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4 17:23: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學原理小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接受主體;教學模式
距離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設立,至今已經過去31個年頭。31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為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專門人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不能否認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與現實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需要還存在著很多差距和問題。主要表現為單一型人才培養模式與多樣化社會需求之間的脫軌。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受教育者的接受效果不理想。
一、《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課程的整體教學思路
接受即教育的實現。一般來說,個體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諸多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只有知、情、意、行同時發揮作用并形成合力,才可能推動個體由“知”到“行”的轉變,進而養成行為習慣并內化為思想品德。如果教育者孤立地從某一個環節進行教育而不兼及其他,則很難推動接受主體思想矛盾運動轉化。因此,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時,可以從某一開端入手,也可以有所側重,但不可以忽視或放棄其他環節,而應使各個環節同時發揮作用。但實際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堂教學實踐受現行評價體系等因素影響,一考定終身單一考察知識掌握的程度,較為重視“知”的環節,重結果輕過程。如此教學,最終結果只能是單一發展了接受主體的閱讀、記憶、背誦等知識技能,而情、意、行等有益大學生個體心智發展并有益社會需求的環節卻被有意無意的忽略了。
(一)《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課程的評價理念
信息時代,知識已呈現指數級增長態勢。在《善于學習增強本領努力實現“中國夢”》中談到:“有人研究過,18世紀以前,知識更新速度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來,人類社會創造的知識比過去3000年的總和還要多。還有人說,在農耕時代,一個人讀幾年書,就可以用一輩子;在工業經濟時代,一個人讀十幾年書,才夠用一輩子;到了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必須學習一輩子,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主動學習、自主思考是接受主體獲得知識的重要辦法;被動接受或以考試為外驅力的鸚鵡學舌式復述也是獲得知識的途徑,但卻難以達到教育的本真目的。作者在2014201502學期承擔了二學位《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課程的講授任務,借著考試形式教師自己決定的機會,改變了傳統的平時成績20分,期中期末各40分的重知識考核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考核理念,確定了過程性評價理念。即唯一標準答案的卷面考試不再是唯一考核形式,確定使用多種過程性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綜合評價。
(二)《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課程的評價方式
以卷面考試為主要考核辦法的終極性評價,相對來說是有缺陷的。一是不公平:有的接受主體因為記憶力強,即使不經常出勤或者出勤了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上課過程中沒有任何的思考、沒有任何的貢獻,也可以靠著考試前的突擊取得不錯的成績;二是不全面:卷面考試單一考察接受主體的知識技能,即使卷面題型中注重了主觀、客觀試題的比例,仍然主要側重了“知”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養。相對而言,過程性評價方式可以解決“不公平、不全面”的問題。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習過程,重視非預期結果。接受主體的學習方式或過程不僅是決定學習結果的重要因素,而且學習過程本身就是考核學習結果的重要內容。“教學與評價如影相隨,相輔相成。教學內容一旦確定,就應該考慮如何評價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課程的評價方式采用多樣化考核模式。在開課之初,作者發給上課學生一個教學大綱,教學大綱主要包括:(1)本門課程的課程計劃,注明上課時間、地點和主要的教學內容及各項教學內容的開課周次及時間;(2)作業計劃,在各教學內容及開課周次下會布置相應的作業。有課堂辯論、小論文、測驗、調研報告、小組展示等。接受主體在開學初已經一目了然這門課的任務,提前會有一個規劃,學業壓力也會分散在不同的周次;(3)評價表,對上述作業計劃如何評定分數輔以相應的評價表,這些評價表格可以幫助接受主體有針對性的準備自己的課業;(4)課程分數構成,出勤10分+課堂表現20分+論文20分+小組展示調研成果20分+測驗30分=100分。
二、《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課程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出勤及課堂表現
關注出勤,如果不出勤,在這門課上就不可能學到什么。出勤了但沒做跟這門課學習有關的事情也是徒勞無功。如何記錄出勤?如何判斷每位學生的課堂表現?作者采用的方法是上課之初,要求每位學生制作自己的專屬個性桌牌,唯一硬性要求是字體要足夠大,以后每次上課都要擺放在自己面前。同時,上課的時候,作者不再局限于小小三尺講臺宣講式上課,而選擇拿著幻燈片翻頁筆在學生中間穿梭。通過與點名相結合的方式很快就能夠喊出每個人的名字,不僅考察了出勤情況,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而且可以通過近距離的觀察,記錄學生的思考、反應、討論、回答情況評定其課堂表現。
(二)論文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課程中的很多教學內容非常貼近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距離接受主體自身的生活經歷很近,可以根據其經驗感受激起寫作興趣。因為很多接受主體寫作論文的經驗并不多,所以較為注重說清楚問題和論文展開的邏輯聯系層面,在字數上并不過多要求。本門課程中,作者布置了幾篇論文題目備選。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變化了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體面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應如何與之對接才能發揮其實效性?可以選擇一個熟悉的群體作為切口進行探究。因為接受主體在十幾年的求學生涯中已經較為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種種,積累了很多感性想法,借此寫作論文的機會可以較為系統地總結、梳理。在論文寫作之前,作者提供了一些查閱、篩選資料的途徑和辦法。同時接受主體可參考在開課之初發的教學大綱里的論文寫作評價表。要求在正式寫作之前提交論文寫作提綱,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安排寫作順序,在論文題目和各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之間注意整體協作。通過接受主體查閱資料、構思寫作提綱并最終付諸寫作的過程中鍛煉了其動手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并為探究其他問題進而嘗試解決問題打下了一個基礎。
(三)調研與小組展示
在講到思想政治教育四要素———主體建設、對象分析、環境建設、目標和內容時,作業計劃在各要素部分都設計了接受主體要面臨的一個挑戰———制作調查問卷,并在發放之后回收、篩選有效問卷。在此基礎上分析數據,寫出調研報告并在小組展示環節展示小組成果。同樣有一些題目供各小組選擇,如:新課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人格魅力塑造問題;大學生上網行為調查與建議;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與職業融通問題;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視野下赤峰學院建設問題;新課改背景下中學政治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實踐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專業的融合••••••。這一部分中,開學之初就要求班長和學習委員按照性別差異、性格差異、小組成員任務差異的異質性要求編排4-6人學習小組。提前幾周選擇作業計劃中的感興趣的備選題目,要求各小組盡量分散選擇,做到每一個問題的探究任務都有小組承擔。設計調查問卷之前,作者給各小組發放參考樣卷,引導各小組根據各自的選題重點、難點設計題目,確定調研對象和發放問卷數量及有效問卷的要求。前期工作做完之后,作者發放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以往畢業生寫作的調研報告畢業論文作為參考,各小組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柱狀圖、餅圖或者表格來分析問卷數據并得出結論進而輔以針對性的意見。通過設計調查問卷、發放、回收、分析數據,并寫作調研報告、展示調研成果,各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又有精誠合作。這些事情是大多數學生以前從未經歷的,小組成員在討論、形成思路、付諸實施的過程中相互間思想、情感的碰撞,行為的協作使得接受主體們收獲了友誼、知識、興趣、合作、責任,更收獲了團體攻關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測驗
作業計劃中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除了課堂討論、論文、調研和小組展示的部分,其余部分作為測驗范圍。作者打破了以往教師出題的慣例,而是面向接受主體征集題目。要求各學習小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擬教師出題。設計的測驗題目要做到數量適中、難度適中(能夠在90分鐘之內做完),既要有一目了然的客觀性試題(比例不能超過40%),也有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主觀性試題。接到任務后,各小組成員情緒高漲,紛紛翻閱筆記、教材,找出知識點,設計主客觀試題。所有小組設計完試題并作出客觀題答案、列出主觀題思路后將成果貼在教室墻上,各小組依次參觀。最后,作者在各小組設計的題目中選擇了部分有代表性的試題并標出出題小組作為測驗內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接受主體教學模式效果及反思
因為改變了一考定終身的考核辦法,接受主體教學模式依托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整個課程學習過程的方方面面,每一個過程都是最終成績的組成部分,考試僅占一小部分。所以上課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能夠做到自己對自己負責,每一部分的分數都靠自己努力換來,而不是過去臨陣磨槍的考前狂背。學期結束時,跟學生座談了解情況,大部分學生覺得學習積極性被調動了,學到了除了知識之外的東西,鼓勵作者今后繼續采用并完善這種教學模式。但也有部分學生認為一直有任務跟著整個學期都很緊張,習慣了以往的壓力周期,這種模式有點不太適應,但是客觀上還是認可的。盡管有了學生的支持,但是回顧起來,因為第一次采用這樣的教學模式授課,整體的駕馭能力不足,課業的設計、各部分的評價還是不完善,有待在實踐教學和時間流逝中繼續思考和構建。“沒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學生在教學中的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就可能蛻變為‘馴獸式’的活動。”參與、創造教學過程,為課堂做貢獻,不再是與己無關的講堂,而是積極主動、自主規劃,成為自己發展的主人的平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并通過自身的創造性活動,不斷開辟未來、塑造自我?教育者主導型教學側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接受主體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關注學生全面、可持續的發展,根據《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課程教學的重點、難點及大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設計問題體系,并把教學過程打造成師生交流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大學生不僅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教學資源,是課堂教學的貢獻者。因此,這種教學模式突破了過于理論化和理想化的教學內容,使接受主體由原有的被動式學習變為一種主動的興趣追求。
參考文獻:
[1]王愛娣.美國課堂教育,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64.
[2]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關鍵詞:多元化 考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1(a)-0204-02
課程考核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時,國內大部分高校將學生的考核成績作為評價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農林院校開設的農科大學物理,相對工科院校的大學物理,其難度和廣度都有所下降,更加強調物理原理在農林領域的應用。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農科大學物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遇到了諸多的困難:首先,農科院校學生的物理和高等數學基礎一般較弱,所以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不高[1];其次,大多數學生覺得農科學生沒有必要學學物理,因為學生覺得沒有用,當然這是學生視野的原因。因此,大學物理在農林院校中補考率一般都比較高[2-4]。因此,設計科學合理的課程考核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
1 農科院校大學物理考核現狀
目前,國內農科院校大學物理的考核方式一般采取如下兩種方式[5]:(1)30%平時成績+70%期末成績;(2)20%平時成績+20%期中成績+60%期末成績。公式中的平時成績、期中成績、期末成績均采用百分制。平時成績一般包括考勤、作業、課堂問答等。期中成績和期末成績一般采用閉卷考試的方式進行計分。在具體的實踐中,期中考試由于沒有專門的組織和考場,學生作弊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其公平性遭到了質疑。所以,有些老師用課程小論文、分小組專題討論和演講的方式代替期中考試,從而避免期中考試的弊端。期末考試一般是統一組織、統一命題、統一監考、統一閱卷,學生作弊的概率很小,成績的可信度較高,能夠客觀公正的顯示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在上述的考核方式中,平時成績注重學習過程的考核,期中成績和期末成績注重學習結果的考核。從實踐中看,平時成績的計算比較靈活,學生參與小組討論、寫小論文的積極性較高,對于正式的閉卷考試則感覺到壓力很大,因此心中抗拒性很大。同時,大學物理承擔著傳遞科學思維方式的作用,這才是大學教育最初的目的和最終的落腳點。用期末閉卷考試的方式只能考察學生對已有知識的掌握程度,無法推動科學思維方式的傳遞。
2 傳統考核方式的弊端
筆者通過實際的教學經驗和與學生的交流發現,傳統的考核方式存在如下的弊端:
(1)許多同學反應平時的作業成績不能客觀的顯示自己的學習效果。目前,大部分的作業均來自于課本的課后題,而大部分的課后題都可以找到答案。因此,有些抄答案的作業,得到了很高的分數;而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的同學,有可能作業分數并不理想。這樣,就很不公平,而且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因此,有些同學認為作業成績不應該計入平時成績。
(2)有部分學生認為考勤也不應該計入平時成績。因為大學學習強調自主性,學生要聽哪個老師的課,選擇用哪種方式學習,應該具有完全的自。有些課程自己完全可以自學完成,而且自學的效率要比聽老師講課高得多;而且現在網絡課程很發達,使得自學完全有可能實現并且有更高的效率。因此,不應該以考勤的方式強迫學生來教室聽課。
(3)有學者認為,期末考試只注重學習結果的考察,忽視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養,違背大學教育的初衷[6-7]。從某種意x上講,期末考試就是考學生的記憶力,有些學生在平時完全不學習的情況下靠突擊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績,這對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應對實際問題的能力沒有任何幫助。因此,應該重視平時考核而降低期末考試的權重。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應該提出一種更加多元化的考核方法,避免上述考核計分方法的弊端,同時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8]。
3 農科大學物理新的計分方案
(1)筆者建議,期末閉卷考試應該繼續堅持,因為期末考試成績的可信度較高,能夠客觀公正的顯示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應該繼續堅持。但是可以不必所有的學生均參加期末考試,因為期末考試對于顯示學生平時學習過程的效果不佳。因此筆者建議可以根據學生平時的具體表現,選擇一部分學生不參加期末考試,而完全根據學生平時的表現,直接給出最終的考核成績。這樣,平時認真學習、善于思考、能夠提出創新性問題、表現特別優秀的學生而期末考試欠佳的同學就可以得到公正的分數,而不必在期末考試前拼命記憶那些對于提高自己思考能力毫無用處的知識點。但是,這部分學生的比例必須嚴格控制,否則會導致“走后門”等現象的發生。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這部分學生的比例控制在10%比較合適。實際操作中,可以利用一切的辦法(比如錄音、照片等)記錄學生平時的表現作為證據留存,期末讓學生自由申請免考的資格,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記錄,批準少量學生免考(10%左右),然后將免考學生和相關的證據資料公示,接受所有學生的監督。
(2)期末考試,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開卷或者閉卷考試。開卷考試的試題可以選擇的更加開放,更加注重大學物理思維方式的考核。這樣,選擇開卷考試可以有效的避免考試前突擊、死記硬背的閉卷考試弊端。更進一步的,甚至可以選擇口試的方法來進行期末考試。當然,口試的題目要精心的選擇,口試的現場也要進行錄像、錄影作為證據留存,以備查詢。同時口試不宜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否則就會出現“搭便車”現象的出現。嚴格控制口試的時間,否則對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時間負擔。
(3)適當加大平時考試的權重。在此種情況下,平時成績可以采用小組成果展示、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查資料回答等方式進行。這些方式均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用物理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平時成績的百分率可以提高到50%左右。
4 結語
該文通過教學與實踐,提出了新的大學物理考核方式。該方式注重平時的學習和考核,可以避免期末閉卷考試的弊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參考文獻
[1] 胥建衛.農科大學物理課程考核計分方法新探索[J].亞太教育,2015(7):124.
[2] 吳木營,胡西多,李洪濤.大學物理的考試方式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8(5):175.
[3] 白秀麗,馬書云.關于工科大學物理考試內容改革的探討[J].物理通報,2012(4):19-22.
[4] 胡俊麗,崔文麗,趙瑞娟,等.大學物理(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學生不及格原因的調查分析[C]//2012年全國高等學校物理基礎課程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5] 馬冠雄.探討大學物理考試改革的內容與途徑[J].考試周刊,2015(26):1.
[6] 張伶莉,王曉鷗,孟慶鑫,等.大學物理課程考試方法改革與實踐[C]//2014年全國高等學校物理基礎課程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一、建立課題組,確定研究課題
課題組從高一年級產生,原則上自愿報名,由有興趣且有能力的十五名學生組成,并選出一名組長作為負責人,組長一般由具有組織和管理能力的人來承擔。因為高一下學期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經濟方面知識,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社會生活中選題。教師在該環節中最主要的工作:一要當好“記錄員”,盡可能把學生提出的各種課題記錄在案;二要當好“裁判員”,在認真聽取學生對各課題充分論證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觀點,挑選其中有研究價值和可行的課題;三要當好“規劃員”,根據學生觀點的相似性,把學生分成若干個課題研究小組。在這一階段,學生經過一定的時間通過報刊、電視廣播、自己的生活環境等多種方式獲得許多值得探究的課題,通過思考提煉出來,形成一個個問題或觀點,為選擇研究性學習課題奠定了基礎。如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研究;中學生消費面面觀;中學生上網情況的調查與分析,從“五一”、“十一”黃金周看當地旅游業的開發;從超市的興起看地方經濟的發展等等。在選題問題上,我十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鼓勵他們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確定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課程進行研究,因為只有以學生自主選擇為基礎,輔之以教師的指導和評估的正確選題,才能保證學生在研究性學習全過程中始終處于亢奮狀態,使整個學習過程充滿活力和希望。所以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多次召集課題組成員進行理論研討,憑著易操作、感興趣、信息流量大的原則,最后確定“從芝英超市的興起看地方經濟的發展”作為本次研究的課題。
1.課題的由來
芝英街道位于美麗的華溪江畔,離永康市區14公里,在330國道邊,風景優美,交通便利。芝英街道管轄范圍53.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952人,有78個行政村,三個工業園區,大小廠家1500多家,流動人口約為2萬。近幾年,隨著芝英民營經濟日益發展壯大,其產生的環境效應和產業效應有力地增強了客商的投資信心,吸引了大批客商來投資。給芝英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活力,而各廠家、商家要搶占市場,擁有自己的消費群體,就使出渾身解數,在芝英街道的一些重要地帶興辦了大大小小的17家超市。我們課題組認為這些超市的興起對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及對芝英經濟的發展都有重大的影響,因而有必要進行研究。
2.課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參與文獻查閱、社會調查等活動,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發現和研究問題,體驗和感受人生,從而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課題組成員走遍了芝英的大街小巷,對芝英超市作了全面的調查與分析,共同探討了芝英超市興起的原因、超市的經營理念及管理體制、超市面臨的競爭壓力及存在的問題,為今后超市的發展提出了許多合理化的建議,從而規范超市的管理,引導消費者合理消費,這對芝英經濟的發展乃至整個小康經濟的發展,都具有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二、制定研究方案,開展實踐活動
研究性學習過程一般分為選題、開題、研究、成果展示四個階段。選題是第一階段的中心任務,是研究性學習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和基礎。確定“從芝英超市的興起看地方經濟的發展”課題后,首先,我將課題組分成四個小組,如芝英超市的“概況組”、“管理組”、“弊端組”、“建議組”,每個小組由三至四人組成,各小組成員之間分工必須明確,如對資料的整理、論文的撰寫等都需要有專人負責,才能使課題得以順利進行。然后,我召集研究小組成員集中討論制訂具體的研究方案,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開展課題研究的實踐活動。
1.舉辦各類研究方案的輔導講座
由于學生剛剛接觸研究性學習,對其了解不深、知之甚淺。為了推進研究性學習,我特地給學生開設“科研方法專題講座”,系統地向學生講解“如何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如何收集和處理相關資料信息”、“如何撰寫論文或研究報告”、“如何開展問卷調查及實地調查”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了解研究性學習的基本常識。此外,。我還聘請了政府、工商所或稅務局的有關人員到學校舉辦“地方政府管理經濟的辦法與途徑”、“超市的興起與居民生活水平的關系”、“地方政府對超市的管理”等講座。通過這一系列學習活動,激活了已有知識,獲得了新知識,為下一個環節做好了準備。
2.課題研究的方法與步驟
開展研究性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研究課題選定后,教師就要指導學生探究問題解決的策略和具體辦法。而課題研究的方法很多,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問題的性質特點,靈活選用,綜合運用,揚長避短,生動活潑地開展課題研究。我在實際教學中,主要指導學生采取文獻法和調查法。
文獻法。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去閱讀、研究相關的歷史文獻和報章雜志,在眾多的信息中去比較、鑒別、判斷、取舍,使學生得到啟發,受到教育,開闊視野,探求新境。在這一環節,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據學生所確定的研究性課題,幫助學生查找參考文獻和參考書目,指導學生閱讀文獻資料,進行研究。當然,在網絡社會日益發展的今天,我們還要指導學生學會借助網絡工具,查閱參考文獻。這樣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學習研究、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本課題“概況”小組成員利用課外時間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并利用收集到的材料進行課題論證,使其更具說服力。他們查找了各村老年會里珍藏的村譜、永康志、鄉土教材記載等,來論證芝英具有悠久的歷史、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近幾年民營經濟的日益壯大,吸引了大批客商來投資,正由于擁有這樣龐大的消費群體,各廠家、商家把投資目光鎖定芝英,興辦了像“金都”、“華聯分店”等一些大型超市,超市的繁榮促進了一方經濟的發展,而芝英經濟的發展,對永康經濟乃至浙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從而明確自己所要研究問題的社會意義和價值,為課題的學習研究注入了強大動力。
調查法。實施社會調查是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第一步。社會調查具有開放性、探索性和實踐性,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這一環節,教師的主要工作有三:
一是教師要指導學生搞好調查方案的設計。調查方案要實用,要有一定的彈性,應包括調查目標、調查對象、調查內容、調查方法、調查區域、調查人員的組織分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措施等內容。“從芝英超市的興起看地方經濟的發展”的調查方案,其調查目標是通過調查把所學的商品、價值規律、市場經濟、宏觀調控、生產與消費的關系、經營者的素質等知識應用于實際,并在應用中提高能力,獲取新知識,培養創新精神,認識到人民生活水平在改革開放中提高,國家在改革開放中富強;調查對象是居民、超市老板、銷售人員、芝英稅務所、工商所等;調查內容是超市銷售商品的品種、質量、超市的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今后發展方向等。調查方法是上集市與他人交談,進行問卷調查,走訪各超市老板,進行實地調查。調查后要指導學生進行科學地統計和分析,從中獲取有利于研究問題的有效信息。二是教師要做好社會調查路線和地域的查看和協調工作,并與社會調查對象取得聯系,使其理解、支持和配合學生搞好社會調查,同時要教育學生講文明禮貌,注重安全與效率。如本課題的“管理”內容,小組成員到“金都”超市調查時,受到超市老板的熱情歡迎,有問必答,向他們介紹了超市的經營理念、管理體制、營銷手段等,叫學生到學校、社會上多宣傳,還給了他們一些有價值的資料,學生們十分高興,也增強了調查的信心。三是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獲得的豐富的文字和數據資料進行深加工,運用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思維方法,從中獲取有效信息,并對實際工作提出切實可行的具體建議。如本課題“建議”小組成員通過對芝英超市的全面調查,認為超市要發展,要有更好的效益,就必須:一要創新管理,引導超市管理者打破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員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二要打造品牌,進一步提高商品的科技含量,創精品,創名店,提高市場競爭力;三要提倡誠信。“誠信”不僅僅是一個商家的生存理念,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內涵,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商家創市場難,保市場更難。因此,商家應樹立并保護“誠信”意識,時時刻刻都不可以放棄“誠信”;四要擴大規模。經營者要加強連鎖經營,向大中型超市發展。這些合理化的建議得到了各超市老板的充分肯定和重視。
三、撰寫小論文,展示研究成果
小論文,是體現和反映研究性學習成果的重要形式。學生撰寫小論文是一項綜合素質訓練,教師要指導學生以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態度來撰寫小論文,學生對自己所收集的各種信息,對在社會調查中所獲得的各種材料、結論,要按照“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原則進行鑒別、取舍,然后按其內在邏輯整合成文。由于許多學生剛剛接觸研究性學習,不知道該怎樣撰寫小論文,所以教師首先要安排一些專題講座,向學生介紹論文的寫作結構、寫作方法、寫作內容等,同時,要召集課題組會議,由各研究小組對自己所研究的部分內容進行總結、交流,再由課題組的組長綜合各小組成員的意見,確定一個寫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較強的同學執筆完成論文。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一種小組相互協作,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完成課題研究與總結的機會。小論文寫成后,要邀請老師,組織學生,進行論文答辯,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學術交流。課題組歷經半年的時間,在完成論文后許多同學深有感觸地說:“通過研究性學習,我們學習到了許多平時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而且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到印證和豐富,體會到了做一件事的艱辛與快樂,也認識到了互相幫助、團結一致的重要性,雖然這只是我們的初次嘗試,但更重要的是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和領悟,從而捉高了我們的組織管理能力、合作學習能力……”。
總之,在政治課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引導。有了教師的指導與管理,才能確保研究性學習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才能讓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積極性就越高。所以要設計出一個科學、合理的研究性課題,對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始終以引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的角色參與到學生的研究活動中去,要求救師要加強理論教學與指導實踐相結合,使自己成為“研究型”教師;要求教師要博學多才,既要精通學科知識,又要對其他鄰近學科關注和了解;要求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和督促,組織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不斷提高政治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馮新瑞.研究性學習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的探討.課程?教材?教法,2002(5).
[2] 葉瀾.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教育研究,2002(10).
[3] 劉煥林.研究在社會調查中進行.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3(7~8).
【關鍵詞】體裁-過程寫作教學法 生態 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090-02
一、生態教育學概論
生態學概念是在1866年由德國科學家提出來的,可理解為“研究有機體及其周圍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2008:241)1976年,美國哥倫比亞學院院長Lawence Cremin提出了“教育生態學”,他認為:教育受到多種結構和因子制約。把教育教學環境作為動態的生態環境來考察,運用生態規律指導教學,探究適合高校英語寫作教學的創新模式。
二、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生態因子
生態環境中的生物在生物因子的作用下,形成一個彼此給養反饋,循環往復的復雜過程。而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生物因子體現各不相同。從宏觀角度可以闡釋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前者包括自然因子,社會因子,學校因子,文化因子,課程因子,后者主要有心理因子,教師因子和學生因子等。生態因子可以歸為幾類:
(一)教學目標因子
根據《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規定大學英語書面表達能力的三個層次,一般要求(basic requirement):完成一般性寫作,能描述個人經歷,觀感以及事件發生,能寫常見應用文,就一般話題或提綱在半小時寫出120詞的短文,用詞恰當,語意連貫,掌握基本的寫作技能。;而較高要求(intermediate requirement):要求學生具備基本表達觀點的能力,能撰寫英語小論文。(2006:137)在寫作教學中,為學生設定學期學習能力培養目標,也要根據學生已有語言基礎設定階段性目標,從詞匯p句法p段章來考察學生的寫作目標是否實現。
(二)教材因子
從近年外研社p高教社等選用率較高的近多本流行大學英語寫作類教材來看,教材的結構編排經歷了語法式寫作―句段落語篇寫作―主題式讀寫寫作―創新思辨寫作幾個階段,更加注重布局謀篇和遣詞造句,加入英語文體知識和語用知識的滲透,使學生能夠在有話可說,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內容上,新編教材還加入了如學術寫作,四六級寫作等模塊。體現了寫作的實踐特征。但多數教材未配課件,使得課堂互動活動相對單一,不利于教學資源的整合及優化。
三、教學原則和課程設計
(一)體裁-過程寫作教學法(P-G)
在總結了成果教學法,過程教學法,體裁教學法的基礎上,英國斯特靈大學Richard Badger和Goodith White提出了體裁-過程教學法,強調寫作情境的設置和寫作準備,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方式。其教學方法主要分為范文講解;模仿寫作;獨立寫作;編輯修訂;終稿五個階段。
(二)課程設計
依據大學外語寫作教學的合作原則和適度原則,本文提出可行性課程大綱,供兩學期使用。主要分為寫作技能和拓展寫作兩部分。第一階段,讀寫結合,分為時態p人稱,語態改寫段落,仿寫段落,段落賞析和聽寫練習;階段二,拓展為看圖說話,關鍵詞p無關鍵詞作文,續寫,故事新編;階段三,為專題寫作,微微小品,母親情深,熱題,新聞調查,環游記,網購,影視論壇等主題進行寫作活動。
第一階段主要通過半機械式操練環節使學生熟悉英語的語言規則,把握英語句段的整體性,通過不同方法使學生熟悉英語句段套路。通過模寫段落和范文欣賞,使學生進一步完善語法知識體系,在文稿和范文的對比中,了解英漢句子結構性差異,逐漸糾正錯誤造句思維,明確英語段落中的銜接連貫等現象。第二階段,以單個圖片或一組圖片為媒介,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以敘事為作文角度完成圖片解析―內容確定―關鍵詞作文―無關鍵詞作文并講評。第三階段主要以記敘文和議論文為重點,要求學生搜集素材―組內討論―列出提綱―主題式作文―范文鑒賞。
四、總結
寫作能力是高中英語學習基礎上大學英語學習階段著重培養提高的語言輸出技能,在有限的寫作課堂里讓學生了解英語寫作,投身英語寫作,掌握英語文法,喜愛英語創作,讓不同的教學和師生生態因子相互流動,學生能夠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勢,同時,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資源,利用學生角色的轉換,激發寫作熱情,使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夠學有所得,習有所獲。
參考文獻:
[1]牛翠娟,婁安如,孫濡泳,李慶芳.基礎生態學(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付華樺,吳雁華,曲利娟.生態學原理與應用[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
[3]鄧麗君.教育生態學視角下英語專業基礎寫作教學淺析[J].中國西部科技,2011,4(10)
[4]孫丹,殷際文,李艦君.論教育生態學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創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5)
【關鍵詞】生物教學;生產實踐;探究式學習;課程標準;教學效果
1.教材內容分析
高中生物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其中蘊涵了大量的有關生產實踐的內容,表1和表2僅列舉了人教版必修1和選修1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我們可以從中一窺整個高中教材的全貌。
2.高中生物教學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實例
新課標倡導的理念是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注重發揮社會實踐的養成作用而拓展高中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就是完善實踐教育教學體系,開發實踐課程。在學完“細胞呼吸”中的“無氧呼吸”后,學生聯想到家鄉的葡萄酒,并因此提出了許多疑問。抓住這個契機調動學生內在因素,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因此進行了這次探究活動,自然而然就把課內的知識和生產實踐結合在了一起。葡萄酒釀造原理是在葡萄酵母菌作用下將果汁中的葡萄糖發酵生成酒精并且產生二氧化碳。這是一個生化過程,是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無氧條件下通過發酵作用而完成的。同學們想要知道葡萄酒釀造的過程就要把理論和實踐結合,所以上課之前安排了實踐活動,設計學案,引導學生自己搜集資料,提出自己困惑、感興趣的問題,形成興趣小組。聯系好工廠、校車后,帶領同學們參觀工廠,這次探究活動的目的是帶領學生走進現代化企業,拓展學生社會視野,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車間技術人員義務為學生講解并帶領學生參觀全部生產工藝流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不斷地提問、記錄,尤其一位高工給學生講制酒的核心技術之一――菌種的改良,講解生物高新技術應用等生產過程時,大大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參觀完后學生自發提出許多要探究的問題。
為了上好這節探究實踐課,我也查閱了大量資料,修改了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提出了很多問題:葡萄酒的歷史淵源,葡萄酒的歷史發展?生產葡萄酒時,為什么酒廠最初是開口發酵?山葡萄生長的特殊地理環境因素對酒的口感的影響?葡萄酒的特色是什么?果酒制作的發酵工藝過程是什么?果酒與果醋發酵條件的區別是什么?二次發酵的發酵條件有何變化?橡木桶在后期l酵中的作用是什么?葡萄酒的營養價值有哪些?葡萄酒的種類有哪些?它與白蘭地、香檳酒的區別是什么?利用所學遺傳學等知識對菌種如何進行改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及所學知識,對本地葡萄酒做何未來規劃……通過問題使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形成問題意識,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完成知識構建,同時培養他們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和關愛家鄉的情感教育。通過放工廠錄像、相片,再現當時情景,吸引學生注意,興趣小組選擇2-3個問題探究,可以根據課下查閱的資料進行小組討論,組長對組員探究結果進行整理、匯報,組員進行答辯,教師對學生認真探究討論給于肯定和贊揚。最后教師和學生一起對有疑問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解決有關葡萄酒制作原理及技術等問題后,教師引導學生反思總結。有關葡萄酒制作的內容是選修1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結合本次自主探究的實踐活動對葡萄酒制作的基本原理以及實驗注意事項構建知識體系。根據理論和實踐經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室和家庭制作葡萄酒的實驗,并根據實驗寫出自己的科研小論文,闡述自己的認識與觀點。雖然學生們的實驗不是很成功,實驗報告寫得也不是很規范,但是通過這次實驗讓學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培養學生深入實踐的科學素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學生也經歷了觀察、反思的過程,鍛煉了實驗規劃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可柱,張祥沛.高中生物新課程理念與教學實踐[M].商務印書館.2006.4
[2]蔣敦杰.高中生物新課程理念與實施[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4
[3]曹效琴.新課程實施:走出理論與實踐矛盾的困惑地帶[J].中國教育學刊.2005.10
工作中我不斷鉆研科學育人的方法,探索教育規律,以不怕苦累的實際行動感召學生,以樸實端莊的人民教師形象教育學生,做到了為人師表,修德修才。
教育工作中,我把課前精備、課上精講、課后精練作為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三環節,面對有限的課時,我以改革精神探索提高教學效率的科學方法,激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的意識,最大限度地提高單位時間里的教學效益。把提高教學效益當作首要任務,把課前精備、課上精講、課后精練作為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三環節。課前精備,是指上課前把功夫下在深入鉆研教材,廣泛搜集有關資料,精心設計課堂結構及教學方法上,特別是認真研究怎樣“用最節省的時間、最簡潔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最多的知識,并促使學生最快地轉化為能力”。課上精講,是指在課堂教學中,集中時間,集中精力,講清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能力點、思路和規律,激活課堂氣氛,教得生動,學得主動,充分發揮課堂潛在功能。課后精練,是指在課后作業的安排上,本著質量高,數量少,內容精,方法活,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要求,精心設計,合理分配,嚴格控制作業數量。
先后擔任三年時間班主任工作。積極探索班級管理新路子。所帶班級班風純正,學風較端正。倡導“嚴謹、求實、啟智、育人”的教風,不斷加強自身師德,提高業務素質,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熱愛國家、愛社會、愛他人的時代青年。
愛學生如親人,對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予以更大的支持,對成績或生活情況較差的有自悲心理的學生予以鼓勵和幫助,日常通過班會、團活、升旗、宣傳欄等形式開展活動以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鼓勵學生竟選學生干部,樹立起自強自立精神。我提出的“抬頭做人埋頭學習”的要求已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教學中我認真的調查研究,虛心向同仁學習,對五中的老教師們,我一個一個地拜訪求教。不斷吸收別人的經驗,以豐富自己,使自己成長進步的速度快,
班級管理中我能夠創設寬容、理解、和諧的班級氣氛,尊重學生個性,具有與學生一起共同學習的態度,具有能激發學生創造渴望的教學藝術。應該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人,對好質疑、好提“怪”問題、回答問題超越課本的學生,應持熱情歡迎的態度。要鼓勵學生超過教師,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
長期的教學生涯中我一直遵循的準則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作真人。注重研究教學規律,精心組織教學,受到學生們的普遍好評,
我大膽改革勞動技術課的教學模式,將“我講你聽”的“滿堂灌”變成授課、實踐和競賽等雙向交流的多種方式并存,活躍了課堂氣氛。我運用錄音、錄像投影等現代化手段,增強了教學直觀性、趣味性,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組織學生開展野外實踐活動并指導學生撰寫實踐報告、小論文,在提高應用能力方面作出了可貴的探索。
學習是手段,創造才是目的。在教育學生時我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造就新型人才為目的。以思維能力及創造力的培養為突破口,以地理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地理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為兩翼,全面滲透創造力培養的教學原理、原則與策略,在探索中小學生創造性思維規律,開發中小學生創造潛能的途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
學生思維能力及創造力培養是時代的需要。一是注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二是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三是能使學生養成不盲目接受、深入思考、敢于否定、勇于發表見解的優良心理品質,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學生思維力、創造力的培養,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要最大限度地發揚課堂民主,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創設生動活潑的氣氛,讓學生愉快思考、主動探索、大膽質疑,敢于標新立異。采用“引導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巧設問題,善設疑點,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的天地,說己之欲說,寫己之欲寫,提供其積極參與的思維空間。學生只有在此境界中才會產生最佳心態,從而誘發潛在的創造智能,使思維趨于活躍,使靈氣得到解放。
富蘭克林有一句話:“空無一物的袋子是難以站得筆直的。”同樣,地理教師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不注重吸納時代活水,創造力就是一句空話。
在現代科學迅速發展的今天,各學科間的橫向交叉、滲透和融合趨勢日趨明顯,這必然反映到地理教學內容上來。“我始終是教育教學戰線上的一名新兵。”我總是用這樣的想法來鞭策自己學習和不斷提高。正是一直有這樣的業務上的饑餓感,培育努力學習,在學習中探索的習慣。并常以自己的讀書行動體會去感染學生,熏陶學生,潛移默化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地理的習慣。由于自身文化底蘊逐漸厚實,年,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教育學院進行數字專業本科學歷函授學習,于年合格畢業,三年函授學習,我閱讀了大理專業書籍,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理論知識。為干好教育教學本質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憑著對教育事業的摯愛深情,憑著“干什么都要爭第一,樣樣工作爭優異”的強烈事業心,我針對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弊端,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了大膽的教學改革,創造了許多成功的經驗。我撰寫的論文《人類與地理自然環境的關系》榮獲省獎勵。
【關鍵詞】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 認知目標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176-01
一、布魯姆及其“目標分類”簡介
本杰明?布魯姆是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他的主要貢獻在于 “教育目標分類”和“掌握學習理論”。 布魯姆立足于教育目標的完整性,于1956年在美國的芝加哥大學提出了“教育目標分類學”。這里的教育目標是指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這一學術成果對課堂教學和課程設計過程產生極大的影響,從而也奠定了布魯姆這一流派在美國教育學術領域里的地位。所謂的教育目標分類學是指把各門學科的教育、教學目標按照統一的標準分類使其規范化,系列化的理論。對教育目標進行分類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個參照框架,便于我們對期待的教育結果和學生的實際學習結果進行分類。
目標分類是對學生學習行為和結果的分類,體現了某一堂課或一單元或某一階段中學生的行動思維情感的方式和變化。
布魯姆結合教學目標把教育中應該達到的教育目標分為三個不同的領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認知領域包括記憶、領會、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個層次。情感領域包括接受、反應、價值作用、組織化、個性化五個主要層次。動作領域包括基礎動作、規定動作、制作動作。布魯姆對每一類別的目標層次又由低到高由簡到繁的進行了分層次和分析。學習過程是一個由下到上發展的過程,下一層目標是上一層目標的支撐。本文重點介紹認知領域的六個層次。
二、布魯姆“目標分類”理論及其在化學教學中的體現
八十年代以來,布魯姆理論風行一時,廣大教育工作者紛紛借鑒和采用,他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幾乎滲透到各門學科。在中學化學教學中也不例外。
認知領域目標指的是學習的結果,由低到高包括六個層次。
1.知識
知識指對特殊或一般事例的回憶,對先前學習內容的回憶包括方法、過程、理論以及模型、結構、情景等的回憶。還包括學科領域中的普遍性原理和抽象概念的識記。知識層次所對應的動詞有:識別、記憶、列表、定義、陳述等。在化學教學中,主要指學生知道物質的名稱、具體的化學事實,處理化學問題的方法和過程,有關的概念,原理和法則,例如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中學生不僅要知道氧化還原反應的各組概念還要明確概念間對立統一關系,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步驟、電子守恒原理等內容。
2.領會
領會是最低層次的理解。指能把握所學內容的意義用自己的話表述、說明、進行簡單的推斷或總括,對材料進行重新整理排列或提出新觀點。在化學教學中,包括理解化學事實與原理;對化學知識要點作出分類、摘要和歸納;用自己的語言來闡述某個化學問題;根據材料的內容確定采用的方法和程序等。例如根據實驗內容以及生活常識得出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并能解釋具體事例。領會層次對應的動詞有:解釋、描述、說明、區別、歸納、比較等。
3.應用
將抽象概念應用于特殊或一般的環境,這些抽象概念可以是一般的觀念、程序的規則或一般化的方法,也可以是必須記住并加以應用的原則、觀念、理論。這里所說的應用是指初步的,低層次的、未經綜合的應用。應用實際是一種高水平的理解。在化學教學中主要指利用理論、原理程序等知識再學習的過程。例如中學化學實驗實際上就是在理論的基礎上探究或是實踐、論證一些理論和原理。應用層次對應的動詞有:操作、分類、論證、實踐等。
4.分析
分析是對知識領會、運用的一種綜合能力,它注重把材料分解成各個組成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構成方式使各部分關系明確結構清晰。具體來說是識別交流中包含的各種要素,分析內容中各種要素與組成部分的內在聯系與相互關系,將分析內容組合起來的組織、系統排列和整體結構。
在化學教學中主要指各理論、原理、法則等的內部關聯。如電解原理的學習中,能夠分析,比較、辨別陰陽兩極以及兩極的電極材料、電極反應等關系,明白電子的流向,電極材料的變化等內容。該層次對應的動詞有:分析、檢查、實驗、對比、辨別等。
5.綜合
綜合是對各個要素或組成部分進行加工,組成一個新模式或結構,或把它們改組成一個新的、更清晰的整體,以便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化學教學中主要指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理論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根據給出條件應用原電池原理選擇電極材料并設計電池就是一個典型的綜合的例子。
6.評價
是為了某種目的,按照既定的標準或準則對觀念、方法、材料等的價值做出判斷。這種標準可能是內部的證據,也可能是外在的標準。在化學中的評價有判斷雜質是否存在;判斷化學小論文的質量;糾正化學文章中的不妥和錯誤;評價某個化學結論與材料(數據)的適當性和充分性等。
以上六個學習層次是由淺及深、由低到高的一個過程。淺層學習的認知水平停留在第一、第二層,而深度學習的認知水平對應著后面的四層。
三、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之我見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主要涉及的三個領域對中學化學教學影響最大的莫過于認知領域。目前廣大化學教師無論是研究課程發展,設計教學計劃;還是考試與評價;甚至是課堂教學的準備與實施,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選擇,幾乎都以布魯姆理論作為科學依據,甚至是唯一的科學標準。
然而,由于對教育目標分類學的認識還存在片面性及理論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以致在實踐中產生了許多問題。
一些教師以為將認知目標落實到一節課上就算完成了該節課的教學目標,用大量的練習代替概念的形成過程、定理的發現過程、方法的探索過程,使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現代教學評價觀認為:態度是第一位的,知識、技能次之。因此,教學中必須將認知目標和情感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是實現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
布魯姆將認知目標劃為六個層次只是表面形式的劃分,實際上它們之間難以區分。如應用這個層次并沒有揭示學習水平怎樣從低層次向高層次轉化。系統科學告訴我們,整體功能不等于部分功能之和。其次,知識點過細,每個知識點在較高水平和較低水平上都測試,會無形中助長了題海戰術。所以我們對教育目標明細表使用須持謹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