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9 16:21: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師的家庭教育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那么,孩子的個體差異與家庭結構、家長的教育觀、態度和行為到底有何關系?通過有針對性的個別教育和指導,孩子發生了什么變化?這便是此篇個案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研究對象
1. 指導對象:許平:男,44歲,吉林省長春市贏利文化用品商店經理,對獨生子特殊的愛,特殊的保護、依從,怕他摔跌,怕他出意外。唯恐失去兒子,從來不敢撒手,他成了百分之百的溺愛型父親。
2. 教育觀察對象:許百功:男,今年5周歲,是吉林省政府機關第一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平時他和爸爸、媽媽、姥姥生活在一起。他很聰明,知識面廣(與同齡幼兒相比)語言表達能力極強,對事物有自己的想法,不隨便聽從他人的指揮,好反抗,生活上依賴性強。
二、指導過程摘要
1. 理解為先,取得共同語言。百功是中班時來幼兒園的,父母溺愛他,不敢過早地送他上幼兒園,怕受欺負。來園初,很少有小伙伴們跟他玩,因為他一伸手不是推人就打人,抬腳就踢人,同他父母談過兩次,很不理想,母親比較通情達理,父親卻“頑固不化”,如說孩子優點時,他便洋洋得意的樣子,說缺點時,表情一變,忙插嘴說:“不可能,不可能。”就好像他看見一樣,很難溝通。在與他母親交談時得知:“孩子在家時每天都和他爸爸打鬧,拳打腳踢,還經常看武打片。”
在幼兒園的一次春游中,父母不敢讓他去,擔心不安全,百功執意要和小伙伴一起外出活動,父母一貫依從孩子的執拗,只好違心地答應。上車時,他爸爸看到兒子穩穩地坐好了,老師站在他身邊,車子開了,他才離去。按理他的做法是有些過分的,集體活動應教育孩子先人后己、互相幫助才是,但我很理解他的心情,對他的再三囑托:“孩子坐車要頭暈的,你要多注意他”等等,當他看到兒子安然無恙地、歡快活動回來,笑容綻開在他緊張了一天的臉上。一次次的外出活動,一次次的理解,增添了他對我的信任,為進一步的家教指導打下了基礎。
2. 方法指導,觀念轉變。晚飯后回家的時間到了,家長們紛紛來接孩子,百功看到爸爸來了馬上就去搶李杰南手中的玩具,南南哭了,手抱著玩具不放,百功爸爸見狀馬上對南南說:“你讓百功先玩,我們馬上就走了,你媽媽還沒來,等我們回家了你再玩吧。”說完就幫著兒子從同伴手中拿過玩具玩起來,看到這情景,我趕緊拉起南南的手說:“老師講故事給你聽。”百功玩一會兒之后,他爸爸與我道別。這件事使我想了又想,如何進一步去指導他呢?我決定先教育孩子,讓百功的行動、言語去促動爸爸,不要再被溺愛所困,我對百功說:“老師知道你很聰明,我講的關心愛護小朋友的道理,你一定都懂的,昨天你從南南手中‘搶’了拼版,結果南南很傷心,你說應該嗎?”他笑笑,不回答。我說:“你回家問問爸爸,明天告訴我,好嗎?”他說:“好的。”第二天,許百強興沖沖地跑到我跟前對我說:“老師,爸爸說昨天我‘搶’玩具是不對的,讓我以后改正。”我說:“你知道就好了,你爸爸如果看到你很懂禮貌,一定會比現在更高興。你今天回家再去問爸爸,老師說的對不對?”
3. 把握時機,及時指導。每到午睡時,百功總是坐著不動,我問他:“你怎么不脫衣服?”他說:“我是想睡的,但爸爸關照過我,衣服、褲子都不要脫。”我說:“不脫衣服、褲子睡覺會出汗的,容易感冒,被子也會臟的。”在我的一再堅持下,他脫下外衣外褲睡著了。第二天,他爸爸告訴我讓百功穿外衣外褲睡覺,并說是怕他氣管發炎,我給他講了許多“這樣不好”的道理,他爸爸笑笑說:“我知道,百功喜歡這樣就讓他去。”爸爸的包辦代替換來了依賴性強、動作慢、不會自理的兒子,不脫衣服是怕麻煩,這是真正理由。每天午睡起床,他就如同在家一樣,坐著等老師的幫忙。我想我有責任提醒他爸爸,讓他認識到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4. 分析效果,堅定信心。以往,家里做好吃的孩子先吃。一次,姥姥做了一盤海鮮,放到桌子中央,百功不高興了,因為他很喜歡吃海鮮,為什么不放在他的面前,他爸爸跟我講了這件事的經過。他說:“要是以前,我就要跟他姥姥吵了或者再去給我兒子買一盤,但想到老師們一再說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要太寵孩子,要教育他關心、愛護別人等,我就忍下來了,另我高興的是壞成了好事,百功想起了老師的話要尊敬老人,以后姥姥無論燒了什么百功愛吃的菜,他都讓姥姥先吃,爸爸媽媽先吃,這使我想到對孩子嚴一點是有好處的,我也有信心去教育他了”。平凡的話語道出了我們家教指導工作的成功,許百功爸爸的教養觀念、態度、行為的轉變,對孩子的進步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效果
1. 家長的變化。從許百功爸爸一味地寵愛孩子到學會科學地教育孩子中,清楚地看到家庭教育指導以后的成功。首先,家園教育的一致就能起到教育的“共振”作用,使得對兒童的教育取得最大限度的成效。其次,家長有教育觀念、態度、行為的變化,才會有孩子的進步,抓孩子的教育必須同步抓家教指導;第三,家教也要講藝術、講方法、講循序漸進,使家長樂于接受。總之,本個案教師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是成功的。
學前兒童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從教育的角度說,可塑性大就為轉變孩子的思想、行為等提供了一種可能性。教師和家長可以按照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地引導孩子健康地成長。從可能性轉變為成功的必然性,還要靠目標的適當、方法的科學、手段的藝術、途徑的多樣。從許百功的轉變中,可以看出上述諸要素的和諧一致。
四、個案研究的幾點啟示
1. 樹立良好的教育觀是進行個別家庭教育指導的基礎。教師與家長要建立友好平等的交往關系并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如同所有的交往一樣,它會遇到某些因素的干擾,這種干擾可能是由家長引起。譬如,家長情緒不好、疲勞等生理、心理因素會引起與教師的摩擦。另一方面,教師的態度和教育觀上的方式方法問題也會影響兩者之間的關系。要排除交往關系中的干擾,就幼兒園而言,教師應接納人本主義的觀點,記住教師的職責。我認為,教師在家庭教育指導過程中,教師的態度始終應該是真誠的,沒有任何的虛偽,不論家長文化水平的高與低,地位的貴與賤,家境的貧與富,子女發展的好與差,都應一視同仁,平等地待人,真心誠意地為他們排憂解難,共商教育幼兒的對策。
在與家長的交往中,教師要既能接受家長偶爾的冷淡,也能接受家長一時沖動的責怪,還能放下架子接受家長比自己更高明的做法。教師采取接受的態度,兩者之間就較易溝通情感,教師有容納意見的胸懷,就能鼓勵家長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和子女教育的熱情,可使教師的家庭教育觀顯露出指導工作處于一個和諧的、生氣勃勃的氛圍之中。
此外,教師還應對家長持理解的態度,要角色移位,對家長的喜悅、煩惱、無奈、厭倦和生氣做出移情性的理解。教師應該看到當前的幼兒家長自主性很強,他們都具有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都對子女有很高的期望,由于缺乏教育經驗,在子女的管教中常常遇到各種困難,因此而引起的在教育態度和行為上的偏差也是在所難免的。所以,幼兒園教師與家庭教育之間的指導關系并非約定俗成的,這種關系的存在需要有一個基礎,簡單地說來:(1)前提是理解;(2)手段是溝通;(3)關系是朋友。如此,家長才能接受指導,才能推動家園關系的建立。
2. 淡化指導痕跡是進行成功的個別家庭教育指導的基礎。“我講你聽”式的指導,在很大程度上是為指導而指導,這種形式作為講座還可進行,而面對特定對象的個別指導則常常要失敗,原因就是家長被推到了受教育的地位失去了面子,因而對幼兒園的指導產生抗藥性。最好的辦法是淡化指導痕跡,開展隱性化的指導,在潛移默化中使家長受到啟迪,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
3. 抓住契機、不拘一格是進行教師的個別家庭教育的經常形式。個別指導并非有固定的時間和場合,由于家長和家庭情況的多樣性,常常在各類偶發事件之后需要及時開展教育,這就需要教師有教育機制,善于抓住契機,不拘形式開展指導,可以在家長來園時指導、電話指導等。
4. 研究方法,藝術指導是教師的家庭教育觀體現的重要手段。教師的家庭教育面對的對象是家長,對家長更要講究方式,開展藝術指導,教師不要以為自己一定比別人家長高明。無非是教師的職業地位保證了這種指導關系。藝術的指導就是講究指導的藝術性,使家長愿意聽、愛聽,聽了以后肯做、肯改、肯身體力行。
2001年5月國務院的《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6月教育部印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拉開了綜合活動課程的序幕。2001年至2004年,我國的教育改革進入實驗形成階段。《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中的課程設計原則是"均衡設置課程、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加強課程的選擇性"[1],除去語文、數學、外語三門課目,其他科目占49%~60%,這就保證了學生多方面學習、實踐的機會。
在新課改的基礎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學校活動為基礎,以學生自身體驗為中心完成教育過程。課程的結果表現為思維中的記憶和身體的記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綜合思維與身體記憶進行教學,使直接與間接經驗達到統一。經驗的獲得與建構需要學生以原有經驗為基礎,通過同化、重構的方式完成經驗的建構。綜合活動課程的中心在于建構,而建構的關鍵在于反思,學生反思自己參加活動課程帶來的教育成果。
一、學校綜合實踐課程與家庭教育的沖突
1.教育思想落后教育思想的落后與家長的自身經驗相關較大。家長都是站在自身經驗的基礎上評價孩子的學習和綜合活動課程,沒有從發展和以人為本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教育成長,這種思想限制是家長長時間處于應試教育形成的慣有思維模式。在沒有專業教育人員幫助下,家長很難走出落后的教育思想界限,綜合活動課程在家長眼中也成為學校工作的簡單變化。
2.教育角色混亂現代家庭結構導致家庭中的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比例嚴重不協調,一個孩子往往要面對兩到四個教育者,家庭無法形成教育核心,孩子的教育時常出現矛盾。通過對家庭的訪談調查,研究者發現祖輩與孩子父母會產生教育分歧,孩子父母由于孩子祖輩的干擾,沒能在孩子心中形成教育權威,孩子的教育往往搖擺不定,不知道哪種教育是對的,以致孩子的教育認知、教育行為會產生前后不一致。
3.綜合活動課程進行不徹底在深入到學校的過程中,研究者發現綜合活動課程在學校中還處于進行狀態,學校教育難以沖破舊的教育思維、習慣。教師教育轉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多學校采用"以老帶新"的方式促進新教師的成長,所以每個學校教師往往具有這一學校的特征。學校教育的傳承一方面繼承了學校的教育風格,一方面也由于舊有教育的特點阻礙了綜合活動課程的進行。學校教育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夠逐漸改變學校的教育傳承,在這一過程中綜合活動課程的效果可能會打折扣,綜合活動課程的進行會不徹底。
4.缺少家庭教育支持總結中外課程改革,家庭一定會被當作一個重要因素考慮,家長和孩子的意見也被廣泛采納。我們的綜合活動課程在取得家庭支持上卻很失敗。專業的學校教育是綜合活動課程研究者關注的重點,然而"非專業"的家庭教育較少進入綜合活動課程研究者的眼目,在家庭教育與綜合活動課程結合的研究上極為缺少。無論是在實踐,還是在理論上,家庭教育與綜合活動課程的結合都被忽視。所以,綜合活動課程要想再深入,必須將以前未重視的家庭教育當作一個改革重點,獲得家庭教育的支持。
二、活動課程與家庭教育契合的途徑
1.轉變家庭的個體教育觀念家長的個體教育觀念和基礎教育的社會教育觀念的沖突造成孩子的教育責任劃分不明確,家長逃避教育責任,而學校教育責任過重。轉變這種狀況的最好做法就是轉變家庭教育的個體教育觀念,幫助家庭教育建立社會教育觀念,使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孩子的未來,還是為了提高整個社會的教育水平,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完成孩子的個體發展,還需要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2.組織家長參與綜合活動課程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綜合活動課程絕對無法逃避家庭教育的影響。如若綜合活動課程要進行下去,必須在實踐上解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矛盾,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產生一致作用。綜合活動課程下一步需要進入到家庭,允許家長參與到課程中來,幫助家長建立家庭教育結構,讓家長承擔起教育的責任。
1.方法指導,觀念轉變。晚飯后回家的時間到了,家長們紛紛來接孩子,百功看到爸爸來了馬上就去搶李杰南手中的玩具,南南哭了,手抱著玩具不放,百功爸爸見狀馬上對南南說:“你讓百功先玩,我們馬上就走了,你媽媽還沒來,等我們回家了你再玩吧。”說完就幫著兒子從同伴手中拿過玩具玩起來,看到這情景,我趕緊拉起南南的手說:“老師講故事給你聽。”百功玩一會兒之后,他爸爸與我道別。這件事使我想了又想,如何進一步去指導他呢?我決定先教育孩子,讓百功的行動、言語去促動爸爸,不要再被溺愛所困,我對百功說:“老師知道你很聰明,我講的關心愛護小朋友的道理,你一定都懂的,昨天你從南南手中‘搶’了拼版,結果南南很傷心,你說應該嗎?”他笑笑,不回答。我說:“你回家問問爸爸,明天告訴我,好嗎?”他說:“好的。”第二天,許百強興沖沖地跑到我跟前對我說:“老師,爸爸說昨天我‘搶’玩具是不對的,讓我以后改正。”我說:“你知道就好了,你爸爸如果看到你很懂禮貌,一定會比現在更高興。你今天回家再去問爸爸,老師說的對不對?”
2.把握時機,及時指導。每到午睡時,百功總是坐著不動,我問他:“你怎么不脫衣服?”他說:“我是想睡的,但爸爸關照過我,衣服、褲子都不要脫。”我說:“不脫衣服、褲子睡覺會出汗的,容易感冒,被子也會臟的。”在我的一再堅持下,他脫下外衣外褲睡著了。第二天,他爸爸告訴我讓百功穿外衣外褲睡覺,并說是怕他氣管發炎,我給他講了許多“這樣不好”的道理,他爸爸笑笑說:“我知道,百功喜歡這樣就讓他去。”爸爸的包辦代替換來了依賴性強、動作慢、不會自理的兒子,不脫衣服是怕麻煩,這是真正理由。每天午睡起床,他就如同在家一樣,坐著等老師的幫忙。我想我有責任提醒他爸爸,讓他認識到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3.分析效果,堅定信心。以往,家里做好吃的孩子先吃。一次,姥姥做了一盤海鮮,放到桌子中央,百功不高興了,因為他很喜歡吃海鮮,為什么不放在他的面前,他爸爸跟我講了這件事的經過。他說:“要是以前,我就要跟他姥姥吵了或者再去給我兒子買一盤,但想到老師們一再說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要太寵孩子,要教育他關心、愛護別人等,我就忍下來了,另我高興的是壞成了好事,百功想起了老師的話要尊敬老人,以后姥姥無論燒了什么百功愛吃的菜,他都讓姥姥先吃,爸爸媽媽先吃,這使我想到對孩子嚴一點是有好處的,我也有信心去教育他了”。平凡的話語道出了我們家教指導工作的成功,許百功爸爸的教養觀念、態度、行為的轉變,對孩子的進步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效果
1.家長的變化。從許百功爸爸一味地寵愛孩子到學會科學地教育孩子中,清楚地看到家庭教育指導以后的成功。首先,家園教育的一致就能起到教育的“共振”作用,使得對兒童的教育取得最大限度的成效。其次,家長有教育觀念、態度、行為的變化,才會有孩子的進步,抓孩子的教育必須同步抓家教指導;第三,家教也要講藝術、講方法、講循序漸進,使家長樂于接受。總之,本個案教師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是成功的。學前兒童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從教育的角度說,可塑性大就為轉變孩子的思想、行為等提供了一種可能性。教師和家長可以按照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地引導孩子健康地成長。從可能性轉變為成功的必然性,還要靠目標的適當、方法的科學、手段的藝術、途徑的多樣。從許百功的轉變中,可以看出上述諸要素的和諧一致。
三、個案研究的幾點啟示
1.樹立良好的教育觀是進行個別家庭教育指導的基礎。教師與家長要建立友好平等的交往關系并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如同所有的交往一樣,它會遇到某些因素的干擾,這種干擾可能是由家長引起。譬如,家長情緒不好、疲勞等生理、心理因素會引起與教師的摩擦。另一方面,教師的態度和教育觀上的方式方法問題也會影響兩者之間的關系。要排除交往關系中的干擾,就幼兒園而言,教師應接納人本主義的觀點,記住教師的職責。我認為,教師在家庭教育指導過程中,教師的態度始終應該是真誠的,沒有任何的虛偽,不論家長文化水平的高與低,地位的貴與賤,家境的貧與富,子女發展的好與差,都應一視同仁,平等地待人,真心誠意地為他們排憂解難,共商教育幼兒的對策。在與家長的交往中,教師要既能接受家長偶爾的冷淡,也能接受家長一時沖動的責怪,還能放下架子接受家長比自己更高明的做法。教師采取接受的態度,兩者之間就較易溝通情感,教師有容納意見的胸懷,就能鼓勵家長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和子女教育的熱情,可使教師的家庭教育觀顯露出指導工作處于一個和諧的、生氣勃勃的氛圍之中。此外,教師還應對家長持理解的態度,要角色移位,對家長的喜悅、煩惱、無奈、厭倦和生氣做出移情性的理解。教師應該看到當前的幼兒家長自主性很強,他們都具有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都對子女有很高的期望,由于缺乏教育經驗,在子女的管教中常常遇到各種困難,因此而引起的在教育態度和行為上的偏差也是在所難免的。所以,幼兒園教師與家庭教育之間的指導關系并非約定俗成的,這種關系的存在需要有一個基礎,簡單地說來:(1)前提是理解;(2)手段是溝通;(3)關系是朋友。如此,家長才能接受指導,才能推動家園關系的建立。
2.淡化指導痕跡是進行成功的個別家庭教育指導的基礎。“我講你聽”式的指導,在很大程度上是為指導而指導,這種形式作為講座還可進行,而面對特定對象的個別指導則常常要失敗,原因就是家長被推到了受教育的地位失去了面子,因而對幼兒園的指導產生抗藥性。最好的辦法是淡化指導痕跡,開展隱性化的指導,在潛移默化中使家長受到啟迪,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
3.抓住契機、不拘一格是進行教師的個別家庭教育的經常形式。個別指導并非有固定的時間和場合,由于家長和家庭情況的多樣性,常常在各類偶發事件之后需要及時開展教育,這就需要教師有教育機制,善于抓住契機,不拘形式開展指導,可以在家長來園時指導、電話指導等。
4.研究方法,藝術指導是教師的家庭教育觀體現的重要手段。教師的家庭教育面對的對象是家長,對家長更要講究方式,開展藝術指導,教師不要以為自己一定比別人家長高明。無非是教師的職業地位保證了這種指導關系。藝術的指導就是講究指導的藝術性,使家長愿意聽、愛聽,聽了以后肯做、肯改、肯身體力行。
5.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是提高教師的家庭教育效果的基礎。教師的家庭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容易事。家長水平的提高有一個過程,家長的行為影響到子女的進步更有一個過程,這就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使家長逐步提高開展家教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師的家庭教育同時也幫助家長改正一些陋習,家長能夠在子女面前起表率和榜樣作用,教師的家庭教育效果才顯著。
2018---2019學年秋學段家訪工作計劃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面臨著許多新的課題。在學校工作中,教育工作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是指導家庭教育,而抓家庭教育又是提高學校教育工作水平的新途徑,因此,學校不可避免地要掌握與家長交往,指導家庭教育的科學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復雜。在家庭教育指導中,我們應特別重視:對家長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指導;對家長家庭教育基本規律的指導以及每個家庭的“個性”特點。
一、活動目的:通過集中家訪,切實加強學校和家庭,教師和家長的聯系,了解學生成長環境、思想動態及校內外表現。及時通報學生在校表現情況,宣傳正確的家庭教育思想,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質量觀,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學方法;征求學生及家長對教師和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營造全員關愛學生、教育學生的德育氛圍,進一步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提高社會與家長、學生對學校教育的滿意程度。促進教師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教育行風建設推向新的臺階。
二、活動時間:2018年9月——2019年6月
三、活動內容
學校領導、班主任和所有科任教師要實施全員家訪。家訪時,要注重宣傳教育政策法規、家庭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安全衛生規章;通報學校發展情況和學生在校表現情況,全面了解學生家庭情況,與家長共商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措施。了解掌握特殊家庭生(含貧困生、單親生、留守兒童)和行為偏差生(學困生和其他行為失范的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幫扶、輔導(含心理輔導和學習輔導)和其他助學措施。
四、活動安排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 學校成立家訪領導小組
組長:母 楊艷芳
成員:李正琴 李巧玲 李錦萍 王小燕
吳倩英 洪思飛 千艷萍 閆喜萍 李新華
2、 準備教師家訪活動記錄本和家訪活動記錄表。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學校集中時間,實行全員家訪。家訪過程中,要嚴格做到“四要四不得”:要全面通報學生在校情況;要全面了解學生家庭和在家表現情況;要共同探討有助于學生成長進步的教育方法;要做好家訪情況記錄。不得在家長面前指責學生;不得隨意把家長叫到學校進行責怪訓斥;不得接受家長的宴請和贈禮;不得以電話聯系等其他方式代替家訪。學校要建立家訪活動記錄表,記錄教師家訪簡要內容、學生家庭和個人情況以及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意見和建議等。
第三階段:總結交流階段
學校家訪領導小組負責收集教師家訪活動記錄表和家訪記錄本。總結家訪信息反饋情況。提出整改措施,及時調整學校辦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
五、家訪注意事項
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學校、家庭、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主要的是學校教育。但學校教育是否有效,還要得到家庭和社會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作用更為突出。我們要家校聯手,共育新人,做到以下幾點:
1、變“請進來”為“走出去”:改變以往的隨意請家長進校“訓話”為主動走進家庭,將意見和建議送到家庭中。
2、變“被動家訪”為“主動家訪”:主動家訪,防患未然,使家長能主動配合學校做好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新課改;家校合作;哺育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10-0019-01
學校德育的根本宗旨是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家庭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學校教育,特別是學校德育具有不可低估的補充和輔助作用。學校德育工作,只有密切聯系家庭,依靠廣大家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切實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法制觀念,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和心理健康水平。
1.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與家長合作關系的現狀及意義
現狀:由于受傳統的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教師被認為是一種孤獨的角色,在課堂上唱“獨角戲”,課間很少與學生溝通,也很少去關照、指導家長如何教育子女的工作,教師與家長之間是不合作、彼此孤立的。這使得教師對于家長參與工作持消極的態度,教師與家長的聯系也是被動的。有的教師只顧搞好自己的教學業務,而不去過多地關心其他事情,認為有班主任做好家長的溝通工作就可以了,任課教師就不必要與家長聯系等一些不和諧的因素。所以,教師與家長的關系是不協調的。
意義:學生的成長需要關注,需要教師的關注,需要家長的關注,需要社會的關注,而家長與教師正是其最直接的接觸者,如果學校與家庭的配合出現上問題,沒有形成一致的戰線,將造成學生在學習上的迷惑,另外學生作為未成年人,更多地是需要教師及家長的理解與激勵,而通過家校的交流可以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因而加強教師和家長間的交流與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2.開展家訪活動,開設家校聯系通道
為了進一步提高德育效益,加強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和理解,形成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我校開展了有聲有色的“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
活動開始,學校在全體教師會議上向每一位教師傳達了活動的精神,讓每一位教師充分明確活動的重要性,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認真對待家訪工作,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家長學校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制訂了《城中小學輔導組"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計劃》,印發至每位教師。活動計劃中明確規定了行政領導、黨員、團員、班主任、教師的家訪要求和數量。學校領導、中層干部、黨團員教師要起模范帶頭作用。其次,學校要狠抓班主任這支強有力的家訪隊伍。因為班主任是家訪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家訪以班主任為主,任課教師為輔,班主任每學期對班內學生的家訪率達到三分之一以上,三年家訪學生的覆蓋率達到百分之百。每位班主任及教師在進行家訪時都能做到有重點地選擇家訪對象,作好充分的準備,對家長宣傳學校的規章制度、育人原則,尊重家長,融洽家校關系。家訪后還下發了《城中小學教師家訪記錄表》,把教師家訪工作作為學期和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晉級的重要依據。教師在家訪中明確樹立了服務意識,針對班內學生的特點,教師上門為家庭教育提供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幫助家長分析子女在思想、學習、健康等方面的優勢與不足,尋求解決的良策。
家訪中,教師積極主動,讓家長感受到了熱情與真誠;教師的細致與認真,建立起了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的感情基礎;教師因人而異、逐個分析,充分了解了學生家庭的組成結構、經濟情況、周邊環境、教育情況等第一手資料,為學校德育提供了依據,創設了和諧的德育交流氛圍。本著連接學校和家庭,增進家校關系、師生關系,提高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水平的目的,學校還開展了“千名家長看學校”等活動。活動切實提高了學校的服務意識,改進了教師的服務態度,促進了師德師風建設,全力塑造、展示了教師形象、學校形象、教育形象,推動了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家庭教育;幼兒教育
幼兒園和家庭作為對幼兒教育的兩大微觀系統,包含非常重要和豐富的教育資源、教育價值,在幼兒教育中發揮不可替代教育作用。特別是2010年由我國婦聯《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中,全面指導科學家庭教育,規范幼兒教育階段家庭教育重點,在指導原則中明確提出家庭教育指導應和幼兒園形成互動,為幼兒教育構建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教育條件和環境。故此,筆者基于幼兒園視角,探討對家庭教育指導的實踐,挖掘家園共育幼兒的教育優勢,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和發展。
一、構建幼兒園和家庭教育溝通機制
幼兒園對家庭教育指導的第一步是構建雙方溝通機制,暢通家園聯系渠道,和家長做到經常性的溝通聯系,針對個別家庭作出家訪指導,確保家庭教育接收到幼兒園的指導信息。當前,幼兒園和家庭教育聯系渠道,主要包括家長開放日、家長會、家園墻面和聯系欄、親子游戲活動、家園聯系冊、家長信箱、家訪等形式,幼兒教師通過和家長的溝通交流,了解幼兒在家庭表現,告知家長幼兒園教學特點,建立家園有效聯系,為幼兒實施針對性教育。此外,幼兒教師利用手機等通訊手段,建立QQ群或微信群,邀請班級幼兒家長加入,和家長實施信息化管理,構建家園共育生態互動,可以隨時隨地和家長溝通幼兒情況,指導家庭教育開展內容和方式,實現家園教育自由對話。幼兒教師還可以針對特殊家庭幼兒教育進行個別指導,尤其是單親家庭、賭博習染、暴力教育等,嚴重危害幼兒健康成長的家庭,進行個別家訪和指導,對幼兒教育進行跟蹤指導,尋找家庭教育補救辦法。如,筆者在家長開放日的時候,和家長進行信息溝通,了解幼兒在家庭中日常表現,詢問幼兒每日真實信息,包括睡覺、吃飯、心情等信息。同時,也告知家長應注意幼兒日常飲食營養保健,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讓幼兒養成健康的家庭生活作息習慣,消除幼兒不良行為;筆者還建立了我班幼兒教育微信群———小4班家長群,筆者經常整理關于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內容信息,和家長在微信群共享,幫助家長正確認識關于幼兒教育的注意事項,一起抓好幼兒安全教育,加強幼兒體育鍛煉,培養幼兒人際交往能力,增強幼兒社會適應性,鼓勵家長帶著幼兒參加戶外活動,豐富幼兒感性知識。
二、分享幼兒園和家庭教育共育內容
在幼兒園和家庭教育之間構建溝通機制后,就需要著重提高家長對幼兒教育的正確認識,將家庭教育作為幼兒園教育的有效延伸,在接收到幼兒教師對家庭教育指導內容后,將家庭教育指導落到實處,讓家庭教育指導內容嚴格執行。幼兒教師利用溝通機制,改變家長錯誤的幼兒教育觀,告知家長過分溺愛幼兒,會給幼兒帶來的教育危害,不要包辦幼兒所有事務,應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提高家長家庭教育素質,構建幼兒園和家庭教育紐帶,和家長共享幼兒教育的內容,尤其是分享家庭教育指導內容,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觀,給家長傳授或共享正確的幼兒教育知識,幫助家長認識并改正家庭教育問題,讓家長將家庭教育轉化為有效的幼兒教育行為。如,筆者曾經在我園舉辦家長培訓活動,主題是“兒童營養保健”,邀請我園幼兒家長參加活動,在培訓活動中,筆者作為主講人,主要向家長講述了幼兒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如何搭配幼兒飲食,做到比例適當、種類多樣、飲食定量、營養均衡,為家長宣傳幼兒營養的新知識,幫助家長形成幼兒營養新理念。在活動結束后,很多家長都加了我的微信,經常在微信中和我討論幼兒的家庭教育問題,并表達了他們的感謝,筆者感到非常榮幸,得到家長們的一致好評。此外,筆者還舉辦了很多活動,廣受家長們的青睞喜愛。記得有一次,筆者舉辦“幼兒防拐演練活動”,將我園幼兒集中在園區內,讓“陌生人”接近幼兒,試圖誘拐幼兒離開我園區。活動中,很多幼兒因平時缺少這方面的安全教育,被“陌生人”帶離了幼兒園,這一幕幕看的家長們心驚膽戰,他們慶幸這是演練,我希望以演練促進家長們提高幼兒安全教育意識,進而通過家庭教育,形成和幼兒園的教育合力,減少幼兒意外傷害,增強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綜上可以看出,對幼兒教育不是一方的教育責任,應該是多方力量的教育合力,形成幼兒園和家庭教育的良性互動,實現幼兒園和家庭教育合作,實現幼兒園和家庭教育共育。幼兒園對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應該遵循《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構建幼兒園和家庭教育的溝通機制,分享幼兒園和家庭教育共育內容,從教育路徑和教育價值兩方面著手,雙管齊下,具體落實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佳藝.幼兒園對家庭教育指導的實踐與研究[J].中華少年,2015,(31).
關鍵詞:新昆山人 子女 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分析 對策思考
前言
伴隨著教育均衡發展,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等戰略的深入實施,在昆山市基礎教育中“新昆山人”子女的學校教育已成為百姓極其關注的一件大事。但是,對于他們的家庭教育狀況,似乎卻關注得很少,重視程度也不夠,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家校教育的合力發揮,嚴重影響著學生受教育的效果和質量。為了更好更具體地了解我校“新昆山人”子女的家庭教育現狀,我們在本校各年級共下發調查問卷235份,進行了“家庭基本情況、家庭教育觀念、家庭教育行為(方式方法)、家庭教育效果”等方面的信息調查,回收有效調查問卷218份,并對樣張進行分析與研究。同時,根據實際狀況結合座談、走訪、與教師的交流等途徑,對“新昆山人”子女家庭教育作了理性的思考和不成熟的對策實施意見與建議。
一、現狀調查與分析
(一)“新昆山人”子女家庭的基本情況
1.家庭類型和流動情況
從調查樣本中,95%以上為父母完整家庭,38%的家庭育有兩個孩子及兩個以上孩子,在“新昆山人”獨生子女中85%以上為男孩。學齡前兒童接近半數是由老家的祖代老人隔代撫養或由母親(大多數)撫育,孩子在入學前或轉學前相對缺乏父母的關愛和教育。
“新昆山人”子女流動也較為頻繁,隨父母去過兩個以上地區打工、就業、經商的就占了32%,來昆2至5年的占了近半數,在昆山定居5年以上的占了不到35%。
2.經濟狀況和居住環境
調查顯示,“新昆山人”家庭月收入平均在2000至3000元的占了50%多,3000元以上的也占了近30%,還有20%左右的家庭月收入不滿2000元。租房居住的家庭達60%左右,并且大多數為居住在車庫、農家或動遷過渡房之類面積狹小、條件比較簡陋的場所。并且,一家幾口擠在十幾、二十幾平米房屋中的為數也不少。能夠在昆買房子居住的也較多,占了近40%。
“新昆山人”子女家庭中屬于比較典型的不充裕家庭和動蕩家庭類型的還是較多,他們通常為生活所累、為環境所迫,無法提供理想的家庭教育。
(二)“新昆山人”子女家庭教育現狀
1.家庭教育觀念
父母的教育觀念是影響家庭教育的主導因素。從調查表的分析中可以了解到“新昆山人”子女的父母所持家庭教育觀念大體上還是明確的:
(1)都能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95%以上);
(2)都覺得要有科學的育兒觀(100%);
(3)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自身素質也需要提高,要不斷地加強學習(78%);
(4)對孩子的將來具有較高的期望值(70%以上的家長希望孩子能接受高等教育);
(5)教育孩子不光是為了家庭、個人,也是為了國家、社會(76%)。
2.家庭教育行為
(1)父母言傳身教方面
父母言傳身教的重要意義不可言喻。但是,從調查中我們比較遺憾地感覺到:諸多“新昆山人”子女家長的不良習慣正侵蝕著我們的學生,父母吵架甚至動粗的經常發生;父母為了多賺錢,多收益,采取不正當行為的也有;在孩子面前語言粗魯,行為不檢點的也有;領著(當著)孩子在家(老鄉家)打牌、賭博的也經常有;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采取不正當做法,尤其是打罵的做法屢屢發生。
(2)教育方式與方法
大多數“新昆山人”子女的父母在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上還存在較多的缺陷。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打罵孩子的不在少數,接近28%,有60%左右的家長都曾不止一次地打過孩子;當孩子取得了進步、取得好成績以物質獎勵,甚至以錢刺激獎勵的也占了不少,達35%以上;當孩子做錯事或成績不理想時,有28%左右的家長經常采取的就是精神懲罰和變相體罰甚至體罰。
二、“新昆山人”子女家庭教育的思考與對策
可以說,“新昆山人”子女的家庭教育狀況是令人擔憂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得不在正視這樣的現狀下,要密切關注并盡力解決“新昆山人”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缺陷和問題。
思考與對策一:家長要樹立科學的育兒觀
1.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若只有學校而沒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沒有學校,都不能單獨地承擔起塑造人的細致、復雜的任務。”家長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的身上優缺點,教師向家長反映學生的情況多數情況下是出于對孩子的愛護,所以家長應配合教師共同教育好孩子。
2.從調查表中可以看出,相當多的家長非常重視孩子智力的投資和開發,卻常常忽視了孩子道德品質的塑造和人格的培養,陷入了“重智輕德”的誤區。因此,一定要重視對孩子的家庭品德教育。應該教育孩子學會怎樣正確對人、對己、對事、對物,培養孩子優良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孩子有正義感、責任心、義務感,勤勞節約,尊敬師長,誠實守信,和諧共處等等。
3.切實改進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努力營造民主的家庭教育環境,加強家庭內部的群體凝聚力,以此促進孩子的學習和品德發展,保證家庭教育的效果。
思考與對策二:學校要拓展教學的途徑和方法
1.“新昆山人”子女的許多家長暫時難以勝任和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職責,他們的子女入校后,就把孩子的家庭教育職責托付給了學校(眾多家長的心聲),學校承擔起了大部分的教育職責。因此,學校要特別關注這個特殊的弱勢群體,在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必須給予真誠的關心和幫助。一定要充分建立健全家庭與學校的聯系制度,可以通過家校路路通、發放家校聯系卡、學校對家長的開放日活動,以及家訪、書信聯系等途徑與平臺,經常主動與家長聯系和溝通,形成牢固且強大的家、校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