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6 17:45: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公共衛生價值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婦幼;公共衛生經費;應用;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0-00-01
一、婦幼保健公共衛生經費管理包含的問題
嚴格來講,婦幼保健公共衛生經費應為政府機構統一撥發,同時較大一部分經費需要由地方財政單位進行層層下撥。由于不同區域經濟建設發展狀況各不相同,因此,造成了經費挪用問題,致使相關經費無法按時足額發放。在一些時候,一些單位經費剛剛下發,而一些區域經費早已超額下發,該現象對公共衛生經費的應用造成了負面影響。要想使經費真正實現合理發放,首要一環在于做出合理科學的管理監督。然而由于官官相護,各部門編織形成的關系網,導致非法行為屢禁不止,直接損害的則是老百姓的利益。總體來講,政府單位下發婦幼公共衛生經費需要遵循嚴格標準要求。然而,實踐操作階段中,發放經費的流程上,卻呈現出賬目不清的問題。本應該獨立進行核算的費用同他類賬目互相混合。當前一些醫療單位僅僅依據有關科目做核算管理,更有甚者將婦幼公共衛生衛生經費項目合并入其他應付款費用之中。這樣一來,不但令我國經費管理陷入了一片混亂的格局之中,同時還令資金過于短缺,因而不能做出有效核實,致使公共衛生經費的應用以及財務管理陷入較大的困惑之中。
二、婦幼保健公共衛生經費應用與財務管理策略
依據上述分析研究,我們不難看出,婦幼保健公共衛生經費的應用始終包含一定的不足問題。因此,我們為確保廣大婦女兒童享有公共衛生經費上的規范權力,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應用對策與財務管理規范,方能真正激發婦幼保健公共衛生經費應用效益,令其最大化發揮應有價值。
1.發放經費應全面到位
各地地方政府單位在獲取到中央財政發放的經費標準后,應嚴格的依據有關指示進行婦幼公共衛生經費的安排管理。應直接將該筆經費轉入到指定賬戶之中。針對互相挪用經費的非法行為,應給予嚴厲的懲處,明令禁止。應不惜一切代價禁止不良社會風氣的肆意蔓延與傳播,預防其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婦幼公共衛生經費能否可以及時快速的發放,會直接影響到其應有的功能以及效果。因此,相關單位只有真正明確如何科學的應用公共衛生費用,方能使它們準確的用于項目中去,發揮應有的價值。
2.加強監督管理,提升執行力
為對婦幼公共衛生經費的使用提供完善的保障,我國應創建起完善周密的監督管理系統,可組建專項監督小組,通過定期抽查檢驗、實時評估,確保婦幼保健公共衛生經費得其所用。通過該管理模式,可充分明確公共衛生經費的具體應用狀態。對于每一次的經費開支,則應建立定期公開制度,使百姓人民全面了解經費去向,并吸引大眾積極參與到監督管理的行列之中,享有民主參與的權力。在嚴格監督系統的約束管理之下,定會令婦幼公共衛生經費十年真正有效合理的應用。
3.提升財務會計人員綜合素質水平
應用公共衛生經費的階段中,對每筆款項進賬均應做嚴格詳細的記錄。在相應的會計賬目登記編輯中,我們不難發現,婦幼公共衛生經費的登記在現實操作階段中會呈現出一定的不足問題。同時在較大層面上,該類問題致使款項賬目無法明確清晰,甚至會造成較多項目冗余混亂處理的問題。款項的應用去向與存入到項目之內均沒能做明顯清晰的區分,進而導致該轉款項目欠缺應有的合理科學規劃方向。因此,我國婦幼公共衛生機構與相關管理單位應全面提升財務會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進而真正解決實際困難問題。另外,該項工作對于財務會計工作人員全面履行崗位職責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不應使該類工作人員崗位發展變成無關痛癢的職位,只有給予充分的重視,注重財務會計人員職業素養的鍛煉培養,使他們本著繼續為我國財務會計工作謀求更大利益的目標,方能繼續前行,激發工作人員核心潛能價值。
4.加強財務管理,規范婦幼公共衛生經費應用
針對婦幼公共衛生經費的應用與財務管理,我國應制定專項的工作規范,進行嚴格要求管理,確保公共衛生經費可實現最為有效合理的應用。同時,應不斷的提升財務管理控制力度,使婦幼公共衛生經費的具體應用范疇進一步清晰明確。要想令這筆經費用在刀刃上,就必須做好前期的充分調研與科學規劃。從現實入手,對于各地區婦幼保健公共衛生經費的應用以及財務管理狀況做全面的分析,把握合理平衡的原則,真正掌握婦幼保健機構具體的公共衛生費用用途,并明確經費應用階段中包含的不足問題。在提出問題的同時還應及時制定合理化的工作建議。財務管理工作中,應設立專人負責,為相關會計人員提供繼續學習、不斷升華的廣泛機遇。一旦財務管理人員在實踐工作中發現存在經費應用不合理、出現紕漏與錯誤的問題,應及時上報,通過賦予他們相應的獨立權責,有效預防領導決策層失職瀆職行為。
三、結語
總之,為提升婦幼保健機構綜合服務管理水平,確保公共衛生經費的合理科學應用,全面提升經費價值,我們只有針對實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科學有效的應對策略,做到全面到位的發放經費、加強監督管理,強化執行力,提升財務會計人員綜合素質水平,規范婦幼公共衛生經費應用,方能真正為廣大婦女兒童提供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創建和諧文明的現代社會環境,實現可持續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朝君.公共衛生費用,怎么花,怎么管[J].中國衛生,2011,(7):46-47.
[2]劉平安,張昊華.經費投入總額達107.32億元 社區公衛服務人均經費去年超十元.中國社區醫師[J].醫學專業,2009(6):14.
【關鍵詞】 中藥;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作用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720-02
1 前 言
突發性的公共衛生事件主要是突然發生的,且會嚴重損害到公眾健康的重大傳染病、不明原因的疾病以及重大食物中毒等事件的統稱,它具有突發性、緊急性、難預測等特點。中藥因為自身的獨特性,在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時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研究中藥在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對預防突發性的公共衛生事件具有重大意義。
2 中藥的概況分析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組成,大多數中藥的療效都能承受長期的醫療實踐的考驗,且已被現代科學研究證實[1]。經過多年的探索,現代中藥已經發展為不需煎煮、服用方便、安全清潔、吸收快捷、攜帶便利的新型藥劑。中藥與現代的科學技術相結合,把中藥飲片經過浸提、濃縮與干燥等工藝制成中藥產品,既保持了中藥原有的性味、功效,還創新出新的藥劑,方便用于處方中。中藥的價值遠不止這些,不斷研究就能不斷發現其新的價值與作用,不斷完善中藥應用信息。中藥蘊含的巨大的潛力,將成為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強大支持力。
3 中藥在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分析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不可預測,且發生的原因也不明確,發生的范圍廣,涉及到的人數多,有效的對其進行預防和控制,能夠降低該類事件對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影響。而中藥的使用,不僅能夠很好的應對這些突發事件,還能縮小其影響的范圍,在治療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中的疾病上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具體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中藥能應對突發性疾病發生時間及原因的不確定性和緊迫性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很難預測,主要是由于很多疾病是新出現的,且出現的原因不明,現有的藥物可能無法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能夠在短時間內造成較大的危害,面對如此緊急的狀況,應對疾病的藥物需求就變得十分迫切,必須在短時間內找出安全有效的藥物[2]。而由于中藥的種類多,對于不同病癥都有資源可用,因此,在面對來勢兇猛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能夠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與此同時,中藥的應用是中國幾千年以來,所積累下的經驗,能在短時間內找出所需的藥物,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緊迫性。
3.2 中藥能滿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中需藥量大的問題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一旦發生,波及的范圍很大,涉及的人群數量也不是一個小數目,在對其進行治療的同時也要重視預防,尤其是突發的傳染性疾病,對其的預防,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疾病的感染[3]。在面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時,預防和治療同樣重要,但預防所需的藥比治療所需的藥要多,藥物的需求量大,而我國中藥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相同成分的藥種類多,可替換使用,能夠為其預防提供充足的中藥數量,滿足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對這幾個方面的需求。例如,在非典期間,北京同仁堂啟用進口設備煎制瓶裝中藥,一天的訂單就有16萬瓶以上,而生產線滿負荷運轉也只能日供12萬瓶,中藥市場供不應求。
3.3 中藥縮短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研發新藥的時間 我國應用中藥的歷史悠久且資源豐富,在面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時,容易找到應對疾病的藥物。豐富的中藥信息以及臨床應用經驗,在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時十分必要。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通常都是新的疾病,大多沒有現成的藥物可以有效地防治疾病,都需要尋找新的藥物或新的配方,這就會花費很多時間,而在已知的中藥資源中尋找新配方,不僅能加大尋找有效藥物的成功率,還能縮短研發新藥的時間,這對于及時控制疾病有著巨大的意義。
3.4 中藥毒副作用小 中藥通常是配方使用,這能互相彌補藥物間功效的不足之處,使治療更加全面,能更好地預防可能引起的并發癥,對于新發生的疾病,能很快找出合適的藥方,迅速的應用于救治中。中藥的安全性高,治標又治本,能防止病情反復發作,特別對于頑固性疾病療效顯著,而且中藥的副作用小,不會造成后遺癥,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藥物。例如,在2009年爆發的甲型H1N1流感,有資料顯示,感染甲型H1N1的病患中有30%經西醫治療無效而轉投中醫,采用大青葉、銀翹、板藍根、茜草等中藥湯劑治療。觀察發現,患者的發熱癥狀在24小時得到控制和好轉,咳嗽在4天內得到有效控制。在常規的用藥劑量范圍內,沒有出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
4 結束語
在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時,中藥體現出了其良好的療效、充足的藥源、安全等優勢,這是其他藥物代替不了的,這為將來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創造了良好的開端。中藥的探索還在不斷進行,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中藥將越來越多的應用于應對突發性的公共衛生事件,使其的作用能夠在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中充分的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 楊龍龍.關于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2,12(11):133.
一、體會
**市是中國第一大城市,經濟發達,社會和諧,衛生事業的籌資機制、支付政策、價格政策等可能與三峽壩庫區的衛生工作不相適應,但其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新理念對我們今后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一)凸顯醫院管理價值理念。聆聽了**市衛生局政策研究室付主任《醫療體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的演講,參觀了**市第八人民醫院、長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深深領悟了醫院管理價值理念在**衛生管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六大以來,**著力構建新型城市衛生體系建設,既遵循一般的經濟規律,又遵循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特定規律,突出增強城市安全,確保群眾利益,提高健康水平的價值理念。市八醫院“您的健康,我們共同的責任和追求”的核心價值觀,實行科室發展多種模式,溝通渠道多種途徑,職工分配多種組合的和諧建設醫院理念,促進醫院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二)突出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要與城市發展相適應。公共衛生是從預防和人權的觀點出發,研究人群的健康、疾病和自我保健措施,**突出公共衛生的核心內容是政府責任,社會參與,預防優先,維護和促進人們的健康是公共衛生的目標,建立了完善的政府保障制度和完善的社會溝通與參與制度,將公共衛生納入社會與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制定并落實機構、人員、設備配置標準,加強重大疾病防治和脆弱人群的保障工作。**重點加強社區衛生服務運行機制改革,完善了政府購買公共衛生服務的機制,保障了社區公共衛生經費投入。
(三)科學建立健全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市第六人民醫院譚申生院長《理順體制,建立機制,夯實基礎,落實措施-在改革中不斷提高醫療質量》的演講,我感悟最深的就是醫療質量管理過程中的考核評價體系的完善。市六醫院的醫療質量由基礎質量、環節質量、終末質量構成,醫療質量管理的任務就是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完成各項任務指標,保證醫療活動慣性運行。醫療質量管理的關鍵是信息掌握和考評綜合,信息是質量決策、質量監督、質量控制、質量計劃、質量措施的重要依據。市六醫院成立了綜合接待辦公室,建立了接待、調查、反饋、整改、監控的工作體系,實行醫療質量“一門式”,統一領導,集中管理,分工負責,統籌兼顧,避免重復,提高效率,解決扯皮,減少應付,抓好重點病人管理,消除糾紛隱患,實行行政談話措施,分擔醫療風險,不輕易占用工作時間,把醫療時間還給病人,抓好雙休日、節假日管理薄弱環節,加強醫患溝通,融洽醫患關系,門診人次上升25.24%,而業務收入僅上升1.09%,有效控制了醫藥費用過快增長,努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社區衛生服務實行全科團隊為核心,完善了“六位一體”的服務模式,加強醫療質量的監管,取得了效益。
(四)以人為本的人才觀。他們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高薪厚待,成功人才多種標準,廣攬人才。抓住培養、吸引、使用人才的三個環節,著力建設了管理人才、經營信息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成為醫院發展的智力保障。
二、思考
關鍵詞:公共衛生機構;服務質量整體評估;抽象框架
近年來,以SARS、甲型流感、手足口病為代表的各種慢性疾病患病率持續升高,公共衛生機構的作用越來越為重要。如何有效發揮公共衛生部門"預防和控制疾病,延長人類壽命,提高健康水平"的社會職能,提高其服務質量與水平日益成為全社會關注焦點。伴隨著公共衛生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部門對于公共衛生機構的財政投入亦不斷增加,其公益性日益凸顯。加強對公共衛生服務部門的監督與管理,提高其運行效率與服務質量,是相關管理部門的重要任務。設計科學合理的評估指標,建立統一的質量評估標準是全面提高評估科學有效,發揮以評促建的關鍵和重點,而科學適用的概念性框架正是這些指標設計的基礎。
1.我國公共衛生評估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公共衛生機構涵蓋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中心、精神衛生中心、職業病防治院、健康教育所、婦幼保健院等眾多機構。開展公共衛生服務質量評估是對我國公共衛生機構進行有效監管、提升服務能力、提高其職責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
公共衛生機構評估在我國已經開展了數年,但尚未形成科學、全面、穩定的評估標準,評估實施效果也并不理想。究其表現不難發現:(1)考核重點不突出。評估多以日常工作為主要內容,缺乏對其職能履行和服務質量的考核;(2)考核標準不統一。對公共衛生機構的考核常針對不同專業不同性質分設不同標準,且只針對區級機構。(3)考核標準不科學。在以往的評估中,其評估標準隨時間地區調整變化,缺乏成熟可借鑒的標準。
2008年衛生部了《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績效評估標準》,該標準將眾多的公共衛生職能賦予一家機構,在很多地方無法應用。由于全國公共衛生系統沒有統一和固定的結構,該標準的評估內容在很多地方實際上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中心、職業病防治、結核病防治所、皮膚病防治所等眾多機構共同分擔。因此,在各單位應用此標準自評過程中,均存在大量的評價指標不屬于其工作職責范疇,同時又有大量的工作缺乏評價指標的尷尬局面。
除此以外,無論是在理論界還是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針對衛生系統的評估內容多以績效評估為主,關于服務質量評估的研究和運行相當匱乏。績效評估過多的強調最終結果,忽視其過程的改善與其他因素對公共衛生服務效果的影響,對于公共衛生機構的評價存在局限于偏差。
2.適于我國公共衛生服務質量評估的抽象框架
以Donabedian的質量評價理論為依據,我們將公共衛生服務質量評估的概念框架分為3個基本維度維度:結構質量、過程質量和結果質量,以及中間結果這一輔助維度。用以區域公共衛生質量和各類公共衛生機構和組織,甚至于整個公共衛生系統的綜合評估。
結構質量作為公共衛生體系的基礎,主要涵蓋有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的投入,以及資源的安排及管理方式。結構質量能影響和促進服務過程和健康結果,尤其是當資源投入不能滿足需要時其作用更加顯著,而一旦必要的基礎建設達到一定的水平,結構指標的價值將變小。結構質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宏觀結構質量,主要用來評價地方政府在公共衛生領域的重視程度和財政支持力度,這也可以用來鑒別外界因素對公共衛生機構服務質量的影響程度,可分為公共衛生政策發展、政府資源投入和保障機制等3個維度,其主要指標有公共衛生經費占GDP比例、每千人公共衛生專業人數、基本健康保險覆蓋率等;二是微觀方面,指各公共衛生機構內部管理水平和質量保障能力,如管理體系規范性、人員結構狀況、學科建設水平、技術指導與培訓狀況等。
過程質量具體指公共衛生服務對受眾的服務于反饋,即公共衛生機構動態運行的質量與效率。然而,公共衛生服務結果并不是一種瞬時性的效果顯現,而且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因此,對其服務過程進行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管理學理論與實踐表明,規范的服務(生產)過程與設計質量和預期結果之間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過程質量主要包含技術水平和服務過程的相互作用兩個方面,具體可分為監測、調查、干預、健康教育和督導等五個子維度。
結果質量指公共衛生服務活動對人群健康影響的結果,可分為最終的人群健康結果和中間結果。最終結果主要包括健康狀況、期望壽命與死亡率等維度。其中健康狀況主要指各種傳染病與慢性病發病率、規范管理率、健康檔案建檔率、治愈率等。期望壽命與死亡率維度主要指期望壽命、傷殘調整壽命年、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其他疾病死亡率等指標。 另外,最終結果還包括滿意度調查結果。滿意度指社會公眾、相關部門、其他利益相關者對公共衛生服務的反應,也是評價公共衛生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公共衛生機構可以根據滿意度結果改進服務質量,調整資源配置,提高反應性、適宜性和可及性,更新技術,提高效率。該維度具體包含了單位職工滿意度、社會公眾滿意度和相關部門滿意度3個指標,并通過設計相關的調查問卷來實現。
中間結果是介于過程和最終結果之間的一類情況,也指項目和服務的短期結果,在有些時候也可看成是真正的健康結果。中間結果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這也反映了公共衛生服務的多樣性。除了項目結果之外,中間結果主要包括健康行為和環境質量兩個維度。其中,前者主要指行為干預效果,如吸煙率、經常體育鍛煉率、定期體檢率等,后者指生活環境的質量狀況,如空氣質量良好天數、飲水質量達標率等。
3.我國公共衛生服務質量評估的面臨的困境
盡管在理論界展開了一系列關于公共衛生質量評估的研究,美、歐等國也進行了相應的實踐嘗試,但將質量評估全面運用到公共衛生領域并使其真正產生效果還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還缺乏足夠的理論基礎,尤其是缺乏可供參考的標準、成熟的經驗和循證化的方法。其次,各部門普遍重視短期績效,質量評估強調對過程的控制來保證最終的健康效果,看重的是長期的保障,而不是一味追求不可控的健康指標,因而可能難以被有關部門所接受。另外,公共衛生的內涵和機構職能劃分還有待進一步明確。公共衛生及機構提升服務質量、提升履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能力是一個持續而長久的過程,隨著衛生技術的發展和政府資源投入的增加,公共衛生服務的質量將得到持續提高,并最終實現全民健康狀況改善。
參考文獻:
[1] 劉激揚,余智萍.我國當前醫患關系現狀探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8,18(7):988-989.
[2] 王炳毅.政府醫療管制模式重構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04).
[3] 張松榮.深圳市慢性病防治機構服務質量評估指標體系與綜合評價模型研究[D].中南大學,2010(05).
關鍵詞:基層醫改 新制度 財務管理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后,所有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定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管理,基本實現收支兩條線管理,實現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在新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執行過程中,通過實踐經驗,探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的財務管理。
1、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定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管理,綜合改革中與財務管理有關的改革措施
1.1按規定執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使用率達到95%以上,并實行藥品零差價,所有西藥及中成藥都進行零差價銷售,不再有藥品利潤;中草藥按規定有25%以下的差價利潤;疫苗歸屬于衛生材料明細核算,不屬于藥品核算范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及藥品零差價銷售后,財政部門按規定給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獎補專項經費補助。
1.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本轄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遵照國家制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各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各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是免費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壓力較大,因此,政府按規定核定對其所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給予專項補助。2009年財政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各項公共衛生服務支出,均列入“公共衛生支出"明細科目獨立核算,同時,必須按使用資金性質分類分項明細核算。如果是自有資金,則在“自有資金”項目歸集;如果是財政資金,則必須按財政對應的補助資金項目明細歸集核算。
1.3執行一般診療費制度
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門診掛號費、診查費、注射費(含靜脈輸液費,不含藥品費、耗材費)以及藥事服務成本合并為一般診療費,不再單設藥事服務費。一般診療費的標準為10元/次,內含專家門診的診查費用。執行一般診療費制度后,收費行為更加規范,更利于財務監督與管理。
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新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以下簡稱新制度)賬務處理淺析
新制度與舊制度對比,主要區別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庫存物資核算、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等資本性支出、財政專項補助處理、財務報告分析。
2.1新制度記賬基礎
以收付實現制為記賬基礎。以現金收到或付出為標準,記錄收入的實現和費用的發生。
2.2庫存物資核算
新制度庫存物資包括的內容比以前多,藥品、疫苗、低值易耗品等都歸屬于“庫存物資”范疇。新制度庫存物資一般賬務處理原理與舊制度基本一致,但新制度取消了“藥品進銷差價”科目,所有庫存物資出、入庫均以進價核算。按規定收取的中草藥差價、疫苗差價收入,直接在收入中核算反映。
2.2.1 西藥及中成藥銷售的賬務處理
西藥及中成藥以進貨價銷售,沒有差價收入,計算藥品銷售成本時不再計算差價率。采購入庫、調撥、確認銷售收入、結轉銷售成本等環節均以進貨價核算。
2.2.2中草藥賬務處理
2.2.2.1采購入庫時(以供應商進價入賬)
借:庫存物資-藥品-藥庫-中草藥
貸:應付賬款
2.2.2.2科室領用中草藥時(以進價調撥)
借:庫存物資-藥品-藥房-中草藥
貸:庫存物資-藥品-藥庫-中草藥
2.2.2.3確認中草藥銷售收入(按物價規定零售價),
借:庫存現金等
貸:醫療收入-門診收入-藥品收入-中草藥等
2.2.2.4中草藥銷售結轉成本(按進價結轉)
借:醫療衛生支出-醫療支出-藥品支出-中草藥
貸:庫存物資-藥品-藥房-中草藥
2.2.3疫苗會計處理
2.2.3.1采購進貨時(以上級疾控部門進價)
借:庫存物資-衛生材料-疫苗
貸:應付賬款
2.2.3.2門診疫苗銷售收入(按規定零售價)
借:庫存現金等
貸:醫療收入-門診收入-衛材收入等
2.2.3.3疫苗銷售結轉成本(按進價),
借:醫療衛生支出-公共衛生支出-材料支出-疫苗支出(使用財政基本公衛補助資金或自有資金)
貸:庫存物資-衛生材料-疫苗
2.3資本性支出賬務處理
新制度取消了“專用基金-修購基金”明細科目,固定資產、在建工程、設備購進等資本性支出發生時,直接列入當期支出。
2.3.1固定資產賬務處理
新財務制度第三十一條 規定,固定資產是指單位價值在1000元及以上(其中: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1500元及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類物資,應作為固定資產管理。分為四類:房屋及建筑物、專業設備、一般設備和其他固定資產。
2.3.1.1固定資產購進,按相關價款
借:固定資產
貸:固定基金-固定資產占用
同時,做支出分錄,
借:財政基建設備補助支出
或醫療衛生支出-醫療支出-非財政資本性支出-房屋建筑物購建等
貸:銀行存款等
2.3.1.2出售、報廢、毀損、無償調出、對外捐贈的固定資產,按規定報經批準后,按照處置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
借:固定基金-固定資產占用
貸:固定資產
同時,如果有變價收入的,按變價收入減支出凈額
借:銀行存款
貸:應繳款項或其他收入
2.3.1.3盤盈的固定資產,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同意后,按照同類或類似資產市場價格確定的價值
借:固定資產
貸:固定基金-固定資產占用
2.3.1.4盤虧的固定資產,按規定報經批準后,按賬面價值
借:固定基金-固定資產占用
貸:固定資產
對于可收回賠償款的,在實際取得賠償款時
借: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貸:應繳款項或其他收入
2.3.2在建工程賬務處理
2.3.2.1在建工程購建時
借:在建工程
貸:固定基金-在建工程占用
同時,做支出分錄,
借:財政基建設備補助支出
或醫療衛生支出-醫療支出-非財政資本性支出-房屋建筑物購建等
貸:銀行存款或現金
2.3.2.2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時,按照有關規定確定的工程實際支出,
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
借:固定基金-在建工程占用
貸:固定基金-固定資產占用
2.3.2.3無形資產及其他資本性支出賬務處理原理與固定資產賬務處理基本一致。
2.4財政補助收入及支出賬務處理
2.4.1財政補助收入核算從財政部門取得的基本建設補助收入、設備購置收入、人員經費補助收入、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收入及其他項目補助收入等。各項財政補助收入按明細項目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2.4.2新制度取消了“財政專項支出”科目,增加“財政基建設備補助支出”科目。財政補助資金安排的基本建設支出、設備購置支出通過“財政基建設備補助支出”科目歸集核算。人員經費補助收入和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收入等財政補助資金使用時,直接通過“醫療衛生支出”科目歸集核算。
2.4.3設置財政基本支出備查簿,詳細登記使用人員經費服務補助收入、公用經費補助收入等支付基本支出情況;設置財政項目支出備查簿,按照具體項目詳細登記使用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收入、基本建設補助收入、設備購置補助收入等支付項目支出情況;包括安排基本支出、項目支出的日期、事由、金額等資料。
2.4.4.期末,分析計算本期基本支出補助結轉、項目支出補助結轉(余)
借:本期結余
貸:財政補助結轉(余)-財政基本補助結轉(或財政項目補助結轉)
2.5財務報告分析
2.5.1新制度下,財務報告反映財務狀況和業務開展成果,更強調預算執行情況。會計報表減少醫療支出明細表、藥品支出明細表,增加了業務收支明細表、財政補助收支明細表、財務情況報表。
2.5.2藥品收入及支出不再單獨設報表反映,“藥品收入”歸屬于“醫療收入”的明細科目核算;“藥品支出” 歸屬于“醫療衛生支出”的明細科目核算。
2.5.3“財政補助收支明細表”,反映每項財政資金收入、支出。“財務情況報表”主要反映業務開展情況、預算執行情況、綜合藥品比率、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等財務分析指標。
3、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后的財務管理
3.1強化預算約束機制。合理編制預算,所有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分析預算年度收入的增減變化因素,測算編制收入預算;根據業務需要和財力狀況,編制支出預算,定期開展醫療服務成本測算,科學考評醫療服務效率,對經常性收支按照“總量控制、以收定支”原則核定收支;對建設發展支出(項目支出),由財政安排的實行專款專用,按規定報批后才能使用。
3.2規范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建立完善的內部財務管理體系,促進單位財務管理工作規范化。建立健全內部稽核制度,加強財務人員素質提升。
3.3建立健全資產物資管理制度,提高資產使用效益,防止資產流失。對資產物資的購建、審批、驗收及款項支付環節進行有效監督和制約。
3.4單位、科室和個人不得收取款項或設立“小金庫”。
這次專項整治活動,從2005年8月10日開始到現在,通過全體衛生監督員的共同努力,已基本完成了城區公共衛生市場專項整治任務,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一、專項整治工作的基本情況
(一)專項整治工作布署比較周密,宣傳動員廣泛深入,跟蹤報道及時。
結合我縣實際,認真制定了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提出此次專項整治工作的檢查內容主要是城區各公共衛生行業單位的“兩證”持證情況、衛生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情況、衛生設施和衛生條件情況。成立了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職責分工。通過印發通知和宣傳車播放錄音,向人民群眾宣傳此次專項整治工作的意義和作用。同時利用電視、報紙新聞媒體,對專項整治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及時報道。
(二)全體衛生監督員齊心協力,工作干勁很大。
這次專項整治活動,在兩位副所長的帶領下,全體衛生監督員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協同作戰,密切配合,保證了專項整治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監督檢查認真,指導整改嚴格。
專項整治活動中,衛生監督員嚴格按照《城區公共衛生市場專項整治實施方案》中檢查內容要求,對被監督對象進行認真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后,本著“檢查指導、督促整改、管理處罰”的原則,視其情節輕重進行相應的處理。
二、專項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果
(一)樹立了衛生監督所的執法形象,擴大了衛生監督工作的影響力,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這次專項專項整治活動,由于布署周密,措施到位,宣傳廣泛,報道及時,整體行動,查處認真,社會各界與人民群眾反響較大,對衛生監督所及衛生監督工作也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
(二)進一步摸清了城區公共衛生市場的基本情況
這次專項整治活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摸清城區公共衛生市場的基本情況。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專項整治組對城區各街道公共衛生行業單位進行拉網式檢查,基本摸清了城區公共衛生市場的基本情況,為下一步日常衛生監督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三)規范了城區公共衛生市場秩序,改善了城區公共環境。
一是清理規范了“兩證”持證行為。公共衛生行業《衛生許可證》和從業人員《健康證明》是“創衛”工作的一項重要檢查內容,也是公共衛生行業必須具備的合法經營依據。專項整治檢查中,重點檢查了持“兩證”生產經營行為。共查處無《衛生許可證》生產經營的戶,《衛生許可證》過期未及時審核的戶,重新審核發放《衛生許可證》戶(食品衛生行業戶,公共場所戶)。從業人員無《健康證明》從事生產經營服務的人,督促從業人員健康體檢人。
二是督促被監督對象對提出的整改要求進行整改。在專項整治檢查中,凡發現被監督單位有不符合衛生要求和相關衛生法律法規規定的,都下達了衛生監督意見書,要求被監督對象進行整改。共下達衛生監督意見書份,提出整改意見條,督促落實整改戶。
三是加大了對違法生產經營行為的處罰力度。施行衛生行政處罰戶,其中警告戶,罰款元,沒收食品公斤,價值元,沒收過期、變質化妝品瓶(盒、支),價值元,沒收違法所得元,責令停業整改戶,取締戶
三、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城區公共衛生市場基本情況還不夠詳細
這次專項整治的對象主要針對沿街有門面的公共衛生行業單位,那些不在沿街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沒有監督統計到位,衛生監督遺留死角,可能留下衛生安全隱患。
(二)“兩證”持證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衛生意識和衛生法制觀念的逐步提高,大部分被監督對象都能持“兩證”規范生產經營。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兩證”的持證率特別是從業人員“健康證明”的持證率不是很高。
(三)工作觀念有待進一步轉變
新形勢下的衛生監督體制對衛生監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衛生監督工作已由原來的“監督—管理”模式向“監督—管理—服務”模式轉變。但是我們很多衛生監督員都還沒有轉變工作觀念,注意工作方式,提高服務意識。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擴大監督覆蓋面,注意日常監管。專項整治工作轉為日常監督管理工作后,相關職能科室要認真履行自身職責,擴大監督覆蓋面,堅決不留死角,不留衛生安全隱患。
(二)鞏固城區公共衛生市場整治成果,監督力量重點向鄉鎮轉移。此次城區專項整治工作的成績是明顯的,應在此基礎上,擴大這項成果,做好中秋佳節月餅市場的整治工作。同時將監督力量向鄉鎮轉移,整治鄉鎮公共衛生市場。
(三)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處理大案、要案的能力。通過這次專項整治,曝露出我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在執法文書的制作上,還不夠規范。因此我們要加強相關業務知識的學習,熟悉衛生監督執法工作,提高辦理案件特別是處理大案、要案的能力。
附件:思南縣衛生監督所2005年城區公共衛生市場專項整治工作統計表
關鍵詞:公共衛生,演化,評估
一、引言
評估即價值的評定,是通過對照某些標準來判斷測量結果,并賦予這種結果以一定的意義和價值的過程。評估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某種程度上,從人類開始出現它就存在了。在公共衛生領域里的評估包括收集關于特定的醫療衛生保健產品或者服務的信息,意在達到這些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判斷。
公共衛生評估的產生實際上可以追溯到流行病學,或者研究影響人類疾病的發生分布和原因的因素。在某種程度上流行病學和醫學一樣古老。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被認為是現代醫學之父,在公元前5世紀他就暗示一個人的外在環境和個人行為與生病是有關系的。流行病學自從希波克拉底時代就有明顯的發展,在近年來它大大受益于社會科學里的方法和技術,尤其是心理學。然而,公共衛生評估的發展絕不囿于某個學科的發展,它有自己的發展規律。本文探討了公共衛生歷史上應用的所有的評估方法,并提供了一些這個領域里的關鍵進展,對每種方法提供了人們或者組織要么使用該種方法要么在它的發展中有幫助的例子。一般而言,這個總結主要集中在監控和評估的方法而不是實際的用于說明項目或者活動成功的實際標準或者指標。我們對一般的程序和原理更感興趣,因為我們想通過使用它們去監控和評估相關的項目以及從公共衛生監測和評估的歷史中汲取一些經驗教訓。
二、西方公共衛生評估的演化邏輯
在這個部分我們提供了一個公共衛生評估歷史的總結,討論公共衛生評估是如何取得進展的。按照四種主要的評估目的,我們粗略的把公共衛生評估方法分為:基本研究、狀態評估、衡量效力以及責任和遵從標準。對最重要的部分我們按時間的順序討論該種方法,有時和例子結合起來以更有效的說明該種方法。最后,重要的是注意某一種方法可能滿足不止一個評估目的。下圖是一個簡化的公共衛生評估演化樹,但是所提供的方法并沒有涵蓋公共衛生歷史上應用的所有的評估方法。
(一)基本研究
在公共衛生中,任何評估回答的第一步就是理解它發生的環境和影響它的結果的機制,例如:從業者需要理解疾病背后的原因,它們最終使用的任何活動的獨立性。實際上,在從業者發展它的活動之前,它們首先必須理解疾病的分布以及它們如何轉播的,對基本研究的知識積累在評估中是經常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它們為發現和或檢驗理論以及與活動相關的假設打下基礎。
正如前面所指,早在公元前5世紀,像希波克拉底這樣的學者至少已經思考到了環境、個人習慣和疾病之間的關系。在希波克拉底工作后的兩千年里人類思考疾病的原因,但是很少去衡量影響,直到1662年LondonerJohnGraunt出版了TheNatureandPoliticalObservationsMadeupontheBillsofMortality。該書第一次在人群中量化疾病譜,它用可利用的關于出生死亡和疾病的人口統計學數據去確定趨勢,檢查潛在的原因以及定量化影響,按標準化程序收集人口統計學數據形成了現代流行病學的基礎,這種研究方法意味著公共衛生評估的起源。Graunt的工作也經常被認為是人口統計學的誕生,它是一個致力于研究人口的規模、構成和分布以及源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遷徙模式變化的學科。像流行病學一樣,人口統計學在公共衛生評估里也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狀況評估
早期在理解疾病,疾病分布及其原因方面的努力為后來公共衛生的項目評估打下了基礎。這樣的信息是相當重要的,公共衛生評估者和政策制訂者也需要去了解人類疾病的狀況和潛在的威脅。他們甚至需要知道隨著時間的過去,人類健康的變化。對狀況的評估為政策制訂者提供這方面的信息。狀況評估包括評估特殊變量的條件和狀況(例如,死亡率,兒童營養,心臟病的發病率),通常設計一些活動去影響變量。
在1970s之前,公共衛生研究者和從業者已經使用較小規模的或者非常特殊的研究和調查去理解衛生活動,以評估相關的小范圍人群的健康狀況。在1970s早期,尤其是在政策層面,越來越認識到需要數據進行大規模的對比。對大規模比較數據的需求促進了產生世界生產力調查(WFS),它在1972-1984年間實施。WFS是我們定義的大規模標準調查的例子。
大規模的標準調查像WFS在財務上,技術上和后勤上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導致需要確定成本-效益方法,這樣才能收集到最需要的和最及時的信息。這樣,快速評估方法在1970s的后期應運而生。在公共衛生領域,與在其他學科里一樣,存在不同的快速評估方法。作為一種定性研究方法,快速評估方法可用于健康教育項目、計劃設計和評估的各個環節,具有快速、無需大量理論數據資料,并能評估潛在信息等優點,但它不提供評估特殊項目層面的活動的細節性信息。
在公共衛生領域,快速評估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由擴大的免疫計劃(EPI)所使用的方法。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在1974年設立擴大的免疫計劃,以增加對白喉、破傷風、哮喘、麻疹和肺結核的免疫覆蓋率。為了評估項目進展,在信息不是太可靠的情況下,世界衛生組織需要一個簡單的調查設計以衡量各國的免疫覆蓋率。為擴大的免疫計劃而設計的抽樣戰略雖然沒有傳統研究方法的嚴格,但是它更簡便和快速。
(三)衡量效果
經常地,公共衛生評估者尤其是那些工作在第一線的人不僅僅對知道一般人群的狀況感興趣,而且它們更想知道它們的項目是否對目標人群有理想的效果以及它們如何能為現在和將來的項目取得更好的效果,評估效果反映了這種需求。通過使用評估結果去確定項目的效果,在一些情況下,這種類型評估很明顯的和項目活動評估緊密地連系在一起,因而直接地有助于項目的實施。然而,直到
1960年代早期這種類型的評估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此時,用在公共衛生和社會服務上的資金卻增長迅速,隨著在社會項目上的投資,捐贈人、政府機構和公眾想知道他們的資金運行效果的證據,這樣公共衛生機構開始把重點集中在更系統地衡量特定項目的效果。以項目導向的衡量效果的監測和評估和前述的為狀態評估而使用的監測與評估之間的關系可能是模糊的,主要的區別正如我們已經定義的一樣,就是狀態評估獨立于一個活動,然而評估效果必須與一個活動效率相連。在公共衛生衡量效果中出現了一些主要方法和創新,這些既包括以影響評估又包括采用的一些管理辦法,我們主要討論健康影響評估和實踐研究。
健康影響評估,它源于前述的健康風險評估方法,可以追溯到1969年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案,該法案在確保新的發展項目、行動或者政策時充分考慮到環境問題的一股強制力量。它反映一些特殊的,在環境影響評估里沒有得到充分地對待的健康問題。環境影響評估方法在1986年世屆衛生組織報告關于環境影響評估的衛生安全之后,在1980年代后期開始更多地直接提出這些問題。世界衛生組織環境影響評估定義為“政策、計劃和項目可能是用于判斷關于人們衛生的潛在影響以及在人群中這些影響的分布的程序、方法和工具的結合。”
實踐研究。在1960s中后期,由于試驗研究較之在實踐、技術和倫理等方面地問題難以實施,作為一個替代選擇,實踐研究出現了。實踐研究的主要貢獻來自在資源受限的條件下,它為決策者提供一個決策合理的基礎。實踐研究是公共衛生評估方法在嚴格和可靠性上邁出的重要一步,然而在項目計劃和在項目編制中監控和評估系統卻落在了后面,作為回應,在70年代早期,美國國際發展署(USAID)由LeonRosenburg領導的咨詢小組,應用投入產出原理,開發出第一個邏輯框架分析法(LFA),用于項目的規劃、實施、監督和評估。1973年由USAID正式采用邏輯框架分析法(LFA),接著傳遍了世界各地,迅速被一些組織采用。
公共衛生從業者從1980年代后期廣泛使用該邏輯框架,在一個完整的形式里,邏輯框架為理論以及項目的基本假設提供了一個的圖形化的解釋,描述投入活動、產出、結果和影響的結構已經成為公共衛生標準評估框架,它可以確定這些因素之間的項目關系和相應的指標。邏輯框架最完整的形式可以提供一個明確評估問題、衡量數據來源和數據收集點的操作性框架。
1980s尤其是90年代更加把重點放在可問責性上,雖然已經設立一些改進的方法去確定項目影響,但是效率問題仍然廣泛存在,公共衛生活動也許會產出理想的結果,但是和這些結果相關的支出是多少呢?資源用在其他的活動是不是更好呢?效率分析——結果分析的一種類型,通過衡量效果或者是單位成本(財務的和非財務的)的效果回答上述問題。效率分析是評估研究回答的是關于項目成本與其收益的資金價值或者它提供的設備狀況的產生的效果這樣的一些問題。效果評估的兩個眾所周知的類型就是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率分析。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在公共衛生領域內績效監控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它需要說明影響的具體指標,尤其是在衛生保健管理領域和地區政府機構,如,美國衛生和人力服務部。加拿大政府定義績效監測為:“正在收集資料的過程意在評估滿足戰略結果的進展,可能的話提供進展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警告。”
績效衡量一般有三個特征。第一,開發一個明顯的目的目標和戰略;第二,開發和實施戰略以評估績效;第三,使用績效信息以改善管理實踐或者資源配置。當績效監測可能包括過程指標時重點經常首先放在記錄結果和影響上,當績效監測緊緊集中在結果和影響上時它就不能說明投入和過程可能會有的積極和消極的影響以及這些產出和影響的獲得。同樣的緊緊基于績效結果和績效影響的評估沒有提供充分的信息去完整的理解活動的效用和它實施的效果。
在1990年代早期,責任運動在公共部門里得到廣泛開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1993年美國政府績效和結果法案相聯系的結果管理運動,無論是動機還是責任運動都促成了在公共衛生組織里采用基于結果的管理方法。例如,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他們在1990年代后期采用了基于結果的管理方法,基于結果的管理運動直接回應了監控和評估往往只集中在產出而不是項目的實際影響的批評,基于結果的管理完全把績效管理和監控相連。在文獻中,最完整的定義之一來源于加拿大政府,它清晰地區分了RBM(results-basedmanagement)和PM(performancenitoring)。按照這個定義RBM是“一個綜合地有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它整合商業戰略、人、過程和標準以提高決策和驅動變化。該方法集中于過程早期的正確設計實施績效衡量,學習和變化以及報告績效”。同樣的UNFPI定義RBM為一種改進項目和管理效力和責任的方法。根據UNFPI,RBM使用結果作為計劃管理報告的基礎。RBM努力通過比較和分析實際結果和計劃結果通過一般的監測和評估報告,反饋和調整來提高績效。RBM方法在公共衛生里的評估通常在大型的多邊的捐贈組織里是非常普遍的。在那里,政府的政策需要結果導向的方法。
同時績效監控和基于結果的管理變得流行起來,一些組織開始采Cracknell所描述的項目循環管理方法去監控和評估。Cracknell使用該術語是針對開發領域的,盡管有一些公共衛生組織使用監控和評估系統被歸入到項目循環管理中去,這種方法結合了邏輯框架和基于結果管理的優點。項目循環管理認識到監控和評估在孤立的項目計劃和實施情況下是行不通的,所以它必須溶入到項目循環中去,一些項目循環管理在公共衛生中的運用,強調直接與項目目的、目標和活動相聯系的投入、過程、產出、結果和影響指標應該是混合的。當用這種辦法實施時,該種方法使組織沿著活動和產出的因果鏈以獲取特定的影響,從而顯示進展,把經驗教訓反饋到項目管理中去,也是公共衛生項目循環管理中一些方法的普通要素。
(四)責任/和遵從標準
評估要完成的第四個目的就是責任或者遵從標準,遵從標準評估一個項目或者組織遵從規則授權標準或者其他的正式規則的環境。在某種程度上,捐贈人使用遵從標準監控以確保他們的資金接受者完成合同或者要求所強調的活動。在這種意義上,在衡量效力評估中的影響評估方法在有些時候就是用于責任和遵從標準目的。
在1970年,隨著環境保護組織的建立和1970和1980年代對有毒廢棄物的恐慌,政府和公民一樣在監控環境和衛生問題時變得很積極,我們把這類的公民和監控活動稱為是守門人和公民監控。環境保護署(EPA)和職業安全和衛生管理局(OSHA)是法律授權的,保護公民健康和環境的看門人組織的例子。EPA和OSHA起著正式的規范的作用去監控環境的和工廠暴力的組織,當這種暴力發生時,工廠會受到罰款和可能會失去從業的執照。公民監控是指較在不正式的場合下公民經常不是在法律授權范圍類執行監控的。
當守門人和公民監控采取“大棒”的方法來監控和遵從標準時,資格認定和委派使用“胡蘿卜”的方法去引誘組織滿足保證人民健康和提供高質量服務的標準,這在衛生領域里實際上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其主要是由于醫生被迫獲得營業執照。直到近來這才開始作為一種給組織和公司一個競爭的契機的戰略而變得流行起來。資格認定和委派在組織層次上可以使那些公司和機構區別他們的產品和服務是否滿足較高的質量標準,這種監控戰略在管理保健領域越來越流行。
三、啟示
按照評估的四個基本目的,我們討論了在公共衛生領域里的監控和評估的演進:基本演進,狀態評估,衡量效力以及責任和遵從標準。這是一個討論公共衛生監控和評估演進的有用框架,也有些討論了其他的一些評估目的傾向,但這里沒有得以展開。這里提出了當今公共衛生監控和評估系統里的更一般的因素。這些因素可能沒有在演進討論里出現,但是對理解公共衛生監控和評估的方向任然是重要的。我們之所以對一般的程序和原理更感興趣,是因為不僅使用它可以監控和評估項目,而且還從公共衛生監測和評估的歷史中可以得到的啟示。這里我們總結了那些一般的因素和交叉的趨勢以及強調一些上面討論的更廣泛的傾向。
(一)項目循環管理方法傾向
公共衛生評估開始把重點放在可量化的方法上(例如健康風險評估、大規模標準調查),同時現在許多公共衛生組織相應的開發出了很好的、系統的和整合的監控和評估系統。盡管在開發監控和評估系統的這些組織中,具體的步驟都不一樣,但是監控和評估應該包括以下項目應該取得廣泛共識:概念模型開發,計劃編制,實施,監控和評估系統的修正和調整,數據分析,溝通,以及反饋到項目層和管理層的決策制定中去。
邏輯框架在項目循環監控和評估中是重要的工具,他們為概念化理論因果聯系、活動點以及活動和目標狀況之間的假設關系提供了圖示化幫助。一些組織使用理論模型,提出在項目活動和目標情況之間的假設聯系;其他組織使用邏輯框架作為計劃編制工具。然而在許多情況下邏輯框架既包括理論之間的聯系也包括項目因素。
(二)結果和過程評估的增加
盡管一些公共衛生組織把結果和影響方法加入到監控和評估系統中去,但是也有一些組織強烈地爭論要完全地把過程評估和結果評估完全整合到一起,他們認為評估不是簡單地檢查過程或者影響而應該是他二者都很重要,過程評估提供環境和對產生結果的項目的理解。然而許多公共衛生組織對過程評估和結果評估同等對待,一些組織認為過程導向評估和參與導向評估是為新公共衛生而設計的。
(三)強調方法上的精確
公共衛生領域使用精確的方法和確保在評估設計、數據收集和分析的整合方面相應的更為重要。在以研究為導向的組織里尤其是這種情況。在其他許多組織中,對一個特殊活動的變化指標和變化的歸因進行區分有一個清清晰的認識,衡量工作尤其是后果和影響衡量必須顯示因果和影響關系。
公共衛生評估的演進顯示了越來越選擇更復雜的方法和工具以區分項目影響和所屬原因。隨著這些方法和工具也越來越多的用于實踐,把總項目影響從凈項目影響中區分開來的能力也在不斷的增加。
使用更復雜的方法和工具的趨勢可能更易于面向未來,正如一些公共衛生評估專家所支持的,重新回到使用實驗設計以及多階層模型的增長,縱向的調查回歸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系統(GIS)也成為一個通用的工具,隨著對健康監測和監控服務配置應該反映人群需求而這些需求隨著地理狀況變化而變化。
一般地,在公共衛生內部越來越重視生物學方法和系統思想。這些模型認識到真實世界裝置具有動態的和不可預料的特征,模型建議衛生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個人之間的,社會文化的,環境的政治因素所影響,為了反映這些更復雜的模型,一些評估方法開始從定量分析、實驗分析到一個更廣闊的系統分析。
(四)越來越多地使用定量的和混合的方法
出現在公共衛生機構里的普通的監測和評估原理使評估應該既使用定量數據也使用定性數據。定量數據來自于那些易于量化的情況,取得這些定量數據所使用的方法變化的范圍很大,但是必須包括調研,實驗,和直接的衡量。然而另一方面,定性數據不能以量化的數字的形式進行總結,使用收集定性數據的方法一般包括焦點人群調查,參與式調查和人種學。
CDC(The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強調數量信息和質量信息的整合可以幫助確定證據是充分而全面的。Buckner等指出越來越多的興趣放在對評估項目績效的質量標準上來,例如,保健的質量。從業者也認識到數量方法和質量方法的互補性質,從那些不同方法的到的數據幫助確定更可靠的結果。質量評估方法越來越受到歡迎,盡管他們仍然處在使用的早期階段。
(五)對公眾的責任
近20年公眾越來越重視可問責性。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者通過對項目實施促進參與的方法提供一個平臺。這樣越來越多的利益相關者參與其中,在公共衛生評估中,這成為一個基本的準則,即公共衛生利益相關者必須參與到活動中去。
對公眾的責任也隱含在績效和基于結果的衡量方法后面,這些方法反映了對更清晰地說明取得的結果和確保資源在獲得這些結果時以最有效的方式來使用等等方面不斷增長的需求。在某種程度上,資格認定和委派項目也反映了公眾對了解和他理想的高質量的服務的需求。
總之,公共衛生評估方法可以大致分為四類:基本研究、狀態評估、衡量效力以及責任和遵從標準。通過對公共衛生評估方法演變的考察,我們可得知在改領域對需要良好的監控和評估已經達成共識;越來越多地使用項目循環管理方法,該方法把監測和評估和項目計劃編制清晰的連系在一起;在項目管理中重點放在結果的反饋和使用上;既使用的定性數據也使用定量數據;在機構內與監控有關的問題開始考慮合作。超級秘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