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2 15:26: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科學技術與創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日文期刊,檢索方法服務創新
一、問題的提出
對所有非以日文為母語的人們來說,日文刊名的檢索都可能存在某些困難,這源于日文的特殊性。免費論文。因為這些刊名通常或以日文假名出現,如《マテリアルテージ》,或以日本漢字如《國際問題》,或以假名和漢字混合的形態出現,如《人事マネジメント》。這給讀者直接利用OPAC檢索日文期刊帶來了很大困難。
業內通常的做法有四:
一查拉丁字母——日文假名對照表,它要求較高的日文拼寫能力。
二利用《出版物參照》等檢索工具多次轉換,也要求讀者相應的日、英文水平。
三通過查找《日本科技期刊指南》或我館編寫的《拉丁文音譯日文科技期刊與連續出版物名稱對照手冊》[1]進行原刊名轉換。由于出版時日,內容有待更新。
四利用《日本科技速報年度索引》進行直接轉換。
日文期刊拉丁文音譯刊名轉換方法一覽表
表1
常
用
方
法
轉 換 方 法 利 用 工 具 主 要 特 點 主 要 問 題 利用音譯對照表進行字母轉換 黑本式拉丁字母—日文字母音譯對照 1、 步驟簡單 2、 適用所有日文期刊 日文水平要求較高 利用檢索工具中所附的索引進行多次轉換 Ei的PIE中的《出版物參照》 適用于日文英文水平平均較高的用戶 1、 日語水平要求較高 2、適用較少, 利用專用工具進行直接查找 日文科技期刊指南 1、 步驟簡單 2、 還原準確 內容過時,刊量少,不能滿足需要 利用《日本科技速報年度索引》直接轉換 《日本科技速報年度索引》中的“收錄資料目錄-國內志” 1、步驟簡單 2、還原準確 3、 刊量大,命中率高 4、 對日語水平要求低 對于一般圖書館需要收藏
關鍵詞:大數據背景;科技管理;創新;平臺構建
前言
以物聯網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爆發之后,物聯網成為人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依據,社會也逐漸發展到一個最新的階段和最新的模式。因此,社會中存在的所有“物體”在大數據背景下都會成為數據的重要來源。在面對較為龐大的數據時,其整合方式成為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但與此同時云計算的出現為改善這種情況提供了合理的條件。隨著我國新技術和新模式的不斷出現和使用,人們能夠獲取的數據逐漸呈現出爆炸式的增加情況,人們的生活進入了大數據的階段,數據所呈現出的特點也會逐漸變得越來越復雜,因此,對大數據下科技管理創新平臺構建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大數據背景下科技管理的新特點
現階段,對于大數據的概念學術界并沒有形成一個比較標準的定義,但卻有很多不同的表述。其中,最普遍的一種觀點就是“大數據”的概念和“海量數據”與“大規模數據”的概念有著相同之處,但是“大數據”方面其數據的復雜性和出現的速度卻遠遠超出其他兩個概念,并且現有的技術處理能力也和其他兩個概念不相同。而科學技術管理指的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并且其中還包括對科學研究整個過程的管理以及對科研人員的管理等。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之下,科學技術的管理也出現了如下新特點。
1.1 科技實驗的數據量大、復雜性高
與傳統的數據情況相比,隨著各種各樣傳感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物體都能夠成為大數據情況下數據的主要來源,并且對于科學實驗來講,這種情況會產生大量的、各種類型的數據,而不是抽樣的數據?!按髷祿弊鳛榭茖W實驗中最真實的數據保證,能夠有效促進科學實驗的快速發展,但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卻對很多非結構化的數據提出了最新的科學性分析要求,并且提出了很多的挑戰。“大數據”時代所呈現出的體量非常大,同時具有多樣性的特點,也是科學技術實驗數據所呈現出的最新的特點[1]。
1.2 科技設備需求量增加、成本高
隨著我國“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對于科學技術的抽樣時間逐漸被“大數據”時代的分析情況所取代,同時針對科學技術中相關研究人員來說,在科學實驗的過程中也會更加追求數據所呈現出的廣泛性和真實性。為了能夠更好地得到越來越多的“大數據”,還需要在數據采集設備以及一些非結構化的數據采集設備中呈現出越來越多的需求,這一點也會從根本上增加科學技術研究的成本。因此,科研人員在研發新技術的過程中,很容易由于經費不足出現研發障礙。
1.3 科技管理多樣化
在“大數據”的發展過程中,科技資源和科研人員會逐漸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并且科研技術的設備、科研軟件的開發以及科學數據的使用等,也能夠很好地保證科學技術設備的快速發展,并且會提高科技管理的多樣化。此外,“大數據”環境的出現及產生,會對所出現的最新科技研發以及科技發展中主動參與的人員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針對同一種類型的數據所產生的或者對這種應用感興趣的不同類型的人群都能夠對最新的數據產生一定的聯系。
1.4 個性化研究需求量加大
在“大數據”時代下,科研主體所呈現出的多樣化也會導致數據個性化科研需求的出現?,F階段,很多科技工作者都會在科技的全過程不斷地進行研發。但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很多研究人員出于自身的愛好和興趣,逐漸開始對科學技術進行研究,這些人員關注的僅僅是科技研發中的某一個環節,或者是數據的采集、數據分析,還有設備的制造等,這種情況也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研究者的熱情,同時促進科技創新的產生,因此,個性化需求在科技管理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
2 大數據背景下科技管理創新平臺的構建
在大數據階段,為了能夠更好地收集、分析和整理數據的內容,還需要在“大數據”和物聯網以及云計算終端的基礎之上,構建出一個比較完善的科學技術管理的創新平臺。同時,在平臺的創新過程中,需要把多元化的原則貫穿在始終。因此,還需要從四個維度出發,分別為科學技術戰略、科學技術政策以及科學技術的轉化和研發等,在這四項內容中,最為關注的就是科學技術的研發平臺。因此,在平臺的搭建過程中,還需要借助大數據中“物聯網”以及“云計算”的技術,要保證構建完整體系之后,科學技術管理平臺能夠實現自主選擇的目標。同時,隨著“大數據”的到來數據來源會逐漸變得廣泛,并且數據也會逐漸呈現出復雜的特點。在這樣的環境和背景之下,科學技術管理呈現出很多更新的特點,但也給管理帶來了很多困難。因此,想要構建最新的科學技術管理創新平臺,還需要有效地降低科研成本,這樣也能夠提高科學研究的效率。
3 結束語
根據上述內容能夠看出,縱觀我國歷史的發展,近現代社會中所出現的每一次重要變革都與科學技術的革新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萍际菍崿F人類社會現代化的發動機,科學技術管理效果已成為國家未來發展的前途和命運的重要指引。社會中的變革是沒有止境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是沒有止境的,因此,科學技術的管理也需要不斷的創新和變革才能夠跟得上時展的腳步。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的“大數據”時代到來,科學技術管理的數據來源不斷變得深入、復雜和廣泛,也逐漸呈現出科學技術資源需求的增加,因此,管理主體的多元化特點也呈現出來。要構建多元化的科學技術管理平臺,還需要不斷對“大數據”時代的科學技術進行改變,這也是現階段我國科學技術管理創新和發展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單鳳儒.論大數據時代企業經營者社會資本培育機制創新――以生活為媒介的“雙網”滲透培育機制探究[J].中國軟科學,2014,6:81-97.
[2]李莉,顧春霞,楊雅楠.大數據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基于消除“隱性壁壘”問題的探討[J].中國流通經濟,
2014,8:63-69.
[3]蔡寧,王節祥,楊大鵬.產業融合背景下平臺包絡戰略選擇與競爭優勢構建――基于浙報傳媒的案例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5,5:96-109.
[4]郭晉宇,李恩平.大數據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影響研究――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模型[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6,10:
第二條省人民政府設立省科學技術獎,每年度評審一次。省科學技術獎分為省科學技術最高獎、省自然科學獎、省技術發明獎、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和*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省科學技術最高獎和*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不分等級。省自然科學獎、省技術發明獎和省科學技術進步獎設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三個等級。
省科學技術最高獎每年授獎人數不超過2名。*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每年授獎數量不限。省自然科學獎、省技術發明獎和省科學技術進步獎每年授獎項目總數不超過500項。
第三條省科學技術獎勵貫徹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堅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自主創新以及產學研結合、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注重科學技術水平和取得自主知識產權狀況;注重科學技術對解決*省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做出的貢獻和取得的效益。
省科學技術獎的推薦、評審和授獎,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依法管理,求真務實,注重實效,嚴格評審標準,不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的非法干涉,堅決防止弄虛作假。
第四條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負責省科學技術獎評審的組織管理工作。
第五條省人民政府設立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其組成人員由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提出,報省人民政府批準。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依據本辦法的規定負責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
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下設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省獎勵辦)。省獎勵辦設在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負責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第六條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聘請高等院校、科研單位、企業等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組成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下設若干個省科學技術獎學科(專業)評審組,按照本辦法的規定開展評審工作。
第七條評審專家及工作人員在評審工作中不得與申報單位、申報人單獨接觸,不得透露參評項目的技術內容及評審情況。
與被評審的個人、項目或者組織有近親屬關系或者利害關系的專家應當回避。
第八條省科學技術最高獎授予下列個人:
(一)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促進科學技術發展中有重大貢獻的;
(二)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中,取得重大技術發明、技術創新,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
第九條省自然科學獎授予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征和規律,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個人。
前款所稱重大科學發現,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前人尚未發現或者尚未闡明;
(二)具有重大科學價值;
(三)得到國內外自然科學界公認。
第十條省技術發明獎授予運用科學技術知識做出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重大技術發明的個人。
前款所稱重大技術發明,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取得發明專利;
(二)實施后取得了顯著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或者社會效益。
第十一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實施技術開發與推廣、社會公益、重大工程、管理科學等項目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個人:
(一)在實施技術開發與推廣項目中,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與推廣,實現科學技術成果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創造顯著經濟效益的;
(二)在實施社會公益項目中,長期從事科學技術基礎性工作和社會公益性科學技術事業,獲得重大科技成果,創造顯著社會效益的;
(三)在實施重大工程項目中,在技術和系統管理方面有重大創新,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
(四)在實施管理科學項目中,明顯提高了決策科學化和管理現代化,已獲顯著社會效益或者經濟效益的。
前款第三項重大工程類項目的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僅授予組織。
第十二條*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授予對*省科學技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
(一)在與*省個人或者組織進行合作研究、開發等方面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對*省科技、經濟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并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
(二)在向*省個人或者組織傳授先進科學技術,提出重要科技發展建議與對策,培養科技或者管理人才等方面成效特別顯著,推進*省科技事業發展的;
(三)在促進*省與其他國家或者國際組織的科技交流與合作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的;
(四)在*省的獨資、合資企業以及其他組織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活動,并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
第十三條省科學技術獎由下列單位或者個人推薦:
(一)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直屬機構;
(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科學技術行政部門;
(三)經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認定的符合規定資格條件的其他單位或者個人。
第十四條申報省科學技術獎的科技成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推薦:
(一)對知識產權有爭議的;
(二)對科技成果的完成單位或者完成人有爭議的;
(三)同一技術內容的項目在同一年度同時申報省自然科學獎、省技術發明獎和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的;
(四)已經獲得國家或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的。
第十五條省科學技術獎的申報、推薦、評審和授獎等活動,應當逐步采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進行管理。
第十六條申報省科學技術獎的,應當按照行政隸屬關系向具有推薦資格的單位(個人)提交《*省科學技術獎推薦書》,并提供真實、可靠的材料。
申報省自然科學獎、省技術發明獎、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科技成果應當經過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組織的科學技術成果評價。單位申報的,應當在申報前在本單位公示。
第十七條推薦單位(個人)應當對省科學技術獎申報材料進行審查,并將符合條件的報送省獎勵辦。
省獎勵辦應當對推薦上報的材料進行審查,按照學科(專業)分組,并在省級媒體上公告。
第十八條省科學技術獎評審組負責對本學科(專業)范圍內推薦的項目、個人或者組織進行初評,將初評結果報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
第十九條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負責對初評結果進行審查,提出擬授獎人選、項目、組織的獎勵建議。
第二十條省獎勵辦應當將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提出的獎勵建議在省級媒體上公示,公示期為30日。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公示的項目、個人或者組織有異議的,自公示之日起30日內,可以向省獎勵辦提出。省獎勵辦應當將公示情況及異議處理結果向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報告。
第二十一條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負責對獎勵建議進行審議,對異議處理結果作出最終裁定,提出獎勵意見。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對獎勵意見進行審核,報省人民政府批準。
第二十二條省科學技術最高獎報請省長簽署并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
省自然科學獎、省技術發明獎、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由省人民政府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
*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報請省長簽署并頒發榮譽證書和獎牌。
第二十三條省科學技術最高獎的獎金為每人100萬元。
省自然科學獎、省技術發明獎和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的獎金分別為10萬元、5萬元、2萬元。
省人民政府將根據科技、經濟發展的需要,適時提高省科學技術獎的獎勵經費和獎金數額。
省科學技術獎的獎勵經費列入省級財政預算。
第二十四條省科學技術獎獎金應當按照完成人的貢獻大小分配,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
第二十五條獲得省科學技術最高獎人員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首位人員,按照規定報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授予省勞動模范或者省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第二十六條省政府有關部門根據國防、國家安全的特殊情況,可以設立部門科學技術獎,獎勵范圍僅限于涉及國防、國家安全等保密的科技成果。具體辦法由省有關部門制定,報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備案。省政府其他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不得設立部門科學技術獎。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設立科學技術獎。具體辦法由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規定,獎勵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二十七條鼓勵社會力量設立面向社會的科學技術獎。社會力量設立面向社會的科學技術獎,應當在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辦理登記手續,并不得在獎勵活動中收取任何費用。
社會力量設立面向社會的科學技術獎的管理辦法,由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第二十八條剽竊、侵奪他人科學技術成果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手段騙取省科學技術獎的,由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撤銷獎勵,追回榮譽證書、獎金和獎牌。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人員,由所在單位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推薦單位(個人)提供虛假材料,協助他人騙取省科學技術獎勵的,由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給予通報批評,暫?;蛘呷∠渫扑]資格。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條參與省科學技術獎評審活動的專家和有關工作人員,在評審活動中有弄虛作假或者與申報單位、申報人單獨接觸,透露參評項目的技術內容及評審情況等行為的,由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暫?;蛘呷∠湓u審資格,對有關工作人員,由所在單位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社會力量未經登記,擅自設立面向社會的科學技術獎,由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予以取締。
第一條為了鼓勵科學技術創新,充分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和《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市人民政府設立市科學技術獎,獎勵在本市科學技術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第三條市科學技術獎分為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每年評審一次。
市科學技術進步獎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3個等級;獎勵等級數量為一等獎一般不超過3項,二等獎不超過9項,三等獎不超過18項。
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不分等級。獎勵數量一般不超過2個,可以空缺。
第四條市科學技術獎的推薦、評審和授獎實行公開、公平、公正原則。
第五條市科學技術局負責本市科學技術獎評審的組織、管理、審核工作。
第二章獎勵范圍和獎勵標準
第六條市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研究開發、技術發明和應用推廣科技成果取得成就的單位和個人。
(一)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具有先進性、實用性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新設計和生物新品種、軟件設計及技術研究成果;取得實效的科學考察、計量標準、科技信息、科技管理、工程實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二)科學技術推廣成果:在實施科技成果轉化中,通過技術創新、技術改造,應用實踐并取得實效的推廣成果。
第七條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候選項目必須具有先進性和創造性,在本市本行業同類技術中科學技術水平最高、推動科學技術進步作用最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的項目。
(一)技術創新性突出:在技術上有重要的創新,特別是在高新技術領域進行自主創新,形成了產業的主導技術品牌;或者應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解決了行業發展中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技術難點問題。
(二)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顯著:項目經過一年以上的實施應用,產生了顯著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三)推動行業科技進步作用明顯:項目實施后,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升級和產品的更新換代,提高了行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
第八條市科學技術獎候選單位應當是在項目研制、開發、投產應用和推廣過程中提供技術、設備和人員等條件,對項目的完成起到組織、管理和協調作用的主要完成單位。
第九條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完成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是技術發明的全部或者部分創造性技術內容的獨立完成人;
(二)提出總體研究方案或在設計項目的總體技術方案中作出重要貢獻;
(三)在關鍵技術和疑難問題的解決中作出重要技術創新;
(四)在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過程中作出創造性貢獻;
(五)在高新技術產業化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第十條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授予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中,取得重要技術發明、技術創新,為本市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對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的個人。
第十一條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的候選人應當熱愛祖國,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并仍活躍在科學技術工作領域,直接從事科學研究或者技術開發工作。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中僅從事組織管理和輔助服務的工作人員,不得作為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的候選人。
第三章評審機構
第十二條市人民政府設立市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評審委員會),主要職責是:
(一)對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獎勵項目、獎勵等級進行審定;
(二)對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候選人進行審定;
(三)對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的評審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四)研究解決市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工作中出現的其他問題。
第十三條評審委員會由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和委員組成。主任委員由市人民政府分管科技的領導擔任,副主任委員由市科學技術局領導擔任,委員由有關部門的行政主管人員和有關專家組成,人數為9-13人。
評審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市科學技術局承擔。
第十四條評審委員會可以根據當年候選項目的行業分布情況,組織相應的行業評審組,負責各相關評審范圍內市科學技術獎的初評。行業評審組成員由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可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評審委員會委員可以兼任行業評審組成員。
第十五條評審委員會委員、各行業評審組成員應秉公辦事,在評審工作中不代表本人所屬部門和單位,只對市人民政府負責。評審委員及行業評審組成員以及相關的工作人員應當對評審項目的技術內容及評審情況嚴格保守秘密。
第四章申報
第十六條申報市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應同時具備:
(一)前三年內取得成果的科學技術項目;
(二)已通過相關專家的技術鑒定(驗收、評審)并做出技術評價結論。
第十七條經評審未授獎的項目,如果在此后的研究開發活動中獲得新的實質性進展,并符合本辦法規定條件的,可以重新申報。
第十八條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項目,不能申報市科學技術進步獎:
(一)存在知識產權以及項目完成單位、完成人員等方面的爭議未解決的;
(二)法律、法規規定必須取得有關許可證,且直接關系到人身和社會安全、公共利益的項目,如動植物新品種、食品、藥品、基因工程技術和產品等,未獲得主管行政部門批準的;
(三)項目未實施(應用)或中止實施,未產生效益的;
(四)弄虛作假、剽竊他人成果的。
第十九條申報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由項目完成單位或個人填報《科學技術進步獎申報書》,并附相關的技術資料,經所在單位或主管部門簽署初審意見后,報市科學技術局。
第二十條兩個以上單位合作完成的項目,由第一完成單位申報。
第二十一條申報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由推薦單位填報《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推薦書》,并附相關資料,經推薦單位簽署初審意見后報市科學技術局。
第二十二條申報截止期為每年二月底。
第五章評審
第二十三條市科學技術局負責對申報材料進行形式審查。對不符合規定的申報材料,可以要求申報單位和申報人在規定的時間內補正,逾期不補正或者補正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不提交評審。
第二十四條對形式審查合格的申報材料,由市科學技術進步獎行業評審組進行初評。
第二十五條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的評審程序:
(一)初評:評審組以會議方式進行評審。采用評議與定量指標評分相結合的方法,經統計計算產生初評結果,并按得分高低排序。
(二)公示:初評結果在*科技信息網(網址:*)上公示。
(三)異議及處理:任何單位及個人對科學技術進步獎的候選項目有異議的,可在公示期內向市科學技術局提出。
(四)提出獎勵建議:市科學技術局根據初評結果及異議處理情況,提出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的獎勵建議。
(五)審定批準:獎勵建議提交評審委員會審定后,報市人民政府批準。
第二十六條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的評審程序:
(一)初評:評審組以會議方式對候選人進行評議。評議后由評審組成員采取記名打分方式進行評審,并按得分高低排序。
(二)公示:初評結果在市級主要傳播媒體上公示。
(三)異議及處理:任何單位及個人對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的候選人有異議的,可在公示期內向市科學技術局提出。
(四)提出獎勵建議:異議處理程序結束后,由市科學技術局根據初評結果及異議處理情況,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確定獎勵方案,并提出獎勵建議。
(五)審定批準:獎勵建議提交評審委員會審定后,報市人民政府批準。
第二十七條市科學技術獎評審實行回避制度。被推薦為市科學技術獎的候選人或項目完成人,與候選人或項目完成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不得參加當年的評審工作。
第二十八條參與市科學技術獎評審活動的評審委員和其他工作人員在評審活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終止其參與市科學技術獎評審活動,并根據情節輕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收受賄賂的;
(二)弄虛作假、的;
(三)違反有關評審制度的;
(四)影響公正評審或破壞評審制度的其他行為。
第六章異議及處理
第二十九條市科學技術獎的評審工作實行異議制度。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推薦的市科學技術獎候選人、候選項目及其初評結果持有異議的,應當在公示之日起20日內向市科學技術局提出;逾期且無正當理由的,不予受理。
第三十條提出異議的單位或個人應當提供書面異議材料,并提供必要的證明材料。以單位名義提出異議的,應當在異議材料上加蓋本單位公章;個人提出異議的,應當簽署真實姓名。
第三十一條異議分為實質性異議和非實質性異議。凡對涉及候選人、項目的創新性、先進性、實用性等,以及推薦書填寫不實所提的異議為實質性異議;凡對項目完成單位、完成人及其排序的異議,為非實質性異議。
推薦單位及項目的完成單位和完成人對評審等級的意見,不屬于異議范圍。
第三十二條市科學技術局在接到異議材料后,應當對異議內容進行審查,如果異議內容屬于本辦法第三十一條所述情況,并能提供充分證據的,應予受理。
第三十三條實質性異議由市科學技術局負責調查,由有關申報單位協助。涉及異議的任何一方均應積極配合,不得推諉和延誤。申報單位接到異議通知后,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核實異議材料,并將調查、核實的情況報送市科學技術局審核,必要時可以組織評審委員及專家進行調查,提出處理意見。
非實質性異議由申報單位負責協調,提出初步處理意見報送市科學技術局審核。
申報單位在規定時間內未提出調查、核實報告和協調處理意見的,不提交評審和不建議獎勵。
第七章獎勵
第三十四條市科學技術獎由市人民政府頒發證書和獎金。
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獎金為:一等獎10000元,二等獎6000元,三等獎4000元。
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獎金為:每人50000元。
獎金由市財政安排。
第三十五條獎勵證書的歸屬及獎金的分配:
(一)對提供工作條件的獲獎項目,獎勵證書歸屬獲獎單位,所得獎金額70%以上應分配給項目的完成人員。獲獎單位應尊重獲獎項目主持人對獎金分配的意見。
(二)兩個以上單位合作完成的獲獎項目,獎勵證書分別授予各主要完成單位,獎金由各主要完成單位自行協商,按貢獻大小合理分配。授獎人數和授獎單位數按獎勵等級確定,一等獎的人數可列7人,單位可列5個;二等獎、三等獎的人數可列5人,單位可列3個。
(三)單位未提供工作條件,由個人努力所取得的獲獎項目,獎勵證書及獎金歸屬個人。
關鍵詞:智能科學技術;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隨著智能科學技術在人類生活各個領域的不斷滲透,它所帶動的智能技術浪潮正在不斷地擴大,并對社會、文化、教育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作為一門剛剛起步的新專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應用需求。它是一門綜合交叉性學科,旨在培養具有腦與認知科學、智能科學、信息科學、現代科學方法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計算機、智能系統、信息網絡、信息處理的基本技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智能科學技術導論”課程是“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基礎課程,作為本專業的“敲門磚”,可以幫助學生對“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有一個整體上的認識,對智能科學領域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2 課程概述
對于剛剛邁進大學校園的青少年來說,他們面臨著許許多多的新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專業”問題。自己將要學習的專業究竟是怎樣的?它的前景如何?怎樣才能學好它?“智能科學技術導論”課程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門涉及本專業知識的課程,它針對學生的實際需要,系統、科學地解答了學生各種各樣的專業問題,為本專業的新同學們提供適時和恰當的“專業引導”,使他們很快進入環境,成為一批積極主動、方向明確、方法正確的新型學習者。
本課程具有以下特點:
(1)從宏觀上介紹智能科學技術領域的相關內容,綜合性強。
課程整體地介紹了智能科學技術以及智能科學領域的基本概念、學術思想、知識體系、學術特色,使學生對“智能科學技術”由完全陌生的狀態變為能夠對它的基本模型和基本問題建立一個初步、宏觀的,然而又是準確和科學的認識。
課程剖析了智能科學技術與相關學科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明了智能科學技術、信息科學技術、控制科學技術和計算機科學技術各有各的獨立研究領域,各有各的獨特作用,不能互相替代,但是又互相交叉、互相作用、互相促進。
通過回顧和展望,本課程揭示了智能科學技術的精彩發展前沿技術與巨大的創新機遇,指明當代智能科學與腦科學、神經科學、認知科學的結合將開辟極其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指出智能科學技術面臨著科學研究方法論的深刻變革。
(2)解析專業課程結構框架,指引學生采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開展本專業的課程學習。
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受多因素制約的多層次、多序列的復雜的動態體系。從微觀上說,怎樣讀書,怎樣上課,怎樣實驗,怎樣實踐,怎樣做筆記,怎樣記憶,怎樣運用學習時間等都是方法問題;從宏觀上看,怎樣制定學習戰略,怎樣選擇治學途徑,怎樣不斷優化知識結構,如何確立學習觀和學習原則等也都包含著“方法”問題。
本課程通過闡述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知識結構,并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幫助學生認識整個專業的知識體系,明晰本專業課程的組成、每門課程的作用以及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指引學生采用正確得當的學習方法開展本專業的課程學習。
(3)激發學生熱情,培養學生興趣。
本課程從根本上闡明了智能科學技術必然在現今時代崛起并迅速登上現代科學技術舞臺的內在緣由,啟示學習智能科學技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啟發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崇高使命感,使他們認識到能夠學習“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是他們這一代人的幸運。同時,通過分析和案例介紹,說明智能科學技術對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認識到信息化必須走向智能化才能建成現代化國家,從而有效地增強學生學習智能科學技術的自覺性、自豪感。
通過介紹一些典型的智能系統,使學生初步建立起智能科學技術的直觀形象和感性認識,相當于進行了一次“智能科學技術的認識實習”,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 課程教學的認識與思考
3.1 著重實際應用,激發學生興趣
智能科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學科,它的技術成果、研究動向更新地很快。教師應及時地介紹智能科學技術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將其引入課程教學,增加操作環節,可由教師進行演示,或由學生自己在實驗室進行運行。
通過操作加深感悟,是學生參與知識形成過程的關鍵。通過親手執行包含智能技術的應用系統,使學生獲得關于智能科學技術更為深刻的體驗,大大拉近學生與智能科學技術之間的距離,使他們感覺到“智能科學技術就在自己身邊”。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又使學生及時掌握了本學科領域發展的最新動態,擴大了知識面。
3.2 組建研究小組,鼓勵創新思維
智能科學技術本身處在創新發展時期,特別需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智能科學技術是一個高度綜合又非常深邃的學科,依靠常規的學習方法很難把握,同時,它又是一門研究思維規律的學科,思維規律之中最重要的是創新思維。所以,培養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高層次人才,一定要著重創新思維的建立。
教師可綜合考慮課程側重點與學生興趣,指定幾個研究方向,組建研究小組。鼓勵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調查實踐等方式解答問題,提出自己的新想法。整個活動以互動的形式開展,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通過師生的交流和探討使學生獲得對同一問題的多種思考結果,學生可依照自己的新思路將研究逐步深入,最終,以組為單位向教師和全體學生做專題介紹。這種參與式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教”的同時,鞏固提高了對知識的理解,并鍛煉了學生的邏輯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給學生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
3.3 采用靈活考評方式,建立綜合考評體系
傳統的單純以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考量的考評方式過于片面,同時也容易束縛學生的思維。綜合考慮智能科學技術專業的培養計劃以及智能科學技術導論的課程特點,筆者認為,應采用靈活的考評方式,建立綜合的考評體系。
本課程考評體系可分為三部分:期末考卷、調研表現、小論文。期末考卷只要基于本課程教材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課堂內容進行測試。調研即3.2節中所提到的組建研究小組,每個小組就自己的研究方向進行調研,參閱書籍、查找資料、深入探討,以PPT的形式向教師和全體學生進行總結匯報。小論文指學生以自己的調研方向為題目,撰寫專題論文。這種考評方式是以書本為平臺,培養學生主動系統地獲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主要包括基本學習能力、自學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表達能力,鼓勵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同時,也調動了學生查閱資料,自主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擴展了知識面。
3.4 參觀實驗室,了解領域研究現狀
智能科學技術學科的大學畢業生,應該既可以從事智能理論和智能系統的研究、智能科學技術相關專業的教學,又可以從事實際與智能技術相關的工程開發工作。而對于剛剛接觸這個專業的學生來說,很難從書本中明了自己今后的究竟能做些什么,也很難將書面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通過參觀與專業相關的實驗室,進行現場教學,幫助學生將課本上的抽象理論與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了解將來可能會從事的工作,了解學科領域的研究現狀,親身感受實驗室的學術氛圍,激發學生對專業領域高水平研究的向往。
同時,還可以組織本專業博士、碩士研究生開展系列講座,講座內容可包括本科課程學習、專業學習方法、實驗室在研項目、領域前沿技術等等。在介紹專業知識的同時,向本科新生傳授自己的學習經驗,引導他們在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這條道路上穩步前行。
關鍵詞:現代科技;人才培養;高職教育
導言
現代科技革命是以現代物理學、分子生物學、系統科學為重點的全面科學革命,以及以微電子信息技術、空間技術、新能源技術和新材料技術等為主干的新興技術革命,并以綜合化、一體化、高速化、高效化、信息化和社會化為主要特征。現代科技革命則是推動、促進、鞭策人跟上現代化發展形勢不可缺少的動力。人、自然、社會與新技術的相互作用,不斷豐富著新的內容,改變著舊的觀念,對于人來說,教育是使人向現代化轉變的根本和關鍵。作為科技創新體系重要方面軍的高校,是知識創新、知識生產、知識傳播和應用、科學研究和各類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基地,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擔負著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歷史使命。因此,作為高等教育中的高職教育在現代科技革命條件下也應徹底改革教育觀念,進一步調整課程設置,用現代教育技術研究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問題,從而解決高職教育與社會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現代科技革命的特點
20世紀7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人類知識爆炸性增長,尤其是高新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形成第四次科技革命,即常稱現代科技革命。與前三次科技革命相比,現代科技革命有以下幾個特點:
1、主導技術以技術群落的形式出現
前三次科技革命的主導技術分別以蒸汽動力技術、電力技術、電子技術出現,而這次科技革命起主導技術作用的而是由信息技術、現代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新加工(制造)技術、空間開發技術、海洋開發技術等組成的一種高技術群落。
2、不同科學技術門類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滲透
構成技術群落的主導技術的科學理論體系都以研究與揭示物質系統的構成要素、結構、功能、信息、環境相互聯系與相互制約關系等為核心,不同的主導技術之間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已初步形成一定結構體系。其中,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各代表物質世界三大基本要素的一方;空間開發技術、海洋開發技術、現代生物技術代表著人類實踐活動的三個新方向;新加工制造技術則作為一種生產手段或工具廣泛應用于各個方面??梢姡F代科技正處在一個各大部類和各個分支部類之間大交叉、大融通、大綜合的大發展階段,邊緣科學和橫向科學的大量涌現,重大科技課題研究需要全國甚至多國的大隊伍、大設備進行大交流、大協作。
3、科學技術化與技術科學化融為一體
過去的科技革命都是技術推動科學發展或科學推動技術發展,而在這次科技革命中,科學的發展大量依賴于新技術的采用,而新技術的發明需要多學科的理論發展與支持,并且往往導致邊緣學科、交叉學科或橫向學科的誕生,使主導技術群落的有關領域都呈現出科學技術化、技術科學化、科學與技術密不可分的一體化特點。
4、科技經濟一體化
科技經濟一體化指是科技與經濟的內在結合及滲透,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現代科技革命的興起,科技的社會建制及其活動有了新的發展,那就是科技工業園區、高科技產業開發區、科技工業城、高科技產業帶等等的出現與蓬勃發展。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科技工業園,可以說是科技經濟一體化的雛型。并且,在全球范圍內正在形成一種以大開放為總特征,以大生產、大市場、大競爭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經濟格局。
5、發展加速化
加速化發展是現代科技革命的重要趨勢和特點。其表現是:①知識數量急劇增長,出現了知識爆炸、信息爆炸的局面;②隨著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周期越來越短;③知識流程時間縮短。
6、人文價值取向復雜化
現代科技革命涉及到一大堆對人類生存環境、生活質量和方式產生廣泛而深刻影響的重大課題??萍及l展的正面效應無比強大,負面效應也十分可怕。科技成果是“致禍”還是“造?!?,并不由科技本身決定,而是由社會的人決定,由人文因素決定,可以說科學技術越主宰世界,人文精神為科技導航就越有必要。沒有人文精神的影響和約束,人類在科學技術進步的輝煌中收獲的很可能是毀滅[1]。
二、現代科技革命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經濟的全球化,把人才完全推向了市場,使其接受人才市場的檢驗。各用人單位對人才要求日趨嚴格,需要的是具有較高業務和思想素質,具有創新意識的復合型人才。同時,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教育消費在每個家庭總消費中所占比重很大,家長和學生期望高校能滿足學生求學的需求,這些需求包括他們的思想、意識、專業知識、情感、身體素質等綜合素質。高校培養人才的科技素質、思想道德素質以及身體素質直接關系著整個社會的發展?,F代科技革命對人才基本要求如下:
1、 知識結構合理的多功能通才
當今的時代,科學、技術發展異常迅速,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出現了科學、技術、經濟、社會一體化的趨勢??茖W和技術的發展對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科技人才應是具有某些專業知識而又知識面廣博、基礎扎實的“通才”。也就是說,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狀況要求從事研究的人要博學多才,通而又專。
2、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創新人才
在現代科技革命中,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過去那種分明的界限和“互不侵犯”局面已被打破,形成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趨勢,這就要求科技人才不僅要掌握本學科的專業知識的主要內容,而且在廣博的知識基礎上具有深鉆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知識創新將成為未來社會文化的基礎和核心,培養和造就大批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科技人才,對提高國家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至關重要。
論文摘 要: 現代科技革命的沿革及其特征告訴我們要實現科教興國,真正使我國成為科技強國,必須進一步加強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教學教育質量的提高,特別是要更加重視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這也是我國高等教育走出人才培養困境和回答錢學森之問的重要舉措。本文結合目前國內高校人才培養的現狀,提出了國內高校如何更加有效的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新的教育理念和具體措施。
現代科學技術革命是在當今時生的科學革命與技術革命合流,以產業革命為后果的空前大變革,它涉及了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的各學科、工程技術生產技術的各領域?,F代科學技術革命創造著新的技術群、產業群,改變著產業結構和勞動組織,對現代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發生著巨大的影響?,F代科學技術革命正在改變著世界圖景,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之一[1]。
在現代科技革命背景下,高校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得重要組成部分,是知識創新、知識生產、知識傳播和應用、科學研究和各類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基地,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擔負著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歷史使命[2]。應該指出,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高校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水平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不能適應國家科技創新形勢的要求,這是與高校的地位不相稱的,因此,正確認識科技創新和實施科技創新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高校科技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現代科技革命的特征
現代科學技術革命比起以往的科學革命、技術革命,以及與其相關聯系的其它領域中的革命有如下幾個特征[3]:
1. 現代科學技術革命是科學技術發展中緊密聯系綜合變革的總和,它使社會生產力的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2. 現代科學技術革命促進了整個科學技術系統及各學科向綜合化、整體化發展??茖W理論趨于統一,技術發展趨于綜合,學科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日益結合。
3. 現代科學技術革命使人的主體因素在現代世界中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由于科學與技術的融合,人對自然的關系由解釋過渡到控制;由分析物質結構和自然過程過渡到有目的地合成物質結構和影響自然過程,甚至合成生命和影響生命的過程。體現了人在生產體系中的地位上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人們從直接參加生產過程者轉變為監督者、調節者來控制整個生產過程,并成為決定生產力、競爭力和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
4. 現代科學技術革命是一個全球性過程,在不同社會制度的發達國家中進行著同一的科學技術革命。
5. 現代科學技術革命是一次使人類勞動智能化的革命,它被用之以代替或增強人的體力,減輕人們的體力勞動,而現代科學技術革命最核心的問題是強化信息科學技術,是普及以自動化系統為結果的智能化。
6. 現代科學技術革命是在科學技術前導下而實現的現代生產力根本變革,它突出地表現為社會生產的高技術化、科學技術的產業化的進程大大加速。
二、現代科技革命對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挑戰
在現代科技革命飛速發展的今天,科技對國家的經濟增長和綜合國力增強的作用越來越大。哪個國家的科技創新走在世界前面,哪個國家就會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而科學和技術創新又要靠人才來完成,只有擁有大量的高素質的人才資源,擁有大批具備持續創新能力的人才,經濟發展才有巨大潛力。相反,缺少科學技術儲備和創新型人才,則科技創新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具有豐富知識又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不是自然產生的,是依靠教育培養和造就的。
現代科技革命的浪潮已席卷全球,呈現出加速化、整體化、物質化、社會化的發展趨勢和特點,這對于高等教育來說無疑是順應科技革命的需要謀求大發展的良好機遇,自然也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更是至關重要。然而,所謂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見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大學的培養教育對創新型人才的形成具有極為關鍵的作用。
所謂創新型人才,是指富于獨創性,具有創造能力,能夠提出、解決問題,開創事業新局面,對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人[4]。一般是基礎理論堅實、科學知識豐富、治學方法嚴謹,勇于探索未知領域;同時具有為真理獻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學道德。創新人才首先是全面發展的人才,是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高度發展的人才[5]。
三、高校如何促進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高校是國家人才培養和儲備的重要基地,成功的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是高等教育的成功關鍵所在,特別是培養創新型人才,這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解決人才培養困境,也是回答錢學森之問的重要舉措。高校既是知識傳播傳承,知識創造的重要基地,也是進行科學研究,創造新思想新理論,創造新技術,推廣科學技術理論等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是培養具有創新理念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科技人才的最佳基地,將知識、理論和技術的創新研究工作融入到創新人才的培養中更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最佳培養方式。但是如何很好的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融入結合到高校教育的實際教學和科研活動中則是我們高等教育成功回答錢學森之問的關鍵。本人覺得在我國高校內更加有效的促進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應該解放思想改變更新教育理念加強和重視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改變教育理念。觀念是行動的先導。要培養創新型人才,高校教師就必須革除陳舊的教育觀念,大力推行創新的精神理念,將創新理念融入到具體的各種教學和科研活動中。高校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應著眼于將創新的理念要滲透到各種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積極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提出各種基礎性理論問題或技術問題,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敢于否定某些事物或理念,對于提出的問題給出多種解決方法方案。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倡導學生要敢于懷疑的做學問精神,通過懷疑,自己提出發現問題,最后自己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和資料研究解決問題。在具體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2. 改變教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創新學習。首先,教學內容是培育人才的物質載體,是傳遞知識、啟迪思維、培養能力的基本手段。及時地把新知識、新技術、新成果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堅實基礎。其次,要使用最新、最適用的教材融合相關學科知識追蹤學術前沿,增加應用性內容[6]。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如何科學正確利用現有的理論技術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對所掌握知識理論的應用能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教學工作的成敗。因此要改革單一的講授方式,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材施教,積極培養學生對新事物新理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養對專業的興趣愛好。將創新的理念滲透于具體的教學方法手段中。
3. 加大高校教師科研實踐能力的提高。高校教師應該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將創新理念滲透于實際的科研實踐活動中,這樣才可能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國家和高校應該高度重視高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科研實踐能力的提高。要進入相關科研生產制造實體企業中,到生產車間中認識了解掌握最新的生產加工制造技術,在實踐中發現和形成新的科研課題,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各種技術難題,加大推廣校企合作,建議重視程度應上升到政府主導和國有大型企業積極支持配合。
4. 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大學生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重要標準,理論的正確與否都需要在實踐中去檢驗,而且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對所掌握的知識理論和技術有更深的認識,在不斷的實踐中更容易發現和提出新的問題和想法,更加容易發生理論和技術的創新。因此大學的實踐教學應該更多地融入到生產實習,科技預研活動和實際科研項目中。開放校內更多的各種基礎實驗室、專業實驗室、研究所等實踐教育研究場所支持學生進行自主實驗和自主創新活動。
5. 近年來國家和部分大型企業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各種科技創新活動和科技競賽是一種很好的激發大學生進行科技創新的現象。通過參加此類活動大大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和學習掌握新技術理論的積極性,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因此在國家層面和學校層面要進一步促進和加大科技競賽活動的支持力度和獎勵機制。為在校學生提供更大更多更廣的科技創新平臺,鼓勵和激發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更多的科研活動和科技競賽中。
6. 要倡導高校內部建立院系獨立的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可以依托相關行業的大型企業,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或者企業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再培訓,吸收更多的行業內高級技術人才到基地進行技術培訓和技術交流,使校企合作基地成為相關行業專業的技術培訓和技術交流中心,進行有效的技術交流,技術合作和行業新技術推廣工作。使在校學生不出校門即可學習掌握到行業內的最近技術手段,使學生學習目的性更強,好奇心更強,求知欲持續時間更長,對新技術理論的認識程度更深,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和創新欲望。
7. 加大產學研合作教育,作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孵化器。產學研合作是指企業、大學、科研院所三者之間的合作。產學研合作教育是一種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創新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為重點,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取課堂教學和學生參與實際工作有機結合,培養適合不同用人單位需要的具有較高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的教育模式。大學要獨立完成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在教育功能上是有限的。而產業與科研系統較之學校教育系統更直接地面對知識、技術創新的實際,尤其是一些高科技產業與高科技開發部門更是立足于科技的前沿,他們對創新趨勢、信息的掌握程度,生動而又實在的創新工作等不僅直接貢獻“實力”,而且蘊藏著教育的潛能。這種優勢一旦被補充到大學,那么對于創新人才培養就可能產生優勢互補式的飛躍。
因此,從優勢互補考慮,在宏觀上讓大學、產業和科研三要素,以合作的聯結方式組成更大的教育系統及產學研合作教育系統就具有更完備的結構,也就能期待它發揮培養創新人才的系統功能。
參考文獻:
[1] 史小俐.現代科技革命與教育體制改革[j].機械高教研究,2002(4):1-3.
[2] 王余丁.在現代科技革命背景下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思考[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9.9(3):1-4.
[3] 蔣恕,王華.現代科技革命條件下高校育人模式改革的思路與對策[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s1):168-169.
[4] 徐金梧.培養創新人才[n].科技日報,200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