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企業如何加強稅務管理
時間:2023-06-19 16:21: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如何加強稅務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大企業開展稅務管理的重要性
通常情況下,大企業均具有資產規模大、經營范圍廣、投資能力強、生產周期長等特點,因此加強其內部財務管理對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首先,通過合法降低企業稅收成本,實現經濟效益的提高,是稅務管理的最直接的作用。因此,加強稅務管理,能夠有效減少企業稅收成本,為企業實現基本財務管理目標。其次,加強稅務管理,能夠使企業提高自身財務管理能力,進而不斷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最后,開展良好的稅務管理,可對企業財務資源科學配置產生促進作用,并在準確掌握國家相關稅收政策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二、大企業稅務管理面臨的主要風險
大企業在開展稅務管理活動時,稅務籌劃工作是核心環節,因此不可或缺。良好的稅務管理雖然能夠促進財務管理的進步,但不表示其完全處于零風險狀態。從大企業稅務管理角度看,認為現階段其稅務管理工作主要面臨以下風險:
(1)政策風險。從現階段我國立法角度看,相關法律、法規、政策雖然具備一定穩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未成熟,有關稅收方面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還不夠健全,進而使相關稅收政策公開性和透明度偏低。當政策發生改變時,一定程度上會給稅務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帶來影響。
(2)財務風險。在大企業進行生產、經營和管理的過程中,常常要面臨嚴峻的財務風險,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稅務管理的實效。例如,在進行籌資活動時,債務資本額度越高,雖然能夠為財務籌劃帶來更大規劃空間,但在獲得利益的同時,財務風險也相應增加。而銀行貸款資金比例越高,則將帶來更多財務杠桿效益,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財務風險。
(3)市場風險。在市場經濟制度下,更多大企業擁有相對自主權,并可根據市場整體運行情況調整自身財務管理方向。這樣一來,就會帶來市場風險,如銀行貸款利率、通貨膨脹及市場供求等因素,均可能加大企業籌資活動的難度,進而增加籌資風險的發生概率。因此,大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時應充分考慮現階段市場環境,保證稅務籌劃科學合理。
三、加強大企業稅務管理的策略
新時期,稅務管理應成為企業管理中相對獨立的項目,并對自身生產、經營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在分析稅務管理問題時,要將資本結構變動對企業負稅的影響作為重點內容,同時不斷對稅務管理工作進行優化。文章以企業“籌資”活動為例,說明加強稅務管理的策略和重要性。
(1)發行債券――發揮財務杠桿作用。大企業發行債券,能夠迅速籌集到資金,并獲得相關所得稅收益。發行債券資金成本較低,能夠發揮財務杠桿作用。債券支付利息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定期返還本金并支付利息。二是分期支付利息方式。當采取定期支付付息時,應根據相關規定對利息進行定期支付,計提應付債券利息,并對相關費用進行分攤,進而減少資金占有率。目前,我國對企業發行債券控制力度較強。因此,雖然企業能夠通過發行債券來控制納稅,但存在一定局限性。
(2)銀行貸款――有效減少納稅額度。銀行貸款的主要成本構成是利息,因此企業可通過利息攤入成本方式來進行合理避稅,且有效利用資金往來雙方(銀行與企業)的關系及所處經濟地位,來進一步實現“節稅”功能。與此同時,企業向銀行貸款,將資金用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可以在納稅前將相關款項扣除,因此具有一定抵稅效果。
例如,某油田企業欲購置兩臺1000萬的機械設備,投資收益期限為10年,每年可獲得200萬元盈利,也就是說該企業需用10年時間才能累積2000萬資金。若向銀行貸款,每年貸款200萬,年利率為10%,共貸款10年。假設企業所得稅率為25%,則:1)企業自我籌資:該企業盈利后每年平均納稅額:200×25%=50(萬元),則10年納稅總額為50×10=500(萬元)。2)銀行貸款籌資:企業每年納稅額:(200-200×10%)×25%=45(萬元),則10年納稅總額為45×10=450(萬元)。3)兩種方式納稅差額:500-450=50(萬元)。
從上述計算結果可知,10年下來,自我籌資方式納稅額比銀行貸款多出50萬元。相比之下,銀行貸款能夠使企業提前籌到資金,且企業承擔的風險較小。同時,銀行貸款利息支付方式多樣,企業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付息方式,進而為現金流數量、時間及額度提供判斷標準。
(3)融資租賃――減少所得稅納稅額。融資租賃是指利用租賃公司來實現籌資,租賃公司根據大企業的相關要求,出資購買相關生產設備,在合同規定期限內向承租者提供使用信用。在進行融資租賃時,與租賃資產相關的風險全部轉嫁給承租方。這樣一來,企業不僅能夠迅速獲得經營所需資金,而且能夠按照固定資產(機械、設備等)租入進行折舊處理,并以折舊費用作為相關成本費用,進一步減少所得稅納稅額度。融資租賃時,租金利息在支付所得稅前進行扣除,進而減少納稅基數。
(4)權益資本――增加權益性投資收益。通過發行普通股票來為企業籌集經營資金,不能夠提升企業的信譽,也能為債務資金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普通股票沒有截止日期,也無利息負擔,并且在發行過程中不用償還本金。因此,通過這種方法進行籌資風險較小。但是,普通股票發行費用比較昂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籌資成本。投資者要求高回報和高收益,且股票紅利不能在納稅行為前進行列支,只能在稅后利潤中進行支付。我國稅法規定,符合條件的企業和投資者之間的紅利、股息等具有權益性質的投資收益為免征稅收入范疇。
四、結束語
從目前我國稅收籌劃的實踐看,納稅人及稅務機構普遍認為只要進行稅收籌劃就可以減輕稅收負擔,增加稅收收益,很少考慮稅收籌劃的風險問題。也就是說,稅收籌劃風險并未引起稅務機構的足夠重視。為此,本文試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規避稅收籌劃風險,談幾點看法。
一、健全稅收籌劃風險防范體系
(一)提高稅收籌劃的風險意識。稅務機構要樹立稅收籌劃的風險意識,立足于事先防范。在接受委托時,要告知委托人(納稅人)稅收籌劃必須合法,只能在一定的政策條件下、一定的范圍內起作用,不能對其期望過高;要向委托人說明稅收籌劃的潛在風險,并在委托合同中就有關風險問題簽署具體條款,對風險有一個事先約定,減少可能發生的經濟糾紛;在具體籌劃過程中,要注意相關政策的綜合運用,從多方位、多視角對所籌劃項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企業的綜合效益進行充分論證。
(二)建立稅收籌劃風險評估機制。要事先對稅收籌劃項目進行風險評估,綜合考慮的因素有:客戶要求是否合理、合法;客戶對籌劃的期望值是否過高;企業對籌劃的依賴程度有多大;過去及當前企業經營狀況如何,所處行業的景氣度如何,行業的總趨勢是否發生不良變化;以往企業納稅情況如何,是否對稅務事項過分敏感,以前年度是否存在重大稅務、審計問題;稅務管理當局對該企業依法納稅誠信度的評價如何;事務所及注冊稅務師對籌劃事項的熟練程度如何;等等。最后評估出一個較為客觀的風險值,然后再決定是否接受委托,或決定如何進行籌劃。
(三)建立完善的稅收籌劃質量控制體系。執業質量對中介機構的生存和發展生死攸關,尤其是在中國加入wto后更是如此。稅務機構要建立健全質量控制體系,強化對業務質量的三級復核制;設置專門的質量控制部門(如技術標準部),依據統一標準,對所內各業務部門及下屬分所、成員所進行定期質量檢查,做到防檢結合,以防為主。要制定稅收籌劃工作規程,對于具體的籌劃項目要確立項目負責制,規定注冊稅務師與助理人員的工作分工、重要稅收籌劃文書的復核制、工作底稿的編制與審核等。要將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劃分事故等級,通過教育、解聘甚至機構調整等辦法予以糾正。
(四)購買注冊稅務師職業保險。我國目前未規定實行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職業保險制度,僅在會計制度中規定按收入的10%提取職業風險準備金,這很難抵御日益增加的執業風險。鑒于稅收籌劃等事項的高風險性,稅務機構可以購買職業保險,將部分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這既是加強自身風險防范能力的一種表現,也是對社會公眾負責,可以提高社會信任度。
二、提高稅收籌劃執業水平
(一)加強人員培訓,提高稅收籌劃人員業務素質。稅收籌劃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是評價稅收籌劃執業風險的重要因素。注冊稅務師資格是稅收籌劃人員必須具備的執業資格。在此基礎上,稅收籌劃人員還必須具備較高的稅收政策水平和對稅收政策深層加工能力,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稅務機構當務之急是加強人員培訓,吸收和培養注冊稅務師,建立合理有效的用人制度和培訓制度,充分挖掘人的潛力。要使執業人員除了精通法律、稅收政策和會計外,還要通曉工商、金融、保險、貿易等方面的知識,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客戶的基本情況、涉稅事項,籌劃意圖等,在獲取真實、可靠、完整的籌劃資料的基礎上,選準策劃切入點,制定正確的籌劃方案。
(二)建立完善的稅收籌劃系統。提高稅收籌劃水平,除了有優秀的人才外,還應有完善的稅收籌劃數據庫和信息收集傳遞系統,使之能及時收集到準確的籌劃信息,建立一套包括資料庫、人才庫、方案庫、客戶檔案等在內的完善的籌劃系統。
(三)及時、全面地掌握稅收政策及其變動。稅收政策在不同經濟發展時期總是處于調整變化之中,這不僅增加了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的難度,甚至可以使企業稅收籌劃的節稅目標招致失敗。稅收籌劃從某個角度講,就是利用稅收政策與經濟實際適應程度的不斷變化,尋找納稅人在稅收上的利益增長點,從而達到利益最大化。因此,稅務機構進行稅收籌劃就要不斷研究經濟發展的特點,時刻關注稅收政策的受化趨勢,及時系統地學習稅收政策,全面準確把握稅收政策及其變動,從而避免和減少因稅收政策把握不準而造成的籌劃風險。
三、加強稅務業的管理和自律
(一)制定注冊稅務師執業準則。到目前為止,我國稅收行業尚未制定具體的注冊稅務師執業準則,面對日益加強的稅收征管和稽查,一旦籌劃被查出問題,注冊稅務師就必須承擔因籌劃失敗而被追究的責任。稅務業可以參照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盡快制定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注冊稅務師執業準則。
(二)規范稅務機構內部運行機制。稅務機構要健全內部治理結構,提高管理的科學化利**化程度,強化內部管理。脫鉤改制的稅務中介要獨立面向市場,參與公平競爭,提高水平。要完善勞動人事、分配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對不符合要求的從業人員要及時調整或清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要樹立質量意識,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抵制各種違規違紀的行為,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提高業信譽。
(三)加大對注冊稅務師行業自律。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實施同業復核制度,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的力量。行業協會除履行服務、協調等職能外,重點是充實管理職能,制定行規行約,加強自律管理。對進入本行業的機構和人員進行資格預審,防止非執業人員從事執業活動,對執業質量進行檢查督促,并對存在問題實行行業懲戒或提請政府部門進行行政處罰等。
關鍵詞:福利企業設立日常管理退稅審批
1994年稅制改革以來,對社會福利企業實行增值稅的“即征即退”、“服務業”(廣告業除外)營業稅的免稅以及企業所得稅的減征或免征等優惠政策。這項稅收優惠政策在實踐中執行得如何,直接關系到殘疾人就業保障和社會福利企業的發展。筆者就如何進一步加強社會福利企業的稅收管理,結合實踐中一些同志存在的不同認識或做法,作如下思考:
思考之一:社會福利企業設立的審批,稅務機關有無必要介人?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民政福利企業征收流轉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4]155號)規定,“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以后舉辦的民政福利企業,必須經過省級民政部門和主管稅務機關的嚴格審查批準”,這就是說,凡申辦社會福利企業的,除了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社會福利企業應具備的條件、按要求提供有關證明文件及資料外,還必須經過省級民政部門和主管稅務機關(一般認為是縣級稅務機關)的審批,才能設立。這項規定明確了“主管稅務機關”應直接參與社會福利企業設立的審批。我們知道,一般企業的設立是由工商機關審批登記,特殊企業除了工商機關審批登記外,還必須經過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批。比如設立米粉生產企業,必須經過當地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審批,取得“經營衛生許可證”;設立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必須經過公安機關的審批,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同樣,設立社會福利企業也需要經過民政部門的審批,取得“社會福利企業資格證書”后方可從事生產經營。但是否需要經過稅務機關的審批,的確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眾所周知,稅務機關是稅收執法機關,它代表國家行使征稅權力。稅務機關管理的內容是企業設立之后的涉稅事務,對企業設立程序本身的管理,嚴格說來不屬于稅務機關的職責。換句話說,企業辦理稅務登記手續之前的企業設立審批事項,稅務機關一般不應介人。稅務機關的職責是對與稅收有關的企業事務進行管理;米粉生產企業、煙花爆竹生產企業都涉及稅收政策的執行,這些企業的設立審批均不需要稅務機關介人,為什么社會福利企業的設立審批就非要稅務機關介人呢?況且,即使稅務機關參與社會福利企業設立的審批,并不等于稅務機關就可以或一定要根據“設立審批”的決定給予退稅;社會福利企業的退稅條件是動態的,不是固定不變的,究竟是否符合退稅的條件,需主管稅務機關根據日常稅收管理情況進行判定。“設立審批”不能代替日常稅收管理,更不能代替退稅審批。因此,筆者認為,稅務機關沒有必要介人社會福利企業設立的審批事項。從社會福利企業設立并辦理稅務登記起,稅務機關才開始行使稅務管理的職能。
至于是由縣級民政部門審批還是由市(州)級或省級民政部門審批,主要看管理的需要。在《行政許可法》實施的今天,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社會氛圍里,社會福利企業的審批最好也放在縣級民政部門,不要集中到省級審批,以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有的省對社會福利企業的設立是由縣、市(州)、省三級的民政、國稅、地稅審批,一共要蓋九個公章,才能批準一戶社會福利企業的設立;有的省是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經由主管稅務機關和省級民政部門審批,蓋五個公章就可以設立福利企業。筆者認為,稅務機關把福利企業的設立環節納人稅收管理是不適當的,為此,建議民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修改現行社會福利企業設立審批的有關規定,將社會福利企業的設立審批權授予縣級民政部門即可,稅務機關不介人設立審批。
思考之二:對社會福利企業的管理,稅務機關應把重點放在哪里?
目前,一些地方將社會福利企業的設立納人了稅務管理的范圍,這給我們造成了一種錯覺,似乎只要把好福利企業的設立關,稅務機關就萬事大吉了,結果稅務機關是“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已的田”,放松了對社會福利企業的日常稅收監管和退稅審批。其實,加強對社會福利企業日常稅收監管和嚴格退稅審批,才是稅務機關管理的重點。稅務機關應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對社會福利企業的日常稅收監管,包括辦理稅務登記以及之后的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發票管理、稅務檢查等環節以及退稅審批環節的管理。
(一)主管稅務機關應當結合稅收管理員制度的推行,明確稅收管理員職責,要求稅收管理員應當經常深人社會福利企業,了解社會福利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了解殘疾人員的安置及上崗情況,輔導福利企業健全帳務,真實記帳,并寫出社會福利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及殘疾人員的安置、上崗及工資發放情況的月度報告。月度報告是主管稅務機關審批社會福利企業能否退稅的主要依據。因此,稅收管理員日常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工作細致不細致,了解企業的情況是否真實有效,對稅務機關退稅和社會福利企業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稅收管理員肩負著稅收管理的重要使命。
(二)加強對社會福利企業財務核算的管理與監督。社會福利企業必須健全財務制度,規范財務核算。按規定設置“應交稅金”明細帳,準確核算收人、成本、稅金、利潤等科目,真實反映經營成果。
(三)社會福利企業必須嚴格按月進行納稅申報,稅務機關必須對社會福利企業的納稅申報資料進行嚴格審核;對未按規定進行申報和繳納稅款的,事后被稅務機關查補的稅款,不得再享受有關稅收優惠待遇;對不進行納稅申報的,按有關規定處理。
(四)加強發票管理。社會福利企業是一般納稅人的,必須使用防偽稅控系統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對購進貨物應當取得進項發票的,必須按規定取得,對應取得而不取得或取得不符合規定的發票,稅務機關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依法作出處理;對取得的進項發票必須按期到稅務機關認證,沒有認證的不得抵扣進項稅額。
(五)加強稅務稽查。社會福利企業由于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企業在財務會計核算、發票的取得和填開、稅款的繳納等諸環節上可能存在管理的薄弱環節,甚至漏洞;稅務機關也因為社會福利企業享受國家優惠政策,有放松稅收監管的思想。為此,主管稅務機關必須克服管理松懈的思想,充分發揮稅務稽查的鐵拳作用,加強對福利企業用工情況、貨物購銷情況、以及發票的取得、領購開具等情況的檢查,督促福利企業嚴格財務核算,嚴格依法納稅。
(六)嚴格社會福利企業的退稅審批。根據財政部《關子稅制改革后對某些企業實行“先征后退”有關預算管理問題的暫行規定的通知》(財預199455號)規定,社會福利企業增值
稅退稅應報省國稅局核準批復。雖然,報經省國稅局核批增加了審批環節,有損行政效率,但是在稅收管理信息化、網絡化發達的今天,由省國稅局審批社會福利企業退稅是可以做到的。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減輕省級國稅局核批福利企業退稅的工作量,建議對社會福利企業增值稅退稅實行分級審批。比如對月(筆)退稅額在10萬元(含)以下的,由縣(市、區)國稅局審批;對月(筆)退稅額在10—50萬元(含)的,報由市、州國稅局審批;對月(筆)退稅額在50萬元以上的,報由省局審批。同時,社會福利企業申請退還已繳增值稅應當向縣級國稅局提供退稅申請報告、退稅申請審批表、已繳稅款的《稅收通用繳款書》復印件、殘疾人員上崗情況及工資發放表以及國稅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證件資料。
縣級國稅局根據社會福利企業的退稅申請及提供的證件資料,以及稅收管理員寫出的社會福利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及殘疾人員的安置、上崗及工資發放情況月度報告嚴格審核,并按照審批權限審批。對經審核符合退稅條件的,縣(市、區)國稅局開具“收人退還書”,由國庫部門按退稅稅種的預算級次分別從中央國庫和地方國庫中退付。
目前,有的省份為簡化社會福利企業退稅審批程序,對福利企業的退稅均由縣級稅務機關審批。當然,由縣級稅務機關審批,的確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為此,建議財政部將社會福利企業增值稅退稅的審批權限下放到縣級稅務機關;縣級以上稅務機關主要行使對下級稅務機關的行政監督職能,減少行政審批的具體事務。
(七)上級稅務機關應當充分運用法律賦予的對下級稅務機關實施監督的權力。在對社會福利企業的管理上,應當經常采取調查、檢查等形式了解主管稅務機關在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環節和漏洞,及時糾正執法中的偏差,為加強福利企業的稅收管理提出建設性意見。
摘 要:本文根據作者多年財務工作經驗就房地產財務管理中關鍵環節的有效控制進行了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 :房地產 財務管理 關鍵環節 有效控制
一、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概述
(一)房地產企業經營的特殊性
1.開發項目差異大、周期長、涉及的環節多。開發項目所處的位置、環境不同,其特點各異;建設周期長,每個項目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每個項目經過選址、可行性論證、立項、規劃、征地拆遷、勘察設計、報建招標、開工建設、預售、竣工驗收、交付客戶入住、售后服務等環節;期間需同土管、住建、規劃、施工、供應商、購房戶等多方打交道,關系復雜。
2.投入大、不確定性高。單個項目少則幾百萬、幾千萬,多則幾個億甚至幾十億的投入;開發過程不確定因素多:小到城市規劃、項目設計變更,大到國家產業、稅收、貨幣政策的變化,社會因素、政治因素、技術因素的變化都給房地產業帶來風險。
3.從產品方面看,其開發產品具有高價值屬性,其價格及銷售受國家政策調控影響巨大,銷售方式多采用預售和分期付款銷售。房地產業經營的上述特點,決定了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的特殊性,影響因素多,管理難度大。
(二)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
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內容具體包括以下方面:營運資金、投資、籌資、利潤分配等方面管理;經營中伴隨資金的流動分成以下幾個業務循環:銷售與收款、采購與付款、籌資與投資等,財務預算是綜合的財務計劃,貫徹于整個業務循環。圍繞房地產財務管理過程的業務循環及全面預算,控制好財務管理的關鍵環節,才能真正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基于房地產企業的運營特征,筆者提取了構成企業財務管理關鍵環節的兩個核心要素,現將其列示如下。
第一,資金管理。從整體來說,房地產企業的資金運作流程不外乎三點:融資——投資——效益產出。可以說,是這三個部分構成了房地產企業價值鏈的核心,而這三個部分又都涉及了資金管理這項重要內容,因此,資金管理可視為是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關鍵環節的構成要素之首。這是一項系統工程。在這項工程中,所有環節都是重點。只有確保建立有效的融資渠道,保障運營資金能夠有效利用,以及各項投資都科學合理,才能達成房地產企業效益最大化這一戰略目標,并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第二,稅務籌劃。房地產企業擁有一個龐大的稅賦網絡,其中,企業所涉及到的稅種主要包括營業稅、城建稅、企業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土地使用稅等等。全力做好稅務籌劃工作是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這項工作直接關系著企業的最終效益,以及企業資金能否有效利用,能否避免稅務風險,保障房地產企業的健康發展。將稅務籌劃作為一個單獨項目從財務管理中提取出來,其也構成了一個價值鏈條,而這一鏈條的主體僅有兩個部分,一是稅務遵從,二是稅務籌劃。在工作實踐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只有做到稅務遵從,才能順利開展稅務籌劃工作。
二、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關鍵環節的有效控制
1.強化資金管理力度。資金管理的主體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融資管理,二是投資管理。首先,我們先來探討如何構建有效的融資管理體系。在中國,對于企業而言融資是一項極為艱難的工作。從當前房地產企業的現狀來看,融資渠道狹隘更是其所面臨著的一個重點問題。因此,要強化資金管理,構建有效的融資管理體系,房地產企業財務部門就必須要全力拓寬融資渠道。例如,企業可采用股權融資的方式吸引資金,這一融資方式的優點在于降低了房地產企業的財務風險,彌補了銀行貸款需到期還本付息的不足,而缺點是易于分散企業控制權,且資金成本投入較高。再如,企業可利用債務融資的方式吸引資金,這種方式的優點在于投資小,風險易控制,并能夠優化房地產企業的資本結構,全面發揮債務資金的財務杠桿作用;而缺點是存在較大的還本付息壓力,且風險往往是潛在的,雖然易于控制,卻不易發覺,而且一旦造成風險,會影響財務杠桿的平衡,導致企業運轉資金面臨著較大的壓力。
其次我們再來探討如何加強投資管理。首先,企業應制定科學完善的資金管理制度,結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用制度來保障投資管理的科學合理性。其次,在房地產企業的所有投資項目中,單獨的項目僅是企業投資的起點,而財務部門的主要工作是協同其他部門做好開發項目的可行性分析,以及結合戰略規劃參與投資項目的前期決策。由此可見,影響財務部門投資管理的因素主要由三點構成:一是財務部門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二是房地產企業在投資項目方面賦予財務部門的參與權力,即財務決策在項目整體決策中所占據的比重;三是財務部門如何參與財務決策,如何開展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只有確保三個因素的達成,才能有效加強投資管理,提升管理力度和保障資金的合理運用。
2.優化稅務籌劃方案。在房地產企業的整體項目策劃中,稅務籌劃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并且,稅務籌劃應在投資項目已勾勒出大體框架時立即介入,全力配合項目策劃做好決策工作,以保障投資項目的脈絡清晰,目標明確。稅務籌劃共有兩個部分構成,一是稅務遵從,二是稅務籌劃的主體部分。其中,稅務遵從是一個原則性問題。無論房地產企業如何壓縮成本投入和壓縮哪一環節的成本投入來保障效益目標,都不能摒棄稅務遵從這一基本原則,即不能壓縮稅賦成本。以此為前提,稅務籌劃工作應從兩個方面來開展。第一,通過多種稅賦方式對比得出最優方案。例如,房地產企業通過轉讓方式得到土地使用權,而在直接購買土地使用權和購買在建項目或通過股權轉讓方式的兩者權衡下,后者顯然會減少企業的稅賦成本。第二,在我國稅務總局對房地產行業全面開展土地增值稅匯算清繳的大背景下,房地產企業可通過細化開發項目融資利息支出的方式優化稅務籌劃工作。例如,我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裝修費用可計入房地產開發成本,因此,房地產企業可根據實際財務狀況,將毛坯房出售改為精裝出售,將裝修工程委托于與企業下屬單位,如此,則可以將一部分收入轉嫁到裝修單位,從而實現節稅的目的。
三、結束語
隨著國家對房地產業調控政策的深入,房地產業的經營環境將更加惡化,各房地產企業將面臨更大的資金和市場壓力,企業要生存、發展、獲利,只有苦練內功,在抓好包括以上關鍵環節在內的財務管理的前提下,加強精細化管理,降低開發成本、費用,提高產品品質及功能,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王濤.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J].財經界,2013(21):194.
關鍵詞:稅務管理;電網企業;稅收籌劃
1問題的提出
從2000年至今,電網行業取得了重大的發展,其發展體現了速度快、范圍廣、效果高等特點,從弱小逐步走向強大,從幼稚慢慢走向成熟,作為重要的民生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發展過程中,稅務如何管理,管理的程度如何,這些都與電網企業的發展有著緊密的關聯,進一步來講,這也與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聯系。傳統的觀點一般認為,稅務管理與普通人應該是沒有什么關系的,僅僅將稅收作為國家重要的經濟的手段,主觀上將其與企業的關系隔離了。而實際上,作為一個有著長遠發展眼光的企業而言,稅務的管理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稅務的管理不到位或者根本沒有管理,企業的發展就要受到較大的制約,難以持續下去。黨的十以來,市場環境不斷變好,市場效率日益提升,這些外在的利好條件都為企業稅務管理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這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只有重視稅務管理,才能有效規避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稅務風險,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發展的能力。
2加強稅務管理的重要意義
從2000年至今,精細化的稅收征管已經成為國家稅收的重要指導思想,這也為電網企業規范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一要求下,電網企業要與時俱進,開拓進取,進一步增強企業稅務管理的能力與水平。與此同時,稅務管理的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作為負責任的企業而言,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加強稅務管理,有著重大的意義。
2.1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了企業的運營能力
眾所周知,稅收成本支出是電網企業占比例最大的一份,但是,這項成本支出是可以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圍內的。在當前我國的稅收政策下,稅收費用在企業的利潤中占據了較大的比例。換言之,企業可以采用科學的稅務管理方法來獲得更大的企業利潤。在增強企業的利潤的同時,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對社會的貢獻程度,這也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價值所在。
2.2提高了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和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實現企業財務目標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須有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和高素質的財務人員,這兩者缺一不可。加強企業的稅務管理,可以對企業財務制度和企業的財務人員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助力。
2.3電網企業立足于自身的發展戰略,統籌各個環節的發展,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可以通過稅收政策的調整了解國家未來發展的傾向性,為企業發展戰略的調整做出一個指導性的建議。在資源的合理配置過程中,降低企業發展過程中稅收風險,進而提升企業的發展競爭力。
3我國電網企業稅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作為一個有著長遠發展眼光的企業而言,稅務管理在實踐中已經獲得一定程度的重視。但是,由于歷史和現實等原因,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尚不成熟,很多電網企業的稅務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稅務管理尚存在很多問題。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從1956年完成后,我國的計劃經濟體制在全國范圍內確立,長達半個世紀的計劃時代,對企業的發展的思維有著難以磨滅的印記,企業的經營活動受到國家的控制這一點也是難以避免的,特別具有國有性質的電力企業。在“利改稅”的改革過程中,企業經營的稅收問題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但是,在學術界更多的相關專家從稅收征管的角度分析,要求進一步規范稅收征管機構的行為,而卻往往忽視了企業在國家的稅收管理的作用。一方面,企業的稅務意識不足,有的企業認為所謂稅務工作就是會計人員進行計算、記錄較為簡單,這根本不需要企業的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進行專門的稅務管理;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從稅務管理了解不到位,只是從表面上發現問題,了解問題。更多企業只是從納稅的角度入手,卻不知道自己可以通過對稅收的調整,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發展的綜合實力。
4加強電網企業稅務管理的建議
4.1電網企業設立合理的專門管理機構,配備專業的稅務管理人員
為了適應稅收的精細化管理的需要,電網企業設立合理的專門管理機構,配備專業的稅務管理人員,成為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電網企業從企業的發展出發,為電網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組織保障。專業人做專業的事情,才能運行高效,提升發展的能力。在發展的過程中,要進一步明確各級負責人,實行問題問責的辦法。同時在每一崗位要配備專業的稅務管理人員,增強管理人員的環節意識,實現各個環節的無縫隙銜接。
4.2電網企業加強企業人員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
所謂企業稅務管理是指企業對其涉稅業務和納稅事務所實施的分析和研究、籌劃與計劃、監控與處理、協調與溝通、預測與報告等全過程管理的行為。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國家高速公路建設步伐的加快,稅負成本占企業凈現金支出的比重很大,稅務管理工作在整個高速公路經營管理過程中的任務越來越重、作用越來越大,社會關注和政府監督的力度也越來越大。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交通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高速公路的發展,至2008年底,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達6.03萬公里。根據規劃,我國將建成布局“7918”的高速公路網絡,即7條射線、9條縱線、18條橫線,總里程約8.5萬公里。規劃的國家高速公路網絡將連接所有現狀人口在20萬以上的319個城市,包括所有的省會城市以及港澳臺。當前,國家稅法、稅制越來越健全,也越來越復雜,在高速公路面臨加快發展和科學發展新機遇的時刻,作為主要納稅人的公路經營企業,納稅已成為影響企業經營決策的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因素。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如何能夠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提升科學稅務籌劃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高速公路事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企業稅務管理工作者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尤其是在財務會計工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里所述的“企業稅務管理工作者”是指企業內部設立的專門辦理企業涉稅的人員依據稅法和相關的財務會計法規,從企業稅務籌劃的角度出發進行企業稅務管理工作的人員。
二、企業稅務管理工作在經營企業中的地位與作用
第一,公路經營企業稅務管理工作涉及范圍廣,政策性強,沒有高素質的專門人員是難以應付其繁雜的稅務工作,要求企業稅務管理工作者要具有綜合的稅務和財務會計專業管理知識。稅收的特點是具有強制性,它不僅要求企業依法申報,同時還要依法納稅。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稅收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對從事稅務業務工作的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高速公路經營企業而言,目前涉及的稅費主要有: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城市建設維護稅、教育附加費、提圍防護費以及各種代扣代繳稅費等,涉及的稅種多樣,如工程合同有的是自建,有的是代建或總包,有的是分包等,每一個業務和環節涉及的稅務管理內容政策性強而且相對復雜。隨著公路經營效益的不斷顯現,稅負成本占企業凈現金支出的比重越來越大,如何對每一筆納稅做好各方面的測算與比較,如何進行有效地稅務籌劃,避免重復征稅或者漏計稅等,它不僅要求企業稅務管理工作人員要有較強的稅務專業理論基礎知識,而且還要有一定的熟悉本企業經營活動的財務知識和會計知識,沒有高素質的專門稅務人員是難以應付其繁雜的稅務工作。
第二,公路企業生產經營業務的多樣性和跨地區性,牽涉到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和部門,尤其需要多方面的協同與配合,要求企業稅務管理工作者具有較強的溝通和協調能力。隨著高速公路的建設發展,公路里程的延伸,經營范圍所覆蓋的地區越來越多,公路配套設施和服務項目越來越完善,企業涉稅管理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如廣深高速公路公司橫跨廣州、東莞、深圳三個經濟發達地區,各種納稅申報,稅款繳納,發票管理,稅收減免申報,延期納稅申報等均涉及三個不同管轄地區。由于公司經營業務多樣性及跨區域性的特點,決定廣深公司稅務納稅申報等企業稅務活動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在目前的經營活動中,既有正常經營活動業務,又有大中修工程維修項目;既有拯救、拖車、路產占用、拆遷、補償、租賃等附屬業務,也有廣告、油站和相關服務業務等,生產經營多樣性涉及到各個環節和部門,因此,企業在涉稅活動管理中,如何協調不同管轄地區的涉稅活動,如何在稅務信息管理,納稅申報,正確而合理使用發票,尤其是企業重大經營活動或重大項目的稅負測算以及企業納稅方案的優化和選擇方面,要求企業稅務從業人員,尤其是稅務管理工作者既要有熟悉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特點的工作經驗,也要有一定與不同地區的稅務主管部門的溝通和協調的涉外活動能力。
三、企業稅務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問題
根據財政部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要求,企業根據業務需要一般都設置了一些基本的、必要的會計工作崗位,另外,根據需要有的企業還設置了兩個特殊的會計崗位—會計電算化和管理會計的崗位,這些崗位的設置基本上能滿足企業會計核算上的需要。就目前看,一般高速公路經營企業普遍存在稅務管理崗位缺失現象,都沒有明確設置稅務管理工作崗位以專門處理企業經營業務中涉及稅務的相關工作,筆者認為這很難適應高速公路建設經營管理的發展需要和企業長遠發展的需要。目前,多數的公路經營企業由于沒有相對固定的稅務管理工作崗位和較穩定的稅務管理工作人員,在企業稅務管理工作中,往往沒有形成稅務管理觀念,導致在多層次、多環節、多稅利的復合稅制下顯得力不從心,在具體的涉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定的混亂現象。在現實情況下,公路經營企業稅務管理工作多數屬于企業財務人員“兼管”的性質,職責相對淡化,只能成為財務會計的簡單附屬。作為納稅人的經營企業,通常隨意指定自己認為合適的稅務管理人員,到稅務機關辦理稅務活動事宜,他們可能是會計人員,也有可能是非會計人員,即使是會計人員,也很不穩定。有的是工資核算員兼任稅務工作,有的是財務成本核算會計兼任稅務工作,有的單位(從經手開支票送銀行考慮問題)將稅務管理工作交給出納員負責,既管款項支付,又兼管稅收業務記賬,這本身就違反了收支兩條線分管的原則,為貪污、作弊留下了漏洞和隱患。還有的單位將稅務管理工作交給往來結算崗位會計負責,視稅收為一般的債務,能拖則拖,能少交則少交,甚至出現偷稅和滯納稅款的現象,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缺少連續性和穩定性。
四、提升公路經營企業稅務管理工作的思路
隨著高速公路建設投資額越來越大,企業涉稅活動事務越來越多,企業稅務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筆者認為新形勢下提升公路經營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加強企業稅務管理
有助于提升納稅人的納稅意識,有助于降低稅收成本和提升企業財務利益的最大化。稅務管理的核心是稅務籌劃,企業其他的稅務管理活動最終都是為了實現稅務籌劃。所謂稅務籌劃是指在遵守國家稅法、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籌劃,選擇合適的經營方式,實現稅負最低。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一定規模,企業會越來越重視納稅工作,納稅工作與納稅意識的加強一般具有客觀一致性和同步性的關系。企業在按照稅法和相關規定繳納各種稅款時也會想少繳稅或緩繳稅,構建和完善以流程控制為核心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體系以后,企業會采取合法或不違法的形式,先對經營、投資、籌資活動進行稅務籌劃再具體實施,納稅人的納稅意識自然會增強。完善經營企業稅務管理工作體系化、科學化可以減少納稅人稅收成本(節稅功能),還可以防止納稅人陷入稅法陷阱,不繳不該繳付的稅款。如在遵循現行稅法和財務制度的前提下,通過選擇適合的存貨計價方法,使發貨成本最大化,以實現賬面利潤最少的目標;采用加速折舊法;加大當期折舊,達到延緩納稅目的;選擇最有利的壞賬損失核算辦法減輕稅收負擔等等。通過流程的有效運行對涉稅事項進行過程控制,最終達到防范涉稅風險,降低稅收成本,創造納稅人的財務利益最大化。
(二)保持與主管稅務管理
機關經常性的工作溝通和聯系,便于稅務機關對企業經營狀況的了解和信任,也有利于稅務機關對企業稅務管理從業人員的系統化和專業化培訓。稅務機關與企業之間最主要的工作聯系就是各種稅款的征納工作。各稅種的納稅申報、稅款繳納和賬務處理,都需要通過熟悉稅法和財會專業人員的計算付款,如果經常更換稅務管理崗位人員或由非專業人員占據稅務管理崗位,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不僅不利于保持與主管稅務機關的聯系溝通,及時掌握稅收動態和信息,而且也不便稅務主管部門對企業涉稅工作的了解和信任,乃至影響到企業在日常涉稅事務中,如開具和使用發票,納稅申報,稅收檢查等受制于稅務主管部門的理解認可而事半功倍。當前征納關系中出現的不和諧現象大多是由于溝通不夠、雙方不了解所至。因此,明確設置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人員體系是加強征納稅主體之間的溝通和聯系的重要橋梁。稅法是一部系統的實體法,又是一部兼管中央和地方稅、實行分稅制管理體制的綜合性法律體系,許多重要的法律規范和復雜的稅務知識及技術問題,需要企業單位的稅務管理工作人員掌握和熟悉。特別是加入WTO以后,我國稅法的改革措施年年都在推陳出新,尤其是流轉稅類、所得稅類中的各種業務量大、變化快。從工作的長遠發展考慮問題,稅務機關需要對企業的稅務管理從業人員經常指導和進行培訓,這些指導和培訓的內容要求,有許多是與《會計法》及財會知識相通的,設置相對固定的專業稅務管理工作人員,有利于使稅務機關對其培訓的長期化、系統化和專業化。
本文作者:孫梅工作單位:中國石油大學
加強管理模式的創新,為企業價值的創造提供基礎。目前很多企業都在進行管理模式的創新,同時也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和做法。如中國石油對于實行總承包管理模式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相關規定如下:國內設備及安裝主材的采購合同須由供應商、總承包商和項目業主三方簽署,供應商須將增值稅發票直接開具給項目業主,或開具給增值稅納稅人總承包商,而總承包商再將增值稅發票開具給項目業主,但不因三方簽署的采購合同而免除工程總承包合同中約定的由總承包商履行的責任和義務。這種管理模式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EPC總承包管理模式,其實企業選擇何種管理模式不重要,關鍵就在于這種管理模式是否對企業長遠的發展有益,如何突破原有的EPC總承包模式的框架,進行管理模式的創新是企業稅務籌劃方案的關鍵,只有從源頭上進行管理模式創新,才能使得稅務籌劃方案有的放矢,事前的管理模式創新遠比在既定的管理模式下的稅務籌劃方案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價值。
加強與稅務部門溝通交流方式的創新:稅務籌劃是一個涉及各方利益群體和國家法律法規的系統工程,不同利益主體和各個部門之間的協同溝通和配合,對于增值稅轉型后的EPC總承包模式來說尤為重要,要在試點階段通過投資者、業主、總承包商、地稅和國稅等多部門的溝通和交流,將EPC總承包模式面臨的問題和發展的障礙進行深入研究,爭取得到稅務部門的理解和認可,為稅法的完善和企業的發展做好國家層面的溝通和交流工作;同時又要在已有的稅法的基礎上爭取稅務部門的支持,讓稅務部門充分意識到企業在稅務籌劃方案選擇時,是從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確定的對企業發展最有利的方案,而稅務部門未來也會從企業的發展中獲得更多的稅收,讓稅務部門真正理解到企業與稅務部門交流溝通的目的不是稅收的最小化,而是努力做到企業和國家的共贏,為稅務部門的理解和支持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稅務籌劃觀念的創新、EPC總承包管理模式的創新和與稅務部門溝通交流方式的創新是EPC總承包項目稅務籌劃的關鍵,只有建立協調業主和總承包商、投資者、國稅和地稅等多方利益群體的創新管理模式才能夠真正做好EPC總承包模式的稅務籌劃工作,才能夠真正提升企業的價值,做到企業和國家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