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4 17:23: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效協作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要提高學生聽講積極性,達到師生協作的高效性,應做到以下幾點:
1 教師要加強和改革課堂教學,把握良好的教學藝術,提高學生聽講的積極性,促進師生協作的高效性。
學生剛接觸英語,開始會對英語頗有興趣,但當學到語法、句型、短語等英語用語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興趣全無。這便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教學手段,教師生動風趣的教學藝術不但能深深地感染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也學的愉快。師生合作融洽和諧,既提高了課堂上學生聽講的積極性,也達到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2 英語教學中教師注入情感,達到師生內在情感迸發,誘發學生學習的樂趣,促進聽講積極性的提高。
學生的學習動機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師的情感激發。情感教育是教師與學生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共同承擔任務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聽講積極性得以維護的保證。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教師充分利用語言及非語言教學手段,加強師生情感交流,向學生表示關心,加以鼓勵,從而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情感,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和堅韌性格,排除心理障礙,更好地維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聽講的積極性。
3 加強學生英語學習方法的指導,達到師生協作的高效性。
教學中,教師要經常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學習規律,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幫助學生提高對非母語的認知能力、觀察能力、辨析能力、掌握科學記憶規律,提高單位學習質量,逐步養成科學方法和思維模式,最大限度地習得英語知識,為提高上課聽講積極性做扎實準備。學生的全部心思都用于課堂了,教師的“教”才能在40分鐘內效益最大化,才能真正體現出高效。
4 提高英語課堂聽講的積極性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好的習慣能讓人終身受益。英語學習的過程其實是英語學習習慣養成的過程。每一個人都有習慣,習慣是人的重要的心理素質。積極、良好的習慣是人的良好的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良的行為習慣則構成了人的不良的心理素質。習慣是培養出來的,是在人的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它可以養成,也可以改變。作為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養成勤于動腦、積極參與、敢于開口、不怕犯錯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行動導向;制藥通用設備;六步法、教學做一體;綜合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11-0082-02
行動導向教學法又稱實踐導向、行動引導教學法,其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的素質,為各國職業教育界所推崇。這種教學法基于工作過程、以職業活動為導向,采用“學生中心、任務載體”、“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教師是整個活動的策劃者、引導者和咨詢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不僅獲得知識和技能,還學會學習,學會與他人團結協作,從而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創新能力。
下面結合課程的培養目標,闡述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制藥通用設備》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課程培養目標及實施方案設計
《制藥通用設備(典型制藥設備應用與維護)》是制藥設備維修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藥劑設備制造與維護專業的主干課程。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理念,從職業崗位的工作任務分析入手,開發了涵蓋8個項目12個任務的《制藥通用設備》學習領域課程。課程的學習目標定位是為山東省制藥和制藥裝備行業培養制藥通用設備操作維護、設備裝配、設備選型、常見故障處理等方面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獲得制藥通用設備操作維護維修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會查閱資料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能規范地拆卸和裝配設備并進行結構分析,能按安全操作規程正確運行和維護保養設備,能分析設備常見故障產生的原因并會進行現場處理,能正確進行設備選型,具有團隊協作精神。
根據本課程的課程目標及學習內容,遵循職業工作過程的特點,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觀、行動導向的教學觀,視“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載體,將設備操作維護、設備裝配、設備選型、常見故障處理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融入學習過程中,采用“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的完整職業工作過程,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占據主體地位,參與問題解決的整個過程,實現“做中學、學中做、做中用”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創新能力,達到課程學習目標。
行動導向教學法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創新的職業教學理念。針對不同的項目和學習任務以及不同的學情,在《制藥通用設備》課程教學實踐中,合理使用任務驅動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頭腦風暴法”、虛擬仿真法、問題引領法、引導文法、小組答辯法、現場教學法等多種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素質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同時,聘請企業兼職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體現了教學過程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制藥通
用設備》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以省級精品課《制藥通用設備(典型制藥設備應用與維護)》中來源于企業生產實踐的“高效沸騰干燥裝置的操作維護、常見故障處理”項目為例,按照行動導向的“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六步工作法來組織教學,構建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校企合作,由專兼職教師共同完成。
(一)資訊階段
明確任務,收集信息。項目分解出以下幾個任務:(1)高效沸騰干燥的工藝流程及設備、主機結構、工作原理(隱性任務)。(2)高效沸騰干燥裝置的操作維護保養及注意事項(顯性任務)。(3)常見故障的分析及處理(顯性任務)。教學設計故障案例:風量不足。
教師下發任務書、引導文、工作單、評價表,利用PPT,結合高效沸騰干燥裝置、虛擬操作仿真軟件等布置任務,由任務引出學習內容、知識和技能點,提出任務目標,引導學生理解接收任務;學生討論、分析、接收任務,在自主和互助的環境下,通過查詢資料、收集信息、協作互助等方式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制定工作計劃做準備。此階段設計為2學時。運用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問題引領法引出任務內容及目標,提供部分相關學習資源如課程網站、制藥設備相關專業網站、高效沸騰干燥機操作虛擬仿真軟件、GFG高效沸騰干燥裝置、維護維修工具等。
(二)計劃階段
學生制定完成任務的工作計劃,教師進行過程引導并審核、修改。任務內容及目標:根據引導文,(1)學生分小組、選組長、定人員分工。(2)小組討論,制定高效沸騰干燥工藝流程及所用設備結構等的分析過程及匯報計劃。(3)結合高效沸騰干燥機操作虛擬仿真軟件,制定高效沸騰干燥裝置的安全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維護保養方案(包括清場方案)。(4)運用“頭腦風暴法”分析高效沸騰干燥裝置常見的故障,并針對沸騰過程中出現風量不足的現象(案例教學法),分析可能的原因,并制定現場排除故障的計劃。
學生以團隊協作的方式制定各任務的實施計劃;教師接受學生咨詢并監控小組討論情況,審核小組工作計劃,引導修改工作計劃(提問引導法)。這一過程激發了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鍛煉了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自主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并制定計劃方案的能力,獲得了與他人團結協作完成任務的能力。此階段設計為2學時。
(三)決策階段
各組現場匯報修改后的工作計劃,教師審核,最終確定實施方案。
各小組結合設備裝置分別匯報:(1)各任務的人員分工。(2)高效沸騰干燥工藝流程及設備結構。(3)高效沸騰干燥裝置操作前的檢查項目、安全操作的具體步驟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項。(4)高效沸騰干燥裝置的維護保養、清場方案及維護工具和材料的選擇(如純化水、75%的酒精等)。(5)高效沸騰干燥裝置常見的故障。(6)根據現場出現風量不足現象的可能原因,選擇維修工具,現場實施排除的方案。
小組答辯,教師審核,強調安全注意事項,提出規范操作的必要性,注意操作過程中現場可能發生的情況,引導學生最終確定實施方案,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歸納問題的能力。此階段設計為2學時。
(四)實施階段
各小組現場按方案實施工作任務,完成任務目標,教師現場監控、引導、過程考核。
實施過程及完成目標:在GMP車間,各組先進行空載試車,教師提供濕固體顆粒試劑,學生領料,再負載工作,并做好記錄。(1)選擇維護工具,各組分工合作,按實施方案分步操作,進行操作前的檢查、對給定固體顆粒試劑進行干燥,取樣檢查,現場解決風量不足的故障,完成干燥任務。(2)用純化水、75%的酒精等材料進行裝置的維護保養及清場,做好記錄。
整個過程由學生小組分工協作完成任務,企業兼職教師和專職教師全程監控,根據評分標準現場進行觀測學生完成任務的完整性、正確性、操作的規范性、準確性,并對過程中出現的突發問題及時引導解決,提高學生現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意識。此階段設計為4學時。
(五)檢查階段
學生自查,展示成果;教師檢查,控制質量。任務目標:(1)各小組展示工作成果(干燥的固體顆粒試劑),并根據任務目標進行自查,總結歸納;(2)校企教師檢查學生完成任務的整體情況和固體顆粒試劑的干濕度。
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工作成果并進行自查,其余學生可進行提問、探討、交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成功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指導學生自查,進行質量控制,綜合各組的成果,指導學生歸納。此階段設計為1學時。
(六)評估階段
成果匯報、總結評價。評估方式:教師評價、小組互評、小組學生自評三種形式。行動導向的教學評價以過程和產品為導向,注重過程性、表現性和發展性評價。首先,學生自評完成工作任務的質量、完整性、正確性等,每名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對本組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反思;再由其他小組成員提出問題、評價,小組之間相互討論和借鑒,深化了對工作任務的理解,最終實現學習目標。最后,專兼職教師共同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過程與結果的綜合評估,以鼓勵和激勵為主,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并進行總結反思。教學評價作為師生共同學習的機會,為教師改進與完善課程教學提供了有益的信息,提高了學生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的社會能力、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學生的職業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階段設計為2學時。
實施效果
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觀,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對《制藥通用設備(典型制藥設備應用與維護)》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該課程2010年被列為學校的重點課程進行建設,編寫了項目化教材,進行了教學與考試方式的改革,2011年被評為院級精品課程;2010年成功立項山東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2010年度研究課題,2012年結題,獲得極高的評價,鑒定結果確定為A級;2012年該課程被山東省教育廳授予省級精品課程稱號。
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和企業反饋顯示,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使課程的設計和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基本功扎實,實際動手能力大大提高,崗位適應能力強。近三年的“雙證書”獲取率分別為95%、98%、100%。畢業生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團結協作的工作精神和勇于創新的毅力,得到了企業的高度認可,深受企業歡迎。
參考文獻:
[1]姜大源.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開發探索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樊開青,湯錦如.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改革——以高職環境類專業《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1(26).
[3]于天明,仲劍鋒,逄志敏.基于工作過程的《制藥通用設備》學習領域課程標準開發[J].職業教育研究,2012(3):98-99.
[4]張健.高職課程整合視閾:課程項目化與項目課程化[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5-8.
[5]黃忠祥.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車工工藝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技術教育,2011(26):62-63.
(1.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合肥 230088;2.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商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領導力從角色出發,著眼點關鍵領導力、關鍵專業能力和關鍵經驗,作用是作為識別關鍵崗位干部的主要標準,牽引關鍵崗位干部發展。品牌體現為擁抱挑戰能力、高效執行能力、培育團隊能力、成就客戶能力和跨部門的協作能力。
關鍵詞 :領導力;品牌;能力
中圖分類號:C9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4)34-0095-01
收稿日期:2014-11-10
作者簡介:胡愛明(1965-),女,山東煙臺人,本科,高級工程師,從事雷達信號處理研究,10余篇;胡彬妍(1992-),女,天津人,本科,從事財務管理研究;數篇。
1前言
領導力包含領導的能力和才干、領導的風格和特質,這兩樣東西加起來叫領導力[1];領導力是決策力、凝聚力、號召力、執行力和戰斗力;是鼓舞自己、激勵他人、同心協力實現共同目標的能力;提升領導力,就是要讓團隊的親和力、凝聚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持續不斷地豐富起來并發展下去。
2 領導力四要素
領導力四要素包括在市場上的持續成功、方向和定位、知人用人和領導者個人的素質[1]。
2.1市場上的持續成功
市場上的持續成功,在市場上的持續成功是檢驗領導力最直接的方法,也就是說領導力好,企業在市場上持續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則小。
2.2方向和定位
要在市場變化劇烈的時候保持成功,就要求領導力有很強的方向感、定位能力及執行能力。一個企業的領導能否看請整個產業的走勢、方向,并且清楚在產業中的定位,這對企業能否持續穩定地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領導力的重點是改變大的環境,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
2.3知人用人
知人用人,就是如何吸引人才,并且使人才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能力。如何知人善任,即如何吸引最好人才,并使其在企業中發揮最大能力。
2.4領導者個人的素質
領導者個人的素質,作為一個領導要讓別人對你信服,別人才會愿意服從你的領導,這就要求領導有誠信、正直、負責的特質。企業文化就是企業里員工做事的方式、習慣以及與人相處的態度[2]。
3 “品牌”效應
“品牌”體現為擁抱挑戰能力、高效執行能力、培育團隊能力、成就客戶能力和跨部門的協作能力。
3.1擁抱挑戰能力
擁抱挑戰能力指滿懷動力與緊迫感地在工作上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主動解決問題與困難,開拓創新,影響并激勵團隊尋求挑戰,達到目標。
3.2高效執行能力
執行力是成功企業競爭力和戰斗力的充分體現,領導者必須有一定的執行力,這個執行力包括計劃、協調、籌措、掌控等。執行力是左右企業成敗的重要力量,真正的執行力就是把創意變為行動,把行動變為結果;執行力就是競爭力、戰斗力、生產力和生命力。高效執行能力,能夠負責任地將戰略付諸執行,解決執行中的障礙和問題,區分主次矛盾,平衡急難險重任務和日常任務,有效監督并創新方法,高效執行。
3.3培育團隊能力
培育團隊能力:關注業務的同時,幫助下屬成長,搭建發展平臺,組織內形成“管理者”發展“管理者”的氛圍,體系化打造隊伍。
一個企業要做得好,大家就要合作,發揮團隊精神。作為領導力的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顧全大局,在做決定的時候始終把對企業發展有利的事情放在首位。
3.4成就客戶能力
成就客戶能力:圍繞客戶價值,準確理解客戶需求,提供有效解決方案,建立與維系良好的客戶關系,贏得客戶的信賴。因為客戶對我們來講是最重要的人,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使他們更好地發展,“互利”才能使我們和客戶之間的關系長久維持下去;因此這不是一個要把企業長期做好的方法。一個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不是它的產品,而是它的信譽,信譽贏得市場與客戶。
3.5跨部門的協作能力
跨部門的協作能力,共贏思維,全局思考整合跨邊界資源,協同行動,實現組織整體利益最大化,最終打破部門墻。
如今許多工作都錯綜復雜、充滿風險,這類工作需要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并經常涉及多個組織。參與其中的不同團隊面臨著巨大風險,包括財務風險、法律風險、聲譽風險等。
4 結束語
領導力品牌是由以客戶為中心的領導力行為所帶來的,為企業員工所真實感受到的,存在于客戶心中的對企業形象的認同[3]。領導者固然重要,領導力更為重要,每一位領導者都有責任創建領導力品牌,這一品牌會將客戶期望轉化為員工行動。擁有領導力品牌的企業就有了一個始終如一而又經久不衰的聲譽。當企業品牌與領導力品牌結合在一起之后,企業品牌的生命力將超出任何個人領導者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許博士課堂.領導力要素解析[J].通信企業管理,2003.
[2] 陳建生.企業領導如何提高領導力[J].領導科學,2013,(17).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人類認知結構的發展過程是有機體自我調節的適應機制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每個人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去理解世界,去解釋現實,由于自身的經驗和對經驗的信念不同,對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學習是學習者通過與周圍社會環境交互而自主建構的內在心理表征過程。它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背景下,借助他人(如教師、家長、同學等學習伙伴)的幫助,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通過人際間的協作,討論等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協作學習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關于學習環境中的四大基本理論之一。在協作學習中,學習者與教師或同學間的相互交流和探討,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成為學習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在實際操作當中,教師的作用主要是資源設計者、教學指導者和評價者。協作學習體現了學生是認知主體的現代教育觀,體現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協作精神的教育思想。
人本學習理論的基本原則是必須尊重學習者,必須把學習者視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必須相信任何正常的學習者能自己教育自己,發展自己的潛能,并終于達到“自我實現”。必須在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交往關系,形成情感融洽、氣氛適宜的學習環境。
情景化學習理論堅持兩條最基本的原則:一是對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應當置于一個真實度很高的情境中,二是學習需要社會交互合作。
以上這些學習理論都給予協作學習的理論支持,人置身于社會之中,個體學習者是學習團體中的一員,而學習團體共同的信念和行為,使通過協作學習能高效地達到學習的目的。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協作學習與自主學習是分不開的。自主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它是協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基礎。小組協作學習離開了自主學習這個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實處,也就達不到協作學習的目的。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遇到一個問題時,首先肯定是自己去面對,去想辦法解決問題,當一個人的力量難于解決這個問題時,才考慮尋求幫助,與人合作。如果只有小組協作學習而缺乏自主學習,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喪失,學生走向社會以后將難以獨擋一面。同樣在教學中,當提出一個問題后,首先應給學生獨立思考、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然后組織學生小組協作學習,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統一”意見后,再到全班進行交流,再次形成“統一”意見,使學生形成正確認識,并在這一過程中體驗積極的情感。
如何在小學語文一年級教學中有效地開展自主、協作學習?以下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提出幾點策略:
一、以教材為本,找準切入點
教學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教師要摒棄“教教材”的傳統理念,要研究教材、挖掘教材,靈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重新安排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應該找準自主、協作的切入點。
例如《雪孩子》一課,小白兔的家著火了,勇敢地雪孩子從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卻變成了一朵白云。學完這個故事后,我讓學生提出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有學生問道:“雪孩子是怎樣變成白云的?”是啊,雪孩子是怎樣變成白云的,這當中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呢?這正是開展協作學習的好機會。我讓學生先自己讀課文,思考問題,然后交流討論。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多數學生都知道雪孩子遇見大火就會融化變成水,但怎么又變成云就只有少數學生知道了。在匯報的時候,我讓這少數的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先說,然后我再補充。
又深入研讀教材,找準合理的切入點展開自主、協作學習既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豐富課內外知識,又能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二、從學法入手,合理收放
語文教學要本著“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從教會知識向教會學習轉變,因此學習方法顯得尤其重要。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自覺、主動地學習,才能有效地實施自主、協作教學。
低年段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是識字和寫字。在教學時,我經常讓學生相互提醒生字的讀音,交流好的識字方法,相互點評寫字作品,以此來促進自主、協作教學的開展。在寫字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字形,通過與熟字的比較,加強對生字的記憶,然后看老師范寫,評議;再自己練寫,同桌之間再相互評議。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找出生字,讀準字音并用自己的方法記憶字形;在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中進一步讀好難讀的字音,學習別人更好、更有趣的記字方法。他們在自主、協作的學習中不僅學會了生字,掌握了識字方法,更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觀察,學會了表達。
值得一提的是,不論自主還是協作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這一“平等中的首席”要成為學習的指路人,合理收放,“放”中有“收”、“收”中有“放”才能體現新課程理念。
三、從學情出發,關注弱勢群體
關鍵詞:新課改 中學歷史 高效課堂
新課標指出:“提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態度。”高效課堂的立足點是“自主、合作、探究”,強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突出學生學會、會學、樂學、創學,讓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在我校新課改教學實踐中,筆者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嘗試。
一、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高效課堂的前提。主要任務是:明確學習目標,了解課文結構,指導制訂學案。預習以閱讀課文為主,通過預習,第一,讓學生初步明確本章節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第二,課文講了幾個要點,哪些知識點是自己可以弄懂的,哪些還不能理解,要做到心中有數。第三,指導學生制訂簡易學案,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時使用。預習課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課堂學習
課堂學習是高效課堂的核心。其模式為:“先學后教”,即自學探究―分組討論―教師點撥―當堂訓練。
其方法是:1.教師指導學生自學課文,充分利用地圖、插圖、多媒體動畫、影片片段和小黑板等輔助手段,幫助學生弄清課文基本內容,誘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2.教師收集這些問題加以整理,交給學習小組討論(一般每班劃分6-8個學習小組),然后鼓勵小組長(先指定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后輪流擔任或由小組推薦)公布解決這些問題的結論。3.教師根據討論活躍程度和結論的創意性予以評分,并表揚每個小組的優點,然后對暴露出來的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講評(時間應控制在15分鐘以內)。4.利用學生制訂的學案進行課堂練習,教師巡回檢查,并及時糾正錯誤,排疑解難。
在自學探究和分組討論階段,有時可由學生表演簡短課本劇,即歷史人物角色扮演,如《群臣議政》(秦始皇與群臣討論廢分封、行縣制的對話);《舌戰風云》(政協會議上國共兩黨關于“政治民主化”和“軍隊國家化”的舌戰)等。還可以組織小型辯論賽,如辯論“拿破侖是功大于過還是過大于功?”“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等。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學習氛圍,鞏固課程學習效果。
三、課后復習
課后復習是高效課堂的補充,一般安排在晚自習完成。主要任務是:學生整合課文脈絡,教師巡回解答疑難、小組分享學習成果。
晚自習時,教師不要講課,主要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集體輔導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鐘。教師的作用是:1.指導學生對白天所學課文內容進行歸納和整合,形成知識體系,如《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可歸納為“1234”,即“一個序幕、兩個階段、三個中心、四個人物”。2.教師不要坐在講臺上看書備課,應巡回檢查指導,對學生提出的疑問及時予以解答。3.鼓勵學習小組交流學習方法和心得體會,展示學習成果,與全班同學分享。如記憶方法、答題技巧、歷史規律等。
四、課外作業
課外作業應具有趣味性、開放性、可操作性,作業量不宜太大。一般安排在課外活動或休息時間進行,其形式有:開放性思考題,研究性學習,教師博客作業,歷史知識競賽等。
1.開放性思考題應注重拓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不設標準答案,如“如何評價?”“近代史上列強對中國的資本輸出與今天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有哪些區別?”2.研究性學習是新課改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要強調集體協作,重視個人創見,過程重于結果,如“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對統治者政權建設有什么作用?”“制約20世紀20年代國際關系的因素有哪些?”等。教師指導學生確立主題,編制提綱,搜集資料,篩選資料,形成結論,強調小組分工協作。這類作業可在雙休日完成,一般安排1-2周時間。3.教師創建工作博客,向學生公開,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點擊。博客上設立學科輔導專欄,在這里既可進行學習方法輔導,又可布置課外作業,并及時對相關練習進行講評。4.利用班會或課外活動進行歷史知識競賽,內容不限于教材,鼓勵全員參與,放寬獎勵范圍。
五、單元檢測
檢測考試改變以往單調乏味的形式,采取的方式為:個人自選試卷、小組交換評卷、教師集中點評。
1.檢測試卷可分為容易、中等、較難三個檔次,由學生自選,考試時間安排60-90分鐘為宜。2.評卷的權力交給學生,由小組交換同類試卷評閱,分數不公開。3.學生評卷完畢后,教師集中點評,解決共性問題。
那么,語文教學中怎樣通過師生互動來實現高效課堂呢?
1高效課堂需要教師主導性的發揮――主導自己才能主導學生。
高效課堂首先應該是正確的、有效地課堂,然后才是高效的課堂。這需要教師主導性的發揮,需要教師從教姿教態、教學語言、教學環節、教學課件、教學材料運用等多方面精心打磨,從三個維度的要求,實現正確、有效地教學。在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實現互動教學。
例如,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拼音學習特別是識字學習有時候是非常枯燥和乏味的,新的互動課堂,就是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通過主動地引導和情景的創設實現了對語言表達的練習,在自然、生動、有趣、高效的課堂情境下實現識字教學的目標。
也就是說,教師主導性的實現是精心的準備和業務素養的集中體現。師生互動的表現形式是建立精心的備課和專業的業務素質基礎上的,這對高效課堂的實現起著基本的作用,也就是只有教師主導自己才能夠主導學生。
2高效課堂需要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就是兒童認知心理的研究,從斯特伯格和卡茨開始,更加注重個體主動性和主體性的發揮,建構主義的學習觀――“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2],呈現在課堂教學中就是師生互動的呈現,也是實現高效課堂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在教學環節設計上,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的要求。通過“情景”的創設、師生間、生生之間的“協作”、互動的“會話”,實現“意義建構”――即高效課堂的實現。具體做的:
(一)教師授課內容要“少而精”,學生學習內容要“多而明”。
高效課堂的實現,需要 從傳統教學模式向現代化教學模式的轉變。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提高和學歷高、專業精的小學教師隊伍的不斷發展,高效課堂的實現模式變得多樣化。從而決定了教學內容的變化:從傳統的 “傳道、授業、解惑”向情景式教學和情感體驗的學習方向發展。授課內容“少而精”,就是說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少說、少做、少教”,“精備、精授、精煉”,“三少”是指減少教師對學生思維的“干預性”,給學生充分學習、充分思考的空間。而學生的充分學習、充分思考又是在老師明確教學目標和設計教學環節目的基礎上實現的。所以,學生的課堂學習必須是“在情境創設過程中有明確目的性的學習”[3] 。
(二)從教學生到教學生學:突出學法指導,學生舉一反三。
老師引導學生在讀中,去想象,去感受。 學生用朗讀的方式,在“情感的情境”中實現情感的體驗,從過程和方法中貫穿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教學中,老師只是“舵手”,掌握前進的方向,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舉一反三,通過情感的各種方式的情境體驗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
(三)學與思:互動式教學是引導學生思考 ,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實現是貫穿于知識與能力的預學環節,過程和方法的課堂學習環節中的。
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需要“節奏”,即情境的創設需要起伏跌宕。讓學生從情境中感受社會背景,感悟人情冷暖,這種情境的強烈對比又對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強烈的沖擊。同時,以分組討論的形式實現了“伙伴學習”需要達到的班級學習環境等一系列班級建設的目標實現,學生自始至終在情感體驗中,潛移默化的實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即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意義建構”。
總之, 在語文教學中,只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處理好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的關系, 實現了互動課堂,才能實現真正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美國)萊斯利?P?斯特弗等編,高文等譯.教育中的建構主義[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關鍵詞】信息技術 有效教學 高效課堂 策略
學生學習知識的地點主要在課堂,師生接觸最多的地點也是在課堂,課堂既是教與學活動的時空場所,也是師生對話與交流的社會舞臺。怎樣在這個舞臺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盡情表演,實現“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下面,筆者從中學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和課堂存在的問題分析入手,闡述一下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
一、中學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
1.涉及內容的綜合性。與其他課程比較,信息技術課涉及眾多的邊緣和基礎學科,涉及的知識領域廣。為了能更好地上好信息技術課,作為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博覽群書”,豐富自己的知識。
2.教學內容的發展性 。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無論是硬件領域還是軟件領域都在不斷創新。這就使得信息技術課的教師必須不斷地獲取新的知識,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以適應不斷發展的教學需要。
3.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可操作性 。信息技術學科有很大一部分應用知識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可操作性,充分、有效的實踐操作是學好這一學科的前提條件。
4.教學過程的協作性、自主性。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十分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尤其是協作能力和自學能力。協作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參與小的群體和整個班級的討論,與他人共同迎接挑戰、完成任務;自學能力則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所學內容和已有的學習手段,學習和探索新知識。
5.注重能力培養。 信息技術學科要求學生為了達到各種目的,能夠利用一系列的信息資源和信息與通訊技術工具去發現、分析、綜合、評價和呈現信息,能夠尋找和收集相關信息,整理、分類、排序、比較和對比信息,分析部分和整體的關系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
二、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1.在同一個班級里,學生信息技術知識水平有很大的差異。
2.學生對上理論課沒興趣,覺得理論課枯燥乏味。
3.在操作課的教學上,學生往往自顧自地操作,全然不知老師在說什么。而當老師講完了,輪到他們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時候,卻又不知從何入手。
4.缺少主動探索知識的意識,老師指到哪就學到哪;缺乏獨立鉆研習慣,遇到不會的問題馬上問老師、同學找答案;自學意識不強,習慣于從老師那兒得到定論式的知識。
5.把信息技術課與計算機職業技能培訓等同起來,甚至變成了微軟公司的培訓班,沒有真正落實到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上。
三、打造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策略
1.通過教學準備策略實現有效教學,打造信息技術的“高效課堂”。每門學科都有自己的特點,教學方法并非是固定的模式,應針對自己的學科特點合理地進行教學準備。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是學生的操作多,理論知識要與實踐相結合;絕大多數時間是學生在操作,教師以任務驅動的形式開展教學。教學準備策略是指教師在教學前所要處理的問題解決行為,包括教學目標、教學資源、教學行為、教學組織及教學方案。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實現三維目標的課堂實現。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明確教學活動追求什么目的,達到什么結果,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產生要達到目標的愿望。充分研究學生的興趣、動機、知識和能力水平以及他們的個別差異發揮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以多樣化的教學行為組織教學,從而找出較佳的教學方案。
2.通過教學實施策略實現有效教學,打造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實施策略是指教師為實施教學方案而做出的一系列行為,分為教學行為和管理行為。在教學的實施階段,要讓教學方案順利實施,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進行有效的課堂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實現信息技術的“高效課堂”目標。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可采取多種方法組織教學,或演示,或演練結合,或自主學習,或小組合作探究,或小組競賽,或任務驅動,其中任務驅動貫穿于整個教學之中。小組學習非常重要,將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組,兼顧能力強的,中等的,一般的和較差的,充分利用學生自身的資源,促使各層次學生都能獲得知識,并使其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