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2 09:23: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班級文化建設成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精神磁場,它用一種被師生共同認同的價值導向引領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在推進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其目的、意義及重要性,明確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和內容,建立和完善各項保障機制,讓校園文化成文學校特色鍛造、人才培養、良好校風形成的有效支撐。創新思維下的校園文化建設是以學校發展地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依據文化發展與建設的規劃線路和核心主旨,通過篩選、提煉、整合和再造,構建校園文化的新體系,以年度為時段,確立重點、分步實施、梯階推進、循序發展,加強文化建設工作內容和工作責任落實,確保文化建設目標的順利實現。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施路徑
(一)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實施路徑
1深入開展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校風建設就是校園精神的塑造,校風作為構成教育環境的獨特的因素,體現著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在校風體現形式上,校風主要表現師生的精神風貌、文化育人氛圍。好的校風具有“強制性”“原發性”和“能動性”的感染力,具有對學校成員內在動力的激發作用和促使主動成長意識的養成的功能。因此,高校應在提煉辦學歷程中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大力宣傳校訓基本精神,通過回顧、傳承、發展的文化建設路徑,實現正確價值觀的跨時空對接和傳承,以網絡多樣性平臺為載體,通過論壇、主題交流圈等具體形式,在師生中開展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大討論活動,進一步豐富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內涵,為建設健康校園風尚而努力。
2加強班級、寢室文化內涵建設班級和寢室是高校文化有效載體和基本建設單位,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成效的核心區域和關鍵因素。通過班級和寢室文化建設,鍛造團結進取、和諧健康、勤奮學習、誠信有禮的優良風氣。在班級、寢室文化建設上,要著力構筑班級文化的核心內涵,以班集體共同指向和認同的個性文化符號和形式,增強班集體的向心力,以班訓、班旗、班歌、班徽等具體的文化形式以及文化進寢室具體舉措,確立集體成員共同為之努力和奮斗的精神導向,進而促進班級、寢室文化內涵建設。3加強人際關系建設加強人際關系建設,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心態,提升學生協調、協作能力,促進和諧校園建設有著重要作用。要做好學生心理測評、心理疏導和干預、心理檔案建設等工作,了解和掌握學生心理動態,做好跟蹤、預防和指導工作。用同學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搭建人際交流的平臺;通過主題論壇、“話語墻”以及微信、QQ群、意見箱及直接對話等形式,暢通學生的話語渠道,打通人際屏障,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能坦誠相對、順暢對話、互相尊重、取長補短、增進感情、融洽關系,為和諧校園建設和學生良好人際能力培養創造條件。4做好節慶、紀念日活動安排工作充分利用相關紀念日以及中國傳統節日的教育契機,結合本校區位、發展歷史及建設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傳統文化、文明禮儀、誠實守信、感恩知報等主題教育活動,倡導校園文化主旋律、傳遞校園精神文化正能量;通過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校慶、國旗下講話及各種類型的表彰、頒獎典禮等校內有影響力的活動,開展能觸及學生靈魂的主題教育活動,激活學生成長內力,構筑校內正確的成長觀和價值觀導向。
(二)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實施路徑
1加強媒體等文化硬件建設
充分發揮網絡等新型媒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加大管理和建設力度,建設好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校園各級網站。網站在堅定政治立場、恪守正確導向的前提下,開辟相關專欄或論壇,直面學生關注的熱點話題和主要內容,不回避、不遮掩,尊重學生的知情權和話語權,牢牢把握網絡文化建設的主動權,做好答惑、引導和統一思想的工作;發揮校園博客、微信群具有高點擊率和兼容性強的優勢,與其他輿論載體形成合力,占領學校文化宣傳的主陣地;辦好內刊,不斷豐富辦刊內涵、提升辦刊水平,瞄準文化建設全局,共同構筑立體化文化系統。2做好文化環境建設工作按照體現校園文化建設主旨要求、符合學校發展實際、彰顯校園文化建設品質的建設思想,建設好一批體現共青團及青年學生文化項目和工程,按照逐年推進、漸次豐富、規模發展的宗旨,分步、分時段地夯實建設基礎,促成建設成果;積極利用社會資源,利用學校的宣傳資源和平臺,宣傳本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思路和建設目標,和展示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的階段性成果以及最新工作動態;根據校園文化建設的進度和實際需求,加大規劃、建設校內大學生活動場所及硬件建設的力度,為校園文化活動的蓬勃開展提供物質保障。
(三)校園制度文化建設的實施路徑
制度文化是學校辦學、治校的基本保證,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有力保障。因此,要根據校園文化建設的節奏和步調,逐步構建機制流暢、運行高效、執行有力、落實到位的制度文化體系,寬視野、高角度地輻射工作全盤,目標設定靶向直指具體工作和問題要脈,擠掉水分、細化環節、講求實效。1構建學生工作管理系統根據本校學生管理體系科學、合理運轉的實際要求,構建學生管理構架系統,系統下的項目和條款涵蓋學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以主渠道和多分支相協調的一站式統籌,全面加強現有制度的改良和新制度的創立。制度建設實行動態化、靈活性的調整機制,根據制度實際操作情況及工作的需要,順序推進、逐步完善,通過制度文化的建設,形成流程簡化、簡政放權、重在指導、科學考核的工作機制。2加強二級單位文化建設系部制度建設及執行情況,是系部和班集體文化建設的重要保障。班級制度建設主要包括班風、學風建設制度,班級管理制度,班干部、團支部工作職責,班級有關學習、常規、活動設計及參與情況,早操、早功、衛生值日、班級日志填寫等內容以及各項工作的計劃、總結等。各班級要根據本班實際和專業特點,制定和完善相關的工作制度,使班級體各項工作有著堅實的制度保障。
(四)校園品牌文化建設的實施路徑
品牌文化是一所高校文化建設的精髓和核心價值。品牌特色文化建設要把握發展方向、明確建設目標,按照廣泛建設、重點培植、循序漸進的原則,立足辦學特色和發展目標,按年規劃、逐步篩選、重點打造,建設一批具有本校鮮明特征的文化品牌。1舉辦規模化的綜合藝術活動藝術教育是大學生人文素養提升的重要渠道。藝術教育活動的開展要關注參與性、覆蓋面,既要有基層的、與專業特色相聯系的文化活動,又要有學校層面的、規模化的,體現藝術教育成果的藝術活動。如舉辦大學生藝術節,在全面整合校內原有文化活動的前提下,進行提煉、重組、再造和提升,在開展好校內文化活動的基礎上,力爭贏得市委宣傳部、市文聯、市教育局等相關主管部門的支持,領銜承辦地方高校群體性、規模化的大型綜合文化活動,實現校內文化活動的群眾性和社會層面文化活動的精英化的互動、交融,通過校內普及、校外展示,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活動開展過程中,要立足學生的全面發展,放眼全體學生,既要突出專業性,又要強調群眾性,不斷擴大活動的覆蓋面。2開展大學生論壇活動加強校內大學生活動基地建設的力度,開展校內“大學生論壇”活動,可邀請校(系)領導、輔導員、任課教師及校外專家參與,明確主體的活動模式,開辟“一起說說”“舌戰群雄”“大事小非”“真情話語”“名家明見”等主題板塊,在正確引領和指導的前提下,創設自由、寬松的話語環境,讓同學敢說話、說真話、聽心聲、長心智、達共識,用同學自己思想和話語能動鎖定并倡導校內正確價值導向,促進同學自覺自愿地與學校伴同成長。3做好識別標志等視聽文化建設工作校徽、校旗、校歌等識別文化符號,是彰顯學校文化特色和培養目標和詮釋學校文化形象的載體,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立足學校已經識別文化基礎,做好系部系旗、系徽、系歌的設計和創作工作。工作過程中,要倡導文化共性和代表性,突出專業特點,體現學生文化訴求,為系部特色文化建設提供支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倡導學生戴校徽、穿系服、唱校(系)歌,用實際行動尊重并捍衛主流文化,以文化統領行動,以行動促培養成果。4開展以專業技能大賽為核心內容的大學生文體科技節活動大學生文體科技節是學校具有特色的傳統文化活動。舉辦文體科技節,既要立足已有建設成果,又要和專業建設緊密結合,進行分流、改造和優化,要以學校文化建設總體規劃為先導,成為學校文化系統的組成項目。活動要突出品質的提升、能力的培養和項目的有效定位。在活動中要著力開展分類技能大賽,專業技能競賽開展要立足實際、科學分類、系部承辦、校級評選,要尊重專業個性、打通專業共性通道,既分類又統籌,全面提升技能競賽水平。5做好學生社團和青年志愿者服務工作建立校、系分層次管理體系,開展學生的社團特色活動,立足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建設方向,保證社團項目與學校文化內涵建設的統一性。加強社團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和社團的常規管理,提高社團活動質量,創設品牌社團。堅持“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宗旨,按照“立足校園、面向社會”的志愿服務原則,全面加強學校青年志愿者隊伍建設。要重點培養和鍛造幾個品牌項目,以品牌的示范性和社會影響力來拉動社團整體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提升,發揮高校服務地方的作用,樹立學校良好的社會形象。此外,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各系部做好落實,各系部要在學校文化建設統一規劃下,根據系部專業特色及學生特點,建立起各具特色的系部文化體系。
三、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機制
(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領導
要形成對校園文化建設重要性的共識,通過構建學校領導領銜主管、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學生工作部門實際操作、系部等基層單位積極落實的組織機構和保障機制,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管理
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主管部門和責任人要依照相關管理辦法對各種輿論平臺實行有效、有度的監管,積極培育和弘揚校園文化建設正能量,堵截錯誤的思想潮流和低級言論的傳播,澄清模糊認識、引導輿情方向,禁止有悖黨紀國法和倫理道德的、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的言行在校內傳播。根據不同文化項目類型和內容,成立相應的指導教師隊伍,加強對文化建設活動的有效指導,確保建設成果。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
學校應將本校校園文化建設項目納入到事業發展的總體規劃當中去,構建校園文化建設系統以及保障系統順暢運轉的制度體系,建立和完善文化建設分項計劃和管理制度,實現校園文化建設高等學校教育教學評估體系和學生思想教育體系的有機融合、協同發展;學校應設立校園文化建設專項經費,并根據建設進度納入到當年的經費預算,高度重視文化項目基礎工程建設和人財物的投入,為校園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綜合保障;要經常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和解決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和形勢的需要靈活調整工作方法和手段,加強理論研究和探討,積極探索新形式下創新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思路和舉措。
作者:李秀華 張國平 單位:馬鞍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呂偉宏.校園文化的表現及其建設[EB/OL].(2014-04-01)2017-02-01].http://wenku.baidu.com/view/e845e03401f69e3143329482.html.
關鍵詞:班級管理文化 合作小組 曬
班級文化建設是給學生輸入積極力量的主要途徑,建設班級“合作小組”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有力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而且,做好班級的“合作小組”建設還是建設班級管理文化,形成班級積極教育氛圍的重要途徑。本文就“合作小組”建設對班級管理文化的作用做一個淺析。
1.基于“三人行”的小組建設
1.1建設動機:互學。“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優點,在小組中成員相互交流,互相學習。
1.2建設原理:學生們正面的互相影響。小組成員經常在一起合作、探討問題,無形中把自己擅長的一面展現給大家,并學習其他同學的長處。
1.3小組結構:三個人為基本單位――好、中、差。小組成員在學習成績、學習習慣等方面有梯度差異,小組內有榜樣的力量,有學習的方向,有助人的環境。
1.4成員數量:每個小組由兩個“三人行”單元組成。每個小組有六人,按兩個“三人行”單元,小組成員數量合適,并能發揮出集體的力量。
2. 小組建設的基本要求
2.1有組名、標志。每個小組要設計組名和標志。設計時要有小組的特色,在組名上就能體現出小組的榮譽感和凝聚力。如:必勝組、精英組、飛翔組。還有的小組組名以組長的名字命名,如超人組(組長王超外號“超人”),P?K組(組長名字丕坤打頭的兩個拼音字母組成,時髦而又貼切)。
2.2有組訓。如:振翅高飛,永不停歇;超越夢想,我與爭鋒等。組訓讓小組更具凝聚力。
2.3有組規。組規讓班級的管理縮小成以小組為單位的組內自主管理,管轄范圍小,利于實施,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比如有的組規是:上課不準睡覺,若違反,罰替組員倒一周垃圾,倒一周水。
2.4有組內計劃、目標、追求。如“狂人勇組”的特色學習計劃:每天在計劃本上積累一個成語或英語諺語。目標:班級第一。各小組都有計劃、目標、追求,使小組之間產生了競爭,也讓小組內的合作更加緊密,整個班級形成比、學、敢、幫、超的氛圍。
2.5有組內嚴謹的組織和分工。如何做好小組職責分工呢?
思路一:行政功能建制法(特點是按職責分工)一長五員制。小組長:負責協調整個小組工作;書記員:負責小組活動內容記錄;考勤員:負責小組活動考勤管理;欣賞員:負責組內獎罰(提倡以欣賞為主);保潔員:負責組內衛生工作安排;課業員:負責學習,作業,討論組織。
思路二:項目特長法(特點是依個人能力分工)一組多長制。如:語文組長、數學組長、英語組長、物理組長、化學組長、歷史組長、地理組長;或音樂組長、體育組長、美術組長、文學組長、書法組長、舞蹈組長、演講組長等。各個項目特長組長負責本科目學習的全部工作,如收發作業,幫助其他同學,和老師聯絡等。
小組內有嚴謹的組織和分工,既發揮了小組各成員的特長,又使小組成員都有成就感,從而使小組的合作、管理能高效運轉。
3.基于小組的班級文化建設――曬
曬即展示,通過各小組的墻報和工作桌或班會課把本組的建設成效曬給大家看,從而完成了班級文化的建設,形成了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
3.1曬組名、曬風采。每個小組都有一塊兒墻報,墻報就是小組曬成果的天地,每個小組都把本小組的組名、意義、成員簡介等以各種美觀的形式曬到墻報上,讓大家欣賞觀看。
如:子衿組。
組名寓意:曹操有詩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們組的名字便是從中得來的。“子衿”本指讀書人的衣袖,現在就喻作有知識文化的人。
組員介紹:曹陽,我是本組唯一一名男生,略有些小活潑,是本組一支活躍劑。我是王瑩,我是沙日娜,我們倆就有點小幼稚了,兩人常常喜歡拌拌小嘴,吵吵小架,常逗大家開心。我是組長張偉嬌,性格內向,待人溫柔,工作我會很認真嚴格。我是康海英喜歡繪畫,愿意為班上宣傳出份力。我是苗瑞,有些靦腆,同學稱我是英語小能手。
小組宣言:你勇敢,世界就會讓步。
小組特色:低調是子衿七組的特征,上進是子衿七組的內在氣質,小組成員各自相擁著自己的特點,和睦相處,共同進步。
3.2曬特色計劃。
如:向日葵組挖掘自身潛能、挑戰弱勢學科21天特色計劃。
(1)小組奮斗目標――爭創第一;
(2)小組宣言――“班級第一,舍我其誰?”
(3)小組任務――每天堅持聽寫20個單詞;
(4)個人提升――每人認真練50個鋼筆字;
(5)特色要求――每人每天完成2個個性學習任務。
3.3曬全家福。把本組成員的合影照片貼在本組墻報上,展示出本組成員的團結和自信。
3.4曬目標。小組目標可以制作在一張表格里,有小組建設目標、公民素養目標、自主學習目標(包括小組晉級目標、課堂參與目標、自習效率目標、習慣規范目標等)、自主管理目標(包括課堂紀律目標、內務整理目標、兩操紀律目標等)、自主生活目標(包括校園紀律目標、小組安全目標、飲食起居目標、文明禮儀目標等)。各個目標都有要求細則,小組內的目標管理非常完善。
關鍵詞:眉山市 中職學校 體育文化 問題及對策
引 言: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文化建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國家和各級政府部門在文化建設中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對推動社會進步、促進社會和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受傳統“重文輕武”思想的影響和物質條件的局限,文化建設內容更多的體現在德育和智育方面,體育文化建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不利于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加強體育文化建設研究,可以進一步豐富文化研究的內容和體系,為整個社會的文化建設注入更多的激情和活力,促進中職學校文化建設研究的進一步完善。通過文獻資料法研究發現:文化建設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各行各業中的文化建設,而學校中的體育文化建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學,針對中職學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研究比較少,本研究是在分析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后確定的研究內容,重點在于突出中職學校體育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對策。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事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要求教育改革的呼聲也在不斷升高。中職學校作為中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的改革與創新受到更多的關注,而體育教育也是中職學校不可缺少的部分,體育文化建設更是當前解決的重中之重,在中職學校體育文化建設大致有體育物質建設、體育活動建設、師資隊伍建設、體育教學改革、體育制度建設五條途徑。其中,體育活動建設途徑是中職學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核心途徑,其余四條途徑的建設成果都要在體育活動建設途徑中加以使用和檢驗,并在實踐中反作用于它們,促進它們的完善和發展,從而最終共同促進中職學校體育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1.關于中職學校體育文化建設中體育活動存在問題的研究
如上所述,當前中職學校體育文化建設大致有體育物質建設、體育活動建設、師資隊伍建設、體育教學改革、體育制度建設5條途徑。其中,體育活動建設途徑是中職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核心途徑,其余四條途徑的建設是為體育活動建設服務的,其建設成果都要通過體育活動建設加以使用、體現和檢驗,通過體育活動實踐表現出來,促進彼此的完善和發展,從而最終促進中職學校體育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2. 眉山市中職學校體育文化建設現狀
中職學校主要是指對初中畢業生或者具有初中畢業同等教育水平的人員進行中等職業教育的學校,學制為三年制教育。我國的中職教育相當于高中階段的職業教育,也包括一部分超過高中教育的職業培訓,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主體,其存在的主要意義在于培養有著義務教育基礎的、能夠適應社會需要的應用技能型人才與高素質的技能勞動者。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教授的主要是高中程度的文化課程,同時按照職業技能培訓的需要安排有針對性的專門的教育內容,使學生能夠根據就業的需要在三年內更好地學習知識。在我國中職學校主要有:中等專業學校、職業技工學校、職業高級中學、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在眉山市的中職學校只有:中等專業學校和職業技工學校。中職學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情況可以體現學校體育的發展情況。對眉山市中職學校體育文化現狀進行分析可以從整體上把握學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情況。
對策分析:為了讓中職學生進一步了解體育文化的含義,改變學生對體育認識的偏見。眉山市中職學校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加強體育文化的宣傳,舉辦體育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征文比賽和體育活動等,來豐富學校的體育文化建設,利用活動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體育文化知識,同時通過體育活動讓中職學生清楚體育課和體育活動不光是鍛煉身體、增加娛樂,還可以培養吃苦耐勞、團結合作、競爭意識、適應社會的能力。
3. 中職學校體育文化活動方式現狀及分析
中職學校體育活動方式可以分為學生自主活動、年級學生活動和校際學生活動三種形式。研究發現眉山市中職學校的體育文化活動模式主要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缺乏目的性、統一性、組織性。年級活動和校級活動相對較少,而且形式單一。
對策分析:眉山中職學校要明確各類別學生體育文化活動的相互關系,自主活動是學生體育文化活動的基礎,年級活動是學生體育文化活動的中間紐帶,校際活動是學生體育文化活動的最高形式,因此在開展體育活動中要建立一套整體的體育文化活動方式:如學校定期舉辦運動會或者體育節、各單項比賽、體育游戲比賽、體育知識競賽、體育知識講座、體育知識演講比賽、觀摩、欣賞體育比賽、組織體育社團、設立校園體育廣播欄目等;組織班級、年級、專業、校級和校際之間的體育文化活動;通過整體體育活動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自主活動、年級活動和校級活動的多元化體育文化活動中去,實現自主學生活動的大眾化、年級學生活動的精品化和校級學生活動的精英化,從而推動我市中職學校體育文化活動的健康有序發展。
要提高學生對體育文化活動的參與和關注程度,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作用是切實可行的辦法。學生干部是學生中的核心,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影響力、向心力。學生干部是體育活動的參與者,在中職校體育文化活動開展中,學生干部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有助于激發更多同學的參與熱情;同時學生干部每天都與廣大學生在一起,他們最了解學生的最新思想狀況和體育文化需求,使中職學校體育文化活動開展更有針對性;學生干部也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組織工作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蔡琳,蔡云飛.21世紀的學校體育文化[J].北方論叢,2002(5).
一、明確總的指導思想
我校以常德市教育局《關于在全市中小學廣泛開展讀書活動,全面建設“書香校園”的實施方案》為依據,以建設幸福校園為目標,引領廣大師生“走進五千年文明、品讀祖國經典美文”,以經典為友、以名著為伴,引導師生在讀書中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認知。以“讀書、啟智、明理、做人”為主題,以“閱讀積累”為突破口,以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為載體,激發師生及家長的讀書熱情,營造書香氛圍,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高雅的審美情趣,促進優良學風和校風發展,為構建學習型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二、扎根“養正”辦學理念
長期以來,我們奉行“為養正而求學、為養正而立身”的良訓,用健康高尚的校園文化給師生創造一個有形而莊重的心理磁場,在無形中統攝全體師生的靈魂,寓“養正”文化于校園的景觀建設和教育實踐之中。古語云:“蒙以養正,圣功也。”意指從童年開始,就要施以正確的教育,引導小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校將“正身”和“正心”作為育人的基本目標,讓學生在啟蒙階段就能修身養性,追求正氣,學做正人。“養正”已成為學校工作的一個核心,學校的課堂教學、德育工作、特色活動、學校管理等,皆圍繞這個“正”字展開,力求達到“正”這個目標。學校把“以武養正、以責養正、以書養正、以藝養正、以情養正、以禮養正”等落實到“育人為正”的各個環節,從而為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完整的人生奠定一個堅實而厚重的基礎。
三、確定多維活動目標
在總體目標上,我們提出:通過廣泛開展閱讀活動,進一步推進學校“養正”文化建設,努力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掌握有效的閱讀技能與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鍛造一支政治合格、適應新課改需要、專業扎實、業務精湛、樂于奉獻、奮發向上的師資隊伍,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以此為指導,我們確定了實際操作中的立體式目標。一是學生發展目標: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促進學生掌握基本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豐富學生課外知識,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展示能力,促進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發展。二是教師發展目標:建設學習型組織,提升理論素養和業務水平,鍛造一支政治合格、適應新課改需要、專業扎實、業務精湛、樂于奉獻、奮發向上的師資隊伍。三是社會發展目標:提高家長的讀書意識,激發家長的讀書熱情,樹立好讀書的形象,形成社會、家庭、學校和諧的讀書氛圍,掀起全民讀書熱潮,構建學習型學會。
四、抓實特色主題活動
我們以師生為主體,以班級為單位,以家長為輔助,以考核為監督,深入開展一系列獨具特色的主題活動,培養廣大少年兒童樂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追求積極健康的生活,形成了教師寓教于樂,學生寓學于樂的好局面。這些主題活動包括:⑴開展“我讀書、我快樂”活動,營造“書香班級”、宣傳“書香家庭”;⑵實施“五個一工程”活動,即建設一個閱讀陣地、建立一個圖書角、舉辦一屆讀書節、上好一堂課、落實一月或一期讀書計劃;⑶開展“三個共”讀書活動,促進校長與教師共讀、教師與學生共讀、家長與孩子共讀,共享讀書快樂;⑷每學期舉辦1~2次教師讀書沙龍活動,交流讀書經驗與心得;⑸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競賽活動,提升學習效果;⑹評選表彰“讀書之星”、“書香班級”、“書香家庭”評比活動,以期達到激勵先進的示范效果。
五、凸顯文化育人實際成效
我校按照“學生主體、全員參與、以校為主、輻射家長”的思路,圍繞“讀書、啟智、明理、做人”的主題,提出“沐浴書海,塑造美好人生”活動口號,大力開展讀書活動,引導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優化閱讀環境,讓校園處處彌漫書香氣息,構建學生素質和諧發展、教師隊伍充滿活力的學習型校園,取得了幾方面的成效。
1.濃厚的閱讀環境和氛圍已然形成。營造一種濃厚的閱讀環境和氛圍,能使閱讀的啟動和保持成為學生個體的無意識行為,使其自然進入閱讀的實踐之中。在打造“書香校園”的過程中,我們把“養正”精神滲透進課堂,寓“養正”文化于各項活動,著力推進了“五個建設”:一是讓圖書走出圖書室;二是讓每個班級充滿書香;三是讓每扇墻壁飄書香;四是讓校園形成多元化讀書網絡;五是配備高標準的教師閱覽室。學校每年購置圖書充實圖書館,并利用學校閱覽室開設圖書閱覽課,供師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物,摘抄自己需要的資料;要求每個班級建立圖書角,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讀物,共享課外讀物;倡議家長為自己的孩子建立“個人書櫥”,買書、訂報紙雜志,幫助和指導孩子藏書、讀書。目前,我校已形成個人書櫥、班級讀書角、學校圖書室三級讀書網絡,校園閱讀環境和氛圍濃郁,師生們充分感受到了“走進校園,享受閱讀,充實自我”的內涵,并自覺踐行“以自身之正體現學校之正”。
2.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尊重。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在推進“快樂閱讀”的實踐中,我們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絕不壓制孩子的奇想與樂趣,讓閱讀走進孩子們的內心,真正享受閱讀的快樂。我們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審美能力,引導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技能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讓學生學會學習,主動探求知識,提高課外閱讀的自主性。我們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閱讀喜好,與課堂學習內容相結合,因勢利導地為學生推薦閱讀書籍。例如,結合國慶節,向學生推薦一些介紹祖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壯麗河山、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書籍,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祖國的過去和現在,從而更加熱愛祖國。再如,推薦知識豐富的《十萬個為什么》、《海底兩萬里》,趣味性強的《格林童話》及文學名著《西游記》、《水滸傳》、《朱自清散文精選》等。另外,我校每年都掀起“學雷鋒”熱潮,把它作為“養正”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實踐環節來抓,號召學生們從身邊的事做起,腳踏實地的踐行雷鋒精神。這些措施的落實,使我們深切地感覺到,學生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提高了文學修養,閱讀的習慣逐步養成,涵養正直的品德日益形成。
3.廣大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明顯增強。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給小學素質教育明確提出了要求:“使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及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通過“快樂閱讀、以書養正”活動的開展,我校師生受益匪淺。學生具備了相應年齡階段的獨立閱讀能力,在閱讀中學會了注重情感體驗,在課外知識方面有了較豐富的積累,很多學生形成了良好的語感,讀寫能力明顯提升。特別是高年級的大部分學生,學會了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富有正氣的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譬如,我校五年級58班的陳冠宇同學,兩年前轉入我校。在轉入之前,自己能單獨靜下心來看書的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如今,閱讀已成了她課間和回家后的必修課。量的積累必然導致質的飛躍。據初步統計,兩年多時間里,她所看的書籍超過了100萬字,并寫下了近10萬字的讀書筆記,積累好詞1380多個、好句800多個,收集了大量的諺語、名言警句、對聯、謎語等,寫下了近100篇讀后感,寫作水平有了很大進步,還在《常德日報》上發表了文章。
在防城港市港口區桃源小學,每一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展板”,展示著學生的風貌,更令人驚訝的是,該校還請家長到學校開設興趣課,教學生學習課外知識。
在防城港市第四中學,學生社團文化建設已初具規模,美術、舞蹈、科技等十幾個社團的活動引人注目,衍紙藝術班學生的一幅幅作品更是贏得了參觀者的一致稱贊。
港口區政協委員譚美文在2015年4月港口區校園文化建設交流會上領略了各校的風采。“學生的表現太精彩了!這才是真正的以生為本,才是素質教育的真正體現!這是港口區近年來重視教育發展的成果。”譚美文說。
2014年11月,港口區啟動了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目的是深化學校發展內涵、激發校園發展活力,辦特色學校、品牌教育,全面提升城區教育發展水平。2015年4月,港口區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進入展示評估階段。
加強管理,形成區域氛圍
港口區公車鎮明天小學是一所偏遠的農村學校,在校學生只有100多人,且80%以上來自東蘭水庫移民家庭。該校生源情況復雜,辦學條件落后。“像我們這樣的學校,單靠自身的力量,想要做好校園文化建設,是很困難的。”校長杜賢初坦言。
明天小學的情況并非個例。港口區有不少學校的相關負責人反映,缺乏理念、師資、技術和有效管理,一度制約著校園文化建設的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既是學校自身的事情,也是一個區域性、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一管理。”港口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指出,“但是過去,學校單打獨斗,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工作效益低,成效不明顯。”
為了打破這種“各自為政”、分散低效的局面,港口區教育局以嚴抓管理為突破口,確定了“整體規劃,分項實施,逐步完善,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成立了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城區教育局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評審小組負責整體規劃設計和對各學校的工作、成果進行評審,學校工作領導小組則具體落實建設任務和責任。
黃美華是港口區桃源小學工作領導小組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她告訴記者,桃源小學是新建學校,雖然各項基礎設施比較完備、先進,但由于缺乏經驗,先前開展工作“總是磕磕絆絆的”,師生積極性不高。“學校工作小組成立后就不一樣了。小組根據本校的實際,制定了校園文化建設方案,然后組織師生具體實施,既能保證各項工作與校情、學情相切合,又能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師生有了努力的方向,干勁十足!”黃美華說。
港口區教育局副局長、校園文化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宋慶偉對此也頗有感觸。“以前的工作難做,一方面是學校比較分散,教育局很難進行監管。另一方面是各學校的辦學條件普遍較差,尤其是農村學校,校園文化建設難以落實。不少學校處于有理念而無實踐,或者是有意愿卻不能持續推進的狀態。”宋偉慶說,“工作小組的成立改變了這樣的狀況。教育局工作組負責統籌,學校工作組負責實踐,形成了有機統一的工作網絡,確保了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港口區教育局還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將全城區劃分為4個片區,各片區安排一名局領導蹲點管理,在此基礎上,深入開展“十佳班級文化”“十佳宿舍文化”“十佳校園品牌活動”等10項評比,既加強了監督,又調動了學校的積極性。
一系列得力措施,妥善解決了工作監管不力、學校缺乏持續動力等問題。“現在,就連我們這樣的村校都想著如何提升文化內涵了。”明天小學校長杜賢初興奮地說。在教育局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下,該校如今狠抓國學文化、詩教文化建設,致力于打造儒雅校園。
組織建設,讓“文化”落到實地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強化管理固然是工作正常開展的保證,可一旦碰到技術性問題,學校沒有能力解決,這時候該怎么辦?
“這個對我們來說不是問題。”港口區光坡鎮中心小學校長吳美勝自信地回答。原來,港口區采取了“校際結對”的方式,組建了4個“結對組”:港口區桃源小學與港口區第三小學、港口區第四小學結對,港口區金灣小學、港口區第二小學與光坡鎮學校結對,港口區第一小學與公車鎮學校結對,防城港市第四中學與企沙鎮學校結對。結對組學校定期舉辦研討會、現場展示等,并成立“專家小組”幫助薄弱學校確定校園文化建設方向,加大學校間交流互動的頻率,促進經驗共享、信息流通、技能互補。
“現在,我校的‘紅色文化’建設成績突出。但以前,這項工作的內容比較單一,沒有系統性的規劃,內涵比較單薄。”吳美勝校長說,“和金灣小學、二小結對后,兩所學校給了我們很多有益的建議,幫助我們進行總結、提升,還指導我們開展課題研究。現在我校的‘紅色文化’內涵變得越來越豐富。”
加大資金投入是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從2014年至今,該城區投入1 100多萬元用于校容校貌改造及校園文化建設,同時不斷擴大教師培訓面,分批組織各學校校長、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港口區金灣小學教師黃春霞告訴記者:“近年來,教育局很重視老師的成長,安排了各種各樣的培訓。培訓中,我學到了很多新技術和理念,對我觸動很大。”
此外,港口區教育局要求各學校做到“讓每一面墻、每一條走廊都會說話,讓每個功能室都燦爛,讓每塊綠地都芬芳,讓每個班級都溫馨”,鼓勵教師、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在港口區光坡鎮山口益海小學,學生們積極收集資料,為校園內的花草樹木制作了“身份證”,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了校園文化建設中。
“只有讓師生都產生參與的愿望,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才能有效開展,才能持續開展。”港口區教育局副局長劉秀妍總結道。
突出特色,激發“文化”發展活力
在港口區光坡鎮蝦場小學,記者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萬只白鷺聚集在靠海的一片小樹林里,它們或在巢里哺育雛鳥,或成群展翅飛翔,遠遠望去猶如一片白云。遠觀白鷺的同時,該校護鷺隊學生向記者講解了白鷺的生活習性、護理技巧等知識。
蝦場小學護鷺隊成立于2010年。一次,該校幾名學生在放學路上看到一只受傷的白鷺,商量后他們決定把白鷺送回白鷺園交給那里的護鷺老人。在白鷺園里,他們親眼看到了護鷺老人給白鷺治傷、喂食,老人給他們講了許多關于白鷺的知識,還把他們的事跡告訴了學校。從那時起,該校就自發成立了一支護鷺隊。
“這是我校的一個特色。開始時,護鷺隊只是配合護鷺老人做一些簡單的工作,沒有形成規范的管理制度和活動機制。”蝦場小學教師陳玉芬對記者說。港口區教育局發現該校的這一特色后,決定幫助他們制定管理機制和活動規劃。經過努力,該校提出“愛鳥護鷺,保護環境”的建隊理念,開設“護鷺課”,開展豐富的護鷺活動,鼓勵學生學習白鷺不怕困難、團結協作、知恩感恩的品質。
“護鷺隊的人數越來越多,不僅有老師和學生,還有家長也加入進來了。現在,槍殺白鷺的事情已經沒有了,大家都認識到了白鷺是我們的朋友,能自覺主動地保護白鷺,愛護環境。”該校六年級學生羅健說。
結合當地和學校的實際,建設富有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是港口區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原則。港口區教育局采取“內部發力,外部輔助”的工作方式。“內部發力”是教育局積極下放相關權利,給學校以充分的自,由學校研究確定本校的文化建設思路、方向,形成相應的方案;“外部輔助”是在學校形成工作規劃、方案后,教育局組織專家隊伍對方案的可行性、科學性、規范性進行論證,并到學校現場“診斷把脈”,最終敲定工作思路。
如今,港口區各個學校都基本明確了各自的特色文化建設方向,如:桃源小學從陽光大課間、少年宮興趣班、教師教研和“魅力校園”等方面著手,建設“綠色、生態、生命”的校園文化,打造環境優美、生機勃勃、鮮活多彩的校園;金灣小學著力建設“慧讀”文化,通過開展“讀書我最美”等“十美”教育活動,開展“智慧閱讀”課題研究,研發閱讀校本課程和建設連廊閱讀書吧,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愛讀、會讀;公車鎮明天小學努力打造“詩教文化”,用國學怡養學生性情、塑造學生人格……
隨著“分片包干、分級管理、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完善、打造品牌”工作思路的逐步落實,2015年4月,港口區教育局對各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進行現場觀摩評審,評選出了一批優秀學校,這些學校的校園文化成果已初步顯現。
一、鞏固校園文化建設成果――積淀文化精神,營造育人氛圍
1.重整體規劃,文化氛圍濃
精心布置校園環境,著力營造校園人文環境,充分體現“一草一木總關情,一墻一磚都育人”的環境育人理念。當你走進十五中,你會看到通往校園大道旁的浮雕上鑲著“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兩行大字,它昭示著師生要立志高遠、遵循道德、富有仁愛之心;提醒教師要用技巧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走進教學樓抬頭望去“愛國、勵志、求知、守紀”的校訓赫然醒目。“刻苦、多思、踏實、上進”的學風倡導學生應志存高遠,銳意進取,理想遠大,熱愛祖國,追求真理,腳踏實地;多年形成的教風“敬業、愛生、創新、奮進”要求教師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勇于創新、奮發進取;“以人為本、走內涵發展道路”的辦學理念,彰顯了十五中以生為本、以師為本,走內涵發展的道路決心。
2.重三項教育,成效漸凸顯
近年來,學校始終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文明行為教育擺在德育工作重要位置上,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來引導中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成效顯著。開展未成年人教育――舉辦安全法制講座進行安全和普法教育,開展感恩、誠信、禮儀、理想、信念教育培養學生具有遠大的理想,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舉辦新生適應性講座讓學生盡快適應初、高中生活,對早戀的學生給予疏導,幫助她(他)們度過青春的“陰霾”,開通逸心室,打開“心靈家園”,有專門的心理健康教師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心與心的溝通,邀請專家給學生作迎考心理疏導,幫助學生度過考前的焦慮期。開展文明(習慣)行為教育――通過學習“十五中一日行為規范”,讓學生明確什么該做、什么不能做;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校通過定期評選“德育明星”、“文明學生”、“優秀學生”、“四好少年”讓學生心中有典范,行為有規范,帶動了校園的文明建設。
3.校園活動多,潤物細無聲
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串起十五中學子精彩的校園生活。
“我們的節日?拗九節”孝老愛親活動;“低碳減排?綠色生活”學生環保征文比賽;“我們的節日?清明”詩文歌詠、網上祭掃、主題征文活動;“每人捐贈一瓶水,幫助災區人民渡難關”活動;“鄉土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安全法制知識競賽、“預防艾滋病學生征文征畫比賽”;“交通文明我先行”志愿服務;文明禮儀知識競賽;十大主題班會評選……一個學年下來,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場主題大型活動。
學校創新活動形式,力圖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豐富校園生活。以“鄉土文化進校園”活動為例,學校結合教師和同學們的提議,分年段開展福州話課本劇比賽、“話說臺江”手抄報比賽、“傳承歷史文化,展示臺江新貌”主題書畫攝影展示活動、“尋訪名人足跡,感受臺江變遷”綜合實踐活動、“知我臺江、愛我臺江”鄉土文化知識競賽,濃濃的文化氣息和鮮活的地域特色撲鼻而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提升了班級的凝聚力,還為學生提供了展示特長的舞臺,在活動中滲透“愛黨、愛國、愛鄉”的情感教育,取得較好的效果。
4.理論進校園,書香飄滿園
“沒有書聲的校園是荒蕪的,沒有書香的人生是荒涼的”。“理論進校園、書香飄滿園”的活動在校內如火如荼的展開:郭校長面向全市教師開設“十七大精神進校園”的公開課;邢書記向全校師生贈送《黨的十七大精神教育讀本》;學校向全體老師“贈送教育專著”;學校成立讀書協會、舉辦讀書交流會、評選“讀書之星”等。通過上述活動努力打造書香校園,提高全體教職工的專業素質和精神境界。學校德育處也在學生中組織一系列的活動,如經典誦讀、演講、書法比賽、學生畫展等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學校的校園文化與辦學品位。2010年學校被市委宣傳部授予“福州市理論進基層示范點”。
5.服務進社區,志愿者在行動
福州十五中志愿者服務隊成立于1994年,15年來,志愿者本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長期堅持,注重實效,盡己所能,不計報酬,服務社會、傳播文明”的宗旨,采用文化服務、勞動服務、教育服務等形式,開展了內容豐富的志愿者活動。
十五中有一支“交通文明勸導隊”,每年的寒暑假和節假日,他們都手執紅色交通旗,到五一路臺江交叉路口開展文明行車勸導活動。看到自行車、行人闖紅燈、亂穿馬路、不走斑馬線,他們走上前,禮貌地問聲好,提醒車主和行人遵守交通規則。交通文明勸導隊――既響應了創建文明城市的號召,又規范了市民的文明交通的行為,還展示了我校學生的精神面貌與風采。
十五中有一支“社區服務小分隊”,以班級、團支部為單位,赴社區共建點開展活動,無論寒暑,風雨無阻。元洪錦江花園、王莊桃園社區、榕機汽修廠、省六建住宅小區、奮斗社區、金當社區、安淡社區、南禪社區、王莊師專宿舍、元一社區、水松社區、鋪前社區、南公村委會、三橋社區、玉樹社區,無處不留下十五中青年志愿者的身影。他們幫助打掃衛生,協助整理資料,慰問五保戶,開展禁毒宣傳,進行文藝演出,協助社區醫生對居民開展測血壓、量身高、稱體重、驗血型等醫療保健服務。社區干部說,十五中的學生,就像他們的孩子一樣親切。“社區服務小分隊”進社區,既培養了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又提高了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團體協作意識,從而增強了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十五中有一支“公益服務小分隊”,節假日期間,赴老年公寓、敬老院、社區特困戶、校離退休老教師家看望孤寡老人、殘弱老人,給他們送上慰問品,陪他們聊天,提供生活照料;到中華綠萌兒童村、市盲校、本校本班貧困生家看望孤兒、盲童、貧困同學,向他們贈送學習、生活用品,和他們交朋友,互勉互勵。此外,助殘活動、捐書助學活動、環境保護活動、市委文明辦組織的各類主題志愿活動,也少不了福州十五中的學生。
二、推進文化建設思路――讓文化的芬芳引領學校跨越性發展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時代賦予教育傳承、創新、引領文化的歷史,對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認為:當前,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以十七屆六中全會為指導,以學校的“辦學特色”為基礎,以學校所處的“區域文化”為突破口,以“學生文化”為載體,讓先進文化時時充滿校園,讓多彩校園處處體現教育。要努力避免校園文化建設普遍存在的“三化”現象:物表化――缺乏文化內涵與教育意義;文字化――制度停留在表面,沒有執行力;標語化――墻壁都在說話,師生卻無追求。對此,我們有新的思考,我們要在完成規定動作(即區教育局下達的任務)基礎上努力做好四個自選動作。
1.發揮校本課程作用,彰顯學校辦學特色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學校文化提出了挑戰,也為學校文化重建提供了契機,可以說課程改革本身也是學校文化重建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課程改革中“校本”理念的確立,凸顯了學校的自主性和文化性。尤其是學校通過開發校本課程,可以重新審視自身特有的教育資源與環境,根據本校師生特色、確立自己的辦學宗旨和辦學理念,明確學校的發展方向,實現有特色的個性化教育。校本課程開發,其實質是學校文化的重構。學校如何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來促進學校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是當前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急待解決的問題。新學期我們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開發四個系列課程:
開發德育校本課程:根據本校實際,在借鑒四中德育校本課程基礎上開發學校系列德育課程,供班主任在班會課使用。
開發理論進校園課程:開發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教育讀本,供政治教師在時政課使用。
開發閩都文化校本課程:在學校原有《話說福州》校本課程的基礎上,參考由市委文明辦主編的閩都文化青少年讀本開發閩都文化尤其是臺江文化系列讀本供各年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使用。
開發“三心”教育校本課程:從學校實際出發,經研究決定,新學期啟動“三心即信心、靜心、責任心”教育活動,為增強“三心”教育活動成果,我們將組織人員開發“三心”教育校本課程,供班會課、團課、黨課、教工大會、黨員大會使用
2.以學生文化為主流,打造青春活力校園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學生文化是學校文化的主流。學校文化應以“學生文化”為載體,讓青春風采溢滿校園,使校園充滿三聲――動聽的歌聲、操場的吶喊聲與瑯瑯的讀書聲。
提升科藝節體育節質量――弘揚時代主旋律,融科技、文化、思想性和藝術性于一體,充分展現我校學生的風采,打造青春飛揚校園。
持續開展經典誦讀活動――開展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提升學生的道德文化素養,打造瑯瑯書聲校園。
開展“班班有歌聲,人人唱紅歌”活動――激發愛國、校情懷,振奮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打造優美的歌聲校園。
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通過演講、舞蹈,動漫,樂器等來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打造多元文化校園。
3.以新工程建設為契機,濃郁校園文化氛圍
多年來,我們一直感謝區委、區政府和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讓十五中實現了“省三級達標”。在新一屆區領導的正確領導下,一代又一代十五中人的夢想即將得以實現。我校將以“新建綜合圖書館”上馬為突破口,對學校進行整體規劃:如擴大“逸心室”,實現“心理健康咨詢室”與“心理健康活動室”一體化,打造一所在心理健康咨詢方面有一定影響力的中學。改造學校的校史室,通過文化長廊的形式展示學校55年的發展歷程,培養學生的愛校精神,樹立“今天我以十五中為榮,明天十五中以我為榮”的目標。成立社團活動室、團隊活動室、健身館等等,使校園充滿文化氛圍。
4.教師文化是核心,校長文化是關鍵
“一群好的教師就是一個好的團隊。”建設文化強校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啟動“青藍工程”、“名師工程”,建設以知識結構綜合性、教學實踐研究型、思維方式智慧型、工作關系合作型、教師氣質陽光型為特征的教師文化。
“一年之際在于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也將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全校師生要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外塑形象,內強素質,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按照“一流特色名校”的辦學目標,把我校建設成一所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省級標準化高中,努力把我校打造成市教育局的窗口學校。
新年伊始,我向同學們提出三點希望:
一是要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個人要成功,首先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學校的培養目標,就是把同學們培養成為素質高、能力強、特長明顯的優秀人才。中學時代是同學們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同學們要樹立遠大理想,明確奮斗目標,堅定自己的信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可以使你們受益終生。
二是要擁有一個陽光心態。
對自己,要誠實、自信、創新、進取,始終微笑面對生活;對同學,學會欣賞和寬容;對父母,要懂得體諒,學會感恩;對老師,要懂得尊敬和理解;對學習,要做到勤奮和善思,要學會在汲取知識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三是要學會做人,培養責任意識。
責任感,是一個人成才的必備條件。對于同學們來說,勤奮學習就是你的責任;遵守校紀校規,就是你對學校的責任;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就是你對家庭的責任;愛護公物、講究衛生、關心集體就是你對班級的責任。希望同學們加強責任意識,嚴格要求自己,對自己負責、對父母負責、對社會責任負責,學會做人,立志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