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7 16:10: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探究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
采用實驗對比研究的方法。選定渭南高級中學兩個班為研究對象,確定15班(66人)為對照班采用驗證性實驗教學模式進行質壁分離及復原實驗教學,主要是教師講解實驗,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實驗操作,最后得出課本結論,寫出實驗報告;18班(68人)為實驗班,通過生物實驗探究模式進行質壁分離及復原實驗的教學。教學實驗中,對照班和實驗班的生物學由同一名生物教師任教。
2 實驗過程設計
2.1 對照班教學過程
在對照班采用常規驗證性實驗教學法,即教師在講解滲透裝置和滲透原理的前提下,給出質量分數為30%的蔗糖溶液條件下及清水處理后,應該得到的實驗現象及實驗結論。然后播放質壁分離及復原實驗演示視頻,并根據視頻,在黑板上寫出實驗原理、實驗材料和儀器、實驗操作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果等內容。演示完成后,開始學生試驗操作,教師在實驗室中觀察學生操作過程,適時進行指導,強調學生注意觀察和記錄所發生的質壁分離和滴加清水后質壁分離復原的情況以及液泡體積和顏色等的變化。學生實驗完成之后,小組展示實驗結果,得出課本實驗結論。
2.2 實驗班教學過程
采用探究式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教學流程圖如圖1所示。
由于教師已對滲透裝置和滲透原理進行了講解,并且演示了質量分數為30%的蔗糖溶液條件下質壁分離及清水復原實驗,使學生熟悉實驗的操作步驟,然后提出探究問題:蔗糖溶液的濃度改變或者改用其他溶液可以嗎?結果怎么樣呢?本實驗選用什么樣的蔗糖溶液濃度?針對這些問題,實驗班學生自主分組并設計了實驗。
A組使用質量分數為10%的蔗糖溶液,B組使用質量分數為30%的蔗糖溶液,C組使用質量分數為50%的蔗糖溶液,D組使用質量分數為70%的蔗糖溶液,E組使用質量分數為30%的硝酸鉀溶液。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按照演示實驗步驟和要求來操作,注意觀察和記錄所發生的質壁分離和滴加清水后質壁分離復原的情況以及液泡體積和顏色等的變化。
3 學生實驗結果及結論比較
3.1 對照班結果
對照班學生按照黑板上的實驗步驟,重復實驗過程,完成了整個實驗的小組,所用時間為40 min左右,其中有幾組獲得了較好的顯微照片,也有學生因不熟悉實驗步驟而未完成實驗,無實驗結果。但課后對“為什么要這樣做?實驗的原理是什么”,大多數學生思路不清,表達不夠準確,只能復述實驗過程,不能發散思維解決實際問題。
3.2 實驗班班結果
實驗班實驗小組中有少許組未完成實驗,各組均完成本小組對應蔗糖濃度實驗,并將小組最佳顯微照片匯總教師操作平臺,由教師整理后投影出來,供全班學生分析討論。實驗班實驗結果見表1。
四個小組分別選出了較成功的顯微照片。
展示實驗顯微圖片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并組織其他學生充分討論。教師適當地指導。討論的主要問題有:
① 蔗糖溶液的濃度不同,實驗的結果為什么不同?
② 使用的溶液不同,實驗的結果為什么不同?
③ 液泡的體積、顏色發生變化的原因?
通過討論和教師的指導,實驗班學生得出結論:當外界溶液濃度小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通過滲透作用吸水,就不發生質壁分離或質壁分離復原;當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通過滲透作用失水,而發生質壁分離;當外界溶液濃度過大,細胞就由于過度失水而死亡;用30%的硝酸鉀時,由于硝酸根離子和鉀離子在細胞開始失水的過程中,被選擇吸收到細胞內,使細胞液濃度增大,細胞又吸水,所以發生的是質壁分離后自動復原;液泡內的色素不能通過原生質層。
4 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思考和建議
4.1 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優勢
生物學科中的許多定律和原理都是通過生物學實驗的研究而建立起來的,實驗設計能力是學生實驗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經過對比性實驗研究表明,探究性實驗與驗證性實驗相比,在提高學生生物實驗技能、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方法以及提高生物課程學習效率等方面是可行且有效的。生物探究性實驗可以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能夠在實驗教學中認真實驗、主動觀察、大膽提問、積極思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教師在生物實驗教學技能方面,駕馭教材和課堂能力有了較大提高,教學思考也更具有前瞻性。
4.2 教師在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中的角色轉變
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方法的變化,從指導學生完成實驗操作轉變為做好“提問”的示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設計、準備、操作、數據分析和結論推導等過程中去,讓學生把握規律和原則,實現知識與能力的統一對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教師在上驗證性實驗課時,可在驗證性實驗的基礎上靈活改變實驗的某個條件,讓學生利用課本實驗的程序,進行簡單的探究實驗。在這樣的“模仿”過程中,訓練學生實驗設計的思維方式,使學生初步形成實驗設計的思路,為實驗設計實施的可行性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教師可通過創設探究性實驗,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知識的探究過程,讓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探究能力在知識的探究過程中逐漸增長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成為新知識的探究者和發現者。
1 生物課堂教師觀念的轉變
由傳統課堂變為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師首先必須轉變幾個觀念:由教師本位變為學生本位,由注重學習的結果變為注重學習的過程,由注重知識的傳授變為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可持續發展。例如:高中生物課,有關生物學實質和微觀的內容較多,此時探究式教學可以利用多媒體或模擬實驗,以講述或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提出研究的方法、建議或實驗設計的思路,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結論形成的過程,尤其是科學史的發展過程,因此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但教學安排不要為了探究而探究,中學生物課內容中,可探究的內容有很多,但有些內容不適宜進行探究,因此探究式教學一定要符合教師和學生的實際。
2 生物課堂探究式教學的實踐
2.1在教學設計中,要善于分析教材,挖掘教材
例如:對必修3“穩態與環境”中“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這一節的教學,我根據教材所提供的資料,按照科學家發現生長素的歷史過程,引導學生分析:假如你是當年的達爾文、詹森、拜爾、溫特,在觀察到植物向光性之后,會有哪些思考和推測?對這些思考和推測,你將采取何種來加以驗證?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作出實驗假設和預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達爾文、詹森、拜爾、溫特的設計巧妙之處,還有哪些不足,怎樣修改實驗方案;分析實驗中的現象、產生的結果,怎樣從實驗現象推導出科學結論。通過這種引導學生深入主動的探索,可以發展學生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
2.2在教學活動中,正確而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是最佳的課堂教學雙邊活動
新教材盡量將驗證性的實驗改成探索性的研究過程或以探索性方式提出問題,促使學生在不知曉實驗結果的前提下,通過自己的實驗、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結論從而形成科學概念。由于這種實驗或思維活動條條框框少,學生的思維不受到限制,所以它不僅能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濃厚興趣,還能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質及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大有裨益。例如,關于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鑒定實驗,與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用了“嘗試”一詞,更注重學生對實驗方法的探究。顯然后者更能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在實際教學中,我根據新教材的這些特點,首先讓學生討論:通過自學教材,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鑒定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需要哪些器材?需要記錄哪些數據?為了能夠記錄好這些數據,我們需要設計表格,那么,怎樣來設計這份表格呢?在相互討論的基礎之上,確定好實驗方案和操作步驟及相關表格之后,引導學生完成實驗,讓學生設計記錄表格的內容,要求學生填寫實驗預測結果和實測結果,然后進行比較,得出結論,這對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2.3在教學活動中,探究方式的多樣化
例如:《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典型的貫徹探究性學習精神的課堂。整一節課就是問題探究式的教學。通過一連串的問題,既注重新舊知識的網絡構建,又很好地引導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他們的探究欲望。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進行探究的過程。這節課還設置了不同層次和形式的探究活動。如:對圖片的探究,觀察大腸桿菌結構模式圖,總結出質粒的特點;以問題探討的形式探究培育熒光豬的方法;以小組活動形式探究EcoRI酶的剪切方式;以小組活動的方式探究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驟。通過不同的活動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科學探究方法與技能,切實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尤以最后一個探究活動為典型。新課程標準中相關的教學目標是學生在學習了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驟后,再利用剪刀等工具進行模擬操作。本課中,教師作了大膽的創新,改為先由學生探究基因工程的操作過程,并在此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出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驟。實踐證明,這種新的實施方法使學生能力得到了更好的發揮。從這也可以證明,具體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靈活處理教材,探究形式應多樣化,對課本上的探究活動可根據實際需要作大膽創新,或適當進行增刪。最重要的是要使探究精神真正地貫徹到課堂中。
3 生物課堂進行探究式教學的思考
【摘 要】 本文通過優化選擇探究性實驗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進而提高生物探究實驗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生物學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 生物探究性實驗;三環六步
從生物學科自身特點來考察,生物原本就是一門科學學科。要真正實現生物學科的價值,就必須探索一種新的模式來改變我們的學習策略,積極倡導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而探究性實驗教學則可以讓學生敢于探究,樂于探究,善于探究, 筆者從以下二個方面談談如何提高探究性實驗教學,優化探究性實驗教學。
1.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探究內容的優化選擇
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必定是對一定內容或一定問題的探究,但是生物實驗教學中不是任何內容都能有效地運用探究的方法來組織教學張莫宙教授就認為,有三種知識不宜“探究”:超經驗的知識、不可證明的知識、程序性知識。
1.1在探究性實驗選擇能展示知識形成過程的生物知識進行教學
生物基本知識是生物學習的重點與核心。知識的形成通過過程,過程是正確識的前提。生物中存在大量的產生性知識,它們往往是通過對某個特殊過程進行概括而產生的對象,這種生物知識具有過程-對象的雙重性。
1.2在探究實驗教學中選擇開放性的生物問題進行探究
開放性的生物問題是指那些答案是多項的,具有發散性、探究性、層次性、發展性、創新性等特性。這類問題對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增強學習的內驅力,對生物探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以作為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重要內容,我們可選擇。
1.3從驗證性實驗中選擇應用問題進行探究
這類實驗與往往是一個已經做好了的“成品”生物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如果我們把它轉化成探究性問題,這類問題的解決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及原理生成的理解。如學生在做完三大物質鑒定之后,可讓學生解決這樣的問題:雙縮脲試劑可以用來鑒定還原糖么?
1.4從探究性實驗上選擇一些開放性的生物實驗
新課改生物必修書上出現一些探索性、開放性的實驗。這類實驗往往考察學生對生物規律內在本質的掌握情況,以及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實驗的總體特征是立意高、設計巧、方法活,考知識、考方法、考能力、考素質、考潛能。我們可從中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實驗讓學生來探究。
2.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教學優化模式
探究性實驗教學不同于驗證性實驗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在探究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等。實施中可以采用優化了探究性實驗教學模式,其教學程序如下:
例如“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一節內容,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進行探究性實驗教學。第一步:明確目標 (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第二步:自主學習(實驗原理、實驗用品)。
第三步:小組研討
一、探究問題:根據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增長,提出哪些問題。
二、作出假設: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酵母菌種群的數量隨時間呈怎樣變化。
三、設計、進行實驗:實驗的觀測指標是、實驗的觀察方法。
四、血細胞計數板的的使用(師生共同構建血細胞計數板)
五、思考與討論
(1)1個大方格的體積,一個中方格的體積,1個小方格的體積?(2)對于壓在小方格界線上的酵母菌,應如何計數?(3)現觀察到圖中所示5個中格共有酵母菌40個,則上述1mL酵母菌樣品中約有菌體幾個?
第四步:質疑點撥
一、怎樣使用血細胞計數板對酵母菌進行計數呢?
(1)制作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的臨時裝片和制作血細胞計數板相同么,差異在那兒?(2)從試管中吸取培養液進行記數之前,要將試管振蕩幾次?原因是?(3)如果一個小方格內酵母菌過多,難以數清,應當采取怎樣的措施?
二、進行實驗:培養液配置、培養、計數并作記錄。
第五步:總結歸納
一、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二、下表是一小組的數據統計,根據8%葡萄糖培養液中種群量隨時間變化情況畫出曲線(單位:107個/mL)
(1)酵母菌增長形勢?(2)增長曲線的總趨勢是先增加再降低。原因是?(3)影響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因素可能有?(4)本實驗需要對照么?
三、表達與交流
為了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某同學按下表完成了有關實驗。
(1)該實驗的變量有哪些,分別是?(2)請寫出該同學要探究的實驗名稱?
四、進一步探究:根據所選探究的課題,請你簡要寫出實驗的設計思路
第六步:檢測達標
檢測達標習題要精心挑選,要典型,要符合學生學習的規律,從易到難。
參考文獻
[1]謝文棟.中學生物學實驗探究教學法實施的研究教學[J].生物學教學.2007,32(9):11-14
摘要:
隨著教育理論的發展趨勢,全世界已經明確提出了數百種教學策略。在這里的許多教學策略中,越來越多的注意力被放在課堂教學指南中來創建教學情境。高度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具體指導,營造更加熱烈的課堂氛圍。本文將教育教學理論運用于初中生物探究式課堂教學,結合多年的初中生物一線教學實踐和兩年的對照實驗教學,運用對照實驗法、觀察法、訪談法等方法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學實施基礎,以及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進行了精心的探索與實踐,旨在提高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教學設計;教學模式
一、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教學程序
(一)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學設計探索——以“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為例
1.教材分析
人教版本節內容,主要涉及“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以及“生物與環境條件的關系”兩個二級主題,意在讓學生達到具體的內容標準的同時,了解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中對水的依賴,并通過調查和資料分析,認識水域環境直接對兩棲動物生殖發育乃至種群的生存產生影響,由此引導學生主動去關注周邊的環境并保護環境。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說明兩棲動物的繁殖和發育過程。發展趨勢:協作與溝通的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收集和解決信息內容的能力;解決困難的能力和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獨立選擇感興趣的主題進行研究,并在老師的特定指導下選擇多種研究方法,例如現場調查,社會調查和問卷調查。在早期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同一小組進行了分析和討論,總結了報告材料,在課堂上進行了報告,并與所有學生進行了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掌握兩棲動物的生存狀況,訓練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生命,了解人與環境和諧發展趨勢的現實意義,提高學生的保護意識。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理念,自信,激情和感激之情,并用自己的愛心創造幸福的生活。
3.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舉例說明兩棲動物的繁殖和發育過程,讓學生反思并培養對生命的熱愛;了解增長和發展的定義;培養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觀念。
(2)難點
說明兩棲動物發育的不同階段的特征,以及兩棲動物的生殖生長和發育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
4.本課中用到的科學探究方法
調查法、觀察法、收集與分析資料法
5.教學前的準備活動
(1)教師活動
①布置學生收集有關環境污染與生物關系的資料;
②準備好上課用的各種攝影照片、多媒體課件、音像資料、自學問題卡片、課堂和課外應用探究實驗題等。
(2)學生活動:通過實踐收集兩棲動物生殖發育與環境關系的相關資料。
6.教學過程
(1)第1環節:引入本課
教師活動:關于兩棲動物你了解多少?
學生活動:學生積極發言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的前概念
(2)第2環節:明示教學目標
教師活動:給出本節教學目標
學生活動:學生讀懂本節教學目標
設計意圖:學生明了本節教學目標課堂學習做到有的放矢。
(3)第3環節:青蛙的生殖與發育
教師活動:展示青蛙的生殖與發育的自學問題卡片,要求學生抽取卡片;播放青蛙發育過程的視頻;小結青蛙的生殖與發育的內容。
學生活動:抽取自學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匯報自學問題答案。
設計意圖:“舉例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即易錯點。
(4)第4環節: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
教師活動:設問:環境的變化對兩棲動物的繁衍有什么影響?組織學生匯報各自收集的有關環境污染的資料。
學生活動:學生展示各自收集的相關資料;并樹立主動去關注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保護生物意識!體會生物圈每一位成員的平等地位。
設計意圖:學生實踐“調查法”,直擊本節難點:“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的關系”即易錯點,并提高了實踐能力。
(5)第5環節:課堂鞏固
教師活動:展示習題與點評。
學生活動:小組合作完成與交流。
設計意圖:重視檢測學生知識目標的達成,且習題的教學目標針對性強。
(6)第6環節:保護環境的實踐活動與課后參與實踐
教師活動:發動全班同學積極參與擬訂保護環境的倡議書,并參與到學生保護環境的實踐活動中。
學生活動:全班同學與教師一起參與此次活動。
設計意圖:使學生的靈魂得到洗禮,珍愛生命、保護環境的情感油然而生。
(二)分析、討論
從上述例子可見,與其他教學方法相比,探索式教學方法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以生物科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以認識規律訓練學生。
2.教師提出問題和創設問題的清景。這有助于引起的學生學習和興趣,調動
他們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能按計劃有目的地去認識事物。
3.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積極展開思維。這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歸納和自學能力。
4.在討論和解決問題以及評價過程中,鼓勵和允許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或得出不同結果。這有助于形成一種生氣蓬勃的課堂教學氣氛。
5.更主要的是探索式教學方法把傳授基本知識、訓練基本技能和培養學生獲
得知識的能力三者緊密結合起來,體現了以啟發思維為核心的教學思想。
二、建議
(一)教師要勝任探究式教學,應加強自我學習
探究式教學相比傳統教學,課堂的生成性具有不確定性即課堂的靈活性強。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只有做到了知識“海量”,并具備了較強的自身素養,才能充分發揮在探究式教學中的“導學”作用。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正因為是對探究式教學的不勝任,所以對探究式教學釆取逃避的態度。因此,教師只有不斷加強自我的學習,才能游刃有余地進行探究式教學。
(二)一線教師應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的評價研究
從選題開始,“如何評價研究的效果?”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筆者,其實質是探究式教學的評價體系尚未成型。日常教學中教學評價能折射教學的成敗,傳統的紙筆測試已無法滿足探究式教學的需要。筆者認為每一種不同類型的教學方式都應有自己的教學評價體系。如能建立一套科學的探究式教學評價體系,就能促進探究式教學的快速發展。作為一線教師應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的評價研究,為探究式教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學生物;探究性實驗;能力;提升;教學實踐
探究性實驗作為一種新興的實驗方式,比傳統的實驗方式更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動腦意識,更能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自我學習和構建完善,更能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筆者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就生物探究性實驗對中學生能力的提升作用淺析如下:
一、緊貼教材,聯系生活實際提問、假設和檢驗,培養學生勇于質疑和探索未知的能力
傳統的生物實驗是安排好了的實驗,教材或實驗冊上已經為學生列出了實驗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驟,學生只需認真閱讀或聽教師講解即可了解實驗的具體做法,做實驗時可以按照教材或實驗冊上寫好的方法和步驟按部就班地“照方抓藥”,不需要學生去動腦思考和設計實驗方案,是簡單的重復和驗證別人發現、體驗的過程。
生物探究性實驗則需要學生認真閱讀生物教材,仔細觀察并聯系現實生活,通過細心的觀察和比較,從教材和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自己感興趣或想探究的問題,根據生活經驗和常識,作出假設,通過問題設計實驗的方案(實驗計劃),按照所設計的實驗計劃進行探究。不同的問題需要我們根據生活經驗和常識分別做出不同的假設。假設的正確性要通過實踐(實驗)來檢驗。對于不同的假設,需要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驗證,這就需要學生積極動腦,對未知進行大膽質疑、小心探索求證。
二、靈活應對意料之外的情況,凸顯應變能力
探究實驗的實施計劃過程并不是簡單的根據設計好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因為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預先設計好的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教師合理引導,學生能根據情況的變化合理地調整或修改自己的探究計劃,這也能鍛煉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教師根據問題加以有效的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群體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進行思考、討論,并最終尋找出圓滿解決探究中遇到問題的方案。
三、對不成功或現象不明顯的實驗認真分析總結,形成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具體的探究實踐過程中,并不是每個小組的每一次探究都能看到明顯的實驗現象,也不是每一個探究都能獲得成功。“失敗乃成功之母”,科學史上,曾經有偉大的發現或發明誕生于對失敗實驗的認真分析,追根溯源而有偉大發現的先例。當有的小組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或獲得的實驗數據與預期不同或與其他大多數學生的有差異時,教師應該鼓勵該小組學生進行反思,重新認真反思材料的選擇是否恰當,所做出的假設是否合理,制訂的探究計劃是否完整、嚴密,探究的操作是否正確規范,觀察到的現象或記錄的數據是否有錯漏等,通過仔細反思,篩查整個探究的每一個步驟,從中尋找出實驗失敗的根源,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改正不足之處,重新進行探究實驗。學生通過認真地逐一反思具體的探究操作步驟,學會對失敗的探究實驗進行思考和推理,找出導致實驗失敗的原因,改進后重新進行探究。這不僅使學生對該探究有了一個深入的理解,而且還能訓練學生的分析、推理等邏輯思維。
四、對實驗進行合理的改進和革新,彰顯創新能力
在具體的探究實踐過程中,我們總能發現我們探究計劃設計的缺陷和不足。針對這些不足之處,我們要認真進行反思,從中發現需要改進和創新的地方,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找到合理可行的解決方法。在具體的探究實踐過程中,學生集思廣益、踴躍參與、樂于動手,提出了有價值而可行的改進或創新方案,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自主學習,體現學生勤于動腦、自我建構和完善知識的能力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生物探究性實驗就是學生主動學習、親身體驗的一種良好方式。在中學生物實驗教學中進行探究性實踐,倡導的是一種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自主學習方式,教師摒棄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地還給學生,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體會和實踐,有更多的機會思考討論和交流,這樣才能更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踴躍地參與到小組的探究實踐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比以前更高了。由于面對的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現象,而且教材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結果或結論,沒有固定的答案來限制學生的思維,所以學生的問題比以前更多了,動腦思考的次數也遠遠多于從前了。
六、合作和交流使探究實驗高效開展,養成集體意識,提高表達能力
在生物探究性實驗實施前,需要小組各成員積極動腦開啟智慧,通過小組間的討論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集小組各成員的智慧確定好本小組要探究的問題、設計好本小組的探究實驗方案、選擇好實驗的材料用具、設計好實驗的裝置、設計并討論完善探究實驗的方法步驟。在每次生物探究實驗的過程中,需要探究小組的各成員積極參與、取長補短和分工合作,通過小組內不同成員間的合作使探究實驗順利進行。
全班不同探究小組在完成各組的探究實驗后,派出發言人參與全班不同探究小組間的交流,匯報該小組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和獲得的實驗數據及根據實驗數據推導出的結論。探究小組間通過實驗數據的交流,使全班不同小組間共享實驗數據,相當于每個小組都做了多次重復實驗,可以有效地減小偶然因素的影響,減小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更真實。小組間的交流還可以給探究小組提供有益的參照,同樣的探究實驗,交流后發現某一探究小組的數據或現象與其他大多數小組差距較大,則說明該探究小組實驗中存在較大的誤差或錯誤,需要該小組對實驗的方案和過程重新進行反思。體現了小組之間自主學習中的團結互助協作精神。
關鍵詞: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合理激趣;規范流程;設計實驗
生物是這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初中生物教材設置了大量的探究性實驗,希望通過實踐探究式實驗讓學生轉變生物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學要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探究、主動、合作的意識,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探究性實驗是探究性學習的重要內容,通過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操作實驗、表達交流開展探究,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方式和過程。生物教學中探究式實驗開展的有效性關系重大,到底如何更加有效地開展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下面結合教學實踐做一些探討。
一、合理激趣,培養參與意識
1.通過生活實例激發學生興趣
實驗本身是很枯燥的,但生物實驗由于和生活實際練習密切,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心理學也證明,學習的內容和生活情況越接近,學生越容易接受知識,越能自覺吸收知識。為此,我們教師應該多從生活實例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實驗熱情,激發起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第3單元第1節相關的“種子結構”時,我用“麻房子,紅帳子,里面住著個白娃娃”的謎語讓學生的興趣一下子集中到了課堂上來了。接下來,我讓大家將事先準備好的杯中種子拿出來,自己對照書本上的要求去開展解剖實驗,學生很想知道自己的種子是不是跟謎語一樣的描述呢?這樣的實驗從導入,到選材都很接近學生生活,學生的參與意識也高。
2.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的好奇心
初中生好奇心特別強,他們對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充滿興趣,如果教師能通過提問的形式去激發、引導學生的好奇心,這樣教師的提問就會變成能量的轉換器,將學生的好奇心變成對探究實驗的參與積極性和熱情。
例如,在教學“檢驗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實驗中,實驗過程中有兩個現象:(1)可以看到有陽光充足的環境里,金魚藻能放出許多氣泡;(2)將帶火星的衛生香或木條伸入試管會發現帶火星的衛生香或木條激烈燃燒。這時候學生對這種現象很好奇,我們可以就此提出:如果將同樣的實驗裝置放在黑暗的環境下,金魚藻還能放出氣泡嗎?我們怎么創造黑暗的環境呢?帶火星的衛生香或木條激烈地燃燒說明了什么?助燃氣體是什么?如何證明?可以讓學生在保持好奇心的情況下深入去探究。
二、規范流程,突破實驗難點
任何實驗都有一定的流程,規范流程才能讓學生按照實驗的步驟一步一步地做下去,規范流程才能讓實驗過程更加嚴謹。探究性實驗與驗證性實驗相比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實驗難度也更大,如果不規范流程極易造成學生思維順序的混亂,探究性實驗注重過程的性質而忽視實驗的完整性。
探究性實驗的步驟一般分為:(1)發現問題,提出問題;(2)做出假設;(3)制訂實驗方案;(4)實施方案;(5)分析結果,得出結論;(6)歸納、分析、交流。
完整的實驗步驟和流程能理順學生的探究思維順序,能突破實驗無從下手的難處,提高探究實驗的完整性。
三、設計實驗,增強動手能力
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就是要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獲取知識,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實驗是生物探究性實驗中關鍵性的環節,也最能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設計實驗將“要學生做實驗”變成“學生要做實驗”。設計實驗包括“確定實驗方法”和“設計實驗方案”。
1.確定實驗方法
這一步就是到底采用什么方式才能證明所要假設的問題是成立的。如“綠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探究實驗,就是要確定綠葉中含有淀粉,采用什么樣的方式確定綠葉中的淀粉,具體分為幾步。
2.設計實驗方案
就是要具體細化實驗,設計實驗中所要用的材料、設備及具體每個環節如何去做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運輸作用》這一節時,我們知道植物體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結構是導管。
四、科學引導,提高探究能力
探究性實驗是為了讓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并非不需要教學的引導。初中生物學科中的探究實驗不是現實科學實驗的探究,它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這里的引導既不是代替和包辦的探究,也不是放任不管,任由其胡亂的操作。這里需要教師科學地去引導,既不抹殺學生探究的參與意識、主觀能動性,又不讓學生無所適從,增加學生的探究難度。
科學引導同時也是對教師主導作用的強化,對教師起到督促作用。教師本身要學會思考,圍繞“問題”來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總之,初中生物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旨在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生物知識,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要想有效地開展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就要通過合理的手段激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規范實驗的操作流程和步驟,讓學生思維順暢,讓學生動手設計實驗,可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有效的科學引導,能提高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萍.試談如何進行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0).
[2]龍學文.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的教學實踐.實驗教學與儀器,2011(S1).
【關鍵詞】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學;有效開展
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對于生物課教師來講,只有轉變教育觀念,切實提高生物探究教學的積極性與自覺性,這不僅能夠提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效果,還能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一、高中生物開展課堂探究教學的作用與意義
(1)探究性教學有利于學生科學態度的形成。科學態度是人基于對科學知識正確理解和對科學發展的認識而形成科學的學習習慣。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學生對外部世界充滿著強烈的新奇感和探究欲,探究教學正好適應他們個體發展的需要。這種探究性表現在所要探究問題的答案是未知的,非預定的,答案的獲取也不是由教師傳授,而是學生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查資料,做實驗,通過假設、論證,最終解決問題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樣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必須以小組為單位,去查找資料、做出假設、設計并實施實驗來證明假設,真實地記錄實驗現象,通過實驗來得出結果,再做出結論。這樣的小組合作探究不僅能夠培養學生誠實的品質及小組成員間的合作意識,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2)生物課堂探究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科學探究方法與技能。在通過生物探究性學習,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有了切身體驗,使他們對真正的科學探究產生互動。有效的生物探究課堂中,學生提出課題、做出假設、設計方法、做出計劃,通過相互交流,最終形成報告。這個過程學生進行探究不僅在于掌握生物學知識本身,而更重要的能夠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并逐漸養成探究的態度、方法和思維的品質,并掌握探究的技能。
(3)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其實,只要課堂生動,學生是非常喜歡生物課程的,探究教學正是能夠給生物課程帶來嶄新面貌的重要手段之一,開展探究性學習,能夠極大地引起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與重視。探究教學始于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內在動力,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搜集資料、建立假設、實驗驗證、交流結果等活動,學生被探究過程深深吸引,從而熱愛探究生物現象背后的原因。這種情況會改變過去學生討厭學習生物的狀況,大大提高高中生物課的效率。
二、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高效的探究性教學
(1)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高中生物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在探究式教學的課堂組織中,合作探究是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那么如何在而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就成為制約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教師應以班級學生的個性特征、學業水平、性別、能力等差異為依據組成若干合作學習小組,小組中每個成員都要定期承擔不同的任務和角色,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而且小組內的各個成員在努力實現個人目標的同時,更要幫助組內的其他成員與他們共同努力爭取實現預期的合作學習的目標。這樣合作小組通過互相鼓勵和幫助形成團體精神,發展為一個整合的群體。事實上,不同的探究內容有不同的難度和復雜程度,對學生的探究能力也就有很大差異,所以就要求教師在面對不同的探究內容是對探究小組人員的構成進行靈活的調整,以使探究活動順利展開。
(2)建立好的氛圍,促進探究性學習。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對學生探究式學習行為加以關注,還要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和環境來促進學生探究性學習。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實現知識信息的傳遞與反饋,還有助于師生情感的交流和融會,進而形成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在這個氛圍中教師能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運用的實際情況,從而有效地對他們進行指導和啟發,使他們逐漸形成以自己的方式看待問題的風格,來使他們自己的思想得到充分的表達和升華,使其創造力不斷得到發展。所以說,營造良好的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有效促進課堂教學的開展,這也是開展探究性學習不可忽視的環節。
(3)巧設質疑,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優秀的生物課,必須重視新課的導入設計。探究性教學的導入設計,必須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探究興趣,同時符合學科的特點及教材自身的性質。探究來自問題,問題始于質疑。設計課堂提問要有啟發性,最大限度地引發學生積極思維,充分體現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從而達到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課堂上對于一些較難回答的問題,要發揮教師的輔助作用,例如,補充一些相關的問題,把大題作適當的剖析,化成小題,分步思考討論,引導過渡,幫助學生克服思考難題中的障礙。這樣定會使學生對生物課程的學生充滿興趣。
(4)開展探究性教學應把握的幾個環節。在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開展探究式學習應掌握下面幾個原則:①高中生物新課程探究式學習內容選擇要把握好“度”,要有目的的探究。探究式學習要以學生的已有生物學基礎知識和生活常識為基礎,不能超過學生的認知范圍;探究的內容又不能過于簡單,要有可探究性和趣味性,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否則就會使學生失去探究的興趣。生命科學是一個與實際生活聯系的非常緊密的科學,一個好的探究內容,會激發學生對生命科學的熱愛和探究生物科學奧秘的欲望。另外,我們還應該注意,探究式學習內容的選擇要具有可操作性,即探究的內容的范圍不宜過大,否則會導致課時不夠,學生負擔過重等一系列問題。究竟選擇何種內容進行探究,要根據具體的教育對象和教學實際。②高中生物探究式學習的課堂教學中,要把握好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也是一個“度”的問題。我們既不能過于開放,將所有的問題都交給學生去做,而忽略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不能過于拘謹,自設樊籬,將學生限制在條條框框之內,而抹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③高中生物新課程探究式學習的開展中,要注意探究的過程性,建構學生的探究式學習的重要觀念。特別要注意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做出假設的能力。④不能把生物學實驗等同于探究式學習,但是我們可以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以高中生物實驗為載體,適時適地的開展探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