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建筑設計規則

建筑設計規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6-25 16:03: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建筑設計規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建筑設計規則

篇(1)

 

關鍵詞:語言學 建筑詞匯 建筑語法 建筑語意 建筑設計

1 用語言學對建筑設計研究的可行性 

所謂運用語言學來對建筑設計進行研究,概括的說就是將研究語言形成的方法以及其如何表達表達者所要表達的含義的方法運用于建筑設計中去,從而尋找出建筑設計者所要表達設計思想的方法。那么究竟能否運用語言學對建筑設計進行研究呢。語言學將語言分為語音、詞匯、語法、語意,四個部分,拋開語言特有的語音,我們也可以將建筑分成建筑詞匯、建筑語法、建筑語意三個部分。下面我們就這三部分進行逐一的探討。 

1.1 建筑詞匯 

《道德經·第十一章》中有這樣一句話:“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在這里,“戶牖”為實體,我們可以將其歸屬為“有”的范疇;“室”為空間,我們可以將其歸屬為“無”的范疇。兩者結合,才產生了可以供人們適用的建筑,兩者缺一不可。 

那么我們可以簡單的將建筑與語言進行類比,從文字——句子——段落——文章,這種文章的組成角度來看,磚、石、門、窗等這些組成建筑的元素構件可比喻為建筑的“文字”,由磚石堆砌,加之門窗形成的墻體以及水平擱置的板可以成為建筑的詞匯或者說是建筑語匯,單體空間可比喻為建筑的“句子”,由墻體、板和獨立的小空間組成的建筑單體可以視為“段落”,建筑整體可視為“文章”。同語言一樣建筑的語匯是組成建筑的最小語言單位,正確的詞匯運用會使得作者表意明確,讀者清晰易懂,如果詞匯的錯誤運用則會導致語言的含糊、歧義。因此我們在對建筑詞語進行分類的時候應當注意其各類詞匯的特性和適應的環境范圍,以便更明確不同詞匯在建筑設計中的作用從而更好的對其進行運用。 

1.2 建筑語法 

語言的表述存在著一定的語法規則,例如把字句,被子句、祈使句等等。語言至少有兩套規則,一套是結構規則,即語音、語義、詞匯、語法等;一是使用規則,即決定言語是否得體的諸因素。掌握了語言的語法結構才能造出合乎語法的句子。無論是結構規則還是使用規則,我們都必須遵守,否則我們表達的句子就會產生歧義。 

建筑設計也是如此,如果說語音是語言特有的那么拋開語音,建筑設計也同樣有其特有結構規則和使用規則(這里所說的結構規則是指:使建筑能夠形成的各個構成條件和邏輯條件要素及其組成規則,而并非單指建筑的土木結構)。如果違背了結構規則我們設計的建筑就會出現使用時非常不方便,或者沒有給人們帶來很好的心里感受,達不到設計者的設計意圖和使用者的使用目的現象。同語言一樣建筑設計也具有使用規則,建筑設計的使用規則是指建筑內部的空間設計是否得體,是否符合建筑使用者以及建筑性質的需要,是否與周圍環境能夠融合到一起等等。 

1.3 建筑語意 

篇(2)

關鍵詞:房屋建筑;設計;美學思想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居住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設計的美學也越發受到了重視。房屋建筑設計的藝術美感雖具有各種表達形式,但是建筑的美學也遵循著一定的規律。建筑美學隨著不同的地區和民族而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建筑的美學規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對建筑的審美和建筑設計的普遍感受,從而形成了帶有一定規律性的變化特征形式,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征。

1統一協調性

房屋建筑的藝術設計中,應在滿足建筑需求的基本形式之上實現建筑藝術的多樣化發展,從而給人們帶來不同形式的藝術美感的享受。建筑藝術的設計應在總體上具有統一協調性,從而通過統一的表現形式實現了建筑設計的藝術美感的表現,房屋建筑的藝術形式如何形成統一而又有不同的建筑美感的藝術設計形式是在具體的設計中的重要和關鍵。

1.1通過建筑色彩實現設計統一

房屋建筑的設計通過色彩的運用也能實現建筑設計的統一發展。色彩的統一和協調是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其他因素的系統難以實現有效的統一發展的形式而采用的唯一辦法。建筑材料的選擇與建筑風格的統一密切相關,建筑材料的選擇也與建筑色彩的統一相關,從而通過材料和色彩的變化和統一實現了在一定范圍內的協調過程,建筑的統一性設計應實現設計材料的整體搭配的協調,才能形成統一的風格,具有建筑藝術的美感享受。

1.2建筑外形的統一

建筑的美學規律的應用不僅僅體現在單獨的建筑上,而是通過城市的各種建筑的氛圍而形成的建筑的美感享受,若是缺乏相應的建筑環境,那么建筑的設計將與環境格格不入,也難以給人以美感的享受,那么房屋建筑的藝術形式也就難以實現。房屋建筑的外形統一實際上是指建筑外形的類似和統一,通過人們對建筑形狀的辨識實現了有效的建筑藝術的設計,建筑的美學規律的應用不僅僅體現在單獨的建筑上,而是通過城市的各種建筑的氛圍而形成的建筑的美感享受。若是缺乏相應的建筑環境,那么建筑的設計將與環境格格不入,也難以給人以美感的享受,那么房屋建筑的藝術形式也就難以實現。建筑外形的統一可從對建筑中的主要部門和從屬關系進行管理和控制,并且通過建筑設計主從關系的搭配實現了建筑設計的整體協調。

1.3 建筑設計的主從關系設計

房屋建筑的外形設計中,應處理好建筑群地主從關系,形成層次分明且特點鮮明的建筑設計的表現形式,由此形成統一而協調的設計效果。房屋建筑的設計應實現主從關系的設計,從而實現整體協調的建筑形式,建筑設計應根據功能的要求實現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的陪襯和發展,從而能在建筑設計的搭配中通過主從關系的設計實現了建筑特點的凸顯,從而也能形成有效的建筑的美感設計和整體的協調發展。

2 均衡穩定性

主要是研究建筑物各部分前后左右的輕重關系。均衡是任何觀賞對象中都存在的特性,是建筑物中最重要的特性。具有良好均衡性的藝術品,必須在均衡中心上予以某種強調,如果在兩端強有力的標上某種封閉的母題,即是中間的均衡中心不佳標定,均衡也是可以感到的。

2.1 對稱——最簡單的均衡

對于復雜的對稱建筑,對均衡中心的強調往往是外觀設計中頗費周折的事,許多成功的建筑設計,還能以一個自然的進程來啟發觀者,引導他們自然而然的繞向設置主要入口的主要里面,把均衡非常明確的點出來。

2.2 不對稱的或不規則式的均衡問題

當均衡中心的每一邊在形式上雖不等同,但在美學意義方面卻擁有某種等同時,不規則的均衡問題出現了。這里,杠桿平衡原理就顯得很重要,一個遠離平衡中心、意義上較為次要的小物體,可以用靠近均衡中心、意義上較為重要的大物體來加以平衡。均衡中心的吸引作用,往往使人不自覺的朝這樣一個中心走去,因此,設計的好的建筑物,只需少量導向標志。

2.3 房屋建筑的穩定性設計

從普遍的設計規律上看,一般建筑是上小下大,通過由建筑的底部向上逐層縮小的手段易獲得建筑的穩定設計。在近代的房屋設計中的底層架空建筑,通過對懸臂結構特性的利用,使用粗糙材料以及濃郁的色彩實現對底層的加厚,從而實現了建筑的穩定性設計。

2.4 不對稱或不規則房屋建筑的均衡設計

房屋的建筑設計具有相當靈活的表達形式和特征,從而當房屋建筑的均衡中心并不對稱,但其在建筑美學的角度設計上看是平等的,從而體現出了建筑設計中的不對稱均衡。通過使用杠桿的平衡原理,實現了對不對稱建筑設計在建筑美學中的平衡發展,從而也能實現對人們的引導和發展,均衡點的設計實際上引導人們自然過渡到建筑的中心點,具體可通過導向的標志實現對人們的指引。

3 布局中的序列

建筑學,不僅是空間藝術,同時也是一種時間藝術。結構的序列、功能的序列和審美上的序列統統都必須是緊湊而有機的。每個序列必須有一個明確的開始和結尾,建筑的序列在入口處自然而然的開始,也自然而然的引向某種規定的結束。這一結束,必須是序列在藝術上和功能上的。一個貫穿于整個建筑的完整序列,一個貫通于整個建筑的完整序列,還可以通過或越過,可能達到一個自然的出口,也可能達到一個自然的出口,也可能是別的什么應有的次要部位。序列的布局分規則布局和不規則布局:規則的序列,產生一種莊重、爽直、明確的印象,而且強調,它必然引起一種感官的感受。在規則的序列中,很少遇到偶然的和意想不到的迷人之處。最適合用來建造社團、俱樂部、宗教團體、政府部門或人群云集的大型、莊嚴的建筑物。不規則的序列充滿了流動和各種運動的感受,能造成令人意想不到的感染力,造成外觀上使人驚異的一些部位,比規則的序列更有個性。適合住宅、俱樂部或不規則的社會中心建筑。

4 比例

比例是指長、寬、高三個方向之間的大小關系。無論是整體或局部以及整體與局部之間,局部與局部之間都存在著比例關系。良好的比例能給人以和諧、完美的感受;反之,比例失調就無法使人產生美感。在建筑物和它的各個局部里,當發現所有的主要尺寸中間都有相同的比時,好的比例就產生了。比例有簡單的基數比,如1/1,1/2,2/3等,還有動態比例,如正方形的邊與對角線的比,從單獨正方形發展而來相互關聯的矩形系列(產生黃金分割點)。這些比例關系常常會有助于建立協調的比例關系。

5 總結

建筑藝術形象應具有充實的視覺表現力和沖擊力。迅速增長的新建筑所具有的意義是異乎尋常的,是新的人文景觀、心理認知與歸屬感的凝聚點,體現著現代人文精神的追求,與象征性的表現,市民自豪感相結合的新的美學意象。應通過這些城市重要公共建筑予以反映。

參考文獻:

[1]曾春雷.建筑設計中的經濟和邏輯思維[J].中國住宅設施,2009.9

[2]楊鳳蘭.淺談建筑美學規律在房屋設計中的運用[J].硅谷,2009,(14).

[3]祁景明.建筑美學賞析[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09,(10).

篇(3)

我國是一個地殼相對活躍的國家,有數據顯示我國共有23條主要地震帶,四川汶川地震以來,各級地震更是頻頻發生,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危害,國民經濟損失嚴重,面對地震帶來的慘痛教訓,建筑設計師們也應清醒的認識到,建筑不僅要提供相應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安全性,尤其是抗震性。文章研究了建筑抗震設計的幾種策略。

【關鍵詞】

抗震設計;建筑;策略

1 建筑抗震設計的重要意義分析

我國是一個地殼相對活躍的國家,有數據顯示我國共有23條主要地震帶,并且位于世界三大地震帶的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由此帶來的是我國的地震多方問題。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汶川地震以來,各級地震更是頻頻發生,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危害,國民經濟損失嚴重,同時影響了國家的發展。

面對地震帶來的慘痛教訓,建筑設計師們也應清醒的認識到,建筑不僅要提供相應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安全性,尤其是抗震性。在項目設計的過程中,通常包括建筑設計與結構設計,其中建筑設計方案是一個項目的開始點,由建筑設計師根據投資方投中的設計要求與指標,結合國家的各類標準進行設計。在設計過程當中,設計師首先要在思想上對于抗震設計有著足夠的重視,在查閱相關抗震規范的基礎上,進行總體設計。在設計時不能只考慮到成,而忽略了抗震需要,如果只是為了節約成本,而降低了抗震標準,一旦大震來臨將面臨不可估量的嚴重后果。

2 建筑抗震設計策略分析

2.1 建筑體型設計策略

建筑體型設計應以簡潔規則為主要策略。在震后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平面形狀較復雜的建筑在地震中損壞程序較平面形狀規則的建筑物要嚴得多。很多建筑設計出于美觀等各方面原因,建筑物設計不對稱側翼、不規則形狀等,在遭受地震侵害時由于受力不均,被破壞嚴重,而一些形狀規則的建筑則受損較輕,有時甚至完好無損。基于此,在進行平面形狀設計時不防中規中矩地選擇較規則的形狀,如圓形、方形、矩形、扇形等均有著很好的抗震性能。盡可能運用對稱的設計原則,因為對稱的設計往往可以在受力外力拉伸擠壓時更好地抵抗不利的扭轉。

當然在現代建筑設計特別高層建筑中為了追求標新立異,以及設計的藝術性與美觀性往往采用復雜的設計,但在設計時一定不能忽略了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要將美觀實用與抗震作用有效的結合在一起。

2.2 建筑平面布置設計策略

建筑平面布置設計應以均勻對稱為主要策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設計反映著建筑物的各空間的功能需求。在無數個震后數據中均顯示,由于墻體不對稱、鋼構不對稱等情況造成建筑物在震時出現建筑結構受力不均,造成變形不均勻,不協調,導致扭轉地震作用效應,帶來局部墻體的破壞、建筑物的損壞。因此在進行平面布置設計時要盡量本著均勻對稱的原則來進行設計,當然完全對稱是很難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實現的,但是在設計時且不可忽略了這一點,片面追求區域的功能性,而使建筑物成為震中危物。

2.3 建筑豎向布置設計策略

建筑豎向布置設計應以鋼度分布均勻為主要策略。建筑的豎向布置設計問題在建筑設計中主要反映在建筑物沿高度(沿樓層)建筑結構的質量和剛度分布設計上。對于現代大型建筑設計而言,每一層每一區域都有可能有著不同的功能需求,如在同一建筑中包括商場、超市、寫字樓、報告廳、娛樂中心、餐飲中心、電影城、游泳館、公寓等,那么對于各空間在高度、面積大小、柱子數量、內墻設計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的需求。那么如何在滿足各功能需求的基礎上做好防震設計就顯得更為重要。

此外,建筑物沿高度分布的質量以及剛度的嚴重不均與、不協調,皆是由于建筑被賦予了不同的功能,并非都是一致的。在建筑設計中應高度重視某些問題,例如剛度最差的樓層易成為薄弱層,因其不足的抗震承載力難以承受強大的震級。而且沿上下相鄰樓層的質量和剛度相差過大,易形成突變。

在具體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諸多因素的干擾可能導致地震力的傳遞受阻或不通類似于上下相鄰樓層的墻體不對齊,墻體不連續,不到底;上層有柱,下層無柱等。抗震用的剪力墻設置也受到限制,有的則是剪力墻布置嚴重不對稱或數量太少,有的剪力墻(因下層大空間的限制)不能直通到底層(基礎層)。所有這些布置,都將給建筑物帶來地震作用分布的不均勻、不對稱和對建筑物很不利的扭轉作用。導致剛度發生突變的薄弱層的嚴重破壞。多次大地震的震害表明,建筑豎向布置設計上帶來的上下樓層剛度的過大變化(突變),給建筑物造成很多破壞,甚至是整個樓層的倒塌。

由上述分析可得,在對建筑進行設計時,要注意一些重要問題,盡量使沿豎向的剛度分布比較接近些,尤其注意的情況是在結構上不設剛度很大的剛度轉換層方面。此外,盡量避免一些不必要麻煩影響整體質量,比如避免某一樓層剛度的過小,或是避免產生地震時的扭轉效應。

3 總結

作為建筑設計師,應該時刻將抗震設計的重要性放在首位,運用專業的知識進行合理的建筑設計,以期在災難發生時,能盡可能的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李國強;許炎彬;孫飛飛.中國建筑結構性能化抗震設計概況[C],崛起中的亞洲:可持續性摩天大樓城市的時代:多學科背景下的高層建筑與可持續城市發展最新成果匯總——世界高層都市建筑學會第九屆全球會議論文集 ,2012

[2]李小午.中國古建筑結構(抗震)性能分析[D].北方工業大學 2011

[3]林世鑌.建筑物抗震能力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 2010

[4]黃磊.回應地域自然環境的生態建筑設計策略初探[D].重慶大學 2010

[5]陳靜香.日本中小學校建筑抗震防災經驗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 2010

[6]宋小虎.汶川縣城房屋震害分析與樓梯對框架結構抗震性能影響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 2010

篇(4)

【關鍵詞】建筑設計 結構 美感 哲學

建筑學的研究內容包括多樣化的內容,這些內容包括實用性,地域性,公共性,總體性等等。而建筑物的美感因素也是建筑設計之中的重要部分。所謂的結構美,其本質就是使建筑物的結構學與美感加以結合,形成完善的建筑物形態。建筑技術的發展,從來都是與對美感的追求協調統一的。

一.建筑藝術美感研究的目的

隨著時代的前進,新的技術新的材料帶來了新的建筑方法,而建筑方法的進步也為建筑的結構美感帶來的新的變化。舉例而言,土耳其著名的建筑藍色清真寺,其圓頂與拱頂相互搭配,純大理石的建筑設計,在今天也是建筑學和文化學的經典。然而對于現代的建筑設計者來說,隨著美學觀念與科技技術的進步,他們對建筑設計中的美感因素也有著更多的認識。

建筑物設計建造之后,既要考慮到其實際的使用情況,也要考慮到作為建筑物的觀瞻問題。如果建筑物不夠美觀甚至丑陋,對于建筑物發揮其職能也是一種潛在的不利因素。而對于一些以觀賞性或者地標性建筑的設計來說更是如此;對于這些建筑的設計來說,可以說外觀占到了其作用的很大一部分,更要求建筑設計者不能輕忽。

我們在進行建筑美學的相關探索上,更多的是關注了那些外國的設計美感理論與設計案例。雖然說我國在長久的歷史之中也產生了一些建筑方面的觀念,也有諸多經典的建筑學案例;然而在近現代的數百年間,對建筑美學的研究卻很匱乏。目前來說,國內的建筑設計者還需要多多學習,多多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

二.一些建筑設計案例分析與美學觀念闡述

1.以水晶宮的設計和影響為例

建筑的結構美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是力學,建筑物的受力情況部分;另一部分是外部的美感情況;最后則是細微處的處理情況。

舉例而言,以倫敦的首屆國際博覽會上的水晶宮為例。該建筑長約五百六十三米,寬約一百二十四米,總面積接近十萬平方米,然而建筑時間只花費了半年。在其設計者的年代,雖然鐵與玻璃結合建造建筑在技術上已經成為可能,然而還并沒有其他的建筑設計者有用這兩種材料進行大型建筑的建設的案例。

在水晶宮的建設過程中,設計者使用了規范化建設的建筑策略,將大部分的建筑物部件設定為以四英寸為尺寸模板的標準尺寸。之后再在工廠進行統一的生產,運輸到現場進行組裝。這樣的建筑方法,相比于過去的建筑模式顯然是提高了其運作的效率與成果的。另一方面,建筑的外觀也體現了力學體系和華麗外表的結合,甚至也進一步的體現了當時工業時代的精神與風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獨特特點,水晶宮成為了在歷史上具備特殊位置的重要建筑,就算是其在數十年后焚毀也是如此。

水晶宮隊現代建筑有著巨大的影響,現代的建筑模式可以說都是在水晶宮的后續道路上行走。水晶宮采用的工業化建筑手段,指引了日后所有的建筑事業;而其本身的玻璃結構也被世界上無數的建筑設計者借鑒,在各類展覽類建筑的設計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現在看來,水晶宮的建筑意義并不僅僅是新的力學方式的探索,也不僅僅是建設方法的重大創新;而是使用了全新的技術手段來闡述新式的美感的一種建筑設計原則的革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以被認為是新的設計模式與建筑美感的開端。

2.關于我國的建筑設計

美的來源是什么?在歷史上諸多的哲學家對此進行了討論,并沒有得出統一的結論,然而有一點是較為明確的,那就是簡潔,和諧的事物屬于美。

舉例而言,在大型建筑之中常常使用的穹頂結構,就體現出了簡潔的設計原則;在簡化建筑外觀的同時擴展了視野,顯示出美感。

當然,對于一棟建筑來說,保證其安全性和使用期限比起美感的要求更加重要;目前我國的結構學與建筑美學的結合還顯稚嫩,可能不能在符合美學要求的情況下完全的保證建筑物的質量符合要求。

同時又有另外一點因素,需要為建筑設計工作負責的并不僅僅是建筑設計師;建筑業主,施工方的要求可能占得比例比建筑設計者的意愿要高的多。因此,若要使建筑美學原則得到踐行,就必須要有業主投資者的支持。只有得到資金條件與充足力量的后盾,建筑設計工作才能充分的發揮自身的優勢,設計出富有美感的建筑。另一方面,也要重視與結構工程師的交流和溝通,保證建筑設計結合了美感和穩定性。

以我國的著名建筑案例,中央電視臺新大樓為例。

大樓標志性的懸空處和不規則形狀,表面上毫無規則,實際上卻是有著一套嚴密的支撐體系的。可以觀察到,主樓的形狀實質上是四棱錐的變形。切割而出的面拼合成大樓的外部形狀,也符合中央電視臺的整體創新前進的形象。

實際上,整個的電視臺大樓形成了一個框筒的結構,內部的井道并不承擔支撐作用,而將力交給建筑外部的筒形結構。也正因為如此,該建筑能夠形成那種獨特的懸空結構。這形成了該建筑獨特的美感。

在結構力學的相關設計中,發現斜向的網格并不能達到最優的力量分配,也不能完全的達到最好的分配情況。在之后的探索之中,設計者根據實際的受力情況來對各根鋼桿來進行劃分,也就形成了如今所見的不規則形狀。這也是建筑設計師和工程結構工程師的精密合作和協調達成的結果、對于玻璃幕墻來說也是一樣,根據建筑內部的支撐結構來展開玻璃幕墻的布置。

【結語】

建筑設計的美感因素一向是一個爭議很多的問題。建筑設計本身就是一種需要考慮種種問題的體系,而對于建筑設計來說,富有美感的選擇也不是唯一的。在這個過程之中也必須要用結構工程師與投資者的配合。縱觀世界各地那些以造型獨特富有美感又實用的建筑,都可以看出,富有美感的建筑是由優秀的建筑設計者在充足的條件下設計而成的。

【參考文獻】

[1] 國曉偉 建筑創作中的結構美學研究――以“河北工程大學綜合體育館”方案設計為例 [d] 河北工程大學 2014,05(26)

[2] 趙曉敏 基于結構美學的中小型快鐵站空間形態研究 [d] 西南交通大學 2014,05(01)

篇(5)

設計是否考慮抗震要求,對整個建筑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在建筑抗震設計過程別要注重以下幾個問題。

一、建筑體型設計問題

建筑體型包括建筑的平面形狀和主體的空間形狀的設計。震害表明,許多平面形狀復雜,如平面上的外凸和凹進、側翼的過多伸懸、不對稱的側翼布置等在地震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唐山地震就有不少這樣的震例。平面形狀簡單規則的建筑在地震中未出現較重的破壞,有的甚至保持完好無損。沿高度立體空間形狀上的復雜和不規則在地震時都會造成震害。特別是在建筑結構剛度發生突變的部位更易產生破壞。因此在建筑體型的設計中,應盡可能地使平面和空間的形狀簡潔、規則;在平面形狀上,矩形、圓形、扇形、方形等對抗震來說都是較好的體型。盡可能少做外凸和內凹的體型,盡可能少做不對稱的側翼和過長的伸翼。在體型布置上盡可能使建筑結構的質量和剛度比較均勻地分布,避免產生因體型不對稱導致質量與剛度不對稱的扭轉反應。

二、建筑平面布置設計問題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在建筑設計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反映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要求。柱子的距離、內墻的布置、空間活動面積的大小、通道和樓梯的位置、電梯井的布置、房間的數量和布置等,都要在建筑的平面布置圖上明確下來。而且,由于建筑使用功能不同,每個樓層的布置有可能差異很大,建筑平面上的墻體,包括填充墻、內隔墻、有相應強度和剛度的非承重內隔墻等等布置不對稱,墻體與柱子分布的不對稱、不協調,使建筑物在地震時產生扭轉地震作用,對抗震很不利。有的建筑物,其剛度很大的電梯井筒被布置在建筑平面的角部或是平面的一側,結果在地震中造成靠電梯一側建筑物的嚴重破壞。這是因為電梯井筒具有極大的抗側力剛度,吸引了地震作用的主要部分[3]。有的建筑物,在平面布置上一側的墻體很多,而另一側的墻體稀少,這就造成平面上剛度分布的很不對稱,質量分布也偏心,使結構的受力和變形不協調,導致扭轉地震作用效應,帶來局部墻面的破壞。有的建筑物,如底層為商場的臨街建筑,臨街一側往往不設墻體,而其另一側則有剛度很大的墻體封閉,兩側在剛度上相差很多,也將在地震時引起扭轉地震作用,對抗震不利。還有的建筑平面布置上,經常出現內隔墻不對齊或中斷,使剛度發生突變和地震力傳遞受阻,對抗震也帶來不利,客易引起結構的局部破壞。建筑平面布置設計對建筑抗震關系很大,從概念上要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建筑平面布置設計上要盡可能做到使結構的質量和剛度分布均勻,對稱協調,避免突變,防止產生扭轉效應。在建筑平面布置的總體設計上要盡可能為結構抗側力構件的合理布置創造條件,使建筑使用功能要求與建筑結構抗震要求融合成一體,充分發揮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中的作用。

三、建筑豎向布置設計問題

建筑的豎向布置設計問題在建筑設計中主要反映在建筑沿高度(樓層)結構的質量和剛度分布設計上。無論是單層或多層,還是高層建筑或超高建筑,這個問題是比較突出的。存在的這個主要問題是,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要求,如底層或下面幾層是商場、購物中心,建筑上要求是大柱距、大空間;而上面的樓層則是開間較大的寫字樓或布置多樣化的公寓樓,低層設柱、墻很少,而上面則是以墻為主,柱很少。有的建筑在布置上還設有面積很大的公用天井大廳,在不同樓層上設有大會議廳、展廳、報告廳等,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形成了建筑物沿高度分布的質量和剛度的嚴重不均勻、不協調。突出的問題是沿上下相鄰樓層的質量和剛度相差過大,形成突變[3]。在剛度最差的樓層形成對抗震極為不利的抗震承載力不足和變形很大的薄弱層。這是在建筑設計中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在實際設計中,在建筑使用功能不同的情況下,很可能出現上下相鄰樓層的墻體不對齊,柱子不對齊,墻體不連續,不到底;上層墻多,下層墻少;上層有柱,下層無柱等,使地震力的傳遞受阻或不通;抗震用的剪力墻設置不能直通到底層、剪力墻布置嚴重不對稱或數量太少。所有這些布置都將給建筑物帶來地震作用分布的不均勻、不對稱和對建筑物很不利的扭轉作用。多次大震害表明,建筑物豎向樓層剛度的過大變化,給建筑物造成很多破壞,甚至是整個樓層的倒塌。在1995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中,有多棟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發生了中間樓層的整體坐落倒塌破壞。因此,盡可能使剪力墻布置比較均勻并使其能沿豎向貫通到建筑物底部,不宜中斷或不到底。盡量避免其某樓層剛度過少,盡量避免產生地震時的鈕轉效應。

四、建筑上應滿足的設計限值控制問題

根據大量震害的經驗總結,現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Jll-89)對房屋建筑在建筑設計中應考慮的一些抗震要求的限值控制提出了規定。這些規定,建筑設計應予遵守:一是房屋的建筑總高度和層數;二是對房屋抗震橫墻問題和局部墻體尺寸的限值控制。

五、屋頂建筑的抗震設計問題

在高層和超高層建筑設計中,屋頂建筑是一個重要的設計部分。從近幾年對一些高層建筑抗震設計審查結果來看,屋頂建筑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過高,二是過重。這樣的屋頂建筑加大了變形,也加大了地震作用。對屋頂建筑自身和其下的建筑物的抗震都不利。屋頂建筑的重心與下部建筑的重心不在一條線上,且前者的抗側力墻與其下樓層的抗側力墻體上下不連續時,更會帶來地震的扭轉作用,對建筑物抗震更不利。為此,在屋頂建筑設計中,宜盡量降低其高度。采用高強輕質的建筑材料和剛度分布比較均勻、地震作用沿結構的傳遞比較通暢,使屋頂重心與其下部建筑物的重心盡可能一致;當屋頂建筑較高時,要使其具有較好的抗震定性,使屋頂建筑的地震作用及其變形較小,而且不發生扭轉地震作用。

六、結束語

篇(6)

關鍵詞: 建筑設計 抗震 設計 建筑體型 設計問題

建筑設計是否考慮抗震要求,從總體上起著直接的控制主導作用。結構設計很難對建筑設計有較大的修改,建筑設計定了,結構設計原則上只能是服從于建筑設計的要求。如果建筑師能在建筑方案、初步設計階段中較好地考慮抗震的要求,則結構工程師就可以對結構構件系統進行合理的布置,建筑結構的質量和剛度分布以及相應產生的地震作用和結構受力與變形比較均勻協調,使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和抗震承載力得到較大的改善和提高;如果建筑師提供的建筑設計沒有很好地考慮抗震要求,那就會給結構的抗震設計帶來較多困難,使結構的抗震布置和設計受到建筑布置的限制,甚至造成設計的不合理。有時為了提高結構構件的抗震承載力,不得不增大構件的截面或配筋用量,造成不必要的投資浪費。由此可見,建筑 設計是否考慮抗震要求,對整個建筑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在建筑抗震設計過程別要注重以下幾個問題。

一、建筑體型設計問題

建筑體型包括建筑的平面形狀和主體的空間形狀的設計。震害表明,許多平面形狀復雜,如平面上的外凸和凹進、側翼的過多伸懸、不對稱的側翼布置等在地震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唐山地震就有不少這樣的震例。平面形狀簡單規則的建筑在地震中未出現較重的破壞,有的甚至保持完好無損。沿高度立體空間形狀上的復雜和不規則在地震時都會造成震害。特別是在建筑結構剛度發生突變的部位更易產生破壞。因此在建筑體型的設計中,應盡可能地使平面和空間的形狀簡潔、規則;在平面形狀上,矩形、圓形、扇形、方形等對抗震來說都是較好的體型。盡可能少做外凸和內凹的體型,盡可能少做不對稱的側翼和過長的伸翼。在體型布置上盡可能使建筑結構的質量和剛度比較均勻地分布,避免產生因體型不對稱導致質量與剛度不對稱的扭轉反應。

二、建筑平面布置設計問題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在建筑設計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反映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要求。柱子的距離、內墻的布置、空間活動面積的大小、通道和樓梯的位置、電梯井的布置、房間的數量和布置等,都要在建筑的平面布置圖上明確下來。而且,由于建筑使用功能不同,每個樓層的布置有可能差異很大,建筑平面上的墻體,包括填充墻、內隔墻、有相應強度和剛度的非承重內隔墻等等布置不對稱,墻體與柱子分布的不對稱、不協調,使建筑物在地震時產生扭轉地震作用,對抗震很不利。有的建筑物,其剛度很大的電梯井筒被布置在建筑平面的角部或是平面的一側,結果在地震中造成靠電梯一側建筑物的嚴重破壞。這是因為電梯井筒具有極大的抗側力剛度,吸引了地震作用的主要部分[3]。

三、建筑豎向布置設計問題

建筑的豎向布置設計問題在建筑設計中主要反映在建筑沿高度(樓層)結構的質量和剛度分布設計上。無論是單層或多層,還是高層建筑或超高建筑,這個問題是比較突出的。存在的這個主要問題是,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要求,如底層或下面幾層是商場、購物中心,建筑上要求是大柱距、大空間;而上面的樓層則是開間較大的寫字樓或布置多樣化的公寓樓,低層設柱、墻很少,而上面則是以墻為主,柱很少。有的建筑在布置上還設有面積很大的公用天井大廳,在不同樓層上設有大會議廳、展廳、報告廳等,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形成了建筑物沿高度分布的質量和剛度的嚴重不均勻、不協調。突出的問題是沿上下相鄰樓層的質量和剛度相差過大,形成突變。在剛度最差的樓層形成對抗震極為不利的抗震承載力不足和變形很大的薄弱層。這是在建筑設計中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在實際設計中,在建筑使用功能不同的情況下,很可能出現上下相鄰樓層的墻體不對齊,柱子不對齊,墻體不連續,不到底;上層墻多,下層墻少;上層有柱,下層無柱等,使地震力的傳遞受阻或不通;抗震用的剪力墻設置不能直通到底層、剪力墻布置嚴重不對稱或數量太少。所有這些布置都將給建筑物帶來地震作用分布的不均勻、不對稱和對建筑物很不利的扭轉作用。多次大震害表明,建筑物豎向樓層剛度的過大變化,給建筑物造成很多破壞,甚至是整個樓層的倒塌。

四、建筑上應滿足的設計限值控制問題

根據大量震害的經驗總結,現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Jll-89)對房屋建筑在建筑設計中應考慮的一些抗震要求的限值控制提出了規定。這些規定,建筑設計應予遵守:一是房屋的建筑總高度和層數;二是對房屋抗震橫墻問題和局部墻體尺寸的限值控制。

五、屋頂建筑的抗震設計問題

在高層和超高層建筑設計中,屋頂建筑是一個重要的設計部分。從近幾年對一些高層建筑抗震設計審查結果來看,屋頂建筑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過高,二是過重。這樣的屋頂建筑加大了變形,也加大了地震作用。對屋頂建筑自身和其下的建筑物的抗震都不利。屋頂建筑的重心與下部建筑的重心不在一條線上,且前者的抗側力墻與其下樓層的抗側力墻體上下不連續時,更會帶來地震的扭轉作用,對建筑物抗震更不利。

篇(7)

關鍵詞:抗震概念是設計;建筑結構;分析及討論

中途分類號:TU973 文獻標識碼:A

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了7.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這是即2008年以來,四川發生的第二次大地震。

當年的汶川地震是我國目前為止破壞力最大、范圍最廣的一次地震,當時,山河顫動、大地移位、滿目瘡痍。

在2011年11日,日本東北部也發生了9.0級地震,造成了日本核電站爆炸,輻射物質外泄,周邊人員受到威脅。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進步,城市范圍逐漸擴張,地震所帶來的經濟損失也越來越高。所以,怎樣準確的對地震進行預防,降低所產生的經濟損失,并且防止地震出現后衍生的次生災害(例如:核電站爆炸、火災等),就變成了當前建筑工程部門首要處理的問題。人們在對數次的地震災害進行分析,總結出:對于建筑抗震性能的設計來講,其結構概念設計比計算設計更為關鍵。

一、建筑設計中抗震概念的必要性

當前,我國正處速發展的階段,其建筑速度及建筑規模都超越了以往。那么,增強先進計算理論的發展、提高計算機的使用、發展新型輕質、高強、環保的建筑材料利用,將建筑結構設計同安全、可靠、經濟相關聯就成為了建筑部門首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在飛速提升的背后,隱藏的是粗糙、盲目的建筑設計,其對于建筑結構設計是十分危險的事情。對于當前的情況,應倡導利用概念設計的方法幫助設計師發揮創造性,同時推動建筑行業的發展,所以,概念設計是十分重要的理念。

那么,抗震概念設計又是什么呢?抗震概念設計是鑒于地震災害和工程經驗建立的抗震設計基本原則和思想,進行建筑和結構的總體布置并確定細部構造的過程。對于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來講,概念設計、抗震計算和構造措施三個層次同等重要,缺一不可。那么,也可以說“概念設計”是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中最為關鍵的問題。

這里說的“概念設計”指的是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時,不但要對建筑整體結構的抗震性能進行關注,同時要根據結構的破壞過程及機制,靈活將抗震標準應用到設計中。不僅要把握整體布局,并且還要兼顧重要部位,進而使結構抗震設計中的問題得到根本的解決,更好的提升建筑整體結構的抗震性能。

建筑設計中,抗震概念設計的內容主要包含工程整體結構及細部的布置構造;對于地震災區建筑工程的結構概念設計中,抗震概念設計、結構抗震計算及抗震構造措施三方面內容應進行關注;從建筑及構造方面進行綜合設計。

對于建筑結構中的抗震概念的設計來說,基本為規范。當前,世界各國都將建筑思想逐漸轉變為應用多級設防的觀念。當前的建筑抗震設計標準通過修改及設定已經趨于完善。在設計規范中,應用了“兩個階段、三個水準”的概念,即“小震不壞、中震可復、大震不倒”。

在建筑結構的抗震概念設計中,包含著一些不確定或模糊不清的條件。例如:地震作用是一種循環往復且隨機性很強的荷載,建筑物受到地震破壞的原因也比較復雜,想要準確預測遭受地震后的情況并進行計算是十分困難的。

二、建筑設計應注重場地的選擇

我國現行抗震規范按場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輕重程度把建筑場地劃分為對建筑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險的地段。地震造成建筑的破壞,除地震直接引起結構破壞外,還有場地條件的因素;因此抗震設防區的建筑工程宜選擇有利和一般地段,避開不利地段,并不在危險的地段進行建設。

工程地質條件對地震破壞影響很大,常有地震烈度異常現象,即“重災區里有輕災,輕災區里有重災”,其產生的原因是局部地區的工程地質條件不同。例如:蘆山縣太平鎮一座百年老宅,在“4.20”地震中地處震中9度烈度區,震后建筑安然無恙、毫發未損,該宅地處位置就是老百姓常說的“風水寶地”。實際上就是抗震規范中提到的有利地段的一種體現。

三、合理把握建筑的體型

無數次的地震災害表明,規則、簡單、對稱的建筑在地震時較不容易破壞,對建筑設計規則性的要求,已普遍得到了高度重視。在設計建筑方案時,建筑形體和布置應符合抗震概念設計原則,盡量采用規則的建筑方案。也就是說,建筑的平面、立面應力求規則、簡單、對稱,抗側力體系的剛度和承載力,材料強度和質量分布應均勻、連續、無突變。震害表明,不規則的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容易產生扭轉振動,進而破壞。

規則性在抗震概念設計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然而建筑設計創作是工程技術和人文藝術的結合,可構造某種認為環境體系,以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上的要求。為達此目的,建筑設計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復雜的建筑體型,這些復雜的建筑體型很難準確的用若干簡單的定量指標來劃分不規則程度。因此,就需要有經驗的、有抗震知識素養的建筑師和結構工程師相互配合,區分不規則、特別不規則和嚴重不規則等不規則程度;對所設計的建筑的抗震性能有所估計,這樣才能設計出抗震性能良好的建筑。并按實際需要合理設置建筑抗震縫,可以將體型復雜的建筑物劃分為“規則”的建筑,從而降低抗震設計的難度,提高抗震設計的可靠度。

四、利用結構的延性

一個結構的抗震性能,主要取決于對地震“能量吸收和耗散”能力的大小,而又取決于結構延性的大小。延性好,則結構通過彈塑性變形耗散大量地震能量,使結構免于倒塌。利用結構的塑性變形的發展來抗御地震,吸收地震能量,因此增加結構的延性,不僅能削弱地震反應,而且提高了結構抗御強烈地震的能力。

在結構設計中,對于框架結構體系,按規定應采用梁端屈服型框架,使框架結構塑性鉸出現在梁端,這就是所謂“強柱弱梁”型的延性框架;以提高結構整體的變形能力和抗地震倒塌能力,防止建筑物在強烈地震作用下倒塌。同時要求,使鋼筋混凝土構件正截面受剪承載力大于構件彎曲時實際達到的剪力,即“強剪弱彎”,用以改善構件自身的抗震性能,“強柱弱梁、強剪弱彎”是結構抗震概念設計中的兩個重要概念。

對于砌體結構房屋,按規定應優先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屋蓋,設置圈梁和構造柱,或采用配筋砌體,加強對砌體的約束,提高砌體結構的延性和整體性,使砌體結構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發生裂縫后不致倒塌。

五、設置多道防線

多道抗震防線對結構在強震作用下的安全性是極其重要的,在建筑結構中建立多重抗側力體系,當第一道防線的抗側力構件在強烈地震襲擊下遭到破壞后,后備的第二道及至第三道防線的抗側力構件立即接替,抵擋后續的地震力的沖擊,可保證建筑物最低限度的安全,免于倒塌,贏得救援時間,便于救援人員及時施救,提高了對生命的保護。

例如目前廣泛采用的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主要抗側力構件是剪力墻,也就是第一道防線,一旦剪力墻開裂或屈服,框架部分將起到第二道防線的作用;又例如框架-填充墻結構體系,如設計得當,在地震作用下,填充墻就是第一道防線,一旦填充墻遭到破壞,框架梁將起到第二道防線的作用,框架柱則為第三道防線。

六、注重非結構因素

根據蘆山“4.20”地震破壞現象分析,多數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筑的砌體填充墻率先破壞,耗散了大部分地震能量,拖延了震害過程,限制了框架變形,減少了整體結構的地震側移幅值,使主體結構免遭厄運,確實充當了抗震防線的“第一衛士”。

在建筑抗震設計中,設計師應注重填充墻對整個結構抗震性能的影響,填充墻的布置在建筑平面上,應力求對稱均勻,以免造成結構偏心;沿房屋的豎向,填充墻應連續貫通,以避免在填充墻中斷的樓層出現框架剪力的驟增。

結語

總而言之,抗震概念設計是決定建筑安全性能的關鍵所在,從建筑整體方案設計起始,就應利用對建筑結構抗震標準去應對工程中將出現的問題,例如:建筑體型、結構體系、剛度分布、構件延性等。從宏觀角度去進行思考、判斷、選擇,再輔助必要的計算和構造措施,從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薄弱環節,提升建筑整體抗震性能。也可以說,抗震概念的設定是基于建筑整體空間及地理問題基礎上,運用整體概念總結構件方案,依據力學原理選取設計思路,更好的保證建筑整體性能,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對建筑設計過程中如何把握抗震概念設計進行探討是值得相關工作人員深入思考的事情。

參考文獻

[1]范紅兵,淺談建筑設計過程中如何把握抗震概念設計[J].廣東科技,2012(19).

[2]段敬民,錢永久,張方,底部框剪砌體及結構房屋抗震分析及抗震概念設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婷婷五月综合欧美图片|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级| 99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 小13箩利洗澡无码免费视频| 男女上下猛烈啪啪免费看|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野外性史欧美k8播放| 久久精品亚洲男人的天堂| www夜插内射视频网站|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麻豆专媒体一区二区| 又黄又爽又高潮免费毛片| 外国男同志网站| y111111少妇影院无码|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欧美|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看| 精品人妻中文无码av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女婷五月99播放| 风间由美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 青草草在线视频永久免费|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软件app| 国产成人久久av免费看| 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 三年片在线观看大全国语|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igao视频| 天天摸夜夜添狠狠添高潮出水| 18成人片黄网站www| 人妻阿敏被老外玩弄系列|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猫咪av| 奇米777四色影视在线看| 亚洲乱亚洲乱妇| 又大又紧又粉嫩18p少妇|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18岁日韩内射颜射午夜久久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