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6:16: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制造業的發展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近幾年,我國游艇制造產業發展形勢良好,但也面臨國際企業競爭、自主品牌缺失、專業人才短缺和經濟實力不足等諸多問題,游艇企業應加強合作交流,堅定自主品牌之路,推行內外并蓄的人才戰略,創造一切機會吸引投資拓寬融資渠道,才能在競爭中更好更快發展。
1發展歷程和現狀
我國游艇制造起步于上世紀50年代,經歷了幾十年緩慢的發展過程,直到本世紀初才出現游艇工業闊步發展的局面。最早的游艇制造是50年代至70年代生產供公園、人工湖及海邊用的玻璃鋼劃槳艇、機動小艇和機動游覽艇,玻璃鋼建造技術的引進是那一階段的主要標志,發展相對緩慢,還沒有真正進入私家游艇領域。進入80年代,沿海和內陸一些游艇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來料加工與外商合資合作,以oem(貼牌生產)為主要形式,開始生產各種不同規格、不同型號的游艇,包括豪華型游艇。90年代后期隨著休閑經濟的升溫,大量世界游艇企業選擇以獨資、合資、合作的形式來華建立游艇制造企業,國內有實力的企業也看好游艇產業,進軍游艇制造領域,在游艇生產能力、產品質量、產品類型方面都有了提升。2008年短暫的金融風暴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游艇產業也未能幸免,國內的游艇制造業及時調整戰略,轉換思路,吸取經驗,正向更快更好的方向邁進[1]。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船艇分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現有玻璃鋼復合材料船艇制造企業364家左右,按地域主要分布在南方廣東與福建、海南島珠三角地區,湖南、湖北、重慶等中西部的地區,大連、天津、威海、煙臺等環渤海灣與北方地區,江浙滬的長三角地區。廣州、深圳和常州是游艇制造企業最為密集的地區,其中廣州、深圳地區有知名游艇生產廠近20 家,常州地區有知名企業30 多家。2007年年銷售收入1 000萬以上的企業就有28家,其中廣東有12家。目前,廣東的珠海、深圳和東莞,江蘇的常州、無錫、蘇州,福建的廈門,山東的青島,以及上海等地已初步成為我國游艇工業的重要基地。
從近幾年我國游艇產業的銷售收入、出貨值、出口額等指標來看,60%以上的游艇是直接出口的,由此可見,我國游艇產業同造船業一樣也是外向型產業,其市場主要在國外。我國游艇出口到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是北美洲、歐洲和亞洲地區,最主要的是美國、香港地區和澳大利亞,還有英國、挪威、法國、俄羅斯、荷蘭、德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近幾年,中國游艇制造企業的出口以非常的速率在上升,2008年出口216萬艘,即使在金融危機還在深度影響著世界經濟的2009年仍然有177萬艘的出口。出口金額也幾乎以同樣的比例在增長。
2面臨的問題
2.1 國際企業的競爭
國內的游艇制造企業有的是大型國有企業開辟新領域投資建設,如上海紅雙喜游艇公司,有的是傳統的造船企業轉制,如廈門翰盛游艇公司、無錫江陰東方公司,更多的是民營企業,如佛山寶達,珠海江龍,青島藍波,威海竹內,上海琺伊等,大約占到我國游艇制造企業的一半,當然還有外商投資和合資企業。中國的游艇制造雖然在摸爬滾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相對世界400億美金的貿易值,我們僅僅占了1/130,面對國際級的游艇制造企業,如美國水星、意大利法拉帝、英國圣斯克以及一些臺灣企業,我們的整個游艇制造產業在競爭中顯得還是相對弱小。
2.2自主品牌的欠缺
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幾年來的游艇制造業發展,很多國內游艇企業在從事為國外知名企業貼牌生產或來料加工的工作,僅有少數企業買斷國外游艇品牌在中國的生產銷售權而進行自主生產,擁有自主品牌的游艇生產企業更是鳳毛麟角。結果,依靠中國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我們只能“蠶食”少得可憐的貼牌加工費,卻要看著外方合作商“鯨吞”設計、科技和品牌所帶來的巨大收益。遠離游艇消費中心、缺乏自主研發設計等“先天不足”,并不是游艇制造業壯大的真正瓶頸,缺乏品牌才最為致命[2]。沒有自主品牌使我們很難在國際企業的競爭之中立足。雖然從技術層面來講,我們的制造技術完全可以駕輕就熟,但是品牌的建設涉及到整個行業、產品的質量、設計、市場推廣等諸多方面,游艇企業小打小鬧難有作為。
2.3專業人才的缺失
人才是支撐游艇產業未來持續良性發展的關鍵因素。游艇產業需要有掌握前沿技術的技工和熟練工人、有具有國際眼光的游艇外觀和內裝設計人員、有服務意識的維修維護人才。然而,目前專業人才相對匱乏,矛盾比較突出。長期招聘的技工數量少,導致企業之間相互“挖人”的惡性競爭,而針對一些特殊工藝,國內又沒有技術精湛的技工,只能到海外借助外援。國外的游艇設計有專業機構,我國的游艇設計專業人才少,也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力,國內企業只能聘請外籍人士,大部分從新加坡、美國、香港等地聘請。由于游艇產業發展的時間相對較短,國內有眾多船舶、海運高等院校和職業教育院校,鮮有開設游艇專業和課程,導致我們的教育和培訓體系建設嚴重滯后,特別是維修維護人才的培養,目前基本處于空白狀態[3]。
2.4經濟實力的不足
國內游艇制造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在進軍國內外游艇市場方面表現出了積極開拓的精神,但是大多數企業依靠自有資本,融資渠道不暢。由于私家游艇此類商品不是公共消費品,市場需求有一定的限度,很容易受到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一旦經濟下滑,消費收緊,很多企業銷售不暢,訂單受挫,資金鏈斷裂,面臨虧損和倒閉的風險。由于這種行業發展的特殊性,要吸引風險投資融資也相對困難。因此,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應對各種危機,游艇制造企業很難持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
3對策建議
3.1加強合作團結作戰
游艇企業特別是中小型游艇制造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生存,必須摒棄單打獨斗各自為戰的“自私”思想,借助于游艇發展的行業環境,和諸多游艇企業加強合作交流,“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生存”。只有合作交流團結作戰,才可能避免惡性競爭。只有整個行業做大做強,才會有企業的長足發展。
游艇企業可以通過協會這樣的平臺加強交流,實現資源信息共享,及時了解產業鏈的配套信息,參加國內外的各種游艇展覽會,了解最新的市場發展趨勢,尋找新的需求和發展空間,在聯合采購談判中爭取主動權。同時,通過協會的力量,可以進一步爭取國家和地方政府在科研、人才培養、招商引資、稅收、法規法律方面的優惠政策,為整個產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3.2樹立品牌戰略意識
游艇是海外舶來品,以中國造船的思路制造世界級的豪華游艇,很難在世界市場上擁有立足之地。因此,作為中國游艇制造企業要擁有世界性的眼光,高瞻遠矚,緊跟世界潮流,研究世界市場,在對游艇和產業的認識上做到和世界同步。樹立自主品牌,堅定不移地走品牌建設之路。
在國內,要狠抓內功,提升企業自我管理能力,推動產品結構的升級,尤其要在產品設計和質量上面做文章,用一絲不茍的態度和一流的產品品質贏得國內外消費者的信賴。在國外,通過各種銷售渠道,開辟歐洲、美國和亞洲等消費市場,在獲得市場關注后,建立起營銷網絡,對特定的客戶群體進行品牌營銷,逐步樹立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
品牌的建設之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短期的資金投入或是廣告只能風光一時,因此,樹立品牌的道路還應該步步為營,持之以恒。
3.3推行內外并蓄的人才政策
國內游艇企業應該以開放的人才政策吸引人才、接納人才、發現和培養人才,盡快形成合理的人才機制,帶動企業的持續發展。
大膽從國際上引進“外才”,涉及管理、技術、品牌和營銷等各方面。通過“借腦”,加快提高國內游艇設計、制造和服務水平,提升企業人力資本質量。同時,企業也應為來自國外的設計、研發人員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條件,逐步積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軟實力。
當然,解決人才瓶頸問題的根本,還在于立足本土“育腦”,構建游艇產業專業人才教育和培訓體系。特別是專業的技能型人員,要加快本土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工作,提升本土人才的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不能一味靠引進海外技術和人才,而應該在學習和引進的基礎上,培養新人,創造新技術,走自主研發的道路。
另外,可以嘗試“訂單培養”的模式,形成以產業人才需求為導向,政、校、企三方合作,產學研結合的聯合辦學機制,培養一批在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人才,盡早解決游艇產業人才匱乏的問題[3]。
3.4 創造一切機會拓寬融資渠道
頭頂中國“游艇第一股”光環的珠海太陽鳥游艇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9月28日在創業板正式掛牌上市,在發行市盈率高達96倍的情況下首日漲幅仍達到17.38%。嚴格意義上講,游艇業受到資本市場關注,并不是始于太陽鳥的上市。在去年年中,以船舶設計為主業的創業板企業上海佳豪宣布成立游艇發展公司[4]。兩創業板的收益令其他游艇企業頗感振奮,也為中小型游艇企業的融資指明了一條新的道路。
借用資本市場,走資本經營之路,企業才能更快的做大做強。擁有一定高新技術的游艇企業不妨創造條件在國內外證券市場上尋找機會,也可以在適當的階段引進有實力的投資者或風險投資。當然,任何融資渠道都離不開政府的扶持,政府的稅收政策、中小企業的貸款扶持、上市公司的審批等等都對企業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游艇制造企業可以聯合起來爭取政府的大力支持。
參考文獻
[1]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船艇分會, 上海船舶工業行業協會. 2009 -2010年中國游艇產業發展綜述報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0
[2] 甘豐錄.游艇企業小打小鬧難有作為[n].中國船舶報,2007,4,27
>> 我國體育用品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分析 產業鏈戰略視閾下我國體育用品制造業的潛在危機與謀劃 運用“SWOT”分析法探究我國體育用品業發展趨勢及對策 我國體育用品制造業的集群化發展優勢及其政府職能研究 我國民營體育用品制造業發展的對策分析 加快我國體育用品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問題和對策 我國體育用品業發展現狀及發展研究 我國體育用品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我國體育用品業發展現狀分析 “新常態”背景下我國小微制造業企業發展研究 文化體育用品制造業發展初探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體育用品制造業出口貿易結構的影響 我國體育用品業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探討 我國體育用品業發展前景的探索與對策研究 中國體育用品制造業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阿迪達斯并購銳步對我國體育用品業的影響分析 我國體育用品行業發展研究 我國體育用品市場營銷分析 我國體育用品產業集群發展及政府政策研究 我國體育用品市場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6.07.02
[5]胡波波.我國與周邊若干國家和地區工業用地價格的比較及實施策略[D].杭州 :浙江大學,2007
[6]楊再惠.提高我國體育用品業國際競爭力的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2005,25(8):16-20
[7]林毅夫.繁榮的求索[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23-37
[8]吳潔.從“阿迪達斯關閉中國工廠”事件看我國體育用品制造業如何應對產業轉移[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47(6):36-39
[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2011中國國土資源公報[R].2012
[關鍵詞] 制造業;物流業;共生路徑
[DOI] 10.13939/ki.zgsc.2015.08.062
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共生發展,不僅能增強兩產業的組織協調能力,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還能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從而實現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如何實現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共生,不少學者對兩產業的關系及發展現狀進行了研究[1],并對其聯動發展模式和路徑發表了見解[2] [3]。有的學者基于共生理論提出了兩產業聯動發展的可行路徑及對策[4] [5]。同時認為,兩產業的聯動發展有系統性和協同演化規律[6],兩產業要良性互動必須有創新的物流服務機制及模式 [7]??傊?,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關系的實質就是共生關系 [8],兩產業共生對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雖然有不少學者對制造業與物流業的關系及共生發展進行了研究,但針對貴州省地區的研究是少之又少。本文對貴州省制造業與物流業的發展現狀、共生方式及共生動因進行研究,進而對兩產業的發展提供合適的共生路徑。
1 貴州省制造業與物流業發展現狀
與以往相比,貴州制造業與物流業的發展水平明顯提高。一方面,部分制造企業開始從全局出發,在積極生產的基礎上,對物流功能進行整合優化,以便兩產業更好地銜接。另一方面,部分物流業也積極融入制造企業的物流業務全過程,形成共生發展的新趨勢。但兩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仍會出現一些問題。首先,一些制造企業繼承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傳統生產運作模式,物流自營的比例較大,導致制造業的物流釋放度不夠。其次,物流企業總體呈現“小、差、散、弱”的狀態,一體化能力弱,不能滿足制造業的全方位需要。最后,信息不對稱,不利于產業間的溝通發展。
雖然貴州省制造業與物流業的發展存在問題,但總體向前邁進。由于貴州省制造業與物流業發展相對集中,且主要集聚在工業園區內,所以,貴州省工業園區的制造業與物流業共生發展狀況基本就代表了整個貴州的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共生現狀。本文以貴州省主要工業園區為代表,通過園區的兩產業發展現狀來反映整個貴州省的制造業與物流業共生發展狀況(見表1)。
從表1看出,貴州主要工業園區的制造業與物流業逐步向前發展,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傮w上,制造業與物流業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實現了共同發展。
2 貴州制造業與物流業共生的方式
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共生可以整合優化資源,并能實現協同創新。根據貴州工業園區制造業與物流業的發展現狀,可以將其共生方式分為寄生型和互利共生型兩種。
2.1 寄生型
以小孟裝備制造業生態工業園區的貴州中煙工業公司貴陽卷煙廠為代表,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共生方式為寄生型。貴陽卷煙廠為擴大市場份額,實行一體化經營,建立了卷煙物流配送中心。貴陽卷煙廠有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不僅降低了成本,加快了運作效率,還擴大了經營范圍,提高了競爭力。
在寄生型模式中,可以避免傳統物流職能的分散性帶來的困擾,提高效率,但制造企業需要建立專門的物流子公司,投資大、資產專用性強、風險高,并不適合所有的制造企業。由于貴州實力雄厚的制造業并不多,在權衡利弊后,選用這種模式的企業較少。
2.2 互利共生型
在互利共生模式中,雙方相互合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進而實現雙贏。貴陽市小孟裝備制造業生態工業園區、遵義市匯川機電制造工業園區、遵義市湄潭綠色食品工業園區等主要選擇互利共生模式。
物流外包是一種典型的互利共生型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制造業企業將非核心業務外包給物流公司,自己則專注于核心業務,進而實現資源互補,縮短產品生產周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核心競爭力及經濟效益。
以貴州海爾電器有限公司為例,主要進行冰箱的生產和銷售。近年來,貴州海爾電器暢銷全國,部分原因在于和貴州商儲的友好合作。貴州商儲有三股道鐵路專用線,倉庫8萬平方米,新建商場1.2萬平方米,并擁有大型起吊設備裝卸機械和大量的貨運車輛,主要從事國內外貨物運輸和商品代運代儲等業務。貴州商儲與海爾電器有限公司的合作,不僅為海爾公司提供省內物流配送,還進行園內的物流配送。在貴州商儲與貴州海爾電器有限公司的共生合作中,不僅提高了海爾公司的生產效率,擴大了產品的銷售范圍,擁有了消費者的忠誠度,還提升了貴州商儲的品牌形象,擴大了業務范圍,獲得了經濟效益。
3 貴州省制造業與物流業共生動因
3.1 內部動因
共生是降低制造業成本及實現制造業產業升級的必然需求,是物流需求釋放及促進專業化物流發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制造企業對物流進行外包,形成社會化物流需求,拉長并優化產業鏈。物流業的發展離不開制造業的支持,只有提高制造業物流需求釋放度,才能更好地促進貴州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共生。另一方面,貴州的物流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有效需求不足,影響了整體水平的提高。通過兩產業的共生,物流企業可以運用管理模式創新、運作方法創新,幫助制造企業提高運作效率,從而提升專業化水平。
總之,物流業是制造業的“引擎”,制造業的發展升級需要物流業的協同配合;制造業是物流業的“上帝”,物流業的發展離不開制造業的支撐。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共生是兩業滿足各自需求的結果,用圖1可以簡單描述兩產業共生的內部動因。
3.2 外部動因
隨著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先進制造業對貴州制造業“大而全”、“小而全”的傳統經營模式產生了巨大的挑戰,制造業傳統的物流自營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化大生產的需要。
共生符合國家的發展策略需求。2009年,國家把“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確定為振興物流業的重點工程。2010年,國家又《關于促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意見》。這些政策表明國家對制造業與物流業共生的重視。
共生能提高貴州經濟的運行質量。共生有助于實現貴州省制造業與物流業雙贏,不僅可以減少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還可以提高物流保障程度。總之,共生有助于改善制造業與物流業的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高貴州省經濟發展水平。
4 貴州省制造業與物流業可供選擇的共生路徑
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共生發展從無到有、從劣到優,是逐步完善、不斷演進的過程。根據貴州省制造業與物流業的發展現狀、共生方式及共生動因,本文以小孟裝備制造業生態工業園區、遵義市湄潭綠色食品工業園區為代表,為貴州省制造業與物流業提供可供選擇的共生路徑。
4.1 以小孟裝備制造業生態工業園區為代表的共生路徑
小孟裝備制造業生態工業園區主要以發展特種車輛和工程機械為主的裝備制造業,共生方式以互利共生為主、寄生為輔。
此類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共生路徑為以下三個發展期。
4.1.1 初創期:建立專業化集聚區,實現配套發展
制造業與物流業大量相關企業日益集聚在某一特定區域,形成專業化集聚區,不僅能實現專業化生產及規模經營,還能實現資源共享,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同時,產業集聚區內部加強競爭機制,形成優勝劣汰的機制,刺激企業不斷進行創新及技術改進,此外還能獲得外部規模經濟,形成更多的創新及生產活力,從而促進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共生發展。
小孟裝備制造業生態工業園區以裝備制造業為主,其制造業工序繁雜、產業鏈條長,同時屬于資本密集、勞動密集、技術密集性產業,需要配套物流業的支持。因此,裝備制造業可利用集聚優勢建立專業化產業集聚區,加強產業集聚度,并在集聚區內集中生產,從整體上增強對制造業配套物流業的需求。小孟裝備制造業生態工業園區的周圍建立配套的物流園區,實現了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共生發展,二者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依賴。
4.1.2 發展期:集中匯總物流需求,實現產業無縫鏈接
小孟裝備制造業生態工業園區內的制造業企業可以把分散在各個企業、各個部門及各個職能的物流需求進行集中整合優化,同時轉化為專業化及社會化的物流需求,進而實現制造業與物流業的無縫鏈接。園區內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完美對接,能讓制造業更大程度地提高物流釋放度,同時讓物流業更好地承接制造業的物流需求,從而實現雙方友好的合作。集中匯總園區內裝備制造業的物流需求,不僅能降低成本,進行集中化經營,還能把制造企業與物流企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實現共贏。
4.1.3 成熟期:創造產業生態系統,增強產業共生能力
小孟裝備制造業生態工業園區可以在園區內建立產業生態系統,即建立由制造業企業與物流業等服務業組成的群落,利用制造業與物流業的互補功能,優化產業結構,以最小成本實現最大效益。通過工業園區創造一個產業生態系統來協同企業的行為,進而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同時增強貴州物流業與制造業的產業生態系統協同方式的創新能力。
在物流業與制造業的產業生態系統內,不同企業間既競爭又合作,既獨立進行生產,又與產業系統內部不同企業進行知識交流與資源共享,同時還可借鑒成功經驗,實現協同創新。此外,在產業生態系統內部,制造企業與物流企業可以根據顧客需求,在工業園區內進行模塊化操作,圍繞著顧客需求不斷創新,并且通過積極的創新來增強產業共生能力。
4.2 以湄潭綠色食品工業園區為代表的共生路徑
遵義市湄潭綠色食品工業園區以發展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煙酒制造業、酒和精制茶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等制造業為主,共生方式為互利共生型,此類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共生路徑為以下兩個發展期。
4.2.1 前期:建立公共信息平臺,實現信息共享
以綠色食品為主的制造企業,其發展不僅要有質量保證,還需要良好的信息渠道。而良好的信息渠道,則需要制造業與物流業建立公共信息平臺,進而實現市場資源、信息資源、資金資源、技術資源、人力資源與物流資源等各類資源的共享,最大程度地利用資源。因此,園區內在制造業與物流業之間實現信息的暢通無阻,能更好地促進制造業企業與物流業企業的發展。
4.2.2 后期:成立物流協會,提供服務幫助
物流協會一方面挖掘、集中、整合物流資源,拓展綜合物流服務領域,另一方面提供教育培訓、法律保險、信息咨詢、合作交流、管理咨詢、鑒定認證、推廣宣傳、物流交易等服務,進而更好地促進制造業與物流業的發展。在遵義市湄潭綠色食品工業園區內成立物流行業協會,不僅能促進生產、物流、零售行業間、企業間結成牢固穩定的戰略聯盟,還能致力引進經營管理理念、集成豐富的行業資源、發揮高素質的人才優勢、利用現代化科學技術為生產企業、流通企業以及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綜合物流服務,共同建立現代物流體系。所以,在園區內成立物流協會有利于宣傳產品,擴大產品的銷售范圍,進而促進制造業與物流業的發展。
除了成立物流協會,還必須有金融機構、行業協會、培訓機構、貿易協會、創新中心、政府部門、商業服務組織等的支持,才能更好地促進制造業與物流業的發展。
5 結語
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中,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共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對貴州省制造業與物流業的發展現狀、共生方式及共生動因進行分析,本文以小孟裝備制造業生態工業園區、遵義市湄潭綠色食品工業園區為代表,對貴州省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共生提供可供選擇的路徑。
參考文獻:
[1]何明珂.制造業物流發展的新需求[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8(5).
[2]王珍珍,陳功玉.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競合模型研究――基于產業生態系統的視角[J].經濟與管理,2009.
[3]彭本紅.現代物流業與先進制造業的協同演化研究[J].科技與管理,2009.
[4]吳群.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共生模式及相關對策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1.
[5]郝玉龍,高麗娜.基于共生理論的制造業與物流業的互動發展研究[J].探討與研究,2011.
[6]閆莉,薛惠鋒,陳青.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系統的協同演化模型[J].西安工業大學學報,2011.
[7]劉剛.基于產業互動的制造業物流服務創新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1.
[8]歐偉強.基于共生網絡的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13.
關鍵詞:河南;制造業;現狀
中圖分類號:F4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3年3月3日
一、“河南制造”的界定
多數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經驗表明,區域經濟的發展主要靠優勢產業的發展來帶動。河南省“十一五”規劃提出要做大做強食品工業、有色金屬工業、化學工業、汽車及零配件工業、裝備制造業、紡織服裝業等六大優勢產業。這些優勢產業多是依靠本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豐富等資源稟賦的比較優勢發展起來的,但是區域優勢產業之間的核心競爭已轉變為知識管理、創新能力之上的競爭,可以認為,區域優勢產業創新能力是區域經濟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力之一。因此,只有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和后發優勢。提升優勢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發展和壯大優勢產業,形成并保持競爭優勢,才能實現區域經濟的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縮短河南與東部發達地區間的差距。(表1)
概括來講,“河南制造”的概念應從以下幾點來考慮:一是提升優勢產業競爭力和自主創新的路徑;二是加快建設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三是營造有利于提升產業競爭力與自主創新能力的創新環境;四是培養優秀的企業家群體和創新團隊。由于裝備制造業在國民經濟發展當中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本文將“河南制造”界定為河南的裝備制造業(這里的裝備制造業按照上節所確定的“三次產業劃分方法輔以具體行業”的方法進行界定)。
本文中所提及的“河南制造”涵蓋機械及電子制造業當中的七大類:金屬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各大類當中包含的具體類別產品如表2所示。(表2)
二、“河南制造”在全國的地位
(一)河南省總體發展水平評價。從總量來看,2010年河南省生產總值為18,407.78億元,其中第二產業生產總值為10,477.92億元,占河南當年GDP的56.9%,高出全國平均水平8.3個百分點。但是,2010年河南省第二產業生產總值絕對數偏低,僅占全國第二產業生產總值的7.1%,遠遠低于廣東、江蘇等發達省份水平。(圖1)河南省的人均GDP和國內發達省份的差距更加懸殊,是上海市人均GDP的1/4。(圖2)因此,河南省要想改變現在的相對發達省份的落后局面,就要發展本省的優勢產業,特別是本文所著重研究的河南省的裝備制造業,即“河南制造”。
“十一五”期間著力培育打造的食品、有色、化工、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紡織服裝等六大優勢行業實現增加值3,726.77億元,比上年增長22.6%,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4%,比上年提高7.4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增加值262.32億元,增長23.3%。煤炭、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電力等六大高耗能行業實現增加值3,247.92億元,增長13.9%,比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速度低5.9個百分點。
從增長速度來看,2010年河南省第二產業比上年增長了14.9%,遠遠高出一產和三產的增長速度,與全國平均9.3%的增長速度相比高出5.6個百分點,也高出廣東、浙江等經濟發達省份。(表3)
從第二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來看,2010年河南省第二產業的貢獻率達57.00%,是農業產業貢獻率的4倍和第三產業貢獻率的近2倍,與全國第二產業的平均貢獻率50.60%相比高出6.4個百分點,比廣東省高出5個百分點,比浙江省高出3個百分點。(表4)
從第二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來看,從2003年的48.2%到2010年的56.9%,上升了8.7個百分點,而且上升勢頭明顯。(表5)
就從業人員而言,第二產業的就業人數不斷增加,從2003年的1,084萬人增加到2010年的1,564萬人,六年內就業比重從19.58%增加到26.80%。但第二產業吸納勞動力總數遠低于農業,正逐步接近超過第三產業水平。由此可見,河南省第二產業的主導地位短期內不可動搖,產業呈現快速穩定發展的態勢。(表6)
(二)河南省行業評價。從第二產業內部結構來看,制造業無論銷售收入、利潤總額,還是規模、吸納勞動力數量等指標值均名列前茅,遠遠高出其他行業。采礦業的銷售收入、利稅總額較高,但吸納勞動力數量有限,而且該行業受資源約束較大,在建設節能型社會的指導思想下,也不宜擴大規模。建筑業雖然利潤水平較低,但是單位數多。能夠吸納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也有助于改善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和提高社會居住水平,屬于發展旺盛產業,應給予一定的支持。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屬于基礎性、公益性行業,其發展應與以制造業為主的其他行業配套發展。(表7)
第二產業中科技投入產出的重點領域還是制造業,其投入占全省第二產業科技經費支出的78.1%,其中研發經費占二產研發經費的82.8%,新產品的產值占整個第二產業新產品產值的98.4%。此外,從申請專利數、科技活動人數和科研單位數上也可以看出河南省對制造業的重視,形成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科學發展觀。(表8)
三、結論
本文對“河南制造”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討論,主要結論如下:
(一)“河南制造”具體包含的內容與裝備制造業基本吻合,涵蓋機械及電子制造業當中的七大類:金屬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但是,由于裝備制造業當中的武器彈藥制造業其特殊的地位和統計數據的難以獲得的現實,本文中的相關研究,不包括裝備制造業當中的軍工裝備制造業。
(二)從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現實來看,一方面河南近年來雖然發展較快,但其總量規模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發達省份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另一方面第二產業的增長速度和對地區經濟的貢獻度卻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也超過了廣州、浙江等發達省份。同時,第二產業吸收勞動力的人數不斷增加,反映出河南省第二產業的主導地位短期內不可動搖,產業呈現快速穩定發展的態勢。
主要參考文獻:
[1].制造業仍是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2010年8月19日.東方新聞網:http://.
[2]鄧偉根.產業經濟學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關鍵詞:制造業企業;精細化管理;mes;erp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制造業企業的產品大量銷往國外,被喻為“世界工廠”,制造企業得到了蓬勃發展。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美國經濟危機的不斷演變,西方經濟陷入蕭條,新興經濟體受到通脹困擾,各國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等,使我國制造業的產品出口面臨嚴峻考驗。我國國內由于氣侯變化導致農產品、大宗商品價格迅速攀升,輸入性通脹壓力導致原材料紛紛上漲,勞動力成本也不斷增加;隨著國家實行緊縮的經濟政策,中小企業融資難等等一系列問題,使得目前制造業企業的經營面臨巨大壓力。
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今后5年要保證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要求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在這種形勢下,我國制造業企業一定要抓緊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規劃,優化自己的經營質量。
企業的經營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生產過程管理。對制造業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是加強企業生產過程管理,提高經營效益的關鍵。
一、我國制造業企業精細化管理的發展現狀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理念和企業文化,起源于日本20世紀50年代的一種企業管理理念,是社會分工的精細化以及服務質量的精細化對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一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所占用的資源和降低管理成本為主要目標的管理方式,主要為維護企業的持續核心競爭力而展開,其實質是要求對企業經營管理作到標準化、專業化、規范化,強調執行力,注重企業在從戰略的制定到具體的執行等管理全過程中對細節的觀察和把握。
隨著管理環境的日益復雜化,我國制造業企業面臨著很大的生存危機,一批制造業企業積極尋找對策,苦練內功,逐步由過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約化管理轉變,由傳統經驗管理向科學化管理轉變。目前,我國成功進行了精細化管理的制造業企業既有伊利牛奶、青島海爾等大型企業,也有金堅制衣、德勝洋樓等。
二、制造業企業精細化管理的實施途徑
精細化管理必須與企業現狀相結合,遵循企業發展客觀規律,從大局到部分,從基礎到精專,把企業全盤看作是一個系統來設計,在生產中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不同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模式是不同的,但總的來說,可從下列方面來設計:
(一)精細化操作
指對企業活動事先制定好工作規范,并要求每一個員工都遵守,從而使企業的生產正規化、標準化。
(二)精細化控制
要求建立企業生產運作流程,該流程包括計劃、審核、執行、回顧的過程。
(三)精細化核算
要求企業財務活動都要記賬、核算,通過核算能及時發現經營管理中的漏洞,減少企業利潤流失。
(四)精細化分析
指企業通過現代化手段,將經營中的問題從多個角度去展現和跟蹤,以研究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的方法。這是企業取得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手段。
(五)精細化規劃
指企業所制定的目標和計劃都是有依據的、可操作的、合理的和可檢查的,這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一個至關重要的關鍵點。企業的規劃包含企業高層根據市場預測和企業的經營情況而制定的中遠期目標,如企業規模、文化、管理模式等以及企業經營者根據企業目標制定的實現計劃。
三、我國制造業企業精細化管理的未來展望
根據美國先進制造研究機構amr(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的研究,隨著精細化管理在制造業企業的廣泛運行,現代化的制造業企業一般是進行三個層次的系統化管理:首先把整個制造過程進行自動化監控;其次在企業的成產車間內部建立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執行系統);最后對整個企業進行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規劃)管理。
erp是當今國際上最先進的模式。該系統是統一對企業的物流、人力資源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管理,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企業的現有資源,從而實現企業經營效益最大化。具體來說,erp系統是一個在全企業范圍內所應用的高度集成系統。它通過自動優化管理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只需在某一系統中輸入一次源數據,就能使不同業務系統共享該源數據。我國制造業企業精細化管理的未來發展模式的最高層次應該是在企業內部建立erp系統。
參考文獻:
關鍵詞:石油企業;機械設計;自動化
如今,作為一門全新的學科,機械設計制造自動化已逐漸成為社會主流學科之一。這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體現,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的體現。隨著近些年自動化技術的廣泛應用,自動化機械制造業不斷被各種新型的技術所填充。尤其是石油企業,由于石油企業的特殊需求,石油企業機械制造更需要朝著自動化、網絡化方向發展。因此本文將對石油企業目前機械設計制造的發展現狀進行動態分析,并結合市場需求,對其自動化發展前景進行觀望,以期能夠實現自動化系統的最優化機械設計。
1石油企業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現狀分析
1.1機械設計發展現狀分析。一般來說傳統機械設計的圖紙,所采用的手工繪制方式,會出現設計不夠嚴謹,且細節經驗往往與實際需求不符。并且在進行計算時,因為人體本身對于大量數據運算可能會出現一些失誤,因此還會造成數據誤差,嚴重干擾機械設計精確度。而對于設計中的誤差,機械制造業一般采用加強安全系數的方式,確保誤差能夠得到降低[1]。最后則是以傳統的設計方式進行機械設計,由于技術人員間的溝通或是信息傳遞等外在因素不夠默契,將導致設計周期被無限延長。隨著近些年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被推廣應用于石油企業機械設計中。通過網絡終端實現資源共享,可以確保機械制造業生產優勢,規避設計風險,縮短研發流程,提高設計精準度。1.2機械制造發展現狀分析。機械制造技術如今在我國機械制造業中的地位很高。由于社會對石油的需求不斷加大,石油機械設備設計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因此才能夠在社會中,不斷改革技術,在社會各行業的涉及更加全面??梢哉f,從最早的采用天然工具制造,逐漸的發展到現代的機床制造,人們的制造技術在快速的發展和提高[2]。因而為了能夠更加全面的提升石油機械制造業制造能力,必須縮減工藝研發流程,采取先進的制造理念,并借鑒發達國家的自動化生產經驗,推陳出新彌補產品在質量上的不足。另外我國石油機械設計制造業現階段的基礎能力不斷提高,帶動了一系列制造領域的進步[3]。1.3自動化發展現狀分析。隨著近些年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及電子技術的推廣和進步。石油企業機械制造領域如今正朝著自動化方向發展。尤其是部分石油企業對于機械制造系統中的數據人才需求,近些年更是不斷增大。自動化機械設計系統涵蓋兩點,分別是:電子計算機硬件設備以及計算機軟件系統。這二者共同組成了機械自動化設備系統??梢哉f系統軟件是自動化發展的靈魂,包括了內部數據的處理和應用。而計算機硬件設備則是自動化的骨骼結構,負責支撐軟件設備的處理和存儲自動化系統數據。
2石油企業機械設計制造發展前景觀望
2.1發展方向更加著眼于綠色化發展。我國為了追趕發達國家工業技術,曾有過一段歷史較為悠久且持續時間較長的工業生產時期,導致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如今環境污染已成為困擾我國生態環境的主要難題。石油企業機械制造設計朝著更加環保,更加低碳的方向發展,已成為這個時代的生態環境以及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從目前來看,大部分環境污染問題來源于工業生產,也就是機械制造業中的化學用品排放,以及大量的污染物質肆意排放。如若缺乏相應合理的解決措施,那么長期以往必然會加重環境的破壞。所以機械制造業應立足于當下,通過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以綠色環保的原材料和生產技藝為主,確保在生產過程中,能夠有效減少污染。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綠色化機械設計的研究,通過加強自動化的研究力度,從而實現高度石油設備自動化設計統一。2.2制造管理更趨于數字化內容。目前網絡技術和電子技術的應用,是實現機械制造業自動化的有效途徑之一。并且數字化技術和信息化在石油企業機械制造設計領域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這不但說明網絡技術與電子技術的應用,是石油機械制造業的發展前提。更證實了數字化技術的運用,也因此得到石油企業的肯定。優化石油機械制造業的生產技術,以及生產模式,能夠大幅提高企業生產效率。隨著同期各項生產技術的進步,以及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虛擬的操作技術如今逐漸成為機械制造業自動化發展的準則。因此未來數字化和信息化在制造業的全面發展,將會因為世界信息化進步的原因,得以成為石油企業機械制造設計以及自動化發展的主流方式之一[4]。2.3虛擬化進程發展。相比較傳統的手繪以及腦力計算機械設計方式,現代的計算機虛擬系統在機械設計周期時間上要遠小于傳統設計模式。同時在成品設計成功幾率上也要遠高于傳統的設計模式。通過運用計算機進行系統模擬,并于網絡中實現機械制造業的虛擬和自動化優化,可以大幅縮減人力成本[5]。2.4微型化發展。每一次的工業革命,都將帶來全新的技術進步。伴隨著多次的工業革命,我國的自動化設計技術也得到了全新的革命性發展。比如計算機的研發與進化都在自動化領域發展過程中,提供過不小的幫助和作用。另外在機械制造業中,由于細節的精算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自動化設計趨于微型化也是機械制造業發展必經階段。石油企業的機械設計具有更加輕便靈活的特點,因此在未來機械設計發展領域中,有著非常好的發展應用前景[6]。2.5生產制造一體化發展。一體化進程是機械制造領域中的一大優勢,同時也是計算機技術發展過程中,機械制造業的必經階段。由于目前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人們愈發重視機電一體化的功能性作用。尤其是石油企業,將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在機械設計制造以及自動化發展中,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這充分說明了一體化是石油設計領域的發展方向,也是機械制造業發展的必然結果。通過對電子設備與機械設備功能性的重組,實現遠程自動化的控制,可以大幅提高機械制造效率。2.6自動化發展。采用自動化技術,處理機械設計的繁瑣步驟,能夠進一步提升石油企業生產效率。并且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有效凸顯石油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創造更為客觀的經濟效益。衡量石油企業的機械化水平要從石油企業的自動化能力入手。因而若想提高企業自身規模,必須降低生產成本。以自動化理論和技術為指導,從而實現石油企業機械制造業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為社會和石油企業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3結語
當前我國石油制造業有著全國最為先進的機械制造水平,因此從石油機械制造業技術制造水平,能夠真實反映出我國當前科學技術能力。為了更好的鋪設現代化發展道路,提高我國綜合國力。我國的機械制造系統應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加快自動化、虛擬網絡化的轉化進程。并且實現綠色環保的生態可持續發展策略,緊隨世界機械制造業發展腳步,力爭世界技術前沿,提高我國綜合國力。最后通過技術人員的努力,縮小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從而為我國人民和國家帶來更客觀的利益,凸顯出石油企業于國民經濟中的價值意義。
作者:包秋民 單位: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機械研究所
參考文獻:
[1]梁景中.芻議石油企業機械設計制造和其自動化的前景展望[J].科技展望,2015,(35):67.
[2]吳超.我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發展前景[J].江西建材,2015,(15):299+19.
[3]韋佳.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的發展方向研究[J].科技資訊,2015,(08):224.
[4]張真,盛國亮,孫曉亮.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的發展前景之我見[J].硅谷,2015,(01):12+72.
[5]李豪.淺談我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發展前景[J].企業導報,2014,(08):134+136.
關鍵詞:機械制造業;產業發展;人才需求;基礎產業;新型機械人才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F407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32-000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2.002
機械制造業是指生產各種儀表、儀器、機床、紡織機械、化工機械、農業機械、起重運輸機械以及動力機械等機械設備的行業。機械制造業為我國社會發展與建設提供了技術設備,是我國工業化發展的主要表現。目前,我國機械制造業與以往相比有了實質性的進展,但還需要堅持不斷的發展與完善。機械制造業需要具有現代化特點的新型的技術人才。
1 我國機械制造業的發展情況
我國的機械制造業經過幾十年的不斷努力,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的重要產業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支柱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有了提高,很多產業發展達到甚至超過了其他發達國家的水平。在縱向上,我國機械制造業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在橫向上,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卻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還需要不斷努力。我國要以與國際上先進的機械制造業為伍作為機械制造業的發展目標,將機械制造業放到我國戰略性的發展地位上,國家與政府要給予經濟支持與政策支持。讓我國機械制造業早日達到國際發展水平,縮短與其他國家的距離,讓機械制造業成為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主要產業,從而促進國家與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機械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對于國家實現現代化和工業化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是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當下,我國的制造體系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與水平,成為世界制造大國之一。在2000年,我國制造業的增加金額超過了30700億人民幣,在世界總額中占5.90%,位于世界第四位,前三位是美國、日本和德國。我國在1980年還只占到世界總額的1.40%,由此可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機械制造業再也不是往日的夕陽產業,而成為了具有發展前景的朝陽產業。此外,我國在制造規模產品方面的制造產量已經成為世界之首,其中,在世界份額中,照相機所占份額超過了50.0%、自行車占40.0%、小型拖拉機占80.0%。不過這些規模產品大多屬于交通行業和機電裝備等行業中較為低檔的產品,在重大裝備和高科技產品方面的設備等方面我國所占的份額卻非常小,比如,目前我國80.0%左右的電子裝備還需要從國外進口,光纖設備幾乎都是通過進口而來的。從整體而言,我國仍可稱為制造業大國,但不是尖端產品的制造大國,還沒有達到制造強國的地位。當下,我國應不斷提高尖端產品的制造技術,提高我國制造業的總體水平,向制造強國邁進。
2 我國機械制造業人才短缺的原因
從機械工業的發展歷史及現狀中可以看出,機械制造業要想發展、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離不開大批高、精、尖人才的支持。機械制造業中許多核心崗位、重要工序都是需要高端人才來保證實現的。但在我國的機械制造業中,高端人才缺乏,使得許多工廠或企業購買了先進的技術裝備,卻沒有人才來操作,難以完成生產,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以下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2.1 原有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
建國之后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國一直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大鍋飯、鐵飯碗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缺乏相應的競爭機制,許多人的工作崗位往往是一干一輩子,單一崗位的工作熟練、精通,卻難以促使一些綜合型的技術人才出現。
2.2 政策福利及輿論的影響
20世紀50~60年代,國家重視技術工人的地位,認為他們是質量的“守護神”,但是之后技術工人的地位逐漸下降,漸漸被冷落。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信息化開始發展,社會輿論把信息化的作用擴大,給人們造成一種工業、制造業是可有可無的假象,制造業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加之市場經濟效益的影響,許多機械制造業高級人才紛紛轉行,造成了現在高級技術工人缺乏的尷尬局面。人才的缺乏嚴重影響了我國機械制造業的發展。
3 我國機械制造業對人才的需求
我國機械制造業的發展情況與發展特點決定著機械制造業所需人才的特點和要求,而人才在某種程度上又影響著機械制造業的發展水平。機械制造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歷史表明,我國要想成為創品牌、出精品的機械制造強國,其中的首要條件是要具備一批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質的機械制造人才。機械制造業中很多重要的工序、產品、崗位以及工種都需要高技術的人才來完成與勝任。然而,我國機械制造業的人才現狀是:技術人才隊伍在逐漸地縮減,機械制造業的需求與現有的人才相悖。首先,機械制造業需要的重要崗位的、緊缺的、高水平的技術人才呈現嚴重缺乏的狀態,出現了高技術人才千金難求的情況。比如,在上海等一線城市,月薪五千以上都很難聘到高技術人才,每個高技術人才有六七個崗位可選。技術工人短缺已經成了機械制造業的現狀,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機械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從上海部分制造企業的調查中可以發現,35歲以下的高級技師與普通技師只占3.0%,高級技工占9.2%,出現了技術工人后繼無人的現象。技術工人的缺乏對機械制造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比如,一些企業因工人不足導致不敢接大單。很多企業具有先進的生產設備,卻沒有相應的技術人才,發揮不出理想的生產力,致使企業發展緩慢。當下的機械制造業急需新型機械人才。新型機械人才是指具有高能力、高素質的人才。首先,機械制造人才要具備良好的協作能力與較高的協作意識,具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創新的意識,這是新型技術人才需要具備的內在動力和思想品德;其次,機械制造人才所具有的知識結構要具有一定的廣度與深度。廣度是指機械制造人才要充分了解與機械制造業相關的其他學科的知識。深度是指機械制造人才要掌握國內外先進的機械技術和理論方法;最后,機械制造人才要具有對機制制造業這一學科知識的抽象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組織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也就是產品的開發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僅靠一個人或是幾個人來完成生產任務的情況已經不存在了。所以,新型技術人才要具備一定的協調能力與組織能力。
新型機械人才體現了時代特征。在經濟飛速發展、科學技術不斷創新下,高科技機械產品不斷涌現,各種新工藝、新材料不斷出現,尤其是自動控制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與機械相結合,促使機械的發展越來越人性化和智能化。其他學科的發展推動了機械制造業的發展。因此,新型機械人才要不斷加強對新技術、新理論的掌握,不斷積累知識、提高創新能力,在實際生產中不斷創造新的產品和新的知識,也就是說新型機械人才要展現時代的特征,跟進時代的腳步,促進機械制造業的發展。
4 結語
我國機械制造業與過去相比有了顯著的進步,邁進了世界生產大國的行列,但在一些高科技產品和尖端產品方面還有待提高。我國的機械人才急劇缺乏,需要大量的新型機械人才。
參考文獻
[1] 吉云亮,張瑞東.我國機械制造業的發展及其人才需求的思考[J].電力學報,2006,(1).
[2] 戴.我國機械制造業的發展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10.
[3] 趙東林.我國機械制造業發展現狀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