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

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精品(七篇)

時間:2023-06-16 16:26: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

篇(1)

關鍵詞:經濟建設;國防建設;戰略任務

中圖分類號:F0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4-0022-02

指出:“必須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1] 這一重大戰略思想,深刻揭示了國防和軍隊建設與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內在聯系,對我們在新的起點上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一、在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中正確認識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黨的十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加強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深刻理解和把握這一思想,必須在理論和實踐中,認清兩者的辨證關系,必須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不斷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認清富國強軍的統一性,肩負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艱巨任務。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國防現代化無從談起;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經濟建設的安全環境無法保障。認清富國和強軍的關系,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要破除一些思想障礙,牢牢把握兩者的統一性,把思想凝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上來。從經濟效益這個意義上講,國防建設是要花錢的。但我們必須正確認識軍費消耗問題,不能只算經濟賬,更要算安全賬和政治賬,要充分認清國防建設的安全價值和社會效益,更主要是表現在國家和的捍衛、民族利益的保衛上。因此,不能僅用經濟眼光看“物質消耗”,更要用安全的眼光看潛在的“威協消滅”。黨的十對軍隊各項建設做出戰略部署,可以說,國防和軍隊建設迎來了難得的機遇,我們要堅決克服經費不足、裝備落后等被動消極的等靠思想,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積極投身到軍革之中,推動部隊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認清富國和強軍的兼容性,努力提高國防和經濟建設的雙重效益。胡主席曾經強調,實現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好又快地發展,必須堅持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深觸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因此,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充分挖掘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雙重效益。現在我國的國防工業大都是軍民結合型企業,其生產任務是既生產軍品,又生產民品。在生產軍品過程中,特別是在隨著裝備建設的資金投入不斷加大、國防工業生產規模擴大的同時,必然拉動與之相關的民用經濟產業的相應規模擴充。同時,國防工業消費增長能夠拉動整個國民經濟消費的增長。可以說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在互補中發展。因而,加大國防科技力度并將其釋放于國民經濟建設過程中,將有利于促進民用經濟尤其是民用科技的發展,從而產生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認清富國和強軍的相對性,不斷增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軟實力。富國才能強軍,這是國防建設發展基本規律。但是,富裕的國家,軍隊不一定強,也絕不可能自然而然就變強了。

因而,富國和強軍具有一定的相對性,富國是強軍的物質保證,但絕不是唯一條件,強軍還包括全民國防觀念的提升,部隊戰斗精神的生成等軟實力。當今世界,富國與強軍并不是完全對等關系。一種是國富軍又強,另一種是國富但軍不強,還有一種是國不富但軍強。可以說,富國與強軍之間沒有絕對聯系,富國是強軍的基礎,是前提,但不能自然等同于強軍,再富有的國家,如果不重視國防建設,不增強國防投入,國防不會自然而然地強大起來。所以,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統一,方法是統籌,關鍵是投入。國防不是軍防,是全民的國防,如果僅有軍隊而無全民一心、同仇敵愾的愛國主義精神,就難以戰勝強大的敵人。

二、在深化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積極推進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指出:“改革開放是新時期最鮮明的特征。”[1 ]深化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解決包括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在內的當代中國所有問題的前提和基礎。

改革開放為推進富國與強軍的統一奠定物質基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不僅帶來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而且促進了經濟建設的深入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華民族實現了百年的富國之夢。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不僅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首要任務,也是夯實國防建設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依托。我國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加速發展,國防投入逐年增加,武器裝備更新換代,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社會保障全面有力,軍事威懾力顯著提升。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富國之路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強軍之路的歷史必然,改革開放為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夯實了物質基礎,“富國”與“強軍”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根深葉茂、碩果累累。

改革開放為推進富國與強軍的統一提供不竭動力。改革開放是國家發展的動力,也是軍隊發展的動力,同樣也是建立和完善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機制、實現富國與強軍相統一的重要推動力。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我國各項建設在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我們也看到我國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在發展建設過程中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在經濟建設領域,我國的生產力還不夠發達,我們在“富國”之路上還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國防建設領域,我軍正處于機械化半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時期,無論是信息化建設、高技術條件下防衛作戰能力還是人才隊伍建設、武器裝備的自主研發,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都存在著較大的軍事技術差距,這也警醒我們在“強軍”之路上仍需要加倍的努力,要以改革開放為推動力,加強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真正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

改革開放為推進富國與強軍的統一提出迫切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國家對外開放的擴大,我國在全球范圍內的戰略利益不斷拓展,我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對利用國際市場、國際資源的安全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著深刻而復雜的變化,西方敵對勢力不愿看到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出現在世界東方,總是千方百計地妄圖牽制乃至遏制我國的發展。我國周邊地緣政治軍事環境也相當復雜,不可預測性因素明顯增加。這些都對國家安全環境產生了重要影響,加大了我國維護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的壓力。這樣一個全球化的發展過程和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必然會對國防和軍隊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國家發展必須擁有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作戰略支撐,才能更好地維護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才能保證中國的經濟建設繼續穩步推進。

三、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真正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也是指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不僅為實現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相互促進提供了根本思路,也為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武器。

一是在戰略思維上,要樹立全局觀念,實現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統籌兼顧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同樣也是實現“富國”與“強軍”的根本方法。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就是兼顧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使國防建設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體系融合并相互促進,共同成為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強大保證和堅實基礎。要明確“富國”與“強軍”相統一的中心點。“國富”要以“軍強”為保障,“軍強”要以“國富”為基礎。因此,我們要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從國家角度講,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國防投入,高度重視國防建設,保障和促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從軍隊角度講,要堅決服從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自覺在大局下行動。

二是在融合模式上,要樹立效能觀念,實現優化整合,兼容發展。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保障體系,堅持勤儉建軍,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必須堅持平戰結合、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原則,全方位全過程地把國防建設納入到經濟建設體系之中,形成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促進、相互推動、形成合力的局面。一方面,軍隊要充分依托社會資源,要在國防基本建設、科技發展、人才培養、保障體系上,充分統籌好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需要,充分地發揮國民經濟對國防建設的基礎性支撐作用;另一方面,軍隊要積極發揮推動作用,要積極支援地方經濟建設,協助地方完成重大保障任務,從而使“富國”與“強軍”在更高的發展水平上實現更加科學有序的結合。

三是在政策法規上,要樹立法制觀念,實現科學規劃,長遠發展。指出:“我們就必須依據科學發展的要求,站在國防發展戰略的高度考慮和設計國防和軍隊發展戰略,合理確定國防和軍隊建設布局,通過科學的發展規劃和計劃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全局之中,使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與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2]無論是經濟建設還是國防和軍隊建設,都是一個由多個部分構成的復雜的大系統,要科學確定兩個建設相協調的分階段的目標和重點,站在國家高度來考慮和設計國防與軍隊的發展戰略,合理確定國防與軍隊的建設布局,通過科學的發展規劃和計劃,把國防與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全局之中,使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與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從而真正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

參考文獻:

篇(2)

我區把開展國防教育,強化全民國防觀念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并在實踐中形成了抓領導、嚴約束、明職責的組織領導機制。為了使國防教育真正擺上位置,由區委領導親自掛帥的國防教育委員會在1992年組成之后,全區各街道、企事業單位也都成立了由宣傳、民政、教育、軍事部門和駐軍單位參加的“七位一體”的教育領導機制,目前,全區各級全民國防教育領導機構已達138個。我區還十分重視狠抓國防教育各項制度的落實。一是堅持議軍會議制度。區每半年召開一次,各街道、駐區大中型企業和高等院校,每季度召開一次,既研究民兵預備役工作,還都把全民國防教育作為主要議題認真進行研究部署。二是堅持開展“國防教育月”活動制度。把每年的7月20日到8月20日作為全區全民國防教育宣傳活動月。每逢宣傳月活動,區國防教育委員會都要下發文件作出安排。在這個月中,我們從教育形式的多樣性,教育內容的針對性,教育對象的普及性和教育成果的實在性出發,安排專題教育內容,組織對駐軍、烈軍屬進行專訪慰問以及各種寓教于樂的國防文化藝術活動等。三是堅持“雙向一日”活動制度。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和區政協四套班子領導,每年都要到部隊開展“軍營一日”活動。同時還邀請軍隊領導同志到地方過“地方一日”生活。“雙向一日”活動密切了軍政軍民關系,增強了各級領導的國防觀念,駐區各單位、街道也紛紛仿效。四是堅持檢查監督制度。區將全民國防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奮斗目標,進行檢查考核,每季度自查一次,每半年對基層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區人大常委會還規定區人武部每年對民兵預備役工作和國防教育工作的情況進行報告,實施有效監督,有力地促進了全民國防教育活動的開展。

全區黨政軍領導都把搞好國防教育作為本級的職責和義務,時時處處把國防教育放在心上。在學習宣傳《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條例》,明確《條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規定的基礎上,以《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條例》和《市全民國防教育實施細則與規劃》為依據,制定了《鼓樓區全民國防教育規劃》和各部門、各系統、各單位的工作職責。組織部、宣傳部制定科以上干部教育規劃,人武部制定了《人武工作創先爭優實施細則與考核辦法》,司法部門相繼把《國防法》、《江蘇省國防教育條例》等有關法規納入“二五”普法和“三五”普法規劃;教育系統制訂了《大、中、小學國防教育與學生軍訓實施細則》。我區還將全民國防教育納入區精神文明建設、經濟建設目標。駐區各單位也將國防教育納入了社會教育、行業教育、職工教育、學校教育的總體規劃,協調一致地抓落實,并做到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檢查、年終有考核。

二、全面施教,突出重點,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防教育活動

全民國防教育對象涉及面廣,在教育內容、手段上不能搞“一刀切”。必須把握重點,分清層次,依法施教,依法受教,因人施教。近年來,我查看更多政法專業文章,請登陸政法秘書網們在教育對象上重點突出了黨政干部、民兵預備役人員和青少年三個層次。在教育手段上抓了五個結合。

(一)把國防教育與黨政干部和職工的政治教育相結合。全區30多所黨校、政校都把全民國防教育納入干部職工的培訓計劃,開設了國防教育課。區委中心組理論學習在把國防教育納入學習計劃的基礎上,每季都要安排本級和下一級中心組集體聽一次國防課。在過好“軍事日”等活動的同時,根據領導層的素質特點,引導他們走進軍事院校由軍事專家、學者,為他們進行臺海形勢、國防經濟等方面的理論輔導;每逢重大軍事活動,組織領導干部參觀見學,現場對所在單位民兵、預備役工作進行講評。每年對他們發放教材、訂閱報刊,增強教育的隨機性。隨著教育不斷深入、拓展,領導干部中涌現了大量的“國防書記”、“國防經理”、“國防 廠長”等一批“國防迷”,這些領導走上新的領導崗位后,又十分關注和大力提倡國防教育,形成了國防教育的良性循環。躍進汽車集團公司、公交總公司等單位每年都要組織上崗前的青年職工到部隊參加20天的軍事訓練,接受國防知識教育。不僅提高了青年職工的國防觀念,而且增強了組織紀律性。

(二)把國防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全區各級各類學校認真貫徹《國防法》和國家教委制定的《學校國防教育常規》、《小學初中國防教育綱要》以及省教委下發的《江蘇省中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生軍訓綱要》,將國防教育活動與學校德育緊密結合起來。全區22所大學都開設了軍事課,每年對入校新生進行為期15天的軍政訓練。南京鐵道醫學院的國防教育課獲得省優秀教學成果獎。南京師范大學的軍訓工作被國家教委評為先進單位。河海大學除每年對大學生進行軍訓外,還舉辦了國防知識系列講座。他們堅持每月一次講座,數年如一日,到目前為止,接受教育的廣大教職員工已逾10萬人次。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大學生國旗班,每星期舉行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國防教育,省、市電臺電視臺作了專題報道。全區各中學在學校開設了國防教育課。八中、四中等中學,還邀請部隊教員定期到校上國防知識輔導課。新華、古平崗、力學等小學開辦的《少年軍校》、《少年警校》,受到了國家教委的表彰。每年暑假期間,全區中、小學舉辦的“國防夏令營”和“軍營一日生活”等愛軍習武活動,增強了學生的國防意識,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受到了廣大師生和學生家長的歡迎。

(三)把國防教育與雙擁共建活動相結合。國防教育和雙擁共建活動本身就有著密切的聯系。國防意識是雙擁共建活動的基礎,雙擁共建又為國防教育提供了廣闊的舞臺。近年來,我們充分發揮駐區部隊多的優勢,以雙擁共建為載體進行國防教育,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部隊戰斗力的提高。全區各街道(鎮)、駐區各企事業單位均建立了雙擁共建機構,建立雙擁共建對子161個。通過雙擁共建這座橋梁,使人民群眾加深了對軍隊的了解和理解,增強了關心支持國防建設的觀念,在全區形成了關心國防的良好氛圍。全區共有600多個擁軍優屬服務小組活躍在基層。為軍隊解決了大量難題。

(四)把國防教育與民兵預備役工作相結合。民兵預備役工作的開展,為國防教育提供了契機。每年民兵訓練、整組和征兵期間,我們都要組織大規模的國防教育宣傳活動。全區上下利用廠報、墻報、黑板報、閉路電視以及上街宣傳咨詢、出動宣傳車等多種形式,在企事業單位和全社會進行《國防法》、《兵役法》、《民兵工作條例》等有關國防法規的宣傳教育活動。同時人武部門還十分重視運用《國防》、《中國民兵》等報刊,組織開展刊授教育,每年訂刊達46種1100多份,使全區民兵的受教育面保持在95%以上。全區基干民兵的“四課”和普通民兵“兩課”教育全面落實。通過教育,提高了廣大青年和民兵為國防建設做貢獻的熱忱。廣大適齡青年按照兵役法規,踴躍報名參軍,使我區“參軍熱”持續多年不降,為國防建設提供了大量優質兵源,我區多年來,輸送兵員數千名,無一政治退兵和身體退兵,先后被江蘇省軍區和評為征兵工作先進單位。

(五)把國防教育與重大節日、重大活動相結合。近年來,我們結合“七一”、“八一”、國慶節、元旦、春節、“學雷鋒奉獻日”等紀念活動,組織開展軍民聯誼會、報告會、走訪慰問、為民服務等多種社會性教育活動,對提高廣大群眾的國防意識起到了比較好的社會效果。全區圍繞重大活動和事件,連續多次舉辦紀念《國防法》頒布和國防知識競賽活動。尤其在1999年度,以“三慶一迎”為契機,采取多種形式進行了廣泛的宣傳教育。通過國防知識競賽、“雙十佳”評比、“征文比賽”、“演講比賽”、“萬校校長簽名儀式”等一系列活動,擴大了教育覆蓋面,僅參加國防知識競賽人數即達3萬余人,七個單位榮獲南京市組織獎。近年來,全區先后召開國防教育報告會、演講會800多場次,舉辦國防教育圖片展20多次,放映國防教育電影錄相1680多次。走訪慰問部隊411次。每年三月份,我們都要開展“學雷鋒樹新風”活動,組織軍地青年和民兵,在鼓樓、山西路、鹽倉橋等廣場開展學雷鋒便民活動。同時,駐區各企事業單位還組織民兵服務小分隊到部隊、軍烈屬家上門服務。去年以來,“學雷鋒樹新風”活動共為群眾修理自行車1000多輛、家用電器160多件、理發1200多人次、看病和各種咨詢3萬人次,受到廣大群眾的熱情贊揚。

三、夯實地基,營造環境,扎扎實實地搞好國防教育的基礎建設

(一)抓教育陣地的建設。充分發揮現代傳媒作用,讓國防教育走進千家萬戶,是我區開展國防教育的又一大特點。我區在“鼓樓網站”上開設了“國防工作”網頁,宣傳國防建設,普及國防知識,吸引了大批網民登陸點擊。我區十分重視新聞媒體這塊陣地的構建。先后拍攝了《湖南路上娘子軍》、《繼武承業三年路》等電視專題片,在電視臺播放。今年11月1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日,播出了軍區、省市各級首長視察我區征兵工作的報道,引起了全社會廣大青年熱烈響應。近年來,我區先后在各級報刊雜志、電臺、電視臺上用稿二千余篇,不僅使國防教育深入人心,而且實現了多層次滲透和全方位落實。自我區投資10多萬元,在南京電視臺開辟了《鼓樓動態》以后,每年播出的有關國防教育活動方面的新聞年均40多條。

近年來,我們依托社區這塊陣地,重點抓了社區國防教育活動的開展。投入數十萬元,在江東等社區組建了一批國防教育基地。注重發揮各社區的優勢,在大學集中社區和機關集中社區以及居民集中社區分別舉行不同形式的國防教育活動。去年湖南路社區與省軍區機關組織了“家庭藝術節”和“百戶家庭軍事知識智力競賽”,通過多家電視臺播放,收到了很好的 效果。目前,在每個社區都有數目不等的國防教育基地。我區還十分注意發揮我市革命舊址、紀念地和歷史遺跡較多的優勢,先后組織了5000多名民兵和2萬多名學生群眾參觀了南京國防園,組織了10萬多人憑吊了雨花臺烈士陵園,參觀了侵華日軍遇難同胞紀念館、梅園新村紀念館、渡江紀念館靜海寺等。使民兵和群眾受到深刻的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二)抓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近年來,我們曾請駐區軍地高校的多名教授,組建了南京市鼓樓區國防教育講師團,到目前為止,講師團的足跡已遍布駐區各企事業單位。以向守志、傅奎清等老領導為主的將軍報告團,自成立以來,老將軍們不顧年邁,不辭辛苦,四處奔波授課,深受民兵預備役人員和全區大中小學的歡迎。在抓好專門隊伍的基礎上,我們每年還要組織1-2期專武、民兵骨干培訓。近年來培養國防教育骨干500多人。國防教育講師團、將軍報告團和教育骨干,近年來巡回演講800多場次,組織區和企業中層以上干部上國防教育課400多場次。

四、狠抓教育,講求實效,以全民參與國防教育促全民支持國防建設

在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我區努力搞好全民國防教育,不斷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和憂患意識,使全區民眾站在國家安危、民族興衰的高度,認識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從而積極支持和參與國防建設。區各級黨(工)委、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把為駐軍辦好事、辦實事、排憂解難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充分發揮大中型企業、大專院校在雙擁工作中的排頭兵作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區各企業、院校與部隊結成共建對子達180余家,為部隊培養兩用人才4000余人,幫助部隊解決難題1580余件。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全區想方設法安置隨軍家屬120多名,妥善安置干部300多名,退伍士兵近1600人,有效地起到了穩軍心、固長城的作用。我區還注重動真情、使實勁、辦實事,圍繞中心搞活動。在愛心獻功臣行動中,組織全區單位捐款約十萬余元,捐贈家用電器600余件,家具960件。各級黨(工)委國防意識不斷增強,黨管武裝工作開展得扎實有效。區委每年都要召開常委議軍會,專題研究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問題,使基層武裝部建設、民兵預備役工作經費、民兵訓練落實等問題逐步得到解決,武裝機構穩定,隊伍不斷壯大,成立了全省首家民營企業武裝部,全區武裝民兵單位由收歸時的80多個發展為至今的125個。民兵、預備役建設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篇(3)

關鍵詞:軍民融合;新興產業;經濟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2-0067-03

軍民融合式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是指以科技成分高、軍民關聯性強的高新技術產業群為核心,以技術創新、投資布局、資源共享、人才流動等系統為主體,以完善配套的政策法規體系為保障的全新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模式。從經濟學角度來看,軍民融合是需求融合、技術融合而產生的產業融合,體現了產業間分工到產業內分工的動態過程,推進了國民經濟與國防經濟、國家開支與經濟增長的良性互動。

一、軍民融合、國防開支與經濟增長

國防開支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一直被稱為“黃油”和“大炮”。用于經濟增長的稀缺資源轉移到軍事項目,會產生的負面拖累效應;相反,先進的軍事科技研發與應用對經濟部門的輻射,會產生正面溢出效應。2012年下半年,國務院下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列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明顯的軍民通用的特點,它既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和先導產業,也為國防軍隊建設提供關鍵的工業基礎。因此,軍民融合式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將推進國防開支與經濟增長產生以下互動。

1.軍民融合式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十二五”時期發展的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關系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戰略基點,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大力增強集成創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提升知識、技術轉移和規模化生產能力,積極構建完整的創新體系和現代產業體系。通過自主創新帶動產業升級,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國家將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經濟發展新引擎,是因為它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具有產業知識技術密集、資源能耗低、發展潛力大、綜合效益好、輻射能力強等特點,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而戰略性新興具有明顯的軍民通用的特點,也決定了它既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和先導產業,又為國防軍隊建設提供關鍵的工業基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軍民融合發展,將進一步打破傳統軍民分割現狀,加速傳統國防科技工業與民用科技工業調整、優化、升級,培養整個國家軍民一體的工業創新體系,必將加快國家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2.軍民融合式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有利于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實現科技強軍與創新型國家有機統一。從戰斗力生成模式演變的歷史規律看,往往先是科技創新引發武器裝備革命,然后才有作戰方式的根本性變革。武器裝備是構成戰斗力的重要因素,建立和完善軍民融合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必將解開制約戰斗力生成的瓶頸。然而,裝備科技的含量越高,所需的科研經費越高,研制周期越長,因此,以高新技術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軍民融合必將解決信息化條件下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的難題。其一,降低軍事武器裝備研發風險與成本。國防采辦部門購買民用產品和服務直接或間接改造使用于軍事部門,有利于降低研發成本,縮短開發時間,減少工裝和設備費用,并減少政府的監督費用。其次,降低武器裝備的全壽命周期費用。軍民融合可以擴大利用民品市場上現成的備用零部件,并增強潛在維修部門之間的競爭,從而減少軍事武器裝備的使用和維修費用。再次,縮短國防采辦周期,減少采辦費用。購買民用產品和服務,將會縮短采辦周期,加快和平時期采辦速度,并可以使戰時的國防裝備動員更加容易開展。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民用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骨干力量,軍民融合式自主創新的戰略潛力日益顯現。拓寬以 “融合”促 “轉變”的途徑,應樹立融合共享的新理念,以民用科技的新優勢提升戰斗力生成的技術基礎,以融合促進的新手段破解制約轉變的深層次障礙,以融合領域的新拓展促進新型戰斗力建設。一方面,要重視對于關鍵技術自主創新。圍繞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集中力量重點攻克急需的關鍵技術,特別是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另一方面,應完善面對社會的軍品科研生產準入與退出制度,為非公有企業進入軍工領域創造法律環境和政策環境,真正用最優質的資源和軍民共用的經濟技術研制升級武器裝備,在重要裝備建設上取得重大突破。例如,我國正著力構建以應用衛星為主要平臺的天基信息系統,促進了軍用和民用領域的通信、導航、全球定位等相關技術的突破與發展。因此,把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軍民融合式發展作為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的重要途徑,符合信息化條件下戰爭和軍事活動規律,也有利于實現科技強軍與創新型國家有機統一。

3.軍民融合式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有利于提高國防經濟整體效益、統籌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對于世界各主要國家一直是一個非常重要而又難以解決的大問題,甚至有前蘇聯解決不好而導致國家解體的例子。我國的國防建設在一個比較長的時期內將仍然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樣一個特定條件下進行。受國家經濟實力所限,軍費供需矛盾突出的問題不可能在短期內根本解決。我們不能同發達國家比國防投入,出路就是必須走出一條經費投入比較少而效益比較高,充分發揮國防經濟整體效益的新路子。隨著現代科技特別是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國防經濟與社會經濟、軍事技術與民用技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在核心和本質上更加中性和普適,高新技術在軍用和民用上出現了趨同發展趨勢。這種趨勢有利于減少交易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軍事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是在新材料、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領域,軍用需求和民用需求難分伯仲,戰略性新興產業這種自身技術特點,為軍民兩個領域實現資源共享、達到“一份投入、兩份產出”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一方面,從投入角度來看,技術的軍民通用性能夠吸引軍地雙方優質的科技資源投入其中,減少發展過程中資源投入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從產出角度來看,技術的軍民通用性使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減少其發展需求不確定的風險。戰略性新興產業軍民融合式發展是“面向兩類需求、依托兩種資源、服務兩個市場”的現實需要,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要面向民用和軍用兩類需求,依托民用資源和國防資源,服務民用和軍用兩個市場。新興產業的軍民融合最大程度上解決黃油大炮的矛盾,減少國防建設對經濟建設“擠出效應”,提高國防建設對經濟建設的“溢出”效果,有利于提高國防經濟整體效益,加快形成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穩定機制。

二、戰略性新興產業組織視角下軍民融合理論基礎

(一)軍民技術兩用性

美國學者埃姆斯和羅森伯格1997年指出,傳統工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間最早的融合表現為技術的融合。對戰略性新興產業軍民融合亦是如此。技術創新在軍民產業之間的擴散導致了軍民技術融合,形成軍民兩用技術,技術融合導致軍民產業之間技術性進入壁壘逐漸消失,使軍民產業形成了共同的技術基礎,并使產業間的技術邊界趨于模糊,最終導致軍民產業融合產生。技術創新與進步改變了原有軍民產品或服務的技術路線,因而改變了原來的生產成本,從而為軍民融合提供了動力。技術融合是指各產業通過引進、學習新技術,對本產業的技術進行改造,并促使其與自己原有的技術相融合,創造出新工藝和開發出新產品。如數字技術與衛星定位技術相融合,開發出精確制導技術等。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航天技術及信息技術等高技術領域開展的技術融合越來越多。隨著民技術的開發和地方民用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軍民融合的發展及其產業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我國己經建立起了比較強大的、與世界接軌的軍民兩用技術基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開辟了一批軍民產業融合發展應用的重點領域。包括現代航空技術領域、商用火箭與衛星應用領域、核能和平應用領域、新型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現代運載及特種車輛技術領域、電子與信息領域、環境與減災技術領域、光機電一體化領域、新型能源與節能技術領域、特種化工與民爆技術領域、醫藥與生物工程領域、材料與制造技術領域等。目前,這些領域的發展對促進我國戰略性產業發展和國民經濟產業升級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2.積累了一大批具有發展潛力和產業化前景的軍民兩用技術成果。從近十年來的統計數據看,國防科技工業系統與民用部門開發的民和民轉軍的科技成果各自有上萬項,主要包括:全數字化產品設計與制造集成系統、先進的數控機床及開放式數控系統、無人駕駛飛行器、高性能船舶制造、顯示器件制造、虛擬現實裝置、毫米波通訊裝備、無線接入技術及數據通信用網絡系統設備、數字移動通信裝備產品、空中管制系統和智能交通系統、新材料技術、膜技術、同位素與輻射技術、精細化工產品以及環保設備及產品等。軍用、民用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并占據了技術發展的制高點,這對于提高我國的整體科技水平和增強綜合國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軍工領域向民用領域大量轉移軍民兩用技術,如偽裝技術、高精度制導技術、軍用材料技術等,這些技術也逐漸擴散運用到民用領域,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尤其是我國中西部地區,很多省市(如陜西、四川、貴州和重慶)都是依靠軍工科技為基礎來發展經濟,而且其軍工系統產值在全省或地區的工業總產值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3.發展了一批以軍工技術為背景的高科技園區。自2009年起,工業和信息化部依托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創建工作,積極開展國家級軍民結合產業基地的培育和認定,推動軍民結合產業集聚化、規模化發展。截至2012年,已在陜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內蒙古、北京、上海、甘肅等地,分4批認定和掛牌了24個國家級軍民結合產業基地。隨著工作的深入開展,以戰略性新興產業主導的基地布局更為合理,示范帶動效應明顯。目前我國國防科技工業已經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和較高技術水平的軍工產業體系。在航天、航空、核、兵器等行業都建立和擁有了自己的產業領域和主體技術群,在武器裝備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技術特色和優勢。以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例。其成立于1991年,是國務院首批批準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近年來,合肥高新區著力整合優勢資源,創新體制機制,集聚產業人才,在軍民結合產業發展上搶占先機,初步形成了產業鏈條和特色鮮明的軍民結合產業集群。2012年3月,被工業和信息化部批準認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軍民結合)。2011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751.1億元,實現規模上工業增加值192億元。

(二)技術標準的通用性

我國目前的軍用標準,雖然是隨著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在不斷地改進,有的基礎性設施已經跟地方技術標準統一,但總體上還跟不上地方經濟發展的步伐,沒有和地方技術標準有機統一起來。而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一些產品,并沒有國內或國際通用的標準和規范,也制約著軍工產品的國際接軌和出口,這種標準和規范的阻隔,不僅直接影響著高新技術在武器裝備建設上的應用,而且也成了排斥民用高新技術資源進入軍品市場的“門檻”,從而造成軍民兩種高新技術優勢資源不能及時、有效、有序地為國防科研和武器裝備現代化服務,直接阻礙了軍民產業技術、生產上的融合。軍民通用的技術標準,有利于順暢軍民融合的發展路徑。

自2006年,國家出臺一系列鼓勵軍民兩用技術相互轉化的規章制度以來,如《國防科技工業民技術發開》、《關于加強國防科技資源共享的指導意見》等為國防工業兼顧民生、民用企業服務國防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近年來,伴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高新技術軍民技術標準的通用性建設成效明顯。為了拓寬軍民技術信息溝通渠道,推動軍用技術向民用轉移,工業與信息化部在大量通用性強、具有市場潛力的軍用技術中,篩選出一批適用成果,編制并了2009年、2011年和2012年、2013年四期《目錄》,使更多的民用企業了解軍用技術,促進技術轉移和項目對接。前兩期《目錄》在推廣后取得了良好的轉化效果,其成果轉化率達31%,已轉化應用的51個項目合同金額總值高達8億元。在2012度《目錄》,結合國家工業轉型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需要,考慮到軍用技術相對于民用技術的比較優勢,《目錄》主要征集新材料、先進制造工藝及裝備、微電子與電子信息、節能減排、新能源與高效動力等5個領域中適于向民用轉化的軍用技術成果。最終共征集軍工企事業單位、部屬研究所和高校,以及教育部、中科院、中物院和軍隊科研系統共計184家單位的753項成果。從總的情況看,這些成果的技術水平和成熟度較高,軍民通用性較強。在征集到的成果中,根據技術水平、成熟度、市場需求、轉化效益等要素評價指標體系,委托從事軍用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的專業機構對700多項成果進行初審,并進一步按領域組織行業專家進行定量與定性結合的二次評審,最終確定98家單位的185項技術成果入選2012度《目錄》。

(三)資產的通用性

首先,所謂資產專用性,是在不犧牲生產價值的前提下,資產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具體來說,專用性資產是為支撐某種交易而進行的耐久性投資,它一旦確定投資到某一領域,就會鎖定在一種形態上,若再轉為它用就會貶值。一種資產是不是專用性資產,主要看該資產是不是屬于用途可變的資產,只有用途不變的資產才具有專用性質。在軍民融合的概念中,應該存在:資產通用性,是指至少不犧牲現有生產價值的條件下,一項資產可以與其他資產替換使用或者結合使用的程度。替換使用指一項資產可以直接去完成另一項資產的生產任務,而不會帶來額外的價值損失;結合使用則指該資產通過與另外的資產有機重組,產生新的資產,新資產創造的價值,至少不低于原來資產的價值。無論哪種情況,轉為它用不能使資產減值,否則,即便資產能夠轉為其他用途,也不等于該資產具有通用性。對于一個產業,如果該產業的資產體系能夠與其他產業的資產體系替換使用或結合使用,則稱該產業的資產體系具有資產通用性,替換使用或結合使用的程度越高,則通用性越強。對于資產的軍民通用性有以下三點需要特別強調。

1.與新制度經濟學所描述的資產專用性一樣,資產的軍民通用性不是指資產的具體數量或規模,而是從資產的內容、結構和特性等方面來說的。

2.資產的軍民通用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項資產具有通用性是相對于另一項資產而言的,并不是對其他所有資產都有通用性。

篇(4)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五研究所,陜西西安710075)

摘 要:軍工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改革是關系我國國防工業和國防建設的重要事項,對軍工科研院所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分析了軍工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改革可能出現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軍工;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改革

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772(2014)22-0245-02

收稿日期:2014-07-12

作者簡介:樊斌(1982-),男,陜西旬邑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工程師,現就職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五研究所。

一、事業單位的定義和特點

事業單位是指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科研、教育、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長期以來,事業單位作為我國特殊國情下的產物,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下三個特點:①服務性。我國的事業單位主要分布在科、教、文、衛等領域,是保障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正常進行的社會系統。缺乏這些事業單位的服務支持,或服務支持系統不健全,生產力的發展就會受到制約,甚至影響社會的穩定。②公益性。事業單位的社會功能和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決定了事業單位的公益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但在一些領域,某些產品或服務不能或無法由市場來提供。為了保證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就要由政府組織、管理或委托社會公共服務機構從事社會公共產品的生產,以滿足社會發展和公眾的需求。③知識密集性。我國絕大多數事業單位是以腦力勞動為主體的知識密集性組織,專業人才是事業單位的主要人員構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為社會各方面提供服務是事業單位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事業單位居于重要地位。

總之,事業單位作為非政府、非企業組織,有著政府機構和營利性市場主體所不具備的優點。因此,改革后的事業單位應當是主要從事社會事業和公益事業的獨立于政府和企業之外的非營利組織。

二、軍工科研院所事業單位的改革方向

長期以來,我國各行各業的事業單位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事業單位在各個方面都出現了問題,已經不能完全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事業單位改革勢在必行,成為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推進我國事業單位改革,國家采取了分類改革,逐步推進的策略,即按照社會功能將我國現有的事業單位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個類別。對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逐步將其行政職能劃為行政機構或轉為行政機構;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逐步將其轉為企業;對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繼續將其保留在事業單位序列,強化其公益屬性。按照這一分類標準,大部分的軍工科研院所應該歸為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這一類別,由此決定了軍工科研院所向企業轉變的主要改革方向。軍工科研院所的企業化改革意義重大,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軍工科研院所的生產積極性

據統計,我國目前約有126萬家事業單位,員工總數超過4000萬人。而包括軍工科研院所在內的大部分事業單位既沒有生產經營自主權,也不承擔經營風險和享有收益的分配權,導致各事業單位缺乏生產積極性。推進事業單位改革不僅僅是突破舊體制、舊觀念束縛的過程,更是促進一些傳統公共事業產業化、社會化的契機,既是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的重要前提,還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條件,也是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客觀要求。積極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將有助于建立清晰的產權關系,提高各事業單位的生產積極性。

(二)有利于激發軍工科研院所的創新活力

軍工科研院所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企業化改革成為創新主體,實現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是推進科技體制創新的有效途徑。黨的十報告指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加快建設科技創新體系,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再次強調了改革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新的歷史時期,國家對國防科技工業在資金、政策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和扶持力度,也對軍工集團在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推進軍工科研院所事業單位的深化改革,將有利于激發軍工科研院所的創新活力,提升軍工科研院所的創新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軍工科研院所的國際競爭力

軍工科研院所的發展是關系我國國防工業和國防建設的大事。為兼顧好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進一步應對全球化競爭,軍工科研院所必須重新審視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即要在體制機制上突破束縛,由事業單位轉變為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科研為依托、以產業為手段、產學研相結合,推進軍民融合一體化發展。為適應新時期下發展要求,各大軍工集團均采取相應舉措,將目標瞄準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深化軍工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改革,有利于真正明確科研院所的產權,厘清歸屬關系,激發經營活力,增強自身的國際競爭力,有效應對來自全球市場的競爭和挑戰。

三、軍工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改革中的問題分析

(一)產權關系問題

軍工科研院所企業化轉制最根本的任務是產權制度改革,絕大部分軍工科研院所的資產屬于財政部,國資委行使資產管理職責,總裝備部、國防科工局行使行業管理職責。但是,作為直接上級單位的軍工集團與所屬科研院所并不存在真正的產權關系,主要行使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以及代行資產管理職能,對所屬單位的改革重組等不能直接決策。另外,國家相關部門對于軍工科研院所的要求和管理目標各有側重,國資委和財政部要求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做強做大,總裝備部和國防科工局要求圓滿完成國防科研任務。這種由于產權關系和價值取向帶來的問題導致軍工科研院所戰略目標取向多元化,影響了軍工事業單位改革的進程。

(二)發展模式問題

目前來看,軍工科研院所的軍民融合發展模式尚未建立。軍民品分線,民品公司往往實現成果轉化后另起爐灶,擺脫不了“小作坊式”的發展模式,限制了資源的綜合利用能力。而一些通用產品或部組件則過分強調軍民品兩個標準,降低了軍民融合的效率。面向軍民品兩個市場,軍工科研單位在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設施設備、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共享程度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軍工科研院所科技型人才基礎雄厚,但現有組織結構是圍繞軍品研制生產保障體系建立的,開發民品市場和技術轉化能力較弱,尤其缺乏面向市場的營銷、經營管理等復合型人才。因此,急需建立人才交流與融合機制,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加強高端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三)配套政策問題

軍工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改革的順利進行,必須要有相關配套政策的支持。國家關于事業單位用工制度改革滯后于企業化改制的緊迫需求,事業單位與企業的退休人員社會保障待遇差別較大,尤其是事業單位的人員身份轉化后社會養老保險的補繳問題,需要國家很大的投入。另外,軍工科研院所改制為股權結構多元的企業后,軍工技改的管理變得更加復雜,客觀上國家投入技改應加大國有股權比重,對事業單位改制后的企業經營管理有較大影響,這就要求軍工技改資產在股權比重、資產折舊和軍品免稅等方面都要有新的配套政策。

四、軍工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改革建議

(1)加快建立產權清晰的現代企業制度

軍工科研院所進行企業化改制后,建立產權清晰的法人治理結構是重中之重。由原來的行政管理關系轉變為產權管理關系之后,軍工集團對轉制后科研院所的管理要根據《公司法》的規定行使相應權利、承擔相應責任和義務。推進加快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責、權、利相統一,管人、管事、管資產相結合。推進以資本市場實現軍工企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建立監事制度,適時引進外部獨立董事,規范各機構人員的職權與責任范圍,建立科學合理的內部激勵約束機制。

(2)努力完善軍民融合的發展模式

改制后的軍工科研院所應該堅持軍民融合的發展模式,樹立軍民品產業化發展的理念。同時應該構建適應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管控體系,在整體組織格局、管理體系以及相應模式和方法等方面優化設計,從頂層戰略體系架構上保證軍民品業務的協調發展;加速軍工和民用技術相互轉化與資源共享,建立可直接用于裝備科研生產的電子信息等民用高新技術及產品的動態推薦目錄,支持二次開發;強化對社會資源的利用,在國家層面及企業內部協調好資源整合,通過針對性的并購、聯合等方式強化產業發展能力,促進軍工科研院所由原有的封閉式發展向開放式發展轉變。

(3)建立和完善相關配套機制

完善的配套政策是平穩推動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前提。目前,我國針對軍工事業單位特點的政策性文件還不明確,因此要做好適應軍工科研院所改革的配套政策和機制調整。一是明確事業單位人員身份轉化后的管理機制,重點是解決好事業單位人員的社會化養老保障問題,對于轉制前已離退休或即將退休人員、轉制前參加工作人員、轉制后退休人員等不同情況區別對待。二是繼續完善軍工科研院所改制后在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三是進一明確軍品計價、軍工資產管理等敏感問題的操作方式。四是明確改制后的評價、約束和激勵機制的指導性政策,以人為本積極推進股權激勵、崗位分紅權激勵等措施,充分激發科技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新動力。

五、結語

事業單位改革是我國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軍工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既具有一般事業單位的共性,又具有軍工行業的特殊性。因此,軍工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改革事關我國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必須要對改革中的問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提出科學合理的應對措施,妥善處理好各方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李忠寶.軍工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改革的思考與探索[J].航天工業管理,2013(4).

[2]程國平,成時陽.中船重工事業單位改革的阻力及其對策[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21).

[3]智莉.謅議事業單位改革進展、難點及推進戰略[J].財經界(學術版),2014(12).

[4]張智文.事業單位改革的和諧之路[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14(1).

篇(5)

關鍵字:軍事交通運輸 軍民融合 發展

在現代戰爭中,軍交運輸對兵力投送、作戰機動和后勤支援保障的影響越來越大,己成為直接制約戰爭進程、決定戰爭勝負的戰略問題。深化軍交運輸軍民融合發展,是新形勢下我軍軍事交通運輸工作的理性選擇,也是目前面臨的一個重大研究課題。為了我軍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需求,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有機結合中積極探索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新路,本文從我軍交通運輸軍民融合發展的要求及存在的問題著手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及建議。

1、未來戰爭對軍交運輸軍民融合發展的要求

1.1 結合“平”與“戰”,要求軍交運輸向保障多樣化軍事任務需要發展

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胡主席明確提出了要“提高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國內外安全形勢的變化,軍隊的職能任務正在不斷拓展,我們不僅要應對傳統安全威脅,還要面對非傳統安全威脅領域帶來的挑戰。軍交運輸作為部隊行動的生命線、后勤保障的中心環節,在部隊完成的眾多多樣化軍事任務中,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我軍只有應堅定不移地以新的歷史使命為牽引,著眼保障軍事行動與推進新軍革的長遠發展,按照軍隊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新要求,才能在提高保障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搶險救災、涉外行動、維穩處突等非戰爭軍事行動軍交運輸保障能力。

1.2 圍繞“打”與“走”,要求軍事運輸方式向水陸空立體投送發展

以軍事運輸為主體的戰略投送能力,是國家戰略能力特別是軍事能力的重要標志,在核心軍事能力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用。與傳統戰爭行動相比,軍隊在未來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中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時,部隊行動的空間將會大大拓展,環境更為復雜,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對后勤設施條件的依賴度空前提高,加之我國幅員遼闊戰略方向多,組織實施戰場后勤設施建設周期長、投資巨大,這些都迫切要求軍交運輸保障必須以保障“打贏”為牽引,優化交通資源配置,構建以軍隊運力為拳頭、國家運力為依托的戰略投送力量體系,加強立體投送力量建設,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地滿足部隊機動和后勤保障需求,為保證軍隊行動自由權奠定重要基礎。

1.3 把握“統”與“專”,推動工作機制向統籌建設和集約使用發展

軍交運輸保障工作是一個涉及多部門、多渠道、多方式、多環節的復雜過程,這就要求其工作必須統一到同一領導機構下進行,才能保證各部門密切配合,整體協同,有效組合軍隊、政府、民間的交通運輸力量,形成整體保障能力。同時,要組建獨立機構,獨立負責專業保障隊伍建設,對其進行科學編組,并有計劃地組織必要的訓練和演練,提高其業務素質和保障技能,從而全面提高軍交運輸保障能力。

1.4著眼“快”與“準”,要求保障手段向機械化與信息化復合發展

在信息化條件下,軍交運輸信息已成為軍交運輸保障能力的核心要素,成為制約和影響軍交運輸保障效能的關鍵因素。近年來,我軍軍交運輸保障手段的建設無論是在理論創新,還是在新技術應用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促進了軍交運輸保障能力的提升,但是與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需求相比,我軍的運輸保障手段還比較落后,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必須認真加以研究解決,不斷推動軍交運輸保障手段向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

2、存在的問題

2.1 交通運輸動員機構亟待完善

科學合理的交通運輸動員機構是提高國家交通運輸動員能力的組織保證,也是國家平時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關系、實施平戰結合的行政實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交通運輸動員必須有完善的交通運輸法律法規和動員機構作保證。在我國,盡管不欠少缺民間運力,但其大都不適應聯勤運輸保障的需要,在戰時,哪些運力負有軍事運輸義務,其職責是什么,還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國家和民間運力動員涉及到國家、軍隊和地方多個部門和單位,組織工作極為復雜,因此必須有一個統一歸口的職能機構進行領導和組織。目前,從中央到地方的交通運輸動員機構仍須完善,軍地交通運輸動員機制需要進一步深度融合。

2.2 軍交法規體系尚有欠缺

加快軍民融合交通運輸保障建設,離不開科學有效的法律法規做保障。只有完善配套政策法規,才能確保軍民融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依法有序實施。目前,我國尚未構建起軍民融合的軍交保障法規體系,有關軍民融合的內容分散在《國防法》、《民用運力國防動員條例》、《國防交通條例》及大量的規章、文件之中,這此法規是民用運力國防動員實施的法律依據。但這些規章雖然從宏觀層面對國防交通建設、運力動員等做了規范,但對大型運載工具設計建造貫徹軍事要求、民用運力動員行動中的經費和補償辦法等工作,相關條款還不是很明確、很具體,而且執行機構權威性不強。因此,應論證出臺有利國防交通建設和經濟建設同步發展、協調推進的法規制度,特別是與建立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經濟補償機制,才能充分調動地方運力的積極性,為軍民融合建設戰略投送力量提供制度保證。

篇(6)

關鍵詞:測繪成果資料;檔案管理;基礎地理信息

一、提高人們對測繪成果資料檔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測繪工作已成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前期性、基礎性工作。測繪成果檔案資料作為測繪工作結果的原始記錄和開發服務應用的基礎資料,在國家和地方的城鄉規劃建設、資源調查開發、環境監測保護農業、林業、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國防建設、科學研究、文化教育等各行業、各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小到個人日常出行,大到國家宏觀管理決策、重大工程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等重大戰略的實施都離不開測繪成果檔案資料的支持與保障。同時測繪成果作為一種特殊成果和重要的信息資源,大多涉及國家秘密,加強它們的科學管理,保障成果安全,對于維護國家、國家安全、國家利益更是至關重要。

其次,由于當今社會對測繪資料檔案基礎信息的利用需求日益增加,服務領域、應用范圍更加廣泛,迫切需要進一步地加強測繪成果資料檔案的管理。因此,我們每個測繪單位、測繪成果使用單位、歸口管理單位都要進一步認清當前測繪工作面臨的形勢,要深刻認識到是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給測繪工作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是測繪成果應用領域的拓寬、社會需求的廣泛給測繪成果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加強新時期測繪資料檔案管理工作是時代的要求和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從而進一步增強做好測繪成果管理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在保證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大力開發整合信息資源,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優質的測繪服務與保障。

二、省級測繪成果資料檔案管理工作中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建檔不完整

由于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呈現的測繪活動市場化、投資主體多元化,測繪成果多樣化,使一些單位在測繪成果資料的積累、歸檔、匯交工作上認識不足,職責不清,有些測繪項目完工后資料沒有及時收集歸檔,或全部提交甲方,從而造成自身館藏資料斷檔,歷史斷層。或者是歸檔資料不能齊全完整,只重視最終技術總結報告與成果圖件的歸檔,忽略了合同、協議、驗收報告、反饋評價意見等管理性文件的歸檔。

(二)管理不規范

由于長期以來一些單位都是將收集、索取的測繪成果歸入資料保管,沒有按照檔案管理的工作標準與要求進行規范化整理,尤其是對數據成果的整理入庫、立卷歸檔、保管利用方面缺乏研究,沒有進行匯總和目錄編制,使其利用率不高,大多成為一次性利用品。還有的單位甚至未建臺帳,館藏數量無法準確統計,測繪成果存在家底不清、帳物不符的現象。

(三)使用過程存有不安全性

個別單位領導和專業技術人員的保密意識、安全防范意識淡薄,對成果在借出使用過程中的監管不嚴,把密級成果或地形圖視為一般資料管理,無嚴格的保密措施,借出的圖紙資料辦公桌上隨憊堆放,或以工作方便為由長期借用不還,單位內部存在相互轉借的情況。

(四)管理服務手段落后

當前我國測繪工作正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技術手段、產品形式和服務方式等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但省級測繪資料檔案管理工作卻相對滯后,大多數單位仍然處在傳統、落后的手工管理階段,基礎設施投入不足,成果資料的整合開發力度不高,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未能得到廣泛開發與應用。

(五)管理人員素質有亟待提高

隨著近年來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多數事業單位在實行全員聘任制后紛紛出臺了讓崗、內部退養、提前退休等具體措施政策,致使一批有經驗的檔案資料管理人員提前離開了工作崗位,造成檔案隊伍不夠穩定,新老接替不上,或一人多崗,工作環境相對封閉,信息閉塞等現象,從而導致和影響了測繪資料檔案工作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三、“十二五”期間,省級測繪資料成果檔案管理工作的展望

測繪工作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具有先行性和基礎性的地位和作用,關系到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其重要作用發揮的主要途徑,就是強化測繪科技檔案的保護和利用,充分發揮測繪科技檔案的作用;加強測繪成果目錄匯交工作力度,建立地理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

(一)提高測繪資料社會化報務應用的功能

省級測繪資料檔案館應當確保地方社會的發展和經濟建設提供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支撐,特別是在公路交通、土地資源詳查、農業資源規劃、土地開發利用、水利電力建設、煤炭石油開采、防洪工程、生態工程、森林植被調查、地質尋礦、城市建設和勘定各級行政區域界線、國內土地權屬糾紛的調解等諸多方面,提供可靠的成果數據。以貴州省測繪資料檔案館為例:“十一五”期間,該館就為測繪、國土、建設、交通、水利、電力、地礦等二十余個行業和部門提供GPS點777個,三角點3439個,水準點2306個,航攝底片9777張,航攝相片9842片,航攝拷貝片1834片,航攝掃描14893片,各種比例尺地形圖26250張。為全省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保障。

(二)不斷完善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

為加快地理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創造分工協作和互利互惠的共建共享環境,省級測繪資料檔案館應當時實行測繪成果目錄制度。加強對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與應用的指導和協調。建立國家測繪局與省級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與更新、維護等方面的統籌協調和相互促進機制,真正形成測繪、國土資源、城建、水利、林業、交通等部門間的信息數據的互換和資源共享的目的。為社會各界提供時實更新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以此來滿足社會各界對基礎地理信息的需求。

(三)拓展測繪科技應用服務領域

“十二五”期間,面對國家經濟建設主戰場,省級測繪資料檔案館還應積極拓展測繪資料的社會功能應用服務面,為政府管理決策和電子政務、西電東送、建設等國家重大工程和城市化戰略、數字貴州和數字城市建設,以及國土資源調查、生態環境保護、自然災害監測等提供了有力的測繪科技支持。

(四)配合國家國家測繪局完成更新工作

配合國家國家測繪局完成1:5萬及更小比例尺地理信息數據進行定期全面更新和重要地理要素按需動態更新工作,完善與更新省級1:25萬、1:100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在國家測繪局的具體指導下,建立1:5萬、1:25萬和1:100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聯動更新機制,保障國家級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在省級層面上的正常運行。

篇(7)

所謂計算機犯罪,是指違反國家規定,利用計算機系統的特性,侵犯計算機信息系統,危害社會信息交流安全,并應受到刑罰懲罰的行為。它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1、技術性強。與其它犯罪形式相比,計算機犯罪突出的特點在于其技術性和專業性。犯罪者主要是一些掌握了電腦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專業人士或“網蟲”。他們洞悉網絡的缺陷和漏洞,運用豐富的電腦及網絡技術,借助四通八達的網絡對網絡系統及各種電子數據資料等信息發動進攻,進行破壞。

2、隱蔽性高。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可以使用匿名訪問,犯罪作案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犯罪行為實施后對機器硬件之類的信息載體可以不造成任何損壞,甚至不留下任何痕跡,所以犯罪行為不易被發現、識別和偵破。尤其利用遠程計算機通信網絡實施的犯罪,罪犯往往難以追尋,破案難度大。

3、危害性大。計算機犯罪會對政治、軍事、國家安全以及經濟等方面造成巨大損失,而目前最為突出的是經濟損失。這對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始終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4、發案率上升快,涉及領域廣泛。我國的計算機犯罪案件隨著計算機的廣泛使用逐年上升。1987年底,我國破壞的計算機犯罪案件僅7起,1988年為13起,1990年為20起。自1994年4月我國計算機信息網絡正式聯入INTERNET以來,全國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各類犯罪的案件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僅1998年我國破獲的計算機犯罪案件就達142起,其中利用計算機侵入金融系統犯罪活動尤其嚴重,占總數的61%。開始時,計算機犯罪主要集中在對金融系統的危害,現在已危害到生產、科研、衛生、郵電、軍事等幾乎所有的領域。目前,計算機犯罪已成為許多國家不得不予以關注的社會問題。

二、計算機犯罪的類型

由于計算機犯罪是典型的高科技犯罪,在犯罪手段、犯罪結果及實施等方面,有別于傳統的犯罪。我國刑法根據計算機犯罪所侵害的客體、具體對象及所造成的社會危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85條、第286條和第287條作了具體規定,計算機犯罪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非法侵入信息系統罪,指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本罪的構成要件是:1本罪的客體是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2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非法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它有以下特征:其一,行為人之行為違反了國家規定。所謂“國家規定”,主要是指《計算機系統安全保護條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防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法規。其二,行為人之行為侵入的是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這里,“侵入”,一般是指行為人憑借其計算機技術,通過破解計算機密碼而擅自闖入前述三個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一定意義上講,本罪屬于行為犯罪,只要行為人擅自進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便足以成立本罪。3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已滿16周歲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為本罪的主體。4本罪的主觀方面為故意,即行為人明知是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而擅自侵入。至于行為人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目的與動機如何,并不影響本罪的成立。根據《刑法》第285條的規定,犯本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是指違反國家規定,對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以 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的操作,或者故意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影響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后果嚴重的行為。本罪的構成要件是:1本罪的客體是國家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管理制度和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所有人和合法用戶的合法權益。本罪的犯罪對象是計算機信息系統,包括數據、應用程序和系統功能。2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其具體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其一,行為人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從而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后果嚴重;其二,行為人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嚴重;其三,故意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影響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后果嚴重。3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4本罪的主觀方面為故意,既可以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間接故意。行為人的犯罪目的與動機如何,不影響本罪的成立。根據《刑法》第286條的規定,對本罪的處罰分為三種情況:其一,一般犯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進拘役。其二,犯本罪且后果特別嚴重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所謂后果特別嚴重的,一般是指:破壞國家重要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致使大規模計算機信息系統陷于癱瘓的;破壞行為造成特別巨大經濟損失的;破壞行為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等等。其三,故意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影響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后果嚴重的,按照《刑法》第286條第1款處罰。

3、其他計算機犯罪

《刑法》第287條規定:“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竊取國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定罪處罰。”本條所規定的其他計算機犯罪,是指利用計算機系統的特性,侵犯計算機信息系統以外的其他社會關系的犯罪。這類計算機犯罪具有如下特點:首先,它們必須是法律不限定犯罪方法的罪名。這就是說,這類犯罪既可以利用計算機實施也可以利用其他方法實施。如果客觀方面的構成要件要求以計算機以外的特定犯罪方法實施,就不屬于本類犯罪。其次,必須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知識可以實施其構成要件的危害行為并且可能侵犯其直接客體的犯罪。如果利用計算機特性根本不能實施其危害行為,也不可能侵犯其直接客體的,不屬于本類犯罪。再次,這類犯罪在侵犯其他社會關系的同時也危害社會信息交流安全。在計算機信息系統得到廣泛應用的信息時代,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計算機實施傳統類型的犯罪,必然侵犯國家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管理秩序。

三、計算機犯罪的防治措施

1、加強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法律調控

從理論上分析,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是針對網絡信息安全采取的一種強行限制,是國家利用法規、法律等強制性力量對信息服務單位和信息用戶利用信息資源進行法律調整、制裁的一種手段,它使人們的信息行為自覺或強制地局限在正當合理的范圍內,從而限制非法的、偶然的和非授權的信息活動,支持正常的信息活動。我國從1997年至今,已有《中國計算機信息安全保護條例》、《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國際聯網管理》、《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條例,還在新的《刑法》中確定實施了與利用計算機犯罪有關的條款,它們都是信息安全的依據。這些法規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的責任、安全保護的監督、安全保護的義務、違法責任等都作了一一規定。但就其規范性質看,其規范內容基本限于網絡內外的安全保護或準入準出問題,尚未有專門的關于民法、刑法等部門實體法的網絡法規出臺。為此,當前在我國,建立相對完善的涉及民事、刑事等實體法律規范的網絡立法至關重要。在網絡社會中,中國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的制定可以隨著全面制定信息安全法、計算機安全法、數據保護法、信息犯罪法、網上知識有效產權法等立法工作一步到位,加以規范。

2、建立專門的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監察機構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各行業信息系統與電腦聯網的紛紛建立,特別是1995年國際互聯網絡進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以來,形形的網絡犯罪活動日益頻繁。為了加強對計算機網絡安全的管理,確保網絡安全,加大打擊針對計算機網絡犯罪的力度,公安部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成立了處理電腦犯罪的管理部門――公安部計算機監察管理司,在每個省、市、自治區也設立了相應的機構,其人員自然是電腦方面的“高手”。在國務院機構改革后,公安部仍專門設立了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監察局。自1997年在揚州抓獲第一個電腦黑客以后,中國“網絡警察”已經先后將多名黑客送上法庭。為加強網絡管理,公安部1999年還專門成立了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監察局,各地公安機關也成立了相應的機構,一支“網上警察”隊伍正在逐步形成。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監察部門應充分發揮職能,切實履行職責,加強互聯網的安全管理,加大查處計算機違法犯罪案件的力度;研究反犯罪的先進技術和手段,不斷提高辦案能力;才能有效、快速打擊計算機犯罪活動,確保信息網絡系統安全。

3、加強計算機安全技術研究以扼制計算機犯罪行為

有學者指出:計算機犯罪行為人往往都精通電腦及網絡技術,包括安全技術,因而偵察與反偵察、追捕與反追捕的戰斗,將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為一場技術上的較量,只有搶占技術制高點,才有可能威懾罪犯,并對已經落實的計算機犯罪加以有效打擊。計算機犯罪的技術防控手段目前主要有這樣幾種;一是采用路由器把住國際internet出口,并在用戶服務器上運用專門軟件設置過濾網關,以對抗利用信息網絡傳播內容的犯罪;二是運用預防與殺毒相結合的辦法,以對抗傳播計算機病毒的犯罪;三是運用加密措施和設置防火墻,以對抗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以及泄密、竊密、盜竊軟件程序等犯罪;四是運用主體識別和驗證的技術,以對抗針對金融系統的計算機和網絡信息的犯罪。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組織、有計劃研究安全問題,研究技術對策和防范手段,借覽國際最新的研究成果,逐步發展我國自己的計算機安全產品,建立我國自己的計算機安全保護體系,提高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抗入侵能力,從網絡本身出發對計算機犯罪進行防范。

4、開展全民網絡安全教育

面對日益嚴重的計算機犯罪,開展全民網絡安全教育已是迫在眉睫。要加強計算機安全知識教育,提高廣大使用者的安全防范意識和防范能力;另外,一部分計算機犯罪分子計算機法律和法規方面知識相當貧乏、犯罪意識薄弱,他們往往出于好奇、惡作劇和炫耀本領而非法入侵他人計算機網絡系統。因此,要加強公共信息網絡有關法律的宣傳和教育,讓每一個公共信息網絡使用者知法與守法。

參考文獻:

1、劉廣三:《計算機犯罪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

2、孔昭君:《網籍危機》,改革出版社,1997年出版

3、莫尼爾、巴雷特:《數字化犯罪》,郝海洋譯,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4、《計算機世界報》,2002年2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亚洲av日韩av无码大全|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 亚洲av无码片vr一区二区三区 | 挺进邻居丰满少妇的身体| a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国产|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日本按摩高潮a级中文片| 樱花草视频www|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 国产乱xxxxx97国语对白| 亚洲综合区图片小说区| 麻豆精品国产精华液好用吗| 美女裸体无遮挡永久免费网站 | 日本狂喷奶水在线播放212| 黑人巨大跨种族video| 两个男人吮她的花蒂和奶水视频|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麻豆| 韩国三级大全久久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11p| 久久综合五月丁香六月丁香| 久久er99热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 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 野花社区观看在线www官网| 国产午夜无码福利在线看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 国内少妇毛片视频|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直播| 一本色综合久久| 人妻被黑人粗大的猛烈进出| 影音先锋中文字幕无码资源站| 成人丝袜激情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av成拍色拍| 亚洲av最新在线网址|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