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科學素養的培養途徑及方法
時間:2023-05-23 16:22: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科學素養的培養途徑及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科學素養;前沿知識;新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6-0319-01
1 引言
眾所周知:"中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其任務是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中學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為根本目的。全面提高中學生的科學素養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中學物理課程的目標是提高全體公民的科學素養。因此如何實現課程目標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便是每個中學物理教師的神圣職責,是中學物理教育教學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開展物理教學的主要依據,中學物理教師應加強對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努力探索培養中學生科學素養的新途徑、新方法。在此我認為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應重視現代物理前沿知識的研究和學習,有效地講授現代物理前沿知識,有助于激發中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新途徑。
2 理論依據
2.1 科學素養的涵義和內容。
科學素養是科學文化素質的一部分,所謂科學素養也叫科學素質,是指個人了解必要的科學知識,具備科學精神和科學世界觀以及用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判斷、處理各種事務的能力, 也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社會事務以及個人決策中長期形成的穩定的心理品質。
對于科學素養的內涵或基本要素,國內外學者由于文化、教育及宗教的背景不同,表述也不同. 我國大多學者提出大眾科學素養應由四個方面組成: 科學知識和技能;科學探究(過程、方法與能力);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科學、技術、社會。
可見,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內涵應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技能、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四個要素??茖W素養的最核心部分,就是一個人對待科學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科學素養的培養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其獲得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的熏陶和培養,使其了解科學技術的發展給社會帶來的影響,并培養其社會責任感。
2.2 講授現代物理前沿知識的意義。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和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當前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適當講授現代物理前沿知識,既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學生學好物理知識的需要。在中學講授現代物理前沿知識一方面的重要意義在于能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視野,另一方面有助于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我們應該嘗試將現代物理前沿知識較多地滲透到中學物理中去,建構一個開放的、多支點的物理知識體系,起到優化中學生物理知識結構的作用,讓他們更多地接觸到物理學發展前沿的東西,提高大眾科學素養,是適應科技競爭的需要,時代的需要。
2.3 講授現代物理前沿知識的必要性。
《物理課程標準》明確"在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注重將物理科學的新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等納入課程,而且還應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愿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
首先講授現代物理前沿知識是中學物理教學適應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物理學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科學,又是青少年接受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科學素質起著突擊的作用。
其次講授現代物理前沿知識,是素質教育的需要。全面開展素質教育,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而素質教育的主戰場在學校,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同樣中學物理素質教育也應以課堂教學為主。物理素質教育,包括物理知識、物理方法、物理思維、物理能力以及物理興趣的培養等等。因此,在中學物理教學中,適時講授現代物理前沿知識,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再次講授現代物理前沿知識,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思維方式和學生的初步探究能力,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而且在知識快捷更替和發展的今天讓中學生了解科學發展的前沿是十分必要的。
3 培養中學生科學素養的新途徑
3.1 探索講授現代物理前沿知識的方法。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講授現代物理前沿知識,不僅要求內容上使學生容易接受,在教學方法上更應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是現代教學技術中最先進的一種方法,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講授,它具有直觀、形象、生動、聲像并茂的特點,例如:講人造衛星時,可以播放錄像材料,讓學生觀看衛星發射、運行等過程,可以將抽象的物理前沿知識化為直觀易懂又簡單生動的物理知識,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關于人造衛星與宇宙飛船變軌問題,學生很難理解,教學中利用視頻播放"天宮一號"發射過程、"神州八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的過程,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對變軌問題有了深刻的感受,問題也迎刃而解了,增強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信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3.2 開展中學物理科普講座。
中學物理科普講座是活動課的一項重要內容。例如:開展納米技術講座等,學生了解到什么是納米技術、納米材料,納米技術的發展和前景,納米技術的應用等,特別是學生看到在掃描隧道顯微鏡下,科學家將48個鐵原子排列到銅表面上,形成的一個圓形圍欄,感到很神奇,學生從物理科普講座中能學到許多新鮮的知識,把課堂學到的知識深入、具體,使知識面拓寬,使物理學習更豐富多彩。
3.3 重視研究性學習的指導。
國家課標標準指出研究性學習是中學階段的必修課,物理學由于其獨特的學科特點,理所當然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主要載體,中學物理教師更利用這一重要的活動加強對學習科學素養的培養。當然,由于現代物理突飛猛進的發展,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新材料、新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激光技術、納米技術廣泛的應用于各個領域,這就要求中學物理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養,應具有系統全面的自然科學史知識。
一、我國公民科學素養之現狀
1.總體上公民科學素養水平近年來逐漸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2.不同群體表現出明顯的差異:男性高于女性;較低年齡段高于較高年齡段;受教育程度越高,整體水平越高;城市公民高于農村。
3.公民科學素養水平的變化顯示,近年來科學素養較低的群體的水平有較快提高,特別是女性、受教育水平較低(指受初中教育)和農村公民科學素養整體水平提高的幅度較大,對公民整體科學素養提高影響顯著。
4.公民對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理解水平較低。
5.公民科學精神比較欠缺,還存在一些相信迷信的公民,青少年與科學精神有關的調查結果出現回落,學校對科學精神的培養還存在較大問題。
二、教育是影響公民科學素養的主要因素
建立和完善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民終身教育體系,特別是大力發展社會教育,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互相銜接,是持續提高公民科學素養的主要途徑。學校教育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
三、化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我們要改變長期以來只注重學科知識體系,注重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強調具體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和化學概念的系統學習,強調知識的占有和積累,而不關注學生的全面、均衡、和諧發展。要確立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行為上不斷創新,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重視教學與科學、技術、社會的聯系,倡導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的教育,引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即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文結合教育實踐,試論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教學策略。
我國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規定,化學課程通過化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體現對未來社會公民科學素養的培養,促使學生具有“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技能,以及他在實踐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科學能力、思維方式,乃至對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認知、興趣、態度、情感、價值觀、精神等”。因此科學素養教育觀要求培養的學生是“能理解科學技術并有進取精神的人和主動運用科學知識和思維方法去分析、探究和處理要解決的問題,并作出科學的判斷、解釋和結論”的人。
1.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總的教育目標,必須注重知識的選取以用獲得知識的途徑和方法。
科學知識在科學素養中起基礎性作用。在構建科學知識框架時,我們要用未來的眼光分析未來人所需要的科學基礎知識是什么,擯棄“以過去的經驗為現在人做準備”的做法,預測未來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和21世紀人才所必須具備的科學基礎知識,選取那些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學生認識世界、面向社會,以及自身發展來說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現代化程度高的科學知識。這些知識的特點具體體現在:能夠對于今后的學習起支持作用的知識;具有思維訓練價值的知識;具有文化和教育功能的知識;具有現代化程度高的新知識。
獲得最多的知識不是老師以填鴨式“硬塞”給學生的一些似懂非懂的信息,也不是學生毫無意義地死記或是為了考試而機械地掌握的某些知識,而是學生主動地有意義地建構起對自己終身發展有用的知識,是有利于學生探究、合作、交流、對話、創新的知識。這些知識應達到“知識的高豐度、結構化、方法化、現代化、綜合化”等五項指標。這樣建構知識,才會使學生具有學力,學生才會因習得了知識而變得“聰慧”、有靈氣,并為創新、發展、理解科學的本質,了解科學事業及認識科學對人和社會的作用奠定基礎。
2.注重科學方法教育,積極開展科學探究,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科學方法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要素,是科學的認識方法。科學認識的一般過程是提出問題收集有關資料和事實分析、處理與研究資料和事實(或提出假說驗證假說)發現規律性、得出結論應用。但我國青少年基本上是通過書本來學習科學知識,并不是在實踐的過程中形成科學概念,而這種學習方式正是造成學生科學素養低下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們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從實踐活動中探求知識,讓學生在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科學實驗、探究活動中獲得新知識。充分體驗“感性理性應用”的科學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到具體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
化學課程中的探究活動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解決化學問題并能生成更多的新問題的實踐活動,它涉及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結論、反思評價、表達交流等要素,它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與傳統高中化學課程的“接受”式學習相比,新課程積極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內容標準的“活動與探究建議”欄目設置了大量的探究課題,引導學生運用觀察、實驗、調查咨詢、查閱資料、交流討論等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提出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結合有關的線索作出假設和猜想,自主設計實驗和其他實踐活動方案,借助模型、圖表、反應式和定量方法等描述化學變化過程,使學生在探究實踐中獲得知識和技能,體驗學習化學的樂趣。
3.從生活走進化學,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
科學意識是科學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是科學的世界觀,是指人們能夠意識到科學技術對社會將帶來的重大影響,是人們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科學問題的意識。人類社會在文明的進程中,面臨著人口、環境、能源、資源、健康等問題的挑戰,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介紹化學與日常生活、社會、生產、環境、資源等方面的聯系,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生活社會之中,讓學生了解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社會生產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就人的健康和安全問題作出決策和評價,這是培養科學意識的最佳切入點。
總之,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素養教育作為新課程改革的主要亮點,運用于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科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學習規律,發揮教師優勢和特長,探索科學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普及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態度、倡導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努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解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孫蔚萍.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主旨的化學教學策略.
[4]朱朝菊,彭蜀晉.化學新課程的科學素養觀及培養策略.
【關鍵詞】科學素養語文教學人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7-0104-01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教學應“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教師應當在達到中學語文學科主要教學目標的前提下,結合教學特點與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適當地嘗試對學生進行科學素養的培養。
一 增強意識,充分認識科學素養教育的必要性
科學素養通常包含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等。而科學與人文相融合的語文教育所說的科學素養與自然科學所說的科學素養有著較大的區別,前者所說的科學知識,主要是指語文學科中的語言學知識、文章學知識、文學閱讀知識以及文史常用知識等。至于文選中的科普文章所涉及的科學知識,應讓學生讀懂,但它不是語文教學的重點。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學習語文學科應達到發展語言能力,提升寫作水平,拓展思維能力等基本學科教學目標的同時,要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全面培養科學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與行動能力。目前,中學生對高新科學技術知識和科技發展了解較少,中學生所具備的基本的科學素養包括科學知識、科學能力、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品質五大要素,正處于逐步培養養成階段。中學生對于偽科學及封建迷信的辨別能力不強,對學科、專業、科學研究的理解了解程度較低,對于科學素養養成的認識還沒有達到緊迫的意識,往往認為那是上大學以后才要考慮的事項。多年的高中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由于沒有充足的科學素養知識,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的理解認識能力,在高考結束后的志愿填報、專業選擇、志向安排上顯得很盲目,出現了上大學后對所選擇的學校、專業興趣不濃,甚至出現許多厭學、改專業,甚至退學的情況。因此,在高中教學階段,有必要利用適當的時間、渠道與方式,滲透科學素養養成教育。
二 見縫插針,探索利用多渠道教育的途徑
高中語文教學中科學素養養成教育滲透的途徑有許多種。可以通過語文教學的課堂,綜合施教;可以通過老師教學備課,有意識地篩選科學素養的教育信息,擴展科學技術知識閱讀內容;可以在寫作教學中落實科技知識教學內容;可以更多地利用多媒體教學,發揮多媒體教學容量大、技術新穎的特點,最大限度地提升計算機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要充分認識網絡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正確的上網觀,要把網絡作為了解科學知識,獲取科學信息的來源渠道等。
當前,由于中學教育的體制機制問題,中學生在校學習較少參與實踐活動,作為語文老師,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通過閱讀、寫作、討論、論壇、班級管理、社團組織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尋求科學真理,培養學生的求真意識、懷疑意識、批判意識及創造意識等。教師可配合教材設計,組織結合科學素養能力培養的內容,還可與家長聯合起來,讓學生參與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需要的各種實踐活動,在實施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實踐、探索、質疑、創造。培養他們求真務實、勇于質疑批判、積極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
三 關注生態,全方位踐行科學素養培養
語文課程的科學素養主要體現為人文素養,而人文素養的培養離不開和諧的教育教學理念與實踐。當代的中學生,因生活環境、教育背景等多重因素,個性差異較大,他們往往有不同的學習需求。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更要愛護學生,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精神及進取意識,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必須要關注語文教學生態,讓以人為本的生本理念貫穿于語文教學過程的始終。
關鍵詞: 中學生 生物科學素養 四個途徑
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以及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生物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核心理念,是新課程所追求的價值,也是生物學課程的根本目的。教師無法像教知識那樣將科學素養直接教給學生,必須通過將生物教學與學生自身的需要結合起來,將兩方面協調一致,才能真正達到目的。提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可通過以下四個途徑來實現。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科學態度是人基于對科學知識的正確理解和對科學發展的認識而形成的科學信念和科學習慣,是科學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科學精神的具體體現。對中學生來說,科學態度包括好奇心、誠實(實事求是的思維品質)、合作、創造力(獨立思考和創造性學習能力)。
對科學的興趣來自于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起點。生物教師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對科學產生好奇,并將這種好奇心保持下來,把它轉變成對科學和對學習科學的正確態度。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生物實驗對于生物課程目標的全面落實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實驗是培養學生誠實、合作、創新的最佳途徑。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教師可采用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如學習“生物群落”后,讓學生走出課堂,統計土壤動物的物種豐富度,深入社會生活實際去獲得第一手的信息,發現問題后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并寫出調查報告。生物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揭示生物現象的本質。探究性學習一般以小組學習的形式開展,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養。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加上各人不同的探究角度和探究方法,他們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常常會提出一些“異想天開”的問題,學習熱情會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教師要廣泛開展小制作、小實驗,并開展自制儀器、自制實驗裝置評比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體現生物學科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究熱情,讓學生在知識的形成、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
二、運用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其中許多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來獲得,同時探究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以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主。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主導,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設計實驗)、作出預期、收集證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等,使學生在參與探究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會科學的思維方式。
三、滲透生物前沿知識,充實學生的科學知識
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生物與物理、化學、資源、能源等眾多學科交叉、滲透、融合,生物已成為高科技發展的強大支柱。在高科技蓬勃發展的今天,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面臨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生存和發展所必備的科學素養。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滲透生物前沿知識,使課堂教學具有時代氣息。如學習基因工程時可,教師可向學生介紹基因工程藥物、基因診斷、基因治療、用于環境監測的DNA探針、用于凈化環境分解石油的“超級細菌”等;學習細胞工程時,介紹人工受精、胚胎移植等技術在畜牧業生產的應用等,通過課堂教學中的不斷滲透,讓學生了解現代科技的新成果、新進展、新成就及新問題,加強學生對現代生物知識的了解及價值的培養,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科技知識,又能拓展學生的智力空間和思維廣度。
四、滲透STS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一個有科學素養的人會關注、認識STS之間的關系,了解科學技能對社會的影響。教學中的STS主要要求把注意力投向學生身邊的社會、現實生活中與科學技術相關的問題上。例如“環境問題”、“朊病毒、瘋牛病”、“轉基因食品”、“克隆”等內容,都是中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科學知識。STS也包含了對學生現實生活的關注,對學生個人健康的關注,對家人、社區、社會的關注。例如,對人類遺傳病的調查分析、環境污染等問題。STS還包含了對學生今后發展的關注,如職業選擇、職業引導的教育等。例如,基因治療可以解決很多疑難雜癥,但是目前的技術水平不夠,可以促使學生朝這個方面去努力。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關注和參與生物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和決策,是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化學教學;科學素養;實驗
基礎教育階段中的化學科學知識是學生認識世界、面向生活和自身發展的途徑,也是學生知識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初中化學教材中知識涉及面廣,沒有太大的難度。在教材內容的編排上化學教學既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意識,也要有利于學生形成概念和知識圖示,最后獲得化學知識建構。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試驗技能,形成較強的科學素養,是化學教學的目標。下面筆者談談教學中對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探討。
一、在演示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中規定了85項演示實驗,教師在演示實驗中,應該注重實驗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在突破重點和難點的時候,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啟蒙學生的科學意識。注意實驗的直觀性和安全性,讓學生學會一些簡單實驗的基本操作,并且保證學生操作中的規范性,這種規范性就是科學素養的標志和體現。教師要在一些細節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養成學生探究、研究的習慣,在預設和假定中進行真理的驗證,從而獲得真實而正確的化學知識。
如,在利用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圖分析提示原子這一概念之前,如果演示一下氧化汞受熱分解的實驗,有利于學生以直觀事實為依據分析問題,從而形成原子這一概念。
二、鼓勵學生自己設計簡單的實驗
化學教學要啟蒙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這種意識也屬于科學素養的范疇。學生能夠設計簡單的實驗就證明學生具備科學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實驗的設計和成功也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體現。老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實驗,善于設計和操作一些簡單的實驗。在這樣的實踐操作過程中,學生的能力和素養將會得到形成和提高。比如學習氧氣后,我給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怎樣鑒別氧氣?學生設計很多的方法,其中包括用帶火星的木條驗證的方法。這是學生經過比較后形成的決定。有人提出用燃燒的木條和硫進行試驗,后來經過分析,硫會產生有害氣體,燃燒的木條不安全,最后決定用帶火星的木條鑒別。這樣的討論過程和實驗過程,對于學生科學探究素養的形成具有極大的促進和提高作用。
學生的科學素養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是在教學中一點一點培養和形成的,因此教師要注意平時的教學,在學習中、在細節中培養學生的科學
素養。
關鍵詞 科技館 青少年 科學素質 培訓
素質教育是當今中國教育界的熱門話題之一,在我國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它既是我國教育改革的一項艱巨工程,也是關系全面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一個重大課題,它與“應試教育”有著根本區別??茖W素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中能起到其它學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館作為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科技館對青少年進行科學素養培訓是提高青少年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社會教育所不可或缺的。當前科技館開展科學素養培訓應從轉變觀念,改革教法人手,始終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加以改進,進而為全民科學素質教育做出應有的努力。
1 轉變傳統觀念,面向全體公眾,全面提高公眾素質
當今世界正處于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和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的時代,競爭日趨激烈,它要求學校培養的人才門類多、數量大、質量高、綜合能力強,這絕非是培養單一的考試人才的“應試教育”才能滿足的,對從事科學素養培訓的人員來說,更要樹立全新的思維、全新的觀念去指導教學實踐。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我們的社會需要科學家、藝術家,但也需要大量普通技術員,普通勞動者。其次,要樹立正確的素質觀,在我們這樣有13億人口的大國里,僅靠以培養少數人為目的的“精英教育”或“神童教育”是無法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只有推進旨在提高全民族素質的素質教育,才能使13億的人口包袱變成13億人才的優勢,也才能在當今世界的經濟競爭與綜合國力競爭中以足夠的人才優勢穩操勝券。最后,要樹立正確的全面觀。我們的教育要面向全體,相信布魯姆先生講的“95%以上的學生都是可以成才的”。在科學素養教學中,我們應重視每一個學生和多種能力的培養,對尖子生側重點撥,鼓勵超前自學,對中等生落實雙基,對后進生關心鼓勵、樹立信心,爭取不讓一個學生掉隊,以達到大面積提高學生素質。
2 改革教學方式,優化課堂教學
科技館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育是主渠道。因此,優化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優化科學素養課堂教學,就是要腳踏實地地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及現有的教學條件,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積極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既要讓有潛能的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又要避免學生學習不適于他們水平的知識。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各具特色。但每種教法都有其特定的適用范圍,在知識的傳授,人才的培養方面起著不盡相同的作用,只有多法結合,配合使用,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教學質量。比如發現教學法,它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像科學家發現真理那樣,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學習,“發現”規律,獲得原理。其優點是有利于形成內部動力和遷移能力,有利于培養創造能力和科學精神。其缺點是忽視了學習過程的基本特征,事事都要親自去發現,況且有些知識不可能親自去發現,同時也容易忽視學生的差異。因此,我們要及時了解教學方法的新變化,熟悉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明確其效能,及時充實到教學過程中去。
積極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各種電化教學手段、多媒體綜合電教手段、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等提高課堂效益,減輕學生負擔,把課余時間還給學生。把時間留給學生去運動、去接觸社會、去接觸大自然、去擴大知識面,去發揮他們的特長。
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幫助學生排除心理障礙、樹立信心、增強參與意識;掌握學生思維活動規律,提倡質疑求異、大膽創新;培養學生分析、解決科學素養問題的能力,將教育的重點放在學生“會學”而非“學會”上;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和習慣。
3 結合科技館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和動手能力
從年齡結構來看,青少年學生對各類的信息接收呈開放狀態,他們的思維方式、接受能力、價值取向等方面與成年人相比,既不成熟,也不穩定。在課堂中的學習主要靠聽和講,因此,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質單靠課堂是不夠的。
科技館可以充分利用實物、展品及現代化的教育設備,采取提示型、探究型、自主型的教育方式,強化青少年互動行為以及教育者和青少年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和熱情,促進青少年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
首先,科學素養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素質培養。因此,科學素養實驗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茖W素養實驗教學重點包括學生的觀察能力、規范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在每一步驟,每一個環節上都嚴格要求學生,逐步訓練學生自己觀察問題,自己提出問題,通過自己的分析和科學實踐,獨立解決問題,加強科學素養。實踐素質教學,要讓學生多參與實驗,如書中有些演示實驗,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通過科學素養實驗來驗證或試探某些科學素養結論,還可以鼓勵學生改進教材中的分組實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設想或設計進行實驗。
>> 如何提高中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 略談提高中學生對信息技術課興趣的方法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信息技術課的興趣 初中信息技術課中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策略 信息技術課對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信息技術課對初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淺談提高中學生信息技術課堂上機效率 提高中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四種途徑 探討中學信息技術課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培養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高中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培養 論高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全面發展 怎樣提高中學生的信息素養 利用中學生物園的生態資源 提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淺談新課改下信息技術課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中學生信息技術課應注重信息素養的培養 信息技術課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信息技術課與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淺談信息技術課上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如何在中學信息技術課中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④ 馮銳,李曉華.教學設計新發展:面向復雜學習的整體性教學設計——荷蘭開放大學Jeroen J.G.van Merrienboer教授訪談.中國電化教育,2009(2):1-4.
參考文獻
[1] 鐘振明.科學素養研究綜述[J].教學與科研,2010.5:50-53.
[2] 魏冰.科學素養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0(增刊):105-108.
[3] 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
[4] 黃芳.美國《科學教育框架》的特點及啟示[J].教育研究,2012.8:14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