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家校共育的思考和對策
時間:2023-06-05 15:42: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家校共育的思考和對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后物欲時代;社會價值觀;道德教育
后物欲時代這一概念由社會學家鄭也夫先生首次提出,即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長期物質匱乏的難題已破解,當物質生活得到極大豐裕后,人們開始覺得空虛無聊。暴力、、沉迷于網絡等問題在社會中的泛濫,凸顯后物欲時代社會價值觀問題的嚴峻性。在我國,隨著國家經濟實力增強,人們生活顯著改善,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溫飽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曾適用于一切人的生活意義已不復存在了,每個人必須重新為自己尋找生命的意義和社會的價值。精神的空虛無聊已經壓倒社會物質匱乏,人們對于精神方面的需求大大超越了對物質欲望的需求。進入后物欲時代,面對社會生產力飛速發展帶來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輕”,當代大學生如何去尋求生活的意義和生存的價值,如何建構高校社會價值觀?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理應擔當起時代的責任重托。
一、文獻綜述
通過文獻綜述,高校教育者有關社會價值觀研究大都把社會價值觀既已存在作為理論預設。在此理論預設基礎上,提出一些富有建設性的理念。例如陳立中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校道德教育體系;薄愛敬等人思考了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還有從社會價值觀變遷的角度,康來云從社會文化的角度思考社會價值觀的變遷,房正提出了高校社會價值觀教育的方法和工作思路;崔振成認為價值觀的教育直面現代社會與現代人的危機,呼吁構建良善適切的現代價值系統。這樣的研究兼具時政性、引領性和概括性,缺乏專門針對后物欲時代的空虛和無聊進行的教育研究。本文在吸收、借鑒上述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對后物欲時代高校的社會價值觀提出一些設想。
二、后物欲時代高校社會價值觀的建構
1.注重道德傳承,遵守道德規范
道德是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社會認可、集體評價以及實現個人與社會自律完善的一種精神力量。中華傳統美德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當代大學生應當自覺學習和弘揚我國傳統美德,努力成為中華美德的學習者、傳播者和踐行者。沉迷于網絡游戲、逃學、校園暴力與社會廣泛存在的無聊空虛有很大的聯系。中華民族崇尚精神的優良傳統表現在對傳統道德的教化上,將“立德”立于“三不朽”之首,非常重視人的道德品質的養成。古人圣賢提出了諸多修身之道:“內省”“慎獨”“重行”等。高校社會價值觀的教育一定要汲取中國傳統美德精華。
2.呵護心理健康,共筑精神家園后物欲時代
當代大學生的物質生活條件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正因為如此,現代大學生吃普遍缺乏對困難生活的體驗,心理承受力弱,行為極易走向極端,在無聊空虛時為了尋找刺激,不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失范,是否會危及自身和他人的安危,而往往會放縱自己。2015年3月20日,杭州某高中一學生胡某某手持刀械砍傷學校多名同學,而后跑出教學樓時,不慎墜樓。據新聞報道,該事件發生之前,胡某某在校期間幾乎沒有明顯的心理異常或者行為異常。近年來,校園暴力傷害事件多發,集中反映了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嚴峻性,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心理學家皮亞杰從認識論的角度提出認知理論,“游戲是公民從認識興趣過渡到感情興趣的一個媒介”。游戲滿足了人們對新奇刺激的需求,又具有發展認知的功能。興趣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狀態,外部刺激會影響興趣程度。當興趣程度過高,個體就會回避刺激;當個體刺激不夠,個體就會尋求刺激來強化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狀態,游戲就是強有力的媒介。我們談論游戲,大家會聯想起“喪志”,后物欲時代我們要重新定位游戲,不僅滿足新奇刺激的需求,還有人際交往、尊重、自我實現等需求。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平臺,呵護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重新定位游戲對學生成長的影響。
3.著力內涵發展,錘煉高尚品格
為遠離貧困而奔波,乃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而溫飽難題已經解決,人們的生活失去目標迷失方向,乃生命不能承受之輕。而社會中最初的一小部分人率先突破溫飽難題的是我們歷史上的貴族們,他們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好好地學習和反思。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目標是——詩書禮樂,為社會培養有內涵、品格高尚的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即詩書禮樂對高校社會價值觀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傳統教育的核心就是不斷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成為一位品德高尚的人。教育面對富足的挑戰對策是:尋找生活的意義,讓藝術化的生活來應對物質富足帶來的空虛無聊。現代教育是以專業為基礎,專注于讓學生掌握獲取物質生產資料的能力,忽視引導學生學會藝術化的生活的能力。在物質豐裕的社會,藝術化的生活可以馴化物欲,錘煉高尚品格。教育面對富足的挑戰對策是:尋找生活的意義,讓藝術化的生活來應對物質富足帶來的空虛無聊。現代職業教育是以學生專業為基礎,以現代職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專注于讓學生掌握獲取物質生產資料的能力,忽視引導學生學會藝術化的生活的能力。在物質豐裕的社會,藝術化的生活可以馴化物欲,錘煉高尚品格,提升生命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鄭也夫.后物欲時代的來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9.
[2]陳立中,趙志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核的高校德育體系[J].社會科學家,2014(11):110-113.
[3]薄愛敬.關于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4(33):53-54.
[4]康來云.從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看社會整合的路徑選擇[J].學習論壇,2012(10):64-67.
[5]房正.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注重典型引領和底線約束[J].高校黨建和思想教育,2014(21):96.
關鍵詞:高職院校; 安全; 保衛
中圖分類號:G64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5)04-145-001
近年來,高職院校數量驟增,在校學生數量隨之增加,學生都是90后的獨生子女,個性鮮明,占有欲強,自我觀念強烈,使得高職院校安全保衛工作出現很大的難度。學校是學習知識的地方,必須建立一個健康、穩定的學習氛圍,學生才能安心學習。基于此認識,結合筆者多年從事高職院校安全保衛工作的實踐和經驗,淺談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安全保衛工作的現狀和對策。
1.目前高職學生安全保衛工作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是主要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校,教學目標與一般學術型大學有本質的區別,入學學生人群、素質、層次、接觸面有很大不同,學生的安全保衛工作也同樣存在其特殊性,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1高職學生心理狀態不理想
由于高職院校本身定位和學生的特殊性,存在性格孤僻、極端、嫌貧愛富、攀比心理強、憂慮等心理問題的學生比例增大。我院曾對2011、2012級的學生進行過一項調查統計,發現13.5%的學生存在性格內向敏感問題、23.1%的學生攀比心極強、8.5%的學生在對待問題時會有極端表現,從統計數據上看,我院有將近一半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我院只是幾百所高校中的一所,從我院的統計情況看可以推算出全國高職院校在校學生有將近一半的學生同樣存在心理失衡問題。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如果不能及時得到疏導,遇到挫折、外界刺激等因素,會做出出乎想象的事情,引發悲劇的發生。2013年復旦大學林森浩毒害舍友黃洋,最終搶救無效死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學生因打游戲發生口角引發一學生死亡;張家港沙洲職業工學院一學生手拿水果刀將在該院培訓的學員曾某刺傷,學校暴力案件越來越多。
進入大學的學生基本上都是90后,這些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享受著父母、爺爺奶奶、姥爺姥娘的寵愛,學校重分數輕素質的教育方式,使得這些學生對自身行為和情緒控制能力差,缺乏情感和心靈教育,極易走極端。
1.2院校內外環境混亂
一所高校通常會帶動很多行業發展,比如餐飲、旅館、超市、網吧、KTV和其他娛樂行業,校園內外環境學習氛圍日益減弱,社會氣息日益濃重。以筆者工作院校為代表,校園外大小網吧有15家,網吧內均提供包夜上網,有的提供快餐,讓打游戲者足不出戶,校園內幾乎每個宿舍都有寬帶、每人有一臺電腦;大小飯館23家,均提供煙酒服務;超市5家,均出售避孕工具;KTV5家;足療店3家;校內小旅館4家,校外小旅館10家;等等。這些場所除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外,更多的引發學生同居、逃課、夜不歸宿、打架斗毆,社會氣息濃重,拉幫結派現象增多,干擾了學校正常管理,污染了學生的心靈。校園內外環境必須整治,否則象牙塔將不再純潔。
1.3學校安保管理存在漏洞,工作停滯不前
學校安保工作是一個龐大的管理系統,需要大量管理人員和先進的技術設備。安保人員素質低、責任心不強,也造成安保漏洞。面對校園暴力和不良勢頭時,安保人員采取事不關己的態度,無法預測事態的嚴重性,沒有及時上報;對校園施暴人員無法產生震懾力,打擊力度不強。
2.高職院校安保工作對策和建議
2.1加大高職院校心理課程教學力度,配備心理輔導室
幾乎每所高校都會開設心理教育相關課程,學生認為此課程不考試,老師認為此課程無關緊要,放松課堂紀律,導致上課者寥寥無幾。學校管理層要正確認識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將心理教育作為一門正科去對待,必要時要和畢業掛鉤。同時學校要配備充足的師資力量和專業的輔導隊伍,一所學校至少配備2個心理輔導室,每天都有專門輔導人員坐班。老師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心理障礙,讓學生懂得心理障礙不等同于精神病,幾乎每一個健康的人都會在不同時期產生不同的心理障礙,鼓勵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勇于向專業老師傾訴,接受老師的專業治療。
2.2聯合相關部門對校內外環境進行整治
校內外環境治理單靠學校的安保人員是無法做到的,涉及到工商、城管、衛生等很多部門,學校要積極和這些部門溝通協調,對校內外不良場所進行整治,還學生一個純凈的空間。
2.3加強學生危險敏感度,提高防范意識
大學生經歷了小學六年、初高中六年共十二年的教育,從小在父母的保護下長大,思想比較簡單,危險敏感度不強,容易被外表迷惑。例如今年接連發生的大學女生失聯、最后慘遭不測事件。學校要不間斷的開設安全大講堂,邀請公安部門人員為學生講述真實案例,提高學生的防范意識;同時也要教導學生在遇到危險時保持冷靜,正確分析和處理突發事件,錢財都是身外之物,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家長也要教育學生遠離“垃圾人”,不要為了一時之氣,喪失生命。
2.4完善學校安保工作制度,充實安保力量
學校管理層要高度認識安保工作的重要性,事關學校長久發展,校園恢復了寧靜,學校的教學成果將更加突出。學校要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安保制度,應對不同的安保事件。充實安保力量,招聘有經驗的安保人員,提高安保人員的待遇,激發安保人員的積極性,做到盡職盡責。發現不良態勢要采取措施進行制止。建立獎懲制度,管轄范圍內發生不良事件及時進行懲罰,發生率為零進行獎勵。
3.結語
安全無小事,高職院校的安全工作牽動著每一個學生的切身利益,也關系著院校未來的發展。因此,如何做好學生的安全工作,如何應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是每一個從事安保工作人員必須思考的。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創新,讓高職院校的安保工作踏上一個新的旅程。
參考文獻:
[1]盧斌,賈魯晶.高校安全保衛的執法訴求,中國教育報,2011(12)
【關鍵詞】流動兒童 現狀 成因 對策 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G61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21-
我校是地處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佛山的一所城鎮中學,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鎮工廠企業不斷增多,我鎮的外來人員隊伍也不斷壯大,大批兒童跟隨父母離開故鄉,來到我鎮生活,我校學生中外來務工子女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大。本學年,我校學生共1266名學生,其中外來工子女共405 人,占總人數的31.9 %。七年級學生共393人,外來工子女學生157人,占總人數的39.9 %;八年級學生共429人,外來工子女學生132人,占總人數的30.7 %;九年級學生共 444人,外來工子女學生116人,占總人數的26.1%。從這些數據,我們很容易發現,外來工子女隊伍在不斷壯大。各級政府出臺了有力措施保障這些兒童順利就近入學就讀,接受義務教育,流動兒童入學問題已經得到有效解決。
但是只是停留在保障流動兒童接受教育工作上是不足夠的。這些遠飛到異鄉的小鳥,即使順利地走進了新學校,坐進了寬敞明亮的教室,但是,從那一雙迷茫、自卑甚至是敵意的眼睛里,我們意識到:這些孩子需要我們的特別關懷引導,因為他們面對新環境,他們心理上承受了同齡人沒有經歷過的沖擊。更需要社會、家庭、學校的共同愛護指導。而在流動兒童的教育上,班主任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者在綜觀全校流動兒童學生情況的基礎上,以本校九年級一個班級內的流動兒童作重點觀測對象,探究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
一、流動兒童教育現狀。
作者調查的班級共48人,其中流動兒童工21人,占全班總人數的43.7%。在這群流動兒童中,有13人是小學階段已來到我鎮就讀的,有9人是初中階段轉學到我校就讀的。
這群學生的學習情況總體表現不夠理想,作者參照七、八年級四次期末考試成績發現:這群學生中,在班級內學習成績優秀的有2人,占流動學生總人數的9.5%;學習成績屬中等或以上的有11人,占流動學生總人數的52%;學習成績中等以下的有8人,占流動學生總人數的38%。而本地學生的比例則分別是:29.6%、44.4%、25.9%。從數據可看出,流動兒童總體的學習情況相比本地學生不夠理想。
遵守紀律方面,通過訪問該班班主任及科任老師,以及參照學生的德育操行得分的方式進行調查。紀律方面表現能達到合格要求的流動兒童共11人,占流動兒童總人數的52 %,而本地學生能守紀能達到要求的有19人,占本地學生的70%。
作者還通過檢查學生作業、觀察課堂表現、跟蹤學生課余活動等方法,考察學生的做事態度、人際關系、自我表現能力等綜合素質。發現這群學生較容易出現自卑、冷漠、沖動、敏感等不良心理現象。
總體而言,流動兒童相比本地兒童,因為要適應環境、融入新群體,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要面對比同齡人更多的困擾,如果沒有得到關懷、適當引導,極容易出現心理、行為上的不良現象。
這群兒童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而他們的父母大都是文化程度不高、從事體力勞動的外來工,工作的辛勞、家庭教育意識不強等原因,造成這群兒童不能得到父母的細心關愛、教育。由于外來者身份,他們在班集體中可能會遭到老師、同學的歧視和排斥,容易產生悲觀、冷漠、孤僻等心理問題。學習上,因為要適應新的教育環境,學業上容易受阻,導致對學習的畏難情緒,如果這一關鍵時期沒有得到老師、家長的正確心理疏導和學習上的幫助,這些兒童就會變得厭學,甚至輟學。
二、教育問題成因的深層探究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必然促使人口流動性加大,流動兒童人數將會不斷增加,他們的教育問題是當前社會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重視解決。但當前社會主要關注的是保障流動兒童就近入學,接受教育的權利,對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方面的研究、重視還遠遠不夠,保障流動兒童入學僅是就學的開端,教育權利的平等也極其重要,由于戶籍、學籍管理問題,學校對流動兒童學生的流失并不關注,甚至不把流動學生的成績列入教師考評中,造成教師對流動兒童在教學和管理上采取忽視態度,甚至對這些學生存在歧視。針對流動兒童教育問題進行的宣傳培訓公益講座等活動欠缺。
學校未能充分發揮教育職能,針對流動兒童教育問題而制訂的工作指引不夠細致到位,導致許多班主任、教師工作不夠深入、工作方法不夠科學。部分老師不把流動兒童當正常學生看,采取不聞不問的態度,缺少對流動兒童的教育關懷。家校聯系制度未能落到實處,流于形式,與家長聯系的方式只限于一學期兩次的家長會,而且家長會的內容多數是介紹班級情況,匯報學校及班級工作,分析各科成績等,最后往往是寄語家長配合學校教育工作。但是沒有專門針對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的家長會,班主任缺少從家庭教育的角度針對性地對家長進行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往往是流動兒童出現嚴重違紀甚至輟學了才告知家長,未能切實做到家校聯手,共同解決流動兒童教育問題。
家庭教育方面。流動人口家庭中,流動兒童家長多數從事個體生意或工廠務工,工作辛苦、忙碌,無暇照顧子女,更忽視對子女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教育。流動兒童父母自身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這使得他們即使想要輔導子女學習卻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對孩子的學業缺乏具體指導幫助,孩子容易因為缺乏必要的監督、引導和關愛,學習主動性較低。
生活的環境也是造成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的客觀因素。兒童生活的地方往往是出租房聚集的地方,常見有賭博、打架、等不良社會現象,生活環境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圍,如我校附近最大的外來務工人員聚居地楊和對川村,小飯店、發廊、桌球室等林立,龍蛇混雜,生活在這里的流動兒童對那些不良現象見怪不怪,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下,孩子容易沾染上不良習氣。生活環境缺少良好的文化氛圍,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往往會缺乏學習動力,無心向學。
三、解決流動兒童教育問題對策
1、政府有關部門要完善保障措施,積極針對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的開展宣傳培訓活動。
國家有關部門充分重視流動兒童平等地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省、市、區、鎮為把解決外來人口子女教育問題落實到實處,已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要真正實現流動兒童接受平等的教育,必須細化規定,改革學籍管理制度,明確要求流動兒童接受平等的教育權利,不受歧視。明確學校對流動兒童學生的教育責任,保障流動兒童與本地兒童平等接受教育。廣泛宣傳,利用電視、廣播等多種媒體呼吁全社會對這一特殊群體兒童關注、幫助。
2、學校要完善、優化教育方式。
制訂措施明確學校、教師對流動學生的教育、管理責任,保障流動兒童不受歧視,平等接受教育,除了智育,還要給學生更多的關愛,定期找他們談心,及時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有效疏導,開設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孩子之間加強交流合作,促使流動兒童融入集體中,結交更多朋友,身心健康發展。
3、父母要與兒童加強溝通,創造和諧、寬容的家庭教育環境。理性對待學業問題,鼓勵孩子進步。
要家長提高自身知識水平來幫助孩子學習是不切實際的,所以為解決孩子教育問題,家長可從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開始,創造更多機會讓家人與孩子融洽交流,讓孩子在長輩的身上感受到愛,以及學習到對生活的積極態度,讓孩子有宣泄不良情緒的對象,積極鼓勵孩子加強同齡群體的交往。幫助他們進行正確的朋友交往和行為選擇,積極面對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樂觀、勇敢地面對各種困難。努力創造及優化孩子的學習成長的教育環境。理性對待孩子的學業問題,積極與老師溝通,鼓勵孩子爭取進步。
四、解決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班主任起主導作用。
1、用愛溫暖流動兒童孤獨的心靈,賞析教育幫助孩子找到自信和勇氣,有效疏導促進孩子驅走心理陰霾。
對于年紀尚小的流動兒童來說,離開熟悉的環境、朋友、鄰居,要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心里肯定是充滿不安、迷茫、焦慮甚至是恐懼的。作為班主任,我們要理解、體諒這些孩子,并且幫助這些孩子盡快融入新集體,適應新生活。讓這些用不安的眼神打量著新環境的孩子感受到老師的關心。
班上新轉來的流動兒童蔡雨,是個敏感、偏激的學生,在新環境里明顯不太適應,與同學的相處也不太融洽。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與他談心,引導他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新生活,在與別人相處時學會換位思考。在班際籃球比賽里,我鼓勵他勇敢地站出來為班爭光,我帶領其他同學在場邊為他加油助威。他在比賽中英勇負傷了,傷了膝蓋,其他同學經此一役對他明顯友好了很多,我及時在班里表揚了他為班爭光的行為,倡導大家幫助有腳傷的蔡雨。大家都很樂意幫助蔡雨,在互助中增進了友誼,蔡雨因為老師和同學們的關心,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很快就能結交了新的好友,融入到集體中,學習上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2、積極開展班級活動,促使流動兒童融入集體。
流動兒童產生心理問題主要是因為新環境的適應困難造成的,因為他們沒有融入新集體,沒有朋友,因而產生孤獨、被排擠感,形成孤僻內向的性格,從而引發更多問題。班主任要積極開展班級活動,讓流動兒童和其他同學在活動中增進感情,學會合作交流,結識新朋友。在活動中關注流動兒童的表現,給予表揚和幫助,增強孩子的信心。如班級二人三足比賽,又如籃球比賽、知識競賽等。讓流動兒童在活動中沖破隔閡,融入新集體,找到新朋友。在學習上,班主任可在班內開展結對子的活動,安排性格開朗,樂于助人的學優生與成績欠佳的流動兒童結對子。幫助流動兒童盡快適應新的學習內容,在優秀學生的帶動、感染下,激發學習積極性,體驗學習成功感。同時,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能促進流動兒童更快融入班集體。
3、加強學法指導,借助科任老師的力量,幫助孩子體會成功感,激發學習熱情。
學習成績的下降,挫傷流動兒童的學習積極性,使孩子失去自信,表現更為自卑。要改變孩子的心理狀況,提高學習成績是讓孩子重拾信心,走向陽光的重要一步。很多班主任關心流動兒童的學習困難問題,專門與學生交流,熱情鼓勵孩子用心學習,叮囑學生認真聽課,積極回答問題。講的話雖暖人心,但對那些有學習困難的孩子來說,實質幫助并不大。要讓流動兒童盡快適應新的學習內容,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必須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具體的學法指導。
4、加強家庭教育指導,促進家長與孩子的交流,架起親子橋梁,通過建立健康的親子教育關系,實現教育長效性。
流動兒童教育問題是當前社會發展中新生的、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共同關注,社會、學校、家庭三方攜手解決。每一個兒童都是祖國的美麗花朵,應該得到同樣的陽光、雨露的滋潤,得到同等的關懷、愛護。如何解決流動兒童教育問題值得我們去探討。讓我們共同努力為這群孩子撐起一片藍天,促進流動兒童身心全面發展,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關鍵詞: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8-0051-03
大學數學課程一直困擾著很多學生和數學教師,眾多高校數學教師在為此不懈地探索、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本文從數學的應用性出發,以復變函數課程為例,站在學習者的角度,在強調數學思想的介紹基礎上,探討目前大學數學教育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效果評價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數學的廣泛應用性
數學來源于實踐,數學主要是在解決各領域中各類實際問題而產生,并通過抽象和概括轉化為數學問題,從而發展起來的。反過來,數學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思想方法、計算工具和理論論證。因此數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應用的廣泛性。對多數人來說,對數學的學習源于其廣泛應用性。
二、大學數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數學最本質的就是其思想。能否把數學思想很好地介紹給學生,取決于學生是否有興趣,而實用性恰是興趣的重要源泉。
生活中,我們更喜歡說:“我可以給你什么?”而不是:“你想要什么?”因為后者需要我們付出更多努力而不是信手拈來,逐漸地,人的興趣被壓抑和扼殺了。這是非常糟糕的現狀。作為高校數學教師能做點什么呢?我們從學和教兩方面來分析:一方面,學習分為兩個大的層次,首先是學以致用,其次才是興趣使然。事實上,多數人對于多數課程的學習都屬于第一層次。另一方面,在教授環節中,教育理念是教育成敗的關鍵。教材的內容,體現著作者的教育理念;教師授課過程和考察制度體現著教師的教育理念。
那么,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做到:結合學習者和講授者兩方面因素,傾聽、感悟學習者的心聲,理解學習者的困惑,站在學習者的立場來分析大學數學教育中問題的根源所在、尋找對策。
1.教學內容。目前數學教材普遍問題總結為:①序言或緒論部分過于精致,不能激發學生對該課程的足夠期待。②教學內容的展開枯燥、機械。抽象地陳述定義、定理,而很少提及它們的產生背景和應用;很少闡述如何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這難以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這使數學學習成為機械地記憶、復制過程。③教學內容重理論輕應用,重知識的完整性輕發展線索。很少介紹知識的背景材料和具體應用,而只關注知識本身;對定義及定理證明缺少必要的分析和概括。這樣學生頭腦里會產生很多問題卻得不到解答,困惑使學習數學變得痛苦。④教學內容重細節輕整體,這樣即使學生掌握了書中的各個細節,但是對于理論發展脈絡不清楚,這門課實際上就是肢體完整但失去了靈魂。⑤課后習題缺乏創新性、思考性和應用性。
2.教學方法和手段。目前,大學數學教育在教師的工作強度、學時減少的壓力及秉承傳統的習慣等因素下,在教學方法和手段方面主要問題表現為:①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沒有處在主體地位。老師通常是把定義、定理、推論及相關證明逐一給出,而對于證明思路沒有足夠的分析,不考究為什么,學生通常做的事情只是理解和記憶,然后套用所學,而缺乏創新思考。②強調知識的邏輯線索,忽略了知識的發展線索,違背了人的認知規律。③過于強調細節,忽略知識的整體結構。通常是詳盡地證明定理、問題求解過程等,而常常忽略從整體上把握一節課乃至整本書的結構框架、關系框架以及此刻與其他相關課程的關聯。④沒有恰當利用現代化教學資源。一種是教師沒有利用現代化教學資源。另一種是現代化教學資源利用過多或不當:有些老師定理證明甚至整節課都用幻燈片,這對學生來說整節課就像走馬觀花一樣,根本提不上課程的整體性。
3.考核模式。目前,高校在課程考核方式和內容上,普遍是“重知識和理論,輕能力和應用,忽略創新”:①考核內容不科學。考核內容多局限于基本知識和理論,這導致記憶性內容所占比重過大,缺乏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綜合考察。②考核方式單一。通常采用閉卷筆試的理論考核,平時成績基本上取決于出勤和作業情況,而作業情況的真實性較差,故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通常并不奏效,導致很多學生“平時不學習、考前背幾天、考后就忘掉”的學習狀態。因此考核模式及內容亟待改革。
三、問題的解決對策
我認為作為大學數學教師,能夠做到: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以“數學的應用性”為主線,遵循人類認知的客觀規律,充分發揮現代手段,展現在數學“冰冷美麗”背后的數學本質,滲透數學思想,就已經是完美了。
1.教材或教學內容,應該把學習者都當作是該領域中不諳世事的孩子而不是經歷風霜的長者。對抽象的數學概念、定理,在陳述上要盡量直觀、通俗。
2.給學生一個精彩的緒論。當學一門新課時學生都會有這些問題:為什么要學這門課程?這門課程是怎樣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學這門課有什么用?怎么學?作為教師,必須在第一次課給學生一個精彩的緒論,來回答這些重要而關鍵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學生請假 學習態度 相應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12-0071-02
請假,百度百科詞條中對請假的解釋是因病或因事請求在一定時期不工作或學習。目前各高校對于學生的請假都有相應的制度管理,做好學生的請假工作,有助于優化學習氛圍,維護課堂秩序,化解師生矛盾,對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維護校園的安全穩定,促進學校的和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筆者作為年級輔導員,批準學生請假是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工作實踐中,筆者發現學生請假一般分為“正常請假”和“非正常請假”兩種情況。“正常請假”指客觀情況的確需要請假,而“非正常請假”是指學生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在病情或事務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或者是在根本就沒病的情況下,提出請假要求,其實質是變相逃課。非正常請假受學生的主觀因素影響,與學生的學習態度密切相關。筆者以海運學院2011級全體同學大一兩學期的請假情況為例歸納發現:非正常請假行為多發生在某些“特定時間”,“一小部分”同學和某些“固定”的理由上。筆者通過分析非正常請假的規律,揭示其隱含的學習態度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海運學院2011級全體同學,共494人。
2.調查方法
筆者根據海運學院2011級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把學生所學課程分為兩類,一類是專業課,比如駕駛專業的航海英語,船舶結構與設備,航海氣象與海洋學等考證科目;輪機專業的輪機英語,船舶輔機,船舶柴油機等課程;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的船體識圖與繪制,船舶原理等專業課。第二類為非專業課,包括水上專業的非考證科目,陸上專業的公共科目以及選修課,早晚自習等。筆者統計2011年下學期和2012年上學期共兩個學期海運學院2011級學生的所有請假條存根共436份,根據請假原因把假條分為兩類:一類是“正常請假”,如重病的確不能上課,或家里有急事必須回去。另一類為“非正常請假”,如小病小痛不妨礙上課、兼職、外地朋友過來等小事。
對于“正常請假”的情況,大多數由于客觀原因引起,不受學生的主觀意志控制,在討論從請假反應學習態度問題上,這一部分應排除在外。這種情況在2011到2012學年海運學院2011級學生的所有請假中出現99次,占總數的22.7%。
而對于“非正常請假”的情況中,一個同學請假的原因最能反應他的學習態度,這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點。這種情況在2011到2012學年海運學院2011級學生的所有請假中出現337次,占總數的77.3%。
3.調查結果
首先,在統計結果中發現,有一小部分同學經常請假,見表1。
由表1可知,請假多于2次的34名同學占海運學院2011級全體494名同學的6.9%,但請假次數卻占海運學院2011級全部請假次數的7.8%。
對請假次數多于2次的34名同學,筆者通過同學、老師、家長等多渠道確認,其中有8名同學屬于“正常請假”的情況,而其余的26名同學在班級里面學習成績落后,學習積極性不高,其中大多數同學沉迷于網絡游戲。由于請假次數過多,反感筆者的批評教育,其中部分同學曠課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筆者多次協同班委與這部分同學家長聯系,效果當時有所改善,很快又恢復原樣。通過與這部分同學溝通,筆者發現這部分學生的心態消極,幾乎除了網絡游戲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對未來迷茫也不愿去思考未來,在學校度日只希望畢業時取得畢業證書。
其次,在“非正常請假”的情況中,學生在請假課程方面就有明顯的“偏好”,見表2。
由上表可見,有68.5%的“非正常請假”情況發生在非專業課時間。經筆者了解,這種現象有如下原因:
(1)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學生學習更重視實用性,功利心比較強。尤其對于航海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能否就業很大程度取決于是否通過海事局的相應適任證書考試,所以對于需要考證的專業科目尤其重視,很少有人請假。一是這些科目比較難,一旦落下不好補課;二是如果證書考不通過,影響就業,一是找不到工作,二是薪資待遇和有證書的同學有天壤之別,所以受到學生重視。
(2)對于非專業課,同學們都偏向于找借口不去上課,較多同學請假去兼職。海運學院兼職的同學很多,一部分為了鍛煉自己,更多的是為了賺錢。海運學院學生大多來自全國各地,家庭情況普遍較困難選擇兼職。由于高職學生兼職一般都是做服務員,按小時計工資,所以很多學生在不重要的課程請假做兼職。
(3)對于非專業課,學生感覺不重要,任課教師也放松要求。有部分老師喜歡照著課本,不管學生反應,考試時劃重點,所以學生覺得上課也沒用,全靠課后自己看,考試臨時抱佛腳,這也是找借口不去上課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高職學生“非正常請假”原因剖析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得出高職學生“非正常請假”最主要的原因是對未來迷茫、沒有學習目標、對課程缺乏興趣、基礎差、高考的挫折感和未來就業的壓力,也有迷戀上網、談戀愛、懶惰心理等因素。概括起來,主要涉及三個方面:
1.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學生自身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主動的學習動機。心理學家分析,動力具有激發、指向、維持和調節作用。動機是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并導致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心理傾向或動力。
引起學習動機的缺失有以下幾種情況:①少數學生由于家里條件好,父母溺愛,未對其提出過高的要求,等到畢業家里安排就業;②有的同學遠離家鄉,沖破高中時候的種種束縛,認為大學就是放松享受的時候,不去想未來;③受社會的一些偏見影響,人們對高職院校定位不準,認為職校沒有前途。還有的學生認為就讀高職是高考失利,產生自卑感,覺得沒有前途,整天消極度日。
2.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
部分教師責任心不夠強。對于經常曠課的學生,部分老師熟視無睹,有時怕點名占用了課堂教學時間,高估了高職學生的自覺性和自我約束力,從而縱容了部分學生不上課的心理。部分教師教學方法不太恰當,上課照本宣科,枯燥無味,考試時候劃重點以提高考試通過率。這些原因都使學生對課程缺乏主動和熱情。
3.管理方面存在的因素
存在因素:①學校檢查和對制度的執行力度不夠。每個學校都有學生管理制度,當學生曠課次數達到一定課時,根據制度學校要給予相應的處分。但在實際中落實中卻有很大出入,這使相關處分的威懾性降低,很難對學生起到約束作用;②輔導員管理和隊伍建設不完善,作為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與本科院校相比,許多高職院校的輔導員隊伍建設明顯滯后,各項制度也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輔導員的積極性。
三、高職學生“非正常請假”應對策略
輔導員是學生管理最直接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教育者,是大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很多輔導員所帶班級多,涉及事務多,在學生學習生活等日常管理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面對學生的請假要求,輔導員如果來者不拒,則容易損害班風班紀,喪失威信且引發安全隱患;如果拒之千里,則會影響師生關系,使學生產生逃課心理。對請假工作必須深入了解,理性分析,把握尺度,并輔以相應的制度管理,才能逐步遏制不良請假勢頭蔓延,防患于未然。
為了方便學生,有效地做好“正常請假”,并從根本增強學生的學習態度,減少“非正常請假”,根據上述分析的原因,筆者提出四點改進策略。
1.重視入學教育,養成良好習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各高校在新生報到后,對學生進行入學教育和軍事訓練,包括校規校紀、大學生行為規范等。輔導員要充分利用好這一契機,對學生嚴格要求,培養學生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嚴于律己的意識觀念,通過軍事訓練課,養成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品質。
2.真誠體貼,認真核實,辨別真偽。
學生提出的請假要求,輔導員都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認真核實,要通過向其室友、同學、班干以及其家長多方咨詢,了解原委。對于必須請假的同學,要指導其做好善后工作。對于不必請假的同學,一定要果斷地拒絕并予以批評教育,幫助其糾正不良思想。對于不必請假的同學,應予以耐心勸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做好轉化工作。
3.制定符合實際情況,便于實施的考勤管理制度,引導學生自我管理。
輔導員要結合校規校紀和班級實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制定出符合班級管理要求的考勤制度,通過宣傳、教育、獎勤罰懶等措施將其內化為每個成員自身的行為要求。
對于每學期出勤較好的同學,要積極予以表揚并作為推優對象,對于那些經常以各種借口和各種方式請假甚至未經批準擅自離校缺課的同學,要堅決予以通報批評,必要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同時,輔導員要掌握請假的審批權,不能將其輕易下放,以免造成權力泛濫的局面。
4.妥善保存信息,做到有備無患。
由于大學生思想不夠成熟,缺乏社會經驗,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不夠,一旦其實施了請假行為后,往往就脫離了學校和家庭的監督。因此,面對學生請假要求,輔導員在核實了解的同時,還要及時將信息保存并記錄,包括電話、短信、假條。這樣可以作為意外發生時的查詢資料,還可以作為學生考核測評資料和推優的參考。為此,輔導員還要做好與任課教師的溝通工作,及時收集信息,做到有備無患。
要杜絕大學生非正常請假的現象,僅靠輔導員一方的力量是有限的,各方都應作出積極的努力。比如學校應該積極改革不合理的教育體制,尤其是考核制度,采取學分制,寬進嚴出,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采取激勵機制,鼓勵老師革新教學方式;建立家校溝通聯系平臺,發揮家人的有效監督等等。作為主角的學生,應明確學習目標,珍惜時間好好學習。作為輔助者和指導者的輔導員更應從內心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關心學生,做好學生與學校間的橋梁,共同努力,為社會培養更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蔡愛武、吳偉.從學生請假情況探究學生的學習態度及相應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07(4):99~100
【關鍵詞】微博;大學生;影響;對策
1 微博使用情況分析
學生在大學階段自由支配的時間增多,微博方便性、及時性和公開性的特點能夠滿足大學生在信息交流上的表現欲和分享欲,由此大學生成為學生用戶群的主力。
1.1 研究主體
筆者對江西財經大學學生使用微博情況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共發放了1271份,回收了1226份,其中有效問卷1185份,廢卷41份。問卷涵蓋了我校17個學院,從09級至12級,我們盡可能的將問卷樣本范圍擴大,使樣本數據更具有代表性,減少偏差。此次調查的樣本選擇、抽樣方法嚴謹科學,調查數據結果符合基本事實,因此可信度和有效性較高。本文數據運用EXCELL進行整合分析,進而得出結論。
1.2 微博在大學生中的使用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問卷調查的學生中使用微博的人數占調查總數的比例達到了87% ,微博具有較高的普及率。使用微博的人數比例最高的為11級,達到90% ,其他三個年級的也高達86%。每個年級使用的微博的時間平均為1個半小時,12級使用微博的時間最長,平均為2個小時左右。
2 微博對大學生成長影響
微博以其自身的特點優勢,使得“微博文化”成為大學校園中一種新的文化現象,筆者主要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調查,通過對比分析出微博對大學生各個方面的影響。
2.1 微博對大學生生活的影響
微博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文化,為大家搭建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其許多功能給大學生帶來了便利,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下表1反應了其積極影響,而表2則是負面影響。
從表1中不難看出大學生主要將微博用于記錄心情、發泄情緒、參與熱門話題的討論、獲取信息和知識;但12級整體比例較之高年級明顯降低。而用于塑造個人形象,增強自信心及進行自我評價的較少,只占不到15%的學生,說明微博在塑造個人形象及自我評價的影響作用不大。
表2反映了大學生因為頻繁使用微博,使得近半數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11級的尤為明顯。其次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有四分之一的人在使用微博后養成了拖延的毛病,還有少部分同學因為過多的接觸微博而影響了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從表中可以看出這些影響在各年級中差異性不大。
2.2 微博對大學生學習的影響
微博在大學生中的普及程度如此之高,那么對于大學生學習的影響如何,我們通過問卷對其做了一個調查。表3是我們得出的結果:
從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每個年級的顯著性不強,不同年級的學生都能通過微博搜集到滿足自身需要的與學習相關信息。但只有一小部分覺得幫助很大,大部分都是偶爾有幫助,其中以12級學生利用微博進行學習的比例更高。
2.3 微博對大學生求職的影響
隨著大量公司開通企業微博,大量的招聘信息在微博上進行轉發,微博為大學生求職提供了新的渠道。表4大體反映了各個年級利用微博求職情況。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還是認可微博求職信息的,覺得微博可以輔助求職,但要通過微簡歷求職成功性不大。其中以10級的同學最為積極,而12級的同學則認為就業還很遙遠,認為微博對于求職幫不是很大,可靠性不高。
3 高校引導大學生正確參與微博的對策
微博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大學生的各個方面,在生活、學習等帶來了或好或壞的影響。在問卷中,我們也涉及對江西財經大學微博的了解情況,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微博為“江西財經大學”,從所有年級的情況來看,約有45%的同學關注了它;43%的同學認為學校微博信息效率一般,會出現信息不及時的情況;12級約35%的同學認為學校微博信息混亂;近半數的同學是偶爾才關注學校的微博信息動態。
如何把好的影響發揮到最好同時把壞的影響降到最低,筆者認為高校應從以下著手:
首先,從上述不容樂觀的情況可以看出,要想通過微博來引導學生,學校領導應該認真看待微博,學校微博也應及時學校相關信息。學校領導應該時刻記住微博對于成長階段的大學生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海量的信息可以拓寬知識面的同時也可以誤導學生的思路。所以學校領導應該積極參與微博,引導大學生使用微博,最大限度地發揮微博的優勢,規避微博帶來的不良影響。
其次,在微博環境下,需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質。微博不僅僅沖擊著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也強烈沖擊著高校工作者的政治方向感,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提高政治素質,還需提高實踐能力。要像學生一樣走進微博,了解大學生們的真情實感,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進性和時效性。高校教師應該滿腔熱情積極參與微博,創新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應用,有敏感的信息意識,從海量的學生信息中及時捕捉到他們的思想行為變化的信息。
最后,大學生本身要提高自律能力,從自己的身心健康出發,理性對待微博,針對微博沉迷、網絡孤獨等網絡疾病,從心理上不斷進行調適。
4 結論
微博作為一項新興的校園文化,在高校的應用中也不斷推陳出新,微博在高校的健康發展需要政府更高的智慧和更寬闊的胸襟,需要高校領導與社會的密切攜手,更需要大學生們自身的嚴格自律。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我們有理由相信,微博對大學生的影響一定會是積極向上的,利于大學生成長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大班課堂教學 案例法 調查
所謂大班,一般指“規模過大的班級”或“人數過多的班級”。蔣士會[1]認為,高校大班課堂教學規模應該確定在50~100人之間。吳艷[2]認為大班課堂教學是合班教學,也就是將原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政班級合并在一起進行教學。我國從1997年高考擴招以來,大學生數量逐年增加,而相應的教師數量并沒有成比例地增加,導致我國高校生師比從1997年的7.8:1上升至2012年的16.6:1[3],而且有日益攀升的趨勢。從全校公共必修課到專業基礎課,甚至專業課,大班教學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化學反應工程》屬于專業課,我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在2013―2014學年第二學期3個行政班級(化學工程與工藝11-1班59人、化學工程與工藝11-2班55人、化學工程與工藝專升本13-1班20人,三個班級以下分別簡稱1班、2班、專升本)共計134人一起上這門課。上課前筆者查閱了有關大班教學的資料[4]-[9],了解到優化大班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為此上課采用案例法多媒體教學。另外還給學生分了學習小組,每組7~8人,有學習好的有學習差的,組長由有組織能力的人擔任。小組活動任務主要是及時復習該課程的重難點,有問題及時與老師溝通。為了考查這些措施的實施情況,筆者在本學期期中編制了“關于化學反應工程大班教學問題的調查問卷”。
1.研究方法
本研究調查不記姓名,學生自愿參與,調查對象是上這門課的三個行政班級的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134份,回收105份,有效回收率78.4%,符合統計分析的要求。
作者簡介:趙凌,女,漢族,河南扶溝人,1980.6,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化學工程、化工設備。
通信作者:張艷維,女,漢族,河北河間人,1980.9,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化學工藝、精細化工。
本調查問卷共20道題目,涉及各班班風學風問題及大班教學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課堂表現、教學效果和小組學習等六個方面。
2.調查結果
2.1各班班風學風問題
班風學風問題主要是課堂教學時學生的聽課情況。
表1 你上課時會有以下哪些行為?搖 ?搖
學生不聽課時玩手機的占大部分,55.77%的同學表示同意上課前關掉手機或把手機主動交給老師。以后上課時老師可以提前提醒學生關機。
2.2教學方式
表2 大班上課,老師采取的教學方式是?搖 ?搖
目前學生接受新知識的主要途徑仍然是講授,期間可以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增強大班教學效果。
2.3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是師生教學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媒體或設備,本次調查的是多媒體、板書。
表3 大班上課,你喜歡哪種教學手段?搖 ?搖
“其他”選項中同學們的意見是要求課件與課本同步,便于課下自己復習。
2.4課堂表現
表4 你是否遲到或早退??搖 ?搖
表5 上課對老師提問的問題,你的態度是?搖 ?搖
“其他”選項,有的認為有把握的回答,沒把握的聽別人回答;有的人思考但沒有結果;有的跟不上老師的思路,不知從何答起。
表6 上課遇到自己解決不了或沒有聽懂的問題,你的措施:?搖 ?搖
“其他”選項有的表示記下來問同學或上網查;有的只是記下來,下次課前再看,看不懂就不管了;有的表示對該課程興趣不大,考研跨專業,無所謂。
2.5教學效果
表7 與之前參與的小班教學相比,你認為此次大班教學效果怎樣,為什么?
78.22%的同學認為小班教學效果好,因為小班上課秩序好,干擾因素少,受周圍影響小,注意力比較集中,可以認真保持聽課狀態;人少,看得清,聽得也清。小班上課,老師可以注意到更多同學,方便與老師交流,不會的當場問老師,當場就可以解決,而大班人多,部分同學坐得靠后,自制力不好,不能專心學習,還影響別人,效率不高,一般大班上課的教室比較大,喜歡往后坐,影響聽課質量。0.99%的同學認為人多交流起來方便,所以認為大班教學效果好。20.79%的同學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老師講課只是輔助作用,愿意學習的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好好學習,不愿意學習的即使一對一輔導作用也不大。
2.6小組學習情況
表8 你參與小組學習的感受是?搖 ?搖
18.45%的同學認為小組學習效果不好主要是自主學習能力差,學習積極性不高。26.21%的同學認為小組學習效果很好,能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自學能力和團隊意識。52.43%的同學認為沒有真正融入小組團隊中,沒有發揮出自己的特長,對小組學習方法還不太適應。
3.現存問題分析及思考
目前,大班教學是現有條件下高校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并且較長一段時間內不會出現大的改變。大班教學中由于班級人數多,不容易進行課堂組織管理,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低,課堂氣氛沉悶,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師教學效率都會受到影響。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相結合、定性和定量相結合評價教學效果。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論反思和批判,找出影響大班教學的因素,尋找適合本課程的教學方法、課程控制方法等控制策略。根據大班課程教學特點,提出一些可行建議和意見。
首先,大班課堂教學可以采用授課形式以集體授課為基礎,合作學習小組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具體學習過程中要注意調動學習小組組長的主觀能動性,發揮表率帶頭作用。其次,教師應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注意運用課堂控制技巧和幽默的語言,使用多媒體等輔助設備,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把《化學反應工程》大班課堂教學上得有聲有色,收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蔣士會.試論高校大班課堂教學的優化[J].大學教育科學,2004,(1):27-30.
[2]吳艷.大班課堂教學的現狀調查與思考[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8(9):111-114.
[3]中國統計年鑒[EB/OL].
[4]陳國峰.淺談大班額環境下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2013,(4):74-75.
[5]李玉俠,王秀芹.試論高校大班課堂教學控制的積極策略[J].衡水學院學報,2008,10(5):103-105.
[6]吳威.高校大班額課堂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1,(6):84-85.
[7]郭銳.高校大班課堂教學準備的策略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1,(33):163.
[8]劉曉利.“特朗普制”教學模式與大班課堂教學的控制[J].計算機教育,2011,(12):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