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9 17:28: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德育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游戲;德育
游戲是幼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從一出生就生活在各種游戲之中。孩子為了游戲或者說玩,可以不吃飯,不睡覺。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后,游戲的內容出現了轉折,游戲在教師的設計和引導下,成了對幼兒實施各種教育的手段。《幼兒園工作規程(試行)》別提出幼兒園教學“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正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需要而作的重大改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兒成長的需要。通過游戲孩子不僅能獲得知識和經驗,還能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意志品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根據游戲的種類和特點,可以從一下幾方面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
一、角色游戲中的德育
角色游戲是幼兒獨立自主的活動,是創造性的想象活動。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把想像活動和現實生活創造性地結合起來。這種游戲既是假想的,又是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角色游戲由幼兒自選主題充當角色,可充分表現出幼兒的愿望,滿足他們渴望參加社會活動的需要,能給幼兒帶來極大的快樂。在角色游戲中,由幼兒自己確定目的、并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行動,自覺克服達到目的的各種障礙,有助于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及守則意識。
在游戲中,幼兒通過扮演的角色,反映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交往關系,模仿成人的行為準則,學習勞動者的優秀品質和待人接物的態度。如在游戲《乘火車》中,乘客較多,扮售票員的幼兒就不能自己坐下,還要提醒乘客給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讓座。扮司機的幼兒要遵守交通規則,文明行車等。幼兒在此游戲中模仿成人去關心他人、尊敬長者,使尊老愛幼的思想在幼兒心中萌芽。通過角色游戲這一特定的自然情景,可以培養幼兒的優良品質,糾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教師要利用角色中模范人物的力量,使幼兒受到感染,知道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讓幼兒效法正面的榜樣,從而培養幼兒正確的是非觀。
二、表演游戲中的德育
根據故事或童話等情節和內容,通過角色和游戲動作進行表演就是表演游戲。這種游戲也是以幼兒扮演角色進行游戲,但幼兒所扮演的角色是以作品為根據,反映童話故事的內容。幼兒所喜愛的童話故事大多蘊含住品德教育的因素。如故事《小熊請客》,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大家都不喜歡狐貍?”通過討論得出結論:狐貍狡猾不誠實、好吃懶做、專門偷別人的東西等。幼兒在表演中進一步體驗角色的心理,明白了做人要誠實勤勞的道理。這種有正反人物鮮明對比的故事表演,使幼兒容易分清是非、好壞、善惡,從而使幼兒對周圍事物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棄惡從善。在表演《三只蝴蝶》時,教師要引導幼兒充分理解故事內容,以便于表現出角色的性格特點。故事中三只蝴蝶相親相愛、不離不棄的情意正是需要幼兒去模仿學習的;三色花的斤斤計較、小家子氣也是幼兒應該克服的毛病。幼兒通過角色的扮演,能夠親自體驗到角色的喜怒哀樂,增強了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幼兒的言行向好的方面傾斜,克制自己的自私和任性。幼兒在扮演角色時往往愿意扮演主角或正面角色,而不樂意扮演配角和反面角色,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幼兒認識到,表演每個故事,都需要各個角色的協調配合,主角、配角、正面角色、反面角色都是不可缺少的,逐漸養成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結構游戲中的德育
結構游戲是幼兒利用各種不同結構材料與結構活動有關的各種動作來反映周圍生活的一種游戲,是通過想象活動,創造性反映生活的游戲。在游戲中依照幼兒的愿望構思再動手造型,然后達成構思,獲得成功的愉悅。在結構游戲中,幼兒為了達到自己的愿望,會積極地、獨立地、全神貫注地擺弄材料,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必須克服一些困難,認認真真地去做,失敗不氣餒,有始有終,堅持到底,這自然能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品德意志。并且通過結構游戲,可以培養幼兒輪流使用結構材料的習慣,幼兒在游戲時,常常需要互相協商交換才能使游戲繼續下去,結構游戲可以培養幼兒之間友好合作,團結友愛的好習慣。
四、智力游戲中的德育
智力游戲是根據一定的智育任務設計的一種有規則的游戲。有趣的智力游戲,能激發幼兒的情緒,提高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和完成任務的持久性。智力游戲中的規則,是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必須遵守的,它促使幼兒有意控制自己的行為,誠實遵守游戲規則,有利于幼兒意志品質的形成。只有從小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幼兒長大后才能遵紀守法,成為有用之才。:
五、體育游戲和音樂游戲中的德育
體育游戲是體育活動的一種形式,它是由各種基本動作組成的,有規則,有結果。體育游戲不僅能夠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增強幼兒體質,還能鍛煉幼兒意志,培養幼兒勇敢頑強、不怕苦不怕累、堅持到底的品質。幼兒在奔跑、跳躍、鉆爬滾摸中,不僅得到身心的愉悅,還能激起取勝的欲望,有利于生發幼兒的進取心。
隨著社會發展的日益激烈,合作精神的培養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而且對學生與人之間的交流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意義。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習,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共同完成一項任務,或者是去討論一個話題,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政治知識,而且也有助于學生語言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而對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也為了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時事,在授課的時候,我會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自主搜集資料的活動,具體地說就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分工合作,自主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內容,這樣不僅能夠打破傳統沉悶的課堂,而且可以為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以及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在政治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職業觀
中職學校的存在價值就是要給社會輸入更多的技術性人才,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對自己的能力等都比較迷茫,而且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所以,學生缺少一定的學習動力,導致一些學生開始出現了“混”的現象。因此,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幫助學生樹立起職業觀,進而為學生明確職業方向做出相應的貢獻。例如,以“我的夢想”為話題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流,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中職學生的就業市場廣、就業率高,但是不少中職學生不能正確定位,失去了方向和目標,感覺前途迷茫。所以,組織學生對類似這樣的話題進行討論,目的就是為了消除學生對前途一片渺茫的感覺,而這樣的互相討論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了解同學之間的想法,明確自己的優缺點,還可以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所以,在政治教學中,我們要將這樣的活動有效地引入課堂當中,以幫助每個學生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三、在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大量的德才兼備的人才,單純學好文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這對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校強化學生的德育工作,在班主任管理中做好德育工作能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基礎保障。
二、德育教育中班主任管理的應用
(一)全面認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學生心理和生發育尚不成熟,自控能力較弱,外加,社會、家庭也會影響學生品德的形成,這增加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難度程度和復雜性,也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帶來了許多困難。然而,作為班主任應明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復雜性,正確引導社會、家庭對德育教學所產生的不利影響。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對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產生了沖擊。雖然網絡能夠拓寬學生的學習認知空間,但同樣也會給學生帶來大量的不健康信息,這些信息會對學生道德觀的形成產生消極影響,這使得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面臨更大的挑戰。
(二)營造良好班風
一個班級的班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活動,而正確的輿論是形成良好班風的基礎保障,這主要是因為,輿論具有強大的教育作用,能夠約束、感染和鼓勵班級成員。因此,若想營造良好班風,則一定要培養學生正確的輿論。在形成新班級之前,應讓學生明確學校的規章制度、行為準則與規范,并盡量將內容詳細化、情景化,潛移默化中會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使學生明確自己的義務和權利,尤其要凸顯對班級應履行的義務和權利,例如,保持班級衛生清潔、愛護公務、為班級爭光等。如果班級中發生沖突事件,應營造一種學生勇于講真話的氛圍,鼓勵學生追求真理,制約消極輿論的形成。
(三)構建新型師生關系
多年的工作實踐使我切身感受到師生關系在日常管理中的重要性。班主任應以飽滿的熱情與愛心為學生指路引航,全面掌握學生情況,盡量幫助學生克服各種困難,抽出更多的時間,走進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班主任在關心學生的同時,也應注意教育感化,尊重每一名學生。積極鼓勵學生,善于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學會管理自己,強化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
(四)注重心理教育
1.學生的情緒波動起伏會比較大
其情緒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一旦情緒低落,學習積極性則不高,與人相處交往時因為一些小問題會出現摩擦,有些甚至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情緒高漲時,學習積極性則較高,能夠與別人和諧相處。
2.意志方面
自制力不強,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學生無法正確看待自己和控制自己,一旦受到外界的誘惑或者干擾,搖擺不定。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生活中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就會表現出煩躁不安、躲避退縮。
3.青春期綜合癥
關鍵詞:音樂教學;德育;方法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音樂教育是以音樂藝術為手段,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因此,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利用音樂教育,在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豐富和拓展音樂的教育使命,使學生受到音樂形象的感染和熏陶,使學生在情操、品格、心靈上受到有益的影響,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德育境地。那么,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有效的滲透德育教育呢?
一、把握教材,進行德育教育
教師應該牢固的樹立德育意識,以教材為內容,以課堂為陣地,認真鉆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做到每堂課都有德育的側重點。音樂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濃厚的時代信息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可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如教師在教唱革命歷史歌曲《義勇軍進行曲》時,可以引導學生感受那激情澎湃的歌詞和跌宕起伏的旋律,使他們明白當今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烈士前仆后繼用生命換來的。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和美好生活的熱愛;再如教唱《歌唱祖國》、《我的祖國》等歌曲時,在雄壯、抒情、優美的旋律里,使中學生體會祖國山河的壯麗,人民的勤勞勇敢,喚起他們建設祖國,報效祖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從而培育他們愛祖國、愛人民的深厚感情。然而,這些豐富的德育內涵和深刻的哲理都需要教師在備課時首先去發現、理解和挖掘,然后教給學生,通過生動的音樂形象,動之以情,曉知以理,不斷培養學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將德育寓于形式中
音樂教師要認真設計教學中的各環節,結合學科特點指導學生開展生動有趣的活動,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入情入境,使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內容和條件,不僅使課內教育得到延伸和升華,而且豐富了德育的內容,開辟了思想教育活動的新途徑。例如,我們可以通過講述音樂故事加深學生印象;結合音樂游戲是學生在愉快的音樂氛圍中輕松地學習音樂;利用歌曲表演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并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通過指導朗誦歌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通過指導欣賞旋律使學生在旋律的欣賞中,體會、感受和領悟音樂的無窮力量,使心靈得以凈化,感情不斷升華,從中提高審美能力;運用多媒體因勢利導,設境悟情,對學生進行德育的熏陶等等。總之,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對學生在音樂課中逐步滲透德育教育。
三、示范教育,教師要以身作則
遵循“小一點”、“近一點”、“實一點”的教育原則,開展讀、講、考、賽、評等一系列活動。讀,即讀書活動,組織學生閱讀《禮儀常規》、《禮儀知識ABC》等書;講,即講學習文明禮儀后的心得體會;考,即對所有中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知識的考試;賽,即組織學區性和全區性的文明禮儀知識競賽;評,即對學生的儀容穿戴、文明禮儀、衛生習慣、遵紀守法等行為規范天天進行評比,建立學生個人文明量化評定制度。文明禮儀教育要以點帶面。我們在茶園山中心小學召開文明禮儀教育現場會,還召開了全區文明禮儀教育經驗交流會。樹典型,立榜樣,帶動全區禮儀教育的深入開展。
二、禮儀教育與落實師德規范相結合
我們把教師文明禮儀規范列為教師評定職稱和年終考核的內容,??堅持開展“樹、創、獻”活動。如在第三中心小學召開“弘揚高尚師德,樹我教師形象”現場觀摩會,教師介紹了講師德、揚正氣、默默奉獻的感人事跡,學生代表作了“良師慈母暖我心”演講,學生家長熱情贊頌教師的高尚師德。可以這么說,我們的教師在學生面前,能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使學生在與教師的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在接待家長時,能注意禮儀規范,給人和風細雨春天般的感覺。
三、凈化校園環境,用優美的氛圍陶冶人
我們把校園環境的凈化、美化、綠化作為禮儀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徑之一。要求學校對校園要整體規劃,做到安排有科學性、布置有教育性、整體上有陶冶性。
校長抓綠化,美術教師抓美化,衛生教師抓凈化,德育干部抓育人化,各負其責。
據統計,今年區教育局投入綠化經費20萬元,各校(園)也自籌經費65萬元用于綠化。優美的環境促進了師生文明行為的養成,陶冶了師生美好的心靈。
1.1發掘教材中的德育材料,實施德育教育
教材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的頻率最高的材料。因此,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材料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學生目前的教材題材豐富,包括歷史環境保護、自然災害、名人傳記、人際關系等,為老師提供了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機會。我們英語老師應該及時把握機會,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以英語知識為載體,及時地在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
1.2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實施德育教育
課堂教學活動是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的途徑之一。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語言的交際性決定了學生要在與他人模擬交際的真實環境中學習英語。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應該盡力為學生創造真實的語境,組織交際的活動,使學生滿懷興趣地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學會與人交際,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如在教材Unit5DangerandSafety中,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安全警示標志,讓學生分組表演警示標志中的正確含義。更可以給出一些緊急情況的案例(如火災、地震、流鼻血等),讓學生展開討論,學會如何處理并遠離危險。這些課堂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習形成正確的危險處理方法和安全意識。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真實的交際語境中,學生被施以德育教育。
2在英語練習中實施德育教育
英語中有很多練習是暗含德育的,老師在評講時可以及時地對學生實施道德教育。在閱讀理解,完形填空、短文改錯、任務型閱讀中,很多文章都含有德育主題。例如下面這篇閱讀理解文章,老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er.”時,可以提倡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3在英語課堂外實施德育教育
1993年,我校提出了“自覺班”的概念,當時只是對在常規管理方面表現好的,尤其是紀律好的班級給予表揚。
1996年2月以后,我們通過“制定標準、宣傳動員、鼓勵申報、組織爭創、督查評定、推廣經驗”六個具體步驟,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爭創自覺班”活動,后又對學生提出“爭做自覺生”的要求。
隨著活動的深入,我們的認識逐步在深化。我們認為,優秀班集體有各種各樣的模式,“自覺班”是櫻花園中學創造的、以“突出學生自我教育與管理,倡導學生自覺”為特色的一種優秀班集體模式。鑒于學生自覺性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有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于是我們又策劃了“學生自我教育工程”這一活動。
“學生自我教育工程”是“創建自覺班”活動的深入與發展,也可以說是通過“學生自我教育工程”,找到了一個促進學生成長,促使學生自覺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途徑。
一、“第一期工程”(寒假期間的活動)
(一)活動的過程
1.策劃與發動
首先,這一活動的開展是有理論依據的。其理論依據是關于人的主體性及全面發展的理論;素質教育與主體教育理論;此外,還有教育界對青少年年齡特征、生理心理特點在理論上的共識。
在指導思想上,我們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教育自己。
在活動目標上,使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有所進步,有所提高。
在活動步驟上,我們確定了學生自我設計、學生自覺實施、班級總結驗收、全校評優展示交流這樣四個步驟。
對于活動我們把握住兩點:一是教師、家長只起指導和幫助作用,突出學生的自我教育;二是不搞“一刀切”,培養學生的個性。
我們先后召開了班主任會、家長會、全校學生大會,層層進行了動員。為了廣泛爭取社會支持,寒假前,我校還與各有關居(家)委會取得了聯系。
2.設計與踐行
開展什么樣的活動?怎樣開展?我們認為,讓學生自己設計是最能體現學生需要,最符合學生愿望,最能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最能發揮其主體作用的。在學生自我設計前,我們給予了必要的指導,指出:“只要是有利于同學們自我教育的活動,都可以開展。比如,可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培養自學習慣,可以進行家務或公益勞動,可以為環保做貢獻,可以旅游、參觀,也可以開展文體、科技、閱讀、書法、攝影等各種活動。”
我們對“自我踐行”這一步驟的提法是“自覺實施”。此活動是在寒假期間開展,不是在學校的直接監控下進行的,活動能否真正落實?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采取了如下幾個督促與檢查的方式:
一是要求學生寫“寒假日記”,真實記錄“自我教育工程”實施情況;二是要求學生開學時以多種形式上交總結或成果匯報材料,如活動照片、實物等;三是印發了學生開展活動的家長評價表,由家長填寫,開學時收回;四是印發了居(家)委會對學生開展活動情況的鑒定表,由居(家)委會填寫并蓋章,開學時收回。
3.總結與提高
為了鞏固活動成果,開學之后各班進行了總結驗收,召開了主題班會,全校評出“優質工程”93個。以這些“優質工程”為主要素材,學校用10塊大展板,舉辦了“學生自我教育工程匯報展”,組織全校學生及其家長參觀,達到了提高認識的目的,并以此作為“第二期工程”的動員。
(二)活動的效果
1.反映在參加活動人數及活動內容上
這次活動共吸引了534名學生參加,約占全校人數的82%。收到記載“工程實施”情況的日記、學生總結、家長反饋評價表、居(家)委會鑒定表等各500多份,照片676張,還有小制作等不少實物。
據統計,參加人數所占比例較高的活動依次為:家務勞動(92.1%),文體活動(85.6%),閱讀(70.4%),環保活動(41.8%)。此外,像社會調查、公益活動和科技活動也能有一些同學自動參加,其人數比例分別為28.5%、22.1%和13.9%。
2.反映在對活動的認識與感受上
學生們通過這項活動受到了較深刻的教育。我們對參加活動的534人做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實施自我教育工程中,你所做的一切”,為了“好玩”的只有9人,占1.68%;為了“完成任務”的有70人,占13.11%;而為了“接受鍛煉,提高自我”的有455人,占85.21%。
學生們在日記、總結和問卷調查中寫下了大量的感受。
初二(4)班劉洋說:“寒假里的每一天我都安排得很充實,很有意義。”初二(3)班駱晨琛說:“這個活動培養了我們的自理能力,我覺得我們都長大了。像這樣的活動,學校應多組織一些。”初二(5)班李雅在幫助居委會出板報、清理環境后說:“在以上活動中,我受到了很深的教育,懂得了不少道理,漸漸明白了美好的空間要自己去創造,以及為人民服務最光榮的道理。”初二(1)班董璐說:“活動后才明白能夠自理、自立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而體諒父母、主動做家務又是多么快樂的一件事。”初一(3)班高揚說:“路上,我看見有一個人把喝完的可樂瓶子隨手扔在干凈的馬路上,正落在我的腳邊。在以前我早把這個瓶子當球踢了,現在我把它撿起扔進了垃圾箱。”初二(4)班于弘說:“對下崗職工的采訪使我認識到,學習的黃金時代是多么寶貴呀!”初二(2)班吳海楠不僅采訪下崗職工而且勸她們:“出去走走,一定有合適的工作在等著您!”
3.反映在學生的變化上
通過活動,學生在思想品德與行為習慣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僅舉一例:在參加家務勞動方面,能夠“經常或天天做到”的人數比例,由參加活動前的24%上升到65%;不肯做家務的人數比例,由參加活動前的近9%下降到約2%。
4.活動在教師、家長中及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
首先是學校的不少干部和教師沒想到學生們能在沒有老師直接組織的情況下,將活動開展得這樣好。老師們深切地感到要轉變教育觀念。
其次是家長反響強烈,紛紛表示:“活動很有意義,也很必要。我們做家長的歡迎這樣的活動。”“希望學校將此項活動堅持開展下去,辦出自己的特色。”家長們的評價是:“活動大大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培養了愛勞動、尚勤儉的好習慣”,“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使之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使孩子“很好地了解了社會,培養了自覺性”,“開闊了眼界”等等。
第三是社會的反響強烈。各居(家)委會紛紛表揚我校學生參加“愛心小組”,幫居委會出板報、搞衛生,慰問軍烈屬,助殘,清理白色垃圾,宣傳禁放鞭炮等舉動,充分肯定和支持我校這一活動。
二、第二期工程(第二學期的活動)概況
第二期工程是以上學期學生在校生活和國慶組字訓練為主要內容來開展的“學生自我教育”活動。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們普遍反映收獲多,進步大。
在學習方面變“老師讓我學”為“我自己要學”。上學期學校組織了一次自我教育工程中的學習交流會,學生們的發言充分反映了學習動力來自學生自身。
在思想品德和日常行為習慣方面,學生們大多數根據自己的缺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工程設計”,自覺“施工”,提高自我。例如一個學生說:“在以前,我可是個罵人‘高手’,也下過決心要改正,但總是半途而廢。學校開展‘自我教育工程’活動,讓我改掉了自身的毛病。”再如,有一個學生愛隨手亂扔東西,通過參加這項活動,不再隨地扔廢棄物,而且要求自己每天從地上撿拾兩個廢棄物扔進垃圾箱。
在體育鍛煉方面,學生們也增強了自覺性。如初二(1)班劉思雨說:“我現在完全可以不用人督促就去跑步了。我的一雙穿壞的球鞋足以說明。”某個學生是個小胖子,“自我教育工程”使他每天自覺跑2000米,做20個俯臥撐。他說:“我現在做這些運動時不喘了,還能再加上一點別的運動。”
在國慶組字訓練中,由于有了“自我教育工程”為基礎,同學們的自覺性很強,有的帶傷堅持練,有的發燒堅持練,也有的把綠豆湯讓給別人喝……
總之,第二期“學生自我教育工程”依然反映出顯著的德育實效。
三、對“學生自我教育模式與機制”的探索
開展“學生自我教育工程”,引發了我們對學生自我教育模式與機制的探索。根據“學生自我教育工程”第一期、第二期的經驗,我們形成了以下的初步構想。
(一)對“學生自我教育模式”的構想
我們認為,自我教育有各種各樣的模式,如中國傳統的“自省”,以及通常人們進行的“自學”,都可認為是自我教育的不同模式。
“學生自我教育工程”是我校創造的學生自我教育的一種模式。其特點是:1.有組織有指導。2.學生自覺參與,自主活動。3.個體與群體相結合。4.采用“工程建設”這樣一種比喻的提法,易為學生所理解、接受。5.采用“活動”的方式,不僅使學生樂于參加,而且具有實踐性強的顯著特點。
(二)對“學生自我教育工程”運作機制的構想
我們認為,任何一項教育活動都可以有各種各樣的運作機制。我們所探求的“學生自我教育工程”運作機制,是“集體、個人協調動作,家庭、社會配合支持”。具體地說,就是由學校策劃、動員,學生自我規劃、設計,班級組織交流并進行指導,學生自覺“施工”,同學互助、協作,學生對“工程”自檢,學校或班級進行“驗收”這七個環節構成機制的主體,并輔之以“學校與家長、居(家)委會溝通,爭取配合支持”。這樣一個運作機制的特點是:
(1)既保證有組織有指導,又保證學生個人自主性發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學校居于教育的主導地位,同時廣泛爭取了家庭、社會的配合支持,形成了三結合教育網絡。
恰當的教育模式和較為完善的運作機制體現了我們現在的教育觀念,同時也是使我校“學生自我教育工程”活動取得成功的關鍵。
四、對德育實效性的思考
德育的中心問題是使德育具有實效性。當前,德育工作“投入”與“產出”不平衡,實效不佳的原因是由于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脫離社會與學生思想實際。也就是說,不能適應變化了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心理等環境,不能適應變化了的教育對象的具體情況。
“學生自我教育工程”是我校較為成功的德育活動,從這一活動的成功中我們得到如下一些啟示:
(一)必須使德育活動符合學生的需要
“學生自我教育工程”讓學生自我規劃設計,他們有的考察社會熱點問題,如環保、交通堵塞等;有的采訪下崗職工、重點校同學;有的發展自己的興趣特長,如攝影、彈鋼琴、學電腦、栽培植物;有的彌補自己的不足,如學做飯菜、清掃、洗涮……總之都是學生做自己想做、愛做的事,貼近學生實際需要,所以他們感覺收獲很大。
(二)必須在德育活動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傳統教育強調遺傳、教育與環境三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忽視學生成長的內在因素,即自我教育的作用。教育應是主體參與的活動,沒有學生主體從實質上而不只是從形式上的參與,是不會發生作用的。
我校“學生自我教育工程”的整個活動過程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校只是組織者、指導者,家庭和社會只是支持者、配合者,而學生在規劃設計、實施、總結中都是活動的主體,學生自己去想、去做,受到的教育要比別人加給他們的教育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