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信息化發展現狀及趨勢
時間:2023-06-26 16:07: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信息化發展現狀及趨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內部資源相對豐富
企業信息化既受到企業內部資源的限制,同時也受到企業外部基礎設施的制約。從目前情況看,企業內部資源相對來講已不再是信息化的瓶頸,而外部基礎設施卻明顯不足。
從硬件資源看,CCID調查顯示,目前我國企業中臺式機、打印機的擁有率幾乎為100%,服務器的擁有率也超過了50%。大型企業中有近4成的企業電腦擁有量在100臺以上,并且預購率仍然很高,這說明臺式機已從耐用品逐漸演變為易耗品(見圖1)。
在企業硬件資源中,聯想的臺式機和服務器、Epson的打印機、梅蘭日蘭的UPS、3Com的交換器、Cisco的路由器有很高的滲透率(見圖2)。
在網絡建設方面,目前已有近一半的企業擁有局域網,對于暫時沒有局域網的企業,表示未來三年內會建立自己局域網的逾4成。在外部網建設方面,貿易企業的外部網擁有率較高(35.1%),其次是石油、電子企業,上述三行業的外部網建設好于其他行業。在所調查的企業中,33.8%的企業擁有自己的網站和獨立域名。(見圖3)
從軟件資源看,目前,企業所擁有的軟件資源主要集中在操作系統、系統維護軟件、辦公自動化軟件和財務軟件等基礎軟件上。(見表1)
表1:企業軟件資源擁有情況軟件操作系統殺毒軟件網管軟件辦公自動化軟件生產及管理自動化軟件擁有率%98.990.822.489.715.6欲購率%27.812.610.017.69.1軟件進銷存軟件財務軟件erp軟件crm軟件scm軟件中間件擁有率%27.585.510.711.48.14.5欲購率%7.817.210.09.53.52.5
在軟件資源中,微軟的操作系統、Office、中間件,用友的ERP、CRM、財務管理軟件,HP的網管軟件的滲透率較高(見圖4)。
但是,目前我國Internet國際端口少、帶寬不夠,已經影響了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我國Internet國際端口只有5個,帶寬僅為351M,已適應不了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需要。
信息水平不太平衡
企業信息化建設進入高級階段的標志之一就是建設企業核心的業務管理和應用系統。CCID調查顯示,目前我國企業只有10%左右實施了ERP和CRM方案,6%左右實施了SCM方案,絕大多數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還停留在文字處理、財務管理等辦公自動化以及勞動人事管理階段,局域網的應用也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的層面上,生產控制方面的應用很少。(見圖5)
與此同時,我國企業信息化水平極不平衡。首先是地區差異明顯。沿海地區經濟發達、觀念先進,對外交流暢通,企業信息化進程較快,基礎設施建設、參與電子商務的程度以及企業的認知度等方面都明顯好于其他地區,其中:南京、沈陽、上海、深圳、重慶、武漢等地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較好。其次是行業差異明顯。這種局面的形成與行業特點、目前及入世后將會面臨激烈的競爭有關。第三是大中小企業差異明顯。
總體而言,企業擁有電腦數量的多少、網絡建設情況、企業信息技術人員的平均擁有量、電子商務應用水平與未來參與的可能性等方面都和企業的規模成正比,大型企業的信息化進程明顯好于中小型企業。
電子商務剛剛起步
CCID調查顯示,汽車行業、電子行業、貿易行業信息化建設水平遙遙領先,參與電子商務的企業比例分別為35.1%、32.3%和29.7%。未來一年內,25.0%的食品企業表示將考慮參與電子商務,而45.0%的建材企業表示較長時間內都將維持現狀,不會考慮電子商務。(參見圖6)
目前,參與電子商務的企業僅僅為22.3%,并且未來參與電子商務的積極性明顯不高,企業未來1年參與電子商務的可能性僅為13.7%。在參與電子商務的企業中,網上查詢、網上信息的發生率相對較高,分別達到72.9%和71.4%,但是在供應鏈集成、網上支付、分銷渠道等方面的應用還不普遍。其中,網站有在線支付功能的不到1/3,利用互聯網進行過集團采購的只有1/7。
目前我國企業對信息化認識不足,信息系統在企業定位不明確,不少企業將之視為可有可無或僅僅是顯示自己實力的東西,不清楚信息化對自己的企業意義何在,有些企業認為只要使用計算機,使用網絡就可帶來高效率,不考慮管理、業務和技術的配套發展,只是生搬硬套把業務搬上計算機系統。
CCID調查顯示,大部分企業對電子商務的認知僅僅停留在產品宣傳、知名度提高等較低的層面上,缺乏對電子商務的深刻認識。因此,更新觀念,明確認識迫在眉睫。(見圖7)
事實上,企業信息化建設不僅僅是買設備、建網絡,信息化建設是由硬件建設和應用工程兩部分組成的。硬件建設是基礎,應用才是根本目的。借助于企業信息化,企業可以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組織結構和功能結構,信息流得以順暢地在企業內部流動;通過整合市場供應鏈的各類信息,可以提高企業的采購、生產、庫存、銷售及售后服務的流水化作業能力,能夠通過信息共享獲得大量的新技術研發信息,及時確定自己的產品技術創新方向,從而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競爭力。
中國電子商務的順利發展離不開物流基礎的進步和完善,但是,我們知道,物流產業是工業化高級階段的產物,然而,我國的工業化水平還比較低,物流產業的發展較為滯后,這大大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因此,在積極倡導“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同時,還要積極發展物流產業,加速企業信息化進程。
市場環境亟待培育
[關鍵詞] 西部 信息化 現狀 趨勢
隨著科技進步的加快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和信息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社會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從世界范圍看,信息化程度的差異,必然導致經濟發展水平的失衡。在我國也同樣如此,各地區信息化建設的廣度和深度必然會影響到經濟發展的質量和速度,而西部信息化則直接關系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建國5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西部地區信息化促進了西部傳統產業改造,催生了西部一批新興產業,推動了西部地區城市化建設,有力地推進了經濟體制改革,西部地區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基本形成。但由于自然條件、歷史文化和政策體制等多方面原因,我國東西部地區在自然、社會、經濟基礎上的差距,使信息化的發展水平也存在巨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信息化指數差異大、互聯網發展差距大、通信主體總量不足等。本文就西部地區信息化發展現狀及趨勢進行分析,以期對縮小西部地區信息化程度的巨大差距、推動西部地區的信息化進程、實現西部大開發戰略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西部地區信息化發展現狀
1.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西部電信通信的規模容量、技術層次和服務水平逐年上臺階。近年來大力建設公眾電話網,引進先進的IP技術,改善通信環境,提高偏遠地區,尤其是農村的主線普及率。同時,廣播影視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廣播電視中央一套、省一套和偏遠地區一套節目覆蓋率大大提高,有線廣播電視覆蓋偏遠地區大部分行政村。另外,計算機及網絡數量逐年增加、軟件產業初具規模。計算機行業的發展向規模化、法制化邁進,軟件銷售規模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專業從事軟件開發、生產、銷售、維護和服務的企業數量有所增加。
2.企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西部地區許多企業利用信息技術改造企業生產技術和設備,實現生產領域中的自動控制,提高產品智能化水平。在傳統支柱行業領域,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計算機控制等技術逐步得到應用,傳統的設計方法、生產工藝、生產流程和生產裝備有了一定的改進。越來越多的企業建立了內部信息網絡,一些應用軟件如MIS、ERP等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使用。
3.政府信息化與電子政務。西部各地區的電子政務發展也較為迅速。各地區加強基礎數據庫和綜合業務數據庫的開發,一些地方政府已經建立和完善了上聯國家和省、市,橫聯其它縣市及廳局,下聯鄉鎮的電子政務網。政府通過網絡交換電子化公文和資料,逐步向行政審批、政府采購及招標的網絡化過渡,積極開發面向社會和市民的政務信息、資源,使政府辦事效率和公共服務的透明度有所提高。
二、西部地區信息化發展差距
我國西部地區信息產業既有一定的發展,又存在諸多不利因素,總體看來,西部地區在信息化建設的各個方面都遠遠低于東部地區。
1.信息化水平的差距。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NIEC受國家主管部門的委托,根據信息產業部公布的《國家信息化指標構成方案》及有關指標數據,對全國各地區信息化水平進行了測算,并于2003年公布了最新的研究報告,本文通過對比分析東西部地區的信息化指數差異以及相應地區的人均GDP指數和社會發展指的差異程度來分析中國國內地區間的數字鴻溝,數據如下表1:
表1
資料來源:信息化指數來自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NIEC:《國家信息化水平研究報告》,2002年3月;社會發展指數來自: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組:《2002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根據該報告,社會發展指數包括人口發展指數、社會結構指數、生活質量指數三個指標;人均GDP數據來自《2001中國統計年鑒》。
分析得出,我國信息化指數的地區分布和人均GDP以及社會發展指數一樣,呈現東高西低的趨勢。對比之下,東、中、西部的信息化指數的差異倍數最小,社會發展指數稍大,而人均GDP的差異倍數最大,可以理解,這種信息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使信息發達地區變得越來越發達,而信息落后地區卻越來越落后,己經影響到落后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2.互聯網發展的差距。2006年7月19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第十八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表明,我國互聯網發展再次提速,在多個方面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進入了又一個快速發展期。根據此報告公布的最新數據,筆者整理成如下四圖。從圖1所示中國域名總數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華北、華東、華南的注冊域名數占注冊域名總數的比例為83.6%,東北、西南、西北的注冊域名數只占注冊域名總數的14.0%,所占比例非常小。就CN下注冊域名的地域分布而言,華北、華東、華南的CN下注冊域名數占注冊域名總數的比例為82.4%,東北、西南、西北的CN下注冊域名比例同歷次調查結果相類似,只占11.6%,所占比例仍非常小(如圖2所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地區之間的互聯網發展水平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從網站數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同歷次調查網站數的地域分布一致,華北、華東、華南的網站數比例占86.0%,仍占據主要地位;東北、西南、西北網站數所占的比例同以往調查相比沒有太大變化,為11.5%(如圖3所示)。同CN下注冊域名的地域分布情況一致,這也說明中國互聯網發展水平區域差距較大。
圖3
從IPv4地址在中國各地區的分布情況看(如圖4所示),北京、廣東、江蘇、浙江、上海以及山東等省市IPv4地址擁有數量依舊占據全國的前6位,地址數之和占全國IPv4地址總數的49.4%。由此可見,中國IPv4地址的地域分布也同樣存在不均衡現象。IPv4地址分地區統計從一個側面更加深入的反映出了各地區網絡基礎設施的發展情況,經濟發達地區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要比經濟欠發達地區高出很多。
圖4
總之,就互聯網的使用而言,中國的地區不平衡狀況是,華東、華北、華南明顯優勢,而東北及西部地區明顯落后。
3.通信主體總量的差距。對通信業務總量進行統計分析,可以從側面了解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根據我國2002年《中國信息年鑒》的數據,經過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從1997年到2001年我國東西部部分城市的通信業務總量(表二)的值。從表中不難看出西部各地區的數值遠遠低于東部各地區,甚至與中部部分地區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東部以廣東、浙江和北京為首要城市,在通信業務量上數值很大,僅廣東省一個城市在1997年的數值就是西部地區六個省區數值之租的四倍,經過迅速發展,到2001年已達到896.68,雖然西部地區增長較快,卻仍然處于極低的水平。其中寧夏和青海的年業務總量還不到4億元。這反映出東西部地區在通信業務總量上也存在有巨大的差距。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這種差距并沒縮小。
表2
三、西部地區信息化發展的趨勢及展望
為推動西部地區的信息化進程,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西部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和社會再生產的基礎。今后幾年,西部地區信息化發展會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突破:
1.加強西部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西部實施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基礎環境和條件將進一步優化。西部工業信息、網絡的建設和管理將得到加強。努力以較高的起點,用較先進的設備加快發展,縮小與東部地區的差距。
西部地區將進一步搞好功能性開發,提高網絡的普遍服務能力和應用普及程度。建立完善光纜網、電話網、移動電話網、多媒體網、計算機局域網、電信網、廣播網等,并相互聯通,形成靈敏、快捷和高效的信息系統快車道,構筑滿足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平臺。
2.逐步實現西部電子政務與政府信息化。隨著西部地區政府網上辦公的進一步普及,西部電子政務與政府信息化將有重大進展并逐步實現。政府信息資源將進一步共享,以便更好地為政府機關內部、政府部門之間、政府與企業和民眾之間的信息溝通提供服務。同時,政府工作透明度及效率也將進一步提高。
3.西部多種電子商務共同發展。西部不同層次、不同模式、不同種類的電子商務將在很長時間內共同發展。
西部地區政府與行業將組織全國性或地區性的典型實例進行示范與推廣,企業自動組合與主動發展,傳統商業與新型商業并舉,網上營銷與網下支付相結合。非支付型電子商務與支付型電了商務共存,以非支付型電子商務為主,支付型電子商務需要各方面創造條件逐步發展。企業將采用多種形式調動消費者積極參與電子商務。
關鍵詞:高職院校 會計信息化 課程教學
一、會計信息化
會計信息化指的是依托會計信息作為財務管理的信息資源,通過應用電腦、網絡及通信設備技術進行會計信息的傳遞、存儲、獲取、應用等處理,以推動企事業單位管理經營、控制、運行對于信息的處理過程。會計信息化適應了信息社會的發展要求和管理理論學的發展對于信息處理的結果,并且能夠主動形成財務報告信息的過程。
二、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信息化發展現狀
(一)會計信息化課程培養目標設計不清晰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目標是高素質的財務會計人員,該財務會計人員應具有的能力包括:會計電算、會計核算、會計軟件應用、會計監督、財務管理等多種能力。財務會計人員應該能夠適應企業事業單位對于會計信息化發展的要求,屬于高素質的專業技術應用人才。但是,我國當前高職院校對于會計專業信息化發展課程培養目標并不明確,只是設計了一些與會計專業發展及其新型網絡技術應用的專業課程。
(二)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當前,高職院校對于會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中,割裂了會計專業的理論課程與信息技術培訓課程的聯系,實行“兩條線”并行的做法。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課程一般都是包括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等;計算機應用課程包括:程序設計、會計軟件應用等。盡管會計專業和計算機信息技術專業都開設課程,但是沒有實現把兩種課程進行教學體系的融合,導致會計專業培養的財務人員對于會計信息分析、會計軟件處理應用能力的欠缺。
(三)會計專業信息技術類的課程設置存在不科學的部分
當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對于會計專業信息技術類的課程設置存在不科學的地方。高職院校專業教師欠缺,對于會計專業的信息技術課程設置不夠科學合理,教學內容和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有較大的出入。現在能夠實用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培訓的會計信息專業教材較少,很多會計信息化專業課程都是利用原來的財務電算化教材代替,出現了學生只是能夠利用會計操作軟件進行簡單的財務管理,很多手頭訓練都轉移到了機房,用計算機替代了手工操作,由于缺乏專門的會計信息系統分析、設計、軟件開發的實用性教材,導致會計專業的信息化應用能力欠缺。
三、改革高職院校專業信息化課程發展對策
(一)完善教學手段的信息化、推進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伴隨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發展,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信息化教學要注重將計算機信息化的教學手段的發展,教師要利用好課件開展教學,通過對于計算機輔助教學或利用網絡、多媒體技術促進會計專業教學的信息化發展,利用好教學手段的多媒體利用,可以讓教學變得更加直觀、形象,學習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變得更加生動豐富、直觀易懂、聲像并茂,都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會計專業信息化的發展,適度增加會計核算的內容,引入結合實踐教學的會計信息化和管理的實例部分,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能力極限、在互動合作中進行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的信息化發展。
(二)科學構建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體系
伴隨網絡信息時代的發展,當前企業中主流財務管理軟件的運行都是通過網絡進行信息傳遞收發的,這就需要會計人員能夠熟練的使用財管管理軟件,培養該類型人才就需要高職院校能夠重視掌握對于會計專業財務軟件的基本功能。高職院校應該認真擬定會計專業信息化發展的實驗教學大綱,依據會計信息化的教學需求進行實驗活動的發展認真確定實驗教學的課時,實驗所用的財務軟件類型等,并且能夠將會計專業的信息化教學實驗整體拆分到具體的實驗項目上,提高學生對于會計實驗教學的感受,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推進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朝著形式多樣、覆蓋面廣的方向發展。在實驗教學教材的選擇方面,要注重應用內容廣泛的,門類學科多的部分,將會計信息化發展的教學內容整合到具體實踐應用部分的研究上,推動我國高校企業事務及其會計信息化應用教學中去。
(三)根據社會發展需求機動調整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信息化教學課程
隨著社會對于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需求發展,會計教育改革成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的必然改革趨勢,會計專業教學信息化發展的課改研究體現出會計人才在社會發展需求的轉型要求,同時也對高職院校培養的會計專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要結合社會對于會計人員的素養要求極其新的發展變化,能夠及時調整專業課程教學及實驗教學內容,能夠為企業發的發展提供財務信息化的咨詢、維護、服務等信息化服務。
四、結束語
高職院校重視對于會計專業信息化發展是適應當前我國會計專業高校生的就業要求,也是符合信息時展對于企業財務管理提出的更高服務管理理念。本文就如何加強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信息化課程教學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對于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學有所參考幫助,為培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所需的高素質會計專業的信息化人才起到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東曉,秦娜.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改革與創新探析[J].信息通信,2014
[2]張海琴.中職網絡課程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改革淺析[J].新課程學習,2012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 主要措施 發展途徑 中國
一、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現狀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企業大多數基本上實現了計算機化會計管理和核算,促進了企業信息化和管理水平提高的建設。但是,目前也有少數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還不夠完善,不能成為現代企業信息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也不能與企業其他系統交換信息和充分共享,不適應會計信息化的發展。
從事會計的人員,計算機水平較低,只能處理一般業務,經過特殊培訓的人員較少,經過會計電算化培訓的次數較少,導致會計人員的總體素質不高。
企業會計信息化的應用受環境因素的影響。首先,企業在會計信息化中,一方面受企業自身條件的影響,另一方面需要社會推動和政府支持。其次,企業會計信息化受社會服務平臺和龍頭企業的影響和帶動。再次,政府對會計信息化支持的力度不,沒有充分認識到會計信息化的重要性。最后,會計管理制度不夠健全,主要是計算機審計制度幾乎沒有,會計信息準確度不高,而且出現信息丟失現象。
二、提高會計信息化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管理層的認識
充分認識企業信息化和會計信息化是當今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企業會計管理的需要,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因此,領導要高度重視會計信息化,建立高效的會計管理機構,由企業負責人領導,由相關部門技術骨干和負責人參加。堅決樹立管理層對會計信息化理念。
(二)加大會計人才的培養
國家要加大會計人員的教育投資,加大會計教育的發展和改革力度,調動我國各種培訓機構力量,根據會計事業發展要求及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科學合理地開設培訓課程,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為企業培養出大批的合格會計信息化人才。
(三)提高會計法律意識
隨著會計信息化的應用,會計對數據的處理更高效、更迅速,給企業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好處,但也增加了通過高科技手段犯罪的可能性。為了保護企業利益和防止犯罪發生,企業需制定特有的法律法規。
同時通過案例分析、專題講座等形式,使企業負責人和會計人員充分了解會計誠信的重要地位,抓好企業負責人法律責任的落實工作。
(四)完善會計管理體制
企業通過完善會計信息化體制機制,能充分規范會計的工作秩序,進一步提高企業會計管理水平。
(五)加快會計信息化進程
企業信息化發展包括會計信息化發展,而會計信息化發展是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在的體現,所以要充分加快企業信息化的發展速度,實現業務、財務、生產一體化,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連接,充分推動會計信息化的快速發展。
(六)加強會計信息化控制
一是確立會計信息化崗位責任制。二是做好安全保密控制。三是加強會計信息化的檔案管理。
總之,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進步,企業的發展也應需要適應社會的進步,從而,企業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也需要加強,同時企業信息化的高速發展,會計信息化也應加快步伐,企業管理者應充分利用好高科技,采用有效手段,加速會計信息化的發展,為企業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徐曉鵬.新疆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發展現狀及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 謝宜豪.捉高會計信總質星的幾點建議[j]財務會計.2010.8.
關鍵詞 電力企業;信息化發展;難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 G20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3)011-0228-02
目前,電力企業已經廣泛應用了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通過信息網絡平臺進一步加強了電力系統數據傳輸。同時,網絡信息技術對電力系統影響越來越大,隨著電力信息網絡發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其安全穩定性直接關系到整個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從而對電網供電造成影響。所以,維護電力信息網絡安全穩定十分必要,但這是一個系統全面的大規模工程,往往涉及到多種經營管理活動,包括電網自動調控、繼電維護和安保措施、核定電量控制等,內容比較復雜。所以我們應當看到,研究電力系統信息管理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以我國現階段電力信息化發展情況作為切入點,從而展開問題研究。
1 我國電力信息化發展的現狀
作為國家主要產業支柱,電力產業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命脈和人們日常生活,最近幾年,隨著電力信息化發展,電力產業的管理和服務水平都有了顯著提高。實施電力信息化發展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現代信息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電力產業領域,包括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在各個具體環節過程中信息技術都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然而,就電力信息化發展總體情況來說,仍有很多不足之處,像信息部門不完善、信息資源缺乏聯系、技術手段混亂、信息化標準不規范、安全隱患嚴重等。我國電力信息化建設經過近些年快速發展,在資產、應用范圍等方面得到顯著提高,產業信息化初具規模。同時,信息產業有關部門應積極應對紛繁復雜的應用平臺變化,采取充分有效的措施,規范引導我國電力信息化可持續發展。
2 我國電力信息化發展的必要性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企業信息化逐漸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重點問題。伴隨著我國實施以信息化推動工業化發展、加強傳統產業信息技術改造的基本國策,越來越多的電力企業開始重視信息化發展問題,并致力于加強自身信息化改造建設。
電力企業通過信息化改造后可以促進業務結構優化升級,提高信息流通速度,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利用信息技術推動業務經營體制完善發展。本人通過調查發現,電力企業使用信息系統后,特別是使用企業資源規劃系統時,要整合完善企業業務程序環節,在此基礎上利用信息系統功能,提高企業運營效率。電力企業可以通過信息系統整合規范各業務環節,在計算機平臺上實現流程管理,減少了流程交接的時間消耗,推動經營管理效率極大提高。另外,通過信息化改造,電力企業可以進一步規范業務程序,實現信息公開,擴大企業管理范圍和效能,從而節約企業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獲得更好收益。
3 我國電力信息化發展中的難題
3.1 電力信息系統單調
目前,我國電力企業業務系統技術落后、形式單一,造成信息資源分割嚴重,不同系統間的信息無法及時交換傳輸,實現資源共享,從而影響企業管理效率。由于原來系統基本都處于不同運行平臺,導致不同系統間缺乏聯系,信息資源不能很好整合,造成大量信息資源相互孤立存在。這樣一來,企業最后雖然有大規模的系統和數據信息,但都沒有建立聯系,不能實現共享,所以業務信息化操作的優勢很難發揮,同時造成企業投資信息系統得不到應有回報。
3.2 電力信息化過于封閉
實際上,單純克隆業務流程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實際服務需求,也造成企業服務社會目標難以實現,嚴重威脅系統使用壽命。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電力企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實施電力信息化發展,就是為了在電力企業中推廣普及現代信息技術,加強管理制度規范,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這對于電力企業實現“兩型兩化、領先世界”的戰略目標,推動改革完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更好服務于人民大眾,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但是,電力行業安全標準較高,加上本身相比比較封閉,使得保守思想充斥整個行業內部,對待信息化建設比較謹慎。目前,電力企業往往都是由專業人員負責運營管理信息網絡平臺,并沒有推廣到所有員工,因此社會服務作用十分有效。
3.3 缺乏統一的標準去研發信息系統
在研發建立信息系統過程中缺乏統一規范的標準,造成信息資源兼容滯后,嚴重阻礙了信息資源優化配置,很難實現全面使用和資源共享。現階段已建成的信息系統規模較小,各部門職能往往取決于電力企業本身特點,所以只能依據自身需要獨自研發,很難協調統一,這使得系統功能單一、結構混亂,提供的信息資源十分有限,而且服務對象部門寥寥無幾,無法滿足廣大用戶的需要。因此,這些信息系統只是供少數幾個部門獨自使用的。由于沒有統一規范的標準,系統開發沒有目的性,脫離了“從自身出發,實現全面合作”的基本要求。在硬件購置和軟件維護過程中,缺乏全面細致的考察分析,造成系統設備、軟件不能實現預期理想功能,這就使系統使用壽命縮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測試時間過長、投資成本增加、維護難度加大等。
3.4 電力企業內部管理結構陳舊
由于電力企業內部管理體系規模大且比較冗雜,使得信息化建設舉步維艱。通常企業部門種類較多,機構繁雜。在企業信息化改革過程中,各部門間的協調統一十分重要,企業內部各機構和管理部門要相互合作,加強溝通交流。如果不同部門間由于利益和權限問題相互排擠、推托,不顧企業整體利益,就會降低工作效率,阻礙企業正常運營,這對于信息系統建設十分不利。另外,企業在開發建立信息系統時,缺乏專業技術團隊,忽視技術人才的培養和發掘。從目前狀況來看,電力企業專業信息技術人才短缺,開發隊伍素質不高,人員變動較大,而且大量技術人才流失。
4 目前電力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我國電力信息化發展到目前為止,電網企業和供電企業都把重點放在經濟效益上,資產水平、成本代價、安全穩定性已經成為電力信息化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把技術、應用、管理三項策略有機結合起來,加強企業基礎設施信息化建設,關注企業創新能力價值和未來核心競爭力。隨著電力企業引進先進科技和管理方法,企業發展目標會更加貼近社會公共服務,從根本上說,這體現了信息技術、應用和管理三大戰略的有機整合,企業信息化建設重點逐漸從業務方面轉移到管理決策方面。
電力企業在進行電網供電時,會重點管理設備財產,以保證對運行電網設備的安全穩定性做出準確評估,計算運營成本。隨著電力信息化深化發展,逐漸從轉型期進入到穩定期,電力企業管理越來越受到開放、共享的信息資源影響,變得愈加完善和穩定,這種影響對電力產業的作用會更加明顯,是符合社會發展潮流的。
當然,要真正實現電力企業信息化任重而道遠,需要從各方面加強對信息系統的建設,包括研發設計、平臺搭建、投入運營、維護保養等,而在當今信息技術突飛猛進形勢下,面對紛繁復雜的市場環境,企業要從實際經營情況出發,不斷優化改進信息系統,整合信息資源,從而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可以預見的是,為了電力信息化發展的趨勢就是建立符合企業自身特點且有巨大潛力的產業信息網絡,充分發揮其巨大作用,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5 電力信息化發展的的未來策略
5.1 立足電力企業本身,做好基礎工作
電力企業應立足自身實際抓好基礎環節,真正落實信息化發展要求,加強管理層以及各部門間的溝通交流,及時分享信息。切實推動應用系統建設,腳踏實地、開拓進取。而且還要把握時機加大宣傳力度,讓管理者、客戶和各部門充分理解和認同,最后達到企業信息化發展目標,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在設計運營系統過程中,有關制度規范要不斷改進調整,形成規范統一的信息交流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優化配置。實際上,企業信息化改革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形式,主要是調整創新管理體制、思想理念和結構組成。長期實踐證明,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關鍵在于管理決策者的積極領導和參與。
5.2 電力信息化發展要結合企業實際
組織結構的信息化改革要求把實際技術操作和技術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在電力企業信息化發展過程中,不能把技術管理、系統運營和維護簡單地分割開來,假如長時間缺乏實際信息技術操作經驗的人負責技術管理,就不能對信息技術動態做出準確判斷,往往會受外部專業人士和信息技術企業影響,這樣的信息化發展規劃是不符合電力企業自身實際的。考慮到目前我國電力信息化發展情況以及信息技術水平,可以仿照金融、電信行業的模式,采取集中規模經營,這是當前形勢下的必然選擇。
5.3 加強人才培養,提升電力信息化的實踐能力
加強部門機構信息化建設,形成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團隊。人才對于企業發展十分關鍵,實現企業信息化發展離不開具備優秀技術能力、管理能力,理論素養和技術水平突出的專業信息技術團隊。因此,企業必須重視人才培養,加強技術交流合作,建設創新能力強、操作技術過硬、知識儲備豐富的高級專業人才隊伍,從根本上促進企業信息化發展。同時在培養人才過程中要完善部門體制建設,把技術作為管理驅動力,用管理推廣技術。當然,電力企業的信息部門應建立和其他部門不同的權利義務關系。
6 結論
信息化是如今時代的潮流,電力企業的信息化工作雖然起步相比于其他行業要早,但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電力信息化發展不能夠原地踏步,否則就會漸漸跟不上時代的要求,電力企業一定要有與時俱進的精神,在實際管理中總結問題和經驗,并將這些經驗付諸于實踐之中,實現電力信息化的發展。這樣,電力信息化發展才能夠緊跟時代的發展,為國家創造更多的價值,為人民提供更多的便利。
參考文獻
[1]梁玉琴.淺析電力行業信息化的發展現狀及困難和措施[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3.
[關鍵詞]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234
在當前信息時代下,信息化發展已經是各行各業的基本方向,同時覆蓋面積也有顯著提升,在國際上各個國家各行各業的信息化發展均是發展熱點,所以信息化水平已經成為衡量國家現代化發展現狀及綜合實力評估中的重要標準之一。各個國家的信息化發展進程中,實現教育信息化管理及發展一直以來都是發展重點。在高職院校及其以上教學中通常采用的都是學校集中管理,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及管理中的應用,不但能夠促進管理教學的現代化發展,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質量,能夠對教育改革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1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發展的必要性
11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化技術發展過程中,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大部分國家政府和企業管理及制定決策的主要依據之一,比如說衛星通信技術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等,信息技術的應用不但能夠引導管理及工程項目技術得到實時信息,有效實現信息通信,同時也是進行信息傳遞及傳播的簡便方法。另外,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不會受到時間及空間的限制,例如在學校管理中,可以應用信息技術為教師及學生提供服務,甚至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下也能更能夠有效結合兄弟院校及上、下級部門等之間的聯系,不但有助于迅速準確下載,同時也能夠有效提升工作質量及工作效率。最后在高校招生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術也能夠應用在學生選修及一系列煩瑣工作中,提供工作質量。
12有助于促進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規范化發展
在現代管理發展中規范化已經成為重要標志,同樣在教育管理中各個學校也要求實現規范化管理,以能夠提高教學管理工作效率及質量。凡是在教務處辦公室統一指揮及協調下的教學單位,各項工作必須要嚴格依照相關規章制度辦理,以能夠顯著提升學校各項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在信息技術發展及應用中,計算機管理軟件技術的應用已經逐漸廣泛,同樣也為教學管理規范化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我國在管理信息化發展進程中則需要實現制度化教育程序,是計算機技術發展及應用的必然趨勢,其中包括制度調查結果顯示以及各項選拔制度等,在學校的教育評價及考試制度中也可以應用計算機技術,借助于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學校的有效管理,更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速度及準確性。
13有助于緩解擴招后的教學管理工作壓力
在近些年以來,各大高校均推出擴招計劃,學生數量逐年增加,在這種環境下也進一步加大了對教學資源的需求,導致目前的教學資源越來越緊張。所以在目前高校管理工作中,有一項重要任務也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培養教師資源,以能夠對教學及其管理工作中的教學資源匱乏問題進行緩解。但是教師資源的培養不能夠一朝一夕完成,因此信息技術的應用則能夠對以上情況有效緩解,能夠緩解教師資源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匱乏問題,同時也能夠有效緩解教學資源不足。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下,從而將傳統教育抓緊實現計算機網絡教學,從而構建開放式教育模式。在現代信息技術平臺的應用上,不管是計算機網絡教學還是多媒體技術教學,均是教育活動中的一種基本形式,對教學資源壓力具有顯著緩解作用。
2我國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發展中存在的弊端
21經費投入不足,信息化發展速度緩慢
在教育管理信息化發展進程中,必須有物理設備的基礎條件支持。但是在我國目前各高校發展進程中,教育融資相對比較短缺,在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資金更是比較少,所以也就導致我國高校信息化管理發展進展較慢。
22專業信息技術人才匱乏
在我國目前教學管理人員中,信息技術專業人才比較少。在大部分高校中計算機的管理工作基本都是由新的教學人員來完成,但是這些人員的現代化計算機管理軟件應用能力相對較低,從而對高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發展具有一定限制作用。
23高效率教學管理軟件不足
教學管理軟件目前在我國管理教育中的使用有效率明顯偏低。并且關于教學管理軟件的應用也存在各種問題,如安全性問題、資源不適當問題等,均對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發展產生了一定阻礙作用。
3高校教學管理的信息化發展對策
31強化信息化發展宣傳,改善教學管理理念
在學校管理中,領導一直以來都具有引導作用,那么相關管理及教育部門領導則可以提高教學管理信息化認識,并加大對教學管理信息化發展必要性宣傳,讓廣大教學管理者充分認識到信息化管理重要性,并加大信息化人才在教學管理中的應用優勢,為信息技術的應用發展及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顯著提升教學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意識。想要在學校管理中為廣大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資源及學習環境,同時加大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人才的復合型人才培養,那么均必須要有效實現教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發展。
32加大適用教學管理軟件的開發及應用
課堂管理軟件質量對教學管理工作信息化發展具有直接影響。對于各級教育部門來講,則需要在高校及信息化發展進程中,加大資金投入,以能夠對高校中的教育教學軟硬件實施有效改善,提高教育教學軟硬件的現代化水平,從而為高素質人才培養奠定基礎條件。也可以在中國發展進程中,結合具體情況,在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及高校管理組織結合共同開發公共管理軟件,以能夠緩解高校教學管理信息技術標準水平不統一及低層次發展問題。關于軟件開發人員則必須要教學管理部門的統一規范,并結合高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資源共享需求,從而構建完善的高校信息系統。
33強化宣傳教育,提高教學管理人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在教學管理人員信息技術培訓中,必須要顯著提升培訓人員專業技術,以此進一步促進信息化水平的發展和應用。同時也需要顯著提升對信息化觀念培訓工作的重視,確保在高校教學管理工作中每個工作人員能夠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想要顯著提升培訓工作質量,首先需要對學習任務有明確認識,在保障不會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加強信息技術人員專業培訓,以能夠提高學習質量及學習效率,對于本身兩個學期的課程可以進行壓縮,可以壓縮到一個學期,從而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在學習中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老師。對于學校來講,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那么必須立即想辦法解決。實現信息技術和學校實際教學管理工作的有效結合,挖掘高校教育管理培訓潛力,同時也可以結合學習興趣培養一些和教學相結合的愛好,從而為廣大信息技術人員提供發展空間,為學校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保障。
34加大資金投入,解決信息設備落后問題
在高校信息技術資金投入中,則可以有效結合國家、地方以及學校三個方面,以能夠實現籌資系統的有效組合。國家也必須要顯著提升對高校信息技術資金投入的重視,加大資金投入,幫助高校更換電腦設備,為計算機網絡連接到遠程教育及其他管理提供良好的設備支持,實現全國科研計算機網絡教學,更有助于促進教育管理工作的良性發展。
綜上所述,目前想要實現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應用,存在較大困難,但是只要不畏艱難,及時處理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那么實現高校教育的信息化管理也近在眼前。
參考文獻:
[1]皋春我國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研究展望[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9):47-50
[2]李友良,何勇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的現狀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3(35):43-44
[關鍵詞]制造業信息化;EPLAN;硬件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6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18-0120-02
1.我國制造業信息化發展現狀
信息化概念誕生于上個世紀60年代的日本,西方社會普遍使用的“信息化”概念和浪潮起源于上個世紀70年代,隨著人類第三次技術革命浪潮的來臨而在全球范圍內興起。國際通用的信息化定義是:“培育、發展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1]。而制造業信息化則是指將信息技術、現代管理技術、自動化技術以及制造技術相結合,帶動產品的設計方法、制造工具、企業管理模式、企業間協作關系等方面的創新,實現產品設計制造和企業管理的信息化、制造裝備的數字化、生產過程控制的智能化以及咨詢服務的網絡化,從而全面提升制造業的綜合競爭力。
隨著中國加入WTO后與世界市場聯系的深入以及經濟全球化與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全球化制造已成為制造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同時,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世界經濟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信息經濟時代。在這樣的大的時代背景下,制造業信息化成為當今世界制造業發展的一個大趨勢。
目前,國際上正在進行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這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特點是,由于發達國家的勞務成本不斷攀升,很多產品的生產制造將向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轉移。由于我國經濟連年高速增長,社會政治穩定,加之有比較便宜且素質較好的人力資源,因此我國成為很多跨國公司的首選之地。[2]雖然我國制造業龐大,但生產技術仍處于較低水平,生產規模小,知名品牌較少,遠不是制造強國,目前還只是中低檔商品的世界制造工廠。[3]造成這種局面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各個企業自身管理上的問題,又有外部環境的問題,比如在管理上墨守成規、觀念陳舊;在產品開發上力量薄弱,技術含量低,設計手段落后,設計質量不高、預見性差;產品設計、制造周期長且費用高,不能快速響應市場,因此缺乏市場影響力和市場規模,無法適應如今產品生命周期縮短,生產趨于單間小批量格局的快速多變的市場環境。因此,在當下這個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當代社會最為活躍的生產力的時代,面對更加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我國要想迅速提高我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力,必須加快制造業信息化進程。
信息技術對制造業的影響不僅是形成了一批高新技術產業,為制造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更重要的是其向傳統制造業的高度滲透,帶動了設計、生產與經營管理的自動化和數字化,促進了制造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和優化配置,加速了制造業全球化的進程。
世界范圍內,許多跨國公司應用現代集成制造系統技術已經實現了設計、制造、管理、經營一體化,加強了在國際市場上的壟斷地位。我國正在加強發展制造仿真和并行工程、柔性制造技術和車間資源快速重組及設備無故障運行技術、制造信息的分布集成、產品數據管理和互聯網絡輔助制造、開發先進制造工藝和快速制造技術、智能化決策支持系統建造和制造智能的累積等領域。
制造業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實現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突破口。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西方發達國家制造業信息化已經發展到相對成熟的階段,尤其是在信息化領域 的底層核心技術,如線性與非線性限元分析解算器、底層核心系統及仿真技術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而我國制造業信息化雖然歷經30年的發展也已取得一些成就,但是由于制造業基礎薄弱、技術落后,其信息化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遭遇2009年的經濟危機后,我國制造業信息化受到巨大影響,其深度和廣度均落后于金融、電信以及一些大型公共服務業。由于企業對信息化的迫切性認識不足,當前我國多數企業的制造業信息化建設還依賴于政府和軟件廠商的推動,企業自身研發的信息化技術非常少。此外,我國制造業的信息化發展不平衡,不同規模的企業之間信息化水平存在巨大差距。與國外相比,我國制造業信息化水平還存在巨大差距,整體應用水平偏低。
2.我國制造業信息化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意義
對于當前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局面以及我國制造業信息化程度低、發展緩慢其主要問題在于:
(1)勞動生產率及工業增加值率低,總體仍然停留在勞動密集型階段,能耗高、污染大,平均能耗是工業發達國家制造業的1倍,而產生的平均污染是其2倍甚至更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均較低;
(2)制造工藝裝備落后,優質高效低耗
工藝的普及率不足10%,數控機床、精密設備嚴重缺乏,絕大部分集成電路制造裝備、石化裝備、轎車工業裝備等依賴進口。此外,我國當前制造業低水平產能嚴重過剩,高水平產能卻嚴重不足。技術創新能力薄弱,軍工制造業不能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要,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制造業結構偏輕,裝備制造業薄弱。
(3)企業對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不夠。
(4)受制于規模和資金、人才等資源的缺乏,企業信息化技術實施效果也差強人意。目前我國制造業有超過一半的企業沒有應用任何信息化技術,只有1/4的企業建立了基礎信息網絡,僅有不到1%的企業建立了成熟的信息化體系。
(5)由于缺乏標準規范的管理和指導,制造業信息化軟硬件市場存在無序競爭,大大阻礙了我國制造業信息化發展。
(6)缺乏高水平的技術咨詢專業隊伍。信息技術產品技術含經營與管理提高庫存準確率,還可以減少基于紙面的管理和相關費用。
制造業在工業化過程中發揮的主導作用決定了制造業的不可替代性。它是一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農業、國防的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均離不開制造業的發展。因此,制造業在這場變革中首當其沖,是調整的主要著力點之一,也是我國新階段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點之一,提高和發展制造業對于我國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3.軟件平臺的選擇――EPLAN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選擇開發設計為切入點進行研究,試圖找到一條信息高度集成的生產制造流程。我們可以輕松找到的一些已經被廣泛使用的,向制造業高度滲透的,能夠帶動設計、生產與經營管理自動化和數字化,促進了制造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和優化配置,加速了制造業全球化的產物,其中CAD技術是最突出代表。CAD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機械、電子、航天航空、汽車等各個領域,成為提高產品與工程技術水平、降低消耗、縮短產品開發周期、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
盡管CAD技術日漸成熟并被廣泛使用,但是它已經逐漸滿足不了制造企業對生產環節信息高度標準化、自動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在經過多方考察之后,我們決定使用EPLAN軟件作為平臺,期待實現以設備數據庫為基礎,以EPLAN軟件為平臺和設計輸出端口,以自動化工業系統作為產品裝配終端的信息高度集中化的工業制造流程。
EPLAN能夠滿足我們對于所構思的信息化制造系統工業流程的大部分要求。首先,EPLAN的平臺是以EPLAN Electric P8電氣設計為核心平臺,同時將液壓,氣動,工藝流程,儀表控制,柜體安裝板三維布置仿真設計及制造等多種專業的設計和管理統一擴展到此平臺上,實現了跨專業多領域的集成設計。該軟件采用獨特的數據庫結構,滿足了項目設計對數據快速讀取和存儲,多用戶協調設計,大項目的管理,批量數據處理,防止數據丟失,靈活的個性配置,跨專業的設計需要。此外,EPLAN獨特的數據結構,決定了它既是面向圖形的又是面向對象的軟件,這又滿足了目前市場為主導的發展趨勢。其次,EPLAN倡導標準化,因為能夠標準化大大減少設計及生產等流程中的諸多重復勞動,大幅縮短設計周期。EPLAN的標準化實施包括:系統標準化(權限、項目結構、存儲方式、修訂管理等)、設計標準化(工程設計方法、主數據、優選部件等)、供應商標準化(數據交換、項目一致性檢查、工程設計方法等)等部分,能夠充分優化設計過程。第三,EPLAN在幫助企業完成標準化后,可通過二次開發為企業實現自動化設計。這一過程中,該軟件具有同步性、自動性、糾錯性、擴展性的特點。最后,EPLAN作為電氣信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與ERP系統、PDM系統及機械設計信息化系統一起為企業構建了從設計到生產的完整的信息化解決方案。EPLAN 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可以在線集成到PDM,ERP或機械系統,與之無縫結合,還可以訪問獨立的開發者網絡,共享經驗和開發工具。
正是因為EPLAN的以上特點,才使得我們決定使用EPLAN作為我們的研究平臺。它的特點能夠完全滿足我們對于構建信息高度集成的制造工業系統流程的思路。
4.用于硬件考核系統的應用實例
在達成了構建“數據庫―EPLAN設計―組裝”這樣的思路后,團隊結合了實際工作需要決定將實驗目標鎖定在我學院主要實訓課程《低壓電氣運行維修》內的考核項目作為研究內容,其中包括了照明電路的設計和多種電機控制電路的設計。我們結合我校庫存器件情況,在EPLAN內豐富的數據庫內加以選擇,根據《低壓電氣運行維修》課程內需要的硬件考核系統通過EPLAN繪制圖紙并根據圖紙進行安裝。由于是實驗性研究,因此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最后的組裝步驟只能暫時通過手工完成。但在工業生產中,一些國家,如德國,已經能夠將EPLAN設計和實際組裝的步驟通過程序控制機器人完成。
以電動機星角降壓啟動電路為例,該電路原理圖如圖一;
然后,我們使用EPLAN進行繪圖,如圖二,并得到圖紙;
根據得到的圖紙,通過器件安裝,得到相應的電路考核模塊,既能夠作為該課程考核時的工具,又可以作為樣板在課上對學生進行直觀展示。
根據以上的設計思路,團隊共完成了課程需要的各類考核系統二十余個,能夠基本滿足該課程教學和考核的需要。通過實踐,我們團隊認為利用EPLAN自身的有點,如果在裝備環節的自動化控制上如果能夠高度結合,那么利用這一信息化程度集中的制造生產流程就能夠使得原本繁瑣重復的開發設計過程、低效耗能耗費大量人力的裝備過程以及容易混亂的庫存管理過程變得簡單、直接、高效,而這正是我們積極進行嘗試的出發點。加快制造業信息化進程, 促進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是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偶們團隊希望能夠通過小規模的實驗,給傳統的制造業提供一些如何信息化的思路。也算是我們為中國制造業信息化進程所做的一些微小嘗試和綿薄貢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