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6 16:26: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小學數字化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加強數字化校園建設,實現中小學校園環境、教學資源、教育管理、教學應用數字化,推進教育現代化。到2015年,創建100所以上市級數字化示范校,建成覆蓋全市的數字化教育服務體系,實現教育管理、教育內容、教學組織與手段現代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應用走在全省前列。
(一)校園環境數字化。構建技術先進、擴展性強、安全可靠、高速暢通、覆蓋全校的校園環境網絡,到2015年實現“校校網、班班通”,全市生機比、多媒體教學小平臺班機比、建網率、應用使用率等主要指標達到或超過全省一流水平。
(二)教學資源數字化。加快建設教學資源網、學科教學基礎資源庫、校本網絡課程資源庫等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實現共建共享。
(三)教育管理數字化。整合完善學校oa、學校主頁、廣播、一卡通系統、校園安全監控等系統,強化信息技術在教育管理領域中的應用。
(四)教學應用數字化。建立功能齊全的教學管理系統;加強網絡教學應用平臺建設;加強教育信息化組織機構建設和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完善技術支撐服務體系。
二、實施步驟
(一)啟動部署階段
2、20XX年3月至5月。從全市中小學推選確定示范數字化校園建設試點學校,組織試點學校校長考察學習全國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先進經驗,邀請有關專家來溫指導講座,明確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目標、任務和內容。
(二)全面推進階段
2、20XX年9月,組織示范數字化校園創建申報。申報學校利用開發的“溫州市中小學示范數字化校園建設的評估”的軟件平臺,根據《溫州市中小學示范數字化校園建設的評估細則》上傳參評的相關材料。
4、20XX年-20XX年建立和完善覆蓋全市的教育oa系統、校園安全監控平臺;20XX年-2014年建立和完善教師信息管理系統、教師繼續教育管理系統;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務大平臺。
5、從20XX年開始,每年上半年,從上一年數字化校園建設成效顯著的學校中評選出創建工作先進,每年評選25所共評選100所先進學校。由學校申請,縣(市、區)教育局初評推薦,市教育局審核表彰。
6、20XX年10月,召開全市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研討推進會,總結兩年以來數字化校園建設成果和先進經驗,分析解決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采取針對性措施,繼續推進創建工作。
(二)總結推廣階段
20XX年,完成100所示范數字化校園創建工作,召開全市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工作總結表彰大會。在全市總結推廣“示范數字化校園學校”先進經驗,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和技術保障。市教育局成立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領導小組,加強對全市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工作組織領導和督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電化教育館、教育信息中心,負責日常管理。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技術指導小組提供技術服務支撐,做好技術指導、咨詢等工作。各縣(市、區)教育局、學校應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工作機構,切實把數字化校園建設納入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全力推動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
(二)切實保障數字化校園建設經費。各地要將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維護和運行經費納入年度預算,制定本地區五年專項經費投入方案,并建立保障機制,在全市形成共同建設,同步發展的局面。各中小學要充分利用農村遠程教育工程、新農村新校園改造工程、中小學標準化建設等項目經費,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市教育局根據創建計劃,對數字化校園示范校和創建先進學校予以項目獎補。
摘要:數字化校園是我國中小學未來發展的趨勢,本文作者根據自己的工作實踐和探索,通過對數字化校園的概念研究,并對現階段我國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提出了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策略和有效措施。
關鍵詞:中小學 數字化校園 建設的策略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教育現代化的建設,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逐漸成為可能,注重管理和建設成為現階段中小學數字化校園發展的重點。但在軟硬件的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不少學校已經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主要從管理和建設方面做出具體的建議。根據我國中小學的具體情況,分析當前中小學數字化校園運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科學的建議。
一、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應有涵義
中小學數字化校園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為基礎,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上建立起來的對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生活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數字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通過實現從環境(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到應用(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的全部數字化,在傳統校園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傳統校園的運行效率,擴展傳統中小學校園的業務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從而達到提高管理和教育水平和效率的目的。基本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它的建設是以校園為依托的;其次,運用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以及現代的科學技術作為手段和媒介;將教學、服務結合在一起;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學的質量,完善教學活動;最后實現教學的數字化和信息化。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實質就是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通過信息化手段,對各種教學信息進行整合和吸收,對現實的資源進行科學的分配。在管理工作中則集中體現為實現教育和校務管理過程的優化、協調,在此基礎上提高教學質量。
二、中小學數字化校園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有許多中小學都實行了數字化管理,但是在管理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對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和管理缺乏足夠的認識,主要體現在:對硬件建設比較重視,忽視了軟件的更新和完善,建設的目的不強,很多設備簡陋,功能缺乏;運用過程中沒有注重維護;重設備建設,不注意人才培養,人才的技能和素質一直沒有得到提高,這些方面都嚴重制約了數字化校園的發展。
三、中小學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和管理策略
(一)硬件的建設階段
在硬件的基礎建設階段,應注重網絡的建設,保證網絡的鋪設能覆蓋整個校園,促進外部網絡和學校內部網絡的接通,并在此基礎上,將網絡服務擴張開來,提高網絡的承載能力,使這些網絡服務可以滿足校園的建設和教育的發展。同時,網絡輔助系統的建設顯得十分重要,特別是網絡教學系統和數據庫服務系統,實現校內收發文的電子化和網絡化。在教育的規劃部門和網絡管理部門的協調下,學校中的各個單位應完成單位內部的綜合結構化布線,使網絡線路能涵蓋到校園的辦公室和運動場所,盡量形成一個內部的網絡化系統
(二)軟件系統完善階段
該階段是對基礎建設階段不足的地方做補充,完善校園中的網絡服務系統,不斷加強校園網的管理,努力解決校園網中會出現的安全問題。同時,信息化建設人員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隨著網絡建設的越來越深入,加大人員的投入是必須的,保證數字化校園可以穩定運行,保證師生們的正常使用。本單位的信息建設也是網絡建設的補充,它能及時的為單位內部甚至全校師生提供充分有效的信息資源。
(三)樹立現代化管理意識
數字化校園在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原因中,最重要的是思想觀念的因素,有的人認為。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就是單純的技術問題,對應有的人員配備和運行管理都沒有重視,結果造成系統建沒與辦公管理相脫節,導致該系統無法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因此,建立其現代化的管理觀念是關鍵。
(四)發揮校園網的作用
從根本上講,校園網就是為學校師生提供教學信息、科研的寬帶多媒體網絡。也就是利用先進的綜合布線技術構架,將安全、可靠的信息傳輸到計算機網絡中;利用成熟、領先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規劃,將這個先進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運用到校園中去;利用全面的校園網絡管理軟件、網絡教學軟件為學校提供教學、管理和決策三個不同層次所需要的數據、信息和知識,將一個覆蓋全校管理機構和教學網絡系統建立起來。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主體,以提高學校管理效率和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以開放、系統、共享、多元、安全、高效的網絡思想為指針,根據國家、省、市教育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部署,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要求,進一步推進我區教育信息化新發展。
二、基本原則
1.統籌規劃。組織實施過程中,要結合現代化學校建設和教育信息化創建達標工作,統籌規劃,統一標準,防止重復建設,避免浪費,提高整體效益。
2.注重實效。各校要加強對數字化校園建設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制定年度推進計劃和具體實施措施,以服務為導向,加強應用建設,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資源共享,為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技術支撐。
3.示范引領。要重視創建過程,充分調動創建積極性。要從學校實際出發,有效引進新技術,整合應用系統和優質資源,建設具有校本特色的學校數字化綜合應用平臺,充分發揮學校的示范引領作用。
三、主要目標
1.校園環境數字化:完善組織機構,健全管理制度;提升教育裝備水平,中小學生機比達到5:1,師機比達到1:1;完善校園網絡基礎設備建設,實現校園網絡千兆快速交換和校園安全無線漫游,完成網絡中心標準化改造工作,建成具有技術先進、高擴展性、高安全性和覆蓋全校的校園數字化環境。
2.教學資源數字化:加快校園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校園門戶網站和特色專題網站建設,建立內容豐富的學科教學資源平臺,打造教育影院品牌,實現教學、教研和學習模式的轉變,進一步增強教師共建共享意識,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輻射作用。
3.教育管理數字化:在現在基礎上,建立和完善全區教育OA系統建設,實現校園OA無紙化辦公;進一步加強教育管理綜合系統建設,建成區域監控安保系統,學籍管理系統,教師信息管理系統,采用單點登陸方式,基本實現教育管理數字化應用全覆蓋。
4.教學應用數字化:加強教學應用綜合平臺建設,實現教務、教科研、網絡備課、教學等功能;加快德育、體衛藝、實驗室和圖書館數字化管理系統建設;定期開展師生信息技術專題培訓和創新大賽活動,全面開展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專題培訓。
到2015年,創建不少于25所區級數字化校園示范校,10所市級數字化校園示范校,基本建成覆蓋全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的數字化教育服務體系,基本實現教育管理、教育內容、教學組織與手段的現代化,使教育信息化各項指標和應用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四、重點工作
1.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提升行動
加強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按要求配足配齊電腦,教師實現人手一機標準,學生用機比達到5:1;進一步完成網絡設施布局建設,實現信息點校園全覆蓋,采用裸光纖組網技術,主干速率達千兆及以上,千兆到桌面,帶寬利用高。學校建成無線網絡,實現校園無線漫游,方便師生各種教學和管理應用。
2.網絡中心機房建設提升行動
學校網絡中心機房建設應符合《區中小學網絡中心機房建設標準(暫行)》,用五年時間,全面完成學校網絡中心機房標準化建設工作。建有上網行為管理系統和防病毒系統(獨立互聯網出口學校還應建有防火墻系統、入侵防護系統、網絡監控系統)等組成的網絡安全體系,擁有滿足各類應用服務、核心數據實時備份的服務器群和高性能存儲陣列,全方位保證數據安全。
3.教育信息化建設達標提升行動
進一步加強我區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達標創建工作,到2012年,全區中小學全部通過“市中小學教育信息化達標創建評估”一、二類標準,其中一類學校通過率不低于50%,位居全市前列。通過達標創建工作,進一步提升中小學信息化應用水平,真正起到“以評促用”的目的。
4.校園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升行動。
進一步加強校園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制定“區中小學門戶網站建設標準”,完善校園門戶網站的各項功能,集成學校各種信息資源,及時、有效地提供各類信息服務。并以學校門戶網站為主要載體,實現校務公開,融合信息、資源、研修、博客等分類應用,成為學校對外宣傳的主要窗口。
5.教育教學資源建設提升行動。
積極開展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工作,圍繞教師研修網和瑞博數字化平臺開展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工作,不斷完善學科教學基礎資源,滿足不同層次的教學需求。通過采購、交換和錄制等多種辦法收集優秀的資源,打造“教育影院”品牌資源庫,鼓勵學校和個人籌建校園資源網站和學科專題資源網站,積極做好省市各類教育資源網宣傳和應用工作,增強教師共建共享意識,充分發揮優質資源的輻射作用。
6.學校OA系統應用提升行動
不斷完善區教育局OA系統的各項功能,全面實施校園OA辦公系統建設工作,實現校園OA與教育局OA系統無縫對接,并通過OA系統實現不同系統的單點登陸,整合短信平臺的短信提醒功能,提高辦公效率,實現校園低碳無紙辦公。
7.教育綜合管理系統建設提升行動
進一步加強教育管理系統建設,不斷滿足教育管理的各項需求,逐步建立獨立的校園智能廣播系統、校園安全監控安保系統、教師信息人事系統、教科研管理系統、學生學籍管理系統、圖書館數字化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等應用系統,基本實現教育管理數字化應用全覆蓋。
8.教師網絡研修平臺應用提升行動
以教師研修網為主要平臺,以學科組為載體,有組織的開展網絡研修活動;以協作組為活動單元,鼓勵教師自主交流、自主研修;以名師名校長為骨干,建立名師網,整合各名師工作室的研修活動,進一步提升網絡研修的質量和水平,充分發揮優勢資源網絡輻射作用。
9.教學應用平臺建設提升行動
加強教學應用綜合平臺建設,實現網上排課、學生選課、網絡備課等多種功能,并以瑞博數字化平臺為載體,開展網絡教學,實現網上授課、網上輔導答疑和網上批改作業等功能,為學生個性化學習和教師分層教學創造條件。
10.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提升行動
定期開展師生信息技術專題培訓和創新大賽活動,全面開展教師教育技術能力達標培訓工作,全方位提升教師數字技術運用的能力、教學軟件選擇與制作的能力、數字環境下駕馭課堂的能力、利用數字技術進行課外交流與指導的能力,到2015年,要求80%的教師達到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
五、具體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
進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組織機構建設,明確分工和職責。學校要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數字化校園建設領導小組,所有中學和24個班級以上的小學要單獨設立“教育信息技術處”中層機構,配足配齊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建立專業技術人員有效工作機制,制定各類信息化管理制度,為數字化校園建設和管理提供制度和組織保障。
2.加大經費投入
進一步加強數字化校園建設經費投入,堅持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經費。區教育局將設立數字化校園建設專項經費,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萬元,各中小學也要建立數字化建設配套經費,確保數字化校園建設順利進行。
3.建全服務體系
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服務體系,吸收符合資質要求的企業加入服務平臺,建立區、校和企業多層次的支撐服務體系,為全區教育信息化提供及時、快速、高效的服務,全面做好教育信息化設備的管理、維護工作,進一步提高設備的使用率。
4.加強考核督查
要結合各類達標創建及評先工作,加大對數字化校園創建學校的考核督查力度,把數字化校園建設作為現代化學校、示范學校、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內容之一,并納入對學校和校長的年度考核之中。
【關鍵詞】數字化微型氣象站;臺灣地區;校園氣象臺;校園氣象網;科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論文編號】1009―8097(2009)06―00035―05
數字化微型氣象站是一個基于手持技術[1]的先進的便攜式氣象數據采集系統,主要應用于天氣預測和微氣候監測。它能便攜、定量、實時、準確地測量氣象數據[2],通過無線技術把數據發送到多媒體電腦,并可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數據共享與協作學習。數字化微型氣象站已被廣泛地應用于我國臺灣地區的校園里作教學與探究式學習之用。本文將介紹數字化微型氣象站在臺灣地區的應用研究進展,包括校園氣象臺、校園氣象網的概況以及開展的相關教學與探究式學習活動。
一 數字化微型氣象站在校園氣象臺的應用
臺灣地區的校園氣象臺構建的主體是數字化微型氣象站。校園里的數字化微型氣象站,是采用美國Davis Instrument公司的Vantage Pro Plus整合套件機型,包含了數字化氣象站的主機和無線接收器。數字化氣象站的主機,是一個全自動化的氣象數據測量記錄儀,利用太陽能供電,白天不需使用額外電源。在陽光下,太陽給氣象站提供能量并為氣象站的內置電池充電;夜晚或陰天由電池繼續供電。因此氣象站可在24小時內無間斷地工作。氣象站能測量并記錄溫度、濕度、氣壓、降雨量、日/月/年的雨量圖、每日最高及最低溫度、風速、風向等氣象數據,還能計算出風寒指數(Wind Chill)、露點(Dew Point)、體感溫度等專業氣象參數。氣象站以無線電的方式將測量到的數據傳送到接收的計算機。氣象接收器能以數字、圖表方式實時顯示氣象數據。教師和學生便可在氣象站信號覆蓋的范圍內通過氣象接收器了解當前的校園氣象狀況。氣象數據接收器加裝EZWeather軟件套件和數據記錄器后,即可與計算機連接。師生們便能在計算機上查閱實時的氣象信息和歷史記錄[3]。
在臺灣地區,數字化微型氣象站已被廣泛應用于中小學的氣象學習[3][4][5],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臺灣地區臺北市內的小學校園氣象臺通過數字化微型氣象站的無線技術與計算機的連接,將收集到的數據呈現在校園氣象臺網站上,學生及老師隨時都可以上網站查詢現有的數據,實時地了解當時的風速、風向、氣溫、雨量等的氣象信息。圖1 為松山國小校園氣象臺網站,是數字化校園氣象臺網站的典型例子,其他設有數字化氣象站的學校也擁有各自的、具有相同功能的校園氣象臺網站。
國際氣象組織(WMO)規定,50-100km內需設置一個氣象觀測站。校園氣象臺的大規模建立(見圖2),使臺北市在5km以內便擁有一個氣象觀測站,突破了無法解析50km以內的結構變化的局限。臺北市成為全世界氣象臺最密的城市。
隨后,桃園縣縣內也廣泛建設校園氣象臺,成為繼臺北市后第二個氣象觀測站密布的地區(見圖3)。其他縣市也逐漸開始擁有自己的校園氣象站,使校園氣象臺在臺灣地區遍地開花(見圖4)。
二 數字化微型氣象站在校園氣象網的應用
臺北市于2003年12月,在市內的60所小學內建立各自的校園氣象臺。這60個校園氣象臺一方面可以自成一獨立的氣象觀測站,在各自的校園氣象臺網頁上顯示校內的天氣變化狀況;另一方面,各個校園氣象臺還會將每天收集到的數據發送至臺北市校園氣象網,實現數據共享。校園氣象網的組織結構如圖5所示。
圖5 校園氣象網的組織結構示意圖[3]
通過這個集中型的氣象網,師生們能同時獲得60所學校所收集到實時的氣象數據和歷史的氣象資料,為中小學氣象科學的教學與探究式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臺北市校園氣象網不但服務于學校師生,而且廣泛運用于市民的日常生活。目前,臺北市校園氣象網已成為全球領先的“微觀氣象測候網”(見圖6)。
2006年,桃園縣政府教育局亦開始建設桃園縣校園氣象臺網站,進行相關推廣工作。目前,桃園縣已建成由縣內20多小學聯網的桃園縣校園氣象臺網站(見圖7)。為了各地的校園氣象臺,以便共享更全面的氣象信息,全區域性的校園氣象網相應地建立起來。臺灣地區統一的校園氣象網(見圖8)匯集了臺北市、桃園縣及其他縣市的校園氣象臺的實時氣象信息,為探究式教學與學習提供了一個功能強大的數字化信息平臺。
三 數字化微型氣象站在科學課程教學與探究式學習活動中的應用
探究式學習(inquiry-based learning)就是主動追尋開放問題的解答,進行真正的科學實踐,使學習者有動機追求新知,整合與應用知識[10][11]。臺北市的由60所中小學校園氣象臺構建而成的數字化學習平臺,給中小學創設了更便捷的探究式學習情境。同時,校園氣象網中的海量數據,也使得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師生們獲得除學術文章以外的豐富數據資料。
來自不同學校的十多位自然科學教師組成了“臺北市探究式學習種子教師團隊”,并由中央大學三位分屬大氣科學、認知與教育,以及網絡學習科技專長的三位教授指導。2003年至今,已共同進行了“應用‘校園氣象臺’進行探究學習教學實驗與科展活動”、“以氣象領域為例之自然科學探究式教學”、“應用校園氣象臺提升國中小學生探究能力”三大教學計劃,目的在于通過創新的教學設計,讓學生體驗探究式學習的技巧,讓探究式學習真正落實到學校教育中。在他們團隊的努力下,臺北市的中小學師生已逐漸開始運用校園氣象臺網站的數據庫,進行相關的探究式教學與學習活動、科學競賽以及研究工作 [10]。
2004年,臺北市舉辦了“校園氣象臺”創新教學活動設計大賽。參與教學設計的學科并不局限于地理、氣象等自然科學,有些教師甚至把數字化微型氣象站應用在數學、語文、生活科(美勞、音樂)等科目上。教學設計的內容有的是一節課,有的是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大賽的成果展現在網站上,作品包括教學設計方案、教學演示文稿(幻燈片)、教學視頻等[7][9]。此類教學活動設計比賽既能讓老師展現出自己的教學才能,又能使數字化微型氣象站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活動。
2005年,在臺北市教育局的資助與指導下,“探究式學習種子教師團隊”舉辦了名為“EZ氣象Let’s go!氣象體驗營”的氣象親子體驗營,活動的內容充分體現了“科學探究”的精神。60對親子體驗了基于“便攜式計算機”、“數字化數據采集器EcoLog*”和“數字化微型氣象站”的全新數字化學習模式[10]。整個過程中,無論是探究的設計還是方案的實施,都是由家長和孩子合作完成的。此類活動不但大大增進了親子間的感情,而且培養了學生濃厚的科學探究的興趣。
2006年,陳斐卿、江火明將探究式學習的歷程分為六大基本步驟,包括“各提觀點”、“匯成假設”、“形成策略”、“揀選變數”、“轉化數據”、“驗證假設”等[10][11],其學習模式如圖9所示。這一探究式學習模式隨后被引入到運用“數字化微型氣象站”及“校園氣象臺”進行的探究式學習活動中。
2006年,“臺北市探究式學習種子教師團隊”舉辦了“中小學學生自然科學探究式學習網絡競賽”[10][12]。參賽的中小學生運用網絡作為溝通交流的工具,借助強大的數字化信息平臺――“臺北市校園氣象網”,通過相互協作,學習如何觀察、分析天氣現象,實地研究氣象問題,從而提升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同時透過“同儕互評”活動,培養了他們的評價能力?;顒拥某尚У玫搅藢<医M和廣大師生的好評。
2007年,種子教師團隊再接再厲地舉辦了第二屆的“中小學學生自然科學探究式學習網絡競賽”[12],參賽隊伍數目大幅增加,而且比賽完成率也有所上升;探究的課題與生活更接近,數字化校園氣象網的使用率也大大提高。
承接上兩屆得到的良好成效,2008年繼續舉辦了第三屆“中小學學生自然科學探究式學習網絡競賽”[7]。
四 數字化微型氣象站在臺灣地區的應用研究的啟示
通過以上對數字化微型氣象站在我國臺灣地區應用狀況的綜述,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1)從數字化微型氣象站普及的范圍上看,數字化微型氣象站已大范圍地普及于臺灣地區各中小學校園,并建立起龐大的、完善的“校園氣象網”;而數字化微型氣象站在大陸地區只是在小范圍內進行推廣,未能形成系統的校園氣象網絡。筆者建議我國內地可在發達地區中小學率先推廣數字化氣象站,并建立起“校園氣象網”。
(2)從數字化微型氣象站的應用成效上看,近年來,臺灣地區把數字化微型氣象站、校園氣象臺與校園氣象網運用到氣象科學探究式教學與學習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學生乃至全民的科學探究意識與科學素養得到了很大提高??梢姡瑪底只⑿蜌庀笳驹诳茖W教育中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筆者認為,內地亦可借鑒臺灣地區的經驗,結合內地科學教育的特點,開展相應的氣象科學探究式活動,讓數字化微型氣象站更好地推進國內科學教育的發展。
(3)從數字化微型氣象站的教學研究上看,我國內地對數字化微型氣象站的研究還處于初始階段,對于如何利用它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的興趣、活躍科學課堂氣氛、開發探究式教學設計,以及輔助公眾科學教育等研究層面尚未涉及。而這些內容都是日后進行相關研究和教育實踐時值得深入考慮的重要問題。
(4)從數字化微型氣象站的應用前景上看,數字化微型氣象站的引入,使學校在“低資金投入”的前提下擁有最先進的“數字化氣象學習平臺”,也使中小學現有信息化程度大大提升。學生運用數字化微型氣象站進行探究活動,便可更充分地利用學?,F有的氣象環境資源進行科學學習;氣象站的聯網,能最大限度地整合該地區各個學?,F有的信息資源,使教學資源得到更好的優化配置。數字化微型氣象站的推廣,將有力地推動信息技術與科學課程的整合,促進探究式學習在科學教學中的發展,必將成為中小學校園數字化學習平臺[13]發展的新趨勢!
注:* EcoLog,手持技術儀器的一種,內置5種傳感器,可測量氣溫、亮度、音量、濕度和氣壓;還可外接各種傳感器,適用于自然科學中的各類實驗。
參考文獻
[1] 錢揚義,鄧峰.數字化化學探究實驗室的建設與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J].中國電化教育,2006,(11):49-52.
[2] 錢揚義.手持技術在研究性學習中的應用及其心理學基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176-198.
[3]Weather station[EB/OL].
[4] 王緒溢. 數位化科學學習與教學[EB/OL].
[5] 江啟昱.信息科技在國小自然與生活學習領域教學之應用――以“探索校園氣象信息”為例[EB/OL].
[6] 松山國小校園氣象臺[EB/OL].
[7] 臺北市校園數位氣象網[EB/OL].
[8] 桃園縣校園氣象網[EB/OL].
[9] 全國校園氣象網[EB/OL].
[10] 董松喬.人人能當氣象權威!――“校園氣象站”于“探究式學習”之應用[EB/OL].
[11] 江火明,陳斐卿.應用校園氣象臺進行探究學習教學[EB/OL].
[12] 陳錦雪. 探究式學習網路競賽初探――以氣象為主題[EB/OL].
[13] 錢揚義,羅一帆,肖常磊等.自主開發教育信息技術平臺,強化高師生化學教師教育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8,(12):89-92.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pplication of Digital Micro Weather Station in Taiwan, China
――the trend of new e-learning platform for primary school & middle school
PENG HaoQIAN Yang-yi
(Institute of Chemistry Teaching and Resourc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關鍵詞】數字化;中小學數字圖書館;泛在學習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17)03-0039-0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修訂)》中提到了建立數字圖書館的工作要求。2013年教育部等九部門了《關于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當前幾項重點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推動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普遍應用。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普遍應用是推進教育公平化、均等化的關鍵舉措”。為全面貫徹落實相關文件精神,推進教育均衡化,滿足教育教學信息化的要求,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委托北京市教育技術設備中心于2014年對“北京市中小學數字圖書館”(建于2005年)進行改造,將其打造成服務于全市中小學師生教育教學的公益性閱讀資源平臺。
建設中小學數字圖書館是“互聯網+”時代的必然選擇
“數字圖書館”一詞源于英文的Digital Library。英文的library,可以引申為“資源”和“參考”,因而就不是單純指傳統圖書館館藏的數字化,還應該包括資源庫和參考性知識材料的匯集整理,以及信息資源的有效查找、整合與利用。對于什么是數字圖書館,目前學界尚無準確定論。但大家普遍認同的一種說法是,數字圖書館是保存以數字格式存儲的電子文獻,并通過計算機和網絡傳遞所藏信息。同時,對網上信息進行虛擬化鏈接并提供服務的實體性或虛擬性的信息機構或信息機構群。數字圖書館是基于網絡環境而建設的虛擬的、沒有時空限制的、囊括海量資源的、可共享的知識網絡系統。數字圖書館的功能包括:數字化資源的存儲和管理、傳送與、組織有效的訪問和信息查詢等。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國內外相關專家提出了泛在學習(U-Learning)的理念。泛在學習,指的是人們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利用手邊的科技設備和工具有效地查詢和獲取到信息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學習。泛在學習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必然結果??萍嫉陌l展為我們帶來了便捷的新設備、日新月異的新技術,以及海量的信息,這些都為泛在學習提供了客觀條件,也激發了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觀意識。泛在學習的目標就是創造可以隨時隨地利用任何終端進行學習的教育環境,實現真正以人為本的學習。
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小學教育教學環境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學生的學習習慣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已經遠遠不再局限于課堂和實體圖書館,傳統的學校教育在繼續保持其優勢的同時,也漸漸不能夠滿足師生對自主性學習的渴求,數字化資源的靈活性、智能性為越來越多的師生接受和使用,很多學校在應用的電子書包,就是這方面的有益嘗試。另一方面,數字信息的海量和內容的駁雜,也給師生有效獲取信息增加了困難。要在龐大的互聯網信息流中簡單快捷地找到教育和學習信息,尤其需要一定的信息引導和幫助。在這種條件下,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和應用成為了泛在學習環境下教育教學的必然選擇。
泛在的學習環境、存儲的虛擬化、自由化和數字資源可多人共用的特點,決定了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共享性和可交流使用性。
北京市中小學數字圖書館的特色
以北京市中小學數字圖書館為例,由于目前全市各中小學數字圖書館缺乏宏觀上的調控,許多圖書館都在搞自己資源的數字化,數字圖書館存在著重復建設多、高水平數據庫少、內容結構不合理、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數字圖書館的標準化程度不高,影響了它的規?;a槍@些問題,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市教育技術設備中心,于2014年對數字圖書館進行改造。改造的思路是讓閱讀不僅成為獲取知識的一種手段,更要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人格品質的養成方式。目前,北京市中小學數字圖書館有如下特點。
1. 工作模式
如上圖所示,數字圖書館后臺由應用服務器、數據服務器和存儲服務器構成支撐,經過交換機,在防火墻的保護下,通過聯網服務于中小學師生用戶和家長。網站管理員負責基本的網絡平臺維護、系統安全、稻菘獍踩和用戶信息的反饋。
2. 學習的平臺,輔助教學的素材庫
北京市全體師生均可以在校內外通過IP地址或個人ID賬號登錄北京市中小學數字圖書館,免費使用。家長和其他關心中小學教育的人士也可以通過簡單的身份證注冊形式,獲得登錄權限。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在數字圖書館免費查找閱讀經典名著、繪本,收聽、收看音頻視頻等。根據中小學生年齡段和學段的認知特點,分別在小學館和中學館設立方便學生查找圖書的導航欄;各學科教師除了可免費使用數字圖書館內的電子書、視頻資源之外,還可以利用“師范教育專題數據庫”,在教育理論、教學策略、教育技術、教學案例等方面,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進行學習,也可查詢萬方數字資源提供的各種微課視頻、試卷、在線組卷,教學類參考期刊,以及學位、會議論文等;購買了龍源期刊和讀秀的使用權限,學生、教師和家長可以一次登錄,免費使用。各學科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科特點,在數字圖書館找到能夠輔助自己學習和教研用的書籍和數據庫。
3. 館藏資源豐富,涵蓋電子書、音視頻等各種形式
北京市中小學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包括:電子圖書、期刊雜志、高清圖片庫、視頻資源以及合作數據庫資源。其中,電子書庫包含正版電子圖書10萬多種,電子期刊庫1個,高清圖片庫6個,視頻資源庫3個。此外,還可以一次登錄讀秀知識庫和萬方中小學數字圖書館等合作數字資源庫。
北京市中小學數字圖書館存在的問題和遠期指向
王波在《可愛的圖書館學》中提到,大學圖書館的三大任務“一是資源搜索百度化,二是基于關聯數據的資源推送,三是實現資源的語義搜索”。我認為,這三大任務對中小學數字圖書館也同樣適用,是中小學數字圖書館的努力方向。
1. 資源搜索更加智能化
目前的北京市中小學數字圖書館資源搜索還停留在簡單搜索,庫與庫的壁壘還沒有打通,搜索結果也存在不準確的情況。搜索工具過于簡單,關聯性不夠,不能夠過濾同形詞與同義詞,也不能夠提供相應的下位詞或相關詞供用戶選擇,更沒有與教學和科研結合起來,達到以教材或者課文、主題分類聯想的程度。這種狀況造成了搜索用戶體驗度差,讀者粘性差的后果。未來數字圖書館要得到長遠發展,必須要改進這種搜索工具過于簡單的現狀。
2. 服務供給更加個性化
讀者使用數字圖書館有自己的習慣、偏好和傾向性,因而為了更加充分地使用數字圖書館資源,我們將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通過“信息找人”的方式,根據讀者的訪問歷史和特征,主動發現讀者的興趣點和信息關聯。在數字圖書館設置“微書評”環節,加強讀者用戶間的溝通和交流,通過讀者書寫短評的形式,發現好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使人人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并能與他人進行交流。此外,在每本書都加入標簽選項和個性化收藏,個性化服務能夠方便讀者形成自己的讀書筆記,通過盡可能少的操作,更加方便、準確、快捷地獲得所需要的信息。
3. 信息供給更重共享性
未來數字圖書館將不僅僅作為中小學師生和家長查詢利用信息資源的一個寶庫,還要成為全市中小學圖書館相互學習和交流的一個窗口。目前全市中小學圖書館的發展尚不均衡,部分學校圖書館已經有較為完備的館舍和比較先進的管理,但也有很大比例的中小學數字圖書館因為各種原因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建設與管理。由于各學校圖書館老師平時都有自己的工作,缺乏時間考察調研其他學校的圖書館建設情況,缺少橫向交流學習的機會,因而我們在數字圖書館設置“圖館圈子”欄目,展示全市多所優秀圖書館的建設情況,以及名校的館辦報紙等,給大家提供一個交流和展示的平臺,促進各學校圖書館學習適合自己的辦館理念和辦館先進經驗。
4. 資源供給更以人為本
數字圖書館的生命在于面向中小學校,面向一線教師,提供他們急需的信息和服務。經過多次對中小學圖書館調研,我們發現目前的中小學圖書館閱讀課和美術課等,常常需要一個班同讀一本書或同欣賞一幅畫。如果沒有電子化資源,那么就需要學校圖書館采購大量的副本,數字圖書館的使用輕松解決了中小學大量副本的問題。只要有電腦可以連接到網絡,師生都可以免費同時共讀一本書。為此,我們就需要積極了解一線教師的需求,了解任課教師目前需要的資源有哪些,有的放矢地進行采購和推薦。
為了應對目前移動設備的使用越來越普及的趨勢,以及人們對移動設備的使用率越來越高的現狀,我們還開發了北京市數字圖書館APP,轉換EPub格式的數字資源,方便大家在泛在的學習環境下,更加便捷地瀏覽數字圖書館。
關于數字圖書館發展保障的思考
北京市中小學數字圖書館要在未來得到長足穩步的發展,需要多方面的保障。
在人才隊伍方面,需要圖書館管理人員、各中小學圖書館老師、教研人員、一線教師和學生積極為數字圖書館建設獻計獻策。尤其是中小學圖書館老師,更應該做好一線師生與數字圖書館管理人員之間的溝通紐帶,通過館員反映師生和家長的需求,促進數字圖書館更好地服務學校和師生。
在數字資源方面,需要出版傳媒公司能夠獲得更多高質量的圖書電子版權,充實數字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并做到及時更新;同時也需要管理人員能采購高質量的電子信息數據庫,既要有綜合性數據庫,又要有目前國內外知名的論文庫和音頻、視頻資料庫,多種形式充實館藏。
在活動推廣方面,我們要采取“鼠標+水泥”“線上+線下”活動形式,以數字圖書館為紐帶和平臺,開展主題閱讀、讀書社讀書交流等多種活動,促進數字圖書館的應用。
(作者單位:北京市教育技術設備中心管理科)
參考文獻
王波. 可愛的圖書館學[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195.
王洪. 面向教與學過程的中小學數字圖書館系統架構設計研究[D]. 首都師范大學,2008.
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優勢,合理的選擇教材內容,有明確的目的性、針對性,數字化教學資源內容要完整,要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體育教師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質量,要求教師具有更豐富的教學經驗、更淵博的知識和創造性的教育思想。要結合體育學科教學的特點,對體育教師進行培訓,逐漸完善和方法中小學體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形成的課件及視頻通過網絡教學應用系統或校園網絡和教師微博的,實現信息的共享、多重交互、可重用性等技術優勢,
2中小學多媒體資源建設的重難點
中小學多媒體資源建設研究的重點,是要求體育教師走進新課程,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主動接觸學生、深入了解學生,知學生之所需。將運動技術技能,以及在教學中通過示范、講解難以理解、掌握的動作,通過自制、收集、合成等手段將文字、圖形、聲音、影像、動畫等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內容進行整合運用于教學中。中小學多媒體資源建設研究的難點,是多媒體資源建設的教學設計與開發,要提高教師現代化教育教學水平,熟練掌握現代化教育技術,進行統一的培訓。制作和采用的多媒體要圖文并茂、聲像并舉,動作完整、規范,可快、可慢、可重復播放。所有的多媒體教學資源要有專人根據體育學科的特點進行分類管理,逐步形成完整的、課快速組合、重復使用的現代化體育教學資源。
3國內外中小學多媒體資源開發與應用的現狀
現代化教學技術的日益普及和推廣,教育教學的理念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數字化教學資源具有很強的交互性,便于更新、重復利用,便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充分發揮數字化環境下學習的優勢,也要發揮傳統教學的優勢,把二者的優勢結合起來,即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相結合,在高度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凸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重視充分發揮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內容也要相應地實現由支持以教為主或以學為主,轉變為支持學教并重。在《國家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確保在2020年我國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國內各種教學資源網、校園網的建設呈云涌之勢,部分高校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還得到了國家的經費支持和政策扶持,發展非常迅速。目前,絕大部分中小學體育數字化教學資源都是分散存儲于各個學校學習資源網站上以及體育專業網站上,使得體育教師無法運用現代化教育教學。
4中小學多媒體資源開發與應用的現實需求
體育的狹義概念(亦稱體育教育),是一個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鍛煉身體的知識、技能,培養道德和意志品質的教育過程;是對人體進行培育和塑造的過程。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體育教師應不斷創新和運用適應學生發展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建立豐富、完整的體育多媒體教學資源,方便、快捷地借助各種媒體信息,演示教學內容,使學生獲取主要信息,拓展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競爭意識,彌補傳統教學和教師技能的薄弱環節,是新課程教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教學策略。通過集體規劃,統一管理,分工合作,開展適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資源設計與開發研究工作,通過收集、制作、自行開發,課件制成后,層層匯總并由專人對教學資源進行并進行標準的命名、分類、刻錄成光盤保存。逐步建立一套豐富、完整的適應中小學體育教學需要,并有小本特色的教學資源。能讓教師方便、快捷地在資源庫中搜尋到資源并使用,運用于體育課堂教學和上網。在體育教學中構建主體性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探索,這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更符合新課程理念,在當前進行的新課程改革者具有實踐意義。
5中小學多媒體資源建設的方法和手段
方法以行動研究法為主,通過計劃—行動—考察—反思—調整,通過反復循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研究水平和質量,研究過程中還要充分運用科學文獻研究法、課堂觀察法、問卷調查法、分組對比法等。
6中小學多媒體資源建設的具體操作
一、指導思想
為了全面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廣大師生的信息素養和駕御信息技術的能力,提高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應用水平和效能,錘煉學校信息化辦學特色,
根據**市教育局信息處的統一部署,圍繞區教育局和區教師發展中心的重點工作推動學校信息化工作,努力突破制約我校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相關因素,特制訂以下工作計劃。
二、具體工作
(一)優化信息化環境建設
進一步改善校園信息化環境,重點在局域網的優化配置。采用適用的網絡管理軟硬件,提高學校網絡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內網運行速度。在部分樓層、辦公室構建無線網接入設備,逐步提升校園信息化環境。加強學校網絡管理,確保網絡安全、暢通。
(二)提升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
不斷提升適應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師資隊伍,是推進教育信息化、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加強在職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通過《互聯網+”數學課堂教學范式的發展與應用課題》教學研究、《城市新村小學“閱讀圈”的構建與實踐》的研討,理論與實踐結合,探索現代信息技術在基礎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模式,特別是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信息化與課程整合研究與實踐的重心放在常規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同時注重在研討中運用信息化手段。
1、統整現有的互聯網應用:qq群、微信,對各部門工作進行引導使用。
2、合用上級系統:如學校網站集約化管理。
3、探索應用設計的外包服務,如:搭建學校微信網絡平臺。
(三)“互聯網+”學科范式研究
1、利用學?!盎ヂ摼W+”數字化學習資源進行探究學習,立足常態教學開展數字化項目研究,促使數字化教學走進普通教室。
2、利用學校的數字化閱覽室和“丁博士”數字圖書閱覽軟件,開展《城市新村小學“閱讀圈”的構建與實踐》項目,讓學生能夠利用互聯網學習資源、學習工具、學習軟件學習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提升綜合素養。
3.在疫情期間,繼續開發微信、QQ群等網絡交流工具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作用和價值,學生展示在家自主學習成果、宅家生活,或與同伴交流,開展“云”班隊活動等,達成多維互動的交流方式。
4.疫情期間,不斷探索網絡“云學習”的方式,教師學習錄制新課預習視頻,學習指導方案,隨時提供個性化學習,解決學生學習重難點,同時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便捷學習可能。
三、具體日程安排:4—6月
四月:
積極參與**市第六屆中小學生創客大賽
積極參與**區中小學生電腦制作活動
積極參與“互聯網+課堂教學范式的發展與應用”項目實施研討活動
積極參與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網絡教研活動
五月:
積極準備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質量調研
積極參與**區第二屆機器人大賽
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