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5 20:12: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場景匯報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低年級本科生;公共選修課;教學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2-0103-02
一、低年級本科生前沿全校公選課的背景和特點
低年級本科生前沿全校公選課《大數據時代的管理》是筆者于2014―2015學年秋季學期申請開設的一門全校性公共選修課,該課程是北京郵電大學第一門以“大數據”為主題的前沿課程,也是全國高校中較早開設的大數據相關課程,面向各個專業的大一本科生開設。該課程由于其課程受眾及講授內容的特點,通常具有以下一些低年級本科生前沿全校公選課共同的特點和問題:(1)課堂學生人數較多(通常150人以上),一般以教師講授知識為主,難以實現充分的課堂參與、課堂互動;(2)學生專業背景知識差異很大,課程內容涉及面及深度不好把握;(3)低年級本科生(特別是大一新生)的數學、計算機基礎相對較薄弱,前沿教學內容不適合特別專業、深入。
二、《大數據時代的管理》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措施
1.教學模式改革的依據。《大數據時代的管理》課程是筆者于2014―2015學年秋季學期第一次面向北京郵電大學2014級本科新生開設,由于是首次開設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仍然采用了較為穩妥的“以教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
通過整理學生提交的課程論文中有關對該課程建議和意見的內容后發現,220人中有169名學生(76.8%)提交了有效的建議和意見內容;169條反饋意見中,有109條(64.5%)反映“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會影響課堂互動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55條(32.5%)反映應當增加課堂提問次數和課后思考題來調動大家的學習主動性,有53條(31.4%)反映教學過程中使用的實際案例和視頻等多媒體材料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模式改革的具體措施。(1)教師授課與學生自主探索式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探索。大班授課課堂,如果采用教師授課為主的方式,一般會帶來課堂互動較差、學生參與感不強的問題;而如果希望利用分小組討論、分小組報告展示的形式增加課堂互動,提高學生參與度,也容易帶來諸如分組較多、討論展示時間倉促的問題。本研究采取新穎的“教師授課與學生自主探索式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探索:即根據教學內容和進度,前4次課由授課教師進行課程入門內容介紹同時安排分組及后續周次安排;從第5次至第15次課將每次2個學時的上課時間分為前后兩段,前面1個課時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匯報、展示根據特定主題總結、整理的相關材料,后面1個課時由授課教師點評并擴展介紹該主題的相關內容;第16次課由授課教師進行課程總結和展望介紹。選課的同學按照每3―5人分一組,可以分為30―40組;第5―15次課分組匯報展示,每次課確定1個“大數據時代的管理”相關的前沿主題,并安排3―4組學生就這一主題提前搜集、整理材料并準備匯報、展示;為保證每次課匯報展示及討論的充分性,每次上課開始從準備展示匯報的3―4組中隨機抽出2組進行現場展示匯報,其他1―2組作為“評委嘉賓”進行現場提問及評分,其他同學也可以積極參與匯報內容的提問。對于現場展示、匯報的小組,其評分依據是其匯報的情況及“評委嘉賓”的評分;對于臺下作為“評委嘉賓”的小組,其提交的展示、匯報材料及現場提問情況,均納入對其評分依據。(2)專題領域案例與實際分析工具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探究。《大數據時代的管理》課程涉及的內容相對前沿,而授課對象的本科生是剛進入校園的各個專業的大一新生,其數學、計算機基礎相對較薄弱,因此課程內容及深度的把握也著實有些“眾口難調”,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手段的創新。本課程針對“大數據時代的管理問題”涉及的多個應用領域和場景進行專題討論,針對每一個專題討論和場景分析,一方面讓學生根據專題內容準備匯報展示,另一方面授課教師要精心選取針對該專題的領域案例或實際研究分析項目,使用實際的大數據分析和管理的方法、技術進行處理,讓學生在實際問題中切實領會大數據分析的內涵和精髓。(3)多媒體材料與課前分享相結合的教學材料探究。與授課教師僅僅使用PPT講授知識相比,適當使用視頻、Flash等多媒體材料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2014―2015學年秋季學期的《大數據時代的管理》課程授課過程中,筆者使用了《淘寶數據盛典》、《未來的云計算生活》等視頻資料加強學生對于相關概念的直觀化理解,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和好評。在2015―2016學年秋季學期的課程中,筆者擴大了視頻等多媒體材料在課堂授課內容中的分量,例如針對技術細節較多的大數據分析的技術方法,選取合適的多媒體材料(如TED論壇相關視頻),輔助學生了解相關技術方法的內涵和精髓,并努力將多媒體材料與專題討論聯系起來。此外,授課教師還引入了“課前分享”這一新穎的環節,即每次開始上課講授具體內容之前,首先分享1―2個授課教師最近看到的“大數據”相關的例子、新聞或趣聞,以達到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把握時效性前沿動態的目標,例如“十張世界地圖帶你重新認識這個世界”、“BBC大數據告訴你:怎樣獲得諾貝爾獎”、“全球航空網絡與(埃博拉Ebola)病毒傳播”、“拼數據的雙十一”、“大數據讓‘馬云們’知道了太多的秘密”等,力求將最新、最前沿的知識和新聞融合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加強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學習滿意度,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學模式改革效果評估
通過采取以上打破“以教為主”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措施,本研究希望并預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加強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學習滿意度,提高教學質量。為此,筆者從北京郵電大學教務處獲取了2014―2015學年秋季學期以及2015―2016學年秋季學期《大數據將時代的管理》課程的選課學生對于該課程課堂教學評估的匿名打分數據。基于該數據,筆者將兩學期選課學生對于與教學模式改革效果相關指標的打分做了獨立樣本的均值t檢驗,結果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實施教學模式改革之后,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內容充實性、教學效果及教學氣氛活躍性、課堂師生的交互性以及教學手段的合理性和多樣性的打分都有統計顯著性地提高,也反映出《大數據時代的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模式改革措施基本達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加強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學習滿意度,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紀德奎,姚軍.從“潮課”現象看高校選修課程開發的困惑與抉擇[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7):65-69.
[2]袁文翠,于文娟,馬瑞民.大學生公共選修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46):111-113.
[3]荊曉艷.關于改進高校公共選修課的幾點意見[J].甘肅科技,2010,(16).
[4]王曉東,吳雅琴.高校學分制改革背景下公共選修課課程設置現狀分析及教育教學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2):5-7.
Teaching Mode Reformation Exploration of Frontier Public Selective Courses for Junior Undergraduates
―Using the Course of “Management in Big Data Era” as An Example
MA Bao-j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 100876,China)
關鍵詞:方案匯報重要性;設計軟件;匯報過程解析;總結反饋;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建筑行業是一個重要的基礎產業。建筑需要不斷創新。不能簡單機械的復制。建筑設計是研究建筑物與周邊環境,是綜合建筑地點、建筑類型及建筑造價三方面關系的產物,是建筑物在建造之前,建筑師按照規劃條件、建設任務,在圖紙上模擬建成后的建筑物,周密考慮,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滿足規劃局、開發商、使用者和社會所期望的各種各樣的要求。
建筑設計需要建筑學、建筑結構、建筑設備、建筑經濟等各個專業共同完成,是個復雜體系。建筑方案設計是建筑設計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它是每一個項目的建筑設計從無到有、由簡到繁、由表及里的最具體化、形象化的表現過程。如何總結建筑方案,如何溝通交流又是建筑方案設計中的重點。本文從建筑師的建筑設計方案匯報這一方面,解析匯報過程。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建筑師在方案設計需要運用計算機繪圖和展示設計成果。建筑師經常運用軟件有,黑白二維平面圖常用繪圖軟件AutoCAD、天正;彩色平面圖繪圖軟件Photoshop、Illustrator、CoreIDRAW、Freehand;三維設計軟件sketchup、3Dmax、Rhino(犀牛);成果匯總軟件PowerPoint、InDesign。建筑師在各種軟件的輔助設計下,充分表達出項目的設計構思、設計思想理念,創造出圖文并茂的設計成果。
其次,建筑設計方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匯報的好不好,一是展示匯報人的能力,二是是否能夠完美表達設計成果,三是關系到能否得到委托方的認可。任何有工作經驗的人,都非常重視這件事情。想要匯報的好,首先要寫好匯報材料,經過實踐和總結出一套匯報的過程。圖1是歸納的三個步驟:
圖1
下面以居住小區的建筑設計方案為例,解析方案的匯報過程。
提出問題
一般來說,委托方聽方案匯報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建筑師要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總結出甲方關心的問題,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點。
1.1項目概況;
項目概況中要表達清楚,整個設計的基地的地理位置,基地的現狀分析。
1.2相關規劃要求、設計任務解析;
這個項目可不可以做?市場情況怎樣?能夠做什么?以居住小區設計為例,建筑師要提出的問題歸納為:
a如何實現本地塊的價值?
b規劃和建筑如何吸引顧客,體現自身地塊的建筑特色?
c如何與周邊環境有機的結構?
d建筑本身如何舒適、綠色、生態可持續性?
二、分析問題
2.1相關理論知識解析
對現行的居住小區規范中專業術語、條款進行梳理、總結出本次設計的理論知識依據。利用數據表格、簡圖、計算公式等把復雜的設計規范通俗易懂的形式表達清楚。如圖2、3
圖2
圖3
2.2國內、國外案例解析
居住區設計在國內外已經有很多已經建成的案例,建筑師在研究案例中積累成功經驗和不足。在新的設計中不斷的創新,設計出符合本地塊的設計成果。
三、解決問題
3.1選擇、確定用地位置、范圍;確定規模,即確定人口數量和用地大小,考慮對現有地形的利用,以便減少填挖方量。詳見圖4
圖4
3.2設計居住建筑類型、層數比例、數量、布置方式;設計公共服務設施的內容、規模、數量、分布和布置方式,見圖5;
圖5
設計各級道路的寬度、斷面形式、布置方式、日照分析見圖6;設計公共綠地、體育、休息等室外場地的數量、分布和布置方式;設計工程規劃設計方案;計算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和造價估算。
圖6
3.3詳細方案設計匯報內容
3.3.1彩色總平面圖
在規劃部門提供的準確的地形圖,如實反映需要設計的地塊周邊的現狀情況:
a標明規劃東、南、西、北的范圍,各類規劃控制線;
b標明規劃建筑性質分類,各類建筑位置、層數、間距系數,建筑退讓各類規劃控制線的距離,道路名稱、道路寬度,市政和公共交通設施以及場站點,機動車停車場位置;
c確定主、次要出入口方向、位置,標明出入口與城市道路交叉口距離;
d標明室內外坪標高及參照點,室外坪須用絕對高程,注明建筑物的高度,以此作為日照分析的依據;
e確定地下設施范圍、地下設施出入口;
3.3.2主要經濟指標
用地平衡表、技術經濟指標以及公建一覽表,指標內容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規定詳細標明,配套公共設施必須在圖中定性、定量、定位。
3.3.3建筑功能、交通流線、日照、消防、綠化、分期開發等各類分析圖;
建筑的功能分析圖,常規的做法就是不同的建筑功能填不同的色塊來區分;交通流線分析用于表達人流、車流的流線關系,多用箭頭、虛實線條表示;日照分析地點設置:選擇所在城市后,根據城市的地理位置程序自動計算出經度、緯度等信息;時間設置:設置當前日照分析標準的時間參數及計算精度;系統設置:對日照系統參數進行設置,包括圖面標注文字高度,圖形單位和正北方向,日照時間及陰影顏色等;標準設置:增加、修改、刪除、設置日照分析標準; 消防分析就是表示出消防出入口,消防通道及消防登高面等滿足消防相關規范;綠化分析多用不同線型的圓圈,色塊表示景觀節點;分期開發分析就是把分期建設的區域范圍表達清楚。
3.3.4建筑單體平面圖、建筑立面、剖面;
建筑平面圖,又可簡稱平面圖,是將新建建筑物或構筑物的墻、門窗、樓梯、地面及內部功能布局等建筑情況,以水平投影方法和相應的圖例所組成的圖紙。用建筑語言準確表達建筑的各層平面圖、建筑的立面造型,反應空間形態、層高的剖面關系。
3.3.5建筑效果圖
效果圖解是通過圖片等傳媒來表達作品所需要以及預期的達到的效果,從現代來講是通過計算機三維仿真軟件技術來模擬真實環境的高仿真虛擬圖片,在建筑、工業等細分行業來看,效果圖的主要功能是將平面的圖紙三維化,仿真化,通過高仿真的制作,來檢查設計方案的細微瑕疵或進行項目方案修改的推敲。
3.3.6三維動畫的展示
三維動畫利用相關軟件、電腦虛擬數字技術,很好地表達了設計委托方的訴求。在三維建筑動畫中利用電腦制作進行鳥瞰,俯視,穿梭等任意游覽,表達建筑物的細節。三維技術在設計的樓盤環境中利用不同的場景,了解規劃小區周邊的環境,虛構各種現實生活中的美景。
3.3.7方案設計回顧和總結
經過整個匯報過程中的溝通交流,把方案設計中遇到的問題、重要的問題、需要面臨的困難再回顧和總結,起來畫龍點睛的作用。
結束語:作為一名建筑師,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類型的建筑設計項目,與不同類型的甲方溝通交流后,體會到建筑方案設計中匯報的重要性,本文是個人實踐中的經驗總結,寫出與大家交流共享,不足之處請見諒和海涵。
參考資料: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
一、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對情境教學模式的訴求
基于當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存在的教、學、評中的問題,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對情境教學模式的呼聲越來越高。
1.教師教學方式相對傳統
首先,計算機理論知識相對枯燥,目前教師的教學多以PPT講解為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索然無味;其次,教師過多重視學生的技能型培訓,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在實際應用中遷移計算機知識,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2.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較差
當前的中職生都為90后,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對科技新產品的嗅覺靈敏。然而,在學習過程中中職學生學習積極性相對較低,課前不預習,課上無法集中精力,課后不復習。中職學生基礎知識比較薄弱,有畏難情緒,沒有耐心學習。因此,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較差。
3.教學評價比較單一
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考核主要以完成上機作業為主,局域網的教學環境既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便利,也為學生共享上機作業提供了平臺。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只重視學生完成上機作業的結果,忽視了學生完成上機作業的過程,但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存在的差異性必然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
二、情境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價值體現
情境式教學模式是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模式,具有靈活性、針對性、現實性的特點。情境教學模式不但重視知識的傳授,而且更重視知識的應用,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作用,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充分體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式教學模式。
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一門中職公共基礎課程,即公共技能通用性課程,通過情境預設,給學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間,使學生能在自身原有的知識結構基礎上掌握計算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培養動手能力,使計算機成為學生獲取知識、提高素質的有力工具,促進相關學科的學習。
1.“word海報設計”情境式教學案例實踐
(1)前期準備。教師就海報制作項目給學生提相關要求,布置任務。學生通過自由組合的形式并根據各自特長進行小組組建。每小組先通過小組開會進行人員分工,如會計1班1小組分工:主編全面協調小組工作,負責最后的校稿及審報;采編負責資料的下載與編輯;美工負責版面設計、色彩的搭配,圖片的加工;排版負責版面編排及文字、圖片的搭配,也進行紙質文檔的初稿設計及框架的構建。
(2)授課過程。其一,教師創設情境。各小組組成創業團隊,成立公司,為了加大宣傳力度,請各公司董事們根據自己的創業項目設計一份海報。此教學環節主要是吸引學生的眼球,明確學習任務,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動手實操的欲望。其二,由小組代表對全班同學的海報制作進行匯報。匯報內容主要包括:創業項目的確定與海報的設計;小組分工安排;具體制作過程:前期準備、版式設計、材料收集(借助工具介紹)、版面排版、修飾調整(使用工具人介紹)、技術難題及解決方法;作品展示;海報制作心得體會。匯報是課堂教學的重點環節,通過小組匯報形式,讓學生自己表述海報制作的具體過程,一方面培養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以及自主學習、自主探研、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組織管理能力、積極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運用計算機工具來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其三,小組匯報完畢后,進行作品點評。點評分為兩大環節,先由學生從作品的版面設計、色彩搭配、內容的閱讀價值進行點評,學生發言點評都十分積極與踴躍,既講到作品的優點,對不足的地方也提出寶貴的建議,促進各小組的交流學習。其四,教師就學生的作品及學生匯報的具體環節進行綜合點評,讓學生更清楚海報制作存在的問題及改正的方法,也為操作能力較差的學生提供學習借鑒的機會,讓他們從中學習到快捷有效的操作方法,達到如下效果:檢測學生對word技能掌握情況以及如何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注重課堂教學的信息反饋,了解學生對word軟件文字與圖像處理工具的熟悉度;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最后,教師就本次匯報課中的知識要點,從word排版頁面設置、文字編輯處理、圖片編輯處理、圖文混合排版4個方面進行歸納總結,同時也對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進行強調和詳細講解,幫助學生系統地梳理和掌握知識,從而更加明確學習方向。
2.情境式教學案例實踐心得
(1)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課堂上側重讓學生進行匯報講解,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
(2)激活了學生的內在情感動力,將活動建構教學的基本思想融匯其中,從而使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良好的切入點。情境式教學要求學生必須獨立地完成一項又一項的工作任務。這些工作任務由自己設計,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要我學”逐步變成“我要學”。小組匯報形式為所有學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操作能力較差的小組可以從優秀小組匯報講解中學習相關技術的操作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實踐中遇到的難題。這既為學生提供了解決學習問題的交流平臺,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1.側重設計實踐
園林規劃設計實訓課是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袁它不僅與課堂講授的基本理論堯基礎知識相結合袁而且也是學習后續課程和進行項目設計工作的基礎袁同時又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重要手段遙園林規劃設計著重對園林規劃設計各要素與實際設計的結合袁使用案例法袁結合企業運作實際袁提供設計項目發生的真實情景袁促進學生的理解袁增強學生主動性遙使學生的概念設計方案與實際相結合袁并加強學生的個人綜合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遙鼓勵學生參與各類設計大賽袁設計招標活動遙把實踐教學設計分為2個層次院淤模仿學習階段遙由教師提供現有經典代表性案例袁學生按步驟一步一步地完成操作袁目的是熟練掌握園林規劃設計流程及各種技能訓練遙于綜合應用階段遙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袁按園林規劃設計流程完成給定項目袁進一步掌握景觀設計方案構思能力遙在實踐教學中袁通過現場實測和調查袁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堯表達和分析能力袁熟悉并把握園林景觀設計中材料堯做法堯尺度等要素的關系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聯系遙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際案例設計袁切身體會各類園林景觀如街道綠地景觀設計堯居住區景觀設計堯廣場景觀設計堯公園景觀設計等專題設計在不同設計環境中的設計方法與設計原理及要求袁從技術堯經濟堯使用和美學等角度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遙在實訓課上袁以任務驅動式教學為主袁通過實際的以及虛擬的設計項目袁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能力遙在整個實訓項目的教學過程中袁模擬實際設計項目運作袁每個設計任務學生均需經歷現狀測繪調查堯設計構思堯草圖修改完善堯正圖繪制堯排版表現堯成果匯報等步驟袁使學生熟悉園林規劃設計流程并完成給定設計任務袁使學生的概念設計方案與實際相結合袁并加強了學生的個人綜合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遙
2.改進案例教學
所謂案例教學袁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袁根據教學目的的要求袁組織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調查堯閱讀堯思考堯分析堯討論和交流等袁鍛煉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袁進而加深他們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種教學方法。遙園林規劃設計課程需要從教師堯學生以及師生互動交流多個層次進行創新教學的探索。遙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袁教師需要重視案例的選擇和講解袁強調野設計方法冶的傳授袁學生通過學習典型案例袁掌握園林設計項目的設計方法和獨立分析研究的科學方法袁并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余地。遙將學生的優秀設計作品進行課堂匯斛原球莖鮮榨飲品將成為新一代的實惠石斛飲品遙這將是鐵皮石斛相關產業中的里程碑袁也必將推動當地的石斛產業的建設與發展遙報和交流袁也可使學生感同身受袁起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遙
3.加強師生互動交流
無論是理論課還是實踐課袁均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為基準袁開發學生的設計思維及自學能力袁通過學生為主體的案例解讀堯現狀調查匯報堯設計成果匯報堯草圖評圖堯競賽小組等一系列方式袁進行各種形式的互動交流袁挖掘學生潛力袁培養學生專業綜合素質遙網絡教學平臺堯精品課教學網站的建設對于師生教學互動交流起到重要的輔助平臺作用遙改革考核方式在學生的學習評價上袁建立知識堯能力堯素質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袁為避免野搭便車冶的情況出現袁傳統的單憑最終的幾張圖紙進行考核并確定成績的做法顯然是不合理的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袁既要考慮項目結果考核袁也要考慮項目過程考核。遙例如院將調查分析成果堯圖紙設計量堯出勤率堯圖紙質量堯圖紙深度堯時間觀念和口頭匯報能力等都納入考核范圍袁體現具體的專業基本能力的考核遙最后綜合評定學生的個人成績遙
二、結語
關鍵詞: 中職教育;課程改革;小組合作
新一輪中職課改后,小組合作學習逐漸成為教育界普遍認同的一種學習方式。 然而,當前小組合作大多流于形式,有效性低。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成為關鍵所在。筆者根據長興職業學校的實際情況,分析中職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探討實施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一、長興職業學校中小組合作學習運用現狀
1 學生的合作意識不強,能力不夠,效率偏低
小組合作學習中,合作既是形式和手段,又是教學目標之一,學會合作本身就是分組學習重要目的。但中職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學生合作意識不強,沒有形成團結協作的良好精神,經常會出現學生之間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的現象,很多學生尚欠缺一定的合作能力,僅搜集資料就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完成不了,有的學生則不善于討論或不愿參與討論;討論中有些人盲目服從,人云亦云,也有人只愿做聽眾,很少發表個人意見,還有些學生對小組合作若即若離,漠不關心。
2 角色落實不到位
在長興職業教育中,還有相當多的教師不能自然熟練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對合作學習課堂的調控能力欠缺。如教師在分組過程中較少考慮小組內成員的性別、性格、文化背景,在分配任務時只是大略分配每個小組任務,卻沒有詳細地分配小組成員各自的任務,從而導致小組內出現種種的不愉快,影響著合作的效率。
3 座位編排難度大
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座位排列方式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生合作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通常被提倡的座位編排方式如L型、U型、圓桌型等只適合于小班制教學,長興職業學校一個班級有50人左右,一直采用傳統的 “ 插秧式” 的座位排列方式,使學生之間的合作僅限于前后桌,大范圍的合作受到限制,且座位一經排定則不輕易變動,根本就不好實施小組合作學習。
自課改以來,我們的課堂確實發生了些許量的變化,但卻沒有實現質的飛躍。因此,探討如何實施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仍是擺在我們廣大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
二、長興職業學校中小組合作學習運用對策
1 尊重學生個性,激發學習動機
學生作為獨立個體,個性不盡相同,但各有長短,作為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使他們在合作探究中互動、互補。在課堂小組討論中,教師要積極引導不同觀點的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感染,在這一過程中完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的提升。學習離不開動機,如何激發學習的興趣 與動機,讓學生主動參與是關鍵問題。所以,教師要引發小組合作的內在需求,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
2 鼓勵教師交流學習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教師大多能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對合作學習課堂具有一定調控能力且嘗試將這種學習方式與各種行動導向型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相結合,如案例教學法、扮演法、項目教學法等。這種結合使小組合作學習變得更加靈活、高效,然而還缺乏系統的理論研究,所以,教師之間要學習和交流,以豐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經驗。
3 完善配套設施
學校要加大投入,完善與小組合作學習密切相關的教學設施。首先,是文本材料,包括圖片、文字、卡片、客戶要求或訂單等;其次,是電教設施,如計算機、投影儀、打印機、網絡、圖書館閱覽室等;最后,是相關專業設施設備、工具、材料等。
4 完善分組,明確任務
分組要讓學生明確具體做什么以及達到什么標準,不能馬虎,小組學習的任務、分工、完成時間、成果的匯報展示方式等,都要有明確、具體的要求,教師要盡可能模擬場景的真實性。例如,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檢測線路這一學習場景,分組后,每個學生面前都有一份顧客的要求,發給學生的學習材料上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教學內容。
5 注重交流匯報環節
小組合作學習后需要有成果的交流與展示,一般可以采用學生邊展示、邊講解的方式進行全班范圍內的交流,然后由教師點評。這樣,每個小組的學習結果,就通過交流、展示得以豐富、拓展、深化。
參考文獻:
如果讓我來描述這五年來個人生活發生了什么重要變化?我想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忙、亂。以往只是負責醫院的信息化工作,雖然忙,但工作進度和時間都可以由自己掌握和調配。但自從2006年佛山成為衛生部區域衛生信息資源規劃的兩個試點城市之一后,忙的就不僅僅是醫院的事了,還有市里的,漸漸還多了一些省里和部里的工作。工作進度和時間不再像以往那樣能由自己掌控,往往一個電話就把原本的計劃全打亂了。
記得2012年5月CHIMA會議前,已經訂好了在長沙的酒店,忽然接到電話要后天參加部里的一個會議。于是連夜訂機票,第二天一早匆忙安排完手頭的工作就趕赴北京。人還在白云機場又接到電話說市長第二天要到醫院了解居民健康卡的實施情況,需要寫匯報材料。在A380上移動辦公近兩小時后回酒店繼續奮戰,直至凌晨4點才完成匯報材料,小睡三小時后又開始技術討論會;簡單午飯后,繼續開會;會議結束后再轉戰長沙……
2009年衛生部電子病歷數據標準研制時,時間短、任務重,又恰逢佛山有項目也要趕7月底上線,于是每周兩天在廣東,5天在沈陽或北京。雖說已將參與研制的技術專家和業務專家配套分成了N組,并且實行了組長負責制,但每組最后的成果都還需要送給我進行審核修改,實在讓人疲于奔命。類似的場景漸漸成為工作的常態,被無形的外力驅趕著,不由自主地往前沖……
信息化浮躁之勢明顯
近幾年區域衛生信息化和居民健康檔案成了HIT的熱門詞語,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給百姓帶來了新的服務體驗,不需要每到一個醫院就重新辦一張診療卡,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和移動設備查看聯網醫院的各種診療和檢查、檢驗記錄,方便地享受各種免費的預約服務。衛生信息化對醫療和管理的推動和改變有目共睹。
然而,近年來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浮躁之勢越趨明顯,在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方面尤為突出。在大連某會議上看過一個區域信息化建設的軟件,僅有的三個操作菜單,兩個點進去為空白,第三個是“退出”;有實行居民健康卡近兩年的醫院,其自助設備幾乎是無人使用的;有三個半月僅有一人使用自助設備繳了一次檢驗費的。華為大張旗鼓地殺入寧波搞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雖沒有鎩羽而歸,但也逐漸感到不是當初所想的金寶貝,更像是燙手山芋。金蝶、用友雄心壯志并購了很多專業HIT公司,才發現HIT的業務遠比他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公司急于求利,以致在研發的投入上明顯不足,遠未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浮躁的還不僅僅是乙方,也還包括甲方。有把醫生移動推車推到病房,讓患者看看費用就號稱完成“社保患者床邊結算的”;有把一些關于采購、聘任的文字制度放到網上就稱為“權力運行監督系統”的……完全忘記了信息化建設是科學而不是文學!
衛生服務的專業性和多變性決定了衛生信息化需要比其他IT業更多的專心、靜心和耐心!現在市場上HIT產品的品質距離用戶要求還有很大距離,供應商還需沉心修煉,這樣才能在未來三到五年的HIT業重新洗牌中占據有利地位。
“用”是終極目的
關鍵詞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 任務型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實踐中,教學工作者越來越多的注意到傳統的PP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e)課堂教學法所存在的諸多缺陷:表達缺乏主動性,語言缺乏創造性,學生思維機械,語言學習被簡單的理解為背誦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為了國家教育部和英語研究者愛好者所關注的熱點問題,其中主要包括教師和學生角色的新定位。教師不但是語言知識的傳授者,更是課程的設計者和開發者,教師需要營造語言環境,組織和管理課堂教學活動,指導監督學習過程并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挖掘學習潛能。學生則需要以一種自主的學習方式,尋求發現知識,從而形成自己的學習方式。廣大教育工作者為此進行了不斷的嘗試,其中近年來被廣泛關注的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得到了積極的回應。
1任務型教學法的基本理論
任務型教學法是指在課堂上使用目的語做的一件事。它涉及到對語言的理解、操作、運用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意義的表達上,而不是在形式上。(Numan,1989)。Willis在1996年對任務型教學法的框架進行了總結:
1.1前任務(pre-task)
教師幫助學生理解任務的主題和目的,給予學生一定時間回憶相關詞匯短語,思考如何做任務。
1.2任務循環流程(task circle)
(1)任務(task): 學生執行任務,教師巡視監控;
(2)計劃(planning):學生為下一步匯報做準備;
(3)報告(report):學生完成文物匯報,教師給予評論。
1.3語言聚焦(language focus)
(1)分析(analysis):教師布置語言聚焦任務,解答學生各自提出的問題,回顧總結相關語言知識,學生做好記錄。
(2)練習(practice):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基于之前語言分析所提出的知識點,完成相應練習活動。
任務型教學法之下的課堂活動設計應遵循兼具趣味性、相關性、主體性、參與性原則,以營造語言環境為目的。
2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設計
2.1任務導入 (warm-up acticities)
針對任務所涉及的語言點,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問題導入及語言鋪墊,如:歌曲導入,圖片導入,名言警句導入,背景知識介紹及問題導入。
例如: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大學英語精讀》(第三版)unit1,其中涉及到部分西方法律方面的知識,筆者通過在電影電視中經常出現的場景-米蘭達警告(Miranda Warnings)進行導入,首先采取快速朗讀的方式,比速度,教師參與其中,調動課堂氣氛;然后進行問題導入:米蘭達警告中包涵了哪些西方法律體系中公民所應有的權力?為什么警察逮捕犯人時必須宣讀米蘭達警告?為什么要叫做米蘭達警告?
通過簡單、學生所熟知的生活場景,既可以很快幫助學生了解文章主旨,調動學生的參與主動性,一定程度上又在課本之外引發學生思考,拓寬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2.2任務組織方式
2.2.1角色扮演(role play)
教師基于課文內容,組織學生將其改編為可以演繹的小故事,學生扮演其中人物,把課文內容“演出來”。例如筆者在前面提到的文章中,講述一個男孩被誤認為小偷遭到警察逮捕,及法庭上被訊問釋放的兩個場景。可以由學生來分別演繹男孩、警察、法官、男孩父親、律師、男孩老師等角色,對課文中的對話在教師的幫助下篩選錄用并加以改編成學生自己的小故事在課堂進行演繹。既能讓學生身臨其境了解文章內容,又能讓學生參與其中營造語言交際的環境。
2.2.2課堂辯論(debate)
辯論的好處在于學生的注意力能夠從語言形式轉移到語言意義的表達上來,辯論中需要迅速吸收對方語言所傳達的信息,并作出回應;同時,辯論中所涉及到的論據材料來自書本、報刊、護欄網等,是學生自主收集整理并消化信息很好的手段。
例如同樣前文中提到的小故事,也可以設計成一場辯論:分別從被逮捕小男孩及警察的角度出發,闡述被捕者的清白和可疑,并進行辯論。
2.2.3復述(retelling)及提問(questioning)
學生自己讀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話加上對自己文章的理解對課文進行描述,與此同時,其它學生針對復述內容進行提問。這種組織方式需要對學生表達水平有預先的評估,可采取單人或小組形式對文章討論、理解并描述。
2.2.4交替傳譯(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口譯是英語應用能力的集中體現,也是學生在練習時需要教師輔助很重要的一方面,因此也是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組織的重點。組織形式可以為一讀一譯式,教師通過播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音頻、視頻材料,材料內容可以為實時新聞、紀錄片、甚至脫口秀、人物介紹等,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的文體形式。材料播放后,有一名學生逐句模仿朗讀,另一名學生同期口譯。一個段落后交替進行。并由老師點評、糾錯。
以上教學活動在筆者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得到了積極的回饋,避免了死扣課本,學生能在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應用語言、發現問題、并及時的得到教師的幫助,針對問題進行解答。任務的引入使得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有了明確的目的,學生對語言的運用成為了實際交際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龐繼賢.交際課堂的任務設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