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9 16:42: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檔案管理痛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15年7月4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這標志著“互聯網+”成為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其將深刻地促進各行各業的發展與變革。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實現“互聯網+檔案”應成為我國檔案界的戰略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首先明確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什么是“互聯網+”?在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從總體來看,互聯網應用經歷三個發展階段,即:人人互聯網、物物互聯網、業業互聯網。其中,“人人互聯網”指的是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各種網絡接入設備來實現在任何地方接入互聯網獲取服務;“物物互聯網”則是萬物互聯(即物聯網),其通過聯網使越來越多的設備變得更智能,是大數據、互聯網、智能硬件、可穿戴、智能制造技術的結合體;而“業業互聯網”也就是“互聯網+”,指的是行業與行業的互聯、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相結合。這也就意味著,“互聯網+”的含義可理解為“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種“+”并不是兩者簡單的組合,關鍵是要通過這種“+”來促進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
如上所述,“互聯網+”行動的關鍵之處在于推動傳統產業向“服務化”和“互聯網化”的轉型。由此,我們可以認為,“互聯網+檔案”應當是以檔案數字化為基礎,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所形成的智慧化、知識化、個性化、人性化的檔案服務互聯網平臺。這也就意味著要實現“互聯網+檔案”并非是先將檔案數字化再掛到檔案網站上、或是多開些微博、微信即萬事大吉,而是要依據互聯網思維對檔案資源“收、管、用”各基本環節的全面提升與改造,需要綜合的研究與實踐上的突破。
2 用戶“痛點”與建設“互聯網+檔案”的關鍵突破方向
就目前的實踐而言,在“互聯網+”建設比較成功的行業領域,其共同的成功關鍵都是準確找到了其服務對象的“痛點”,進而圍繞這個“痛點”來實施自身“互聯網+”的建設。所謂“痛點”也就是人們面對該行業當前產品或服務時,抱怨的、不滿的、感到痛苦的接觸點。而“痛點”也就是本行業開展“互聯網+” 建設的切入點。
“痛點”也是分級別或層次的,解決不同級別的“痛點”問題,其用戶體驗也是不同的。如圖一所示:
圖一 用戶“痛點”的級別
相關行業的經驗表明,準確找到用戶“一級痛點”是關乎“互聯網+”建設以及創業是否成功的關鍵。因此,如何建設“互聯網+檔案”的問題,就可以轉化為如何通過互聯網技術來消解檔案用戶“痛點”的問題。對于當前的檔案用戶來講,最關鍵的“一級痛點”莫過于難以在檔案海洋中有效地找到所需資源;“二級痛點”則是用戶無法方便地獲取所需的檔案資源。可以說這兩個“痛點”是當前建設“互聯網+檔案”所應該著眼的切入點。
因此,為了成功建設“互聯網+檔案”,當前應首先緊密圍繞檔案用戶“一級痛點”(即如何促進用戶有效找到所需檔案資源)這個主題,開展相關的研究與實踐工作。而造成檔案用戶這個“一級痛點”的原因,除了檔案法規等管理因素之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當前檔案信息系統檢索方式的制約。在現階段,檔案用戶以及工作人員對檔案數據資源的獲取方式基本是單一檢索方式(如關鍵字匹配)。這是一種非智能的方式,其獲得的信息局限性大、范圍窄、關聯性低,極大妨礙了用戶有效獲取檔案資源。筆者曾專門撰文以實例來說明這一問題[1],提出當前用戶檢索檔案遇到的困難可規納為三類問題:興趣利用集問題、事務共同利用集問題、檔案異名檢索問題。這些問題造成了檔案資源“不易找到”的這個用戶“一級痛點”。
因此,針對檔案用戶“一級痛點”的“互聯網+檔案”關鍵突破方向,即當前建設“互聯網+檔案”首要應實施的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兩點:
2.1 建設檔案數據個性化推薦系統,推動檔案服務進入“后檢索時代”。“后檢索時代”的檔案服務的含義以及模式如圖二所示:
圖二 “后檢索時代”檔案服務模型
可以說“后檢索時代”檔案服務模式是“互聯網+檔案”時代的關鍵模式。而檔案數據個性化推薦系統對實現 “互聯網+檔案”服務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如圖二所示,個性化推薦系統可極大擴充傳統檔案服務只依靠單一檢索提供檔案數據的方式,克服當前檔案信息系統的普通檢索方式(如關鍵字匹配)造成的檔案查找困難、檢索不充分等問題。
在當前很多情況下,無論是檔案部門內部的檢索方式還是現有檔案網站的普通搜索功能,都不能充分保證檔案用戶需求,并使很多檔案處于“沉睡”狀態。因此,就緩解當前用戶“一級痛點”而言,就是要實現根據檔案用戶特征對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信息內容,而這正是當前檔案服務所亟待提高的方面。故而,對于建設“互聯網+檔案”,必須對檔案數據個性化推薦系統設計與部署、相關制度建設以及實現“后檢索時代”的檔案服務策略等方面開展綜合性研究。
2.2 建設檔案用戶需求感知引擎,實現檔案部門循數管理[2]。正如一些企業家所指出的,“互聯網思維”的本質就是我黨的“群眾路線”,也就是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互聯網+”的真正實現,關鍵的是深刻理解所在行業的用戶需求。因此對于建設“互聯網+檔案”服務來講,也就是要使檔案部門有效感知其面對用戶的需求,獲知用戶“痛點”狀況,據此調整優化檔案工作。前者是“從群眾中來”,后者是“到群眾中去”。
因此,就消解檔案用戶“一級痛點”而言,必須對如何建立檔案用戶數據進行有效收集、分析判斷、知識抽取以及據此采取相應行動的機制進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要建設檔案用戶需求感知引擎。而這既包括相應的信息系統,也包括與之配套的檔案管理機制、思維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突破。筆者曾撰文提出一個檔案用戶數據分析引擎建設方案[3],這相當于是檔案用戶需求感知引擎的核心技術部分。可在此研究的基礎上,在“互聯網+”視域下研究建立適用于檔案服務的用戶需求感知引擎框架及其實現模型。
在實現了上述兩個重點突破方向的建設之后,檔案部門可進一步圍繞用戶“二級痛點”開展下一階段的“互聯網+檔案”建設,以消解檔案用戶無法方便獲取檔案資源的“痛點”。這主要包括用戶權限遠程認證、檔案信息可靠傳輸、檔案數據真實性認證、推進檔案O2O服務模式[4]等方面的問題。
3 “互聯網+檔案”的一個先行試驗區:高校檔案
以上我們明確了建設“互聯網+檔案”的兩個關鍵突破方向。接下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將這兩個突破點的規劃變為現實。這個問題主要應考慮的因素包括:實施建設的人才隊伍、如何獲取相應技術力量、對建設成果進行驗證與優化、對建設的成果進行總結和推廣等方面。對此,筆者提出當前可先考慮在我國高校檔案領域深入開展“互聯網+檔案”的相關建設工作。
從總體來看,當前我國高校檔案領域開展“互聯網+”行動主要具備以下的有利條件:
第一,高校檔案具有良好的“實驗區”效應。
總體來看,當前我國高校檔案門類較為齊全、檔案類型品種豐富、檔案工作實施較為規范。所以,高校檔案無疑構成了“互聯網+檔案”研究與建設的良好實驗環境,且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可將相關建設成果向其他領域的檔案部門進行推廣和轉化。
第二,高校檔案用戶有利于 “互聯網+檔案”建設成果的驗證與優化。
總體來講,高校檔案所面向的檔案用戶文化程度、思維能力等較高,能夠較為準確地表達和歸納自身對檔案的需求與意見。這有利于在“互聯網+檔案”建設過程中對建設成果進行驗證和優化。從而有利于確保“互聯網+檔案”建設的實用價值,避免使建設成果脫離實際,成為“空中樓閣”。
第三,依托高校檔案建設“互聯網+檔案”有利于獲得相關技術力量。
高校檔案本身就處于一個技術密集區、智力高地的環境中。高校所擁有的人力、技術資源可為“互聯網+檔案”建設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如高校所具有的計算機、信息科學、管理科學等多方面專業的師生,可通過項目研究、課程實踐、勤工助學等多種渠道參與實施本校的“互聯網+檔案”建設,也可為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個現實的理解我國“互聯網+”行動的教育基地和實操平臺,從而達到“育人中建設、建設中育人”的效果。
我們當前可依托這些有利條件,在我國高校領域內開展實施第二節所述的“互聯網+檔案”關鍵突破工程。而為了有效實現這兩點工程的建設,當前應集中相關力量對以下問題開展研究:
3.1 檔案數據個性化推薦系統建模研究。我們可以說,只有建立了檔案數據個性化推薦系統,才談得上真正實現了檔案個性化服務;也只有對這個系統不斷地完善研究,才能不斷提高檔案個性化服務水平,并產生優秀研究成果。
然而,縱觀當前國內檔案在這方面的工作還十分不足,特別是基本沒有對檔案個性化推薦系統進行實用建模、具體設計、效果實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這實際上使檔案個性化服務無法真正落實。即使在計算機專業研究領域,也極少有研究者關注如何建立檔案領域所適用的個性化推薦系統問題。其對個性化系統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對推薦技術的指標改進、新模型探討等方面[5],且應用領域多為電子商務、圖書、電影等方面。這造成當前對于檔案個性化推薦系統的研究“約等于零”,成了檔案學與計算機科學“兩不管”的地帶。
面對當前層出不窮的信息推薦技術改進研究和相鄰近的圖書館學領域方興未艾的圖書個性化推薦系統研究成果[6],檔案學領域應當奮起直追,積極借鑒相關學科成果,結合檔案工作自身實際,設計出實用的檔案個性化推薦系統。
3.2 對于檔案用戶合理分類問題有待探討。從當前檔案領域相關研究[7][8][9]可以看出,如何將檔案用戶合理分類,當前研究者的意見并不統一。而用戶模型的構建是檔案個性化服務的基礎和依據,檔案用戶類型合理劃定是有效構建用戶模型的前提。特別是,我們在這里所指的合理劃分檔案用戶類型,是針對實現檔案個性化服務這一具體目的而言的。也就是為圖二中所示的檔案數據個性化推薦系統,設計合理的用戶分類,進而設計個性化模型。在這方面,已有的研究所提分類方案尚不準確,沒有專門面向檔案個性化推薦系統所采用的信息技術特點考慮問題。因此,需要進一步從信息技術的角度研究檔案用戶利用場景分類的問題。
關鍵詞:醫院;人力資源;信息化
1引言
醫院是集科研醫療等功能為一體的知識密集型單位。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對人才隊伍建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將計算機網絡技術與醫院管理工作進行緊密結合,構建更加規范、專業、高效、統一的人力資源管理平臺,已成為醫院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努力方向[1]。將人力資源管理和信息化技術進行巧妙結合,可進一步提升醫院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從而讓醫院人力資源部門從繁雜的日常事務中逐漸解脫出來,將工作的中心轉移到為醫院職工服務和支持醫院發展管理的戰略上。
2人力管理現狀分析
目前,很多醫院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依然使用Office、WPS等辦公軟件進行處理,缺乏系統性的維護管理功能,容易造成數據遺漏,影響數據準確。有的醫院雖然有信息化管理系統,但仍是單機模式,功能單一,與醫院其他管理系統缺乏信息融通,各自形成信息孤島,無法實時共享,在與其他部門聯合時,顯得比較笨重,費時費力,是醫院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痛點”[2]。而這種“痛點”的癥狀,同樣反映在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人力資源模塊未使用過系統,基本上是通過Excel表進行手工核算,數據統計較為困難。人員電子檔案主要通過Excel表進行手工統計,需要應用到報表時較為困難,數據更新不及時,數據共享程度低。(2)人員信息表單較為簡單,系統預制字段基本滿足需求。現階段系統預制字段還有很多不能收集統計,數據較為滯后。(3)各部門需要人員花名冊時,雖然人事科能夠提供,但是這些部門也有自己的一套人員信息數據。該數據庫的部門職務、職稱等字段比人力資源數據滯后,人事科有些字段數據又是由其他部門提供,如職稱需要黨辦提供、所屬科室由院辦提供。這就造成數據混亂繁雜。(4)考勤數據只需提交每月最終考勤數據即可。該數據由下級科室提交,最終到人事科考勤專員匯總,形成考勤月報,交由薪酬同事做薪資。考勤模塊不用進行排班考勤。休假數據也不需要在系統中進行提交統計,只需要在考勤月報中錄休假情況即可。(5)薪資模塊數據有相應的標準表,有兩套薪資體系,一套是針對在編人員,一套針對聘用人員。它們相對于薪資項目較為統一,表內計算公式較為簡單,需要在系統中直接算出每月薪資數據,不要導入數據。薪資模塊報表有幾張,較為簡單,需要在系統中設計。
3信息化解決方案
在醫院環境中,HERP能夠幫助醫院加強管理能力,包括提高組織之間的協調和協作能力[3]。針對存在的以上問題,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引進“望海”HERP軟件系統,在軟件實施的同時,規范醫院管理流程,完善基礎數據。
3.1搭建軟硬件實施環境
硬件環境:WEB服務器,IBMx3650M4intel(R)Xeon(R)CPUE5-2630v2@2.60GHz2.60GHz(2處理器)RM16GB;數據庫服務器,IBMx3650M4intel(R)Xeon(R)CPUE5-2630v2@2.60GHz2.60GHz(2處理器)RM16GB。軟件環境:WEB服務器操作系統:2008Enterprise+Sp2、JDK1.6,0.12、TOMCAT5.0.25;數據庫服務器:2008Enterprise+Sp2、JDK1.6,0.12、TOMCAT5.0.25;數據庫,SQLServer2008。
3.2組建一體化信息平臺
由于科室字典、職工基礎字典、供應商字典、物資材料字典、資產字典沒有進行有效的統一管理,信息之間無法通過基礎信息進行有效傳輸,存在多個科室的系統單獨維護相同的基礎數據。參照醫院信息化整體發展思路及建設標準,在東軟系統基礎平臺上與HERP醫院綜合運營管理系統中建立的基礎信息平臺,統一核算單元字典、職工字典、供應商字典、物資字典等,保證內部系統的統一。在HERP系統中建立完整對應關系,如科室字典、收費字典的對應關系,實現與HIS前端收費系統對接,達成業務數據的無縫鏈接。梳理基礎字典信息維護歸口部門,確定維護流程及規范,保證各業務系統基礎信息一致,提升數據采集的準確性。一是建立醫院人事檔案管理,包括學歷信息、教育經歷、職位變動信息等一系列附件信息的管理,統一職工編碼,規范人員信息管理。二是啟用考勤管理,保證數據信息的共享,并通過其提供的數據進行薪酬計算,實現人力資源管理薪酬和會計核算工資業務的整合。三是依據系統流程,對醫院現有人事管理流程進行優化調整,淘汰手工時代部分落后管理模式,以適應系統;保留本醫院原有的優秀的管理做法,調整系統流程設置,以適應原有管理模式。
3.3功能模塊劃分
主要劃分為以下功能模塊:科室管理、人事檔案管理、合同管理、薪酬福利管理、考勤管理、報表管理[1]。系統主要基于日常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的統計分析和人力成本分析,通過考勤管理提供的準確工作量為成本核算系統的人力成本分攤提供準確依據。依靠薪酬福利、考勤管理直接向會計核算系統的工資發放提供薪酬福利考勤數據,并與HERP平臺的績效獎金系統實現數據共享,從而實現HERP系統將醫院人、財、物三大核心管理要素融為一體的設計目標。基礎設置:人力資源系統基礎數據維護,包括代碼設置、結構設置、事務設置、權限設置、考勤項設置、人力資源啟用年月設置等。科室管理:主要是科室信息的展現,包括科室編制人員、附屬信息、屬性等。人員管理:人員的基本信息、附屬信息、合同信息的全面管理。其中,人員信息建立醫院的職工基本信息,包括崗位、職位、職稱、學歷、人員照片等信息。附屬信息保存職工的工作簡歷、職稱變動、職位變動、學歷變動、個人培訓等各種歷史信息和家庭成員信息等其他相關信息。合同信息管理職工合同的簽訂、續簽、終止,并通過合同到期提醒為合同管理人員進行合同的續簽提供方便;提供批量合同簽訂操作。報表管理:報表模板設置、自定義報表設置、報表打印。考勤管理:準確記錄人員在各科室每天的工作量、加班、缺勤、請假休假等信息。月末各科室考勤員將本科室正常考勤和輪轉考勤信息匯總得到月度考勤匯總表并提交人事部門審核。審核完成的數據可作為薪酬中考勤工資的計算依據。薪酬管理:基于醫療衛生行業崗位薪級工資標準和套改政策在系統中內置崗位薪級工資標準和套改政策查詢,并建立醫院需要的其他工資標準。人員薪酬可以根據管理要求對不同人員類別靈活設置薪酬項目和計算公式。薪酬項目包括基礎工資項、福利項、考勤項等與工資計算有關的項目。通過計算公式可以自動獲取薪酬變動中產生的當月薪酬變動信息,也可以自動獲取考勤管理中產生的考勤數據,實現工資與考勤的聯動;通過接口可以自動將人事部門確定的薪酬信息自動轉入財務的工資發放,實現人事薪酬與財務工資發放的聯動。工作提醒:對職工的生日、合同到期進行提醒。期末結賬:月末結賬后,才可進入下一個月的薪酬計算和考勤。
4信息建設成效分析
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綜合運營管理系統”中的“人力資源”模塊于2019年3月試運行至今,經過不斷地實踐,取得以下成效:(1)提高醫院工作運轉效率。系統運行以來,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實時、精準。以往增加、修改人員數據時,需要調整多個統計表格,而且不能即時同步到各個部門,存在時間差、信息差,難免出現錯漏。現在,人力數據完全歸口人事科管轄,承擔數據的“源頭”,只需一鍵“更新”,通過集中平臺的接口傳輸,數據便通達醫院各個業務系統,非常方便省力,部門間再也不用手工對接數據,工作效率大大提高。(2)提升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通過信息化管理模式,減少手工作業形式出現數據丟失的錯誤現象,有效地將各時期、各方面的數據統一起來,確保人力數據全面、準確存在。同時縮減人力部門的工作量,避免日常重復勞動,減少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3)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通過采集到的詳實、準確的數據,系統提供各個維度的查詢、統計、篩選功能,并得到相應的結構化數據,以便智能化地分析醫院人力資源現狀,為人力管理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醫院人力資源實現從“粗放”到“精準”管理的轉變。
關鍵詞 電子政務;智慧城市;物聯網;云計算;Gov2.0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64-0153-02
0 引言
電子政務是城市信息化的優先發展領域和重點建設內容,是與信息時代相適應的政府管理形態,是政府行政管理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智慧城市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各種途徑和機制匯聚智慧、發揮智慧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持[1]。
智慧城市是電子政務的高級階段,是電子政務效率最大化。在新的社會形勢下,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建設數字化、智能化政府是貫徹和落實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提升政府執政能力,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以“智慧”引領城市發展模式變革的重要舉措。堅持以人為本的政府,堅持和諧發展的政府,是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推動力。
1 現狀與發展趨勢
1.1 現狀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就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作了專章闡述,明確了未來五年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以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為重點,大力推進國家電子政務網絡建設,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務和管理能力”[2]。《國家電子政務發展“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已經過多個部委和專家的評議,進入審批階段。
近年來,各大城市有關部門廣泛采用網絡、RFID和傳感器、GPS監控、視頻監控等技術在城市交通、市政市容管理、水務、環保、園林綠化、食品安全等多個領域實現了自動化的監測和管理,為全面建設智能城市、感知城市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盡管如此,我們必須承認“重電子、輕政務;重硬件、輕軟件;重網絡、輕應用;重建設、輕管理;重新建,輕整合”,這是中國電子政務建設的一個痛點,其發展也處在“自發為主尚未規范、有所應用未成體系、監測類多智能化少”的階段。
1.2 發展趨勢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縮影,是智慧地球在城市的體現形式。它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前沿信息技術手段對感知信息進行智能處理和分析,對公眾服務、社會管理、產業運作等活動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化響應和智能化決策支持,構建起城市發展的智能環境。
面對全球化的城市競爭,城市體系的發展及建構關系到國家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和模式選擇。中國的城市要想在世界城市競爭中占據世界經濟價值鏈的高端區位,需要創造合理的、統籌行政管理的、整合城市資源的、有內在順暢溝通機制的智慧城市[3],首先就應從政務領域開始,原因有三:一是當前階段在政務領域先行開展物聯網的應用最為有利;二是在統一構架的公共平臺之上推進物聯網在政務領域的實施,對于改變政府各部門分散開發、孤立發展的局面十分必要;三是大力實施政務物聯網對于政府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方面的提升十分必要。
2 推進政務物聯網應用功能及重點領域
2.1 政務物聯網應用功能
1)政務物聯網平臺功能構成:安全認證、編碼與注冊、協同管理、web服務管理、數據交換、目錄服務等;2)政務物聯網應用領域功能構成:實時采集、傳輸、編碼解析、認證、識別設備管理、協議交換等。
2.2 政務物聯網重點領域
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務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最核心領域,主要包括公共安全、城市運行管理、生態環境、城市交通、農業、醫療衛生、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務,是城市居民幸福感的直接影響因素
1)公共安全領域:危險物品監控、垃圾監測處理、可燃物排放、有毒氣體排放、醫療廢物、疾病預防控制、自然災害預警、水災火警現場信息采集等;
2)城市運行管理領域:日常環衛作業、掃雪鏟冰、垃圾渣土消納、城市水、電、熱力、燃氣、戶外廣告牌匾、城市家具、棚亭閣、城市地井的有效監控;
3)生態環境領域:大氣和土壤治理、森林和水資源保護、碳排放及空氣質量、城市噪音監測、水質檢測、熱力能源、樓宇溫度等;
4)城市交通領域:公交站牌電子化、流量預測分析、交通引導與信息提示、停車誘導服務、道路自動收費系統、橋梁道路健康狀況、交通流、環境災害、安全事故等全壽命監測評估;
5)農業領域:農作物生長環境監測控制、動物健康監測、動物屠宰監測、土壤成分、水分、肥料檢測等;
6)醫療衛生領域:電子病歷、醫療監管、藥品監管、醫療電子檔案管理、血漿的采集監控、家庭遠程控制、遠程醫療、安全監控等;
7)文化領域:智能文化創意園、文化監管、網吧監控、文物、古樹、文化古跡保護等。
3 融合和創新過程中值得關注的動向
3.1 加強“智慧政府”建設
“智慧政府”是指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政府辦公、監管、服務、決策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4]。“智慧政府”先行,可以推動智慧化在經濟和社會領域的建設,如智慧交通、智慧電網、智慧銀行等。
3.2 建設基于Web2.0的電子政務Gov2.0
隨著微博、社交網絡等Web2.0技術的發展,政府機構應進一步加強其門戶網站的互動功能,提供在線公共服務,使其成為轉變政府職能的有力抓手的Gov2.0。政府門戶網站應強化在線辦事和公眾參與,使其成為政府對外宣傳的窗口、為民服務的窗口。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的2010年世界競爭力排名中,新加坡躍升兩位超越多年排名第1的美國而奪冠,這就與其實施“智慧國2015”計劃、政府決策全民參與緊密相關[5]。
3.3 建設基礎數據庫和共享數據源
基礎數據庫將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平臺,為城市管理提供決策依據。應整合各領域信息資源,建立和完善法人單位、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人口、宏觀經濟、企業信息、政策法規等基礎數據庫,比較具有典型意義的如:稅務的數據大集中、金融的數據大集中、政府災備中心建設等,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和分享機制,搭建全市統一的信息資源管理服務平臺,充分滿足省本級、各市、縣(區)、各基層單位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需求[6]。
3.4 多功能移動智能終端助推電子政務應用移動化
所謂移動電子政務,是指基于無線網絡和移動終端的電子政務模式。與傳統電子政務相比,移動電子政務有很多優勢。多功能移動智能終端可以使公務員隨時、隨地采集、獲取、傳輸、處理信息,將深刻改變電子政務應用模式,促進電子政務應用創新。
3.5 物聯網和云計算的牽引效應
智慧城市需要以物聯網為基石,以云計算為利器,使整體經濟社會加快消除信息、技術、利益的“孤島”與“壁壘”,更加物盡其用、更加協調融合、更加和諧發展。積極探索建設政務云,把分散的設備和資源通過網絡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計算資源池向用戶提供按需服務,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電子政務領域廣泛應用,最終建成互聯互通、充分整合、協同運作、創新發展的智慧城市發展模式。
3.6 信息安全是電子政務發展的關鍵保障
電子政務信息系統承載著大量事關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數據,信息安全對保障電子政務有效運行尤為重要。由于我國在信息產業領域缺乏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促進應用創新的同時,也將帶來嚴重的信息安全隱患。對于物聯網,一旦黑客侵入物聯網,不但可以竊取、篡改信息,還可以操控設備,在交通安全等領域造成的危害性比傳統情況下要嚴重得多。
4 結論
電子政務在促進政府服務的同時,必須進行創新,打破束縛,以先進的信息化促進業務發展的理念指導,進行機制和模式創新。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這些新的理念和技術將引導和促進電子政務的進一步發展,同時電子政務也將成為助推新技術應用和發展的重要力量,進而擴大物聯網在商業領域的實施,極大地推動新一代高度智慧、綠色健康的智慧城市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智慧城市.baike.省略/view/3310078.htm.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3]石菲,劉曉芳.“智慧青島”從電子政務開始[J].中國信息化,2011,8.
[4]金江軍.智慧政府:電子政務發展的新階段[J].信息化建設,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