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2 09:22: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綠色建筑的理解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建筑行業再一次顯示出蓬勃的生命力。隨之而來的關于建筑施工方式的思考也越來越多。2003年,我國在奧運會場館建設工程中提出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開啟了我國建筑行業綠色施工方式的先河。在此之后,我國頒布了大量的關于綠色建筑、綠色施工的標準和指導手冊。2005年12月,住房和城建部出臺了《綠色建筑技術導則》,2007年9月又印發了《綠色施工導則》。2006年3月國家正式頒布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2007年,頒布了《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2009年,了《建筑節能工程施工技術要點》;2010年,頒布了《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這一系列的標準和指導手冊的頒布,讓中國的綠色施工相較于以往來說有了長足的進步,無論是從意識上還是實際的施工上提高都是明顯的。
1 綠色施工的提出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是顯著的。各項指標均表明中國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世界的前列,但現實狀況并非如此。中國的發展是一種粗放式的發展,是一種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目前,我國的能源利用率為33%,比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低了近10個百分點。單位產值的能源消耗量,中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中國的石化、電力、鋼鐵、有色、建筑等8個行業的主要產品的能耗均高于世界先進水平的40%以上;種種資源的低利用率,不但造成了資源的大量浪費,而且由此產生的資源殘渣量相較于歐美等發達國家也要多得多。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占用了大量的資源,其資源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我國總資源利用率的高低。據統計調查,我國建筑行業的資源利用率相較于部分發展中國家而言也是相對較低的。這是目前我們所面臨的問題,當然也是機遇和潛力所在。由此,我們提出了綠色施工,目的就是要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并且改善我們的環境。
2 傳統施工與綠色施工的比較分析
2.1 傳統施工與綠色施工的區別
何謂綠色施工,綠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設中,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與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實現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由此概念看來綠色施工無疑是傳統施工的延伸。綠色施工和傳統施工一樣是由五大要素組成,它們分別是,施工對象、資源配置、實現方法、產品驗收和目標控制。前四個要素顯然不是傳統施工與綠色施工的區別所在,目標控制的不同才是關鍵核心。自改革開放之后,中國人民更加迫切的希望得到發展,經濟的大發展是當務之急。傳統施工正應了當時對經濟發展的要求。這也是傳統施工與綠色施工核心目的差異所在。傳統施工追求的是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綠色施工宣揚的是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與經濟利益的平衡。如果說目的決定行為方式,那么我們的綠色施工就是達到資源節約和環境優化的最好方式。
2.2 綠色施工的核心要素分析
綠色施工的核心要素包括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環境保護五個方面。第一,節能。節能是一個多方面的工作,從最初的施工總平面圖設計到工程實際施工中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和施工機械的選擇等都有著節能的需要。以施工總平面設計來說,一份合理的施工總平面圖能夠將施工現場臨時道路、住房、加工車間、用水、有電等設施的位置進行合理的配置。一方面能夠充分利用施工現場現有的動力、交通資源,減少臨時設施的重復建設,另一方面是合理布置施工現場的倉庫、加工區,以盡量縮短施工運輸的路線,并且能減少施工運輸對周邊綠化環境的灰塵污染的有效途徑。第二,節地。節地主要表現在臨時設施的體量和布局上。一方面,對于臨時設施的體量,我們應根據待建工程施工規模和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設置。盡量將規模控制在科學合理的最小值處,最大限度的減少用地的死角。另一方面,在臨時設施的布局上,我們應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對臨時設施進行布置,充分利用施工現場原有的建筑物、構筑物及交通管線等為我們的施工服務。第三,節水。節水我們應該從意識、制度和科技上入手。從意識出發,我們應在施工現場所有的用水點貼上節約用水的提示語,時時刻刻提醒每一個正在用水的人水資源的寶貴。從制度出發,我們可以對施工現場各大用水點的用水量進行分別計量,以此為依據對使用者進行獎勵或處罰。從科技出發,在施工現場我們應充分利用現有的科技階梯式的循環利用水資源。第四,節材。對于節材我們應從所選材料的種類、產地及加工工藝上入手。無論是結構材料、裝飾材料、維護材料還是周轉材料對于材料種類的選擇都相當的重要。對于施工原材料采購地的選擇我們有一個原則,那就是盡量靠近施工現場。一方面是節約運輸成本,另一方面也能更加方便的控制施工進度。第五,環境保護。環境保護作為綠色施工的一環,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施工現場的環境保護應從揚塵、噪音、光污染、水污染、土壤、建筑垃圾幾個方面入手。充分采取各種措施將施工對環境帶來的種種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3 綠色施工推行困難的原因分析
3.1 理解偏差
在中國,相較于歐美發達國家來說綠色施工模式的推行時間還很短。何為綠色施工,部分施工單位還不是很了解。通過調查發現,存在以下四種理解誤差。第一,將綠色施工片面的理解為增大施工現場綠化面積。第二,將綠色施工錯誤的理解為只是施工單位的工作。第三,將綠色施工理解為安全文明施工。第四,將綠色施工理解為節約型施工。這些錯誤理解方式的存在都為綠色施工的推行造成了障礙。
現代社會,綠色建筑在建筑學中已經逐漸成為重要的探索問題之一。這就要求有關建筑的教育課程中要將綠色建筑的相關內容融入到教學中。本文將從綠色建筑的含義及設計兩部分,對綠色建筑設計的課程內容進行探討,并對教學成果進行檢驗。
[關鍵詞]
綠色建筑設計;教學內容;探索研究
環境作為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要素,必須受到人類的高度重視。近年來,綠色建筑的相關思想逐漸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并作為建筑行業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受到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很多高校都增設了綠色建筑設計課程,但關于綠色建筑并沒有比較統一的教材,各個高校的教學內容都是由學校自行進行安排。下面,筆者將就最近幾年的綠色建筑設計教學進行探討。
一、綠色建筑的含義
現在有關綠色建筑的含義有很多,如生態建筑、可持續建筑以及節能建筑等。根據這幾個定義和綠色建筑含義的差別可以得出:“綠色建筑指的是建筑在使用壽命期中最大程度上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土地、水資源和建筑材料,并能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更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和自然和諧共存的建筑。”教師應向學生講解建筑對環境的影響,讓學生能意識到建筑設計師在整個自然環境中責任的重大,從而增加學生學習綠色建筑設計的興趣。但是對綠色建筑含義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要讓學生能對綠色建筑的內涵理解的更加深入,老師還要增加對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講解。在對其講解的過程中讓學生能直觀了解綠色建筑的樣子、需要做到哪些重要的方面。考慮到評價體系這方面的教學內容容易讓學生感覺到乏味,可以引入綠色建筑設計的相關內容,由此來讓學生了解怎樣利用建筑設計滿足綠色建筑的要求。
二、綠色建筑設計的教學方法
綠色建筑設計的教學方法可以分為兩個方面:有關綠色建筑的設計方法;將綠色建筑技術應用于設計之中。高校中建筑學的大四學生對普通民用建筑的設計相關內容已經基本掌握了,所以在課程安排時可以適當減少建筑的美觀、作用等方面的教學課程,而將重點放在如何更好地展現在氣候和環境特征不同的條件下進行設計的討論上。通過建筑設計體現對環境的關注以及綠色建筑室內及室外的環境設計、建筑整體構型以及的結構設計的講授,來指導學生怎樣設計綠色建筑的各個空間,以達到更好的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目的。綠色建筑技術很多,在教學中不能講解全部,重點應該放在和建筑設計結合密切的部分。比如自然通風及遮陽技術,通過融入實際案例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明白,在設計時怎樣在氣候和環境條件不同的情況下應用綠色建筑技術。
三、綠色建筑教學成果檢驗
(一)綠色建筑含義教學效果檢驗
檢驗這個方面的效果可以通過調研的方式讓學生對當地的綠色建筑進行研究,并對調研的建筑進行評價,寫出調研報告。在這種調研過程中,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到綠色建筑的樣子,將學習到的內容與實際的建筑相結合,而且能在調研中學習到一些綠色建筑的設計方法和技術。
(二)設計題目的檢驗
綠色建筑的課程設計是對這門課程教學效果的最好檢驗。而這其中設計題目的設置是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地形設置能夠直接對學生綠色建筑設計能力進行考察,所以綠色建筑設計題目是整個教學的重中之重。對于大四學生來說,選擇設計題目時要考慮到這些學生已經具備解決建筑的作用以及美觀這些問題的能力,但是由于學生是第一次做綠色建筑設計,在設計中又融合了一些之前沒有接觸過的東西,比如在設計中要考慮環境氣候的變化,還要周全節約能源的問題。這時如果建筑類型比較復雜,學生的精力就會過多放在對功能的處理上,而忽視綠色方面的設計。所以可以選擇設計綠色小別墅,這種建筑的特點在于功能比較簡單,造型也是靈活多變的,學生能將更多的注意力用于解決建筑和生態的相關問題上。對于要設計的地形設置,首先要確定城市。這個可以讓學生進行自行確定。建筑設計一定要契合當地的環境氣候特征,符合當地人的生活習性,并要了解當地的鄉土植被和材料,所以學生對設計地點的選擇可以自行決定。但是因為氣候比較溫和的地區在冬季和夏季在溫度調節上的要求不高,所以在設計中不能明確體現節能因素,因此,建議學生不應選擇氣候溫和地區。在對綠色建筑課程設計成績的評定這個部分,要制定準確的評分標準。綠色建筑的評分指標和傳統的建筑課程設計評分指標不同,傳統建筑課程設計主要評分標準包括建筑的功能、外形構造及圖面表現等。而綠色建筑根據其含義應該增加室內外環境的舒適度、節能程度、節約用地、節約用水、節約用材以及對環境的保護這些評定標準,還應該增加設計創新這個評定標準,用來鼓勵學生創新設計方法。
四、結語
綠色建筑設計教學要以掌握其含義和設計的基本原理為重點,并圍繞這個重點設置教學、實踐調研以及設計緊密結合的課程體系,并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定。對學生在設計綠色建筑中的創新多加肯定和鼓勵,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設計綠色建筑的能力。
作者:許茗彥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
【參考文獻】
[1]張磊,劉加平.綠色建筑設計教學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4(04).
什么樣的建筑物才是美的?
《創新時代》:你曾提出過建筑物“非哲學理性的瑕疵”的說法,你怎樣理解建筑物的概念?所謂建筑物“非哲學理性的瑕疵”體現在哪些方面?
繩:建筑物通稱為建筑,屬于重大資產范疇,一般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學習、生產、交通、經營、娛樂、儲藏物品以及進行各種社會活動的工程建設品。建筑物作為一種社會綜合體,一定反映了時代、地域、當時的技術、經濟水平及當時政治活動等一系列特征。
建筑物在社會存在和歷史遺存中,除遵循一定的哲學內涵外,還因其體現、強化哲學思想,從而起到引領、鞏固哲學內涵的作用。尤為一提的是,建筑物也體現出了某些“非哲學理性的瑕疵”。眾所周知,建筑物是最具屬地特點的,它與當地的氣候、建筑材料、水文地質條件、人文情況、及當時的政治經濟情況等密切相關。近年來,常常可以看到某些開發商對外宣稱他建造了一座堪稱為歐洲古典建筑風格的小區,我認為此種說法是以荒唐作為賣點的,即所謂建筑物的“非哲學理性的瑕疵”。在現實生活中,某些開發商不顧建筑物的地域屬性,單純地將其作為商業賣點的行為,將造成錯誤引導消費取向的影響。
此外,由于建筑物是一個必然留存于建筑史年輪中的產品,因此它也是一種高價值、長壽命、影響巨大、有生命的且帶有人文觀念的產品。
《創新時代》:一座好的建筑物應有哪些方面的基本體現?行業應怎樣深刻解讀建筑美與功能之間的關系?
繩:“好”的內涵包括功能、美學、安全、健康、環保、低耗等諸多內容。一座好的建筑物首先必須是綠色的,此外,它還應具備人文的靈魂、時代的特點及受科技支撐和引領的特質。
一個建筑作品為了新潮的外表,在投資、功能、節能、健康、環保及綠色等方面代價過高,那它就難免給人造成得大于失的印象。雖然中國在漸漸富足,且國內很多城區都有能力建造富有現代氣息的大型建筑,但卻往往忽略了對建筑物基本功能的全面考評。比如說,如果人們認為造一座玻璃幕墻的房子是美的,但若在地點、氣候不同時建造會非常費能,那么這種美就是不值得提倡的。反之,建筑的“美”不一定是高代價的,當建筑的“美”與科技、節能、環保產生矛盾之時,應及時調整美學方向,用科技引領、支撐美學觀念。具體來說,就是在合乎當地氣候及地域屬性的前提下,將尺度合理、比例恰當、色彩選擇等符合人類先進理想觀念的“美”作為建筑美學的出發點。
針對現實中建筑師將美學位置提高而忽略建筑物的基本功能,最終導致本末倒置的后果,我認為建筑師的高明應體現在將各種矛盾因素合理統一的能力上,而不應隨意說“非此不可”,如此只能暴露建筑師自身的無能。
《創新時代》:從美學理解上,如何更好地理解建筑設計的合作方式?
繩:中國建筑產業的發展與世界建筑產業發展的背景相似。世界建筑產業發展的歷史長達8000年,可以說從人類鉆出洞穴之時就開始了。偉大的歷史留下了諸如希臘神廟、凡爾賽宮、羅浮宮、兵馬俑、紫禁城、頤和園及四合院等諸多輝煌的遺存,但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建筑設備專業所涉及的系統引入建筑物的歷史只有約80年的時間,因此在中國,人們對目前“幼稚”的建筑設備行業的重視程度還不夠,我們稱那些輝煌的建筑遺存為“空殼”,除了“空殼”之外,我們更要對那些建筑物的生命系統給予高度的重視與支持。
如今,隨著人類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活動的日益豐富多彩,人們對建筑物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在美學理解上,應符合先進的哲學理念和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因為在某種意義上,這種技術因素甚至可以作為建筑審美取舍和評判的緣由。當然,美學概念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在諸多科學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下逐漸成型,但目前我國的建筑美學概念尚處于初級階段。
《創新時代》:從你擔任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的從業經歷來看,你認為建筑師在建筑設計團隊中充當著怎樣的角色?
繩:從我過去擔任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的工作經歷來看,我非常了解建筑師的狀況和苦衷。建筑設計研究院的發展體制,決定了建筑業是業主、官員和技術人員共同營造的一種產品,而中國則突出表現為對設計師和其創作的作品的尊重不夠,官員的強勢和業主的主動要求分量偏大等特點,因此建筑師往往承載著爭標、創新、業主愛好、領導意圖、比對手要“高明”等諸多方面的重負,而建筑師應著力強調的節能、環保、健康等因素則被放在了微不足道的位置。此外,在中國高速發展的建設階段,已逐漸把創造性勞動貶低為生產型勞動。在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里,建筑設計的團隊好比“一條龍“,即建筑專業為“龍頭”,其他專業常被比作“龍身”或“龍尾”。可以認為,掌握最主要決定權的業主、城市主管領導和有一定權力的評標專家是否能用建筑技術因素引領建筑美學發展走向的水平是建筑設計團隊能否發揮創作水平的重要因素。
中國的建筑師、結構師、設備師等是并聯在一起工作的,這種體制也促使了中國建筑師身份逐漸向藝術家轉變的趨勢。即中國建筑師學會了藝術家和外國建筑設計師的法權和牛氣,但卻并未學會外國建筑師學習、掌握各種專業知識并獨立作出判斷的能力。現實地說,目前中國更能按照規范操作、相對了解節能工作細節并可提出具體解決方案的恰恰是暖通專業工作人員。因此,我鼓勵暖通工程師在設計過程中更主動、更大膽地與建筑師溝通,支持建筑師把方案做好做細,最大程度地追求建筑物節能減排和健康的效果。同時,我希望建筑師能清楚認識到目前自身的薄弱和欠缺,從而虛心學習,加倍努力。總之,我建議設計院在接到設計任務時,建筑師不要急于規劃及實施方案,而應首先聽取官員的指導、業主的要求及來自建筑、設備、結構負責人的想法和建議后再統一構思出一套合理可行的方案。
綠色建筑全壽命期是節能的重要因素
《創新時代》:“綠色建筑”無疑是當下建筑行業中最熱的概念之一,請問你是如何理解此概念的?
繩:綠色建筑指的是環保、節能且全壽命期長的建筑,包括綠色交通、綠色照明等諸多領域。首先,此類建筑對于全壽命期應是最節能且壽命較長的,之所以強調此點,是因為目前很多建筑物在經過很短的壽命后就被去掉了,此類建筑就不能稱其為綠色建筑;此外,在整個生命過程中消耗了很多能量的建筑也不能稱其為綠色建筑。
在這里,我主張建筑物的“全壽命期”的提法。“全壽命期”概念與“全壽命周期”概念存在深層次的區別:生命周期是中國文化宗教的一種輪回,而建筑物的材料取自地球,經過人類加工做成了建筑物,其在進行使用和能耗后,最終變成了廢品作為遺存處理,但此時的建筑物已不能輪回至自然界的原始狀態,因此我主張建筑物的“全壽命期”概念。
《創新時代》:在人們日常生活的范圍內,綠色建筑的普及率高嗎?
繩:在人們日常生活的范圍內,目前我國綠色建筑的普及率很低。綠色建筑概念涵蓋了科學、技術、理念、道德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尤其在市場經濟時代諸多利益的驅使下,我國推行綠色建筑理念更加困難,國家一方面要宣揚綠色建筑的理念,且做出了國際承諾,但另一方面卻推崇建設500米超高層建筑。這種矛盾共同造成了綠色建筑在我國難以普及。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分析,這是一種客觀存在,那就是雖然我們提出了綠色建筑的概念,但另一方面我們卻仍舊會建造出更多非綠色的建筑。
很高興得知我的老師—吳良鏞先生創立的“人居環境學”在世界領域內被廣泛認同,并在國內被授予了“最高科技獎”的殊榮,我認為這是社會對我們建筑業界人士的最大褒獎。
《創新時代》:在節能環保、節能減排已成為共識的當下,城市建設行業應從哪些方面更好地推動城市化建設進程?
繩:中國作為當今世界建設量最大、建設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在全世界對節能減排、綠色環保重要性取得共識之后,更要站在更高的理念、經濟和科技起點上推進城市化進程。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在上海、深圳、廣州、北京、重慶、武漢、天津、沈陽、大連、青島等大城市興建了上千幢超高層建筑,千姿百態、各具特色,建筑高度也在不斷地被爭相刷新。摩天城市的天際線變化速度之快,大有“欲與天公試比高”之勢。
如今的“標識性超高層建筑”實質上追求的是一種心態,甚至是一種不高明的美學和現代化的成就感。我對“幾百層超高建筑才更節能環保”的新學說不敢茍同,這種新學說在最近十幾年中也沒有實施的基礎。希望今后我們的城市化發展中少一點這樣的“現代化”。
《創新時代》:分布式能源在建筑中充當了什么樣的角色?
關鍵詞: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施工技術;現狀;趨勢
一、綠色建筑的概念
所謂綠色建筑的“綠色”,并不是指一般意義上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的前提下建造的一種建筑,又被稱為生態建筑、可持續發展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1] 綠色建筑是追求的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間的和諧統一,并且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其核心內容是盡量減少能源、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破壞,并盡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質的新技術、新材料。綠色建筑的選址、布局十分合理,盡量減少使用人工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陽光、自然通風等資源,節省能源,是未來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2]
二、綠色建筑技術施工現狀分析
隨著建筑業的不斷發展和建筑施工技術的不斷進步,綠色建筑在我國的建設數量在不斷增加,綠色建筑施工技術在不斷進步。從總體上看,綠色建筑技術的施工在我國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綠色建筑備受追捧的同時,卻仍舊存在著一定的誤區。[3] 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認為綠色建筑技術的施工成本較高
很多人認為綠色建筑技術需要一流的供暖、采光和通風等設施,施工的成本必然會相對較高,其實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因為綠色建筑的概念從廣義上認識和理解,并不是“高成本”的代名詞。例如,北京的四合院、黃土高原的窯洞,都非常符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和氣候條件,冬暖夏涼,還相對節能,從廣義上講,他們都屬于綠色建筑,而造價并不高。所以,我們不能盲目崇拜國外現代化的綠色建筑施工技術和綠色建筑產品,單純依靠昂貴的現代高科技創設人造景觀或者室內空間并不一定能夠符合綠色建筑的內在需求。而只有在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節約非可再生資源的基礎上,實現建筑與環境的協調統一才是綠色建筑的本質要求。
(2)認為綠色建筑技術只適用于城市新建筑
很多人把綠色建筑當成是一個新生事物,所以片面的認為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只適用于城市新建筑,這也是由我國的國情決定的。長期以來,我國的相關職能部門對我國不同地區傳統的農村民居都缺乏系統有效的研究,對綠色建筑的推廣和研究也忽視了農村市場。但仔細分析后發現,我國農村的民居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甚至是我國幾千年來的建筑精髓,例如窯洞、主樓、蒙古包等都是綠色建筑的典型代表。所以說,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在適用于城市的同時,在農村同樣具有廣闊的前景,只是在利用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結合當地的傳統和自然條件,不可生搬硬套。
(3)現有的綠色建筑技術缺乏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
對我國來說,綠色建筑還算是個新生事物,很多的普通民眾和居民對其還沒有完全的理解,而許多房產開發商卻以“綠色”為營銷點,通過人工造湖、增加綠地面積等“綠色”旗號來吸引消費者,并將其稱為真正的綠色建筑,消費者也基本上都會相信,因為消費者心中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評價標準,國家目前也未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這不利于我國綠色建筑事業的長遠、穩定發展。[4]
(4)綠色建筑的市場主體不夠明晰
從總體上看,我國對綠色建筑的宣傳還不是很到位,所以還有許多人錯誤認為推廣和規劃綠色建筑是政府理所應當承擔的責任,個人沒有必要深入了解綠色建筑施工技術和施工理念。而綠色建筑,不應該只是停留在政府、專家的口頭上或者應用于大城市,而是應當將綠色建筑的理念貫徹到每一個人的心中,讓綠色建筑走進每一個家庭。通過對綠色建筑錯誤觀念的不斷糾正,以及綠色市場需求的不斷培養,才能進一步明確綠色建筑的市場主體,綠色建筑技術的施工才能夠真正的廣泛的開展起來。
三、綠色建筑技術施工的發展趨勢以及建議
(一)綠色建筑技術施工的發展趨勢
目前,綠色建筑在英、美、的、日等發達國家都已經實現了很大的發展與進步,而對我國來說,最主要的是要加強綠色建筑觀念的宣傳,盡快建立科學完善的綠色建筑技術施工評估體系。其中LEED是世界上目前最先進的綠色建筑設計、施工與認證的先導體系,它提供了一個衡量標準,對“綠色”做出定義,能夠推動整個建筑的整合設計過程。[5] 而我國對綠色建筑的研究和起步相對較晚,人均資源、專業人才又相對缺乏,加上我國幅員遼闊,地域差異、氣候差異較大,所以建立統一的綠色建筑評判標準的難度較大。因此,在未來的綠色建筑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要真正理解綠色建筑的精髓,把貫徹、落實、應為綠色建筑技術作為關鍵,在引進和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理念的同時,不可盲目生搬硬套,要真正尋找出適應本土需求的的特色技術。
(二)針對綠色建筑技術施工發展趨勢的對策與建議
(1)考慮綠色建筑技術施工的可行性
要想真正將綠色建筑技術迅速應用和推廣開來,就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在綠色施工技術的開發與運用過程中,要通過技術創新等措施來降低綠色建筑技術的施工成本;同時要不斷提高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因為綠色施工技術的應用和社會經濟效益的提高,與工程項目施工的質量、進度、安全管理等密切相關,離不開科學的管理做保障。此外,推廣綠色施工技術,要更多的使用清潔能源和現代施工技術,降低資源的浪費和對環境的污染,此時政府應該充分發揮稅收、政策支持等調控手段,鼓勵綠色施工技術及方法的研究及運用。[6]
(2)提高全社會的綠色意識
只有讓全社會對綠色技術達成共識,綠色的價值標準和行為模式才有可能在社會各個階層真正形成。所以,增強社會大眾的綠色技術施工意識是至關重要的。首先,針對人們對綠色建筑的認識還不夠充分,相關職能部門應當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和培訓,要讓施工企業真正認識到綠色施工的重要意義,以不斷滿足社會和公眾不斷增長的綠色環保需求;其次,可以建立示范性的綠色施工項目及施工企業,加強對優秀綠色建筑技術的宣傳和應用力度,同時要做好綠色技術施工前后經濟效果的比較,為綠色建筑技術的推廣積累資料。
(3)健全和完善相關的法規、制度體系
綠色施工技術的應用與推廣離不開健全完善的法規、制度體系作保障。雖然國家相關部門已經陸續出臺了《綠色施工導則》、《綠色建筑技術導則》、《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等文件和標準。但這對綠色建筑未來的發展和技術的推廣來講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法規、制度體系的制定有一個長期、系統、復雜的過程,需要多學科、多行業、多部門的協調與配合,所以,綠色建筑相關法規、制度體系的健全和完善,還需要相關部門的不斷調研和持續努力。
參考文獻
[1] 陳莉.淺析綠色建筑的內涵與評估[J].基建優化,2006,(02)
[2] 趙升瓊.建筑可持續發展中的綠色施工技術[J].科技創業月刊,2009,(07)
[3] 李晶晶.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初探[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
[4] 胡俊濤.淺談我國綠色建筑幾點現狀問題及發展策略[J].山西建筑,2010,(27)
關鍵詞:綠色施工;四節一環保
中圖分類號:TU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11)04-0123-01
2007年9月,建設部以建質[2007]223號文了《綠色施工導則》(以下簡稱《導則》),其目的就在于推動建筑業實施綠色施工,促進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應有貢獻。
綠色施工作為建筑全壽命周期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是實現建筑領域資源節約和節能減排的關鍵環節。綠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設中,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并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實現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四節一環保")。實施綠色施工,應依據因地制宜的原則,貫徹執行國家、行業和地方相關的技術經濟政策。
一、綠色施工的內涵
1.實施綠色施工的原則。一是要進行總體方案優化,在規劃、設計階段,充分考慮綠色施工的總體要求,為綠色施工提供基礎條件。二是對施工策劃、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進行控制,加強整個施工過程的管理和監督。綠色施工的總體框架由施工管理、環境保護、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能與能源利用、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六個方面組成。
2.綠色施工不同于綠色建筑。去年建設部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定義,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因此,綠色建筑體現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舒適、節能和環保,綠色施工則體現在工程建設過程的四節一環保。
3.綠色施工不同于文明施工。前兩年,綠色施工的概念剛剛出現時,它的涵義尚不清晰,不少人很容易把綠色施工與文明施工混淆理解。當時從某種程度上,文明施工可以理解為狹義的綠色施工。隨著國家戰略政策和技術水平的發展,綠色施工的內涵也在不斷深化。綠色施工除了涵蓋文明施工外,還包括采用降耗環保型的施工工藝和技術,節約水、電、材料等資源能源。因此,綠色施工高于、嚴于文明施工。
二、綠色施工是企業轉變發展觀念、提高綜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綠色施工的實施主體是企業。當前我國建筑業企業仍然主要通過鋪攤子、比設備、拼人力來獲取企業效益,往往最注重經濟效益,越來越關注社會效益,對環境效益還缺乏足夠認識。企業項目組織管理和施工現場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設速度和經濟效益上,現場污染和浪費現象普遍嚴重。綠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實施綠色施工并不意味著企業必須要高投入,影響工期和經濟效益,相反會增進了企業的綜合效益。
首先,綠色施工是在向技術、管理和節約要效益。綠色施工在規劃管理階段要編制綠色施工方案,方案包括環境保護、節能、節地、節水等措施,這些措施都將直接為工程建設節約成本。因此,綠色施工在履行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社會責任的同時,也節約了企業自身成本,促使工程項目管理更加科學合理。
其次,環境效益是可以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建筑業企業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注重環境保護,勢必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進而形成潛在效益。企業樹立自身良好形象有利于取得社會支持,保證工程建設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乃至獲得市場青睞。所以說,企業在綠色施工過程中既產生經濟效益,也派生了社會效益、環境效益,最終形成企業的綜合效益。
三、加快推進建筑業綠色施工的步伐
(一)加強研究和積累,建立完善綠色施工的法規標準和制度
我國的綠色施工尚處于起步階段,但是發展勢頭良好。部里出臺《綠色施工導則》僅僅是一個開端,還屬于導向性要求。相關綠色施工法規和標準沒有跟上,尤其量化方面的指標,比如能耗指標。因此,我們還有大量的基礎工作要做。
一方面要在推進綠色施工的實踐中,及時總結地區和企業經驗,對綠色施工評價指標進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關標準和規范,使綠色施工管理有標可依。比如《導則》中評價管理屬于企業自我評估,有關評估指標和方法尚需要企業結合工程特點和自身情況自我掌握。
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工程建設各方主體的綠色施工責任制及社會承諾保證制度,促進各方企業在綠色施工中自覺落實責任,形成有利于開展綠色施工的外部環境和管理機制。
(二)以綠色施工應用示范工程為切入點,建立完善激勵機制
推行綠色施工應用示范工程能夠以點帶面,發揮典型示范作用。為此,《導則》專設"綠色施工應用示范工程"一章,鼓勵各地區通過加快試點和示范工程,引導綠色施工的健康發展,同時制定引導企業實施綠色施工的激勵機制。目前,要對綠色施工應用示范工程的技術內容和推廣重點做進一步研究,逐步建立激勵政策,以示范工程為平臺,促進綠色施工技術和管理經驗更多更快地應用于工程建設。
(三)加強綠色施工宣傳和培訓,創造良好運行環境
要大力組織開展綠色施工宣傳活動,引導建筑業企業和社會公眾提高對綠色施工的認識,深刻理解綠色施工的重要意義,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加強開展綠色施工的統一性和協調性。要充分利用建筑業既有人力資源優勢,通過加強技術和管理人員以及一線建筑工人分類培訓,使廣大工程建設者盡早熟悉掌握綠色施工的要求、原則、方法,及時有效地運用于工程建設實踐,保障綠色施工的實施效果。
1.1綠色建筑概述。目前關于綠色建筑在國內外沒有統一的定義。在上世紀中葉,意大利建筑師索勒瑞首次將“生態”與“建筑”兩個詞合稱為“生態建筑”他認為生態建筑是盡可能利用建筑物當地的環境特色與相關的自然因素,并且降低各種不利于人類身心的任何環境因素作用,同時,盡可能不破壞當地環境因素循環,確保生態體系健康運行。這便是綠色建筑理念的雛形。國內學者對綠色建筑的理解也各略有不同,定義各有獨特之處,但萬變不離綠色建筑是具有可持續性質的,都是基于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觀點上提出建筑業的可持續性,是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密切相關。綠色建筑定義為: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架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是一個高度復雜的系統工程。
1.2綠色建筑的特點。在上文中已經給出了綠色建筑的概念,從概念可以看出其所包含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全壽命周期的概念。它主要強調建筑對環境影響在時間上的意義。建筑的壽命通常涵蓋從項目選址、規劃、設計、施工到運營的過程,建筑對環境的影響要做一個全時間段的估算。考慮到建筑對環境的影響并不局限在建筑時間。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的概念還應在上述的基礎上向前、向后,往前從建筑材料的開采到運輸、生產過程,往后到建筑拆除后垃圾的自然處理或資源的回收再利用。這個周期的拉長意味著在原材料采購過程對環境的影響。盡量就進取材減少運輸能耗,生產工藝的改進或淘汰,建造就要高瞻遠矚的選擇可循環再利用的建材。因此全壽命周期的概念在建筑的前期建造過程中應得到充分的重視。
1.2.2建筑根本的功能需求。健康的要求是最基本的,節約不能以人的健康為代價。強調適用,強調適度消費的概念,決不能提倡奢侈與浪費。
1.2.3建筑要節約資源、與自然和諧共生。因為發展綠色建筑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人、建筑與自然的協調統一,所以必須實現資源節約型發展與環境友好型發展。
2綠色建筑的評價方法
綠色建筑評價應必須是客觀的,是真實可靠的,同時,也必須要對那些建筑的擁有者有較大的吸引力,使他們看到關于環境方面的指標能得到較積極的效果。以下對此作出見解:
2.1建立好評價模型和體制。以往的方法只包括那些客觀的、科學認可的和可以被驗證的問題。如果要增加一些目前還較難準確定義的操作領域,則在評價上還需要更多地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對于定性和定量評價的份量應該具有相等的程度,如果具體操作中難以達到的話,則最好排除量化評價,而依靠描述性的評價。一些定性打分指標非常模糊,它們不能作為量化評價的一部分,但可以作為描述評價的一部分。因而,綠色建筑體系迫切需要現代科學評價方法作為實施運作的技術支撐,建立好評價模型和體制。
2.2模糊綜合評判與人工神經網絡評價并用。模糊綜合評判是應用模糊變換原理和最大隸屬度原則,考慮與評價事物相關的各個因素,對其所作的綜合評價。利用模糊數學原理對綠色建筑各影響因素進行綜合評價,利用模糊數學的有關理論進行綠色建筑評定可以克服現今評定方法和手段的一些缺陷。在數據處理方面,模糊數學讓模糊事物不加截割地進入數學模型,充分利用中介過渡的信息,最后在一個適當的閾值上進行分割;在客觀評價方面,可以減少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使評定的結果更為客觀、可靠;在人自身的模糊特性方面,利用模糊數學進行綠色建筑評定原理與人自身的模糊特性相吻合;效率高,能減少人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人工神經網絡是由于具有較強的非線性、大規模并行處理能力,從而使許多學者致力于將其引入自己的專業研究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誤差反傳前饋網絡是典型的前饋網絡,其算法的基本思想是:誤差逆傳播神經網絡是一種具有三層或三層以上的階層神經網絡。上下層之間各神經元實現全連接,網絡按有教師示教的方式進行學習,當一對學習模式提供給網絡后,神經元的激活值,從輸入層經各中間層向輸出層傳播,在輸出層的各神經元獲得網絡的輸入響應。在這之后,按減小希望輸出與實際輸出誤差的方向,從輸出層經各中間層逐層修正各連接權,最后回到輸入層,故得名“誤差逆傳播算法”。隨著這種誤差逆傳播修正的不斷進行,網絡對輸入模式響應的正確率也不斷上升。應用人工神經網絡對綠色建筑綜合評價的原理是:把用于描述綠色建筑的特征信息作為神經網絡的輸入向量,將代表相應綜合評價結果的量值作為神經網絡的輸出;用一些經傳統綜合評價取得的成功樣本訓練這個網絡,使它所持有的權系數經自適應學習后得到正確的內部表示,訓練好的網絡即可作為綠色建筑綜合評價的模型。在對綠色建筑的評價上綜合運用上述二種方法,必然收到滿意的結果。
2.3強制立法促進綠色建筑評價。目前,我國綠色建筑有關標準還處于推薦階段,應考慮強制立法,從而進一步規范綠色建筑經濟的市場運作和發展,形成良性競爭機制。立法與強制性條文的主要實施對象應首先著眼于示范區域與示范建筑,從經濟水平較發達城市中的示范工程開始,逐漸擴大綠色建筑的影響力;其次,強制推行綠色建筑適用技術。如選擇適合本地的各類技術(如外遮陽、自然通風與采光、太陽能光熱利用、透水地面、雨水利用等),推薦節能材料使用。以上各條都可通過立法手段推廣,以及提升為強制性條文予以確定,通過技術審查和行政許可的方式具體落實實施,全面提升我國建筑的技術內涵,從而大力推動我國綠色建筑業發展壯大,同時促進我國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綠色建筑問題與措施生態建筑可持續發展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人與自然的重要性。在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下,綠色建筑這一概念應運而生。綠色建筑指的是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做到節能、節水、節本。綠色建筑不只是立體綠化,屋頂花園。它指的是一種理念,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地利用自然資源,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前提下建造的建筑。而建筑業作為我國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很大的問題。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做到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1我國綠色建筑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綠色建筑發展迅速,雖然本著綠色發展的理念,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著四大問題:一是缺乏對綠色建筑的正確認識;二是綠色建筑缺乏有效的技術支持;三是綠色建筑中仍存在耗能大的問題;四是綠色建筑制度不完善。
1.1缺乏對綠色建筑的正確認識
自20世紀60年代,索勒瑞提出生態建筑的之后。關于綠色建筑的概念層出不窮。國內外的許多研究者對綠色建筑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盡管人們對綠色建筑有著不同的解釋,其重要內容是立足于當地的自然條件,結合生態學和建筑學的基本原理,合理處理建筑物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構建一個建筑物與自然環境相稱的和諧有機體。綠色建筑的宗旨是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節地,節水,節能。但是有的學者這么認為,他們所謂的綠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物的周圍種些花花草草就可以了。有的學者認為在室內打造一個生態環境就可以了。有的學者簡單地認為生態建筑就是綠色建筑。其實不然,綠色建筑就是打造一個建筑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相稱的有機體。正是大家對綠色建筑缺乏正確的理解,才造成綠色建筑向錯誤的方向發展。
1.2綠色建筑缺乏有效的技術支持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建筑和裝修的材料要求的越來越高。由于裝修材料的使用引發的甲醛等污染,或者過分地裝修導致室內外不連通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綠色建筑提倡室內外相連通,保證室內外溫度一致。這所謂的溫度一致很空調產生的效應不一樣。人們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里會的空調病。而綠色建筑就不一樣,它不僅注重房間里的溫度,更注重人手指和腳底的溫度。裝修材料的使用并沒有使綠色建筑得到改善,無法達到真正的綠色效應。我們需要的是有效的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科技對建筑業的貢獻率極低,這嚴重影響綠色建筑的發展。眾所周知,好的技術才能好的收益。綠色建筑的發展得益于有效技術的支持。
1.3綠色建筑中仍存在耗能大的問題
我國的建筑仍處于高耗能的階段。近年來,國家有意地減少建筑業能源的耗損量。但是我國平均面積的耗損量仍然是發達國家的2~3倍。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能源還是比較匱乏。盡管在推行可持續發展,但是我國建筑的耗能量仍然是居高不下。面對如此險峻的情況,我們更應該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規劃資源的利用。綠色建筑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綠色建筑的能將能源的耗損量下降至20%。更重要的一點是房地產商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降低成本,使用比較差的原材料,這樣就會造成維修成本過高。
1.4綠色建筑制度不完善
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的建筑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但是能源的耗損量始終達不到綠色發展的要求。所建的住房由于沒有合理的布局和長遠的規劃,只是單純地追求規模的擴大。有很多住房因為不能基本的住宿條件被擱置。近年來,隨著建筑的合理布局和長遠規劃,許多節能建筑越來越滿足人們的需求,使人們住的更加舒服。最近,有關綠色建筑安全的措施也被提出,綠色建筑的制度變得更加完善。但是綠色建筑發展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所有一切措施的提出都是更好的為綠色建筑的發展服務。
2如何解決綠色建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綠色建筑迅猛發展,但是面臨污染嚴重,耗能大等問題。本人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措施三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大綠色建筑的宣傳力度;二是在建筑施工中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三是政府部門要完善綠色建筑的制度。
2.1加大綠色建筑的宣傳力度
目前,還有一部分人對綠色建筑的認知不深刻,嚴重阻礙著綠色建筑的發展。為了提高公眾對綠色建筑的認知,我們必須開展相應的活動加大綠色建筑的宣傳力度。6月14日上午,市城建局結合2016年全國低碳日暨全國節能宣傳周“節能領跑綠色發展”主題活動,在我市盛成廣場開展了以“綠色建筑”為主題的建筑節能宣傳活動。活動通過廣場電子屏幕滾動播放宣傳標語、擺放宣傳戧牌以及發放《綠色建筑你我他》等各類宣傳資料形式,宣傳了什么是綠色建筑、綠色建筑的好處等等知識,提高了廣大市民對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的認知程度。此次活動不僅提高了市民對節能減排意識,還積極倡導市民綠色、節能、低碳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和生活習慣,引導廣大市民踐行節能低碳意識,起到保護土地環境、空氣環境,促進清潔生產,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倡導綠色建筑和資源節約的目的。
2.2建筑施工中采取有效的技術
面對綠色建筑中污染嚴重,能源消耗大的問題,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技術來控制,并且我們要用更加嚴格的指標來控制能源的消耗。最近松江區建管委大力推進建筑節能。深入開展綠色建筑行動,新建民用建筑原則上全部按照綠色建筑一星級及以上標準建設;落實2萬平方米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實施能耗公示4幢、能源審計項目4項,落實可再生能源建筑一體化應用26萬平方米。完善本區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平臺。進一步強化能耗問題。建筑施工是建筑最重要的環節,所有的技術都是在這一階段實施。我們要購買新的設備取代舊的設備。所以我們在施工過程中運用有效的高科技來減少能耗和一些污染除此之外,我們必須加大監督力度,確保在安全施工。總之,綠色建筑的理念是以人為本,我們要本著這樣的理念構建建筑物和周圍環境的有機體。
2.3政府部門要完善綠色建筑的制度
綠色建筑必須標準化,這必須依賴于綠色建筑制度的提出。近年,關于綠色建筑的制度已經被提出,但是這政策的實行需要更大的財政支出。我國的建筑節能投資也在逐漸增大。《中國城市綠色建筑節能投融資研究》顯示,建筑節能改造需求大,財政投入僅是杯水車薪,亟需探索效益分享模式,彌補節能資金缺口。專家建議,使金融支持與政策機制配合,適應低碳轉型需求。
3結語
綠色建筑是一個綜合性比較強的工程。它不僅結合了建筑學和生態學的基本原理,還包含著開發商,房主,施工隊以及政府部門的利益。綠色建筑的核心以人為本。通過對我國綠色建筑現狀的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措施來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體系。綠色建筑關系著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必將引領建筑業的潮流。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張必將成為一種趨勢。所以,我們要不遺余力的為綠色建筑的發展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姜艷芳.淺析建筑工程項目管理模式[J].科技創新導報,2011(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