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4 15:56: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程變更風險評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工程項目;合同管理;風險評估;防范措施
工程項目建設是個工期長、技術含量高及投資數量大的復雜工程,尤其是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工程項目建設規模不斷增大,工程項目建設過程存在諸多不確定的模糊風險因素,合同管理作為工程項目建設進度、質量與投資控制的基本依據,合同管理受社會自然環境、規模與投資數量等因素影響較大,存在不確定風險,加強合同管理風險的防范,可有效保障工程項目經濟效益。
一、合同風險形式
1.客觀合同風險
客觀合同風險一般是法律法規、國際慣例與合同條件所規定的,這種風險責任一般是合同雙方所回避,而人的主觀努力通常無法控制的,諸如合同所規定承包商應該承擔的變更風險、時效風險與市場價格風險等。工程變更在15%合同金額內,而承包商無法得到任何補償,此時即為工程的變更風險;當索賠事件出現后,在28d內承包商應該提出索賠的意向通知,否則索賠就會失效,這種風險發生便是時效風險;市場價格風險則是指合同價格規定不允許調整差價,在市場價格上漲后,承包商就要承擔全部的風險。
2.主觀合同風險
此種合同風險是由人為因素所引起,不過也可通過人為因素控制。在國內的許多施工合同里,業主運用自身有利條件,將苛刻條件隱含于工程合同條款之中,而有些承包商為承攬工程,制定工程項目合同時,對有利自身權利的理據不敢抗爭,或者合同判斷僅重視工期與價格,對于其他條款注意不夠,在合同簽訂上存在較大隨意性與盲目性,此時便會受制于業主,很容易被業主占據主導地位,合同平等性就很難體現,進而增加合同風險性。還有些承包商很容易輕信業主的許諾,草率簽訂沒有法律效力的合同,當業主因資金不足出現工程拖款情況時,承包商自身經濟利益就會受到影響。
二、合同管理風險評估方法
風險評估是指在風險識別后,采取合理科學方法對工程項目風險進行辨別量化,然后按照權重大小進行排序,綜合考慮工程項目風險事件可能發生的概率與損失大小。項目風險權重不同,重視程度就應該不同,風險評估是合同管理風險中的重要組成,是合同管理風險控制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工程項目中,風險是必然存在的,加強合同風險評估,可有效控制不利風險因素,避免為工程項目建設帶來影響,風險評估常用方法有下列幾種。
1.模糊評估法
模糊評估法是指運用模糊集的理論對工程項目的風險給予評價,運用三角模擬或者蒙特卡洛等模擬方法對工程項目風險進行度量,通過改變參數,可對工程項目風險進行多次模擬,并運用模擬仿真的統計結果度量項目風險結果。
2.綜合評估法
綜合評估法是邀請評估專家,評估工程項目合同管理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事件與風險水平,并依據整體風險水平進行排序,以次來度量合同管理中的風險。
3.外推法
此類評估方法是最常見的,可分成旁推、前推與后推等類型,旁推是運用類似的項目數據對工程項目合同風險給予分析評估,前推是依據歷史經驗數據對未來事件可能出現的后果與概率進行判斷,而后推是沒有歷史數據狀況下,將項目合同未來存在風險事件歸結為有數據可查的初始風險事件上,從而對項目合同管理風險進行分析評估的一種方法。
在風險評估方法中,除了以上三種評估法外,還有故障樹法、層次分析法等,在風險評估中,亦應考慮因資料不全及環境復雜等因素而使風險評估存在一定偏差的可能性。
三、合同管理風險防范措施
1.提高合同風險意識,加強合同管理
工程項目合同是工程管理的主要法律文件,對項目風險的管理具有保障作用。承包商應有很強的風險意識,尤其是合同風險意識,依據企業原有項目所遇風險問題,對其整理歸類,并對其風險出現與影響范圍給予分析評價。在新項目合同簽訂與條約履行中,對每個細節與條款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讓所有參與者都要參與,在思想上加強參與者的合同風險意識,在項目建設中,構建施工與企業經營不同層面風險的管理體系,完善合同風險的全過程分析與防范,并采取一定處理機制解除風險,確保工程項目順利開展。
2.完善工程項目的合同管理制度
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合同管理的環節較多,主要包含合同洽談草擬、評估簽訂、交底學習、履行跟蹤與變更終止等,工程企業應不斷規范本企業合同管理,將本企業經濟利益在合同中盡量最大化體現,避免不必要的合同糾紛,并保障企業社會經濟效益的獲得,這就需要加強合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合同管理制度主要有責任分解、合同交底、審查批準與每日工作報送等,其中,責任分解制度是指合同管理者把各合同責任落實到每個工作小組,并明確其工作范圍與責任,經過合同任務分解落實到相關責任人員,然后積極配合協調工程合同的履行;當合同簽訂后,相關管理人員應對各項目管理者與工作負責人實施合同交底,解釋并說明合同主要內容,以形成工程項目的合同交底制度;為避免索賠費用不能及時納入月付款要求的狀況,并便于管理者審核進度款,可建立進度款的審查批準制度;每日工作報送制度所指的是每個職能部門把本部門工作狀況與未來一周計劃送到工程合同管理部門,讓合同管理者及時了解項目信息,以便作出準確決策。
3.實施全過程的全面合同管理
工程項目的合同管理應該將合同作為主線來實施規范標準的制度化管理,制定與合同有關的工作規定,尤其是合同管理程序、組織、談判、起草、簽訂與檢查等工作環節,均要作出明確的規定。工程項目合同整體的實施過程中,每項工作均要嚴格按規定管理和執行,合同資料要記錄收集齊全,尤其是索賠資料的收集。工程項目建設中,難免出現一些不確定風險,一旦發包商不能依照合同來履行責任,承包商就會因合同價款影響延誤工期,這時承包商就應依法進行索賠,而索賠成功性主要取決于索賠強有力的證據與解釋,加強合同資料收集,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合同糾紛,確保企業應得利益。
4.提高合同管理人才培養
工程合同管理者應是高素質的綜合人才,不僅要有良好的工程技術素質,熟知相關法律法規與合同業務,還要勝任合同的擬稿、談判、修改與解釋,對工程的合同管理、索賠管理、工程造價與財會賬務等也要非常熟悉。同時,合同管理者還要配備精通合同管理與熟悉業務知識的專業人士,以應對有些業主為避免承包商索賠,進而聘請專業工程技術顧問與法律專家來起草項目合同的情況,此類合同條款編制質量較高,隱含許多對承包商不利成份,承包商對業主的這些不利條款要避免盲目接受,應善于轉移與限制合同風險,使風險在雙方間合理分配。
總結: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工程項目規模、工期與投資數量均不斷增加,合同管理在工程項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合同管理風險一旦發生,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采取一定風險防范策略降低合同管理中的風險,可有效保障工程企業的經濟利益不受損害,并獲得最大經濟與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錢峰.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分析與防范[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8(12)
[2]閆愛勤.工程合同管理的風險防范與探析[J].中國商界(上半月),2009(08)
[關鍵詞]信息系統;風險評估;基于知識的定性分析;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0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3)06-0100-02
隨著計算機信息系統在各軍工企業的科研、生產和管理的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部分單位提出了軍工數字化設計、數字化制造、異地協同設計與制造等概念,并開展了ERP、MES2~PDM等系統的應用與研究。這些信息系統涉及大量的國家秘密和企業的商業秘密,是軍工企業最重要的工作環境。因此各單位在信息系統規劃與設計、工程施工、運行和維護、系統報廢的過程中如何有效的開展信息系統的風險評估是極為重要的。
一、風險評估在信息安全管理體系中的作用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是指依據國家風險評估有關管理要求和技術標準,對信息系統及由其存儲、處理和傳輸的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屬性進行科學、公正的綜合評價的過程。風險評估是組織內開展基于風險管理的基礎,它貫穿信息系統的整個生命周期,是安全策略制定的依據,也是ISMS(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信息安全管理體系)中的一部分。風險管理是一個建立在計劃(Plan)、實施(D0)、檢查(Check)、改進(Action)的過程中持續改進和完善的過程。風險評估是對信息系統進行分析,判斷其存在的脆弱性以及利用脆弱性可能發生的威脅,評價是否根據威脅采取了適當、有效的安全措施,鑒別存在的風險及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
二、信息系統安全風險評估常用方法
風險評估過程中有多種方法,包括基于知識(Knowledge based)的分析方法、基于模型(Model based)的分析方法、定性(Qualitative)分析和定量(Quantitative)分析,各種方法的目標都是找出組織信息資產面臨的風險及其影響,以及目前安全水平與組織安全需求之間的差距。
1、基于知識的分析方法
在基線風險評估時采用基于知識的分析方法來找出目前安全狀況和基線安全標準之間的差距。基于知識的分析涉及到對國家標準和要求的把握,另外評估信息的采集也極其重要,可采用一些輔的自動化工具,包括掃描工具和入侵檢測系統等,這些工具可以幫助組織擬訂符合特定標準要求的問卷,然后對解答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在與特定標準比較之后給出最終的報告。
2、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是對構成風險的各個要素和潛在損失的水平賦予數值或貨幣金額,當度量風險的所有要素(資產價值、威脅頻率、弱點利用程度、安全措施的效率和成本等)都被賦值,風險評估的整個過程和結果就都可以被量化。定量分析就是從數字上對安全風險進行分析評估的一種方法。定量分析兩個關鍵的指標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威脅事件可能引起的損失。
3、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是目前采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方法,它具有很強的主觀性,需要憑借分析者的經驗和直覺,或國家的標準和慣例,為風險管理諸要素的大小或高低程度定性分級。定性分析的操作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包括討論、檢查列表、問卷、調查等。
4、幾種評估方法的比較
采用基于知識的分析方法,組織不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時間和資源,只要通過多種途徑采集相關信息,識別組織的風險所在和當前的安全措施,與特定的標準或最佳慣例進行比較,從中找出不符合的地方,最終達到消減和控制風險的目的。
理論上定量分析能對安全風險進行準確的分級,但前提是可供參考的數據指標是準確的,事實上隨著信息系統日益復雜多變,定量分析所依據的數據的可靠性也很難保證,且數據統計缺乏長期性,計算過程又極易出錯,給分析帶來了很大困難,因此目前采用定量分析或者純定量分析方法的比較少。
定性分析操作起來相對容易,但也存在因操作者經驗和直覺的偏差而使分析結果失準。定性分析沒有定量分析那樣繁多的計算負擔,但卻要求分析者具備一定的經驗和能力。定量分析依賴大量的統計數據,而定性分析沒有這方面的要求,定量分析方法也不方便于后期系統改進與提高。
本文結合以上幾種分析方法的特點和不足,在確定評估對象的基礎上建立了一種基于知識的定性分析方法,并且本方法在風險評估結束后給系統的持續改進與提高提供了明確的方法和措施。
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統安全風險評估
由于信息系統生命周期的各階段的安全防范目的不同,同時不同信息系統所依據的國家標準和要求不一樣,使風險評估的目的和方法也不相同,因此每個階段進行的風險評估的作用也不同。
信息系統按照整個生命周期分為規劃與設計、工程實施、運行和維護、系統報廢這四個主要階段,每個階段進行相應的信息系統安全風險評估的內容、特征以及主要作用如下:
第一階段為規劃與設計階段,本階段提出信息系統的目的、需求、規模和安全要求,如信息系統是否以及等級等。信息系統安全風險評估可以起到了解目前系統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安全防范措施,幫助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策略,確定安全防范的投入最佳成本,說服機構領導同意安全策略的完全實施等作用。在本階段標識的風險可以用來為信息系統的安全分析提供支持,這可能會影響到信息系統在開發過程中要對體系結構和設計方案進行權衡。
第二階段是工程實施階段,本階段的特征是信息系統的安全特征應該被配、激活、測試并得到驗證。風險評估可支持對系統實現效果的評價,考察其是否滿足要求,并考察系統運行的環境是否是預期設計,有關風險的一系列決策必須在系統運行之前做出。
第三階段是運行和維護階段,本階段的特征是信息系統開始執行其功能,一般情況下系統要不斷修改,添加硬件和軟件,或改變機構的運行規則、策略和流程等。當定期對系統進行重新評估時,或者信息系統在其運行性生產環境中做出重大變更時,要對其進行風險評估活動,了解各種安全設備實際的安全防范效果是否有滿足安全目標的要求;了解安全防范策略是否切合實際,是否被全面執行;當信息系統因某種原因做出硬件或軟件調整后,分析原本的安全措施是否依然有效。
第四階段是系統報廢階段,可以使用信息系統安全風險評估來檢驗應當完全銷毀的數據或設備,確實已經不能被任何方式所恢復。當要報廢或者替換系統組件時,要對其進行風險評估,以確保硬件和軟件得到了適當的報廢處置,且殘留信息也恰當地進行了處理,并且要確保信息系統的更新換代能以一個安全和系統化的方式完成。對于是信息系統的報廢處理時,應按照國家相關保密要求進行處理和報廢。
四、基于評估對象,知識定性分析的風險評估方法
1、評估方法的總體描述
在信息系統的生命周期中存在四個不同階段的風險評估過程,其中運行和維護階段的信息系統風險評估是持續時間最長、評估次數最多的階段,在本階段進行安全風險評估,首先應確定評估的具體對象,也就是限制評估的具體物理和技術范圍。在信息系統當中,評估對象是與信息系統中的軟硬件組成部分相對應的。例如,信息系統中包括各種服務器、服務器上運行的操作系統及各種服務程序、各種網絡連接設備、各種安全防范設備和產品或應用程序、物理安全保障設備、以及維護管理和使用信息系統的人,這些都構成獨立的評估對象,在評估的過程中按照對象依次進行檢查、分析和評估。通常將整個計算機信息系統分為七個主要的評估對象:(1)信息安全風險評估;(2)業務流程安全風險評估;(3)網絡安全風險評估;(4)通信安全風險評估;(5)無線安全風險評估;(6)物理安全風險評估;(7)使用和管理人員的風險評估。
在對每個對象進行評估時,采用基于知識分析的方法,針對互聯網采用等級保護的標準進行合理分析,對于軍工企業存在大量的信息系統,采用依據國家相關保密標準進行基線分析,同時在分析的過程中結合定性分析的原則,按照“安全兩難定律”、“木桶原理”、“2/8法則”進行定性分析,同時在分析的過程中,設置一些“一票否決項”。對不同的評估對象,按照信息存儲的重要程度和數量將對象劃分為“高”、“中”、“低”三級,集中處理已知的和最有可能的威脅比花費精力處理未知的和不大可能的威脅更有用,保障系統在關鍵防護要求上得到落實,提高信息系統的魯棒性。
2、基于知識的定性分析
軍工企業大多數信息系統為信息系統,在信息系統基于知識分析時,重點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物理隔離、邊界控制、身份鑒別、信息流向、違規接入、電磁泄漏、動態變更管理、重點人員的管理等。由于重要的信息大多在應用系統中存在,因此針對服務器和用戶終端的風險分析時采用2/8法則進行分析,著重保障服務器和應用系統的安全。在風險評估中以信息系統中的應用系統為關注焦點,分析組織內的縱深防御策略和持續改進的能力,判別技術和管理結合的程度和有效性并且風險評估的思想貫穿于應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對信息系統進行全面有效的系統評估。在評估過程中根據運行環境和使用人群,判別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互補性,及時調整技術和管理措施的合理性。在技術上無法實現的環節,應特別加強分析管理措施的制定和落實是否到位和存在隱患。
3、注重縱深防御和持續改進
(一)缺乏控制項目財務風險的意識
對于建筑行業的很多領導者和員工來說,他們控制財務風險的意識較弱,導致建筑企業控制財務風險的系統和制度不夠完善,當遇到風險時,不能有效的抵抗風險,使得企業遭到財務上的損失。
(二)沒有專業的控制項目財務風險的人員
對于我國的很多建筑企業來說,缺少專業控制想財務風險的人才是大部分企業的共性。很多企業就算聘用專門的項目財務風險控制人員,但這些人員都缺乏不同程度的專業知識,導致他們所作出的政策或方案不能再實際操作中起到真正的作用。
(三)沒有科學、合理的項目財務風險控制系統
由于企業控制項目財務風險的意識較弱,再加上又沒有專業的項目財務風險控制人員,所以建筑企業就沒有科學的項目財務風險控制系統,使得企業在開展項目時沒有依據,對風險也不能及時、準確的意識到,給企業帶來財務損失。
(四)合同規定不夠詳細,造成財務損失
在施工之前,建筑企業在編制合同時,不夠詳細,忽略了一些細節,而當雙方發生糾紛時,沒有充分的證據維護自身的利益。
(五)預算編制不夠全面,導致施工過程中資金損失
對于建筑行業來說,預算的編制是很重要的。但是大部分建筑企業由于缺乏專業的財務風險控制人員,導致在預算編制時考慮不夠周到,在節約成本上沒有真正的起到作用,再加上預算的執行力度不夠強,最終導致建筑企業資金損失。
(六)缺乏規范化的成本管理
對建筑企業來說,成本管理是控制項目財務風險的重點。而成本管理的重點在于材料使用的控制,而大部分的建筑企業在材料使用方面是很隨便的,沒有進行詳細的記錄,導致材料使用超過預計,給建筑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損失。
二、強化建筑行業項目財務風險控制的方法
(一)強化項目投標時的財務風險控制
1.選擇風險最低的發包商,盡最大可能避開財務風險對建筑企業來說,選擇最合適的發包商是很重要的。建筑企業在確定所合作的發包商之前要對發包商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調查,對發包商的財政狀況和信譽進行風險評估,選擇風險最低的發包商,為建筑企業帶來最大利益。對于需要招投標的項目,建筑企業應著重評估發包商項目法律法規方面的風險,例如發包商是不是擁有土地使用權的一方;而對于不需要招投標的項目,建筑企業應著重對發包商項目資金的來源進行調查,并評估發包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所能提供的周轉資金的數目。
2.構建投標風險評估部門,專門評估投標項目的風險程度在投標之前,建筑企業應將所獲得的投標文件交給投標風險評估部門,由該部門進行全方面的風險評估。投標風險評估部門不僅要預估該項目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還要詳細的審核施工圖紙,投標風險評估部門需要向領導層提供評估報告,建筑企業根據投標風險評估部門所提供的評估報告,再綜合自身所具備的生產力、勞動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選擇最合適的投標方式。同時,在決定投標之前,建筑企業還應進行全面的成本預算,預計項目進行時租用設備、購買和運輸材料所需要的周轉資金等,增強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
3.在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基礎上簽訂合同建筑企業在項目中標后,雙方要簽訂合同。在簽訂合同時,合同中的一切條例都必須以國家相關的法律為背景來開展,合同必須明確指出雙方的責任、義務和權力,雙方都必須仔細的閱讀合同中的所有條例,在簽訂合同之前雙方可以提出不滿和疑問并進行修改。合同必須明確規定工程驗收時間、工程結款時間和結款方法,并且明確材料購買方、繳納稅款方等,雙方應該將一切細節都擬定在合同中,避免發生糾紛。
4.選擇能力強的分包商建筑企業除了要選擇最合適的承包商,還要選擇最合適的分包商。因為分包商要想建筑企業支付一定數目的質量保證金,所以分包商可以為建筑企業分擔財務上的壓力,使得建筑企業有更多的資金來進行投資,不斷發展企業。建筑企業在確定分包商之前需要對分包商的施工成本的墊付能力進行評估,選擇資金雄厚的分包商。
(二)項目施工期間的財務風險控制
1.制定多個施工方案,從中選擇最好的一種方案一個項目要想順利的開展和進行的話,必須要有最完美的計劃方案與之附和。建筑企業應在項目施工之前制定最完美的施工方案,建筑企業要在制定施工方案之前到施工現場多次勘察,結合施工的實際條件、環境和規模來制定方案,在最大限度節約施工成本的同時還能保證施工的質量。施工時要嚴格執行建筑企業所制定的施工方案,向建筑企業定期提供報告,做好事中的及時反饋,企業要及時根據報告作出準確的調整,增強企業控制風險的能力,為企業帶來最大利益。
2.創建預算管理委員會,專門編制預算建筑企業在每年的年初要對企業的資金進行全面預算,企業不僅要有足夠的投資項目資金,還要有更多的資金來進行周轉和作為項目成本。建筑企業財務部門要根據投資的項目來調整企業的資金結構,不斷優化企業長期與短期的資金比率,借入、借出和自由的資金比率,同時,建筑企業還應提升企業的償還財務能力,為企業建設好的形象,提供企業的信譽程度。建筑企業可以通過創建預算管理委員會,專門編制項目預算方案,并嚴格監督項目事中的預算執行和事后的預算審核和評估,為企業構建龐大的信息系統,逐年強化預算的編制、執行、審核等操作,通過預算提升建筑企業控制風險的能力。
3.規范化建筑企業成本管理,節約成本,提高設備利用率建筑企業的項目風險管理重點在于成本管理,規范化的成本管理能夠大幅度的提升企業控制風險的能力。而建筑企業成本管理的重點在于節約成本,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建筑企業應該制定材料使用制度,并要求員工嚴格執行,增強企業施工人員節約材料的意識,對超額使用材料的部門和人員給予一定的懲罰,嚴格執行需要多少材料就用多少材料的制度。同時,施工時應計劃好大型設備的使用時間,盡量將大型設備的可使用時間用滿,提高設備的利用率。
(三)工程結款階段的財務風險控制
1.做好竣工后的簽證工作,最大限度鞏固工作成果工程竣工后,建筑企業應以最快的速度進行簽證工作,簽證工作必須在相關法律基礎上開展,簽證工作必須明確勞務費、工程的增加量或減少量、材料的用量和費用,在發包商代表作出書面的簽證后,建筑企業要進行嚴格的審核,審查簽證的簽證人是否有權力進行簽證工作等,在簽證工作結束后,還要審核簽證所授予權力的期限和范圍,保證簽證工作的真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并依照之前合同所規定的竣工時間和工作量等來保障建筑企業的權利。
2.保存好施工的所有資料,保障自身利益建筑企業應該保存好施工的所有資料,例如材料使用記錄、所有會議記錄、暫停工程通知單、施工調整簽證單等,充足的材料能夠在發生糾紛時提供足夠的證據,保障企業自身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3.工程變動是要做全面備案,保障自身合法權益根據國家相關法律規定,施工工程中的工程變更并不列在之前簽訂的合同中,需要重新備案。所以工程變更時要經過雙方的協調后才能進行,建筑企業應做好備案工作,保障自身的權利。
三、結語
[關鍵詞]電力工程造價;風險管理;風險識別
電力是社會經濟運行發展中一項極為重要的基礎設施。隨著電力需求與日俱增,新增電力工程數量龐大,同時對電力工程的要求也不斷提升。電力工程由于其特殊性,在設計、施工建設以及運營維護等各個階段都蘊含著大量風險因素。傳統電力工程比較注重施工和運營階段的風險控制,但并沒有以全生命周期的視角來看待風險管理,特別是在造價階段對風險缺乏足夠的重視。因此,本文借鑒現代風險管理理念,來完善電力工程造價風險管理。
1現代風險管理理念
現代風險管理理念提倡全面和全生命周期的風險管理。首先,根據美國著名安全工程師海因里希(Heinrich)提出的法則,每當存在300個隱患時,就必然要發生29起輕微事故,在這29起輕微事故中,必然有1起重大事故。因此,現代風險管理要求對風險隱患進行全面的排查,對潛在風險毫無覺察或是麻木不仁,將必然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其次,現代風險管理強調全生命周期的持續風險管理,主要流程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措施、風險監控。四個環節構成一個連續的循環,貫穿于項目或生產運營的全過程。因此,按照現代風險管理理念,需要對電力工程造價的全過程進行全面的風險識別、評估和應對措施的制定。
2電力工程造價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首要步驟。對一個項目而言,不僅要確定有哪些潛在風險,還需要分析引起這些風險的主要原因、可能引起的后果以及風險的觸發條件等。本文采用流程分析法來識別風險,即對電力工程造價流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風險分析。電力工程造價通常包含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招投標、建設施工、工程收尾、生產運行計價管理等階段,結合工作實際,分析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風險:在初步設計階段,總體方案的選擇和設計至關重要。如果方案選擇不理想,或者設計精度太低,容易導致后續階段的方案變更,對工期和成本影響較大。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常常由于工程量大、時間緊迫、設計人員缺乏經驗等原因,導致施工圖設計出現錯誤或者超出限額,造成施工圖局部修改。在招投標階段,由于電力工程專業性較強,參與招投標的企業較少,如果其中有企業因資質不夠、標書不合規等問題退出招投標,則會導致廢標,拖延工程進度。在施工建設階段,如自然災害和社會突發事件等不可抗力影響工程工期和成本;如果因為意外因素導致工程變更,甲乙方之間會出現糾紛和索賠問題;如果在施工過程中,實際人工費上漲,將導致工程成本上升。在工程收尾階段,如果法規發生變化,會影響工程驗收;如果部分工程驗收不通過,將導致工程價款的結算和支付糾紛,給企業造成比較嚴重的經濟損失。
3電力工程造價風險評估
PI矩陣是簡單實用的風險評估工具,通過分析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從而評估風險等級。例如,發生概率高、影響程度嚴重的風險就是需要重點關注的高等級風險。電力工程造價風險的PI矩陣中,初步設計精度低、施工過程中的不可抗力以及糾紛是等級較高的風險,方案選擇和法規變化是中等風險,施工圖修改、人工費上漲以及廢標是較低風險。可以看出,電力工程造價的關鍵風險集中在初步設計、施工過程以及驗收結算階段。
4電力工程造價風險應對措施
常見的風險應對措施包括風險回避、風險轉移、風險預防、風險減輕以及風險自留五種,而且對于不同等級的風險,側重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對于電力工程造價,風險應對措施的選擇主要是:
4.1對于初步設計精度低的問題,應采取風險預防措施,包括:在設計前開展充分的調研、可行性研究和項目論證,提高設計準確性;聘請有經驗的設計人員來帶領設計團隊,或通過系統內外部的培訓來提升設計人員的設計水平;建立設計咨詢制度,聘請企業外部專家對項目提供評估和咨詢;盡量采用成熟的、標準化的設計流程、方法和軟件,提高設計穩定性。
4.2對于方案變更以及驗收結算所引起的糾紛,同時采取風險預防和風險減輕措施,例如:提高設計和造價質量,減少方案變更的出現;完善合同中的風險條款,在合同中事先約定意外情況對施工的影響以及解決方案,減少糾紛的出現;與合作方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和伙伴關系,及時穩妥地處理糾紛問題,減少雙方的損失。
4.3對于自然災害和社會突發事件等不可抗力,同時采用風險回避、風險分散以及風險減輕措施:首先應采取風險回避措施,加強電力工程區域的環境調查和風險預測,及時與業主溝通,避免在高風險環境下建設施工;其次,采取風險分散措施。由于電力工程對資質和質量要求高,業務外包難度大,因此風險分散的主要辦法是為關鍵設施購買保險,在遭遇不可抗力時通過保險賠償降低損失;此外,還應采取風險減輕措施,即建立和完善應急預案,在遭遇突發事件時,利用現代信息通訊系統,及時調動設計、施工、搶修等各部門協同應對災害,減少損失。同時加強日常的預案演練,提高應急預案反應速度和執行效果。
4.4對于法規變化,采取風險分散與風險減輕并行的對策:一方面,在簽訂合同時,將法規變化因素納入合同,約定其造成的影響由甲乙雙方共同分擔。另一方面,當法規發生變化時,及時與業主溝通協商,說明情況,并及時對工程做出調整。
4.5對于施工圖修改、人工費上漲以及廢標等較低風險,采取風險自留并加以監控的措施。例如,對施工圖設計錯誤進行記錄,達到一定界線時納入設計人員考核;對人工費進行監控和及時的反饋,及時與業主溝通并調整方案;對于廢標情況,則事先預留重新招投標的時間。綜合上述分析,電力工程造價風險應對措施可以歸納為三個重點:一是完善工程設計體系,減少由于設計變更產生的風險;二是完善合同中的風險條款,減少糾紛和損失;三是完善與合作方的溝通機制,處理好合作伙伴關系,及時協商處理風險,將損失降到最低。
5結束語
本文基于現代風險管理理念,按照電力工程造價流程進行風險識別,運用PI矩陣進行風險評估,并提出了一系列風險應對措施。總體而言,對于現代電力工程造價,必須提高風險管理意識,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優化風險管理體系,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電力工程的建設效率和質量,推動電力工程向著現代化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曾華等.工程項目風險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風險管理是項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近20年才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性邊緣科學,是處理由不確定性產生的各種問題的一整套方法。風險管理主要涉及技術風險、設備質量風險、可靠性工程問題、采礦、設備維護與更新、自動儀表可靠性分析、金融和經濟決策等領域,而應用到項目管理是近十幾年才興起的。迄今為止,我國的一些研究成果大多是針對某一具體風險的研究,如“三峽工程投資風險分析及其理論與方法研究”、“投資項目中匯率風險分析的理論與方法研究”等,而缺乏對項目風險的系統研究。而作為項目管理者,要想成功地管理項目,就必須成功地管理項目風險,即應研究項目發展的各個階段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并要有側重點地管理好風險,分清輕重緩急,研究出防范風險的措施,把風險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從而使項目得以順利實施,使其發揮最大的投資效益。
2項目風險管理系統模型的研究背景
某項目是國家“八五”重點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是黃河中游規劃開發的八個梯級中的一個,其主要任務是供水結合發電調峰,同時兼有防洪、防凌作用。該項目于1994年11月3日主體工程開工,1995年12月9日順利實現截流,1998年10月1日下閘蓄水,至1998年10月底主體工程已接近尾聲,發電在望。而此時,國家政策以及經濟形勢較該項目可研階段和建設初期有了很大變化,并且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使項目業主單位中許多人對其面臨風險認識模糊并且不知如何進行管理。鑒于此,該項目業主委托我們就其面臨的風險進行管理研究。
作者經過研究建立了項目風險管理系統模型,并將其運用于該項目,圓滿完成了業主風險管理任務,并得到了專家首肯。
3項目風險管理系統模型簡介
如圖1所示,項目風險管理系統模型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即風險辯識、風險評估、風險分析和風險控制。
相關圖片如下
3.1風險辯識
風險辯識是指找出影響項目質量、進度、投資等目標順利實現的主要風險,是項目風險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這一階段主要側重于對風險的定性分析。風險辯識應根據風險分類,從風險產生的原因入手。風險辯識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⑴專家調查法(包括專家會議法和德爾菲法等幾十種方法);⑵幕景分析法;⑶故障樹分析法等。風險辯識的過程分三個步驟:確認不確定性的客觀存在;建立風險清單;進行風險分類。
進行風險辯識時,風險管理者不僅要辯認所發現或推測的因素是否存在不確定性,而且要確認這種不確定性是客觀存在的。只有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因素才可以視做風險。將辯識出的風險一一列出,就建立了風險清單。建立的風險清單必須客觀、全面,尤其是不能遺漏主要風險。在當今社會,從項目管理者的角度分析,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不可抗力風險、特殊風險、資源供應風險、法規變更風險、行政性風險、利率變化風險、通貨膨脹風險、技術故障/設施質量風險、完工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償還期限風險、費用超支風險、違約風險、人員風險、合同變更風險、合同文件缺陷風險、施工現場條件變化風險等。將風險清單中的風險進行分類,可使風險管理者更徹底地了解風險,管理風險時更有目的性、更有效果,并為下一步評估風險做好準備。風險分類見表1
3.2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指采取科學方法將辯識出并經分類的風險據其權重大小予以排隊,為有針對性、有重點地管理好風險提供科學依據。風險評估的對象是項目的所有風險,而非單個風險。在該模型中,采用層次分析法(簡稱AHP法)進行風險評估。經過風險評估,該模型將風險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Ⅰ級嚴重風險0.1≤權重≤1
Ⅱ級一般風險0.01≤權重≤0.1
Ⅲ級輕微風險0≤權重≤0.01
對于以上不同等級的風險,業主應給予不同程度的重視。尤其是對于被評估為Ⅰ級的嚴重風險,應進一步分析,給出相應的控制措施;對于被評估為Ⅱ級的一般風險,應給以足夠重視;對于被評估為Ⅲ級的輕微風險,給予一般管理即可。
3.3風險分析
為了了解風險的準確情況和確切的根源,尤其是Ⅰ級風險,尚需對其進行深刻的分析。風險分析是指應用各種風險分析技術,用定性、定量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處理不確定性的過程。風險分析有定量分析(包括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決策樹分析、影響圖技術、模糊數學法、CIM模型等)和定性分析(包括幕景分析法、專家調查法、層次分析法等)兩種方法。上述幾種風險分析方法各自都有優、缺點,都不是萬能的。因此,風險分析方法必須與使用這種方法的模型和環境相適應,沒有一種方法適合于所有的風險分析目的。因此具體分析某一風險時,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另外,風險分析是協助風險管理者管理風險的一種工具,它并不能代替風險管理者的判斷,所以,風險管理者還應辨證地看待風險分析的結果。
3.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指風險管理者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消滅或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性,或者減少風險事件發生時造成的損失。只有做好風險控制工作,才可以說風險管理者成功地管理了風險。風險管理者進行風險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主要有:風險回避、風險降低(減輕)、風險抵消、風險分離、風險分散、風險轉移、風險自留。
風險回避是指當項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太大,或一旦風險事件發生造成的損失太大時,主動放棄該項目或改變項目目標。當:⑴某風險所致的損失頻率和損失幅度都相當高;⑵應用其他風險管理方法的成本超過了其產生的效益時。風險管理者可以考慮采取此種風險控制方法。如,風險管理者認為在某地區修建水電站,會有電量供大于求的風險,那麼項目管理者可以放棄該項目。采用這種風險控制方法之前,必須對風險損失有正確的估量。采用這種風險控制方法最好是在項目決策階段,否則等項目實施時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采用這種風險控制方法,一方面使項目管理者回避了風險,避免了承擔風險造成的損失;另一方面也使項目管理者失去了可能從風險中獲取贏利的機會。如果經常采取這種消極方法,就會失去生存、競爭能力,就會被淘汰。所以,如果項目管理者既想生存發展又想回避風險,就得采用下面的風險控制方法。
風險降低(減輕)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二是一旦風險事件發生盡量降低其損失。如,項目管理者要求承包商出具各種保函以防止承包商不履約或履約不力。采用風險降低(減輕)這種風險控制方法對項目管理者是有利的,可使項目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
風險抵消是指將一些風險加以合并抵消,以便降低風險損失。如,黃萬公司除開發、建設萬家寨水利樞紐工程外,還成立了山西黃河萬家寨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和內蒙黃河物貿有限責任公司。如果一個項目遭受了風險損失,還有其他項目可能會帶來收益,則會全部或部分抵消風險損失。這樣,就起到了控制風險的作用。
風險分離是指將各個風險分離間隔,以避免發生連鎖反應或互相牽連。如,我國某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項目管理者,在招投標工作中采取了將整個工程分成幾個子標,一個子標又分解成幾個合同或又分成幾個小標,分別選取中標單位的招投標模式。該模式就起到了風險分離的作用。假如有一個中標單位不能履行其對業主承諾的義務,使項目管理者蒙受損失,這種損失也是小范圍、小數量的,也不會帶來許多的連鎖反應。這種控制風險的方法的目的是將風險局限在一定的范圍內,即使風險發生其損失也不會波及此范圍之外,以達到減少風險損失的目的。
風險分散是指通過增加承受風險的單位以減輕總體風險的壓力,使多個單位共同承受風險,從而使項目管理者減少風險損失。如,我國某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項目管理者,在一條河流上完成一個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任務的同時,還組建幾個子公司對該流域實施梯級開發。這就將開發該流域的風險分散給了幾個子公司,從而減少了自己的風險。采取這種風險控制措施,在將風險分散的同時,也有可能將利潤同時分散。
風險轉移是指借用合同或協議,在風險事件發生時將損失的一部分或全部轉移到項目以外的第三方身上。采取這種方法時要注意:必須讓風險承受者得到一定的好處,并且對于準備轉移出去的風險,盡量讓最有能力的承受者分擔。否則,也許會給項目管理者帶來一些意外損失。風險轉移主要有兩種方式:保險風險轉移和非保險風險轉移。保險風險轉移是指通過購買保險的辦法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或保險機構。非保險風險轉移是指通過保險以外的其他手段將風險轉移出去。非保險風險轉移主要有:⑴分包;⑵辯護協定;⑶無責任約定;⑷保證;⑸合資經營;⑹實行股份制。
業主對項目中的有些風險采取風險降低、風險抵消、風險分離、風險分散等方法都無法控制時,還可考慮采取下述方法。
風險自留是指項目管理者將風險留給自己承擔。該方法通常在下列情況下采用:⑴處理風險的成本大于承擔風險所付出的代價;⑵預計某一風險發生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項目管理者本身可以安全承擔;⑶當采用其他的風險控制方法的費用超過風險造成的損失;⑷缺乏風險管理的技術知識,以至于自身愿意承擔風險損失;⑸當風險降低、風險抵消、風險分離、風險分散、風險轉移等風險控制方法均不可行時。可以看出,這一方法主要運用于控制那些風險損失較小、業主能夠承擔的風險。
對于以上所述幾種風險控制方法,業主可聯合使用,也可單獨使用,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運用項目風險管理系統模型進行項目風險管理
將研究建立的項目風險管理系統模型應用于上述項目,具體步驟如下:
4.1風險辯識
運用項目風險管理系統模型中風險辯識中的專家調查法、故障樹分析法,經實地考查、口頭咨詢和問卷調查,認真分析后,總結出該項目施工末期業主面臨的風險,并對其進行分類,見表2。
表2某項目施工末期業主風險分類表
風險類型典型風險
自然風險不可抗力風險資源(水)供應風險
社會政治風險法規變更風險行政性風險
經濟風險利率變化風險通貨膨脹風險
技術風險技術故障/設施質量風險完工風險
其他風險完工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償還期限風險費用超支風險違約風險人員風險
4.2風險評估
根據項目風險管理系統模型,采用層次分析法,對該項目已辯識出的施工末期業主風險進行評估,結果見表3。
表3某項目施工末期業主風險權重表(按權重大小排序)
相關圖片如下
根據表3以及3.2該項目施工末期業主風險可以分成以下幾種:
Ⅰ級風險:利率變化風險B5行政性風險B4
Ⅱ級風險:技術故障/設施質量風險B7通貨膨脹風險B6
法規變更風險B3資源(水)供應風險B2
市場風險B9完工風險B8
經營風險B10償還期限風險B11
Ⅲ級風險:人員風險B14費用超支風險B12
不可抗力風險B1違約風險B13
對于Ⅰ級風險,業主不僅要對其進行分析,還要重點防范;對于Ⅱ級風險,業主應給以足夠重視;對于Ⅲ級風險,業主予以一般管理即可。
5結語
以上將項目風險管理系統模型應用于某項目施工末期業主風險管理,研究成果得到了業主的認可,得到了一些專家的首肯。從而說明該模型是適用的、可行的、有效的。
危險化學品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等危險特性,一旦發生事故,就可能引發火災、爆炸、中毒等惡性事件,造成人員傷亡、環境破壞和財產損失等嚴重后果。多年來,國內外發生的危化品事故證實了其高風險性。因此,加強危化品源頭管理,有助于實現我國化工行業的安全、平穩、長周期運行。
對危化品建設項目進行安全設計管理,就是要采取各種措施,將事故隱患消滅在工程設計階段,確保工程項目設計的優生優質。以風險管理驅動工程本質安全設計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先進科學的風險管理,實現設計本質安全性的最大化和建設項目事故風險的最小化。
重大危險辨識
重大危險辨識是化工過程安全本質設計的基礎。經歷了多年的安全發展后,過程安全管理的重點已從災難性修復轉向事故減緩和預防,近年來又向本質安全性發展。也就是說,過程安全管理已經從過去被動的、事故后處理,轉向主動的、事故預防階段。
本質安全性與“綠色化工”的理念一致,原則重在消除或減少化學及物理危險,不是依賴應用控制和防護措施,而是識別和研究設施的本質安全性。本質安全設計可使工藝產品和過程設計,達到使用和產生的危險物質最小化,即使不能完全降低或消除危險,也可使采用的防護設施更可靠耐用。
目前,從國際上來看,本質安全性已成為危險評估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很多公司已將本質安全設計審查,整合到危險評估體系中。就是說,在做危險評估時,不僅要發現危險在哪里、有什么危險,而且要思考能不能做到本質安全設計、如何找到本質安全的途徑。
危險評估特別適用于發現導致化學品泄漏、火災或爆炸的設施設計,以及操作中的細小隱患,有利于持續改進過程安全性。通過開展危險評估,可以減少化工過程生命周期的事故、降低發生事故的后果、強化培訓和對工藝的理解、更有效地生產操作、改進應急反應。
過程安全的危險源(PHA)主要有兩方面:物料特性和化學危險性,如易燃性、毒性、反應性等;過程變化的危險性,在工藝過程中發生化學反應的方式,如壓力、溫度、濃度等。
自2009年以來,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了一系列關于危化品“兩重點一重大”(安監部門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工工藝、危險化學品和重大危險源)項目監管的法律法規,實際上是對PHA的很好詮釋。2009年,《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工工藝目錄》公布了15項危險工藝;2013年,《第二批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目錄》公布了3項涉及煤化工的危險工藝;而《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名錄》和《第二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名錄》則分別公布了60項和14項危險化學品。
在工程建設項目中,保證危化品安全要從3方面入手。首先,在設計時,重點做好危險辨識,在可行性研究和前期階段,要了解選址對自然條件、周圍環境的影響;在工藝包設計階段,要做好本質安全健康與環境審查;在基礎功能設計階段,進行危險與可操作性審查。
危險評估是過程安全管理體系(PSM)的重要基石,作為PSM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貫穿于化工過程的全生命周期。高質量的危險評估不能保證不發生事故,但是在有效的PSM管理體系下,危險評估可為改進安全和風險管理提供決策。這并不是說在化工項目設計時,做了危險評估就萬事大吉,不用考慮其他措施。實際上,危險評估只是一個重要環節,真正實現長周期的安全平穩運行,還要靠有效的體系管理。
當然,危險評估也有局限性。危險評估是基于對過程或操作的已有經驗,如果對過程的化學性質缺乏充分理解,或者評估人員的經驗不能反映系統實際操作的過程,則危險評估的結果可能是不完整的。大部分危險評估的結果和益處不能直接被驗證,防止事故發生節省的費用不易估算。比如投入很大人力、物力、技術等來進行HAZOP分析,實際上的獲益并不能馬上看到。還有,危險評估取決于客觀判斷、假設和分析者的經驗,不同團隊進行的分析評估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量化風險評估
量化風險評估是本質安全設計的要素。2011年,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的《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為量化風險評估提供了有利的依據。其中規定,通過定量風險評價確定的重大危險源的個人和社會風險值,不能超過規定(如表1所示),若超過,則需采取相應的措施降低風險。
在化工設計中,量化風險評估主要應用于4方面,包括爆炸性氣體泄漏事故的后果模擬,用于抗爆控制室設計;可燃、有毒、有害氣體泄漏事故模擬 ,如硫化氫氣體泄漏等;儲罐火災輻射熱影響范圍及強度模擬計算;火炬熄火事故的后果影響等。
幾年前,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對某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進行全廠量化風險評估,對20多套工藝裝置和十幾個罐區的潛在爆炸、火災、毒物泄漏擴散等事故進行了模擬計算,并進行了廠內和周邊區域的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廠區辦公樓、化驗樓等人員集中場所的總圖方案進行了調整,為十幾座抗爆建筑物提供了抗爆設計參數,核算了事故條件下有毒物質泄放的影響范圍,優化了工程設計,減少了投資費用,大大降低了人員傷亡事故風險。
合理控制風險
合理控制風險是本質安全設計的原則,安全設計最根本的原則是合理化降低風險。但合理的度的問題,經常會有爭論。國家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是合理化控制風險的主要依據,也是最低要求。當然,若企業有更高的風險要求,可以高于國家標準。
在化工項目設計時,要考慮事故預防的優先原則,優先降低事故率;也要考慮可靠性、耐用性優先原則以及針對性、可操作性和經濟合理性原則。
降低工藝風險的4項對策,按優先順序排列。第一是本質安全性措施,就是在設計時消除危險,采用非危險或低危險性物料及過程條件,如:最小化危險物質、替代高危險物質、弱化不利的工藝條件、簡化工藝過程的操作和運行。第二是被動性措施,通過過程和設備的設計特性,來降低事故頻率或后果,所謂的“被動性”是指不需要啟動任何的設施,如工藝和管道材料的設備選擇、防火堤的設置,這些都是比較可靠安全的。第三是主動性措施,采用聯鎖控制、儀表保護系統及其他工程控制措施。第四是程序性措施,主要用于生產管理中,采用操作控制、管理檢查、應急反應和其他管理方案,來防止或減少事故的影響。
對于一個化工項目的發展階段,經歷工藝開發、基礎設計、詳細設計、施工建設、生產操作等幾個階段。想改變工程設計的本質安全性,最關鍵是工藝開發階段,也就是在前期工藝研發時,有許多機會考慮怎樣提高項目的本質安全性。隨著建設項目的發展,改變本質安全性的機會在下降,但是改變外在安全性的機會在上升。
本質安全審查
縱觀化工建設項目的全生命周期,根除過程危險是預防事故的最佳途徑,也就是說工程設計階段,是為后期的生產運行創造無事故、安全運行的先決條件。
如何驗證本質安全性設計的有效性?可通過本質安全審查。審查的目的是識別和理解危險、確認風險降低或消除危險的途徑是否足夠。審查的方法主要采用危險評估程序,如:檢查表、what-if 分析、HAZOP分析。審查的團隊一般要求4~7人,工業衛生、毒性專家和化學家是關鍵人員,以確保能夠理解過程反應、化學品和產品相關的危險性;工藝、安全、環保工程師也要參加;操作人員、操作總監和維修代表等,根據審查階段的需要參加。
關鍵詞:建筑工程;管理;風險防范;控制措施
1合同風險的具體表現形式
按照合同管理的性質,可將合同管理風險分為可控風險和不可控風險、內部管理風險和外部環境風險、直接管理風險和間接管理風險等。
1.1 可控風險和不可控風險
按照風險防范控制的等級劃分,合同管理風險可分為可控風險和不可控風險。可控風險是在合同管理過程中,通過實施規范化的流程管理,進行信用風險評價、履約風險評估、合同爭議解決、合同解除管理等,最大限度地規避或降低風險。不可控風險是指由于受宏觀經濟環境、政治、政策、法律以及自然災害事故等因素影響,造成合同不能正常簽訂、履行。
1.2內部管理風險和外部環境風險
合同管理的主觀風險受內部和外部主觀因素的影響,很多是可以規避的。內部管理風險是由于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流程管理不規范、監督不到位、人員素質較低等因素,造成在合同簽訂、履行、變更或轉移、解除過程中存在風險,這種風險可導致企業經營決策失誤或帶來巨大損失。外部環境風險是由于合同對方信用等級較低、不正當競爭以及財務狀況不佳等因素,造成的蓄意欺詐或違約導致合同管理風險。
1.3 直接管理風險和間接管理風險
合同管理的風險可分為直接管理風險和間接管理風險。直接管理風險是企業自身在直接參與合同管理全過程中,由于在合同評審、履約、變更或轉移方面存在管理不規范、制度機制不健全、監督不到位等因素,給合同管理帶來的直接風險。
間接管理風險是企業自身在間接參與合同管理的全過程中,由于合同中的聯合體成員、分包方及第三方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合同的履約、變更或轉移、終止等方面存在的管理風險。
2合同管理風險的成因分析
合同管理風險貫穿于合同的簽訂、履行、變更或轉移、終止等各個環節。導致合同管理風險的主要原因可分為以下方面:
2.1 外部環境方面
外部環境因素是導致合同管理風險的客觀因素,主要涉及經濟環境變化、政策和法律法規調整、自然災害事故等不可控因素。經濟環境變化因素受國際經濟全球一體化、市場經濟發展和政治、社會形勢等影響較大,只能提前進行預測和進行必要的風險規避。政策和法律法規調整因素主要是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對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現行法律法規的適當調整,調整的內容、時限、幅度可在一定范圍內搜集和預測,相對經濟環境變化風險可控程度高。自然災害事故因素偶然性較強,很難提前進行預測,在合同簽訂和履行中,可通過風險轉嫁等進行分擔。
2.2 風險防范與控制方面
風險防范與控制意識因素是導致合同管理風險的主觀因素,主要涉及對合同的風險意識、法律意識、責任意識等因素。風險意識因素是對合同隱含的風險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缺少必要的風險防范與控制措施。如在合同中經常出現責權利不平衡,罰責不對等的情況,使承包方在苛刻的條件下,被動地承受質量、付款、索賠等方面的諸多風險。法律意識因素是在合同的簽訂和履行全過程中,對現行的法律法規掌握不深,重視程度不夠,對合同條款未做仔細推敲,未按現行政策和法律法規簽訂和履行合同,不能有效地規避合同法律風險。例如:一些建筑工程在開工后再補簽合同,存在較大風險。責任意識因素是對合同管理風險防范與控制的認識程度不高、責任意識淡薄,造成風險防范與控制措施失靈,給合同管理帶來風險。
2.3合同管理制度方面
合同管理制度方面是導致合同管理風險的關鍵因素,主要涉及合同評審制度、成本核定制度、工程款支付制度、結算管理制度等因素。合同評審制度因素是各部門在合同評審中未按評審程序、內容、標準、時限等進行評審,致使合同不能正常簽訂或存在履約風險。成本核定制度因素是未按成本核定制度進行成本分析、核定,造成經營風險。工程款支付制度因素是一些單位未按合同條件支付工程款或隨意挪用工程款,對各類分包/分供合同的付款不能加以有效控制,導致合同履行存在風險。結算制度因素是由于結算制度不完善,不能及時對已竣工項目進行結算;對以往項目不能及時進行清理、核查數據;監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導致結算不能順利進行,合同履約不能圓滿完成。
2.4人員素質方面
人員素質方面是導致合同管理風險的重要因素,主要涉及人員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等因素。知識結構因素是合同管理人員由于知識結構單一或對經濟社會變化的敏銳性不強,缺乏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變化、政策和法律法規等的準確分析、預測,造成合同在簽訂和履約過程中存在一定風險。能力水平因素是合同管理人員未能發現合同中條款不合理的風險;發現問題,但未提出合理性改進意見的風險;起草合同人員未采納合同審核人員提出的合理化建議的風險等,致使合同管理過程中存在風險。
3合同風險管理與具體控制措施
在合同管理的實踐中,建立健全合同管理風險防范與控制體系可以有效降低合同風險、提高經濟效益和實現科學化、制度化管理。合同管理風險防范與控制體系可分為合同流程管理體系、合同文本體系、信用評價體系、風險預警體系、信息化管理體系、人才培養體系等內容。
3.1建立健全流程管理體系
合同流程管理一般由合同調研、策劃、談判、擬定合同文本、審核、簽訂、履行、變更或轉讓、終止、存檔等環節構成。明確流程管理各個環節的責任主體、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確保每個環節有制度、有落實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內容。實施對合同的全過程監管,就要在合同的準備階段、簽署階段、履行階段和履行后管理階段,指定專人進行監管,開展綜合評價,以確保簽約合同主體合法、內容合法、合同表示真實、條款完備、表述規范、簽訂手續和形式完備,能有效防范與控制合同風險,實現合同流程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
3.2建立健全合同文本體系
合同文本風險是指合同條款不合理的風險。主要表現在合同條款存在的不合理、不完整、不嚴密;合同內容違反法律法規等方面。控制風險的主要方法是嚴格執行評審制度。因此,要根據國家規范化合同示范文本,綜合考慮合同的類型、管理方式等不同要素,建立本單位的合同標準文本體系。并密切關注國內外有關合同文本的發展變化,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同時,拓展思路,及時補充完善合同文本體系,力求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使合同管理與投標報價、成本核定和結算管理有機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發揮合同管理的作用。
3.3 建立健全信用評價體系
建立健全信用評價體系是使合同雙方增強互信、加強合作、確保合同簽訂和履行順利進行的平臺。為此,應建立并完善分級信用等級制度,對合同當事人的組織機構、經營現狀、財務狀況等情況進行信用評價,劃分等級,建立合同對象的商業信用檔案等,并納入日常動態管理。在合同簽訂和履行的過程中,對于信用良好的單位可給予優先考慮,反之,則從嚴掌握。
3.4 建立健全風險預警體系
實施合同管理全過程風險預警是降低合同風險的有效途徑。為此,應建立并完善風險評估制度,通過對合同對象的信用等級進行分析,在合同的簽訂、履行等全過程分階段進行風險評估,以及時發現風險隱患,并實行分級分類預警,果斷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要建立信息會商制度,通過對合同管理過程中的風險評估,對發現的風險隱患,會同有關部門進行集體會商,研究防范和控制措施。在實踐中,對各單位合同中潛在的風險、條款的合理性以及收益情況進行認真負責的評判,特別是對所報收益過低、甚至是虧損的項目,應要求其找出問題的根源和風險之所在,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并上報詳細的報告,對如何化解風險進行詳細說明,以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風險。要建立風險跟蹤制度,對發現的風險隱患,在合同管理的過程中,要實時跟蹤、反饋和預警,努力降低合同風險。
3.5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體系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體系是有效控制成本、降低風險、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管理體系可包括業主信息管理、總(分)包合同管理、項目制造成本核定管理、項目施工預算管理、項目結算管理、項目成本風險管理等內容,可通過互聯網或單位內部局域網實現各單位的互聯互通,實現數據的實時更新,全面掌握合同管理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體系的推廣實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執行力差、管理人為因素大的問題,能夠有效實現過程管理控制,適時反映合同管理狀況,最終達到對合同管理過程加以控制的目的。
3.6 建立健全人才培養體系
加強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是確保合同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為此,應建立并完善專業人員選拔任用機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并建立專業人員考核機制,對合同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責任意識、風險防范與控制能力、合同履約情況等進行科學有效的考核,逐步提高專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并在整個管理系統,營造重視合同管理、尊重人才的氛圍,為合同管理的有效實施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