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2 15:59: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字媒體人才培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跨界”人才培養;藝術教育;合作;培養模式
在藝術院校中,藝術創作與實踐是和教學、科研同樣重要的工作,也是藝術家彰顯藝術才華、實現藝術理想、展現藝術價值的創造性勞動。數字媒體藝術作為新興的重要藝術領域,尤其強調“團隊”與“合作”的概念。在數字媒體的藝術創作與實踐中,特別強調跨越學科與學科、專業與專業、校內與校外之間的界限,通過“跨界”創作,形成合力出成果。就目前的實踐來看,數字媒體在具體實踐中需要與錄音專業、動畫專業、藝術表演專業、設計專業、舞美專業等不同專業進行合作。所以教師在藝術的教學實踐中,需要具備“跨界”培養人才的意識,積極探索與嘗試最適合培養藝術人才的培養模式,滿足新時代下藝術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培養“跨界”人才的創新之處就是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到業界對“跨界”合作的迫切需求,從實踐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在藝術實踐中的合作能力。這與復合式人才培養的觀念有所不同,對中國學生“合作能力”這一軟肋進行了加強,更能適應市場經濟與全球化環境下對于人才的更高要求。
“跨界”人才的內涵與外延
面對迅猛發展的科學技術和媒體環境,培養在數字媒體藝術領域、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跨界”人才,確立“跨界”人才培養的具體方案,首先要厘清“跨界”人才的內涵與外延。
首先,本文提出的“跨界”人才的概念與“復合”式人才有一定區別?!皬秃稀笔饺瞬攀侵妇哂袑拸V的專業知識和廣泛的文化素養,具有多種能力和發展潛能,以及和諧發展的個性和創造性的人才,即“一專多能”的人才。“復合”式人才培養模式是從理論出發,探索現有學科內部組合的可能性,從理論研究來培養學生,引導學生用理論來指導實踐。而“跨界”人才培養是在“復合”式人才的基礎之上,培養的視角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旨在從實踐出發,按業界需求來培養“跨界”人才。
根據“跨界”人才的內涵,可以看出“跨界”人才培養需要打破舊有的教學體系,超越現有學科的組合,按行業要求培養人才,尊重市場規律,從實踐來推動人才培養的理論發展。培養實踐中,需要根據社會行業生產實踐的需要,對學生進行多學科的基礎技能培訓,并積極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尋求不同學科領域合作的可能性。
此外,“跨界”人才還注重人才培養的跨學科團隊式打造,發揮學生的跨界合作能力?!翱缃纭钡囊粋€重要外延就是“合作”,學生要想得到其他學科領域的資源和幫助,就要學會團隊間的協同合作。所以跨學科的團隊合作值得在教學中大力推廣,為提高學生的創作實踐能力和接觸不同學科的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國內外培養“跨界”人才的現狀與趨勢
面對迅猛發展的科學藝術和媒體環境,教育現代化成為當今教育的重要課題。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發展”的觀點,指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就要求教育應該不斷豐富自身內容和方法,更加注重人才全方位、多角度和跨學科的培養,把教育和生產勞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積極培養適應新時期生產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我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指出,要積極推進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色的學科理論的整合創新,加強基礎研究、新型邊緣交叉學科和跨學科的綜合研究。近代歷史上我國高等教育的教學體系經歷了四個階段:模仿階段(1949年—1965年)、嚴重倒退階段(1966年—1976年)、建立發展階段(1977年—1995年)、逐步完善階段(1996年—今)。目前,在我國高等學校中,單一式教學體系和復合式教學體系同時存在。
世界高等教育也把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模式作為最新的教育理念。如美國大學實行以學生為中心、課內與課外結合、科學與人文結合、教學與研究結合的方法,稱作“一個中心,三個結合”。這種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本文提出的“跨界”人才培養模式有很多相似之處。然而“跨界”人才模式是區別于復合型人才模式的,在培養方法和理念上也超越了舊有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
“跨界”人才培養是在原來提出“復合”式人才培養的基礎之上,培養視角全面轉換、培養方法全面升級?!翱纭笔强缃缛瞬排囵B模式的精髓,“跨”不僅要跨專業、跨學科、跨導師,還要跨團隊、跨組織。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在南京藝術學院開始實施,而且效果顯著。
“跨界”人才培養的運營模式
南京藝術學院“跨界”人才模式的培養通過各教學要素的整合和優化,其基本思路主要有以下四種運行模式:
跨學科課程的授課模式。在系統理論的指導下,按照行業的需求,采用靈活機動的教學模式,打通不同學院、不同系科的課程,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意愿,通過聯合教學培養出寬口徑、精專業的學生。比如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提出的l+2+1的教學模式,一年級是基礎課程,通過這部分各系科通用的課程培養學生的“寬”知識面,二三年級是專業課程,這由進入二年級的學生根據一年的學習自主選擇,這部分課程講究專業的“深度”和“精度”,四年級以實踐性課程為主,講究實用性及與社會的接軌。
多學科互補的指導模式。通過成立跨學科的團隊導師隊伍,開展多學科的合作、交流,實現優勢互補,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研究思路、方法,加強研究能力、創新能力。打破院系之間的界限,鼓勵不同院系之間多合作,通過各種類型的實踐,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如短片制作的課程,除了影視專業學生外,可以進行多專業聯合,所涉及專業如動畫專業、攝影專業、錄音專業等。
跨領域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把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現代化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跨空間多層面教學方法,使學生形成交叉學科立體的知識架構。
如在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開設的《影視短片制作》中,在制作劇情短片和實驗短片的課程時,就要求學生要利用錄音專業或其他專業同學的原創音樂作品進行影像創作的課題。錄音專業的同學在具體的課程中也要求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同學的DV作品重新配音樂和音效,增加跨專業、跨課程的聯合作業,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
跨院系合作的實踐模式。打破院系之間的界限,鼓勵不同院系之間多合作,通過各種類型的實踐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藝術學和其他學科如文學、理學、工學縱向比較,藝術學的學生要求有獨特的學科氣質,更廣泛的知識背景;藝術學橫向比較,如美術、音樂、設計等專業,影視類專業更要求學生在從事藝術創作與實踐中,培養更多的團隊意識。所以,打破院系的限制在藝術教學領域尤為重要,院系合作促進了各個專業之間的聯合與互補,有利于培養適應新時代具有合作與創新精神的優秀藝術人才。
“跨界”人才培養模式在南京藝術學院的實踐與成果
跨專業創作,交叉互動。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在藝術創作與實踐中進行“跨界”,在藝術創作中利用跨專業的交叉互補,變單項優勢為綜合優勢,揚長避短,形成相互補充和促進的合力。如傳媒學院的動畫、錄音、廣播電視編導(以下簡稱廣編)專業在創作中利用各自優勢,在藝術創作中相互支持,如在動畫作品實踐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師生,發揮專業優勢,在創作過程中協助完成劇本撰寫、鏡頭剪輯和特效制作的工作;而錄音專業的學生可以借助廣編專業的優勢,為原創音樂拍攝MV(音樂電視片);動畫專業的學生又可以發揮專業特長,對廣編專業的影視作品進行三維特效的制作和潤色等。在這樣的交叉互補中,不同的專業在磨合中逐漸形成了合作優勢。
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通過不同專業的“跨界”創作,成果斐然。2009年2月,傳媒學院動畫系作品《孩子來了》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CCTV6)的《愛畫電影》中播出,得到了業界的很大關注。該作品榮獲國內國際多項大獎,是傳媒學院“跨界”創作的一項成果。這部動畫片集中了動畫、錄音、廣編不同專業師生的不懈努力,由錄音系導師親自創作和演奏原創音樂,廣播電視藝術系的師生合力撰寫劇本以及完成后期合成工作。驚悚劇情短片《出租車》中,由錄音系范翎老師創作的音效榮獲了2008年大學生短片盛典的“最佳音樂效果獎”;《那些花兒》(第二屆江蘇省高校數字短片大賽最佳導演獎),《大盤雞》(第二屆江蘇省高校數字短片大賽最佳造型設計獎)的音樂和音效也都是由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錄音系創作的。
除了影視作品中的原創音樂外,廣播電視藝術系和動畫系也“跨界”為音樂作品“配畫”,創作了眾多的音樂電視作品:動畫專業教師為莊曜老師創作的歌曲《花兒本是心上的話》創作的動畫MV獲首屆江蘇省高校數字短片大賽最佳音樂獎。
跨出校門,與業界“跨界”合作。除了校內各專業之間的“跨界”創作外,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在“開門辦學”理念的指導下跨出校門,與傳媒業界和兄弟院校進行“跨界”創作。如傳媒學院和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合作完成的《血捍長空》60分鐘的英文版,獲得了烏克蘭“共同的勝利”電影節三等獎,俄羅斯歐亞電視工作者協會的競賽獎;傳媒學院與江蘇教育學院老師合作的實驗音樂《魚·漁·欲》獲得北京電子音樂節三等獎等。這些“跨界”創作不僅增加了學校老師和同學的實踐經驗,也在業界和社會上為南京藝術學院塑造了良好的形象。
建立專業工作室,專業“跨界”教學。傳媒學院正在嘗試把“跨界”的團隊創作推進到本科教學的體系中去,一方面注重各個專業實踐課程的內容設置,在課題設計中增加跨專業的合作內容,比如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影像實踐I”的課題中,就要求學生要利用錄音專業或其他專業同學的原創音樂作品進行影像創作的課題,錄音專業的同學以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同學的DV作品為素材,重新為其創作音樂和音效,增加跨專業的聯合作業,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
另一方面,在各系科設立創作專業工作室。如在動畫系建立三維動畫、二維動畫、定格動畫工作室,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設立非線性編輯工作室。不同專業的高年級同學可以在工作室中組成項目創作團隊,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創作和實踐,這樣既加強了團隊意識、角色意識的培養,也讓“跨界”創作能聚集更多、更強的合力,創作出凝結多專業創新思維的優秀成果。
“跨界”人才培養模式適合現今的科學技術發展和教育環境,適合中國國情,也適合中國學生能力的培養,具有推廣價值。在藝術人才培養領域,“跨界”人才的培養模式初見成效,也有需要反思和改進之處。我們希望通過對南京藝術學院近年來數字媒體藝術的教學實踐的反思與總結,給“跨界”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創新提供更多的可供借鑒的經驗。
(本文為2011年度江蘇省省級教改課題《數字媒體藝術“跨界”人才培養研究》研究成果,批準號:JWXYYKJ12)
參考文獻:
[1]劉子奮.高校藝術人才培養的創新教育[J].福建藝術,2001(10).
[2]胡杰,冉學平,秦明忠.構建數字媒體教育“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J].試驗技術與管理,2011(3).
[3]奚春燕.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復合型數字媒體技術人才——山東大學軟件學院數字媒體系人才培養[J].計算機教育,2008(8).
[4]賈振.適應數字媒體專業的教學理念探討[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12).
關鍵詞:數字媒體;跨科學;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1 背景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本科教育都是以“學科中心論”為主線構建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知識經濟的日趨高漲,對復合型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本科教育如果沿襲傳統意義上劃分的幾百種學科體系和“對口式”專業培養模式,忽視學科專業發展的廣度與交叉融合性,使學科之間缺乏學術聯系,必然會導致培養人才的知識面過窄,不適應時展的需求。比如,現有的大部分院校都局限于工學領域開設軟件工程和數字媒體技術等專業,或者在藝術學領域開設動畫、工業設計、數字媒體藝術等專業,從而導致藝術學專業的學生缺少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媒體制作技能方面的基本訓練,而工學專業的學生缺乏藝術修養。因此,我們需要改革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制訂出新的培養方式和培養目標。
1.1 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客觀需求
人才培養模式是多個要素綜合的復合體,主要包括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育評價等多個要素以及制訂目標、實施培養、評價和改進培養方式等多個環節。一般而言,制訂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有兩種方案:一是構建課程式交叉培養模式,在原有專業設置格局不變的情況下增設其他學科的課程,以擴展學科的專業面;二是構建專業式交叉培養模式,在原有專業目錄外設立邊緣性和復合性的新興學科,以培養復合型人才。我國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已經從上個世紀50年代強調學科知識系統性與完整性的知識型教育,轉變成既重視學科知識傳授又重視專業技能培養的知識能力教育。目前,我們則致力于“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一體”的素質型教育,因此,大力發展跨學科培養模式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進步,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培養的新興專業數字媒體技術人才必須既具有共性,又要具有數字媒體產業需要的個性,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這就要求我們從學科發展的綜合化和整體化方面考察我們的人才培養體系,將學科體系中最實質和最深刻的跨學科內容傳授給學生,使技術和藝術能夠相互融合,以培養高素質學生為目標構建數字媒體技術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精心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并將人才培養理念付諸實踐。
1.2 數字媒體行業的興起和蓬勃發展
近年來,數字媒體技術如數字動畫、游戲設計、數字藝術設計、數字出版、網絡廣告、影視特效等飛速發展。數字媒體的視覺表現手段和形式具有自由、創新力和想象力的特征,數字媒體產業也以數字媒體技術與藝術為主要支撐而產生。其中,15個國家級“動畫產業基地”已經被國家廣電總局命名,數字媒體企業發展也越來越迅速,產業發展商機劇增。
數字媒體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不同層次和不同崗位的專業化人才。同時,眾多行業領域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出版、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媒體、桌面視窗、數字影視制作、數字媒體遠程醫療、數字媒體展示、游戲制作、觸摸媒體和在線培訓等,也為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創造了眾多就業機會,為數字媒體專業的存在和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和良好機遇。
2 數字媒體人才培養目標
數字媒體創新型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什么?傳統的說法是應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滿足企業的需求為目標,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此類說法不能作為職業生涯的長遠規劃,而只能針對社會短期應用目標培養高就業率人才。我們培養的學生應該具有長久競爭力并有望成為行業內的高端人才,即具備統籌、策劃、管理能力的人才,如編導、制片、游戲策劃、設計師等。根據上述目標,我們可將各類數字媒體人才由高到低劃分為創造型、設計型和操作型3個層次。其中,創造型人才指可以對作品進行能夠彰顯個人風格和展現作品靈魂的創作;設計型人才則從具體業務出發,根據總體規劃對作品進行具體的技術處理;操作型人才則是進行具體步驟的操作,負責產品制作。根據上述培養層次,學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①就創造型人才而言,學生應富有創新精神,具有良好的美學鑒賞和領悟能力以及獨立進行藝術創作的潛力;學生應對現代媒體具有獨立分析能力和保持一定的敏感性,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析媒體并進行獨立創作。
②就設計型人才而言,學生能夠掌握復雜的計算機技術,不僅可以操作輔助媒體軟件進行創作設計,而且能夠自行編制一些軟件進行原創性的軟件設計;學生具有較高的美學修養,具有一定的新媒體藝術創作能力。
③就操作型人才而言,學生應掌握媒體傳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夠運用計算機進行創作設計。
嚴格而言,數字媒體人才的培養目標應是從創造型、設計型和操作型多層次角度培養應用創新復合型人才。
3 數字媒體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設計
數字媒體行業是一個融合了藝術設計和計算機技術的新興行業,相應的課程實踐體系與傳統的專業課程體系有所不同。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不但要讓學生積累豐厚的理論基礎,而且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果教師僅偏重基礎知識和深奧理論知識的傳授,采用較單一的教學體系和相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或者只是加強對學生動手技能的培養,那么學生只能得到書本知識或操作技術的堆砌,甚至失去對本專業的興趣。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教學模式,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設計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1)設定交叉型的教學計劃。
根據跨學科的特點,我們整合課程資源,在教學上確定以重技能(信息技術和藝術設計兩方面技能)、求創新(數碼藝術創意求新求異)和促交叉(技術與藝術相融)為基本的教學指導方針;在對學生進行計算機軟件教育的基礎上,同時開展數字技術、交互技術、多媒體技術與藝術修養、藝術創意等藝術類課程。這種技術與藝術結合的教學計劃正好有利于交叉型人才培養的專業建設與發展。數字媒體培養知識結構如圖1所示,亦即數字媒體技術教學計劃,它融合了計算機專業基礎和文化藝術技術以及數字媒體專業特有的專業基礎課程。
2)進行課程改革,開設拓展課程。
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不僅需強調基礎理論的傳授,而且要結合數字媒體專業的具體特色應用。比如,教師在進行數據結構課程教學時,需要結合游戲開發中常用的案例進行介紹;同時指導學生開展相應的專業活動,組織學生參加與專業相關的科技競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并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
3)組建課程實驗室,開發核心課程教學資源數據庫及管理系統。
數字媒體專業涉及的教學案例比較多,技術和藝術方面的案例和資源需要統一管理,學生的作品也要在學習階段具有一定的銜接性。為了保證此種延續性以及統一管理,我們有必要組建課程實驗室,開發具備教學功能、資源功能、管理功能以及二次開發功能的數字媒體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庫,包括專業標準庫和網絡課程庫等。
4)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健全社會實踐與實習機制的人才培養模式。
我們與多家傳媒企業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同時與各種移動媒體、網絡媒體、數字媒體企業建立長期業務合作關系,共同研發項目課題。我們引導學生以實習或與企業合作研發的形式參與實際應用,讓學生學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的畢業設計將在軟件企業或項目開發實踐中完成,以適應將來工作崗位要求和社會需求。
5)建設復合型數字媒體師資隊伍。
培養復合型數字媒體創新人才需要建設復合型數字媒體師資隊伍,要求我們不能只是簡單融合各個專業,而是能夠以各種靈活的方式培養出既具有藝術功底,又具有深厚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的教師,因此我們從偏重學歷和學術水平轉變到學歷、學術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并重的方向上來。
我們所采用的方式是一方面創造機會鼓勵教師進行專業進修,與國內外先進的數字媒體技術開發機構和教育機構開展學術交流和進行課題研究,提高教師的技術研發能力和教學水平;另一方面,外聘企業中經驗豐富和有實際項目經歷的業界人士到學校授課或開設講座,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與市場接軌,為學生成為應用型本科人才奠定扎實基礎。
4 結語
一、招生對象和人才培養目標
本專業招生對象主要為:高中起點本科(高起本)招生對象為具有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技術學校、中等專業學校畢業資格(證書)和同等學歷者;??破瘘c本科(專升本)招生對象為具有國民教育??飘厴I資格(證書)和同等學歷者;以及在藝術設計行業企業工作、對藝術設計領域具有求知欲望和學習能力的一切人員,包括需要接受藝術設計繼續教育學生、需要轉專業學習或獲取第二學歷的人員。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綜合素養以及藝術修養、能熟練掌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理論知識和應用設計技能,學生通過學習具備能應用新的數字媒體創作工具從事數字媒體藝術設計與制作具有創新和實踐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全的體魄,適應社會需求的復合型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應用型人才。
具體目標:
(一)任選方向——數字影視媒體藝術
培養具備適應數字影視媒體藝術領域的發展動向,并能掌握運用所需的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專業課程培養能力包含:培養學生運用相關影視動畫語言元素、動畫原理設計、劇本創作、攝影藝術、影視節目包裝與制作、影視動畫特效等影視動畫制作原理與應用技術;本專業方向以培養影視動畫設計及其相關行業的專門人才為目標,貼近現代社會影視動畫行業急速發展的需求。
(二)任選方向——數字環境媒體藝術
培養具備適應數字環境媒體藝術領域的發展動向,并能掌握運用所需的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專業課程培養能力包含:培養學生掌握相關三維建筑動態模型設計、數字三維藝術設計(動畫、模型、材質、燈光、特效、數字雕刻)、3DMAX三維高級建模、投標動畫設計、虛擬樣板房動畫等數字環境媒體藝術原理與應用技術;并且能夠運用漫游技術,表現室內外建筑設計的環境及結構實體,利用項目規劃實戰,分組合作完成建筑漫游動畫創做設計與制作展示全過程。
(三)任選方向——數字視覺媒體藝術
培養具備適應數字視覺媒體藝術領域的發展動向,并能掌握運用所需的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專業課程培養能力包含:運用視覺多媒體圖像呈現設計與多媒體藝術表現能力,具備當代多媒體設計理念和主動學習追蹤前沿圖像表現技術的素養。
二、培養模式的創新
本專業采用遠程開放教育與普通高職教育并舉的“雙軌運行”機制。發展高職教育和現代遠程教育均已成為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兩種不同類型教育有其獨特的特點。本專業采用的“雙軌運行”機制,將共享遠程開放教育與普通高職教育的人力資源(教師和教輔人員、管理人員等)、辦學場地(校園、教室、實訓基地、圖書館、食堂、宿舍、體育運動場地等)、物質資源(信息化設備、校園網絡、圖書資料等)、專業課程、無形資源(辦學經驗、管理理念、教學手段等),借助高職教育開發高質量的職業技術教育課程,提供學生實踐實訓所需設施和裝備、校園文化建設;依托遠程開放教育構建高水平的遠程網絡教學平臺,開發高質量的教學課件和管理軟件。
(一)“多元合作、嵌入式教育”
專業是在遠程、開放的教育情境中,以“開放、合作、資源整合,寬進嚴出”的理念為指導,以“多元合作模式的“嵌入式教育”,產學研校企合作“零距離、訂單式”創新人才教育,由企業按照用人需要,學生“入住”企業項目部,企業聯合高校深入合作,進行定點、定向培養人才,采用“適銷對路”的新型教育辦學模式下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產學研合作、相互推動混合式”的教學方式
本專業是在遠程、開放的教育情境中,以“開放、合作、資源整合,寬進嚴出”的理念為指導,考慮到專升本學生學習環境的多樣性以及其工作進深需求,充分利用我校高職教學色“雙師結構”教學隊伍,整合到遠程教學和資源建設的全過程,做到教師資源的最大優化配比,一是通過特聘方式聘請相關行企業的優秀設計師參與數字化資源建設和遠程教學指導,二是注重加強我校師資的企業掛職鍛煉,把最新技術和企業的實際問題引到學校,緊跟行業發展趨勢,把應用實踐與教學過程緊密聯系,結合遠程開放教學手段,使教師和學生都受益。其目的是充分發揮和整合各種社會力量和優質資源,契合行業企業需要、適應廣大從業人員的學習需求,以天網、地網、人網三網合一、信息化的學習環境為支撐,以學習者自主學習、自主學務管理為主要方式,以嚴格而有彈性的過程管理為保障,培養高素質應用型的數字媒體藝術專門人才。
(三)“主體性、立體化、貫通型”的課程體系
本專業的課程體系以“學習者為中心,縱向銜接、橫向溝通”為指導,采用以學習者為主,以“樣板化、立項性、相互融合”為原則來構建專業“橋梁課、框架課”,為非本專業的再繼續學習繼續打造的“紐帶”。課程充分體現了數字媒體藝術人才需求的主流方向,并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和較強的職業性、溝通性、靈活性、延伸性,滿足了學習者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在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上,采取項目化課堂作業方式推進教學,強調以“探究”為特征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同時,積級倡導“以項目為中心的學習”。和“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
(四)構建“五維共創”下的實踐教學體系
以實訓項目為主設計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內容、以作品案例為主開展實踐課程教學、以學生為主導開展作品講評、發揮實習基地作用,培養高素質人才、注重第二課堂實踐技能訓練和“導師制”指導的“五維共創”下的實踐教學體系。
1.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就獨立學院來說,其是在我國高等教育規模日漸擴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具有“優、獨、民”的顯著特征,是一種特殊化的辦學形式,所培養的專業人才都是社會急需的重要人才。同時,在計算機技術、數字通信技術等發展浪潮中,傳統媒體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不斷朝著“數字化、網絡化”方向發展,我國已將數字媒體產業發展放在關鍵位置,其已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的關鍵性領域。由于多種主客觀因素影響,與世界范圍內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數字媒體產業發展速度較慢,數字媒體專業人才缺乏。隨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成為我國眾多高校中開設的專業之一,獨立院校更是如此。就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來說,將數字媒體技術、藝術創作二者有機融合,要求學生在掌握數字技術及藝術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將數字技術巧妙應用到多個領域,比如,動畫、影視,有利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其全面發展。對于該專業學生來說,畢業之后,從事的都是我國熱門行業工作,比如,廣告公司、游戲公司、動畫公司,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2.項目化教學。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傳統“填鴨式、放羊式”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時展的客觀要求,不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急需深化改革教學方法。隨后,各類教學方法不斷應用到各階段教學中,比如,多媒體教學法、分層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獨立學院也不例外。就項目化教學法來說,其應用可以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教學形式,利于培養學生多方面素養,尤其是實踐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利于將素質教育理念有效落到實處,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具體來說,在應用項目化教學法中,教師需要綜合分析班級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認知水平等,圍繞課程內容,選擇適宜的項目,讓班級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項目內容,便于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不足之處,進行針對性學習,將掌握的專業知識靈活應用到??踐中,不斷提高綜合實踐能力。
二、項目化教學下獨立學院數字媒體藝術人才培養模式
1.明確人才培養與課程教學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全方位準確把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特點、性質,以社會市場為導向,隨時關注我國數字媒體產業發展情況、發展方向等,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有效指導專業課程教學。同時,教師必須準確把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學重點、難點等,根據班級學生已有認知水平,以項目化教學法為基點,多角度明確專業課程教學目標,也就是項目化教學目標,確保其能夠利于項目化教學方法的優化利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教學能夠順利開展,為培養復合型數字媒體專業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將項目化教學目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巧妙融合,制訂專業課程教學計劃,明確專業學生的學習方向,便于專業學生更好地掌握美術、網絡等重要基礎理論知識,能夠熟練操作計算機等,在計算機技術作用下進行一系列實踐操作,比如,網頁動畫設計、建設網站,有效提高其專業技能,促進其全面發展,有效提高項目化教學法作用下的專業教學整體質量。
2.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制訂教學方案,科學劃分學習小組。
在應用項目化教學法過程中,教師要將其放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教學的關鍵位置,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專業課程特點、內容等,優化完善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全新的課程框架。要將“藝術、技術、人文教育”等有機融合,使其貫穿專業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的始終,將“技術、藝術”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有效指導專業課程教學,充分發揮項目化教學法多樣化的作用,確保學生掌握重要的專業基礎知識,利于提高其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等,尤其是數字媒體設計能力。教師要以專業課程體系、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切入點,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有效指導專業各階段教學,不斷培養學生多方面素養。以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界面設計”為例,在學習相關章節知識中,教師需要根據章節知識難易程度,圍繞當下界面設計方面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制訂合理化的章節教學方案,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等,引導學生觀看相關的視頻、圖片等,確保他們對相關章節知識留下初步印象,進而優化課堂教學環節,進行相關演示,便于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章節相關理論知識,為之后實踐教學提供有力的保障,進行一系列界面設計方面的實踐操作,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同時,教師要通過多樣化形式,全方位客觀分析班級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水平等,根據各方面情況,科學劃分學習小組,促使組員、小組間達到優勢互補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增強各小組間的凝聚力,相互激勵、共同進步。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小組長,小組長需要根據組員各方面情況,明確分工,確保每位組員都能參與到項目任務中,共同進步、共同成長。教師要根據各小組情況,圍繞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知識,安排難易程度不等的項目任務,各小組要根據組員喜好、已有水平等,制訂項目實施方案,教師要結合分配給他們的項目任務,全面、客觀評價他們制訂的實施方案,向其提出針對性意見、建議等,有效指導學生,確保各小組順利完成項目任務,在實踐中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技能,確保制定的人才培養目標順利實現。
3.具體實施、評價總結。
在項目實施階段,教師要對各小組提出相關要求,確保其準確把握項目實施內容、方向等,要求他們注重彼此間的協調合作,遇到問題后,要共同解決存在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只需要扮演好協作者、組織者等角色,不要過多干預學生,在積極引導的基礎上,適當點撥,確保他們都能順利完成對應的項目任務。當項目任務完成之后,教師要根據各小組分配的項目任務難易程度、實施進度、完成情況、組員參與情況等,全方位客觀評價各小組完成情況,在肯定他們實施成果的基礎上提出針對性意見、建議,客觀總結專業課程教學。另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在項目任務完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教學,集中解答他們學習課程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他們在項目化教學法作用下,有效突破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知識重點、難點,優化完善知識結構體系,更好地將其作用到實踐中,多角度提高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技能,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項目任務完成情況,優化完善課堂教學,將項目化教學法巧妙融入分層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等中,促使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二者有機融合,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教學實踐的機會,更好地了解當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相關崗位,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認真學習專業課程知識,注重自身專業技能的提高,便于畢業后更好地走向相關崗位。
(湖北工業大學 計算機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8)
摘 要:針對當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特點,分別從課程體系、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等角度對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研究,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發展提供一種創新的技術和藝術相融合的思路,使人才培養模式更適合社會需求以及地域經濟產業發展要求。
關鍵詞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本科院校;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模式
基金項目:面向卓越工程師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校2014063)。
第一作者簡介:劉罡,男,講師,研究方向為演化算法、圖像處理,lg0061408@126.com。
文章編號:1672-5913(2015)14-0009-04
數字媒體產業目前相關的技術研發、數字娛樂內容的生產發展速度迅猛,但專業數字媒體人才缺失卻成為了中國數字媒體產業發展的軟肋。因此,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應運而生,成為近幾年較多高校新增專業之一。數字媒體技術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新學科專業,很多本科院校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認識不足,對專業人才培養缺少明確的規劃和目標[1]。
數字媒體需要的專業知識涉及技術、藝術、人文社科等學科,其主要相關專業分為數字媒體技術和數字媒體藝術兩大類,它們在數字媒體類軟件的開發應用領域中互有交叉。其中,技術學科涵蓋了媒體素材數據采集與處理、媒體創作軟件開發,以及媒體創作過程中的腳本設計、提高效率或實現特效的軟件二次開發技術等;藝術學科包括美術基礎、動畫等設計軟件的應用、數字影視后期制作技術等;人文社科主要包括傳播與文化、視覺傳達、影視動畫藝術等。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并不只是簡單為學生開設相關技術和藝術課程,而是在明確該專業主軸的情況下去融合技術與藝術。
1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與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分析
我國本科院校中數字媒體相關的專業主要分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和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和其他計算機專業相比,基礎專業課程相同,最大區別是其著重于開設圖形圖像、視頻、音頻等數字媒體處理,以及軟件交互式設計、網站設計、游戲編程設計等數字媒體相關計算機開發技術的課程。數字媒體技術是計算機科學在某一具體領域的應用細化,其畢業生在掌握計算機理論和編程的基礎上,對于數字媒體具備比較深入的理論知識、編程和設計能力,可從事數字圖像、視頻、音頻相關技術的開發,以及網頁設計與網站維護、多媒體設計制作、游戲程序制作等工作。
而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和其他計算機專業相比差別比較大,其著重于使用相關計算機軟件進行藝術創作,核心課程仍然是藝術創作類課程,對計算機理論和編程的課程要求不高。因此,本質上數字媒體藝術是對傳統藝術類專業創作方法和創作思想的革新和擴展,是藝術和計算機技術融合的新型專業。其培養的畢業生除了應具備良好的藝術創作能力外,還要熟練掌握并運用計算機軟件設計工具進行藝術作品的設計和創作,可從事網站美工、游戲場景及人物設計、數字動畫剪輯制作等與計算機技術相關的藝術類工作。
數字媒體技術和數字媒體藝術各有側重,但又有聯系,兩者很容易混淆。由于認識不足,部分本科院校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和課程設置規劃缺少明確的目標和思路,只是簡單地在計算機專業技術課程中增加藝術類課程。同時由于總學時的限制,增加藝術類課程使得部分計算機技術類課程停止開設,但藝術類課程也難以開設完整。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一般開設在計算機學院,而計算機學院缺少教授藝術類課程的教師,這也使得藝術類課程的教學達不到要求的效果。對于學生而言,該專業的學生學習內容過雜,缺少系統性,學生缺少完整的計算機技術知識,同時對藝術也是一知半解。因此,該專業的學生同其他計算機專業或者藝術專業相比,缺乏核心競爭力,學生對該專業沒有認同感。本科院校如何認識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尊重專業教育發展規律,培養有特色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2 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數字媒體技術與數字媒體藝術屬于數字媒體的兩個方面,無論是從選拔過程、培養目標,還是就業方向來看,它們都有很大不同。一般而言,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屬于工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屬于藝術學。
目前國內外不少院校開了數字媒體相關專業,都在探索與之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比如英國高校數字媒體專業的本科教育開始于20 世紀90 年代初, 它以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支撐,其中伯恩茅斯大學(Bournemouth University)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開設兩門與數字媒體相關的專業,一門是設立在計算機學院的以學習數字媒體技術和計算機圖形圖像為基礎的數字媒體發展專業,另一門是設立在媒介、新聞與傳播學院的以新媒體創意藝術為目的的互動媒體制作專業[2]。
浙江大學在復合型數字媒體技術人才的培養方面也探索出一套有自身特色的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體系。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的數字媒體專業主要依托其實力雄厚的CAD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與眾多游戲公司、影視集團、創意企業的合作,面向企業培養定制的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實現以藝術創意為目標進行計算機應用方向的研究。游戲相關課程多、校企結合的實踐機會多是浙大數字媒體專業培養的一大優勢和特色[3]。
另外,中國傳媒大學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以藝術設計學院為依托,把面向新媒體平臺進行藝術再設計作為培養目標。由于學生普遍有較高的藝術水準,數字媒體只作為表達藝術創意的平臺,數字媒體技術即各種數字媒體軟件,僅僅是進行藝術設計的工具。其專業培養目標上倚重于藝術,因此課程設置上既有諸如美學等比較傳統的藝術類課程,又有如音樂視覺化等很有新意的課程。其本科教學的目標可以理解為在新媒體平臺上,利用數字媒體技術為打破藝術感知界限而進行藝術創新活動。
以上學校在技術或藝術的專業方向上有明確的培養模式,但是對于一般的本科院校而言,無論是從培養目標還是主干課程來看,都存在一定的偏差。以湖北工業大學為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設在計算機學院,設置該專業的目的是從技術、藝術、創意、制作以及學術研究等多方面實現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培養社會急需、市場覆蓋面大的,涉及影視娛樂、動畫制作、網絡媒體制作、游戲開發等行業的,具有創新精神、從事數字媒體設計和制作、兼通藝術和技術的復合應用型專業人才。
其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課程分為兩類,一類是計算機技術類課程,一類是藝術基礎及制作類課程。從該專業開設學院可以看出,其重心應該是計算機技術,然而其計算機技術類課程和藝術類課程所占比重基本持平,沒有明顯重點,同時兩類課程之間聯系很少,沒有形成融合的態勢。
此外,藝術類課程需要學生有一定藝術基礎,但幾乎所有學生都沒有此基礎,導致藝術類課程缺少創意教學,最后成為對某個軟件的操作學習。由于藝術類課程學時有限,與專業藝術類相比,學生所學的軟件操作也極為有限,缺少相對應的創意思維。除此之外,計算機學院內能教授藝術的教師人數很少,師資嚴重不足,和同行也缺少交流。
由于總學時的限制,藝術類課程擠占了技術類課程的學時,導致應該開設的技術類課程無法開設,學生所學技術類課程沒有形成體系,同時又缺少學習技術類課程的興趣。更為嚴重的是,學生完全沒有融合的思維,對技術類和藝術類課程學習容易陷入混亂,不清楚自己的發展方向。對于學生而言,藝術類課程比技術類課程難度低,因此部分學生會完全放棄技術類課程的學習,只學習藝術類課程,但又因教師教授有限,無法和藝術專業類學生相比。該專業學生畢業后大部分仍從事傳統的計算機技術類崗位,沒有顯示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特色。
3 對現有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
由上述現狀可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存在諸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尤其是開設的課程過于寬泛,導致該專業培養的學生沒有自己的特色,在市場上缺少競爭力。數字媒體專業是一個新興的交叉學科與專業,包含了許多發展方向,而任何一個專業的教育成功,需要在諸多可選的專業方向中確定主要方向,課程應該圍繞主要方向進行開設,并適當地兼顧其他方向。
因此,需要進一步明確復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目標,通過對學科交叉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對已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以及藝術修養類課程進行精簡,調整教學大綱和課程內容,盡量改變過去內容寬泛、面面俱到的情況,構建新的教學內容體系,優化教學內容[4]。考慮到實際情況,建議培養方式以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圖像學為專業技術方面的主軸,以數字媒體相關軟件(如游戲程序開發)為中心,以作品創作為輔助,在此基礎上強調技術與藝術的融合,強化復合型實踐技能的培養。
該專業的人才培養可以分為2個遞進的步驟:第1步,將學生首先培養為數字媒體方面純粹的計算機技術人才,如從事數字圖像處理、圖形處理等的技術類編程人員;第2步,在此基礎上,將相關藝術作品的創作軟件或應用軟件的設計與開發作為技術的需求驅動和應用點,實現藝術和技術的無縫對接,培養出真正的復合型人才。這樣的培養模式優點是學生明確所學專業的重點,同其他計算機專業相比,有自己技術上的特色;同時,學生對所學技術在藝術領域的應用也有清晰認識。
據此,該專業的課程設置將也分為2個遞進部分:作為技術基礎的普通計算機技術類課程和以藝術為應用方向的應用技術類課程。普通技術類課程的設置主要包括: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算法基礎等基礎技術課程,建議在第1—4學期開設;而應用技術類課程的設置主要包括: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機圖形學、網站前端技術、游戲引擎基礎、游戲人工智能、計算機游戲程序基礎、3D計算機圖形學、數字視音頻處理等以藝術為主要應用方向的技術類課程,建議在第4—7學期開設。此外,可以在第6—7學期開設藝術輔修課,如:藝術基礎、動畫概論及工藝流程課程。總體課程結構圖如圖1所示。應用技術課程是基礎技術類課程在藝術應用方面的擴展,基礎技術類課程是應用技術類課程的根基。同時,3D圖形學、游戲引擎基礎等課程中的內容也可以用于媒體制作軟件的插件開發,而對技術知識的掌握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應用創作軟件來制作自己的個性化創意作品。
在教學方面,須根據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改變過去“以課堂為中心”的單一教學模式。特別是應用技術類課程,要適應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仿真案例、項目驅動、問題驅動等多種教學方法,以適應不同內容教學的開展。在集中實踐的教學環節中,建立“以作品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機制[5]。作品要強調技術與藝術的融合,強化復合型實踐技能人才的培養模式,以培養出社會所期望、有利于地域經濟發展的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復合創新型數字媒體技術人才[6]。
參考文獻:
[1] 楊哲. 數字媒體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分析與設計[J]. 現代教育技術, 2012, 22(12): 81-82.
[2] 鮑楓, 王以寧. 英國高校數字媒體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及其啟示[J]. 外國教育研究, 2011, 38(12): 44-49.
[3] 耿衛東, 陳根才. 挑戰復合型動漫技術人才的培養: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建設回顧[J]. 計算機教育, 2008(13): 38-39.
[4] 邱德紅, 肖來元, 方少紅. 數字媒體技術特色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分析[J]. 現代教育技術, 2013, 23(11): 67-68.
[5] 黃成云. 數字媒體技術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D]. 武漢: 華中師范大學, 2012: 36-47.
關鍵詞:高職 數字印刷技術 專業人才 校企合作
數字印刷是貫徹“互聯網+”行動的具體體現,是電子成像技術、現代電子技術與數字技術的有機融合,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數字印刷技術在社會各行各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3D技術的發展為數字印刷技術提供了巨大的發展契機,因此數字印刷技術得到社會的巨大認可,并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超過120余所高校開設了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及方向。由于硬件投入、師資水平、培養模式等情況不同,各院校培養出的人才素質也大相徑庭。隨著全國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推進,只有不斷探索與時俱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備較強實踐技能的職業化、市場化人才,才能符合高職教育特點及服務地方產業、區域市場的剛性需求。
高職人才培養主要是以實現特定的人才培養目標,遵循相應的教育理念指導和培養制度而進行的教學過程設計與模式。人才培養是將教學理念、專業設置形式、課程形式以及教學管理模式等等進行綜合聯系的過程。基于當前社會對高職教育的定位,高職數字印刷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該定位為:培養社會實用型數字印刷專業人才,滿足企業人才需要。
一、高職數字印刷專業人才培養所存在的問題
“互聯網+”行動的實施為數字印刷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宏觀政策支持,數字印刷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大力發展節約型產業的環境背景下,我國數字媒體產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機遇,數字印刷技術蓬勃發展的同時對數字印刷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高職院校立足于對數字印刷專業崗位的實際要求,開設了數字印刷專業,以此培養滿足數字印刷產業發展的要求,但是結合當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現狀,數字印刷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生源綜合素質與市場需求不符
基于當前我國現行教育體系的影響,高職院校生源的綜合素質相對于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的生源而言較差,在當今社會普遍存在一種“成績不好、分數不夠、才選擇高職院?!钡默F象,結果造成一些理論基礎差、綜合素質偏差的學生進入高職院校,而這些生源的綜合素質與市場需求的人才要求又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隨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因此企業開始關注人才,要求人才要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其不僅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技能,而高職學生被動的學習思想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利于其綜合素質的培養;二是基于當前生源的日益減少,高職院校出現了生源競爭現象,很多高職院校出現了生源不足的問題,基于高職院校生存的現實考慮,高職院校不得不降低錄取分數,結果導致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越來越低,進而影響到數字印刷專業的教學質量。因為數字印刷專業要求學生要具有技術與藝術為一體,這樣必然會增加高職教學的難度。
(二)培養目標定位與市場需求錯位
數字印刷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必須要緊緊立足于企業人才需求的環境,通過高職特定的職業教育培養符合印刷產業發展的人才。因此高職數字印刷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必須要及時根據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而變化,一旦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偏離市場就會造成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產業結構出現錯位現象,進而導致高職學生就業難、企業招工難的問題。結合當前高職數字印刷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培養目標定位與市場需求錯位主要體現在:一是課堂教學與企業需求脫節?;跀荡a印刷技術的發展,高職院校在教學上沒有突破傳統的教學觀念,仍然采取傳統的以理論教學模式為主的教學方式,結果造成學生的實踐技能比較差,滿足不了企業的要求;二是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與企業人才要求錯位。基于數字印刷技術的快速發展,很多高職院校在開設數字印刷專業時存在盲目性,缺乏科學的課程設置,結果導致學生掌握的專業知識滿足不了企業用工人才的要求。
(三)師資構成現狀與市場需求失衡
在“互聯網+”環境背景下,高職院校開始數字印刷專業都是在原有印刷專業的基礎上形成的,這樣一來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主要是來自于高職院校原有的師資基礎,高職院校很少有專門針對數字印刷技術專業要求而引進相應的師資配置,而是由本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師和傳統印刷專業教師擔任教學工作。另外高職院校的“雙師型”教師數量也比較少。以某院校為例,該院校的教師結構呈現年輕化現象,教師隊伍的穩定性較弱(見圖1),另外雖然高職院校實施了校企合作模式,實現了“雙師團隊”,但是由于校企合作機制的不深入,導致校外教師的數量比較少,影響數字印刷專業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高職數字印刷專業人才培養的對策
基于目前數字印刷專業的建設現狀,根據數字媒印刷專業特點,結合區域市場對高職人才的需求以及本校的實際情況,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積極探索如何加強人才培養與區域市場的有效聯系,建設適應區域市場人才需求、校企特色合作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
(一)定位生源,設置明確的專業目標
職業教育服務于區域經濟,以區域結構調整為服務對象。隨著我國信息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經濟新常態下,區域經濟必須要深化結構轉型改革,大力發展生態節能產業,因此高職院校要基于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定位生源、明確專業目標:首先定位生源素質。生源素質決定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也在某一定程度決定了本地區高素質人才的綜合水平,如果本地區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高,那么其培養出來的高職人才就業能力就高,其產生的經濟附加值就高。以我院為例,截止到目前我院已經培養了8屆數字印刷技術專業人才,為本地區印刷行業提供了上千名專業人才,為此本院校將生源確定為本地區學生,因此在我院生源結構中本地區的生源比占到64%左右,非本地區則為36%,這樣一來本地區的生源就會選擇在本地區就業,提高了區域經濟實力;其次積極調研市場,根據市場要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提高本院校專業學生的就業率,組織數字傳媒專業教師通過深入企業、市場的方式,了解企業對用工人才的要求,根據對生源質量現狀以及區域經濟需求的分析后,明確高職院校的人才專業培養目標,提高高職院校教育的明確性和針對性。
(二)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校內外教學實踐基地
在深化高校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高職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模式,通過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的社會實用型專業人才。數字印刷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要依托于完善的校內外實踐基地,只有通過完善的實踐基地才能保證學到的知識符合市場的要求。例如近些年數字印刷技術得到快速的發展,以2015年為例,陶瓷印刷技術在生產中得以應用,陶瓷噴墨印刷技術使得瓷磚生產開始從“復印機”向“打印機”轉變,并使得瓷磚的小批量、個性化生產成為可能,因而被譽為陶瓷印刷的第三次革命。因此作為高職院校要清楚地認識到當前的形式,深化校企合作:
首先以引入數字工作室的方式開展教學。數字媒體人才培養必須要與產業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只有產業、高校、各研究機構三方聯動起來才能實現人才培養的可持續,因此高職院校要依托校企合作企業的需求構建課程體系。比如我院校數字媒體專業依托校企合作的資源優勢,,將“攝影攝像”“UI界面設計”“網頁設計”三門課程的實踐部分依托企業的實際需求進行銜接并引入課堂,此舉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有效的為師生提供了實踐操作的平臺。
其次校企合作企業為學生提供切合專業需求的實習崗位。校企合作企業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支持,鼓勵企業與高職數字印刷專業進修對接,實現學生畢業設計與定崗實習的結合,這樣有助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實習崗位中,從而有助于學生加深理論專業知識的掌握,進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最后豐富校內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分為藝術基礎實訓基地和專業實訓基地。數字媒體專業一般涉及工科偏多,但設計知識也不可缺少。數字媒體相關人才要求既要懂技術又要懂藝術,這就要求各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培養出符合自身行業特色或者專業特性的差異化人才,從而最終達到分層、分類成才。因此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完善實訓基地的建設,實現藝術與專業的融合,為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提供完善的平臺。
(三)構建基于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
結合目前高職教育的特點,圍繞“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打破按學科構建的課程體系,在職業分析的基礎上,構建職業能力體系。在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專業學習領域(見表1)。
(四)積極引進學科帶頭人,培養“雙師型骨干教師
高職教師教學水平決定著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尤其是學科帶頭人對高職專業教學的質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因此作為高職院校必須要積極加強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學科帶頭人不僅是具有專業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具有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因此在培養創新數字印刷專業人才方面,需要積極引入學科帶頭人:一方面完善形成名師成長的體制機制。高職院校必須要依托本院校的實際情況,實施完善的名師成長機制,實現以質量工程為載體在競爭中培養名師、以技能競賽為引導通過激勵培養名師、以制度建設為保障持續性培養名師。比如我院校每年召開兩次教學研究座談會,對熱愛高職教育且有一定貢獻的兼職教師給予表揚和獎勵。目前,該專業教師已有18 人具備“雙師素質”;另一方面大力引進名師,營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師資高地。高職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多層次的用人機制,改變以往的單一行政事業編制的用人機制,鼓勵社會優秀的人才到高職院校中進行教學。比如高職院校要向校企合作企業開展人才引進計劃,實現企業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擔任高職數字印刷專業實踐教學的帶頭人,比如高職院??梢酝ㄟ^柔性聘用業內著名專家,強化專業建設發展力量。
(五)建立多元化的實踐教學評價機制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職業技能的主要途徑,因此高職院校要建立多元化的實踐教學評價機制:一是加強教學質量的監控與評價。高職院校要與校企合作企業成立教學督導機構,以此加大教學質量監控;二是構建“三位一體”的評價模式。評價學生單獨依靠教師是不能準確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的,因此高職院校要構建學校、企業以及學生的三位一體的評價模式,通過將學生的畢業設計、畢業展示以及招聘會等組合起來,實現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引導學生朝著市場要求進行專業學習與調整。
三、結語
在數字媒體產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數字媒體專業人才的市場需求更加廣闊。目前高職院校數字印刷專業人才培養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高職院校要立足本校實情,服務域市場,定位生源,因地制宜設置專業目標,完善校內外實踐基地的校企特色合作,綜合運用“三位一體”創新特色教學落實就業等有效措施,建設適應區域市場人才需求、校企特色合作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歐亞梅.高職數字印刷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4,(02).
[2]王雪芳.高職印刷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印刷技術專業為例[J].職業時空,2015,(10).
[3]郭瑞明.高職院校動漫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以江西藝術職業學院為例[D].江西農業大學,2014年.
[關鍵詞]網絡編輯 學科競賽 職業資格證書 培養模式 實踐教學
[作者簡介]楊明(1979- ),女,吉林長春人,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新聞傳播理論與新媒體技術。(吉林 長春 130052)田靜(1980- ),女,吉林吉林人,吉林財經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應用新聞學。(吉林 長春 130017)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2年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數字出版時代網絡編輯復合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構建”(項目編號:2013603,項目主持人:楊明)和2012年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數字時代編輯出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GH12273,項目主持人:楊明)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27-0121-02
進入數字媒體時代,傳統的編輯出版學專業教育受到巨大挑戰。網絡編輯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新興職業,未來大量需求的編輯人才必須向著數字化方向轉變。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130多所高校開設編輯出版學專業,其中大多數高校均已將網絡編輯方向作為人才培養改革的主要目標,每年招收學生近萬人,全國各類網絡編輯從業人員300萬人,預計到“十二五”時期末,從業人員總量可達到600萬人,目前我國網絡編輯每年缺口約10萬人。
從未來一段時期看,傳統出版業與新型數字出版企業,都急需大量的對紙介和數字網絡電子媒體都熟悉的專業技術人才。目前從事網絡編輯的人員多數來自于IT產業的技術人才,這些人由于從事過網絡論壇以及BBS管理,所以大多對市場比較熟悉,但對編輯出版流程并不熟悉,特別是對策劃、組稿、審稿、編輯、校對流程業務生疏??陀^地講,現有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以及目前在校學生的網絡編輯能力難以滿足行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正是由于網絡編輯的職業要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因此,深入探索編輯出版學專業新增的網絡編輯方向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模式十分必要。
目前,很多高校在編輯出版學專業下都開設了網絡編輯專業方向,根據學校類型與特色定位不同,有強調研究性專業性的,也有強調應用性復合型的。從國際國內數字出版產業發展趨勢看,目前最缺乏的專業人才是全面熟悉傳統出版流程、數字技術、經營管理、設計營銷等知識與技能的復合型、應用型、技能型各類人才。而當前多數高校開設的網絡編輯方向的人才培養,無論是規模數量、質量層次,還是課程設置、師資隊伍方面同席卷全球的數字出版產業迅猛發展的需求都顯得很不適應。
從專業教育角度看,當前大多數高校編輯出版學專業的課程設置與教學目標,仍以培養傳統編輯出版人才為主。通常只是在編輯出版學或傳播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增設幾門與網絡編輯、數字出版相關的課程與實踐環節,且大多數為考查或者選修課;涉及有關數字出版版權及其相關法律、網絡安全等方面的內容很少。實際上,這些知識與內容恰恰是網絡編輯與數字出版領域從業人員的核心職業素質要求。目前全國開設編輯出版學專業的本科高校中,約有80%開設了網絡編輯方向,但由于剛剛起步,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許多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脫節嚴重。由于目前大多數網絡編輯人才培養方向都是在傳統編輯出版學專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課程設置中依然存在著輕技術重人文、輕實踐重理論教學、輕多媒體互動重傳統出版的弊端;此外,現有師資大多轉行而來,往往缺乏網絡編輯的實踐經驗,教學過程中基本是從書本到書本,這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同時,由于數字出版業的發展主要依托于現代電子設備和技術進步,由此導致短期內產業對高校依賴度低,許多高校依然存在與行業企業聯系不緊密的困境,加之其主要的專業師資也不是來源于數字編輯和出版業界,因此出現教育內容與產業需求脫節現象也就不難理解。再有,網絡編輯方向的課程多集中于網絡管理與出版,對于在產業中占重要地位的新興手機出版鮮有涉及,網絡版權保護技術與政策也常常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