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外匯市場風險的案例及分析

外匯市場風險的案例及分析精品(七篇)

時間:2023-06-29 16:42: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外匯市場風險的案例及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外匯市場風險的案例及分析

篇(1)

上市公司是我國經濟運行中最具發展優勢的群體,是資本市場投資價值的源泉。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體制轉軌、經濟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中,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上市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必將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風險。上市公司財務收益及財務結果達不到預期目標,即認為存在財務風險。由于來自不同風險源的各類風險綜合作用的結果終究會反映在財務信息上,因此財務風險可以看作是公司風險的集中體現及最終表現形式。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對外部環境有著高度敏感性,其財務風險較一般公司和企業有著更加復雜和不可控的一面,它的積聚或惡化不但對公司自身發展產生重大威脅,而且關系到廣大投資者、金融機構、政府等一系列利益相關者的經濟利益。近期,國內股票市場發生了一系列影響巨大的財務危機事件,如德隆、三九、科龍、澳柯瑪等,使各方人士進一步意識到風險管理在我國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本文分別從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生成、傳導及效應機制入手來進行分析。

一、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生成機制分析

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產生與許多因素有關,有時與公司內部因素有關;有時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有時可能

只與一、兩個因素有關;有時可能是許多因素的綜合反映。其中,上市公司財務活動所處的環境變化對上市公司來說是最難以準確預見和改變的,它的不利變化勢必會給公司帶來財務風險。具體表現為:

(一)自然環境的不確定性

自然界的某些變化雖然不會給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直接的損失,但對其產生明顯的制約和影響,使生產經營活動不能按照正常的程序和方式進行。例如2003年初非典和2004年初開始的全球性禽流感傳播,造成了旅游類、禽類飼養類、飼料加工類、肉類加工類等上市公司不同程度的盈利受損。

(二)政治環境的不確定性

各種政治力量、政治觀點的對抗以及地區和民族沖突等能引起政府更迭、動亂、戰爭、罷工等,進而可能引起上市公司財務風險。

(三)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

國家經濟環境的變化主要包括,產業結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狀況、經濟周期的波動、入世各項承諾的兌現、國際收支與匯率、利率、通貨膨脹等諸多方面。這些因素的變動會導致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勢必會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產生重大影響,這是引發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主要誘因。

自我國宣布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不斷升值,2007年首個交易日以7.8073再度創出匯改以來新高。人民幣升值將會削弱我國出口型行業及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鞋帽、玩具、家具的生活用品以及機電、機械,這些在國內上市公司占有重要的份額)的出口產品在價格上的優勢,國際競爭力將大大減弱。2005年以來,上述行業及上市公司還面臨著原材料漲價、勞動力短缺的成本壓力以及國際市場的競爭日益加劇的多重擠壓。如果無法及時化解這種局面,無疑會導致上市公司出現財務困難、資金不暢的局面。

二、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傳導機制分析

導致上市公司財務收益及財務結果達不到預期目標的因素稱為風險因素。風險傳導機制分析旨在說明財務風險是如何傳導的。風險因素之間也可能存在著相互影響關系,某些風險因素所產生的不確定性可能會放大或縮小其他風險因素所產生的不確定性;有些風險因素可能是通過其他風險因素的作用而影響風險后果的。各種風險因素和風險后果互相影響、層層傳遞將構成不同表現形式的風險鏈。風險鏈可以看作是價值鏈的一個逆過程,是價值不斷毀損、遞減的過程。當上市公司無法消化風險因素和控制風險后果時,它自身將轉化成風險因素并將風險鏈由內、向外延伸,風險后果隨即被傳導和轉嫁給其他公司以及相關利益者。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可以傳導給其母公司或子公司等關聯單位,也可以由一家上市公司傳導給另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集中爆發的風險后果可能導致證券市場的系統性風險,甚至引發整個國家的經濟危機。總之,財務風險的傳導過程就是財務風險由小到大、由此及彼、由單個上市公司到整個證券市場的層層傳遞過程,是財務風險影響范圍和強度不斷放大的過程。

從圖1中可以看出,財務風險的作用力可以同時影響到很多層次,我們對任何財務風險的發生都不可簡單地當作單一獨立的事件去看待和處理,也不能統統簡單的規定由某一部門或在某一范圍內采取措施。

三、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經濟效應分析

財務風險顯化或積聚最終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得上市公司比一般企業或公司更加迅速地走向虧損、破產。如果上市公司財務風險處理不當、不及時,不僅公司發展會遭受重大挫折,還可能會迅速升級,演變為證券市場風險,進而引發金融危機甚至經濟危機、政治危機,后果不堪設想。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經濟效應可以分為微觀經濟效應和宏觀經濟效應兩個方面,當然,這兩個方面是相互聯系和影響的。

(一)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顯化的微觀經濟效應

1.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顯化會增大融資成本

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惡化勢必導致對上市公司融資條件的惡化,如融資利率、融資成本的大幅上升。特殊情況下,上市公司甚至難以繼續獲得融資支持,從而導致停產、破產等。

2.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顯化會增大交易成本

由于財務風險的存在,增添了上市公司收集、整理風險信息的工作量及工作難度,增大了上市公司的管理成本,更增大了決策風險;同時,上市公司的供應商、客戶、中介機構以及監管部門在與上市公司業務往來及政策制定時也會因財務風險而增大交易成本。

3.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顯化會造成公司價值毀損

財務風險顯化將導致公司的血液――“現金”等財務資源的低效率甚至浪費、流失,影響公司獲利能力及質量,二級市場的股價也會應聲下跌,這都將造成公司股東的價值受損。吳超鵬,吳世農(2005)的研究顯示,在我國上市公司中,每年經濟附加值(EVA)

4.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顯化會造成公司利益相關者價值毀損

當上市公司陷入財務困境時,公司的相關利益者如債權人的利益會因公司無法及時全額償還債權而受損,政府的各項稅收無法得到保障,公司員工面臨裁員危機以及工資待遇、福利的降低,供應商及客戶的利益也將大大損失。

5.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顯化會影響中小投資者的信心和預期

截至2006年2月底,我國證券市場投資者開戶數已達到7361.30萬戶。證券市場的穩定需要信心來維系,其中維護投資者的信心至關重要,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則是引發信心危機的基本因素。一旦中小投資者對證券市場失去信心,就會引起恐慌性拋售股票,引發股票價格急劇下跌,上市公司價值亦不可避免地大幅縮水。

(二)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顯化的宏觀經濟效應

作為一個地區經濟主體力量的領頭羊,上市公司如果出現了重大問題,首先會直接影響到該地區企業上市和新融資渠道的開辟;其次會影響到該地區政府的經濟形象和地方政府的信用等級,最終可能會影響到一個地區社會政治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例如,目前上市公司之間的相互經濟擔保以及為其他企業和地方項目擔保的情況較為普遍,形成了錯綜復雜的擔保鏈。上市公司擔保作為一種正常的企業經營行為,本無可厚非,但泛濫的擔保和惡意的違規擔保引發的連鎖反映所產生的經濟破壞性將是嚴重的,它將產生巨大的金融風險,最終將動搖區域性經濟、社會政治經濟的穩定與安全。這在啤酒花、托普等違規擔保案例中都有所體現。總的看來,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傳遞和擴散引發區域性經濟風險、金融風險,進而形成國家經濟風險的過程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在與其有相互債權債務關系的企業之間傳遞與擴散,從而形成連鎖反應的財務風險。如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在與其有債權債務關系的諸多中下游企業之間的傳遞與擴散,容易形成相關企業的財務支付困難和風險。

2.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在直接與其有信用關系的銀行或其他非金融機構之間傳遞與擴散,以及這些銀行或其他非金融機構又在與其有信用關系的銀行及非金融機構相互之間的傳遞與擴散,從而形成相互波擊的銀行金融風險。銀行或其他非金融機構風險將向貨幣市場、外匯市場、證券市場繼續傳遞與擴散,從而引發貨幣市場、外匯市場及證券市場的劇烈波動。

篇(2)

本國貨幣的升值對進口的影響有直接和間接兩方面。直接的影響是,匯率升值后,進口商品的價格由以外幣計價轉化成以本國貨幣計價后,將會發生相同幅度的下降。論文百事通間接的影響是,本國貨幣匯率變化也會通過進口商品價格的變化引起進口量的調整。當進口價格發生變化時,根據需求價格規律,進口商品在本國市場上的需求量也必然隨之調整。當需求彈性不同時,進口量增加的幅度也是不一樣的。根據需求彈性理論,需求彈性越高的商品,進口價格變化引起進口量的調整就越大。

具體來看,匯率變動對于設備進口行業里的每一個分支部門的影響是不同的:

1.對于國外設備具有極度需求剛性的企業不一定有益處

這類企業因匯率上升雖然可以得到進口價格方面的優惠,但是如果遇到海外廠家受政治等因素的影響而趁機抬價的情況,本國匯率上升的變動并不會帶來多大好處。比如,今年我國提高人民幣匯率并沒有改變進口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情況。由于中國進口鐵礦石的需求量大,且鐵礦石需求剛性,近兩年進口礦石價格的漲幅較快,近兩年鐵礦石價格上漲迅猛且目前的進口鐵礦石價格仍然高位運行。因此,在看到本國貨幣升值帶來進口成本小幅下降的同時,更要看到企業對特定貨物的剛性需求。高額的進口成本不一定會使本國某些企業的競爭能力提高,減弱了匯率變動帶來的競爭優勢。

2.對于國外設備具有需求彈性的企業會有益處

匯率變動改變了一般設備的進出口態勢。提高本國貨幣匯率后,增加了相對低價進口的機會和需求,擴大了本國的市場容量。在某種程度上,會加大國內市場的競爭。本國貨幣升值之后,國外產品競爭力將持續增加,其市場占有率將得到提升,而國內低端產品出口受阻后,必可能回流國內市場,導致市場價格下滑。

3.對于外貿流通公司的影響是正面的

專業從事進口業務的外貿流通公司,在國外設備相對降價的環境下,會在業務量增大的過程中獲益。

4.對于設備加工貿易企業的影響較小

設備加工貿易企業出口較穩定。加工貿易兩頭在外,出口和進口直接掛鉤,出口目的地較為明確,價格也較為穩定。雖然進口成本下降,但出口成本相對升高,贏虧可能相抵,因本國貨幣升值造成的影響相對較小。

在我國,很多企業大多已習慣了我國的現行貨幣機制,對于人民幣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還缺乏深度分析,對人民幣匯率改革是我國加入WTO后與國際市場全面接軌的必然選擇存在模糊認識;有的企業盡管已通過各種渠道及國家相關宏觀調控政策預感到人民幣有升值的傾向,但由于對人民幣參照國際一攬子貨幣的實際操作技巧不熟悉,也沒能抓住時機揚長避短,預期避險措施滯后。而且很多企業對于貨幣結算信心不足,感到操作的靈活性難以把握,這也是它們在人民幣匯率調整后不能靈活應對的重要原因和將要面臨的嚴峻考驗之一。

總之,匯率機制的改革,是我國經濟和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我們可積極探索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的新措施,探索充分合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新方法,將各項應對措施貫穿于工作的各個環節,大力促進經濟快速可持續發展。

對策建議:

1、密切關注人民幣匯率新機制的發展變化,及時引導企業驅利避害。研究分析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給外經貿帶來的影響,科學分析預測人民幣匯率變化走勢,及時為企業提供服務和指導。積極引導企業正確分析人民幣升值,國家放寬了外匯使用、需求、兌換包括攜帶進出境等方面的限額,使得市場更加能夠反映供求關系。在外匯市場上要給予企業、金融機構以進行風險管理的一些工具。

2、及時提供專業培訓和相關金融信息。積極指導企業提高匯率風險意識并運用各種方式規避匯率風險。深入調研對外貿易企業在人民幣升值后亟需解決的問題,邀請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專家學者來講課,對外經貿企業進行全面培訓;及時通過網絡、媒體等多種渠道向企業介紹和推廣規避匯率風險的成功案例,提高企業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

3、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全面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推動企業擴大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促進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的主動性。積極引導企業合理進口國外生產原料,盡量沖抵對外貿易的市場風險。同時減輕對原材料的需求壓力。引進原料與外銷相結合,合理、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擴大進口規模,實現進出口貿易的協調發展。

4、推動企業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加工貿易的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享有關稅優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企業的貿易成本。

5、全力引導企業利用合同價格,共同擔當風險。

6、引導企業運用金融手段規避市場風險。比如采用多幣種結算、押匯等方式轉嫁匯率風險;適當采用外匯遠期買賣、套期保值等手段鎖定匯率風險;并可通過適當的美元貸款,來降低利息支出和匯差損失。

7、引導企業不斷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這次人民幣升值后,加大研究開發的投入,積極運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使國外客戶在價格談判中作出了讓步。

8、引導企業進一步加強企業管理。企業應苦練內功,加強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作者單位:本鋼集團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

中謀求快速可持續發展,是商務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國貨幣的升值對進口的影響有直接和間接兩方面。直接的影響是,匯率升值后,進口商品的價格由以外幣計價轉化成以本國貨幣計價后,將會發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間接的影響是,本國貨幣匯率變化也會通過進口商品價格的變化引起進口量的調整。當進口價格發生變化時,根據需求價格規律,進口商品在本國市場上的需求量也必然隨之調整。當需求彈性不同時,進口量增加的幅度也是不一樣的。根據需求彈性理論,需求彈性越高的商品,進口價格變化引起進口量的調整就越大。

具體來看,匯率變動對于設備進口行業里的每一個分支部門的影響是不同的:

1.對于國外設備具有極度需求剛性的企業不一定有益處

這類企業因匯率上升雖然可以得到進口價格方面的優惠,但是如果遇到海外廠家受政治等因素的影響而趁機抬價的情況,本國匯率上升的變動并不會帶來多大好處。比如,今年我國提高人民幣匯率并沒有改變進口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情況。由于中國進口鐵礦石的需求量大,且鐵礦石需求剛性,近兩年進口礦石價格的漲幅較快,近兩年鐵礦石價格上漲迅猛且目前的進口鐵礦石價格仍然高位運行。因此,在看到本國貨幣升值帶來進口成本小幅下降的同時,更要看到企業對特定貨物的剛性需求。高額的進口成本不一定會使本國某些企業的競爭能力提高,減弱了匯率變動帶來的競爭優勢。

2.對于國外設備具有需求彈性的企業會有益處

匯率變動改變了一般設備的進出口態勢。提高本國貨幣匯率后,增加了相對低價進口的機會和需求,擴大了本國的市場容量。在某種程度上,會加大國內市場的競爭。本國貨幣升值之后,國外產品競爭力將持續增加,其市場占有率將得到提升,而國內低端產品出口受阻后,必可能回流國內市場,導致市場價格下滑。

3.對于外貿流通公司的影響是正面的

專業從事進口業務的外貿流通公司,在國外設備相對降價的環境下,會在業務量增大的過程中獲益。

4.對于設備加工貿易企業的影響較小

設備加工貿易企業出口較穩定。加工貿易兩頭在外,出口和進口直接掛鉤,出口目的地較為明確,價格也較為穩定。雖然進口成本下降,但出口成本相對升高,贏虧可能相抵,因本國貨幣升值造成的影響相對較小。

在我國,很多企業大多已習慣了我國的現行貨幣機制,對于人民幣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還缺乏深度分析,對人民幣匯率改革是我國加入WTO后與國際市場全面接軌的必然選擇存在模糊認識;有的企業盡管已通過各種渠道及國家相關宏觀調控政策預感到人民幣有升值的傾向,但由于對人民幣參照國際一攬子貨幣的實際操作技巧不熟悉,也沒能抓住時機揚長避短,預期避險措施滯后。而且很多企業對于貨幣結算信心不足,感到操作的靈活性難以把握,這也是它們在人民幣匯率調整后不能靈活應對的重要原因和將要面臨的嚴峻考驗之一。

總之,匯率機制的改革,是我國經濟和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我們可積極探索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的新措施,探索充分合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新方法,將各項應對措施貫穿于工作的各個環節,大力促進經濟快速可持續發展。

對策建議:

1、密切關注人民幣匯率新機制的發展變化,及時引導企業驅利避害。研究分析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給外經貿帶來的影響,科學分析預測人民幣匯率變化走勢,及時為企業提供服務和指導。積極引導企業正確分析人民幣升值,國家放寬了外匯使用、需求、兌換包括攜帶進出境等方面的限額,使得市場更加能夠反映供求關系。在外匯市場上要給予企業、金融機構以進行風險管理的一些工具。

2、及時提供專業培訓和相關金融信息。積極指導企業提高匯率風險意識并運用各種方式規避匯率風險。深入調研對外貿易企業在人民幣升值后亟需解決的問題,邀請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專家學者來講課,對外經貿企業進行全面培訓;及時通過網絡、媒體等多種渠道向企業介紹和推廣規避匯率風險的成功案例,提高企業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新晨

3、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全面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推動企業擴大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促進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的主動性。積極引導企業合理進口國外生產原料,盡量沖抵對外貿易的市場風險。同時減輕對原材料的需求壓力。引進原料與外銷相結合,合理、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擴大進口規模,實現進出口貿易的協調發展。

4、推動企業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加工貿易的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享有關稅優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企業的貿易成本。

5、全力引導企業利用合同價格,共同擔當風險。

6、引導企業運用金融手段規避市場風險。比如采用多幣種結算、押匯等方式轉嫁匯率風險;適當采用外匯遠期買賣、套期保值等手段鎖定匯率風險;并可通過適當的美元貸款,來降低利息支出和匯差損失。

篇(3)

【關鍵詞】 金融衍生產品;風險;風險防范

近年來,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交易品種迅速增加。與傳統的融資方式相比,金融衍生產品的推出降低了金融基礎產品的市場風險,增強了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但由于其自身的特點,金融衍生產品也創造了新的風險。一些觸目驚心的金融事件往往與金融衍生產品密切相關。如2008年9月爆發的次貸危機被認為是美國自二戰以來所經歷的最嚴重的危機。目前,我國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如何正確認識風險,加強風險控制,對于促進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意義重大。

一、金融衍生產品的風險類別

金融衍生產品是指從貨幣、利率、股票等傳統的基礎金融產品衍生發展而來的,包括遠期、期貨、期權、互換等在內的金融合約。作為―種金融產品,金融衍生產品同樣具有一般金融產品所具有的風險,但是由于風險結構的復雜性以及交易的高杠桿性,使得其蘊含著更大的風險。按照巴塞爾委員會的分類,與金融衍生交易相關的基本風險通常包括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和法律風險。

(一)市場風險

由于金融衍生產品是由基礎產品派生而來,其價值在相當程度上受制于相應的基礎金融產品,因此所謂市場風險,是指由于金融基礎產品價格波動所可能導致金融衍生產品投資人虧損的風險。在金融衍生產品交易中,衍生產品價格的變動更為敏感,多采用杠桿交易方式,跨期交易又使未來的產品價格具有不確定性。因此,市場風險是金融衍生產品交易中經常面對的一種風險,相對其標的資產,金融衍生產品的市場風險更為突出。

(二)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方違約或無力履行合約的風險,是場外衍生產品交易的一種主要風險。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手風險,指衍生合約交易的一方可能出現違約而給另一方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另一類是發行者風險,指標的資產的發行方出現違約而給另一方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三)流動性風險

金融衍生產品交易中涉及的流動性風險主要有兩種類型:市場流動性風險與資金流動性風險。其中,市場流動性風險與特定的產品或市場有關,是由于缺乏合約交易對手而無法變現或平倉的風險,主要發生在場外衍生產品市場中;而資金流動性風險與交易的資金有關,是交易一方因為流動資金的不足,造成合約到期時無法履行支付義務,或者無法按合約要求追加保證金,從而被迫平倉,造成巨額虧損的風險。

(四)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由于不當或失敗的內部程序、人員和系統或因外部事件導致損失的風險。由于操作風險是由主觀因素所引發,所以本質上屬于管理問題。此類風險在衍生產品交易中危險性極大。在世界金融發展史上,由于操作風險導致一些具有悠久歷史和相當資金實力的金融機構損失慘重的例子屢屢發生,巴林銀行破產事件就堪稱金融衍生產品操作失敗的經典案例。

(五)法律風險

在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活動中,由于交易合約在法律范圍內無效而無法履行或者合約訂立不當等原因引起的風險是法律風險。在金融衍生產品市場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導致在衍生產品交易中發生的虧損,由于相關法律法規的滯后有相當部分是源于法律風險。

二、我國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狀況

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等經濟主體迫切需要通過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回避各類資產價格波動的風險。20世紀90年代初,金融衍生產品開始在中國市場出現。1992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了我國第一個金融衍生產品國債期貨,但由于缺乏統一的監管和相應的風險控制經驗,爆發了“327”事件,最終于1995年被取消;海南證券交易報價中心在1993年推出深股指數期貨,則由于市場規模太小在當年即被叫停;中國人民銀行于1997年了《遠期結售匯業務暫行管理辦法》,允許中國銀行首家試點辦理遠期結售匯業務;中國銀監會于2004年正式頒布《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為金融機構從事衍生產品交易制定了專門的辦法;2005年股市權證和債券遠期交易正式推出,標志著我國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建立;2006年我國首家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成立;2008 年中國人民銀行了《關于開展人民幣利率互換有關事宜的通知》,正式啟動利率互換業務;2009年《中國銀行間市場金融衍生產品交易主協議》(2009年版)出臺,中國金融衍生產品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總體而言,我國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呈現出穩步快速發展的局面,但與國際發達市場相比,還尚有距離。從產品類型看,雖然基本涵蓋了遠期、期貨、掉期、期權這四類衍生產品的基礎形式,但仍沒有在國際市場交易活躍的利率期權、權益類與商品類等場外衍生產品;從交易量看,我國金融衍生產品交易量還很低,以利率互換為例,據《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交易名義本金分別為4121.5億元,同比增長90.07%,但其所占全球市場余額的比例還很小;從市場的發展來看,尚處于初級階段,場內市場還未正式交易,場外市場規模有限,尚不能滿足金融市場參與者的風險防范和投資需求。

三、我國金融衍生產品風險的成因分析

作為一把“雙刃劍”,金融衍生產品能夠規避金融市場的風險,但由于其杠桿性以及定價復雜的特點,也有可能將會帶來更大的風險。我國金融衍生產品起步較晚,由于各種外部條件制約及金融衍生產品的自身特性,可能引發風險,出現一系列問題。

(一)監管體系尚待完善

我國金融衍生產品的監管主要由人民銀行、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和外匯管理局來實施,監管主體過于分散,完整的市場監管體系尚未建立。如果監管缺位,將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后果,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就暴露了場外衍生產品由于監管缺失而產生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蕩及雷曼清盤等一連串事件的嚴重后果。雖然2007年中金所與上證所、深證所等機構簽署了跨市場監管協作協議,在證券市場和期貨市場聯合監管邁出了重要一步,但銀證期保的聯合監管依然任重道遠,如何加強協調,既要防止監管真空,又要減少重復監管,還需要不斷探索。

(二)法律制度還不健全

要保障金融衍生產品市場有序運行,離不開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銀監會于2004年頒布實施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金融衍生產品的監管法規。之后《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風險控制管理辦法》、《中國銀行間市場金融衍生產品交易主協議》系列文本等制度的陸續出臺,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風險管理制度,降低了法律風險。但總體看來,我國現行的與金融衍生產品有關的法規,基本上為部門規章,是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各監管機構針對具體的衍生產品制定的,缺少統一的有關金融衍生產品的國家法律。以期貨市場為例,中國的期貨行業正在迅速崛起,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商品期貨交易市場,而《期貨法》至今還未出臺。因此,與我國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相比,我國相關法律制度的健全略有滯后,由于缺乏衍生產品交易和風險管理的相關指引,不能適應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發展的需要。

(三)內部風險控制能力不足

隨著金融衍生產品在我國的迅速發展,各類機構對金融衍生產品的參與程度也在不斷提高,但我國企業對金融衍生產品的風險認識和管理存在嚴重不足。2008年下半年以來,連續爆出中信泰富155億元港元巨虧、國航虧損人民幣68億元等事件。作為獨立交易主體,這些中央企業在參與海外衍生產品交易中,由于自身的風險控制措施的漏洞,貿然使用復雜的場外衍生產品,違規建倉,導致了風險失控,在股權、商品、外匯市場出現投資虧損。

四、我國金融衍生產品風險防范的措施

在金融體系日益國際化和市場化的趨勢下,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在我國快速發展。金融危機的爆發也給我國金融衍生產品風險的防范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建立健全高度協同的市場監管體系

由于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具有跨市場、跨行業的特點,需要有關監管部門的通力合作、協調配合,建立一個較完善的監管體系。首先,為保證投資者利益,有必要在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之間建立監管協調機制,通過信息的共享,協調監管職責,提高政府監管的效率和水平。其次,加強交易所和行業自律組織之間的聯合監管,針對不同種類的金融衍生產品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使交易者的市場行為受到有效的約束和規范。此外,還應加強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國際監管與合作統一,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總之,通過政府統一監管,確保在市場管理、交易法規、風險管理等方面的一致性,保證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二)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建設

為了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我國有必要加強金融衍生產品法律法規的建設。第一,在立法方面,針對金融衍生產品的風險性和復雜性,應盡快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金融衍生產品設立專門性法律,出臺統一的《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法》,以保證金融衍生產品交易規范、穩定發展。第二,制定和完善有關金融衍生產品創新的法律。創新賦予了金融衍生產品旺盛的生命力,也帶來了風險。因此,對于創新應該在方案上充分論證,有法律依據,并具有嚴密的監控措施。第三,制定有關衍生金融產品風險管理的法律,使風險管理主體的職責分工、管理程序、規則的制定都受到相應的法律約束和指引,為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法律政策環境。

(三)加強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

為防范金融衍生產品的風險,避免出現重大風險和過失,交易主體應建立科學、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1.積極完善內部控制。一方面,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明確獎懲制度,將企業的發展與員工的切身利益聯系起來;另一方面,通過嚴格的規章制度,形成合理高效的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對交易程序嚴格控制,實行前臺交易與后臺管理相脫離,對交易員的權限進行明確的限定,建立高效獨立的信息通道。

2.加強對金融衍生產品的風險管理。首先,應設立獨立的風險監控部門。由于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具有很高的風險性與投機性,參與交易者應成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風險。其次,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流程。全面準確度量與評估風險,限定風險承擔水平,并適時監控,對風險管理流程定期檢查,以便有效地管理風險。比如對于市場風險可用風險價值方法來度量,利用分散化降低信用風險,借助完善的內部管理并健全交易程序減少操作風險;通過深入地研究和分析相關法律法規,有效管理和降低法律風險。此外,估計可能出現的極端情況下的風險狀況,建立預警機制,采取有效的應急措施,以增強抵抗風險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孫連軍.淺談金融衍生產品及其發展[J].經濟研究導刊,2008(2):65-66.

[2]萬正曉,張曉靜.金融衍生產品及其在中國的應用[J].生產力研究,2008(13):42-44.

[3]鄭秀君.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業務現狀分析及啟示[J].特區經濟,2008(11):80-83.

[4]謝群,武本建,謝婷.略談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J].工業技術經濟,2008(7):156-157.

篇(4)

【關鍵詞】上證A股指數 股市收益率 波動性 ARCH族模型

一、引言

中國的股票市場是一個新興市場,與國外成熟資本市場相比,它的波動性相對較大。所謂股票波動性,即指股票價格非預期變化的趨勢或者說是收益的不確定性或者不可預測性。股票市場的波動性反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和風險,而我國股票市場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弱,因此,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風險十分敏感,高風險下必然要求得到高回報。對股票市場的波動性進行研究,進而分析股票市場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已成為眾多學者和金融行業參與者廣泛關注的熱點。

對金融市場波動性的研究主要是源于對資產選擇和資產定價的需要,國外對股票市場價格的波動性研究已有很長一段歷史。早在20世紀60年代,Fama就觀察到投機性價格的變化和收益率的變化具有穩定時期和易變時期,即價格波動呈現集聚性、方差隨時間變化的特點。此后,國外對投機性價格波動特征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最成功地模擬了隨時間變化的方差模型是由Engle首先提出的自回歸條件異方差性模型(ARCH模型)。ARCH模型將方差和條件方差區分開來,并讓條件方差作為過去誤差的函數而變化,從而為解決異方差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Bollerslev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廣義自回歸條件異方差(GARCH)模型。目前ARCH族模型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股票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期貨市場的研究中,來描述股票價格、利率、匯率、期貨價格等金融時間序列的波動性特征。

鑒于A股在我國股市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廣泛認知度,本文以最新的上證A股綜合指數為研究對象,討論ARCH族模型以及其適用性,運用ARCH族模型分析A股市場的波動性特征,希望選取最為準確的模型,能準確的反映我國股票市場的波動性,為政府管理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幫助。

二、文獻綜述

近年來,國內學者除了使用ARCH模型對人民幣匯率波動及外匯風險防范進行實證研究之外,也對中國股票市場波動性進行分析與預測。劉慧媛、鄒捷中(2006)認為,GARCH模型的VAR計算方法對我國股市風險的管理有較好的效果。孫卓元(2008)認為,上證股票指數序列存在ARCH效應,并且上海證券市場的波動性具有很高的持續性和擴張性。曹偉龍(2009)在對上證指數的絕對變化和相對變化實證分析之后發現,從長期來看股市的變化可能是同方差的,短期卻存在異方差現象。趙士玲、張能福(2011)等學者通過對上證指數的實證研究認為,我國股票市場收益率序列存在較強的杠桿效應、利空消息比等量利好信息對市場波動的影響程度要大,因此,我國股票市場投機色彩比較嚴重。裴譽、徐一丁(2012)通過對上證綜合指數的實證分析發現,中國股票市場具有非常頻繁的市場波動性,一旦證券市場收益率受到沖擊出現異常波動,其影響在短期內是很難消除的。

目前,國內對我國股票市場收益率波動仍缺乏深入研究,尤其是缺乏使用成分ARCH模型(Component ARCH)以反映證券市場變量的非線性趨勢。本文運用ARCH族模型對我國A股股指日收益率及波動性進行深入研究,探索我國股指收益率波動特征,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三、研究方法概述

國內外學者對股市波動性的研究在理論和實證方面都已取得很大的進展。經典計量經濟模型一般都假定樣本隨機誤差項之間相互獨立,并且方差不變。然而隨著金融理論和實證研究的不斷發展,可以發現,在越來越多的金融投資市場領域中,尤其是股票市場,許多時間序列模型的隨機擾動項在較大幅度的波動后往往會伴隨著較大幅度的波動,在較小幅度波動后往往會伴隨著較小幅度的波動,即條件方差不斷變化并且具有群聚性。以股票收益率“高峰厚尾和波動集群”現象為例,傳統的計量經濟方法假設的同方差性條件得不到滿足。于是Engle提出ARCH族模型,廣泛用于描述股票價格時間序列的波動性特征,并引入GARCH-M模型,在該模型中加入證券收益的條件波動作為證券風險的衡量方法。GARCH模型的估計方法主要有極大似然估計法和GMM估計方法。Black最先發現股價波動具有“杠桿效應”,即利空消息和利好消息對股價波動度的影響非對稱性。針對這一特殊現象而依次被提出的模型主要有TGARCH和EGARCH兩個非對稱模型。

本文基于上證A股市場日收益率的波動性具有波動聚類性、收益與風險同方向變動及非對稱性影響等特征,采用ARCH模型和GARCH模型的分析方法,用以分析中國股市收益率波動的特點。具體包括描述性分析、ARCH模型、GARCH模型檢驗等多種研究方法。

其中,p是GARCH項的最大滯后階數,q是ARCH項的最大滯后階數。

本文以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的A股指數為研究對象,選取1996年12月26日至2014年6月1日A股指數的收盤價數據。主要由于我國漲跌停板制度在1996年12月13日,1996年12月26日開始實施,為了避免該政策的實施對實證的影響,本文選取該期限之后的A股指數的日收盤價指數共3940個樣本數據作為研究對象。各變量具體可表示為:sza表示A股指數收盤價,lsza表示A股指數收盤價的對數,dlsza表示A股指數收益率。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在1996年12月26日至2014年6月1日,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上證A股指數時間序列的均值為2151.933,極大值為6395.757,極小值為913.84,其標準差為962.1905,上證A股指數序列(sza)的時序圖見圖1。1997年,由于我國經濟受到通貨緊縮的困擾,以及爆發的東亞金融危機使該年我國證券交易所股票交易價格指數下跌。2007年,在宏觀經濟繼續高位運行、上市公司業績顯著提升、人民幣持續升值、制度變革、流動性充裕、人口紅利等因素的推動下,A股指數走出了震蕩上揚的行情,推動行情縱深發展,因此2007年10月16日上證A股指數的收盤價創歷史新高。從圖1可以看出,sza顯然為非平穩序列。

圖1 上證A股指數總量趨勢圖

為消除一般的異方差,對A股指數序列取對數,并通過一階差分求得收益率。股票市場收益率的計算公式是相鄰兩個交易日的收盤指數的對數一階差分,表現為:

dlszat=lszat-lszat-1 (4.1)

其中,szat表示t日的A股股指收盤價,szat-1表示t-1日的A股股指收盤價。

對上證A股股指進行平穩性檢驗,運用ADF單位根檢驗方法,可以得到表1。

由表1可以看出,P值為0.3124>0.1,即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設,lsza序列不平穩。

對上證A股股指日收益率dlsza進行統計分析,可以得到描述性分析結果(表2)和殘差序列圖(圖2)。從圖2可以看出,上證A股股指收益率明顯呈現波動集群性特征,因此我國證券市場表現出的波動幅度和風險性要明顯高于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

由表3可以看出,P值為0.0001

(二)ARCH研究結果

本文使用EVIEWS6.0統計方法得到A股指數收盤價的對數(lsza)及A股指數收益率(dlsza)的相關圖和偏相關圖(圖3與圖4)。通過相關圖與偏相關圖分析,發現日收益率序列是一個4階自回歸過程。

以上實證研究結果表明,AR(4)及GARCH(1,1)模型對我國上證A指具有一般適用性;TARCH(1,1)、EARCH(1,1)能夠充分說明A股市場的非對稱性和杠桿效應;成分ARCH表明我國A股市場當收到一定的外界沖擊后,不會迅速的調整到均衡狀態上來,將緩慢地收斂于穩定狀態。

五、結論

本文以上證A股指數1996年12月26日至2014年6月1日收盤價共3940個樣本數據為樣本,通過對上證A股指數日收益率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

第一,我國股票市場日收益率呈現明顯的波動集群性特征。

第二,我國股票市場尤其是上海股票市場存在顯著的信息沖擊曲線非對稱性特征和杠桿效應。

第三,AR(4)及GARCH(1,1)模型對我國上證指數具有一般適用性。

第四,我國股票市場日收益率的波動性特點與國際股票市場不同,國際股票市場日收益率的波動性具有波動聚類性、收益與風險同方向變動以及非對稱性等特點;我國股票市場具有波動聚類性、非對稱性特點,而收益與風險反向變動,即沒有呈現出高風險伴隨著高回報。

第五,本文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回歸模型存在自回歸條件異方差,這表明我國股票市場波動具有條件異方差效應,因此通過股市預測分析,政府可制定政策以提高股市監管能力,而投資者可用以規避市場風險。

參考文獻

[1]姚戰琪.基于ARCH模型的我國股票市場收益波動性研究[M].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12(4).

[2]曹國華,何燕.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波動實證研究[M].重慶大學學報,2011(6).

[3]張曉峒.Eviews使用指南與案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4]劉慧媛,鄒捷中.GARCH模型在股票市場風險計量中的應用[J].數學理論與應用,2006(2).

[5]張彩霞,付小明.ARCH族模型在上證指數中的應用與預測[J].經濟與管理,2009(12).

[6]趙士玲,張能福.我國上證指數ARCH效應的實證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1(7).

[7]鄭鑫.基于ARCH族模型對滬深股市的比較研究[J].現代商業,2009(36).

[8]羅陽,林琪.我國滬深股指收益率波動性的實證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1(20).

[9]周立,王東.滬深股市的互動關系[J].統計與決策,2005(16).

[10]張玉春.中國股市收益的ARCH模型與實證分析[[M].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6(1).

篇(5)

應用型人才培養是適應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需求應運而生的新培養模式。地方本科院校一般由省市主辦并管理,主要立足地方、服務區域,而如何培養直接面向地方市場一線的應用型人才則是當下教學實踐的探索重點。國際貿易專業是應用性較強的專業,為適應地方本科院校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緊迫性的需求,其培養模式及專業課教學方法也要與傳統的理論型、研究型相區別。基于這樣的分析,特選取教育部確定的國際貿易等經濟學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國際金融》為例,初步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如何培養應用型人才。

一、《國際金融》課程教學中應用型人才培養難點

(一)理論抽象難懂,與實踐難適應

應用型人才培養相比于研究型人才培養更強調實踐比重,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而有效實踐的先決條件是理論的系統性充分掌握,單純強調實踐作用忽略理論教學重要性是不科學也不可取的。作為經濟學專業課程,《國際金融》同樣具備其他經濟學課程理論抽象晦澀的特點。例如,匯率理論這一基礎性理論涉及到國際金融中基本的外匯、匯率、匯率標價等概念和匯率決定理論等,也是后期外匯交易教學展開的基礎,但實際教學工作中,經常收到學生“太難了、不明白”等反饋,即使是優秀學生也是如此。這就使學生產生畏難厭倦的情緒,進入“不想再學了”的惡性怪圈。匯率基本理論掌握不好,進入外匯交易的實踐教學時,學生更是一頭霧水,從而影響應用操作能力培養。

(二)多學科綜合性教學要求高

《國際金融》是一門多學科融合課程,很多知識點、能力點與其他學科聯系密切。其融合了金融學中期貨期權、金融投資等知識,也融合了經濟學中收支調節的理論以及國際貿易學中進出口實務等。外匯匯率計算與風險管理部分要求學生必備一定的數學能力,當今信息化時代又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計算機運用技術。這使得單一教師僅通過課堂傳授很難達到預期中知識有效應用的目標。

(三)涉外性實務教學需求多、難度大

作為國際貿易專業核心課程的《國際金融》課程,在實務教學方面具備國際貿易及金融兩門學科特點,既要求學生掌握企業涉外經營中的國際結算、國際融資等業務,也要求掌握外貿進出口報價核算等業務,其強烈的涉外性特點,使訓練學生熟練使用英語這一今后工作的必備工具并用其進行實務模擬成為當前教學工作的重點之一。但就地處非沿海發達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內陸地域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而言,涉外性實務教學對任課教師和教學系部實踐安排都是極大挑戰。

二、《國際金融》課程教學中應用型人才培養思路

(一)知識傳授轉為素質培養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局下,“一本書、一支筆、一塊黑板、一張嘴”的教學模式已不再合適,地方本科院校各級院系、教師都應轉變思路,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構建新型國際貿易專業教學體系,將《國際金融》理論知識傳授模式轉變為對學生技能應用的素質培養,啟發學生自我探索,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課堂教學兼容實踐模擬

《國際金融》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由于前文所述種種難點,實踐教學長期課時不足,難以成形,僅僅處于輔助教學不受重視的地位,許多院校甚至沒有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導致學生通過實踐教學鍛煉綜合應用能力的機會不足。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不拘泥于實驗實習的形式,教學過程中不拘一格采用多種實踐方法,合理安排實踐比重。

(三)理論教育結合時事熱點

《國際金融》課程是研究國際間貨幣金融關系的課程,隨著歷史發展政治演變,國際金融領域從理論知識到現實演變能有了巨大變化,是一門必須緊跟現實情況、緊抓熱點時事,既扎根于教材理論又不能局限于教材理論的課程。緊跟時事熱點,既可以讓學生從最新的國際金融發展中獲得最新的知識,又可以開拓學生視野,為國際貿易專業學生以國際化心態面對問題打下基礎。

(四)傳統授課結合網絡技術

教學方法是推動教學的途徑,單純依靠傳統灌輸教學既不利于知識傳授也不適用于信息社會。在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當下,經濟形勢已有了很大改變。作為國際貿易專業下的《國際金融》課程教學也應適應這種變化,圍繞學生未來勢必用到的網絡技術開展教學,以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的。

三、《國際金融》課程教學中應用型人才培養可行性對策

在以上思路的指導下,結合《國際金融》課程教學經驗,提出國際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可行性對策如下。

(一)案例啟發式教學模式

案例教學是情景教學法中最基本的一種,從歸納的角度展開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在《國際金融》課程中的案例教學,如在講解匯率時,引入當前人民幣匯率走勢;在講解外匯衍生工具時,可以中信泰富期權投資失敗為例等。通過選擇時效新、典型恰當的案例詳加講解,再輔助以啟發教學引導學生思考,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并劃分小組討論,安排適當時間進行PPT案例分析陳述,通過對課程內容相關的案例剖析,使教材中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提高學生對理論的興趣和理解力,以培養其學習的主動性。

(二)引入演練、競賽等考核模式

為了貫徹應用型人才素質培養思路,不止要在教學上做改變,也要優化傳統的單一理論化考核方式,引入實務訓練,建立新型的“實踐+考核”模式。

1.分組分角色演練

為融合國際金融實務和國際貿易實務,可將全班分為數個小組,每組成員分別扮演貿易實務中的各個角色,如進出口商人、商業銀行、貿易公司、海關、中介公司、保險公司等,利用國際貿易流程要求學生完成從業務洽談、合同簽訂、發貨、換匯、風險規避等一系列過程,教師綜合各小組業務完成規范性評判打分。既練習學生實踐能力,又打破一考定成績的死板模式,更能加強學生綜合性應用能力。

2.投資競賽

加大實訓投入,建立金融實驗室,利用外匯模擬交易類軟件開展投資競賽,利用軟件自帶的排名系統鼓勵學生參與競賽,寓教于樂的同時也讓學生親身體會外匯市場風險性,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興趣,培養行情分析與實盤操作的能力,真正達到應用型培養的目的。

(三)建設網絡課程,緊跟時事熱點

由院系牽頭加大網絡硬件設施投入,通過建設開放式的多媒體教室、校園網絡等,搭建《國際金融》網絡課程平臺,既方便教師課外指導,又便于學生查詢授課資料,更可以利用平臺開展上文中案例討論、分角色演練等應用型人才培養對策,隨時了解學生掌握程度和活動開展情況,加強師生間交流互動。網絡課程平臺中引入時事熱點,由教師或教師選取優秀學生隨時注意當前國際金融發展變化進行材料搜集,導入專門頁面,要求學生加入時事熱點講評,拓展理論知識,加強實際應用,鍛煉學生探索精神。

(四)鼓勵教師進修培訓、開設雙語課程

1.三方合作,加強實踐師資培訓

開展國際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執行人是教師,為培養將來可以獨立從事對外貿易實務的應用型業務人員,教師首先需要了解課程中哪些是職業所需,以便于學生在課堂中熟悉未來工作需要。當前,各個地方性本科院校執業教師主力大多為“一出校門又進校門”的“80后”,基本從未參與過對外貿易實務,造成學生實踐過程與未來工作難以對接,間接影響區域內行業發展。為此,應結合地方、行業、院校等三方力量,邀請業內實務工作者、資深學者、金融機構管理人員等以講座等交流形式加強教師隊伍應用型培訓。爭取企業支持,鼓勵教師到對外投資企業掛職鍛煉,搜集實際案例以備教學。也可校內開展教師之間的教研討論、座談等,分享實戰經驗、擴大學術交流。

2.鼓勵開展雙語教學

前文已述,雙語教學是由《國際金融》課程的涉外屬性決定的,是培養學生對外經濟活動能力的必然途徑。為了在未來工作中順利溝通,開展雙語教學以便學生對英語專業術語能達到規范化表達是不可忽視的。但在實際操作中,也要注意學生的英語水平,平衡中英雙語的尺度,因材施教。

篇(6)

關鍵字:證券投資風險股票心理素質

在證券投資中,個人的心理因素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以股票市場為例,股票的買入,賣出,甚至股價的上漲,下跌,都是所有參與的股票投資者的心理因素的綜合,這其中包括理性和非理性兩方面的心理因素。購買股票的每一分錢后面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決定其是否購買股票的直接因素就是其當下的心理狀態。所有的外部的因素諸如最新的公開信息,歷史的走勢,某人打聽到的小道消息等等都只是影響個人心理的多種因素之一。

具體來說,股市上一個周期的開始,股市經歷一段長期的調整之后,股票價格的處于歷史上較低的位置,而此時經濟基本面開始好轉,股價開始處于上升的初級階段,顯然此時股價是合理的,低廉的,基本面開始向好的方面發展,至少是最壞的情形已經過去,此時從長期而言應該是很好的購入股票的時機,但此時投資者在上一個熊市的慘跌中已經心有余悸,恐懼造成了投資者的悲觀情緒,難以對當前的市場有一個準確而客觀的分析,因此在股票市場上,當利好的趨勢不斷顯現之時,股價反而不會上漲太快,多以小的震蕩上揚為主,這就是受個人的心理因素影響尤其是投資者對上一個周期中的慘跌的恐懼的影響所造成的。

實際操作中還有一種羊群效應,這是群體心理因素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羊群行為”即群體行為,這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它是指投資者在信息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行為受到其他投資者的影響,模擬他人決策,或者過度依靠輿論,而不考慮自己信息的行為。

市場并不是一個少數服從多數的市場。每一個投資者都有自己的投資理念,有人注重短期,有人注重長期,市場是完全競爭,單個人在大趨勢中都只是價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創造者。因此群體心理的作用是可觀的,甚至是可怕的,在股票市場上,“集體決策機制”就是一種群體心理行為。“集體決策”中的“集體”不一定就是心理群體,但是集體比個人更容易轉變成心理群體。有研究表明,在股市中,由于心理因素的作用,集體決斷非常容易導致更高的差錯率。對于一般的個人投資者來說,“集體決策”的典型表現就是“討論行情”。無論是在交易場所還是在證券論壇,由于心理因素使然,討論行情的現象屢見不鮮。討論行情的過程不但是一種群體心理決策行為的過程,而且也是一種情緒相互傳染的過程。

證券投資的風險是指證券預期收益變動的可能性及變動幅度。風險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分別或共同導致了證券價值的波動,投資于證券就會產生本金的損失。

系統風險是指由于某種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資收益的可能變動,這種因素一同樣的方式對所有證券的收益產生影響。在現實生活中,所有企業都受全局性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社會,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由于這些因素來自企業外部,是單一證券無法抗拒和回避的,因此又叫不可回避風險。這些共同的因素對所有企業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不能通過多樣化投資而分散,因此又稱為不可分散風險。系統風險包括政策風險,經濟周期性波動風險,利率風險和購買力風險等。政策風險是指政府有關證券市場的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或是又重要的舉措,法規出臺,引起證券市場的波動,從而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政府對本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通常有一定的規劃和政策,籍以指導市場的發展和加強對市場的管理。證券市場政策應當是在尊重證券市場發展水平及政治形勢、證券市場發展現狀等多方面因素后制定的。政府關于證券市場發展的規劃和政策應該是長期穩定的,在規劃和政策既定的前提條件下,政府應運用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電引導證券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政府也可能會改變發展證券市場的戰略部署,出臺一些扶持或抑制市場發展的初期,對證券市場發展的規律認識不足、法規體系不健全、管理手段不充分,特別是在證券市場發展的初期,對證券市場發展的規律認識不足、法規體系不健全、管理手段不充分,更容易較多地使用政策手電來干預市場。由于證券市場政策是枕骨指導、管理整個證券市場的手段,一旦出現政策風險,幾乎所有的證券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屬于系統風險。

經濟周期性波動風險證券市場行情周期性變動而引起的風險。這種行情變動不是指證券價格的日常波動和中級波動,而是指證券行情長期趨勢的改變。周期波動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常見的現象,它表現為經濟周而復始地由擴張到緊縮的不斷循環運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不可否認,我國經濟增長在年度間的波動仍然比較頻繁和劇烈,由此引出的問題是:我國經濟在年度間的頻繁波動是一種隨機波動,還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周期波動的形態又是怎樣的本文將圍繞這兩個問題,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周期波動狀態進行實證分析,嘗試找出其中的規律,以便為國家宏觀調控和保持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提供參考。

利率風險管理是西方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增加銀行經營收益,穩定銀行市場價值的主要工具。利率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實行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利率預測和利率風險衡量的基礎上,進行利率風險管理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傳統的表內管理方法,通過增加(或減少)資產或負債的頭寸,或者改變資產或負債的內部結構(例如構造免疫資產組合),達到控制利率風險的目的;另一類則是表外管理方法,主要是為現有資產負債頭寸的暫時保值以及針對個別風險較大,或難以納入商業銀行利率風險衡量體系的某一項(類)資產或負債業務,通過金融衍生工具等表外科目的安排來對其進行"套期保值"。

購買力風險又稱通貨膨脹風險,是由于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給投資者帶來實際收益水平下降的風險。在通貨膨脹情況下,物價普遍上漲,證券價格也會上升,投資者的貨幣收入有所增加。但由于貨幣貶值,貨幣購買力水平下降,投資者的實際收益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有所減少。一般可通過計算實際收益率來分析購買力風險。實際收益率=名義收益率-通貨膨脹率。

非系統風險又稱非市場風險或可分散風險。它是與整個股票市場或者整個期貨市場或外匯市場等相關金融投機市場波動無關的風險,是指某些因素的變化造成單個股票價格或者單個期貨、外匯品種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種下跌,從而給有價證券持有人帶來損失的可能性。

1.它是由特殊因素引起的,如企業的管理問題、上市公司的勞資問題等。

2.它只影響某些股票的收益。它是某一企業或行業特有的那部分風險。如房地產業投票,遇到房地產業不景氣時就會出現景跌。

3.它可通過分散投資來加以消除。由于非系統風險屬于個別風險,是由個別人、個別企業或個別行業等可控因素帶來的,因此,股民可通過投資的多樣化來化解非系統風險。

財務風險是與公司籌集資金的方式有關的。我們通常通過觀察一個公司的資本結構來估量該公司的股票的財務風險。資本結構中貸款和債券比重小的公司,其股票的財務風險低;貸款和債券比重大的公司,其股票的財務風險高。股份公司只有在支付了所有債務利息以及到期的本金之后,才能對股東支付股息。公司的銷售產品和勞務所得的全部收入減去工資、折舊、材料等所有營業開支之后所剩余的部分,是公司的營業收入。從營業收入中再減去稅款和必要的財務支出,例如支付給銀行或其他債權人的利息,剩余部分才是可用于股息支付的收入。由于這一收入被用于股息支付,并且對于投資者對公司股票價格的判斷影響很大,因此它的大小和易變程度在決定股東的收益率方面很重要。如果一個公司的全部資本都是通過發行股票籌集的,則它沒有利息支出。而對于任何采用舉債方式籌措部分資金的公司,由于必須支付利息,因此其營業收入的變動將引起股東凈收入的更大變動。

經營風險指的是由于公司的外部經營環境和條件以及內部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造成公司收入的變動而引起的股票投資者收益的不確定。經營風險的程度因公司而異,取決于公司的經營活動,某些行業的收入很容易變動,因而很難準確預測。由于公司的收益和現金流量是緊緊依賴于其收入,因此易變的收入將導致收益和現金流量的不確定。當公司收入突然下降時,由于普通股持有者在進行現金分配時排在最后,他們會遭受重大損失。與公司的債券持有者相比,普通股票持有者處于一個風險大得多的地位。當公司經營情況不妙,收入迅速下滑時,公司在支付債務利息和到期本金后,可用于支付股息的收益已所剩無幾,從而導致股東們所得股息的減少或根本沒有股息,與此同時,股票的市場價格一般也會隨之降低,使股東們蒙受雙重損失。

流動性風險指的是由于將資產變成現金方面的潛在困難而造成的投資者收益的不確定。一種股票在不作出大的價格讓步的情況下賣出的困難越大,則擁有該種股票的流動性風險程度越大。在流通市場上交易的各種股票當中,流動性風險差異很大,有些股票極易脫手,市場可在與前一交易相同的價格水平上吸收大批量的該種股票交易。如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股票,每天成交成千上萬手,表現出極大的流動性,這類股票,投資者可輕而易舉地賣出,在價格上不引起任何波動。而另一些股票在投資者急著要將它們變現時,很難脫手,除非忍痛賤賣,在價格上作出很大犧牲。當投資者打算在一個沒有什么買主的市場上將一種股票變現時,就會掉進流動性陷阱。

參考文獻:

篇(7)

次貸危機產生的原因

次貸危機發生在美國,產生于房地產市場,這絕不是偶然的現象。美元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和美國消費的過度發展是根本原因;市場監管的松弛、激勵錯位以及機構自身風險管理的缺失等是具體原因。

次貸危機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元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和美國消費的過度膨脹。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全球形成了以美金為本位的信用貨幣體系,而美國則進入了無約束的美金泛濫時期。全球經濟的不平衡使得亞洲的過度儲蓄與美國的過度消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的石油國家和亞洲出口型國家通過購買美國國債和公司債,進一步壓制了美國的市場利率,造成了美國低利率環境。由于房地產市場需要資金量較大,成為吸納大額投資的理想市場,在有效需求不足以及資金逐利的驅動下,向信用等級較低的人群發放貸款成為必然。

從2001年到2005年,美國房地產市場持續繁榮,刺激了次貸的快速發展。2006年,美國次貸總規模是2001年的5.3倍。截止2007年底,次級市場總規模大致在15000億美元左右,其中有近半數的人沒有固定收入,這部分貸款額在5000億~6000億美元之間。這是一個高風險的市場,瑞銀國際(UBS)的研究數據表明,截至2006年底,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還款違約率高達10.5%,是優惠級貸款市場的7倍。

而隨著2001年到2007年間美聯儲不斷升息,美國房價開始下跌,次級房貸的違約率開始上升,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比例逐步上升,高杠桿機構開始倒閉,市場變得更敏感,拆借利率上升,市場流動性更緊缺,從而形成恐慌。隨著流動性壓力和資產損失的不斷蔓延,歐洲金融市場受到嚴重沖擊。全球經濟放緩的預期增加,商品市場開始暴跌,美元意外走強導致外匯市場大幅波動,新興市場國家遭受重創。次貸危機遂逐漸演變為一場大的金融危機。

除了大的宏觀經濟因素以外,市場各參與主體對于危機的爆發也難辭其咎。我們認為主要還有以下原因:

(1)次級抵押貸款標準降低。由于證券化市場的發展,貸款風險被認為可以分散,從2004年末至2007年初,美國浮動利率次級抵押貸款的承銷標準大大降低,由于住房價格下降,這種抵押貸款的拖欠率大幅上升,從而埋下了危機爆發的種子。

(2)激勵錯位引發嚴重道德風險。“金降落傘”、“股票期權”、“大比例分紅”等等激勵措施導致了管理層和員工的短期行為。在這種激勵措施下,員工的交易策略會置公司的長遠利益及聲譽而不顧,而傾向于非對稱交易,這種策略在市場形勢好的時候會取得額外的正向回報,但市場一旦大幅逆轉,公司將面臨極大的風險。

(3)不透明的復雜金融衍生品。以CDO為代表的資產證券化產品設計過于復雜,而且不透明。如2004年美國的Axa公司發起的AriaCDO的資產池中出現了140家公司,分出了28層,含5種貨幣,不同層中又分了固定、浮動以及通貨膨脹相連的層,可謂是創了CDO市場的先河。這種純粹為了追求高利潤而設計的金融衍生品,使這些業務變成了純粹的金錢游戲,這與分散風險的初衷差之千里,遠遠脫離了實體經濟發展的需求。

(4)投資者缺乏盡職調查。首先,現代金融衍生品的盛行使得金融工程師流行,而基礎信用分析技術喪失,投資者普遍認為,金融工程技術會把基礎信用風險剔除。其次,證券產品的過于復雜以及信息在不斷傳遞中的損耗也使得投資者缺乏盡職調查的條件。最后,在經歷了多年良好的經濟形勢和充足的市場流動性后,評級機構和投資者都已變得相當自滿,降低了風險意識。

(5)信息披露不充分。美國大量的房屋貸款是通過貸款經紀人發放的,貸款經紀人掌握了貸款者的第一手資料,但它增加了銀行對信貸質量評估的困難。在貸款證券化過程中,信息傳遞的鏈條過長,導致信息進一步失真,參與各主體,包括發行人、承銷商、資產管理人、信用評級機構和投資者沒有獲得足夠的信息。同時,他們自身在信息披露方面也做得不夠。

(6)信用評級機構存在缺陷。首先,評級機構的自身利益驅動。信用評級機構進行評級的收入來自于產品的賣方-投資銀行,投資銀行一般按照評級機構提供的評級模型設計證券化產品,以便得到較好的評級,由于自身的利益關系,信用評級機構在主觀上也有提高產品評級等級的動力。其次,評級機構不盡責。證券化產品大多集合了風險性類似的資產,對系統性風險更加敏感,但評級機構并沒有區分不同債券風險性的差別,對AAA太大方。最后,評級機構針對證券化產品的評級模型存在缺陷。內含價值模型不適宜CDO證券,公司債的信用主要依靠公司信用及宏觀經濟條件,而債務證券更依賴宏觀經濟周期,具有更高的系統化風險。此外,對公司債評級的歷史數據覆蓋了過去幾個經濟周期,但CDO市場卻只有好時期的數據,數據具有片面性。

(7)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薄弱。美國和歐洲金融機構在風險管理實踐,尤其是在風險集中、非流動性金融工具評估以及對流動性風險的管理等方面存在嚴重缺陷。美國和歐洲共同的問題都在于壓力測試程序的失敗,壓力測試假定情景太保守。

(8)監管失效。監管失效表現為監管體制的失效和監管方法的失效。監管體制失效表現為監管的多頭性,缺乏對市場的統一監管,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金融機構綜合化經營的推進,金融市場之間產品創新的發展,交叉出售的涌現和風險的快速傳遞,這樣的監管體制也越來越多地暴露出一些問題,最為突出的就是它的監管標準不一致,監管領域的重疊和空白同時存在,過于細致的規則描述對于市場的反應太慢,沒有一個機構有足夠的法律授權來負責看管金融市場和體系的整體風險監管狀況,風險無法得到全方位的覆蓋等等。監管的方法失效表現為忽視了對流動性風險的監管,以及監管的親周期性,對聲譽風險以及表外帳戶的風險監督不夠等等。

(9)公允價值的親周期性。使用公允價值的方法對流動性較差的證券進行估值可能放大損失的規模,從而迫使機構需要計提更多的準備以及籌集更多的資本,加劇市場恐慌,市場流動性變弱,市值進一步降低,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10)對模型過度依賴。所有的模型都只是幫助人們判斷未來的一種工具,模型總是會假設一些簡單的共同性因素,當危機來臨時,無關聯的風險也開始產生關聯,模型就失效了。格林斯潘就說:“根本問題在于,那些已變得十分復雜的模型―既包括風險模型,也包括計量經濟學模型―仍過于簡單,我們無法捕捉到驅動全球經濟變化的全部主導變量”,“當前的風險管理或計量經濟學預測體系很大程度上未能很好地植根于現實世界。風險管理和宏觀計量經濟學模型中均缺失重大“解釋性變量”。因此,過度依賴模型的風險管理方式將會在某種程度上得到糾正。

銀行機構風險管理的重新審視

本次金融危機是對銀行風險管理有效性的一次全面檢驗。為什么那么多的資本充足、經驗豐富的國際大行也紛紛陷入困境,銀行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再次受到危機的沖擊,損失累累?

次貸危機從某種意義上看就是銀行內部風險控制的失效。在次貸危機發生前,充足的市場流動性和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使得一些機構高估了市場吸收風險的能力,很多機構的風險管理政策、流程和技術出現了不足,尤其是集團層面的全面風險管理缺失,導致機構未能對主要風險加以識別或有效管理。

1992年,美國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下屬的贊助委員會COSO制定了COSO內部控制框架,這個框架主要是從財務的角度出發保證企業財務報告的可靠性。1998年,巴塞爾委員會借鑒COSO內部控制框架提出了銀行內部控制框架,從內容上來看,基本就是COSO內部控制框架的翻版,但巴塞爾委員會著重提出了監管機構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估和監管。

2004年,COSO在內部控制框架概念基礎上,提出一個基于風險管理的全新報告《企業風險管理總體框架》(簡稱ERM),這也是近年來國內外銀行所探討的全面風險管理框架的基礎,但怎樣結合銀行業的實際把這個框架運用到銀行的內部風險控制管理,至今仍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巴塞爾委員會也沒有進一步改進1998年銀行內部控制框架。

比較1998年巴塞爾銀行內部控制框架和ERM,我們發現ERM更全面,它在目標內增加了戰略目標,在要素里增加了目標制定、事項識別以及風險對策三個要素。從當前的危機來看,這些都是銀行內部風險控制必不可少的環節。如,銀行普遍對戰略風險的忽視,對風險的反應緩慢而又無效,等等。

巴塞爾委員會一直倡導的新資本協議主要從資本的角度約束銀行的風險,力求銀行的風險與收益相匹配。各國監管機構也制定了實施新巴塞爾協議的日程表。巴塞爾委員對資本監管的重視導致各國監管機構對銀行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監督和評價的忽視。英國北巖銀行是銀行實施新巴塞爾協議的第一家銀行,但也是英國第一家倒閉的銀行,這不能不說是對監管導向的一種諷刺。

因此,我們認為監管導向以及銀行內控失效是國際先進銀行陷入危機困境的主要原因。以下我們結合COSO框架和銀行危機的案例分析當前銀行內部風險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風險文化意識淡薄

良好的風險控制體系需要良好的風險文化,這是內部控制環境的基礎。高盛為什么能躲過這場危機?這與高盛良好的風險文化相關。最早看空次貸資產是兩個普通的交易員,他們竭力向上層反映存在的風險,并說服了他們的財務總監,從而及早將次貸資產賣出,這說明高盛的風險文化已經深入到了每個員工。能夠預測次貸危機的絕不僅僅是高盛的交易員,相信還有很多公司的員工也預計到了危險,但卻沒有躲過這場危機。這表明,在全機構上下有效地培養統一的“風險文化”是風險管理的有力工具。銀行機構應建立健全的風險文化,并在機構的經營理念和各項業務活動中加以落實。

風險控制組織不完善

2008年8月,國際交易對手風險防范小組了題為“抑制系統性風險-改革之路”的報告,這份報告由國際主要金融機構的風險及業務管理高層人員組成完成。該報告對于風險緩釋第一條核心原則即是要求完善公司治理,該小組建議:“所有大型綜合金融機構必須定期檢查其公司治理結構,以確保其激勵機制在追求商業利潤和防范風險之間取得平衡,同時確保主要的內控人員的決策制定真正獨立于業務部門”。從中可以看出,這些國際大行的風險管理人員深刻的認識到正是公司治理失效以及風險控制組織不完善才導致了這么嚴重的后果。

風險控制組織不完善還表現為:

(1)信息溝通機制欠缺。很多大行的部門和部門之間缺乏溝通,風險信息并沒有在各部門之間有效流動,董事會與高管層缺乏持續對話。比如,次貸產品由一個部門賣出,但同時又被另一個部門買回,等等。因此,銀行機構應充分評估信息流動的有效性,確保風險信息在內部及時、合理的流動和傳遞。

(2)風險管理部門的非獨立性。風險管理部門與業務部門保持相對獨立有利于發揮風險管理部門的職能。很多銀行的風險管理部設置在經營層之下,而不是在董事會之下,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風險管理部的建議讓位于業務發展的需要。因此,銀行機構在設置風險管理和其它關鍵控制職能時,應保證其行為和決策的相對獨立性。首席執行官和董事會應積極發揮作用,確保機構關鍵控制職能的獨立性。此外,即使首席風險官不直接向董事會報告,也應設置其與董事會的有效溝通路徑。

(3)風險容忍度過高。風險容忍度是一家銀行風險戰略的基本內容。很多銀行陷入危機就是因為沒有確定適當的風險容忍度,風險戰略過于激進。因此,銀行機構應確保其風險容忍度由最高層管理人員確定或批準并通報董事會。應確保將風險容忍度的定期評估情況通報最高層管理人員、董事會和主監管機構。

(4)不合格的人員。從巴林銀行的倒閉以及法國興業銀行的巨額損失案例來看,合格的人員也是風險管理的關鍵。合格的人員要能夠理解和適當評估市場穩定時和遭受壓力時的風險狀況,必須恪守職業道德,在為銀行謀取利益時也應合理的評估業務的風險。

(5)司庫與風險管理職能的不協調。雷曼倒閉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德國國家發展銀行通過自動付款系統,向雷曼轉入3億歐元,這充分說明了司庫并沒有融入銀行的風險管理。因此,銀行應確保司庫職能和風險管理職能相互協調,并應與業務單元協調管理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和構成,確保設定的風險容忍度與融資能力及持續的流動性的一致性。

(6)定期檢查的松弛。很多銀行的風險管理制度不可謂不完善,風險管理政策不可謂不合理,但政策的執行往往存在偏差,這就需要最高管理層定期檢查相關委員會的架構和運作情況,以確保各委員會的主席及人員配備合理。銀行內部審計部門應充分承擔監督和評價的功能,確保政策執行的到位。

(7)新產品審批專門委員會的缺失。次貸危機也是金融衍生品的危機。目前金融創新日益頻繁,銀行新業務、新產品層出不窮,其風險也往往高于傳統的業務。因此,銀行應設立專門的委員會針對新產品進行審批,其監督流程應包括系統性的審批后評價,尤其當新產品涉及較高的財務風險、操作風險或聲譽風險時,更應如此。

對主要風險因素的忽視

銀行經營風險不僅僅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以及操作風險,還包括戰略風險、流動性風險、聲譽風險、國別風險,等等。在次貸危機中,我們看到,導致大多數銀行遭受損失的卻是巴塞爾協議關注的主要風險之外的風險事件。

首先,銀行對戰略風險不夠重視。次貸危機也是一場系統性風險,銀行應該制定戰略風險防范措施應對系統性風險以及風險容認度過高,而當前世界主要銀行對戰略風險明顯重視不夠。

其次,對流動性風險的嚴重性估計不夠。雷曼倒閉的主要原因即在于流動性枯竭,它在危機爆發之初,并沒有利用美聯儲的流動性支持政策,低估了流動性風險,最終陷入倒閉。在次貸危機的后期,流動性問題已經成為市場的主要問題。因此,銀行應充分重視對流動性風險的管理。

第三,對聲譽風險重視不夠。很多銀行的表外次貸資產由于聲譽的原因不得不購回;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在出現問題后也不得不進行回購,如雷曼倒閉后,香港銀行界被逼回購雷曼“迷你債券”。等等,這說明聲譽風險對銀行經營影響重大。銀行在將資產移出表外的時候應充分評估可能的聲譽風險。

對整體性風險把握不夠

本次危機不是單個的風險事件,而是一次全面的風險事件,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聲譽風險等等相互影響、相互推動,造成次貸危機愈演愈烈的原因。信用風險受市場信心的影響在危機中不斷擴大,并向市場風險轉化,而在市場出現恐慌時,流動性出現干涸,引起信貸緊縮,這樣形成市場的惡性循環。因此,銀行機構應形成跨產品、跨賬戶、跨部門、跨市場的整體化風險管理,從整體的角度全面把握風險。

風險管理方法存在缺陷

銀行在風險管理方法上也存在各種缺陷,如對集中性風險注意不夠,模型假設使用不當,壓力測試太保守,交易限額管理不嚴,授信條件不靈活等等。

集中性風險注意不夠是本次危機暴露的風險管理方法最大的缺陷之一。陷入危機的銀行大多由于房貸資產過多。此外,壓力測試太保守也是銀行風險管理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大多數銀行的情景分析中沒有假定更嚴酷的市場環境。

新巴塞爾協議對銀行風險管理的不足

從銀行的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來看,新巴塞爾協議存在明顯的不足之處。面對諸多的批評,巴塞爾委員會也意識到了存在的問題,在近期出臺了《流動性管理與監管的原則》以及《交易賬戶的增量資本的計量》兩個文件,以彌補新巴塞爾協議在流動性管理和交易賬戶資本計量方面的不足,但我們認為,新巴塞爾協議還存在更多的問題,全面實施新巴塞爾協議還很長的路要走。

與舊巴塞爾協議相比,新巴塞爾協議有四個優點,一是建立了風險更敏感的資本要求體系;二是通過資本節約鼓勵好的風險管理模式;三是要求有完善的監督;四是運用了市場紀律。

新巴塞爾協議通過資本約束機制引導銀行自身的風險管理。但新協議在第二支柱的監督檢查的重要性中也專門提到:“銀行為抵御風險所持資本的數量與其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等程序的執行力度及有效性有關。增加資本不應被視為銀行解決更大風險的唯一選擇”,“增加資本不能替代控制或風險管理中的根本性問題”,因此,巴塞爾委員會也意識到資本監管不能完全代替銀行自身的風險管理。我們且不論監管部門對銀行風險管理引導的片面性,僅就新巴塞爾協議本身來看,它在指導銀行風險管理方面還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支柱存在的問題

第一支柱存在三個主要方面的問題,一是風險權重公式的假定存在缺陷;二是存在監管套利;三是親周期性。

第一,風險權重公式的假定缺陷。內部評級法的風險權重模型有兩個主要假定:一是假設信用風險的系統風險由單一風險因子決定;二是組合不變性,組合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以使所有特殊風險充分多樣化。這些假設促成內部評級法成為簡單易行、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資本監管工具。這導致兩個重大風險忽視,一是集中度風險,二是國家和區域風險。因為該模型假定資產風險是分散的,所以,過于集中的資產不會影響銀行的風險資本的計量,而次貸危機導致的銀行倒閉正是由于次級房貸資產過于集中導致。其次,本次發生的次貸危機表明,由于對小事件的共同敏感導致單億因子模型并不有效,該模型對國家和區域風險不敏感。

第二,存在監管套利。內部評級模型具有道德風險,如當某些風險參數是主觀的,或某些沒有市場參考價格的資產,銀行可能操縱這些參數去降低銀行的資本需要。次貸危機中銀行交易賬戶中差流動性資產的估值就是一個體現。

第三,親周期性。第一支柱下的資本要求一定程度上具有親周期特點。在市場不好的時候,要求銀行提供更多的資本,市場好的時候,資本要求較少,它加劇了銀行的資本波動。本次危機也體現了資本要求從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危機。巴塞爾委員會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提出通過三個渠道緩解:一是對PD/LGD等風險參數估計采取跨經濟周期評級法,使用長期歷史數據;二是在第二支柱框架下監管當局在經濟上升時期要求商業銀行多提資本,以備經濟衰退時期彌補損失;三是通過建立動態準備金制度,以熨平資本水平的波動。

第二支柱存在的問題

第二支柱描述的是監管責任,主要缺陷在于對流動性、集中風險、聲譽風險管理的標準缺失,以及監管盡職的困難等等。新協議認為銀行的資本充足狀況能影響它獲取流動性的能力,但需要制定流動性準備的標準。目前,巴塞爾委員會已制定了相關的標準。此外,監管部門資本監管的能力以及監管實踐的有效性也值得懷疑。如果監管不能有效,又怎么能保證資本計量的準確性呢。

第三支柱的問題。

第三支柱通過市場紀律和信息披露要完善銀行的風險管理措施。事實上,即使是內部人也很難評估自身的風險,延遲的財務報表以及不充分的信息披露使得市場紀律達不到預期效果。

由以上分析可知,新巴塞爾協議只是一個監管標準,而不是一個銀行全面風險控制的標準。銀行應正確的認識到監管標準和自身風險控制體系之間的關系,切忌讓監管標準高于內部風險控制,而應堅持以滿足自身發展戰略相適應的風險控制體系為第一位,以監管標準為第二位。

次貸危機的主要啟示

次貸危機對全球銀行業界來說都是一個深刻的教訓,我國銀行業應充分借鑒,綜合以上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點啟示:

(1)應培育良好的風險文化

目前,國內銀行業還沒有刻意加強對風險文化的培育。培育良好的風險文化是風險管理的關鍵,這需要國內銀行業界共同努力。

(2)盡快建立和完善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

全面的風險管理需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風險管理組織體系,風險管理流程設計等多方面的制度基礎。目前,國內有少數幾家銀行已經設立了比較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但大多數城商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仍不夠完善。

(3)保持風險管理部門的獨立性

國內風險管理部門的獨立性都不夠,風險管理往往讓位于業務發展,風險管理處于經營層下,這些都不利于風險管理部發揮獨立的判斷,也不利于對業務部門的制約。

(4)發揮內部審計部門的功能

內部審計承擔了后監督、后評價的職責。特別是對風險政策的執行情況、業務規章制度的合規情況等的評價,這對于風險管理至關重要。

(5)要重視對新產品、新業務的風險

目前,國內新業務、新產品也逐漸增多,如資產證券化產品、互換、掉期等業務。對于這類新產品的風險,風險管理部門應特別重視,應成立專門的委員會對此進行評價。

(6)重視聲譽風險管理

國內銀行特別要注意理財產品的聲譽風險。香港雷曼債的回購事件說明,從法律意義上對銀行沒有風險的事件,由于考慮到銀行的聲譽,也不得不承擔相應的風險。此外,銀行資產負債表外的項目,如貸款出售等,也可能會由于聲譽問題而回購。因此,國內銀行在發行理財產品及將表內資產移出表外時,一定要認真研究聲譽風險的影響。

(7)重視戰略風險管理

戰略風險是關系到銀行發展方向性的重大問題,是回避系統性風險的重要手段,因此,銀行應有專門的研究支持部門進行研究,把握自身的特點和行業發展的方向,確定合理的戰略方向。

(8)重視流動性風險管理

由于國內流動性非常充足,國內銀行對流動性風險重視不夠明顯。為獲取更多的利益,有的銀行的超額備付金常年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同時,我國大多數銀行的期限結構非常不平衡,短借長貸的情況很多,特別是中小銀行,這種狀況更普遍。一旦市場發生逆轉,市場信心下降,對于中小銀行將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我國的商業銀行應充分重視流動性風險管理,合理調整期限結構,保留適當的準備,做好流動性風險測算。

(9)進一步完善風險管理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亚洲av永久无码嘿嘿嘿|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好爽…又高潮了免费毛片|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交换| 好吊妞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av| 国产成人午夜精华液| 美女粉嫩饱满的一线天mp4| 国产96在线 | 免费| av中文字幕潮喷人妻系列| 国产a国产片国产| 大j8黑人w巨大888a片|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麻豆精品国产精华液好用吗| 一本一道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男女内射在线播放| 狂野av人人澡人人添| 国产98在线 | 日韩|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私人家庭影院5777| 亚洲 欧美 国产 制服 动漫|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直播| 国产精品免费av片在线观看| 免费a级黄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国产voyeur精品偷窥222|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六区|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人牲交|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 女明星裸体看个够(无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