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農業經濟增長

農業經濟增長精品(七篇)

時間:2023-06-27 15:54: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業經濟增長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業經濟增長

篇(1)

1.1農業信貸界定。

農業信貸是指在農業經濟活動中,貸款者向借款者供應貨幣或商品并收取相應利息的行為。其中既包括了金融機構向農村地區吸收存款的行為,又包括了農村村民向金融機構貸款的信用行為。而本文所說的農業信貸主要是指正規的金融機構向農村發放貸款的行為,信貸的對象主要是指在農村中從事農業生產以及流通等領域的經濟實體。

1.2經濟增長理論。

金融機構通過吸收社會上大量的存款,再將存款作為貸款貸給有需要的人,這些錢款作為一種投資間接的為社會經濟的增長提供了動力,帶動經濟的增長。因此貸款實際上是通過投資對經濟產生作用的。哈羅德認為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只有當投資等于儲蓄的時候,經濟才能夠實現均衡增長,其中還根據哈羅德模型的基本方程:G=S/V(其中G是經濟增長率,S是資本積累率(儲蓄率或投資率),V是資本/產出比)我們可以知道,充足的資本物質投資是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條件[1]。只有足夠的農業投資,才能夠滿足農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原料以及勞動力等,才能夠使農業充分的發揮其發展潛力,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

2、陜北地區農業信貸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的分析

2.1陜北地區農業信貸發展現狀。

陜西省是我國的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全省共有耕地接近300萬公頃,同時陜西還擁有大量的優質土壤,極易適合農業生產,適合種植多種農作物,除了種植小麥,玉米和黃豆等主要作物之外還種植有大量的棉花以及各種果類。同時隨著農村信貸市場化的進程,陜北地區農業信貸總量和信貸結構也有了較大的變化。據有關資料統計,在2007年9月末陜西農業短期貸款余額為420.4億元,2008年9月末陜西農業短期貸款余額為471.69億元,2009年7月末的時候陜西農業短期貸款余額為613.59,而在2010年末的時候,短期農業貸款余額達到了788億元,平均每年增長達到23%左右。同時從2007年到2009年陜西農業貸款數額來看,可以看出陜西農業信貸總量是在不斷的增長的,尤其是近幾年得到了迅速的增長,這和我國在農業信貸方面的政策是分不開的。同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陜北地區農業信貸市場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首先農業信貸的市場化程度不斷的提高,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對農村信貸市場的控制也逐漸的減弱,從事農業信貸的商業銀行數量增多,農民信貸的條件減弱,對信貸規模以及信貸結構等的控制也有放松。同時法制環境對農業信貸的影響力不斷的加大,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入,金融市場交易主體的法律意識也在逐步的提高,利用法律解決糾紛的事件在迅速的提高,農戶惡意拖欠貸款的現象也在逐步的減少,信用機制逐步的得到了健全,農戶和貸款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也在逐步的加強。

2.2陜北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近年來陜北地區農業經濟發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首先糧食生產產量有了極大的提高,在2007年總產量達到了1195萬噸,糧食種植結構也得到了優化。其次農業種植業產量提高,2011年陜北水果產量為1333萬噸,較2007年增長41.9%。同時肉蛋奶以及蔬菜也得到了穩定的增長,為我國農產品市場供應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農業現代化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政府在全省大力的推行新機具,農業機械化有了很大的提高,在2011年底,全省大中型拖拉機數量已經達到8.9萬臺,聯合收割機接近3萬臺,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大大的促進了農業生產率水平的發展,土地利用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但是陜西省農業經濟發展依舊面臨著許多問題,首先陜西農業基礎設施依舊很薄弱,水利條件差,機械化水平相比于全國機械化程度依舊很低;其次該地農業從業人員文化水平低,思想意識較為落后,缺少掌握現代農業科技的人才,不利于農業經濟的發展。同時由于該地區農民收入水平低以及當地財政困難等原因,農業的資金投入不足。

2.3影響該地區農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雖然當地政府采取了很多方法來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業經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還有許多。其中主要有農業技術水平、農業機械化水平以及農民素質的高低等,但是歸根到底最主要的是農業資金投入的大小,只有有了充足的資金投入才能夠提高機械化水平,才能夠對農民進行培訓,促進農民自身素質的提高等,從而提高農業經濟的發展。

(1)農業貸款投入不足,供需矛盾突出。雖然陜北政府近年來加大了農業信貸在財政中的支持力度,各金融機構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寬了一些政策,但是由于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資金量也呈現上升趨勢,現有的信貸供給不能夠滿足該地區巨大的信貸需求,供需矛盾突出。同時由于信貸機構為了轉移信貸風險,對于一些經濟條件較差的農戶實現限貸或是不貸的政策,這就使得真正對貸款有需要的農戶不能夠獲得資金來源,而一些經濟條件好的,不是很缺乏資金的農戶則可以獲取較多的資金,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信貸發揮其真正的作用。

(2)農業貸款結構不合理。陜北地區農業信貸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信貸對象結構的不合理,由于信貸機構信貸存在著一定的信貸風險,這就使得信貸機構在信貸的時候不得不考慮信貸的對象是否擁有償還信貸的能力,因此許多較為大額的農業信貸多貸給一些經濟條件較好,信貸償還能力較強的農戶,而對于那些極缺乏信貸資金的農戶則實行限貸少貸的政策,這就使得一些真正缺乏資金的農戶貸不到款項,而對于那些原本就較富裕,在資金上并不是很缺乏的農戶則占用了一些多余的資金。其次農業信貸用途的結構不是很合理,在農村信貸中貸款主要用于一些投資少,見效快的項目,比如貸款給農民購買種子、化肥、農業器具等傳統農業的生產,而對于一些見效慢的高新現代農業則投入少,投入結構的不合理嚴重的阻礙了農業經濟的突破性發展[2]。

(3)農業貸款管理體制和風險轉移機制不夠健全。由于農業生產屬于較為弱質的產業,極易受到各種自然風險的損害,給農戶收入帶來損失,使得農民在還款方面造成一定的困難,同時一些農戶還款信用意識不夠強烈,不及時按約定還款或是出現不還款現象,這種現象的發生使得信貸機構不愿意將貸款借給農戶,同時為了規避風險,信貸機構一般只實行小額貸款,這樣就難以發揮資金的真正效用,同時也會造成農村信貸資金的閑置,不能夠很好的發揮資金的作用[3]。

2.4陜北地區農業信貸對農業經濟增長作用的分析研究。

(1)相關基本數據的選擇。為了對該地區農業信貸對農業經濟增長的作用進行分析,筆者主要選取了該地區的農業貸款、農業人均貸款、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以及農業總產值等指標。其中農業貸款以及農業人均貸款反映出該地區農業信貸的規模大小,而農業總產值、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化可以反映出農業經濟的變化以及對農業經濟未來的一個預測。其中,相關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數據庫)。

(2)數據分析。從以上數據表格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基本信息,首先陜北地區人均貸款額在2004年到2013年之間有了極大的增長,從2004年的1718元到2013年的9290元,增長了近5倍多,這就體現了該地區農業信貸業務的快速發展,同時也體現了當地政府對農業信貸的重視。其次該地區農業家庭人均純收入在這幾年中一直呈現上漲的趨勢,且增長速度較快。最后該地區農業總產值在這幾年中也有了較快的提高,從2004年到2013年之間增長了近3倍。

2.5農業信貸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作用分析。

(1)農業信貸對農業科技的作用。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在提高該地區的農業經濟增長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而農業信貸在推動科學技術在當地農業中的應用上起著關鍵作用。正是因為有了足夠的資金,該地區才有能力去推廣農業機械化操作,同樣正是因為農業信貸在當地的發展,農戶才有資金去提高自身素質,將科技應用于生產中,提高了防范風險的能力,同時加大對農業良種的培育,提高農業單產。

(2)農業信貸對農業產業結構的作用。單一的產業機構既不能夠很好的適應市場的需求,抵御市場風險,同時也不能夠很好的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在以前該地區大多數實現單一的種植結構,主要以種植小麥以及玉米等,而其他作物則十分的稀少,單一的作物不能夠很好的適應市場的需求,同時由于這些作物在市場上的經濟價值不是很高,對提高農民收入的效果不是很明顯,因此就需要對農業的產業結構進行相應的調整,實行多元化的結構戰略。[5]但是農業結構的調整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除了政府的支持之外,農戶自身也需要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而農業信貸作為農戶資金的主要來源,在促進農業產業機構調整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近幾年來該地區的農業結構有了很大的調整,逐步呈現出多元的現象,該地區除了種植主要的糧食作物之外,還種植了油料、烤煙、茶葉等作物,同時該地區還大力的發展養殖業,多元化的農業結構對促進農業經濟起著巨大的作用。

(3)農業信貸對農業基礎設施的影響。由于農業生產極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同時還受到當地自然條件的制約,因此需要完善好農業的基礎設施,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改善農業的生產環境。農業信貸為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投入,近年來,當地大力的加強水利建設,提高了灌溉能力,同時還大力的加大農業基地的建設等,這些因素都極大的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3、增強農業信貸在陜北農業經濟增長中作用的建議

3.1加大對商業銀行的調控,積極引導商業銀行加大支農力度。

商業銀行其經營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自身利益的影響[6]。為了提高自身的利益,其在貸款的時候會著重考慮到貸款人的還款能力,而不是這這筆農業信貸對貸款人所產生的效益;同時商業銀行為了減少資金損失,在銀行制度上實行貸款業務經辦人員對于沒有收回貸款的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就打擊了相關工作人員的貸款積極性,總之過度的追求自身利益減少了農業信貸在陜北地區發揮作用的能力。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對商業銀行的調控力度,積極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農民的信貸,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陜北地方政府可以通過一定的財政支持,擴大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同時還可以通過對農業信貸的利息進行補貼,減少商業銀行因為農業信貸利息低的損失等。

3.2完善農業貸款管理機制,優化貸款投入結構。

在陜北農業信貸中還存在著管理體制不完善等問題需要改善。首先當地政府要給農村信貸提供必要的支持,營造良好的信貸環境[7],其次金融機構應該要建立健全經營管理體制,提高資金運營的質量,同時還要建立健全農戶的信用檔案,對無信用的農民予以一定的懲罰。除此之外,金融機構還要不斷的優化信貸投入結構,加大對特色農業的支持力度,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3.3加快農村金融服務市場改革,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的競爭力。

當前陜北地區農業信貸主要是以政策性的銀行為主,比如農村合作社,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這種幾家獨大的場面帶來的結果是一方面農民可貸款資金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貸款渠道較為單一,缺少足夠的競爭力度,導致銀行在一定程度上惡意提高貸款利率,加重農民負擔。因此政府要對當地的民間借貸機構進行相應的扶持,加大當地金融機構的競爭力度,給農民帶來實惠。

3.4加強信用制度建設,促進農業信貸市場的健康發展。

陜北地區許多農民由于受教育水平低,信用意識不強,往往出現不及時還款或惡意拖欠的現象,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信貸機構貸款積極性。因此當地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民信用意識的教育,加大相關的宣傳力度,同時建立相關的信用機制,對惡意拖欠的行為實施一定的懲罰,不斷的提高農民的信用意識,保護信貸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業信貸市場的健康發展。

4、結語

篇(2)

[關鍵詞] 農業 農村 金融 經濟增長

[中圖分類號] F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4-0036-01

1 農業經濟與農業金融的相互關系

1.1 農業經濟的發展

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關于工業經濟發展與工業金融的研究要比農業方面的多,主要是因為全球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在經濟發達國家中,農業占據的經濟量正在快速的降低,從事農業的人口逐漸減少。在發達國家,針對這一問題,建立了良好的財政補貼制度來緩解這一問題,對于農業經濟的提高有著幫助與推動作用。也有國際上的農業經濟學家支出:雖然在全球經濟總量中農業的比額有所降低,但是不代表農業就失去了在經濟之中的重要性[1]。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農業對于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依舊不可忽視。不難發現,在經濟欠發達的國家,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依舊占據了全國經濟較大的份額。對于這一部分國家而言,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業金融依舊是研究的重點。

1.2 農業金融

中國的發展和絕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一樣,金融發展都是依賴工業部門與非農業部門。在以往的金融體制之中,農業金融算作非農業部門金融體制的一種擴展,但是又與農業部門有著資金流動和運轉操作方面的差異。在如此的經濟體系之下,農業經濟的增長和農業金融的支持就很難得到順利的發展。因此,在研究中,需要站在不同的環節,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去發現、去探討。就我們的研究資料表明,除開對農業經濟增長和農業金融關系直接的研究之外,絕大部分對于農業經濟增長和農村經濟關系的研究都是依靠變量的方法進行間接的研究。通過對農業生產力與產品市場的研究,國家就可以對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進行探討,最終說明農村金融對于農業技術發展有著促進作用[2]。在對我國的農村金融研究可以看出,將經濟金融化程度和金融資產總量作為指標,就可以發現金融水平發展要遠遠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經濟收入是經濟增長最核心的依據,因此,農村經濟增長和農村金融發展之間的關系主要還是依賴于經濟收入。在融合了農業經濟增長、經濟收入以及農業金融之后,發現我國的經濟金融關系已經有所轉變。

2 農村金融對農業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在農業經濟增長和農村金融關系的分析中,農村金融對于農業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更為明顯。所以,本章節從農村金融體系建立健全、結構優化以及金融效率提升三個方面探討了對農村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2.1 農村金融體系的建立健全有利于農業經濟增長

農業經濟增長需要農村金融規模的支持。第一,從農村金融機構來看,基本上都是以農村信用社作為區域的模范單位來提供服務,這樣的金融機構只能夠只服務于農戶。第二,從農村信用社的資源優勢來看,金融職能的發揮,能夠合理的分配資金優勢,同時還可以緩解資金短缺的現狀,有力的支持農村金融的發展。還存在信用社體制(產權不夠明確;不屬于合作制,也不屬于股份制;還需要提高信貸發放質量)這一類的問題。所以,提高農村金融的發展,將農村信用社的產權明確是非常關鍵的,再加上貨款等相關業務的發展,建立相應的信貸制度,才能夠解決農村用錢問題,推動農業的經濟增長。

2.2 農村金融結構的優化有利于農業經濟增長

優化農村金融結構對于農業經濟增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另外,在金融結構調節后,就可以調整實體經濟,為農村的金融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客觀來講,發展農村金融,就不需要滿足農村經濟多元要求,這需要對市場的不間斷考察,并且隨著農業的需求進行改革來加以支持。在改革方面,政府部門應該給予一定的支持,如在融資體系的完善、融資方式的完善等方面。目前,農村金融的融資還處于外援融資和間接融資兩個方面。但是實際情況表明這樣的融資已經無法滿足農業經濟的增長。所以,只有進一步拓展融資渠道,有效的降低成本,減少貨款的頻次,才能促使農村金融結構的調整,實現與農業經濟的共同增長。目前,貨款融資、存款還是農村市場最普遍的形式,但是卻無法滿足企業與個體戶對其的需求,所以,金融方式的靈活性還有待提高,這樣才能讓金融服務更為全面。

2.3 農村金融效率的提升有利于農業經濟增長

相比金融結構與金融規模,金融效率能夠對農業經濟增長產生的影響略顯薄弱。作為一種金融功能,雖然普通,但是調控上更加的方便。通過實踐表明,想要發揮金融效率對于農業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還需要將平衡制度在農村金融機構中貫徹到底,實現相互的制約,才能夠確保農業經濟的增長與收益[3]。目前,農村的金融融量已經成為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所以,做好金融機構的協調,提升金融效率,才能滿足農業經濟增長的需求。

3 結語

總而言之,農業經濟與農村金融屬于一根鏈條上的兩個元素。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化農村金融體制已經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核心推動力。所以,本文提出農業經濟增長與農村金融關系的研究,也是當前的研究熱點問題。但是種種研究表明,對于兩者關系的研究不能夠局限于我國的基本情況,還要懂得放眼全世界,通過發達國家先進理念與理論的分析,借鑒有利于國內發展的經驗,再配合上國內的具體情況,才可以讓研究取得滿意的效果。雖然任重道遠,但是只要邁出第一步,就必定會不斷前進,讓研究持續的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張建波,楊國頌.我國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4):95-100.

篇(3)

關鍵詞:索洛模型;安徽;農業經濟增長

中圖分類號:F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7-0125-02

1 索洛經濟增長模型

1928年Cobb和Dauglas提出Y= AKαLβ。其中: Y-產出、K-資本投入、L-勞動投入;α、β分別表示資本與勞動的產出彈性,且滿足0≤α≤1,0≤β≤1,α+β>1、=1、<1時分別表示規模報酬遞增、不變和遞減;A為效率系數,是廣義技術進步水平的反映。在此模型中,雖然引入了技術要素A,但僅將其作為獨立于其他要素之外的一個不變參數。其基本假設是:技術進步是廣義、中性的;技術進步改變了由其他投入要素的數量決定的生產活動的效率;技術進步的作用在所有樣本點上都是相同的。顯然,這些假設是不符實際的。于是1957年,Solow提出了如下改進的C-D生產函數模型:Y= A(t) KαLβ(1)假設A (t) = A0 eλt ,其中Y ,K,L分別代表產出、資金、勞動投入量,t為時間變量,α、β分別代表資金和勞動的產出彈性,這里α=YKKY,βYLLY,且α+β如上面的C-D模型中的結果。采用(李子彪2006)文獻中的方法將(1)式記為:Y = A (t)(K, L)對t求導:dYdt =dAdtf+YKdKdt+YLdLdt;兩邊乘以dtY 得到:dYY=dAA+αdKK+βdLL;當Δt1時有: ΔYY=ΔAA+a=ΔAA,k=ΔKK,l=ΔLL;則y=a+ak+βl。進而(1)式可表示為y=a+ak+βl,其中y,k,l分別表示產出、資金、勞動的年平均增長率,λ/y,ak/y,βl/y分別表示技術進步、資金、勞動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我們看到利用索洛模型來分析安徽省農業經濟增長,需加入一個制度虛擬變量,這時模型為:y=a+ak+βl+p。

2 運用修正后的索洛模型對安徽省農業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為了建立上述改進的Solow模型,需要采集1978年-2006年的安徽省的農業國民生產總值Y、農業固定資本存量K、及農業勞動力L的樣本數據,我們運用對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代替固定資本存量K、以農業人數代替勞動投入量L 。為了保持數據的可比性,我們把安徽省的農業國內生產總值經GDP平減指數處理,這樣消除價格因素就可以得到實際的GDP值,數據見下表。

通過OLS法進行一階差分和異方差修正得到結果。模型λ、α、β項的零系數概率分別為0.000、 0.00041、0.0007。它們均小于0.05,F=440.036,顯著通過F檢驗, D.W=1.93,模型不再存在自相關。調整后的R2=0.979該模型擬合度較高。模型為:LnY=0.031t+0.29lnK+0.159lnL得到安徽省農業經濟的Solow增長模型為:y=0.0107+0.2899k+ 0.158l。

從模型中我們看到,農業資本的產出彈性0.2899大于農業勞動的產出彈性0.158。一方面表明農業資金投資增長對安徽省農業經濟增長具有巨大的拉動作用;另一方面表明安徽省的勞動生產率提高速度相對緩慢,對于技術貢獻率在農業投入資金不大的情況下,農業技術貢獻率很高。據統計,在基礎研究領域,安徽省農業技術比起全國其他北京上海等先進地區農業技術的開發還很遠。我們再經過計算最終得到y=7.19%,k=10. 87%,l=1.28%,即安徽省農業的國內生產總、資金投入和勞動投入的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7.19%,10. 87%,1.28%。所以農業技術進步貢獻率:Eλ=λy ×100%=42.64%;農業資金投入貢獻率:EK=aky×100%=43.76%;農業的勞動投入貢獻率:EL=βly×100%=13.6%。從上面的結果可以看到,農業的資金投入對安徽省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3.76%,其次是技術進步貢獻率為42.64%,勞動力投入對安徽省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小為13.6%。

我們由上面貢獻率計算公式得到1978年技術進步、資金和勞動投入的貢獻率分別為:Eλ1978=λ y×100%=50.154%;Ek1978=aky ×100%=3.98%;El1978=βly ×100%=23.46% 同理可得1979年-2006年的年技術進步、資金、勞動投入貢獻率。

由上圖,1978年-1990年農業勞動投入貢獻率比較平緩,農業技術進步貢獻率呈現下降趨勢,而農業資金投入的貢獻率卻呈現持續上升的態勢。1990-2006年之后,農業資金投入的貢獻率雖然有所大的起伏,但總的趨勢卻是上升的,農業技術進步貢獻率相對較緩,農業勞動投入貢獻率卻呈現下降的趨勢。從未來的趨勢來看,農業資金投入的貢獻率高于其他兩個貢獻率。

3 結論

本文選取1978年-2006年數據建立了安徽省農業經濟增長的生產函數模型,利用Eviews和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得到農業技術、資金、勞動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業資本、勞動和技術進步對安徽省農業經濟增長的不同影響。但是由于獲取數據的局限性,以安徽省農業固定資產投資代替資金投入量,計算結果可能不能完全準確反映安徽省農業經濟增長的現實情況。如果能用農業的固定資本存量代替資金投入量,可能計算的結果會更加準確。但總體來說,安徽省農業經濟增長還處于相對落后的水平,如此下去肯定會影響安徽省整個經濟發展水平,當前安徽省地處中部大省承擔著聯系東西經濟的紐帶,所以重視農業經濟的增長當前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汪偉.基于Solow改進的C-D生產函數模型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分析[J].科技與經濟,2006,(5).

篇(4)

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深受自然資源的影響,溫度、降水等氣候資源對農業生產和發展有直接的影響,良好的氣候條件為農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農業生產和發展將決定農業經濟的增長情況。水文條件在農業生產中起到助力的作用。土地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只有良好的土地資源,才能促進農業生產實現高效,才能夠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增長。此外,能源、礦產等也對農業經濟增長有一定的影響。農業生產離不開自然資源,自然資源為農業生產提供良好的市場交換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直接關系到農業經濟的增長[1]。

2人力資源的影響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人的重要作用,人力資源對于農業經濟的增長有直接的影響,農業產生的各個環節都需要人的操作才能得以實現,每一環節的人員調控與人員的能力都對農業生產產生重要的影響。而且農業的發展及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主要依靠人類的才能和智慧,只有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促進農業發展的科技成果轉化,才能得到廣泛的應用,農業發展才能夠實現高效,經濟增長自然就會實現。

3農產品出口總值的影響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逐漸實現全球化,農產品的出口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與增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對于我國來說,增加農產品的出口總值,有助于緩解我國國內市場中農產品過剩的現象,對于增加農民的收入也是影響極大的。我國幅員遼闊,農產品的種類比較多,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優勢,可以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增加農產品的出口數量。同時我國的勞動力資源豐富,且價格比較低,在加工方便食品方面具有價格優勢,方便食品的出口值也會得到增加[2]。對農業不發達的國家擴大農產品出口,不將農產品集中出口到某一個或幾個地區,加強政府的配合和支持,為農產品的出口制定科學合理的措施,并落實到實處,擴大農產品的出口值,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

4科技因素的影響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成果,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農業生產也離不開科技的幫助和支持。科學技術能夠推動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將先進的科技成果轉化為農業生產的工具和手段,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少勞動力的支出,為農業經濟增長打下堅實的基礎。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也提高了農業土地的使用效率,將灌溉技術、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中,能夠減少災害事故的發生概率,降低農業損失。土壤改良技術、套種技術的使用和推廣,實現了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對農業經濟的增長起著直接的推動作用[3]。

5結語

篇(5)

關鍵詞:碳排放;農業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

當前,低碳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一種主要的經濟發展模式,特別是在碳排放量不斷增多的情況下,會使得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從而給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夠保證農業經濟得到增長,并且減少碳的排放是最重要的發展策略。

一、碳排放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一)基本碳排放計算方法

碳排放量的計算主要從化學的角度來進行,其中的主要參數是二氧化碳。根據它產生的化學原理,可以進行碳排放量的計算。一般來說在計算中需要結合我國在碳排放和經濟發展中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要在二者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中來思考。在計算中,需要通過抽樣調查的方式來進行輔助,對碳排放量和農業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探究和分析。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碳排放測算法和彈性分析法。第一種方法的計算對象是碳排放量,主要依據是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責任原則,具體的計算公式是:碳排(29.27MJ/kg)×燃料含碳量×氧化率×C轉化為CO2的系數44/12。第二種方法主要考察的是經濟增長和碳排放之間的關系,結合二氧化碳排放量的GDP彈性情況來進行等級的計算,具體通過如下公式來進行計算:碳排放量的GDP彈性=CO2排放量變化的百分比/GDP變化的百分比。

(二)基于農業經濟發展的碳排放計算方法

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來說,在每一個階段都會涉及到碳排放的計算,例如發展農業經濟時所需要的基礎工程建設和能源消耗等等,這些都是碳排放的重要環節。因此在對農業經濟發展中的碳排放量進行計算時,要分別對每一個階段進行計算。具體的計算原理是:T碳排放量=A所消耗的資源數量×B二氧化碳排放因子通過對每一個階段的碳排放量進行計算和求和,就可以得到農業經濟在它的發展周期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于農業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主客觀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因此計算過程要靈活進行調整。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會涉及到基礎設施的建設,建筑的建造會對建筑材料產生消耗,建筑材料在生產的時候,在開采、運輸和生產環節所消耗的其它資源都是碳排放產生的地方。在建材的生產階段,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計算公式如下:碳排放因子指的是消耗以單位的質量的物質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的量。在這個計算中,涉及到各種建筑材料的碳排放因子。對于這個數值來說,不可循環利用的材料因子是固定的,對于可循環利用的材料,其因子由兩部分組成,且計算還會涉及到回收系數。各建筑材料的碳排放因子如表1所示。實際上在農業經濟發展的環節當中,很多人會忽略了建筑在其中的碳排放狀況,但是農業經濟的發展并非是單純和農業相關,它需要一些基礎性的東西來進行支持。在這樣的情況下,就不能忽略這些環節的碳排放狀況。農業經濟的發展涉及到大量農作物的運輸,運輸需要交通工具,而交通工具在使用中會產生能源的消耗,最終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同運輸方式的單位耗能和碳排放系數是不一樣的,具體如表2所示。由于不同的農作物在不同的環境下所涉及的運輸距離是不一樣的,因此需要具體的計算中進行探討和研究。

二、我國碳排放的現狀和低碳經濟發展的背景

經濟增長必須會產生能源消耗,這就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危害,特別是碳的排放,對人類的生存環境是造成比較大的威脅的。從近幾年來我國的排放量分析可以發現,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國的碳排放量增長率是在全面增長,因此,這需要我國不斷地加強碳排放的治理工作。近些年來人們對他開放所帶來的環境問題給予了更高的關注,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們對經濟增長進行追求的時候會對自然環境出現嚴重的破壞。實際上這樣的破壞會給人們的生活造成比較大的影響。隨著全球氣候的不斷變化,為了更好地控制這一現象,人們就會對低碳經濟進行追求,這是一種新的經濟形勢,也是一種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經濟形勢。對低碳經濟的發展來說,途徑的確定需要對經濟的結構進行調整,同時對生活方式進行改變,并且盡可能地發展一些可再生的能源技術。除此之外,我國還要切實地發揮政府本身的職能作用,通過改革提供它們的管理水平。對于低碳經濟的發展來說,它的出發點是為了應對溫室氣體排放所帶來的經濟發展形勢的變化,但是低碳經濟發展過程中會涉及到許多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和市場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和社會的穩定息息相關,和國家的發展也息息相關。在這樣的情況下,實行低碳經濟的模式,這樣子,我們能夠從多個方面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的進行,從而為低碳文明的基礎提供幫助。我構建作用,使得我們在創建環境和經濟增長的同時,二者能夠和諧共同發展。

三、碳排放和農業經濟增長關系實證背景下的發展策略

基于碳排放和農業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和實證研究,可以發現,在能源消費的過程當中,碳排放的數量是不斷的,隨著煤炭的碳排放量迅速升高而在增大。因此我們要想對碳排放量的增大進行控制,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加強。首先,要對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進行推動。當前,我國是處在一個工業化的發展時期,不可避免地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把壓力轉接到環境上。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要從產業結構的調整這個根源上入手,通過各種手段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次,我國要加快技術的創新,加強技術對于研發投入力度和研究力度,確保在碳排放的控制方面有著良好的技術支持,可以從過程中減少碳的排放,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幫助。具體來說,我國應該在增加潔凈的能源上入手。我國的主要能源來源于煤炭的燃燒,而煤炭的燃燒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成為了碳排放的罪魁禍首。因此,要想控制碳的排放量,就應該加強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通過這一個開發利用來對我國的能源結構進行改變,最終從根源上控制碳排放。最后,我國要從現實的角度出發,不能對碳排放處理問題和農業經濟問題進行一刀切,要結合實際的情況來促進二者之間的協同發展,盡量尋找它們之間的最佳平衡點。一般來說,這樣的平衡點尋找是需要不斷摸索的,應該結合具體的實證分析關系進行探尋,避免出現過于極端或不契合實際需求的情況。

四、結語

總的來說,碳排放和經濟的增長是有著一定的關系的,并且在不同的經濟區域關系會有一定的差別。我國應該對二者的關系進行明確,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加強產業規模和結構的調整,注重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并且加強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促進清潔技術的創新,最終促進經濟增長和碳排放得到協調的發展,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和幫助,切實提高人們的幸福生活指數。

參考文獻:

[1]李國志,李宗植,周明.碳排放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1(04).

[2]李玉波,許清濤,高標,等.吉林省農業碳排放與經濟增長脫鉤關系實證分析[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7(02).

篇(6)

1.1指標選取

選取浙江省1978~2008年的貨運量、客運量和第一產業生產總值作為分析指標。指標選取有以下3個說明:

(1)研究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即關于物價問題,參考了孫楚仁等(2006)[5]的觀點,采用不剔除物價因素的方法。主要考慮2點:①根據行為經濟學的理論,人們的經濟行為僅僅考慮歷史上的賬面數字,對數據提出物價因素的處理可能會扭曲相關信息;②國家統計的物價指數是分部門、分行業的,沒有一個綜合的物價指數。

(2)相關文獻中多選取運輸線路長度或路網密度作為反映運輸量的指標,筆者認為基礎設施建設只是設計運輸能力的體現,利用率、實際運輸量和設計運輸量可能存在差異,故選取實際貨運量和客運量作為研究對象。由于各產業對運輸需求的比例在一定時期內較為固定,因而這種選取方法在理論研究中具有可行性。

(3)選取貨運量和客運量為研究對象,而沒有選擇運輸周轉量,主要考慮因素為運輸周轉量雖可以實現貨運量和客運量的換算,但運輸周轉量中包含的運輸里程因素將使數據表達與現實情況產生一定差距。

1.2數據來源

分析所使用的樣本取自1978~2008年浙江省的年度數據,數據來源于《浙江統計年鑒2009》[6]。以農業生產總值時間序列(GDPNY)表示農業經濟增長水平,物流運輸量由貨運量(HY)和客運量(KY)表示。

1.3研究方法

對所選變量進行協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檢驗,以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

2結果與分析

為消除時間序列中存在的異方差現象,對變量進行對數變換,變換后不改變原序列的協整關系。變量的對數形式表示為lnGDPNY、lnHY、lnKY。通過對各變量的趨勢圖(圖1)進行分析,變量lnGDPNY、lnHY、lnKY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且變動方向和步調較為一致,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相關關系。分別用dlnGDPNY、dlnHY、dlnKY表示lnGDPNY、lnHY、lnKY的一階差分,對3個變量的一階差分圖(圖2)進行分析,顯示出較強的平穩性。

2.1平穩性檢驗

在對時間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時,運用單方根檢驗法(ADF檢驗法)對變量lnGDPNY、lnHY、lnKY以及它們的差分序列進行檢驗,為了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公正性,借助于Eviews6.0軟件,檢驗結果見表1。變量lnGD-PNY、lnHY、lnKY的水平序列是非平穩的,一階差分后是平穩的,這些變量都是一階單整序列,可以進一步檢驗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相關性分析顯示變量lnGDPNY、lnHY、lnKY之間的相關關系較強(相關系數均接近于1),相關系數分別為0.965365442和0.989167183。在生產總值的核算理論中,生產總值、貨運量和客運量不能直接構成恒等關系,貨運量和客運量只是生產總值的相關性因素。因而筆者分別分析貨運量、客運量與農業生產總值之間的線性關系,然后再考察這些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和因果關系。

2.2回歸分析

2.2.1貨運量與農業生產總值的關系分析。農業生產總值lnGDPNY與貨運量lnHY的相關性分析顯示,兩者的相關性系數為0.965365442,兩者之間存在著較強的相關性。進一步作2個變量的散點圖,顯示出2個變量的變化趨勢較為一致。通過估計參數建立模型,用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樣本決定系數(R-squared)、調整后樣本決定系數(AdjustedR-squared)都接近于1,表明模型的擬合效果非常好,F檢驗統計量相伴概率值(F-statistic)為0.000000,變量之間呈高度線性,回歸方程高度顯著。回歸方程為:lnHY=-1.554237+0.864923lnGDPNY(1)對回歸方程估計殘差序列進行單方根檢驗,在檢驗類型(0,0,1)的情況下,t檢驗(t-Statistic)為-2.466720,小于5%顯著水平的臨界值-1.952910,估計殘差序列是平穩序列,lnHY與lnGDPNY之間存在協整關系,且唯一。

2.2.2客運量與農業生產總值的關系分析。用相同的方法對農業生產總值lnGDPNY與貨運量lnKY進行分析,兩者之間的相關性系數為0.989167183。散點圖顯示出2個變量變化趨勢較為一致。通過估計參數建立模型,樣本決定系數(R-squared)、調整后樣本決定系數(AdjustedR-squared)都接近于1,F檢驗統計量相伴概率值(F-statistic)為0.000000,變量之間呈高度線性,回歸方程顯著。回歸方程為:lnKY=0.640435+0.610013lnGDPNY(2)對回歸方程估計殘差序列進行單方根檢驗,在檢驗類型(0,0,1)的情況下,t檢驗(t-Statistic)為-2.515048,小于5%顯著水平的臨界值-1.952473,估計殘差序列是平穩序列,lnKY與lnGDPNY之間存在協整關系,且唯一。

2.3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根據赤池信息準則(AIC),確定各變量的滯后階數為1,對2個變量的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如表2所示。在5%顯著水平下,lnGDPNY作為lnHY和lnKY的Granger原因不顯著,而lnHY和lnKY作為lnGDPNY的Granger原因顯著。即lnHY和lnKY與lnGDPNY分別構成了單向Granger因果關系。

3結論與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浙江省貨物運輸量和旅客運輸量的增長,都對農業經濟發展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農業經濟的發展對于客貨運輸量增長的促進作用不明顯。在進行實證研究時,由于計量模型的介入,可能產生“偽回歸”現象。簡言之,模型分析的只是時間序列之間的數學關系,模型本身不能反映實際社會經濟中的各種影響因素。因而,有必要對實證分析結果進行理論解釋,以便在最大程度上還原變量之間的經濟學關系,剔除模型失真因素的干擾。

3.1浙江省物流運輸顯著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其代表著作《國富論》中提出“勞動生產力最大的增進,以及運用勞動時所表現的更大的熟練、技巧和判斷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他認為分工導致了生產力的提高,但是斯密定理同時指出“分工受市場范圍的限制”。現代交通運輸的發展為運輸費用的降低和市場范圍的擴大提供了支持條件,產業化的農業已經不再局限于生產環節、產前和產后的延伸,投入品和產出品的流通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的一部分,因而,物流運輸業的發展必然會帶動農業經濟增長,促進作用顯著。19世紀20年代德國經濟學家屠能把交通運輸作為重要因素來系統研究農業生產力空間布局,并提出了農業區位論。在當時,交通運輸很不發達,運輸工具還是以馬車為主,因此交通運輸對農業經營方式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在當代,雖然交通運輸業已經十分發達,運輸對于農業發展的影響已經不是決定性的,但對農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力仍然存在。由以上理論可知,交通運輸通過影響市場和分工,推動生產力和農業經濟的發展。對浙江省實證研究的分析結果與之相對應,是對以上理論的驗證和說明,具有一定的實證可行性。

3.2浙江省農業經濟的發展對物流運輸量的促進作用不顯著

按照傳統運輸學理論,運輸本身并不創造實物價值,其最大功效是實現物流中的空間效應,運輸需求具有派生性的特點。農業生產中的投入和產出都需要經過運輸活動的輔助才能融入其他生產部門與經濟社會中。農產品加工、市場營銷乃至于農業結構的升級都會對運輸需求產生較大影響,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模型結果顯示浙江省農業經濟增長對物流運輸的促進作用不顯著,這與本地農業發展狀況以及其在區域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均有關系。浙江省農業的人均資源占有量少,地區分布差異大,臺風等自然災害頻繁。以土地資源為例,全省人均土地面積為0.23hm2,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30%,與此同時還將承受人口繼續增加的壓力[7]。浙江省農業經濟在整個區域經濟中所占的比例不斷下降,1978年農業GDP占全省GDP的38.06%,到1990年該比例下降到24.87%,2000年該比例為10.27%,2008年為5.01%,因而農業經濟發展對物流運輸量的促進作用被其在國民經濟中不斷下降的份額“中和”,所以單從歷史數據來看,很難將其對物流運輸量的促進作用顯現出來。

篇(7)

關鍵詞:農業技術進步;農業經濟增長;貢獻

我國本身是一個人口大國,在土地面積方面也并不狹小,但將之均分后所呈現出的人均土地面積極少,這就使得農業生產對我國而言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此種情況下,農業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并促進了我國農業經濟的有效增長,但在基礎農業生產工作落實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此時需進一步分析農業技術對農業經濟增長貢獻的影響。

一、農業技術進步與農業經濟增長的相關理論

農業技術進步的研究,是以約瑟夫?熊彼特的“創新”理念作為依據開展的,對于生產要素而言,“創新”是其中的重新組成部分。此時,農業技術進步,便是在農業生產實際之中,充分的融入研究創新之中的新技術,使之在農業生產之中得到應用實踐,并促進農業生產之中的投入與產出能夠得到更高的經濟收益,就其本質便是利用小于或等于的投入,來獲取超出投入的產出。而就朱希剛所概括的農業科技而言,其不僅僅是指單一的農業生產技術,而是將其包含在一個較大的范圍之中,還需進行綜合管理控制、決策科學等等,其在范圍方面更大、需要從自然、社會等多個角度去看待。

二、農業技術進步與農業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研究

(一)農業生產增加值

農業生產增加值指的是,在去除價格波動因素的基礎上,依照農產品的相關銷售價格進行折算,便可得出農業生產數據的增加部分。經研究表明,我國在2014 到2017 年之間的農業發展的過程之中,在GDP之中農業生產增加值所占據的比重有所下降,其占比為2.88%,但就農業生產增加值的本身而言,其在增長的速度方面較快,達到了12.6%[1]。

(二)農業資本投入

農業資本投入指的是在農業之中固定資產方面的投入情況,其不僅僅是農業經濟增長的一種重要的體現,還能夠作為在農業發展史之中,農業技術方面進步的一種標志。對我國2014 到2017 年之間的農業發展的過程進行研究表明,農業資本在發展之中所呈現出的年增長速度為11.8%,其遠遠超出了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在此過程當中農業資本的投入較大增速較快。

(三)農業勞動力投入與產出

以技術投入與農業勞動力產出角度進行分析,將其二者進行對比及關系的分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農業技術在農業生產之中投入應用的效果。在投入比例產出的定量分析之中,經研究表明,人均產出率年均提升12%,與預期效果相符合。

三、農業技術進步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通過研究統計之中得出農業技術進步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值,其主要有以下兩點實例。第一點,2008 年董運來等人對遼寧省的經濟增長情況進行了統計,其開展相關的研究主要是采用了索洛生產函數模型,其從1991 年起開展計算研究,得出15 年貢獻最大,已經高達66.77%。第二點,2010 年郝利等人對北京市的經濟增長情況從1999 年開始統計,發現其中農業技術進步占據的份額較高為78.32%,是農業經濟影響的主要影響因素。由以上兩個案例可以看出,農業技術進步,對農業經濟的增長與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四、農業技術進步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一)農業技術進步提升了農業生產技術及農作物產量

近年來科學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其在農業領域之中的應用形成了農業技術,而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為農業領域帶來的最為直觀的影響,便是促進了農業生產技術的有效提升。而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提升,其在實際的應用之中,實現了農作物種植方面的高效及高產,使得農業生產方面的收益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且因農業生產方面機械設備的不斷推廣,實現了農民勞動力極大限度的的解放,這又進一步提升了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從而促進了農業經濟得到有效增長。

(二)農業技術進步促進了農村第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就農業本身而言,其不僅僅是指農業生產之中的農作物種植,其還包含了林業、畜牧業等與農業相關的產業,是整農業個發展之中的大農業。于此相對應的農村第二產業農村工業,也就是指農產品加工業。而農村第三產業則主要是指批發零售業、服務業及交通運輸業。在農業技術飛速進步的今天,隨著農業的飛速發展,農村第二、三產業也得到了極為快速的發展,并在農民的家庭收入之中占據比例逐漸加大,其在提升農民收入的同時,也增大了資金的閑余量,提升了消費需求,從而進一步推動了農業經濟的增長[2]。

(三)農業技術進步提升了農民的知識水平及整體素質

在農業技術的不斷推廣與應用之中,勢必伴隨著對農民的知識及技術方面的教育及普及,加之在當前階段的發展之中,農民對農業知識及技術重要性方面的認知度越來越高,使得農民對農業技術學習方面的積極性較高,也就能夠更好的掌握當今發展之中先進的生產技術。而隨著農民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升,不僅僅使農業生產之中對農業技術利用率得到了提升,還使其能夠通過自身的知識不斷的對農業生產的方法及技術的選擇進行創新,更好的提升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及農作物的產量,進而有效促進了農業經濟的增長。

(四)農業技術進步有效提升了管理決策水平

農業技術的進步必然伴隨著相關高新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此時相應達到發展機制、創新發展思路、資源整合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且在此種發展趨勢之下,農業直屬的上層部門的決策,也會建立在對農業生產、農業技術、農業發展史的基礎上開展,這就使得決策失誤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決策的效率大幅度提升,進一步推動了農業經濟的增長[3]。

五、結論

總而言之,農業技術的進步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農業經濟的增長,也就是說伴隨著農業技術水平的提升,農業經濟也會得到較大幅度的增長,二者之間所呈現出的關系為正相關,這一點在農業技術進步提升了農業生產技術及農作物產量、促進了農村第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提升了農民的知識水平及整體素質、提升了管理決策水平等方面便可以看出。

參考文獻

[1]王曉雪.農業技術進步對農業經濟增長貢獻的定量研究[J].納稅,2018 (10 ):19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欧美肥老太牲交大战|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 日韩高清在线中文字带字幕|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顶级欧美熟妇高潮xxxxx|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www456c0m| 麻豆果冻传媒精品| 国产手机在线精品| 屁屁影院ccyy备用地址|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一区| 日产欧美国产日韩精品|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 完整版免费av片| 新婚之夜玩弄人妻系列|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 性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毛片 |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豆国产97在线 | 亚洲| 人妻中出受孕 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人妻天天av|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码|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tv | 少妇又紧又色又爽又刺激视频 | av无码免费看|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国产日韩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永久视频|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99re久久精品国产|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