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生態價值評估方法

生態價值評估方法精品(七篇)

時間:2023-05-17 16:38: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態價值評估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生態價值評估方法

篇(1)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the assessment of library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zes mature assessment methods for the social values in various fields, sets out purpose and premise of the assessment for the social value of library in China, and concludes the specialized research methods.

關鍵詞: 圖書館;社會價值評估;方法體系

Key words: library;assessment of social value;methodology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7—0266—03

0 引言

圖書館評估是國內外圖書館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目前,理論熱點分別是圖書館績效評估、成效評估和價值評估。國外圖書館界積極探索計量、貨幣化圖書館價值的方法體系,借鑒其他領域如教育、生態領域的價值研究方法,引入經濟學的測評方法和工具,衡量圖書館的價值,主要方法有成本效益分析法、條件價值評估法、二次經濟影響分析等。我國圖書館界對于圖書館價值評估還比較陌生,尚處在個別著作和少數論文的初步推介階段。我國圖書館社會價值評估研究還沒有建立起系統、完善的本土化理論體系和方法。

1 圖書館社會價值評估目的和邏輯前提

圖書館社會價值評估的總體目的是面向圖書館終極關懷,強調通過價值導向和價值取向的評估以影響圖書館社會價值選擇,著眼提高圖書館活動的價值含量,滿足用戶需要,追求卓越狀態,達成合理目標。進行圖書館社會價值評估,一方面可以明確圖書館的社會價值,計算出總投入和總產出的比值,進行明確的成本收益分析,從而提高改善圖書館自身的工作效率,達到以評促建;另一方面,明確了圖書館的價值,就能采取相關措施有效維持圖書館的正常運作,使圖書館得到更多的社會支持,比如資金,設備,社會地位等,同時使用戶感受到價值生成。

圖書館社會價值評估符合經濟學意義的效率與公平的內涵要求。經濟學上的效率要求人們對各種社會資源有效地利用、配置,更多地滿足人類的需要,以最小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收益,提高效率是增加社會財富的根本途徑。公平就是指代內公平和代際公平。代內公平就是平衡不同階層之間的資源分配,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代際公平要求目前的資源使用要保證資源質量不能發生退化,在數量上保障資源的穩定,從而保證后代的發展空間[1]。

對于圖書館來說,只能對同一個館進行不同歷史時期的縱向比較,不能進行橫向比較。將一段時期的總投入量視為對圖書館整體的影響,最后導致這段時期的總產出,結果是增量比,總產出/總投入,通過數值分析,可發現整個價值分布呈動態曲線分布。

2 各類型社會價值評估方法介紹

2.1 生態系統價值評估 運用非市場價值評估方法對環境價值和健康影響價值評估源于美國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主要的評估活動。國內起步較晚,正處于引進國外理論和模仿評估過程階段。對環境產品和服務的價值評估經常運用的方法主要有3種類型:一是消費者產品函數方法;二是享樂價格分析法;三是引導偏好的一些經驗方法,主要是條件價值評估(CVM法)。前2種方法是揭示偏好技術,CVM法是聲明偏好技術。只有聲明偏好技術可以評估環境產品和服務的總經濟價值,包括利用價值和非利用價值(存在價值或被動價值)[2]。這種方法通過調查時創建或模擬市場,直接引導出環境的被動利用價值或非利用價值以及直接利用價值。

2.2 企業價值評估方法 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場法是傳統的企業估值方法。

成本法從投入角度進行評估,一般不能單獨使用。從投資人及企業的角度看,收益法是企業估值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市場法在西方國家是評估行業普遍采用的方法。市場法中常用的兩種方法是參考企業比較法和并購案例比較法[3]。

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可以對同一評估對象綜合采用三種評估方法,對形成的初步價值結論及所使用的數據進行分析,最后形成合理評估結論。

2.3 資本價值評估方法 資本包括無形資本和有形資本。無形資本包括知識資本和社會資本。社會資本指社會關系的建立和維持,比如圖書館對社會的影響反映為用戶對圖書館的忠誠度。有形資本指貨幣資本和固定資產投入,比如:館舍,設備等。

資本價值評估有4類基本方法:成本法、收益法、市場法、無形資產評估方法。

無形資產是不具備實體形態而能給企業或個人帶來收益的權利或資源。對有依附性或獨立性的無形資產,可分別采用不同的評估方法[4].圖書館無形資產的評估,應包括無形資產和社會無形資產兩部分,分別對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以社會效益分析為主。具體地主要包括圖書館特許經營權、網絡使用權、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資源專有權、館譽等內容[5]。

智力資本的價值評估比較復雜。需要先完成智力資本價值創造潛力和價值提取能力的評估,最后將二者的結果進行合并。

資本總量=價值創造潛力*價值提取能力。

智力資本價值提取能力評估值=指標權重向量*加權后的評價矩陣=評估向量值[6]

篇(2)

[關鍵詞] 城市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價值評估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概念1973年由Holdren和Ehrlich[1]提出,逐漸得到環境科學、生態學、經濟學及其它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重視[2-7]。

城市是一個高度復合的人工化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在結構上和功能上都存在明顯差別。在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研究早期,研究重點一直局限在森林、湖泊、濕地等生態系統類型。直到20世紀末,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研究才開始廣泛開展,其理論探討和實踐方法逐漸深入[8-12]。

1 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方法

1.1評估方法原理

目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評估方法主要分為直接市場法、替代市場法、模擬市場價值法三類。國內外有多種價值估算模型,Costanza等[3]的方法模型在國內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研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首先對研究區域內的生態系統進行分類,并劃分不同生態服務功能;其次,應用多種價值評估方法,計算單位面積下各種類型生態系統的不同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最后匯總得到不同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價值結構表。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總價值,元/a;

――第i種類型生態系統的第j項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單位價值,元/hm2;

――第i種類型生態系統的總面積,hm2。

1.2服務功能劃分及參數取值

國內外學者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分類及其價值估算等至今尚未形成共識,本文在對比分析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劃分為三大類:①提供生活和生產物質的功能,包括食物生產、原材料生產;②與人類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相關的生命支持的功能,包括:氣候調節、水源涵養、固碳釋氧、土壤形成與保護、凈化空氣、生物多樣性保護、減輕噪聲;③滿足人類精神生活需求的功能,包括娛樂文化。本文在謝高地等[6]制定的生態服務價值表基礎上增添了固碳釋氧、凈化空氣、減輕噪聲等屬于城市生態系統中較為重要的功能,其參數取值及計算如下:

1.2.1 固碳釋氧的價值

分別采用造林成本法和碳稅法進行固碳價值計算(中國造林成本每噸C為260.90元,瑞典稅率每噸C為150美元,換算為1020元人民幣[13]),用造林成本法和工業制氧法估算植被釋放氧氣的價值(中國造林成本每噸O2為352.93元,制氧工業成本每噸O2為400元[13])。每公頃林地每天吸收CO21000kg、釋放O2 750kg,每公頃草地每天吸收0.36kg CO2、釋放0.01kg O2。

根據上述數據計算可得城市生態系統中,單位面積林地的固碳釋氧功能價值為336821.5元/hm2,單位面積草地的固碳釋氧功能價值為85.5元/hm2。

1.2.2 凈化空氣的價值

凈化環境空氣功能包括吸收SO2、吸收NOx、滯留過濾降塵和飄塵,采用代替花費法進行計算。每公頃林地平均每年可吸收SO2152.05kg,以SO2治理代價為3000元/t,則每公頃林地吸收SO2所提供的服務價值為456.15元;每公頃林地每年可吸收NOx 380kg,汽車尾氣脫氮治理的代價為16000元/t,則每公頃林地吸收NOx 所提供的服務價值為6080元;每公頃林地平均滯塵能力為21.65t,削減粉塵成本以170元/t計算,則每公頃林地滯塵的經濟價值為3680.5元。

計算所得,城市單位面積林地可創造凈化空氣價值為10216.7元/hm2。

1.2.3 減輕噪聲的價值

目前對森林生態系統降低噪聲價值的估算方法是以造林成本的15%計,以平均造林成本240.03元/m3,成熟林每公頃蓄養量80m3計算:

每公頃林地減少噪音功能的價值

=240.03元/m3×15%×80m3=2880.36元。

1.3 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

城市生態系統在平均狀態下的單位面積生態服務功能價值如表1所示。

注: (1)荒漠在城市系統中可對應其它類型用地。

(2)根據耕地所發揮生態服務功能的實際效果,在進行固碳釋氧、凈化空氣、減輕噪聲三項價值計算時,將耕地單位面積價值折算成有效林地價值,折算系數為0.2。

(3)園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取林地與耕地價值的均值。

(4)城市建設用地(包括城鎮及工礦用地、交通運輸用地等),參考Coslanza等的思路,不估算其生態服務功能價值。

2 案例研究

2.1案例概況

廈門市同安區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閩南廈、漳、泉“金三角”的中間前沿地帶,廈門市域的北部,境內地形復雜多樣,有山地、丘陵、平原和海島。同安區常年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暖晴雨多變,秋涼氣爽宜人。全區總面積約690km2, 2009年全區總人口49.5萬人。

本文所涉及同安區不同生態類型用地面積的基礎數據來源于《廈門市同安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為計算同安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這里將區域自然生態系統劃分為耕地、林地、園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其它用地,具體見表2。

2.2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估算

根據城市生態系統中單位面積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表以及2005年、2009年同安區不同生態類型用地面積,計算同安區2005年、2009年的生態體統服務功能總價值分別為137.6億元和134.1億元。具體詳見表3和表4。

就同安區而言,2005年~2009年間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并沒有很明顯的增減,2009年比2005年下降了3.5億元,主要原因是同安區的林地、園地和草地面積都有所減少,而面積增加的城市建設用地對于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沒有貢獻。6類生態用地中,只有水體的服務功能價值呈現增長,2009年比2005年增加價值約1億元,水體的服務功能主要體現在氣候調節、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文化娛樂等方面。

從生態類型來看,同安區林地生態系統產生的服務功能價值最高,2005年、2009年分別占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73.6%、75.0%;園地生態系統提供的服務價值占第二位,2005年、2009年分別占總價值比重的20.4%、18.8%;耕地生態型在2005年、2009年占比為5.7%、5.3%,排名第三。荒漠(包括其它類型用地)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最低。林地和園地在城市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實行退耕還林政策的必要性。同時,林地在評價的10項服務功能中都有突出的貢獻值,這也表明了在城市生態系統保持一定比例的森林面積是十分必要的。

從服務功能上看,城市生態系統提供的10項功能中,固碳釋氧產生的價值最為顯著,占總價值的90%以上,提供這一功能的主要有林地、園地、耕地以及草地生態系統;另外,凈化空氣功能的服務價值也較為突出,占總價值的3%;而其余8項功能的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過低。

3 結論與分析

本文構建出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表,并以廈門市同安區為例,定量反映出城市生態類型用地面積的變化對整個生態系統的綜合影響。計算結果表明,同安區具有顯著的生態經濟效益,2005年、2009年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分別為137.63億元、134.06億元,其中林地生態系統在城市的生態服務功能價值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對于同安區而言,固碳釋氧的服務功能產生的經濟價值遠大于其它服務功能,但也從中反映出水源涵養、娛樂文化、生物多樣性等服務功能還有待加強。

目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研究還是建立在Costanza等人提出的生態系統服務總體價值等于各類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簡單加和,這一技術路線存在一個明顯缺陷,即忽略了空間中各種生態系統內部的相互作用及空間異質性,這需要更加復雜、嚴謹的模型以及龐雜和精確的參數來計算區域生態系統服務的總價值。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國內外實踐工作的廣泛開展,相信必能不斷充實和豐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內涵,探索更符合實際情況的價值評估模式。

參考文獻

[1] Holder J,Ehrlich P R. Human Population and Global Environment[J]. American Scientist,1974,(62):282-297.

[2] Daily G C.Nature’s Service: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M].Washington DC:Ialand Press,1997.

[3] Costanza R,D’Arge R, De Groot R,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387):253-260.

[4] 劉玉龍,馬俊杰,金學林,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方法綜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1(15):88-92.

[5] 歐陽志云,王如松,趙景柱.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生態經濟價值評價[J].應用生態學報,1999,10(5):635-640.

[6] 謝高地,魯春霞,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態資產的價值評估[J].自然資源學報,2003,2(18):189-196.

[7] 唐,朱坦,徐鶴,等.基于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3(17):45-49.

[8] 宗躍光,徐宏彥,湯艷冰,等.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結構分析[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1999,4(12):19-22.

[9] 夏麗華,宋夢.經濟發達地區城市生態服務功能的研究[J].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1):71-74.

[10] 彭建,王仰麟,陳燕飛,等.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初探――以深圳市為例[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41):594-604.

[11] 李鏡,張健,曾維忠.區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研究――以雅安市為例[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7,(24):114-119.

[12] 梁治平,周興.基于土地利用變化的生態服務價值損益分析――以廣西貴港市為例[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24):67-70.

篇(3)

不同方法的具體實踐應用,篩選出有代表性的國外案例進行探討,以期為國內的棕地價值評估提供方法與實踐的參考。在此基礎上,本文也就學術界的爭論對棕地價值評估方法中的污名、清理期間和風險評估等三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和討論,提出棕地價值評估對我國四個方面的啟示和借鑒:重視環境因素,為促進和激勵土地環境整治提供依據;出臺相關政策,加強土地用途轉換過程中的環境風險評估;公開環境數據,為棕地價值評估提供數據支撐;積累和借鑒經驗,提高評估結果的準確性。

關鍵詞 土地污染;棕地;價值評估;綜述

中圖分類號 F3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2)04-0131-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4.022

棕地(Brownfield)又被稱為褐地,其概念早在1980年美國出臺的《環境應對、賠償和責任綜合法》(CERCLA)中就已經提出,之后美國環保署將其定義為“已廢棄、閑置或未被完全利用的土地,其擴展或再開發受已存在的或潛在的環境污染而變得復雜”。歐洲的CAEBRNET(Concerted Action on Economic and Brownfield Regeneration Network)也有類似定義:棕地是那些由于之前土地使用者帶來了不良影響,已經受到或將要受到污染的土地,包括被廢棄或仍在使用的。由此可見,棕地主要指在人類的開發利用過程中受到污染的土地,而這類土地的再利用則由于污染受到很大的限制,其價值也受到很大貶損。在我國,多年的工業化進程也遺留了大量的棕地,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土地資源稀缺所推動的土地置換也越來越頻繁。在土地再利用過程中,由于忽視土地污染而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威脅日益增大,也使得棕地問題日益凸顯,與此同時,污染對于土地價值造成的貶損也開始受到有關部門和業內學者的關注。北美和歐洲國家的工業發展較早,因此,早在上個世紀中葉,污染問題就引起了專家和學者的關注,為了更好地為修復土地和保持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奠定基礎,專家和學者對棕地價值評估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討,評估師們也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在我國,棕地價值評估領域的研究則剛剛處于起步階段,很多方法還不成熟,甚至很多評估中未將環境因素納入考慮。而筆者認為,只有將環境因素充分納入到土地價值評估領域,將“棕地”與健康土地區分開來,才能防止棕地不適宜地再利用,并且可以利用市場機制更好地促進棕地修復。因此,為了提高公眾認識和推動我國棕地價值評估領域的發展,本文基于大量的國外文獻研究,篩選出部分有代表性的國外棕地價值評估案例,總結其方法和經驗,以期為國內研究提供具體的方法和案例實踐參考。

1 國外棕地價值評估方法

早在1984年,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雜志社就興起了對于已知或疑似被污染的資產將如何進行評估的討論。但是只有少數的雜志發表了作者推薦的方法――即以真實的市場數據為基礎的案例法的應用[1]。從國外文獻中不難發現,多數學者和評估師更傾向于使用收益還原法和市場比較法(也有學者稱作案例法),原因是這些方法簡便易行,能直接對污染房產進行評估。但是這兩種直接評估方法需要有充足的市場數據作為基礎,因此,在污染房產估價的早期,市場數據尚未充足的情況下,評估師多采用成本逼近法,即從未污染的房產價值中扣除污染所帶來的價值損失,從而間接得到污染后的房產總值。隨后,在實踐和應用中,不斷積累的市場數據為評估師們提供了可靠的參考依據,于是,多元回歸分析以及建立在多元回歸分析基礎之上的內涵定價法也因其精確性和可靠性開始得到估價師們的青睞。因此,本文將基于這四種主要方法,分別介紹國外相關的案例實踐和研究。

1.1 市場比較法

市場比較法(Sales comparison approach或者Market comparison approach)是指與在估價時點近期有過交易的類似房地產進行比較,對這些類似不動產的已知價格作適當的修正,以此估算估價對象的客觀合理價格或價值的方法[2]。市場比較法是在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的不動產評估方法之一。在將市場比較法用于棕地的市場價值評估時,比較實例一般采用污染條件比較接近的棕地地塊,然后根據污染類別、程度、影響范圍、風險等因素進行調整。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棕地的污染因素較為復雜,有些評估師更傾向于使用未污染土地作為比較實例[3],然后再根據污染清理費用、污名等影響因素進行E系數的調整。市場比較法要求評估者具有豐富的經驗,并以充足的交易實例作為依托,其操作簡單,易于實施,適用于各種包含環境因素的不動產的評估。因此,在Kinnard對北美地區估價師調查的結果中發現:如果有足夠的市場交易數據、市場租金數據、市場資本化率和折扣率作為依托的話,80%的估價師愿意選擇市場比較法[1,3]。

市場比較法于1984年由Campanella首次用于探討棕地價值評估,但因其在應用過程中缺乏令人滿意的可比案例而并未得到推廣[4]。1995年9月刀鋒會議(Cutting Edge Conference)提出了市場比較法應用的“三步法”:①假設資產尚未受到污染,評估其價值;②扣除所有可以計量的土地修復或其他利用成本;③扣除污名所引起的價值減損[5]。其方法過程是以棕地自身污染前的價值作為對比實例,其原理已經接近于成本逼近法。并且,在Kinnard和Worzola后來的研究中發現,雖然收益還原法以及還原率調整被認為是估價最恰當的方法,但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估價師開始頻繁的應用市場比較法[1,6]。

Jackson搜集了加州南部的8套工業棕地的交易數據以及特征信息(原始數據是為做房地產環境投資分析所搜集的),用被污染后的土地交易數據同原始未污染的土地價格進行比較,得出污染給棕地帶來的價值損失[7]。由于市場比較法需要以大量的數據作為基礎,因此Patchin在如何搜集污染土地的市場數據方面提供了經驗參考,他在文中提到以下可能獲得數據的途徑[8]:

(1) 留心其交易數據及附近類似土地的交易情況,如果交易歷史暗示該土地存在交易的可能性,那么可以留下數據做進一步的分析調查;

(2) 當土地污染問題存在爭議時,該記錄可作為依據;

(3) 如果交易成功,留存報價或者協議書;

(4) 從當地環境機構獲得污染名單(里面包含土地的多種屬性);

(5) 關注銷售價格極低的地塊,因為該地塊可能存在污染情況;

(6) 若懷疑有類似污染情況,可以詢問當地環境機構確認。

當然,市場比較法的應用也受到了一些學者的批評,Patchin、Dixon、Richards、Wilbourn和Syms等都承認市場比較法的問題存在于難以尋找可比實例[5,8-12]。但是隨著棕地估價應用的進展,市場比較法也正在發展,充足的中輕度污染棕地的市場交易數據可以為污名提供一個估值的范圍。在市場數據尚未完備的情況下,這樣的地塊可以作為對比實例。但多數情況下,這些數據已經作為一種參照。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數據的完備,該方法將得到普遍應用。

1.2 收益還原法

收益還原法(Present earning value method)又稱收益現值法,即以理性預期理論為基礎,按照不動產的未來收益來估計土地價格的做法。按照資本化方式不同,收益還原法又分為直接資本化法和報酬資本化法[2]。當收益還原法用于棕地市場價值評估時,一般是以全風險產出(AllRiskYield,ARY即考慮到土地受污染之后,對土地未來收益可能產生的所有影響)為前提,求取棕地未來各期凈收益的現值之和。隨后,可以根據修復成本等進行因素修正[13]。目前,收益還原法的應用仍然集中于對收益性房地產價格評估,對該方法的研究重點也集中于對還原利率的確定上。在Kinnard和Worzala的調查中發現,79%的估價師在評估污染土地時,都采用了收益還原法,而且,最通用的方法是在直接資本化模型中增加收益還原率來反映污染所帶來的影響[1,14]。

收益還原法早在1890年經濟學家Alfred Marshall的估價技術論述中就有用到,并明確給出了表明估價基本原理的公式V=I/R。但是直到1990-1992年的早期文獻中,才有學者強調將其應用于未修復的污染房產[15]。Chalmers在分析受污染的房產估值問題時,通過基本框架建立一般估值模型,并列舉了具體事例演示了收益還原法的應用[16]。1998年,Jackson提出了在污染房產評估中抵押債券分析法的應用框架[17]。后來,Jackson對污染房產評估方法和技術進行了總結,他認為,在收益還原法的應用中,抵押股票分析、投資工具、貼現現金流分析、貸款率(loantovalue)和其他還原率組件等都可以用來輔助資本化率的調整[17]。在收益還原法里最常用的方法是在直接資本化模型中增加資本化率來反映污染所帶來的影響。由于缺少收益的影響因素,因此,調整后的利率(Ro)將因為環境風險的影響而使房產估值減少[14]。

1.3 成本逼近法

成本逼近法(Cost Approach),在美國被稱為成本積算法,在英國被稱為成本替換法,而在澳大利亞被直接稱為積算法。成本逼近法是以取得和開發土地所耗費的各項費用之和為主要依據,再加上一定的利潤、利息、應繳納的稅金和土地所有權收益來確定土地價格的估價方法。成本逼近法是早期環境污染評估中應用較多的估價方法。1997年,William提到成本逼近法的應用原理是用未被污染資產的市場價值扣除以下四方面因素所造成的費用和價值損失:補救成本(從環境工程師或技術人員那里獲得);由污染引起的租借或居住減少而導致的收入的減少部分;增加的營業費用,包括增加的保險費、債務利息以及修復后預期的監督成本;修復期間的持有成本[15]。該方法的一般表達公式為:

Vc=Vu-L-Cr-S(l)

式中:Vc―棕地價值;Vu―未污染時的價值;L―產出減損、生產力減損或者需承擔的法律責任;Cr―調查和修復費用、檢驗成本;S(l)―污名的影響

成本逼近法在污染土地和財產的評估實踐中是發展較早的評估污染影響的方法。在對前人的研究進行總結后,Richard認為,Wilson等人驗證的市場比較法的適用性以及Patchin和Mundy用收入法模型來評估污染的做法即是早期的成本逼近法:應用投資法或者比較法將其與未污染的土地作比較,得出未污染價值,然后扣除修復費用,即為污染后的費用[10,18-23]。在對成本逼近法早期的研究中,一般都忽略了污名的影響。英國的Sheard認為,殘值法或者說是事前事后比較法更適用于污染房產的評估,其應用方法和成本修正法如出一轍。但他隨后又承認,他并未將污名計算在內[24-25]。同時,在Imoh對瑞典評估師以及Chan對澳大利亞評估師的常用棕地估價方法的調查中發現,雖然叫法不太一樣,但是二者都更傾向于使用成本逼近法來對棕地進行估價[26-27]。其中關于修復成本的部分,Kinnard指出,它不應該用矯正(即完全修復)費用,因為不存在土地的完全修復。因此,這里的修復成本應該被稱為整治費用,即將棕地修復到當前可以利用的地步[28]。這種觀點正好同1999年澳大利亞國家環保局(棕地評估部門)的決議是一致的,該文件稱,決定(已整理的土地)是否適用于特定土地的價值評估,取決于該土地是否存在不可接受的健康危險以及環境風險程度的確定,而不是取決于實際清理和相應的評估[26]。

1.4 內涵定價法

內涵定價法(Hedonic property pricing method),又稱為內涵價格法(Hedonic price method)、享樂價格法、特征價格法,是根據人們為優質環境的享受所支付的價格來推算環境質量價值的一種估價方法,即將享受某種產品由于環境不同而產生的差價,作為環境差別的價值[2]。該方法是將環境因素視為和其他商品一樣擁有市場價格,然后采用多元回歸來研究不動產價格和環境屬性之間的變量關系。該方法作為一種行為揭示型的間接評估方法,可以利用住宅的成交價格和住宅的環境特征數據來研究環境資源的價值,在國際上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29]。在棕地估價應用中,內涵定價法的函數方程與正常土地估價的函數方程類似,一般表示如下[30]:

Ph=fh(Shi,…,Shj;Nh1,…,Nhk;Eh1,…,Ehm)

其中,h代表房屋,Ph為房屋價格,fh是和房價本身有關的臨近的屬性及環境屬性,Sh是指房產的物理屬性,Nh表示臨近區位屬性,Eh表示環境屬性。

但是在棕地估價過程中,棕地受污染程度是評估的重點所在。因此,影響棕地價值的環境變量,如治理費用、污名等都將作為特征變量列入方程,然后求出各個污染條件的隱性邊際價格,以此來估算棕地的市場價值。

內涵定價法的早期應用集中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其方法研究以美國為主。Ridker、Anderson、Freeman、Li等采用內涵定價法分別就空氣污染或者鄰近環境等的變化對房產價值帶來的影響做了評估,其基本方法主要是房地產價值與環境因素之間的回歸分析[31-34]。隨著后期內涵定價法的不斷完善,內涵定價法的模型出現了線性函數、二次函數、對數函數、半對數函數、指數函數和BOXCOX變形等多種形式。但是在對內涵定價法模型的選擇上基本是沒有理論依據的,因為其價格機制是由市場上眾多的賣家和買家決定的[35]。雖然內涵定價法最常用的函數形式是線性函數、BOXCOX函數以及半對數函數等,但是出現頻率最高的是雙自然對數函數的形式[33]。后來,Cropper在研究中發現,假定內涵定價法中的若干變量可以被忽視或替換掉的話,那么,線性函數和BOXCOX線性模型是最適用的[36]。但是Loomis認為,BOXCOX變形函數使得邊際價值體現的不夠直觀,而且各個屬性的邊際價值計算也更加繁重[37]。在Anish使用內涵定價法對污染房產進行估價的案例中,作者從悉尼地區的新斯科舍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SAR)的多重掛牌服務(MLS)數據庫中采集了房屋的基本屬性和最后的銷售價格等數據信息(包含了該地區1989年到2005年8月份的2 212個住宅房屋出售信息),然后將樣本的MLS數據和GIS數據一起在ArcView3和ArcGIS中建立一個新的數據庫,最終得到估價所需要的描述性數據[38]。

2 棕地價值評估方法的討論

國外的棕地價值評估方法為我國棕地價值評估提供了方法應用上的借鑒,在我國具體實踐中可以根據棕地的不同特征和所掌握的數據選用合適的評估方法。與普通資產不同的是,棕地是被污染的土地,在棕地價值評估的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將污染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都考慮在內。因此,棕地的評估還需要豐富的科學和技術知識、經濟分析、法律體系設置的價值定義等作為評估方法本身的輔助和修正。而在評估方法的修正過程中,這些因素存在的爭議使得同一種評估方法得出的結果不同。下文就學術界討論比較多的三個問題進行了總結。

2.1 關于污名

本文所列舉的四個主要棕地評估方法中都涉及到了污名,可以說,污名在棕地評估中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而在棕地評估方法的框架基本確立之后,為了提高棕地價值評估的準確性,學者和評估師們開始將研究重點放在對污名的討論上。關于污名,有很多不同的定義,但是針對污名的存在性和計量已經基本取得了一致的意見。關于污名的起源有兩種大致的認定:一種是美國和加拿大的研究,即污染資產修復后,由于資產價值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而產生的價值減損;另外一種是新西蘭和英國的研究結果,即受鄰近污染影響,認知到對健康和安全以及資產價值的影響,從而由于資產價值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而產生的價值減損[1]。學者們關于污名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污名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污名的影響范圍(土地本身和鄰近影響);針對不同地塊(住宅用地、商業用地和工業用地),污名影響程度的大小;對棕地進行清理前后,污名所產生的影響的變化。而且,很多學者也對污名的評估方法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個案研究、條件價值評估法、多元回歸分析、對比分析等一系列的評估技術和方法。由于對污名定義的界定不同和評估方法不同,各個學者對于污名的處理也不一樣。因此,在方法日漸成熟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對污名的評估的處理也還存在一定的研究和探索空間。

2.2 關于清理期間

由于棕地在清理期間不但沒有任何收益,而且還會產生修復和整治成本。因此,在對棕地進行評估時,除了考慮修復和整治成本之外,還要考慮到土地在清理期間的持有成本。國外學者在關于清理期間的討論中,一部分學者傾向于使用修復成本和預期收益的加總,因為處于清理期間的棕地除了會產生應有的修復和整治成本之外,還影響到了其潛在收益;但同時也有另一部分學者認為,棕地在清理期間是不存在收益的,因此清理期間對棕地價值損失的影響部分就只有清理和修復費用。具體到我國的棕地的價值評估中,對棕地在清理期間的價值損失的計量,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塊的自身特征以及其用途特征加以分析和確定。

2.3 關于風險評估

由于市場比較法和收益還原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Syms認為,評估資產不再依賴于可比實例或者產出率的調整,而是去尋求政治與該資產相關的風險。通過對棕地的風險評估,最后取得土地受污染后的價值折損。然后通過對風險評估方法的研究積累面板數據,從而建立一個較為完善的數據庫,為以后的風險評估奠定基礎。當然,不同學者對于棕地風險的認定都是不一樣的,Syms認為風險評估應該囊括一下五個方面的數據:①尋找受到環境損害的交易數據,以便確定“污名效應”;②風險程度可能和當前或者過去當地的工業活動有關;③風險程度也與特定區位的風險的處理程度和人們對風險的感知程度有關;④根據不同用途選擇的不同清理方法;⑤處理后的預期風險評估和對價值的感知。而在風險評估數據庫建立的過程中,不斷地更新風險對價值的影響能促進數據庫更加完善。

3 棕地價值評估對我國的啟示與借鑒

總體來看,國外(尤其是北美和歐洲)對于棕地價值評估實踐較為豐富,并且在方法的應用研究方面也較為深入。在國外土地價值評估中,環境因素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并且棕地的價值評估已經成為棕地恢復和重建過程中的重要一環。通過對各國棕地價值評估研究進展的總結和思考,可以得出對我國的幾點啟示和借鑒。

3.1 重視環境因素,為促進和激勵土地環境整治提供依據

隨著環境問題的加重,土地的環境因素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而在城市化進程中,城市用地的調整使得工廠搬出城區,在城市留下大量的工業用地。由于傳統的土地開發對區位的過于重視,遺留的工業用地被盲目開發,從而導致了不少毒地事件的發生。因此,將環境因素充分納入到土地價值評估中來,不僅可以為正確地使用土地提供指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土地的治理和修復提供有關信息,并通過市場手段促進土地污染的修復和可持續利用。

3.2 出臺相關政策,加強土地用途轉換過程中的環境風險評估

棕地的評估不僅要依托方法的借鑒和改進,還要以相關的法律法規作為基礎。Imoh在調查瑞典棕地評估方法的結論中提到,與新西蘭相比,瑞典的評估師經驗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瑞典的國家和市政部門的政策和規范不統一造成的[28]。在我國城市土地置換頻繁的過程中,及早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才能預防土地污染造成的環境風險,并且會推動棕地價值評估工作的開展。

3.3 公開環境數據,為棕地價值評估提供數據支撐

從各國的棕地價值評估發展來看,各種方法的應用都是以大量的數據為后備基礎的,市場比較法和內涵定價法尤為明顯。因此,專家和學者在搜集數據的方法和技巧上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討。然而,由于我國的環境調查和監測起步較晚,數據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有待提高,尤其是土地環境數據更是缺乏,使得評估過程中很難得到所需的數據。再加上我國很多具體的環境數據并未對公眾公開,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棕地價值評估方法的靈活應用,影響了棕地價值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從而不能為土地整治和規劃提供很好的參考依據。

3.4 積累和借鑒經驗,提高評估結果的準確性

事實上,評估師的經驗在很大的程度上左右了評估結果的準確性。雖然專家和學者對于棕地方法的研究日臻成熟,但是具體應用到實踐中的時候,好多細節仍然是以評估師的經驗為基準的。美、加、澳等國家都對評估師的使用方法和評估經驗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以美、加兩國為代表的北美地區的評估師的經驗豐富程度要遠在其他國家之上。所以,在借鑒理論方法的同時,總結和借鑒實踐經驗也是準確進行棕地評估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當然,在棕地價值評估方法應用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如關于污名、清理期間、風險評估等問題[1,3,5,15,39-40]。國外學者在這些方面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本文由于篇幅限制未能窮盡,筆者會繼續對其進行總結和探討。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Kinnard William J, Worzala Elaine M. How North American Appraisers Value Contaminated Property and Associated Stigma[J]. Appraisal Journal, 1999, 67(7):269-279.

[2]葉劍平, 曲衛東. 不動產估價[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Ye Jianping, Qu Weidong. Real Estate Appraisal[M].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06.]

[3]艾東, 朱彤, 樂小芳. 污染土地價值評估問題探討[J]. 生態環境學報, 2010, 5(5): 1253-1260. [Ai Dong, Zhu Tong, Yue Xiaofang. Discussion on Valuing Contaminated Land[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0, 5(5): 1253-1260.]

[4]Campanella J. Valuing Partial Losses in Contamination Cases[J]. Appraisal Journal, 1984,52(2): 301-304.

[5]Syms P. Environment Impairment:Further Developments in an Approach to Valuation[C]. The Cutting Edge, 1996.

[6]Jackson Thomas O.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on Rreal Estate: A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Real Estate Literature, 2001, 9(2): 93-116.

[7]Jackson Thomas O. The Effect of Previous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on Industrial Real Estate Prices[J]. Appraisal Journal, 2001, 69(4):200-210.

[8]Patchin P. Contaminated Properties and the Sales Comparison Approach[J]. Appraisal Journal , 1994, 62(7): 402-409.

[9]Dixon T. Comment: Contaminated Land and Property[J]. Journal of Property Valuation and Investment, 1995, (13): 4-5.

[10]Richards T. Contaminated Land Stigma, Letter in Estates Gazette[R]. London: The Estates Gazette, 1996, (9614): 28.

[11]Wilbourn P.Contaminated Land Stigma,Letter to the Estates Gazette[R].London: The Estates Gazette, 1996, (9614): 40.

[12]Syms P. Environmental Impairment: An Approach to Valuation//Proceedings of the RICS “Cutting Edge 95”Research Conference[C]. London: University of Aberdeen, Royal Institution of Chartered Surveyors, 1995.

[13]Tim Richards. Valuing Contaminated Land and Property: Theory and Practice[J]. Journal of Property Valuation, 1996, (4):6-17.

[14]Jackson Thomas O.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Contaminated Property Valuation[J]. Appraisal Journal, 2003, 71(10):311-320.

[15]Kinnard William Jr. Stigma and Property Values: A Summary and Review of Research and Literature[C]. Washington D.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ppraisal Institute Symposium, 1997: 6.

[16]Chalmers James A, Roehr Scott A. Issues in the Valuation of Contaminated Property[J]. Appraisal Journal,1993,61(1):28-41.

[17]Jackson Thomas O. Mortgageequity Analysis in Contaminated Property Valuation[J]. Appraisal Journal, 1998,66(1): 46-55.

[18]Wilson A, Rams land M, Wilhemy T, et al. Ad Valorem Taxa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valuation Part I: An Overview of the Issues and Processes[J]. Journal of Property Tax Management, 1993, Summer: 1-32.

[19]Patchin P. Valuation of Contaminated Properties[J]. Appraisal Journal, 1988, 56(1): 7-16.

[20]Patchin P. Contaminated Propertiesstigma Revisited[J]. Appraisal Journal, 1991, 59(4): 167-172.

[21]Mundy B. The Impact of Hazardous and Toxic Material on Property Value: Revisited[J]. Appraisal Journal, 1992, 60(10): 463-471.

[22]Mundy B. The Impact of Hazardous Materials on Property Value[J]. Appraisal Journal, 1992,60(2): 155-162.

[23]Mundy B. Stigma and Value[J]. Appraisal Journal, 1992, 60(1): 7-13.

[24]Sheard M. Valuation of Contaminated Land: Current Theory and Practice[J]. Journal of Property Valuation and Investment, 1992, (11): 17-27.

[25]Tromans S, TurrallClarke R. Contaminated Land[D]. London:Sweet and Maxwell, 1994.

[26]Imoh Antai. Valuation of Contaminated Land in Sweden: A Comparative Study[D].Stockholm,Sweden: Department of Infrastructure, Division for Building and Real Estate Economics,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TH, Stockholm, Sweden, 2003:2.

[27]Chan Nelson. How Australian Appraisers Assess Contaminated Land[J]. Appraisal Journal, 2000, 68(15):321-337.

[28]Kinnard N, Worzala M, Bond S, et al. Comparative Studies of United States, United Kingdom and New Zealand Appraisal Practice: Valuing Contaminated Property[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5th American Real Estate Society Annual Meeting in Tampa, Florida, 1999:4.

[29]郝前進. 基于空間計量的內涵資產定價法及其在城市環境價值評估中的應用[R]. 2010:10.[Hao Qianjin. Spatialbased Asset Pricing and Its Meaning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Assessment of the Value[R]. 2010:10.]

[30]Markandya A, Harou P, Bell L, et 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for Sustainable Growth: A Handbook for Practitioners. World Bank[M].Massachusetts, USA: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02.

[31]Ridker G, Henning A. The Determinants of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ir Pollution[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67, 49(2): 246-257.

[32]Anderson J, Crocker D. Air pollution and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J]. Urban Studies, 1971, 8(3): 171-180.

[33]Freeman III A M. Hedonic Prices, Property Values and Measuring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 Survey of the Issues[J]. 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9, 81(2): 154-173.

[34]Li M M, Brown H J. Microneighborhood Externalities and Hedonic Housing Prices[J]. Land Economics, 1980, 56(2): 125-141.

[35]Taylor O. The Hedonic Method [C]. Champ P A, Boyle K J, Brown T C. Kluwer, Dordrecht,

A Primer on Non Market Valuation. 2003: 331-393.

[36]Cropper L, Deck B, McConnell E. On the Choice of Functional form for Hedonic Price Functions [J]. Review of Statistics and Economics, 1988,75: 225-232.

[37]Loomis J. Do Nearby Forest Fires Cause a Reduction in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J].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 2004,(10): 149-157.

[38]Anish Neupane, Kent Gustavson. Urban Property Values and Contaminated Sites: A Hedonic Analysis of Sydney, Nova Scoti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s Management, 2007, (7): 1212-1220.

[39]Jackson Thomas O. When Good Things Happen to Bad Properties[M]. Washington D.C.:Environmental Law Institute Press,2006.

[40]Jackson Thomas O.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Stigma with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J]. Environment and the Appraiser, 2005, (9):363-369.

Summary and Review of Foreign Methods and Practice for Brownfield Valuation

ZHANG Lin LI Ying LI Juan

篇(4)

[關鍵詞]生態補償;綜述;瓶頸;中國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182

本文以已有文獻成果為基礎,結合相關材料,梳理分析國內外生態補償研究現狀和實踐情況,試圖找出現有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與產生原因,并總結目前生態補償的前沿熱點問題;在此基礎上作者對現階段的研究進行總結,對不足提出建議,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出我國的生態補償改進方向。希望能對生態補償以后的研究提供參考借鑒作用。

1生態補償瓶頸問題分析

國內外多年的生態補償研究中,不同時期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研究有著不同的熱點與側重。本節筆者從補償標準制定、補償機制建設這些生態補償傳統核心問題出發,梳理出國內外研究最新進展,提出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指出生態補償研究熱點已轉向效率評估與可持續性分析。

11補償標準制定中的瓶頸問題

總的來看,補償標準制定并沒有成體系的框架可以參照。實際操作中,測量成本和評估生態價值時都遇到了瓶頸,難有突破。

(1)成本測量。與生態服務價值相比,成本評估相對容易。但評估成本時仍沒有統一方法。機會成本的評估阻力集中在區域異質性、信息不對稱、未發生經濟量估計三個方面。

第一,不同的區域,不同的保護者都有著自己的特殊性。因此,每個個體的成本也不完全相同。如何兼顧公平與效率,制定出能得到普遍認同的補償標準仍未有定論。第二,生態服務的提供者比購買者具有更多的信息主動權,利益驅使下,生態服務提供者往往會利用自身信息優勢試圖占據博弈中有利位置。第三,成本中的機會成本更多是未發生的成本。其描述的是未發生的經濟流量,人類不可預知未來,估計出的數值顯然也難以確定真實性。目前通用的自然實驗方法是將實施保護與未實施保護的兩個外生因素相近的區域進行對比,進而估計出機會成本。但影響區域發展的因素眾多,難以分析得出的機會成本數值大多程度上來自生態補償政策的實施。

(2)生態價值評估。能夠精確測量出生態服務價值是最理想的結果。生態產品目前市場化程度低,依靠市場制定價格操作性差。目前生態價值評估方法總體分為直接市場類、替代市場類、模擬市場類三種。直接市場法和替代市場法側重于依靠生態環境所能直接或間接提供的產品進行估價,如提供的食物、進行大氣調節等;而模擬市場側重于對生態產品的非實物效用的測量,如美觀、精神靈感、生物多樣性等。

目前被最廣泛使用的是基于模擬市場類的方法,如條件價值評估法(CVM)、選擇實驗法(CE)等。這些方法實施過程中通過問卷按受訪者意愿來進行估價,但顯然人們的意愿受教育、環境、習俗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且容易發生變化。即使同一個受訪者在不同時期,其對同一項事物的心理估價也會有很大差異。但CVM、CE等方法仍是目前被認為最為貼合實際的生態價值估價方法。

不得不指出,自1997年Costanza在生態價值評估取得突破性進展后接近20年時間,生態價值評估領域并沒有再次取得令人振奮的突破進展。多數學者只是不斷套用已有的方法結合研究實際稍加改進。以成本為下限,生態價值為上線的區間來作為補償標準大致范圍,結合博弈談判能力對補償標準定價成為了目前國內外學者默認的做法。

12國內外補償機制建設存在的問題

機制建設研究涉及眾多社會因素,若不能妥善解決,不僅實施的生態補償效果不佳,同時會對社會造成嚴重創傷。

(1)補償者與受償者難以劃定。現實生態環境中,界定產權是十分困難的問題。一片湖泊、一條河流,如何劃定產權,從而界定責任?在我國,往往將不明晰產權的生態產品產權歸于國家,隨之保護責任也落于國家政府。長久以往,人們觀念上會將生態保護責任完全歸于國家,從而有償使用生態服務的意愿更加弱化,生態資源配置想要的優化難以實現。

(2)政府與市場如何分工。政府與市場有各自的優勢。政府使用特有的行政強制手段實施項目,交易環節少,使得其主導的補償項目具有較低的交易成本;但由于項目中償付雙方中地位不等,補償實施過程中滋生腐敗、權利尋租的危險性高,導致為使生態補償項目效果達到預期不得不投入大量資源對項目進行監督、造成資源浪費。相反,雖然市場主導的補償項目由于交易環節多導致交易成本較高,但由于支付者與受償者地位平等,可以相互鉗制,監督成本較低。

(3)是否應在補償項目中增加副目標。生態補償解決的是社會問題,實際實施中也要兼顧社會問題。項目實施過程中,不少補償項目除了解決生態問題外也考慮了當地如貧困、創造就業、討好選民等問題。在地區實施補償項目的過程中,增加一些副目標有助于項目更容易得到當地支持,從而項目可以順利實施。但補償項目主要目的在于改善生態環境,過多地考慮其他因素必然會壓縮改善生態環境的能力。故在生態補償機制設計時是否加入副目標也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2生態補償研究中的最新熱點問題與趨勢

過往研究中,生態補償研究主要是圍繞著補償標準制定問題展開。國內外學者都將其視為解決生態補償課題的關鍵所在。但由于生態價值評估研究難以取得再突破,有關補償標準制定問題的研究難有突破。

補償標準研究中難有突破的前提下,現如今進行生態補償研究的學者將研究重點放在了生態補償后半段問題中,即對補償項目實施效果的評估、農戶對生態補償實施意愿以及項目持續性的分析。通過實地調查獲取數據,并引入計量經濟學方法實施定量分析。取得了很好的進展。Sierra和Russman[1]、趙雪雁[2]、鄧遠建[3]等進行了類似研究。

可見,學者們目前更加注重從分析補償效果角度入手研究生態補償問題。實踐是最好的檢驗標準,從補償實施效果來研究生態補償使得研究更能支持實踐,研究的實用價值也更高,更容易獲得各參與者的支持。

3結論

總體而言,過往的國內外生態補償研究中補償標準制定是最核心問題。圍繞補償標準問題,在理論、方法、實踐、評價等方向進行了反復多次的研究。之所以補償標準的制定一直存在巨大爭議,核心阻力在于僅依靠社會科學生態價值評估問題難有突破性進展。近年來,研究熱點也轉向了效率評估、意愿分析等生態補償后半段的研究。然而,作為生態補償永恒的核心議題,不能放棄對生態服務定價方面的研究。

研究是一個積累、傳承的過程。筆者通過對生態補償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梳理整合,理出此類課題中的研究進展,提出現有研究中存在的瓶頸與產生原因,展望未來的研究趨勢。希望對以后生態補償的研究工作提供些許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Sierra R,Russman EOn the Eficiency of Environmental Service Payments:A Forest Conservation Assessment in the Osa Peninsula,Costa Riea [J].Ecological Economics,2006(1):131-141

篇(5)

關鍵詞:旅游資源;旅游資源評估方法;桂林

本文為201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區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項目:“旅游資源評估調查研究――以桂林旅游資源為例”階段性成果;指導老師:李保嬋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8月10日

一、旅游資源評估的內涵

(一)旅游資源的概念。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其物質基礎,即旅游資源。旅游資源在旅游活動中充當客體的角色,是旅游者游玩觀光和休閑的對象,同時也是國家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前提。旅游資源有如下幾種概念:

凡能夠為人們提供旅游觀賞、知識樂趣、獨家療養、娛樂休息、探險獵奇、考察研究以及人們之間友好往來和消磨閑暇時間的課題和勞務都可以稱為旅游資源。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游業開發利用,并可產生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都可以視為旅游資源。

旅游資源是指對旅游者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歷史文化遺產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創造物。

旅游資源分為天然形成的和投入了人工勞動的兩種,都具有持續利用性和不可再生性。旅游資源可以歸為資產的一類,它既有有形資產的部分,也有無形資產的部分。是資產就必定會有價值,旅游資源既有經濟價值又有非經濟價值。因為旅游資源它能夠滿足開展旅游活動需求的作用和效能如觀光休閑、休閑度假,由此誘發旅游者產生旅游動機從而帶來市場需求,創造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二)旅游資源評估的概念。資產評估是指評估機構根據特定的評估目的,遵循評估原則,遵照相關程序,選擇適當的價值類型,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資產進行評定和估算。評估旅游資源跟評估其他對象不一樣,評估時不能像評估平常的對象一樣使用一般的資產評估方法。旅游資源具有特殊性,它具有公共產品的特性即非排他性和共享性等特點,因而可以借鑒西方經濟學“支付意愿”理論(WTP)來確定經濟價值以此進行評估。對旅游資源的評估既要考慮到它的有形價值和無形價值,同時還要把它在社會和生態方面的價值以貨幣的方式表現出來。目前,國際上對旅游資源的評估方法主要有旅行費用法、支付費用法、市場比較法、收益法、條件評價法等。本文采用條件評價法進行研究。

二、條件評價法的內容、不足及改進建議

(一)定義。條件評價法采用直接調查,預測客源市場規模,應用模擬市場技術,誘導旅游者對某旅游資源的最大旅游意愿支付量的方法,來估算該項旅游資源的經濟價值。主觀消費者的滿意度及效用最大化原理是條件評價法的核心原理,讓被調查者在當地旅游市場環境中回答對某旅游資源的最大支付意愿,然后采用相應的數學方法評估其價值。在評估旅游資源的非經濟價值方面,條件評價法可謂是十分合適的方法。利用條件評價法通過調查了解消費者愿意支付某旅游資源的最大價值、遺產價值、存在價值,從而得到該項旅游資源的價值。

條件評價法是一種直接評估的方法,用通俗的話講就是消費者愿意花多少錢來獲得該資源(商品),或者希望得到多少補償才愿意放棄該資源(商品)的消費。不過在資源(商品)不是具有獨特性時,往往采用支付意愿這一指標來進行研究測算。

(二)適用范圍。條件評價法可運用于所有類型(包括未開發和已開發)旅游資源經濟價值的評估。條件評價法又稱條件價值評估法(CVM),由戴維斯1963年提出并首次應用于研究美國因州林地宿營、狩獵的娛樂價值。40多年來,CVM在西方發達國家得到迅速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然而在發展中國家還相對滯后。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引進CVM,不過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條件評價法在評估非市場價值方面的優勢將會逐步顯現,特別是運用在旅游資源評估領域。

(三)優缺點

1、優點

(1)適用范圍廣。條件評價法適用多種項目工作的評估,在公共項目、環境資源價值、專利技術價值、旅游資源價值等評估工作中廣泛適用。在旅游資源價值評估方面,大多數旅游資源價值都適用該方法來評估。

(2)考慮旅游資源經濟價值的評估。旅游資源的價值既包括本身的價值,還包括它能創造的經濟價值。旅游資源很少在市場中進行交易,屬于非市場價值物品,但是它還是依然具有經濟價值的。常用的一些評估方法沒有將旅游資源的經濟價值考慮進去,而條件評價法考慮到了。

(3)考慮了旅游資源潛在的經濟價值。旅游資源本身的價值和現有經濟價值很好發現,很多其他常用的評估方法也都將其考慮到了。旅游現有經濟價值跟資源當前的狀況相關,也就是它的現有使用價值決定了其現有經濟價值。而旅游資源的潛在經濟價值不僅跟其現有使用價值相關,還跟未來的使用價值及消費者的消費偏好相關。通過調查收集消費者的消費意愿,綜合分析后可以得到消費者對該旅游資源的消費意愿趨勢,從而可以判斷出其潛在的經濟價值。

2、缺點

(1)參數的確定受主觀意識影響。旅游資源規模一般都是比較龐大的,評估人員對其基本狀況的掌握很多都是依靠個人主觀感受和經驗。在旅游資源方面,評估人員需要對旅游資源本體條件、旅游地理環境條件、旅游客源市場條件以及區域社會經濟條件進行評價。而對這些條件進行評價,除了進行相應的調查外,更多地是依靠評估人員個人經驗決定,因而很多評估參數的確定具有一定的主觀性。

(2)數據統計分析方法復雜。統計分析方法的復雜程度與設計調查問卷和獲取的數據情況相關。開始首先要設計一套適合本次調查的問卷,而這問卷要考慮很多細節方面的東西,比如支付單位的選擇、使用該旅游資源的頻率、受調查者的經濟狀況,等等。此外,問卷調查的數據必須是具體的數字,而收集到這些數字后要把它分類成數據區間。調查完畢后要歸類數據,建立模型計算并分析數據。

(3)使用不當會導致結果偏差。不管是對于調查者還是受調查者來說,條件評價法都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在此總結歸納了一下,產生偏差的主要原因如表1所示。(表1)

(4)從消費角度出發,沒有從生產角度出發。條件評價法的原理是個人對市場商品或其他資源消費的偏好和效用價值,是從消費者的支付意愿出發而不是考慮該資源價值多少或生產成本是多少。這個缺點是條件評價法特有的、無法改變的。

(四)改進建議。上述內容點出了條件評價法具有參數確定受主觀意識影響、數據統計分析方法復雜、使用不當會導致結果偏差、從消費角度出發沒有從生產角度出發四個缺點。

在參數受主觀意識影響方面,需要評估人員具備較高素質和豐富的經驗。如果評估人員不能勝任,可以外聘相關專家參與評估工作。總之,就是要使相關參數盡可能接近實際,盡可能的準確。

數據統計分析方面,盡量多考慮細節,采用恰當的方式進行統計分析。

使用不當導致結果偏差方面,針對上述的幾種偏差提出了相應策略,詳細見表2。(表2)

三、改進的條件評價法案例分析

(一)評估對象(桂林旅游資源)開發狀況。桂林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旅游文化名城,其“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聞名中外。桂林市坐落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北部,在廣西區內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地位。桂林地區內氣候溫和濕潤,既少江南之酷暑,又無北方之嚴寒。杜甫也曾寫詩“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如是稱贊桂林。另外,桂林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自身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使得其在旅游業方面的價值和貢獻遠遠高于其他行業。桂林旅游資源的開發還算比較早,開始于1970年初,人們很早就意識到了桂林旅游資源的無窮價值。桂林經過多年的城市發展和對自身旅游資源的開發,在公共基礎設施和交通等方面已經全面完善。現在每年來桂林旅游的中外游客越來越多,桂林旅游業為當地的GDP貢獻也越來越大,而桂林旅游資源的價值究竟有多大呢?這有待相關人員去評估。桂林旅游資源現狀類型構成見表3。(表3)

(二)條件評價法在桂林旅游資產具體評價過程中的應用。條件評價法采用直接調查的方法讓被調查者在當地旅游市場環境中回答對某旅游資源的最大支付意愿。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更多的是對當地旅游環境的感受和精神享受,體現了旅游者的主觀意愿。條件評價法考慮旅游資源經濟價值的評估,也考慮了旅游資源潛在的經濟價值和非經濟價值,適用范圍廣,條件評價法更適合對旅游資源價值的評估。

1、支付意愿率統計。因為桂林客源充足,且客源規模及市場需求大,市場消費者偏好的調查較易。就價值和評估方法的運用,需要實地的發放調查問卷,并面對面的對受訪者進行相關情況的調查,相關情況包括他們的年齡、學歷等基本個人信息,還包括他們對去桂林游玩的支付意愿等相關信息。通過收集回來的問卷調查得出有效率,根據收回的有效問卷得出支付意愿率(P),對調查問卷中全體樣本的支付意愿值進行統計。

2、改進后的調查方式和過程。經過對常規條件評價法的改進,我們在制作調查問卷時采用匿名填制方式,題目控制在15題左右,對于上述出現偏差的原因我們盡量避免。在選擇調查對象方面,我們在桂林市不同景區不同地點分別發放等量的調查問卷,以求盡量獲得均衡的結果。在數據收集統計方面,我們認真細心統計篩選,總結出結果特點,并加以分析,最終形成我們用于評估的依據。

3、據樣本計算人均WTP值。國內外類似研究的普遍做法是采用中位值。根據累計頻度分布,根據最接近的累計頻度中位值查看所對應的WTP值分別是a、b,并計算當累計頻度為50%時,WTP中位值為A元。用該值(A)代表境內樣本總體人均WTP值。采用中位值得出累計頻度所對應的WTP值,用該值代表境內樣本總體人均WTP值。(表4)

(三)根據樣本估計總體。相關總體的選擇要考慮具體評估對象是否適合并參照不同區域的樣本數進行統計。根據2015年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5年1月我國總人口數為136,782萬人。由于桂林屬于開發較成熟的旅游景區,在國際上有一定市場地位,根據桂林旅游風景區目標客源市場定位,可以將2015年全國人口數136,782萬人作為相關總體的數值(B)。結合樣本支付意愿率(P),得到有支付意愿的總體人數(N)為B×P萬人。代入公式Vn=M(WTP)×N中計算得到2015年桂林旅游資源的非使用價值。以此來推算桂林旅游資源的經濟價值,由此采用支付價值條件法對其非使用價值進行評估。

主要參考文獻:

[1]張瑜,楊成.旅游資源評估的探索[J].經營論從,2007.

[2]佟玉權,龍花樓.城市旅游資源系統及質量評價[J].中國城市經濟,2004.11.

[3]李向明.旅游資源資產評估及其指標體系構建[N].資源科學,2006.5.28.3.

篇(6)

關鍵詞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千年生態系統評估(MA)

中圖分類號 F0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07)01-0085-07

工業革命以來地球上的生態環境和資源條件正在迅速而廣泛的惡化,人類改變自然生態系統的速度已經超過認知的速度。人類對地球進行的大范圍開發,導致人類與自然的尖銳對立,全球氣候在變暖、土地的生產力在下降、水資源的短缺日益突出、生態系統在大范圍改變(水生生態系統衰退、草原荒漠化、森林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在減少、環境質量在下降,伴隨著這些全球性和區域性的生態環境危機的發生,人類本身的生存與發展受到威脅,表現在:自然生產的食物越來越少、可用于醫療保健的天然藥物越來越少、許多相伴人類的動植物正瀕臨滅絕、災難性的水旱災害日益頻繁、清潔的空氣和清澈的河溪正變成奢侈品、人類活動產生的廢物正在充斥和破壞著環境……,人類為對付這些問題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價(治理環境污染、恢復自然生態、控制旱澇災害……),也意識到,自然生態系統對人類的福祉是至關重要的,其蘊藏著的提高人類福祉的能力是巨大的且是不可或缺的,這就是生態系統服務[1]。

科學的進步使人們日益認識到生態系統服務對人類生存及生活質量的貢獻,保護全球生態系統服務的呼聲愈來愈高,尤其是1997年Costanza等在Nature上發表的題為“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的文章[2]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已成為國際生態學領域的熱點之一。雖然該文章的發表也引起了眾多爭論[3],但是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化評估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關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的研究急劇增加。

自1997年生態系統服務的概念引入我國以來,我國學術界關于生態系統服務的研究呈現指數水平上升,其中不乏簡單套用Costanza(1997)研究方法和分類方式,進行不同類型生態系統服務和不同區域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使國內一些學者將生態系統服務的研究等同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化評估,很多學者基于對價值化評估結果的科學性和現實有效性提出質疑的同時,對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產生懷疑。

如前所述,生態系統服務對人類生存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貢獻,在現階段,扭轉我國對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否定態度,對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重要性進行重新探討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從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化評估研究的興起入手,結合對生態系統價值評估的爭論,分析目前國內對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一些誤區,并結合千年生態系統服務評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MA)的研究成果的總結,提出我國當前和日后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多元化建議,為豐富我國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內容,并為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研究提供基礎和補充。

1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研究的興起和爭論

人們對生態系統服務的認識已有很長的歷史,但是關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評估從19世紀60年代中后期才剛剛開始,而近10年來已經成為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研究的一個熱點領域,突出的特征就是的數量幾乎呈指數上升[4]。Science,BioScience,Ecosystem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ce News,New York Times,Newsweek,US News,World Report等著名雜志都曾進行過討論。許多經濟學家和生態學家紛紛就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的有效性和必要性發表文章表明自己的觀點[3]。

楊光梅等:對我國生態系統服務研究局限性的思考及建議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7年 第1期反對對生態系統服務進行經濟價值評估的代表人物Mark Sagoff指出:用漁船比喻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服務是漁船作為捕魚的工具所體現出來的作用,漁船對于捕魚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但我們不能夠根據魚的價格來確定漁船的價格。即如果X對于Y的生產是重要的,并不能認為X的價格可由Y的價格得出,因為價格是由供需狀況決定的[5]。

美國的兩位生態學泰斗H.T.Odum和E.P.Odum也尖銳地指出用市場價格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行評價將使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受到威脅。當土壤、森林和其他的環境產品豐富的時候,他們的貢獻大,但是市場價值是低的。當環境產品稀少時,市場價值高[6]。也有些生態學家認為這是生態學向經濟學的妥協,是生態學思想的倒退。

盡管將服務功能以經濟價值的形式加以表現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3],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的特定階段,使人們開始重新考慮人類財富的增長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依賴于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維持,也為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更多考慮生態系統服務的基礎性作用提供了有用信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 國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研究的誤區

我國的生態系統價值評估工作源于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的森林資源價值核算研究工作。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國際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工作的興起,我國的生態學者開始系統地進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價值評價的研究工作。分析我國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整體狀況發現,我國生態系統服務研究存在明顯的單一化,過于局限于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化評估,而對于價值化評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缺乏深刻的探討,評估結果的科學性和現實有效性較差,致使當前學術界對于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產生懷疑,生態系統服務研究面臨困境。

2.1 生態系統服務研究內容單一,過于局限于生態系統

服務價值化評估

從1997年生態系統服務概念引進國內以后,我國關于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文章數量呈現指數水平上升(見圖1)。但是國內對生態系統服務研究受到Costanza(1997)價值化評估的影響,研究內容單一,過于偏重于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化評估的研究。

分析核心期刊(CSCD)中以生態系統服務為關鍵詞的相關文獻(見圖1)發現:95%以上的文章是針對不同生態系統和不同區域進行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核算,這很容易將生態系統服務的研究等同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核算。使一些學者基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必要性和有效性的爭論,否認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產生懷疑。

2.2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化評估結果的科學性問題

生態系統是非常復雜的,而且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生態系統的種類和特征仍然沒有被完全認識。人們對于哪些特征對于生態系統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認識不足。生態系統的復雜性使得對人類行為后果的預測存在很大困難。對其進行分析時,常常面臨各種問題,如應選擇哪些特征來進行評價,而這對于價值化評估是至關重要的。另外,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服務之間存在相互依賴性,所以將其分成互不聯系的組可能不現實[7,8]。更有學者提出:對服務價值的評估并不在于對每一項服務功能價值的精確估算,甚至不需要計算一個生態系統所有的服務功能價值,而應抓住一個或幾個有計算依據的核心服務功能[9]。更加增加了對生態系統服務類型選擇的主觀性。

由于生態系統的各種服務功能體現出來的價值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會有不同的側重[10]。由表1可以看出,同樣是分析森林生態系統,不同研究者對不同區域生態系統服務類型的選擇不同,除了固定CO2、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都包括外,其他服務的選擇均有所不同。另外對于保持水土服務不同的研究也有所不同,如海南島熱帶天然林主要考慮固土保肥和凋落物改良土壤的效益,重慶四面山森林主要計算保持土壤的功能。

由于不同的人對生態系統的產生服務功能的過程和機制的理解也不同,即使是同一個人,無論是一般公民還是專家,當他的角色不同時,他可能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有不同的評價,所以到底應該參考哪些人的意見對評價結果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響。

目前關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中還沒有統一的方法,主要是使用福利經濟學中的一些方法。大量文獻均指出每一種經濟評估方法都存在各自的優點和不足[17],同時由于每一種生態系統服務通常可以有幾種評估方法,使評估結果較大地依賴于不同方法的選擇,從而使得評估結果的可比性下降。

自然生態系統的快速變化遠遠超過人類對它的認識能力而使得人類對其所進行的研究往往滯后[18];自然生態系統的服務總價值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在某種意義上是無限的;自然生態系統提供的某些服務(如食物生產和原材料)具有實在的市場價值,但更多類型的服務卻是無形的,因而人們大多數情況下是對其價值進行主觀確定[19];在許多概念和經驗上存在固有的困難。因此,目前對自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量化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還沒有建立一個公認的、完善的核算方法體系。不能囊括各類型的生態系統服務,公眾的支付意愿受到認知能力的影響等,其測算值只能是粗略的,正如Costanza等所說,“考慮到涉及的巨大的不確定性,我們永遠也無法對生態系統服務做出精確估價[2]。

2.3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化評估結果的現實有效性問題

與傳統經濟學意義上的服務(它實際上是一種購買和消費同時進行的商品)不同,生態系統服務只有小部分能夠進入市場被買賣,大多數生態系統服務是公共品或準公共品,無法進入市場[20]。屬于公共商品不通過市場經濟機構即市場交換用以滿足公共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就稱為公共商品(Public Goods)。 公共商品的兩大特點是:一是非涉它性,即一個人消費該商品時不影響另一個人的消費;二是非排它性,即沒有理由排除一些人消費這些商品,如新鮮的空氣、無污染的水源。生態系統在許多方面為公眾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統服務,如涵養水源、保護土壤、提供游憩、防風固沙、凈化大氣和保護野生生物等。因此,生態系統的生命支持系統服務是一種重要的公共商品。三是不屬于市場行為,私有商品都可以在市場交換,并有市場價格和市場價值,但公共商品沒有市場交換,也沒有市場價格和市場價值,因為消費者都不愿意一個人支付公共商品的費用而讓別人都來消費。西方經濟學中把這種現象稱之為“燈塔效應”和“免費搭車”。生態系統提供的生命支持系統服務,如涵養水源、提供氧氣、固定二氧化碳、吸收污染物質、凈化大氣等都屬于公共商品,沒有進入市場,因而生命支持系統服務不屬于市場行為,對生態系統服務進行定價,計算所得的結果難以市場化,無人買單。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結果一般高于其現實交易價值10倍到幾十倍以上,該數字在現實需求中的作用有限。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化的意義在于當人們對某種生態系統的重要性缺乏足夠了解時,對其進行價值化評估將有助于人們認識生態系統服務的巨大價值,特別是將生態系統服務的經濟價值融入到市場經濟的運行中去,將會使人們更加意識到保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重要性。但是在目前階段,森林、草地、濕地等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已經達成了共識,對具有已知重要性的生態系統計算出一個現實意義不大的“天文數字”越來越受到學者的質疑。

3 生態系統服務研究多元化的建議

人們對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評估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定量是由特定的時期和需要決定的,只是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一個方面或者一種手段。目前在國內普遍存在否定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進而否定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情況下,迫切需要對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重要性進行重新認識,從多種角度開展生態系統服務的研究。

目前,自然生態系統對經濟發展的瓶頸作用凸現,生態系統服務對于經濟系統和社會系統支撐作用的研究存在迫切需求,2005年千年生態系統評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MA)評估結果[21]的公布MA是一個由聯合國有關機構及其它組織資助,為期4年的國際合作項目。它是世界上第一個針對全球陸地和水生生態系統開展的多尺度、綜合性評估項目,其宗旨是針對生態系統變化與人類福祉間的關系,通過整合現有的生態學和其它學科的數據、資料和知識,為決策者、學者和廣大公眾提供有關信息,改進生態系統管理水平,以保證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該項目理事會和評估委員會的領導和指導下,經過來自95個國家的1360位知名學者的共同努力,研究成果已經于2005年完成,并在全球8個城市同時,這份報告是全球有史以來有關生態環境最全面和最深入的調查報告[22]。,使人們開始從一個新的視角審視生態系統服務的重要意義,是生態學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里程碑,其評估結果,使研究“生態系統與人類福祉”成為現階段生態學的核心內容,從而引領21世紀生態學發展的新方向[22]。本文針對我國目前的實際需求,結合對我國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思考和對MA研究成果的總結,提出了我國生態系統服務研究需要重視的相關內容,以期為豐富我國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內容,以及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對人類經濟、社會等的重要性認識提供一定參考,并為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礎和必要補充。

3.1 生態系統服務對人類福祉貢獻的研究

生態系統是由植物、動物、微生物群體與其周圍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個動態、復合的功能單位。人類是生態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人類與生態系統的其他組分之間存在著動態的相互作用,人類的狀況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促使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從而引起人類福祉的變化。

3.1.1 人類的生存是如何依賴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及其提供的服務?或者生態系統服務的變化是如何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人類的生存完全依靠于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及其提供的服務,這些服務包括食物、潔凈水、調控疾病、調節氣候、精神滿足和美學享受,生態系統是支撐人類福祉的基礎。生態系統服務和人類福祉之間的關系是受人類對人造資本、人力資本及社會資本的獲取進行調節的。人類福祉既依賴于生態系統服務,也依賴于社會資本的供應及其質量狀況、技術條件和人類制度。至于這些因素是如何調節生態系統服務與人類福祉之間的關系的,這個問題目前我們還沒有完全理解,仍存在爭議,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生態系統服務的變化可以影響人類福祉的所有組成要素。人類福祉和生態系統服務之間不是一種線性關系。當某一項生態系統服務的供應相對于需求來講比較充裕時,一般情況下該服務的邊際增長只能引起人類福祉的少量提高(或者甚至可能降低人類的福祉水平)。但是,當某一項服務相對稀缺時,其少數的減少就可能導致人類福祉的大幅度降低。兩者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系也是需要進行深入研究的重要領域。

3.1.2 生態系統服務對就業和經濟活動起到怎樣的促進作用?

顯然,生態系統的食物生產服務對人類的經濟活動和就業具有最大的貢獻。2000年食物生產的市場價值是9 810億美元,約占世界總產值的3%,但是發展中國家的食物生產在其GDP中所占的百分比要遠高于這一份額。除以上提到的食物生產之外,還有一些其它的生態系統服務對國家的經濟活動也具有重要的貢獻。它們包括木材、海洋漁業、消遣性的狩獵和捕魚、可食用的森林產品、植物性藥材和藥用植物、最后,許多的其它工業產品和商品也依賴于生態系統提供的服務。許多行業對生態系統服務具有直接的依賴性。例如,漁業資源的崩潰已經在工業化國家中對許多社區的人類福祉造成嚴重的損害。林業、農業、草業、漁業以及生態旅游行業的前景都與生態系統服務的狀況直接相關。此外,就保險、銀行以及衛生等行業而言,盡管受生態系統服務的影響不是那么直接,但是生態系統服務變化對他們仍然具有強烈的影響。

對于該問題的定性探討和定量分析對于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生態補償標準、主客體確定以及補償資金多元化來源渠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對于綠色GDP核算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3.1.3 貧困人群是如何依賴生態系統服務而生存的?

關于農村貧困人群對生態系統服務的依賴程度,這方面的測算工作很少,因而在國家統計和貧困評估當中這方面的因素往往被忽略,結果在減貧方面導致了沒有考慮環境作用的不合理戰略決策。例如,MA綜合了17個國家的數據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對于林區的農村社區來講,22%的家庭收入來自于收獲野生食物、薪材、草料、藥用植物和木材,但是這些收入來源都不在國家統計的范疇之內。與富裕家庭相比,以上收入在貧窮家庭總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往往較高,而且當其它生計來源出現可預見或者不可預見的短缺時,以上收入就顯得尤其重要。

發展中國家干旱地區這種情況尤其突出。干旱區約占地球陸地表面的41%,生活著20多億人口,其中90%以上屬于發展中國家。20世界90年代干旱生態系統中(包括農村和城市)的人口增長最快。盡管干旱區的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3,但是他們的可更新水資源供應僅占世界總量的8%左右。由于降水量少、降水變率大、氣溫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低、傳輸電能和管道調水的成本高,同時因為人口密度低而基礎設施投入有限等方面原因,干旱地區的人們面臨著許多生活方面的挑戰,而且他們往往擁有最低的福祉水平,包括最低的人均GDP和最高的嬰兒死亡率。環境條件變化快與人們貧困水平相對較高,這兩種情況相結合,使得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人們在應對生態系統變化方面非常脆弱。

在干旱地區,一些生態系統服務已經超過了可持續的水平,如土壤形成和水資源的供應,生態系統的壓力卻在增加。目前,干旱地區的人均水資源供應量僅為最低需求量的2/3。世界上大約10-20%的旱地已經退化,這已對當地居民造成了直接的損害。此外,通過生物物理方面的影響(如沙塵暴、溫室氣體排放和區域氣候變化)和社會經濟方面的影響(如人口遷移和貧困加劇有時導致地區沖突和一些不穩定因素發生),旱地退化也對更多的人口造成了間接的損害。對于上述問題的研究有助于制定適合當地發展的公眾政策和發展策略。

3.2 生態系統服務退化現狀的研究

在過去的50年中,為了滿足快速增長的食物、潔凈水、木材、纖維和燃料需求,人類對生態系統改變的規模與速度皆超過了歷史上任何時期。因此,造成了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巨大喪失,而且其中大部分是不可逆轉的。這種變化雖然極大的促進了人類福祉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但是,并不是所有地區或所有人群都從這種變化中獲得了收益。事實上,許多地區或人群是以上變化的受害者。而且人類從生態系統獲得收益的所有成本直到目前才是逐漸顯現,而且獲取效益的成本日益上升。

3.2.1 生態系統服務退化在GDP核算中如何體現問題

可更新資源和不可更新資源都是人類的資本資產。但是,在傳統的國家統計中沒有對資源的耗損或者可更新淘汰的退化進行度量。結果即使某個國家可能砍伐森林和耗竭漁業資源,而出現資本資產的喪失,但是在它的統計數據中卻只反映為GDP的正增加。此外,對于使用者來講,許多生態系統服務可以免費獲取,因而它們的退化也沒有在通常的經濟度量當中反映出來。對于那些較強地依賴于自然資源發展經濟的國家來講,如果把它們在發展經濟過程中耗費的自然資產以經濟損失的形式計算到國家總財富當中的話,那么這些國家的資產負債表將會發生顯著的變化。目前已經出現了關于綠色GDP核算研究,但是退化生態系統如何體現問題,仍然需要進一步探討。

3.2.2 生態系統服務退化的非線性風險問題

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是逐漸變化的。然而,有些變化卻具有非線性的特征。也就是說,一旦超越了變化的閥值,生態系統便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狀態。這些非線性變化有時是以突變形式發生的;有時他們也可能是指變化幅度巨大,因而恢復難度較大、恢復成本昂貴,甚至不存在恢復的可能性。根據不完全的證據表明,人類對生態系統的改變正在加大生態系統發生非線性變化(包括變化加速、突變以及潛在的不可逆變化)的可能性,從而對人類福祉產生重要影響。盡管對非線性變化的預測能力正在提高,但是對于大多數生態系統存在的潛在的非線性變化,當前的科技常常只能對變化風險的上升進行預計,對于發生非線性變化的閥值還不能預測,亟需進行研究。

3.2.3 生態系統服務的退化與貧富分化關系研究

生態系統服務退化正在損害世界上許多最為貧困的人民,有時它已經成為了引起貧困的主要因素。生態系統變化導致的“受益者”和“受害者”分布格局,尤其是生態系統變化對窮人、婦女以及當地居民的影響,在管理決策當中還沒有全部被考慮進去。生態系統變化通常導致一部分人從中獲得收益,而其他另外一部分人則因此失去了對有關資源的使用權。失去了原有的生計來源,或者遭受變化的外部效應影響。由于多個方面的原因,窮人,婦女和居住居民往往容易成為生態系統變化的受害者。在某些情況下生態系統服務的退化已經成為導致貧困和引發社會沖突的主要因素。生態系統退化在自然、經濟或者社會方面產生的影響可以跨越行政邊界的限制。例如,某個國家的土地退化,以及隨之而生的沙塵暴,或者火災可能導致附近其它國家的空氣質量下降。發展中國家的生態系統服務退化常常加劇貧困狀況,致使區域經濟增長速度減慢,引發地區沖突和移民。上述問題需要從生態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多種角度進行深入探討。

3.3 生態系統服務退化的原因和對策研究

當前,人類對生態系統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怎樣在滿足這些需求的同時,扭轉生態系統的退化狀況,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過去人類在減緩和扭轉生態系統退化狀況方面所采取的行動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人類對生態系統退化狀況的改善通常沒有趕上生態系統壓力的增加和對生態系統服務需求的增長。

雖然大多數生態系統服務是處于退化狀況,但是如果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沒有采取那些對策的話,生態系統服務退化的程度將更加嚴重。例如,當前已經建立了100 000多個保護區(包括國家公園這種嚴格意義上的保護區域和伐木場和狩獵區這些為了自然生態系統的持續利用而管理的區域),總面積約占地球陸地表面的11.7%。這些保護區的建立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具有重要的作用,盡管目前保護區的分布非常有均衡,特別是海洋和淡水生態系統的保護區的這一情況更為嚴重。技術進步也有助于減緩因為單位面積上生態系統服務的需求上升而造成的生態系統壓力的增長速度。例如,對于所有的發展中國家來講,在過去的40年中,他們的小麥、水稻和玉米產量增長了109%~208%。如果沒有這些產量的增長的話,在此期間將會轉變更多的棲息地用作農業生產。

生態系統服務退化原因和對策研究可以針對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1)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和管理安排,包括腐敗以及監管與責任系統弱;

(2)市場失靈和經濟刺激不當;

(3)社會和行為因素,包括某些社會群體(例如窮人、婦女和原住居民群體)的政治和經濟權力缺失,而這些群體特別依存于生態系統服務的供給狀況,容易因生態系統服務退化而受到損害;

(4)技術開發與推廣可以提高對生態服務功能的利用效率,并且減少生態系統變化的各種驅動力的不利影響,但是在這些方面的投資不足;

(5)缺乏既可提高資源收益又能保護資源的有關知識(包括對現有知識的利用水平較低),這些知識設計生態系統服務管理、政策、技術、行為和制度對策;

4 結論與討論

未來的幾十年,生態環境問題仍將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活福祉、文明建設和安全穩定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以合適的方式評價生態系統服務能力和自然資本的變動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衡量綜合國力,有助于我們選擇更好的提高綜合國力的路徑。

以貨幣價值的形式表達不同的生態系統服務能力和自然資本變動,有助于我們進行比較、選擇,可以將生態環境問題納入到現行市場體系和經濟體制中,并結合政府規章制度,制約人們破壞環境的行為。為生態系統服務劃價,能夠促使政府及有關部門制定政策時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喪失考慮進去,為自然環境和環境服務提供保護的依據。

但是對于生態系統服務進行價值化評估只是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一個內容,目前同時需要從生態系統服務對人類福祉的支撐作用、生態系統服務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影響以及生態系統退化的機理和防止生態系統服務退化的對策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重點研究人類的生存是如何依賴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及其提供的服務?生態系統服務對全球的就業和經濟活動起到怎樣的促進作用?貧困人群是如何依賴生態系統服務而生存的?生態系統服務退化在GDP核算中如何體現?生態系統服務退化的非線性風險問題、生態系統服務的退化與貧富分化關系問題以及生態系統退化的對策研究。通過上述領域的研究,更多地貼近我國目前生態環境發展的實際需要,豐富我國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內容,為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研究提供基礎和補充。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Daily, G. Nature's service: 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 [M].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1997.

[2] Costanza R, d'Arge R, de Groot R,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J]. Nature, 1997, 387:253~260.

[3] 楊光梅,李文華,閔慶文.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研究進展-國外學者觀點[J].生態學報,2006,26(1):205~211.[ Yang Guangmei, Li Wenhua, Min Qingwen. Review of Foreign Opinions on E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J]. Acta Ecologica Sinica,2006,26(1):205~211]

[4] De Groot R S, Wilson M A, Boumans R M J. A Typology for the Classification, Description an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Functions, Goods and Service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2, 41: 393~408

[5] Mark Sagoff.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Preference and Choice [J].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2003(31):587~598

[6] Howard T. Odum, Eugene P. Odum.2000.The Energetic Basis for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J]. Ecosystems, 2000,3:21~23

[7] Gustafsson B. Scope and Limits of the Market Mechanism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8,24:259~274

[8] Costanza R ed. Ecological Economics. Th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ustainability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1.

[9] 王偉,陸健健.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分類與價值評估探討[J].生態學雜志,2005,24(11):1314~1316.[Wang Wei, Lu Jianjian. An Approach on Ecosystem Services Classification and Valuation [J].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5,24(11):1314~1316]

[10] 田永中,岳天祥. 生態系統評價的若干問題探討. 中國人口? 資源與環境, 2003,13(2):17~22.[ Tian Yongzhong, Yue Tianxiang. Discuss of Service Issues on Ecosystem Assessment.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J], 2003,13(2):17~22]

[11] 余新曉,魯紹偉,靳芳等.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J].生態學報,2005,25(8)2096~2102.[Yu Xinxiao, Lu Shaowei, Jin Fang, et al. The Assessment of the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Evaluation in China [J]. Acta Ecologica Sinica,2005,25(8)2096~2102]

[12] 康艷,劉康,李團勝等. 陜西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5(3):351~354.[ Kang Yan, Liu Kang, Li Tuansheng, et al.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 in Shaanxi Province [J].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5,35(3):351~354]

[13] 李意德,陳步峰,周光益等.海南島熱帶天然林生態環境服務功能價值核算及生態公益林補償探討[J].林業科學研究, 2003,16(2):146~152.[ Li Yide, Chen Bufeng, Zhou Guangyi, et al. The Values for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of Tropical Natural Forest in Hainan Island [J]. China Forest Research, 2003,16(2):146~152.]

[14] 關文彬,王自力,陳建成等.貢嘎山地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J].北 京 林 業 大 學 學 報, 2002,24(4):80~84. [Guan Wenbin, Wang Zili, Chen Jiancheng, et al. Evaluation of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in Gongga Mountain [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2,24(4):80~84. ]

[15] 饒良懿,朱金兆.重慶四面山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初步評估[J].水土保持學報,2003,17(5):5~7.[ Yao Liangyi, Zhu Jinzhao. Evalution of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in Simian Mountain of Chongqing City [J] Journal of Soil Water Conservation,2003,17(5):5~7.]

[16] 李陽兵,王世杰,周德全.茂蘭巖溶森林的生態服務研究[J].地 球 與 環 境2005,33(2):39~44.[ Li Yangbing, Wang Shijie, Zhou Dequan. Research on the Ecosystem Service Evaluation of Maolan Karst forest [J]. Earth and Environment,2005,33(2):39~44]

[17] Wilson M A, Howarth R. Discourse-bas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Establishing Fair Outcomes Through Group Deliberation[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2,41:431~443.

[18] Goulder L H. Valuing Ecosystem Services: Philosophical Bases and Empirical Methods [A]. Daily G. Nature's Services: 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 [M].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1997

[19] Bengtsson J. The Value of Biodiversity [J]. Tree, 1997, 12 : 334~336

[20] 歐陽志云,王如松,趙景柱.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生態經濟價值評價[J].應用生態學報,1999,10(5):635~640.[ Ouyang Zhiyun, Wang Rusong, Zhao Jingzhu.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Economic Valuation [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1999,10(5):635~640.]

[21] 趙士洞,張永民譯. 生態系統與人類福祉:綜合報告[M]. 北京: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Synthesis [M]. Island Press, Washington, DC,2005.]

[22]趙士洞,張永民. 生態系統與人類福祉-千年生態系統評估的成就、貢獻和展望[J]. 地球科學進展,2006,21(9):895~902. [Zhao Shidong, Zhang Yongmin.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the Achievement, Contributions and Prospects of 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06,21(9):895~902]

Reflection on the Limitation of Ecological Service Studies in China and

Sugges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YANG Guang-mei1,2 LI Wen-hua1 MIN Qing-wen1 ZHEN-Lin1 Mario Lucas3

(1.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Beijing, 100101, China;

2. Graduated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China;3.Institute of Geography,

Aach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achen,52066,Germany)

篇(7)

【摘要】旅游資源開發會破壞原有生態系統,導致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降低,這一點應受到充分重視。文章針對以上兩個方面問題進行相關研究與理論探討,提出包括自然環境價值與生態環境風險損失在內的旅游資源開發損益評估方程。希望通過這種方法,對資源開發風險進行先期評估,提前預防,盡量減少其開發損失,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旅游資源環境經濟價值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風險損失損益分析

隨著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它對于生態環境社會等方面的消極影響逐漸暴露出來。如何對開發利用進行合理的規劃,在開發中保護生態環境,使區域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持續發展是目前首要研究的問題。自然生態環境具有價值,生態服務功能是人類生存與現代文明的基礎,科學技術能影響生態服務功能,但不能完全替代。

旅游行為具有兩重性,一方面旅游行為能夠促進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加劇了環境耗損和地方特色的消失。當前,對于旅游業這兩方面的作用,人們往往注意前者而忽視后者,認為其是無煙產業,投資少、見效快、產出高,而旅游消費又是一種精神消費過程,旅游資源不存在枯竭問題。實際上,過度開展旅游活動、不合理開發和游客的大量涌入,也會排出廢物、污染環境、消耗資源。主要包括:自然環境的污染與破壞、自然資源破壞、旅游資源破壞、生態破壞、社會污染。

一、自然生態區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

1、自然生態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

人們的思維慣性認為,自然生態區如果沒有進行旅游資源開發,它的存在就是沒有價值的,甚至某些專業旅游人士也存在這樣的看法。原因在于:雖然它的存在有其自身價值,但這種價值并沒有通過貨幣形式體現出來,或只體現其中的一部分價值可以通過貨幣形式得以體現,而一旦進行旅游資源開發,門票收入、住宿收入、出售紀念品的收入等等大量的資金收益,讓人們看到資源開發后形成旅游區帶來的利益,進一步認識到開發的價值。正是由于這種觀念的存在,使人們在進行旅游資源開發的時候,一味只重視開發后的經濟收益,忽略資源的固有價值。導致對資源的野蠻開發,使生態環境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因此在旅游開發的時候要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考慮在內。

2、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

通過一系列方法可以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進行評估。如印度加爾各達農業大學德斯教授就曾經對一棵樹的生態價值進行了計算:一棵50年樹齡的樹,以累計計算,產生氧氣的價值約為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它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價值約196000美元。

根據生態經濟學、環境經濟學和資源經濟學的研究成果,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評估方法可分為兩類:(1)替代市場技術法。它以“影子價格”和消費者剩余來表達生態服務功能的經濟價值,評價方法很多,包括費用支出法、市場價值法、機會成本法、旅行費用法和享樂價格法等等。(2)模擬市場技術法。又稱假設市場技術法,它以支付意愿和凈支付意愿來表達生態服務。功能的經濟價值,其評價方法為條件價值法。目前,常用的方法為條件價值法、費用支出法和市場價值法。

二、旅游資源開發的風險損失評估

1、旅游資源開發風險評估步驟與方法

(1)充分了解旅游資源開發地區自然和環境的基本狀況,包括地質構造、氣候、土壤、河湖分布、植被分布、社區分布等等。社會經濟狀況調查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旅游開發項目的社會經濟調查圍繞項目開發與區域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人群健康以及社會文化的相互作用展開。主要包括: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開發區的產業發展情況、毗鄰的工礦企業等。具體包括區域總人口、城鄉比例、人口密度、人均耕地與水資源、收入水平與主要來源、居住特點與村鎮分布、占地拆遷問題及安置辦法、區域社會文化特點,有無特別風俗、教育普及程度、人口文化素質、人文景觀與歷史文化保護目標。

(2)分析旅游資源開發活動可能影響的地區范圍。旅游資源開發活動可能影響的地區范圍包括開發活動的直接影響范圍和間接影響范圍。按照程序,可分為調查范圍、分析范圍和影響范圍。按照受影響因子的性質,可分為植被、動物、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不同因子相應的調查與評價范圍。一般確定此范圍所考慮的因素是:地表水系特征、道路交通狀況、地形地貌特征、生態特征、旅游開發項目特征等。可以把旅游資源開發活動及其影響范圍分為三級,如表1所示。

(3)風險識別。逐項分析旅游資源開發活動可能產生的對自然環境社會因子各方面的影響,綜合分析風險種類及風險發生概率。歷史記錄法——歷史上許多類型的生態環境破壞事件不斷重演,如一定頻率的暴雨、洪水都有出現期。通過查閱區域的地方志可了解當地歷史上的生態環境破壞事件及災害事件,再根據區域旅游開發活動的現狀,分析歷史環境破壞在當前條件下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損失。成因分析法——對于自然環境破壞不僅可分析發生原因,還可以找出其發生的規律,揭示其發生的可能性及時空分布。預測法——根據區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區域旅游開發的性質和強度,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生態環境破壞事件。

(4)風險估算。不同的風險種類具有不同的風險估算方法,應用這些方法,分析各種風險可能產生的損失,最后進行加和,得到總的風險損失,

(5)風險評價。對風險損失嚴重程度進行評價,計算規避風險可能付出的代價,進行全面動態綜合比較,以確定具體的旅游資源開發活動是否應在這些可能產生風險的地方有所規避,或進行先期預防,并制定風險規避防范對策與建議。其中主要包括:主要對象——旅游開發建設項目。主要目的——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解決優美和持續性問題,為旅游資源開發區域長遠發展利益服務。評價因子——生物及其生境,污染的生態效應,根據旅游開發活動影響性質、強度和環境特點來篩選。評價方法——重生態分析和保護措施,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結合,綜合分析評價。工作解度——闡明生態環境影響的性質、程度和后果。評估生態風險損失,采取有效措施使生態環境功能達到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措施——合理利用資源、尋求保護、恢復途徑和補償、建設方案及替代方案。評價標準——法定標準、背景與本底、類比及其它、具有研究性質。

三、旅游資源開發的損益分析

通常,在對旅游資源開發收益情況進行分析時,一般考慮開發的費效比問題,即開發后產生的經濟收益與開發所需的資金及日常維護費用之間的差值,而忽略生態環境的價值,低估環境破壞的社會成本。產生這種現象,原因在于在市場中環境的社會價值通常得不到正確的反映,造成市場失效。這主要由于以下因素導致:第一,由于很難制定資源的所有權與使用權,正如空氣一樣。第二,有些從環境中獲取的資源可以市場化,而其它的則不能,比如森林、木材可以市場化,由分水嶺保護而產生的環境服務則不能市場化。因此,一些非市場的收益經常被忽視。第三,公共可取性資源導致它們可以被所有人開發。如開發者并沒有認識到森林資源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從而導致大量開采。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亚洲精品少妇裸乳一区二区| а√天堂资源8在线官网在线| 日韩av中文无码影院|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99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九九|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qq号| 国产男小鲜肉同志免费| 麻豆国产96在线 | 日韩|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爽爽|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爽| 在线毛片片免费观看| 亚洲av片一区二区三区|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al| 麻豆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欧美丰满少妇xxxxx|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 蜜桃日本mv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 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日韩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av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丰满人妻无套内射|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卡软件|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出口述| 国内少妇高潮嗷嗷叫正在播放 | 8天堂资源在线| 无遮挡3d黄肉动漫午夜| 欲香欲色天天综合和网| 丁字裤少妇露黑毛| 国产精品99精品无码视亚 |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 国产 浪潮av性色四虎| 狠狠躁狠狠躁东京热无码专区|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