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9 08:33: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民經濟的調整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今年以來,工業經濟總體形勢呈現增速放緩的趨勢,其中消費品工業運行態勢平穩,裝備制造業、原材料工業呈現出明顯調整特征,電子制造業受外需萎縮影響波動較大,部分行業下行壓力加大,企業效益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工業經濟運行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業生產形勢總體穩定,但下行壓力加大。從目前國內工業生產的總體形勢來看,由于國內工業產品需求波動較小,因此工業生產的總體形勢也呈現較為穩定的狀態,但是受到出口貿易的影響,下行壓力增大。
2.企業運行狀況良好,業績穩中有升。國內工業企業在產品生產制造、銷售流通環節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工業企業的運行狀況良好,其業績處于穩中有升的局面,對工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工業產品價格呈現逐步回落的態勢。由于國內工業企業競爭日益激烈,許多工業企業為了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工業產品價格下降成為了競爭的手段,工業產品價格逐步回落成為了必然的發展態勢。
4.工業品出口增速保持穩定狀態。雖然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出口貿易的增速有所放緩,但是考慮到我國工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工業產品出口增速目前保持了較為穩定的狀態。
考慮到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較多,目前工業經濟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工業經濟繁榮,則會帶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工業經濟低迷,則會拖累國民經濟發展。目前來看,工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業經濟提升了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從目前工業經濟所占比重來看,工業經濟占國民經濟的比例越來越高,工業經濟的發展質量和水平對國民經濟產生的影響日益強烈。從工業經濟所占GDP總額來看,工業經濟對提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工業經濟帶動了周邊行業的發展,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工業經濟的發展不只是某個行業的發展,而是與工業周邊多個行業的發展,工業經濟的繁榮,必將給國民經濟提供有力的支撐,將會對實體經濟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從目前工業經濟的增長來看,對周邊行業的帶動是非常明顯的。
3.工業經濟發展為國民經濟提供了手段保證。工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發展經驗,工業經濟屬于實體經濟的一種,對國民經濟形成了有力的支撐,保證了國民經濟能夠減少泡沫,提高整體發展質量。所以,工業經濟發展為國民經濟提供了手段保證,提升了國民經濟發展質量。
三、工業經濟的未來走勢預測及分析
考慮到工業經濟的發展現狀以及對國民經濟的促進及其現實特點,隨著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工業經濟在未來將朝著以下幾個方向快速發展:
1.工業經濟將成為實體經濟的主要發展形式。由于工業經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經濟在實體經濟領域所產生的效益日益增加,在這種局面下,工業經濟勢必成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發展形式,并對實體經濟的發展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未來工業經濟將會演變成實體經濟的主要發展形式。
2.工業經濟所占的比重將逐步加大。從目前工業經濟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來看,工業經濟已經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對國民經濟的作用日益突出。基于這一發展現狀,在工業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趨勢下,工業經濟占據國民經濟的比重將進一步加大,其主體地位將更加突出。
3.工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將會越來越強。考慮到工業經濟的現實發展特點以及產業優勢,工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的推動和促進作用是比較明顯的。基于這一認識,在未來的發展中,只要工業經濟不發生較大的波動,國民經濟結構不發生較大的變化和調整,工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將會越來越強。
四、結論
【關鍵詞】開放型經濟;產業結構;國民經濟發展;結構方程
引言
1992年以來,中國堅定地走開放經濟的道路,特別是新世紀以來緊抓加入WTO的歷史性機遇,積極參與國際產品內分工,大力吸收FDI和發展加工貿易。在全球化的趨勢下,開放型經濟是各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的開放型經濟有近30年的歷史,伴隨的是經濟的高速增長。但同時應該看到,中國目前很多產業仍處于國際分工底端,傳統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依然沒有改變,特別是在受到國際資本轉移以及全球經濟危機等影響后,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優勢正在慢慢喪失。開放型經濟對國民經濟會產生巨大推動作用,這一觀點已經得到學術界的普遍認可,然而開放型經濟是通過什么途徑來影響經濟發展,如何才能更好地發揮開放型經濟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已經成為地區乃至國家關心的重點。本文通過構建結構方程模型,從產業結構調整的角度分析開放型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并得出相應結論。
1.開放型經濟對國民經濟影響的文獻回顧
目前直接針對開放型經濟對經濟發展影響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主要是對開放型經濟本身進行的研究,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兩類:第一類是對于開放型經濟及其作用的評價。例如,趙平平(2007)設計了一套開放型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對中部六省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水平進行了測量和比較,在此基礎上分析開放型經濟對于經濟增長的作用;李練軍(2008)構建計量模型對外貿、FDI和經濟增長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探討了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第二類是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的思路和做法。例如,祖強和楊志琴(2007)認為,新一輪以服務業為主導的國際產業轉移是江蘇開放型經濟轉型的重要契機,江蘇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承接跨國服務外包;黎峰(2012)也在分析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從購買力角度分析了增強我國開放型經濟國際競爭力途徑;
開放型經濟通過引進國外資金和技術,配置資源在各產業的分配,達到優化產業結構的效果,進而促進經濟發展。何莎(2010)認為高度化的產業結構可以促進開放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合理化的開放型經濟發展可以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升級。李用俊和趙曙東(2012)通過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從產權結構的角度分析了江蘇如何利用開放型經濟的優勢加大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針對開放型經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開放型經濟本身的績效和影響因素的研究,而對于開放型經濟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分析較少,因此,有必要對其原理進行分析研究。
2.開放型經濟下的中國經濟發展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呈現高速增長,尤其是代表經濟開放程度的進出口總額增長飛快,2006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居世界第三位,達27100億美元,排在德國和美國之后。2007年增長23.5%,2008年為17.8%,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下降13.9%,然而商務部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全年完成進出口29727.6億美元,同比增長34.7%,恢復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同期中國GDP增長除2006年與2007年維持了高速的13.3%和14.6%之外,其余年份均在10%左右。
從1992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到2010年全國利用外資總計1057.35億美元,中國利用外資增長迅速。從外資投資的行業來說,入世前20多年,中國吸引的FDI中有70%投資于制造業領域,入世后,制造業依然占據FDI主導地位,目前制造業和房地產兩者合計比重達60%以上,外資加快了在資金、技術密集型行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擴張步伐。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行開放型經濟,對整個國家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在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方面,外資起到了先進示范性作用,國內也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企業,進而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3.開放型經濟對經濟發展影響研究的實證研究
3.1 結構方程模型介紹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e Equation Model,簡稱SEM)是一種將多元回歸和因素分析方法有機結合的多元統計分析技術。SEM適用于自變量相關、存在變量誤差、多個因變量等復雜條件下的建模。SEM擬合優度評價指標有CFI、NC、GFI和AGFI等。
3.2 模型建立
基于開放型經濟對國民經濟發展的理論研究,我們可以提出這樣幾個假設:
假設一:開放型經濟對國民經濟發展有顯著的正向直接作用;
假設二:開放型經濟對產業結構調整有顯著的正向直接作用;
假設三:產業結構調整對國民經濟發展有顯著的正向直接作用;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0-2010年省份面板樣本數據,從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水平兩者綜合考慮,各賦50%的權重,選取排名前16省和直轄市,共收集176個樣本,并對數據進行適當整理和補差計算。
綜合第1節的分析,在結構模型中,本文設置了這樣幾個變量:①外生潛變量:開放型經濟;②外生觀察變量:外商注冊資本增長率(F1)、外資企業產值增產率(F2)、進出口總額增長率(F3);③內生潛變量:產業結構、國民經濟增長;④內生觀察變量:第一產業指數(S1)、第二產業指數(S2)、第三產業指數(S1)、人均GDP增長率(N1)、從業人數增長率(N2)。
依據結構方程模型的一般形式,用表示開放型經濟這個外生變量,內生變量分別包括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分別用表示。
所以,本文建立的測量模型如下:
本文運用AMOS7.0軟件進行模型分析與計算,最終輸出結果如圖1所示。
模型達到了較好的擬合度,由于文章篇幅限制,省略了模型的修正過程。
4.實證結果的經濟意義說明與解釋
結構方程模型是一種驗證性分析,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上,通過變量之間的關系分析,指出變量之間的作用效果,這種效果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在本文的模型中,開放型經濟對于國民經濟發展的直接作用效果值為0.07,間接效果是通過產業結構調整這個中介變量來實現的,為0.65*0.92=0.598。總效應為為0.668。從模型結果來看,開放型經濟對國民經濟發展直接作用影響不是非常大,而產業結構調整對國民經濟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路徑值達到0.92。此外,開放型經濟對于產業結構的調整效果顯著,這也符合理論的預期。開放型經濟對于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效應為0.668,也達到了比較大的路徑值,驗證了開放型經濟促進產業調整,進而影響經濟發展的預期假設。本文對于開放型經濟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只進行了產業結構升級的驗證分析,其他影響因素有待學者進一步分析驗證。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開放型經濟對于國民經濟發展有顯著的正向推動作用,開放型經濟通過影響生產要素分配,對于產業結構調整有明顯的影響,而產業結構調整對于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因此,要制定相關的對外開放政策和產業政策,充分發揮開放型經濟對產業結構的調節作用,尤其加大對于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高科技企業政策的扶持,并使兩者的發展目標一致,共同推動國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平平.中部六省開放型經濟評價及發展對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7.
[2]李練軍.中部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實證與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8.
[3]祖強,楊志琴.發展服務外包推動江蘇開放型經濟轉型[J].唯實,2007(12):39-42.
[4]黎峰,我國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的若干思考[J].學習與探索,2011(1):135-137.
[5]何莎,安徽省對外貿易結構與產業結構關系研究[D].安徽:安徽工業大學,2010.
[6]李用俊,趙曙東.開放型經濟轉型中所有制結構的變遷與主體選擇[J].企業經濟,2012(3):
關鍵詞:物流投資;交通運輸投資;國民經濟
中圖分類號:F123.16 文獻標識碼:A
中國物流產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物流產業的總量、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物流產業發展也降低了國民經濟的運行成本,推動了國民經濟快速、高效的增長。目前,國內已有的關于物流產業與國民經濟發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物流產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1-4],以及物流產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及貢獻度的研究[5-7],對物流投資與國民經濟的關系的研究很少見。本文則是從物流投資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的角度,分析物流投資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我國編制物流統計年鑒的時間較晚,物流統計年鑒統計到的最早的物流業的數據資料起始于1991年。鑒于交通運輸在物流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1991年以前,用交通運輸系統的投資代表物流業的投資數據進行分析。
1 1978年至1990年交通運輸投資與國民經濟
1978年至1990年,我國交通運輸系統的投資由開始的24.8億元增長到1990年的180.53億元,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前期較小,1984年以后,交通運輸系統的投資占GDP比重有所上升,1986年超過了1%,后期維持在0.8%左右。(見表1)
圖1和2反映的是1979年至1990年交通運輸投資增長率與GDP增長率之間的關系。這一階段交通運輸投資增長率與GDP增長率呈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0.598。從兩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雖然交通運輸投資增長率與GDP增長率變化的幅度差距很大,交通運輸投資增長率的“波峰”和“波谷”之間最大差為0.9以上,而GDP變化則相對平穩的多,其增長率的“波峰”和“波谷”之間最大差僅為0.1左右,但是二者變化的方向是大致一致的。1981年GDP增長率很低,僅為5.2%,這一年的交通運輸投資則是負增長,1984年GDP增長率為15.2%,這一年的交通運輸投資則是70.22%,1987年開始的亞洲金融危機,使GDP的增長率在隨后的兩年中急劇下降,而我國在應對金融危機中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拉動內需,交通運輸投資增長率反而有所提高。
根據表1的數據,建立GDP與交通運輸投資之間的一元線性回歸方程,一元線性回歸方程假設同前:
y=2 482.276+84.9242x
5.378710.0714
其中y為GDP,x為交通運輸投資,其中R■=0.9022,調整后的R■=0.8933,擬合優度比較高,模型中x的t為10.0714,常數項的t為5.3787,均大于t■=1.7959可以通過臨界值為5%的檢驗。F值為101.4335,F檢驗的相伴概率為0.000001說明回歸方程高度顯著。在此回歸方程中,x的系數為84.9242,說明交通運輸投資每提高一個單位(萬元),GDP提高84.9242單位,即849 242元。
2 1991年至2006年物流業投資與國民經濟
1991年至2006年,我國物流業投資額及其占國民經濟的比重處于穩步上升的狀態。1991年物流業的投資為357.5億元,占GDP的比重為1.65%,到2006年,物流業投資額為12 169.4億元,是1991年的34倍左右,占GDP的比重也提高到了5.74%。
圖3和4反映的是1992年至2006年物流業投資增長率與GDP增長率之間的關系。和前一階段相同,物流業投資增長率與GDP增長率的變化幅度相差很大。物流業投資增長的“波峰”與“波谷”之間的差為0.74左右,而GDP增長的“波峰”與“波谷”之間的差僅為0.066左右。雖然物流業投資的波動幅度較大,亞洲金融危機過后的幾年中下降幅度很大,但1998年物流業的投資增長率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設施的投資,1997年交通運輸設施投資為2 113億元,1998年的交通運輸設施投資一下子上升到3 082億元,增加近50%,隨后的幾年,鐵路營運里程和公路通車里程都有較大增加。除1988年物流業投資增長率比較突出之外,物流業的投資與GDP的變化方向是大致一致的。兩者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5404。
根據表2的數據,建立GDP與物流業投資之間的一元線性回歸方程,一元線性回歸方程假設同前:
y=11 649.15+16.2387x
9.275814.4815
其中y為GDP,x為物流業投資,其中R■=0.9374,調整后的R■=0.9330,擬合優度比較高,模型中x的t為14.4815,常數項的t為9.2758,均大于t■=1.7613可以通過臨界值為5%的檢驗。F值為209.7127,F檢驗的相伴概率為0說明回歸方程高度顯著。在此回歸方程中,x前的系數為16.2387,說明物流業投資每提高一個單位(萬元),GDP提高16.2387單位,即162 387元。
根據表2的數據,建立GDP與交通運輸投資之間的一元線性回歸方程,一元線性回歸方程假設同前:
y=10 712.03+20.1775x
10.734419.0775
其中y為GDP,x為交通運輸投資,其中R■=0.9630,調整后的R■=0.9603,擬合優度比較高,模型中x的t為19.0775,常數項的t為10.7344,均大于t■=1.7613可以通過臨界值為5%的檢驗。F值為363.95,F檢驗的相伴概率為0說明回歸方程高度顯著。在此回歸方程中,x前的系數為20.1775,說明交通運輸投資每提高一個單位(萬元),GDP提高20.1775單位,即201 775元。
3 結 論
通過對1978年至1990年的交通運輸業投資,1991年至2006年的物流業投資以及1991年至2006年的交通運輸業投資進行比較分析,可以發現:第一,交通運輸系統投資作為物流業投資的一部分,其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大于整體物流投資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1991年至2006年,交通運輸投資每提高一個單位(萬元),GDP提高201 775元,而物流業投資每提高一個單位(萬元),GDP提高162 387元。第二,交通運輸投資對于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在減小。1978年至1990年的交通運輸投資每提高1萬元,GDP提高849 242元,而1991年至2006年,交通運輸投資每提高1萬元,GDP的提高下降到201 775元,這表明交通運輸投資對于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在減小。這說明在未來物流業的發展上,一方面,要建設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物流的硬件條件,但是更重要的則應該是在物流組織方面的提高,努力提高物流效率。
參考文獻:
[1] 錢曉英,馬傳秀. 物流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協整性分析[J].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84-87.
[2] 劉楠,李燕. 現代物流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J]. 管理工程學報,2007(1):151-154.
[3] 張春法,涂滿滿,姜吉靈. 經濟發展與現代物流業關系的實證分析[J]. 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7(4):1-5.
[4] 平先秉. 湖南省物流產業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定量分析[J].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6):128-130.
[5] 蹇令香,許貴斌. 我國物流業對國民經濟貢獻率衡量的比較研究[J]. 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4,30(3):15-18.
關鍵詞:房地產經濟 發展現狀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293 文獻標識碼: A
前 言:眾所周知,房地產經濟的不斷發展,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正是由于房地產行業與其他行業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且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因此,它已經成為了國民經濟重點發展的行業之一。但是,在房地產經濟發不斷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由其過度發展而帶來的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會制約房地產行業自身的持續發展,還會影響到國民經濟以及其他行業的持續發展,重點解決房地產行業的相關問題并提出應對策略的工作應該被提上日程。
一、解析目前我國房地產經濟的發展現狀
(一)房地產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
一直以來,房地產經濟都處于快速發展的狀態,在國民經濟迅速發展以及持續不斷增長的過程中,房地產行業起著重要的支柱作用。我們都知道,房地產行業是一個涉及范圍廣泛且與其他行業有著密切關系的重要行業,基本上可以算是各個行業的基礎,其不僅帶動了家電、裝修、建筑等行業的不斷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拉動了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因此,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有著其他行業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房地產經濟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
眾所周知,人們的生活離不開住房,住房問題也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一個重要問題,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房地產行業的不斷發展更是與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以及良好的生活質量有著直接的關系,只有房地產行業能夠得到持續穩定的健康發展,國民經濟的發展才能得到持續的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才能得以真正的提高和改善,從而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進程。
(三)不完善的房地產市場
盡管現階段我國房地產經濟正以不斷發展的趨勢持續上漲,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卻暴露出了房地產市場發展不健全等一系列問題,尤其是一些大中型城市,多數的房產都存在泡沫現象,房價的大幅度上漲,嚴重的超出了人們實際生活水平所能承受的范疇,這樣的發展,不僅會影響到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質量的改善,嚴重的還會導致國民經濟的發展受到牽連。除此之外,房地產經濟帶來的巨大利潤,促進大批的企業開始向房產行業進軍,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的沖擊了不健全的房地產市場,使得原本就不是很完善的房地產市場變得更加不合理、不健全。
(四)房價變化幅度明顯
過去的幾年,房價始終處于大幅度上漲的勢頭,特別是在一些經濟發達的中心城市,居民住房幾乎出現了漫天要價的情況,不合理的增長幅度,使得人們苦不堪言。尤其是現在房地產在供需環節上出現的問題,使得一些建筑規模比較龐大的高端住房幾乎無人問津,而商品房卻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一些保障性住房也幾乎無法協調供需之間的平衡,這些問題,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也會給人們正常的生活帶來諸多困擾,惡性的循環發展,使得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愈發的不完善、不合理。
二、我國房地產經濟面臨的問題
(一)房地產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金融問題
房地產經濟的資金來源大多是銀行貸款,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對房地產經濟造成直接的影響。資金是房地產建設不可缺少的物力資源,金融政策、金融市場的變化都會對房地產經濟造成直接影響,由于房地產開發具有資金量大、占地廣、地域性強等特點,房產企業的自有資金不足以支撐整個房地產項目的開發,需要從銀行籌集資金,因此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是影響房地產開發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房地產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市場問題
房地產的市場化發展跟市場的關系密切相關,一旦市場結構發生變化,供求關系將發生改變,直接沖擊房地產市場。當市場需求量大的時候,價格也會隨著水漲船高,加快房地產大面積的開發和投資,帶動相關產業和區域經濟的同步發展。然而,一旦市場發生逆轉,房地產經濟就會出現蕭條,如果對市場判斷失誤,就會出現“鬼城”,加大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壓力,甚至崩盤。
(三)房地產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政策問題
國家根據對房地產經濟實際情況進行的系列宏觀調控,相關的政策有可能刺激房地產經濟的增長,也可能影響房地產經濟的發展。國家的宏觀政策是為了維護房地產市場的穩定、良性發展而制定。因而,宏觀政策調控是把雙刃劍,是影響房地產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展望我國房地產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
房地產經濟是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自身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的核心地位。不僅能夠不斷的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質量,還能大幅度的拉動國民經濟的發展。所以,對未來房地產經濟的發展趨勢,我們應該朝著健康、良性的發展方向不斷努力。
(一)逐漸完善的房地產市場
盡管目前我國房地產經濟的發展還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但是,縱觀全局,我國的房地產經濟仍然還是有積極向上健康發展的趨勢的,也就是說,房地產市場還是有不斷上升的時期存在的,所以,在未來的發展中,市場自身的調節作用一定會得以真正的顯現,除此之外,國家的相關政策也會對此加以調整和改善,及時高效的引導房地產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從而促進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保障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換言之,房地產經濟還會在以后的國民經濟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二)對房價的合理調整
過去的幾年,房價迅猛的上漲速度,嚴重的影響到了居民正常的生活,也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我們都知曉,國民經濟的發展與房地產經濟的不斷發展是成正比例的,一旦房地產經濟的發展受到影響,那么國民經濟的發展勢必會受到牽連。因此,若想保持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政府就必須對房價做出恰當的調整策略,只有房價的上漲幅度得到切實的控制,那么其自身就不會有太大的波動出現,現階段政府對房產行業實行的房價環比下降措施正好驗證了這一點,所以說,未來的房價,一定會朝著日趨穩定的方向發展。
(三)未來房地產業對低收入群體居住環境的保障作用
任何行業在市場經濟的條件要求下都是有其自身的規律可以遵循的,房地產行業同樣適應這個規則。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房地產行業的自身規律都表明了這樣一個立場,即:未來的房地產發展,一定會充分的統籌兼顧到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環境,并努力做到與環境以及資源之間協調好關系,充分發揮房地產經濟提高人們生活質量、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
(四)國家政策對房地產經濟實行宏觀調控的有力影響
為了促進房地產行業的良性發展,國家有必要出臺一些相關的宏觀調控政策,尤其是要嚴厲打擊那些惡性囤積的行為,以此來給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一定的保障。除此之外,就目前市場上出現的供不應求的問題,我國必須對房地產稅制實行重點改革,從而為房地產市場的循環有序發展夯實基礎,協調好房地產稅費改革與其市場之間的關系,不斷的促進房地產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房地產經濟是國民經濟重點發展的項目之一,其自身的健康發展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就如今的房地產經濟而言,它不僅是金融的一部分,也是國家重點政策之一。所以,對房地產經濟的評論不能一概而論,它與國民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以及金融市場的變化形式都是息息相關的。目前我國的房地產經濟出現了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這樣的嚴峻形式,若是還想繼續保持房地產經濟的持續良性發展,不僅需要房地產行業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國家宏觀調整政策的大力支持,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我國未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必將朝著快速、健康、持續的方向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姬建朝.我國房地產經濟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中國外資,2012(07).
[2]張燕生.我國房地產經濟發展現狀及其未來發展趨勢[J].中國市場,2010(31).
摘要: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政府不斷地對國民經濟結構進行調整。這種結構調整屬于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中的微觀規制。做好各項微觀規制的基礎工作,是保持國民經濟運行態勢良好的必要條件。政府需要按照市場情況的變化及時做出放松規制或改善規制的相應安排。
關鍵詞:市場經濟;宏觀調控;微觀規制;結構調整;政府
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建立規劃、金融、財政之間相互配合和制約的經濟機制,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基本平衡,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實現對國民經濟運行的綜合協調與控制,是完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目標。除此之外,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落實國家規劃提出的各項具體任務,調整經濟結構和調節社會分配,還需要與產業政策相配合,保持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深入持久地做好各項微觀規制的基礎工作。
一、總量調控與結構調整
實施宏觀經濟管理是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其中,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總量調控和結構調整是政府經濟管理的兩大基本方面。通常政府實施的宏觀調控主要是指對國民經濟運行總量調控,政府對國民經濟結構進行的調整則屬于宏觀經濟管理中的微觀規制。保持國民經濟運行的良好態勢,即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基本平衡,需要政府進行宏觀總量調控。宏觀總量調控又稱價值調控或信貸調控,是對社會總供給價值層面的調控,是通過控制貨幣總量而實現的對國民經濟運行的調控,其對宏觀總量的調節是要達到對宏觀供給總量控制的直接目的,并以此間接約束社會總需求。宏觀總量調控的具體控制力表現在對貨幣發行總量、信貸供給總量、證券市場規模等方面價值總量的控制上及對銀行儲蓄和貸款的利率、銀行法定準備金率的直接變動。宏觀總量調控是現代市場經濟中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重要表現,是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的重要方面。政府擁有宏觀總量調控的職責,卻并不需要天天運作這種對宏觀經濟干預的職能。只有在國民經濟運行態勢偏離正常狀態和秩序時,即社會總供求出現明顯失衡時,才需政府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對國民經濟總量進行必要的價值調控。宏觀總量調控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是由現代市場經濟的實踐證實的。根據新古典理論,包括理性預期學派的觀點,政府的宏觀經濟職責只在于維持市場秩序,讓市場的價格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由市場利率和價格的升跌來調節投資、消費、信貸等等,政府不應為減少周期波動、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等目的而對市場的價格信號和資源配置進行直接干預。盡管至今在宏觀經濟理論的研究中,還有不少人傳承新古典理論,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反對宏觀調控,但在現代市場經濟的實踐中,排斥政府作用,反對政府宏觀調控的聲音早已銷聲匿跡。
需要明確的是,宏觀總量調控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認的,而宏觀總量調控的有效性是有局限的。這就是說,在政府發揮宏觀經濟管理作用中,總量調控的作用是顯著的、必要的,但卻不能解決國民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所有問題,不能取代政府其他方面的宏觀經濟管理作用。就政府宏觀經濟管理的兩大基本面來說,總量調控只能解決總量問題,即解決經濟的過熱或過冷問題,解決投資總規模的過大或過小問題,解決國民經濟發展已經或可能偏離基本運行軌道的問題,等等,不能用于解決經濟結構調整的問題。因此,不能將經濟結構調整混同于宏觀總量調控,不能期望通過總量調控改變國民經濟結構,總量調控肯定影響經濟結構調整,但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性區別于宏觀總量調控,經濟結構的調整不可用總量調控替代且不同于總量調控的政府宏觀經濟管理內容。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社會生產的兩大部類包括物質生產,也包括勞務生產。兩大部類的平衡包括國民經濟運行中所有產業供給與市場需求間的結構平衡。這種結構平衡不僅是在價值層面上探討總量平衡關系,而是對實際生產能力的結構的適當要求,并在整個國民經濟運行范圍內要實現結構平衡。這其中,所有的供求結構平衡都源自生活消費品的供求結構平衡要求。正是從滿足生活消費的需求出發,才產生對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的結構平衡要求。這就是說,為實現生活消費品的供求結構平衡,其他所有方面的產品供求結構都只是一種邏輯對應關系,即都是在生活消費品生產適當的基礎上一層接一層展開的生產消費品的生產供給與市場需求間的結構對稱要求。由于生產生活消費品是生產的最終目的,生活消費品的供求結構平衡是社會最基礎的供求結構平衡,所以,在調整社會生活消費品需求方面,對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結構平衡的影響最為基礎和最有連鎖反應效力。
因此,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政府的宏觀經濟管理應從滿足社會生活消費品需求出發,不斷地對國民經濟的結構進行調整。這種結構調整與總量調控有別,是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中微觀規制的重要方面。
二、微觀規制的基本特征
對國民經濟進行結構調整屬于微觀規制。微觀規制包含調整結構,卻不只是表現在結構調整方面,還有更多內容。但表現在國民經濟運行多層面上發揮的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作用,微觀規制不同于宏觀總量調控的特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長期性
宏觀總量調控基本上是短期性的,而進行結構調整的微觀規制具有長期性特征。在實際工作中,不論政府的微觀規制表現在國民經濟運行的哪個層面,都是政府宏觀經濟管理必須長抓不懈的內容。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樹成指出:“節能減排,以及把住土地閘門等,本屬于政府的微觀規制職能。我們常說把住兩個閘門:一個是信貸閘門,一個是土地閘門。信貸閘門屬政府的宏觀調控問題,而土地閘門屬政府的微觀規制問題。但由于政府的微觀規制是‘政府’的職能,很多人就將其視為‘宏觀’問題而歸入宏觀調控職能中。這樣一來,不利于節能減排和把住土地閘門的貫徹執行。因為宏觀調控是針對經濟運行的短期波動和變化而采取的措施,根據經濟形勢的‘冷熱’變化,其方向和力度可以時松時緊。但節能減排和把住土地閘門等這些屬于微觀規制方面的長期任務,卻不能時松時緊,而必須‘長’抓不懈。現在,一些地方由于抓緊了節能減排和土地利用等審批工作,因此經常有人問,什么時候宏觀調控可以轉松。其意思是,什么時候節能減排的審批門檻和土地閘門可以放松。所以,要把節能減排和把住土地閘門等這些政府的微觀規制從宏觀調控中剝離出來,以利于‘長’抓不懈,下大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二)針對性
宏觀總量調控對微觀經濟實體的影響具有普遍性或共同性,而不具有局部的針對性;而微觀規制在國民經濟運行各層面的作用都具有約束被規制者的針對性,即其作用不是泛泛地鋪天蓋地,而是針對具體的局部解決具體的規制問題。如,結構調整要解決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就要有針對性地對鋼鐵產業進行有效規制,做出具體的減少產能的安排并落到實處,直至達到調整目的。
(三)績效性
宏觀總量調控對國民經濟運行的影響具有時效性,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宏觀總量調控必須極為迅速地隨之變化,而在此之前的調控即失去時效,不再有延續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而微觀規制是長期性的政府宏觀經濟管理的具體內容,因此,微觀規制具有政府實際工作成果的績效性,是長期的工作積累,與宏觀總量調控的時效性有所不同。如,政府對土地資源的微觀規制,是長年不斷的工作內容,而控制好土地資源,就是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工作的重要績效。
(四)法制性
宏觀總量調控是對國民經濟運行做出的價值調控,雖然是依法實施的經濟調控,但這種調控并不體現具體的法律規制,而更多的是經濟政策層面上的直接反映。因此,準確地講,宏觀總量調控表現出很強的政策性,是國家主要宏觀經濟政策走勢的集中體現。但對微觀規制來說,不論是哪一方面的工作,都要依據具體的法律法規條款辦事,不可能脫離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微觀經濟實體進行規制,因此,就這一點而言,與宏觀總量調控具有的政策性表現不同,微觀規制具有鮮明的法制性,表現為任何規制都要嚴格地按相應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如,反壟斷法規定:經營者集中達到國務院規定的申報標準的,經營者應當事先向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于是,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作為具體承辦的政府部門就要依法接受有關經營者集中的申報,嚴格制止未經申報的經營者集中。
(五)基礎性
宏觀總量調控治標不治本,因此,具有時效性和熱點性,而不能在對國民經濟的調控中直接觸及和解決運行基礎的建設問題。凡進行宏觀總量調控,都必定要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成為一段時間內的經濟熱點問題。但與宏觀總量調控的治標不治本不同,政府承擔的各方面的微觀規制任務,都是既治標也治本,而且重在治本。所以,嚴格的說,政府在宏觀經濟管理中實施微觀規制是為解決國民經濟運行中各方面的基礎問題,具有基礎性特征。如,政府對電力業務許可證的頒發,就是一種基礎性的規制電力行業經營與發展的宏觀管理手段,可以通過這一手段的運用達到有效約束電力行業的發電企業、輸電企業和供電企業的生產規模、技術進步、網點分布等直接的規制目的。
三、微觀規制的多層面表現
政府微觀規制負責對國民經濟運行的多層面進行調整。其職責是市場經濟體制的賦予,是國家法律的規定,是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落實。
(一)調整經濟結構
保持經濟結構平衡是保持國民經濟運行良好態勢的基本面。微觀規制的長期任務之一就是保持經濟結構平衡,因此,政府微觀規制的工作重點就是要不斷地根據經濟運行的情況變化調整經濟結構,基本實現國民經濟運行中經濟結構的動態平衡。通過具體的協調工作,運用適當的產業政策,政府調整經濟結構微觀規制的成效表現為:一方面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另一方面保持市場供求結構的基本平衡。
(二)配置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屬于國家所有。土地是最重要的自然資源。除土地資源外,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還有:石油、煤炭、礦山、河流、風力、海洋、森林、野生動物,等等。耕地是最寶貴的土地資源,保護耕地是全國人民的神圣使命。按照憲法的規定,農村耕地是農民集體的生產資料,歸農民集體支配。但各級政府對農村耕地的保護是義不容辭的,必須落實到實處。無論何時何地,保護耕地都是政府微觀規制的重要任務,是政府經濟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城市土地及其他非農民集體所屬土地由各級政府負責支配。政府對土地資源的配置是重要的微觀規制權力,是政府參與國家經濟建設和干預國民經濟運行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只要政府把好土地使用關,就是做好宏觀經濟管理中最基礎的微觀規制工作,就可基本保障國民經濟運行在實體經濟領域不發生大問題。至于其他自然資源的宏觀配置,也是均由政府的各專職部門負責。肩負重任的政府職能部門必須依據國家法律,認真履行微觀規制職責,按國家規劃妥善配置各類自然資源,以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
(三)創辦政府企業
政府企業亦稱公營企業、公共企業、公企業,是政府財政直接投資設立的企業。歐洲共同體在1980年的法規指南中明確地對各個國家都存在的公營企業,即政府企業,界定為:政府當局可以憑借它對企業的所有權、控股權或管理條例,對其施加直接或間接支配性影響的企業,而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創辦政府企業可直接調整國民經濟結構,穩定和維護市場秩序,滿足居民對某些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所以,政府企業屬于規制經濟范疇,是政府實施微觀規制的重要方面,是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的重要表現。在世界各國,幾乎無一例外,都存在由政府企業構成的規制經濟,只是各國之間的規制經濟占國民經濟的比重有些差別。目前,世界各國的發展趨勢是,中央政府企業的數量相對減少,而地方政府企業的數量相對增多。只要直接為民眾服務的責任在地方政府,那么地方政府就有責任設立企業以滿足社會需求。有關國家安全的生產部門,自然壟斷行業及提供重要的公共產品與服務的產業,應是政府設立企業的主要領域。
(四)實施行政管理
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中的微觀規制對國民經濟運行的服務還表現在需要實施多方面的必要的行政管理。
1工商行政管理。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工商行政管理體現政府部門對微觀經濟實體進入市場經營的基礎服務,為企業辦理營業執照及其他必須辦理的手續。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服務是微觀規制,也是對企業資格的確認。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政府要對微觀經濟實體的各方面服務做到周全而細致。
2就業資質管理。在規范的勞動力市場,必定要突出表現政府的微觀規制作用。這就是政府要對勞動力進行社會保障性質的就業培訓,還要對各種就業的資質給予確認。政府的這方面工作亦屬于微觀規制的內容。這是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中對勞動力市場給予的規制,是政府引導勞動力市場走向規范的重要舉措。
3行政許可證管理。建立行政許可證制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宏觀經濟管理的一項重要的微觀規制內容。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建立的行政許可證制度是我國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中微觀規制的重要內容。由中央政府授權的各專門機構實施的各類行政許可證管理對規范市場和推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4反壟斷管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建立的政府反壟斷組織機構,負責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反壟斷管理。政府的此項工作屬于微觀規制,是市場走向成熟時產生的微觀經濟對政府行政管理的特定需求。
5文化市場管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市場是一個特殊的市場,政府對文化市場的行政管理是一種特殊的市場管理。因此,政府對文化市場的行政管理也屬于政府微觀規制。在這一領域,政府的管理工作含有十分復雜的規制內容。做好文化市場的規制工作,對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6價格管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絕大部分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要市場化,但還要保留一小部分政府管制價格。依據相關法律,政府對這方面管制價格的行政管理,也屬于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中的微觀規制工作。
(五)保護生態環境
保護生態環境是政府的重要職責。政府的微觀規制職能必須體現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具體工作中。十一五規劃綱要指出:各地區要切實承擔對所轄地區環境質量的責任,實行嚴格的環保績效考核、環境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各級政府要將環保投入作為本級財政支出的重點并逐年增加。健全環境監管體制,提高監管能力,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實施排放總量控制、排放許可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實行清潔生產審核、環境標識和環境認證制度,嚴格執行強制淘汰和限期治理制度,建立跨省界河流斷面水質考核制度。實行環境質量公告和企業環保信息公開制度,鼓勵社會公眾參與并監督環保。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建立社會化多元化環保投融資機制,運用經濟手段加快污染治理市場化進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與發展事務,認真履行環境國際公約。
(六)保護知識產權
保護知識產權是現代市場經濟中極其重要的政府微觀規制內容。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各級政府保護知識產權的微觀規制工作,十一五規劃綱要要求做到:加強公民知識產權意識,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機制,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加強計量基礎研究,完善國家標準體系,及時淘汰落后標準。優先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準。發展專利、商標、版權轉讓與、無形資產評估等知識產權服務。
四、微觀規制的放松與改善
在市場經濟體制的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中,微觀規制是重要的基礎,也是政府工作職責的表現。根據國民經濟運行不斷變化的情況,政府的微觀規制運作也要適應變化的情況及時做出放松規制或改善規制的相應安排。
(一)微觀規制的放松
實施微觀規制是政府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對國民經濟運行各層面不同程度的強化干預的表現。在國民經濟運行較為順暢的時期,政府微觀規制的干預范圍可以有所收縮,干預強度可以有所減弱,這就是所謂的微觀規制的放松。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為戰爭的需要,美國政府投資設立2000多家政府企業,專門生產軍火和其他軍用物資,待戰爭結束后,這些企業全部被政府賣掉,這就是微觀規制放松的典型實例。在我國的市場經濟建設中,根據發展的需要,如果將一項原先政府嚴格規制的項目降低控制強度,那就是單一項目的微觀規制的放松。如,在我國改革后,起初是政府管制全部旅游景區的門票價格,而現在只是對少數著名旅游景區的門票價格進行管制,這就是比較明顯的政府微觀規制的放松。
[關鍵詞] 石油消費 經濟 政策
一、國民經濟增長與石油消費
由于短期內石油在國民經濟發展所必須的能源結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國家經濟規模的大小、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的高低、國民經濟發展所賴以的能源需求結構等決定著一個國家對石油消費需求的強度。
首先,國家經濟規模的大小是決定該國對石油消費需求強度的首要因素。因為,當國家經濟規模較小時,國民經濟體系中的產業門類并不十分齊全,具體產業的規模也處于較低水平,此時國家的經濟發展對石油的消費需求強度也比較低下;然而,隨著國家經濟規模的逐漸擴大,國家經濟發展對石油的消費需求得以強化。其次,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對該國的石油消費需求強度產生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因為隨著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的逐漸提高,工業生產速度提高、運輸業務總量增加、相關服務產業發展,導致對支持國民經濟發展所必須的石油消費需求強度加大。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石油消費彈性系數來研究國民生產總值與石油消費之間的關系。所謂的石油消費彈性系數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石油消費和國民生產總值兩者年均增長速度之間的比值。通過對1990年到2003年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與石油消費量的增長率的回歸分析,得出下列回歸模型:
Y=0.086+0.836X
其中:Y:石油消費增長率;X: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
根據前述數據可以計算出“八五”、“九五”期間我國石油消費彈性系數分別為0.576和0.83,今后十幾年是我國工業化進程中的關鍵時期,國民經濟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勢頭。據估計2001年~2005年將保持年均8.5%左右的增長速度,那么根據上述模型結果,2001年到2005年石油消費系數將達到0.9左右,也就是說,國民經濟增長將帶動石油消費幾乎同比例增長。
二、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和產業結構演變對石油消費的影響
國家的產業發展政策是指一個國家為實現其發展目標而對產業發展的方向和總體目標所制定的產業結構的演變對石油的需求產生重要的影響。
從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可以看出:20世紀80年代之前的工業化進程階段,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與石油產品的增長速度之間的差距較小,這主要是因為國家強調重工業發展的結果;進入80年代以后,由于國家的產業發展方向調整為主要發展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輕工業方面,在這之后的20多年中,石油產品的需求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國民經濟增長速度;進入21世紀后,隨著國家再度將產業發展重點轉向以發展汽車工業和環境保護產業時,石油產品的消費增長速度會更高。從三個產業的回歸分析中可以看出:今后十幾年,第二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主導地位將繼續加強,石油化工、建筑業、機械、汽車、電子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到2010年達到 43%;第三產業的比重將繼續上升,第三產業中的運輸業也將占據重要的地位;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將繼續下降,預計在 2010年可望降至 12%的水平。隨著第二、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主導地位的繼續加強,石油消費必將持續增長。
表 三個產業的回歸分析結果
三、能源消費結構的變化對石油需求的影響
從經濟運行的本質方面分析,一個國家能源消費結構變化過程從一個側面發映了該國國民經濟發展歷程和產業結構調整進程。當國民經濟形態從以農業為基礎向以工業和服務業為基礎的轉變過程中時,能源結構也會發生重大的變化。此時,經濟運行不僅強調在經濟總量方面得到巨大發展,而且強調能夠確保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保護。那么,煤炭等高污染、高運輸成本、低投入產出比的能源需求會相對下降;加之保護生態環境意識的提高及相關政策的實施,導致石油的需求強度逐漸提高。
總之,我國對國際石油市場依賴程度日益提高,而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屬于外在風險,短期內無法通過內部的政策調整有效化解。國際石油價格在目前的高位水平持續較長時間,高油價對經濟的沖擊、對GDP增速的影響將進一步顯現。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國民經濟;林業資源;關系
1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前景
1.1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現狀
我國目前的森林資源總量呈現下降的趨勢,據查,現在世界森林總面積達到了3454億m2,森林覆蓋率平均為26.6%,森林蓄積量為3831.27億m3。而在我國森林面積不到世界總量的4%。現在人口的增長,對房屋的需求越來越多,導致了大量的森林資源被砍伐,森林的大面積的減少,導致了很多自然環境遭受到破壞,嚴重影響著經濟的發展[1]。
1.2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前景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際市場加大了對木材的需求,林業經濟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然而,森林資源的破壞,導致了木材的缺乏,惡化了生態處境,這也是全世界人民目前需要解決的難題。
2林業經濟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的聯系
2.1傳統單一的林業經濟是林區難以擺脫“兩危”困境的根源林業是以森林資源作為一定的物質基礎,從傳統的林業經濟方面來說,主要是為了培育和保護森林資源不被破壞,這為即將要獲得的林業產品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林業經濟只是局限于林業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和各環節之間的運轉,從而導致了森林資源的過度消耗,造成了森林資源遇到危機。隨著人們生態意識的不斷提高,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將林業合理定位,由以前單純的木材生產,轉向兼顧著三方的效益,并使得生態環境效益放在第一位,改變以往的林業單一的發展模式,并要進行不斷地改革、創新,縮小之間的差距[3]。
2.2林業經濟發展同國民經濟發展過程分析。國民經濟自2002年以來經歷了一次較大的經濟周期,同樣的,林業經濟在此期間也經歷了一次波動,這都說明了林業經濟是國民經濟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波動將會受到國民經濟波動的影響,總的來說,這種潛在的波動還是比較大的,林業作為一個特殊的行業,有著其特殊性,在實際中,要將這個特殊性考慮進去,減少落差。國民經濟的發展變化進行具體的計量分析,選擇林業和國民經濟之間的關系進行動態分析,來量化不同時期林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變化情況,林業的發展同國民經濟的發展程度直接相關系,它屬于國民經濟的范疇之下,林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國民經濟的推動,所以,他們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整體。總的來說,林業的總產值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在總體上是有關系的,在發展的不同階段,要同國民經濟水平相互協調,這同林業經濟自身的運動規律有很大的關系,同時,又與國家的相關政策要求有關系。
3加快推動林業經濟發展的對策
3.1優化產業結構
不斷加快發展的腳步,轉變林業經濟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增強經濟競爭優勢,使其結構特征向著復合型的方式轉化,由木材生產為主向生態建設為主多種效益發展。對于森林資源和土地,進行合理的利用。
3.2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著力開發林下經濟
3.2.1做好示范工作,進行由小到大的全面推進。在實際操作中,將林藥、林菌和林禽3個方面的林業產品抓好,發展復合林業經營模式,為培養下一批林業經濟示范基地做好基礎,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
3.2.2進行多元化的資金投入,不斷加強扶持。向相關的政府機構申請,要求多些森林方面的補助和金融方面的支持,保證資金投入,為發展多元化的林業經濟做好鋪墊。綜上所述,林業對于我國的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很關鍵的作用,但也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一定的制約作用。林業發展的好與壞,在一定程度上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影響。從某個角度上來說,林業不僅僅是為國民經濟的建設提供了一定的物質保障,同時,也是為我國的生態環境提供了生態產品,因此,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林業經濟同國民經濟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我們不但要重視,更要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蘭泓言.實行生態型的林業經濟的途徑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