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4 16:28: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字教育轉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電腦和手機的普及,人們閱讀的方式和習慣也發生了改變,由原來的書本紙質閱讀逐漸轉變為網絡閱讀、數字閱讀。所以,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勢必帶來教育圖書數字化出版的發展趨勢。教育圖書數字化出版時代的到來,在豐富圖書內容的同時,也延伸了教育圖書出版的空間,拓展了圖書出版的形式,滿足了消費者對現代化圖書的需求。因此,實現傳統教育圖書向數字化出版的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一、對數字出版內涵的分析
數字出版是人類文化的數字化傳承,所謂的數字出版指的是通過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以及存儲技術和顯示技術等一系列高科技技術的綜合運用,融合傳統教育圖書出版的內容,并在傳統教育圖書的基礎上進行內容的改進,是一種新興的出版產業。數字化在出版的過程中,將所有的圖書信息都以二進制碼的數字化形式進行存儲,通過光盤和磁盤等介質,把信息存儲起來,借助計算機或終端設備進行圖書信息的處理和接收。真正的數字出版是依托傳統的資源,用數字化這樣一個工具進行立體化傳播的方式。整個過程都是數字化的,其生產模式和運作流程也是數字化的,使得人們學習和閱讀的過程也實現了數字化。雖然,數字化在我國起步比較晚,但是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圖書互聯網絡和圖書期刊等新型閱讀模式的潮流。
二、傳統教育圖書向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
根據《2013―2017年中國數字出版行業商業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數字出版總產出由2006年的213億元擴張至2010年的1058.4億元。中國數字出版“十二五”規劃指出,數字出版已經成為新聞出版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出版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大力發展數字出版產業,已成為中國實現向新聞出版強國邁進的重要戰略任務。同時,數字出版產業相關基地的紛紛設立和行業協會聯盟的成立加強了社會對數字出版知識產權的保護,加快了數字出版行業標準的建設進程,數字出版業的發展已是大勢所趨。中國出版業界將更多的目光轉向數字出版,這一方面來自于數字出版本身所具備的潛力,另一方面則來自國家對數字出版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政策支持。此外,讀者閱讀環境、閱讀方式和閱讀需求的改變都在不斷增加著數字出版的市場容量。同時,由于網絡與生俱來的特質,網絡科技的日益發展使得數字出版相對于傳統出版具有極大的優越性,孕育著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因此,要想實現教育圖書的可持續發展,就要堅持與時俱進,實現教育圖書向數字化的發展。
三、如何由傳統教育圖書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
(一)做好教育圖書數字出版的基本準備
教育出版社要想實現圖書從傳統型向數字化的轉變,首先就要做好圖書數字化的基本準備,對現有的圖書資源進行數字化。做好各類傳統教育圖書的數字處理,對出版社現有的紙質圖書進行數字化的處理,積累各類數字出版的資源,建立起專門的數字資源書庫。通過這些數字化的處理,既可以實現出版社內部的資源共享,也可以為以后的查詢創造條件,為實現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提供便利。教育圖書在向數字化圖書的轉變過程中,在資金設備和技術支持上都面臨著困難,因此,教育出版社要積極參與到解決這些困難的工作中來,為早日實現圖書數字化出版爭取時機。
(二)教育圖書的數字化轉型要找準重點
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范圍非常的廣泛,如果在數字化轉型的初期,想要實現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進行圖書數字化的轉變過程中,教育出版社還要注重數字化的形態選擇。數字化出版有點對點服務的優點,可以實現讀者和出版社零距離的溝通,充分滿足讀者個性化的服務要求。出版社要根據傳統教育圖書出版中存在的缺陷,選擇合適的出版形態,從而為更好地實現教育圖書數字化的轉型奠定基礎。這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從已經出版的中小學生教材教輔入手。按照教育出版社自主研發的知識資源庫平臺,將中小學的各科內容進行數字化的轉變,分別建立起各個學科的知識資源庫。這樣的數字化轉變,既有利于實現數據的規范積累,也有利于圖書的修訂。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快速地發展各類同類產品,縮短產品開發的周期。二是從建立中小學網絡教育平臺入手,對紙質的圖書進行廣泛的宣傳,另外讀者可以對圖書進行評價,使得出版社能夠了解讀者的需求,對圖書做出實時的修訂,使圖書的質量得到更好的保證。在系統構建上,平臺可以設置圖書討論區、同步課堂、名師指導、答疑中心、試題庫、課外天地以及為家長開設的家長園地等欄目。三是遵循需求導向、應用為主原則,積極建設教育服務平臺,推動電子書包和云計算輔助教學的發展。基于Intel CMPC及Android系統的平板電腦開展應用研究,注重知識點體系構建,提供電子教材、導學本等多種學習資源,促進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內外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提升學生數字化學習質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創新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CDIO教育理念;數字經濟;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
隨著信息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普及應用,數字經濟浪潮勢不可擋,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各方行業共識。據上海社科院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體量為31.3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三分之一,達到34.8%,數字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7.9%,中國正從數字經濟的追隨者轉變為領跑者[1]。百行百業開始意識到,在國家數字經濟戰略背景下,外部環境的數字化轉變已經決定數字化轉型將會是未來傳統企業的必經之路和戰略重點,誰能率先在包括企業戰略、營銷、商品、商業模式、管理乃至企業文化和思維方式等整體的數字化轉變升級中成功推進并取得成效,誰就能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搶占未來發展先機[2]。在產業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應用型數字人才將成為未來市場上最為短缺的專業人才。一方面,數字技術和數字產業對傳統產業和原有就業崗位造成沖擊,造成就業崗位大幅度消減,同時數字技術及其相互融合也會催生出許多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繼而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3]。數字技術與數字化轉型帶來的上述雙重效應必將在未來重塑就業市場結構,同時伴隨著對就業人群數字能力的升級需求,應用型高素質數字人才將成為未來市場上最為短缺的專業人才。波士頓咨詢公司認為,當前中國數字人才缺口巨大,預測到2035年中國整體數字經濟就業容量將達4.15億,擁有“特定專業技能(尤其是數字技能)”對獲取中高端就業機會至關重要[4]。因此,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如何培養與時俱進的數字經濟專業人才是當前地方高校急需面對的重要問題。
1CDIO教育理念
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5]。CDIO教育理念是:充分利用大學學科齊全、學習資源豐富的條件,以盡可能接近工程實際,涉及技術、經濟、企業和社會的團隊綜合設計大項目為主要載體,結合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在CDIO的全過程中不斷地在理論知識、個人素質和發展能力、協作能力和對大系統(集社會、歷史、科技為一體)的適應與調控能力四個方面得到全面的訓練和提高。作為高度重視數字技能的應用型本科專業,數字經濟專業是系統培養具有利用數字技術來分析解決經濟問題,掌握在產業數字化過程中綜合性問題的發現、分析、設計、評價和改善能力,適應新型經濟業態發展所需要的復合型、高素質、應用型數字人才,這與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大體上相吻合,因此,基于CDIO教育理念來構建數字經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理論上是一種可行的選擇途徑。
2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數字經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1研究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數字人才需求特點,數字經濟專業培養目標的設置必須體現以下三個特色:第一,注重應用。據波士頓咨詢公司預測,未來不僅需要擁有特定信息專業技能的人才,還需要大量與信息專業技能互補協同的跨界人才,具體包括數字戰略管理、深度分析、產品研發、先進制造、數字化運營和數字營銷等六類數字人才,這些人才需求無不體現出實踐性與應用型特點。第二,注重學科交叉融合。數字經濟專業辦學面向國家數字經濟戰略和數字化轉型背景,培養的是需要熟悉中國數字經濟運行規律與改革實踐,將來能夠從事有關區塊鏈、人工智能、電子商務等新興領域的寬口徑人才。這種人才呈現出顯著的、具有多學科背景的復合型人才特征,因此培養目標需要綜合考慮多學科的交叉融合。第三,強調數字化能力。數字經濟專業培養面向企業數字化背景下的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特別是數字化能力,將是未來企業用人最重視的部分。培養學生包括數字戰略管理、數字產品、數字化運營以及數字營銷等方面的數字化能力,是人才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方面。
2.2研究構建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
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以及人才培養目標的導向下,基于CDIO教育理念,從系統工程的視角來研究設置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審視并處理好各門具體課程的邏輯關系,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教學方法等方面來組織課程大綱建設,優化課程體系。首先搜集政府部門、企事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代表,同類院校或相關專業的專家代表,本學科帶頭人以及本專業教師代表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充分調研市場人才需求特點來設置課程體系。在專業核心課程方面,注重包括經濟學、管理學、計算機科學、統計學、數據科學等多學科之間存在交叉性的內容,根據CDIO教學理念及其“做中學”的教學方法論,以盡可能接近企業需求或工程實際,涉及技術、經濟、企業和社會的團隊綜合設計大項目為主要載體,有針對性的培養數字化思維、實現數字化價值的綜合能力與素質,以此為導向來構建課程實施大綱。
2.3基于CDIO理念開展案例教學、SPOC、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教學方法革新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市場需要的是知識與能力雙優的高素質數字人才,在知識體系方面,需要掌握與技術快速發展相匹配的新技術、新產品,在能力構建方面,需要匹配崗位要求,不論從事服務、市場、還是研發崗位,既要具備良好的實踐技能,還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利用當前“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術和教學成果,采取SPOC或雨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將更多的網絡課程資源利用結合到傳統課程教學中來,豐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深度,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在專業必修課(特別是多學科交叉的課程)開展案例教學,通過搜集行業應用案例,基于CDIO教學理念及其“做中學”的教學方法論,實施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具有實際應用背景的場景或問題中來,引導學生通過溝通與合作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讓學生在“做中學”的過程中體會和掌握數字技能在各行業數字化轉型中的應用。該部分的重點,一是優化數字經濟專業的案例教學課程體系。明確案例教學法應用的課程,明確課程中的案例教學基本知識點與教學單元。二是建設案例庫資源。作為案例教學的基礎,案例庫將圍繞課程知識點,以盡可能接近企業需求或工程實際的綜合性項目來進行建設,兼顧體現專業辦學特色。三是組織實施案例教學、SPOC、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通過組織實施符合數字經濟專業培養目標的教學過程,并合適選擇案例教學、SPOC、混合式教學方式,講解、討論、歸納來向學生展現一個真實應用場景,學生按照問題或任務來開展組織多樣化的學習過程。
2.4根據CDIO教育理念推進產教融合,打造產、學、研、創一體化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下,未來5-10年是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時期,而國內高校開展云計算、大數據等高端數字化人才培養的時間不長,獨立于企業的學校教育在瞬息萬變的技術市場上不能滿足社會需要,市場上掌握相關技術和應用的人才十分短缺,幾乎供不應求。根據CDIO工程教育模式,實行符合國際標準、以工程項目生命周期全過程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國高等教育數字化專業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考慮校企深度合作方案,打造產、學、研、創一體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推進產教融合,一方面充分利用企業市場觸覺敏銳、反應快的特點以及優質數字人才資源,為高校專業教師和學生的數字化知識快速更新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組織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實訓或實習,或將企業現實項目或企業員工培訓工作直接帶入高校課堂,基于企業運營管理中完整的項目實施過程,引導學生參與到包括設計、部署、運維、優化等各項目階段,注重培養學生規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組織溝通能力,通過熟悉企業項目流程規范,提前理解和把握企業對人才素質與技能要求,體會并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工作流程與工作模式。
2.5構建數字化教學信息平臺,充分挖掘學生數據價值
傳統教學方式通常嚴重依賴于教師個人的教學經驗來把握學生學情和教學方式,其弊端是無法客觀而準確刻畫真實學情,并且無法向其他課程教學進行復制和推廣。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構建數字化教學信息平臺,充分吸收當下“大數據+教育”的創新理念和思想,合理應用當前最新的教育技術和教學成果,可有助于實現上述“經驗式”教學向“大數據服務式”教學的轉變,有效加強課堂教學和人才培養的精細化管理,走出一條具有數字化特色的新型教學之路,增強專業辦學的競爭力與吸引力。該部分的重點有兩個方面。一是深度挖據學生數據的信息價值,促進個性化教學。利用后臺數據庫統計學生各方面信息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和統計分析方法獲取學生畫像與學情報告,研究其學習過程存在的規律、特點和代表性問題,并對這些現象進行歸因,然后利用當下“大數據+教育”的創新理念和創新方法,研究設計符合學生性格特點和學習規律的教學情景和教學方案,采取具有針對性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實現因材施教。二是開展研究和探索在線教學方式。大數據技術與豐富的優質網絡教學資源使得在線教學成為未來教育的一種可行方式,可以聯盟兄弟院校相關專業,以課程共享的形式推動各校優質教學資源的開發和校級共享,竭力打造出多門精品課程,逐漸擴大平臺課程資源的廣度和深度。
2.6構建科學而多元化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顯而易見,面向數字化轉型背景的應用型數字人才培養體系不能依靠單一化的評價方式,必須重點突出包括評價目標、評價主體、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等方面在內的轉變,構建科學而多元化的數字經濟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構建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第一,教育評價。利用數字化教學信息平臺進行數據挖掘獲取學生特征,對照CDIO教育理念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要求,從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等方面進行評價,為提升教育質量和決策提供可信依據。第二,學業評價。利用考試評價、考核測評以及心理測評等多種方式對學生完成學業所應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進行科學評價。第三,社會評價。通過電話、郵件等多種途徑回訪用人單位和企業,設計調查表及時了解用人單位或企業對實習生或畢業生的滿意度情況,全面收集和分析用人單位或企業對人才培養工作的評價意見和建議,并匯總反饋給學院主管領導、專業教師以及學工進行調整改進。
3結語
國家數字經濟戰略和社會數字化轉型趨勢對未來就業人群的數字能力提出了升級需求,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以CDIO教育理念為指導,研究構建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數字經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法以及人才評價等多個方面進行研究和探索,以適應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數字人才需求,研究結果可以為地方高校推進數字經濟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和探索提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全力推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N].人民郵電,2019.[2]胡青.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機制與績效[J].浙江學刊,2020(2):146-154.
[3]緊跟國家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在第五屆中國物業管理創新發展論壇上的演講[J].城市開發,2019(22):24-26.
[4]檀盼龍,邵欣,張建新,李云龍.基于OBE+CDIO理念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實訓項目設計[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11):189-193.
【關鍵詞】教育出版;數字出版;轉型發展
在這個發展迅速的時代,數字出版是我國出版業及書店中的一種新形勢,使用數字出版的用戶及其收益也都有著增長的現象。我國新聞出版總社也提出了對教輔出版市場的一些創新及改革的規定,這就使得我國教輔出版行業面臨著全新的機遇及一種挑戰的現象。在這基礎上,數字出版對于教輔出版正是一個有利的機遇,教輔出版應該合理運用數字出版,并發揮其優勢,使教輔出版能夠成功轉型發展,并且促進教輔出版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教輔數字出版現狀
隨著我國多媒體網絡的不斷發展,現已被廣泛應用與多種行業,電子出版書籍也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包括我國教輔出版社也逐漸實現數字出版這一新方向。數字出版就是以先進的網絡數字化技術,對教輔內容的進行編輯和加工,從而利用網絡對其內容進行傳播的一種新方式。教育輔導材料歷經這么多年的改革之后,現今已實現了網絡傳播及對其中的內容也以數字化的形態展現給大眾,全面實現教輔出版網絡化與數字化。
就我國教輔數字出版現狀來分析,電子圖書及手機設備輔導使教輔數字化最為普遍的使用形式。隨著我國多媒體教學的發展和對手機的智能化發展,教輔出版社也利用此智能技術創建了通過創建網頁將教輔材料內容上網的手法,與讀者進行進一步的交流溝通,使教師與學生也能夠使用此網站利用手機和電子圖書進行溝通交流和學習。隨著教輔出版在數字出版環境下的轉型發展,使家長、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模式也逐漸邁向智能化和多媒體化。
二、教輔出版在數字出版環境下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
在教輔出版邁向數字化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及資金,這是一項具有技術性的工作。我國目前的社會還是以傳統的教輔出版行業占據首位,所以一些小型的教輔出版企業無法向數字出版方向發展。
我國教輔出版行業在數字出版環境下也經歷了一定時間的發展,并有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在此發展的過程中還是存在這一些問題:其一,在朝著數字化方向發展的過程是一個要求技術較高的過程,不僅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還需要有大量的技術性的專業人士,所以這也就造成了一些沒有足夠資金的教輔出版社,也沒有足夠的技術性人才的基礎上,即使是指導教輔出版數字出版的潛力也只能望塵莫及;其二,雖然目前我國教輔出版數字化有了很好的發展,但是還停留在電子書等形態,在教輔出版數字化環境還不健全的情況下,部分大型教輔出版企業并不想把太多的精力及資金投入到此方面,這也就導致了教輔出版在邁向數字化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了阻礙;其三,在經濟市場化的基礎上,教輔出版數字化的收益模式知識靠著單方面的第三方購買方式,在這種不科學的盈利模式狀況下就會導致閱讀量增加,但是并沒有對版權有一個很好的保護,導致了盜版書籍越來越多。教輔出版在邁向數字出版的過程中多多少少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比如人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等,這都對其有一定的考驗,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意識的逐漸開闊,教輔出版數字化時代不久就會到來。
三、教輔出版在數字出版環境下轉型發展的對策
1.利用資源優勢,促進教輔出版數字化發展
教輔出版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程度的優秀資源,由于傳統教輔出版使得行業內部的秩序紊亂,是這些資源沒有發揮其自身優勢,也就造成了資源浪費。
教輔出版實現數字化就要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及大量的技術性人才進行研究轉型,所以在目前教輔出版行業只有少數具備足夠資金及技術人才的企業才能夠對其進行數字化研究。而一些沒有這些優勢的中小型出版企業就只能繼續以傳統的出版模式發展。但是在如今這個發展迅速的社會如果不進行創新改革的話,很快就會被淘汰掉。所以這些中小企業就要運用自身的優勢,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開創全新的融資渠道,改革傳統的管理策略挖掘企業內部的技術人才,從而實現企業的數字化出版方向。
2.創新及升級數字化技術
在出版行業中,教輔出版在此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其中產生的收益在出版行業中也有著大比例的數據。就算如此如今的教輔出版行業也并沒有幾個足夠成熟優秀的企業,為我國教育市場提供科學的教育輔導教材。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數字化教育輔導也被廣泛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
那么教輔材料也應該借此機會,以全新的形式及渠道,在原有品牌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完善,同時也與數字化教輔的優點相融合,創新出適合如今社會的教輔品牌。對于我國教輔行業處于沒有質量保障的情況下,在向數字化的方向發展的過程中,還應注重教輔材料的質量以促進產品的品牌發展。通過良好的宣傳模式,使其能夠形成強大的品牌,也利用電子圖書及網絡圖書和報紙等方式,為教輔出版打造一個優秀的數字化教輔品牌形象。
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人民對于閱讀的方式也發生了改變,網絡時代的到來對教輔出版行業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創新及改革傳統的教輔出版模式,是此行業中每個人員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四、結束語
通過以上描述,我國教輔出版在朝著數字化方向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人力、資金及技術方面的問題。目前教輔出版行業也比較紊亂,所以創新及完善教輔出版行業中的各種制度,確保其行業能夠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朝著規范化及合理化的方向發展,才能使教輔出版行業的升級及創新方面有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姜聯眾.教輔出版如何利用數字出版轉型升級[J].編輯之友,2013(3):26-27.
【關鍵詞】數字校園 大數據 信息化 教育
教育自古以來就是人類重要的實踐活動,將人類無與倫比的智慧一代接著一代傳承下去,將人類博大精深的文化一代接著一代保留下去。從古代的孔子教學、古希臘思想家傳學到學堂、學校的出現擴展,到我國義務教育的普及,到數字化技術的教學方式的融入。教育始終在人類的歷史長河里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時也跟隨著時代一起進步與改革。數字校園,出現在大眾的視線里,并開始被廣泛討論與接受。
1 發展背景及現狀: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催化教育的改革與飛躍
1.1 何謂數字校園
數字校園,是一種新型的、開放式的教育模式,以高度發達的計算機網絡作為核心技術,將信息和知識資源的共享作為手段,能夠為學生提供滿足自身發展需求的學習環境以及自主選擇多種媒體匹配組合的學習資源,同時激發學生的創新應用和創造資源的能力。
數字校園具備當下數字互聯網時代所呈現的交互、開放、融合等特性。
1.2 數字校園的誕生和發展
數字校園的發展歷史源于上個世紀,起源于國外,1990年美國克萊蒙特大學的一位教授發起了一個項目,項目名為“信息化數字校園計劃”的大型科研項目。數字校園的概念由此誕生并發展開來。
我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以后,1994年正式接入因特網,成為互聯網大家庭的一員,同時我國開始快速發展計算機信息技術。我國的高校也是在此時期開始大規模地進行校園信息系統的建設。
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也大力提倡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建立開放的教育網絡,促建終身學習體系。我國的高校數字校園在政策和時代的背景下高速發展著。
1.3 發展現狀:發展迅速、規模龐大、仍需構建
我國的高校早就上個世紀末就開始了數字校園的建設之路,走在了整個教育信息化的前列,以高校作為代表,形成了發展迅速、規模龐大的數字校園建設發展之路。從誕生到發展,到進入校園進行實踐與推廣,我國的數字校園建設成果初現。
通過數字校園構建數字化的信息管理系統,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優化社團管理、機構管理、學生服務等,并且通過網絡教學進行知識共享、資源共用,并將數字校園容納于服務中去,如現在高校基本都有的校園一卡通就是一個重要體現。
但我國的數字校園建設仍需繼續推進,除了高校之外,要對中小學及特殊教育學校也進行數字校園的嘗試與建設,將覆蓋面推到更廣,而不僅僅停留在高校層面。
2 內涵與特征:數字與智慧融合,帶來教育新時代的全新體驗
2.1 以技術為支撐,搭建信息平臺
數字校園是要以技術為基礎的,需將計算機、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統統融入到數字校園的搭建中來,形成全方位的信息平臺,通過此平臺,實現學校的綜合管理,如現在高校的校園一卡通、圖書館識別、課堂多媒體都屬于數字校園建設的體現。
因此數字校園的一大特征就是以技術為支撐,搭建校園信息平臺,進行綜合管理。
2.2 以管理為核心,實現民主化
數字校園雖然以技術為支撐,但其終極核心仍然是管理,通過信息平臺,實現對學生、校園、社團的多方面管理,實現文化、生活、學習等多方位的服務,真正地通過數字校園體現“以人為本”,促進民主化進程的實現與推進。
2.3 以服務為宗旨,提升教育品質
數字校園的宗旨是服務學校、服務學校、服務教育,突破傳統教育模式的固化,改變傳統教育意識的僵局,把教育與現代信息化進行聯系,進行融合,為學生、教師以及學校的工作人員創造一個更高品質的教育環境,從而真正推動教育的發展,提升教育品質。
3 發展趨勢:技術化、信息化、智慧化,打造全方位數字校園
3.1 提升技術,打造新一代智慧校園
新一代的數字校園要在傳統數字技術的基礎上,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為新一代信息基礎支撐,進行全新的數字化改造,改造的方面包括基礎設施、教育信息、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等,通過技術與教育的深層次融合,最大化地優化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以及他們的生活質量,打造一個更完善、更現代化的學習與生活的環境。
學校尤其是高校要積極建立如網絡教學、數字圖書館等工程,確保教師與學生盡可能地獲得豐富的學習資源,進行知識共享、資源再用。此外,要繼續推進教育信息平臺的搭建,通過雙向互動與多方聯合來全面檢測教學質量,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3.2 統籌信息平臺,提高信息化程度
信息化時代的全面來臨,一方面考驗了我們對于信息的檢索接受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建立更完備的信息平臺,以應對在海量化信息之中,教師與學生能夠及時獲得有效便捷的信息。高校需要促進數字化的技術與學校相關的系統融合,將網絡信息服務與學校相關的業務領域互通,實現信息的“四通八達”,加強學校各部門、各領域的聯合與協作。
在著重服務信息以外,也要加強學習的信息化程度,貫通數字校園學習的兩方面,即正式與非正式,滿足廣大學生及有關人員的各種學習需求。
3.3 多方面推進,擴大覆蓋面
數字校園的發展,應該多向縱橫,全面發展,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1)覆蓋面擴大,除了快速發展的高校,中小學、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職業學校、培訓學校等等多種形式樣態的教育機構都應該著重搭建數字校園,將數字校園推廣到更高、更大的層面。
(2)教育應自身進行改革以適應數字校園的發展,教學、課程、學校也應該適應時代的需求,進行相應的轉型改革,以適應數字校園的發展,突破傳統的教育固有模式,打造全新的數字智慧校園,讓教育煥然一新。
(3)明確教育的目標與方向,培養全面的人才。無論數字校園如何發展,最終服務的仍然是教育,仍然要為培養人才做出貢獻。因此在數字校園的發展中,切莫舍本逐利,忘卻初心,單純為了技術而技術,而忽略了人本。
4 結語
時代仍舊在發展,在進步,數字校園也依舊在建設,在成長,智慧的校園讓大眾有著期待也有著擔憂,因此,需要各方進行協調,進行構建,為我們打造一個全新的教學成長環境,為社會的發展培養更多的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余勝泉.突破與轉型:數字校園及其智慧化發展趨勢[J].中小學管理,2015(05).
[2]黃榮懷,張進寶,胡永斌,楊俊鋒.智慧校園:數字校園發展的必然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2012(08).
>> 高職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探索與實踐 試論職業指導精品課程資源共享課建設 基于資源共享的電子技術精品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 精品課程資源共享建設問題的探索與思考 對高職精品課程升級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認識 精品課程研究主題衍變及其對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啟示 對高職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認識與實踐 東北大學采礦學國家精品課程轉型升級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與實踐 對國家精品課程轉型升級與資源共享建設的認識與實踐 職業院校精品課程內涵建設與教育信息資源共享策略研究 精品課程資源共享網站自動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對高職類國家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思考 高職院校精品課轉型與資源共享課建設的研究 《數字電子技術》精品課程建設及其資源共享升級的策略研究 基于云計算的數字信號處理精品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建設 動物遺傳學精品課程網絡教育平臺建設及其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的思考 以精品課程為依托打造資源共享型課程 精品課程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建設研究與實踐 精品課程共享資源建設探索與實踐 基于精品課程的共享型教學資源庫建設與管理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教育部辦公廳.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教高廳[2012]2號)[EB/OL].http:///details?
uuid=f11c87e6-137c-1000-bad4-9bd9a94f2948.
[3]宋佳琪,鄭燕林.國家精品課程的網絡資源建設現狀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0(5):93-95.
[4]劉德華,劉志森.精品課程建設的內涵與問題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11):6-9.
[5]羅汝珍.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質量標準研究[J].職業教育,2013(1):81-84.
[6]陳剛,余紅梅.基于自主學習模式的精品課程共享資源后續建設探索[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2012,11(6):15-18.
[關鍵詞]智慧校園;體系架構;轉型發展;應用規劃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35
[中圖分類號]TP393.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22-0-02
目前,各高校都相繼開啟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建設,以“互聯網+教育”理念指導的各個高校信息化建設正處于從數字校園到智慧校園的轉型發展期,大多數的高校處于智慧校園的建設成長期,針對數字校園建設時期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智慧校園的建設彌補不足,進行準確的定位,充分發揮信息化建設的作用,是信息化建設重點。
1 智慧校園是對數字校園的補充與發展
數字校園建設時期,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設主要圍繞運用多種信息化手段服務教學科研,豐富教學資源,業務系統建設與集成,建立網站門戶等方式開展信息化建設,數字校園建設強調信息技術服務教育教學,這是教育信息化的目標,也是推動教育發展的動力,但要應對學生對多種學習方式的需求,只注重網絡基礎設施和存儲空間建設,從軟件定義世界的角度上難以支撐學與教的變革,特別是在數據的利用分析和學生生活空間需求擴展方面捉襟見肘。
智慧校園可以充分利用數字校園建設時期建立的共享數據中心、應用集成平臺來提供數據和基本業務的支撐,同時,智慧校園有其自身特點:網絡的無縫互通、打破學校壁壘網絡學習、大數據挖掘分析、情景感知的個性化推送服務、社交化網絡媒體交互,等等。結合智慧校園的特征,建立一種數字校園建設補充與發展的轉型模式尤為重要。
2 智慧校園的建設目標
高校信息化的目標是促進學校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創新人才培養、科研組織和社會服務模式,推動文化傳承創新,促進高等教育質量全面提高。因此,高校智慧校園的發展目標,就是要支撐高校四項基本職能與管理服務的改革創新。另外在智慧管理決策、智慧生活服務方面也需要確立明確的發展目標。
3 智慧校園的體系架構
從數字校園到智慧校園,需要融合全新的服務理念、全面的管理業務和信息共享機制,優化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在借鑒國內多所高校智慧校園規劃建設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應用型藝術高校的特點,筆者設計了智慧校園建設的總體架構模型。該模型從下到上依次分為基礎設施層、共享數據中心層、應用系統與資源層、服務總線層和服務中心層,共五個層次,o以信息標準與規范體系、運行維護與安全體系兩個保障體系保障智慧校園的規范建設與運行維護。
4 從數字校園到智慧校園轉型的典型應用規劃
4.1 逐步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平臺,為智慧校園建設奠定基礎
增加校園網絡出口帶寬,采用萬兆出口設備,分區域進行無線網絡建設,逐步實現學校無線全覆蓋的目標。建設有線與無線雙網覆蓋的網絡環境,使網絡覆蓋率達到100%,為學校提供高速、便捷、安全的校園網絡服務,實現辦公自動化、管理信息化,建立計算機網絡輔助教學系統,開展網絡教學服務,實現校園智慧化。
4.2 以服務教學工作為核心,加強教育大數據建設
根據現有教務系統存在的體系結構不良、缺少移動端支持、對數據的利用不足等困境,建設新型的教務系統,逐步實現對教務門戶的升級改造、掌上教務、個性化數據挖據、教師與信息化建設協同發展等建設工作。
4.3 運用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使信息化與教學深入融合
建設10個平臺:應用廣泛的網絡課程平臺、開放資源推薦平臺、MOOC實踐學習平臺、畢業論文防抄襲檢測平臺、基于微博、微校園(APP)的移動學習平臺、課堂實錄課程資源平臺、數字教學參考文獻平臺、教學環境虛擬仿真軟件平臺、課堂教學監控系統、學生電子學習檔案平臺。逐步通過網絡教學、虛擬現實技術、微課等多種方式豐富網絡教學手段。
4.4 為教學提供現代教育技術支持,利用先進設備提升教學效果
引進MOOC、翻轉課堂的相關應用,提高課堂授課的效果,同時采用逐步建設投影清晰度高的投影器材和液晶屏幕,擴大網絡通達教室數量,通過服務器集群提供對教學用軟件或應用系統的支撐服務,通過智能一卡通系統管理教學場所,監控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4.5 加快智慧校園、“互聯網+”方面的應用
建設統一的共享數據中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師生員工和學院領導提供便捷的數據呈現、數據統計和分析以及一些整合應用服務。通過部署可配置的PC門戶和移動門戶,在全校范圍內較為快速地實現數據的有效利用。
4.6 加強特色知識資源平臺建設,為師生提供豐富的網絡資源
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大力加強網絡課程建設,積極開展網絡教學;分期進行具有特色的各類資源庫建設。如:作品庫、多媒體數據庫、教學資源庫等,為教學、科研創造良好的信息環境。
4.7 智能一卡通建設,為學生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務空間
建立以卡為媒介的、面向全校師生的綜合平臺,覆蓋身份識別、消費服務、金融服務、信息服務、流程整合等領域,形成高效穩定、功能全面、擴展靈活、管理方便的新一代“智慧一卡通”系統平臺,實現“智慧校園”的建設目標。
4.8 網絡信息安全建設,建設綠色網絡環境
對用戶上網行為進行審計,優化網絡結構,通過防火墻技術、入侵檢測技術保護校內數據中心資源,數據的統一備份和容災處理,保證數據實時更新和高度一致,為師生建設一個綠色的網絡環境。分析網絡行為,個性化滿足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朝著良性方向發展。
4.9 應用系統集成建設,實現校外管理流程的智能化
根據實際需要建設智慧化應用系統。并將應用系統中的數據進行規范化整合和處理,消除信息孤島,打造統一的應用系統平臺。
4.10 智慧圖書館建設,實現個性化知識服務
建設以采購、編目、館藏、流通及館際互借等為核心的圖書管理信息系統及資料檢索系統,豐富網上圖書借閱功能,建設大容量的圖書資料存儲系統,實現圖書文獻數字化,對館藏資源和服務的深層次挖掘,結合讀者需求模型而建立起來專家級知識服務系統,具有顯著的個性化特征。
主要參考文獻
[1]丁婧,李藝.教育管理信息化評價標準體系初議[J].教育學刊,2011(4).
[2]朱洪波,張登銀,楊龍祥,等.南京郵電大學基于物聯技術的智慧校園建設與規劃[J].中國教育網絡,2011(11).
[3]黃宇星,李齊.基于網絡智慧校園的技術架構及其實現[J].東南學術,2012(6).
[4]蔣東興,付小龍,袁芳,等.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探討[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5(z1).
[5]呂倩.基于云計算及物聯網構建智慧校園[J].計算機科學,2011(z1).
[6]宓,趙澤宇.大數據創新智慧校園服務[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24).
第四屆“數字時代出版產業發展與人才培養國際學術研討會”,于2013年11月23日、24日在武漢大學珞珈山莊如期舉行,與會的海內外專家及參會代表共計150余人。在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中,大會報告和分論壇主題發言近60項,國外專家、海外學者、業界知名人士、國內出版高等教育院校師生代表,就數字出版和出版高等教育問題展開交流,報告和發言主題涉及數字出版的諸多方面,時有新觀點碰撞,新概念迭出,內容精彩紛呈。這是一次對數字出版深度思考與思維創新的盛會,荊楚網、騰訊大楚網、百道網和《湖北日報》等線上線下、大眾與專業媒體均有報道。以下就本次會議的代表性議題作簡要概述。
1 認識數字出版,引領行業發展:五種關系
五種關系。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院長、《出版科學》雜志主編、首屆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方卿教授在主題為《論數字出版產業發展中的若干重大關系》的大會報告上指出,根據官方的統計數據,數字出版產業產值接近2000億元人民幣,如果政府、企業、學者能再作深入研究,進一步理順某些關系,數字出版產值會比現在還大。數字出版的產業形態乃至運行規律和傳統出版是不一樣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他認為有五大關系需要慎重處理:一是技術與內容的關系,即“內容為體、技術為用”。二是產品與需求的關系。產品是為滿足用戶需求而被生產的,在數字技術環境下,讀者的需求不再是線性需求。三是傳統內容資源與數字內容資源的關系。在數字技術環境下,我們需要的是數字內容資源。所謂數字內容資源,即借助現代數字技術實現拆分、標引,可以按用戶需求進行重組的結構化文本、圖片、音頻、視頻資源。四是內容提供商與平臺運營商的關系。廣大中小型出版社要做的不是與大型平臺商角逐于分銷市場,而應朝著數字內容提供商的方向發展。五是傳統出版產業數字化升級與數字出版新業態的關系。方卿教授將傳統出版業內容深加工后提供服務稱之為傳統出版業數字化升級,而網游、動漫等都屬于數字出版新業態,二者截然不同,傳統出版商要做的本分工作應是先升級。
出版商,你在哪個行業?美國佩斯大學兼職教授練小川先生在主題為《出版商,你在哪個行業》的大會報告中指出,在2009年至2013年美國消費者的媒體消費時間統計中,只有手機的消費時間份額呈增長態勢。出版行業在面臨新技術的挑戰時,應以顧客為導向。比如鐵路在面臨飛機等新挑戰的時候,如果以產品為導向,它就是鐵路行業,若以顧客為導向,它處于運輸行業;電影在面臨電視等新技術的挑戰時,如果以產品為導向,它就是電影行業,若以顧客為導向,它處于娛樂行業。美國書業研究會(Book Industry Study Group,BISG)對它的650名會員做調查時發現,目前書業從業人員最擔心的問題是數字化轉型,BISG因此確定自己的使命為“促進創新,建立行業共享的解決方案”,范圍甚至擴展到數字內容的標準和流程。
扁平化關系模式。荷蘭萊頓大學人文學院圖書與數字媒體系教授A.H.范德韋爾教授在題為《互聯網一代與數字出版》的大會主題報告中指出,新讀者就是互聯網一代。所謂互聯網一代,不僅是在年齡上區別于傳統讀者的新生代,更強調在互聯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具備全新思維方式的新一代讀者。出版人的思維方式也需應時而變,在數字內容的生產過程中重視讀者個性化的定制需求,建立扁平化的關系模式。
電子書的核心:超鏈接。多看科技副總裁胡曉東先生在大會主題報告一開始時就指出,方卿教授和范德韋爾教授所談到的,正是多看科技四年以來苦苦追求并投入巨資進行的事業。胡曉東先生對紙質書與電子書之間的關系頗有心得。他認為,紙質書和電子書在移動互聯的驅動下,形成了一種編輯組織架構的整體變革態勢。移動互聯給圖書帶來的變化是革命性的,讀者懂得再多也沒有百度懂得多,知識從信息的擁有能力和理解能力變為信息的應用能力和再創造能力。當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媒體的時候,傳統媒體的價值在于用專業能力去引導和影響別人,而不是灌輸。他從自己17年IT從業經驗出發,認為,出版業同仁無需過多理會技術,而應思考在移動互聯的環境下用戶的需求會產生什么變化,用怎樣的內容去適應用戶。這與方卿教授、練小川教授的觀點十分一致。
2 出版企業轉型升級:打造企業生態系統
打造企業生態系統。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信息中心副主任劉成勇先生在題為《迎接移動互聯浪潮,實現轉型升級夢想》的大會報告中指出,當真正分析亞馬遜、蘋果、阿里巴巴、騰訊這些成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時,會發現他們真正的成功因素不僅僅是平臺,更重要的是生態系統。目前,打造企業生態系統已成為21世紀企業發展的一個核心內容。對數字出版來說,“內容+平臺+終端”是適合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三維生態系統。
轉型升級的基礎和最大考驗。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長、武漢大學兼職教授、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蘇雨恒先生在題為《出版機構轉型升級的關鍵認識與基本要求》的大會報告中指出,在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最大的考驗是對出版機構領導團隊的領導能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等核心能力的考驗,其基礎則是版權產業。要順利實現轉型升級,涉及五個體系的建設:一是數字化的產品體系;二是數字化內容生產和服務的支撐體系;三是數字化的運營服務體系;四是數字化的管理服務體系;五是版權業務體系。
產業聯盟與協同發展。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編輯,安徽出版集團總編輯林清發先生在大會報告中,與參會者分享了時代出版成立戰略聯盟的成功經驗。時代出版從2012年開始在數字出版領域率先成立戰略聯盟,并于2012年底入選“安徽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試點聯盟”,2013年10月入選“2013年度國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重點培育聯盟”,由科技部重點支持。他指出,產業聯盟在推動新媒體出版建設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三方面:第一,產業聯盟促進企業創新平善和共享;第二,產業聯盟促進企業創新項目建設;第三,產業聯盟促進企業科技人才培養。
公司內部制定規劃、協同發展。來自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與數字出版部主任的周清華先生,在大會主題報告中與參會代表交流了擁有90多家子公司、控股公司、參股公司、在國內圖書零售市場份額持續第一的中國出版集團,實現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的經驗,即通過編制《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數字化標準規范》,規定各子公司數字內容的上繳、入庫、存儲、電子書元數據內容、版權頁信息、制作格式、標識、內容標準、電子書流通、銷售等數據存儲與流通規范,并制定《中國出版集團數字資源管理辦法》,啟動中國出版集團數字出版資源總庫建設,計劃實現格式化存儲,一次制作,多元。
3 學術出版與專業出版:數字行為如何影響學術交流中的信任與權威
數字行為如何影響學術交流中的信任與權威。CIBER研究公司首席顧問、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兼職教授安東尼·沃特金森(Anthony Watkinson)在大會主題報告中與參會代表分享了關于“學術信任”的研究項目成果。該項目旨在通過研究數字行為如何影響或者說改變學術交流中的信任與權威。第一階段的研究主要針對英國和美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通過對將近70位學者的焦點小組訪談、接近90次的個人訪談,以及超過3000份的問卷回收等方式展開,并已經得到初步研究結論:一是研究人員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期刊文獻,尤其是同行評議的期刊文獻;二是與期刊文獻相比,社交媒體在權威性上還無法與前者相提并論;三是大多數研究人員并不信任開放存取期刊,但這種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
學術社交網站發展。所有的學術成果都是以學術論著的形式呈現的嗎?以前或許是,學術社交網站的興起也許要打破這一陳規了。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師資博士后許潔博士以代表性的學術社交網站為案例,梳理學術社交網站的發展歷程,總結其對學術出版的影響,指出兩者可以互相補充、共同發展。
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圖書學系主任烏蘇拉·勞滕堡教授在大會報告中指出,知識出版已經被視作一種公共產品,因此由政府和第三方資助的研究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第三方支持學術出版然后以紙質形態呈現仍然是學術出版的主流。
臺灣淡江大學信息與圖書館學系教授、淡江大學出版中心主任邱炯友教授通過題為《臺灣開放存取期刊的發展》的報告,指出開放存取期刊在臺灣尚未普及,仍有待推廣,臺灣學界與官方對開放存取政策的推動與研討并不活躍。臺灣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研究所所長楊聰仁副教授在本次會議上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影響學齡兒童電子書服務平臺的因素》。研究結果發現,影響學齡兒童電子書服務平臺的使用因素有響應性、穩定性、系統涉及、操作接口設計、電子書設計、認知個人化、內容相關性、充足性、使用習慣、知覺感受、分享性、家長規范與設備質量。
4 數字版權、國外數字出版、數字出版高等教育及數字閱讀
數字出版法律建設。數字出版法律建設是與國際數字出版接軌要求相一致,也是保證我國文化安全的需要。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出版科學》副主編黃先蓉認為,在數字出版法律制度的建設過程中,應注意數字出版法律法規體系的系統性、數字出版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數字出版立法部門之間的協調性、選擇合適的立法形式以及數字出版法律制度中的技術中立等問題。
美國的自助出版研究。武漢理工大學文法學院新聞傳播系主任賀子岳教授2012年在美國佩斯大學進修一年,在本次會議上,她就自助出版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作為一種獨立作者繞開傳統出版商,借助網絡服務平臺自行編輯、和分銷作品的出版活動形式,自助出版(self-publishing)在美國業界引起的爭論不小。反對者認為,垃圾讀物充斥自助出版平臺,質量和品質堪憂;認同者則認為,通過自助出版,作者獲利高,圖書價格低,還可實現按需印刷和定制出版等。賀子岳教授指出,自助出版屬于作者“優先”(Priority)的模式,有利于控制大出版商在書業的壟斷經營活動,對傳統出版商來說,則是一種警鐘長鳴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