發展情況要及時反饋給協同培養的各個環節,只有通過不斷的信息反饋才能使協同培養過程中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確保協同培養科學、可持續發展。總之,在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下,金融人才的培養改革迫在眉睫,高校需要對人才培養的路徑進行重新選擇,河南財大在人才培養上進行了一定的實踐探索,但還有待進一步修正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龍海明,申泰旭,周鴻衛.卓越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路徑選擇[J].金融經濟,2014,(12).
[2]虢羴犸.我國高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