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4:35: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股票投資的基本策略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股票投資 財務分析 目標公司
在經濟市場變幻莫測的新形勢下,無論是宏觀政策的些許變動,還是市場價格的上下浮動,均可能會對股票市場帶來難以預料的風險甚至損失,從而促使謹慎投資變得尤為重要,而做好股票投資的關鍵又在于合理而全面的財務分析,畢竟只有保障財務信息準確而可靠,方能使得決策更為明智、正確,在此就股票投資財務分析測量加以重點分析。
一、財務分析對股票投資的重要意義
對于股票市場而言,股價在很大程度上與其發行公司的經營狀況息息相關,且這種影響一般周期較長,不容小覷,而在公司財務報表中可以反映出其經營狀況,故股票投資者在進行股價衡量時,無論買賣動機為何,如進行投資或從事投資,還是交易方式為何,如短線交易或長線交易,均應明確理解損益表、資產負債表中的數字含義,以此進一步分析股票發行公司的財務比率,獲取財務情況、運營狀況、盈利狀況等信息,為保證投資決策合理可行奠定堅實的信息基礎,顯然財務分析是進行正確股票投資的必要條件和必然選擇。
具體而言,財務分析就是投資者對目標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科學分析和價值評估,以此正確認知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實效,明確財務信息變動對股價的積極影響和不利影響,以此進一步提高股票投資的安全性,增大獲利的可能性,故財務分析被視為股票投資的重要基礎和必要構成。一般情況下,財務報表是財務分析的主要對象,而重點應就其中的公司獲利能力、經營效率、償還能力、拓展經營能力行分析,畢竟,公司利潤的增長速率和收益高低是衡量其管理效能、有無活力的重要指標,經營效率關系到其資金周轉情況,償還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股票投資的安全程度,而拓展經營能力則是投資者是否進行長期投資的關注焦點,因此可以借助財務比率、差額等財務分析方法對目標公司的收益性、周轉性、安全性和成長性進行全面、科學的分析,以期降低投資風險,獲取可觀收益。
二、做好股票投資財務分析的策略探討
1.重視掌握目標公司情況
了解目標公司基本信息是進行股票投資的基礎和前提,如之前出現的二級市場爆炒網絡股,促使諸多企業盲目斥資投資進行觸網,致使融資成本不斷升高,甚至部分企業本金也有所損失,倘若投資企業事先就目標公司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則很容易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做好股票投資財務分析的第一步就是重視掌握目標公司情況。
首先是掌握公司概況,如了解其經營發展歷史、是否具備理性的管理階層、最近的投資決策是否脫離本行、公司股票人品作風、發展前景如何等,以此初步認識目標公司財務和經營狀況,避免盲目從眾、效仿,蒙受不必要的損失,故在進行股票投資時應謹記,對企業的了解程度是關系投資成敗的前提。
其次是掌握經營狀況,若加以細分,需要分析的目標公司的業務經營信息主要涉及經營狀況、主營收入、利潤回收率、募集資金去向等。因為通過總結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縱向比較往年的業務收入、利潤完成指標、募集資金流動情況等,可以對其業務經營、重大成績、生產能力、潛在問題等有一個較為準確的判斷,有助于后續投資的科學權衡。
再者是掌握財務數據,目標公司股價的重要影響因素一般為總資產、主營業務收入、股東權益及其比率、凈利潤、每股收益、凈資產等財務數據,通常若凈利潤、主營收入同比增長較為明顯,預示公司業績突出,獲利能力、成長能力等較強,若每股收益、凈資產相對較高,則表示股東投資安全、回報率高,反之亦然。
最后是掌握其他信息,除了上述信息外,股本變化等也是值得掌握的信息之一,如當股本減少時,一般表示股價大于市場價格,而且公司的這一行為既可以減稅,也可以降低費用,故投資者應予以積極關注;若股本增加,則表示公司投資增加,資產負債比減小,但應進行跟蹤觀察,以防每股盈余縮水;此外還應掌握公司的最新產品研發、投資項目、重大合同、巨額擔保、訴訟事件、債務重組等信息。
2.強化公司財務指標分析
一是分析資產類科目;在應收款項中應就大筆款項進行高度重視,以免因分析不到位引發投資風險,如在某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雖然三年以上的款項并不存在,但出現了兩年以上的大額款項,即164,142,000與88,637,700,此時應加以分析,畢竟三年時間內的應收賬款一般會被列為壞賬準備;預付賬款也是用于核算公司購銷業務的,若合作方經營狀況惡化,難以支持業務資金,則會發生虛增資產,故也值得注意;至于其他應收賬款,如公司賠款、備用金、墊付款等,因其難以解釋并收回,容易衍生虛增資產,需深入研究,此外遞延資產、待攤費用等關乎未來的經濟利益,需要加以適當的分析。
二是分析負債類科目;針對該類科目,應就其長期償債和短期償債兩項能力進行重點分析,此時則會涉及下述幾個財務指標:借助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析其短期償債能力,考慮到流動比率與存貨、應收賬款等有關,若偏高,表示公司償債能力風險較大,偏低又對股東和公司權益不利,故應視具體情況而定;而速動比率大小與流動負債是否安全相關,如當其為1:1時,表示流動負債與資產基本持平,可以進行短期投資;此外借助權益、資產負債率、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以及長期資產與資金比率可以合理判斷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
三是分析現金流科目;因現金流量被視為公司的血液,應對其收支渠道、具體流向等加以重點分析,以此進一步了解目標公司的現金生產、融資、還債能力以及經營狀況。具體可從投資和經營兩個方面的現金流量著手,如某公司在2011.10.1-2012.10.1期間因經營活動而生成的現金流量凈額中,雖然每期數額較大,但其他應付款和應收款也較大,對此我們無從判斷是否存在資金操控現金流情況,故應予以深入了解,同時其未分配利潤金額較大,但每期擬分配現金股利卻為0,可見其利潤存在嫌疑。
四是分析利潤類科目;此時需要就目標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和銷售增長率、毛利潤等進行分析,以此掌握公司整體獲利水平、主營業務的競爭能力以及公司成長性等,可為選擇短期或長期股票投資提供參考信息。
此外財務指標市倍率,可以對股票潛力做出重要分析,市盈率可為找準投資時機提供有力指導,PEC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股票投資風險,因此投資者可根據實際需要加以分析。
3.善于合理評估股票價值
能否合理評估股票價值,對于投資者進行股票投資尤為關鍵,此時可基于財務分析,利用科學工具和方法加以評估,如相對價值法,即 ,其中 和 分別表示目標公司價值和財務變量, 和 分別表示可比公司價值和財務變量;賬面價值法,即賬面價值+溢價=公司價值,此時需要借助大量的原始資產負債表信息;O-F模型,主要是由賬面價值中凈資產和將來剩余收益的貼現值分析企業價值,此時需要的是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經濟增加值法,即稅后凈利潤-資本投入 資金成本=EVA,其需要準確的損益表財務信息;此外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及其權益和自由現金流、剩余收益、股利貼現、調整后現值五種變形模型通常以財務分析為基礎為評估股值、投資決策提供重要信息。
其實評估股票價值的關鍵在于預測盈余,因為有時投資者不能正確理解現金盈余和應計盈余對未來收益的影響,容易因此引發投資風險,故可利用本期現金盈余 0.855+本期應計盈余 0.765=下期盈余測試值選擇股票;同時針對預測盈余中遇到的均值回轉,建議投資者盡量謹慎評估股票價值,以免出現企業價值高估的情況;此外針對企業發展周期問題,即公司在成長時期、成熟時期、衰退時期的經營狀況與其未來盈余關系密切,此時投資者可從經營、籌資、投資三大現金流關系著手進行系統分析和預測。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市場風險與日俱增的背景之下,如何做好股票投資顯然已經成為投資者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而這必然離不開財務分析,因為只有系統而全面的了解目標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才能獲取其真正價值,做出正確的決策,進而減少風險和損失,而且隨著投資理念和決策方法的不斷進步和完善,財務分析會逐漸成為股票投資者的金科玉律。
參考文獻:
[1]呂琳琳.基于財務分析的股票投資策略研究.新會計.2012(12).
[2]彭緬良.試析如何做好股票投資的財務分析.金融與經濟.2010(06).
[3]付真理.股票投資與財務分析簡議――以對飛馬國際2010年財報的分析為例.中國集體經濟.2012(25).
[關鍵詞]:“反向效應” “動量效應” 過度反應 “帶頭-滯后結構效應”
一、引 言
大量的研究表明,根據股票收益的過去表現可以對未來短期、中期或長期水平的股票收益變化進行預測。例如Jegadeesh&Lehmann(1990)對美國股票市場所做的分析發現,股票收益在1至6個月的短期水平中會出現逆轉現象。Jegadeesh&Titman(1993)則認為,股票收益在3至12個月的中期水平中會出現連續性變化,即平均來講,過去“表現好的股票”(past winner)的未來收益將會持續超出過去“表現差的股票”(past loser)。DeBondt&Thaler(1985,1987)研究后認為,股票收益在3至5年的長期水平中也會出現逆轉現象,即過去長期“表現差的股票”的未來收益一定會優于過去長期“表現好的股票”。
基于這些股票收益變動的實證研究結論,形成了兩種改進的資產組合投資策略:反向策略(contrarian strategies)和動量策略(momentum strategies)。其中,依據反向策略,投資者應該買進過去“表現差的股票”并賣出過去“表現好的股票”來進行套利;依據動量策略,投資者則應該買進過去“表現好的股票”并賣出過去“表現差的股票”來獲取超額收益。按照金融的看法,如果一國的股票投資者利用反向策略和動量策略可以在本國股市中獲得異常性收益,則認為此一國的股市中存在“反向效應”和“動量效應”。
股市中的“反向效應”和“動量效應”可以在除美國股市之外的其他國家股市中得到確認。例如,Ahmet&Nusret(1999)發現在美國之外的其他七個化國家的股市中同樣存在長期性“反向效應”。Chang等人(1995)證明在日本的股市中存在短期性“反向效應”。Hamed&Ting(2000)在馬來西亞股市中也發現了這種短期的“反向效應”。Rouwenhort(1998)在歐盟12國的股市中則檢驗出了“動量效應”。Hameed&Yuanto(2000)在亞洲6國的股市中也發現了顯著性的“動量效應”。Schiereck等人(1999)在對德國股市的經驗分析中,則發現存在中期性“動量效應”、短期性和長期性“反向效應”。
按照Fama(1991)的認識,股票收益的可預期性直接違背了股票市場的有效性假說和隨機游走原理。因此,研究股市中的各種異常性現象,包括“反向效應”和“動量效應”,不僅僅有利于改進投資者的投資策略、增強投資者的理性行為,還可以用來檢驗一國股市的有效性并相應提升股市的運行效率。這一點,對于歷程十分短暫、制度極不規范的中國股市來講尤其必要。但也正是緣于我國股市的不完善性和可利用數據的有限性,制約了我們對我國股市“反向效應”和“動量效應”的深入性研究,因此國內的相關研究并不豐富。在這方面,王永宏、趙學軍(2001)研究了中國深滬兩市1993年以前上市的所有股票,實證結果顯示,深滬股票市場存在明顯的收益反轉現象,但沒有發現顯著的收益慣性策略。周琳杰(2002)則選取深滬兩市1995-2000年的股票交易數據,專門考察了中國股市動量策略的贏利性特征。研究發現,在賣空機制存在的假定下,動量組合的形成和持有期限與其收益呈負相關關系;期限為一個月的動量策略的超額收益明顯好于其他期限的策略。吳世農、吳超鵬(2003)對1997-2002年我國上海股市342家上市公司發行的A股進行“價格慣性策略”和“贏余慣性策略”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樣本股票價格同樣也存在明顯的短期性慣性策略。借鑒這些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將利用中國A股股票市場1995-2002的相關樣本數據,對中國股市是否存在“反向效應”和“動量效應”進行更深入的實證分析,并進一步探究其形成的深層機理。
二、數據和分析
(一)數據和樣本選擇
本文所選用的數據為1995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期間每周的股票價格(并利用“錢龍”分析系統所提供的日交易數據進行一定的修正)。由于原因,本文的樣本選擇涉及到1996年12月31日上市之前的所有A股,共268只股票,其中滬市140家,深市128家。為了提高數據的有效性,本文對樣本股票的篩選原則是:(1)考慮產業的多樣性,所選擇的樣本股票涉及到各個產業的代表性上市公司;(2)考慮到樣本股票的規模性差異會誘發“小公司效應”(small-firm effect)或“大股效應”(big-firm effect),對規模極大或極小的上市公司股票數據進行處理;(3)考慮到ST或PT股票交易規則的不同,對在研究期間被特別處理(ST或PT)的股票予以剔除;(4)緣于首次公開上市股票(IPO)上市初會出現不規則的收益變動,對首次公開上市股票第一周的數據給予排除。
長期持有股票是一種常見的股票投資策略。只要投資者有足夠優秀的投資眼光和投資能力,能夠準確把握投資時機,選擇長期持股的投資策略就能為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
想要選擇長期持股的投資策略,投資者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股票發行公司的基本面。如果投資者想要長期持有一支股票,這支股票發行公司的情況就會變得非常重要。在短期內,可能由于種種原因,即使股票發行公司的情況很糟,這支股票也能在短時間內出現大幅的上漲。如果將時間拉長到一個比較長的時間跨度,一支股票的價格就會和發行公司的情況息息相關。因為更長的時間跨度可以更有效地消除某些偶然因素帶來的影響,沒有了偶然因素的影響,股票價格就能真實地反映發行公司的經營狀況。
(二)股票市場的大勢。單支股票的價格趨勢脫離不了股票市場大勢的影響。在牛市的時候,即使較差的股票也能帶來不錯的收益。而在熊市的時候,即使是優秀的股票,也難以獲得較大的回報。如果想要長期持股,投資者就必須面對股市大勢的變化。
(來源:文章屋網 )
偏股類靠天吃飯
封閉式、股票型、指數型、偏股型、平衡型和特殊策略型6類偏股類基金,上半年平均凈值漲跌幅度分別為-4.64%、-35.69%、-44.82%、-35.74%、-30.54%和-24.50%。
封閉式表現分歧
封閉式基金只有7只凈值損失幅度不足30%,1只的凈值損失幅度超過了40%。創新型封基沒有整體表現出在控制風險方面的優勢。華安、華夏、富國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封基凈值損失相對較少。3只快到期的基金凈值損失相對較少。
股票型避險無作為
股票型基金只有16只凈值損失幅度不足30%,21只凈值損失幅度超過40%。東吳價值成長雙動力、華寶興業多策略、富蘭克林國海彈性市值、泰達荷銀成長、金鷹中小盤等基金的累計凈值損失幅度較少,其中有的基金是因為上半年一直能夠較好地控制風險,有的基金是因為某段時間內有突出的績效表現。
總體來看,股票型基金因為股票投資比例不能夠低于60%,加上很多基金前期對于股市走勢判斷失誤,沒有能夠適時調整好股票倉位,以致遭受到了較多的凈值損失。這說明股票型基金在規避系統性風險上作為有限。
大量新發行的基金在成立以后迅速跌破面值,部分基金的凈值損失幅度超過20%,讓大量新人市者又一次蒙受到了損失,更讓投資者深感很多基金公司要么是對于基礎市場的行情判斷有誤,要么就是為了營銷而營銷,過分看重了基金公司的利益,沒有充分考慮基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和長遠利益。
指數型熊市別碰
在指數型基金中,銀華88、華夏中小板ETF的凈值損失幅度均不足40%,為此類基金中凈值損失幅度最少的兩只,其中的原因一只在于投資策略,一只在于市場定位。指數型基金只適合在牛市行情中進行投資這一特性,又一次在此次大調整中得到了鮮明的印證。
偏股型讓人擔心
偏股型基金中,8只基金的凈值損失幅度低于30%,10只基金的凈值損失幅度高于40%。凈值損失較少的前5只基金是長城久恒、華夏紅利、友邦華泰積極成長、華夏藍籌核心、國投瑞銀景氣行業。
與股票型基金相比,偏股型基金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凈值損失幅度略高,表明很多基金公司對于偏股型基金的管理結果很讓市場擔心。相關基金公司在發行偏股型基金時,對此類基金的主要宣傳賣點就是倉位配置策略靈活,風險可以比股票型基金更低。但現實績效卻是另外一回事。
平衡型很難平衡
平衡型基金中,2只基金的凈值損失幅度低于20%,2只超過40%。其中華夏回報、博時平衡配置的凈值損失幅度分別只有16.56%和18.19%。其中,只有少數基金做到了比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有更加靈活的倉位配置,有相對更低的風險收益特征。
偏債類本色盡失
偏債型、債券型、中短債、保本型、貨幣市場5類偏債類基金,上半年平均凈值漲跌幅度分別為-20.41%、-1.41%、1.60%、-13.04%和1.49%。本來被市場寄予厚望的債券型基金沒有展現出應有的風采,原本默默無聞的貨幣市場基金依然在獨守著那份清幽。
偏債型風險放大
偏債型基金中,具體基金之間的績效表現差距很大,既有像申萬巴黎配置這樣凈值損失幅度只有8.94%的,也有凈值損失幅度高于10%、甚至20%的,還有一只高于30%的。更加靈活的股票資產配置本該是此類基金的靈魂,但有些基金過度沉迷于股票市場,造成了其凈值損失不亞于股票型基金,極度放大了此類基金的風險。
債券型沾股則損
債券型基金中,38只基金的凈值增長,2只基金的凈值持平,15只基金的凈值折損。凈值增長者,增長率不超過3%;凈值損失者,有2只凈值損失幅度高于10%,原因還是在于部分基金少量的股票投資拖累了業績。這表明,絕大部分資產在債券投資方面好不容易獲得的收益,會被其股票投資輕而易舉地吞噬掉。投資者一定要注意選擇債券型基金中風險較低、風控措施較為得力的品種。
保本型得難償失
保本型基金的損失狀況既可以看成是無所謂的,因為這類基金會讓原始投資者保證本金的安全,故獲得的收益無論如何下跌,都沒有關系;也以看成是有所謂的,因為本來看著到手的收益卻逐漸蒸發了。保本基金的贖回條款都非常苛刻,如果投資者因為顧忌到較高的贖回費用而不贖回,可謂得不償失。
貨幣型應該考慮
全體貨幣市場基金的凈值穩步增長,今年以來收益較好的基金有中信現金優勢、萬家貨幣、博時現金收益、海富通貨幣、華富貨幣等。今年以來的熊市行情中,沒有讓投資者遭受損失的基金類別之一還是貨幣市場基金,值得投資者認真考慮。
基金公司應該反思
2008年上半年相對績效表現較好的基金公司有華夏、博時、國海富蘭克林、金鷹、華安、華寶興業、嘉實、招商、工銀瑞信、銀華、信誠、泰達荷銀、交銀施羅德、華商、國投瑞銀,其中華夏、博時、國海富蘭克林、金鷹、華安、華寶興業、嘉實為去年至今一直表現較好的公司,華夏、博時、招商、工銀瑞信、交銀施羅德屬于旗下各類基金多數表現較好的公司。
基金熊市難有為
股市暴跌,偏股類基金都會有一定幅度的凈值損失,這個市場應該能夠理解。指數型基金的凈值損失幅度最高,也是由這類基金的基本特性所決定的。但這也說明,在基礎市場大跌深跌的背景下,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很多類型的基金擺脫不了“靠天收”的本質。
前三名基金點評
這個月度收益排名前三位的都是股票型基金,它們的收益都超過19%,分別是景順增長、廣發聚瑞和景順增長2。
景順增長:聚焦消費和新興產業
景順內需成長基金成立于2004年6月25日,是一只內需消費類主題基金。該基金的股票投資策略是,優先投資于和經濟增長最為密切的內需拉動型行業中的優勢企業,股票投資范圍為70%-95%,投資于債券的最大比例是30%。這個月度收益率達到19.91%,主要是受益于近期消費和新興產業股票的大幅度上漲。
廣發聚瑞:重倉股強力拉動
廣發聚瑞基金成立于2009年6月16日,是一只股票型基金。三季報顯示,它的股票倉位高達93.03%,且重倉醫藥生物制品、建筑業、食品飲料和信息技術業等行業股票。上個統計月度,該基金之所以能大漲19.73%,因為受到重倉股的強力拉動。比如,該基金重倉的中恒集團占基金凈值比例3.57%,該股票月度漲幅達到69.71%,僅僅一只股票就為基金貢獻了近2.5%的收益。
景順增長2:復制基金同樣強勢
景順增長2是景順增長的復制基金,它們的投資風格一樣,基金經理也相同。因此,當母基金景順增長成為收益冠軍時,景順增長2排名前三也在情理之中。景順增長2今年以來的收益率達到15.31%,在同類基金中排名第29位,比它的母基金低一位。
后三名基金點評
受地產股和金融股的拖累,部分基金出現虧損,其中長城雙動力虧損7.56%,排名倒數第一,另外兩只墊底的基金分別是國投滬深300金融地產和嘉實基本面50。
長城雙動力:持股集中度有點高
長城雙動力是一只很特別的基金,它的持股集中度很高。三季報顯示,僅僅十大重倉股就占到基金資產比例的81.10%。更讓人詫異的是,二季度末該基金61.79%的股票倉位,一共只持有8只股票。如此高的持股集中度,有了點賭博的味道,致使該基金的漲跌也更加劇烈。
國投滬深300金融地產:所跟蹤的指數大跌
國投滬深300金融地產是一只指數基金,跟蹤滬深300金融地產指數。該指數的成份股包括銀行、保險、綜合金融(證券)、房地產4個子行業的56只股票,其中金融占據主體地位,權重占比82.36%。統計周期內,地產股和金融股跌得比較多,該基金的業績大受影響。
關鍵詞 股票投資 大學生 利弊 對策
金融市場無時無刻地充斥著獲取財富的機會,因而吸引無數投資者的參與,作為具有高素質水平的大學生也頗受其影響。伴隨著新一輪“大牛市”的到來,股票投資再次受到大眾的關注,而參與其中的在校大學生人數也越來越多。大學生炒股可以鍛煉其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讓他們在股市中小試牛刀,但同時由于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上面,會誤了他們的學業。所以說大學生炒股是把“雙刃劍”。
一、大學生炒股的好處
大學生是一群即將踏入社會的群體,在校期間進行炒股可以使他們提前了解并接觸這個社會,同時也可以鍛煉他們的綜合能力,這對他們的成長來說是一件好事。
(一)炒股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
首先,炒股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投資,在選定一只股票前需要做大量的分析工作,如對股票的基本分析及對相應的上市公司情況的綜合分析。而在這個過程中會涉及大量的專業知識,需要他們將課本上的知識應用于實踐,畢竟理論和實踐之間是有距離的。通過這么一系列的分析,相信他們會對課本上的知識了解更透徹。同時,如我們所知,經濟和政治是分不開的,股票投資不僅要分析專業數據,還需要搜集和分析國際、國內的一些實事信息,并從這一系列的信息預測出我們國家將會出臺什么樣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從而把握股票投資環境,明確投資方向和投資策略。
其次,股票投資需要從分析國際國內宏觀經濟趨勢,到分析企業財務情況和管理情況,這其中涉及許多學科的知識,無意識地培養了大學生對不同學科的學習興趣。而在對基礎知識學扎實的情況下,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是對大學生EQ的鍛煉,也許現在學習的知識點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運用不到,但炒股時培養的思維方式、分析和考察的能力對日后的工作學習會有很大的受益。
(二)炒股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理財意識
正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要想讓明天的生活幸福,你今天就要開始理財”,這充分道出了理財的重要性。目前絕大部分大學生經濟來源是家庭的給予,大多數大學生花錢很盲目,完全沒有計劃,致使很多人月初肆意揮霍金錢過著皇帝般的生活,而到月底已無積蓄過上乞丐般的生活。懂得理財會使他們合理的利用金錢,也會明白賺錢的艱辛。
(三)炒股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股票投資是一項高風險的投資活動,在這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虧損現象時有發生,這時正鍛煉了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正確面對盈虧,在面對虧損時保持心平氣和,及時總結經驗,這個過程也可稱之為“挫折教育”。
二、大學生炒股的弊端
作為剛剛擺脫“未成年人”稱號的大學生,在炒股方面雖然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但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和不穩定,以及本身作為學生的身份,炒股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
(一)炒股影響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
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先生曾經說過:“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意思是大學在于傳播高層次文化,研究高深文化,造就高級人才。在這樣一個知識大爆炸的年代里,獲取足夠多的知識才是大學生的首要任務。在校大學生雖然是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群體,但究其身份還只是學生,應該珍惜校園生活,多多汲取一些專業知識和公共理論知識。因為股票開盤時間正好是上課時間,所以很多大學生都不能集中精力在課堂上,而是拿出手機死死盯著大盤變動,甚至有人不惜逃課在宿舍專心炒股。賺錢的話皆大歡喜,如果賠錢了會影響一天的心情,這樣將所有精力都用在炒股這件事上忽略了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會造成學習與炒股的本末倒置。
(二)炒股會使大學生產生一種投機的心理
在網絡科技發達的今天,股票投資的操作相當簡易便利,只需在電腦前輕輕按動鼠標鍵盤即可,不像做其他兼職那么耗費體力。據統計目前的大學生炒股都只是做短線投資,如果遇到“大牛市”,只需進行正確的操作就會帶來比兼職更多的收入,這種帶有博弈性質的行為會使心理還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產生一種急于求成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大學生缺乏事業心,貪圖便利的獲益而不去想踏實的生活。
(三)炒股資金的來源
目前,大學生群體的經濟來源主要是家庭的給予,除去生活費的支出基本所剩無幾,家庭條件好的學生會向家里索要資金投資,而對于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則省吃儉用,甚至借錢炒股。這樣每日吃不好又要將精力集中在股市上,長此以往,對大學生的成長來說是弊大于利的。同時,在同學間討論股票漲跌時,容易形成一種攀比的心理,誰掙得多誰就受大家崇拜,久而久之會使大學生產生一種金錢至上的拜金觀念。
三、針對大學生炒股行為的對策
中國經濟學界泰斗厲以寧教授曾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做演講時明確表示反對大學生炒股,“畢業以后愛怎么炒怎么炒,何必在這個時候妨礙學習?”他認為在校大學生炒股會分散學習的精力,到最后往往兩頭都顧不上。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李建勇認為,學習經濟、金融等與股票投資有聯系的學生可以適當拿點錢出來炒股,這或許對他們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有幫助,其他專業的學生炒股還是弊大于利。
針對上述炒股的弊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決:
(一)充分合理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進行股票投資
很多人不支持在校大學生進行股票投資的首要原因便是擔心會影響學習,因為平日里課業繁重,故此便會失彼。但大學生寒暑假基本沒有作業,大多數學生會荒廢掉整個假期在家無所事事,生活不規律甚至整日沉浸在游戲中無法自拔。那么利用這些日子來炒股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一方面可以鞏固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將其應用于實踐,對與其相關的自己不太懂的知識點更有興趣去將其學習透徹;另一方面由于股市開盤收盤都有固定的時間,要隨時關注股市動態就必須按時按點地坐在電腦前,無形中養成規律作息的好習慣。
(二)充分利用模擬炒股軟件
平日里,大學生可以利用股票模擬軟件來進行股票的篩選,分析和買賣。這樣既不會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又可以充分的學習股票投資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可以測試自己到底適合不適合進行股票投資。
(三)學校和家長應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
大學生畢竟生活閱歷不多,心理承受能力不強,這時就需要學校和家長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大學生明白,在校期間進行股票投資更多的是培養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他們的理財意識,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等而不是進行簡單的投機,追求獲取金錢的。大學生還是應該以學習為主。
四、結語
對于在校大學生進行股票投資的利弊各有說法,社會、學校、家長以及大學生本身應該以正確的心態面對此事,對于存在的弊端采取合理的解決方式,同時學校和家長也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關心和合理的引導,學生自己也要充分認識到進行股票投資的真正目的,合理安排好自己學習生活時間及資金的配置。
(作者單位為民族學院)
[作者簡介:王夢遙(1990 ―),陜西渭南人,民族學院財經學院2014級研究生,主要研究:民族地區財務。]
參考文獻
[1] 張永紅.大學生證券投資現象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08(03).
[2] 朱江,李琳.大學生炒股行為調查分析報告[J].時代金融,2009(10).
關鍵詞:投資者 股價波動 信息協議 歸納博弈
引言與文獻綜述
股市頻繁而劇烈的波動不僅嚴重影響了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而且在很大程度提高了投資風險,使投資者聞風喪膽,失去投資消費信心。因此,“股價異常波動之迷”一直是學術界和實務界研究的熱點,研究股價異常波動對市場穩定和投資者保護具有深遠的意義。
對于“股價異常波動之迷”的研究,研究理論依據、方法、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國內外學者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一直處于爭議之中。De Long等(1990)用市場噪聲理論研究發現,投資者的正反饋交易增加了資產價格的波動性。Jegadeesh等(2001)認為投資者的“過度自信”會導致“過度交易”,“過度交易”推動了資產價格波動。Leuz(2004)認為投資者因不能從價格中獲得有關股票的完整信息,只能從其他人的行為、決策中獲得信息,這種行為加劇了股價波動。國內學者有關股價波動的研究,主要關注機構投資者對股價波動的影響。趙濤、鄭祖玄(2002)研究發現機構投資者通過資產重組、關聯交易等方式提高該股業績、制造炒作題材改善股票基本面信息,使散戶投資者跟風,加劇股價波動。李競(2008)通過機構投資者之間的博弈分析發現,由于我國資本市場法制不完善,在不擔心違規受到懲罰下,機構投資者可能聯合坐莊,一起操縱股價,加劇股價波動。王靜濤(2006)認為股價是政府、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等相互之間博弈的結果,許多機構投資者利用自身的資金、信息、人才、技術等優勢,在股市上大肆炒作,加劇了股價的波動。
回顧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文獻可知,從博弈論角度分析投資者對股價波動的影響的文獻較少,存在的文獻大都用經典博弈論來分析,沒有學者運用信息協議下歸納博弈來分析;而且,經典博弈論假定參與人對其所進行的博弈形式擁有充分的認識,是在外生給定的博弈形式下進行博弈,這不符合經濟現實中的參與人,主觀博弈或歸納博弈更符合假定參與人對博弈形式的客觀認識是有限的、主觀的,每個參與人在各自的主觀博弈模型下學習對手的策略并通過策略互動來學習主觀博弈規則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博弈(黃凱南,2010)。此外,經典博弈論虛構了博弈樹中的博弈分枝、決策節,而這些在現實經濟博弈中是不存在的,信息博弈下的歸納博弈有形的信息碎片和行為代替無形的博弈分枝和決策節,更加科學合理(M. Kaneko and J.J.Kline,2008)。
因此,本文運用信息協議下的歸納博弈理論來初探股價波動的機理,探析投資者對股價波動的影響,更加符合經濟現實,也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信息協議下歸納博弈的基本分析結構
(一)歸納博弈論的基本假定
1.博弈參與人對客觀博弈認識的有限性和主觀性。在博弈中,參與人是有限理性的,不可能完全掌握所進行博弈的相關知識,對客觀博弈的認識帶有主觀性;參與人在博弈的時候,最初并不知道他們所進行博弈的博弈規則,對其他博弈參與人的數目、信念、博弈策略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知;參與人通過個人積累的經驗、教育以及從其他博弈參與人那里學習客觀博弈的知識,并進行歸納推導得出自己關于客觀博弈的認知信念(Mamoru Kaneko and J.Jude Kline,2008)。
2.博弈參與人對客觀博弈認知信念的不斷完善性。歸納博弈論區分了客觀環境和參與人對博弈的個人認知觀念,參與人被假定為最初博弈時擁有對客觀環境的認識很少,不斷地重復面對給定的客觀環境,通過選擇可行的行為來積累經驗,從經驗中構建對客觀環境的認知觀念,再通過下一次相同或相似的博弈來完善這種認知觀念,以此類推,不斷地進行博弈,不斷根據以前認知觀念的記憶來完善對客觀環境的認知(Koji HASEBE and Ryuichiro ISHIKAWA,2011)。
3.博弈參與人對客觀博弈認知信念的差異性。在同一個博弈中,每個博弈參與人在個人認知觀念的構建過程中,因經驗不同,即使面對完全相同的客觀環境,也會形成不同的客觀環境認知觀念;而且,每個參與人用以前形成的并能記住的經驗不斷修正對客觀環境的認知觀念,每個參與人的記憶能力不同,以記憶中的經驗修正后的認知觀念自然不同。因此,博弈參與人對客觀博弈認知信念的差異性(Koji HASEBE and Ryuichiro ISHIKAWA,2011)。
4.博弈參與人博弈行為的規律性。參與人在博弈時,傾向于遵從一些有規律的行為方式;在短期內,博弈參與人對客觀環境的認知觀念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他以之前形成的觀念進行博弈,認知觀念沒變,博弈行為也就不會變;除非當博弈參與人掌握更多新信息或客觀博弈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使博弈參與人認為改變博弈方式進行博弈所獲得的收益大于不改變的收益的可能性較大時,才會修正之前的認知觀念并進行博弈(Mamoru Kaneko and J.Jude Kline,2008)。
(二)用信息協議表述的歸納博弈
1.信息協議的定義。在經典博弈論中,客觀博弈形式是給定的,用博弈樹來描述博弈的過程,博弈參與人對博弈樹具有完全的認識能力,參與人在決策的任何一步都知道自己所處的決策結在博弈樹中的位置,即在博弈樹中的哪一個分枝和哪一個決策節,并清楚地記得上一次決策節和下一個決策節是什么。然而,這并不符合現實的決策行為,在動態博弈過程中,這些博弈樹的分枝和決策節是不存在的,參與人對自己所進行的博弈處在連續博弈的哪個環節也不清楚,他只是了解博弈的一些信息片段,并以這些信息片段進行決策。為了克服經典博弈論的這個缺陷,歸納博弈論提出信息協議,用有形的信息碎片和行為代替無形的博弈分枝和決策節,進而簡化拓展博弈。信息協議由信息碎片、行為和因果關系構成,具體描述如下:信息協議Π=(W,A,),其中,W是信息片段的有限非空集合,A是行為的有限非空集合,是因果關系,為U∞m=0=((W×A)m×W)的一個子集。將W分為決策碎片(Decision Pieces)WD={w∈W:[(w,a)]u,a∈A且u∈W}和末尾碎片(End pieces):WE=W-WD(M.Kaneko and J.J.Kline,2008)。
2.用信息協議描述的歸納博弈。如下所示:
參與人、記憶與行為。具體的操作過程是:將信息協議Π=(W,A,)拓展為Π=((W,A,),π,h),π為參與人函數,h=(h1,...,hn)為支付函數。假定每一個決策信息碎片WD只能由一個參與人接收到,而每一個末尾信息碎片WE,所有參與人都能接收到,參與人在接收到末尾信息碎片后取得支付。m=(m1,...,mn)表示參與人的記憶函數,參與人的行為由其記憶函數描述的記憶決定。參與人在(Π,m)的行為模式σi在是被限定為i的函數,i為對于一些u,有σi∈{a:∈i};mi=mi隱含σi=σi,這意味著參與人的行為模式函數給其分配一個符合信息協議Π=((W,A,),π,h)和記憶函數mi的行為(M.Kaneko and J.J.Kline,2008)。
客觀環境和經驗域。歸納博弈論認為,記憶函數和記憶的積累域決定了參與人的歸納推導觀念,在支持完美記憶函數的同時也考慮一些積累域,用信息協議Πo=((Wo,Ao,o),πo,ho)來描述客觀博弈環境。假定參與人通常會遵從特定的行為方式σo =(σo1,...,σon),但是有時也會偶爾偏離這些給定的行為組合,每個參與人在不斷重復的客觀環境博弈之后,不斷通過試誤和其他所回憶得起來的記憶來學習客觀環境。每個參與人以小的概率進行試誤,兩個或更多的參與人同時嘗試偏離他們行為模式是罕見的事,而且罕見事的記憶可能會在參與人的思維中消失或被遺忘,但是來源于一些經驗的其他形式的記憶可能會保留下來成為長期記憶。將參與人的經驗域分為積極經驗和混合經驗(包括積極和消極經驗)兩部分,積極經驗來自參與人自己的嘗試,消極經驗來自其他參與人的嘗試,參與人就是通過自己嘗試以及學習其他參與人的嘗試來積累經驗,并以此形成客觀博弈形式的個人認知觀念,進而進行博弈(Kaneko M.and J.J.Kline,2008)。
(三)歸納博弈過程與主觀博弈均衡
首先,當博弈參與人最初接觸到博弈的客觀環境Πo=((Wo,Ao,o),πo,ho),通常依據其記憶函數mo =(mo1,...,mon)從特定的行為方式σo=(σo1,...,σon)中選擇符合客觀環境的一種行為進行博弈,積累記憶內存(TDi,YDi);其次,通過積累的記憶內存歸納推導個人觀念Πi =((Wi,Ai,i),πi,hi);再次,用形成的個人觀念進行決策,選擇主觀策略σi;最后,用決策制定過程積累的經驗修正客觀環境Πo=((Wo,Ao,o),πo,ho)并形成新客觀環境 ΠoN=((WoN,AoN,oN),πoN,hoN),并以此為基礎再進行新一輪的博弈,如此反復,不斷通過重復的博弈,不斷修正自己的個人觀念。依此類推,每個參與人在每次博弈中都按以上步驟進行博弈,當所有參與人都以個人觀念進行決策且其選擇的博弈策略是最大化效用的,此時便達到主觀博弈均衡。當客觀環境Πo =((Wo,Ao,o),πo,ho)發生重大變化或觀察到其他博弈參與人選擇某種行為獲得更多收益時,更可能改變個人觀念Πi =((Wi,Ai,i),πi,hi),完全嘗試新的行為σN=(σN1,...,σNn),通過博弈積累記憶內存(TDi,YDi),歸納推導形成新的個人觀念∏Ni=((WNi,ANi,Ni),πNi,hNi),導致新主觀博弈均衡的產生(Kaneko M.and J.J.Kline,2008)。
投資者對個股股價波動影響的歸納博弈分析
(一)投資者買賣股票的交易—信息協議下的歸納博弈
1.股票交易方—歸納博弈參與人。股票市場中的參與主體可以分為投資者、證券機構、交易所和政府監管機構;其中,投資者是股票市場中最重要的主體(李競,2008)。公司確定股票發行價格并發行后,雖然證券機構、交易所和政府監管機制對股票的交易有一定影響,但是,股票的價格及波動主要由二級市場中投資者的買賣行為決定。因此,股票買賣博弈的參與人是股票的交易方。交易方在買賣股票時,對其交易的股票的業績、經營管理能力以及對其他交易方類型、交易策略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主觀的,不可能完全掌握這些所有真實信息,只能用以前通過經驗積累形成的個人認知觀念去認知股票買賣交易,通過不斷的交易積累經驗,不斷完善對股票交易的個人認知觀念。在不斷的股票買賣交易過中,每個交易方經驗不一樣,對交易的個人認知觀念也就不一樣,這就導致了股票交易各方個人認知觀念的差異性。此外,在短期內,股票交易方對股票交易的個人認知觀念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依此選擇的交易策略也具有一定的規律性,除非客觀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使其不得不改變個人認知觀念,不然會遭受更大的損失,一般情況下,他是不會改變投資策略的。綜上分析,股票交易方滿足了歸納博弈參與人的基本假定,可以用歸納博弈對股票交易進行深入分析。
2.股票交易中信息協議。在現實生活中,投資者買賣股票成功與否,通常不在于一次交易的成敗,而在于在較長時期的多次不斷交易,這種多次交易可以用動態博弈來表述。然而,在每一次交易過程中,每一個交易者只知道自己交易在自己交易計劃的哪一步,只掌握了有關整個動態博弈的某些信息片段,并不知道自己處在整個動態博弈的哪個位置,也不知道其他交易者處在哪個位置,就不存在博弈樹中的決策分枝和決策節,也就不能用經典博弈論中的博弈樹來分析,用信息協議來描述更加合理。
3.股票交易—信息協議下歸納博弈。投資者在進行每一次股票買賣時,并不完全了解他所交易的對象—公司股票,并不清楚公司業績、經營管理能力等基本面的真實信息,也不知道有多少投資者會進行交易,也不清楚每個投資者的類型及其投資策略,對這些信息,由于認知能力的有限性,投資者只掌握有關信息的某些片段;而且,當股票投資者剛從事股票投資時,缺乏投資經驗,只能通過觀察其他投資者交易股票的行為和有關股票投資的理論知識,憑借自己的記憶歸納推導形成股票投資的個人認知觀念。
首先,最初面臨股票市場,即股票投資的客觀環境Πo =((Wo,Ao,o),πo,ho),通常會在其個人認知觀念中認定的投資組合σo=(σo1 ,...,σon )中選擇一種符合客觀環境的方式進行投資,積累記憶內存(TDi,YDi);其次,通過積累的記憶內存歸納推導個人認知觀念Πi =((Wi,Ai,i),πi,hi);再次,用形成的個人觀念進行決策,選擇投資策略σi;最后,用決策制定過程積累的經驗修正客觀環境Πo =((Wo,Ao,o),πo,ho)并形成新客觀環境∏N0=((WN0,AN0,N0),πN0,hN0),并以此為基礎再進行新一輪的博弈,如此反復,不斷通過重復的博弈,不斷修正自己的個人觀念。依此類推,每個投資者進行每次股票交易都按以上步驟進行博弈,當投資者都以個人觀念進行決策且其選擇的博弈策略個人主觀認為是最大化個人效用的,此時便達到主觀博弈均衡。當股票市場Πo=((Wo,Ao,o),πo,ho)發生重大變化或觀察到其他博弈參與人選擇某種行為獲得更多收益時,股票投資者更可能改變個人觀念Πi=((Wi,Ai,i),πi,hi),完全嘗試新的行為σN=(σN1,...,σNn),通過博弈積累記憶內存(TDi,YDi),歸納推導形成新的個人觀念∏Ni=((WNi,ANi,Ni),πNi,hNi),導致新主觀博弈均衡的產生。因此,可以認為,投資者進行股票交易即進行信息協議下的歸納博弈。
(二)股價形成、波動機理
在股票市場中,每一次個股股票的交易,并不是所有的股票持有者都會出售股票,只有投資者對個股的個人認知觀念發生了變化,認為繼續持有該股票不會獲得更多的收益或受到更多的損失時才會選擇交易股票,也不是所有的投資者都會認為該只股票值得購買持有,因此某只股票某次價格的形成是該只股票的該次交易方進行信息協議下歸納博弈的結果;當有新的投資者愿意購買該只股票或該只股票的部分持有者改變個人認知愿意增持更多股份,同時其他股票持有者改變個人認知觀念愿意減持或拋售所持股份,就會進行新的交易,再次進行歸納博弈,形成新博弈均衡價格、新的股價,如此不斷交易,不斷進行歸納博弈,舊的均衡價格不斷破裂,新的均衡價格不斷形成,也就導致了股價波動。此外,投資者買賣股票成功與否,通常不在于一次交易的成敗,而在于較長時期的連續多次不斷交易的結果,也就是說投資者的股票交易是動態連續的。因此,個股股價是股票交易方進行信息協議下動態歸納博弈形成的均衡價格,個股股價波動是信息協議下動態歸納博弈均衡更替的結果。
(三)股價波動的原因分析
1.投資者個人認知觀念的變化是股價波動的內在驅動因素。在公司未發行新股前,股票發行后其供給量就由股票的持有者決定,如果個股持有者的個人認知觀念沒有發生變化,仍然看好所持有的股票,是不愿意交易所持股票的,同時,股票市場上沒有持有該股票的投資者對該股的認知觀念也沒有發生變化,也仍不看好該只股票,仍不愿意購買該股票,也就沒有人愿意交易該只股票,就不會進行交易。除非,股票持有者個人認知觀念發生變化,部分持有者愿意增倉,部分持有者愿意減倉、清倉;或股票持有者都愿意減倉、清倉,市場上的其他未持有該股票的投資者個人認知觀念發生變化,愿意購買;只有出現這兩種情況時,個股股票的交易才會進行,否則就不會有交易,個股股價就維持上一次交易價格。因此,投資者個人認知觀念的變化是個股股價波動的內存驅動因素,是決定性因素。
2.股票市場環境的變化是股價波動的外在驅動因素。股票市場環境,會影響投資者個人認知觀念的形成,通過使投資者個人認知觀念的變化而導致股票交易方進行新的一次博弈,形成新的博弈均衡價格,從而影響股價波動。但是,股票市場環境變化對股價波動不起決定性作用,他只能通過改變投資者個人認知觀念來影響股價波動,即使股票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投資者對股票認知觀念沒有發生變化,股價也不會發生波動,它會保持上一次的博弈均衡價格。只有當股票市場環境發生的變化足以使投資者改變其個人認知觀念,股票價格才會發生波動。所以股票市場環境的變化是股價波動的外在驅動因素,不是決定性因素。
結論與啟示
本文從投資者角度運用信息協議下的歸納博弈理論來初探股價波動的機理,分析投資者對股價波動的影響,通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第一,投資者進行的股票交易實質上就是信息協議下的歸納博弈。第二,股價是股票交易方進行信息協議下動態歸納博弈形成的均衡價格,股價波動是信息協議下動態歸納博弈均衡更替的結果。第三,投資者個人認知觀念的變化是股價波動的內存驅動因素、決定性因素。第四,股票市場環境的變化是股價波動的外在驅動因素、非決定性因素。
本文的結論對穩定股價波動具有重要的啟示:一是提高我國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減小投資者因所掌握的個股信息的變動而不斷改變個股的個人認知觀念。二是遏制投機的投資者,培育價值投資理念,穩定投資者的個人認知觀念。三是完善資本市場法制,創造穩定的、健康的投資環境。
參考文獻:
1.De Long,J.Bradford,Andrei Shleifer,Lawrence H.Summers,and Robert J.Waldmann.Noise Trade Risk in Financial Market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198)
2.Jegadeesh,N.,S.Titman.Profitability of Momentum Strategies: An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J].Journal of Finance,2001(56)
3.Leuz,C.and Verrecchia,R.Firms’Capital Allocation Choices,Information Quality,and the Cost of Capita[R].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04
4.趙濤,鄭祖玄.信息不對稱與機構操縱—中國股市機構與散戶的博弈分析.經濟研究,2002(7)
5.李競.中國個體證券投資者的行為博弈探析.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6.王靜濤.發展機構投資者是否有利于股市的穩定—基于博弈角度的分析.金融與經濟,2006(6)
7.黃凱南.主觀博弈論與制度內生演化.經濟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