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7 16:38: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鄉村建設的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基本情況
谷莊村位于大義鎮西南部,254省道東側,距巨野縣城約10公里。2018年,結合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我鎮因地制宜,加強謀劃,扎實開展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改廁規范升級、鄉村道路建設、村容村貌治理和“美麗庭院”建設,以谷莊村為試點,著力打造“村莊院落整潔化、村風民俗文明化”的美麗宜居鄉村。2020年7月16日,全縣“美麗庭院”現場觀摩會在谷莊村召開,走進村莊,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干凈整潔的水泥路,能感受到詩一般的美麗,世外桃源般的魅力。
二、主要做法
一是干部帶頭推動,群眾主動參與。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近年來,一直堅持村干部作為創建美麗鄉村的帶頭人,堅持村干部包片包街制度,村干部帶領黨員、保潔員在清理地表垃圾、治理溝渠污水、進行垃圾分類等環境整治建設。并一次次上門做群眾思想工作,指導群眾進行垃圾分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村干部的帶動下,群眾的思想發生轉變,逐漸由“要我做”逐漸改變為“我要做”,群眾的主體作用,為建設美麗鄉村打下良好的基礎。“上面喊破嗓子,不如底下甩開膀子”。道路硬化時,村民主動承擔自家門前路面的硬化建設,增加了建設進度,節約了建設成本,達到了現在“干群齊動手,村莊煥新顏”的美好局面。
二是培養先進典型,強化示范引領。“一花引來百花開。”打造美麗鄉村樣板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好看”,而是為了工作中“好學”,如果靠政府“砸錢”搞千孔一面,只會引起人們心理上的反感。谷莊村采取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的思路,尋找村里熱愛種植花草果木的農戶作為先進典型,重點培養,以示范的成功效果拉動周邊群眾的積極性,引領群眾主動創建“美麗庭院”,提高建設美麗鄉村的進度。“美麗庭院示范戶”王宗梅,喜愛種植各種花草,了解情況后,村支部專門為王宗梅申請了花草種植培訓,并提供多種花草供其種植,王宗梅小院的美麗風景吸引了鄰居的注意,周邊鄰居紛紛向她請教種植技術。在村干部的指引下,她將嫁接的花草贈送給周邊鄰居,并指引鄰居進行花草選種。示范引領之下,“美麗庭院”建設以星火燎原之勢在村內迅速擴散。
三是建立長效機制,確保創建實效。“清掃清潔堅持做,亮麗環境真不錯”,環境的保持,離不開長久的堅持。谷莊村先后建立了《干部包片制度》、《門前三包制度》、《季度考評制度》,用制度規范群眾持之以恒的保持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干部負責村主要道路的環境衛生,村民負責自家屋前屋后衛生,每季度對村民進行考核,考核前十名獎勵稀有花草一盆,后十名取消“美麗庭院示范戶”資格,并進行全村通報。良好的制度確保了谷莊村美麗鄉村的長效,創造出了現在“草兒綠,花兒香,環境優美人健康”的美好局面。
三、存在問題
一是鄉風文明有待提高。培養新型農民、培育文明鄉風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多數村莊還普遍存在垃圾亂倒、柴草亂堆等臟、亂、差現象,農村生活垃圾、廢水處理問題突出。同時,由于在農業生產中存在不正當地使用化肥、農藥、地膜等問題,造成了農村環境不同程度的污染。此外,由于農民法治意識不強,封建迷信活動、人情風依舊,一些與社會文明相悖的習俗依然在蔓延。
二是資金、產業發展缺乏持續動力。美麗鄉村建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大量資金的投入。但是目前除了政府部門在投入外,并沒有太多的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參與進來,多形式、多元化的共建機制沒有形成。此外,美麗鄉村建設是需要產業來帶動和支撐的。目前我省農村普遍都存在著主導產業弱,產業組織化和發育程度低,知名品牌少,市場競爭力弱,產業規模效益不明顯,農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等問題,農民增收渠道不寬。
三是創建美麗鄉村的合力尚未形成。美麗鄉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但各部門大多是在自己業務范圍內開展工作,沒有形成合力。這樣就導致對建設標準和建設內容要求不一,而且相關部門缺乏有效溝通配合。省市層面上全面統領、上下聯動、部門協作、齊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
四、意見建議
一是深化思想認識,營造美麗鄉村建設濃厚氛圍。建議各級主管部門加大美麗鄉村建設的宣傳力度,通過多種形式推廣好的經驗做法,廣泛宣傳美麗鄉村建設當中涌現出的新典型,努力凝聚助推農村發展的正能量,營造全社會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良好氛圍。
為貫徹落實全縣美麗鄉村建設推進會議工作部署和要求,更好地指導推進全縣美麗鄉鎮、美麗鄉村中心村綠化工作,結合美麗鄉鎮、美麗鄉村綠化建設要求,我局組織林業技術人員對全縣8個美麗鄉鎮和8個美麗鄉村綠化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制訂全縣2019年度美麗鄉鎮和美麗鄉村中心村綠化工作方案如下:
一、存在問題
(一)美麗鄉鎮
1、綠化覆蓋率低。通過調查,全縣8個美麗鄉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均在10.9-27.5%之間,都沒有達到35%以上的驗收標準;
2、存在綠化空白點。主要街道、單位庭院、道路沿線、鄉鎮出入口、空置地塊還沒有全面綠化;
3、綠化進度緩慢。8個美麗鄉鎮均存在綠化進度緩慢的問題,有的基礎工程沒有結束,有的綠化工程雖然招標結束但還進行綠化工程實施,有的綠化工程還沒有落實施工主體。
(二)美麗鄉村
1、綠化覆蓋率低。通過調查,全縣8個美麗鄉村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均在2.7-31.8%之間,都沒有達到40%以上的驗收標準;
2、道路、溝渠綠化存在空白點。在村莊建成區有一些道路、溝渠沒有綠化,達不到90%以上的綠化率要求標準;
3、村莊建成區“五小園”建設普遍存在問題。8個美麗鄉村建成區“五小園”建設基本沒有;
4、綠化進度緩慢。8個美麗鄉村均存在綠化進度緩慢的問題,有的基礎工程沒有結束無法進行綠化工程實施,有的綠化工程雖然招標結束但還進行綠化工程實施,有的綠化工程還沒有落實施工主體。
二、工作目標
1、各鄉鎮、村針對各自存在的問題,制訂詳細的實施方案;
2、抓緊時間落實綠化工程的實施,務必在6月底前按設計的要求全面完成綠化任務,確保達到驗收標準;
3、采取多種措施,確保成活。
三、解決辦法
1、村莊綠化。對鄉村出入口、空置地塊等主要節點實施綠化,完成河渠、水系、堤壩等沿線綠化,建議栽植女貞、紅葉石楠、櫸樹、楸樹、重陽木、桂花、雪松、國槐、池杉、水杉、垂柳等鄉土喬木樹種,大幅增加鄉村綠量,確保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樹種選擇和建設標準可參考《懷遠縣美麗鄉村建設村莊綠化技術導則(試行)》。
2、道路綠化。對村際道路兩側進行綠化美化,建議栽植楊樹(無絮雄性)、法梧、國槐、欒樹、女貞等樹種,確保綠化率達90%以上。
3、庭院綠化。按照“大協調、小美觀”原則,對每戶房前屋后推行“見縫插綠”和“見空建景”式綠化,動員廣大群眾對自留地、自家宅基地綠化美化。建議以果樹、綠化樹為主,栽植柿樹、石榴、棗樹、女貞等樹種,適當配以灌木花卉及綠化小苗。
4、鎮區綠化。主要對街道兩側、道路沿線、鄉鎮出入口、空置地塊進行綠化,提高綠化覆蓋率。
5、技術要求。根據目前的特殊氣候,應采取不同于適宜栽樹季節的方法。①苗木要求:選擇就近的苗源地,采取大土球、重修剪,盡量減少蒸發,最好能下午起苗,夜間運到栽植現場;②及時栽植:苗木到達現場后,應及時栽植,及時澆透定根水,對高大和冠幅大的樹種要搭支架,防止倒伏;③撫育管理:對新栽的樹木要根據情況進行不定期澆水、培土、踩實、覆蓋地膜、纏草繩、搭遮蔭網、噴灑搞蒸騰劑和吊水,確保成活。
四、采取措施
1、提高認識,落實責任。全縣2019年度美麗鄉鎮、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即將迎接省市驗收,綠化占有重要分值。按照“屬地管理、劃片分工”工作要求,縣鄉領導和相關人員要高度重視,強化責任,狠抓工作落實,全面擔負起全縣2019年度美麗鄉鎮、美麗鄉村中心村綠化建設工作。
2、嚴格標準,抓出成效。各鄉鎮要按照《關于轉發《安徽省美麗鄉村建設驗收辦法》的通知》(懷美組發(2019)1號)文件要求,對照建設指標和考核內容,逐項逐條指導美麗鄉鎮、美麗鄉村中心村認真開展綠化造林工作,嚴格建設標準,有問題的規劃堅決補充完善,不合格的苗木堅決不栽。
3、認真總結,反饋信息。各鄉鎮認真收集綠化建設進度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每周四下午17:00前,各鄉鎮要將美麗鄉鎮、中心村綠化開展情況、存在問題、下步意見及時反饋到縣美麗辦、林業局。由縣美麗辦、林業局匯總情況后,報縣相關領導。
附件:
1、懷遠縣2019年美好鄉鎮綠化覆蓋率現狀表
2、懷遠縣2019年美好鄉鎮綠化覆蓋率綠化規劃表
3、懷遠縣2019年主要街道、單位庭院、道路沿線、鄉鎮出入口、空置地塊綠化情況統計表
4、懷遠縣2019年美好鄉村村莊綠化覆蓋率現狀表
5、懷遠縣2019年美好鄉村村莊綠化規劃表
6、懷遠縣2019年美好鄉村建成區道路、河渠綠化現狀表
7、懷遠縣2019年美好鄉村建成區道路、河渠綠化規劃表
突出解決好管理檔次問題。要建立健全養護管理、質量規范、作業要求、考核細則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四是狠抓日常管理。將城區綠化分片、劃段進行承包,嚴格執行《區鄉村園林綠化養護管理規范》實行定崗位、定任務、定獎懲“三定”責任制,全力搞好綠化管護工作。積極探索鄉村綠地建設管理的新途徑,全面開展鄉村綠地認養、認建、認管活動,依靠全社會的力量抓好綠化管理。同時,切實加大園林綠化執法力度,制定和完善鄉村綠化建設管理規章體系,健全監察網絡,搞好聯合執法,依法嚴肅查處侵占綠地、亂伐樹木、破壞綠化等各類違法違章行為,著力解決綠化管護問題,切實維護好綠化成果,努力發明良好的鄉村環境,為促進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區政協組織對鄉村綠化建設工作進行視察,今天。這體現了對政府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并充分發揮參政議政能力、積極獻言獻策,針對鄉村綠化工作中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此,代表區政府,對各位領導、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把今年鄉村綠化工作作了全面的匯報,剛才。張主席作了重要的講話,張主席在講話中對鄉村綠化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區政府將根據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認真梳理工作、強化工作措施,全力推進鄉村綠化工作,特別是建設部門要深刻領會、認真抓好落實。
搞好鄉村綠化,鄉村綠化是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改善鄉村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促進鄉村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區政府高度重視鄉村綠化工作,依照建設山水交融、生態環保、自然和諧、特色鮮明的生態園林鄉村”總體要求,以完善鄉村功能、提升鄉村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為出發點,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全區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綠地率達到%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平方米,年,勝利爭創了省級園林鄉村。
區政府立足鞏固省級園林鄉村創建效果,今年。為創建國家級園林鄉村打好基礎這一中心目標,先后啟動了城區沭新街、興大街、環翠路、青石路、城西一路等道路綠化工程和振興園、鐘華園、疊翠園、梧桐廣場等街頭綠地廣場建設工程。目前,通過各級各部門共同努力,各項鄉村園林綠化工作進展較快,由區建設局承當的各項鄉村綠化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場地清理,青石路道路綠化等重點工程正在快速進行中。今年鄉村綠化工程全部完工后,綠化總投資達到余萬元,可新增綠化面積萬平方米,區鄉村建設新增綠化面積最大的一年。下一步,還將實施蒼源河綜合整治等鄉村園林綠化重點工程,全面提升鄉村綠化檔次和水平。但是盡管我自己與自己比鄉村綠化工作有了明顯進步,但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較大的差異,下一步,區政府將根據各位主席、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強化領導,精心組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實搞好鄉村綠化建設管理工作,為廣大居民發明良好的鄉村環境。具體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突出解決好思想認識問題。建設生態鄉村、宜居城市是一個地方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需要,一是狠抓宣傳發動。也是廣大市民工作生活的具體需求,從我區目前情況來看,與先進地區相比,鄉村綠化資金投入嚴重缺乏,建設管理較低。地方經濟發展需要一個好的環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需要一個好的環境,搞好鄉村綠化是改善鄉村環境最有效的手段,為此,將進一步強化宣傳引導,統一思想認識,真正把鄉村綠化工作擺到重要位置,全力以赴地抓好落實。
突出解決好建設檔次問題。剛才,二是狠抓工程質量。局長已經做了全面匯報,今年的鄉村綠化工程,由于狠抓了工程質量,對場地、苗木及栽后管理等都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工程質量得到明顯提高。下一步,將不時總結經驗,認真學習外地的好做法,進一步探索鄉村綠化的新方法、新工藝、新技術,抓好綠化質量上狠下功夫,確保鄉村綠化質量再上新臺階。
突出解決好鄉村綠化資金投入問題。鄉村綠化工作不能直接快速地帶來經濟效益,三是狠抓市場運作。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這幾年,區在鄉村建設中,投入一年比一年大,但是從實際建設過程中來看,由于我區財力有限,綠化投入仍顯不足。今后,將不時拓寬投資渠道,本著“誰投資、誰綠化、誰受益”原則,通過出讓土地使用權等方式,引入市場機制,鼓勵社會法人、私營企業和個體業主以投資、捐資等多種形式參與鄉村綠化的建設和養護管理,充分調動全社會參與綠化建設的積極性,逐步建立起多元化、多層次穩定的綠化建設投融資機制,力爭通過招商引資和市場化運作方式,籌集更多的資金搞好鄉村綠化,拉動鄉村建設上檔次、上水平。
關鍵詞:鄉村;綠化;模式;探討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7017102
1引言
目前,隨著建設生態和諧美麗鄉村理念的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經邁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而鄉村綠化美化更是這個階段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宿遷市位于江蘇省北部,是1996年設立的地級市,其區位獨特,交通便捷,生態優越,林木覆蓋率達29.33%。為了實現十二五末全面達小康目標,該市凝心聚力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同時,十分重視“三農”工作,尤其在鄉村綠化方面加大資金投入,著力打造生態鄉村、魅力鄉村,努力推進美麗和諧的新農村建設。因此,科學合理選擇配置好綠化樹種,才能取得預期的綠化、美化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2鄉村綠化樹種配置原則
2.1注重“三大效益”兼顧原則
鄉村綠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環節,在綠化工作中,必須注重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綠化有改善、環境有改變、生活質量在提高。讓農村居民成為綠化的主導力量,主動去植綠護綠,才能促進鄉村綠化又好又快地發展。
2.2堅持科學規劃、適地適樹原則
根據每個村莊所處不同的地理環境、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選擇性引進適合當地栽培的優良樹種,優先使用鄉土樹種。鄉土樹種對本地氣候、土壤條件適應性強,并且能夠充分體現地方特色,更具有親和力。便得綠化規劃要與整個村莊建設規劃相協調,綠化配合建設布局,達到生態和諧統一。
2.3嚴格遵循生物多樣性原則
鄉村綠化切忌樹種單一、色彩單調,搭配不合理,既不美觀又不利于生態平衡。應該做到喬灌木結合、花卉花期交替、落葉樹與常綠樹并存、觀賞效果與經濟效益雙贏。
3綠化樹種選擇與配置方式
根據蘇北地區的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在鄉村綠化樹種選擇上,應以優良鄉土樹種為主,適宜當地生長的外來樹種加以補充,營造自然和諧的居住環境。以發揮綠化植物最大生態效益為目的,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突出地方特色,著力發展綠色、低碳、環保經濟,提高村莊綠化的綜合效益。
3.1樹種選擇
喬木樹種:鄉土樹種有銀杏、楓楊、楝樹、榆樹、香椿、泡桐、烏桕、柳樹、水杉等,引進樹種有女貞、廣玉蘭、雪松、櫸樹、落羽杉、欒樹、馬褂木、合歡、樸樹、楓香、白蠟等。適用于圍村林、農田林網、鄉村街道綠化等。
灌木樹種:紫薇、桂花、紅葉石楠、金森女貞、無刺構骨、灑金柏、櫻花、美國紅楓、紫葉李、月季、大葉黃楊、灑金珊瑚、迎春、南天竹、海桐等。適用于廣場、集中居住小區及農戶庭院綠化。
藤本植物:紫藤、凌霄、薔薇、牽牛花、爬山虎等。
地被:麥冬、黑麥草、白三葉等。
經濟樹種:梨、桃、杏、李、葡萄、棗、柿子、枇杷、石榴、薄殼山核桃、花椒等。
3.2配置模式
3.2.1主要道路綠化
進出村莊主干道綠化以喬木樹種為主,可以從法桐、銀杏、馬褂木、女貞、楝樹、櫸樹等抗性強、樹姿美、生長快的樹種任選一種列植并配以地被植物。或喬灌結合,高大喬木搭配紅葉石楠、金森女貞、大葉黃楊等球灌類植物,形成層次感,彰顯村莊道路整齊干凈、綠色怡人。
3.2.2次要道路、村莊街道綠化
以喬木或小喬木為主,可選擇欒樹、楓香、烏桕、榆樹、落羽杉、白蠟等樹種搭配紫薇、月季、灑金珊瑚等灌木,下栽麥冬或三葉草地被,街道連接處配以花鏡,給人一種恬靜、舒適的感覺。
3.2.3休憩廣場綠化
選擇雪松、楓楊、柳樹、泡桐等冠大、生長較快的遮陰樹種作為主體,搭配栽植紅楓、紫葉李等亞喬木樹種及花卉和草坪;組團栽植小葉黃楊、紅葉小檗、金森女貞等色葉灌木,小片栽植觀賞性好的果樹,讓人們在休息娛樂的同時可以賞花、觀果,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數。
3.2.4農戶庭院及空地綠化
單獨居住的農戶庭院內可栽植棗、柿子、石榴、葡萄等果樹,或配以花灌木,房屋四周栽植梨、薄殼山核桃、花椒等經濟樹種,積極發展庭院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在村莊其它空地可栽植枇杷、桂花、竹子等常綠植物配以小灌木,實現村莊綠化、美化、香化。
4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鄉村綠化缺乏科學規劃,盲目攀貴求大,急功近利。一些村莊盲目追求城市綠化模式,搞大樹移栽,引種高檔花木和草坪,短期內綠化效果好,但是大樹移栽成活率很低,價格高、風險大,高檔花灌木及草坪管養成本高,無形中增加了綠化投入,造成資金浪費。建議一定要因村而異,立足實際,一村一個規劃,形成自己的特色。譬如宿豫區林苗圃村有著百年傳統栽培酥梨的歷史,近年來,該村充分利用梨園特色景觀,因勢利導,打造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生態觀光園,建起了梨文化園、古銀杏園、有機葡萄園等,村莊綠化率達到80%以上,2013年被評為首屆“江蘇最美鄉村”之一。
(2)鄉村綠化投資大,扶持政策少,綠化資金嚴重不足。搞好一個有特色的村莊綠化,至少需要上百萬元投資,各級財政投資有限,蘇北村級集體收入大多入不敷出,捉襟見肘,資金籌措十分困難。建議省市加大扶持力度,在村莊環境整治、鄉村綠化等方面增加專項資金,實行項目“以獎代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作用,對創建美麗鄉村給予更多傾斜,確保鄉村綠化工作順利推進。
(3)鄉村綠化機制不健全,栽管脫節,管護不到位,影響綠化效果。通過調研,大多數村莊綠化缺乏相應管護機制,往往只重栽不重管,人畜破壞及病蟲危害嚴重,植樹成活率、保存率低,綠化效果差。建議林業部門加強技術指導,推廣良種良法;村里成立綠化管護專業隊伍,定期澆水、施肥、除草、治蟲,做到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努力建設好、維護好天藍、地綠、水清、路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家園。
參考文獻:
1、提出鄉鎮發展定位、整體布局、規劃思路及實施措施主要建議意見
為加快xx“宜業宜居宜游的國際化衛星城”建設,結合xx區分片區發展思路,就鄉鎮發展定位、整體布局及規劃思路等方面向當地政府提出規劃意見建議書1份,參與鄉鎮政府涉及規劃建設研究決策及事務會議7次,為鄉鎮的發展出謀劃策。
2、代表鄉鎮政府組織編制并初審的鄉鎮規劃項目
負責代表鄉鎮政府繼續完善xx鎮總體規劃修編,與設計院對接提出規劃編制修改要求,并對規劃編制成果進行審查把關,目前正在按程序報批,走法定化程序。
同時參與編制重點區域,即xx永盛通航產業園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將xx產業園的發展積極融入到全鎮規劃中,以便更好的指導片區的項目引進和發展。
3、對鄉鎮規劃和設計方案進行初審把關情況
代表xx鎮政府對xx社區活動中心新建、xx場鎮活動社區改建的方案提出修改意見,并全程對項目的實施進行監管,以保證規劃和建設的一致性。
鄉村傳統文化對于鄉村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價值和不可替代的功能。梁漱溟認為,所有文化,多半是從鄉村而來,又為鄉村而設———法制、禮俗、工商業等莫不如是(《鄉村建設理論》,2006)。鄉村傳統文化中長期積淀而形成的地域民俗文化傳統,以及鄉村生活現實中原本存在的許多合理的傳統文化因素,對鄉村生產以及鄉村生活秩序建構有著彌足珍貴的價值成分(羅建河、韓迎春,2007)。鄉村傳統文化氛圍對道德意識、風俗習慣、社會責任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這是在我國鄉村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鄉村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道德教育功能,節慶、禁忌、游藝、歌舞以及民間口頭文學等都能通過榜樣、言教和輿論等方式對人進行品德教育,另外,對祖先的崇拜等儀式也會對人的人倫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隨著我國鄉村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鄉村人口迅速向城鎮轉移,鄉村出現了“空心化”現象,這也使鄉村傳統文化面臨著空前的危機,鄉村傳統文化呈現碎片化趨勢,鄉村文化的主體性逐漸消失,鄉村傳統文化的價值回歸與文化重構成為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當我國鄉村同時面對傳統文化危機和道德危機時,鄉村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將難以實現。因此,延緩鄉村的解體,倡導眷戀鄉土、重視親情、恪守鄉規民約、勤儉質樸的鄉村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鄉村傳統文化中有益于實現社會和諧的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對于當下我國鄉村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和不可替代的功能。總之,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不僅有利于增強鄉村社會的凝聚力,也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作為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工作,需要重新認識與深入挖掘鄉村傳統文化的現實價值。
2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內容
我國對于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應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實行區分不同層面的保護,至少應在非物質層面與物質層面開展保護。鄉村傳統文化是鄉村社會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和風俗習慣的總和,是鄉村社會人類生產與生活的總匯,影響和支配著鄉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鄉村傳統文化的核心是非物質形態的(比如,鄉規民約、民間故事與傳說、鄉村文體活動、民間手工藝術、鄉土農事活動等),而鄉村傳統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又是物質形態的(比如,鄉村山水風貌、鄉村聚落、鄉村建筑、鄉土服飾等)。在非物質層面,保護與傳承的內容又分為思想層面和行為層面。思想層面包括:鄉村生活的獨特價值、鄉規民約、宗族組織與文化、孝文化、民歌與民謠、民間故事與傳說等;行為層面包括:農耕方式、鄉土農事活動、民間文體活動、民間手工藝術、傳統節慶活動等。在物質層面,保護與傳承的內容包括:鄉村自然風貌、鄉村傳統聚落、鄉村歷史建筑、不同地域的傳統鄉村服飾和民族服飾等。
3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對策思路
3.1尋求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與經濟發展和生態發展的協調
從經濟角度看,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和經濟發展關系復雜。在物質生活水平低下的年代,出于滿足生存之需,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往往讓位于經濟發展;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消費越來越受到重視,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經濟價值逐漸展示出來,保護與傳承和經濟發展之間維系一種互促關系就成為可能。從生態角度看,鄉村傳統文化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智慧,挖掘這些智慧有助于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有助于實現鄉村綠色發展。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在經濟、生態、文化、社會等方面具有多重作用,對于美麗鄉村建設意義重大。總之,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和鄉村經濟發展之間存在復雜的關系,但在建設美麗鄉村的背景之下,兩者之間可以形成一種互促關系,能實現在鄉村經濟發展中保護與傳承、在保護與傳承中促進發展。
3.2探尋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新模式
比較與借鑒發達國家在不同發展階段對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經驗,吸收國內不同地域保護與傳承鄉村傳統文化的成功經驗,探尋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科學規律、利益平衡杠桿、有效發展路徑和政府承擔的角色以及干預的手段等,歸納總結出保護與傳承我國鄉村傳統文化的新模式。具體可以通過選擇典型鄉村開展案例分析,深入了解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新型模式,以促進我國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
3.3構建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新機制
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系統地加以研究。在探尋保護與傳承的新型模式的基礎上,還要針對多重目標構建多重機制,并進一步確立政策支持體系和具體政府建議。針對鄉村傳統文化破碎化和主體性逐漸消失的現狀,要構建鄉村傳統文化認同的重建機制;針對城市文化等外來文化對鄉村傳統文化的沖擊,要構建鄉村文化自信的培育機制;以維系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和鄉村經濟發展的互促關系為目標,要構建以鄉村傳統文化為核心的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機制;針對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成果會逐漸被周邊村鎮效仿并分享經濟利益的現實,要構建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成果的地域共享機制;針對政府在引導我國鄉村經濟發展中的獨特作用,要構建政府在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中的作用機制。
3.4提出促進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衢州市新農村;農村景觀;保護與規劃
1衢州市新農村景觀保護與規劃的現狀
1.1開展了房屋與村容村貌的美化工程
衢州市保留鄉村中的現有建筑,包括歷史建筑和農舍民居,對歷史建筑從結構上加固,并對該區域內的建筑物采用江南民居的風格進行統一的立面裝飾改造:粉墻、黛瓦、木窗、裝飾性的墻面分格線條及坡屋面改造等,保持當地民居和諧統一的傳統風格不變,并采用本地出產的石材、竹子等建筑材料,資金投入低,又有地方特色。結合村容整頓,進行改廚、改廁、改圈和院壩的改造,并按實用美觀的原則在房前屋后進行植物種植,使農舍整潔美觀,實現村容村貌的綠化、美化。
1.2進行了鄉村景觀的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衢州市在新農村建設中加大了對鄉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力度,據不完全統計,僅2012年,新建和改擴建鄉村公路6000多公里,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標;疏通灌溉渠道5000公里以上,基本農田溝渠通暢率達到70%以上;年內已幫助近十萬人解決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市恢復和改造鄉鎮衛生院25所,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的人數擴大到150萬人以上;全市農村二期電網改造面只有87%。二期電網改造基本完成,并成功啟動三期電網改造,逐步實現城鄉同網同價;建設農村沼氣池20萬個,改廚、改廁、改圈、改水、改浴配套率達到40%以上。
2衢州市新農村景觀保護與規劃面臨的問題
2.1田園風光嚴重破壞
自然資源是指在特定的地域內,受到自然界的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氣候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地表景象。它是自然界內部各因素長期以來相互作用的結果,是相對穩定的自然景觀格局。
由于衢州市農民對自己周圍的事物與景致皆司空見慣,對自身擁有的自然資源缺乏正確的保護意識,農村的生態環境隨著新農村的開發建設正面臨著空前的危機。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已經不容忽視。由于經濟的發展,人們為了追求更大的經濟利益,過度使用農藥、化肥,開采地下水,產業化帶來的“三廢”等,使自然界的空氣、水、土壤受到前所未有的嚴重污染,直接影響到鄉村的田園風光受到嚴重破壞。
2.2鄉村特色逐漸缺失
隨著衢州市鄉村居民溫飽問題得到解決,村民對其生活品質的追求也在逐步提高,但是隨著農村城市化進程的加劇,由于農民對自身的特色鄉村景觀缺乏正確的認識,更談不上保護和繼承,他們將城市的一切都看作是現代文明的標志,價值取向逐步向城市化發展,意欲用城市的一切:現代建筑、雕塑小品、大廣場、大草坪等來取代鄉村固有的特色景觀。更有甚者,部分鄉村干部為了個人政績,大刀闊斧,拆除歷史建筑,利用現代建筑的新型材料、筑手法,大肆興建歐式建筑、宮殿式建筑和現代城市雕塑,羅馬柱、琉璃瓦、不銹鋼雕等充斥其間,形雖似而神不似,使鄉村景觀變得不洋不土,逐漸喪失了自身獨特的風貌。
3衢州市新農村景觀保護與規劃存在問題的原因
3.1缺乏理論和行為的指導
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鄉村景觀規劃理所當然地被提上來議事日程,并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相關專家學者們也調整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鄉村生態、農業觀光,形成旅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開始不斷涌現,但是這些成果畢竟還僅僅只是理論層面的研究,對于系統地進行鄉村景觀規劃還缺乏可操作的指導意義。
3.2缺乏因地制宜的規劃
當前的鄉村規劃相對滯后,雖然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來,衢州市大約有71.2%村鎮已經編制了總體規劃,但是大多數只是應付政策的需要,毫無操作性可言,由于管理缺乏力度,沒有必要的處罰措施,衢州市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亂搭亂建、村民自行拆舊建新、垃圾隨意亂倒、工業“廢水”、“廢氣”、“廢物”不及時加以處理,便直接排放到河流和空氣中,種種極不和諧的畫面屢禁不止。同時,一部分地方政府不考慮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和經濟承受能力,沒有征求當地居民的意見,按照城市社區的建設模式,推行城市的建筑方案,結果部分村民自行拆除重建,使建筑景觀一片混亂。
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做指導,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衢州市鄉村中肆意侵占農田的現象亦極為普遍,有的甚至在農田中建房,使農業生產景觀遭到破壞,生態系統嚴重受損。新農村居住空間建設布局不合理,缺乏統一規劃,布局分散、無序,村鎮配套基礎設施不健全,造成土地和資金的浪費,也造成鄉村建筑布局與景觀混亂的現象。
4促進衢州市新農村景觀保護與規劃的對策
4.1加快鄉村景觀建設的理論研究
鄉村景觀規劃的興起與發展,產生了一門新的學科。鄉村景觀的研究是一個跨學科的課題,它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被國內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爭相研究和探討,也提出了很多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往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這仍然會是一個不朽的課題。有了理論的支持,才能更好的推動鄉村景觀的健康有序發展。
4.2確立科學合理的鄉村景觀規劃
有了理論的支持,接下來便是付諸實踐。實踐的前提是有一份科學合理的景觀規劃。在規劃的制訂過程中,應本著生態先行的原則,尊重自然地理條件,尊重文化歷史傳統,根據經濟、社會、生態等個方面的要求進行科學地編制。規劃設計要延續原有的鄉村景觀特色,保護生態平衡,充分挖掘鄉村固有的自然與人文資源,定位準確,輕重有序,可操作性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規劃一經制訂,不論何人都不得隨意更改,應按照規劃循序漸進地付諸實施。
通過有效地開發和利用土地,保護農田和鄉村特色,將總體規劃中的景觀專項規劃和分區建設理念運用到實處。在規劃和建設的過程中,應大力宣傳景觀建設的重要性,動員社會多方力量參與規劃的制訂,集思廣益,出謀劃策,激勵當地居民積極參與、尊重民意,充分了解當地居民的需求,只要是合理的意見和建議,都應該虛心聽取,并用于規劃實踐,這樣才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
5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對衢州市新農村建設中的鄉村景觀建設的現狀進行分析,歸納了衢州市對新農村建設作出的貢獻,并找出了由于建設過程中理論知識、專項規劃、建設者意識、資金投入等多方面的原因所帶來的田園風光消失、鄉村特色缺失、地域文化退化、居民缺乏參與意識等諸多問題,并參考他山之石,提出了相關的思考與建議:因地制宜的制定科學的景觀規劃,執行者合理地根據規劃逐步付諸實施,當地居民積極出謀劃策,提高參與意識,多方籌措資金,加大建設投入力度,通過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旅游業等多產業,緩解資金壓力,力求在尊重現狀條件,保護和恢復鄉村的自然和生態價值,延續當地的歷史文化思想等前提下,創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優美的鄉村景觀,實現鄉村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俞孔堅.景觀的含義[J].時代建筑,2012.(8).
[2]車生泉.城鄉一體化過程中的景觀生態格局分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