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8 16:50: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科素養與課堂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而教研又是教學工作的核心。為充分發揮教研部門的研究、指導、服務功能,幾年來,我們始終以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目標;以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能力和水平為重點;以學科專業知識訓練為內容;以課堂教學研究為主線;以抓好教研員基地校建設為突破口;以開展各種有效教學活動為載體;以建立實施新課程的評價機制為保障;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充分發揮教科研的先導作用,校本研修的強化作用,區域教研的助推作用,網絡研修的輻射作用。具體做好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總結研討階段
1.1 研討主題。如何建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新課程,提高學科課堂的教學效率,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2 研討學科。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品德與社會
1.3 研討要求。每年3月初至4月上旬為校本研討階段,各校要以校本教研為載體廣泛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評比活動。構建本校各學科不同課型的教學模式,使之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從而提高學科教學質量。各校要在活動中總結各學科教學典型,推選出能代表本校教學水平的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品德與社會等學科教師各一人,參加全縣課堂教學模式研討交流。
2.交流展示階段
2.1 活動形式。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將全縣21所小學分為四個區域進行各學科的集中交流展示。
2.2 活動內容
(1)課例賞析:賞析各校教師的課堂教學。(課前教學模式闡述不超過3分鐘)
(2)素養展示:①知識素養現場答題。現場抽簽選題,考查教師本學科專業要求應掌握和運用的知識及技能。②書寫展示。在規定的時間內現場粉筆字書寫。③才藝展示。可選簡筆畫、朗誦、書法、唱歌、樂器等等,時間不超過5分鐘。
(3)研討交流:各校由一名業務領導現場抽簽評一節課。(準備時間10分鐘,評課不超過5分鐘。)
(4)專業引領:學科教研員點評。
2.3 評價反饋。通過研討活動,將同步進行各學科課堂教學標兵、優質課、高效課堂教學優秀校評比活動,具體方法如下:
2.3.1 評比比例:各科課堂教學標兵評比比例占參加講課人數的10%;優質課評比比例占參加講課人數的30%;高效課堂教學優秀校評比分城鎮組和農村組進行評比,評比比例分別占農村和城鎮學校總數的20%。
2.3.2 教學標兵、優質課評比方法:在全縣交流活動中,教學模式闡述占10%,課堂教學占70%,知識素養現場答題占10%,書寫占5%,才藝展示占5%。
2.3.3 高效課堂教學優秀校評選方法:參賽教師平均分占90%,業務領導評課占10%。
3.分享提高階段
每年10月下旬,在前兩次活動的基礎上,各學科選出能代表全縣教學水平的課堂教學各一節進行集中交流展示。這一階段的目的在于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宗旨;以體現新課程理念為核心;以構建實施新課程的教學模式、課型模式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素養展示為基本形式。突出校本研修,體現團隊協作;彰顯學科特點,體現教學特色;促進校際交流;體現專業品位。推動學科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各學科課堂教學質量。具體活動內容為:
3.1 課例賞析:賞析數學、語文、英語、科學、品德五節課堂教學。(課前教學模式闡述不超過3分鐘)
3.2 素養展示:
①書寫展示。作課教師、學科教學標兵在規定的時間內現場粉筆字書寫。
②才藝展示。作課教師、學科教學標兵現場才藝展示,時間不超過5分鐘。
③素養問答?,F場抽簽選題,與會人員互動,考查教師本學科專業要求應掌握和運用的知識及技能。
關鍵詞:大學語文;教學理念;有效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1-0107-02
大學語文教學,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特性,實施課堂教學改革要重塑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模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重塑大學語文課堂教學理念而言,教師需要對大學語文教與學的現象所反映出來的現有理論、觀點和見解做出科學判斷歸納,形成特有的符合時代要求和自身需求的教育教學理念,并運用于大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這一特有的教育教學理念主要包括大學生素質發展、語文素養提高、教師自身造就三方面內容,其中,核心部分是大學生素質發展。重塑大學語文課堂教學理念,有效進行課堂教學,應從以下四個方面教學理念的確立著手。
一、全面提高大學生語文素養
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語文素養,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基本內容。語文素養是大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技能基礎,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理基礎,因此大學語文教育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大學生,并致力于大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那么,何謂語文素養?筆者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熱愛祖國語文為基礎、提高語文能力為核心、形成高尚品德修養和高雅審美情趣以及提升文化品位為目標的綜合性涵養。長期以來,大學語文課程教育教學先后走了兩方面的極端:一是人為強化語文教學的政治因素,抹煞語文課程的學科特點,突出“政治思想教育”,忽視語文能力的培養。二是過分強調語文的工具性,淡化語文學科內在的人文性,以形式邏輯的詮釋方式取代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實踐活動,扼制了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揮和個性發展。摒除這兩方面的極端,根本途徑在于走全面提高大學生語文素養的課程改革之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運用有效手段引導學生從優秀文學作品中汲取崇高的理想、堅強的意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等精神糧食,以真善美洗滌心靈,去偽存真,去惡從善,去丑揚美,提高自身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塑造健康的人格。同時,通過廣泛閱讀和識記背誦手段強化學生識記功能,提高閱讀能力,積淀文學素養,增強文化精神底蘊。有效的大學語文課堂教學還要激發大學生情感,增強其感知能力,加強認知能力訓練,提高其表達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二、科學把握大學語文教學特點
每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特點。撇開學科特點,展開教學只能是無的放矢。語文課程本身具有學科工具性,同時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體現出多元化的人文理念。針對這一特性,大學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將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統一起來,在注重大學生語言能力開發的同時,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熏陶感染作用,有效地對大學生精神世界進行引導和布控,大力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并尊重大學生獨特的學習體驗和個性發展,給大學生寬裕的成長空間,使大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高尚的文化品味和高雅的審美情趣。語文課程還具有較強的教學實踐性。傳統的語文教學把課程內容分解成知識點、能力點,以練習形式達到知識點和能力點的要求,大學生的機械練習造成了語文課程的繁、難、深、多。這樣,曲解了教學實踐的本意??茖W體現語文課程教學實踐本意,就要確立大學生學習活動的主人翁精神,培養大學生的語文實際運用能力,突出教學過程中“學”與“用”的整體性。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其主要途徑理應是通過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來實現。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是側重引導學生直接把握語文材料,鼓勵自由閱讀、自主寫作、自由表達、自主創新,提倡探究性學習,掌握運用語文學科規律,將“學”與“用”有機地統一起來,走適合自身發展需求的治學之路。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為主體,具有主體間性。有效的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既要充分發揮教師教學主導作用,切實尊重教師教學獨創精神,又要根據大學生身心發展需要和語文學習特點,對大學生成長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學習需求給以特別關注,尊重大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進取精神,肯定大學生在多元化研究性學習方式活動中展現的個性化行為,留給他們較為寬松的探索思考空間,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當沿著這一改革指向展開。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必然是以提高大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為根本目的。追求智育目標固然重要,但是脫離對大學生的興趣愛好、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合作精神的培養,就無法促成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就難以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為此,倡導有效的語文綜合性教學,有利于大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課堂教學內容,不拘泥于學科知識要求范圍,要敢于關注社會、人生以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問題,涉及科學、人文和自然、道德、藝術各個領域的學科內容;利用各種可用的資源,借鑒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促使多樣化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在有效教學課堂中順利實現。堅持課內外教學活動相結合,在實際情境、生活體驗、社會實踐中加強對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養的培育。
四、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大學語文課程體系
【關鍵詞】課堂教學 農村中學生 核心素養 培養策略
我國建立教育質量標準的基礎和核心就是學生的核心素養,其也是在國家的教育目標和教育理念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學生所必須達到的能力素養。素質教育的施行推動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步,也使得我國的教育得以與國際所倡導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形勢相接軌,使得教育適應了國際化的需求①。然而,由于不同的地域存在著差異,教育的發展也有失平衡,城鄉之間對教育理念等的把握程度和理解程度都產生了極大的差距。2014年《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意見》由我國教育部印發出臺,其中將“核心素養”置于基礎要位,并強調課堂教學對于學校發展的重要作用。面向未來,我們究竟要向社會輸送什么樣的人才,教育承擔的任務是及其沉重的。21世紀是一個充滿了挑戰的信息化社會,面對不斷革新的社會局勢,如何才能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使學生可以被社會所接受,推動他們自身健康全面發展的同時,為社會的健康發展提供助推力,這是對全國教育,更是對相對落后的農村中學教育提出的巨大挑戰。
一、教師樹立核心素養教學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驅,正確的教育理念是正確教育行為產生的源泉。②在過去的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充當知識載體的角色,學生被動的選擇輸入式或是接受性的學習方式,阻礙了其核心素養的發展,在我國課改的不斷演進當中,教師角色逐漸的發生轉變,由課堂的支配者逐漸轉變為指導者以及評價者,但這種角色并不被所有的教師所認同,更多的農村中學教師并不能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扮演好這類角色,教師過多的傾向于講授主義,將知識視為絕對真理,并認為學生對知識技能越熟練,才能掌握越多真理,使自己學識淵博。知識的灌輸在短時間內使得部分學生“收獲頗豐”,但這是對教學的異化,更使學生成為學習的奴隸。伴隨著學生知識技能的熟練,學生的素養反倒逐漸降低,常年的“記憶訓練”使得學生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懂得分析,不懂得如何使用語言進行交往,更不懂得如何適應社會。雖然在我國核心素養提出的時間較短,但對我國教育而言應跟上社會進步的腳步,尤其是農村的學校。很多農村教師對于新提出的教育形式均報以拒絕的態度。在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學生與教師共同對知識進行研究,對知識的構建應是靠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而非靠外人的添磚加瓦。教學活動應是探究活動附加創造活動,轉變知識觀,將學科知識作為問題去探索研究,給予教師自己和學生更多的權利和空間對現有知識進行探索和創造,只有教師樹立核心素養教學理念,這一切才得以實現。
二、注重學科與核心素養理念的融合
核心素養并非是學生生來就具備的,因此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應經過適當的規劃和設計來進行,并且要經過長期的培養來養成。學生的成長分階段,處于不同階段的他們具有著獨特的發展特點,只有在合適的階段接受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其具備的叛逆心理更為突出,許多學生更想要隨自己的意愿行事,我們在尊重學生個人想法的同時,更要為其發展起到引航的作用。核心素養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得以實現,就必然要結合學科教學來進行。不同的學科具備不同學科的特點,掌握學科邏輯,結合學科過程的特點,遵循學生自身發展規律,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提供符合學科邏輯的知識內容,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真正的培養出學生的核心素養。所以,在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應該將核心素養與學科特點融合,使得學科素養的培養在學科教學中得以體現。
三、創設與學科知識相融合的現實教學情境
核心素B兼顧“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雙重功能,它是因生活情境的需求而產生的。③核心素養的養成實質上就是為了能夠讓人們適應現如今的信息社會,能夠面對社會所發出的種種挑戰,解決不同的情境出現的各類問題,滿足社會的需要,同時使得個人得到全面的健康的發展。簡單來說這是我們所面對的生活、現實、社會情境所對我們提出的需求。核心素養的養成服務于我們自身,服務于社會,因而其養成就絕對離不開情境。張華教授將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分為幾類,分別為:生活情境、社會情境、現實情境、觀念環境、虛實環境。④課堂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需要由老師來進行設計,這種情境的創設不是簡單的以學科知識為基本來設疑,而是要能夠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來創設教學的情境。貼近生活的現實情境更能夠讓學生產生興趣,也能夠讓學生便于理解。例如語文課,大多數的農村孩子沒有見過北京天安門,讓他感受天安門的莊嚴肅穆,單一的看來自書本的彩圖,或許在學生的眼中那只是一個看起來有些特別的建筑物,他們又怎么能真正得到情感上的感悟,產生愛國情懷。聯系生活實際,可以讓學生能過很好的理解所學內容,產生更為深刻的情感體驗,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結合學科知識,融合現實、社會情境,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凸顯數學學科性質
學生學習成長中,每門課都因自己學科性的不同來促進學生各方面的成長,數學尤其是一門個性十足的學科。我覺得數學學科有著這樣一些特點:整體性、結構性、邏輯性、理性、嚴謹等。數學學科這些特質就是培養學生養成嚴謹性,理性,將數學學科特質貫穿于自身成長中,使自己也體現這樣一些特質,養成數學素養,這也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必備的基本素養。
二、不把知識作為結果拿來給學生
數學課堂是學生思考,發現進而掌握知識的教學學科。不能把數學知識作為結果來拿給學生。在數學學科中每個知識點的生成,從已學的知識上引入進來,前后知識連接,有著嚴密的邏輯性、結構性、整體性。一堂高效的數學課是學生能根據已學知識推導,發現新知識,獲取新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不僅僅是掌握新知識、新內容,而是一堂課一開始就進入到了思索、探究、發現的思維活動中。
三、教學環節的設置
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只突出算與思考,課堂必然顯得單調、枯燥;一堂充滿活力又緊湊的數學課必然要在教學環節中設置一些富有童趣的教學環節,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添一些動手操作的環節,例如長度單位學習中1厘米、1分米1米,可讓學生動手比劃,既避免了課堂教學的抽象,也可培養學生數感;或者添加有趣味的數學題,避免枯燥單調的重復計算,例如,百分數的認識中,選用一些成語“百發百中,一箭雙雕,十拿九穩、百里挑一”等。
四、課堂中有效語言組織
課堂教學本身就存在不確定性,教師作為課堂全程掌控者,在課堂細節方面,有效且適于兒童的語言把握也是整堂課的關鍵。在語言方面要把包容、商榷、耐心貫穿到用詞、語氣、態度中,讓學生有一個寬松思考的空間。
五、拔高數學課堂知識
學生在構建數學知識網絡體系中,從一點一滴匯成一個嚴密系統的整體,始終在知識體系里穿行,必然會產生疲憊,也不利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而數學課堂也處于一種平行的單調中,拔高小學數學知識,以數學家的高度出發,給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時加點作料,提高前行的動力。比如可以給學生講講華羅根、陳景潤等著名數學家的故事,及數學格言,在學黃金分割線的時候可以說說雕塑以及可樂瓶等現實中的應用,以及相關的數學演變史,這樣既拔高了數學課堂所教知識,也讓學生貼近數學家的思想、品德,為將來的學習增添助推力。
六、課堂中存在的一些誤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經歷了深刻的轉變,學生主體地位深入課堂教學中,因此,教師在適應這種教學中出現了形形的課堂教學,有些教師帶著糖果等實物進入了課堂,有些頭戴慢羊羊道具,給孩子們都戴著一頂頂喜羊羊、美羊羊……的頭具展開課堂,有些教師拿著小紅花走進了課堂如此體現和實現“更兒童”,然而當孩子們捏著手中的糖果不停地夸耀,興奮地觀望著一頂頂頭具時而或搶的熱熱鬧鬧的小紅花,這堂課依然變味了!課堂教學的意義不論就知識成就還是其他方方面面的教學成長意義蕩然無存。小學課堂教學“更兒童,更學科”這兩者之間的比重那一個放在前面更重要,我認為應是“更學科,更兒童”才未失根本。在這里部分教師在親近“更兒童”時采用的方式方法,得不償失,存在誤區。短暫而有限的課堂教學使我們在選取教學環節方法時慎之又慎,一些形式上的兒童性看起來童趣洋溢,實質上未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應有的進步和成長。
總之,一堂高效的小學數學課不僅是在把握數學學科本質的基礎上進行的有效的教與學,也是基于數學學科特點養成學生嚴謹的治學做人處世態度,理性思維整體邏輯思維這些最起碼的數學素養,也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隨著時代的進步,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要素也是在不斷變化,筆者愿意和廣大的一線小學數學教師一起努力、一起發掘。
參考文獻: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英語;教學探究
引言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對教育領域也進行了越來越多的調整和改革,創新了許多教學方式,提高了實際的教學效率。為了緊跟新課程改革的潮流,迎合當前實際的英語教學發展需求,英語教師應不斷探索和優化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要從形式上改變課堂教學風格,還要從根本上改變課堂教學理念。在具體的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以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為指導思想,也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貫穿和體現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最終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同時,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初中英語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教師應當明確地認識到,在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英語課堂。因此,為了保證初中英語教學模式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初中學生的英語水平適應現代人才的需求,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對英語課堂進行改革和更新,建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有效的教學方式下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1]。例如,在教學Colors一課時,為了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全面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索的精神和勇于進取的創新意識,教師可以試著讓學生掌控整節英語課堂,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不斷探究、思考中完成相應的課程目標。由于顏色是學生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能見到、感知到的東西,因此,在實際的課程學習中,學生也會呈現較高的學習興趣。首先,在課程開始,教師給出幾個英語句子,讓學生嘗試著理解colour這個單詞的具體意思:①Whatcolourisyournewcar?②ThisdresstswellbutIdonotlikethecolour.③Hisyoungersisteriscolouringapicture.④Hecolouredthewallwhite.學生在對比中發現:這四個句子都含有colour這個單詞。然后,教師可以請學生對句子進行合理地翻譯和理解,指出四個句子之間的不同點,闡述colour的具體含義。最后趁熱打鐵,在積極的課堂學習氛圍中,教師再為學生講解本節課程所要掌握的語法知識和短語,給出一些例句,請學生獨立進行翻譯。這樣的教學引導十分符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與生活相關的情境,增強課堂英語學習氛圍
在日常的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普遍發現,英語課堂越來越沉悶,越來越安靜,學生變得越來越不愿意說英語。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針對英語課堂上學生集體“失聲”的現象,教師應該創設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主動用英語表達觀點,激發學生的個性潛能[2]。例如,在教學Teenageproblems一課時,由于本節課程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為了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可以開口說英語,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使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結合教學目標,就青少年日常存在的問題展開探討,鼓勵學生大膽地講出這個階段所面臨的一些困惑。首先,在課程開始階段,教師在黑板上寫出本節課的主要句型:“Doyouhaveanyproblemsinyourdailylife?(在日常生活中你有什么問題?)”接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出在這一階段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如學習上的壓力、父母給的壓力、和同學相處的問題……然后,在學生提出問題之后,教師請學生思考應該怎樣進行減壓,很多學生會想到跑步、踢足球、打籃球以及聽音樂等不同的方式。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很快就會把英語課堂變成一個交流的中心,學生積極回答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為語言的學習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為后續英語知識的講解奠定了基礎。最后,教師和學生進一步討論,遇到壓力如果不能及時減壓,會對生活和學習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這樣的教學引導,可以打開學生的內心世界,將學生的生活、行為、思想等全都融入語言教學的課堂中,真正將核心素養應用于英語學習中?;跐夂竦膶W習氛圍下的語言課堂,有助于學生將英語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
三、注重英語閱讀和寫作,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的教育方法也層出不窮,越來越多新穎的教學模式出現在學生的課堂中,想要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學方式都對初中英語學習起推動作用[3]。教師在具體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應當了解各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英語能力,這樣不僅能深化基礎英語知識的學習,還能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例如,在教學Thisisme!一課時,為了提高學生英語寫作和閱讀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教師需要在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英語內容的同時,著重強調學生英語寫作和閱讀能力的提高,鼓勵學生積極完成英語學習任務,深化英語課程學習目標。首先,在課程開始,教師可以請學生結合自己的英語水平,積極地進行自我介紹,介紹的內容包括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然后,學生開始積極地準備,他們調動大腦中所有可用的英語知識,完成了簡單的自我介紹。有的學生介紹:“Mynameis...Iam14yearsold...Iamahappyandsmartboy...”還有的學生踴躍交流自己的愛好,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學生不斷地舉手踴躍表達自己,使課堂學習氛圍活躍了起來。最后,教師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與學生共同完成由說到寫的英語學習過程,鼓勵并幫助學生把自我介紹通過寫作表達出來。在具體的實踐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應該鼓勵全體學生參與說和寫的過程,注重對每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應該在英語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實時地指導,幫助學生解決英語學習上的問題,使學生科學有效地學習英語,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
結語
關鍵詞:通用技術;教師;專業能力
通用技術課程承載著提高全民技術素養、為國家儲備創新型人才的使命進入到高中課堂。通用技術課程的實施與發展,不僅給高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通用技術教師的專業能力受到了挑戰。眾所周知,通用技術課程開設時間短,很多通用技術教師是從其他學科經過短期培訓轉過來的,尚處在學習和探索階段,因此難免出現一些通用技術教師的教學效果(特別是技術實踐的教學)遠未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情況。
浙江省普通高中開設通用技術課程已有四個年頭,經歷了四次會考、七次高考;開展了兩屆(每兩年一屆)省級通用技術教師優質課評比、一屆省級通用技術教師學科教學能力評比,各市、縣(區)也開展了相應的評比。每次會考、高考后的分析會都凸顯學生設計、動手操作能力的薄弱;各級教師評比也顯露出大多數通用技術教師的專業水平與課程標準要求之間的差距。
一、通用技術教師專業能力的構成
專業素養也叫職業素養,通常是指某個特定的專門職業對從事該行業工作人員的基本要求。對通用技術教師而言,專業素養主要由專業意識、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情感四要素構成。
通用技術教師的專業能力主要包括教學實施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和具備一定的基本技術素養以及技術教學能力。教學實施能力通常指教學媒體選擇能力、教學過程設計能力、課堂教學組織能力、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能力和教學效果評價能力等。教學研究能力則包括教學反思和合作研究的能力。技術素養包括技術的設計、運用、加工、制作、管理和評價能力。技術教學能力則包括對技術實踐過程的指導能力、技術作品的評價能力、技術探究的引導能力和技術創新的啟發能力。
二、提升通用技術教師專業能力的意義
提升通用技術教師的專業能力,是學生掌握通用技術學科基本能力的前提和需要。《浙江省普通高中會考標準(通用技術)》明確提出:通用技術會考注重考查學科基本能力,通用技術學科基本能力包括——理解能力、設計能力、制作能力、試驗能力、評價能力、應用能力。“水漲船高”,只有通用技術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升了,才有可能使學生的通用技術學科基本能力得到提高。要實現通用技術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要做到以下幾點:
1.提升通用技術教師課堂教學的實施能力
通用技術教師課堂教學實施能力的提升,對學生而言就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關鍵在于:
(1)課堂教學案例(素材)的選擇
課堂教學是學校實現課程目標的主要途徑,是課程改革成功的保證。
在技術課程的實施上,《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采取‘只提要求、不明確規定載體’的策略,要注重課程資源的有效整合?!碧K教版通用技術教材《技術與設計1、2》中有非常豐富的案例資源,這些案例涉及面廣、涵蓋內容廣泛,可以適應全國各地的經濟、文化與自然條件的差異。所以教材中的案例,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選擇性地分析與講解,不能是脫離學生生活的生搬硬套;選用案例時,教師要深入分析案例中所蘊涵的技術思想和方法,發掘其所蘊涵的技術知識,分析其教育價值。執教者應不拘泥于教材已有的“框框”,適當地對教材中的案例進行合并、修改、補充,主動地調整、改編、充實教學內容,才能滿足不同學生發展的需求,完成教學目標。
然而,現實中有許多通用技術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教學中選用了大量的案例——一節課中就列舉了數十個案例,教材中的照搬不說,還增加了與所講內容不貼切的案例。整堂課學生看得眼花繚亂、不知教師所言之意,對相關案例有何作用不知所然,更不用說一些牽強附會的案例。相反,課堂教學優秀的教師,他們上的課是在“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如,曾聽過一節優秀的公開課,上的是蘇教版《技術與設計1》第三章第一節《設計的一般過程》這節課,教材中以小板凳的制作作為設計的一般過程進行展示。然而這位教師認為風力舉重機更能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學校臨江,風大),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做了大膽創新——以風力舉重機的設計、制作為案例進行講解。的確,該教師選擇的風力舉重機,選材容易,制作簡單,來自生活的靈感也很多。整節課學生興趣高漲,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也為學生展示創造力提供了最直接的平臺。
(2)課堂教學的設計與組織
通用技術課程強調心智技能與動手技能的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所以通用技術的課堂教學方式有別于其他學科,不能沿襲傳統的教學方法,否則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失去學習通用技術的興趣。
為了更好地達成通用技術課程目標,提高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關鍵。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重中之重除課堂教學案例(素材)的選擇外,就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與組織。一堂設計與組織好的通用技術課,會讓學生輕松地掌握要學的技術知識,領會其中的技術思想和方法。如前述以風力舉重機為例的這節課,該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與組織就很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他先用圖片展示該學校地形圖,通過分析學校瀕臨江邊的地形,很自然地就由學校風大引到怎樣把風利用起來的問題——設計風力舉重機。接著教師就借這個風力舉重機展開了一系列的對設計的一般過程的教學。整節課中有師生的互動、學生的小組協作、動手操作、展示評價,還有教師簡潔明了的課件在學生面前的不斷呈現,這樣通過師生資源的多次整合,真正實現了課程的師生共建,保證了教材資源以外的教學資源在課堂上的合理利用。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該教師的設計與組織是成功的,教師是“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
什么是教師信息素養
教師的信息素養主要是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素養,包括現代教育理念、信息意識、信息技術的操作技能、整合能力,可具體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掌握現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術 現代教師要對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所引起的教育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課程標準、教材和教學內容的重大變革有一個清晰的理性認識。高素質的教師不僅能夠用好信息技術,而且是應用信息技術的高手。
掌握必要的網絡操作技能 現代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掌握從網上獲取多媒體教育信息資源的方法和技巧,注意日積月累,用心編織屬于自己的教育信息資源,逐步把自己從繁重的課件制作中解放出來,將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優化學科課堂教學設計上,充分挖掘已有多媒體教育信息資源的利用價值。
掌握必要的網絡教學技能 現代教師要能夠熟練運用多媒體網絡教育信息資源,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多媒體網絡時代的教學模式是多種多樣的,學科教師需要廣泛的交流,注重自身教學經驗的梳理和教學理論的積淀,這樣才能成為網絡時代的新型教師。
掌握必要的課件開發制作技能 在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中,課件一般是必須的,現代教師要能夠設計出有地方特色和個人風格的課件,應用于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益。教師們可以利用業余時間開發綜合性的學科專題學習網站,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研究。
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途徑
在教學設計中提高信息素養 教學設計是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前奏,是做好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基礎。學科教師在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過程中,要認真研習教材,分析確定所設計章節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學科具體內容,精心選擇需要呈現的媒體,合理設計媒體呈現的方式和呈現時間,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為打造高效課堂打好基礎。其一,教學目標設計要注意體現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設計教學目標時要體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便于學生自主探索、獲取新知。在教學目標設計時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科特點,認真研習新教材和新的課程標準,博覽群書、廣羅信息,積極探尋所教內容與信息技術的最佳結合點,這樣,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教師對信息的獲取、分析和加工能力,進而提高教師信息素養。其二,教學內容設計要注意教學內容資源的豐富性和呈現方式的新穎性。在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根據學科內容的特點,尋找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最佳切入點,在搜尋信息資源時要注意資源的豐富性,在課堂上呈現多媒體信息資源時要注意呈現方式新穎性,以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內容設計過程中,必須有較高的捕捉信息、裁剪信息和組合信息的能力,在不斷的教學內容設計實踐中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其三,教學策略設計要注意情境創設,激發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教學的整合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為學生創造了生動的信息化學習環境,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認知、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工具。
在教學流程中提高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改變了學生的學習形態,這種學習形態需要教師注重學習過程(整合過程)的設計。在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過程的設計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去收集、分析、處理與學科課程內容相關的信息,以實現知識的探究和問題的解決。在教學流程設計中教師需科學安排整合過程的各環節和要素,精心設計教學方式,使教學流程設計更合理、更流暢。整合過程的設計實際上就是知識探究過程和問題解決過程的設計,這需要教師的智慧,需要教師創造性地應用信息技術。
在教學反思中提高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在飛速的向前發展,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教學的整合也需與時俱進,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技術的優勢,博采眾長,拓展反思渠道,提高反思層面。也就是說,教師必須利用網絡技術對大量的信息進行歸納、概括、分析、總結、運用。譬如,可以記錄成功的教學設計過程,以便于以后運用到相似的情景中;也可以記錄一些失敗的教學片斷,回溯反思,并將修正的方案運用到實踐中加以驗證,如此不斷重復;還可以記錄平時的學習思考片斷,使思維的動態性得以保留與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