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08 19:19: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小學生;數學;反思能力
反思不是對數學學習的一般性回顧,而是指向數學思維活動,著眼于增強數學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培養良好的反思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的思維方式正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階段,大多數學生在思考復雜問題時很少意識到自己的思維過程,缺乏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無法獨立的認識自己思維過程的正確與否。為此,教師要積極創造和尋找可供學生反思的機會,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端正學習態度,形成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正確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一、引導學生適時進行反思,及時端正學習態度,形成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
此種反思主要是從學生的情感態度方面,幫助學生及時糾正散漫、馬虎、應付學習等不良學習態度,促進學生形成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師可以結合一節課進行課后反思、還可以結合一次作業、一次考試進行反思。例如在期末考試復習期間,學生對待復習時的考試比較懈怠。教師可以改變以往的總結方式,把試卷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檢查試卷,能改正的自己先改正,然后算一算自己還能提高多少分,哪些是由于學習習慣不好而失分,從中能體會到什么?
學生在反思中認識到,自己還能提高的成績大約在6――8分,有的高達十幾分。在靜靜的思考中,學生深深體會到“認真”“用心”才能提高成績,反思,要觸及學生的心靈,讓他的學習從情感態度方面主動、積極起來,養成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
二、反思錯題,提高審題能力。
眾多的小學生往往都是為完成任務而做題,“解題千萬道,解后拋九霄”,他們對題意的理解往往是走馬觀花,長此以往,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和深刻性就難以提高。因此,“錯題”往往是一個很好的資源。引導學生對錯題進行自我反思,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用分數除法解決簡單問題的教學中,有這么一道題:某電視機廠去年上半年生產電視機48萬臺,是下半年產量的4/5,這個電視機廠去年全年的產量是多少萬臺?很多學生錯誤的解答:48÷4/5。面對這種情況,可以讓學生自己反思錯在哪、為什么會出錯,怎樣才能克服?經過反思,學生知道問題是求全年的產量,因此還要在加上上半年的48萬臺。通過反思錯題,學生認識到用心反復的讀題審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三、反思解法,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提高解題能力。
有時候,學生對某種題目的某種解法不容易理解,這時通過引導他們反思本題是否還有其它解法,比較哪種解法更為簡捷而且自己更容易理解,從而可進一步拓寬他們思維的靈活性,提高解題能力。
例如:根據給出的信息,求出五年級一共植樹多少課?
小紅:五年三個班都參加植樹活動。
小麗:五年二班種了100棵樹。
小明:五年一班種了植樹總數的30%。
小華:五年三班比五年二班多植樹150棵。
小紅:五年一班和五年二班植樹棵樹剛好是總數的一半。
在學生的答案交流中,出現了以下幾種方法:
1、100+150=250棵
250×2=500棵
2、100÷(1/2-30%)
3、1-30%=70%
(100+150)÷70%=500棵
4、100+150=250棵
1-50%=50% 250÷50%=500棵
5、解:設五年級一共植樹x棵。
x-30%x-(100+150)=100
6、解:設五年級一共植樹x棵。
30%x+100=50%x
當學生初步理解了六種解法時,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反思:每種方法應用的是什么知識,是怎樣想到的,你從中能積累什么解題經驗?如第一種方法:學生利用“五年一班和五年二班植樹棵樹剛好是總數的一半”這一信息,逆向思考可以得到:五年三班植樹棵樹是總數的另一半,五年三班植樹100+150=250棵,那么五年三班植樹棵樹的2倍就是五年級一共植樹多少棵。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反思:這種方法的關鍵之處是什么呢?學生經過反思得到“五年一班和五年二班植樹棵樹剛好是總數的一半”這一信息,逆向思考可以得到:五年三班是總數的另一半”這時學生深刻理解到逆向思考的重要作用。
另外,信息中的一半可以理解為1/2,也可以理解為50%,既可以利用分數知識解決,也可以利用百分數知識解決,如方法:2、3、4。當然還可以用解方程的方法來解答。這樣在反思解法中,學生不僅深入理解了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反思中,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系、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學會了如何思考,如何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能力的養成不能隨意的進行,杜威認為“經驗之所以離不開活動,根本原因在于活動能夠產生良好的思維。”因此,可以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關鍵詞:情景表演;高效課堂;研讀文本;表演實施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也就是說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能夠做到“教學做合一”將會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對于小學生,聽過一遍很快就會忘記,看過一遍就會有些印象,而如果能夠讓學生參與到語文情景當中,將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情景表演劇是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親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的一個很好的機會。
這學期,我擔任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所帶班級的學生思維活躍,表現力強,在研讀了教本的基礎上,我思索了這樣一個問題:除了老師繁瑣的講解,學生機械的朗讀,我們還能嘗試什么更加高效的教學方式呢?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本,選取了很多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題材、體裁豐富多樣,貼近生活,有一定的情節或意境的文章。特別是第三單元,是由幾篇風格不同的童話構成。情景表演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嘗試。讓學生走進課文的境界,進行課本劇表演,將有利于學習積極情感和態度的產生;有利于在思考中掌握知識、豐富經驗;有利于在表演中發展語言,促進交流;更有利于在多學科的貫通融合中展示精彩個性,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語文實踐能力。在教學中,我對情景表演這種教學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從中進行反思。
一、情景表演要在點滴中積累經驗,不可能一蹴而就
開學伊始,我就嘗試將情景表演融入語文課堂。課前準備時,我要求學生四人為一小組,每天表演一個成語故事,目的是增加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表現的欲望,同時達到積累成語的目的。當然,學生不是天生的編劇,更不是天生的演員。一開始嘗試時,并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學生表演的死板,有些學生甚至會在表演中顯得十分緊張。于是,我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設計臺本,指導學生進行表演。在表演成語“一毛不拔”時,學生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道具,“吝嗇鬼”躺在床上(講桌),伸著兩個手指,要求“妻子”拔掉一根燈芯,那奄奄一息的模樣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幾次嘗試之后,學生興趣高漲,學生開始嘗試自己設計臺本進行表演。半學期下來,學生不光積累了許多成語,表現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情景表演應以研讀課本為基礎
學生在情景表演中積累了一定經驗后,我嘗試將情景表演帶入語文教學。然而課本劇的表演與成語表演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成語故事情節緊湊,人物簡單,而課本內容學生可發揮的余地小,情節也相對復雜。情景表演不能只是片面追求“熱鬧”的氣氛,以至于讓情景表演喧賓奪主。在學習童話這一單元的課文《去年的樹》時,我讓一組學生上臺表演,目的是讓學生體會鳥兒尋找樹的過程中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同時,通過樹樁,門,小女孩的表演,體會鳥兒和樹之間深厚的友情,然而學生的表演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表演的積極性很高,仍有幾組學生積極的舉手。這時,我沒有急于嘗試其他組的表演,而是讓學生認真研讀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對學生進行指導。指導學生體會鳥兒尋找樹的過程中焦灼、傷心的心情。同時,指導學生體會不同人物不同的特點,樹樁是樹的一部分,他在回答鳥兒時,應該也是擔心、焦急的;工廠的大門對于樹悲慘的遭遇司空見慣,預期應該是漠然的;而小女孩,應該是抱著同情的心態的。對于他們的語言,我讓學生體會后知道朗讀,加以評點,甚至要求他們帶著表情去讀。在新一輪的排演之后,我又叫了一組學生上臺表,這次學生將這個童話故事演得很生動。欣賞的學生也深深地被鳥兒和樹之間的友情打動了。
三、表演實施應以情入境為目標
除了童話表演之外,有很多課文同樣也可以運用情景表演。但也不一定是整篇課文的表演,可是一個需要學生情感體驗的片段,也不一定非得是有故事情節的記敘類課文。如:學習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時,我讓學生分別扮演王維和元二,表演他們送別的場面。學生課前查閱了相關的資料,了解了陽關等相關的資料。兩個學生“把酒”送別,想象著元二即將到那荒蠻的地方,再沒有可以談心的朋友,那種哀傷的情緒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朋友之間依依惜別的意境就這樣表現了出來。
在情景表演教學過程中,我還有很多需要嘗試和反思的地方。情景表演要注意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情感水平,選擇合適的材料,精心組織等,這樣才能夠推動和諧的動態生成,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
參考文獻:
[1]夏金秀,創設情境提高語文教學效果[J].小學教學參考,2008(6).
[2]陳東東,教于情,學于境[J].考試周刊,2011(29).
記得有個小故事,是說有個姓郭的種樹行家,他種的樹不僅成活率高,而且枝繁葉茂,果子結實又早又多。有人問他種樹的訣竅,他說只不過順其自然罷了。樹木生長要求根要舒展,培土要平,要壓實。栽好以后,不要去打擾它,應該讓它自由地生長。而其他人種樹不一樣,他們種樹時,樹根舒展不開,培土不是太多,就是太少,太死、太實。種樹后過分擔心,早晨去看看,晚上去瞧瞧。更有甚者,還把樹皮剝開,看看是死是活,晃晃樹干,看看根部,是否結實。像這樣違背了樹木生長的天性,雖說是愛,實際是害;雖說是關心,其實管住了人,沒有管住心。教師一離開教室,學生們算是解放了,干什么的都有,說話的、打鬧的。教師整天氣得陰沉著臉,有時和學生大動肝火,總是在責備學生:老師辛辛苦苦地為了誰,怎么就不理解老師呢?
對學生的管理,與栽樹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不能管得太死、太多,這樣反而事與愿違。我有親身體會,去年暑假后,我接了一個大家都認為比較差的班,當上了高二17班的班主任。在去年一學期中干得很是郁悶,整天早起晚睡,每天死盯死看,就連吃飯的時間也在教室里盯著,因為這個班的學生自覺性太差,怕學生不好好學習,學生一有風吹草動,就叫出來批評一頓,表面上學生很安靜,可內心很不服氣。整天這樣批評學生,結果搞得師生關系很是緊張,無論在紀律上還是學習成績方面都被兄弟班級遠遠地甩在了后面,結果是勞而無功,領導不滿意,學生不滿意。
新的學期我認真反思過去,想了很多,自認為當了好幾年的班主任了,已有一定的經驗了,老是停留在過去的方法思路上,可是學生在變,社會在變,我的方法也應變。我們班有一批很有個性的學生,老是不愿意在老師的束縛之下學習,老想著與老師作對,給老師出難題。
一位著名的建筑師,在空闊且人口較多的地域,設計建造了一處住宅樓群。工程竣工了,有人按自己的設想,要求建造師在這里鋪主道,在那里鋪輔道。但建筑師堅決地拒絕了,他讓林業工人將大樓之間的空地全部種上了草。夏天過后草地上清晰地呈現出被人踩出的優雅自然的小道。這些“道”,走的人多的地方就寬些,走的人少的地方就窄些。秋天,這位建筑師就讓人沿著人工踩出的痕跡鋪設人行道。這是從未有過的優美設計,它即和諧自然,又滿足行人的需要,來此觀看的人無不拍手叫絕。
我讀懂了這則故事,它給了我啟發,讓我改變了管理思路,讓我學會欣賞學生鼓勵學生,要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溫暖,給學生以信任,讓其個性充分發展,教師起引導作用。
由此,本學期我首先通過競選選拔出了新的班委,而這些班委成員,恰恰是上學期與比較抵觸我們的學生,他們本質都不壞,并且在班級中威信很高,通過競選也表達了熱愛班級的熱情和對良好班級的渴望。選舉的整個過程都是公開的,是符合學生們意愿的,選舉結束后,我表達了自己對學生的信任,對新班委的殷切期望,和對新班委的信任。我清楚要利用好這些學生,讓他們參與班級管理,正確引導會起到良好的效果。事實證明,我的做法是正確的,新的班委建立后,學生自己開班會,每次班會熱情高漲。自己管理自己,學生自己制定制度,誰違反紀律班委會就給予懲罰。學習熱情也空前高漲,同學們攢足了勁頭,爭取紀律和學習都得優秀班集體。
我由上學期忙得焦頭爛額,變得現在游刃有余。更有空來思考如何給學生加油鼓掌,如何做后進生的工作,如何做有問題的學生的工作,如何給班級以引導,使其自由發展但不失控。于是我就經常找班委成員談心,給他們獻計獻策,使他們離老師更近,同時對他們的工作表示肯定,給予鼓勵?,F在我幾天不進教室也不會有問題的。
還有,我真的變了,我看學生的角度變了。過去我看到的都是學生的缺點,越看越生氣,越看越失望?,F在我眼中看到的多是學生的優點,越看越高興,我樂了,我的學生也樂了。上學期我想方設法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常常遭到學生的反對,而現在我不但不無故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還主動給學生爭取活動時間,體育課和任課老師達成協議誰也不能占,必要時還可以讓出我的物理課,給學生增加活動機會,學生也開始感謝老師了。
一、讓實驗種子扎根校園
我校是一所省級規范化學校、省級教學示范校。我們立足“尋真尚美”的核心理念,希望以美育引領教育,以美德、美行促進兒童全面發展,彰顯教育之本真。我們認為,語文教學要以美為動力,點燃師生求知的熱情、激發師生思考的樂趣,讓他們感悟教育的真諦。如何在課程改革的大框架下,選準課改的突破點,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需要思考的問題。楊新彬校長從北京新學校研究院帶回來的“語文主題學習”叢書,讓我們對“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有了初步認識:通過課內大量閱讀來學習語文,教師把講和練的時間壓縮,將時間分給閱讀,而學生通過大量閱讀和感悟提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該項實驗可以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簡簡單單學語文、輕輕松松學語文的理念一下子吸引了我們,這粒實驗的種子扎根在了每一位語文教師的心田。
二、辛勤耕耘,催開花兒朵朵
我們的研究先從備課開始,著重語文主題單元整體教學研究:以單元主題為統領,挖掘文本間的內在聯系,通盤考慮單元文章的共性,大膽取舍、合理整合,達成學習目標,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真正體現出來。
我們采用小課題引領、各個擊破的形式進行單元整體備課:熟悉學段教材、了解編排體系,通讀教材讀本、做好閱讀儲備,對照課標教材、細化目標要求,挖掘教學內容、確定單元主題,整合教學資源、設計單元教學。每位教師帶著精品教學設計進課堂,再通過課堂驗證總結教學中的得失,反思改進,優化教學效果。
1.聚焦目標,細化分解,形成單元教學目標體系
目標是構筑成功的前提,教學目標定位準確,教學才會有的放矢。首先,教師要對照課程標準,從單元整體規劃入手,將學習目標適當分流。其次,研讀教材,明確學期、學年所要達到的要求,把握單元目標和訓練重點,制定出恰當的教學目標。再次,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著眼點,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細化目標。最后,根據單元訓練重點和可操作性、可檢測性的要求,完整、準確、清晰地表述單元教學目標,形成各年級單元教學目標體系。
2.整合資源,“三雙”融合,整體設計單元教學
我們在整合理念的引領下,聚焦單元目標,進行單元整體備課,關注教學內容縱向整合(教材內跨單元和不同年級相同內容主題的整合)、橫向整合(課本與“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及其他書籍的整合),從借助語文教材的單元主題開展單元整合閱讀,到跨單元、課內外提煉主題的整體規劃教學設計,初步形成了小學6個年級12冊語文課本的單元整合教案。
3.課堂驗證,反思診斷
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我校以點帶面圍繞主題學習的高效課堂模式開展研究,借助校際教研進行年級組間聽評課、跨年級組聽評課,深入研究“單元整合、帶文閱讀、群文閱讀、拓展閱讀、讀寫聯動、主題習作、綜合實踐” 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每一組教材時,都要注意其與“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各部分的內在聯系,一課一得,真正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就這樣,我校逐步形成了“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課堂實踐策略,促進了實驗的有效開展。
4.深度整合,活動助力,拓展課程豐富多彩
學校注重組織各種從課內到課外的閱讀拓展活動,如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以“中外童話”為主題。學生對童話并不陌生,為什么還安排一個童話單元呢?其用意就是讓學生品味童話的語言,體會童話的特點,進一步感受童話的魅力。如在教學《去年的樹》一文時,對于最后描寫小鳥的三個自然段,想象鳥兩次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的內心活動,該怎樣指導學生學習呢?我讓學生拿出新美南吉的《爺爺的煤油燈》這本書,找出原文與課文對比閱讀,并拓展閱讀書中其他作品,學生對鳥兒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樣由一課書到整本書的閱讀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的閱讀量大大增加。低年級整本書閱讀適宜以繪本為主,創編繪本就成為我校語文教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中高年級整本書閱讀也逐漸形成了特色校本課程。
我們把經典誦讀也納入主題閱讀中進行整合,每天早晨開展誦讀經典詩文活動。根據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段特點,一年級讀《弟子規》,二年級讀《三字經》等。同時,把地方課程“傳統文化”完全整合納入語文課程,整合校本課程“經典誦讀”大部分內容,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經典讀本”。
跨學科整合。我們還引導學生寫學科日記,并做一些手工,寫寫制作過程,如剪紙、水果雕刻、水果拼盤、樹葉貼畫等。學生在涂涂畫畫中發現了美,享受了創作樂趣,提高了觀察能力。我們指導孩子們用鏡頭記錄瞬間,進而用文字表達出來。
豐富多彩的活動形成了語文活動課程,生活處處皆語文。我們開展了故事會、書中人物大巡游、讀書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活動激發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興趣,并在活動中提升語文素養。
-------竹溪縣教師進修學校師德建設工作總結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屆六全會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認真實踐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國”基本方略,縣教師進修學校根據縣教委統一安排,結合學校實際,認真開展了師德建設“學、樹、創”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我們基本做法是:首先成立了師德建設領導小組,加強對活動的指導,落實了具體措施,制定了活動實施方案,召開了全體教職工動員大會,明確了活動的意義、方法、步驟、要求、措施,引起了全體教職工的高度重視。
其次,認真組織學習活動,提高思想認識。全校采取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集體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法,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了有關政策理論、職業道德規范、法律法規等知識,舉辦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學習講座。在提高思想認識的基礎上,討論簽定了《師德建設責任書》,明確了每個教師自身的職責,制定了《政治學習制度》、《教師行為規范及督察制度》等六個師德建設約束制度,聘請了六名德高望重的同志擔任師德建設監督員,認真聽取了他們的意見、建議,討論整改提高。
三是全體教師在學習提高的基礎上,對照學習內容,反思自己表現,按照做一名好教師的要求,自我檢查,自我剖析,人人都寫出了剖析材料,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學校結合實際經過認真評議,評選出師德建設優秀教師18人,樹立了自己學習的典型。同時通過多種形式向社會、學生、家長了解存在的問題、對工作發展的意見,并著手研究整改提高。結合寒假工作,安排了師德建設“學、樹、創”活動,要求全體教師完善師德建設學習筆記,加深理解,針對自我剖析提出的問題,拿出具體的整改方案,就如何做一名“以身立教,為人師表”的好教師寫出打算,以便下學期具體實施。
通過師德建設前三段工作,學校的師德師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是學校凝聚力增強,班子戰斗力擴大。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在師德建設“學、樹、創”活動中始終把自己放在“馬前卒”的位置,率先垂范,事事當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帶領全體教師培養高尚情操,為人師表,發展工作。以“學、樹、創”促發展,以“學、樹、創”促工作,使學校職業教育有了可喜的發展,新招學生是去年的1.5倍,職教工作典型經驗在市級交流;繼教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突破,得到了國家、省、市、縣領導的充分肯定;電大函授再創活力,擴大遠程開放教育班兩個。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教學管理逐步加強,全校工作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二是德育育人水平提高。師德建設“學、樹、創”活動的開展,使各處室,政教處、團委、課任教師、學生會、班主任構成了德育工作網絡,形成了合力,不僅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得到了凈化,也使年青教師在師德建設中受益匪淺,得到了凈化,形成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了文明向上的校風。一年輕教師在教育學生中,作風粗暴,語言不檢點,很快就得到同行的批評幫助,迅速改正了缺點,受到了學生的喜歡。一名教師工作紀律散漫,自以為是,經過師德建設“學、樹、創”活動,深深地觸動了靈魂,如今成了上下班的“準點鐘”。
三是教師隊伍得到了優化。師德建設“學、樹、創”活動的開展,陶冶了教師的情操,增強了服務意識,塑造了良好的教師整體形象。全校教師中積極向上、自學苦練內功的多了;鉆研教材、探討教材的人多了;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多了;遵紀守法、文明舉止的多了;耐心輔導的教師多了。教師的依法治教的水平、教學能力增強了。僅下半年繼出版的《教學研究文集》后,又有18篇論文在國家、省、市級以上刊物上發表,學生學習空氣也漸漸濃厚。
生命化校園的建構是一種人與自然寧靜融合、享受田園生活的詩意營造,一種人性化的自我重塑,一種提升師生校園生活質量的職業化努力。在生命化的校園里,課程是有“有生命”的,與學生的生命體驗是相匹配的。采用兒童的學習方式,保證學生“有生命”地學習課程。生命化校園有能力發展教師和學生完整、高雅的文化生命。這種文化生命是明敏的、活躍的、蓬勃向上的,對于教師來說。職業文化生命是高度自覺和自由選擇的。生命化校園建構,倡導通過嬉戲來釋放生命,通過豐富文化來豐富生命,通過流淌情思來流淌生命,通過激蕩創造來激蕩智慧。
在幾年的探索中,我們主要做了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設計操作性模型,為生命化校園建構生成驅動力――提高構建的科學性
從人文關懷和全人教育的視閾出發,我們在思想的碰撞中明晰了校園生命化建構的理想與路徑:生命化校園必須關注學生的生命,給每一個生命個體以自由發展的空間,濃化校園文化的熏染:必須引領學生去珍愛生命,關切個體生命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擁有敬畏生命的情懷;必須引領學生去欣賞生命,讓學生體味到人的生命的精彩和自然生命的絢麗;必須引領學生去放歌生命,搭建沒有天花板的舞臺,讓學生展示才華,放飛心曲,走進生命的林子。
經過反復推敲,我們建構了“構建生命化校園”的理論模型(詳見圖1)和操作框架(詳見圖2),力圖通過理論的建構,來進一步提升生命化校園構建的內涵,生成生命化校園構建的驅動力。
我校生命化校園的構建根植于素質教育的理念指導和理想追求。其核心理念和基本要求就是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關注生命、尊重生命,進而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最終保證每一個生命個體得以自由舒展地生發,達到放歌生命的理想目標。而要達此境界,必須要有教師的理念和素質作強有力的支撐,就像一棵樹那樣,只有根植于肥沃的土壤、擁有粗壯的樹干,才能枝繁葉茂。此外,還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的保障體系,如校園文化建設、評價體系、管理體系等,這樣才能給生命的舒展提供充足的陽光雨露。
理論模型和操作框架體系的建立,為我校生命化校園的構建注入了驅動力,使得構建工程得以在科學的軌道上運行。
二、匹配童年化活動,為學生的童年生命注入活力――提高童年的豐富性
我校將童年視為重要的教育資源與方法。借助“生命語文”“江海傳統型嬉樂作文”這兩項省級課題,復生江海傳統嬉游活動,將學生葆有昂揚的生命熱情、積極的學習態度、自主的合作能力、知書達理的氣質、特征鮮明的個性,視為生命化校園構建的應有之義。
1 設計即時型童年活動,讓學生享受自然秩序的生活。為了給孩子一方靈動的天空,我們除了教師自主設計、組織的各項小型活動外,每學期都要舉行兩至三次全校性的大型綜合實踐活動,如“我與春天的約會”、“小跳蚤市場”等,愉悅了學生的身心,彰顯了學生的智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而校園英語節、讀書節、陽光體育節、科技節、戲劇節、校園系列十佳評比、田園詩情等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密切了學生和現實生活的聯系,提高了學生生命的實存性。
2 設計書香型童年活動,讓學生享受書香內蘊的生活。用書香熏染每個鮮活的生命是教育的重要使命。我們積極營造書香校園氛圍,讓書香伴隨生命的每一天成長。學校每個班級都設立了圖書角,每個圖書角圖書不少于250本;每天早晨、中午,各安排學生20分鐘的讀書時間;創辦了六個校園閱讀CE組織,每學期開展一次全校性的讀書活動,內容包括朗誦比賽、課本劇表演、征文活動等等,廣泛的閱讀促進了學生精神和靈魂的成長。
3 設計特色型童年活動,讓學生享受自我選擇的生活。我們構建了“學科課程、活動課程、選修課程、校本課程”四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努力使每個學生盡展多元智能,盡顯個性智慧:學校開設了航模、乒乓球、舞蹈、京劇、獨輪車、武術、象棋、聲樂、器樂、國畫、書法等特色活動,學生根據個體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自主選擇課程,滿足了生命個體成長的需要,豐富了童年生活。我校學生與中央電視臺著名兒童節目主持人董浩叔叔同臺主持,與象棋大師胡榮華對弈,與德德瑪、劉歡、毛阿敏等中外藝術家同臺獻藝;校京劇演員與尚長榮、楊春霞同臺,參加了南通國際京劇票友節的演出;校國標舞隊參加全國少兒拉丁舞比賽獲得13枚金牌;學校航模隊組隊十年來參加江蘇省比賽八次蟬聯第一,成為在省市航模賽場獨領的航模強隊……
三、鋪設自成式通道,為教師的專業生命提升動力――提高成長的內源性
我們重視建設自生自成的教師職業發展文化,用學習豐富教師的精神世界,用實踐充實教師的生命體驗,用反思提煉教師的生命智慧,用成功提升教師的生命價值。
1 啟動生命化學習,教師的精神世界得到豐富。“提高人”,是高層次的關心人,是尊重人的發展權和文化權利最重要的體現。我們力圖讓學習融入教師的生命,讓學習滋養教師的人生,我們認為:“只有學習精彩,生命才會精彩;只有學習成功,生命才會成功?!睘榇?,我們提出了“校長要做學校首席學習官”、“領導班子要做學習的先行者”、“全體教師要讓學習成為自己的習慣”的要求。
聽講座是學習,討論是學習,案例分析是學習,教學觀摩是學習,經驗分享、游戲、對話、沙龍等豐富多彩的形式都是學習。對教師的培訓,我們注重營造一種民主的氛圍:角色沒有主輔,身份沒有高低,學科沒有邊界,討論沒有,實踐沒有不可逾越的雷池……鼓勵大家自由暢想,盡情發散,使教師創新的雙翼在自由的天空放飛。
2 關注生命化實踐。教師的生命體驗得到充實。教育實踐是教育的生命。我們將科研與實踐緊密結合,大力推行草根化研究方法,廣大教師逐步樹立起了“實踐即研究”的意識。教師的實踐需要同伴的互助,需要專家的引領,更需要領導的陽光。為此,學校為教師的實踐研究搭建了必要的平臺。
――“每周一課”,同伴互助。學校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學校領導的影響力,將他們合理地分散到各辦公室,以一帶十,激活辦公室的學習氛圍。他們每周利用集體備課時間,和辦公室的同仁一起為一位老師做一節課,從備課、上課、評課、再備課、再上課,進行全程協作,互補共生……同伴的互助,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育故事,催人淚下。教師是教育研究的最直接參與者,在他們的教育生涯中,每天都在發生著故事。我校的每位教師每月都要寫兩篇教育故事,每學期
都要組織一次“我的教育故事演講比賽”,每學期編印一本教育故事集。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真實地記錄下教師的實踐經歷。我們常常為他們獨到的創意喝彩,為他們拳拳的愛心感動,為他們精彩的文字、伶俐的口齒折服。
3 運行生命化反思,教師的生命智慧得到鍛煉。善于反思是科研型教師的本質特征。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是時代的要求和必然。為了讓反思成為教師的習慣。為了不斷提升教師的反思力,我們搭建了如下平臺:談“一言談”,興百家言;沙龍爭鳴,碰撞思維;網上論壇,針鋒相對;教后反思,漸成習慣;反思寫作,緊密相連。
4 達成生命化激勵,教師的生命價值得到提升。為了激起更多人對成功的渴望,我們依據多元智能理論來成就不同類型的老師,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名師評比――從教學業務能力特強的教師中每學年評出“十佳名師”;榮譽授銜――為在市級以上各類競賽中成績突出的教師授予“新人”、“新秀”、“新星”、“專家”等榮譽稱號;低職高聘――凡任教畢業班的教師無論原有職稱如何,一律聘為小學高級教師,工資獎金相應上提;名師工作室――讓一個名師帶動一個學科、一個工作室帶動一批青年教師的成長。近幾年,享受著生命化校園生活,我校教師迅速成長。近三年,我校教師共發表文章600多篇,有多篇在《人民教育》等國家級雜志和教育核心期刊上,有十多篇高質量的文章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在省市級論文評比中有200多人次獲獎,近20人次獲得省級一等獎。
四、注入發展性因子,為課程的未來生命擴展潛力――提高未來的適應性
關注生命,就要為學生應對未來的挑戰做好準備。我們所實施的生命化課程盡量與未來圖景相一致,真正地對學生負責。對于法定課程,我們主要采用溶滲策略,將新課程實施與“生命化校園建設”有機融合,打造充盈著生命活力的課程文化;對于彈性課程,主要采用地域開發策略,加大校本課程開發力度,構建滿足學生生命個體發展的校本課程體系。
1 強化課程意識,提高了課改的自覺性。其一,有計劃地引導廣大教師學習當代課程理論,更新課程觀念,建立課程即經驗、課程即過程、教師即課程等思想。其二,逐步理清生命化教育課程的思路。
2 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構建了生命化課程資源。系統性的生命化教育課程體系的開發主要有:校本課程中生命教育課的開發與研究,學科課程中生命教育的開發與研究,活動課程中生命教育的開發與開展,隱性課程中生命教育的開發與研究。
3 滿足學生的生存與發展需要,開展了生命教育課程。立足學生生存的視角,發現學生學習生活的需求,促進學生生命詩意地發展。充分體現地域性、個別性,大力開發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校本課程,以滿足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低年級的主題有“敬畏生命”、“做我真好”,中年級的主題有“生于憂患”、“應變與生存”,高年級的主題有“良心的培養”、“人活在關系中”等。在生命教育過程中,我們在進行學科滲透的同時,還結合“科普周”活動,通過看展覽、聽講座等形式,讓孩子了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本質;將孩子帶入自然,開展活動,讓孩子親近生命、感受生命,從而激發了孩子熱愛生命、生命可貴的意識。
4 充分利用課程資源,打造了活動空間的開放性。我們確保校本活動課程的獨特功能和價值的相對獨立性,發揮與其他課程的互補性,使得校本活動課程更具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我們開展生命化課程的研發與實施,目前已編寫了《蕊春探尋》《童年寫真》《一切為了生命》《習慣成就未來》等校本課程。自主研發的校本課程。在配合國家課程實施方面、在發展學生的地域意識和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五、運用激揚型范式,為課堂的人文生命增添張力――提高學程的人文性
1 確立生命化課堂的標準,課堂上生命化目標明確了。生命化的課堂追求成為師生平等的課堂,學生在場的課堂,生命飛揚的課堂,色彩斑斕的課堂,簡潔高效的課堂。張弛有度的課堂。讓課堂成為學生自由舒展生命的綠色天地,成為多方精神相遇的共享空間。
2 開展生命化課堂的培訓。課堂上生命氣息濃郁了。根據生命化課堂的要求,依托“生命語文”課題的研究,我們開展了系列培訓。我們結合案例,對生命化課堂的標準進行了一一解讀,推舉優秀教師上示范課,每周舉行“每周三課”教研活動;特級教師等優秀教師通過“走課”等形式,對生命化課堂進行了深入研究。
3 全力推進“課堂診斷”活動,課堂上生命化策略多了。學校要求全體行政組成員、各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每周聽取“推門課”不少于一節,對教師在落實“生命化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點評跟進。每周五行政例會,我們都要花一個多小時,對本周“推門課”聽取情況進行交流,總結共性問題。及時跟進解決?!吧n堂”的構建,使我校的課堂教學呈現出異樣的風景。近三年,我校教師參加省市級賽課,有六人獲省級一等獎,兩人獲省級二等獎;有十多人次獲市級一等獎。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我校教師參加全國、省市語文、體育等課堂教學比賽屢屢摘金奪銀:今年通州區小學數學、語文、英語、美術、音樂、體育、信息技術等賽課,我校參賽教師全部奪得第一名。而在去年暑期舉辦的實小說課比賽中,90%的年輕教師達到優秀級。絕大多數中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高。目前,我校教師的課堂已呈現出鮮明的“生命化課堂”的特質。
六、建構詩意化校園。為校園的歷時生命蓄積內力――提高園景的文化性
我校素有“花園”學校的美譽。經過多次的校園改造建設,學校依然保持著古樸典雅的園林風貌,體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審美情調。一直以來,我們把創建回歸自然靈性的生態文化校園,作為校園建設的目標,力求讓校園的每一處風景都具有美感和詩意,每一堵墻,每一棵樹,每一方空間都能與人交流。
――蕊春園內四季常綠,香飄滿園;葫蘆池畔,飛亭延月,古木參天;假山洞邊,鵝卵小路,蜿蜒曲伸……置身其間,你會感受到親近自然的美妙。
――學校主色調藍白相間,藍天的遼闊,白云的閑適和靈動,給人以寧靜,給人以啟迪。
――營養餐廳頂上的圖畫出自孩子之手,學校走廊、墻壁上懸掛的也是學生的作品。一個個奇思妙想,一幅幅精美作品,折射出一定的文化韻味。學生置身其間,不僅得到了美的熏陶,更多地獲得了生命的感悟。
――雙語墻、昆蟲園的每一處點綴。都體現出一種審美情趣,默默中豐富著孩子的視野。
――涂鴉天地、心理平衡場的開設,使學生找到了情緒發泄的場地。
我們著力挖掘蕊春資源潛質,彰顯校園文化的拓展性。
1 我們以蕊春園為參照,加大綠色校園建設力度:在校園內鋪設人工草坪,讓校園成為孩子放飛童年的最佳場所;廣栽樹木,高低錯落,層次豐富,讓城市孩子體驗到農村的田園樂趣;培植花圃草地。造型新穎,為孩子開辟親近自然的理想田地;改建了綠色操場,青松環繞,綠意濃濃,成為孩子強健體魄的理想去處。
2 我們以蕊春園為背景。加大特色文化建設力度:我們從蕊春園茂盛的大樹獲取靈感。建成了內容豐富的校園網站,網站歡迎界面的引領詞是“走進生命的林子,綻放生命的精彩”;提取了蕊春園的精髓。定期出版學校內部交流報紙《蕊春報》,放大《蕊春報》的效能,讓《蕊春報》成為展示師生風采、交流教育心得、發表家長、老師、學生作品的有效載體;以“蕊春”為學校文化標識,成立了教師蕊春科研協進會、蕊春少兒藝術團。
【關鍵詞】有效管理;提高質量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Long Jian
【Abstract】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e key is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management of the school. Management is a science and an art. Management is a different level, there would be general to deal with the loose management,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Key words】Effective manage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要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關鍵是抓好管理。管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管理是不同層次的,有一般性應付式的松散管理,有科學性的有效管理。有效性的管理,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唯一途徑。如何有效管理呢?
1領導率先垂范
俗話說,門對門,戶對戶,群眾看干部,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動倍受師生及家長關注,干部應牢固樹立質量興校意識、服務意識、心理換位意識,把有限的經費用在刀刃上,用在抓教育和教學研究上。分工時不要挑肥揀瘦,要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凡要求教師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要多和教師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疾苦和心聲,掌握教學和管理工作的主動權。這方面,我校班子成員都做得很好,我也深有體會。為了強化教學管理,實施有效備課,本期開學第一天,我在教師會上提醒大家隨時監督我,看我每節課上是否帶了教案,帶的教案是否是“自板”,在公開課教學中,堅持每期主動執教一堂,甚至與教師—道抓鬮上示范課。考核評估,領導與教師平等對待,—視同仁,我校本期制定了學校班子成員和部門負責人,教職工等各個層面的考核評估細則,對號入座,各司其職,各行其責,實現責、權、利三者統一。我想,只有這樣做,才能凝聚人心,增強說服力。
2制度逗硬執行
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單位,一個集體,人多事繁,必須要有一整套切實可行的制度和方案。在制定有關制度時要經過充考慮,充分發揚民主,一般經過行政商議—教代會討論——教師征詢——行政復議——試行——修訂——正式實施幾個環節,這樣制定出來的制度更趨合理,執行起來才比較順利,顯得心服口服,制度不在多,關鍵在實,在于堅持不懈執行,當然在執行中要有適當的靈活性,原則上剛柔相濟,活而不亂。在執行制度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特殊公民”存在。我也經常在觀察,在思考,當領導的如果不怕得罪人,結果只會得罪少數入,個別人,還利于推動工作;如果怕得罪人,反而會得罪多數人,甚至整個單位的人,造成單位內部攀比,這就是我眼中的辯證法。正因為我校上期末考核,再加之,本期初重申了各項工作制度,本期調2人,還有一人先調出后又調回,工作調整,入學報告等各方面工作有條不紊,沒有出現扯皮現象。
3教學過程管理和評估實用有效
過去幾年,從縣到校往往重結果,輕過程,重考試科目,輕考查科目,重出口質量,輕修業年級,一考定分曉,—肥遮百丑。近年來,避輕就重的現象有所改觀,但不徹底。比如:考查學科往往是教師自行組織考查;教師教了考試科目和考查科目則只以考試科目成績進行考核。未交考試學科者,領導圖省事,得平均數的80%~100%,學區每學年或每期不一定對初一二年級統考,若不統一考試量化,各校教師束縛為井底之蛙,縣里對科學這門重要學科就很不重視,更不用說其他考查學科,連續幾學期連科學成績就不要求上報,甚至上期末上面公開叫學校不考試科學這門學科,但我們很多學校,包括我?!安宦犜挕?,認為既然試卷發下來了,還是組織考試吧,搞得教師和考生又冷又餓。特別是去年的期末考試害苦了各位校長和負責考務的人員,不知決策者們是否知道基層學校的苦衷。凡此種種,學校和教師怎么不會圍繞上級的指揮棒轉呢?像我們普新學校,近幾年均獲縣級綜合評估好評,又處銅松之大門,與大興相鄰,為求立身之木,有時真是無所適從。我覺得,應當大張旗鼓地推行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樹立育人的新觀念,讓學生全面而健康地發展。對教學過程的管理,應首先明確崗位職責,重視每個年級,每個學科,考核評估項目全面而不走過場。考查科目平時與考試科目同等對待,期末由學校統一組織水平檢測,不能放任自流,得過目過。要求教師在教學“六認真”方面狠下功夫,扎實提高教學質量。下面著重談談教師有效備課和有效聽課的管理。
關于備課。首先應克服四個誤區;即(1)備課形式主義,認為是為領導備,是為了應付檢查;(2)備課變成了“教案的克隆”,找來現成的教案一抄了事;(3)集體備課成了“教案之名”;(4)備課成了網絡資源‘拼盤’,從網上直接下載與自然備課內容相關的教案,推行拿來主義,認為既好又輕忪。其次要求教師有效備課,適當超前一周備課。做到:
(1)吃透教材,期初(有條件者在假期)認真通讀教材和參與書至少兩遍,把握教學內容和教材編排體系,明確重難點,擬好教學工作計劃,在頭腦中建立整套教材的印象,審查好課的前提基礎。
(2)備透學生,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教師要認真了解學生,把學生的經驗,視野怍為教學資源,整合教學活動,設計出符合學生的實際和需求的教學活動。
(3)寫教學反思,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教學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