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7 16:09: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鄉村建設的作用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12-0043-02
1 鄉村旅游對新農村建設的促進和帶動作用
(1)發展鄉村旅游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一是有利于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鄉村旅游能夠有效地促進當地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帶動農副產品和手工藝品加工、交通運輸、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發展。二是有利于促進農村生產發展和農民生活富裕。鄉村旅游使許多農民成為旅游從業者,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農民可以通過打零工、辦旅館、擺小攤、開餐館、加工紀念品等方式增收,還可以通過參與鄉村旅游項目的入股分紅增收。三是有利于促進農民素質提高和鄉風文明。鄉村旅游把城市的許多新信息、新理念帶到農村,對農民素質和鄉風民俗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文化、學技術成了一些農民的自覺行動,許多村民學起了普通話、外語和電腦,全面提升了農民素質。四是有利于促進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發展鄉村旅游的農村鄉鎮,通過開發和保護旅游資源,使廣大農民兄弟有了很強的環保意識,促進了當地環境資源、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的保護,增強了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五是有利于推進農村基層管理民主。鄉村旅游具有現代服務業的特性,它的發展為農村引入了現代管理理念。一些地方在基層組織的引導下,農民自主決策、民主決策,促進了農村管理民主,一些農村紛紛成立各種協會,民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2)發展鄉村旅游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舉措。一是縮小了城鄉差距。發展鄉村旅游,給農村帶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通過旅游這個渠道,把一部分城市的消費資金轉移到農村,增加了農村的經濟實力和農民的收入。據測算,一個年接待10萬人次的鄉村旅游景點,可直接和間接安置300位農民從業,直接和間接為1000個家庭增加收入。為了增加旅游吸引力和旅游接待能力,發展鄉村旅游的農村更加注重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更加注重改善道路、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更加注重對住房、廁所、廚房的維修和改造,更加重視綠化美化和環境衛生,因而有利于農村自然生態環境和居住條件的改善。二是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一些農村發展鄉村旅游后,集資辦起了教育和醫療,提高了適齡兒童入學率和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率;還有一些農村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農民達到社保條件后可以按月領取保障金,農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樣享受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發展鄉村旅游,以農民為主體,農民可以自愿選擇是否參與鄉村旅游開發,也可以選擇參與鄉村旅游開發的方式,還可以自發成立旅游協會、農村經濟聯合體等行業組織,給農民創造了新的發展機會。三是推動城鄉共同發展。發展鄉村旅游,通過城鄉的交流和溝通,有助于方方面面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促進了各種資源、資本和要素向農村、農民和農業傾斜,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許多地方基礎設施大幅度改善,一批村容整潔、各具特色的旅游村鎮應運而生,促進了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和居住條件的改善。另一方面,發展鄉村旅游,有利于拉動消費,擴大內需,促進城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推動了多層次復合型的綜合旅游目的地體系的建設,促進旅游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
(3)發展鄉村旅游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一是推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和諧。鄉村旅游促進了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更為重要的是,促進了農民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的提升。農民通過參與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得到豐富。一些農村結合旅游業的發展需要建設了圖書室、文化室,加強了文化傳播,一些農村舉辦了各種培訓班,提高了農民的素質。鄉村旅游的發展還促使一些農村制定村規民約、衛生公約等規章制度,農民的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二是促進了人和自然的和諧。鄉村旅游使人們走進自然、認識自然,增強了環境保護的意識;鄉村旅游消耗資源少,環境成本低,一般不會對資源和環境產生直接的硬消耗,有利于改變大量消耗資源支撐經濟增長的傳統方式,形成以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方式,保護當地珍貴的資源和脆弱的生態環境。三是推進農村相關產業之間的和諧。鄉村旅游的產業關聯度大,據測算,旅游產業對相關產業的拉動比為1∶4,鄉村旅游直接或間接地拉動了農業、農副產品加工、手工藝品加工、旅游用品和紀念品、商貿、運輸等產業,并與之協調發展。四是促進人和人之間的和諧。旅游使人們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通過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促進了旅游者與農民之間、旅游者與旅游者之間、農民與農民之間的相互了解。
2 鄉村旅游促進新農村建設應當堅持的原則
把發展鄉村旅游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正因為鄉村旅游具有獨特的產業功能、很強的關聯帶動作用和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們建議各級黨委和政府把鄉村旅游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規劃之中,將其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發展。各級政府要在黨委領導下,全面負責鄉村旅游工作,統籌規劃,加強協調,完善機制,依法管理,動員和組織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鄉村旅游之中,積極引導各種農民組織發揮市場開拓、行業自律和維護權益的作用,推進鄉村旅游快速健康發展。各相關部門應把鄉村旅游作為其重點工作加以扶持,把國家和地方對于農業產業化、扶貧開發、環境保護、城鎮建設等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政策,運用于支持鄉村旅游的發展,重點幫助解決鄉村旅游基礎設施薄弱、創業資金不足和從業人員素質較低等問題,消除鄉村旅游發展中的制約因素。
(1)讓發展鄉村旅游的成果惠及廣大農民。發展鄉村旅游的關鍵,是要使廣大農民得到實惠。因此,要將農民作為旅游開發的主體、建設的主體、服務的主體,同時,也要使之成為利益主體、發展成果享受的主體。一是要增加農民就業機會。我國農村產業結構單一,農村剩余勞動力較多。要發揮鄉村旅游在就業上的“乘數效應”,使廣大農民通過參與鄉村旅游,在離土不離鄉的情況下實現有效就業;還應為廣大農民依托鄉村旅游的發展開展多種經營創造良好環境,間接帶動增加農民就業。二是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要保證農民參與鄉村旅游的勞動報酬,直接增加農民收入,也要注意保護農民的資源參股、資金入股的合法所得。三是要將鄉村旅游的發展與農村的精神文明提升相結合。加強對農民業余文化生活的引導,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提升農民的生活境界。四是要將鄉村旅游發展與農民的長遠利益相結合。注重加強對農民的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培訓,提升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
(2)遵照農村的實際情況和旅游經濟規律來發展鄉村旅游。各地農村的資源條件、地理區位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情況千差萬別,發展鄉村旅游的條件不盡相同。鄉村旅游有其內在的固有的發展規律,只有按規律辦事,才能少走彎路。一要因地而宜、因時而宜、因人而宜。鄉村旅游的發展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在有資源、有客源、有財源的地方先行發展;一些偏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旅游資源豐富,但由于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難以到位,要選擇好發展的時機,防止盲目決策、盲目開發;一些鄉村旅游發展基礎較好或具備發展潛力的地區,也不是每個農民都應參與鄉村旅游,而要根據農民的意愿和能力情況來決定,不能強求人人參與。二要加強分類指導。從規劃指導、信息服務、宣傳促銷、人才培訓等方面著手,加強對鄉村旅游發展的服務,在鄉村旅游產品開發、市場定位、突出特色等方面加以分類指導。但對鄉村旅游的發展不應設定指標,不設固定模式。
3 鄉村旅游促進新農村建設應當注意的問題
(1)正確處理發展鄉村旅游與農村城市化、農民新型化、農業現代化的關系。發展鄉村旅游,要著眼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社會長期全面協調發展,推動農村居住條件和周邊環境的改善;著力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積極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發展鄉村旅游一定要注意保持當地農村特色,要防止某些“城市病”向農村蔓延,防止工業垃圾、城鎮污染侵蝕農村凈土。發展鄉村旅游,要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環境提升為目標,既不能把新農村建設等同于旅游新村建設,把新農村規劃簡單搞成旅游新村規劃;也不能因為發展鄉村旅游而把農村建成沒有農業、村莊、農民、特色的所謂新農村。
(2)正確處理鄉村旅游中政府推動與尊重農民意愿的關系。發展鄉村旅游要由政府來推動,要以農民為主體,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政府推動不是包攬一切,而是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統籌協調、分類指導等方面的優勢和積極作用,因地制宜,推動鄉村旅游的整體發展。農民有選擇是否參與鄉村旅游開發以及如何參與鄉村旅游開發的權利,不應該強求一律。要在政府的指導推動下,尊重農民意愿,依靠農民智慧,發揮農民的積極性,促進鄉村旅游的持續健康發展。
(3)正確處理發展鄉村旅游與農村其他產業發展的關系。農村各產業之間和諧發展是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根本前提。要發揮鄉村旅游產業關聯度大的優勢,通過發展鄉村旅游,促進農村各產業之間協調發展,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鄉村旅游也要充分依托其他產業,取得其他產業的支持,在其他產業發展中得到加快發展。
貴州群山起伏,峰巒重疊。東有武夷山橫亙,南有苗嶺綿延,西有烏蒙山巍峨,北有大婁山險峻。農民祖祖輩輩生活在“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隔山能講話,握手要半天”的山溝里。因為沒有路,辣椒、茄子、西瓜爛在地里,賣不出去;因為沒有路,青山、碧水、翠竹美在農家,無人欣賞……
沖出大山,走上柏油路是許多農民長久的夢想。近年來,貴州省委、省政府把“村村通油路”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從2003年起至今,全省建設農村公路1.5萬公里,為近2000個行政村鋪通油路和水泥路。
但是,鄉村公路建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下面就鄉村公路建設面臨的問題進行闡述,并提出幾點對策:
1面臨的困難
1.1建設資金籌措困難。按全鄉交通建設規劃,油路建設需要一大批資金,只靠目前的鄉村公路資金籌集機制,很難籌集到這筆資金。鄉村公路的建設主體是當地鎮(鄉)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員會,一般情況下,縣級以上政府投入資金很少,只是實行“以獎代補”,獎勵少量資金。由于農村稅費改革后,對公提留和義務工全部取消,鎮(鄉)政府已經沒有能力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鄉村道路建設。受“一事一議”政策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限制,村民自籌資金難度加大。
1.2建設管理不規范。由于鄉村公路建設資金短缺,公路建設點多面廣,缺乏有力的管理手段和相關的技術支持等問題,造成鄉村公路建設資金管理比較混亂,工程質量難以得到保證,不能完全獲得群眾信任,嚴重影響了農民群眾的投資積極性。
1.3養護管理難度很大。鄉村道路養護應由鎮(鄉)政府和村委會自行養護,沒有專業的養護隊伍,養護資金、技術、物質、人員缺少。有些鄉村道路建成后根本就沒有養護過,“重建輕養”情況相當普遍,鄉村道路完好率很難保障。鄉村公路兩邊的違章建(構)筑物較多,致使鄉村公路的路產、路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對策
雞場坪鄉鄉村公路建設和改造工作,要按照鄉鎮領導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通達、通暢、通村工程,貫切實行黨的十全面完成鄉村公路建設和改造,全面打造農村公路網絡。
2.1切實加強對鄉村公路建設的領導。充分發揮好鄉交通建設領導小組作用,認真履行好指導、協調、監督和檢查職責,定期不定期地召開會議,及時研究解決鄉村公路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建立以鎮(鄉)政府、村民委員會為主體,多元投入、共同建設的鄉村道路建設機制。重點發揮好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發揮好先進典型的帶動作用,進一步總結提煉鄉村公路建設“七仙精神”和“金山經驗”,強化宣傳學習,營造鄉村公路建設的良好氛圍。二是發揮好財政資金的作用,鄉財政每年在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中安排專項資金用于鄉村公路建設,兌現“以獎代補”的資金,提高村民修路的積極性。三是發揮好目標管理的作用,將鄉村公路建設納入目標管理,嚴格進行考核,對鄉村公路建設實施重點督查,定期通報情況,確保每月有進度、每季度有進展。
2.2多渠道、全方位籌集鄉村公路建設資金。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則,堅持“三力并舉”(即用足公共財力、聚集民力、廣借外力)和“七個一點”(即向省市要一點、鄉財政補一點、對口單位幫扶一點、鎮〈鄉〉政府籌一點、村民自己集一點、社會各界人士捐一點,一年籌一點,一年修一點)的辦法,共同解決鄉村公路建設資金難題。一是爭取國家、省、市公路建設各種補助、上級政府財政撥款、企業和個人捐款等直接投資,重點是編制好項目,加大同省市聯系,積極爭取資金以及項目的支持,同時通過資源開發等協助企業和個人投資鄉村公路建設。二是加大以工代賑,減免各種稅費等間接投入力度,將鄉村公路建設項目列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快鄉村公路建設。三是進一步發動群眾,重點發揮好村民委員會、農村專合組織的帶動作用,加大“一事一議”籌資力度,促進鄉村公路建設。四是由鄉級領導牽頭分片包干,鄉區級各部門分別聯系各個行政村,對鄉村公路建設實施“聯幫扶”,幫助解決鎮(鄉)鄉村公路建設的資金困難等問題。
2.3嚴格鄉村公路建設管理。公路建設資金管理和公路質量是農民群眾關注的焦點,如果資金管理不規范,公路質量不過關,將極大挫傷農民集資修建公路的積極性。要切實加強對鄉村公路建設的管理,有效保護群眾投資修路的積極性。一是根據雞場坪鄉的實際,制定出臺《雞場坪鄉鄉村公路建設技術規范》、《驗收標準》、《處罰措施》等,認真進行貫徹實施,確保鄉村公路規范、健康發展。二是針對公路建設工程隊伍素質參差不齊,管理者專業素質不高等具體實際,加強培訓和指導,組織工程技術人員深入到各鎮鄉、村組,對鄉村公路設計、施工預算等進行指導。三是認真落實質量責任追究制,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建立健全監督機制,依法對工程建設的質量、進度進行科學、有序、高效的監督管理。四是設立由村民代表組成的民主財務小組,負責修建鄉村公路資金的管理使用,并定期公布帳務,消除群眾疑慮。
1.1促進了客運事業發展,提高了行政村通車率
截止目前九臺市新修鄉村水泥路3187km。至2010年底全市310個行政村,除四面環水的上河灣鎮套子里村外全部實現村村通。隨著村村通水泥路的竣工,九臺市公路客運新增和更新了客運車輛,基本覆蓋全市,行政村通客車率達到100%,屯通客車率達到了99.8%,鄉村公路的全面建設為九臺市城鄉客運發展規劃提供了基礎保障,至2010年,九臺市道路旅客運輸市場已初步建立起一個發育較為完善,功能較為齊全,主體結構和布局基本合理的道路運輸市場體系,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不同層次旅客的乘車需要。
1.2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九臺市農業資源豐富,多種經濟作物分布在各鄉鎮,過去由于交通不便,制約了經濟作物的發展,公路修通后,有效解決了農產品運輸難、出售難、貨損多、成本高、價格低等問題。九臺市卡倫鎮多年來形成了以蔬菜產業為主導的種植業產業結構,過去由于路況差,運輸比較困難,蔬菜產業規模的擴大化嚴重受阻,同時,一些已成熟的綠色蔬菜也經常會因為不能及時運出來而爛在田地里。2003年起“,村村通”筑路工程在九臺市全面展開,卡倫鎮火迅行動,率先實現了村鎮相連的“村村通水泥路”,幾年間鎮黨委狠抓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其中和氣村、鎮郊村、東風村發展較快,種植蔬菜有豆角、香菜、黃瓜、油菜等,遠銷吉林、沈陽等城市,同時任家村快菜已打入韓國市場。蔬菜業收入4~5萬元/公頃,2010年農民人均收入8728元,蔬菜產業占農民人均收入的30.7%。交通發展了,投資進來了。九臺市卡倫鎮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后,該鎮的招商引資情況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僅在今年上半年,卡倫鎮就招來17個新項目,投資總額達3億多元。是去年招商項目的兩倍還多,項目的增加,還為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渠道。
1.3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發展
整潔通暢的鄉村公路大大拉近了城鄉的時空距離,隨著城鄉交流日益頻繁,在潛移默化中,農民群眾的生活習慣與風氣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鄉村公路,不僅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村容整潔”和“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和切入點,帶動了九臺市的新農村建設,村容村貌得到了顯著改善。
2存在問題
2.1盡管九臺市委市政府在鄉村公路建設和養護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在有限財力的情況下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傾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是鄉村公路資金,仍舊是困擾和制約鄉村公路建設的關鍵所在。
2.2鄉村公路管理養護,由于里程長,范圍大,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鄉鎮政府和行政村進行管理。目前,鄉村公路在路政管理上存在很多薄弱環節,對路產路權缺乏有效的保護,特別是對超限車輛的治理,沒有有效的措施。
2.3鄉村公路上的老舊油路改建。老舊油路多為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修建的,目前已超期服役,一些油路由于棄養多年,行車十分不便,這些老舊油路多是鄉鎮與鄉鎮、鄉鎮與外縣相連接的主要鄉道,里程長,涉及的行政村少,單靠地方財力無法進行改建。
3對策及建議
鄉村公路建設和養護工作,是全面打造鄉村公路網絡的關鍵。要下大力氣實施通村、通屯工程。切實加強對鄉村公路建設的領導。市交通建設領導小組要重點發揮好三方面的作用:一是發揮好先進典型的帶動作用,強化宣傳學習,營造鄉村公路建設的良好氛圍。二是發揮好財政資金的作用,市財政每年在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中安排專項資金用于鄉村公路建設,兌現“以獎代補”的資金,提高村民修路的積極性。三是發揮好目標管理的作用,將鄉村公路建設納入目標管理,嚴格進行考核,對鄉村公路建設實施重點督查,定期通報情況,確保每月有進度、每季度有進展。
3.1多渠道、全方位籌集鄉村公路建設資金
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則,堅持“三力并舉”(即用足公共財力、聚集民力、廣借外力)和“七個一點”(即向省市要一點、本級財政補一點、對口單位幫扶一點、鄉(鎮)政府籌一點、村民自己集一點、社會各界人士捐一點,一年修一點)的辦法,共同解決鄉村公路建設資金難題。一是爭取國家、省、市公路建設各種補助、上級政府財政撥款、企業和個人捐款等直接投資,重點是編制好項目,加大同省市聯系,積極爭取資金以及項目的支持,同時通過資源開發等協助企業和個人投資鄉村公路建設。二是加大以工代賑,減免各種稅費等間接投入力度,將鄉村公路建設項目列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快鄉村公路建設。三是進一步發動群眾,重點發揮好村民委員會、農村專合組織的帶動作用,加大“一事一議”籌資力度,促進鄉村公路建設。四是由市級領導牽頭分片包干,市級各部門分別聯系鄉(鎮),對鄉村公路建設實施“聯幫扶”,幫助解決各鄉(鎮)鄉村公路建設的資金困難等問題。
3.2嚴格鄉村公路建設管理
公路建設資金管理和公路質量是農民群眾關注的焦點,如果資金管理不規范,公路質量不過關,將極大挫傷農民集資修建公路的積極性。要切實加強對鄉村公路建設的管理,有效保護群眾投資修路的積極性。一是依托國、省、縣主干道,按照干支合理原則,對全市鄉村公路進行整合,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不斷提升鄉村公路路網等級。二是根據《鄉村公路建設技術規范》、《驗收標準》、《處罰措施》等,認真進行貫徹實施,確保鄉村公路規范、健康發展。三是針對公路建設工程隊伍素質參差不齊,管理者專業素質不高等具體實際,加強培訓和指導。四是認真落實質量責任追究制,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建立健全監督機制,依法對工程建設的質量、進度進行科學、有序、高效的監督管理。
1.系統理論。系統理論是一門利用邏輯與科學方式創造的一般系統理論,它在一定的相互關系條件下總領了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在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發展過程中,系統理論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第一,系統理論將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融為一體,著重強調整體效應;第二,強調系統調節的重要性,把握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的契合點;第三,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都是處于動態之中,并且根據環境和條件的不同而不斷地有序變化。2.城鄉一體化理論。一體化的定義在于將各個部分融合成一個整體,它要求從整體上考慮問題,即以整體視角考慮部分之間互動的結果。逐步消除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差異,改善農業經濟和農民居住環境,加快農民居民向城市集中的步伐,大力推進產業發展、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以及社會事業等多方面的城鄉一體化,最終實現將農村的全面城市化。3.乘數效應理論。該理論指的是經濟活動中某一種變量的變化所引起的經濟總體的變化現象,經過多次變化和發展,最終的結果可能多倍增加于最初的經濟量。而在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中產生之所以能夠產生乘數效應,是因為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鄉村生態旅游“乘數效應”的出現,使得它與各產業機構之間進行了合理的優化,并且能夠催生出新型的產業,這種連帶性,使得新農村建設呈現出多元化。
二、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發展模式分析
(一)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發展模式的構建理念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發展模式的建立,離不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支撐。鄉村生態旅游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其中,依托鄉村的生態環境,增加生態體驗與生態教育的功能,保證游客的休閑、觀光、娛樂、農事體驗、生態素養等多方面需求。它的蓬勃發展拉動了新農村建設,可持續發展理念貫徹始終,成為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發展模式創建的有效切合點。
(二)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發展模式的構建方法首先,充分利用鄉村生態建設工程,如農業科技、退耕還林、生態項目開發等,統籌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結構,實施產業優化;其次,以鄉村生態旅游發展為中心,將鄉村旅游相關資源充分整合,以旅游產業引領農村地區旅游發展,調整區域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從而解決“三農”問題;再次,從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結構優化入手,增加鄉村生態保護意識,推動農業無公害生產;最后,充分發揮鄉村生態環境條件的重要作用,構建區域特色鄉村生態旅游發展模式,以品牌建設為落腳點,提高鄉村生態旅游知名度。
(三)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發展基本模式大對數的鄉村生態旅游存在旅游資源單一、品位不高以及相對貧困的狀態,這種現狀之下要求鄉村生態旅游與新農村建設結合在一起,實施政府引導、企業推動以及全民參與的政策方針,建立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發展模式,如圖1所示。
(四)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發展模式的結合點1.鄉土資源與旅游資源的結合。鄉村生態旅游的特色在于天然的農事活動、田園風光、農村居民文化、民俗風情、自然風光以及人文景觀等等,這些都是鄉土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城市居民的休閑、娛樂、觀光、學習等提供了平臺。那么鄉土資源與旅游資源的結合主要表現在山水環境資源、生態環境資源、鄉村田園資源、特色古典村落建筑資源、農業生產資源五個方面,充分體現了鄉村生態旅游的天然優勢,然而單一的資源來源也是它的弱勢,應該綜合利用資源。2.新農村產業結構與鄉村生態旅游的結合。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的互動發展,意味著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相互結合,新農村建設的加快帶動了農村經濟的進步,而鄉村生態旅游的發展帶動著多種產業的相互聯合發展,它們互利共生,最終實現新農村建設的宏偉目標。由此可見,農村產業結構勢必要進行優化,打破常規的小農經濟模式,整合多樣化資源,轉變觀念,促進產業融合,引入第三產業,加快農業經濟轉型。3.鄉村生態旅游與城鄉互動的結合。城鄉之間的和諧發展離不開鄉村生態旅游的作用,新農村的建設特別強調了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著重體現鄉村生態旅游的發展,加強城鄉一體化進程,充分發揮城鄉統籌。以旅游推動現代農業建設,實現農業技術進步、農村繁榮和農民富裕。
[關鍵詞] 鄉村旅游 新農村建設 互動分析
作為我國旅游產業的又一亮點――鄉村旅游,現已成為旅游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以“三農”為依托,將農村經濟與旅游經濟相結合的一種更大范圍更大規模的新型旅游形式。發達的鄉村旅游對農村經濟發展,建設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積極地推動作用;反過來,新農村建設的成果也會為鄉村旅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極大地促進了鄉村旅游的發展。
一、鄉村旅游對新農村建設的推動作用
1.有利于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首先,鄉村旅游資源可以有效增加農民收入。我們大家知道,增加收入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目標,鄉村旅游的資源在鄉村,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就可以將帶有老字號的、品位高的產品,如老房屋、老歷史、老文物等,統統發掘出來,使這些傳統資源重新煥發黑土的芬芳,成為游客的吸引物。尤其是貧困地區,旅游資源豐富,未對人們發現,開發鄉村旅游可以促使他們盡快脫貧。另外,隨著游客大量進入,農民的閑置房屋、田園可以轉化經營資產,農產品產銷可以對交,節省中間環節獲取額外收入。
其次,鄉村旅游可以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鄉村旅游是一個綜合性產業,需要特色觀光資源,光靠單一農業生產是不夠的,迫使農村由種植業向種養殖等業全面發展,這就有力地優化了農村的服務產業內部結構,帶動周邊地區運輸業、飲食業、服務業、文化娛樂業的發展,涉及的行業多,方面廣,拉動力強,有利于形成種、養、加產供銷,旅、工、農、科、貿新格局,拓寬傳統農業的舊框框,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第三,鄉村旅游可以增加鄉村就業機會。鄉村旅游發展要有充足的人力資源,這就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安排解決了出路,且鄉村旅游所需人員又不受性別、年齡、民族、文化水平和就業時限等方面的限制,鄉村旅游開通了就業門路的新渠道,當地農民不用離鄉,不用離家,就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有安全感、穩定感,更有幸福感,既增加了收入,又促進了鄉村穩定,使創建和諧社會有了保障。
2.有利于推動農民素質的提高
首先,鄉村旅游給農民帶來了現代觀念。鄉村旅游既給農村送來了金錢,送來了財富,也送來了外界新的信息,這對農民素質和鄉風新的提升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農民不外出,不花學費就能接受現代觀念,極大地帶動了社會的進步,眼界開始開闊了,接受新生事物快了,膽子也大了,開始向旅游市場沖擊,不再像過去那樣老守田園,甘當一輩子的農民了。
其次,鄉村旅游給提高了農民的文化素質。在農村學文化、學技術蔚然成風,學普通話、學外語、學電腦,已成為一種風尚,成為旅游中對外開放、對外交流、對外發展的有用工具,成為搞活搞好鄉村旅游和新農村建設的必由之路。
3.有利于推動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鄉村旅游需要有好的基礎設施。鄉村旅游是城市人回歸自然、貼近自然、體驗自然的生態型旅游,目前旅游景點甚多,游客的選擇性很大,客源是農民獲得收入的保障,為保證對游客的吸引,必需得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這樣才能變被動為主動、不利為有利、虧損為盈利,基礎設施建設才不會變成空架子,勞民傷財。
其次,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完善可有助于農業現代化的進程。開始鄉村旅游之前,農村道路為土石,下雨攤行路,雪天進不去,交通不便利,衛生條件差,供電供水問題多,通訊排水出故障。鄉村旅游中,村民認識到良好的生態環耕也是一種生產力,于是政府出面,村民出錢,多方投資,不但這些問題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還整修了住房,實現了有線電視家家通,村民配合改豬圈、廁所、改衛生,整潔了村容,使村莊提高了檔次,改善了村貌,實現了“鄉風文明”,使村莊提高了檔次。
4.有利于推動農村基層民主管理。
鄉村旅游屬于現代服務業,具有現代服務的特性,需要農民的廣泛參與,自主決策,隨著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促進了農村的基層管理,有力的推進了精神文明建設,實現“管理”民主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目標。
二、新農村建設對鄉村旅游的促進作用
1.經濟的發展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
首先,鄉村經濟的發展為鄉村旅游提供技術支持。新農村建設使農村經濟得到全面發展,鄉村發展了,對鄉村旅游的發展就起到了強有力的促進作用。新農村建設要求的增加收入、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及生產效率,為鄉村旅游提供了產業和技術支持,使高科技的農業、鄉村工業、畜牧業及加工業成為旅游資源的主體,滿足部分游客的考察與觀賞。
其次,鄉村經濟的發展為鄉村旅游提供資金。鄉村經濟的發展,村民和集體的家底子厚了,鄉村旅游發展就有了雄厚的資金保障,影響鄉村旅游的外界條件因素很多,如交通的問題,通訊的問題,環境的問題,設施的問題,沒有錢,哪個也解決不了,只有鄉村發展了,才有條件大上。因此,鄉村旅游發展同鄉村發展是互補的。
2.基礎設施的發展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
旅游景觀景點的基礎設施和旅游環耕是吸引游客的前提,是發展鄉村旅游的物質基礎,良好的條件對提高旅游產品質量成正比,也是吸引游客基礎的基礎。新農村建設加大的對基礎設施修建的力度,也為鄉村旅游提供了相當的基礎設施。如搞好鄉村建設規劃,加強道路改造,加大基礎建設投入,發展農村通訊,完善農村電網,搞好生態工程等,也為鄉村旅游的開發鋪平了道路。
3.鄉風文明的樹立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
首先,鄉風文明為鄉村旅游送來了“東風”。鄉村旅游的質量如何,與從業人員的關系甚大。從業人員的素質越高,服務質量也就越高,但從目前來講,從業人員素質低下是個普遍的問題。為此,新農村建設注重培養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千方百計提高農民素質,如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實施規模,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吸引剛畢業的大中專學生去發展等,源源不斷的為鄉村旅游提供了優秀人才。
其次,文明鄉風拓展了鄉村旅游的空間。鄉村旅游在新農村建設中,深挖文化底蘊,由單一獨調的“農業游”發展為“紅色游”、“綠色游”、“土色游”、“金色游”等專項旅游項目,使古老的、傳統的、人文的資源重新回到現代舞臺,為鄉村旅游壯大了實力。
4.民主管理促進了鄉村旅游的發展
民主管理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前提,民主法治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民主法治建設,建立健全鄉村治理機制,民主的主體地位和民力有了保證,既有了廣泛知情權,又有了參與權、決策權和管理權,可以為鄉村旅游獻計獻策,分享各種成果,有利于鄉村旅游的發展。
三、鄉村旅游與新農村建設的互動結合
1.納入軌道,同步運行
各級黨委和政府是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的領導者,是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關鍵所在,應進一步擺正兩者的辯證關系,把鄉村旅游納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軌道,同步規劃,同步運行,同步發展。各級黨委和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通力協作,為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物質條件,幫助解決發展中的突出問題,保證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的全面發展。
2.保持穩定,促進發展
農村的社會政治穩定是新農村建設,特別是鄉村旅游所需要的外部條件。沒有社會政治穩定的局面,搞好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游都將是一句空話,或者叫紙上談兵。鄉村旅游是以跨地區人員流動為主要特點的,更需要旅游目的地的政治穩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發展中,要把民主管理放在首位,干群一道,共建美好家園。同時,要不斷地增強農民的法律和道德意識,搞好農村的社會治安,促進農村的社會政治的穩定。
3.科學規劃,嚴格管理
首先,要做好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游方面的雙重規劃。特別是針對鄉村旅游開發的自發性、松散性的特征以及項目重復建設,經營效益差的狀況,政府部門要發揮行政職能作用,認真做好考察,加強全面規劃,避免盲目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現象的發生,開創“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各有游客、各有穩定收入”的“四各”局面。
其次,要做好鄉村旅游的管理工作。特別是強化人員的管理,實行專兼職相結合,使鄉村旅游管理隊伍不斷得到擴大,要引入先進的管理觀念,建立有效的管理體系,對從業人員定期考核,以適應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要針對從業人員來源不同,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定期搞好文化、技術方面的培訓,提升服務和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何景明.成都市“農家樂”演變的案例研究(J).旅游學刊,2005,(6).
[2]張明星.銀色旅游在新農村建設中發展芻議(J).商場現代化,2010(7).
[3]謝錢.“農家樂”研究進展分析與探討(J).金卡工程,2010,(8)
>> 美麗鄉村建設新氣象探究 重慶美麗鄉村建設特色為魂 用文化引領和提升蓬萊美麗鄉村建設 科技創新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強大支撐 以農村集中建房為抓手建設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建設探索 美麗鄉村建設 “美麗鄉村”的建設 加快建設美麗鄉村 淺析美麗鄉村建設 “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探討 《鄉村氣象站》為農服務顯成效 美麗鄉村建設重點問題研究 美麗鄉村生態景觀建設研究 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不斷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 白山市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 努力提升幸福指數 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鄉村旅游的發展研究 以“四級聯創”為載體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突破口 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以古文化資源為抓手建設美麗鄉村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 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新農村建設課題組.打造中國美麗鄉村統籌城鄉和諧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安吉模式”研究報告[J].中國鄉鎮企業,2009, 28(10):6-13.
[3] 葉清,焦庚英,許曉利,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業氣象問題及服務措施[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3):31-34.
[4] 劉慶華. 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模式研究-以瀏陽市柏加鎮渡頭村為例[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07.
[5] 汪彩瓊.新時期浙江美麗鄉村建設的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 2012,23(8):1204-1207.
[6] 吳延年,王建勝,嚴春銀.需求與對策:氣象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調查[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 5(3):35-37.
[7] 黃磊,邵超峰,孫宗晟,等.“美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生態經濟(學術版),2014,10 (1):392-395.
[8] 劉麗偉.發達國家農業信息化促進農業經濟增長作用研究[J].世界農業,2009(11):19-22.
[9] 崔永軍. 新農村建設視角下的生態農業與美麗鄉村建設[J].吉林農業科學,2014,39(1):92-96.
[10] 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美麗鄉村建設課題組.美麗鄉村幸福安吉[N].農民日報,2012-12-20002.
[11] 楊祥珠,婁偉平,董家明.紹興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氣象服務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07(9):2772-2773.
[12] 張秀荷,郭洪杰,楊茂林,等.基于農村生態環境的氣象事業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7(23):7240,7242.
[13] 王忠偉,潘新民,王勝蘭,等.新疆城鄉地區氣象服務覆蓋面調查與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0 38(21): 11466-11467,11481.
【關鍵詞】 鄉村社區 營造 中國建筑學 改良分析
鄉村社區營造中滲透著一個更具有深遠意義的思想:中國廣大鄉村社會的現代建構,最重要的地方在于著力在整個的農村中建設一個現代化風范的社區環境,所謂構造也是建設一個最新的社會組織構造,換一種說法就是鄉村社區營造就是要對整個鄉村社區條件與環境的改造,最近一些年來,建筑學逐漸影響著鄉村社區的建設,更多的相關人士已經積極加入到這一行業,積極支持現代鄉村社區的營造,而且在建造過程中也是對建筑學這門科目的建筑觀念與思想的革新與改良。
1 鄉村社區營造與建筑學改良的實例分析
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鄉村社區建設就已經融入了建筑學,最典型的代表為:延安棗園為黃土高原的農村地區創造了一個帶有綠色生態理念的新的鄉村社區環境,在這一過程中有很多當地的著名建筑專家融入其中,從建筑學角度對這些現象做出分析和研究,并在農村社區建筑物風格與社區環境的營造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建筑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技術學科進入了整個鄉村地區,作為一種積極力量,支持著整個鄉村社區的建設,同其他時代因素共同促進建筑學的全新反思與改良。
2 鄉村社區營造中的建筑學改良
2.1 服務于普通民眾的建筑學價值觀改良
建筑學一路走來經歷了從民間利用到專業技術的過程,至今,建筑學已經成為一類高雅藝術,這項技藝已經成為建筑界的重要價值觀。
伴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更多的建筑專業人員已經融入到鄉村社區建設中,在指導鄉村社區建設過程中,這些建筑師們也在面臨著一種角色的轉變與價值觀的重新審視,他們工作在落后的鄉村地區,自然不再彰顯學者或文化人的魅力風范,而是轉向樸實的建筑工作者,他們的工作思想與工作內容也更多地轉向實在的鄉村社區建設服務,更多的是思考怎樣建設這些鄉村社區才能為當地人們營造一個更加舒適、溫馨、美好的鄉村社區環境,達到他們的生活理想狀態,滿足他們的心愿。
2.2 建筑學的內省:認識論的改良
第一,建筑學的社會功能與工具作用的深層認識。投身鄉村社區營造事業的建筑業內人士都在逐漸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建設應該更加關注于其主體作用的發揮,通過建設必然會產生一些社會功能,他們的任務就是要使確保建設行為的積極作用的發揮。
在四川的災后重建工作中,建筑師們在建設這一任務中的主體思想就是要通過建設和諧、美好家園,慰藉那些受傷的心靈,撫平那些疼痛的傷口。對于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區,則要結合其風俗文化特征進行積極建設。四川綿竹的公共場所建設,因為當地有濃厚的宗教文化,就要將與集體主義進行全新的結合,以此來為當地的民眾提供巨大生活便利。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建筑學不再是一門獨立存在的學科,而是要同更多的學科、更多的社會知識結合起來,建筑或者建設更加突出其社會功能,特別是最近一些年以來,鄉村社區以及一些落魄的城區在社區營造這一方面也逐漸呈現出建筑與建設的社會化功能,從諸多的建筑活動中也能夠分析出,建筑學作為一種全新的力量正在逐漸改革著整個社會,已經形成了一股不可替代的力量,這一觀點在已經被建筑學界廣泛接受,也就是說,建筑學已經不再單純是一種學科或者技能,更多的則是一種社會行為。
第二,建筑的本質與基本問題的再認識。從現階段多數鄉村社區建設與建筑建設中能夠看到重要現象:那就是建筑師們在探究建筑學這門學問的同時,更多地則是將其現實化,也就是將一些現實需求與客觀條件更多地融入了建設的中心地位上,在一些經濟條件落后的鄉村地區,建設更多地是思考當地的日光條件、生產與生活便利以及資源信息等方面的內容,在結合這些內容的前提下,來進一步開拓建筑學,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設技術方案。
第三,建筑意義與建設關系的重新認識。建筑意義是建筑學所關注的基本核心,在鄉村地區,多數生活的都是農民,他們對于一些文化性的東西沒有太深的概念,而是更加關心與關注他們的日常生活,基于農民的這些思想特點,當地的建設專家們把工作思想與重心進行轉移,轉移到如何通過建設為人們帶來更加舒適、便捷又安全的生活,更加關注當地的建設事業能否同當地的農民一道,根據農民的心理需求與精神需要,將當地的建設事業融入了更多的淳樸的鄉土氣息。
2.3 自覺于變法的建筑學:方法論的改良
建筑學的主體思想關注于設計,以及以設計為基礎的各類規范。在對鄉村社區的營造中,很多建筑師都在不斷地改革與適應現行的工作環境與方式,不由自主地向當地的農民靠攏,逐漸將建設風格與方法與當地人的生活習俗、習慣以及最普通的生活聯系起來,體會他們的生活感受與生活習慣,同當地的平民百姓共同探討如何建設當地的各項設施才能最大地滿足當地人的心愿,悉心地探究著鄉土氣息特點與建筑建設之間的內在聯系。甚至同村民一道籌集資金為當地建設提供更加良好的社區環境,在這時候的建設者不再單純充當設計師的身份,而且也在扮演著一個事情聯絡員、協調者的身份,而且也在試圖盡一切努力來深入研究其中多種社會資源,適合當地發展的技能,為整個地區的社區環境的營造帶來更為適宜的構造與建造體系。
3 結語
所以,建筑學的改良就是使其向著一個前進性的方向發展,達到一個更優的發展境界,現代建筑學的改良指的是多方面的改良,這種改良是逐步進行的,促進其改良的因素有很多,但是鄉村社區營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在鄉村社區營造的環境背景下,中國建筑學必將走向返璞歸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