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1 09:21: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幼兒園教育的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進幼兒園門口,就聽到了孩子們清脆的笑聲。眼前嶄新的塑膠活動場地、色彩亮麗的滑滑梯和兒童籃球架,還有孩子們臉上燦爛的笑容,勾畫出了一幅生動溫馨的畫面。再走進布置一新的教室,里面課桌椅、玩具、消毒柜、空調等一應俱全,連兒童廁所和幼兒儲物室都設計得既科學又美觀。
一位送孩子來上學的家長笑著說:“我是附近村里的,新園建成前我一直擔心孩子沒地方讀幼兒園,現在好了,不僅離家近,條件還這么好。”
而讓孩子們開心地上幼兒園,讓長興縣的家長們放心,正是長興縣人大常委會6年持續監督的最終目標。
學前教育現狀令人憂心
“進出幼兒園的唯一通道,竟然是隔壁農戶的菜園;簡陋的教室里,有的窗戶竟然沒有玻璃;學生中午用餐,學校只有一個電飯煲,菜都得學生自己帶;沒有專門的午休室,孩子們只能趴在課桌上睡午覺……”說起長興縣二界嶺鄉郎村的幼兒教學點,縣人大代表肖惠琴心里很不是滋味。
這樣的情況在長興縣并不是個例。像洪橋鎮中心幼兒園,6個班級268名幼兒,全園建筑面積僅563平方米,師生人均面積不到2平方米,孩子們學、吃、住都得在同一間屋子里。“近50個孩子在不到60平方米的教室里上課、午休,活動空間小,教室里還有很重的異味,尤其是夏天。”來接孩子放學的家長們,對此深表憂慮。
為此,幼兒園負責人曾多次向各級人大代表、縣教育局和洪橋鎮政府反映,希望擴建幼兒園,可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得到明確的答復。
“不是教育部門不重視,其關鍵還是體制問題。”長興縣教育局基教科的一位負責人道出了苦衷:2002年幼兒園從小學附屬管理中分離出來,實行“全員聘用、園長承辦、自收自支、適當獎勵”的管理模式。自那以后,鄉鎮政府不再是鄉鎮中心幼兒園的建設主體,幼兒園自身又沒有能力承擔硬件設施投入,結果就導致鄉鎮、農村幼兒園基礎設施差、建設緩慢,部分改建或正在籌建的幼兒園負債重等問題。
據了解,長興縣共有城鎮幼兒園49所(其中城區27所,鄉鎮20所),村級教學點133個。2002年至2007年期間,這些幼兒園建設基本上都游離于政府管理體制之外,鄉鎮財政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幾乎為零。
代表建議拉開監督序幕
長興縣學前教育如此局面,令人大代表們十分憂心。在2005年2月召開的長興縣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徐盤群、陸康康等多位人大代表提出了《關于要求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建議》。
2005年上半年,長興縣人大常委會又組織代表就學前教育工作進行了視察。
“沒想到在我們長興,農村幼兒園的校舍建設和幼兒活動設施這么差。”一些縣人大代表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身邊竟然還有這么落后的幼兒園。他們發現,新塘、包橋、李家巷、泗安、長橋、水口、小浦等9所中心幼兒園,根本沒有自己獨立的校舍,都是跟其他小學、成人學校共用一個園區。此外,新塘、包橋等幼兒園,孩子們沒有專門的幼兒午睡室,而大部分農村幼兒園則連一些基本的幼兒教學活動設施都沒有。
通過這次視察,常委會初步摸清了全縣學前教育的現狀,并針對當時學前教育普遍存在的農村基礎設施落后、教師整體素質不高、體制不順、職責不清等問題,提出了明確主體、落實責任、給予鄉鎮中心幼兒園事業法人資格、落實幼兒教師編制等意見、建議。
自此,長興縣人大常委會正式拉開了這場持續6年的學前教育監督的序幕。
2006年至2007年,常委會通過組織代表視察、聽取政府部門匯報等多種形式,就學前教育工作展開監督。2007年初,長興縣政府結合新農村建設,出臺了《長興縣深化農村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提出幼兒教育管理要實行“鄉鎮中心幼兒園由政府舉辦,村級幼兒園(班)多種辦園(班)形式并存”的辦園體制。
可直至2008年,政府部門始終未履行幼兒園建設主體的職責,農村幼兒園基礎設施投入幾乎空白,幼兒園的法人登記工作也一直不能落實,致使長興縣學前教育發展始終徘徊不前。
2008年1月24日,在長興縣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林桂祥、蔣俊華等代表再次提出了要求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建議。
隨之,長興縣人大常委會也開始了一場更大力度的監督。
2008年5月,長興縣人大常委會再次組織調研組,在副主任楊福成的帶領下,通過聽取縣教育局工作情況匯報,實地走訪縣中心幼兒園、李家巷鎮凌許幼兒園(民辦)、洪橋鎮中心幼兒園等,對全縣學前教育現狀作進一步調研。
在長興縣中心幼兒園,該園園長道出了多年的苦衷:“盡管從小學附屬管理中分離出來了,但由于沒有獨立的法人地位,連向銀行貸款都困難,改善園區基礎設施一籌莫展。”
經過多次座談了解、實地考察、外出取經,調研組認為長興縣學前教育主要癥結為:體制不順、師資薄弱。2008年6月27日,長興縣人大常委會向縣政府提出了“關于要求全面明確幼兒教育發展目標,學前教育政府主導,加大幼兒教育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強學前教育工作的建議”。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的建議,我們通過起草關于全縣學前教育工作改革與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大科學規劃力度,完成全縣城鄉幼兒園的科學布局;穩定幼兒教師隊伍,切實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等多個方面做出努力,加快推進學前教育發展步伐。但要真正做到學前教育政府主導目前還有差距,在加大投入方面,縣、鄉鎮、村三級財政投入還明顯不足。”2008年底,縣人大常委會組織代表就此進行跟蹤督查時,縣教育局負責人如此坦言。
不見成效不撒手
2009年2月6日,鄭樂梅、蔣亞美等代表第三次提出了要求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建議。長興縣人大常委會將該建議列為當年重點督辦建議之一。
2009年4月23日,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根山帶領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到縣教育局、縣建設局、縣國土資源局等部門,就該建議落實情況進行督查。
在縣教育局召開的座談會上,教師代表向督查組反映:“從2002年我縣取消幼兒教師編制開始,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便只減不增,結果導致幼兒師范專業畢業的大學生留不住,已聘用的教師隊伍也不穩定。2001年引進的12名編外優秀教師,已有7名由于編制、待遇等原因陸續離開了幼教隊伍。”
隨后,督查組又實地視察了槐坎鄉、煤山鎮、和平鎮、吳山鄉、泗安鎮、二界嶺鄉等鄉鎮的中心幼兒園、村級教學點和民辦幼兒園。
在泗安鎮一民辦幼兒園,代表們看到,一間約10多平方米的教室里,竟然擠了近40個孩子,室內通風很差,迎面撲來一股濃濃的異味;而雉城鎮一民工子弟學校,竟然將消防通道上了鎖……
對此,代表們紛紛建議:“要加強對社會力量辦園的規范管理,嚴格民辦幼兒園的審批。”、“要嚴查那些不符合條件擅自舉辦的幼兒園,引導其積極規范辦園,對不聽規勸的,責成相關部門聯合執法,堅決予以取締。”……
2009年7月30日,長興縣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縣政府關于學前教育工作情況的報告,常委會組成人員紛紛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
“要盡快落實好鄉鎮中心幼兒園獨立事業法人資格,使其具有明確的法人地位。”
“全縣鄉鎮幼兒園僅3名公辦教師,99%為編外教師,幼兒教師流失嚴重,解決教師編制問題刻不容緩。”
“隨著城區規模的擴大,幼兒入園難問題日益突出,這一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
這些意見建議最后都以審議意見的形式被送到了長興縣政府,并引起縣政府及有關部門領導的高度重視。
為落實常委會審議意見,縣政府通過深入鄉鎮實地考察、多層次召開座談會、外出考察學習等多種方式開展調研,明確了長興縣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到2011年,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公辦幼兒園為示范、社會力量辦園為主體的多元化辦園格局,建立起法人管理、全員聘用、成本分擔、自主發展的學前教育運行機制,基本形成優質、均衡、開放的現代學前教育體系。
2009年11月13日,長興縣政府終于正式出臺了《關于加快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全面提升學前教育質量的實施意見》,這標志著長興縣在加快推進學前教育工作上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持續監督終顯成效
2010年3月30日,長興縣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聽取審議了縣政府關于落實縣人大常委會有關學前教育審議意見的報告。在提交的報告中,縣政府列舉了一連串數字:
2009年12月,長興縣24所鄉鎮(街道)中心幼兒園全部辦理了事業法人資格登記。
從2009年起,縣財政設立學前教育專項經費,主要用于幼兒園的新建、改造、創建獎勵和公用經費補助。2009年,縣財政對全縣幼兒教育經費撥款共計1322.5萬元。
2009年至2012年,縣政府規劃對7所鄉鎮中心幼兒園進行遷建,新建鄉鎮幼兒園面積22242平方米,計劃總投資3065萬元。
…………
聽完這些數字,長興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臉上終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10年9月初,在二界嶺中心幼兒園門口,送孩子上學的家長正微笑著與孩子們揮手道別,她們說:“看到孩子坐在寬敞的教室里上課,中午也不用再為他們吃不上飯發愁,省事兒,心里也踏實了。”
同時,總投資達650萬元的洪橋鎮中心幼兒園也已投入使用,農村標準化村級教學點建設正穩步推進,2010年全縣計劃建成15個標準化村級教學點。
此外,跟孩子們和家長一樣開心的,還有那些幼兒園教師。
案例一:對實地會診再認識
A幼兒園是我帶領工作室成員第一個開展實地把脈的園所。這所園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是區內一所老字號的市一級園,位于老城鎮中心的舊居民區內,與新建的幼兒園相比顯得有些擁擠。A園園長是一名有多年管理經驗的園長,為人很謙和,把我和工作室成員譽為本園一級園復驗的先遣專家團隊,懇請大家“挑問題、出主意”。工作室成員們深入到保教現場。全面觀摩教師的半日活動組織實施、幼兒園的后勤保障、教研管理工作等,并記下當時的所思所想。直至中午,大家才從幼兒園的各個地方集中到會議室,開始了一一的反饋。很多學員都把自己看到、想到的說了一遍,反饋的時間大大超過了預期。
在反饋后,我提出“你覺得今天的研修活動怎么樣”的問題,引導大家就本次研修本身進行反思。學員焦園長認為我們雖然有良好的愿望,希望能憑借大家的力量來為A園教育教學與管理出謀劃策,可是僅憑半天時間,我們無法真正抓住A園的“病癥”,更不要說開出什么“藥方”。學員夏園長認為幼兒園的管理工作千頭萬緒,我們需要首先確定會診點,否則大家要么對幼兒園各項工作做蜻蜓點水式評論,要么隨意就某一方面談感想,這樣的反饋事實上是一對一就事論事,很難形成一些共鳴或是值得碰撞的東西……我一邊聽學員們談論,一邊把大家的意見歸納成以下幾點:
1.觀摩活動時沒有重點,沒有聚焦。
2.實地診斷的目的性不強。
3.反饋時缺少梳理歸納。
4.交流沒有引起實質性的碰撞。
當我把這些問題呈現出來時,大家頓時明白,我們遭遇首次會診失敗是源于我們對實地會診和教育管理反思認識不足。找到問題的原點。我們隨即探討實地會診,提升教育管理反思能力的要素。
1.會診對象——從園所整個管理到一項一項具體的管理。
工作室不統一安排實地診斷的幼兒園,由幼兒園在自我診斷的基礎上決定是否要集體會診。明確會診的對象后,再將會診的內容聚焦到園長教育管理的具體方面。例如:幼兒一日活動的整體安排(作息安排),園長課程質量監控行為等。
2.會診方式——自我反思和集體協作反思結合。
會診時,被會診的幼兒園園長首先進行反思和自我診斷。然后。學員們圍繞診斷內容、目標實地收集數據資料進行問題的查找,并分析原因。最后是集體會診,被會診的園長也參與到集體會診中,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會診過程——研究與實踐行動相結合。
會診不是僅僅為了形成案頭上的建議方案。更為關鍵的是把這些建議方案付諸實施,在實施中進一步反思方案的可行性,并及時修正,真正達到解決幼兒園管理問題的目的。
達成這樣的認識后,我們重新回過頭來對A園進行集體會診。A園園長首先進行自我診斷,提出對照市一級園建設標準,幼兒園在硬件建設方面稍有欠缺,特別是園所空間比較小,如何在現有的條件下擴展幼兒的活動空間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帶著這個問題。學員們分成兩組。分別從“室外活動空間、室內活動空間”兩個方面對A園空間的開發和利用進行現場的考察。每個學員從“存在的問題、我的建議”兩個角度對考察的現場進行個人反思診斷。在此基礎上同組(室外組或室內組)學員聚焦共同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匯總,提出綜合性建議。室外考察小組認為,幼兒園在戶外運動的時間安排上有些過于集中,例如上午8點20分大班與中班同時外出運動,導致這一時間段幼兒運動空間少,而在上午10點之后戶外運動場地卻閑置。幼兒園可以在幼兒活動作息安排上作調整,分時分段安排幼兒戶外運動時間,充分利用已有戶外運動場地。另外,連接幼兒園兩棟樓的半封閉長廊沒有很好利用,可以根據幼兒園課程的需要開發成幼兒民間游戲的運動場地,如跳房子、踢毽子、玩鐵環等,拓展幼兒活動空間。室內考察小組則認為A園把教室的一隅分隔成幼兒的午睡室,影響了教室的通風和采光,更為重要的是導致幼兒室內游戲的空間很小。幼兒園可以建設活動午睡室,購置能移動和疊放的小床,中午在教室設置午睡室,其他時間把整個教室還原成幼兒學習、游戲的空間。
由于有了共同聚焦的問題,診斷明顯有效了。A園接受了學員的建議,在實踐中逐一落實,并把實踐中碰到的新問題,如“活動午睡室帶來保育員工作量增加”帶到工作室的研究活動中進行討論。“基于問題一集體診斷一形成方案一落實方案一實踐反思一解決新問題”,不斷地循環實地會診,提升了學員的教育管理反思能力。
案例二:實地會診解難題
在夜深人靜之時,我習慣性打開工作室的QQ群,一封來自D園園長的加急貼馬上跳出:家長要求換教師,我到哪里找“有經驗的教師”?!加急貼上已有兩個學員的回帖:我們也有同樣的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把實地會診的地點放在了D園,試圖引導大家就這個問題結合自己的管理工作設想可能的解決方案。如約來到D園。園長向我們反映具體情況:幼兒園是新開辦園,一線教師基本上都是三年內的職初教師,而且非師范類教師占的比例較高。家長,特別是小年齡段幼兒的家長對年輕教師的保教能力表示懷疑,強烈要求園方調入有經驗的成熟教師。我們以“如何應對家長對優質師資的訴求與新建幼兒園師資力量薄弱的矛盾”為題開展了研討。建議集中在:一是迎合家長的需求,調入有經驗的教師(有一定教齡的教師):二是幼兒園在園本培訓方面,重點就年輕教師的保育養護能力和家園溝通能力進行培訓,以專業的快速成長來獲得家長的接納與認同。學員們對這樣的建議進行了可行性辯論。提出第一項建議的園長對自己的提議首先加以否定:“現實情況就是如此,在幼兒園不斷擴充與擴容時,必然導致教師結構比例的變化,幼兒園(特別是地處邊遠城郊的幼兒園)基本上沒有有經驗的教師可供調入。”第二條建議雖獲得了一些肯定,但也有質疑:“教師的成長是有自身規律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要依賴實踐來積累經驗的。在教師職后成長中同伴間的相互學習(特別是師徒帶教式的學習)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在完全由新教師組成的班級,教師失去了這樣的有效成長方式。…‘提出建議一否定建議”,在不斷的質疑中問題似乎到了無解的境地,可是大家都沒有放棄。“把兩條建議統整起來。也許就有了解決問題的途徑。”認真聆聽大家討論后我提出:“作為示范園、一級園,師資隊伍較之新建幼兒園來說好得多,我們可以形成結對幫扶聯盟,派出骨干教師在新幼兒園進行一定時期的支教,平衡該園內的教師結構,并對青年教師進行帶教。”“對呀,同時新幼兒園也派出年輕教師到示范園、一級園跟崗學習。”“這是教師在區域間柔性流動,在解決新園當前困境的基礎上也為新園的后續發展創造了條件。”整整一個上午的碰撞,終于獲得了較為滿意的答案。
隨后,工作室把這樣的建議上報到教育局,獲得了試點的批準。7名優質園的骨干教師與D園的青年教師進行了換崗。D園園長把“發揮支教骨干教師的作用,提升新建幼兒園整體師資水平”作為研究課題,以此來提升自身的教育管理反思能力。看到反映的情況獲得了解決,D園家長對幼兒園充滿了信任感。支教的骨干教師在D園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實現了D園保教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時新的崗位和挑戰也促進了她們自身突破性的發展。在試點成功后,區域內把這一經驗進行推廣,形成對口支援的制度,并建立了片區幼兒園之間的園際聯動體,讓幼兒園在相互促進中實現共同發展。
在實地會診把脈過程中,我始終主張合作研究、平等對話、自主建構、和諧發展的原則。活動前,說清本次研討的重點,分析觀摩要點,讓學員帶著問題去觀摩,有目的地尋找問題所在。活動中,先讓觀摩對象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讓學員討論,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活動后,學員們齊坐一起進行整體反饋、評價、反思、調整……這樣,工作室的每一位學員學會了如何發現問題,如何對問題進行價值判斷,如何提出整改方案。
在這樣的研修實踐中我們也認識到,實地會診本身對園長自身的要求很高,集中表現在園長管理經驗和理性思考能力上,否則未必能診斷出病因,更不要說是提出治病的藥方。因此,除了實實在在開展實地診斷的研修活動,我們還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學員的反思能力。
1.多學科視野中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透視
2.《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專業化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依據
3.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知識
4.幼兒園教師的專業能力
5.促進我國城鄉幼兒園教師均衡配置的政策建議
6.聚焦我國民辦幼兒園教師隊伍的發展:問題、影響因素及政策建議
7.《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功能定位——兼談幼兒園教師專業覺醒
8.我國幼兒園教師資格制度:問題與對策
9.普惠性幼兒園的內涵、衡量標準及其政策建議
10.幼兒園初任教師專業成長的困境與對策
11.幼兒園等級評估制度現狀考察與批判——基于教育公平的視角
12.《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研制背景、指導思想與基本特點
13.幼兒園課程方案內容現狀及分析
14.教師專業化視角下的幼兒園教師教育問題探析
15.幼兒園教師失衡流動的影響因素及其啟示
16.完善我國非公辦幼兒園教師政策的思考
17.幼兒園教師心理健康變遷的橫斷歷史比較
18.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應用現狀分析
19.公立與私立幼兒園教師工作價值觀的比較
20.幼兒園教師專業理念與師德的定義、內容與生成
21.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現狀研究
22.長株潭三市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
23.西部農村公辦小學附屬幼兒園課程實施現狀與變革
24.幼兒園環境創設現狀的調查研究——以張掖市幼兒園為例
25.幼兒園與社區互動行為類型及其推進策略
26.當前農村幼兒園教師教學行為存在問題分析及其改善策略
27.河南省不同地區農村幼兒園教育環境質量現狀分析及其改進建議
28.制定幼兒園評估標準需要澄清的幾個問題
29.農村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表現及其干預策略
30.“人事”:一種非在編幼兒園教師人事管理的新模式
31.初任幼兒園教師入職適應狀況及其對職業承諾的影響
32.不同辦園體制幼兒園班級教育環境質量比較
33.山東省幼兒園體育活動現狀與對策研究
34.國外幼兒園裝備規范的比較研究
35.美國幼兒園教師專業倫理規范的制定及其啟示
36.學前教育的質量與表現性評價——以幼兒園過程性質量評價為例
37.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師指導的有效性研究——以湖南省部分示范性幼兒園為例
38.不同體制農村幼兒園教育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與思考——以河南省為例
39.新形勢下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思考
40.農村幼兒園自制玩教具及效用的現狀調查
41.珠海市私立與公立幼兒園消毒質量監測分析
42.鄭州市不同區域幼兒園營養教育現況調查分析
43.當前幼兒園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44.我國幼兒園教育質量的現狀——與1992年幼兒園質量狀況比較
45.幼兒園骨干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的關鍵事件
46.揚州市幼兒園空間布局優化探討
47.幼兒園半日活動情境下的師幼互動研究——基于CLASS課堂互動評估系統的觀察分析
48.開封市幼兒園地表灰塵重金屬積累及健康風險
49.幼兒園環境創設“華麗轉身”的背后
50.農村幼兒園鄉土課程的建設與探索
51.幼兒園收取“贊助費”現象的原因分析與對策建議
52.幼兒園教師的心理健康:對基于SCL-90量表研究的元分析
53.幼兒園體育活動開展的研究綜述
54.幼兒園課程的適宜性、文化性與生活性
55.我國幼兒園教師地位政策的可行性、執行情況及效用度分析
56.幼兒園教師專業認同的基本結構與理論模型
57.《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專業化理論基礎
58.中兒園教師數學領域教學知識的比較
59.幼兒園生活事件的教育意義
60.小規模民辦幼兒園的現狀與發展對策
61.幼兒園教師工資差異決定機制分析
62.發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意義、困境與對策
63.幼兒園親子活動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64.幼兒園教師的主觀社會地位及其改善
65.生態學視域下幼兒園環境創設實踐的解讀
66.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存在的問題及有效教學策略
67.幼兒園教育質量內部監控存在問題、原因及對策
68.我國農村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經驗及其啟示
69.英國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共育的特點及啟示
70.幼兒園價值觀領導的意蘊、過程與實現方式
71.幼兒園園長專業標準的構建原則與基本內容
72.香港政府非營利幼兒園系列資助政策分析及其啟示
73.一起因幼兒園供水不合格導致行政處罰案引發的思考
74.參與式幼兒園空間營造設計框架與實踐——基于兒童權利、能力和發展的視角
75.工作投入對幼兒園教師工作態度和心理健康的影響
76.鄭州市幼兒園信息化硬件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
77.關于幼兒園管理工作創新的對策研究
78.湖南民辦幼兒園課程自我評價現狀與模式建構
79.農村幼兒園骨干教師心目中的幼兒園教師職業形象
80.北京市一級一類幼兒園兒童膳食營養供給現狀分析與評價
81.當前幼兒園環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82.基于DEA模型的我國東部城市幼兒園辦學效率分析
83.課程改革: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契機
84.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策略
85.我國現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核中的問題及對策思考
86.論幼兒園教師教育研究
87.幼兒園課程實施適應取向的內涵、特點及影響因素
88.幼兒園課程能力建設的內涵與路徑探索——基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幼兒園課程的要求
89.城鄉家長對幼兒園期望的比較
90.湖南省幼兒園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現狀
91.提升辦園品質 彰顯辦園特色——幼兒園發展規劃研究
92.1996-2013年我國幼兒園學費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93.基于《幼兒園園長專業標準》的園長培訓課程構建
94.幼兒園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策略
95.某城市幼兒園地表灰塵重金屬污染及潛在生態風險
96.學習智慧與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
97.20世紀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歷史回顧
98.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雙語教學研究綜述
99.廣東省欠發達地區幼兒園骨干教師職業幸福感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基于社會質量理論的視角
100.不同類型幼兒園辦學經費中地方政府分擔比例及投入差異——基于3省25縣的微觀數據
101.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的重建
102.不同主體視野中“好幼兒園”標準的比較
103.幼兒園教師培養與培訓的科學規劃——基于在實踐中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思考
104.幼兒園: 兒童的花園
105.微信公眾平臺在幼兒園管理中的運用與開發
106.民辦幼兒園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基于政策的視角
107.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兒園課程文化適宜性支持系統研究
108.當前幼兒園課程內容選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兼解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109.廣州市幼兒園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患病率和相關因素
110.幼兒園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現狀及其影響因素
111.幼兒園教師職業壓力問卷編制與現狀分析
112.困境與出路:民辦幼兒園發展問題探究
113.陳鶴琴“活教育”對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啟示
114.淺談幼兒園科學課程資源的理想建構——基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思考
115.幼兒園初任教師專業成長中的問題與對策
116.對幼兒園園長課程領導力的理性思考
117.武漢市幼兒園降塵Pb污染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
118.幼兒園安全管理現狀與防范體系的構建
119.對把家長滿意度作為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最主要依據的質疑
120.規模與質量:集團化幼兒園發展的現實訴求
121.幼兒園教師專業化的特點、困境及解決策略
122.從“虐童事件”看幼兒園教師專業倫理建設的重要性
123.關于對幼兒園環境創設策略的分析
1.我園家長委員會的工作情況
1.1建立完善的家長組織機構
幼兒園建立了家長委員會和膳食委員會的家長管理組織機構。首先由各班老師推薦和家長自愿產生,建立班級家長委員會,每班5人,然后在班級家長委員會中推薦2人分別擔任幼兒園的家長委員會代表和膳食委員會代表。
1.2開展豐富的家園共育活動
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調動家長參與幼兒園活動的積極性,使家長成為幼兒園教育最有力的支持者和參與者。幾乎每個月,我們都有家長參與的活動。
2.借助臺灣家長志工團的經驗
我市現在民辦幼兒園一共 487 所,但由于長期以來國家政府對民辦幼兒園監管不嚴,其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從辦園審核到運營存在著諸多問題,尤其一些隱匿在普通居民區的幼兒園,很多幼兒園的樓梯與樓上業主共用,教室內外甚至安裝了防盜門、防盜窗,消防安全措施不到位,疾病的相互傳染,甚至存在無證開園的現象。這樣幼兒園的存在不僅讓我們為孩子擔憂,還給附近的居民帶來了很多的不便,例如幼兒園孩子活動的時間嚴重影響居民的休息,室外的游樂場所還占用了居民的綠化用地。開設在小區內的幼兒園已嚴重影響了居民的居住環境,因此我們研究并探索如何建立社區幼兒園的對策與建議。
一、社區幼兒園的現狀
城市社區幼兒園是以城市居民所居住的社區為基礎的幼兒教育服務機構,它的發展主要得益于 2003 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教育部等部門的《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通過調查與走訪,我們了解到遼陽市社區幼兒園存在著以下問題:
1.社會服務的意識淺淡,過分地追求經濟效益,許多幼兒園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的情況下,還是一味地接收兒童,使得教學目的大打折扣;
2.幼兒園辦學質量有待提高,很多幼兒園僅僅把確保孩子安全作為其辦園根本目的,幼兒園變相成為一處照看孩子的場所;
3.幼兒園特色化教育意識淡薄,應試教育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了,許多學校和家長都會進行一些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4.園區、社區、家庭沒有建立一定的聯系,幼兒園沒有充分的利用社區以及家庭的有效資源,還是將辦學局限于一個封閉的環境中;
5.幼兒園教師隊伍自身素質參差不齊,而且存在嚴重的流失現象;
6.社區幼兒園的布局不合理:
(1)部分社區配套幼兒園不足。在許多新建小區或者老城區沒有配套的幼兒園,或者幼兒園少而入園兒童多,不能滿足家長希望幼兒就近入園的要求。
(2)部分社區幼兒園分布過密,許多幼兒園不能足額招生,使得部分場地和設備閑置,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二、社區幼兒園建設的建議與對策
幼兒教育的發展是為更多的幼兒提供了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城市居民孩子入園難的問題,基本滿足了家長就近接送孩子的要求。但社區幼兒園現狀令人擔憂,若得不到解決將會給孩子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那么如何改善幼兒園的發展狀況,使孩子成長在快樂、輕松、安全的環境下,是我們關注的問題。
(一)幼兒園基地的選擇
(1)應滿足有關衛生防護標準的要求,并遠離各種污染源。
(2)為了方便家長接送,避免交通干擾,幼兒園應位于服務半徑不超過 500 米的居住區中心。
(3)應選在環境優美或接近城市綠化地帶且日照充足,場地干燥,排水通暢。
(4)要為建筑功能分區、出入口、室外游戲場地的布置提供必要條件。
一、加強宣傳,促進家園信息交流
我們通過多渠道的宣傳活動,使家長了解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常規,促進家園間的信息交流。
1、宣傳櫥窗。我園在門廳顯要位置設置了家園宣傳欄,每學期根據教育要求出2-3期,向家長介紹園內發生的大事、學前教育動態、孩子的各項活動以及有關科學育兒等方面的知識;每個班級在門口也設置了“家園聯系”欄,每月一期,內容涉及到幼兒衛生保健、家教成功經驗、幼兒園教育內容和信息等多方面。通過宣傳櫥窗,向廣大教師和家長宣傳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保教知識等,同時也成為了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渠道。不少家長利用接孩子的時間、教師利用課余時間,認真閱讀、接受信息并付諸實踐。
2、書刊宣傳。我園為讓家長從理論上較系統的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更科學的教育孩子。我們定期向家長發放了《家庭教育活頁文選》等多種書刊,并堅持為家長們訂閱了《早期教育》、《幼教園地》等雜志,開拓家長視野,增長知識。
3、材料宣傳。我園通過每月一期的《幼教信息》、各班每周一期的《家長園地》,每周一反饋的《家園聯系冊》,定期向家長宣傳保教知識,并進行實例指導。我們還創辦了《家園共育》小報,內容有教師的“教育心得”、家長的“育兒經驗”、孩子的“佳作欣賞”等多個專欄,成功架設了家園溝通的橋梁。
二、開展活動,促進家園合作共育
為了實現家園兩輪互動,協調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我園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采的活動,開創了家園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1、成立了“家長委員會”。近幾年,我園充分利用家長群學歷高、素質高、理念新的特點,采用招聘、參與、交流等方式,吸納家長參與幼兒園的管理與教學,專門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并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定期開會、座談、探討家教工作、幼兒園管理工作和家園聯系等情況,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解決家園溝通中的障礙,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家園互動。
2、定期開展家庭教育講座。針對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重視智育,忽視德育;超前教育,任其發展;濫用獎勵,關照過度等問題,我園認為要提高保教質量,必須首先從更新家長的觀念入手,為此,我園每學期都聘請有關專家、學者通過講座、報告、看錄象等形式向家長進行育兒指導,我們聘請了有豐富經驗的葉大夫為大家做了《春季常見病的預防》報告,并組織家長觀看了《金色童年》系列講座,《0歲方案》以及王才貴教授的新經典導讀活動錄象,使家長們受益非淺,從根本上提高了家長的育兒水平。
3、定期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我園定于每年的三月、十月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請家長們來園觀看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聽課、評課,了解幼兒在園的種種表現和發展情況,親身感受幼兒在園的成長和進步,也及時發現幼兒的不足,同時,和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聯系和探討,以尋求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教育達到最優化。
4、開展家園聯歡會。每年的“六一節”、“元旦”等重大節日,我們都組織家園共慶活動。每個孩子都準備精彩的節目,并在和家長的共同合作中,讓家長了解孩子的興趣和需要,以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和行為。而且通過家園同樂活動,促進孩子與孩子、孩子與家長的交流,為每位幼兒都提供了表現的機會,深受家長的歡迎。
5、開展運動會等比賽活動。我們每年召開春、秋兩次運動會,每次運動會都邀請家長一起參加,并設計了“趕小豬”、“踩氣球”等多項親子活動,使家長和孩子在緊張而又愉快的氣氛中完成比賽,既鍛煉了孩子體質,又增進了親子間的交流。另外,我們還組織了“生活技能比賽”、“歌詠比賽”等活動,在家長與孩子的合作中,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又讓家長們學會了如何與孩子相處。
6、新學期的家長會。家長會是增進家園合作的重要途徑。新學期開始,我園各班都要針對不同階段幼兒的發展情況和家長的思想狀態,召開家長會。會議內容主要包括園里的工作匯報、孩子的分析評定、需要家長配合的事情,最后要請家長提出意見和建議。教師和家長在這一段時間內,共同對幼兒在家、在園出現的種種問題,進行現場分析,研究并找出對策,以確保各項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
7、膳食品嘗活動。每學期,我園都要邀請部分家長來我園進行“膳食品嘗活動”。通過現場觀看幼兒食品的制作過程,親自品嘗幼兒食品的味道,然后在“色、香、味”和營養搭配上提出意見和建議,從而更好的改進和提高膳食質量,促使幼兒健康成長。
8、“家園銜接”親子活動。為使新入園的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我園利用7、8月份的雙休日時間開展了“家園銜接”親子活動。本活動采取家長陪伴的方式,通過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讓幼兒在正式開學之前,漸漸熟識幼兒園環境及班內老師,慢慢消除幼兒在陌生環境中的恐懼心理。這一活動的開展不僅使幼兒很順利的度過了家與園之間的銜接,而且還可以使家長從中了解到幼兒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老師在與家長的交談中也了解了孩子的個性特點,為更好的開展保教工作做好了準備。
通過以上各項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幫助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不斷增強對教育的重視度,提高教育素質,更重要的是,在家園間的相互交流合作中,教師與家長建立起了真誠的伙伴、互動關系,使教育形成合力,促進了幼兒健康、全面的發展。
三、及時反饋,促進家園共同提高
我園十分重視家長的反饋意見,通過開展多途徑的反饋活動,及時分析家長們反饋回的信息,認真整改,來促進家園的共同提高。
1、發放“家長評教表”。我園每學期末都發放“家長評教表”,通過書面形式向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包括對幼兒園各項工作的建議,教師的“育兒觀念”、“奉獻精神”、“幼兒在園發生的安全事故”等多個層面進行調查,并及時收集反饋信息,從中了解幼兒園教育存在的問題和整體水平,適時調整我園的目標、計劃及管理方法。版權所有
2、各項活動后的反饋。在每次活動開展后,如“六一”、“元旦”、“開放日”結束后,我們都請每一位家長提出意見和建議,教師整理、匯總家長的反饋信息,及時了解家長的心聲,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和家長攜手教育好孩子。
3、建立“家長信箱”。我園在門口設立了“家長信箱”,請家長隨時向我們反饋情況、意見及建議,并定期開箱,匯總信息,及時改進工作。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狀調查;江西省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6)01/02-0052-05
為了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了《教師信息與通信技術能力框架》(ICT-CFT)。〔1〕近年來,國內關于教師信息素養的研究日漸增多,政府也在努力推動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2013年10月,教育部出臺了《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提出要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加以測評,以推動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2〕2014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3〕特別指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信息化社會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幼兒園由于教育對象特殊,教師應具備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與中小學有所區別。本研究通過對江西省不同群體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狀況的調查,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提升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意見和建議。
一、 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對象是204名參與2014年國培計劃學習的江西省幼兒園骨干教師。共發放204份問卷,剔除有缺失的問卷,獲得有效問卷198份,有效率為97.1%。研究者將1~3年教齡的教師界定為新入職教師,4~8年教齡的教師界定為熟手型教師,8年以上教齡的教師界定為專家型教師。根據這一界定方法,新入職教師為128名,熟手型教師為32名,專家型教師為38名。
訪談對象為來自6所不同等級幼兒園的6位園長和其中兩所幼兒園的6位教師(每所幼兒園各3位教師,分別為新入職教師、熟手型教師和專家型教師)。
2.研究工具
研究者采用自編問卷《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評價問卷》。本問卷系研究者根據前期對幼兒園的調研,參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1年的《教師信息與通信技術能力框架》(ICT-CFT)〔4〕和教育部辦公廳2014年印發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5〕設計而成。問卷分兩部分,一是幼兒園教師的個人相關信息,二是幼兒園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部分參照《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中“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五維度標準,并采用《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指南》的測評方式,結合研究者前期所作的相關研究和分析,形成了包括技術素養、計劃與準備、組織與管理、評估與診斷、學習與發展共五個維度的問卷內容。每個維度3~6個題項,共22題。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記為1~5分。
技術素養維度主要考察幼兒園教師將信息技術運用于課程與教學活動的意識、觀念及常用軟件使用情況,具體包括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活動的意識;使用常見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情況;應用與教學有關軟件的情況;通過有效途徑,獲取數字教育資源的情況;有效加工、制作和管理數字教育資源情況;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識等內容。
計劃與準備維度主要考察幼兒園教師將信息技術有效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去的情況,具體包括依據幼兒園教育的相關法規,運用信息技術解決課程與教學問題的情況;圍繞學習目標設計信息化教學過程的情況;根據教學活動需要,選擇與使用信息技術資源的情況;加工制作能有效支持教學活動的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情況;預見信息技術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制訂應對方案等的情況。
組織與管理維度主要考察幼兒園教師在教學活動組織與管理中對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情況,具體包括利用信息技術支持改進教學方式,有效實施課程與教學的情況;觀察和收集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幼兒的反應并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有效調整的情況;靈活處理教學活動中因技術故障引發的意外狀況等的情況。
評估與診斷維度主要考察幼兒園教師利用電子檔案袋等信息技術對幼兒發展狀況進行評價與診斷的情況,具體包括利用信息技術工具,對幼兒發展進行評價的情況;建立幼兒學習電子檔案,為幼兒的綜合發展評價提供支持的情況等。
學習與發展維度主要考察幼兒園教師有效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個人學習與發展的情況,具體包括運用信息技術促進自我反思與發展的情況;利用網絡開展有利于提高自身信息技術水平的學習活動的情況;利用信息技術與專家和同行建立并保持業務聯系的情況;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情況;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園本研修活動的情況等。
統計分析表明,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36,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分別為0.814、0.748、0.773、0.745、0.845,說明本問卷總體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和內部一致性。問卷數據通過spss 19.0進行統計分析。
二、 研究結果與分析
1.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從表1看,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總平均分和各維度均值均在3.6左右,表明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總體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評估與診斷維度的均值低于其他四個維度,且標準差較大,離散程度較高;計劃與準備維度均值最高,離散程度較低。技術素養維度中,信息道德與信息安全意識題項得分為4.24,顯著高于本維度的平均分。相關檢驗發現,五個維度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p<0.01),說明這五個維度間存在相互作用關系。
2.不同發展階段幼兒園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本研究根據富勒教師成長四階段學說,將樣本幼兒園教師分為新入職教師、熟手型教師和專家型教師。不同發展階段幼兒園教師間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2。
從表2看,不同發展階段幼兒園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總體上無顯著差異。相關檢驗發現,教齡只與技術素養維度成負相關,與其他維度均無顯著相關性。
3.不同等級幼兒園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江西省將幼兒園等級分為省級示范幼兒園、一級幼兒園、二級幼兒園和未定級幼兒園四類。運用多元方差分析方法考察不同等級幼兒園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影響,結果見表3。
從表3看,省級示范幼兒園與一級、二級和未定級幼兒園之間均有顯著差異,且等級水平差距越大,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差異越顯著。
4.不同學歷幼兒園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教師學歷有研究生、本科、大專、中專及以下四個水平。本研究樣本中,研究生學歷0名,本科學歷26名,大專學歷110名,中專及以下學歷62名。不同學歷幼兒園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差異分析見表4。
從表4看,本科學歷與中專及以下學歷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差異顯著。T檢驗表明,除組織與管理維度外,兩者在其他維度均存在顯著差異。
三、 結論與討論
1.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總體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研究統計結果顯示,幼兒園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各維度水平均處于中等偏上(均值在3.6左右),各維度間相關性較大。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五個維度總體差異不明顯,各維度水平較為均衡,評估與診斷水平均值略低,計劃與準備水平均值較高。這說明幼兒園教師應當努力提高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評估與診斷的能力。
2.不同發展階段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總體水平無顯著差異
統計結果顯示,不同發展階段幼兒園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總體水平無顯著差異。1~3年教齡教師的技術素養和計劃與準備兩個維度得分略高于其他兩個發展階段的教師,這可能表明年輕教師比老教師對信息技術更了解,應用意愿更強。近年來師范院校在學前教育專業中大力加強了對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4~8年教齡的教師在評估與診斷和學習與發展兩個維度的得分略高于其他兩個發展階段的教師,這表明熟手型教師有較豐富的經驗,事業上處于上升期,學習與發展的意愿較強。
3.省級示范幼兒園與其他等級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差異顯著
調查表明,省級示范幼兒園與其他等級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差異顯著。研究者在日常調研中發現,幼兒園的評級指標中有辦園條件這一項,其中有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這一內容,對等級越高的幼兒園,使用要求也越高。對不同等級的幼兒園,政府給予的相關支持力度也不同。調查還發現,省級示范幼兒園大多有電子白板、投影儀等設備,活動室大多接入寬帶,教師都有專用的備課電腦,有的幼兒園還購置了豐富的數字教育資源包。而在一些低等級的幼兒園,信息化資源很少,使用也不方便。一位6年教齡的一級幼兒園教師說:“幼兒非常喜歡多媒體設備。原因我倒沒有認真想過。我經常想用多媒體設備,但很多時候多媒體設備并不在我們班里,是各個班級輪流使用的。”由此可見,不同等級幼兒園信息化資源配置并不均衡。
4.本科學歷與中專及以下學歷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差異顯著
一般而言,本科院校對學生素質要求更高,大多開設有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基礎之類信息素養課程,而專科及以下的學校對學生信息素養關注度相對較低,由此可能導致本科學歷與中專及以下學歷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差異顯著。
四、建議
學前教育信息化近年來已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幼兒園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決定了學前教育領域信息化的實施效果。基于研究結論,研究者提出如下建議。
1.均衡配置信息技術資源
本研究發現,幼兒園等級會影響幼兒園的信息技術資源配置,以致會影響到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建議政府在配置信息技術資源時,一方面要規范對各級幼兒園信息技術方面的相關評定要求,加大對各級幼兒園的信息技術資源投入;另一方面要重點考慮提高信息技術資源的利用效率,促使教師能夠充分便捷地獲得和使用信息化設備。觀察和訪談均發現,一些幼兒園雖然建立了非常上檔次的多媒體室,但只是偶爾使用。另外,在尋找數字化教育資源時,多數幼兒園教師都是自己上網查找,“大海撈針”,費時費力,且效果不顯著。建議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牽頭,投入專項經費,分批、分類建立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平臺,以供省內各級幼兒園使用。建議每所幼兒園配備一至兩名全職或兼職的信息技術人員,負責全園教師信息技術基本應用能力培訓、課件制作、設備維護等工作。
2.建構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機制
本研究發現,51.5%的幼兒園教師的計算機相關知識來自于職前教育,39.7%的幼兒園教師是通過自學獲得的,而通過職后培訓獲得相關信息素養的教師只占8.8%。因此,建議在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兩個環節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建構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機制。
在職前培養階段,以提高信息素養和豐富信息技術領域的學科教學知識(TPACK)為主。信息素養培養重在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信息觀念和信息技術水平,信息技術領域的學科教學知識培養則重在幫助他們提高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課程與教學活動的能力。
不同發展階段幼兒園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差異不顯著。對年輕教師來說,職后相關培訓能顯著提高他們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因為年輕人對信息技術的領悟能力往往更強。而對于那些信息技術基礎較弱的熟手型教師和專家型教師來說,職后相關培訓也能顯著提高他們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但調查發現,目前幼兒園教師所接受的職后的信息技術培訓以軟硬件的使用為主,很少有將課程與教學活動和信息技術整合起來的培訓,有關運用信息技術對幼兒發展的過程信息進行整理分析的培訓也不多。訪談也發現,幼兒園教師往往不是不會使用信息技術設備,而是對如何利用信息技術設備開展教學活動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對幼兒進行評估和診斷感到迷茫。因此,對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的職后培訓可重在提高其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能力以及評估與診斷的能力。幼兒園可通過幫助教師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整合起來,使教師的信息素養真正起到促進課程與教學及幼兒發展的作用。
3.支持幼兒園教師持續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自我學習是幼兒園教師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師可以通過閱讀相關專著、觀摩優秀教學活動、與其他教師交流討論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幼兒園管理者應當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引導教師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師持續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需要說明的是,本研究的范圍有一定局限性,其調研結果可能存在地域性特點,因此,解釋的范圍只限于研究對象,進一步的研究有待深入。
參考文獻:
〔1〕〔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信息與通信技術能力框架(第二版)〔M〕.北京師范大學,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