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中地理綜合思維培養
時間:2023-06-15 17:14: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地理綜合思維培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程;育人價值;思考與對策
教育是富國強民的必不可少環節,也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內在推力。就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來說,旨在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世界觀、地理綜合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并推動和諧社會的科學發展。高中地理課程育人價值有客觀性、多樣性、發展性特點,從學生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在教學中體現較高的科學價值與育人價值。如何體現出高中地理課程育人價值始終是人們探索的一個焦點,因此本文對高中地理課程育人價值做簡要思考與實踐分析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高中地理課程育人價值的思考
教育作為國家發展的有力武器,以學科形式促進學生思維品格的培養,以課程形式體現出教育的育人價值,賦予學生美的發現與表現力。高中地理課程的育人價值是順應學生全面發展方向,以高中地理課程發展目標為根基點,不斷提高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并賦予學生十足的可持續發展觀理念。確切的來說,高中地理課程育人價值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體現:
第一,高中地理知識提升了學生科學文化素質。高中地理課程的自然地理不僅尊重自然發展規律,更闡述了自然地理的發展規律,是地理環境的核心要素。高中地理知識提到的人文地理,旨在協調好人與地的關系,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樂園,促進區域的全新發展。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發展,從地理觀測與分析角度,賦予學生地理數據技能,并增強學生地理圖標識別能力,從科學角度培養了學生的人類生存世界觀。高中地理課程正確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分析地理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能力。
第二,高中地理課程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與綜合實踐能力。學生學習地理課程知識,更傾向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素養。一般來說,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體現了地理地域性特征,也涵蓋了地理學的綜合性,這門課程的學習就使得學生更精準的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結構,加強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從空間運動和空間演變基礎上及時感知地理事物的變化規律。地理這門綜合性學科知識,從人文要素角度確定地理學的精髓知識,在人類生存的變化基礎上,課程的學習過程加強學生實踐綜合能力的培養,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從地理學習的角度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
第三,學習高中地理課程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地理素養的問題取決于對自然的欣賞能力,更從地理教育角度賦予人欣賞自然和熱愛自然的能力。學生通過學習高中地理課程,直接感受到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與廣闊無垠的大地,更從民族認同感的角度,堅定了對祖國的忠誠。
第四,推動了基礎課程的可持續發展。高中地理課程的學習也是推動學生邁向高層教育的階梯。地理學科的關系紐帶教學中,全面剖析人類活動和環境的關系,以人地關系為基礎的知識理論學習,賦予學生更豐富的政治內涵,從人與自然協調發展角度實現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并加強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加強學生環境能夠道德意識的培養,賦予W生更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培養了學生環境保護意識。因此高中地理課程育人價值無窮大,這門學科教育不僅是人類賴于生存的一門學科,更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點課程之一。
二、高中地理課程育人價值的實踐
第一,加強圖像教學,提高學生空間思維能力。高中地理課程教學可從圖像教學出發,引導學生通過讀圖分析的思維活動,抽象、理性認識地理這門課的知識。教師需應用圖像教學功能的教輔工具,帶給學生更大的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學生讀圖識圖的學習過程,氣候圖用溫雨圖表示,從圖中發現氣候特征,并分析氣候特征的影響因子。地理知識的學習階段,從學生終身學習技能觸發,在地理學空間理念中加強學生對地理分布格局的認識。從一圖多用的角度拓展學生的思維特征,在地理環境中加強學生對人類空間關系的爭取認識,引導學生創繪地圖,全面展示自我。
第二,以地理問題為出發點,加強學生地理綜合實踐能力培養。任何形式的教育都要從發現問題出發,最終以解決問題為終點。在地理問題的教學中,地理課程育人價值的體現需要不斷提出地理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地理知識。可采取主題式收集處理材料的方法實現知識的學習,比如說在南水北調怎么調問題上,就要確定問題的主題,選擇一種處理方式,制定問題解決的計劃,分析和討論確定最完善的計劃,最后實施計劃加強實踐體驗,做好問題的總結與歸納,及時展示成果。
第三,融合生活感悟,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時間觀。任何教育都離不開生活的教學,尤其是以生活地理課堂的教育教學,就要引導學生從時事新聞上分析地理知識發展的規律,密切關注我國發展與環境的關系。積極開展地理課外知識,幫助學生形成獨特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加強學生的主題研討,及時轉變學生自身行為方式,體現出高中地理課程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學生能力;培養
隨著當今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中地理教學的任務,除了要傳授學生相關知識以外,還要加強對學生地理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實踐運用能力。
一、學生能力的培養
高中地理作為一門基礎性的教學課程,更是一門文理兼備的學科,其綜合性強,時代性突出,涉及人文、自然、地理、社會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和內容,知識跨度相對較大,既有利于學生探究、質疑、創造和想象等意識的激發,而且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隨著當前基礎教育課程不斷改革與發展,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不斷滲透,各個學科均已經投入到改革的隊伍當中,因此,高中地理教學也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地圖運用能力
地理教學中,對于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是一項最為基本的任務。地理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最大不同點就是對于地圖的運用,可以說地圖是地理知識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若是沒有地圖,那么地圖學習和研究也都將無法進行下去。同時,地圖還是地理學科學習的一種重要語言,其不僅具體形象,而且對于學生的整體性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要高度重視對學生運用地圖能力的培養。比如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習閱讀地圖,針對地圖上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研究,并與實際知識相互聯系、綜合分析,從中推理出其他的知識,進而促進學生良好地圖運用能力的培養。
2.記憶能力
對于學生而言,記憶能力是學生各項能力中最為基礎的一項能力。同樣,在地理學科的學習中也不例外。為此,需要教師采用有效的方法強化學生的記憶能力,加上地理學科本身知識面廣、跨度大、地理數據多、地理分布復雜等特點,對學生記憶能力的培養更是提出較高要求。為此,必須要加強對學生記憶能力的培養,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引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熟悉和掌握,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地形地圖、地理數據以及地形分布,不斷的強化記憶力,讓學生印象深刻,保證牢固的記憶力。
其次,要將學生的記憶力進行轉化,比如在教學中將學生腦海中的相關知識與實際的地理內容連接起來,使得抽象記憶轉化為形象記憶,并在長期的學習中,不斷地升化為記憶能力。
另外,要適時教給學生一些有效的記憶方法,如對比法、諧音法、理解法以及圖片法等等,通過對這些方法的運用,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且鞏固學生的記憶,從而提升學生的記憶能力。
3.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高中地理中,許多內容必須要由學生通過自己的感知才能深入理解的地理事實。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為此,必須要重視培養,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板圖、儀器演示,或者說插圖、板畫的閱讀等,與課外生活中的植被、氣象、天氣、土壤等人文地理現象和自然地理現象聯系起來,從而幫助學生提高想象能力和觀察能力。
4.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更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源源動力。因此,當下的教育必須要以創新為指導,充分發揮創新能力培養在民族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學生作為未來國家的創造者和接班人,要求每個人都應該具有強大的創新能力,為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正確指導學生積極樹立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優化,最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學生地理思維的培養
從某種意義上講,思維能力的發展是一個人智力發展的核心。為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還要加強對學生地理思維的培養,這也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實踐教學中,學生地理思維的培養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地圖,培養學生地理思維
地理學習中,地圖作為地理事物研究的主要載體,可以為學生學習地理提供大量的信息,為此,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地圖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地圖的功能和作用,并且作為教學最為直觀的道具,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而且可以活躍和帶動學生的思維的深入發展。
2.采用分析法,強化學生地理思維
地理思維培養中,比較分析法是培養學生的一個關鍵途徑。因為比較法本身就具有較高的活躍性,在進行事物或者是現象比較時,人的思維處于一種高度運動狀態。為此,需要教師加強比較分析法的運用,以此來培養思維能力,比如對比分析地中海沿岸與我國亞熱帶地區的區域特征,通過對兩個地理信息進行分析比較,讓學生從中找出其中的共同點和異同點,并在此基礎上,加強對事物本質的深入認識,既強化了學生的思維,而且有利于學生地理綜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運用比較分析法,發展學生的地理綜合分析能力。
3.運用綜合法,發展學生地理思維
地理中的任何一個知識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為此,要充分利用綜合法,來強化學生對地理事物特征及其之間的相互聯系性。比如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從一個知識點發掘相關的地理規律,包括相關知識的相關性,并且作出進一步的延伸和拓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進而地理思維也就得到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地理科學是一門相對較為特殊的學科,其具有高度綜合性,為此,在教學中,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地理思維和地理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認真讀書、細心觀察,激發學生從多途徑、多角度地探索知識,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標,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白英麗.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培養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2]耿金貴.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上),2013,04:145.
關鍵詞:激情 趣味 自主 合作
以建構主義教學論為指導,針對學生與發展實際,運用“最近發展區”原理,立足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地理基礎知識體系的穩固形成,發展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提高,為學生的高考打好基礎。
一、高中地理教材知識體系的特點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目標決定了普通高中地理教材的特點。《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的依據,教材編寫要全面體現課程標準的要求,所以高中地理課程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中地理實驗教科書的特點。主要表現為:
(一)知識體系不象以往教材那么完整。重視了知識與技能的培養,不強求學科的系統性和完備性,淡化了組織結構,突出了實用效應。部分內容不注重地理知識的銜接,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如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內涵為人口的集中過程、地域的轉換過程、經濟結構的變化,而高中地理必修3城市化的內涵為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農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轉化、城市文明向廣大農村地區擴散。
(二)能力結構有所提升。新課程強調“轉變學習方式,注重課堂教學的生成性”,強調在探究知識的生成過程中的能力培養,更加關注學生在一定存量地理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將地理知識結構在其頭腦中內化、建構,并知曉獲取地理知識的過程和地理知識的應用與遷移。
(三)情感體驗十分突現。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擴大了思想教育的內涵,讓學生從小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審美情趣,強化全球意識、整體意識、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四)正文“少”、活動“多”、結構“松”。強調了過程與方法,重視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參與到地理探究中去,在探究中學習、求知、尋找快樂。
二、高中地理教材知識體系的構建方法
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就是對知識進行加工的認知過程,即對教材知識線索進行認真分析、整理梳理,揭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使之系統化、體系化的過程。具體方法有:
(一)重組法。重組法是指變換角度,以不同的標準去重新編織所學的知識,如按地點的分布、時間的順序、因果的聯系等不同的要求重新組合所學的地理知識,編織成不同的知識系列。重組知識的方法很多,比如以某條線(如經緯線、河流、鐵路、海岸線等)將有關地理知識串聯起來,或是采用文圖互換的方法。
(二)圖示法。采用圖示法,既便于將抽象知識形象化,又有利于將分散、重復、偏漏、斷裂知識系統化及龐雜的知識概要化。這種方法不但能簡明扼要、提綱式地表現知識之間的關系,而且圖象所具有的形象性,同時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視覺記憶力和聯想能力,便于學生從圖象所形成的組織中去整體把握知識的含意。
(三)結構法。結構法是對教材知識進行整理加工,即優化教材知識的內容和組織,革新知識呈現的方式與程序。根據知識結構的內涵,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整理加工教材知識:
1.建立系統化的知識體系。高中地理的整體結構,它不但表明了高中地理中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兩大部分之間的關系,突出了人地關系這條主線,而且闡明了各章節知識在這條主線中所處的地位。揭示知識的構成狀況,也是構建知識體系的重要方法,用這些概括性的知識,指導學生學習,使學生認識地理問題有個基本思路,分析地理問題有章可循,以減少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
2.組構分散的知識。地理知識的頭緒較多,離散性較強,這給學生學習地理帶來一定的困難。為了克服這個困難,教師應對分散的知識進行組合建構,形成某種聯系。
3.總結規律性的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幫助學生發現和總結規律性的知識,提供知識的邏輯結構,以便于學生學習。
三、高中地理教材知識體系的構建
(一)主干知識的構建。地理學科主干知識體系包含:自然地理的五大規律(地球運動、大氣運動、水體運動、地殼物質運動、自然環境地域分異規律);人文地理的四大區位理論(農業、工業、城市、交通區位理論)。學科主干知識體系的構建,首先是回歸教材,先從課本目錄中提取主干知識,形成章節主干,再看章節間的聯系,將主干知識聯系起來(如圖1高中地理學科體系結構)。其次進行各類地理原理、規律、成因之間構建,把地理知識內部的邏輯順序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起來,構建學生頭腦中合理的地理認知結構。如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地球運動規律)導致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大氣運動規律)。其次是分析課本圖示反應的規律、原理,提高識圖、析圖能力,完善知識體系的構建。
(二)綜合性知識的構建。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它具有綜合性和地域性兩個顯著特點。綜合性是指地理環境由地表各種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機組合而成的復雜系統。地理學的綜合性成為培養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先決條件。例如,目前人地關系不協調的狀態主要表現為資源短缺、分布不均和開采利用不合理;人口的激增帶來糧食短缺、資源貧乏、空間緊張等嚴重問題;經濟的迅速發展同時帶來環境質量惡化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用地理學科綜合思維去深入分析討論研究,可以培養學生的比較、歸納、演繹等綜合思維能力,學會綜合分析各方面的影響,全面、發展、辯證地看問題。
關鍵詞:高中地理;讓學引思;模式;提升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3-0021-01
近年來,高中地理教學改革呈現出如火如荼的喜人態勢,各地各學校都在切實貫徹落實教育主管部門教改意見,“讓學引思”教學改革正是其中一道亮麗的風景。“讓學引思”教學模式本質上屬于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以及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嘗試,其對推進地理教學工作和提高學生地理素養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一、指導課前自主預習,進一步明確課堂學習要點難點
高中生在自主學習能力與習慣方面已經有了較大的提高,地理教師應當抓住課前預習這一環節,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通過課前“自主地學習”引入到“深入地學習”,從而為學生課堂學習活動奠定扎實的基礎。在預習環節中,重點提出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學生養成預習的良好習慣,預習過程中還要堅持記錄;二是提出預習的提綱,預習提綱體現對學生預習活動的引領效果,要求學生初步了解世界人口增長與分布的特點,了解當前世界人口面臨著什么樣的問題,以及對經濟社會與環境有什么樣的影響,讓學生在熟悉教材內容的同時,提出自己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內容;三是要求學生在每一次地理預習之后總結一些好的方法技巧。通過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研究,為接下來的深入思考研究夯實基礎,指明方向。
二、指導課堂互動研究,進一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水平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開展“讓學引思”教學改革,重點在課堂,教師要充分抓住教學互動這一環節,讓學生自主深入地學,暢所欲言地說,通過自己和集體的力量實現學習重點難點的突破,這對學生地理素養的提升以及思維能力水平的提高具有積極意義。在這一方面,重點通過思考題引導和教師啟發、學生自主研究的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提高思維能力水平,加深對地理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例如,在“人口分布與人口合理容量”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的預習,提出疑難問題并在小組里面初步研究,然后在課堂上圍繞教師提出的思考題進行分析。課堂互動的方式主要以教師啟發引導學生開展思考和交流為主,學習的載體是學習合作小組。教師向學生提出了一組思考題:正確理解環境承載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內涵;了解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影響因素及其之間的聯系;了解人口劇增對自然環境的壓力,分析發展中國家人口合理容量的意義。在這一組思考題的引導下,學生結合課前自主學習的內容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在恰當時機進行分析引導,從而為學生正確、全面、深刻理解地理教學內容提供了極大的幫助,有助于學生在學習研究的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水平。
三、指導課后鞏固提煉,進一步增強地理學習理解效果
“讓學引思”教學模式既包含課前與課堂環節,也應當涵蓋課后環節。特別是學生需要在課后進行地理學習內容的消化與吸收,以實現學習理解的深化。教師在探索這一教學改革方式的過程中,嘗試啟發學生自己去總結提煉好的學習記憶方法,為地理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地理學習效果的增強提供保障。一方面,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與方法,引導學生分析自己在地理學習中還存在哪些問題,包括內容理解不夠深刻、規律掌握不夠透徹等方面,接下來針對這些環節進行討論,大家一起研究如何采取更為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增強地理學習效果。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要求學生對各種地理學習方法技巧進行總結與提煉,形成能夠為我所用的方法經驗。例如,在地理學習中總結出了框架知識點記憶法、前后聯動記憶法、圖表記憶法等好的技巧,在學生地理學習成效提升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些好的經驗方法的提煉,多數屬于學生在思考、交流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些成果,對提高學生地理學習成效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指導課外實踐研究,進一步培養學生地理綜合素養
高中地理“讓學引思”教學模式,切入點是讓學生自主學習、深入思考,著力點應當放在學習成效提升以及能力素養提高等方面。其中,強化學生地理學習分析研究能力是重要的方面,教師要能夠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開展各類實踐調查研究活動,在實踐中提升自我。例如,在“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類的影響”教學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余開展實踐調查研究活動,搜集本地區一段時期以來氣候變化的數據,結合全球氣候變化了解產生的各種影響。這樣的實踐調查活動既可立足于全球大的方面,也可以立足生活這樣的小角度,重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研究與分析,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從而實現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升。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開展“讓學引思”嘗試,關鍵在于教師能夠準確把握精髓,精心組織教學實踐,讓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激發,能力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一、運用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來讓學生樂學
高中地理中的知識容量很大,要讓學生把所有的知識點都牢固的掌握有一定的難度。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在輕松活躍的環境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能有效提高,對知識的探究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所以,課堂環境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死板嚴肅的課堂會讓學生感到地理學習的枯燥,讓他們失去學習和探究的興趣。所以,教師要根據高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來進行教學設計,使地理知識通過多種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感受到學習地理知識的樂趣。
二、運用方法指導,提高學生提取地理信息的有效性
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使他們能在正確方法的指引下對知識的進行探究,深刻理解地理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在學習時,學生要學會如何從地理知識中提取有效信息,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
1.通過認真閱讀來提取地理信息
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讓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在對地理教材和資料進行閱讀時能有效提取其中有用的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使他們學會正確的閱讀方法。在進行閱讀指導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來對他們進行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探究地理知識時能深入思考,提高對知識理解的深刻性,促進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在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內容后,教師要通過提問來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并在他們回答上問題知識對他們進行表揚,使學生對地理課堂上的閱讀重視起來,促進地理思維的深入,在不斷思考和分析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提高地理思維的發展。
2.運用多媒體的直觀性來提高學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高中地理知識比較抽象,如果單純依靠學生閱讀來理解地理內容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多媒體引入到地理課堂中,借助多媒體的直觀性來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提高學生的理解效率,使他們掌握地理知識的本質。在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時,教師不能夸大多媒體的教學作用,使整堂課都在多媒體的操作過程中進行,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缺乏溝通,看似活躍的課堂卻沒有高效的教學效率,學生掌握不了學習的重點,不能使教學目標有效實現。在運用多媒體來促使學生對地理知識進行理解時,教師可以把教材中的重點內容通過多媒體來進行直觀展現,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和抽象思維的雙重作用來進行地理知識信息的提取,使學生的通過學習和探究獲得有效的地理知識。
3.提高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
地理教材中包括大量的地圖,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看地圖,通過讀取地圖來獲得有效的地理信息。在閱讀地圖時,不僅要讓學生對已有的地理知識靈活運用,還要求他們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能從地圖上盡可能多的獲得信息,提高他們閱讀地圖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理解知識進行整理,構建成地理體系,在閱讀地圖時能快速調動知識體系中的地理知識,通過閱讀地圖來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他們的地理綜合素質。
三、利用問題調動學生的地理思維,激發思考的深刻性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來調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通過對問題的思考來更深地理解地理知識,完成課堂叫許目標。在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時,教師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使學生在問題的指導下能對知識逐漸深入地進行探究,有效提高地理思維能力,對地理知識的認識更加深刻。例如,在教學“大氣環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探究如下問題:如果地球進行自轉,氣壓帶和風帶有什么變化?如果沒有大陸和海洋的區別,氣壓帶和風帶又有什么變化?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積極地展開討論,使他們在討論過程中分享對知識的理解和看法,使思路開闊,能創新性地解決問題。通過讓學生對開放性的問題進行探究,使他們在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時的能力逐漸提高。教師在進行問題創設時,要根據學生的地理能力和水平的高低進行設計,使學生通過探究和思考能獲得問題的答案,提高他們學習地理的信心,使學生更積極地深入研究地理知識。
四、 引導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高中地理課堂學習的主體成為了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對地理知識進行探究學習,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在促進學生自主意識形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探究來提高他們對地理知識和問題看法的深刻性,使地理課堂學習有效進行。在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進行分組,使每一個小組中優秀的學生和較差的學生相結合,在學習過程中互相幫助,促使小組成員的共同進步。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結組。在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課堂教學一開始,教師就把課程目標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再讓學生自由閱讀,規定每組至少提一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地理問題。這樣,既糾正了過去教師霸占課堂的現象,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上注意保證學生的探討時間,使其圍繞地理問題,展開討論、爭辯;教師要適時給予點撥、指導。通過“自議”,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加強,潛能得到開發,能力得到培養。在積極地合作探索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不斷增強,他們對地理知識的興趣也不斷增加。
一、轉變實踐教學觀念
高中地理的學科性質決定了室內實驗教學和專業實習是課程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但長期以來,由于受教育觀念、經費不足和師資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室內演示實驗和野外驗證性實習是高中地理實踐教學的主要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不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地理實踐觀念和地理科研能力的培養。我們應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協調發展和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建設理念指導下,重視實踐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實踐考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有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
二、創新實踐教學理論
將研究性實踐教學的觀念落實到研究性實踐教學中,關鍵是將地理科學觀念與地理科學問題有機地融入到設計研究性實踐項目系統和儀器配置工作中。在實踐教學內容設計上,結合高中地理學科特點,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調整高中地理課程內容,開設研究性課程,構建高中地理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教學方式上,高中地理實踐教學除教學計劃規定的野外調查實習、室內實驗實習等教學環節外,還應包括在教師引導下的高中地理課程論文撰寫、區域資源環境調查等實踐活動環節。高中要素研究一般是驗證型、演示型的實踐教學環節,區域調查多是綜合型、研究型實踐教學環節。我們只有合理設計內容和方法,才能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分析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創新實踐教學手段和方法
目前,各高中地理實踐教學多是強調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取,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應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引進研究性教學方法,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出發,整合傳統的簡單的驗證性、操作性實踐教學項目,重新設置研究性實踐教學環節,賦予傳統實驗項目新的內涵。在課程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轉變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們只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參與到實驗教學活動中去,才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強調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學術氛圍”。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圍繞問題進行一系列的活動,如搜集整理資料、課外調查、室內實驗、討論分析、撰寫報告和論文等。我們要注意科學指導,給學生廣闊的自主學習探究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野外實習教學可以采用以實習小組為單位,通過告之觀測點、路線和地理現象提出問題學生觀測學生現場討論教師典型現象剖析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編寫實習報告的模式。我們應要求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要精細繪制各種圖形,對采集的各種樣品進行系統化整理和歸類;實習結束后進行必要的室內實驗分析,并在對實習內容、樣品和圖形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參照野外記錄,撰寫實習報告。這是使學生將實踐上升到理論,實現自我提高、自我教育,增長才干的有效措施。實踐證明這種模式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素質,建立科學的地理思維能夠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加強實踐教學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先進的教學理念,科學、準確的課程內容都要通過教師來完成,這正是實踐教育改革的重要意義所在。實踐教學教師必須具有很強的業務能力和靈活多變的工作方法,既要具有本專業扎實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又要具有鄰近學科較為豐富的理論知識。我們要逐步配備專門的實驗指導教師,積極鼓勵教師進修學習,提高業務水平,也要注意對青年教師進行幫扶培養,提高教師的整體業務水平,進而根據學科發展的目標,建立一支數量和質量上適應實踐教學需要的合格的師資隊伍。此外,我們還應通過正規教育與在職的短期培訓相結合和定期考核等辦法,促使教師更新知識;充分利用國家政策,采取有利措施多途徑改善教師的生活條件,不斷強化自身造血功能;制定相關的管理辦法和制度,強化競爭和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助力;高中地理
前言
所謂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指的是由二到六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并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些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而且小組所有成員完成任務之后所獲得成績是一樣的。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很好的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到一起,通過相互幫助,交流溝通等形式已達到共同進步的教學目的。因此,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助力高中地理的教學進行相關的探討,希望可以給相關教育者帶來些許的幫助。
一、根據學生特點組建高中地理合作小組
“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是高中地理合作學習小組組建時必須遵守的原則。這個原則主要要求高中地理老師在組建的各個合作學習小組從整體上看,基本上是維持在同一水平,換而言之,就是實力相當,而組內的成員之間又是才存在差異的。這也就意味著,高中地理老師必須掌握班級里每一個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例如在地理學習方面,可以是高中學生在地理方面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能力的強弱,基礎知識是否扎實等等;在反應表達方面有:學生的思維活躍程度,心理素質,語言表達能力等等;還有一些外在的特點,例如:性別、愛好、特長、組織管理能力等等。然乎老師再根據這些特點給學生分配自己在合作學習小組里所擔負的職責,例如組長、記錄員等。最后在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讓組內的成員根據記錄員拒錄的情況找出自己組內存在的問題,并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這樣既可以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又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成績和提升合作交流的能力,兩全其美。
二、培養良好的小組合作學習習慣
通常來說,一個完整的地理合作學習小組在人員任務分配上可以說都是各司其職,每一個人都是有自己要負責的任務,這樣有完善組成的小組在完成老師不值得學習任務時就可以有條不紊。因此,高中地理老師一定要培養高中學生養成良好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促進,使得小組在進行合作學習時,可以對地理問題有條理的思考和分析,依次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后根據每個人的發言進行總結,最后形成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并在老師的幫助下改善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當然,小組成員肩負的職責并非一成不變,根據具體的學習狀況適時調整也可以促進彼此能力的提升和地理成立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這一章節,在高中地理合作學習的小組里,每一個人可以根據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差異性進行分組,即一部分人負責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原因、具體表現和代表地點,另一部分人負責找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同樣給出原因、具體表F和代表地點,還要有一個人負責總結和記錄,一個人負責回答問題。這樣分工完善的小組合作,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提高地理學習任務完成的效率,同時小組成員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記憶,進而提高了高中地理的學習效率,使地理教學工作得到順利的開展。
三、充分發揮教師在合作學習小組中的引導作用
雖然在高中地理課堂上,老師對高中學生進行了合作學習小組,讓高中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提高像高中地理的學習效率和成績,進而實現高中地理的教學目標。但這并不意味著高中地理老師在課上就沒有以前那么多的教學責任和任務,恰恰相反,高中地理老師的任務變得更重。主要原因在于高中的地理老師需要及時在高中地理合作小組發揮自己作為引導者的作用,并對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答,并對大家都存在的問題做出講解。
除此以外,高中地理老師還要為高中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提供良好的合作學習環境,比如說在位置上,讓每個小組都聚在一起,方便彼此之間的交流溝通,以及出現疑難問題向老師尋求指導,而對于表現突出小組或者小組成員,老師要適當給予鼓勵,讓高中生樹立學習地理的自信心。最重要的一點,老師在設計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的任務一定要精心設計,問題要充滿啟發性、開放性等特點,這樣有利于學生發散自己在地里學習上的思維,并引領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從而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高中生地理的學習成績。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地理必修一這一冊書中關于《地表形態的塑造》這一章節內容,高中地理老師可以讓已經分好組的合作學習小組對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形成的山岳的原因以及河流地貌發育的過程選擇一個作為小組任務,并根據組員的相關調查資料和討論,完成自己的小組報告,然后在高中地理課上學習相關課程時,再根據老師的講課內容完善小組的報告成果,并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向老師提出,尋求最佳結果。這樣的任務不僅讓學生提前預習了課堂內容,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從而有助于提高地理學習效果。
結語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對于提高高中生地理成績的確有效,不僅提高了高中學生在地理課堂上的學習效率,還豐富了高中生的地理綜合素質和能力,拓寬了地理知識,為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從目前的高中地理教育情況來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助力高中地理教學依然需要老師通過實踐和創新,不斷地發掘這種教學模式的有點,從而更好地服務與高中地理教學。
【參考文獻】
[1]趙潔.“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應用[J].學周刊:B,2012(4):152-153
[2]程春平.新課程下高中地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探討[J].群文天地,2011(18):145
[3]王芳.高中地理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4(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