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5 16:12: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科研能力的培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引言
著名哲學家約翰?帕斯英爾在一次國際研究生教育哲學會議上強調說:“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從而促使他們對一些重要的、帶根本性的問題進行批判,做出判斷。”作為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主要渠道,研究生教育對未來社會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研究生階段與本科生不同,研究生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培養研究生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即獨立思考問題和主動探求答案的能力,研究生教育特別需要一種能夠激發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的好環境。
近年來,為了滿足和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以及大學教育自身發展規律的要求,我國高校逐年增加學生的錄取數量,教育規模的逐步擴大,并不就意味著教育質量的同步提升,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伴隨著擴招,培養方式由原來的“填鴨式”、“滿堂灌”逐漸陷入了“放羊式”,出現了培養質量下降的問題,許多從事研究生培養的教育工作者也先后對如何保證培養質量的問題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本文主要從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的必要性、培養途徑兩個方面作了論述。
二、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的必要性
1.加強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研究生教育,是為國家培養和造就高級專門人才的教育。若把研究生培養當作高年級大學生,采用延長學制,增加知識總量是不妥當的,因為這樣既脫離研究生培養目標,也難以使培養出來的學生適應當今社會高速發展的需要。因此,必須更新教育理論和觀念,采取先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研究生在擁有雄厚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又具有較高的科研能力,才能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2.加強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質需要和內在要求
研究生的培養,既要使研究生掌握本門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科學知識,又要使研究生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和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研究生的課程學習有著較強的系統性、靈活性和自我選擇性。他們的學習是在接受、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促進自己知識結構合理和完善,開發智力,發展能力。最能衡量他們的水平和質量的,主要是科研訓練的深度和所取得的成果。因此,研究生的教育,應擺脫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由重知識基礎轉到重發展科研能力培養方面上來。
三、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的途徑
1.研究生科研態度的端正
大多數研究生人學是為了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身的學術修養和科研能力,進而能在競爭更為激烈社會中占據更加有利的地位,甚至能為國家多做貢獻。但也不排除,有些研究生入學只是為了拿個碩土學位、得到研究生學歷,并沒有自身學術和科研能力提高的強烈要求。像后者本身沒有提高科研能力的主觀能動性,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我們的教學指導無論多么有效,也都會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因此,研究生入學我們應首先注意研究生科研意識的培養,從思想上指導研究生,激發他們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能積極的自我培養,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發揮導師的集體指導作用
充分發揮導師的集體指導作用,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提供有力的保障。現在好多學校,一般情況下多是一位導師指導一名或者多名研究生,特別是近幾年,由于我們的研究生“瘋狂”的擴招,高校的師資力量明顯不夠,一名導師負責幾名甚至幾十名研究生的情況日益普遍,導師的指導作用更顯重要。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可以用以下幾點做法來解決。
(1)建立指導教師綜合體
考慮到師資力量的不足,在研究生的指導上,我覺得應該建立指導教師綜合體。即利用個人(指導教師,具有碩士研究生指導資格)與集體(其他教師3―5名,他們也可以沒有碩士研究生指導資格)相結合的培養方式,綜合體中,指導教師為組長,其他教師為組員。集體指導一方面解決了部分高校師資力量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學生開闊眼界,易于拓寬知識面。此外,研究生指導教師可以聘請外系或者外校的教師乃至跨學科的教師來進行指導,這樣可以使學生接觸不同風格的教師,接受不同思想的熏陶。
(2)實行導師綜合指導日制度。
無論是指導教師本人,還是指導教師綜合體中的其他教師,他們都有各自的科研任務和教學任務,時間非常緊張。實行導師綜合指導日制度可以將導師的指導日期固定化。定期指導學生,如指定學生的閱讀書目并檢查閱讀的完成情況、下達科研任務并檢查科研任務的完成情況等等。這樣研究生便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科研活動,減少盲目性。
3.提供研究生參與科研的機會
(1)相信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大多數研究生都是精力充沛,思維活躍的年輕人,他們都有勇于進取、不怕失敗的精神。他們都渴望實在地干點事、希望得到老師或者是其他人的認可。因此,研究生在具備了一定基礎理論知識后,導師應該相信他們,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科研任務,調動他們的科研積極性,培養他們的科研能力。否則,可能會挫傷研究生的自信心。
(2)多參加學術交流
研究生在校期間,指導教師應盡量創造條件,帶研究生參加有關學術會議,以開闊研究生的視野,了解高層次學術研究動態,提高他們的科研欲望。要求出席學術會議的研究生必須帶打印論文,在會議上宣讀,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能使研究生及時了解到本學歷國內外的動向和當前的水平,啟迪思路,使自己的科研沿著最有利的方向進行下去。
(3)多參加科研實踐
在科研中,應當大膽地把研究生推到科研第一線,如研究生和導師共同舉行研討會、學術報告,參與導師的科研活動,外出調研等,從而有更多的機會協助導師或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在具體工作中發揮他們的思想活躍并富于創造性的特點和工作上的能動性。從而在實踐中鍛煉他們,提高他們的科研能力。
4.注重研究生多種能力的培養
到目前為止,許多學者的研究涉及到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對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構成也作了不少的論述。如:待選論文題目的判斷判斷研究設想的先進性;判斷研究設想的可行性)、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文獻檢索與學術交流、開展多種形式的科研合作、完善學位論文撰寫形式①;培養掌握和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培養利用科技情報資料的能力、培養撰寫科研(學位)論文的能力、培養組織和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科研素質的培養、合作能力的培養、交流能力的培養(o,等等。我認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養應該包括以下方面:熟練掌握計算機、外語等工具的能力、科研資料的搜集和處理能力、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創新能力、論文的寫作能力。
5.營造良好的科研外部環境
科研活動的實施,科研能力的提高應該是一個十分艱辛的過程,這就需要給研究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科研外部環境。首先,應該有豐富的研究資料供給、便利的研究工具和信息來源。豐富的研究資料是科研活動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計算機是研究活動的必備工具,暢通的網絡是研究者獲得研究課題進展的有效方式。其次,加強教學管理制度的建設,特別是研究探討一些創新性管理機制,如“教考分離”機制、“研究生綜合素質考評”機制、“研究生創新發明獎勵”機制,各種獎學金制度的設置,提供各種研究生學習和研究的激勵機制等。三是要加強后勤服務與管理,保證研究生身體營養的需要。
蔣春容
(南京工程學院,江蘇南京211167)
【摘要】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對促進大學生專業知識學習、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以及提高學校整體水平均有重要作用。以加強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為目的,介紹了構建本科生科研實踐平臺、改變教學模式、引導本科生參與科研項目以及完善激勵政策以加強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方法與具體實踐。
關鍵詞 科研能力;本科生;人才培養
0引言
我國《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本科教育應當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學科、專業必需的理論、基本知識,掌握本專業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可見,培養本科生的初步科研能力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但是,長期以來我國本科教育對學生知識灌輸較多,科研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學生學到的知識無法充分激活,創新能力欠缺,與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要求有差距[1]。我國的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分別于1996年和1998年實施了《大學生科技訓練計劃》和《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這些科研訓練計劃的實施,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科研意識,提升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2]。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意義體現在:
(1)有利于促進本科生的學習
參加科研活動、鍛煉科研能力,與本科學習是相互促進的。學生通過參與科研活動,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和掌握專業知識,促進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靈活應用,而且可以給本科學習提供更大的興趣、更強勁的動力和更廣闊的視野,而學習則是科研思想產生的根本和賴以生存的營養來源。
(2)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科生通過參加科研訓練,鍛煉科研能力,既是實現基礎知識的學習到專業知識學習的過渡,又是消極被動學習方式向主動獨立學習方式的轉變,能夠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獲取信息、分析判斷和實際動手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并掌握科研方法、熟悉科研程序,提高綜合素質,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適應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要求。
(3)有利于提高院校的整體水平
教學是主體,科研是龍頭。沒有教學,高校將失去存在的意義;沒有科研,高校將失去競爭的資本。高校教學改革實踐表明,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養是提高大學本科教育質量的重要經驗之一,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研究型人才的有效途徑[2]。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能夠促進教師的科研得以有效推進,而教師的科學研究恰又是高校整體水平得以提高的助推器。
1加強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方法與具體實踐
1.1構建本科生科研實踐平臺
堅持改善條件、提升實力,建設有利于本科生開展科研訓練和能力培養的教學基地、實踐基地和教學實驗室等硬件環境,逐步實現教學實驗中心和實踐中心在時間和內容上全方位向學生開放,并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為主旋律,努力將實驗室建設成為學生探索與研究性學習以及教師科學研究的主場所。在自主建設的同時,積極尋求校企合作,在校外建設教學科研實踐基地,在校內建立校企共建實驗室,為本科生廣泛開展科研訓練、提升科研能力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撐平臺。如我校整合了機電綜合工程基礎訓練中心、先進制造技術與裝備綜合訓練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自動化技術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先進數控技術等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重點實驗室的資源,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并先后與19家企業合作共建了30個實驗室、實驗中心和培訓中心,如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共建了GE自動化系統集成實驗室,與德國西門子公司共建了Siemens全集成自動化示范實驗中心,與德國博世力士樂公司共建了BoschRexroth機電一體化實驗中心,與德國海德漢公司共建了海德漢數控測量實驗室,與法國施耐德電氣公司共建了施耐德電氣聯合實驗與培訓中心,與香港飛兆國際公司共建了電子與自動化實習基地等等。通過與國內外著名企業的合作共建,進一步充實了實驗室的裝備條件,提高了實驗室的整體建設水平,創新了示范實驗中心的建設模式,為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保障。
1.2教學模式的探索與轉變
探索和建立以問題和課題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推進研究性教學,著力培養研究性學習能力。在學科門類基礎、大類專業基礎與專業教育的主干課程中,積極推進研究性教學,實行小班授課,將知識傳授與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強化自主性、研究性學習,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思維的系統性、綜合性和創造性[3]。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要注重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的培養,以專題研究、閱讀報告、綜合設計和開放式大作業等為手段,使學生真正達到參與、合作、探究、實踐的目的,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簡單機械、按部就班地照著教師和課本的步驟做。另外,在實驗環節,以綜合性實驗為手段,由實驗指導變為實驗引導,精心策劃實驗課題。實驗課題的設置不僅僅只是驗證性的,更應該是探索性的。在實驗課題開展的過程中,將一個課題細分成幾個模塊,每個同學負責完成特定的模塊,采用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課題,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鍛煉了他們團隊合作能力,符合科研項目完成過程的特點,即每一個科研項目的完成,都是由科研團隊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完成的。如我校本科生的一項綜合實驗,指導教師經過題目構思、難度比對,最終給出“循跡小車”這一實驗課題。課題開展過程中,指導教師僅給出了該實驗課題的目標、期限,以及完成該實驗課題需要用到的相關知識點,但并不給出開展該課題的詳細方案,而是由學生自己設計與驗證。學生按照三人一組組成團隊,團隊成員之間相互探討、分析課題的組成模塊,例如:小車循跡模塊、電機驅動模塊、邏輯判斷模塊等。小組成員需在三天內完成各模塊的方案構思、軟件仿真,然后進行答辯。通過答辯這一過程,指導教師可以評估各小組所提出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指導意見。各小組答辯通過后再按照所提出的方案進行各個模塊電路的軟、硬件設計與調試,在設計與調試過程中學生需要自己摸索掌握示波器、信號源、萬用表等調試設備的使用,以及構思一些常用的調試方法來解決調試中碰到的問題。在整個實驗課題的實現過程中,探索式的實驗課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通過這一探索性的綜合實驗,學生得以將多方面的專業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在實際操作中逐步形成、發展和豐富自己的認知結構,主動探索科學知識,初步掌握從事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培養了團隊合作能力。
1.3積極引導本科生參與科研項目
本科生參與科研項目可以使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得到顯著提高。通過引導學生從認識科研、參與科研、到教師指導下獨立開展科研活動,激發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研究方法,自主學習,獨立探索,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近年來,很多高校都開始重視學生科研項目的立項工作,鼓勵學生自主提出科研項目,有的學校采取的是教師立項學生參與,有的學校采取的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立項,有的學校是二者兼而有之[1]。無論哪種模式,其結果都使學生參與了科學研究的整個過程,學生在選題、查閱資料、設計研究方案、撰寫研究報告等方面都極大地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激發了他們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協作精神。除了采用學生自主提出科研項目立項的方式外,也可以鼓勵學有余力的本科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和課題研究,尤其是教師的國家級、省部級、市廳級項目的研究,促進師生之間科研交流,給本科生提供科研訓練機會,使他們接觸學科前沿,明晰學科發展動態,對培養科研意識、提升科研能力將發揮重要作用。另外,還可以通過組織團隊參加各類學科競賽、邀請站在科技前沿的專家教授作學術報告、定期組織校內外學術科研交流活動等形式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實踐。
1.4完善激勵政策
為激勵本科生積極參與科研項目,培養科研能力,需要制定相應的獎勵政策,不斷完善激勵機制,對本科生的獎勵包括學分獎勵、成果獎勵、獲獎獎勵、科研實踐項目轉化為畢業設計等。通過這些措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科研的積極主動性,保障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的順利開展和高質量地完成。
2結語
培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當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方法和途徑體現在本科教學的各個環節,需要學校層面的積極重視和教師的積極參與,還需要多種措施并舉才能真正促進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姜長寶.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途徑與方法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2012(8):152-154.
[2]彭蕾,孫波.加強理工院校本科生科研素質培養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32(4):70-71,79.
【關鍵詞】大學生;科研能力;培養;提高
我國在建國初期,科研項目都是有專門的科研機構完成的,而高校擁有相當多的知識和人才儲備,卻沒有讓這些資源充分為我國的科研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當今高校和政府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隨著社會以及經濟的發展,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而高校的大學生科研能力并不能滿足當下社會的發展形勢,這主要源于高校、教師以及學生三個方面。
對于高校來說,雖然目前許多高校非常重視大學生科研項目,設立了許多大學生科研基金,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大學生的數量迅速增長,因此高校的相關政策還不能滿足大學生科研發展的需求;對于教師來說,目前大部分的教學方式還是單一的講授式教學,雖然能夠讓學生獲取大量的相關知識,但對于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啟發,以及其科研思想的培養來說都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而對于學生來說,過分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其無法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一大原因。一流的高校不僅要擁有一流的教學設施和教學資源,同時也應該擁有一流的學生,一所大學的競爭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學生的競爭力,為了能夠更好的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創新型和實干型的學生,應該花更多的精力去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使其在就業以及科研上都能夠更好的發揮自身的特長。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需要各方面的積極配合。因此,如何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是目前高校應該重視的問題。
一、改變教學方式,激發思維
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社會對創新性人才的需求,因此進行適當的教學改革是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的良好途徑。對于教師來說,應該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將單向的講授方式改變為雙向的互動式教學,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發散思維,積極討論。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引導,但不能過多的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干預,讓學生能夠在一種自由開放的環境下學習。同時由于理論知識落后于實踐的發展,要鼓勵學生懷疑書本,做到不唯書,不唯上,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在學術上能夠看到更多的路徑,給予學生過多的自,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以及科研能力的提高。在課程的設置上,應該注意不同課程之間的銜接,對于許多不同的學科,可以產生許多邊緣結合的新問題,而這些邊緣性的新問題常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意識,例如心理學與法學,兩者看似毫不相干,但在邊緣上還是可以找到很多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本專業的知識時還能夠注意到學科之間的聯系,能夠提出更多創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學習本專業的知識,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由于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并不相同,往往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高校是一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地方,而不是一個培養標準人才的工廠,應該鼓勵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制定出因人而異的教學方案,讓學生的特點能夠充分得到發揮。在高校中,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作用,而真正的學習需要依靠學生的自覺。因此,改變教學方式,從多個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自主性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
二、注重科研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沒有實驗基礎要掌握真理是不可能的,這是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的話。高校十分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目前的教學方式都是以基礎知識和專業教育相結合。實踐證明,這對于大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是十分有利的。但目前時常出現大學生具有相當多的理論知識,但在具體的實踐當中無法施展的尷尬境況。這說明學生的理論知識還無法充分利用到實踐當中,這對于教育資源以及學生自身來說都是一種浪費,因此在高校教育當中,需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可以設立專門的科研基金,以鼓勵學生進行科研實踐,讓學生的科研活動能夠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各個院系還可以設立專門的評審組,對學生科研的立項和選題進行專業的審查,提高學生科研的質量,還可以定期邀請校外的專家對學生的科研項目進行評審和指導,讓學生在科研實踐中能夠學到更多。同時,高校還可以與校外的機構進行合作,設立科研實踐基地,鼓勵學生在這些機構當中實踐。在高校擴招的大環境下,由于經費緊張,往往不能提供足夠的資金來為大學生的科研項目配置設備、實驗場所。因此可以借助外部的力量,讓學生在外部的企業或機構中可以把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這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又讓外部的企業或機構收獲很多。為了更好的鼓勵學生進行科研實踐,還可以將學生的科研實踐納入到學生的綜合考評中,將學生的科研實踐成果作為學生評優評獎的參考項,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科研項目。通過不同的途徑,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提高大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的銜接,讓學生的理論知識能夠更好的發揮,這對于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
三、營造科研氣氛,鼓勵科研創新
實踐證明,在一個良好的氣氛下,學生將擁有更高的積極性去參與到科研活動中,因此高校應該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科研氛圍。學校可以定期組織舉辦科研文化節、科技年會、展覽等活動,給學生的科研成果展示的機會,同時還可以開展各式各樣的科研競賽、知識競賽以及交流會等,鼓勵大學生參加高等級的科研競賽活動,以此來營造出科研氛圍,同時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科研意識,讓學生更加自主的進行科研活動,以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
四、結語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于學生的科研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高校開始承擔起科研任務,同時社會也更加需要科研人才,因此提高大學生的科研能力是非常緊迫的。
參考文獻
[1] 岳曉東,龔放.創新思維的形成與創新人才的培養[J].教育研究,1999,10.
【關鍵詞】口腔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訓練;科研興趣;培養
1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含義及意義
研究生科研能力即研究生在各學科領域進行旨在探索真理的普遍理智創造活動所需要的能力。簡言之,指研究生順利完成科研活動任務所需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如下6個方面的基本要素[3]。(1)科研創新能力,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究能力和發明新事物的能力,是多種思維的綜合運用,是科研能力的核心。(2)問題發現和問題解決能力,科研問題往往從問題開始,問題解決則貫穿與科學研究全過程,同時也是科學研究的落腳點,因而問題發現和解決能力是研究生必備的一項基本科研能力結構要素。(3)資料搜集和處理能力,科學研究是繼承和創新的結合,是系統地搜集和評價信息的探索過程,因而離不開資料的搜集和處理。在科研工作中需要了解大量資料,良好的資料收集與處理能力能有效掌握資料,能減輕在科研工作查找資料和篩選資料時的負擔。(4)邏輯思維能力,是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學的邏輯方法,準確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研究生在科學發現、理論形成、科學驗證等各方面都離不開邏輯思維能力。(5)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是表現科研的最佳方式。科學研究從選題到完成,整個過程都需要借助語言文字將研究成果清晰、準確的表達出來,沒有一定的語言能力難以做好科研工作。(6)動手操作能力,是研究生運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解決世界問題的能力。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形成、提高,雖然受先天因素的影響,但確實可以通過后天的教育和訓練而得以培養。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是研究生教育本質的體現;是國內外研究生教育的共同做法;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關鍵;是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需要。可以說,加強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是高校實現自己歷史使命的重要方面。
2口腔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2.1從零開始,夯實基礎
口腔醫學的科學研究多是從臨床出發,根據診治過程中的疾病病因、發病過程、影響機制、防治策略等進行觀察、分析、總結,從而發現并凝練出尚未解決的臨床問題,然后借助有效的測量、評估手段去探尋最佳的解決方案。一個只關注臨床而不會科研的醫生不可能是一位真正優秀的臨床醫生[4]。國內一些學者也認為,研究生教育,必須重視科研能力的培養,將有助于國內醫學的進步[5]。因此,開展科學研究之前,口腔醫學研究生有必要積累大量的知識。這些知識不僅僅包括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材料學、口腔影像學、口腔內科學、口腔外科學等口腔醫學基礎知識,同樣需要掌握在科研過程中可能用到的實驗動物技術、模型建立技術、細胞培養技術、分子生物學技術等;而且,一些常用的基本技能如文獻檢索、外文閱讀、統計分析、設計構圖,口腔研究生在開展科研之初也應當有所了解。這些知識或者技能的獲取,除了學校安排課程見習實習外,導師和課題組也可以結合已有科研方向去指導,并鼓勵研究生參加相關的培訓班、參加課題組開展的實驗、進行結果統計分析等,這些都有益于研究生及早接觸科研、了解科研。可以說,口腔研究生在開展科學研究之前,導師和課題組要有意識地鼓勵研究生廣泛涉獵并努力掌握未來科研工作中有可能需要的各種相關知識,一切從零開始,從頭做起,在最初階段即夯實基礎。只有這樣,研究生才有可能在自己真正開展科學研究時,有的放矢地運用自己積累的知識經驗,做到舉重若輕、得心應手。
2.2培養興趣,因材施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科研興趣的培養建立對口腔醫學院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非常重要。科研的性質決定了研究者在整個科研階段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去探索未知的科學真理。實驗室工作常常需要重復、反復,面對這些枯燥無味的實驗工作,如果沒有相當的科研興趣,學生佷容易感到疲勞,最終因為氣餒而放棄。相反,如果對所要研究的東西始終充滿興趣,就很容易從一點一滴的研究發現中看到希望、感到興奮,面對失敗和挫折也就能夠始終堅持不懈。因此,盡早地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興趣,使其對科學研究產生好奇、向往的態度,對于科學研究的順利進展舉足輕重[6]。在口腔醫學研究生這一培養過程中,課題組可以通過舉辦讀書報告、課題組討論、科室學術交流或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講座等各種科研學術活動,并通過介紹研究課題、啟發思考、指導閱讀相關文獻、參與某些實驗的簡單操作,多方面啟發、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國際國內的學術會議,開闊學生視野。通過上述活動,打造濃郁的學術研究氛圍,培養學生濃厚的科研興趣[7]。此外,導師要勤于監督研究生的科研進展、詢問研究生的科研想法[8],從中了解研究生的科研興趣或優勢,結合其自己的科研興趣,因材施教,發揮研究生的長處,讓其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思考自己的科學研究方向和具體內容。
2.3言傳身教,注重傳承
導師是整個科研課題組的核心[9],學生所進行的口腔醫學研究工作也是導師提供、指導的。可以說,導師就是研究生的帶頭人,作為一名口腔專業人士,應當具有非常專業的知識技能,同時也要學習和了解相關其它專業知識,做一個知識豐富的多面手。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許多新技術、新方法被應用到口腔科學研究中來,導師要首先對這些新鮮事物有所認識,只有對本研究領域的充分了解,才能更好地將所知所會傳遞給自己的學生、并幫助他;們鍛煉捕捉先進信息的敏感性,也才有足夠的自信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水平。此外,導師作為學生的師長,除了具有扎實的科研功底外,良好的科研道德、嚴謹的科研作風也必不可少。一個秉承嚴謹科研態度的老師,也必將能夠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現如今,確實有一些研究生受到某些不良科研風氣的影響,對科研急功近利,科研態度不端正,畏首畏尾,缺乏吃苦耐勞的意志力,不愿為科研犧牲自己的利益[10]。而一個時刻注意自身修養和科研品行的導師,會在學生面前樹立威信,從而發揮榜樣的力量[11],讓學生感受到科研的魅力,更讓學生懂得“先學做人,再學做事”的道理[12]。
2.4有規有矩,獎懲分明
俗話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口腔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要做到有規有矩、獎懲分明。要通過各種渠道對研究生所取得的科研成績和科研進步給予適當的鼓勵[13]。例如,為提高研究生科研積極性,定期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進行測評,定期進行相關主題的科研讀書報告會,發表各自的讀書體會,總結自己的科研思路,并將測評納入學生綜合測評,作為評選研究生獎學金、優秀黨員等的重要參考條件,讓研究生自己產生一種危機感和競爭意識,知道時刻努力、不進則退。也可以設立專項研究生科研基金,鼓勵研究生將自己的科研想法和課題付諸實踐。或者通過選派優秀研究生出國留學深造、參加學術大會,鼓勵他們將所取得的成果展示出來,這既可以鍛煉他們的表達展示能力,也可以督促他們繼續深入科學研究[14]。而對于表現平淡的研究生也要多以鼓勵為主,樹立信息、端正態度,相信努力總有收獲。
關鍵詞: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提高策略
科研能力的定義有很多種,本文所說的科研能力主要是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在分析問題時,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的能力。發現、分析、解決問題,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信息的支持,沒有適宜的信息,發現不了問題,也無從分析與解決。科研能力的體現必定要有一定的科研活動的支持,科研活動是一種運用科學知識進行探索、研究或者創造的過程,是學生運用科學知識于研究實踐的重要形式,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措施。高校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中流砥柱,他們的科研創新能力將對國家的整體實力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加強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目前已成為高校教育的重點目標之一。
一、加強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必要性。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高校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雙重使命。只有加強素質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才能實現科教興國和人才興國的戰略目標,才能適應當前經濟、科技發展的需求。
現階段,由于高校專業劃分過細,學生所學知識結構較為單一,相關學科知識的掌握并不平衡,再加上傳統的教育模式,多數學生習慣于現有書本知識的學習,滿足于記憶和重復,并且受專業口徑狹窄的限制,接觸的交叉學科的知識并不多,造成知識深度、廣度和精度明顯不足,知識結構不夠完善,不能滿足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從以往“單向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向“雙向式”、“啟發式”的教學方法轉變;在教學內容上,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而且要教給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求異性”和“發散性”的思維,使學生從繁重的系統化知識學習困境中擺脫出來。
學生通過參與一定的科研活動,可以彌補其知識結構單一的不足。學生要解決問題,不僅要有相關的專業知識作為基礎,還要有其他學科知識作為支撐,這就要求學生對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有所涉獵。通過參與科研活動,學生可以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素質培養的過程,因此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對其創新素質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二、當前我院大學生科研創新活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院多年來一直開展大學生科技文化節、職業生涯設計,鼓勵并支持學生參加省市乃至國家級的比賽等活動,激發了部分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有一定的成效,雖然部分學生的小發明、小創造獲得了國家專利,但對于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是多方面的。一是學生科研體制、機制還不完善,學生科研活動的計劃性、持久性差,沒有實現學風建設與科研平臺的有機結合。二是教學計劃難以營造鼓勵大學生積極進行科研的氛圍,也造成了大學生參與科研創新活動的時間不足。三是指導力量不足。雖然科研活動的主體是學生,但是這項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就目前情況來看,我院教師仍存在著創新意識不強、實踐能力薄弱的狀況,加之教學任務繁重,很難對大學生科研進行高質量的指導。四是科研載體有限。學生目前的科研創新活動主要由團委以“課余活動”的形式開展,只是作為第二課堂的一部分,學校里真正和科研主題有關的社團很少。即使各種學生社團、協會和學生會相關部門的活動搞得轟轟烈烈,也都缺少學術氣氛,科技含量不高。
三、科研能力的具體要求。
科研能力是進行科研活動所必需的一些能力的有機結合。科研活動往往需要經歷提出問題—查閱資料—方案論證—實踐操作—總結答辯等步驟。由于科研活動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故而構成科研能力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學生的科研能力主要表現為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的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社會調查能力、實踐動手能力、歸納總結并撰寫科研論文的能力等。
首先,要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是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環,當問題被發現或提出后,人們能夠更敏銳地感受和察覺到與該問題相關的信息。因此,正確地發現問題能夠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顯的指向性和選擇性,對問題的持久性思考具有一定的激勵功能。
其次,要查閱相關資料獲取有效的信息。信息是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資源。開展科研活動,首先必須掌握關于研究對象的大量信息,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重復研究,并使自己的科研活動能夠有一個較高的起點。
再次,要深入分析思考,采用科學合理的實踐操作。
最后,歸納總結并準確表達科研成果。科研活動最終是以一定的成果形式表現出來的,或是新思想、新技術,或是發明專利與新方法等。這些成果都需要通過文字或符號表達出來,因此,從事科研活動必須具備總結和撰寫科研論文的能力。
四、提高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策略。
1.健全組織機構,完善組織管理體系。
2.學生自身興趣的培養。
3.加強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4.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
5.注重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
五、結語
科研活動可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保證科研活動經常化、制度化和科學化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潛力,釋放創新激情。教師應該積極啟發學生的科研創新思維,提高科研創新能力,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秦燕娟.普通高等學校科研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8):22-28.
關鍵詞: 本科生 科研能力 培養
《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條規定:“本科教育應當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學科專業必需的理論、基本知識,掌握本專業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為此,培養學生科研能力是高校一項重要任務。
一、高校加強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1.高校加強學生科研能力培養是高校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
從高校“進口”(高校招生)來說,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深化,每一所大學的生源來自學生和家長的選擇,高校在社會上有良好的聲譽,才會有優越的生源,高校聲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校的師資力量和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因為師資力量是有目共睹的,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是可以外化的,是每個人都能看得見的,學生在校期間公開,取得科技發明,獲得專利,就能證明該所學校培養學生科研能力水平較高,就會得到社會的認可。
從高校“出口”(學生就業)來說,學生科研動手能力較強的高校必定會有很好的“出口”,因為科研水平最能反映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任何一家企事業單位都會引進這種具有實際能力的人。北京大學張維迎教授曾指出:“學校在某種意義上就像企業。”[1]從這個觀點來看,學生就是學校的材料和產品,從學生進口,經過四年加工,到學生出口,只有合格的產品才會順利出口,所以,高校解決了進口和出口,才能像企業一樣運轉起來,才能夠很好地發展壯大。
2.高校加強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有關專家認為:“21世紀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懂學習的人。”[2]所以高等教育不能僅僅向初等和中等教育那樣,只重視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的訓練。知識在不斷更新,只有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才能終身學習,才不會被突飛猛進的科技知識的潮流所淘汰。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可以參與到知識的應用和探索過程中。在科研活動中,任何一個數據都要按照要求精確到一定的小數位,不能有半點虛假,這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在此活動中,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合作者)之間要相互交流,有些科研項目甚至涉及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人,這樣就要學會處理好各類關系,從而有利于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科研是在科學研究過程中學習,是應用科學理論的具體行動,有利于開發和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和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科研是對個人創新能力的最有效的培養和鍛煉,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強調科研活動,能夠使學生盡早成為國家發展科學事業的重要力量。
二、本科學生科研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總體來說,目前我國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在重點大學相對開展得較好,比如,南開大學從2002年9月開始,設立百萬元的本科生創新基金,以立項的形式開展了“本科生創新科研百項工程活動”[3];中國科技大學于1999年提出了“大學生研究計劃”(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簡稱URP);上海復旦大學有李政道博士設立專項學生科研基金;浙江大學從1998年開始開展校級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每年投入經費20―50萬元;江蘇技術師范學院(以下簡稱江技師)每年設立10萬元專項經費,并在2005年成立了“大學生科技創新指導委員會”,全面負責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和學生科研立項等工作。其他一些高校基本上每年用于學生科研經費基本上在2―10萬元。學生科研管理部門基本上都是校團委,部分學校是校團委和科研處共管。但是,學生科研還存在一些不足:
1.從學生自身來看。
本科學生科研素質總體偏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對科研認識不足。有些學生認為科研是“空中樓閣”,與自己相距甚遠,高不可攀;有些學生認為搞科研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還有些學生認為搞科研是教師的事,與自己無關。(2)學生對科研方向不明確。一些學生對科研持有一定的好奇心,并表現出一定的興趣,但對究竟如何進行科研、進行哪方面的科研卻十分茫然。由于方向不明確,所以在選題時要么太難,耗費大量精力卻一無所獲,要么太容易,以至于沒有一定的研究價值。(3)學生缺乏科研主動性。現在,大多數高校實行學分制,本科學生在畢業時基本上要修滿200個左右的學分,因此學習任務還是比較重的,有些學生雖然科研項目已經獲批,但是不能夠主動擠出一定的時間查閱資料,認真研究。
2.從指導教師來看。
教師指導不到位。高校教師不僅要承擔一定的教學工作,還有一定的科研工作。有些學校的教師每周有20節課,備課、輔導、答疑、批改作業,導致教師沒有充分的時間指導學生進行科研活動。而對于那些剛畢業參加工作的教師來說,由于科研水平和經驗有限,往往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從學校方面來看。
高校科研經費投入欠缺,學生科研場所也不足,學生科研管理制度也不夠健全。目前,大多數普通高校科研經費太少,沒有固定的科研場所,一些高校雖然有學生科研場所,但是不能真正對學生開放,而且場所的科研硬件配置也不是很到位。
三、加強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的措施
1.建立科研“導生”、“導師”制度,加強科研指導工作。
在大學低年級(一、二年級)實施“導生制”。選拔成績優異、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高年級學生擔任低年級學生科研的導生,主要向沒有任何科研經驗的低年級學生介紹申請學生科研項目的一般程序,介紹查閱文獻資料等進行科研的方法,糾正他們對學生科研存在的某些不正確的認識,從而讓他們對學生科研有初步認識。在高年級,要聘請具有一定職稱、學歷、科研水平的教師擔任學生科研“導師”,主要負責學生科研選題、開展研究和成果申報等指導工作,并幫助學生分析、解決在科研過程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同時,高校還要完善學生科研相關制度的建設,從而增強學生科研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學生科研管理工作包括立項申請、立項審批、中期檢查、結題驗收、成果鑒定和申報、經費報銷等環節,這里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制訂相應的規章制度,要按章依程序辦事,尤其對于立項審批、結題驗收和經費報銷三個環節,要有相應的監督機制,以保證公平、公正、合理。
2.開展學生科研文化活動,強化激勵機制,提高學生科研的積極性。
高校要結合學校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科研文化活動,如:科技文化節系列活動、科研作品、成果集中展示月、學生科技作品競賽等,為學生開動腦筋、勇于探索和鉆研求新營造良好的氛圍,為學生發揮才智、挖掘潛能提供舞臺。對于教育部門和社會某些科研單位組織的類似于“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大賽”、“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電子產品設計大賽”等活動,分管學生科研工作的職能部門要高度重視,抓住機會,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參與的勇氣和積極性,讓學生在比賽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同時,還要強化激勵機制,對各類比賽中獲獎的學生,對科研活動表現積極的學生,對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學生要給予一定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激勵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根據科研成果給予學生1―3個附加學分;對取得發明成果或者獲得專利的學生優先評選優秀畢業生或者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留校任教;還可以給予適當的科研獎學金(江蘇技術師范學校對取得一定科研成果,或者參加省級以上科技競賽獲得三等獎以上的學生,給予800―2000元的獎勵)等。這些激勵措施可以保護學生科研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心投入科研工作,而且,對其他同學也會產生一種榜樣效應,促使他們學習先進,積極參與科研活動,最終形成以點到片,以片到面,直至全員參與的良好的科研氛圍。
3.嘗試新的考試方法,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科研能力。
目前,高校現行的考試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試卷(閉卷和開卷)考試,采取這種形式的課程一般都是基礎理論課和專業課;另一種是撰寫論文,采取這種形式的課程常常是那些專業選修課及思想政治形勢課。但是一些學生平時根本不學習,只是在考試之前死記硬背任課教師劃的重點。江蘇技術師范學校為了強化學生基礎,為學生科研能力培養奠定基礎,從2006年開始,對專業必修課程和公共基礎課程實施“教考分離”措施,即任課教師不出考卷,僅提供教案,由學校聘請其他教師出卷,這能夠比較如實地反映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高校還要建立適合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考試形式,防止“高分低能”現象的再現。對于工科學生,要根據工程背景和專業課程實際采取小設計、小答辯的形式,比如《VHDL語言――硬件描述語言》課程,可以讓學生設計不同參數(每人一組參數)的數字濾波器或者設計具有不同功能(鬧鈴、定時)、不同時制(12時制、24時制、26時制等)的數字鐘,學生設計好之后再分成幾個小組進行答辯(答辯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個別學生請他人代勞)。這樣不僅考核了學生掌握和應用VHDL語言知識的水平,還附帶考核了學生掌握《數字信號處理》、《數字電路》等課程的知識水平。對于文科學生,可以采取讓學生根據所學課程,深入企業、社會進行專題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并撰寫調查報告或論文,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向各類刊物投稿,對于公開發表在省級及以上刊物上的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高校必須積極探索各種各樣的考核模式,真正能夠考出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水平和能力,并根據學生的考試結果,認真分析、總結,從而培養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人才。
4.充分利用實訓實習基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在企業或者科研機構中建立學生實訓實習基地,可以解決高校學生科研所需要的儀器、設備、場所等問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同樣離不開實踐,也需要知行結合,學校要積極在大學四年級上半學期安排學生有1―2個月的實訓實習時間。師范類學生教育實習要有實習學校,非師范類學生實訓要有相應的企業或者科研機構。在實訓實習期間,學生要能融入到企業現場的班組中去,能夠比較全面掌握一個專業、不同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2003年起,江蘇技術師范學校嘗試采取選送一些有就業意向的學生直接到相關企業(科研機構)做畢業論文的方式,這種方式類似于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做畢業論文的形式,即學生有兩位指導教師,一個是學校教師,主要負責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畢業答辯,另一個是企業具有副高職稱的工程人員,主要負責學生畢業設計的工程和技術指導。實踐證明這種利用實訓實習基地真題真做的方式,成效顯著,2003年第一批去企業做畢業論文的學生,基本上都被聯想、梅特勒?托利多等知名企業錄用,迄今已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因此高校要積極“聯姻”,保證有足夠多的實訓實習基地。
參考文獻:
[1]萬靜,胡軍.想做個“三無”校長[N].南方周末――文化版D25,2006.11.16.
【關鍵詞】 青年教師,專業素養,科研能力
為了滿足學校的正常教學需要,許多高職院校均招聘了大量的應屆畢業生充實師資隊伍。總體上來看,這些畢業生具有思想活躍、精力充沛、勤奮好學、接收能力強、新知識多等優勢;但其弱勢也很明顯,他們都是一離開校園就匆匆地走上講臺,大部分又是非師范專業出身,既缺乏系統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又缺乏實際的教學經驗,更不熟悉高職高專教育教學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規律。所以,要提高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保證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對高職院校中的青年教師的專業素養進行系統的培養。而對青年教師進行科研能力的培養也是提升個人專業素養的必要條件。
一、培養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意義
(一)現代教育模式需要創造型與科研型教師
現代教育模式,要求教師必須充分深入地觀察分析教育對象、教育現象、教育問題,運用科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探尋教育規律及有效教育途徑和方法,構建合適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尊重、發展和完善學生的個性,使其稟賦和潛能得到充分開發。要求教師必須進行教育科研,由經驗型、辛苦型向科學型、研究型轉變。
(二)教育的終身化需要不斷鉆研、不斷探索的教師
人類科學知識每3到5年增加一倍,整個大學期間所學的知識,畢業時即有五分之一已被淘汰,特別是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和專業設置的特點,教師必須轉變一次教育終身受益的觀念,認真學習和鉆研不斷發展變化的現代科技文化知識,調整和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并及時了解本學科在國內外發展的趨勢,把最新科技成果及自己的科學思想和創見帶入課堂,傳給學生。同時要積極參與科學研究,通過科研工作不斷提高自身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及教育技能,從而帶動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青年教師要時刻保持創新精神,與時代同步,與知識更新同步,不斷鉆研探索,始終走在科學知識,能力技能的最前端,才會使我們的職業教育永葆活力,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備受社會歡迎。
(三)高職教師要適應產學研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要不斷為社會培養和提供創新人才,提高企業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等方面的自主創新能力;要主動深入企業和社會進行調研,將困擾社會與企業的經濟及技術難題作為自己的科研課題,并不斷探索和潛心研究,頑強地去攻克它;要主動介入產業活動,提高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率,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要依據國家需要和行業發展,超前起步,探索研究科技經濟的發展趨向,提出前瞻性指導性的結論,使社會、企業做好技術儲備,形成超前能力,提高國際競爭力。
二、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發展現狀
(一)青年教師科研畏難意識嚴重
不少青年教師迫于"評職稱"的壓力,他們中為數甚多的人,對此既不愿做,又不敢做,更不會做。因而在教學實踐中,依然因循守舊,憑主觀經驗辦事。實踐證明,一個不善于總結教學經驗和教訓,不探索教育規律的教師,是一個不完美的教師。他不可能創造性地去實現教育教學意圖,充其量也僅是個"單純教學型"的教書匠而已。
(二)科研意識不強,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研究方向不明,申報課題經驗不足
由于現實的諸多因素,高校青年教師即使已經認識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也想在科研方面有所作為,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許多人參加工作以來從未申報或參與過任何課題研究。大部分青年教師對科研課題的選題、申報、評審、組織實施、驗收等環節不了解,不知道如何運作,不能迅速融入現有科研隊伍中。
(三)教學任務繁重,無暇顧及科研
這種認識反映了舊的教育觀念仍然禁錮著不少教師的頭腦,錯誤地認為,只要守著兩本書(課本與教參),一支粉筆,所教學生成績合格,找到工作也就心滿意足了。至于搞教育科研,就要有更大的投入和付出,且出不出成績還是一個未知數,這就意味著教師要冒一定風險,因而嚇退了不少教師,也為其安于現狀,墨守成規。長期以來,人們還往往習慣性地認為,只要辛辛苦苦地工作就是優秀教師。其實這是對優秀教師的一種誤解。真正優秀的"辛勤園丁",無可置疑地應當是那些熱愛教育事業,有著良好的師德,能向教育科研要質量、上水平的科研型教師
(四)科研缺乏系統性和穩定性,研究方向搖擺不定,教師科研協作與團隊精神欠佳
三、提升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措施
(一)提高對高職院校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科研工作是高職教育發展的需要,科研工作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科研工作是教學創新的源泉,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礎。
(二)學校應提供有利于科研的平臺。為了加強教師科研隊伍建設,應該形成一些制度和政策,以績效工資為平臺,把教師的科研成績列入考評項目,引導、支持、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教育科研工作,認真搞好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質量和水平。青年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找準具有可行性的研究點,學習和創新科研方法,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政策平臺,資金平臺以及信息資源平臺。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研究,加入科研團隊,全面提高個人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
(三)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將科研融人到教學中。教學不是孤立的,科研可以充實教學。科學在日新月異地飛快發展,如果在教學中總是講一些陳舊的東西(包括基礎課在內),學生學起來就會感到很乏味。因此,教師從事科研工作,了解學科發展的動向和前沿,并適當引人教學,會豐富講課內容,使課堂效果更好。尤其是介紹自己親身從事的科研工作,會使學生感到更有興趣和動力。
(四)通過企業實踐調整科研思路。高職院校必須要加強青年教師的專業實踐鍛煉,應有計劃的安排他們到企業進行專業實踐,鼓勵他們參加各種專業技能培訓和考核。定期安排他們開展行業或專業的社會調查,了解所從事專業目前的生產、技術、工藝、設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以便在科研教學中及時補充當前生產中使用的新工藝、新科技。還可將教學中的一些科研課題帶到企業去,向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請教,以促進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能力。
(五)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和注重研究方法。教師的專業知識只有達到一定高度,才可以一覽眾山小,教學才會得心應手。因此繼續教育、終身教育已成了教師的生活內涵。青年教師應把自我誘導、自我培養作為自己的職業追求,時時激勵自己去刻苦學習。同樣,要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就必須虛心學習、善于學習。勤奮學習教育理論,因為沒有教育理論的指導,就很難有教學研究的新思想、新思路、新視野,就沒有新發展、新突破。青年教師必需加強基礎教育理論學習,掌握教育理論與聯系實際的能力,了解和初步學會并掌握教育研究的一些基本程序和方法。增強科研信心,激發科研激情。信心和激情是搞好科研的兩大要素。修身養性,陶冶情操,頤養性情。培養自身的文學功底,以更好地體現和傳遞科研成果。
四、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職院校必須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角度出發,實施全面的素質教育,這就對高職院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系統地對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進行全面地培養,在加強青年教師專業能力,教學技能的基礎上強調科研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這樣才能使他們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為學校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推動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夏玲.新時期高校教師素質培養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 2007.
[2] 侯愛華.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培養[J].機械職業教育,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