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
時間:2023-07-05 16:12: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核心素養;青少年宮;音樂教育
科學性、時代性、民族性,是我國學生培養與發展核心素養的基本性原則,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是其核心思想。核心素養是中國每一位學生應當具備的、支撐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一、我國的核心素養教育及實施現狀
有學者提出,核心素養通過“提出”“研制”“整合”“滲透”“深化發展”五個階段滲透教育過程[1]。核心素養的培育與各學科的教學過程關系緊密,教學內容及其實施的過程應當是核心素養培養的主要載體與途徑。我國對核心素養的研究時間并不長,或存在部分教師對核心素養的理解不夠準確,如西北示范下雪教育學院、西北少數民族發展研究中心李澤林教授曾指出許多教師對核心素養認識不準確,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核心素養的培養有“被泛化的危險”[2]。我國大多數地區對于核心素養的研究剛進入從理論向實踐轉化階段,實踐成果略顯不足,轉化經驗也不甚統一,教育政策要相對滯后。
二、青少宮實施核心素養教育的優越性
“課程改革”“教學實踐”“教育評價”是核心素養在教育實踐中落實的三個途徑[3],有學者認為,在此項三途徑中,難點和焦點在于形成核心素養評價體系[4]。當下教學評價的改革涉及教育教學的各個核心領域,然而,究其本質,教學評價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是社會矛盾在教育中體現,包括人才標準、社會價值取向和經濟發展狀況等,這些都會直接制約和影響教育發展的理念和改革進程。青少年宮教育形式能很好地規避核心素養評價體系形成過程中的阻礙。青少年宮的教學目標旨在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青少年的全面發展營造良好的空間,這正契合核心素養的指導思想。同時,青少年宮教育作為學校教育補充形式的性質,決定了青少宮教學評價理念不同于學校教育,青少年宮的教學評價理念可以回避諸多社會矛盾,從這一點出發,在青少年宮推廣與落實核心素養教育,將更有利于核心素養教育教學經驗的累積及其對教育的全面滲透。
三、青少宮核心素養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1.學科課程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原則實踐活動強調以實踐和探索為主地注重學生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與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相契合。將學科課程與實踐活動課程緊密結合的指導思想,在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2.跨學科核心素養相結合原則在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中,分科課程有其優勢但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分科使得知識的整體性和系統性被破壞遭到,學科之間的界限以及排他性和獨立性也非常突出的。這使得學生掌握的知識碎片化,知識很難還原到問題情境中。因此,傳打破傳統的學科邊界,促進學科融合,是推動和落實核心素養課程變革的有效手段。3.學生自主與教師主導相結合原則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學生自主學習品質的養成是教學重點關注的問題,打破填鴨式講授教學模式,開展合作、探究、啟發式教學勢在必行。將教學過程開放、作業開放、評價過程開放,加強課堂教學與社區、家長等多方面的聯系,能夠更好推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和作用,讓核心素養積淀的過程與學習的過程共生。
四、青少年宮音樂教學模塊核心素養目標設定
1.文化基礎了解中國以及世界音樂歷史文化,能夠自覺尊重和維護音樂財富,在各種音樂實踐中積累音樂審美經驗,形成健康的審美取向和表達欲望;通過音樂表現和音樂基礎理論的學習,幫助孩子在感性的音樂活動中堅持嚴謹的學習態度和理性思維形態,在構建豐富的想象力的同時培養勇敢的探索精神。2.自主發展學會學習音樂,樂于學習音樂,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調解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夠利用現代化信息設備和手段輔助音樂學習;養成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培養自覺、自信、自制的能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3.社會參與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與互助精神,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理解音樂的文化的多樣性過程中建立民族音樂自豪感和中華音樂文化自信,形成傳播中國音樂文化的意識和行為。
五、青少年宮音樂教學模塊課程設置
1.年齡結構5~10歲兒童。原因:依據植物神經學觀點,生命早期,許多神經元決定了皮層上有多少神經元控制身體的各個具體部位,10歲以前所有關于運動的經歷決定了皮層上究竟有多少神經元控制身體的各個部位,因此,對于音樂動作技能的學習來說,10歲以后才進行已經比較遲了;心理學家認為,音樂動作技能開始血是時間最佳時間在5歲左右;音樂心理學家愛德華?戈登認為,音樂才能的發展似是在9歲時達到平衡[5];柯達伊認為,兒童的音樂學習最好在6歲之前,最遲不能遲于9歲。此外將年齡設置為5~10歲也是青少宮教學的一般性質與特殊性決定。本綱領為青少年宮音樂課課程設計的總體指導綱領,旨在為青少宮各音樂門類學科教學大綱設置提供指導方案,是青少宮各音樂學科在制定教學內容時的指導依據。以聲樂1課程為例,在實現“人文積淀”核心素養教學材料的選擇上,以“選用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下的音樂教學材料4~6首”,則可以確定教學材料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應注意將核心素養的其他基本要點相結合,如:教學材料《憫農》,在實際教學中需關注的核心素養應包括:如上所述,同一教學材料在教學過程中應關注多個核心素養基本要點目標的共同培養,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教師應結合多種教學方法,綜合考慮核心素養各基本要點的實現路徑,縝密設計教學計劃以及教學過程。綜上所述,自我國《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以來,對于核心素養的研究正逐漸從理論向實踐轉化,但是實踐成果仍不足,轉化經驗也不統一,教育政策相對滯后。在核心素養推廣的眾多難點中,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評價問題是其中之一。青少年宮的教學評價理念可以回避諸多社會矛盾,更有力于做試點項目,推廣與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本文通過核定青少宮核心素養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確立青少年宮音樂教學模塊核心素養目標,研究核心素養在青少宮音樂教學中各教學課程設置綱領,為青少宮推廣核心素養教學打下基礎,為核心素養在教育的各個層面的實現積累經驗。
參考文獻:
[1]田秋玲.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生閱讀現狀及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19.
[2]李澤林.防止核心素養被泛化的危險——兼論貫徹落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學科化傾向[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6(05):158-163.
[3]一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6(9):34-37.
[4]孔凡哲.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評價難題的破解對策.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1),總第366期.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內容
1、聯系實際,體驗生活的樂趣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學生可通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體驗來自生活的情感和樂趣,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音樂新課程正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來組織學生音樂學習的。音樂教學則是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音樂,把自己的生活體驗感受和音樂經驗相聯系,嘗試用自己喜歡的音樂方式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將自己對生活和音樂的理解融于一體。
2、注重情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
音樂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造表現,任何音樂表現形式都包含著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學生可通過音樂與自己情感生活的連接和相互作用,學習用音樂的方式表達和交流,從而獲得創造表現和交流能力,達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
3、通過多學科的整合,促進智能的發展
音樂的學習,除了音樂課之外,更應當滲透到其他學科之中進行。一方面,音樂活動本身離不開其他智能的支撐。例如,聆聽音樂需要自我身心智能,作曲需要邏輯智能及空間智能,指揮和演奏音樂離不開身體智能和人際智能等。另一方面,融入在其他學科學習中的音樂活動,具有鮮明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使學生有了更多的接觸和深入理解音樂的機會,尤其可以使能力特長不同的學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優勢領域內增強對音樂的興趣,促進自身各方面智能的發展。
4、加強藝術修養,提高審美素質
藝術修養是一個人審美素質的主體部分,是衡量一個人審美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
藝術修養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個人人格素質與生活質量的高低。作為審美教育的音樂教育,其目的就是讓人們享受審美體驗所獲得的那份情感,這種也就是人們在更充分地理解人類的本質后所得到的。
二、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方法
1、以審美為核心,創設“美”的情境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在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師在創設“美”的情境時,要注意教學內容與相關的人文內涵、相關文化、生活體驗相聯系,創設有關“美”的畫面(課件)、“美”的聲音(音樂)、“美”的故事、“美”的語言。
2、以生活體驗為基礎,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努力揭示音樂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師在設問和啟發學生時,要善于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現能力,使學生在豐富相關知識的同時,提高語言表達、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在教學中要注意運用集體討論、集體評價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積極參與、主動提問、相互解答。
3、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是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收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通過學習和實踐,教師在教學中應圍繞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寬松的教學氛圍,改變過去我說你聽、我問你答、我教你唱等呆板的教學模式,把更多的空間留給學生主動思考和討論,努力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的教學氛圍。
4、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習熱情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1。在中國研究情景教學最為著名的是江蘇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長李吉林,雖然她是研究語文學科的,但對于音樂學科也有一定借鑒意義,她的情境教學理論框架的有四個特點和五個原則。
二、情景教學法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在中國,中小學包括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和小學全段,中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審美觀形成和發展的最佳時期,此時的音樂教育對學生提升音樂素養有重要作用。情境能夠有效增加學生學習活動的生動性、趣味性、直觀性、情感性。情境的核心是其經驗和思維、情感的參與。知識只是素養的媒介和手段,知識轉化為素養的重要途徑是情境和問題,鹽巴最好融入湯中被人吸收,這是情境對于學生音樂學習重要的核心。音樂情境教學是音樂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方式。多樣化的情境教學,是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根本保證,對培養學生情感,啟發思維,發展想象力,開發智力等方面都能起到積極作用。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各種手段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用自己的語言、肢體動作和有效地情境來培養思維的廣闊性,讓學生積極參與教與學的整個活動,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情境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基于對D學校的課堂教學
中小學學生正處于音樂審美價值觀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音樂情景教學是學生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提升的重要途徑和載體,依據學生學習心理可以發現,情境對于學生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筆者由于學習期間在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實驗學校代課,并結合相關文獻產生了一些思考,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從3個方面來論述情景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1.創設音樂審美情境,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
音樂表現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而音樂則是表現形象的藝術,需要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兩者之間的結合點就是直觀的感性的形象。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要創設審美情境,從而充分感受形象,全面地理解音樂,深入地體驗并挖掘音樂作品的內在意蘊。我們在音樂教學中,要努力挖掘音樂教材中的可表現因素,精心設計、營造出相關的情境,使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不僅學到音樂知識和技能,還能得到美的熏陶,提高鑒賞美的能力。
2.創設音樂審美情境,提高學生表現美的能力
在音樂教育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表演活動。音樂表演是賦予音樂作品鮮活的生命的再創造行為。學生的演唱、演奏等音樂表演活動,學生是以積極主動的狀態投入情感體驗和形象思維的,在課堂中要讓學生自己進入角色,扮演角色。學生對教材中的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從而加深內心體驗;同時,由于運用了表演,不僅使歌曲所描繪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而且罩上了濃厚的情感色彩,這種生動的形式使學生特別高興,他們既可以聽到,又可以看到,而且富有戲劇性,學生情緒熱烈、印象深刻便是很自然的結果。
【關鍵詞】小學音樂核心素養課堂教學
1.通過引入故事,滲透音樂情感體驗
故事與音樂的聯系具有不可分割性。只有故事的發生,人們才會產生不同的情愫,繼而在尋找表達的突破口時便能與音樂產生對應。如此,才能創造出更多風格和節奏的音樂旋律。同時,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對“故事”都具有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對于激發學生的思想、情感的起伏有著良好的優勢所在。故而,在音樂教學中結合故事的導入對學生進行教學,能夠有效將音樂情感體驗一項核心素養之要素滲透進來,確保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例如:以《打虎上山》一節的教學為例,由于本節是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主角人物楊子榮的主要唱段之一,因此,筆者便借助于此將“楊子榮打虎”的故事片段引入在課堂中展開了教學。如:筆者首先向學生們描繪了東北林海雪原下廣闊、茫茫的壯麗景色,并利用多媒體屏幕向學生展示了相關的圖片來對故事的情境加以渲染。之后,繪聲繪色的講述了楊子榮如何臨危受命去剿匪擒“座山雕”,如何上山途中遇虎、殺虎等。將剿匪的險惡與打虎的驚險兩相對比,引導學生去體驗《打虎上山》選段旋律在表現楊子榮慷慨激昂的戰斗豪情的情感。而學生們在對故事前因后果的了解之下,對音樂的情感表達體會也愈發深刻,為素養的滲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結合舞蹈演練,滲透音樂實踐能力
音樂實踐能力這一要素是音樂素養的重點,包括對音樂的表達、表現能力,欣賞與審美能力等,其核心為利用音樂表達個人的情感。針對于此,我們可以在教學中通過結合“舞蹈”這一活動來對學生做出引導和啟發。眾所周知,舞蹈與音樂兩者在表達與表現力方面有著互為依托,相互促進與彌補的聯系性,音樂注重激發,而舞蹈則注重表達,具有實踐性質。因此,在音樂課堂中,讓學生們跟隨音樂的旋律進行舞蹈,在實際行動中將二者聯系在一起,能夠很好地將音樂實踐素養滲透如課堂當中。例如:以《踩雨》一節的教學為例。筆者在指導學生學習演唱這首歌曲的同時,便通過結合相應的舞蹈編排、演練,來引導學生對歌曲中歡快、活潑的情緒進行了實踐。如:在舞蹈的編排方面,筆者為了表現小朋友“踩雨”的歡快,首先安排一位學生伴隨著旋律出場對著節奏“踩點”。之后,便由其做呼喊狀,引出更多的小朋友來一起“踩雨”玩耍,把孩子們無憂無慮在雨中玩耍嬉戲的場景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同時,引導學生在雨聲后面加ei、hei,其他空拍處拍手,更加襯托了熱鬧的氣氛。諸如此類,大大的滲透了音樂實踐的素養,為課堂的教學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利用影視欣賞,滲透音樂文化理解
影視作品自誕生以來,便代表著一種獨有的人文素養反映著某個特定地區的社會現實與文化特征等。而這一特點,與音樂素養中的音樂文化理解之內涵有著高度的契合點。由此可見,在音樂課堂中利用影視欣賞作為橋梁紐帶,引導、啟發學生的音樂文化理解,幫助學生加強對音樂主要形式的認知度,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鑒于此,我們在課堂中應積極以此為切入點,通過視覺、聽覺的雙向調動促進學生這一音樂素養的有效生成。例如:在教學《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一節課程時,筆者便利用影視欣賞作為突破點,在課堂中展開了教學。如:筆者在教學之余,向學生們播放了當年游擊隊員被困于微山湖島上的視頻片段,利用緊張的影視情節氛圍襯托歌曲的優美、動聽旋律,以此向學生們傳達游擊戰士沉著、冷靜、臨危不懼、堅定自若的高度樂觀主義精神。而學生們也通過影視的欣賞,了解到了在這首歌曲的背后所隱藏著的驚心動魄的戰爭炮火,深刻體會到了我國傳統革命斗士勤勞、樸實、勇敢的精神。學生們在這一線索下,將這首歌曲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革命傳統等進行了良好的理解與傳承,從而極大推動了音樂文化理解素養的滲透。
關鍵詞:高師 音樂專業 鋼琴課程 結構調整
高師音樂專業的鋼琴,是一門專業性、基礎性、適用性、應用性很強的技能技術課程,在專業必修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鋼琴教學的成敗,關系到學生整體專業素質的提高、進步和長遠發展,對此,課程教學的研究及其方法、內容的實施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門學科專業,高師音樂專業鋼琴教學直接影響整個音樂學科專業的建設與發展。
長期以來,音樂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合格的中小學音樂教師。中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需要素質全面、綜合能力強的優秀教師,要駕馭中小學課堂授課實踐,教師具有嫻熟的鋼琴彈奏技術就顯得更為突出。鋼琴作為中小學音樂課堂及其課外音樂活動的主要工具,無時不在發揮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高師音樂專業的鋼琴教學,長期受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的影響,使得學生學習鋼琴學科專業知識的口徑比較窄,尤其是只重技術而忽略專業理論及應用技術理論基礎的學習,學生有些高技術、低技能,應用能力就相對較弱。面對如此困惑,筆者認為,調整鋼琴課程的結構,合理設置學科專業內容,改變教學模式和方法勢在必行。
一、現階段高師鋼琴教學的狀況分析
我國高師音樂專業的鋼琴教學從上世紀80年代經歷了改革和發展的漫長過程,在學術界、教育界對于高師鋼琴教學的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程目標、課程結構上展開了全方面的討論和艱辛的探索,尋求適合中國高師鋼琴教學的合理課程體系和教學手段,已成為廣大高師鋼琴教育者和學術者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圍繞高師鋼琴教學研究曾先后舉辦了“全國高等師范院校鋼琴改革座談會”“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學術研討會”“第二屆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研討會”等系列的鋼琴教學研討會議,在高師鋼琴教學的方式、方法、課程設置等方面為高師鋼琴教學提供指導。高師音樂專業鋼琴教學為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實際,需要從教學內容上進行了擴充,以突出本課程的師范特色,在鞏固鋼琴彈奏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鋼琴伴奏這一實用技術的內容,這一教學模式在高師得到推廣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經過2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高師音樂教育的主體作用發揮到了極致,為中小學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教育培養輸送了大批人才。進入21世紀,社會對教師教育的素質要求更高,不僅要求音樂教師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過硬的專業技術技能,更要具備較高的文化修養和人文素質。因此,傳統的鋼琴學習模式必須要進行調整,鋼琴教育僅僅圍繞技術訓練和技能訓練,不能滿足鋼琴教學的實際需要,現行的課程結構,如:鋼琴彈奏技術學習、鋼琴伴奏技術學習這兩大模塊的內容更應該充實和拓展,增加鋼琴理論課程學習的教學內容迫在眉睫。
二、鋼琴課程、教學內容設置的構想
圍繞高師鋼琴教學的培養目標問題,專家、學術界已廣泛地研究和探討,傳統培養模式提出的“一專多能”與“多能一專”只是能力培養的問題,不論是“一專多能”還是其他“多專多能”,最為實際的是高師鋼琴教學使學生學到什么、學會什么、能做什么的問題。高師的鋼琴教學與音樂院校專業鋼琴教學既有聯系又有本質的不同。從中小學音樂的實際及普及性音樂教育的目標出發,為了將來的實用和運用,高師的鋼琴教學課程的設置應包括:鋼琴技術課程、鋼琴伴奏課程、鋼琴教學法課程、鋼琴文獻及史論課程、鋼琴鑒賞課程等幾大模塊的學習內容,使培養的學生既有良好的技術技能,又具備全面的學科專業的人文素養,從而形成以鋼琴基礎知識為支撐,以過硬技能為核心的鋼琴教學課程綜合體系。應該從觀念、教學手段及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中心諸方面進行合理的改革、調整和設置,以長遠的目光,關注未來鋼琴教育的發展,把學生的能力、專業素質、人文素養有效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一、研訓目標和研訓重點
研訓目標:
以xx版《音樂課程標準》和《美術課程標準》理念為指導,根據市教研院、市教師教育院、區教育局和區教師發展中心的整體工作安排,以“學本課堂”教學改革和音樂、美術學科質量監測為重點,努力提高藝術學科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研訓重點:1.鼓勵和督促本組教師多外出學習和加強自身素養學習幫助基層教師轉變觀念,以“學本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推進課改深度研究。
2.以市美術特色課堂教學評比活動、市中小學書法特色課堂教學錄相評比為活動為平臺,鼓勵我校教師觀摩學習,營造教研氛圍,提高教師施教能力。
3.組織教師積極參與音樂美術教師專業素養崗位提升培訓活動,采用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個人研修和集體研討相結合、同伴互動和專家引領相結合,提高我校音樂美術教師的教科研能力、音樂美術技能水平、課堂教學水平、課外輔導能力。
4.協助xx區教育工會組建xx區教師藝術團,提高音樂教師的音樂表演技能的水平,促進學科特色發展。
5.認真組織我校學生參加區級音樂教學質量抽測,及時了解我區學生音樂學習情況。
6.以藝術審美為核心,重視學生的聲樂、器樂、舞蹈、美術、書法等實踐,尊重學生個體不同的審美體驗和學習方式,發展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引導全區中小學音樂美術教師做好藝術節學生輔導工作。
7.突出教研組、備課組的教研基地和平臺作用。
二、主要內容和基本形式
、
本學期主要圍繞“區藝術節比賽”,“初三音樂美術中考”“區學本課堂教學改革建設年活動”、“區教師學科素養提升行動”、“區校本研訓管理辦法”、“區xx年上半年科研訓工作的工作部署”、“校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為主要內容開展工作,具體工作
(
(二)教研組層面:
1.舉行開課研討活動 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水平
研討主題:藝術學科“;有效提問的藝術”教學模式
確保開課數量:
(1)90學分及區級以上且學習時間達2天以上的教師必須開課。
(2)參與師徒結對的新教師。
(以上兩類教師如不開課,在期末目標考核中按一節同級別的公開課予以扣分。)
(3)自愿要求開課者。
(4)除以上三類教師外,部分教師在一學年內盡量要以隨堂課、職稱評比課等形式開課,但不享受公開課待遇。
每個教研組至少還要開出3次5節以上帶有評課活動的公開課活動,技能類的備課組(體育、藝術信、綜合、心理),每組至少開出2次2節以上。不完成的,優秀兩組一票否決。
2.至少推薦一名教師參與校統一組織的先進教師經驗交流會。
3.積極鼓勵藝術組教師參與區級學習培訓。提高業務水平。
4.及時組織本組教師參與區16學時集中培訓。
5.鼓勵本組教師積極參與相關教師業務評比活動,如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必須組織集體磨課活動,盡量發揮集體智慧,力爭出精品。同時,及時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上級相關的學生競賽活動并組織相關輔導。
6.認真及時完成活動后的記錄工作與宣傳工作。所有的活動記錄都統一填寫在區中心統一印制的活頁記錄表,并提供相關原始材料。具體資料月研訓計劃單,活頁活動記錄單、考勤單、相關書面資料(開課教師教案或理論學習講稿等)、相關照片,單次活動一小本,學期內多次活動合并一大本并附以精美的封面。
7.做好嚴格的考勤工作,考勤采用出勤實名簽到制,考勤結果與期末目標考核掛鉤,與學科素養提升考核中的“校本研訓”分掛鉤。
8.舉行特色學生素養活動
要求:發揮學科組教師自身優勢;活動體現新課標精神,切實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科素養;能形成活動模式,能有經驗積淀,以慢慢成為本組今后學生固有的特色活動;活動有組織、有記錄、有獎勵,活動過程嚴謹,材料整理美觀;全組教師與教師參與,氣氛活躍;通訊報道及時跟上,努力形成轟動效應;每組每學年至少活動一次如藝術組開展藝術節的三獨比賽,盡量選對內容與時間。
三、保障措施和預期效果
1.建立領導小組:以校長為組長,教科室對各項活動進行不定時地監督與評價,各學科教研組組長和備課組組長分工負責,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教師的研訓活動,確保研訓到位。
關鍵詞:布魯納 結構主義 螺旋型 曼哈頓維爾音樂課程 音樂教育 借鑒與應用
一、曼哈頓維爾音樂課程的時代背景
曼哈頓維爾音樂課程出于曼哈頓維爾學院,建于1841年的美國紐約州,是藝術教育的高等學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躋身躍于世界強國,而蘇聯先在1957年成功地發射了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威脅到了美國的地位,再加上美國雖然其他方面實力雄厚,可文化教育卻勢單力薄,這引起了美國政府的深刻反思,由此便開始了一系列的教育革新。1959年美國教育部召開了由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納為主席的伍茲霍爾會議,以他所闡述的結構主義課程改革為核心。曼哈頓維爾音樂課程作為美國20世紀60年代音樂課程改革指導方針的成果,結合了布魯納的結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其螺旋型課程設計,最終由曼哈頓維爾音樂學院主任托馬斯為領頭展開研究與實施,歷時五年,最終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優秀音樂課程范例。
二、曼哈頓維爾音樂課程的介紹
曼哈頓維爾音樂課程按照布魯納“結構主義”模式,條理性的課程內容、明確的課程目標與超前的理念,解放了傳統的學習觀念。設計多元化的培養方案和靈活的評價系統,使學生主動參與和創造。
曼哈頓維爾音樂課程設計方案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適用于學前班至小學三年級音樂教學的《交往》方案;另一部分則適用于小學三年級至初中音樂教學的《綜合》方案。兩個課程方案針對不同年齡,前者用于尚未成熟的兒童,后者用于心智開始萌芽的少兒,層次循序漸進。
(一)《交往》方案簡介
因為《交往》方案是對于小學三年級之前的兒童,他們的思維以及智力發展正處于前運算階段,所以這里面的方案課程內容都是相對來說簡單的、直接的知識,在教師專業指導下主要是以音樂的聽覺訓練為重點來進行,類似于奧爾夫教學法中的律動。《交往》課程中也正是本著音樂特有的性質,讓孩子們用耳朵聆聽,從而達到身心發展的結合作用。
它有幾個步驟:首先,以聆聽音樂為手段,讓兒童充分發揮自己想象力來體會音樂情感,教師并不限制或者指定想象的范圍,這樣有助于孩子的發展發散性思維;其次,教師在課堂上發出一些簡單樂器的聲音,讓學生聽辨,腦海中就會形成對聲音的概念;再次,教師會組織學生進行即興創作表演,創作內容很簡單,把之前樂器聲音加入節奏或者動作來編排,教師會進行指導和完善,引起學生的興趣。最后,教師會根據情況對之前的教學內容進行鞏固和強化。這四個步驟實際上就是教學過程,一步一步由簡到繁,讓學生形成一種對聲音的印象,為下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二)《綜合》方案簡介
《綜合》方案是針對心智開始成熟的少兒所制定的課程,這也正體現了布魯納的認知理論,教育一定要按照兒童的各個年齡段身心特點來進行。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孩子們如何去學習及學習的方法,并不是亙古不變的知識。本課程方案可以說是曼哈頓維爾音樂課程的點睛之筆,之前的《交往》只是對學生學習音樂做了一個奠基,而《綜合》就是拔高。
它的核心框架是按照螺旋型課程來設計的,以音樂的最基本要素音色、音高、節奏、力度、曲式及和聲型為主要框架,旋轉向上依次疊加深一步的難度知識,共16個層次的螺旋,每個層次都是有原先的六個音樂基本學科結構組成,在此基礎上增加難度,與之對應越高就越難,涵蓋的內容不僅只是音樂本身了。它要求:“1.每一層螺旋均由音樂學科的基本結構要素組成;2.每一層螺旋中的基本結構要素中所編排的音樂概念反映出音樂學科的邏輯進程和學生學習的一種水平;3.整個螺旋體系力圖囊括基礎音樂教育的完整內容,并促使音樂教學成為以音樂學科基本結構要素為基本單位的、循序漸進的上升過程。”
三、關于學科教學(音樂)本質的理論分析
音樂課程作為一門學科來講,其本質一定要研究透徹,才能透過現象到達本質。曼哈頓維爾音樂課程對于學科教學(音樂)本質的特點有以下幾方面:
(一)“音樂是思想的反映及表達媒介。”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音樂不是教學內容,是從內心抒發出來讓學生真正能體會到的情感,通過聆聽和參與發現音樂的實質,而不是靠書本上的知識死記硬背來學習。
(二)“音樂是一種發展變化的藝術,它面對現實并表現現實。”
這句話的概念非常深奧,音樂是一種時間的藝術,它不是停滯不前的。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人聆聽同一段音樂都會有不同的觸感,就算是同一個人聆聽同一段音樂,如果是在不同時間,還是會有不同的感覺,這就是音樂的魅力,但有一點是不會變的,它永遠是來源于生活,具有思想性。
(三)“音樂是人類不斷探索,創造性自我完善的途徑。”
它實際上體現的是音樂創造者的功能,人類在創造音樂時一定有他的理由和樂感,為什么有的音樂熱情奔放,而有的卻是憂郁纏綿,這都和當時創造音樂的人有關系,他們是為自己音樂負責的人。
以上三點詮釋了音樂的本質,從專業的角度看,曼哈頓維爾音樂課程的方案對于學生和教師來講,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面臨的學生僅僅只是幼兒到初中并且不是音樂專業的對象,但是要求卻是相當高,完全按照音樂家的標準來培養,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無疑是很好的平臺。
四、曼哈頓維爾音樂課程對新課標下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啟示
教學目標決定著整個教學體系的運行,也決定著教學成果好與壞。曼哈頓維爾音樂課程之所以能夠在音樂教學方面脫穎而出,正是它特有的教學目標。通過深度分析和對比我國的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借鑒和完善中國中小學音樂教學:
(一)讓學生了解學科構架
曼哈頓維爾音樂課程以螺旋型構架為主,學生對于知識有大概的了解,不會在接受新知識時感到茫然與陌生。
(二)注重學生角色,以音樂家的身份參與學生活動。
這與我們本國音樂教育有差別,我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相對來說不是很專業化,沒有以音樂家的標準來要求學生。雖然以音樂家身份來要求學生或許太過于嚴格,但是對于學生來說他的學習就更加嚴謹化和專業化。
(三)我們要給予學生對學習材料的性質、內容及途徑寬泛的選擇。
學生不依賴書本,學校開設多門音樂相關的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愛好來選擇喜歡的課程,教師在教學時都會涉獵到各方面的學習內容,不用擔心學生只掌握自己喜歡的課程。
(四)以學生為主體,注意內在的學習動機與鼓勵
音樂課本來就是以自身參與體驗才能獲得感知的一門學科,它需要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形式要靈活,通過多種學習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不應該只是一味的教歌唱、聽音樂這些乏味的活動。
(五)注重師生互評,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在曼哈頓維爾音樂課程方案中,一直遵循師生互相評價的原則,他們不僅重視老師的評價,同時也關注學生對于老師教學的評價,這樣有利于教育者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國外的音樂教育經歷了多次的探索實踐,形成了比較規范的體系,對于仍在摸索中前進的中國音樂教育無疑來說是一條捷徑。學習和借鑒曼哈頓維爾音樂課程的優點,總結其失敗和經驗,對于完善我國音樂教育的各方面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金項目:
本文課題名稱:《國際音樂教育體系對新課程下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啟示》,項目編號:2015-YJSJYJJ-03。
參考文獻:
[1]李勇.試析布魯納認知結構理論[J].安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01).
[2]劉沛,牛芳.MMCP課程的目標[J].中國音樂,1991,(0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4]劉沛.美國音樂教育概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肖少北.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與教學改革[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