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8 15:40: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效學習漢字的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讓識字教學變得更科學
識字教學要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在小學階段,空間知覺在漢字的認知中起著重要作用。一是形狀知覺以直觀為主,能幫助學生將抽象的字形和具體的事物之間建立聯系。如學習象形字、會意字時,就可采用這樣的方法。空間知覺的另一方面是方位知覺,小學生能準確分辨上下結構,而左右方位則容易分辨錯誤,通過字形、字義的正確理解,可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科學解讀漢字。教師要科學地解讀漢字,了解漢字本身所獨具的文化底蘊。漢字是表意文字,“因義構形”,字形和字義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漢字還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如“孝”字,金文的寫法是右邊一個長發的老者,左邊是一個孩子,合起來意為孩子在攙扶著老人,表示兒子盡心侍奉老人方為孝。
科學的識字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這些造字方法,進行識字。例如:象形字直接找到事物的表征去理解字義,識記漢字。指事字直接根據指事符號理解字義等。
讓學生識字變得更自主
自主識字,就是留出比較充分的識字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識字基礎和學習能力,自主選擇所要學的生字進行學習,讓學生體驗識字帶來的樂趣。
首先,學生自主選擇要學習的生字。利用識字課程平臺,在同一單位時間里,自主選擇生字,自主學習,并將自己學到的內容在課堂上與同學分享。
其次,學生自主選擇識字的渠道。漢字存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之中,生活中有著豐富的學習漢字的資源。我們倡導學生在其他課程中、生活中、閱讀中,甚至在娛樂中識字,提高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
讓識字變得更有趣
產生興趣的前提是需要。學生只要對漢字產生了需要,就會對識字產生興趣。
直觀的教學手段,清楚的漢字構字原理,是激發學生識字興趣的根本,也是提高學生記憶生字效率的手段。識字課程平臺以“樂”為導向,創設趣味、形象的情境,把抽象的識字變得具體、直觀、形象。課堂上,學生只要動一動鼠標,便能輕松地了解生字的音、形、義演變以及該漢字的使用舉例等。這種新穎的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和愛好。
漢字本身也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首先是漢字的形象性。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幅畫,都是形象的,尤其是獨體字,通過識字平臺直觀呈現,自然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漢字的可解釋性和可聯系性也可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教“貴、賤、購”等字時,教師歸納出“貝”字,用古代以“貝”作為貨幣的歷史來解釋它們從“貝”的原因。學生既了解了漢字背后隱藏的文化,又增加了學習漢字的興趣。
讓識字變得高效
通過對100名學生的 “語文期末試卷第一題看拼音寫詞語”進行統計,學生書寫的正確率明顯提高。
學生識字能力提高。課堂上,學生能自覺地運用字族識字方法,并將“字族識字”與漢字字源相結合、與字形字義相結合、與生活識字相結合,提高了自主識字的能力,擴大了識字量,為自我閱讀掃除了障礙。
學生用字能力提高。校本教材《漢字天地》把生字呈現在不同的環境中,將每個漢字的學習分成了“我能用、我能背、我能畫、我能寫”幾個板塊,讓學生加以運用,提高了學生拓展用字的能力,促進了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多音字教學是義務教育小學階段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但由于漢字具有多音多意的特點,再加上小學生理解能力偏低,上述因素導致小學多音字教學成為一個難點。本文基于這一認識,將小學階段所需學習的多音字做一個整理和歸納,期望找到更加高效的教學方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列出了小學生必須掌握的2500個常用漢字,筆者通過梳理這些漢字從中析出多音字428個。為便于分析,筆者根據漢字讀音將這些漢字進一步分類,其中具有兩項讀音的漢字360個;具有三項及以上讀音的漢字68個。據此發現小學階段所學習的多音字以兩項讀音的漢字為主,這是多音字最基本的形式,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該類漢字需要有所側重。
就多音字的音節來看,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音節形式相同僅聲調不同的漢字;一種是音節形式不同的漢字。此處所說的音節形式,指的就是音節中的聲韻結構。
在428個多音字中,音節形式相同漢字206個,其中包括具有兩項讀音的漢字189個和具有三項及以上讀音的漢字17個。如“奔”①bēn②bèn;“哄”①hōng②hòng③hǒng,這兩個漢字讀音構成多音的唯一區別是聲調不同。
按照音節形式不同的標準,共找到多音字222個,其中包括具有兩項讀音的漢字171個,具有三項及以上讀音的漢字51個。如“埋”①mái②mán;“薄”①bò②báo③bó等字。
二、淺議多音字的教學方法
(一)識記典型例詞教學法
具有相同音節形式的多音字,其主要區別體現在聲調的變化上,若學生對聲調變化的靈敏度不夠,這類多音字會成為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教師要想高效地教授這類多音字,可以采取“識記典型例詞”教學法,所謂“識記典型例詞”是指為多音字的常用義項選取典型詞語,并指導學生記憶這些例詞達到識記多音字的讀音及義項,從而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如“胖”①pàng,意義是(人體)脂肪多,肉多(跟“瘦”相對)。這一意義在使用過程中范圍不斷擴大,如“胖大海”“胖頭魚”等詞。②pán,是一種書面語,指安泰舒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通過記憶“心廣體胖”,快速地識記“胖”的兩種讀音及義項。
(二)識記特殊義項教學法
對于音節形式不同的多音字,可從特殊的義項著手進行教學。在多音字的義項中,存在一部分姓氏用字以及地名、人名用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必要對這些義項作過多解釋,只需要告訴學生這是一種姓氏、地名或人名用字,再簡單補充一些富有趣味的內容,如這一姓氏的產生和發展,這一地方的風土人情,這一人物的奇聞異事等。這個過程不再是為識字而識字的教學,而是以識字為切入點和載體,向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的教學。這種教學法既增加了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三)創設交流語境教學法
在多音字中存在一部分語氣詞和輕聲詞,針對這些語氣詞可以采用創設交流語境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多音字的具體使用要求,自主為漢字創設交流使用的相應語境,學生既可以掌握每個義項的意義,也可以熟悉其現實應用語境。如“啊”這個語氣詞①ā表驚訝或贊嘆②á表追問③ǎ表驚疑④à表應諾,可以讓學生之間通過對話,創設出每一個音節所適用的語境,通過這種教學方法,既可以檢驗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也實現了活學活用的教學目標,是一種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輕聲詞教學相對比較簡單,教師只需指導學生掌握常見的結構助詞“的、地、得”,動態助詞“著、了、過”的實際使用語境即可。讓學生自己創設對話情景并進行實踐練習,這是對以上兩種教學方法的補充。
(四)辨別詞性教學法
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針對那些有詞類活用現象的字,如“王”“雨”“衣”等字。以“王”為例,該字讀音①wáng,意為君主,最高統治者;首領,頭目;②wàng,古代稱君主有天下,如王天下。針對這類多音字,教師可以從詞性展開教學,當讀音為wáng時,在使用過程中以名詞性為主;當讀音為wàng時,通常用作動詞。結合這類多音字教學,為學生引入“詞類活用”的概念。學生通過循序漸進地學習,定能為日后文言文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信息技術 語文識字教學 有效融合 語文綜合素養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普及應用,人類步入了信息社會。信息技術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還改變了學校教育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有良好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有創新精神和開放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基本能力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信息技術運用,加強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融合應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可以突破封閉、狹窄、枯燥、低效等傳統教學的缺陷,優選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突破教學重點,從而實現有效教學目標。若濫用,則易喧賓奪主,淡化語文味,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那么,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呢?筆者以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為例,談談如何立足語文學科本位和科學識字的特點,融合信息化手段提升識字效率,助推識字教學教與學方式的變革?
我校是“全國百所數字校園示范項目校”、“省信息化試點校”,幾年來,學校全力打造數字化校園,不斷完善信息化水平,將信息技術課題融合于教學、教研、管理及服務過程中,學校信息化條件為信息技術融合研究提供硬件支撐。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以省級課題《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市級課題《利用漢字文化的小學識字教學新探》等課題研究為載體,依托福建省教育資源平臺建立教師個人空間、學生個人空間,創建“語文助學室”,利用微課、翻轉課堂等形式,優化識字教學過程,促進識字課堂教學“變革”。在實踐中,我們探索構建信息技術與識字教學深度融合的有效教學范式如下:
一、追本溯源,寓“理”識字,掌握規律
訓詁學家王寧教授說:“科學識字就是按規律辦事。科學的漢字教學是兩種規律的綜合體現:一種是漢字本體構造和使用的規律,另一種是學習者接受漢字教學的心理認知規律。”然而,在識字教學研究中,我們發現:漢字的本體構造對大部分孩子來說是一個盲點,學習者對于漢字的認知過程還有欠缺。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我們采用追本溯源、寓“理”識字的方法,優化識字教學過程。“理”即漢字的構字原理,漢字本是一幅幅生動的圖畫,甚至是動態性的內心視像,講“理”的識字,其“質”是根本不同的,以感知為先導,并有分析、綜合以至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參與,適度地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追溯漢字文化的起源,便能達到耗時少、效益高的目的。
如我校陳星老師執教的《楊樹之歌》,在認識生字“喜”時,陳老師抓住時機,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適度追溯漢字文化的起源。先拆分“喜”字:上面是“浴保zhù),下面是“口”;然后出示鼓的形狀,問學生:這個“浴畢袷裁矗拷幼漚行造字溯源――“浴本褪槍牡男巫矗下面這個是笑呵呵的嘴巴,鼓樂加笑口,表示有“喜”事,心情很開心;緊接著,陳老師還“以字帶串”,引導學生認識“彭、嘭”,即,在的旁邊加上“支”,就是書中“鼓掌”的鼓;在的旁邊加上“彡”,讀作“péng”,表示聲音,后來這個字當作姓,就再加“口”,表示聲音,讀作pēng。這樣教學,認識一個偏旁,帶出一串字,既帶領孩子們在學習中體驗漢字的美感與文化,又體現出遵循漢字科學的識字教學、閱讀教學的科學性、高效性和實用性。
基于課例的研究,我們歸納出“寓‘理’識字,追本溯源”教學范式:“讀準字音――解析字理――字串學習――指導書寫。”
二、微課導學,化解難點,教給方法
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優于抽象思維,可以把一個個抽象的文字變成一幅幅畫、一個個故事,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微課”的創作和教學解決了這一難點。所謂“微課”,就是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要求,基于教學設計需要,使用多媒w手段就某個知識點進行講解的一段音頻或視頻,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微課雖“微”,卻顯“精”和“妙”。因此,我們摸索探討利用微課導學,引導孩子發現字的“系統特點”(聲旁表音和形旁表意)的規律,突破教學重難點,教給識字方法。
1.字音類聚,對比識記。
字音類聚是指一族漢字在字音蘊涵上同含一個母體字,由這個母體字的字音類推其他同族字的字音,從而引導學生發現形聲字中聲旁提示讀音的特點。我校楊姍姍老師在執教二年級“丁丁冬冬學識字”中的《青蛙與蜻蜓》時,課前制作微課――《有趣的漢字“青”》。首先,讓學生帶著問題學:這么多長得像的字,怎么記住它們呢?能說說你的辦法嗎?接著播放微課,引導學生依次說說每一個字表示的意思:目字旁的睛,與眼睛有關;豎心旁的情,與心有關;日字旁的這個字讀晴,因為太陽出來了,才是晴天……接著,師生共編兒歌:“形聲字真有趣,一半一半藏秘密,聲旁幫我記讀音,形旁教我解字義,相同聲旁是親戚,任何半邊猜一猜,字音字義差不離。”最后,進行生活中的拓展,引導學生編“青”字歌,學生高效地掌握了“青”字家族中的字。本微課的研發和使用,突破“聲旁提示讀音”這一教學難點,取得較好教學效果。
2.字義類推,遷移延展。
字義類推是指一族漢字在字義蘊涵上同含一個母體字,由這個母體字的字義而類推其他同族字的字義,從而引導學生發現形聲字中形旁表義的特點。我校賴麗英老師在執教人教版低年級下冊《地球爺爺的手》時,了解到孩子對于“認識斜玉旁表意的作用”這一知識有難度,賴老師課前制作微課,先讓學生了解“斜玉旁”的構字過程,接著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文本中初步系統學習斜玉旁的字,最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生活語境、在文本語境中找出帶有“斜玉旁”的字,進行“斜玉旁”系統識字延拓,有效化解學習難點。在教學中,我們明顯發現,采用微課導學突破重難點,既能教給孩子科學的識字方法,又能改變零散機械的識字教學,實現“學習一字、一偏旁”,“認識一串、一家族”,激發學生繼續探究漢字規律的濃厚興趣,提高自主識字能力。
基于課例的研究,我們歸納出“微課導學,突破難點”的教學范式:“微課導學――系統識字――運用表達――書寫鞏固。”
三、空間助學,以學定教,自主識字
我們依托福建省教育資源平臺創建“教師個人空間”,并在教師個人空間上建立語文學科助學室,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以問題為導向,以學定教,提高識字效率。
1.空間助學,自主識字。
我們利用個人空間網頁建立學科助學室,上傳教師自主研發的識字“微課程及識字的方法、規律等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在教師個人空間中上傳了“如何寫好‘辶’”的微課程,通過講述漢字書寫原則,形象地用“小船”的樣子講述“走之兒”為孩子們提供了如何寫好漢字的好素材。同時在個人空間中鏈接字理網上的神奇漢字、字理博園、字理趣敘、字理析解等欄目。教師的個人空間對孩子是開放的,有能力的學生就可以在空間中對有關字理教學的基礎知識先自學,不僅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優化識字教學的課堂結構。
2.翻轉導學,省時高效。
“翻轉課堂”是一個舶來品,起源于美國。一次翻轉課堂教學過程,要經歷“教師創建授課視頻――學生觀看視頻學習知識――課堂師生互動”三個階段。我們利用教師個人空間,進行“翻轉導學”的課堂教學形式創新與改革,即依托教師個人空間,課前引導學生進入空間,進行自主學習,課堂根據學生課前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答疑解惑;空間上的視頻資料幫助學生鞏固所學,這樣的翻轉導學,提高學生學習質量;課后再充分利用視頻進行復習或者學生根據個人情況再學習。這樣,提高孩子自主識字能力,以學定教,達到省時高效。
如我校賴麗英老師在執教識字課《鳥的王國》時,課前,首先利用個人空間課前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上傳視頻和導學單,學生在聲情并茂、視聽交融的視頻中自學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質疑問難,為課堂更深入的學習打好基礎;課上,教師再根據學生的留言了解學情,以學定教,適時適度在關鍵處、在難點處再次翻轉播放視頻,引導學生更深入地認識“鳥”和“隹”既可表意又可表音的特點,把“課前自學”和“課堂引導”結合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后,孩子還可以根據個人的學習水平的差異再次翻轉學習,加強鞏固重難點。這樣,把信息技術與識字教學巧妙地融合,將課前學習、課中學習、課后學習有機結合起來,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增大W生的自主學習空間,使學習變得更加主動,實現以學定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基于課例的研究,我們歸納出“翻轉導學”的教學范式:“設置目標――空間導學――課堂翻轉――課后拓展。”
以上課例研究及有效融合模式的構建,將在實踐中進一步深化提升。信息技術與識字教學的融合研究,使課堂成了“學堂”,老師們把更多工夫下在引導學生如何運用科學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方面,提高識字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實現語文識字教學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鐘啟泉.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5).
[2]朱梓伊.目標重構下的信息技術課程內容選擇與組織策略研究[D].石家莊:河北大學,2014.
[3]李玉平.如何開發微課程[J].基礎教育課程,2012(12).
識字能力是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識字能力,是在識字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如何讓學生輕松高效地積累、應用更多的漢字呢?就此,本人在他人探索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在低年級學生識字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及方法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高效的課堂識字,培養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應具有授人以“漁”的作用,創新式教育的“創新”就在于讓學生“會學”。對學生而言,“學會”固然重要,然而適應未來社會的要求,“會學”更是重中之重,“會學”就是能力。
剛剛入學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勞。《新課標》提出:應努力培養學生對漢字以及學習漢字的態度和情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所以,教學時要采用多種方式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在興趣盎然中邊玩邊學。并且老師還要為解決困難創設情境,以促使學生思維靈活、有創造性地發展。這樣,在充分調動學生無意注意的同時也促使了其有意注意的發展。下面介紹幾種高效的課堂識字方法:
1、添減部件法
這種方法適用于這個漢字有一部分學過了,利用這已學過的一部分添(或減)一部分,進行學習新字。如教“間”字,先復習“門”字,再說“間”字是由“門”字加“日”添組成的;再如學“召”字,復習“刀”字,再說“召”字是由“刀”字加“口”字組成;而“河”字,去掉三點水旁,就是“可”字。
2、猜謎語
例如:什么圓圓像火球?(日)什么彎彎像小船?(月)什么清清嘩嘩流?(水)。編得好者,可獲得“謎語大王”的稱號。
3、編故事
如教“游”時,可一邊講故事,一邊在黑板逐一寫出筆畫:一個小孩子(子)戴著一頂游泳帽(丿一),在方形的水池里游泳。
4、換部件法
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一般形聲字都可以用這種方法進行學習。如學習“跳字”,可用“跳”字進行換部件學習,把跳高的“跳”字的“足字旁”換成“提手旁”,就是挑東西“挑”字了、換成“走之”,就成逃跑的“逃”字了。
5、順口溜法
如“只”字這類上下結構的字,可教他們讀:“口”字頭,“八”字底,“只”字記心底;而象“動”字這樣左右結構的字,就這樣教他們:“云”字旁,“力”字邊,“動”字記心間。順口溜說起來押韻上口,既復習了舊字,又學習了新字,溫故而知新,學生愿學,教師易教。
二、快樂的閱讀識字,挖掘潛力
一年級新生在入學6―7周左右,便可熟練掌握漢語拼音,并利用音節讀一些淺顯的兒歌和兒童故事。此時,教師一邊教生字,一邊引導學生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既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也有效地鞏固了漢語拼音,更重要的是學生初學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這些字在書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如“水、土、火、太、了”等字)。學生在新的語言環境中重溫所學過的字,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是興趣盎然中的再學習,獲得的是“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豐富的生活識字,展示能力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讓更多的學生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漢語是母語,學生在生活環境中,可以接觸到很多漢字,為了鞏固識字本,鼓勵學生采取多途徑用字,通過各種實踐活動鞏固記憶。
1、利用學校生活的資源認字
走入新教室,教室里已有很多現成的物品,如門、窗、講臺、黑板、電視機、電腦、投影儀、錄音機等,一切對他們來講都是那么新鮮,急于了解認識。教師應抓住這一機會,將教室里的物件向學生們一一作介紹。教室里的物件不多,易認、好記,在學生們都知道這些物件名稱的基礎上貼上寫有名稱的卡片。課余時間,學生三三兩兩地一起讀讀、問問、認認,還相互糾錯。有不認識、念不準的、爭執不下的字,在老師幫助下終于認識后,孩子們興奮得很。這樣識字輕松自然印象深。
剛入學的孩子急于認識新同學。可請每位同學自己動手制作卡片,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樣式、涂上自己認為最美的顏色、寫上自己的姓名貼在課桌右上角,鼓勵小朋友課間多去“串串門”,看誰結識的小朋友多。活動中小朋友們奔來跑去,充滿快樂。一方面,為自己的“作品”能受到大家的關注和欣賞感到很是自豪。另一方面,為自己能記住所喜歡的小朋友的名字而高興。有的孩子不等別人過來認讀,就跑過去拉住他們大聲介紹自己是誰;有的還一邊認讀一邊就拉住了這位同學高高興興地去玩。為鞏固他們對同學姓名的認識,還可讓學生輪流當值日生發放同學作業本。教育在不知不覺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剛入學的孩子識字量少,不認識課表,課前準備比較困難,尤其需要回家準備的學習用具,往往因為記不住而影響了其他課的順利進行。于是,每天下午放學前可將第二天的課表寫在黑板的一角,念給孩子們聽。沒有兩三周他們就可以自己認識課表,完成好相應的課前準備。單就這一點就使不少家長少了許多事。同時促進了其他學科教學活動地順利開展,培養了學生的自理能力。
校園中還有辦公室、功能室等牌匾,校園內的告示牌、櫥窗里的宣傳標語等,帶領學生一邊參觀校園一邊讓其識字。碰到學生時,常把其拉到身邊問問:這寫著的是什么?校園里的這些漢字就在身邊,學生都會有意無意地去注意它。很快他們就連“靜我校園、不喧嘩追趕”等復雜的字都能認了。
新一輪課程改革設置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無論是常規活動,如晨會、班會、隊會、節日慶典,還是校本活動,如國防主題、環保主題、社會調查主題、春秋游主題等,都離不開漢字這個媒介。活動中若以認字貫穿其中,充分發揮媒介作用,不僅可以豐富活動內容,還可以在研究中、在玩樂中接觸認識不少漢字。
2、利用學生的家庭資源認字
家是學生最親近的地方,家里的許多東西他們都很熟悉。為此,教師可設計一系列的識字活動:(1)認識家庭成員的姓名,了解其工作單位、業余愛好。(2)家里物件擺放的位置不同,其使用的目的也不一樣,自然也將這些物件進行了歸類。可按照認識客廳、廚房、臥室、衛生間里的物件依次布置作業,讓學生們在識字袋里裝入這些主要物件的名稱并念給父母、同學聽。(3)參與家庭建設。父母購置東西,尤其是與學生本人相關的東西時,鼓勵學生自己去看看包裝袋、說明書,不認識的字主動問家長。試著向父母講講說明書上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在識字的同時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
3、利用社會漢字環境認字
孩子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漢字的世界里,走出家門,就碰到自己所住地區的街名巷名;乘車看到站名、車票;一到各種公共場所、旅游勝地,都會碰到各種標牌,教師要培養學生有意識地注意漢字的習慣。
我國自古就有“三歲開蒙”的說法,白居易五六歲就能作詩,三歲開始識字,當代四川的三歲孩子千讓,每天都會手拿《成都晚報》津津有味的閱讀,事實證明幼兒識字已成為可能。當代腦科學研究成果中對教育最有價值的啟示之一,就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是在六歲以前,早期接觸漢字,可以培養幼兒對漢字的情感和興趣,當然,學習識字要遵循幼兒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使孩子在寬松、和諧、愉悅的環境中自然而然地接觸漢字,能像學習說話那樣輕松、自然。可以把漢字作為刺激物和中介,讓幼兒的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及動覺參與活動,通過所看、所聽、所嘗、所嗅、所做來激活大腦,建立快速反映通道,使孩子的認知潛能得以開發。輕輕松松識漢字,開開心心學說話。
在幼兒園階段,依據幼兒“腦先發育,動作滯后”的生理特點,可以識字,但不宜寫字,識字的目的要明確,那就是為了盡早閱讀。說到底,就是通過閱讀讓孩子間接地感知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開闊幼兒的視野,為接受開創性素質教育奠定基礎。據了解,幼兒識字的方法多種多樣,如集中識字法、分散識字法、電腦識字法、韻語識字法等,集中識字法是以字形為核心,分散識字法則強強調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把生字詞放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來感知、理解和掌握。電腦識字則是采用電腦多媒體技術:圖象、文字、聲音等有效結合教學,運用漢語拼音、識字和電腦操作同步學習的新型識字教學法,現今一種適合學前兒童識字的新的教學方法――韻語識字法頗受社會的青睞。韻語識字是遼寧省東港市實驗小學校長、特級教師姜兆臣同志首創的一種快速、高效識字法。韻語識字的突出特點是“快速、高效”,它以“韻語識字”為前提,以“盡早閱讀”為核心,以“循序作文”為綜合發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小學語文教學新體系,吸引了眾多的幼兒家長。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借鑒上述識字教學法,結合本園實際情況,嘗試下述識字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給幼兒創造一個寬松自由的識字環境
我們幼兒園是小學附設的幼兒學前班,幼兒園的特色就是搞好幼小銜接,為此,我們開設了識字教學。首先我們布置了一個寬松自由的識字環境。借鑒電腦識字法的圖與字的結合,我們把字和物結合在一起,在幼兒園的天棚和墻壁上,我們裝飾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小動物,每個小動物的下面,我們都做上了精致的漢字卡片,孩子們在欣賞小動物的同時,會自覺和不自覺的認識這些關于動物的漢字。
二、識字活動和教學活動結合起來
幼兒園實施主題性教學活動。在主題性教學活動的同時,我們滲透漢字教學,在以春天為主題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教會幼兒“春天,春風,春雨,柳枝飄飄,鮮花滿園”等漢字,在以冬天為主題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教會幼兒“冬天,寒冷,暖氣,北風呼嘯,大雪飄飄,”等漢字。每一次具體活動,都根據主題教給幼兒新的漢字,比如在常識的“學稱呼”課上,我們會教給幼兒“媽媽、爸爸、爺爺、奶奶、姑姑、姨媽”等漢字,在計算課上我們把“加號,減號,等于號,大于號,小于號”等漢字教給幼兒,這樣的學習方式,孩子們并沒有負擔,而且很敢興趣,也容易理解漢字的意義,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識字和說話結合起來,為幼兒以后的作文奠定基礎
單獨的識字,孩子們會感到枯燥,借鑒韻語識字的“整體輸入,定位聯想”的快速識字法,我們把要學的字,和一段語言聯系起來,比如“今天天氣晴朗,風兒輕輕,柳枝飄飄,燕子呢喃,小鳥歡唱”這一段話中要學會“晴朗,歡唱”幾個漢字,孩子們容易理解漢字的意義,學得輕松。我們又進一步延伸,讓孩子們自己說一段話,這段話中必須有這幾個漢字。這樣激發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又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一次我教孩子們認識“橋”時,有個孩子竟然說了一個小故事,她說“有一次,我爸爸給我到集市上買了幾條金魚,我非常喜歡,天天喂它雞蛋什么的,可是小魚還是不高興,有一條快要死了,我就想,小魚可能是朋友太少才很難過的,還是把它放到小河里去吧,那里有很多的朋友,于是,我爸爸就帶著我到了彌河大橋上,把小魚撒到了小河里,我在橋的旁邊站了一會兒,看到小魚在小河游來游去可高興吶!”,大部分小朋友都能把所學的漢字,利用一段話說下來。我想,這種訓練,對孩子們將來的作文一定很有好處的。
四、識字和游戲結合起來
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在游戲中識字,是幼兒最喜歡的學習方式,不管是傳統游戲、還是體育游戲、娛樂游戲、智力游戲、角色游戲、音樂游戲等,都可以與識字結合起來。我們注重游戲的趣味性,競爭性和娛樂性。比如在自由活動時間,看到很多小孩喜歡蹲在地上反牌打卡,我就想:何不用這些卡片和漢字聯系起來?于是,我們制作了很多識字游戲卡片,并規定了一些字是贏方,比如,今天是星期五,我們就規定“今天是星期五”這幾個字是贏方。這樣幼兒在寬松自然的游戲中就認識了很多漢字。
五、走出房子,到社會中去識字
關鍵詞:趣味識字 小學語文 策略
0引言
識字教育是一切文化教育的基石和起點,因而識字寫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語文教育中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普遍存在“花時多,收效微”的現象。對于一線工作者來說,探尋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策略是提高識字效率的有效途徑。
1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現狀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可見識字的重要性。而新教材里低年級識字量比以前增加很多,每篇課文要求識字少則七八個,多則十幾個;且字形復雜,難記易忘,常常是學著后面的,忘掉前面的,師生都感到很累,很難完成識字教學任務。如何教給孩子正確、快速、高效的識字方法,就成了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急待解決的一個實際問題。
2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思考
2.1課堂“樂”起來課堂是學生掌握識字方法的主陣地
心理學研究發現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方式以記憶為主,學習的動機主要是興趣,并喜歡以新奇內容為主的學習活動。北師大教授肖川先生說:“課堂是生命相遇、心靈相約的場域,是質疑問難的場所,是通過對話探尋真理的地方。”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創設了集中趣味識字方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為學生提供了嘗試、探索的機會,把生硬的學習變成一個游戲,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最直接、最清晰、最深刻的了解和掌握。體會漢字文化,識字教學愛為先,決樂識字,要從興趣開始,因為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原動力。要想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首先應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漢字的情節。中華漢字,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是東方文化的杰出代表。她形象優美,極富魅力,你瞧“輕”字令人有飄忽感,“重”字一望而沉墜,“笑”字使人歡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淚……漢字的變化其實其樂無窮,從古到今,漢字的形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個變化過程很漫長,從甲骨文一金文一篆書一隸書一楷書,大約經過了三千多年。一個漢字就是一幅圖畫。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再現一些字的原始形態,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字義,記住字形,而且也會使學生感受到中國漢字的獨特魅力。如在學習以下漢字時,老師將這些漢字的象形符號適時適度地展示給學生。
2.2輕松愉悅的教學形式,增強學習的趣味性
低年級的學生平均每天的識字量在二十個左右。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勢。根據這一特征,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游戲是孩子樂意為之的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游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因此,一堂課中如能利用漢字本身的規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在觀察、聯想、比較、思考、游戲中生動愉快地識字,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其思維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可使識字教學事半功倍。從孩子的年齡特點考慮,我們要不斷地采用各種活潑多培養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地、愉快地識字。
2.3授之以漁,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漢字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每一個方方正正的漢字都有著一個源遠流長的故事,每一個漢字又都具有奇妙的結構,漢字的形體千變萬化,字字都有差異,但是漢字作為音形義的結合體,又有一定的規律可循。識字教學就應該是讀其音,看其形,放飛想象的愉快體驗過程。從操作層面來看,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除了引導學生在文中學會讀準字音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啟發學生自己想辦法,記字形,教師則要加強自身的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把握漢字本義、引申義等來輔助教學。教學中,教師抓住漢字音形義的聯系,教給學生識記的方法及規律,使學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識字的能力。
2.4激發無意注意,輕松識字
興趣是學習之師根據學生的注意規律―無意注意占優勢和有意注意正在發展這一特點,在識宇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無意注意:(1)借助色彩如教學漢宇“睬、踩”時,將兩個宇的偏旁“口、足”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書寫,便強化學生對漢宇“睬、踩”的記憶;(2)借助電教媒體剪輯、組合。如教形近宇“晴、睛、精”時,利用幻燈,將這些宇編旁進行變換組合。幻燈的變換攝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強化了學生對宇形、宇義的記憶;(3)借助順口溜遇到難、易錯的宇,借助順口溜教學,如教學“關”宇時可編順口溜:羊宇沒尾巴,大宇在底下;(4)借助動作、實驗演示如識記“滅”宇時,先用火柴點燃一個紙團,然后用一小鐵板向下一壓,火就滅了。這樣通過動作實驗演示,學生興趣盎然,不僅記住了生宇的宇形,而且了解了其義
2.5加強指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不僅要重視教法的研究,而且還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才能真正落實“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方法不僅是一門知識或技能,而且是學習能力在行為上的表現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形成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學生自主的方法主要依靠教師的引導、啟發;自主學習的技能要在反復的練習實踐中形成;獨立的思維能力要在長期的自學過程中培養提高。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年級的高低和不同學科的特點,循序漸進分步進行。有了學習方法,就有了學習的效率,這對學生來說是終生享用不盡的財富。運用各種方法,讓學生“會”學,“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3結語
萬丈高樓平地起,“人生識字聰明始”。識字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遵循規律,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和兒童的興趣出發,創造多種適合學生的識字方法,使學生在喜聞樂見的形式中識字,提高識字積極性,提高識字能力,提高識字效率。
參考文獻:
[1]蘇培成.識字教學不要勉強談字理[N].中國教育報,2004(04).
[2]張璐.略談有效教學的標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11).
關鍵詞:興趣;能力;熱情;參與
從事小學語文教育的工作者,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會意識到學生在接受啟蒙教育時認字時,認字的數量、質量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通過近幾年的工作摸索,讓我體會到了要培養學生認字的興趣,就要教給學生認字的有效方法,促進學生認字的意識。讓學生牢固掌握漢字的量,并對認字產生自發學習的興趣,自然就可以了解漢字的音、形、義。如何培養學生主動地學習漢字并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使其成長成才呢?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會更加行之有效。
一、重情――激發認字興趣
小學生的思維敏捷、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強勁。教師一旦給足學生的情感培養,認字的過程就會由負擔變成快樂的事情。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實踐里,我們學校一直強調的是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熱門話題,培養學生學習漢字的情商,讓學習的氛圍變得濃郁。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好動、活潑,根據他們的這種生理特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讓學生在多媒體的輔助中體驗識字的親切感,使認字的過程變成學生樂于接受的模式,這樣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能提升注意力。在我的課堂上,我讓學生猜謎識字,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還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印象。例如“把你放在我心上――您”“一根木頭被關住――困”“上面小,下面大,人人都怕被扎到――尖”等。小學生是很容易受到老師的情感調動的,抓住特有的心理,讓學生在情境教學中享受投入的快樂,收獲知識的過程應該是愉悅的、積極的、主動的。因此,我引導學生注意收集生字卡片,讓學生動手剪剪、畫畫生字,貼貼生詞,變成學生自己的圖文并茂的“識字課本”。在學生動手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收集、整理、編排的過程。我們只要充分發揮主導能力,根據小學生的思維模式,調動他們的身體感官,讓他們主動地參與識字教學中來,使他們獲得成功的快樂。
二、重法――變換認字形式
心理學研究證實了小學生注意力是比較短的,占優勢的就是不經意間的事物接觸。根據其特征,我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學生能持久地對學習漢字保持熱情,絕對不能以單一的形式進行,否則會讓學生的學習熱情熄滅。我會利用自編的兒歌帶學生做一些活動。上課時,我會根據漢字的特點變化教學形式讓學生反復誦讀,增加學生的形象記憶。如“親友帶來一斤糖,我要快點嘗一嘗――新”“鍋里湯上蓋著蓋,快來掀開嘗嘗鮮――蕩”等。變換形式可以大大地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對生字的記憶變得更加牢固。這個過程中我通常變換課堂的形式,讓學生保持足夠的好奇心,促進學生在亢奮的狀態中體會識字的樂趣。我在課堂上設置了一些識字游戲,讓學生通過游戲找出漢字。在游戲的過程中,了解認字的過程是快樂的,游戲可以讓學生思考并學會生字。如我在識字課堂上,通過插畫找朋友的形式,讓學生看圖找字,讓他們在表演的過程中迅速地投入全部的狀態,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我還會針對學生的個性特征,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不同的識字方式,讓學生覺得不枯燥乏味。
三、重學――教給認字方法
學生的學習是以動態方法呈現出來,而識字的方式是以靜態形式存在于學生的主觀腦海之中,我們不能讓學生所有的東西都會學。如我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年紀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指導方法,當學生掌握了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律之后,就會主動地學習漢字。語文識字不僅僅限于課堂上,因為生字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培養小學生養成留意生字的習慣,整理成一個生字本,這樣對認識生字會有幫助。聽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我會根據這一特性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成生動有趣的故事,利用講故事的過程引入漢字,改變一下方法,讓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感覺不在困難。例如在學“彩”時,我編了一個與彩色相關的故事,學生利用形象記憶很快就記住了“彩”字。我的學生現在已經養成習慣,無論是在家中看報,還是在路上看廣告,都養成了積累漢字的好習慣。我們班級的學生養成了定期交流的好習慣,同學們由于得到了我的及時鼓勵表彰,都爭做漢字小英雄。
四、重境――創造教學環境
創設有效的識字氛圍,讓學生以愉悅的情緒記住漢字。我在有效利用教材資源的過程中很注重課堂氛圍。只有我們充分意識到教材只是識字的載體,要通過有效豐富的韻味活躍識字的過程,才能調動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快樂識字。雖然識字的過程是鼓勵學生個性化地識字,但不能忽視識字教學的靈魂,要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利用方法學習。我們應重視在課堂內容的深入淺出,這樣對于學生理解掌握漢字的形、義有很大幫助,還能讓他們意識到我國漢字文化所蘊含的巨大魅力。課堂可以說是學生識字的主陣地。我們要做個有心人,充分利用身邊的素材讓學生認識一些漢字,這樣能培養他們由無意識到有意識地把熟悉環境與識字、認字有效結合起來,因為學生的識字累積過程也需要循序漸進。我們要讓枯燥的漢字生動活潑起來,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提高學習效率。當發現學生有進步時,我們要及時給予中肯的表揚,這樣能使他們在識字的過程中始終保持高漲的情緒。
總之,我們在教學生認字的過程中,要投入滿腔的熱情,指導學生認字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感覺認字不再是負擔,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使他們真正成才。
參考文獻:
[1]周家鈐.小學低年級學生輕松識字教學談[J].新課程,2008(2).
[2]馬秋芬.盡情游戲 快樂識字――小學低年級“游戲識字”教學
的嘗試[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7(5).
[3]彭雪梅.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探索和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08(4).
[4]馮艷.快樂識字教學實踐初探[J].中國體衛藝教育論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