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4 09:34: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計算機網絡能力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本文提出了計算機網絡課程理論課與實驗課分開教學的教學方法,探討了網絡課程的理論與實驗教學研究,并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和實驗教學環境構建進行介紹,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組織、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采用、實驗教學環境的現代化對教學效果產生的影響和教學目標的實現進行分析。
1.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性目前
計算機網絡教學比較偏重理論教學,課程體系結構抽象,網絡理論和網絡實驗的深入研究都需要消耗個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教師個人知識結構的更新和發展會有許多不利影響,因而很多教師只是在理論方面對計算機網絡有較成熟的認識。并且常見理論課教師對實驗部分不夠重視,相當一些學校只是象征性地開展網絡實驗,實驗室小,設備陳舊,軟件落后,重理論、輕實踐。以至于很多高校畢業生不具備能滿足計算機網絡方面的社會需求的網絡實踐操作能力。為此,網絡理論課與實驗課分開教學勢在必行。
在計算機網絡發展日趨復雜化的今天,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不僅要求理論教學內容現代化,對實踐性教學內容也要逐步現代化,理論課與實驗課分開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研究措施。
采用合適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理論和實驗教學活動;并且讓學生以適當的方式參與考核活動,由被動變主動,培養更好的網絡動手能力,從而掌握網絡的基礎理論。理論課與實驗課的剝離并不是擺脫理論課的指導,而是強化理論對實驗的指導,并找到理論的最終歸宿——指導實踐,為實踐服務,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網絡實踐操作能力。
2.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具體實施方案
在實踐中體會理解抽象的理論傳統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理論課與實驗課教師為同—人,網絡課程也不例外。那么網絡教師的備課就會比較復雜,既要講好理論課程內容,同時又要兼顧實驗課程。實行了理論課與實驗課相剝離的教學方式,安排專門的實驗課教師,其形式就是使實驗課從理論教學中獨立出來,成為一門課程進行考核評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網絡理論知識,從而加強對其網絡實踐能力的培養。
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內容受教材的限制,大多數以OSI參考模型為基礎,講述網絡層次結構、協議和計算機網絡原理。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感到枯燥和抽象,難以接受。例如在講解物理層的基本理論和作用時,可以讓學生先熟悉網卡的結構和特點,再親自動手制作網線,然后在課堂理論教學時使學生了解物理層協議的具體實現。這樣在實踐指導理論的前提下,學生就很容易接受抽象的協議和具體實現的關系,從而更好地掌握網絡基礎知識,為下一步的深入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創建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實踐操作性不是很強,但它是一門技術性較強的課程,如果沒有相應的網絡實踐為前提,學生是很難對網絡理論有較深入的理解。要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良好的實驗教學環境正是一個必需的實踐場所。因此,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必須要有完善的設施和完備的規章制度。加強網絡實驗室建設是學生實踐能力增強和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網絡實驗室應該能讓每一個學生面對真實的網絡設備(如路由器、交換機等),可以親自動手操作、運行、設計各類網絡實驗。
網絡實驗室的建設目標應體現開放性、先進性和可操作性。良好的實踐環境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學生在動手安裝、配置、調試中鍛煉工程應用能力,強化網絡工程化的觀念。 開放的實驗環境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應用能力達到了教學要求,而且對其它課程的教學具有深遠的意義。
強調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作用學生在傳統的教學中通常是被動探討計算機網絡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地接受知識的一方,而教師處于主導地位。計算機網絡理論課與實驗課只在教學形式和方法上有所不同。在理論課上,教師的主導地位突出;而上網絡實驗課時,學生面對的則是電腦和相應的網絡實驗環境,有著極大的靈活性和自由度,這就需要加強學生的主體作用,如理論課教師上課時可以設置疑問,這樣在上實驗課之前學生腦子里就融入了相關問題的懸念,并在實驗中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解決每個問題。這樣不僅使學生認真操作實驗,而且實驗氣氛特別活躍,在整個實驗操作過程中就沒有無所事事者,學生能夠主動地發現問題,通過老師引導能很好地達到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
在實驗教師配備的環節上,應該選拔既有扎實的計算機網絡基礎又有較強網絡實踐能力的教師,以便給學生充分的指導,從而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不會浪費時間,遇到無法完成的實驗部分或錯誤都可以很快地解決,進一步激發出學生對網絡實踐操作的興趣,真正體現出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作用。
更重要的是實驗項目的開設。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不但要掌握網線制作實驗、基本服務器的配置實驗,而且還要進行有關協議分析的實驗;而非計算機專業只要掌握網線制作、服務器的基本配置實驗即可。通過不同性質的實驗設置,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有效地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幫助學生深人理解和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原理和技術,提高學生理解網絡、運用網絡的能力,鍛煉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學習的協作精神,從而達到網絡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
3.結論以加強學生網絡實踐能力培養為著力點
關鍵詞:計算機類專業;網絡技術職業崗位;課程建設;計算機網絡
2003年教育部下發《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號)以來,包括高職院校在內的國內高校各級精品課程建設工作開展的如火如荼。就計算機網絡課程而言,目前已有包括本科、高職兩個層次,國家級、省級、校級等多個層次的數十所院校的精品課程項目得以立項、建設。精品課程的建設目標是建設“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1]。國內兄弟院校前期開展的計算機網絡精品課程建設[2-3],大多圍繞這個目標,根據不同學校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師資隊伍、教學資源建設等方面大膽改革和創新,取得顯著成效,產生了很好的借鑒和示范效應。
我校是一所有著二十四年辦學歷史的地方性高職高專院校。長期以來,學校堅持走“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之路,十分重視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工作。計算機網絡是我校信息與電子工程系計算機類、自動化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我們在精品課程建設中汲取他人寶貴的經驗,借鑒兄弟院校的創新成果,同時結合自身地域經濟發展和人才培養定位的具體特點,積極探索以崗位核心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計算機網絡精品課程(組)建設和改革新路子,這是一項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工作。
1高職畢業生網絡技術職業崗位能力分析
1.1網絡技術崗位特點分析
計算機網絡是當今信息社會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之一。社會用人單位對網絡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持續旺盛,工作崗位呈現多樣性。IT行業中,計算機網絡技術工作崗位主要特點可概括如下。
1.1.1技術更新快
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迅猛,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因此對從業人員的知識更新和能力提升的要求特別突出。學生不可能僅僅依靠學校所學的知識和養成的能力去適應其長久職業生涯的發展需要,這就要求學生注重自我學習、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高職高專學校2~3年的在校學習時間本身比較短暫,如何兼顧基本專業技能的訓練,以快速適應未來就業崗位;以及如何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使之具備未來在崗知識更新的要求需要很好地加以平衡。
1.1.2實踐能力要求高
與其他IT技術崗位類似,網絡技術工作崗位對畢業生的實踐能力,特別是實際動手和實際應用能力的要求也非常突出。學生無論從事的是網絡組建、網絡運行、網絡開發,還是網絡管理等不同崗位的具體工作,都需要在熟悉典型網絡技術、掌握典型網絡設備運用技能的基礎上,突出實踐、注重應用。這就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指明了路子――那就是必須在學校教學中,加強實踐環節的訓練,以真實工作崗位的模擬環境為實踐教學空間,立足應用能力的培養。
1.1.3知識的復合特點明顯
從事網絡技術工作崗位的專業技術人員,除了要有一定計算機科學素養,熟悉計算機軟件、硬件的基礎知識外,另外具體崗位類型的細分,對畢業生的知識和能力結構還提出了一定的復合要求。比如,從事網絡應用,如網站開發和管理工作的學生,除了對計算機局域網、互聯網比較熟悉外,還需要具有一定的數據庫、程序設計等知識和技能。
1.2網絡技術典型工作崗位及其能力規格分析
我系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開設于1993年,多年來,先后為周邊地區企事業單位培養、輸送了一大批IT技術應用型人才。在先期開展的畢業生就業典型崗位調查中,我系針對計算機類專業畢業生提出了包括企事業單位中小型局域網管理與維護、企事業單位網站建設與管理、企事業單位中小型MIS系統程序員等6個典型工作崗位,并對不同的職業崗位分析了各自應重點培養和訓練的核心專業能力。
從用人單位的調查發現,從事網絡技術工作的計算機類專業畢業生不僅要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還需要具備較強職業崗位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業通用技能和職業專門技能等。從實際崗位的需求看,畢業生的專業能力和素質分析如表1所示。
2 “計算機網絡”課程組建設的具體實踐
表1的網絡技術工作崗位職業素養和能力分析,為高職高專計算機類專業培養計劃中計算機網絡相關課程組的體系構建提出了目標,指明了方向。
2.1計算機網絡課程組體系設計
從高職高專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培養計劃中計算機網絡課程組的設置,既要突出未來從事網絡技術工作學生的能力培養,也要兼顧未來從事其他IT技術工作學生的需要[4-5]。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們提出計算機類專業“網絡技術課程組體系設計”,如圖1所示(圖中“*”課程系選修課)。
為使學生通過相關課程組的學習和訓練,初步具備計算機網絡分析、設計、開發、應用、維護和管理的能力,圖1中網絡技術課程及實踐教學環節分為以下4個不同的層次。
2.1.1計算機基礎應用能力課程
主要包括3門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PC組裝與維護、Linux操作系統。這一模塊為網絡技術職業崗位的專業知識學習和專業技能培養奠定基礎。全部課程為必修課。
2.1.2計算機網絡基礎(核心課程)
該課程的目標是使學生初步掌握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典型局域網組網技術,深刻理解TCP/IP原理和技術,培養學生典型網絡技術的基本專業素養。該課程作為網絡技術課程組中的核心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課程建設的重點。課程的教學采用“理論+實驗”的形式組織,實驗部分可分為模擬環境的驗證性實驗和真實環境的開放性實驗兩類。
2.1.3網絡基礎架構能力培養課程
主要包括實用組網技術和PDS與組網兩門課程。前者以基本路由、交換技術為重點,以著名網絡設備廠商的典型設備為背景,學習、掌握常見網絡設備(路由器、交換機等)的配置和管理技術,使學生熟悉業界主流網絡基礎設備的應用;后者為選修課,供有意從事網絡技術專業的學生選學。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的基礎知識,訓練其實踐應用能力。同時,該課程中通過典型組網案例的分析、課程實訓等環節,使學生具備獨立開展一般中小企業內部局域網、互聯網接入的規劃和設計能力。
2.1.4網絡綜合技能訓練教學環節
由“網絡管理與網絡安全”、“網絡工程實訓”以及“網絡技術職業技術資格認證培訓”構成。該模塊強調的是網絡綜合應用技能的訓練,屬于提高性課程,旨在使學生在前述3個模塊學習的基礎,進一步延伸、拓展專業知識,進一步訓練網絡綜合工程能力。
2.2核心課程的優化與重組
課程建設初期,通過對我校及兄弟高職院校現行課程教學情況的調研,我們發現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目前還存在許多問題:
(1) 課程應用性特點尚不鮮明。
計算機網絡課程本身是一門具有很強應用性和實踐性的課程,但傳統國內高校該課程的教學內容以OSI/RM七層模型為主線加以組織,“學院”氣息很重。這一點對高職高專院校來說,問題特別突出。過于強調計算機網絡專業知識的深度、廣度和系統性,顯然與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和人才定位實際不相符合,導致課程教學與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普及的現狀嚴重脫節。
(2) 教學方法單調,課堂氣氛呆板。
一般的計算機網絡課程大多采用“課堂教授+驗證實驗”的教學形式。從該課程教學內容的特點看,這本無可厚非,符合課程的教學特點。現今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由于過多強調課程的理論知識傳授,導致“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形式的風行,課堂教學內容陳舊、枯燥,特別是網絡體系結構和協議分析部分,高職學生往往如墜云霧,師生難以互動,學習趣味索然。
(3) 師資隊伍不能與時俱進。
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許多擔任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教師,自身缺少專業實踐背景,從學校到學校,從書本到書本的現象普遍存在,授課只能紙上談兵,難以適應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其次,部分教師不注重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和知識更新,使課程教學與技術發展不相適應。
(4) 實踐教學環境和條件建設滯后。
受專業建設時間和教學經費投入的制約,高職院校的實驗、實訓條件與本科院校的差距十分明顯,而計算機網絡課程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特征,兩者的矛盾比較突出。單純依靠普通計算機機房開設基于模擬環境(如Boson、Packet Tracer等)的網絡基礎實驗,使得學生在網絡技術諸多專業的技能訓練上受到很大制約,存在很多缺失。
基于上述分析,我系計算機網絡課程建設實踐,首先從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重組入手。其基本思路是:
(1) 突出高職高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
以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為重點,突出職業性和崗位性。通過與思科網絡技術學院、神州數碼網絡大學等著名網絡教學平臺的合作,開展課程設計與課程開發。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以崗位需求和職業能力為依據,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把課程的教學貫穿于實際的網絡構建、應用和管理的工作過程中,突出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的培養和訓練。
(2) 強調學以致用,完善實踐教學環節。
加強與周邊網絡、通信行業、企業的聯系與互動,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課程開發新路子;充分發揮已建立的“思科網絡技術學院”等校企合作平臺的作用,深化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構建校內網絡實驗室、網絡工程實訓室以及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拓展實踐教學空間;以驗證性基礎實驗、案例式組網實訓、網絡工程綜合實訓和實際崗位實踐等形式,充實完善課程實踐教學環節。
(3) 課程教學與職業證書有機結合。
將網絡技術職業技能取證引入課程教學體系之中,在前期已開展的“網絡設備調試員”培訓考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入思科、H3C、神州數碼等著名網絡行業資格證書,豐富課程的教學模塊,凸現課程教學的職業性。
為此,我們在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大膽擯棄了傳統的OSI/RM模型為主線的組織體系,新的教學內容的組織體現了一般知識基礎、基本技術方法和綜合技術應用3個層次,兼顧了網絡與通信基本原理、典型局域網技術、TCP/IP原理與技術和Internet典型應用等4個重點,如表2所示。
2.3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在我們的課程改革探索中,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是其中的重點工作。首先在實踐教學內涵的充實上,初步構建了以下較為完善的體系。
(1) 網絡基本原理實驗:以校內“網絡實驗室”、“網絡工程訓練中心”為基地,采用真實環境與虛擬環境(如Cisco Packet Tracer、Boson等)相結合的實驗方式組織開展。
(2) 典型案例綜合實驗:在校內“網絡工程訓練中心”及校外合作企業中國電信衢州分公司、衢州市愛得發網絡工程公司等基地分別組織實施。
(3) 網絡工程實訓:主要借助校企合作平臺在校外實習實施,并與學生的畢業設計和頂崗實習有機結合。
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實踐教學效果,我們通過依托校外合作企業,在實踐教學中聘請了十余名行業技術專家,參與實踐教學的指導。本系教師在配合外聘教師工作的同時,也得到了很好的實踐鍛煉機會。
2.4課程教學與職業技能取證的有機融合
為了體現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職業性特點,我們將網絡技術職業技能取證與相關課程組建設加以融合。相關證書與課程教學內容的關系如下:
(1) 網絡設備調試員(管理員)技能證書: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內容應覆蓋該證書所要求的知識、能力規格,學生修完該課程,完成全部理論和實踐教學環節后,具備參加該證書考試的條件。
(2) CCNA、HCNE、DCNE等行業通用證書: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內容融入上述證書的部分教學模塊供學生課內選修。學生修完本課程,選修網絡技術課程組后續課程,或利用課程網站自主學習,擴展知識能力結構,經過短期培訓后,具備參加該證書考試的條件。
3結語
我校計算機網絡課程組建設的探索與實踐開展以來,大大推進了計算機類專業核心能力“中小型企事業單位計算機網絡組建、運行、維護和管理能力”的訓練工作。限于篇幅,課程建設其他層面的工作,如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和教學資源建設、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革新、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完善等,本文沒有系統介紹,留待后續進一步總結和報告。
鑒于課程建設工作的系統性和長期性特點,我系前期開展的圍繞計算機網絡技術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的相關課程組建設工作,尚在進一步完善和深化之中。此前的許多改革實踐,借鑒了兄弟院校的寶貴經驗,在此深表謝意。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號)[EB/OL]. [2003-4]. /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193&infoid=13676.
[2] 蔡開裕,朱培棟,徐明,等. 國家精品課程“計算機網絡”教材建設研究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08(8):69-70.
[3] 張繼山,杜玉橋,王坤. 精品課程建設――三聯學院“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建設與實施[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 (10):54-55.
[4] 尹德志. 精品課程建設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 高等教育研究,2007(3):65.
[5] 周鳴爭,汪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課程綜合化的嘗試[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74-76.
Professional Competence-oriented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Group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AN Yi-ming, QIN Ben-tao, LI Lin-jing, ZHENG Yue-zhai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West Branch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uzhou 324000, China)
【關鍵詞】課程體系開發 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 實踐專家研討會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2-0028-01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高等職業教育中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開發工作日趨系統性與完善性。尤其對于新開辦專業來說,如何確定該專業開設哪些課程、這些課程的授課前后順序如何、每門課程需要放置哪些授課內容以及如何進行學時分配,都成為困擾專業負責人的一大難題。
基于上述要求,筆者作為從業多年的一線教育工作者,將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為例,講解如何通過召開實踐專家研討會,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進行有效分析,進而為課程設置、課程內教學任務選擇以及課程培養目標的制定提供參考和依據。
想要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進行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最好的途徑就是“召開實踐專家研討會”。
對于國內的普通高等職業院校來說,學生培養的終極目標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最終實現與市場接軌并成功就業的目的,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就業導向”。
想要實現就業導向,對于高校來說也面臨著“與市場與企業脫軌”的嚴峻現狀。目前,高校各專業開設的課程大多來源于傳統教學,或者參考其它高校相同專業的課程體系開課。但是,據此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業后明顯感覺到動手能力不足,無法參與企業真實項目,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培訓期后才能真正參與企業的項目開發。
為什么出現上述狀況?最直接的原因是學校在開課前沒有深入企業進行實際調研,不了解企業目前的真實項目有哪些,更不了解企業對人才的技能與素質要求。所以,各專業要召開實踐專家研討會,探討如何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以實現教學與就業的真正接軌。
一、召開實踐專家研討會
1.確立會議目的與指導思想,制定會議方案
2.確定主持人
主持人應熟悉眾多不同職業崗位的課程開發理念與流程;應具備一定的耐心、組織協調以及決策能力;應掌握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的基本原則;善于提問(比如針對工作分析,要具體問:這個崗位實際需要做什么?在你們單位這一工種的技術員做什么)。
3.確定記錄員
最好選擇本專業的教師擔任記錄員,因為他能夠熟悉專業現狀,并了解常用的專業術語,要求記錄員文字記錄速度快、頭腦靈活,思路清晰。
4.挑選實踐技術專家
實踐專家研討會的主要參加者除了專業課程開發的骨干教師以外,還應該有6-10名企業實踐專家。實踐專家的選擇標準是:
①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一線工作人員,如優秀技術工人和技師、項目經理、產品經理和基層部門負責人。
②所服務的企業包括不同所有制(國有、民營、合資和外資企業等)單位,企業規模有別,不能一味選擇大公司的技術人員作為實踐專家,也要兼顧小公司的員工,這樣能夠采集到比較全面的信息。
5.錄像工作人員:全程錄像,為課程建設準備素材和佐證材料。
6.材料的準備
首先確定研討會會議室,會前寫好座位名牌,按會議室布置規則擺放座位名牌。準備好白板、白紙、錄音筆、橫幅(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實踐專家研討會)、材料袋(內含會議日程、相應表格、填表說明和典型案例等)。
二、確定主要就業崗位
經過問卷調查或者語言溝通等方式,向參會的企業專家調研主要就業崗位。經過系統而全面的調研,無論公司規模大小,招聘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畢業生均主要面向以下幾個就業崗位:網絡管理員、系統維護員、網絡綜合布線、辦公室職員、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網頁制作員。依據就業崗位又確定了“網絡工程”與“網站建設與管理”兩個專業(技能)方向。
三、確定典型工作任務
依據上述就業崗位,請企業專家幫助確定每個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務。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典型工作任務有: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辦公應用、程序設計基礎、計算機網絡技術、圖形圖像處理、網頁設計與制作、網絡綜合布線與測試、網絡設備安裝與調試、網絡管理與維護。
將典型工作任務按照難易程度進行排序,經過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和整合,確定了課程名稱。
四、確定典型工作任務的子任務及對應的職業能力
請企業專家幫助確定所有典型工作任務的子任務與職業能力。以“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典型工作任務為例,子任務與職業能力介紹如下:
子任務1.組裝與調試計算機
職業能力1:能夠組裝計算機;
職業能力2:能夠安裝計算機各類操作系統;
職業能力3:能夠進行新機兼容性調試。
子任務2.維護計算機軟硬件
職業能力1:能夠檢測和維修計算機硬件故障;
職業能力2:學會軟件更新的操作;
職業能力3:能夠維護操作系統。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面的子任務即是該“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中需要實踐和學習的兩個項目,而這里的職業[dylW.net專業提供畢業論文寫作和發表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能力即是該項目的能力目標。描述職業能力的語言有較為規范的要求,比如“能夠做一件什么樣的事”、“學會哪些技能”。
工作任務分析是專業教學標準開發中的一項關鍵性工作,也是專業教學標準開發的主要成果和特色所在,其成果直接影響到后續開發工作。
經過對各專業進行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我們可以歸類行動領域,形成學習領域課程,構建包含公共基礎課、專業平臺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方向課、拓展訓練五大系列的課程體系,更好地滿足“培養與時俱進的高技能人才”的規格要求,制定素質拓展教學模塊,全面提升學生的首崗勝任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崗位適應能力以及崗位遷移發展能力。
以上僅是筆者作為一線教師從業多年來積累的微薄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關鍵詞】中職網絡技術專業職業能力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0c-0180-02
隨著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社會對網絡的應用率大幅度提高,網絡已經成為信息社會的運行平臺和實施載體。網絡的普及和應用水平的提高,使網絡管理、網絡安全、網絡維護、網頁制作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增大,對網絡技術人才的職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職學校要順應時展潮流,緊跟技術發展步伐,為社會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應用型、技術型網絡技術人才,實現學生的工作能力與崗位對接。因此,必須努力構建與社會需要和崗位需求有機對接的職業能力培養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社會培養適應職業崗位要求的合格人才,以適應行業發展和社會需要。
一、職業能力的結構
職業能力是職業角色從事一定崗位的職業活動所具備的個體能力,是人們成功地從事某一特定職業活動所必備的一系列穩定的、綜合性的個性心理特征。職業能力包括了貫穿于勞動者職業生涯的就業和創業能力、工作能力、職業轉換能力,由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大部分組成,在縱向層次上可分為一般能力、群集職業能力和崗位職業能力。
通過對行業、企業和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結合廣西區域經濟,確定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網絡建設與管理和網站建設與管理兩類職業崗位群。根據對崗位群的工作過程分析,網絡技術專業崗位群所需的職業能力分為三個模塊。
第一,一般能力。一般能力是基于人類勞動的共同特征,具有普遍的可適應性和廣泛的可靠遷移性的能力,是解決問題過程中必備的能力,包括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能力要素可分解為語言溝通能力、文字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
第二,群集職業能力。群集職業能力是基于小類、中類或大類工作性的同一特征,反映同一行業內部各職業間的共性要求,是面向職業崗位群的能力。能力要素可分解為計機操作使用能力、常用軟件的使用能力、辦公軟件的應用能力、網絡操作和系統操作的能力、網絡應用維護能力、網絡系統安全管理能力、系統軟硬件維護的能力、信息產品營銷能力等。
第三,崗位職業能力。崗位職業能力是基于細類的工作性質,反映具體職業對個體要求的能力,是勞動者完成具體崗位工作前提和保障。能力要素可分解為中小型網絡的設計與搭建能力、網絡工程和綜合布線能力、網絡操作系統安裝設置、網站的設計與規劃、網頁制作能力、數據庫構建與管理能力等。
二、職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思路
職業能力培養是職業教育的目標和特點。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必須以就業為指導,以能力為本位,以行業、企業、職業崗位群對從業者能力和素質的要求以及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需要為目標,從分析行業和職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構成入手,建立專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體系。根據“建網”、“管網”及“用網”的實際工作過程,分析職業工作過程和典型工作任務,以工作過程為主線,確定課程結構;以工作任務為引領,確定課程設置;以職業能力為依據,組織課程內容;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教學活動。按照能力培養遞進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構建科學、合理的職業能力培養體系,使職業能力培養體系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職業性。
三、職業能力培養體系構建的措施
(一)構建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項目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的主要載體,是職業能力培養體系構建的核心。按照“建網”、“管網”及“用網”的實際工作過程,以工作任務或項目為起點,以網絡建設與管理和網站建設與管理兩類職業崗位所需職業能力為依據,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把網絡技術專業所涉及的職業活動分解成為若干相對獨立的工作項目,以項目任務為載體,組織教學內容和設計教學活動,形成突出能力培養、與崗位對接的模塊化項目課程體系。根據的能力的分類,課程體系由基本素質模塊、基本能力訓練模塊、專業群基本能力模塊、網絡建設與管理模塊、網站建設與管理模塊和頂崗實習模塊組成,如表l所示。
(二)以項目為載體,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模式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是以工作任務(項目)訓練為主的教學模式,其核心在于把行動過程與學習過程相統一,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項目課程實施中,把職業活動過程設計成學習過程,以職業活動項目為載體,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開展教學,讓學生在職業實踐情境下展開學習。通過任務驅動的學習實踐過程,有目的地、系統化地組織學生在實際或模擬的工作環境中,參與咨詢、設計、決策、實施、檢查和評價六環節的完整工作過程,使學生發現、探討和解決職業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體驗并反思學習行動的過程,最終獲得完成相關職業活動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
(三)建立突出職業能力的考核評價體系
能力考核評價體系是檢驗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是否達到能力培養目標的標準,是專業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構建職業能力培養體系的重要環節。能力的考核評價體系要以職業崗位對人才素質、能力、知識的要求為依據,制定對應的評價標準,改變單一的知識性考試評價方式,實行終結性考核與過程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突出實際操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實施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機制,根據不同課程特點建立不同的考核標準和方式,考核的手段和方式注重適用性、應用性、創新性。
關鍵詞:應用能力;高職;網絡技術;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一、課程體系與學生群體的現狀
1.課程體系的現狀
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主要還是沿用本科院校的課程模式,由主修課、公共基礎課、公共選修課、專業課組成。這些課程又可分為專業課與文化課兩個大方向,不論專業課還是文化課教學都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育為輔。課程體系的開展也沒有圍繞社會與崗位的需求,違背了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要求。高職院校在課程體系上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因此,改革現有的課程體系迫在眉睫。
2.高職學生群體的特點
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學生屬于理工科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有活躍的思維,對喜歡的問題能積極思考,但因為自身學歷的原因常常存在自卑心理,認為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不如本科生,這樣的心理狀態往往嚴重影響學習效果與學習熱情。
3.缺乏實踐機會
當前的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缺乏實踐環節,雖然隨著教育的深入,高職院校逐漸意識到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實踐的機會與課程安排還遠遠不夠,還是偏重理論教育,導致一些學生理論知識掌握良好,但在生活與工作中運用這些知識就變得束手無策了。
二、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具體措施
1.改進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要讓實踐教育與理論教育并重,結合企業實訓操作的教學方法。用先進的多媒體課件豐富課堂內容,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注重培養高職學生適應社會與自主學習能力。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育相對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教育必須要有特色。著重培養學生動手與動腦的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開展整周實訓工作,讓學生能真正地接觸企業,更好地適應社會,了解將從事的行業,真正做到與企業零距離對接。
2.不斷更新教學內容
以往的課堂氣氛沉重,任務感過強,打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教師的授課方式沒有創新,讓課堂氣氛低沉,學生和教師的溝通很少,教師教學也沒有針對性,導致教學效果很不理想。
3.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計算機課程其實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通過實踐不僅能讓學生把理論知識轉換為實際應用,還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一定要放手讓學生自己操作,對個別存在問題的操作,教師要給予指導與點撥。校方通過加設實驗課的方式,讓學生重視實踐。學校可以與企業合作,定向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可以通過讓學生到企業中實習讓學生充分體驗生活,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全方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4.樹立新考核制度
在傳統的考核制度中,成績是最主要的評判標準。要“注重過程剩余結果”。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要想改革,修改考核制度也是必要的工作。 要建立以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為考核中心的考試觀念,實操考核不僅能檢測出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實操能力,能進一步培養符合社會發展具有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也提升了高職學生的崗位競爭優勢。
三、總結
綜上所述,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教學改革,一定要結合高職教學的特點,提出符合高職人才培養計劃的方案,加強校企合作,全面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社會實踐能力,高職院校要多加設實訓課程,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訓機會。在實訓方面要注重培養學生職業規范意識與共同協作意識,為企業輸送更多“合格員工”。
參考文獻:
論文摘 要: 現在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低下,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相當數量的教師和學生都認為,職業教育歸根結底是以職業技能教育為核心的教育,專業課是主課,而將英語等基礎文化學科視為雞肋,更甚之被學生認為是令人頭痛的課程。這一現象要徹底改變,可以嘗試一種途徑:以綜合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目前我們已經認識到,傳統的教學觀念、模式、方法,不僅使學生沒有了個人學習的時間、空間,而且嚴重制約著英語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大幅度提高,并且因為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只需機械地獲得標準答案,從而使學生喪失了英語學習的興趣,滋長了學生的惰性,泯滅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現在職校學生普遍的觀念認為英語課是專業課的從屬,有的學生甚至對學習英語產生厭惡心理,如能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線,必然能在英語學習上呈現出另一番景象,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一、綜合實踐活動到底是什么?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綜合實踐活動”,是以《英語課程標準》為核心,讓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學習英語,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英語實踐活動是有效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途徑之一,以學生基本知識為基礎,以學生自主學習、直接體驗和研究探索為基本方式,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培養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的英語情境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項以貼近學生生活中最為關注的自然現象和社會問題為基本內容的非學科性綜合活動,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上,有著不可估量的優勢。綜合實踐活動是打破學科界限的活動課程,我們可以把英語課程和其他課程密切相關的內容融合起來,甚至借鑒其他學科的方式方法,活學活用,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為學生所喜聞樂見。正如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教、學、做合一”的理念,“learning by making”,讓學生在做中學,這樣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種新的課程形態進入英語領域的學習,突破了傳統英語課程教材和課堂的約束。要求學生利用各種英語資源進行自學和探究,將英語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真正地融合起來。在這種交叉、交融的過程中,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一種真實的情境交流,英語的學習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而且這一過程也有助于形成一種基于廣泛資源的學習模式。
二、為什么要借綜合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是各專業必修的文化基礎課程。它在九年制義務教育英語水平的基礎上,密切圍繞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注重體現與各專業的相關性,著力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和職業崗位適應能力。從職業教育育人目標出發,以能力為本位,以培養和健全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將英語能力培養納入專業學習和職業能力培養的框架之中,凸現英語學習能力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念也是職業教育英語教學的指導思想。
那么,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應該用怎樣的理念來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呢?綜合實踐活動就是一個突破口,可以激起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能力。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因此,很多人會認為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無非就是讓學生學會記記單詞、語法而已,沒有意識到英語學習實際上是一種復雜的心理過程。它是一個從領會語言、隨意掌握語言開始到自發的言語使用的過程。也就是從英語語言知識到英語言語技能的轉化。而英語語言知識就是我們通常所指的基本語法、詞匯、語音等,而英語言語技能則指的是英語的聽、說、讀、寫。所以要完成這兩個過程的轉化,如果一味地實行課堂“一刀切”,一味地“滿堂灌”,學生則被動地學習英語語言知識,這樣做只會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無法調動起來,從而一味地依靠老師,不會創造性地使用語言。所以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個突破口,在英語教學中可以激起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認為讓學生通過活動獲取信息,在“做中學”,學生的積極性會更大,才會樂在其中。
我覺得學習英語就像是找朋友一樣。只有喜歡這些朋友,愿意經常和他們在一起才能真正掌握他們,并且能夠在生活和考試中運用自如。英語是有樂感的語言,從學生有興趣的話題入手,可以消除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恐懼,在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下逐步提高英語學習能力。要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我嘗試從他們日常熟悉的話題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1.以綜合實踐活動進行激發。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時常不失時機地運用各種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
興趣激發。或隨機根據課堂上的學生思想動態,見縫插針進行點化,以熱情、歡迎和接納的態度鼓勵學生。比如我在一節課的開始前,現場拆卸主機,展示實物,這些都是學生們平時在專業課上熟知的,通過現場實踐,從學生熟悉的場景入手,降低了英語學習的難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組織學生參與各種綜合實踐活動。多方面提供參與機會,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健康有趣的活動,并能給學生及時的點評與鼓勵,讓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使其逐漸培養起學習的興趣和迎頭趕上的信心。比如在計算機英語的一節課中,我設計了各種不同的競賽任務,圍繞這幾種處理方式,讓學生分別通過“說、寫、畫、唱”幾種方式表達出來,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增大了每個同學參與的機會;幾種形式源于生活,并且結合了專業,同時也鍛煉了技能。
3.抓住綜合實踐活動的契機。善于把握契機,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心。如果在英語學習上我們只滿足老師“教”而不注重學生的“學”,就永遠也學不好。我們要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這樣才能提高效率,達到好的學習效果。我引導學生以rap的形式唱出了計算機硬件名稱,讓他們樂在其中。抓住了這樣的“契機”,讓學生盡情展示,并布置相關的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三、怎樣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線來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
只從英語語言知識方面談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是不夠的,要從英語言語技能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可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線,比如:在聽說方面,應鼓勵學生多聽英文歌曲,并向他們推薦各種好的聲光輔助教材,同時還應輔助布置一些作業,讓學生自己學英文歌曲,并要求在課堂上演唱。或者讓學生根據教材內容,讓學生進行復述、對話表演等。在閱讀方面,除了完成教材中的基本閱讀量以外,還應多鼓勵學生在課后盡量多讀英語文章,然后讓其用自己的話盡可能地復述課文。但只培養學生自己閱讀的習慣是不夠的,還應該注意培養學生在閱讀時,對一些長句的結構分析。因為往往使學生感覺閱讀困難的因素中,除生詞量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不會斷句。他們一旦看到長句就發憷,而當我們對這些看似復雜的長句進行一些句法和語法分析后就往往容易多了。
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中,學生往往會受到諸多的限制、束縛、控制、規定。而在綜合實踐活動的探究性學習中,英語學習有較明確的目的,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的方式,體驗幸福和快樂,并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享受成功的喜悅。
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玩中學,學中玩,輕松愉快地實現語言習得。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健康有趣的綜合實踐活動,找尋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根據實踐,我總結了一些具體活動形式。
1.課堂活動。讓學生在課前進行5分鐘左右的會話訓練,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動內容須健康、有趣味。不要限制形式,可以是會話、講故事、唱英文歌等。剛開始也不要限制會話的資料來源,可以在報刊媒體網絡上摘抄。為保證質量,我要求學生事先進行預演,通過了再在課堂上表演,在表演前讓他們出1—2個與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同學聽到內容后回答問題。這種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的課外活動,不但鞏固了課堂上所學到的英語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英語競賽。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分別組織朗誦比賽、單詞比賽、聽力比賽、會話比賽等。教師在學生比賽前及比賽過程中要做好學生的指導工作,以提高學生比賽的質量和學習外語的熱情。
3.英語墻報。出墻報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可以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增長見聞。出墻報要有計劃,我將全班分為四至五組,一個月一組,輪流進行。出墻報要有一定的目的和主題,避免隨意性。墻報形式要結合生活,應當生動活潑,圖文并茂,美觀醒目。內容可以包括故事、對話、謎語、小傳,英語國家的文化、風情等,也可以摘抄名句、名言、名段、名詩或學習方法之類的知識。
4.英語角。結合鼓樓英語角的模式,創建班級英語角,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在我們班的英語角,大家可以隨便交流,教師幫助學生設立一些話題,但不準說中文,時間可選擇一個至兩個小時,活動地點可以班級或是校園的某一場合。通過實踐,學生的聽、說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綜上所述,本著“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職業學校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應站在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高度,抓好綜合實踐活動這個陣地,使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有效滲透到綜合實踐活動中,從而使職業教育更有針對性、實效性。教師應該給予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教師在其中起著極為重要的引導和啟發作用,正如一句古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正是要求我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做中學”。一切源于生活,學生才會熟悉;學生熟悉,才會有興趣;只要有了學習興趣,就能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庭薌.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戴軍熔.話語分析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中小學外語教學,2000.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 可靠性 優化
一、前言
計算機在特定的環境中,如操作維修方法、負載條件、溫度、輻射條件等,以及給定的時間內,計算機能夠保證網絡連通和滿足通信要求的能力,即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緊密結合的產物,隨之發展計算機網絡可靠性作為這一系統工程科學中的重要概念已經逐漸完善并形成比較完整健全的體系。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能夠對網絡的運行能力做出有效的反應,是實現計算機網絡安全運行的基礎。
當前,計算機互聯網在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廣泛的使用。整個國家的經濟運行、軍事研究以及文化教育等等幾乎所有的領域都離不開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包括信息的存儲、傳輸、處理、政府的宏觀調控決策、災害預測和救濟、銀行資金轉賬、股票證券交易、能源數據、個人密碼信息、網購安全等等。因此,計算機網絡的安全可靠的運行,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已經成為當今計算機使用者共同關心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計算機網絡可靠性的影響因素,闡述提高計算機網絡可靠性設計的原則和方法。
二、計算機網絡可靠性的影響因素
1、網絡設備對網絡可靠性的影響
網絡設備主要包括用戶設備和傳輸交換設備兩部分。作為直接面對用戶的網絡設別,對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的影響比較大。網絡設備的交互能力比較強,對應的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也就高,但是由于網絡環境比較復雜以及存在一些不確定的因素,使得網絡設備對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的影響占到首要地位。
2、網絡管理對網絡可靠性的影響
計算機網絡具有結構比較復雜、綜合程度比較高和規模龐大的特點,在實際的網絡運行中,有效的網絡管理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降低信息的流失,保障信息的正確傳輸,及時排除網絡故障。在計算機網絡的實際規劃、設計、建設、運行的過程中,應注意兩方面:一方面科學合理的選擇計算機網絡管理軟件;另一方面制定必要的網絡管理制度,并加強網絡應用人員的培訓。
3、網絡拓撲結構對網絡可靠性的影響
在計算機網絡中,各部件的連接都是采用拓撲結構,主要包括總線結構的網絡拓撲和星型結構的網絡拓撲,網絡拓撲對于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的影響十分重大,也是實現分析計算機網絡故障的前提條件以及保證計算機網絡安全的重要基礎。
三、計算機網絡可靠性設計原則
計算機網絡是實現計算機之間信息聯系的基礎,網絡在任何時間段和地點一旦出現故障,其損失都是十分巨大的,這與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有關,提高可靠性問題是計算機網絡安全運行的前提條件。因此,對設計過程中經驗進行總結,計算機網絡可靠性應遵循以下要求和原則:(1)在遵循國際標準的基礎上利用開放式的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采用余度設計和容錯技術可以提高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2)計算機網絡要充分考慮新技術的應用,將先進性、成熟性、實用性和通用性相結合;(3)計算機網絡要考慮整個系統的造價,以及后期的維護和運行費用后比較少,保證計算機網絡可靠性的性價比要高;(4)計算機網絡中使用到的設備要充分使用質量和信譽比較好的產品,保證所有的網絡產品都滿足網絡可靠性的指標要求;(5)為了能夠支持多種通信協議,計算機網絡要具有較強的互聯能力;(6)對現有的計算機網絡的投資要進行保護,對現有的計算機網絡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對現有的配件設施、網絡布線進行合理地調配;(7)計算機網絡能夠實現人工或者自動的檢查維護工作。
四、計算機網絡可靠性設計方案
提高計算機網絡可靠性的最有效的方案是提高其網絡系統的容錯性。計算機網絡的容錯性設計就是尋找最常見的故障點,通過冗余來加強它們,以最大限度地縮短計算機網絡故障的持續時間。本文根據實際需要提出了四種提高計算機網絡可靠性設計的設計方案。
1、 容錯性設計方案
遵循“并行主干,雙網絡中心”的原則,將所有的計算機網絡的系統線路進行并行設計,計算冗余,通過這種設計方案可以使用戶終端的連接處于兩個主要的網絡點上,形成了一個雙網絡的連接方式,提升網絡的容錯性。這種設計方案,在網絡出現故障的時候,避免網絡中其他用戶受到干擾。因此,此設計方案有助于提升計算機網絡抗故障的能力,實現了網絡的可靠性提升。
2、雙網絡結構冗余設計方案
這一設計方案簡單理解是在原網絡結構基礎上再添加一個備用網絡。使用這種雙網絡結構形式,能夠提升數據信息的同步傳輸能力。在計算機網絡中出現故障或者主網絡出現故障無法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備用網絡系統會替代原網絡系統,保證網絡數據信息的傳輸,實現計算機網絡的安全運行。雙網絡設計方案相對于容錯性設計方案造價較高,但對于故障的排除卻相對比較簡單和容易發現。
3、構件層次布局的設計方案
將計算機網絡系統分為網絡應用層、網絡服務層、網絡操作系統層和網絡物理硬件層四個層次來逐步完善計算機網絡系統。在計算機網絡中對各個層次的設計要合理,明確各個層次的作用,從而一個一個完整的網絡磁通,提高整個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
目前,有學者從整體網絡體系角度提出設計方案,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實現計算機網絡的內部結構的延伸,有效地解決了計算機網絡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高整個網絡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