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9 16:42: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心血管病的防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基層衛生適宜技術推廣平臺; 心血管病防治; 應用效果
Research on Practice of Primary Health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latform in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LIU Jian-she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0):102-105
【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method of primary health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latform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and significance of primary health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latform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Method: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s,280 cas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grouping method,each group had 14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education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primary health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latform education,the changes of the index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related indicators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rimary health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latform;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pplication result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eping County,Heping 5172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0.030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的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相關研究報道顯示,推廣應用基層衛生適宜技術可以有效地促進基層衛生服務健康、快速、持續性發展,在醫療費用和疾病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1]。基層衛生適宜技術推廣和應用提高了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促進了和諧社會的構建[2-3]。本研究通過對基層衛生適宜技術推廣平臺方法的總結,旨在分析基層衛生適宜技術推廣平臺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應用效果和意義,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心血管病防治中心收治的280例心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數字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140例。對照組中男79例,女61例,年齡57~73歲,平均(67.4±2.6)歲,病程3個月~8年,平均(4.5±1.2)年;研究組中男65例,女75例,年齡55~82歲,平均(67.5±2.7)歲,病程5個
月~10年,平均(4.8±1.6)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心血管病防治教育 對照組給予常規心血管病防治教育,具體如下:(1)常規教育,定期進行健康教育講座,增加患者對醫生的信任,不定期進行電話隨訪,向患者講解相關疾病的知識,囑患者選擇低鹽、低脂等合理飲食。除此之外,還可以建立心血管俱樂部,釋放患者的壓力;(2)藥物指導,根據患者的疾病程度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對于用藥不當的患者告知其服藥的重要性,對于老年患者要告知其用藥劑量,盡量使用長效藥,及時了解患者用藥情況并詳細記錄,予以科學的調節,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3)體育鍛煉,為患者制定合理的功能鍛煉,運動強度和運動量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增加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4)心理指導,由于患者的病程較長,在治療中大部分患者出現焦慮、不安、緊張、煩躁等不良情緒,影響了治療效果,因此,要及時和患者進行有效地溝通,發現患者的心理變化后根據患者的不同心理予以針對性心理疏導,及時緩解或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樹立信心,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提高總體的治療效果。
1.2.2 基層衛生適宜技術推廣平臺教育 研究組給予基層衛生適宜技術推廣平臺教育,具體包括:(1)建立衛生適宜技術信息庫,對所有患者的基本資料信息建立信息庫,并針對臨床實際問題分為急救技術、康復護理、公共衛生、中醫技術及其他多類技術項目,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予以相應的治療和護理措施;(2)建立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網站,為了方便患者對心血管病的了解,建立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網站,主要包括心血管病的交流、管理及技術等相關模塊,可以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參考和借鑒;(3)信息的推廣,該網站會定期更新新技術和相關知識的講解,使心血管病患者能隨時掌握最新動態,加強患者對心血管病相關知識的了解。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對心血管病相關知識、注意事項、預防措施的掌握情況及對不同方式的滿意情況。
1.4 評價標準 采取評分制對兩組心血管病相關知識、注意事項、預防措施的掌握情況進行評價,判定標準為:總分60分,每項20分,分數越高效果越好[4]。采取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兩組患者的滿意情況進行評價,評價標準為:總分為10分,10分表示非常滿意,7~9分表示滿意,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對心血管病防治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研究組在知識掌握、注意事項及預防措施方面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滿意情況比較 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15.655,P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及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心血管病的發生率顯著上升,成為我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5-6]。心血管病防治適宜技術包括心血管病相關的新技術、新方法等,例如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技術、治療技術、預防技術以及護理技術等,隨著心血管病相關醫療技術的成熟,要有效的實施預防行動[7]。目前,心血管病防治適宜技術推廣平臺已經成為基層衛生服務中心血管病防治技術的重要工作平臺。
相關研究報道顯示,通過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綜合性評估,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案,可以降低危險因素,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項指標,提高了治療效果[8-10]。臨床大量的實踐發現,隨著基層衛生適宜技術推廣平臺的應用,心血管病的發生率顯著降低,治療的依從性有了明顯的提高[11-15]。除此之外,衛生適宜技術的推廣使各基層單位對心血管病的診斷更加規范化、合理化,有效的降低了誤診率,使醫療資源更加合理化。據有關研究顯示,基層衛生適宜技術推廣平臺的推廣,解決了各基層醫療單位技術薄弱的問題,提高了患者的信任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降低了醫療糾紛的發生率[16-19]。基層衛生適宜技術推廣平臺為各基層單位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利于醫院穩定持續的發展。金婭娜等[20]的研究顯示,對心血管病進行綜合性評估,加強對心血管病知識的宣傳,可以降低危險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醫療衛生的改革,社會更多的學者認識到了衛生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開始逐漸推廣各平臺。基層衛生適宜技術推廣平臺主要從建立衛生適宜技術信息庫、建立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網站及信息的推廣等方面對患者進行心血管病的防治教育,其中建立衛生適宜技術信息庫,方便了患者對相關信息的查找,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整體的治療效果。建立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網站可以方便心血管病患者對相關信息的咨詢,所有的心血管病患者可以在該網站中進行交流和溝通,加強了患者對相關疾病知識的掌握,能有效的了解相關的注意事項和預防知識,管理模塊主要是及時更新心血管病近期的變化,從而使患者在第一時間內可以掌握心血管病的變化,技術管理模塊主要是心血管病治療方面的知識,主要包括心血管病治療的新技術,例如移植手術、介入手術等,通過建立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網站,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參考和借鑒。信息推廣主要是通過各個網站更新新技術和相關知識的講解,加強患者對心血管病知識的了解,及時掌握最新的相關注意事項和預防心血管病發生的最新方法,從而減少心血管病的發生。心血管病防治技術的推廣應用不僅幫助基層醫療單位解決了技術難題、薄弱問題,同時還提高了廣大心血管病患者對基層單位醫療技術的信任度,給基層單位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效果明顯。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對基層的醫療衛生單位在心血管病的診斷和治療的要求方面也做了進一步的規范,有效地降低了疾病的誤診率,減少了患者的醫療費用。目前,我國對慢性疾病的防控能力相對較差,尤其是心血管病方面,因此,在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中,要加強對心血管病的管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心血管疾病防治技術已漸漸成熟,有效的防治行動至關重要。基層衛生適宜技術推廣平臺是一個大容量的技術資源庫,可以方便基層人員進行技術學習,利于其及時掌握更新的技術,對患者了解心血管防治知識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相關的調查問卷顯示,與傳統的心血管病防治技術比較,大部分患者對基層衛生適宜技術推廣平臺的作用效果較為滿意,認為可以廣泛的推廣應用。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各項相關指標評價均高于對照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基層衛生適宜技術推廣平臺應用于心血管病防治中,增加了患者對心血管病知識的了解,掌握了相應的注意事項和預防措施,具有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朱煒,屠海霞,林仁支,等.基層衛生適宜技術推廣平臺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實踐研究[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5,10(1):1-3.
[2]李灼日,范莎莎,龍開超,等.湖南省農村醫療衛生適宜技術推廣模式探討[J].醫學臨床研究,2010,27(2):362-364.
[3]劉艷麗,蔣健敏,林森祥,等.衛生適宜技術的信息化建設[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12,25(2):131-132.
[4]段文祥.老年糖尿病心血管病診治分析[J].中外醫療,2012,31(34):45-46.
[5]肖太平.老年糖尿病心血管病診治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4):182-183.
[6]姜儉,徐波,劉勵軍.適宜急救技術在基層的推廣[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4,15(4):350-352.
[7]許秀香.基層衛生院醫院感染面臨現狀及應對策略[J].中國醫學創新,2012,9(4):108-109.
[8]蘇曉英,丁國娟,俞仕梅.急救基層衛生適宜技術示范基地建設的實踐探索[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14,27(5):179-181.
[9]任建萍,郭清.基層衛生適宜技術推廣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1,29(1):57-59.
[10]李艷芬.基層衛生院健康教育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處理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2):119-121.
[11]郭雪,劉琴,于曉羽,等.中國適宜衛生技術評估研究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2,12(12):1407-1415.
[12]中國醫藥導刊編輯部.林曙光教授呼吁制定心血管病防治戰略[J].中國醫藥導刊,2014,12(7):1164.
[13]劉建武.浙江省衛生適宜技術信息資源建設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2.
[14]王文,劉文波,隋輝,等.中國心血管病的流行狀況與防治對策[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2,17(5):321-323.
[15]程東英,蔡文云,李子巖.鄞州農村高血壓患者干預效果分析[J].中華健康醫學雜志,2010,4(5):318-319.
[16]王浩然,于春江.動脈粥樣硬化發生機制及治療藥物的研究進展[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0,31(6):828-833.
[17]張光銀,張軍平,丁彬彬.冠狀動脈介入術后中西醫結合防治再狹窄初探[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8):1180-1183.
[18]呂仕超,張軍平.試論病毒性心肌炎伴志改變的治療[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0,16(2):161-162.
[19]孔微.我院心血管系統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醫院藥學,2012,16(1):128-129.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預防
循環系統通過血液將氧、營養物質和激素等供給組織,并將組織代謝廢物運走,以保證人體正常新陳代謝的進行。循環系統疾病包括心臟病和血管病,合稱心血管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社會勞動力較大的疾病。20世紀70年代后期我國24個省(市、區)居民死亡率和死因調查顯示:人口總死亡率為750.67/10萬;心血管病死亡率為129.11/10萬,列首位,在死因構成比中占17.21%。在12個城市的調查顯示:50年代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為47.2/10萬,占6.61%,列第5位;60年代為36.05/10萬,占6.72%,仍列第5位;70年代為115.74/10萬,占19.49%,升入第2位;80年代為119.34/10萬,占21.49%,成為第1位。可見我國城鄉居民中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不斷上升,已成為首要的死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因素除了其本身的器質性病變外,各種危險因素在心血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或者說正是這些危險因素加快了心血管病的發展速度。
1不可控制的危險因素
1.1高齡
多項研究表明高齡有較高的心臟病發病趨勢,這主要是由于高血壓病、糖尿病及脂質代謝異常,這些心臟病的危險因素,發生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而且在動脈硬化血栓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成分纖維蛋白原的水平也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近幾年來我國老年人的數量及其在總人口中的比例逐年快速增長,心血管事件的發生亦隨之增加。
1.2性別
心血管病的發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而絕經后的女性發病率則趨向于與男性持平。這就提示雌激素在降低心血管病的發病率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
1.3遺傳
如果親屬中(如父母、祖父或兄弟姐妹)有60歲前發生心臟病的情況,則患心血管病的幾率就要高出非患心血管病的患者群。這可能與家族遺傳的特異體質有關[1]。
2可控制的危險因素
2.1體重
研究表明:體重超過標準體重30%的人在10年中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較常人高出2.8倍,而腰圍的作用似乎更顯得重要,男性腰圍每增加14 cm,女性腰圍每增加14.9 cm,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就增高21個~40個百分點。腰圍被認為是比全身肥胖更加準確的可預測心臟代謝風險因素的因子。
2.2吸煙
吸煙者的心臟病的發病率更高。危險度隨著吸煙量的增加而增高。吸煙增加粥樣斑塊組織因子表達,香煙中的尼古丁可損傷冠狀內皮細胞,加速冠狀動脈硬化過程,同時刺激機體兒茶酚胺釋放致冠狀動脈痙攣、心肌缺血,從而導致心血管病的發生。
2.3缺乏運動
研究表明缺乏運動的人比有規律運動的人心臟損害程度要大[4]。
2.4膽固醇
血液中膽固醇水平高常伴隨動脈粥樣硬化。由于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較高,引發高脂血癥,高脂血癥引起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和內皮細胞通透性增加,使血液中的脂質增加,易于沉積在內膜,引起巨噬細胞的清除反映和中膜平滑肌細胞的增生,而形成粥樣斑塊。粥樣斑塊的形成造成了心臟以及機體其他組織內的血管狹窄,供血不足,從而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2]。
2.5高血壓
高血壓在造成血管損傷的同時會增加心臟的負荷。一方面血管病變致心臟供血減少;另一方面心臟在壓力負荷下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滿足全身的血供,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心臟病的發生[1]。
2.6糖尿病
與非糖尿病患者群相比較,糖尿病患者群中動脈粥樣硬化的患病率較高,發病年齡較輕,病情進展比較快,糖尿病性大血管病變的危險性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呈正相關,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呈負相關[3]。
2.7壓力
機體對此并無特殊反應。適量的壓力對生存是必要的,當壓力成為持久的或超出承受的范圍,就可能對機體產生影響。壓力的副作用可以用放松療法和體育鍛煉使之消失,同時健康的心理狀態對于抵抗一定的壓力也會產生積極的作用。綜上所述,高齡、遺傳、吸煙、糖尿病、高血壓、脂質代謝異常、肥胖等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危險因素并不一定是病因,但它可與多種因素相伴隨,逐漸影響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消除危險因素就降低了疾病的發病率。因此鍛煉身體、合理膳食、戒煙、減肥、降脂、控制血糖及血壓水平、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灝珠.循環系統疾病,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9.
[2] 趙水平.血脂代謝基礎及臨床相關問題[J].臨床薈萃,2006,14(989):218233.
糖尿病是引發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其引發的心血管病特點有三:
患病率高 如冠心病,其發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據調查,近半數糖尿病患者并發有冠心病。
死亡率高 有資料顯示,約有70%的糖尿病患者最后并非死于糖尿病,而是死于其并發癥――心血管疾病。正因為如此,在1999年,美國心臟學會曾明確提出“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口號。
患病年齡提前 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病可提前5年,甚至更多。
為何青睞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為何易發生心血管病,其原因極為復雜,有些環節尚不清楚,目前認為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高血糖的不利影響 不管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若長期處于高水平,會對組織產生毒害作用,從而促進心血管病的發生發展。
胰島素分泌異常 2型糖尿病患者,特別是肥胖者,常存在胰島素抵抗,即機體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這些患者體內胰島素并不缺乏,相反,常處于高胰島素血癥狀態,這種狀況可直接或間接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誘發并加重心血管病。
脂代謝紊亂 糖尿病患者由于體內糖代謝紊亂,可導致脂代謝紊亂,表現為血脂異常。甘油三酯明顯升高,膽固醇、β-脂蛋白也增高,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引起血管管腔變小,管壁彈性減退,供血能力下降,從而發生冠心病、心肌病、自主神經病變及高血壓等。
血小板功能異常 糖尿病患者常存在血小板功能亢進和凝血異常的情況,從而促進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這在動脈粥樣硬化中發揮主要作用。
此外,糖尿病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不能有效清除體內的活性氧自由基,引起體內自由基蓄積,從而引起心肌、血管等組織損傷,促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或加重。
如何防治心血管病
要做好糖尿病的一般治療,尤其是將血糖控制在良好水平。血糖控制較好,對于初發糖尿病的患者來說,就有可能避免心血管病的發生。對已有心臟病的糖尿病患者,也應嚴格控制血糖,以延緩疾病發展。
控制血糖以同時采用飲食治療、運動治療、口服藥或胰島素治療等多種措施為宜。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可根據具體病情進行相應治療,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抗凝、擴血管等藥物治療。若有較明顯的胸痛、憋氣、喘息、頭痛、頭暈等癥狀,應及早去醫院診治。
[關鍵詞] 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流行病學
[中圖分類號] R54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12(b)-0074-04
目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已成為全球范圍內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且有80%的心血管病死亡事件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1]。2012年我國心血管病病死率為255/10萬,在城鎮居民疾病死亡構成中占41.1%,農村居民占38.7%。心腦血管疾病也給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2012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總費用為49.61億元,顱內出血為147.06億元,腦梗死為298.45億元[2]。已有研究證實,高血壓、吸煙、血脂異常、糖尿病、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3-6],危險因素水平高,心血管病的發生風險也高。國內不少研究也表明,危險因素聚集風險更高,而且可致病變程度加重、范圍擴大[7-8]。檢索文獻,在農村居民心血管病的研究中大多都是針對心血管病的患病率、知曉率以及控制率的研究,本研究通過調查分析甘肅省榆中縣農村地區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險因素的分布與聚集特點,為進一步進行健康干預提供基線數據,同時可以為我國研究農村地區心血管疾病積累大樣本特定人群資料,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學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于2013年6月抽取甘肅省榆中縣35周歲以上常住農村居民共計1185名,其中,男563名(47.5%),女622名(52.5%)。對調查對象進行血壓、身高、體重等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資料收集。本研究已經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調查對象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內容 包括問卷調查、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調查問卷由專業流行病調查人員制訂,采取面對面詢問記錄方式,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吸煙史、相關疾病既往史等。體格檢查包括血壓、身高、體重等。實驗室檢查包括空腹血糖、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生化指標。
1.2.2 診斷標準 高血壓診斷標準:采用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推薦的標準,收縮壓≥14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張壓≥90 mm Hg,對既往確診的高血壓患者或在2周內服用過降壓藥者,不論檢查時血壓是否異常均診斷為高血壓。超重和肥胖診斷標準:以體重指數(BMI)作為衡量超重和肥胖的指標,根據中國肥胖工作組對我國成人超重和肥胖分類標準的建議,以24 kg/m2≤BMI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 3.1軟件雙錄入,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Pearson 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研究對象一般情況
研究有效完成調查1226名,其中,男582名(47.5%),女644名(52.5%);各年齡分組及所占比例具體見表1。
2.2 不同危險因素的現患率
2.2.1 危險因素分布概況 該地區35歲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為26.4%,吸煙率為28.9%,超重率為34.9%,肥胖率為8.6%,血脂異常率為46.2%,糖尿病患病率為7.0%。超重率、肥胖率和血脂異常率偏高,需要特別引起關注。
2.2.2 不同性別間危險因素暴露情況 男性吸煙率高于女性(χ2=525.23,P < 0.001),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χ2=3.850,P < 0.05),而男女間高血壓患病率、超重率、血脂異常率和糖尿病患病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2.3 不同年齡主要危險因素的患病率情況 人群高血壓、血脂異常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升高(趨勢檢驗P < 0.01)。75歲及以上人群,高血壓男、女患病率分別達到47.6%、61.5%,血脂異常率則分別達到71.4%、53.8%。糖尿病雖然隨年齡增長患病率也顯現增加趨勢,但是患病率相對較低,75歲及以上人群男女患病率分別為14.3%、23.1%。其他危險因素年齡趨勢不明顯。見表2。
2.2.4 主要危險因素聚集情況 該地區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聚集程度較嚴重,具有1個及以上的危險因素人群達到84.0%,同時具有5個主要危險因素的為0.4%,且均為男性。在危險因素個數聚集的構成比中性別差異明顯,各危險因素聚集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不存在或只含有1個危險因素的比例女性高于男性,而含有2、3、4、5個危險因素聚集的比例男性均高于女性,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3。
3 討論
心血管疾病是最為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目前,發達國家通過落實對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大幅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和病死率[9],但心血管疾病依然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流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等)患病人數最多,病死率也很高[10]。
國內外許多研究[11-14]均顯示,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本次調查顯示高血壓患病率為26.4%,相比較而言高血壓患病情況不是很嚴重,略高于全國水平的24%(15歲以上人群),這是因為本次調查對象為35歲以上人群。但是高血壓患病率隨年齡升高而增加,75歲及以上人群患病率最高,可見農村高齡人群應該確定為重點防治和保護人群。
吸煙是中國人群心血管病發病的第二大危險因素,人群中約1/3的心血管疾病發病可歸因于吸煙[3]。病例對照和前瞻性研究均證明吸煙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吸煙者患冠心病的危險是不吸煙者的1.5~4倍[15-17]。本次調查抽煙人群主要集中于男性,男性抽煙率為60.6%,高于《2010中國成年人吸煙與戒煙行為調查》的全國男性平均水平(53.3%)。且45~
已有研究[18-20]指出,我國成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別為22.8%和7.1%,均低于本研究的結果(34.9%和8.6%),說明調查地區的超重和肥胖需要進行合理控制。另外,超重率和肥胖率在本研究中顯示同年齡段內女性高于男性,這與全國研究結果一致,可能與農村男性重體力活動較女性多有關。上述結果提示,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超重和肥胖率也依然需要重視。
本研究結果顯示,血脂異常率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別為46.2%和7.0%,均高于已經公布的18.6%和2.6%[9],認為與調查人群以中老年人群為主有關,調查人群內患病率基本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的現象也佐證了這一點。血脂異常率過高應該引起當地衛生部門的重視。
危險因素在個體的聚集會大大增加患病風險,它所產生的致病作用不是單個因素作用的疊加,而是存在一種正向的交互和協同作用。我國多省市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前瞻性隊列研究[21]顯示,在55~64歲年齡組中,男性缺血性心血管發病絕對危險是1%,具有3個危險因素時是18%,6個危險因素時是57%。本研究結果顯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聚集較嚴重,該地區農村人群至少具有一個危險因素的占37.5%,不具有危險因素的人群只占16.0%,且具有2個以上的危險因素比例男性均高于女性。這說明在該農村地區中具有危險因素者比較高,且以男性為主,需針對重點人群加強健康教育。
綜上所述,該農村地區高年齡組人群高血壓問題較為突出,中年男性吸煙問題較為嚴重,農村地區肥胖問題也要引起重視,血脂異常問題需要重點解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聚集較為嚴重,應重點針對農村男性加強健康教育。總之,重視預防,加強健康教育,以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為主的多重危險因素的高危人群針對性控制亟待開展,這對占有全國相當高比例的農村人群來說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Gersh,Karen S,Bongani M,et al. The epidemic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global implications [J]. 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0,31(6):642-648.
[2] 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3[R].北京:2014.
[3] 陶壽淇,吳錫桂,周北凡,等.中國人群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作用特點的前瞻性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l):58-61.
[4] 曹少軍,周書明,尹秋生.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危險因素流行病學調查及分析[J].保健學雜志,2006,8(3):156-158.
[5] Suglia SF,Clark CJ,Gary-Webb TL. Adolescent obesity,change in weight status,and hypertension:racial/ethnic variations [J]. Hypertension,2013,61(2):290-295.
[6] 李平,丁占林,王松嶺,等.天津市武清區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及影響因素探討[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3,21(6):708-710.
[7] 王貴亮.冠狀動脈病變特點與冠心病危險因素相關性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08.
[8] 王倩.超重及肥胖與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的聚集性研究[D].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07:1-39.
[9] 陳可冀,劉.2013年中美國家心血管病報告要點對比解讀及其啟示[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33(3):293-297.
[10] Rajendra P,Dorairaj P,Viswanathan M. Emerging economies and diabetes and CVD [J]. Diabetes Technology and Therapeutics,2012,14(1):59-67.
[11] Kazuaki S,Toru K,Hiroshi M,et al.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Japanese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sub-analysis of the Japan Lipid Intervention Trial(J-LIT)Study,a large-scale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J]. Hypertens Res,2005,28(11):879-887.
[12] 馬瑞,武文華,張寅斌,等.青年高血壓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3):21-23.
[13] 王擁軍.高血壓與腦卒中[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6):574-576.
[14] 許國開,李曉.社區高血壓流行病調查和綜合預防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2):178-180.
[15] 朱秋良.同型半胱氨酸與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3):85-87.
[16] 劉鐘梅,李綏靜,李欣,等.遼寧省成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現狀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6, 14(5):339-341.
[17] 韓羽,李洪源.社區居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病的相關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4,4(17):175-177.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志,2004,2(12):919-922.
[19] 艾麗曼?奴爾買買提.心血管疾病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6):32-33.
[20] 傅升華.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4):43-45.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護理問題;對策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377-02
心血管性疾病具有非常高的發病率,從而使人類的身體健康受到嚴重的威脅。但是由于此類的疾病往往具有不盡相同的病情以及非常復雜的病種,因此針對該病的臨床護理工作往往具有較大的難度[1]。本文針對我我院的心血管病的臨床護理工作當中的特殊問題以及對策進行了分析和探討,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文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例心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年齡在19―79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4歲,病程在6h―32a之間,其中有5例冠心病,2例風心病,1例心肌炎,1例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以及1例甲亢性心臟病。
2疾病特點
2.1病程長
在本組患者當中病程最長的為32年,其屬于風心病聯合瓣膜病,并且反復心力衰竭、反復風濕活動。8―31年為風心病的中病程,所以心血管病的一大特點就是具有較長的病程,舒適與護理當中的難點。
2.2復雜的病情
在本組患者當中有2例冠心病伴糖尿病,其余3例冠心病患者均患有高血脂以及高血壓,其中有1例并發缺血性腦血管病,1例急性心肌梗死。所以心血管病往往具有復雜的病情,具有較大的護理難度。
2.3發病突然而且病情變化很快
心血管病往往是突然發病,在發病前很少有明顯的發病征兆,因為患者和家屬一時難以接受患病的事實。不僅如此,心血管病的病情還具有很強的變化性,患者猝死的幾率很高,給護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患者的病情往往在短時間內發生巨大的變化,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則患者很容易突然死亡。在護理的過程中曾經出現查房時精神狀況良好的患者,在二十分鐘后護理人員送藥時竟發現已經猝死的狀況。還有一些患者年輕力壯,病情表現的也并不危重,卻也在短時間內猝死[2]。
2.4患者不能自理
很多心血管病患者由于長期處于坐位和半臥位,生活難以自理,給護理人員增加了很多工作。特別是在進行各種常規檢查時由于患者不能自理,護理人員必須協助患者進行檢查,增加了很多護理難點。
2.5對用藥方面有嚴格的要求
心血管疾病在用藥方面的護理要求比其他疾病更加嚴格。以靜脈注射的西地蘭為例,在用藥護理時既要有注射技巧,又要有適應證。注射時不僅對注射速度有嚴格的要求,護理人員還要一邊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觀察,熟練掌握洋地黃的用法,并觀察患者是否有中毒現象。心血管疾病用到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如硝普鈉靜滴等,對用藥有嚴格的要求,必須避光保存,并掌握準確的劑量,否則很容易造成用藥護理的意外問題。護理人員在用藥的過程中要注意對患者進行仔細的觀察,詳細掌握患者的用藥情況。例如對患者使用升壓藥、擴血管藥時,如果患者出現異常情況必須馬上停止用藥,否則就出現意外[3]。
2.6治愈困難
當前的醫學水平還不能徹底治愈一些心血管疾病,還有一些心血管疾病需要昂貴的治療費用,這些都會給患者造成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患者不僅要面對疾病的折磨,還要為治療費用、未來生活甚至是后事而擔憂,很容易產生焦慮、憂郁等心理,給護理工作增加難度。
3 心血管病的護理對策
3.1提高護理的速度
針對心血管疾病發病快、變化快、容易出現突發事件的情況,對心血管病患者的護理必須提高速度。特別是在突發事件的時候,治療和護理措施能否及時救治,對心血管病患者的救治效果有很大的影響。為了提高護理速度,護理人員要在做好藥品、儀器和搶救用品的準備工作,保證關鍵時刻可以直接取用。平時要做好儀器的保養工作,保證儀器性能。只有平時準備得當,在搶救時才能提高護理的速度。
3.2提高護理的準確性
對心血管病的護理必須做到精準無誤。無論是在防治還是搶救中,都要注意護理的準確性。對于微量注射泵、輸液泵、心電監護儀等儀器的使用要準確,對于除顫器和藥物劑量也要精確的把握。在對心血管疾病的整個護理過程中,護理人要都要謹慎細心,將失誤降到最低。特別是對于心衰患者更要仔細觀察,在使用洋地黃時要注意其途徑和用量,并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了中毒情況,對用藥劑量和電解質等與治療效果密切相關的問題都要仔細觀察,做好記錄[4]。
3.3注意細微處的護理
對心血管病的護理要做到細致,對每個護理環節的細微之處都要留心。在對患者病情變化的觀察過程中要留心變化的細節,對護理的措施要做到細致。護理人要不僅要為患者提供細致的護理服務,還要留心患者的心理狀況,一旦發現患者有心理負擔和不良情緒,要積極為患者做好心理調節和思想工作,這也是影響心血管病護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3.4提高護理的穩定性
心血管疾病往往事發突然,很容易造成護理人員的忙亂,特別是對于危重患者的護理更是爭分奪秒。然而越是危機的情況,護理人員越是要保證護理的穩定性。只有忙而不亂、井然有序的護理才能夠避免護理問題,也給患者一種心理安慰。護理人員不僅要具備一定的護理水平,更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提高護理的穩定性。
心血管病的護理是護理中的一個難點,在對心血管病患者的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護理人員要樹立為患者服務的思想,堅守自己的護理責任,對于護理過程中的問題和挑戰,要勇于應對,不斷提高自己的護理水平。特別是對于一些病程很長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具備良好的耐心,為患者做好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田震靜,呂燁輝,付愛麗,等. 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臨床護理中的作用[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22(21):89-100.
[2] 李霞. 音樂放松訓練對心血管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13,43(7):121-123.
冬季,從容應對“心”危機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老年科 黃高忠(教授) 高聰聰
冬天,心臟“危機四伏”
心血管病之所以在冬天高發,主要有以下4個原因:首先,冬季氣候寒冷,人體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體內兒茶酚胺類物質分泌增多,小動脈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肌需氧量增加,心臟負擔加重。同時,由于冠狀動脈對寒冷刺激特別敏感,血管遇冷易收縮,使得心肌供血減少。對健康人而言,心臟的這一系列變化并不會導致明顯不適,但對心血管患者而言,則易因心肌缺血缺氧加重而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其次,在寒冷的刺激下,人體纖溶系統活性會降低,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容易形成血栓。第三,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心血管病患者若合并感冒、肺炎等,會導致心血管病發作或加重。第四,人們在冬季往往會攝入較多脂肪,戶外活動減少,飲水也少,體內膽固醇含量升高,血液黏稠,也是造成冬季心血管病高發的原因之一。
8原則,應對“心”危機
1.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氣候寒冷,心血管病患者應及時添加衣服、被褥。衣褲既要保暖,又要柔軟寬松,不宜過于緊身,以免影響血液循環。外出時,應戴上帽子、手套及口罩,并避免迎風疾走。晚上起夜時,千萬不要嫌穿衣麻煩,以免感冒。心血管病患者冬天洗澡不宜太勤,洗澡時間也不宜太長,水溫不宜過冷或過熱,洗浴環境應保持空氣流通,避免因悶熱而導致胸悶等不適。
2. 飲食清淡,適當進補。
心血管病患者應避免高脂、高鹽和高膽固醇飲食,宜選擇清淡、少鹽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持營養均衡,戒煙限酒,避免辛辣、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每餐最好吃七八成飽,或少食多餐。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
冬季是養生進補的最佳季節。心血管病患者無論選擇藥補還是食補,都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個人的體質辨證進補。高血壓患者可以服用膏方,但應避免進補大量熱性食物和滋補藥酒,以免導致血壓升高。
3. 適當補水,科學取暖。
心血管病患者在每天晨起時和睡覺前,宜喝一杯溫開水,以防止血液濃縮,降低血黏度,降低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需要提醒的是,心血管病患者補水一定要科學,不要一次喝大量的水,以免造成血容量增加,血壓上升。正確的飲水方式應是每次少喝一點,每天多喝幾次。
不少心血管病患者喜歡在冬天使用空調或電熱毯取暖。不過,長時間使用這些取暖設備容易造成室內空氣干燥,進而導致鼻咽干燥、胸悶、頭暈眼花等不適。心血管病患者在冬天應注意科學取暖,室內溫度不宜太高,以18~22℃較為合適。若室內空氣干燥,可使用加濕器,以維持室內濕度。此外,患者還應勤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特別需要提醒的是,由于電熱毯使用不當會加重失眠,還可能促使炎癥擴散和血栓形成等,故心血管病患者最好在入睡前切斷電熱毯電源。
4.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免疫力。
心血管病患者每天應堅持有氧運動30分鐘。不要選擇爬山、跑步、打球等激烈運動項目,可選擇原地踏步、散步、保健操、太極、氣功等舒緩的運動。量力而行,因人而異,持之以恒,循序漸進。運動強度以無明顯出汗、無明顯胸悶和氣短,不感到明顯疲勞為宜。心血管病患者若在運動過程中出現明顯的胸部悶痛,應立即停止活動。休息后,癥狀仍不緩解者,需及時去醫院就診。
冬季日出較晚,心血管病患者應適當調整運動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濃霧散去之后,再出門運動。此外,患者還應避免在上下班高峰期間在鬧市騎車、散步,以免吸入大量廢氣。在大風降溫的天氣,患者宜選擇在室內活動。
5. 晨起動作要慢。
心血管病患者早晨醒來后,應先在床上靜躺養神5分鐘,伸伸懶腰,動動手腳,然后再起床。這主要是因為在夜間和清晨,人體的自主神經占優勢,呼吸和心跳均減慢。如果沒有“醒透”就驟然活動,可能會導致血壓、心跳急劇上升,容易誘發心血管事件。
6. 保持樂觀情緒。
冬天氣候寒冷、晝短夜長,容易使人情緒低落,而不良情緒也是心血管病患者的“大敵”。加強室內照明,經常播放一些輕松、愉快、使人振奮的音樂,盡量保持內心寧靜,少參加容易導致情緒大幅波動的活動,如炒股、打麻將等,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證充足睡眠,有利于心臟健康。
7. 規律服藥,定期檢查。
在寒冷的冬季,多數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會較其他季節偏高,部分患者會感覺之前服用的降壓藥已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壓。因此,高血壓患者在冬季應特別注意觀察血壓變化,定期去醫院復診,在醫生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切莫“跟著感覺走”,更不宜擅自調整用藥,以免人為加劇血壓波動。晨起血壓較高者(血壓“晨峰現象”),空腹時即可服用降壓藥物,不必等到吃完早飯后再服藥。除控制血壓外,患者還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應用抗血小板、降脂、擴張血管和防治心肌缺血的藥物。
8. 預防感冒。
冬季是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季節,常反復發作。心血管病患者應盡量避免感冒,一旦感冒,應及時就診,以免誘發心衰等嚴重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盡量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嘗試從秋天起用冷水洗臉,熱水泡腳,也有助于提高抗病能力。若有條件,可接種流感疫苗及肺炎疫苗。
延伸閱讀:
1.識別就醫信號。
心血管病患者一旦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去醫院就診:①近期心絞痛發作頻率增加,每次胸悶、胸痛的發作時間較既往延長,癥狀加重,藥物療效差;②
高血壓病患者血壓波動明顯、藥物控制不佳,血壓高于180/110毫米汞柱;③突發頭暈、頭痛、嘔吐、口齒不清、肢體麻木或者活動障礙,甚至嗜睡、意識不清。
2.掌握急救方法。
冠心病患者應在家中準備一些急救藥物,如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丹參滴丸等。外出活動或旅行時,最好也能隨身攜帶。一旦出現發病信號,患者應立即選擇其中的一種藥物1~2片,放在舌下含服,冠心病患者還可服用阿司匹林。與此同時,家屬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并讓患者就地休息,保持便于呼吸的舒適睡姿,解開其衣領和腰帶,避免隨意走動或搬動,以防發生意外。有條件者,可立即吸氧。
專家簡介
黃高忠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老年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東方會——
上海的“東方”,中國的“東方”,亞洲的“東方”
全球近1/3的死亡人數是由心血管疾病所致,在我國,每年有260萬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而每小時就有300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近年發病率不斷上升并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成為大多數國家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為規范臨床醫師,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水平,提升國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上海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攜手上海數十家醫院共同舉辦了東方心臟病學會議。自2007年起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五年來與會代表累計兩萬余人。
規模空前——
5000學者,16個論壇,400場演講,70場專題會
東方心臟病學會議每年一度,為國內及國際心血管病領域的臨床及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方便廣大醫藥工作者及時、準確地把握心血管病研究、預防、診斷及治療新動向。今年的會議共有來自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 000位專家和醫生參與。大會設立了15個分會場,共有學術演講400余次,專題會70余場次,規模空前,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氣氛熱烈,為國內外眾多與會專家和醫生提供了一場視覺、聽覺的“雙重盛宴”。
大會主席葛均波教授表示,東方會展開了深入的醫療模式的探討,既關注新技術,如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的技術探討,也注重心血管預防的核心話題。大會執行主席沈衛峰教授表示,東方會已呈現出自己的特色,并逐漸走向國際化。東方心臟病學會議在關注心血管預防的最新動向的同時,面向基層,強調心血管病防治結合,將健康宣教工作和臨床工作結合起來,通過教育臨床醫生,讓他們關注健康宣教工作,以此來保障公眾健康。
東方心臟病學會議歷經6年的發展,一直在創新和融合的道路上不斷地進行著探索,推動心血管病預防和診治事業的發展,號召廣大醫藥工作者共同引領心血管領域進入國際交流嶄新的一頁!
亮點紛呈——
葛均波院士領銜國內首例TMVR術,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