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6 16:25: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市場變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二十年來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使中國農村乃至全國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農村經濟市場化改革的偉大實踐和成果,無論其深度、廣度、規模都是史無前例的。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何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具有世界性意義。可喜的是,二十年來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使中國農村乃至全國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農村經濟市場化改革的偉大實踐和成果,無論其深度、廣度、規模都是史無前例的。可以預見,從中國農村改革實踐中產生并被實踐不斷修正的發展理論,必將為世界發展經濟學說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實踐做出重要貢獻。
1.概括地講,本課題研究的基本結論是:市場化改革是我國農村經濟與金融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我國農村經濟市場化改革的深入,農村金融的地位愈加重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不單是一個金融問題,必須把金融同國家發展戰略、制度創新、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等問題結合起來。否則,金融的作用將十分有限;農村金融改革要采取漸近方式,不斷地融入和推動整個農村經濟轉軌和轉型:農村金融改革必須注意制度創新和結構調整,重新構筑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商業金融、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體系。
2.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雖然有中國特殊的國情,但這種發展畢竟寓于世界經濟發展之中。應該說,我國與其它國家的發展還是有一些共性的東西,這點不能否認。西方若干發展理論對我國農村經濟與金融的市場化改革缺乏指導意義,但有一定的借鑒價值。其中,二元經濟理論、農業制度及農業資本理論,特別是舒爾茨的農業發展理論應當引起我們的注意。
3.傳統體制下我國農村經濟的非市場化運行,在很大程度上受馬克思及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思想影響。改革前,我國農村經濟的非市場化成因,主要源于集權式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宏觀經濟制度與微觀經濟制度。其中,超越國力的發展戰略和強制性的人民公社制度是突出表現;傳統體制下我國農村金融壓制的性質是制度性壓制,金融活動完全是被動和消極的。農村資金運行非市場化的結果是大量農村資金無償流向工業,尤其是無償流向重工業,導致國民經濟偏斜運行,使農村經濟更加落后;傳統體制下我國農村經濟的非市場化運行是有特定歷史背景的,當時的這種選擇,一方面使國家迅速奠定了工業化基礎,另一方面使國家為長遠發展付出了沉重代價。
4.農村金融改革不能脫離農村經濟和國家金融整體改革而單獨進行,其市場化改革的深層次原因主要是:我國經濟改革需要的指導理論在改革前后的實踐對比中得到了確認和創新,即我國任何經濟部門的改革都有賴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支撐;我國農村經濟和農村金融改革的關鍵首先是制度安排的市場化選擇,在此基礎上才可能考慮管理、技術等方面的變革;農村經濟與農村金融改革必須高度重視農業在市場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否則,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僅在總體上難以深入下去,即使一時取得了某些成績,其代價也必然是喪失國家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后勁。
5.貨幣化是農村經濟與金融市場化改革的切入點。應該從農村貨幣化的廣度和深度出發,研究農村產業結構、農業勞動力轉移和農民收入等基本問題;市場化條件下的農業資本投入與融通要以經濟效益為核心。物質資本投入要注意數量界限和勞動、技術對資本的吸納能力,同時,要特別重視對人力資本的開發和投入;市場化改革將會引起資金供求的迅速變化,農村資金運行格局將改變傳統體制下“國家、集體”的框架,而演變為“國家、集體、農戶、外資”的新框架,在這種變革中,金融將逐漸成為新框架的核心。
6.農業銀行商業化改革在農村金融改革中具有先導性作用。因為國有農業銀行向商業銀行轉軌,將從根本上動搖傳統經濟體制對農村金融的影響,并對其它金融渠道產生示范效應;農業銀行向商業銀行轉軌同其它國有銀行改革具有聯動效應,但我們更要強調農行自身的特點和弱點,以尋求改革的突破口;農業銀行商業化改革要關注社會效益,現階段主要是處理好這種改革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互動關系,使農村商業金融改革同農村經濟改革協調配套。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從廣度和深度上的展開,人們很自然地會從現實的角度提出這樣的問題:金融市場開放是否會給貨幣流通帶來影響?什么形式的影響?影響的程度如何?對這些問題作出解答,將對組織管理我國的貨幣流通,實現貨幣穩定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就此談談我們的一些看法。
開放金融市場,意味著我國的金融結構會發生如下變化:第一,現存的銀行信用為主的間接融資方式將轉換為間接融資與市場直接融資相結合的方式;第二,金融資產將大大豐富起來,單一的銀行資產將由銀行資產、政府資產、企業資產、保險資產、信托資產等多種多樣的金融資產所代替:債券、股票、商業票據等將成為現金和存款通貨之外的又一種流通一上具,第三,傳統的資金地區割據、部門封鎖、縱向歸流的狀態將被打破,而形成與一定經濟區域相適應的既有向心力又有離心力的資金縱橫流動的金融網絡中心,第四,我國貨幣信用關系的深化,將促使人們觀念的更新,樹立起資產效應觀念、生息盈利觀念,從而增強對金融市場信號反應的敏感度,第五,金融市場上的金融資產價格將沖擊目前的利率水平和結構,利率的僵化性和不合理性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貨幣流通的特點和規律總是受一定的經濟結構和金融結構影響的,因此,金融市場開放帶來的上述金融結構的變化,無疑也會給我國的貨幣流通帶來變化。金融市場的開放給貨幣流通產生的影響,表現在對貨幣的供給,貨幣的需求以及貨幣流通的結構三方面的作用。而這些作用對貨幣量的單方面影響或是擴張或是收縮。
(一)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貨幣供給由現金和存款兩部分構成。流通中的貨幣可以區分為現實流通中的貨幣和潛在的貨幣兩層。所謂現賣流通中的貨市是指經常處子商品和勞務市場上為其服務,執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職能的貨幣;潛在的貨幣.則是指暫時退出流通領域,處于價值儲藏職能執行形態的貨幣。貨幣供給一般就是指這兩種貨幣形態之和。為了以后敘述方便,我們用公式來表達:假如用Ms表示貨幣‘總供給,M:S表示現實流通中的貨幣,MZ。表示潛在的貨幣,則:Ms=M25+M:s
金融市場的開放給貨幣供給帶來什么樣和什么程度的影響,又可分下而三種形況進行分析:
1.如果流向金融市場的資金不是直接來自于銀行的貨幣發行(包括現金貨幣發行和存款貨幣信用創造),則貨幣供給量M。不變,但貨幣供給層次結構、貨幣供給的測算速度、貨幣供給所形成的現實購買力總量會發生變化。
(l)供給層次結構效應這是指金融市場開放引起的貨幣供給總量中M:。增加M、M:s減少M:s的變化,以致原有結構M;s,M:S變為。這種結構變化程度可以用dms來衡量:
這種變化的實際意義是現實流通中的貨幣增加到該變化的出現是因為,在金融市場開放后,由于金融資產、投資場所的提供,人們的資產效益,利息意識加強。使得他們產生了貨幣資產價值下降,金融資產價值上升的意識,從而,改過去用貨幣形態來實現價值儲藏的習慣為用多種金融資產來實現的新方式。
(2)測算速度效應是指金融市場的開放帶來的貨幣周轉速度的變化,這種變化有正反兩種影響,貨幣供給的測算速度一般是指國民生產總值等于國民經濟總量指標與貨幣供給量之比。用GNP表示國民生產總值,則貨幣周轉速度Vo可以這樣倒推:
v。是包括M、。,MZ。在內的周轉速度,可稱之為真實周轉速度,而現實流通中貨幣的周轉速度為名義的周轉速度。即
我們國家計算貨幣流通速度是指真實的貨幣流通速度。但是,隨著金融市場的開發,真正對商品市場發揮影響的是名義的貨幣流通速度,即現實流通中的貨幣M:。和由潛在貨幣轉化為現實流通中部分的貨幣增量才M,s的貨幣周轉速度。
金融市場的開放,對名義的貨幣周轉速度有正反兩個方而的影響。一首先,是導致名義周轉速度放慢,實際上,這只是貨幣供給層次效應的一種表現。即由于潛在的貨幣一部分轉化化為現實流通中的貨幣,使得其流通速度公式中的分母變大,從而,名義貨幣周轉速度放慢。
v:為負,表示速度放慢。另一方面,金融市場的開放,又產生了導致名義的貨幣周轉速度加快的因素。因為,在金融市場機制下,金融信用活動活躍,生息偏好增大,人們將盡可能縮短手持貨幣收人的時間,而將貨幣盡快投資于金融市場。企業為了本身效益,同樣將盡力減少閑置資金數量和滯留時間。貨幣的平均手持時間縮短。周轉速度加快。因此,名義的貨幣速度在金融市場開放后究竟是加快還是放慢應根據這兩種因素綜合考慮。但是,整個貨幣流通速度,也就是真實貨幣速度,一般而言應呈加快的趨勢。
(3)購買力流量效應這是金融市場開放后給貨幣供給形成的購買力總量帶來的變化。
這種變化受現實流通中的貨幣及其周轉速度的制約。設貨幣總需求為:
D==Mls.VI
那么購買力流量的效應程度可以用dD表示:
2.前面討論的是假定貨幣總供給M。不變。實質上,貨幣總供給Ms在金融市場開放后也會發生變化。同業拆放市場的開放,提高了專業銀行資金使用效率,相對引起貨幣總供給增加。因為,一方面,同業拆放市場使各行之間的資金余缺得到迅速調劑,從而提高了資金的周轉運用效率,使各專業銀行對信用擴張更充滿信心。另一方面,由于資金周轉運用效率提高,各專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一般轉存款(即超額儲備)將減少而變成存款貨幣擴張的法定準備金。一般轉存款的減少,由于削弱了中央銀行的調控能力,使得各專業銀行的貨幣擴張能力相應增加。這是因為,貨幣供給的一般擴張模式是M。=mxB,其中B是基礎貨幣,m是擴張乘數:其中r工、r:是法定儲備和超額儲備占存款貨幣D的比率,K現金貨幣與D之比,從乘數公式可見,在其它變量一定時,m與rZ成反比變化。即超額儲備率rZ越高,乘數m就越小。反之則越大。在金融市場開放后,rZ將減少,從而m將增大。而在貨幣總供給M。mxB中,盡管基礎貨幣仍不變,由于乘數m的增大,貨幣供給也就呈上升趨勢升的程度由rZ下降的程度而決定。
影響貨幣總供給的另一個因素是“替代貨幣”的出現,即是指部分債券、票據的流通轉讓,將發揮類似貨幣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職能作用。這在中央銀行貨幣供給并未增加的情況下,實際上增加了貨幣供給量。
(二)對貨幣需求的影響
金融市場的開放也給貨幣需求帶來影響,具體表現在:
1.金融資產型貨幣需求增加。這種需求又可分為交易型需求和投機型需求。
(1)交易型需求金融市場中的二級市場形成后,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成為直接的買賣對象,并象商品一樣有自已的價格。這樣,金融資產的買賣也就必然要吸收一定數量的貨幣。這個量與二級市場的交易量相關,交易量的增大,服務于金融資產的貨幣就要增加。假如原來的商品流通規模為Q;,增加的蠢融資產交易規模為Q:,則過去的貨幣需求為:
(2)投機型需求這部分需求即是二級市場土的投機者的投機堆備金。二級市場開放之后,由于價格的變動,投機不可避免。一些人將在一定時間內持有一定量的貨幣以準備時機一到就及時買進證券,這種貨幣需求量要超過正常的需求,它的變動與金融市場上的價格波動幅度成正比,與金融資產的收益成反比,由于金融資產的收益率一般用利率來衡量,所以,投機型貨幣需求又與利率成反比。因此,當價格波動幅度越大越頻繁時,投機型貨幣需求就越大;反之,就越小。當資產收益率越高時,更多的手持貨幣將被放棄轉而購買資產;反之就越少。
2.物資商品型貨幣需求增加,金融市場的開放,導致物資商品型貨幣需求增加可從短期與長期進行分析:
從飯期來看,在物資商品市場上,生產資料市場對貨幣需求增加,生活資料市場對貨幣需求相對穩定。因為,企業長期受到資金短缺的制約,而金融市場的開放、打破了企業資金供應渠道單一的狀態。多渠道的融資短缺資金供應渠道單一的狀態。多渠道的融資方式、利率的誘發作用,潛在貨幣的轉化,替代貨幣的增加,使得企業對貨幣需求現實增加,生產資料市場擴大。另方面,由于消費水平的相對穩定,金融市場的開放,對消費資料市場無甚重大影響。從長期來看,生產資料市場擴大的結果是企業的生產得到了發展,商品市場得到了發展,生產資料市場與生活資料市場共同擴大。
(三)對貨幣流通結構的影響
貨幣的流通結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劃分,這里強調的是貨幣投向結構和貨幣種類結構兩種。
1.對貨幣投向結構的影響。貨幣投向結構是指貨幣投向不同的對象所形成的購買力需求層次。由于貨幣可形成多種購買力從而可劃分為不同程度的多層次,我們在此僅區別其中的兩種。即投向生產資料的貨幣層和投向消費資料的貨幣層。金融市場的開放,將打破這兩個層次的現有比例,即生產資料貨幣層增加,而消費資料貨幣層相對穩定。
摘 要 金融市場構造十分復雜,對與風險投資來說,金融市場中的波動溢出效應的預測是非常重要的。在對于以往金融市場波動溢出效應的文獻研究和學習中發現,絕大多數文章都是對兩個市場中是否存在波動溢出效益進行研究。對與一個市場對另一個市場的協同波動溢出效應卻從未提及過。所以本文對金融市場中兩個市場間的協同波動溢出效益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 金融市場 協同波動溢出效益 分析研究
在金融市場的強有效的機制下,與其市場有關的任何信息都會在第一時間被市場所吸收,所以從理論上講金融市場之間是不會存在任何波動溢出效應的。但是隨著金融工作者的不斷研究證實在實際情況下金融市場之間是存在溢出效應的。波動溢出效應是一種人們可以觀察到金融市場之間的信息傳導現象,是由一個市場的波動引起另個一市場波動。波動溢出效應只有大小之分,沒有正分之分,通過對以往波動溢出分析的文章的研究發現對于兩個市場之間的協同波動溢出現象的分析很少提及。本文著重對金融市場的協同波動溢出進行分析以及實證研究。
一、對波動溢出進行分析
在對金融市場的波動溢出進行分析時,通常會用GARCH模型來進行分析。金融市場得數據變化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那么方差也就會隨之變化。在對波動溢出進行分析時要首先對數據的波動有一個大概描述,然會再用GARCH模型來進行數據的分析,最后通過分析結果來判斷金融市場的波動情況。
一般GARCH公式可以表示為
GARCH公式只能對數據的波動正相關現象進行分析,而不能對數據的負相關現象進行分析,這是該模型的缺陷,但是對波動溢出的分析是沒有影響的。
通過該公式對市場波動溢出效應分析的方法是通過對數據的方差變化的分析間接的對市場的波動進行分析,從實際情況來說方差的變化不一定就代表了市場之間存在溢出效應。其結果還會受到其他相關變量之間的影響。而且對于該種模型分析方法來說不能去直觀的分析出波動溢出發生的概率。對于一個金融市場來說,在實際情況中進行金融決策中,不能值針對與市場之間發生的波動溢出情況,還要對波動溢出發生的概率進行實際結合。
二、對協同波動溢出進行分析
波動溢出是指一個市場的變化對另一個市場帶來的影響,而協同波動溢出現象值得是有一個市場帶來的波動變化對與多個市場同時帶來的影響,由于市場影響因素復雜性是無法用對波動溢出分析的方法來對協同波動溢出現象進行分析,這也是目前金融市場分析手段的缺陷。由于對協同波動的分析設計到多組數據,所以GARCH模型的局限性限制了在波動溢出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對于波動溢出分析我們通常用ICA方法進行相關分析。ICA是獨立分析的簡稱,在以往對協同波動分析時嘗試過用主成份分析的方法來對數據進行分析,該方法的核心是通過假設數據服從高斯分布,來找出數據的獨立成分。而在實際情況中數據往往是不符合高斯分布的,所以這種方法就不能去對所有波動情況來進行分析了。下面我們將主要來講述基于ICA模式下的SV模型的分析方法。
SV模型
基本的隨機波動模型
離散時間SV模型
在對協同波動進行數據分析時,先對SV進行估計分析。對于SV的分析方法有很多,在這里我們選用WINBUGS計算機軟件進行分析,這是一種非常簡便的分析方法,不需要太復雜的變成就可以實現對SV模型的參數估計。在得到參數估計之后我們需要對協同波動溢出進行判斷。我們要首先計算出市場日收益率t期波動Xt
通過對收益率的計算結果然后進行對SV模型的參數b的標準差進行計算,進而來判斷單個日收益率對整個金融市場的日收益存不存在溢出影響。
三、對金融市場波動溢出實證方法的研究
對于對上述的波動溢出分析方法的實證研究,我們可以以股市市場為例。我們可以去選取一段時間內的幾個股市指數來作為分析對象。在這里我們以上海綜合指數,深證成分指數,香港恒生指數,韓國綜合指數為分析研究對象。首先我們將各個股市的日收益率建模進行參數估計,我們可以用GARCH模型來建模分析,通過計算來得出股市各時期的日收益率參數。然后將這些日收益率參數帶入模型中的均值方程中進行均值分析。然后對這些均值我們進行比較分析,以均值參數是不是顯著為零來判斷各股市之間是否受到波動溢出影響。
四、結語
目前對金融市場的波動溢出的分析預測,對于從事金融行業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因為它關聯著未來金融市場的動態變化,所以關乎著每一個金融決策。就目前來說,對于波動溢出的分析手段相對單一,而且每種方法都有缺陷存在。目前金融市場相對穩定,但是由于其影響因素較復雜,金融市場在未來的趨勢還是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的。所以對與市場波動溢出的分析研究還需要我們進行下去,在現有分析模型的基礎上來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填補現有的分析缺陷,增加對市場波動分析的精準性,把握金融市場的變化動態,做出高水平的金融決策減少投資帶來的風險。
參考文獻:
關鍵詞:金融市場 股票 巴菲特 余額寶 周小川 期貨與期權 網絡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速度的加快,金融市場這個蘊含著現代化氣息的詞匯,彌漫在經濟發展的進程當中。而在我國,金融市場一方面意味著金融產品的層出不窮,另外一方面,意味著新的金融市場理論的不斷發展。我國金融市場產品的這種發展,源于我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也源于我國與國際當中各國經濟合作的加強。我國為了金融市場的更好發展,在開發我國自己金融產品的同時,還吸取了各國的金融市場的優勢產品,使得我國的金融市場吸引著眾多的人參與到其中。那么,金融市場在經濟市場當中扮究竟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使得金融市場在我國的發展如此蓬勃?
簡單的講,金融市場是指以金融資產為交易對象而形成的供求關系及其機制的總和。這其中,不是簡單的買賣關系,而是一種借貸關系或者委托關系,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礎之上的。金融市場涉及的對象從政府到企業,再到個人。可以說,金融市場涵蓋了豐富的參與主體。眾多的參與主體以及靈活多變的交易形式,受到經濟發展的歡迎,更加容易被社會所接受。尤其是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國際間經濟合作的加強,金融市場的寬松政策的制定以及其形式的多樣化,為金融市場的廣泛發展提供了保證。
談到金融市場,不可不談的一個話題就是金融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是國家為了經濟的發展,在以政府為主體的形勢下,給予市場一定的自,利用市場機制促進金融市場在我國經濟增長當中發揮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參與國之間,越來越趨向于減少相互之間的金融限制,促進金融市場的全球化發展。眾多的國家放松甚至解除了對外匯的管制。尤其以銀行利率的變革為重點。這在很大的程度上,加速了金融市場的發展,也加強了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各國之間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而且利于資源的國際間優化配置。而且,金融自由化的變革增強了本國經濟的活躍程度,降低了我國對于外資依賴,這樣,我國的金融市場融資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增強我國經濟在國際活動當中的作用。由此,金融市場很好的融合到我國的經濟市場當中,使得金融市場的體制不那么單一,而是真正的成為經濟增長當中的一份子,綜合性的經濟市場,促進了經濟在面對疲軟時候的抵抗力,尤其是當金融危機時,金融市場的穩定性,使經濟的波動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最為重要的一點是,金融自由化減少了金融市場的國際、國內壁壘,擴大了金融市場的占有率,為參與者帶來了收益增加的可能性,人們在金融市場信息充分的情況下,不再像以往一樣,對金融市場過久的持觀望態度,而是在適當的時候,主動參與到了金融市場當中,推動了金融市場資本的積累與流動。
而建立在金融自由化的基礎之上,廣泛的發展在金融市場當中的是股票。如今,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就是人們正在跟著時代的潮流,將閑置的資金運用于股票市場當中。有年輕人充當金融市場的參與主體,也有老年人熱衷于股票市場。股票市場的高風險讓參與者感受到了市場的靈活多變。高收益吸引著新的參與者。不僅如此,高收益還刺激著那些非專業的參與者研究K線圖這些專業的知識。對于股票的興趣驅使參與者不斷擴充關于股票的知識。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就是,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但這依舊不能阻止參與股票人數的增加。或許,吸引著人們的就是巴菲特的神話。巴菲特作為美國華爾街赫赫有名的投資界大亨,他的一些投資理念或許就是股民們的投資指南。首先,企業的信息越容易被投資者們了解,說明企業的影響力和信任度越好。而且,企業的穩定發展史也很重要。這預示著企業長期以來,在面對不同的市場當中,有著很好的應對風險的能力。在看好前期以及企業的當期發展情況以后,最重要的是企業的發展前景。這就是“企業原則”。第二點就是經營原則。企業要有理性的管理層。所謂的理性管理層就是股息分配的合理性。當然,普通的股民是不易獲得企業的管理信息的,這就需要投資者長期耐心的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企業,來收集企業的信息,減少投資風險。第三點就是財務原則。其實就是在講股東的利益問題。最后一點就是市場原則。這就提醒股民要理性的買進并且賣出股票,不要盲目大量的購進股票,也不要沒有根據的賣出所持有的股票。能做到順應國家的政策選擇股票,觀看市場的形式炒股。
許多金融市場的參與者,觀看到市場當中的瞬息萬變,選擇了風險系數較小的債券。這些投資者,不太愿意承擔較大的風險,被視為風險厭惡者,他們一般選擇國庫券進行投資。因為這樣的投資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有國家作為保障,更加穩當。債券作為一種金融契約,讓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等部門擁有了很好的籌資途徑,也為投資者帶來了收益,可謂互惠共利。而隨著人們對金融市場認知程度的提高,以及金融市場的不斷進步,近年來,銀行也推出了許多理財產品。基金成為銀行的主打理財產品。人們對于銀行法的信任,也擴大了基金的購買量。基金受到眾多中老年人的認可。這些群體,一般不愿意承擔金融市場的高風險產品,又想讓手中閑置的資金利用起來,于是,就選擇了基金作為投資對象。智能手機的興起,為金融市場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投資者可以使用手機上網,購買基金。隨時隨地查看收益率,選擇合適的基金投資對象。
面對復雜多變的金融市場,我們不僅僅在股票市場當中要做出理性的判斷。在債券市場以及基金市場當中也要經得起收益的誘惑,耐得住風險的考驗。投資必然會有風險,參與到其中的人就要對金融市場的瞬息萬變有所認識與了解。而且,要隨著金融市場的變化而變化。中國人民銀行的行長周小川3月4日表示,近期的匯率變化是正常波動的,并表示對余額寶等金融產品肯定不會取締,過去沒有嚴密的監管政策,未來有些政策會更完善一些。面對我國越來越多金融產品的現狀,我們要及時的了解,根據國家的政策行動,選擇我們要參與的金融領域。而且,類似余額寶這種產品,也正在席卷每一個人參與到其中。
電子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則保證了金融市場的完備運行。互聯網的出現,使得這個龐大的金融市場聚焦到了一個點的維度上,金融市場的參與者之間通過網絡,便可以完成交易。 智能手機的快速更新換代,使得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可以隨時隨地選擇金融投資產品,并且,及時根據收益率的變動,調整投資策略。在未來,我們對于新型的電子信息技術的出現,也是充滿期待,新技術以及新的金融產品的發明,將會為經濟開啟更加廣闊的道路。十四世紀邏輯學家、圣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提出了一個奧卡姆剃刀原理,在他的《箴言書注》當中指出: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也可以做好的事情。金融市場就是這樣,涵蓋廣泛的內容,而且網絡帶給了金融市場快捷的交易方式與結算方式。期貨、期權市場與現貨市場的交易方式,抵減了參與者的風險。類似的這種金融市場的交易方式,是適合于人們對于金融市場的需求的,供需的一致,促進了金融市場的不斷進步與完善,締造了金融市場的神話。
參考文獻:
關鍵詞:金融市場;企業財務管理;財務風險;財務活動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4年12月23日
一、金融市場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金融環境即金融市場環境,是企業財務管理所面臨的來自于金融市場方面的影響因素。金融市場按照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劃分,按照時間標準可分為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貨幣市場也稱短期資金借貸市場,主要是一年期以內的短期資金借貸市場。資本市場又稱長期資金融通市場,主要是指長期債券和股票市場。按照范圍可分為國際金融市場和國內金融市場,其中前者影響后者。不同金融市場環境對企業的作用不同,金融市場環境的好壞,決定著企業未來收益的高低,影響企業的財務目標和財務運行方式。
金融市場作為公司籌資和投資的場所與公司的財務管理緊密相連,金融市場將公司的財務活動擴展到一個更為寬廣和開放的舞臺。金融市場的發展已經成為企業外部經營的重要環境。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導致大量中小企業倒閉和破產,從而使人們更加認識了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性。企業財務管理大約起源于15世紀末16世紀初。20世紀70年代末,企業財務管理進入深化發展的新時期,并朝著國際化、精確化、電算化、網絡化方向發展。如今,財務管理的一場偉大革命――網絡財務管理,已經悄然到來。金融工具的推陳出新使得公司與金融市場的關系日益密切。認股權證、金融期貨、金融期權交易等手段,已被廣泛運用到公司的資金融通和對外投資活動中。這些實踐推動著財務理論的不斷發展與完善。
1、金融市場對企業籌資活動的影響。企業籌資,指企業籌集資金。資金是企業的血液,任何一個企業要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都需要有適量的資金,而通過各種途徑和相應的手段取得這些資金的過程就稱之為籌資。企業的大多數資金都是從金融市場中籌集而來的,也就是說,金融市場是企業籌集資金的主要來源。資金需求者和資金提供者可通過金融市場這個平臺,使資金從提供者轉移到需求者手中實現金融市場自主籌資。企業可通過金融市場自主籌資,降低籌資成本。企業根據金融市場的變化趨勢,調整籌資結構,降低財務風險。在必要時,企業可以把可轉換證券按一定的比例轉換為普通股,減少固定利息或股息的支付,增強企業的資本實力與企業資本結構的安全性。當前,我國的金融業有了很大發展,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生產無時無刻不受到金融市場的影響,金融市場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對國內外金融市場進行研究以切實找到未來金融的發展方向,引領經濟的健康發展已成為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都需要資金。籌措資金即融資對于企業的發展非常重要,特別是對新項目的實施,需要經過投資前的可行性研究、投資和生產三個階段。而這又涉及金融監管及企業籌資成本與風險問題,需要在不斷的探索中不斷進行體制創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企業如果要立足于市場,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預防機制和財務信息網絡,及時地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和防范,制定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風險規避方案,通過合理的籌資結構來分散風險。如通過控制經營風險來減少籌資風險,充分利用財務杠桿原理來控制投資風險,使企業按市場需要組織生產經營,及時調整產品結構,不斷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金融危機造成財務危機,把風險減少到最低限度。應建立財務預警機制,隨時監控企業的籌資風險,把風險水平降到最低點。
2、金融市場對企業投資活動的影響。企業投資可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直接投資是指把資金投放于生產經營環節中,以期獲取利益的投資。在非金融性企業中,直接投資所占比重較大。間接投資又稱證券投資,是指把資金投放于證券等金融性資產,以獲得股利或利息收入的投資。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完善和多渠道籌資的形成,企業的間接投資會越來越廣泛。對于投資者而言,金融市場上交易的品種越多,為投資者提供選擇的空間就越大。一般而言,投資者應該選擇市場規模大、參與主體多、競爭充分的金融市場。金融市場是企業產權流動、重組的有效途徑。金融市場的高度發達,金融資產的投資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投資者可隨時根據自身的意愿通過金融市場購入或出售多種證券,形成有效的投資組合。對此,金融市場理論中的投資組合理論對企業的金融資產投資具有指導作用。為了減少金融資產投資的風險性,可同時投資多種金融證券,形成有效投資組合,可在不影響預期報酬率的前提下,降低收益的風險性,實現收益的穩定。投資組合理論同樣適用于實物性資產投資,即企業在進行實物性資產投資時同樣可以實行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以減少投資風險。
3、金融市場對企業營運資金的影響。營運資金作為企業資金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其運轉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今后的生存與發展。營運資金管理作為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標應該與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一致,即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金融市場環境對公司經營的影響重大,各種風險給企業經營帶來不可預知的危機,金融危機更是讓大家對這種影響有了一個甚為透徹的認識。金融市場對企業營運資金的重要性從金融危機導致的中小型企業倒閉,則能看出。營業資金就像一個企業的血液,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營運資金的管理。營運資金的管理已經成為了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是維系于營運資金的正常運作。只有營運資金處于良好的運作狀態,企業才能得以生存,獲得發展,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才具有得以實現的可能。目前,我國仍然有許多企業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加上籌資困難,營運資金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金融危機的出現更加使企業面臨營運資金緊張的問題,當然這與金融危機導致的銀行借貸有直接關系,國內各大企業在感受金融風暴劇烈震蕩的同時,資金管理在企業營運中的重要性在這次風暴中更加凸顯。很多國內企業在前幾年的繁榮時期內進行的一些不顧風險的投資和擴張,終于在泡沫破滅的今天飽受牽連,粗放化的資金管理也讓企業無法在第一時間預警風險以及無法及時處置管理風險。所以,企業也應該根據自身狀況制定正確的營運資金管理政策。
二、企業財務管理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對財務工作的管理,是一項極為重要的高層領導管理工作,財務管理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是處理財務關系的管理活動,是組織企業處理財務活動和處理財務關系的一種經濟管理。企業財務活動是以現金收付為主的企業資金收付活動的總稱。企業籌資會引起財務管理活動,企業投資會引起財務管理活動,企業經營會引起財務管理活動,企業分配會引起財務管理活動。這四個活動相互聯系組合成完整的企業財務管理活動。
企業金融業務所發生的對象十分眾多,例如:向銀行借款、企業內部集資、企業自我積累、向非金融機構或企業借款、向社會發行債券和股票等。如果僅從納稅角度,一般來說,企業內部集資的稅收負擔率最輕,其次是向非金融機構或者其他企業借款,再次是向金融機構借款,自我積累籌資和發行股票的稅收負擔率最重。其原因在于:企業內部集資和企業間資金拆借,其利息也可在稅前扣除,而其利率一般會高于向金融機構貸款的利率,但其籌資成本未必會比向銀行借款的籌資成本高。假如站在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角度上來說的話,就要求企業不僅能夠籌集到足夠數的資金,還要求以較低的代價取得。但是企業內部集資和企業間資金拆借借款程序簡單,籌資速度較快,所受限制較少;向金融機構借款程序復雜,籌資時間較長,所受限制較多;發行債券和股票,對企業本身的要求就更加嚴格,但其籌資風險較小。因此,選擇哪種或哪幾種組合融資渠道,要考慮企業必須支付的稅收成本,也要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
此外,企業的財務活動也對金融活動起著制約作用。企業財務活動中有關貨幣資金收支業務活動的不斷發展,為金融貨幣活動提出了客觀要求,并且金融貨幣流通活動也受企業財務的制約;同時,金融的信貸規模能否控制在最小限度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財務投資規模的控制和投資效益的增長,這些都與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是否進行正常有關。
由于財務中有關貨幣資金收付業務的不斷發展,因此對金融的貨幣業務提出了客觀要求。首先,離開財務貨幣資金收支,金融的貨幣業務難以得到開展;其次,金融的貨幣流通也要受到財務管理的制約。經濟組織的借款是金融機構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經濟組織的還貸,又是貨幣回籠的主要方式。然而,借款取決于資本擴張的需求,還款取決于銷售收入的及時取得,這些都依賴于經濟組織財務的正常進行;再次,金融的信貸規模是否能控制在國家宏觀控制的指標之內,銀行的不良債權是否能控制在最小幅度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濟組織的財務投資規模的控制與投資效益的增長,而這些都有賴于企業財務管理的合理進行。
三、結束語
金融市場給企業財務管理提供了平臺,同時企業財務管理也對金融市場的擴大起到了制約作用。爆發于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滯后作用,也使國家企業更加認識到了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性。處于目前國家的這種金融環境中,各個企業更加應該注重企業財務管理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積極的采取各種應對措施,根據自身條件調整適合企業的發展戰略,改善經營管理模式,為了企業更加進一步的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曹培培.商業文化月刊,2011.4.
自從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后,國內的房地產消費需要量因此而獲得巨大的釋放,由此房地產市場也由于住房的市場化而日益繁榮,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不斷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增長動力。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國民經濟每年以超過7%的速度增長,而與此同時,房地產的銷售額每年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不僅僅關系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影響著國家的財政收入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房地產業的繁榮在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金融市場的活躍。由于住房制度的變革,金融業越來越多的參與到房地產市場中,從房地產開發商的貸款開發,到消費者的抵押貸款進行商品房消費。銀行參與的程度在不斷的提高,金融市場在各個環節影響著房地產市場的運行與發展。同時,房地產市場的不良發展所引起的金融危機的實例也提醒我們要深刻的認清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的關系程度。以避免對國民經濟的發展不良影響。
一般來說,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與金融市場的發展及二者相互作用對國民經濟其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在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中普遍存在如下問題:金融支持過度導致房地產市場泡沫化;房地產金融融資渠道單一誘發潛在金融危機;房地產價格不穩定加大國內商業銀行體系風險等。因而我們不得不深入的思考,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是否存在著導致金融危機的因素?如何看待房地產金融市場中的風險?如何正確處理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的協調關系?要處理這些問題,就要科學、合理的認識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的關系。
因此,本文將從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的關系角度出發。通過以沈陽為例,對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進行實證分析,用回歸分析法來分析定量的分析兩者之間的相關關系程度,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為進一步的認識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的關系和發展規律,解決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些實證支持。
2研究的設計
2.1樣本區域選擇的依據
本文選擇的模型區域為遼寧省沈陽市。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遼寧省是東北三省中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目前,東北地區是國家重點的經濟改革發展地區。而沈陽市作為遼寧省重要的城市,其城市發展在遼寧省甚至在東北省具有典型性,對沈陽市的研究對遼寧省以及東北地區其他城市的相關研究起到代表性作用。
第二、沈陽市近幾年在經濟發展迅猛,其經濟發展在遼寧省具有經濟領軍地位。近年來,其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的發展迅猛,具備了對二者市場進行研究的現實基礎,同時對二者未來的協調發展起到指導作用。
第三、沈陽市是老重工業基地,而近年來沈陽市房地產業與金融業的異軍突起,使得二者的經濟地位也日益凸顯。在面臨經濟轉軌期的時代大背景下,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的發展對整個城市未來的經濟格局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對于如何認清與協調房地市場與金融市場的關系研究對規避金融危機以及對沈陽市未來的經濟格局規劃具有現實意義。
2.2指標選取依據
如何來選取指標來代表房地產市場與經濟市場的發展對研究的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本文對指標選取的依據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定義性原則。根據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的功能定義來選定經濟指標。房地產市場是房地產商品交換、交易以及一切流通關系的總和。根據房地產市場的定義,可選用交易額、銷售額等經濟指標。金融市場,是實現貨幣資金借貸、辦理各種票據和有價證券買賣,資金供給者和需求者融通資金的場所或過程。根據金融市場的定義,可選用貸款額、證券交易額等經濟指標。
第二、典型性原則。參考其他眾多相似研究文獻中所運用的指標,對其進行歸納選取。如《中國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關系的實證分析》選取我國商品房的交易額來表征房地產市場的發展,選取金融資產總量、貨幣資產數量(即包括現金和存款)、非貨幣資產數量(即包括股票有價證券)來表征金融市場的發展。李陽(2006)和皮舜(2004)均選取我國商品房的交易額和金融機構貸款額作為各自市場的表征指標。
第三、可行性原則。通過查詢《遼寧省統計年鑒》和《沈陽市統計年鑒》,筆者發現沈陽市證券交易額記錄年份僅由2003年開始,2003年之前的數據無法快速、準確的收集,因此將代表金融市場發展的證券交易額這個經濟指標排除。無沈陽市商品房交易額經濟指標,但有沈陽市商品房銷售額經濟指標可代替。
根據上述原則,本文選擇沈陽市商品房實際銷售額作為表征房地產市場發展的經濟指標,記為銷售總額。選擇沈陽市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合計作為表征金融市場發展的經濟指標,記為貸款合計。
2.3數據來源說明
在基于以沈陽市為例的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關系的研究中,有關評價指標的數據來源主要由以下查詢獲得:通過查閱《遼寧省統計年鑒》和《沈陽市統計年鑒》總共獲得了沈陽市2003-2009年相關經濟指標數據14個,經過對數據的仔細檢查與核對,確保了指標數據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具體數值見表2-1。
2.4模型選取依據
根據上述表2-1所收集的數據,以貸款合計為橫軸,以銷售總額為縱軸,借助專業統計軟件SPSS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把2003-2009年的數據表示出來,可以看出,表示每年商品房實際銷售額和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合計的點基本上呈遞增趨勢,說明二者之間可能存在著一種相關關系。通過觀察散點圖的分布形態,可以明顯看出其分布偏離線性模型,因此排除選用線性模型對變量指標進行擬合。其次,可以觀察得到其變量的走向接近于曲線型的非線性模型。因此將選用非線性模型進行擬合。但這種描述只是直觀上的判斷,只是從變量散點的形態上做出的大致性描述,并不能科學的反應變量之間關系的密切程度。因此在下面的論證中,本文借助專業統計軟件SPSS軟件來對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進行具體的計算。
3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相關關系的實證研究
3.1相關分析
運用統計軟件SPSS計算出銷售總額和貸款合計之間的相關關系,得到輸出結果根據上表的數據可以得出:Pearson相關系數為0.821,P=0.024<5%,應該拒絕原假設,即總體中這兩個變量的相關系數為零的假設。所以可以認為,銷售總額與貸款合計呈現出正相關的關系。在回過頭來對二者變量的散點圖進行觀察(圖2-1),就較容易理解這一結果,散點圖上的變量基本上在呈現遞增的趨勢。因而這兩個變量基本存在正相關關系。同時,表4中兩個變量之間的雙衛檢驗概率值為0.024,小于5%,即表示出二者之間的相關程度也是較為顯著的。
3.2回歸分析
通過上述的相關分析,我們計算出銷售總額與金融貸款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821,同時觀察散點圖,發現變量基本上呈現曲線型遞增的趨勢。因此筆者就想二者之間可能存在著一種非線性關系,是否可以用一條曲線來擬合,所以在下面的分析中仍借助SPSS統計軟件,以貸款合計為自變量,以銷售總額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
模型摘要(ModelSummary):表示相關系數(R)=0.891,判定系數(RSquare,R2)=0.793,調整后判定系數(AdjustedRSquare)=0.752。由此可得出該模型的擬合度高達75.2%,即運用該曲線模型,自變量X(貸款合計)可以解釋因變量Y(銷售總額)變化的75.2%。因此通過擬和度數值證明該模型是可行的。
方差分析(ANOVA):表示回歸的均方差(RegressionmeanSquare)=3.591,剩余的均方差(ResidualMeanSquare)=0.187,F=19.213,P=0.007。其中重要的數據分析為F值所對應的P值的大小。由于P=0.007<1%,近似于P=0,所以可認拒絕原假設,即變量X和Y之間曲線相關關系顯著。
回歸分析系數分析(Coefficients):表示常數項(Constant)=3.132E-5、回歸系數(B)=1,回歸系數的標準誤差(Std.Error)=0,標準化回歸系數(Beta)=0.410,t檢驗的t值=2.426E7,P=0.000。其中重要的數據分析為自變量X(貸款合計)的t值所對應的P值的大小。由于P=0,所以可認為回歸系數有顯著意義,即X的變化可引起Y的變化,且變化顯著。
3.3研究結果
通過實證分析,我們發現沈陽市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的發展關系具有顯著影響性。從具體系數上看,銷售總額與貸款合計與類指數曲線擬合度達75.2%,銷售總額變動的75.2%可運用曲線的自變量的變動解釋;F檢驗與T檢驗的數據同樣表明無論是從整個模型方程的角度,還是從自變量的角度,都是高度顯著的。從模型擬合圖斜率角度來看,由于其圖形斜率大于零且呈遞增性,即曲線的凹凸性為凹,因此因變量會隨著自變量等單位的增加而呈現出加速上升,即隨著自變量的增加,因變量的上升速度要快于自變量的上升速度。通過基于沈陽市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2003-2009年的數據實證分析,我們看到代表房地產市場的銷售總額與代表金融市場的貸款合計隨著時間的發展呈現出上升趨勢,并且該趨勢符合類似指數曲線的波動走向。這表明即使金融機構貸款變動幅度較小,其變動也對房地產銷售造成巨大的波動。從指標的代表的市場角度出發,不僅直接表明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之間存在關系且呈現強顯著相關,而且從側面反映出房地產市場對金融市場的強烈依賴性。證實了第一部分的理論研究結論。
4結論與建議
一、國際金融市場的均衡機制
國際金融市場的均衡機制,是在不考慮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等制約因素的情況下,具有相同特征的證券或資產不存在從國際流動中獲利的機會的一種市場穩定性,這時,國際金融市場處于一種靜止平衡的狀態。其形成條件分析如下:
以S表示直接標價法下的即期匯率,F表示遠期匯率,以r、r*分別表示本國貨幣利率與外國貨幣利率(投資收益率)。假設從國內籌措的資金為一單位本國貨幣,從外匯市場上拋出得1/S外國資產,再把1/S外國資產投資于一長期投資項目,一年后可得(1+r*).1/S外幣資產,再到外匯市場上兌換本幣,可得(1+r*).F/S本質幣資產。同樣道理,投資者也可以從國外籌措資金,投資于本國資產,最終可得(1+r).F/S單位外幣,兩種投資操作方式正好相反。資本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流動方向取決于兩種投資方式的最后收益率與投資成本的比較。以第一種方式為例說明,
如果(1+r*).F/S>(1+r),即期資本流出,遠期資本流入。
如果(1+r*).F/S<(1+r),即期資本流入,遠期資本流出。
如果(1+r*).F/S>(1+r),投資于本國資產與抵補后的外國資產收益率相等,市場處于均衡狀態。
如果以f表示遠期貼水或升水,即f=(F-S)/S,即F/S=1+f,代入以上三式,經過轉換,得出r+r*f=(F-S)/S。其含義與上三式相同。
從上述分析可知,只要投資的最終收益與資本不一致時,國際金融市場就失去均衡,資本流動就會產生。事實上,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國際資本流動方向和規模是變化莫測的,如果一國的經濟基礎、金融監管手段或金融市場建設等不相適應,就有可能釀成金融風險,并有可能傳染、擴大成國際金融風險。那么,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均衡是如何被打破并釀成風險的呢?下文將從國際金融市場其本身的內生變量進行分析。
二、國際金融市場的非均衡與金融風險
國際金融市場非均衡主要由國際金融投資者主觀預期、投資交易成本、投資者的投機行為和一個國家本身的金融市場狀況等因素引起,這些因素的變化內在地使國際金融市場失去均衡,導致國際金融資本流動變化無常,如果資本流出流入國家沒有防范能力,就極易產生金融風險。下面是具體分析。
(一)主觀預期機制
國際金融市場的活動一般由外匯交易商和金融投資者充當主體。無論是套利保值還是投機,都是以匯率和利率的預期為基礎。“外匯交易商制訂買賣外匯的決策奠基于他們的匯率預期,而匯率預期又取決于他們對匯率趨勢相關的政治、經濟的掌握。”各交易商和投資者對未來匯率或利率的預期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對匯率和利率預期的差異直接導致國際資本流動的大幅波動。
按現代經濟學的觀點,預期均衡是指合理預期和預測。即是對所有現在可得的、與變量的未來發展趨勢有關的信息所作出的預期和預測。只要市場參與者都能根據自己現在所能得到的、與變量的未來發展趨勢有關的信息來進行預測,那么最終結果必然是與從市場角度得到的信息相一致,達到預期均衡。所以,只要投資者或投機商發現市場的實際情況與他們的合理預期有差異,他們就會改變其定價策略,利用市場差價獲利。各投資者主觀預期的差異可以內生地擴大或縮小資本流動的波動性。
主觀預期對國際金融非均衡性的內生作用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1.通過對匯率的主觀預期產生預期差異
,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均衡,是金融風險的一個重要的內生因素
我們知道,“價格大幅度的急劇變化和持續易變性是證券化票據市場的特點,由可以覺察到的有關風險與利潤的變化來驅動投資也是市場的特點。”“當進行匯率是否呈無偏性波動實驗時,有效的匯率預測者能更容易地解釋遠期匯率的情況,同時,也能更容易地判斷呈什么趨勢變動及其左右因素”。在國際貨幣市場中,投資者的未來收益決定于兩國資產之間的有效收益與成本差,而“外國資產的有效收益等于外幣利率加上匯率的預期變化”。如果把遠期匯率F加上預期因素,就是預期未來即期匯率,可以表述為Et+1,那么升水率f=(Et+1-S)/S。對r-r*f=(F-S)/S式兩邊同時減去匯率的預期變化(Et+1-S)/S,得:
r-r*-(Et+1-S)/S[(F-S)/S]-[(Et+1-S)/S]=(F-Et+1)/S……A式
由A式可以看出,投資者必須承擔的風險升水或貼水(F-Et+1)/S,即國內外兩種資產的收益差取決于遠期匯率F與預期未來即期匯率Et+1。遠期匯率成為未來即期匯率的有偏預測指標。假設即期匯率不是按隨機走動方向式運動,那么即期匯率St可以表述為:
St=αSt-1+βSt-2+γZt+δZt-1+U。……B式(Z是某種其他變量,如貨幣存量,α、β、γ、δ是參數,U。是預測隨機誤差)
因為S和Z的過去值在t-1期都是已知的,所以下一個時期的合理預期遠期匯率也根據過去的S和Z值來推測,可以用Et+1St來表示:
Et-1St=αSt-1+βSt-2+γEt-1Zt-1)+δZt-1……C式
現將B式減C式,得到:
St-Et-1St=γ(Zt-Et-1Zt-1)+U。……D式
由此看出,如果風險中立,則D式左邊表示:在t-1期簽訂一個按合理預期遠期匯率(即Et-1St)買進外幣的遠期合同,然后在t期以St交割,并將該外幣即期賣出所得到的收益。這種預期投資收益的大小由預期匯率Et-1St決定。在國際金融市場中也正是這個由預期遠期匯率決定的投資收益決定國際資本的流向和規模,當不同投資者在同一時期的預期大致相同時,這時大量國際資本就將同時流入或流出一國金融市場,增加該國金融市場的動蕩性。
2.對利率的預期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均衡
按利率平價理論,利率是國際資本流動的決定因素。“相對的利率在影響金融分配別重要,促使資金從利潤率低的地區或部門流向利潤率高的地區或部門。”按照歐文·費雪提出的費雪方程式r=I+π,名義利率等于實際利率I與預期通貨膨脹率π之和。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可以將其分解為本國和外國兩個方程式,分別為r=I+π和r*=I*+π*。
如果國際上的實際利率相同,即r=r*,那么,名義利率r和r*僅因預期的通貨膨脹而有所不同,所以得r-r*=π-π*,與A式合并,得:π-π*-(Et+1-S)/S(F-Et+1)/S……E式
所以,國內外金融資產的收益率差(F-Et+1)/S由預期的通貨膨脹率π-π*、預期未來即期匯率Et+1和即期匯率S共同決定。這種收益率差影響著國際金融市場的有效運行,其波動性成為國際金融風險的一個助長因素。
現實中,當利率和遠期匯率有相同的到期期限時,兩國利率的差距等于遠期升水或貼水。遠期匯率經常被看成是未來即期匯率的市場預測,利率差也大約等于即期匯率的預期變化。因為,一國利率高于他國利率時,預期高利率貨幣會對低利率貨幣貶值。由于各地的有效收益會趨于一致,因此,一國利率高于他國利率的唯一辦法就是預期高利
率貨幣貶值,有效收益率r+(F-S)/S要低于觀察到的利率r,因為預期貨幣貶值,即F
另外,主觀預期還有其他方面的表現,但是不是短期、直接
的決定因素,而具有長期性。本文不作具體論述。
(二)交易成本機制分析
在國際金融市場中,投資的交易成本是買賣價差。買賣價差由二部分構成:第一是國內借款利率rB,國內投資收益率rL,國外借款利率rB*,國外投資收益率rL*四者之間構成的利率差。第二是外匯買賣價差。投資主體必須考慮利率差和外匯價差,以調整其資金投入方向及投資規模。這種交易成本是國際金融市場非均衡性的一個內生因素。
在rB≠rL≠rB*≠rL*的前提下,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有四種方式可供選擇:
1借一單位本幣(美元),投資于外國,再賣出遠期外匯,最終得(1+rL*)。F/S美元,這時報酬率為F/S(1+rL*)-(1+rB),即[(1+rL*)、F-S(1+rB)]/S
2投資者作反向投資,此時報酬率為S(1+rL)-(1+rB*).F/S
3借款于本國而投資于外國,報酬率為rL-rB
4在外國借一定資金,投資于外國,報酬率為rL*-rB*
投資者對四種投資方式進行不同的效益比較,決定資金的投資方向。
以1和2的比較為例進行分析:
第一步,假設銀行外匯買賣價差相同。
有[(1+rL*).F-S(1+rB*)]/SS(1+rL)-(1+RB*).F/S
移項得:[(F-S)/S][(1+rL*)+(1+rB*)][(rL+rB)-(rL*+rB*)]……(1)
第二步,假設投資者同時面臨四種利差和買賣價差構成的交易成本。以Sa、Fa、Sb、Fb分別表示即期外匯和遠期外匯的買價(ask)和賣價(bid)。那么(1)式將轉換為:[Fb-Sa/Sa][(1+rL*)+(1+rB*)/(1+τ)](rL+rB)-(rL*+rB*)/(1+τ),其中τ=(Sa-Sb)/Sb
對其進行變形移項,得:FbSa[(1+rL)+(1+rB)]/[(1+rL*)+(1+rB*)/(1+τ)]……1.a
根據同樣方法對其他五種投資選擇進行比較,得出其余五種結果,分別是:
FbSa[(1+rL)/(1+rL*)]……2.a
FbSa[(1+rL)+(1+rB*)-(1+rL*)]/(1+rB*)……3.a
FbSb[(1+rB)/(1+rB*)]……4.a
FbSa[(1+rB)+(1+rL*)-(1+rB*)]/(1+rL*)……5.a
FbSb[(rL-rB)/(rL*-RB*)]……6.a
投資者可以對上述六種投資結果進行比較,取出最優解,作出投資選擇,從而決定國際金融資金的流向和規模。而且兩種價差引起不同投資方式的效益差別大小直接影響著資金流動的波動及幅度,導致國際金融市場的非均衡。
以S+a,S+b分別表示未來即期市場的外匯買價和賣價,以1.a式作為分析對象,并把它加上預期因素,列括號內容為M。如果S+b>Sa.M,或者S+b>Fa.M,即期資本流出,遠期資本流入。如果S+a>Sb.M或者S+aFb.M,資本流動正好相反。
;所以說,不同國家的存貸利率以及外匯的買賣差影響國際資本流動的方向和規模,當兩者產生變動以及投資者對其變動的預期估計產生偏差時,就必然有大規模的不穩定性流動資金,當其波動幅度超過一個國家的經濟承受能力和監管能力時,就有可能醞釀成金融風
險。
(三)投機行為分析
國際金融投機主體經常以各種基金的合法身份出現,其資金具體表現為國際游資(HOTMONEY),投機行為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非正常的投機手段,獲得正常投資收益以外的資本利益。當投機基金非常龐大,達到對特定的匯市形成和匯率趨勢基本控制的程度時,投機行為就會給金融市場產生直接沖擊,導致一國金融市場風險的產生。
投機行為的基本特征是,市場參與者在預測到經濟政策或諸如匯率和利率等經濟變量不能維持時,突然進行大幅度的資產重組,“投機性沖擊是在市場預測經濟政策不一致時所作出的理性反應”,“不一定要將投機性沖擊視為市場的反常行為,相反,它被看作是競爭性市場在預測到經濟政策的不連續性后的典型反應”。投資者的大幅度資產重組還有其他原因,典型的有二種:第一,投資者為避免損失,在即期市場上賣出外匯;第二,投機者為獲取利潤,在遠期市場中賣出外匯的空頭頭寸。
在投機活動的形成過程中,存在下列因果關系:基本經濟因素的錯位程度、收支衡的頻率和嚴重性引起資本流量的增加,資本流量的增中引起投機活動量的增加。伴隨著資本流量的增長,外匯需求規模擴大,不穩定性出現增強,發生動蕩的事件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如果外匯具有作為一種理想資產的特征的話,那么,隨著外匯價格越來越大的波動,從中投機的機會也將增加,只要投機主體存在,就會引起投機活動量的增加。
投機活動量對國際金融市場產生三個效應:第一,投機活動量的上升直接導致外匯需求規模和不穩定性的上升,金融動蕩增加;第二,投機活動量的增加造成匯率沒有穩定點或者基本走勢不能獨立于投機影響的狀態;第三,金融機構在外匯交易活動中的投機行為大大增加。與傳統銀行業務獲利性減少相聯系,投機活動量的增加使金融機構的外匯業務重點越來越傾向于貨幣投機,隨此重心的轉移,外匯市場的任何波動更有可能引起投機性的買進和賣出,使金融市場的波動更加復雜化。
(四)市場因素
1.信息傳遞與預期因素
首先,信息制約了市場主體對匯率、利率或其他金融變量的預期。勞倫斯·科普蘭認為,國際金融市場的特殊信息,即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新聞”,市場主體對新聞作出預測性反應。如果市場是有效的,那么,即期匯率St=-ρ(t-1)+ft+1+η(1+ε)-1.Σβk.(EtZt+k-Et-1Zt+k),(0<ρ<1,ε>0)。
由此可以看出,即期匯率由前一時期的遠期匯率ft+1、目前到期的遠期合同在當時簽訂確定的風險報酬-ρ(t-1)和關于對基本因素的所有未來值(即“新聞”因素的影響)三個部分組成。“新聞”作為市場主體預期之外偶然出現的事情而導致的隨機誤差因素,包括內生影響因素,如利率、通貨膨脹等,也包括外生影響因素如政府宣告、地震等偶然因素。科普蘭認為,基本變量中使人吃驚的成分能否解釋匯率波動的百分比,取決于我們觀察到的每周、每月或者季度資料,也取決于我們選擇的貨幣和觀察到的其他因素。“新聞”事件對匯率的影響有一定范圍,“外匯市場對市場的反應不是取決于這些信息是‘好’還是‘壞’,而是取決于這些信息比預期是‘更好’還是‘更壞’,預期到的信息已包括在現在的市場匯率之中,匯率只對未預料的信息作出反應。”比如,當政府公布貨幣供給、貿易差額等統計數字之后,市場匯率的變化并不取決于這些數字本身的大小,而是取決于這些統計數字與人們預期之間的差額,只有這種“新聞”才會影響匯率的變化。
其次,“新聞”信息的滯后是金融風險的一個內生因素。“
滯后”是指新聞變量的發生日期和實際公布日期之間缺乏同步性,市場主體不能對其資產進行合理的組合調整,導致滯后摩擦成本。這一點決定于國際金融市場中的投資主體對信息的反應靈敏度。
再次,信息約束還表現在市場的進入障礙。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奧德和威斯等認為:
由于市場上信息不完全,有一部分投資者有可能被排除在金融市場之外。他們以國內信貸市場為例加以證明。假設有A和B兩組投資者,其投資預期收益為Ra和Rb,由于A組的工作特點或銀行掌握信息不完全,在銀行看來,對A組進行貸款的預期收益Ea相對于Ra來說大打折扣。相反,銀行對B組熟悉,而且B組的工作穩當,風險較小,因而在銀行家眼中,對B組的貸款預期收益Eb有可能高于Rb。相對于B組而言,A組投資者可能被排除在借貸市場之外。國際金融市場,特別是在占重大比例的國際信貸市場中也存在、甚至更為嚴重的信息不充分問題,嚴重影響了國際借貸資本的流向和規模,加強了國際金融市場的不平衡性,容易引起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
2.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不足和交易約束
首先,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不足表現為金融投資主體的非完全自由交易。例如,在遠期市場交易中,客戶必須交納一定的保證金,以保證遠期市場交易人履行承諾。這筆保證金將使交易人承擔機會成本,因為它不能被用來投資以取得收益。這種機會成本有礙于國際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行。正如勞倫斯·科普蘭說:“國際貨幣市場均衡必須有充足的套利資金作為條件,換句話說,某個或更多的套利者可以利用自由資金以驅使相應的比率達到均衡”。
其次,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不足表現為金融工具的短缺。金融資產單一化使國際金融投資者無法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一旦遇到風吹草動,加上主觀預期,資產無法在國內金融工具之間進行轉移,這時只有大規模地逃離本國市場,從而誘發金融風險。
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越不足,金融資產轉換的成本就越高。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只有匯率預測貶值的幅度更大才能抵消金融資產的轉換成本,一旦在流動性不足的市場上售出大量金融資產,就會因供求關系導致市場價格下降,從而使國際金融市場嚴重失衡。例如1994年的印度尼西亞,外國投資者大約擁有上市股票的30%,占有交易量的70%以上,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失去信心,就出現了因流動性不足而找不到買主的現象,需要進行金融資產轉換的投資者面臨嚴重的“租金”分割,使其預期變得更壞。
3.金融市場壟斷的存在有害于國際金融市場的運行
金融市場的壟斷者往往擁有更充裕的信息和資金以及高明的投資或投機技術,操縱市場價格,獲取壟斷利潤。在當前的國際外匯市場中,集中與壟斷現象相當明顯。根據英格蘭銀行1995年10月的一份調查,在倫敦外匯交易市場上,銀行間的交易集中在少數大銀行之間,前20家銀行控制了整個倫敦匯市交易量的68%。金融市場主體的集中與壟斷,人為操縱市場的行為,勢必增加匯市的波動,醞釀金融市場的風險。
三、結論
根據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加入WTO,金融國際化是必然的選擇,但是完全開放一國的資本市場要有一個過程,這里是指國際收支的資本項目實行自由化。原因在于我國金融市場在交易制度和監管體制上還不完善,市場信息傳遞不暢、金融工具短缺,投機操縱行為等非法現象還比較嚴重,在此情況下,對幾萬億美元的巨額國際游資“開綠燈”,無異于“引狼入室”。東南亞國家為我們提供了教訓,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過早地開放了國內資本市場,加上金融市場管理混亂,為投機者提供了大量的條件和機會。世界銀行經濟顧問穆斯地塔法·納布利說得好:“一個國家應該尋求國內金融體系及資本帳戶的自由化,但進行這些改革的時機選擇和次序安排對于最大限度地減少危機和風險是關鍵。”第二,在匯率制度的選擇上,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不可動搖。固定匯率制容易扭曲一國的真實匯率,完全浮動匯率又由市場供求力量所控制,這兩者都不能引導投資者的預期合理化,很容易被投機者人為操縱和利用,時刻有可能超過一國的金融監控能力,這本身就是一種潛在的金融風險。在利率的安排上,應主要采取市場化的原則,但也離不開金融當局的指導和調控,利率既需反映一國的資本供求關系,又要反映一國的真實生產率水平,與匯率水平相匹配。第三,不斷改善包括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