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1 16:46: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納稅籌劃結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職業能力;會計;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64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0-0271-02
職業能力對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和人生發展影響很大,會計專業學生要想在求職競爭中取勝,必須加強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高校在課程設置時應著重于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一、會計職業能力的內涵
會計職業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在不同會計崗位上有不同的具體表現。從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和完成職業活動的條件來分析,會計職業能力是完成會計崗位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而從職業能力構成要素來看,會計職業能力是由多種元素復合而成的綜合職業能力,它包括會計技能、會計職業經驗、會計職業道德和身心素質等諸多因素。
二、依據會計職業崗位群明確會計職業能力
會計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中介機構和社會團體,在資金往來、成本計算、資產核算與管理、會計報表、內部審計、財務預算等崗位從事會計實務工作。會計職業崗位群一般包括:出納、會計核算、會計管理、財務管理、會計監督等崗位。
在明確會計職業崗位群的條件下,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必須首先搞清楚職業能力具體包括的內容。職業能力中的所謂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職業的”能力,構成會計職業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與會計職業崗位密切相關的能力,即“專業能力”;另一方面是雖與會計職業崗位關系密切,但可以遷移、泛化到其他職業領域的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三者有機結合,構成了會計職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體系的核心(如表1)。
三、基于職業能力的模塊化會計課程體系設置
在基于職業崗位的會計職業能力體系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不同能力要求的知識結構體系,反映“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是知識的體現”這一基本規律。因此,圍繞職業能力這個核心問題,在設置相應的課程時必須考慮相關的職業能力有哪些課程或課程模塊與之對應。為此,在基于會計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設置時,我們采用集群式模塊課程設置,并融入“多證書”教育教學模式。在課程設置時既分模塊又結合專業資格證書教學,按功能不同將會計課程分成五個模塊:文化基礎模塊、德育基礎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專業技能模塊和任意選修模塊,每個模塊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關系。
(一)會計專業能力與課程體系構建
會計專業能力是會計人員勝任本職工作的核心本領,會計專業能力強調專業的應用性和針對性。會計專業能力包括:獲取和應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對整個會計過程的管理意識和能力等。為此,在課程設置時可通過設置專業基礎模塊來強化專業能力的培養,向學生傳授從業必須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職業技能,具有基礎性、整合性、實踐性和必須性的特點。專業基礎模塊課程主要包括: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稅法、審計等。
(二)會計方法能力與課程體系構建
會計方法能力包括制訂會計工作計劃,編制財務預算,對新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的理解和處理能力,綜合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財務決策能力,會計信息的運用、評價、傳遞和披露能力,會計全局與系統的思維,會計整體與創新思維,會計決策與遷移能力等。為此,在課程設置時可通過設置實際操作課程和選修課程來強化方法能力的培養。如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培養學生自我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設“會計學習方法”課使學生具有知識內化、遷移和繼續學習的能力。具體來說,可包括專業技能模塊課程和選修模塊課程。
1.專業技能模塊課程。專業技能是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會計工作所必須的專業基本操作技能,學校開設這些課程就是將在畢業后到實際工作崗位才能接觸到的專業技術和技能前移到在校學習期間就可以通過專業技能模塊課程進行演練,縮小學習與工作的差距,實現零距離就業。專業技能模塊課程主要包括出納崗位實訓、采購銷售崗位實訓、成本核算崗位實訓、ERP原理與應用、報稅實務、納稅籌劃、基礎統計、專題講座、綜合實踐活動、會計學習方法等課程。
2.選修模塊課程。適當廣泛地開設與會計職業崗位相關的課程作為任意選修課,以滿足行業多崗位轉換甚至工作內涵變化、發展所需的知識和能力。對于選修課采取分模塊進行的模式,主要設置能夠提高學生專業理論水平和擴展學生各方面素養及能力的課程,為其繼續學習、勝任工作及更好地生活奠定基礎。此類課程可相對廣泛開設,由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自主選擇學習,以便學生根據自身性格、興趣的不同任意選修其中的某個模塊,發展長處或彌補不足,在就業時更有針對性。如可開設會計制度設計、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管理基礎、經濟基礎、財經英語、預算會計、稅收相關法、稅務實務、財政金融、會計文書寫作等課程。
(三)會計社會能力與課程體系的設置
會計社會能力包括人際交往與協作能力、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適應能力、抗挫折能力、自我營銷能力、談判能力、組織與執行任務能力、競爭能力、敬業精神和公民責任等。主要通過方法、思維課程進行培養和鍛煉,如依靠設置社交禮儀、演講等人文選修課模塊和大量的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與協作能力;通過開設思想品德、大學生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心理咨詢活動,增強學生在競爭中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與職業道德素質;通過推行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協作、溝通能力等。在課程設置時,可通過設置文化基礎模塊、德育基礎模塊和人文選修課程模塊來強化社會能力的培養。進行會計社會能力培養的公共必修課可包括辦公自動化、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職業生涯規劃、社交禮儀、演講、訴訟法律知識、社會調查與實踐、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等。
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既要考慮專業的要求,又要考慮個人的后續發展,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講解時要考慮和結合會計從業資格證、助理會計師和會計師等資格證書的考取,有的課程作為資格證書考試的輔導科目開設,也可將資格證書考試成績作為課程的結業成績,從而將知識的學習、課程的評價與職業證書的考取統一起來。
四、基于職業能力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說明
職業能力的培養與課程的設置并非一一對應關系。一方面,某門課程被安排在某項能力的培養中講授,并不意味著其他能力的培養不需要這門課程的知識,只能說該門課程的知識點是該項能力培養最必需的;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能力都有明顯的課程與之對應。有些能力的培養,如團隊意識、溝通能力等,需要學生在第二課堂或完成某項技能訓練任務的過程中來完成。
參考文獻:
[1]鄧亞麗.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研究[D].杭州:浙江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