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時間:2023-06-01 15:29: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村中學長期以來受家長文化素質水平、應試教育、師資水平、辦學條件的限制,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加強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是提升農村素質教育的的重要課題。
一、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現狀是:
(一)很多教育主管部門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模糊,在學校教育中不能開設專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體系中缺乏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評價。
(二)農村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重視程度低,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口頭上。雖然建立了心理咨詢室,但往往只是一個擺設,沒有起到直接有效的作用。
(三)農村學校缺乏專業的心理教師。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從教人員必須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滯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師資薄弱。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絕大多數是由非專業人員兼任,缺乏系統的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咨詢經驗。①以這樣的師資力量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其結果就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在廣大農村中學里,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卻令人擔憂。學生中出現太多的人際關系不協調,以自我為中心,孤獨自卑、狂妄自負,或意志消沉、或感情脆弱、或情緒不穩定等一系列復雜的心理問題。可以說,在農村中學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②
二、構建農村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全面的課題,從教育主管部門到學校,從學校領導到老師、家長乃至學生自己都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按照學生的心理特點,從積極的方面引導和幫助,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發展健全的人格。根據對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分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途徑來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一)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擺在戰略高度的位置。
根據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確定符合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實際的目標和內容。
(二)學校是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的環境。
心理學認為,人的情緒、情感或態度都是環境在個體身上的體現和反映,沒有任何一種心理現象的產生不存在著客觀的原因。③因此一個和諧的環境無疑有助于學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并且使可能出現的異常心理現象減少到最小程度。
學校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和心理健康教育環境。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如板報、櫥窗等形式,廣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培養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
(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培訓力度,提高農村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當前,農村中學極度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幾乎為零。據調查,當前農村中學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大多數是班主任、政治教師和其他管理人員,而且多數是兼職人員,對心理學知識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在教育過程中往往受德育思維模式的影響,違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規律和要求,嚴重影響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這是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障礙。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課程,因此提高心理健康教師的理論知識水平是必要保障。④
(四)開展心理輔導和咨詢工作。
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心理咨詢室,并通過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排解心理困惑,對個別有嚴重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學生,應及時識別并轉介到專業診治部門。
(五)各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在學科教學中及時適當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會使學生自覺地接受、主動地接受,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比如在思想品德課中,良好品德修養的形成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素質,知情意行的和諧統一,才能形成學生健全的人格修養。語文課中優美雋永的散文可以激發學生熱愛人生、熱愛自然、熱愛社會的美好情愫。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各學科課堂教學中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和諧統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
(六)家長要與老師坦誠相待,保持一致,并形成教育臺力。
建立學校與家庭密切聯系與溝通機制,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教師家訪等各種形式,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發揮家庭的作用,使學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長應經常與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取得聯系,通過及時的溝通與聯系,使教師也能了解學生的思想行為及其心理原因,同時幫助家長熟悉青少年期學生的生理、心理變化。⑤了解這段時期的教育內容及方法,提倡科學的教育方法,不但能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而且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真正實現同步,形成合力,從而實施有效的家庭心理輔導。
農村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普遍存在,既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也嚴重影響著我國未來國民的精神面貌和農村整體素質的提高。目前要求加強青春期心理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也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視。面對一系列的現實問題,農村中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刻不容緩。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解決中學生存在的普遍心理問題,有助于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
那么,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不能單純而孤立地對學生進行政治引導、思想教育、品德培養和知識傳授,還應關注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其心理發展和心理狀態的變化,并予以主動積極的輔導,幫助學生健康地度過青春期,這樣的教育才能真正深入到每一個學生復雜多變、奇妙無窮的心靈,而教育者才能真正無愧于"靈魂工程師"的稱號。⑥
注釋:
①張世富. 心理學[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②林崇德,等.學校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③王道俊. 教育學[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④丁志強. 教育管理心理學[ M] . 沈陽: 遼寧大學出版社, 2001.
⑤湯有國,李林紅.心理學[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3
⑥張萬興.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原則與方法[ M] . 北京:中央民族大出版社, 2001.
參考文獻:
[1] 張世富. 心理學[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2] 林崇德,等.學校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丁志強. 教育管理心理學[ M] . 沈陽: 遼寧大學出版社, 2001.
[4] 王道俊. 教育學[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5] 湯有國,李林紅.心理學[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3
一、中學生心理現狀及成因
1.中學生心理現狀
生活環境的改變和學習方面的壓力,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大部分學生感到學業負擔重,學習壓力大,存在厭學、逃學現象;一部分學生心里感到自卑,焦慮,有不同程度的孤獨感,抑郁,情緒波動大;有的學生由于缺少家庭監管,沉迷網絡,這些學生人際關系緊張,較少參加課外活動。
2.心理成因
(1)社會因素。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網絡環境已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生活。它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都帶來了方便,也提高了效率,但是網絡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給部分中學生帶來了較多的煩惱。尤其是校園周邊環境的不協調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一些網吧、電游室經營者由于受經濟利益的驅使,不顧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變著法吸引青少年。他們沉浸于虛擬世界、網游中不能自拔。這些學生學習成績下降,精神萎靡不振,甚至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與行為障礙。
(2)學校因素。學生在進入中學后一直處于緊張的(應試)教育環境,很多學校心理健康課和素質教育課過于形式化,因此不能得到教師和學生的足夠重視。在我校,由于大班額情況,師生交流較少,過分重視成才教育,忽視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培養。
(3)自身因素。初中階段是學生從幼稚到成熟的轉折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心理生理開始趨 向成熟。 青春期的他們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和情緒情感,心理活動越發活躍,面臨學習壓力和生活困境時,容易沖動,逃避,自責,易喪失自信心。尤其是那些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監管,不良環境的影響使他們缺乏自制力,性格上更加叛逆。
(4)家庭問題。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對人的成長過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家庭環境、教育模式、、家庭的不完整,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子女交給親人監管,父母與子女之間缺少正常的溝通,造成青少年自私、任性、孤僻專橫的性格,因此人際關系更緊張 。
二、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我們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使用,注意發揮各種方式和途徑綜合作用,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利用校園網開設“心理健康知識”欄目
對初中生而言,心理健康知識較貧乏。有些學生對自己的心理問題及不良行為不能正確認識,這種盲目錯誤的認識就需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而信息技術具有及時性,靈活性,資源共享性和隱蔽性的優勢。避免了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因此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輔導更具意義。可以為不同的對象提供他們需要的信息. 例如:在線論壇、網絡課堂等都可為學生提供青少年心理健康常識,包括中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常見的心理困擾及其解決方法等。學生對一些敏感問題如與父母溝通的問題,與教師之間的問題,對社會生活的困擾,都可與老師進行在線交流。
其次,加強教師專業成長
學校為教師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和最新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動態,培訓信息,為教師創造一個理論學習空間,這樣更有利于專業教師的成長,提高課堂效率。
2.加強家庭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僅僅由學校完成是不夠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家庭教育才是主要的。現在的家長大多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身體健康十分關注,卻忽視了對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加之現在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因此,學校、家長應該合力重視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長學校,家長節假日等多種途徑,向家長多提建議,指導家長開展中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嚴格控制學生的上網時間,要求家長監督學生安全上網,屏蔽不良網站。努力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多讓子女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活動,干力所能及家務活,使其身心健康成長。
3.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
社會是一個大教育場地,其環境的改善對青少年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社會各方面應重視對青少年學生的教育,加強對其正確的引導,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學校、家庭可與公安、關工委、工商等部門進行密切聯系與配合,呼吁他們對不良的娛樂場所、設施,積極查處,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營業性網吧,一有發現及時舉報。嚴懲“傷風敗俗”的不良現象,為下一代的成長盡心盡力。
4.積極引導,樹立理想
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自信意志是他們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廣大教師特別是從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更應該加強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人。可利用多媒體課件、板報、演講等多種方式和途徑,讓學生從古今中外,身邊周圍的許多鮮活的事件中感悟到人生的價值和信念的寶貴。這樣才能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樹立遠大理想。
總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給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優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環境,豐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策略,具有初步的實效性。“但路漫漫其修遠兮”,今后我們要持之心恒,讓教師在現代化信息技術課程中享受專業成長的幸福,讓我們的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養,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思品課教學 心理健康教育 滲透 途徑
目前,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來越低,心理健康狀況令人堪憂。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視與研究。學校除了專門開設心理健康課外,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實際上,各科教材中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滲透,只要教師細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以收到實效。思品課教學由于其特定的教學目的與教學內容更能深入關注學生的心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思品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前提。應試教育的巨大壓力使學生在學業上高度緊張與繁重,加之家庭教育的偏差,以致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學生的精神世界卻有走向另一面的跡象。調查資料顯示,有20%左右的學生存在程度不同、類型各異的心理障礙,近年來中學生因心理障礙不惜傷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時有發生并有上升趨勢,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針對新形勢下青少年成長的特點,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就其本質而言,正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形成和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的過程。所以,思想品德課堂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思品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因素
1.在課程目標方面,思品課更加重視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思品課的總目標之一是“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在分類目標中進一步明確要使學生“熱愛生命,自尊自信,樂觀向上,意志堅強”、“初步培養交往與溝通的能力”、“增強自我調適、自我控制的能力,學會理智地調控自己的情緒”以及“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特征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途徑,認識個體發展與社會環境的關系”。
2.初中思品教材內容廣泛,其中蘊含著相當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如做一個自尊的人、做情緒的主人、揚起自信的風帆、做意志堅強的人等,這是任何其他學科都無法相比的,這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所以我們可以充分發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營造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氛圍,從不同方面來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3.思品課多元化評價方式更易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思想品德課較其他學科更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評價方式上更重注學習過程評價,由考試科目變為考查科目客觀上減輕了應試壓力,從而使老師敢于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而非知識的生成與落實,學生也更樂于參與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這樣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思品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突出情感目標,體現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和人格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思品課的教育目標設定中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改變以往主要著眼于“要知道”的知識模式,強調學生多主動觀察、多感受體驗、多參與活動,在親身體驗中、在討論對話中、在獨立思考和理解認同中,從而達到學生“想知道” “要知道” “知道怎么做”的教育效果。
2.以良好課堂心理環境為基,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創設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不以權威者、監督者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做到允許學生來動搖自己的“權威”。通過自己的言語、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信任的情感信息,使學生感到教師可親可愛,并營造一種充滿真情與關愛的氛圍,讓學生受到情的感染、愛的激勵,得到美的享受,在興奮中發揚成績,在微笑中認識不足。
3.充分利用心理教育資源,達到心理教育效果。《思想品德》教學中處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對思品新課程內容加以梳理,即能挖掘出教材中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例如:八年級思想品德中的親子關系、同學友情、師生結伴同行、誠信等;九年級教材中的正確對待學習壓力、我的責任等其中也不乏正確看待自己、鍛煉心理品質、善于調節情緒、磨礪堅強意志等與中學生心理緊密相關的內容。
4.改變教學模式,增強學生自覺性。要想在思品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改變原有的教育教學方式,采用合作、討論、探究、交流的新型教學模式,使整個教學過程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特定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好奇心,提高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中學生 心理健康 德育
正 文:
中學生心理障礙問題已成為當今的社會問題之一,媒體對此多有報道。近幾年來,我在學生管理實踐中了解到,不少中學生因學習壓力過大、家庭期望過高等原因,對父母和教師產生了抵觸情緒,父(母)子(女)關系、師生關系緊張,出現了嚴重“高焦慮”癥狀,不能適應正常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的變化,在人際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諧相處,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和戰勝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可見,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學校應注重群體正面引導,重視對學生消極心理狀態的改良和不良行為的矯正,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從“心”入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創建良好的心理環境
中學生心理障礙的疏導已成為學校亟待解決的問題,學校要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德育的日常管理之中。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課程,有專職教師,有專門的學生心理咨詢服務室,并努力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創設心理環境,主要是指學校、家庭、社區心理環境。
學校內部心理環境建設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1、主環境建設。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環境建設,主環境建設是學校心理建設的首要任務。包括教學樓、科學館、實驗室、圖書館、運動場等等在內的學校主環境,應以嶄新面貌出現,盡可能地體現“新穎、整潔、明亮、美麗”的風貌。要把各種建筑物構建在綠化環境中,使學校成為花園式的大教室,名花異草、茂林修竹、綠色草坪和曲徑通幽的小道,也應成為學生修身養性的環境。
2、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文化、藝術、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訓練學生技藝,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系的目的,改善學生心理環境。
3、加強“”建設,形成穩定的心理環境因素。“”即校有校風,班有班風,教有教風,學有學風,培養良好的“”,既能反映學校的特色,也是穩定的心理環境因素。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綜合素質,在良好的校風校貌這個心理環境中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學校還應努力創設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據《中國青年報》報道:“95%的家長沒看過心理學方面的書,72%的家長沒有看過教育方面的書。”他們不了解如何更科學地教育孩子。因此,學校要成立家長委員會,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家長座談會等方式,讓家長懂得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齡特點,懂得教育學生的正確方法。使家長了解青少年是一個特殊年齡階段,學生情緒反復,行為多變,對此要有心理準備,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們。對學生教育既要鼓勵,也可以批評,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規律。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過高,希望孩子成才,這是人之常情,但壓力過大,也會適得其反。此外對“問題家庭”的學生更要特別留總關心,幫助他們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響引起的心理問題。 學校還可以聯合居委會等社區基層組織,定期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向家長傳授孩子身心發展的常識,使家長既關心子女的身體健康,更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家長們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離不開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環境。學生從小能生活在溫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正確的愛,必然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安全、愉快,充滿歡樂和信心,良好的情緒從小就占據心理狀態的主要地位,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同時,學校要充分利用社區生活環境,使之服務于學校德育。社區內良好的環境建設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資源。各種社會現象、社會輿論、影視文化與傳媒等其它社會因素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任務,也是全社會的任務和職責;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會的支持和認可,才能得到真正開展。也就是說,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應注重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獲得來自社會的支持和認可,首先應獲得來自家長的支持和認可。因此,我們提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必須注重與家長達成共識,通過各種活動與宣傳,打破家長那種認為只要學習好就是發展得好的舊觀念、舊框框,幫助家長建立現代的、科學的人才觀,獲得家長的支持和認同,鼓勵家長參與,創設出全體成員共同參與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與氛圍,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
二、要努力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和能力
從每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來看,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領域;從學校教育的任務來看,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是當今社會對學校教育提出的新任務。教師是教育工作的實際組織者和執行者,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任務,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顯然也是教師的責任之一。因此,學校要努力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和能力,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引導。
1、學習理論知識,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學校要組織教師學習第三次全教會的精神和心理健康知識,引導教師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請有關專家給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讓教師知道心理健康的人必須具備完整的人格、充沛的活力、進取的精神、愉快的情緒、適當的行為、虛心的態度及現實的良好適應。明確不同學段的學生心理健康特征,讓教師們通過學習,提高認識,真正懂得一個好教師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用自己真摯的愛去影響學生,塑造學生,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讓教師從思想上重視與理解健康教育在育人中的地位與作用。
2、深入調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問題。
學生心理障礙的產生,主要有以下三年方面的原因:
⑴人際關系交往中的心理焦慮。學生的交往需要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擴大,但他們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確的指導,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甚至常常由于交往不當而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例如矛盾不能及時處理解決,就容易形成暴力對抗,封閉孤獨、派別流動或不良的心理。
⑵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所處的客觀環境(家庭、社會、學校)的影響,例如家庭的糾紛、父母的離異造成孩子抑郁和焦慮;社會不良風氣,人際復雜關系造成孩子內心矛盾沖突與困惑疑慮;學校不得法的教育與教師嚴厲或放任,造成孩子對抗情緒或退縮畏懼等心理問題。
⑶平時學習中的挫折與焦慮。由于應試教育流毒極廣極深,從小學到高中,分數一直成為學生心理上的一個沉重的包袱,家長或者學校自覺或不自覺地剝奪了孩子們自由發展的時間和空間,阻礙了學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發展,影響了他們創造力的發揮,學生把學習視為畏途,恐學、厭學的心理加劇。
3、講究科學方法,保護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⑴正確引導:心病必須心藥醫。學生在平時生活、交往、學習中產生的問題有經驗問題、方法問題、心理問題,要依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問題,較多的是屬于心理健康的問題。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粗暴急躁,不能過分地批評指責,更不能諷刺打擊,要朋友式地談心,針對性地梳理,耐心啟發、正確引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強調尊重、理解、信任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與價值、優點與缺點、現實與未來,能更有針對性地確定人生目標,選擇適應自己特長的成才之路,在學會處理與他人、社會的關系中,使人格得到完善。
⑵善于等待:心理問題解決需有一個過程,甚至是比較緩慢的過程,水到渠成,不令而行,潛移默化,春風化雨,不可能立竿見影,所以要善于等待,堅持不懈。這不僅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有效方法,也是鍛煉教師教育能力,提高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
⑶對癥下藥:在處理學生心理問題過程中,要針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依靠心理醫生和專家會診,個別指導,對癥下藥,不能一概而論。
擔任班主任的教師還應努力做到:表揚、批評適度,減輕學生的思想壓力,對學生的期望不能太高,培養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認識別人。
4、以課堂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要引導教師堅持以課堂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⑴及時疏導學生心理“癥結”。
學生出現學習焦慮、人際關系焦慮、有情緒沖動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恐怖傾向等,通過專門教育及時疏導是不容忽視的環節。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應作為一門學科走進課堂。它不僅只針對心理有障礙的學生,還要面向全體中學生,作預防性輔導,及時治療,運用現代心理科研成果,針對學生心理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咨詢輔導、心理訓練等),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應牢牢抓住課堂這個主渠道,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或矛盾,使其處于心態平和、情緒穩定、思維靈活,愛憎分明、舉止適度這樣一種有利于健康成長的環境之中,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各科教師都要認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質教育內容的因素,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和訓練。
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研究與實踐證明,實現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賴于個體在真實情境中的實踐操作與體驗。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為一門說教課,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應深入生活、在實踐中加以訓練、鞏固。為此,我們要倡導注重實踐,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在參與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實現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動為主的特點,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動之中,不僅在活動中蘊涵、傳遞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還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隨時抓住問題作為教育契機開展生動、直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去實踐、體驗所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等等。通過這些生動、活潑、有趣的活動,不僅讓學生受到實實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學生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來源于生活、實踐于生活的基本道理,從而將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實處。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如社會實踐活動、科技文體活動、主題班會等,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使學生發揮才智,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良好品質,提高心理素質。
⑶開展個別心理咨詢。
學生具有的煩惱、焦慮、緊張,往往因人而異,通過團體指導有時難以收到最佳效果,應通過個別咨詢,對個體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和負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據學生行為中的問題采取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輔導或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比較常用的方式有個別交談、電話咨詢、信函咨詢、個案研究等。有些學校開展的“知心姐姐信箱”活動,就是信函咨詢的一種形式。個案研究是針對個別學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學生包括資質優異學生、情緒困擾學生、行為偏差學生、家庭處境不利的學生等)所實施的一種比較深入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個別輔導方式。它要求廣泛地收集資料,客觀地分析問題的性質與成因,依據診斷的結果,擬定輔導方案,以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由于心理輔導的精髓在于個別化對待,因此可以說個別輔導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輔導方式。一所學校在開展心理輔導時無論以什么途徑為主,如果不以個別輔導相配合,則其輔導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4)適當開展小組輔導。
小組輔導也稱團體咨詢,是一組學生在輔導教師指導下討論訓練并有效地處理他們面臨的共同問題。小組人數少則四五人,多則十一二人。其成員多為同年級、同年齡學生,且有類似的待解決的心理困擾。小組輔導適用條件是:學生的心理問題與人際交往有關,且小組成員愿意在團體中探討他們的問題。一個小組通常要活動十多次,每次時間為一課時。小組輔導兼有班級輔導與個別輔導的優點,是一種很有發展潛力的心理輔導方式。上海市一些中小學在開展心理輔導時以班級為管理單位,但輔導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小組。小組由學生自愿結合形成,推舉熱心于活動、態度熱情、工作負責的同學當組長,每學期活動七八次,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應該強調指出的是,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心理輔導的一條重要途徑。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在幫助、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與沖突,增強對挫折的忍受力,開發與發掘學生自身潛能,更好地適應環境,加速人格成熟等方面有著特殊作用。因此,從“心”入手,全方位、多角度的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中學德育工作的一條重要途徑。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綜合素質,逐步達到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①諶業鋒:《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涼山教育研究》2000年第五期)
⑵鄭 雪:《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
③陳家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與操作》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④姚本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東方出版中心,2002.
一、樹立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
中學生在學習焦慮、過敏傾向、身體癥狀、自責傾向等方面存在心理問題率較高。特別是對學習產生的焦慮,也就是說,有近三分之一的中學生長期處于對學習的高焦慮狀態,這無疑會影響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需要對中學生實施科學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普遍不夠,有的校長常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課混為一談,使心理健康教育進入了一個誤區。其實,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區別的。德育旨在塑造個人的完善的道德品行,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塑造個人的完善人格:德育的核心問題是人生觀問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問題是成長問題。因此,要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須大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使更多的人明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方法和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是一種科學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要牢固樹立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學生人格健全、和諧的發展。
新形勢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從功能上講,應關注心理疾病的預防,而不是治療,而且應傾向于心理潛質的挖掘,是一種發展性的心理教育,而不是矯正性的心理教育;從內容上講,以提高學生的心理適應性與調節能力為主要內容,積極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從方法上講,積極發揮教育的系統性、目的,并給教育中的認知與體驗以足夠的重視。
二、減輕學習壓力。重視有關心理問題的預防與消除
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主要來源于學習,這和他們所面臨的學習壓力及教師、家長的期望、教育方法、評價方式,甚至是教育體制、考試制度等相關。雖然在大的方面,學校無法改變,但從學校角度,可以通過改善師生關系,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增進學生對自身的了解,幫助學生悅納自我,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在愉快的成功體驗中成長,并不斷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樹立信心,則正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務。因此,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預防或減少學生與學習有關的心理問題的產生,就要明確與學習有關的心理問題有哪些,它的表現及預防辦法是什么。
概括地說,學習對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主要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心理。因此,學習心理的輔導,應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輔導,教會學生學習。
三、開展自我意識教育,努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根據積極自我意識的構成,中學生積極自我意識教育的內容包括:①自我認識教育。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認識物質的我;二是認識社會的我;三是認識精神的我。引導他們正確看待這三種自我之間的關系,不要過多看重物質的我,要重視社會的我,更要重視精神的我。②正確的自我評價方法的教育。正確的自我評價方法應當是自評與他評相結合,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相結合。③理想自我教育。教師要幫助學生在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對理想自我進行構想,正確對待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之間的差距,避免學生由于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不一致而導致一些心理問題的產生。
四、努力掌握心理輔導的知識與技巧,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中學生的學習焦慮、人際焦慮、自責傾向等八個維度,都和學校教育相關,而在學校教育中,師生關系是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如教師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而影響到教學效果;教師的領導作風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效果至少有三方面影響:第一,教師的領導方式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表現為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影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與教師進行信息交流的愿望:第二,教師領導方式影響師生合作,影響教學效果,表現為影響教學信息的可信度和影響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配合;第三,教師領導方式影響課堂心理氣氛,影響學生的學習,表現為領導方式對課堂心理氣氛的影響和課堂心理氣氛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此外,教師的歸因、教師對學生的期待、獎勵與懲罰等都深深地影響著學生。有時,教師一個不經意的稱贊,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而教師的一個過錯,也可能使學生剛剛燃起的進取之火熄滅。因此,教師利用課堂教學,利用人格的魅力。利用所掌握的知識與技巧,改善學生的心理,發展學生的心理是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每個教師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者。
【關鍵詞】中學生 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建構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5-0155-01
時代的發展,促使人們對健康的關注不斷增加,對于健康的認識和理解也日益深入。人的健康不僅包括生理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身心健康互為基礎,相互促進,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中學階段是青少年身心快速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與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一樣尤為重要。該如何對中學生進行有效而具有實際意義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此時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筆者認為構建一種全方位、多元化、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元模式的建構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 學校完善學生的心理檔案建設
學校應定期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學生個人心理檔案,掌握其動態心理情況,其中涉及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學生個人成長報告、各項心理測查報告單、個人學習與職業規劃等。通過此舉真正做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動態的追蹤和全面客觀的評價。
二 學校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
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已有課程體系,開設有針對性的公共必修課,如心理健康輔導活動課。心理健康課不同于其他任何以科學知識傳授為目標的學科,它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和指導學生認識自身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學會心理調試技巧,促進自我完善和心理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心理課應切實關注學生的主體需求,打破傳統的課堂組織形式,創設一個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課堂教學可穿插游戲、討論、角色扮演、心理劇表演等形式,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感悟和成長。
三 完善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建設,使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相結合
學校心理咨詢室及活動室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教育的必要場所,是培養健全人格與健康心理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它是學生心靈成長的家園,是學生完善自我的加油站。所以,心理咨詢室及活動室的建設已成為學校建設中很重要的方面之一。其中涉及場地選址布置、隊伍建設、人員培訓、個體咨詢與團體咨詢、設立心理宣泄室等一系列相關問題。
四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教育對于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各個學科的教學也同樣肩負這樣的使命。在各學科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實際上都可以挖掘出適合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教學過程中也經常會出現一些適合心理輔導的教育情境,只要教師多細心觀察、仔細發掘并善加利用,都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五 加強校園心理文化建設
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基本的教育教學活動外,還可以積極利用校園的隱性課程——校園文化,將有形的教育與無聲的教育相結合,達到雙管齊下、潛移默化的目的。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普及活動如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展板,師生心理互動信箱,開設專門的心理閱覽室,開展專題心理健康講座,設立校園“心之約”廣播、每學年開展心理健康活動月、“5·25”心理健康主題日、心理創作鑒賞周等,來加強校園心理文化建設。
六 開展團體輔導和訓練
有針對性地開展團體輔導和訓練,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團體輔導是面向大多數學生的一種以預防和發展性目標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團體輔導過程中,學生們通過參與輔導親身體會合作、溝通與分享帶來的收獲,不僅可以深入地認識完善自我,還可以更好地認識他人、了解他人,從而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深遠影響。
七 建設心理健康教師隊伍
建設一支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相配合的隊伍,同時將班主任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提高全體教師心理教育的能力。學校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組織教師以班主任培訓、骨干教師培訓、心理健康教育專項培訓、聘請心理專家講座等形式,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技能,不斷提高其工作水平。
八 建立家·校聯通體系
成立家長學校,構建家·校聯通體系。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僅局限在學校里,它還應延伸到家庭中去。家庭對人的影響重大而深遠,因而可以通過定期舉辦親子課堂、家庭關系講座、經驗交流座談等活動為學生營造和諧氛圍,通過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全方位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將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置于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通過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充分利用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和多種教育途徑,對學生的心理給予積極、正面的影響,促使學生身心健康全面地發展。
關鍵詞:語文;學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漸成為現代學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如何深入展開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為教師和家長越來越重視的問題。馬克思認為,人應該是全面發展的人;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從人本主義的角度對人格、創造性、人際關系和人性進行了研究,認為人的價值和潛能的開發是至關重要的發展因素,認識自我、發現自我、了解自我才能實現和完善人生的意義,同時他們認為學校要培養的必須是心理健康、人格和諧發展的人。這也就是為什么教育管理者把目光轉向了“心理健康教育”,因為它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生活質量,發掘學生的潛能。
一、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必要性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然而這個板塊對于教學工作緊張的中學校來講,只能充其“量”,卻不能保證“質”。這是深深困擾著教師及德育管理者的難題。如今,學科教育改善了這一窘境,學科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滲透與結合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得到完善和發展,使學校管理能保質保量。
當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早已不再是雪泥鴻爪。他們思想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時也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甚至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新事物為自己獲取某些不正當的利益。
日前,四川某中學一名高中生想推遲開學,竟然把網上掃黃打黑的圖片用修圖軟件改成該校校長的照片,謊稱校長被抓……他們能夠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讓人難望其項背,但同學們對社會、對生活的理解和思考還不夠全面,容易產生錯誤的、偏激的思想。
如今,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且家境優渥,從小備受寵愛,習慣以自己認識問題的角度和標準去衡量他人,肯定自己否認他人,缺乏寬容和理解的精神,表現出一種糾纏于瑣碎是非的狹隘,其自身情緒也顯得很灰暗;同時,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還表現為不能正確地面對挫折,有考試焦慮及人際交往焦慮等不良情緒,逃避現實,不能正視自我,等等。
這些心理問題產生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比如社會環境的影響,家庭錯誤的教育方式、緊張的親子關系、不穩定的家庭因素,教師錯誤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