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6 15:55: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字化營銷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場景;學術期刊;在線出版
作為學術出版形式的一種,學術期刊通常是指以研究報告、學術論文和綜合評述等為主要發表內容的期刊,其目的是向科學共同體報告新的發現,以獲取認可。因此,一般而言,學術期刊的內容必須經過同行評審認可后才能予以發表。由于作者和讀者對象往往是同一學科或領域的專業學者,屬于同一群體,學術期刊就具有者和接受者高度重合的特征。
學術期刊的功能大致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公示性,即要展示學科、學術前沿發展最新成果和成就,能發揮宏觀學術領域引領功能;二是交流性,即要為學術研究同行搭建權威、公平、公正的學術交流互動平臺;三是傳播性,即學術期刊要能增進學術傳播、推動學術研究。科學發現與發展的歷史表明,學術期刊是國家、民族、個體進行學術交往的工具,是體現基于社會實踐歷史累積并從中升華的國民思維,因此,學術期刊既是傳承學術思想的主要載體,也是國家軟實力和文化自信體現的重要媒介。就發展歷程來看,從1665年在法國誕生的《學者雜志》開始到20世紀90年代,學術期刊一直處于印刷環境之中。1997年湯森路透集團Web of Science電子資源網絡版,英美等國的學術期刊開始走向數字出版時代。
新的媒介傳播環境中國際學術期刊有哪些變化?我國學術期刊可以借鑒哪些經驗?本文試圖探討這兩方面的問題。
一、國際學術期刊三大變化
場景原本指電影拍攝的場地和布景,但在羅伯特?斯考伯和謝爾?伊斯雷爾的著作《即將到來的場景時代》一書中這一概念則專門指向傳播,主要指同時涵蓋基于空間和基于行為與心理的環境氛圍[1],也就是互聯網場景,包括虛擬場景和應用場景兩個方面。所謂虛擬場景,就是網絡游戲、QQ秀之類的虛擬化情境。應用場景則指互聯網的一個應用(產品)使用或用戶所處的場景,在作者看來,它涉及五種要素,即大數據、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傳感器和定位系統。而且這五種要素會改變和提升消費者或用戶的體驗,從而改變企業組織自身。如果說傳統媒介環境下,人們主要看重媒介所承載的內容與呈現形式,內容為王和眼球效應受到強調;網絡時代到來后,社交成為媒介的中心要素,內容生產必須依附于社交動力才能進行有效傳播,關系網絡因而成為信息內容的主要傳播渠道。
據2014年度互聯網趨勢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5月,全球移動互聯網使用量占到互聯網使用量的25%,亞洲高達37%。另據2014年CNNIC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報告》顯示,中國手機網民規模已超八成。移動互聯網與手持終端的普及預示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隨之凸顯的移動場景就需要相應的適配信息或服務。正如彭蘭教授所說:“移動時代場景的意義大大強化,移動傳播的本質是基于場景的服務,即對場景(情境)的感知及信息(服務)適配,移動互聯網時代爭奪的是場景。”也就是說,移動場景中用戶具有時間碎片化和場景變換性的行為特點,相適配的內容就必須簡要化、視覺化以與特定場景的閱讀需求相匹配。具體表現來看,除其他休息或閑暇時間外,原來傳統意義上屬于報紙和雜志的“衛生間”和“床”成為重要的移動傳播場景。同時,從交通工具乘坐到吃飯娛樂,移動終端的伴隨性特征也越來越體現出來。
那么,場景是如何構建的?暨南大學譚天教授認為可以從人性、社會和文化三個層面來進行設計,即要滿足欲望、響應需求和創造價值。互聯網不斷發展,用戶需求也在不斷發展,響應用戶的需求變化和場景需求就是文化內容產品所必須考慮的問題。作為一種組織實體,國際學術期刊在這樣急劇變化的內外環境中因時而變、與時俱進做出了應對策略與行為調整。
(一)出版環節融合化
在傳統的印刷環境中,出版產業鏈大致包含信息采集、加工、加載和四個環節,也就是寫作、編輯、印刷和發行環節。對于在線出版的學術期刊,在寫作和編輯環節,為使稿件能夠適應學術期刊數字出版網絡平臺和格式要求,作者自身往往需要對已寫作好的稿件進行加工、修改并做一些編輯工作,因此,相應的學術論文翻譯、學科專業內容審查、結構邏輯、格式編輯、參考文獻及語言校對潤色等服務應運而生,信息采集和加工環節協作更為密切、更加融合,并形成一個行業,如美國的Editage和Crimson Interactive Inc就是這樣的學術咨詢服務企業并深受作者和期刊歡迎。[2]國際知名學術期刊Nature則早就采用高效的數字化編審系統,所有投稿、審稿和同行評議全部在網上進行。傳統意義上的印刷環節演變成為適用于數字網絡下載的數字化加載及各種格式的電子書或電子文件制作,編輯和合二為一,如eGloo Technologies開發的XML標準語言就大大促進了電子終端的信息加載,也加速了信息加工和流程。[3]即使要進入傳統印刷環節,美國赫斯特集團和《時代》雜志這樣以出版為主的公司也會利用數字技術做附加、增值服務。就編輯和流程來說,一方面,諸多編輯業務被融合到印刷部門;另一方面,印刷企業也擁有了文字編輯業務,信息加載過程同時成為信息過程。為適應這種產業鏈融合,美國康涅狄格州的Westchester出版服務公司應時而動,把編輯、信息加載和發行等環節協調統一,形成組合業務并根據需要Apple,Kindle,Nook及PDF等不同格式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就論文投稿、審稿和發表而言,國外一些學術期刊還實行了一種“先發后審”的出版模式。所謂“先發后審”,就是作者投稿的論文只要沒有實質性的技術差錯,在邏輯和行文上合理流暢,即可首先在線發表,論文學術質量由用戶或學術共同體即時在線進行評論。[4]美國物理學會所屬期刊最早在2011年開始嘗試這一全新的出版模式,半年內即收到2000多篇論文投稿;美國化學學會則將未經排版的論文直接放在網上供用戶閱讀。這種先發后審的流程完全顛覆了傳統的論文三審制度,使作者免除了專家復審的漫長等候周期,加速了出版進度。事實上,先發后審的出版模式在2003年就已在中國進行實踐,經教育部批準、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辦的“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就是為論文快速發表和科研成果及時轉化而建立的學術出版平臺,用戶只需簡單注冊成為網站會員,利用模板在線投稿后,初審即可在線。作為傳統出版制度的有效補充,先發后審的在線出版模式對科學研究具有快速傳播和推進作用。
(二)存在形態在線化
2008年的一項數據顯示,國際學術期刊中,人文社會科學類數字化比例達到86.5%,科學技術醫學領域則達到了96.1%。[5]這一時期,學術期刊的數字版與印刷版共存,是學術期刊的“雙軌制”時代。目前,一些國際期刊開始進一步取消傳統印刷版,而只以單一的數字出版形態存在,如英國醫學期刊(BMJ)在線出版全文,印刷版僅提供論文單頁概述;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美國化學協會(ACS)、南非家庭實踐(South African Family Practice)印刷版只提供論文目錄及摘要,《骨關節外科》(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雜志印刷版也只提供論文首頁內容。截至2012年11月,以e-only為基本出版形態的開放出版期刊超過8000種。[6]學術期刊在線出版使得用戶可以在頃刻之間即能獲取全球范圍內專業的文獻數據、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學術前沿進展,有效提高了科研工作和學術研究效率,還節約了大量紙張資源和存儲空間,具有環保功能。相比紙質學術期刊,在線期刊更快捷、更方便地滿足用戶需求,已從根本上動搖了紙質學術期刊的市場地位,成為學術期刊出版模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需要補充的是,一定數量的學術期刊還可以進行按需印刷,如上文所述,學術期刊在線出版論文全文,印刷版提供目錄、摘要或概述等簡要信息,重要文章全文印刷;一些期刊雖僅提供首頁內容,但在右下角卻提供快速識別OR碼,用戶利用手機掃描就可獲取在線全文及相關評論信息。按需出版的另一種方式是在線期刊出版的同時保留印刷期刊,但根據客戶需要運用JournalsXpress等數字技術小批量印刷紙質期刊,既能降低印刷成本,又可做到零庫存。
(三)營銷傳播社交化
借助互聯網、信息通信技術及社交媒體進行數字化營銷是學術期刊提高知名度、擴大影響力,從而達到傳播效果的一種新興手段,其形式多種多樣,包括網站、博客、搜索引擎廣告、社交網絡、電子郵件、聯盟營銷以及網上新聞。[7]其中,所謂聯盟營銷是指網絡聯盟營銷,包括廣告主、聯盟會員和聯盟營銷平臺三大要素,也就是廣告主或商家(在網上銷售或宣傳自己產品和服務的廠商)利用專業聯盟營銷機構提供的網站聯盟服務拓展其線上及線下業務,從而擴大銷售渠道和銷售空間,并按照營銷效果支付一定費用的網絡營銷方式。數字化營銷不僅運行成本低廉,而且精準、快速、有效、曝光度高,讓學術期刊“無處不在”,同時實現了學術期刊對新市場的開拓和新用戶的挖掘,這就是學術期刊的“可見性”功能。所謂可見性,就是不管基于搜索引擎、社交網絡、零售電商還是其他數字媒體,用戶都能以最簡捷的方式、最低的成本獲取信息內容。“可見性”最初是網絡營銷業界針對廣告投放的概念,但對于學術期刊的品牌傳播同樣適用。論文題目、作者介紹、內容概要及相關評論等元數據信息在可見性概念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搜索引擎和社交媒體利用關鍵詞搜索以吸引潛在用戶的基礎。學術期刊的受眾分散、專業、小眾,因而精確的數字化營銷和社交化手段就有利于學術期刊的傳播。
如英國著名學術期刊Nature,最早建立學術期刊門戶網站并專門開通用于新聞、廣告和職場的網站;還于2006年開設Nature專屬播客,創建各種社交網絡客戶端和新媒體APP。Nature甚至還著力于打造類似于虛擬世界第二人生(Second Life)類型的Second Nature。[8]基于傳播方面的種種努力與出色表現,Nature門戶網站早在2008年即獲得Webby Award最佳科學網站獎,客觀上大大提高了其在信息快速傳播時代的影響力和地位。
二、國際學術期刊在線出版對于中國學術期刊的啟示
21世紀以來,世界范圍內學術信息的在線使用量以每年50%―100%的速率遞增,學術期刊的在線使用遠遠超過印刷期刊的使用。[9]就中國而言,根據騰訊企鵝智酷2015年首份微信數據報告顯示,我國移動網民規模目前已達6億,其中移動閱讀用戶占到91%,傳統的紙質期刊不再是用戶查閱和探索研究成果的主要途徑,在線學術期刊成為學術成果傳播的趨勢將不可避免,基于互聯網的微博、微信等方式逐漸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學術傳播媒介。
一方面,從作者投稿、編輯審稿及同行評審角度來說,在線學術期刊應當盡快建立屬于自己的網絡推動平臺和服務平臺,向一流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學習,利用高效的審稿系統,快速在平臺上發表學術論文并推出期刊成果,擴大期刊影響力和滲透力。據統計,相比傳統的人工校稿,一位大學學報編輯使用信息軟件的校稿效率提高了70%。[10]在同行評議審稿環節,編輯部通過網絡交流和在線審稿方式即可綜合專家或審稿人意見。由此可見,在線信息技術以其快捷化和網絡化的特點可以極大地提高編輯部的編輯和審稿流程,縮短出版流程。同時,為應對移動化的閱讀場景,在線學術期刊也有必要從月刊或雙月刊的固定方式轉變為每時每刻的即時出版,力爭讓用戶在需要查詢特定學術信息的時候第一時間找到。
而就先審后發還是先發后審的出版模式來說,需要反思同行評審制度的真正原因,或許只有清源,才可以正本。從實體出版的成本考量,傳統媒介環境下出版所需的紙張和印刷技術相對比較昂貴,為保證刊印出來的論文或書刊不至于一無是處或毫無價值,出版商才會邀請學術共同體中比較有名望的學者對將要印刷的論文進行檢查,以剔除那些沒有價值的論文,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因為刊印“無價值論文”所造成的在時間與金錢上的雙重浪費。[11]可以說,同行評審是出版商為免遭商業利益損失的一種不得已的做法。但進入網絡時代后,學術論文的出版不一定要像以往一樣依附或依賴于印刷和紙張,論文在線出版大大節省了紙張和機器所花費的高額成本。如《浙江大學學報》就實行了單篇論文為單位的“在線優先出版”(Online First)措施,并實現了在浙江大學出版社、學報網站、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及教育部科技論文在線等多平臺的優先出版,論文周期大大縮短。
雖然由在線發表后的社區評論代替傳統的編輯審稿和同行評議一直頗有爭議,但這種出版模式尊重了作者的發現權,即因科學發現、經評審而獲得的榮譽和物質獎勵權利,保障了具有領先意義成果的首發權,保護了作為作者版權的知識產權。當然,先發后審模式在合理性與嚴肅性方面也具有自身的先天性缺陷,因此,為保證科學研究的公正性、權威性和前沿性,就需要對先發后審模式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正。也就是說,論文在線只是對于論文觀點的一種確認,是一種認證行為,嚴格地遴選、把關和編輯依然必不可少,傳統的三審制和同行評議制仍舊要發揮至關重要的決定作用,這樣既能保證原創思想的作者權利,又能提高學術期刊的出版效率。為進一步去除先發后審模式的弊端,為改革傳統的“同行匿名審稿制度”而創辦的Science Open雜志,是一個可資參照的樣本。Science Open雜志的流程大致如下:第一步是編輯部請專人檢查投稿論文,以剔除反科學的內容。第二步是在線發表達到編輯部內部檢查標準的論文,由編輯部進行排版。第三步是進行同行評審,而且,評審人員必須實名,評審意見必須公開。如果審稿人與作者有學術聯系,系統會“特別”顯示強調出來;如果論文評審出現技術性錯誤,期刊還會給作者兩次申訴機會。事實上,Science Open雜志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定義了“出版”,即出版本質上是出來,然后再由科學共同體進行討論和檢驗。對于學術期刊來講,這種先發后審的修正模式可以吸引和留存優質稿件,客觀上提高期刊的權威性與影響力,提升學術期刊質量。
另一方面,通過在線網絡和社交媒體客戶端,出版社或發行機構可以將學術期刊極具專業水平的分析見解和富有參考價值的學術內容進行加工或可視化處理,提供到移動平臺以發掘潛在的用戶群體,增強期刊的滲透力。在這方面,創刊于2012年6月的在線開放獲取國際學術期刊Peer J的行銷方式值得借鑒。首先,Peer J 基于開放獲取的文章內容可以保證在第一時間被Google Scholar,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Pub Med,Pub Med Central,Scopus及ACS等數據庫和知名檢索機構檢索到,學術傳播的時效性、首創性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其次,每篇所投論文都配發有唯一的電子標識符,作者待刊發文章的首發權和著作權得到充分保護,用戶的原創性創作投稿也受到激勵;再次,基于網絡單篇文章影響因子評價方法的使用促使學術期刊傳播中的文章被閱讀、引用、轉載、轉發、評論、在線圖書館收錄等數據資料得以有效采集,期刊傳播效果得到透明化監測與評估。[12]
就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營銷傳播而言,除建立數據庫、官方主頁、官方博客、官方微博、官方APP客戶端外,學術期刊還可以建立微信公眾號或訂閱號等,以便讓用戶隨時隨地登錄,了解投稿信息、期刊公告、學術會議、過刊文獻及論文下載等最新服務。而且,學術期刊還可以鼓勵編輯使用微博、微信等工具,通過“微編輯”平臺創新用戶服務模式,利用微博形成自媒體用戶圈,并進一步利用圈的效應進行分享、轉發、轉載等,使期刊信息內容得到快速的傳播。此外,通過激勵用戶邀請同仁同好就某一論文或研究熱點進行閱讀或評論,形成互動機制,期刊微信號可以成為期刊編輯、專家與用戶良性討論的公共平臺。在互動溝通服務中,用戶間的人際傳播得到強化,對于期刊的信息反饋與信息分析得以有效收集,學術期刊既可以培養忠誠用戶,又可以發掘潛在作者。更為重要的是,話題的及時更新和轉發擴散的加速還可同時提高學術期刊的知名度和輻射力。
總之,移動互聯網時代所產生的新媒介使用制造了嶄新的閱讀場景,而內容產品的生產者對于用戶的爭取就必然爭取用戶所在的碎片化和移動化場景,投審稿程序數字化、數據資源在線獲取、與社交網絡緊密結合從而成為學術期刊出版的必然趨勢,也是現代出版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更為重要的是,學術期刊不僅是科學信息的傳播媒介,更是一種品牌資源。吸引大量高水準的作者、刊發高品質的論文,并及時把握學術前沿成果,是學術期刊品牌美譽度的直接體現,二者相輔相成、良性循環,最終助推中國學術期刊向國際一流期刊發展。
參考文獻:
[1]彭蘭.場景:移動時代媒體的新要素[J].新聞記者,2015(3).
[2]孫萬軍,朱曙光.數字革命催生的英美出版產業鏈融合與出版服務業的繁榮[J].科技與出版,2015(4).
[3]孫萬軍,朱曙光.數字革命催生的英美出版產業鏈融合與出版服務業的繁榮[J].科技與出版,2015(4).
[4]徐銘瞳,吳星.國際學術期刊數字出版創新模式的思考與啟示[J].科技與出版,2015(4).
[5]徐銘瞳,吳星.國際學術期刊數字出版創新模式的思考與啟示[J].科技與出版,2015(4).
[6]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EB/OL].http:///,2014-12-18.
[7]劉佩英,張揚,徐建梅.論學術出版之數字化營銷[J].中國編輯,2015(1).
[8]吳志祥,蘇新寧.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的發展軌跡及啟示[J].圖書與情報,2015(1).
[9]任勝利.國際學術期刊出版的數字化發展[J/OL].中國社會科學報,/xspj/201411/t20141105_1391000.Shtml,2013-11-29.
[10]張慧萍.信息技術在科技期刊編輯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0(12).
[11]Sebastian Alers.Rethinking Scientific Publishing[EB/OL]..https:///editorial/04c2b65c-2966-4ac4-9037-8cdf9d9edb3e;jsessionid=yJ-817mdTJKn7cGhI5F98uUa.master:so-app1-prd?0.
[12]謝文亮,王石榴.學術期刊的傳播力與傳播力建設策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4).
綜觀整體形勢,盡管我國中資金融機構針對各自的金融投資產品已經采用了各種不同的營銷策略,在科技開發、推廣宣傳上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金融產品營銷論文策略的運用仍是乏力的,推廣效果并不好。
(一)營銷費用投入大,收效不顯著。以外匯理財產品為例:國內主要商業銀行中行、建行、招行、民生推出外匯理財產品后,一些外資銀行如渣打銀行、匯豐銀行、荷銀也相繼加入了這一市場爭奪拼殺,各家銀行都使出渾身解數,爭奪投資者。本土商業銀行斥巨資投入投資理財服務業務,欲于外資銀行試比高。但其行為令人費解,仿佛誰投入越大,誰就是最大的贏家。經過調查,上海、北京、廣州、鄭州、重慶的消費者對于各銀行外匯理財產品的認知狀況普遍反映較差。他們被國內種類繁多的理財產品弄得眼花繚亂,不知所措,面對眾多“看起來差不多的”的產品,變的更加無所適從,邊際消費量一路走低。
(二)品牌意識薄弱,整合力不強。不可否認,我國當前的金融產品,例如上述所說的外匯理財產品,擁有很多“牌子”,金融機構看上去忙個不停,也做了很多努力去打造、去維護,但重視程度依然不夠,沒有進行全面系統的品牌規劃,絕大多數做的只是品牌的一個方面、一個局部,往往想到什么做什么:或廣告,或包裝,或渠道,每個企業都強調自以為重要的環節,但很少有企業把品牌的各個方面都做到位。幾年下來,其品牌資產并沒有得到切實有效的積累和加強。我國金融企業關于品牌的整合意識還比較薄弱,品牌的努力還停留在某個方面。
(三)產品營銷論文缺乏策略,隨意性大。對于營銷決策,本土金融機構還是更多地傾向于拍腦袋做決定,營銷人員不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營銷策略缺乏長期性、穩定性,從而最終影響了其業務的發展。
(四)營銷方法落后,人才缺乏。我國本土金融機構的產品營銷論文,主要依靠定性的、人為控制的直接管理方法,導致金融產品營銷論文的專業程度和效率較低。特別是信息的傳遞效率低下,使信息在上行下達過程中出現了人為拖延,導致高層與執行層步調上的不一致,影響執行層在面臨突發事件中的變通速度。
二、產品營銷論文按照“駱駝與兔子”理論提出幾點建議
“駱駝與兔子”理論是由我國營銷學專家路長全教授提出的。他認為,剛進入國內的外資金融機構,資金實力雄厚,因為自身規模效應的需要,在產品營銷論文中一般講求戰略管理,對體系、流程、規模、溝通要求高。在金融產品營銷論文中他們做得起大投入、大產出,所以可以稱之為駱駝,骨架大,有足夠的資本,在市場上可以靠一定時期的虧損來獲取未來更大的回報;而我國本土金融機構普遍較小,絕大多數在未來10年內都很難達到他們的規模,與他們相比是弱者,可以稱之為兔子,其最大的特點應該是要有速度,所以我國本土金融機構要談效率,談速度,談利潤,談策略。在缺乏大量金融資本支持的情況下,想用金錢和時間來堆積業績是絕對不行的。反思現狀,弱者與強者怎樣談競爭?按照“駱駝與兔子”產品營銷論文理論所闡述的觀點,惟有找一支營銷支點,在渠道上,在速度與策略上,在品牌的建立與促銷上與之抗爭。
(一)建立自己的品牌,找到營銷的靶心。國際著名營銷大師菲力普?科特勒曾經說過:營銷的藝術就是建立品牌的藝術。因為對于一個致力于建設長青基業的企業來說,她所塑造的品牌將是她在多年后賴以生存的法寶。從全球范圍內來看,今天最著名的金融企業,不論是匯豐,還是花旗,其最寶貴的財產不是企業雄厚的資金,不是豐富的管理經驗,甚至不是技術能力,而是品牌。原因何在?因為成功的品牌能使產品增值,成功的品牌能獲得更大的利潤,成功的品牌是市場的通行證。更為重要的是,成功的品牌是消費者的朋友,值得消費者信賴,因為沒有人會拒絕朋友的誠意推薦,而去選擇陌生的產品。
(二)堅持品牌形象和品牌核心價值的統一。縱觀全球,堅持全面完整的品牌塑造,是一些國際品牌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門,這已成為許多國際一流品牌的共識。例如美國花旗銀行宣揚的是其“開創優越理財典范,財富增值更為可觀;彰顯尊貴,專業周到的貼身銀行服務”,匯豐銀行提倡的是“環球金融,地方智慧”的專家性質。盡管花旗、匯豐的廣告中,人物、廣告語、情節都會經常變化,但在品牌營銷的各個方面,卻始終承載著他們“銀行專家,卓越理財”的品牌個性、精神內涵與價值觀。
(三)堅持品牌形象的全面塑造。品牌是所有因素的總和,是一個整合的概念。所以僅產品好、包裝好,或僅廣告好、概念好,都不夠。品牌應該是有關消費者認知產品經驗的總和:從產品性能、品質、包裝、價格到銷售環境,從產品陳列、售點廣告、賣場氣氛到銷售說辭、服務態度、員工行為、商務禮儀,從企業聲望、媒介輿論、大眾口碑到廣告氣質、設計風格,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都會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理解。在金融理財產品層出不窮的今天,消費者有太多的選擇。企業要成功得更快更久,就必須像所有成功的國際品牌一樣重視品牌的全面建設,在每一個細節上都竭盡全力。
(四)剔除主觀因素,用市場分析說話。國際大公司習慣進行大規模的市場調研,依據產品的成長性,將市場縱向劃分為產品的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建立監控體系,分別為不同時期的產品制定不同的營銷策略,不斷觀察各個時期的銷售量、市場份額、損失,以及客戶滿意程度,及時觀察發現產品營銷論文過程中的錯誤,從而進行正確的市場選擇和定位。處于導入期的金融投資產品剛投放市場,由于逆選擇等其他原因,金融投資產品設計還未定型,產品處于試銷階段,風險大、成本高,基本無利潤。并且金融機構難以在短期內建立高效率的分銷模型和最理想的營銷渠道,這時可以選擇高價格高促銷的雙高營銷策略,加強產品的包裝,制作出來能夠體現和說明投資理財產品特征的一系列具有視覺沖擊力,意念性的說明書、圖片、標志、廣告等,使金融產品新穎具有特色,滿足客戶求新心理強的特點,“先聲奪人”,迅速占領市場。產品經過導入期的試銷進入成長期后,大多為客戶所了解和接受,形成了比較廣泛的市場需求,同時銷售已經取得了比較成功的經驗,利潤迅速增長。但由于金融投資產品易于仿效,會出現“搭便車”的情況,將有大量的相關產品進入,市場同業競爭激烈。這時經過市場調研后,要積極創建新的解決方案,開拓新渠道、拓展新市場、建立新網點;加強促銷,建立和運用蘊藏著潛在價值的客戶機制,在適當的時機調整價格,找到很有發展潛力的客戶,增加客戶對本產品的信任感和忠誠度。同時,要適時地將客戶進行歸納,知道哪些是最有利可圖的客戶,哪些是最無利可圖的客戶。通過這樣的比較,降低企業不必要的成本和努力,從而達到利潤最大化。進入成熟期后,金融產品和銷售量基本已達到飽和狀態,銷售量增幅趨緩,利潤開始穩中有降。此時就應重新研究市場策略,在穩定老客戶的同時,積極尋求新客戶;要重新為產品定位,延長其產品的生命周期,以最有利的市場來贏得盡可能多的利潤,從而增加眼前利潤。新晨
(五)塑立優秀的企業精神,加強營銷人才的培養。“偉大的產品產生于營銷部門”,科特勒的這個觀點充分說明了產品營銷論文要以人為本,花最高的努力,去培養和尋找最合適的營銷人員。領導要以身作則,不可朝令夕改;營銷人員要熟悉崗內工作,理解和掌握工作要點,積極努力地去發現和解決問題,不論是企業廣告還是與企業目標相關的贊助活動,拿出自己的熱情,反復宣傳產品理念,成為金融產品的徹底傳播者。
(六)注意產品組合的創新,運用高科技的手段,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我國金融機構除了有重點地使用不同的策略外,還應在產品的開發和創新上多下功夫,采取產品垂直多樣化、水平多樣化、無關聯多樣化等產品組合策略,拓展面向個人、企業以及國際市場的金融服務領域,從而促進金融產品的營銷。
【關鍵詞】大數據;科技期刊;數字化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新形勢下如何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要“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強化互聯網思維,將技術建設和內容建設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積極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發展移動客戶端、手機網站等新應用新業態,不斷提高技術研發水平,以新技術引領媒體融合發展、驅動媒體轉型升級。” 從西方到東方,從硅谷到北京,大數據的概念正被不斷地傳播與推廣,大數據無疑已成為新技術與和產業聚焦的熱點。因此,順應時代形式、力求創新發展無疑是科技期刊的必行之路,以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為契機,加快推進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乃是大勢所趨。
1 大數據與數字化出版
1.1 大數據
1.1.1 大數據的發展歷程
“大數據”一詞首次被提出是在2011年有關機構的研究報告――《大數據:創新、競爭和生產力的下一個新領馭》之中。這份報告研究了數據和文檔的狀態,同時分析了處理這些數據能夠釋放出的潛在價值。此后,IBM、甲骨文、EMC、SAP等全球IT巨頭紛紛把長期部署的海量數據設備、數據分析、商務智能等硬件、軟件與服務以“大數據”這一概念推向戰略前沿。大數據發展歷程如表1所示。
1.1.2 大數據的涵義
大數據(Big Data)又稱為巨量資料或海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對企業經營決策具有較高參考價值的咨詢。大數據具有4V特點,分別是海量化(Volume)、多樣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和價值化(Value)。這些特點預示著大數據將改變目前“IT”架構,將信息界變革的重點由“T(技術)”轉向“I(信息)”,以形態多樣且富有價值的數據為主體,借助一定的技術,分析得出大量額外的有價值信息和數據關系,幫助指導人們優化自身的決策和行為方式。
1.2 數字化出版
2010年新聞出版總署下發《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數字化出版定義為:“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內容編輯加工,并用網絡傳播數字內容產品的一種新型出版方式”。數字出版是一種全新的技術和文化形式,策劃、組稿、審稿、編輯加工、出版、發行等各個環節都應在網上完成,是融語義信息、聽覺信息、視覺信息、行為信息、符號信息于一體,突破時空、學科、語言的限制,將期刊帶入一個超立體空間和多維的環境。數字出版包括了三層遞進的含義,基本上反映了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從低到高的演進過程,見圖1。
2 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1 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面臨的機遇
2.1.1 有助于期刊出版模式多元
當前,雖然科技期刊數字出版已開發打造,但所提供的資源形態一般僅為文字或者圖片,相對較為單一,同時也尚未建立資源之間的關聯性。大數據環境下,科技期刊編輯可以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搜尋與分析,聚合優質資源,并利用數字出版技術、信息技術、知識挖掘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等,了解學術前沿情況,發現研究機構及相關作者的研究現狀,進行更深層次的選題策劃和組稿,并“協助”各類編輯軟件對日常稿件進行篩選、選擇審稿專家、、規范基本格式、校對等,快速完成資源的優化,為用戶提供多維的資源服務。科技期刊將改變以往以書、文獻等為單位的粗放型生產模式,轉而強調科研全過程的發表,為作者提供深入的知識服務,實現科技期刊跨學科、跨行業、多角度應用以及多媒體展現。
2.1.2 有助于期刊品牌價值提升
基于大數據的信息分析能夠成為科技期刊質量管理、規劃和決策等提供對維度的支持,有助于科技期刊品牌價值的提升。要善于利用大數據的預測功能,科技期刊編輯根據對用戶行為大數據的全面挖掘和分析,了解用戶的關注點和知識需求,預測未來科技的發展趨勢,展示學術前沿、熱電等,為編輯篩選、評判稿件提供學術依據和技術職稱,從而進行針對性約稿,開發學術前沿與熱點的專欄等,解決科技期刊內容創新度不高的問題。同時大數據應用過程中,科技期刊編輯可以了解作者近期的研究方向,推測遇到的問題,實現數字期刊的精準推送,一方面提高期刊論文的引用率,一方面培養作者群,擴大期刊的流通范圍,均有助于科技期刊品牌價值的提升。
科技論文出版周期長、流通環節不暢、時效性差等問題不僅廣被詬病,更直接影響到科技成果的認定、傳播和利用價值,以及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科技期刊編輯工作流程的優化,可以顯著提高工作效率,縮短論文的出版周期。大數據時代,作者、編輯、專家等的信息傳輸和決策行為均納入了數字化管理軌道,并與中外公共文獻數據庫實現了鏈接與共享,這使期刊編輯中的數據互通共享、數據計算分析及數字化作業成為可能,將對優化科技期刊編輯的工作流程提供幫助。科技期刊編輯智能型辦公系統將以多維度數據為基礎,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和人工智能計算工具,以達到減少重復勞動和簡單勞動,提升編輯質量與效率,縮短審稿周期,從而最終提高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
2.2 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面臨的挑戰
2.2.1 保密工作更加復雜
當前,科技期刊發展進入數字出版時期,期刊編輯出版的數字化程度日益提高,投稿、審稿均已實現網絡化,開放存取平臺(如萬方、維普及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日益完善,覆蓋的期刊種類日益增多,國際檢索系統收納的中國科技期刊類別也越來越多,同時,媒體融合態勢明顯,網絡平臺種類增加,普及到數據庫、期刊網站、手機平臺等,特別是數字優先出版模式的出現,更是加快了科技期刊的出版速度。在學術指標評價方面,論文作者的學術指標往往以文章公開發表數量、原創性以及是否被EI、SCI等檢索為職稱評定的關鍵指標,科技期刊則以期刊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平均引文率、反應速率、期刊他引率、期刊被引半衰期等為指標,這些都是以科技期刊能夠網絡出版、具有強大的傳播能力為前提的。這就直接導致期刊發稿時效加強,科學研究原創性成果上網周期縮短。如果存在科研機構作者保密意識不強,科研成果定密標準認知不一,科技期刊出版單位保密審查不嚴,即使單篇發表作品看似沒有泄密,但在大數據分析技術下,泄密可能性將大幅增加。
2.2.2 期刊數字化建設水平較低
近年來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化出版雖然得到了飛速發展,但與國外同行業相比,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化出版產業僅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相對落后的數字化建設水平阻礙了大數據在科技期刊業的應用。目前信息的主要傳播方式為網絡傳播,加快推進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將有效促進國內外用戶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并通過積極向國外同行、國際重要檢索機構進行推送,擴大期刊的國際影響力。然而目前,國內很多科技期刊編輯尚對數字技術認識不足,局限于現有的出版模式。同時,科技期刊編輯的數字技術水平也普遍較低,缺乏推進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的自覺意識與主觀愿望。
在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論文的發稿時效和稿件審稿編輯周期都將大大加快,對期刊編輯和身高專家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了更高的挑戰。因此各個科技期刊編輯部不僅需要建立一支能適應新環境的具有高素質的編輯隊伍,還需要一批樂于奉獻的高水平審稿專家隊伍,在新的大數據環境下,需要作者、編輯和審稿專家協同努力,以適應新的編輯環境。
3 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生存與發展的對策
3.1 以發表優質稿件為宗旨,堅持推進期刊數字化建設
中國傳統的科技期刊還處于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要想在內容、管理等方面實現數據化運作,首先必須徹底推進期刊數字化。科技期刊編輯應主動順應這一潮流,并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推進期刊的數字化改革進程。期刊編輯出版工作者應該站在戰略高度,認識到期刊的數字化轉型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時展的必然趨勢。科技期刊編輯要不斷加強建設科技期刊數字化的自覺意識,主動尋找適應數字化出版需求的運營管理模式,從而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化出版業做出貢獻。但主動迎接大數據給予的發展契機的同時,科技期刊的定位應該是做優秀的內容提供商,因此,科技期刊編輯應認清并鞏固自身的核心價值所在,堅持優質稿件的辦刊理念。已經起步的數字型編輯普遍存在重技術、輕內容質量的問題。對于大數據的分析使用始終無法代替文化產業屬于人的精神創造活動,編輯只有對文字內容資源,包括稿件的收集、編輯加工、知識體系的分類等進行整合和管理,堅守角色定位,專注內容質量和價值提升,大數據才能在科技期刊業得到科學利用和持久發展。
3.2 以保密管理為抓手,堅持貫徹期刊保密審查制度
一是,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依據《新聞從業人員職務行為信息管理辦法》的原則和要求,加強期刊保密審查和監督工作,促使科技期刊出版單位落實保密制度和保密責任。二是,期刊出版單位要高度重視。要在日常管理中健全保密管理、嚴把保密審查、加強保密教育,通過物理隔離和定期檢查等做好稿件各環節的管理,加強對編輯人員的保密警示教育,針對保密審查中發現問題的稿件,要禁止編輯或其他人員通過任何渠道獲得或傳播稿件。三是,期刊編輯人員要高度重視。編輯要從思想上樹立會保密、善保密的堅實防線,應在日常業務中學習保密法律法規知識,牢固掌握保密的相關規定和業務技能,以強烈的責任意識和保密意識認真貫徹執行保密審查制度。
3.3 以傳統編輯為基礎,堅持提升編輯人員信息素養
首先,科技期刊編輯要搞好選題策劃,除了通過參加會議與專家交流獲得選題外,還要善于挖掘和借助行業創新庫,實現信息的獲取、存取、交換、傳遞和應用,運用技術手段挖掘優質作者、尋找創新點及熱點等。其次,科技期刊編輯要搞好稿件審讀。編輯雖然不能對工作中涉及的專業領域做深入研究,但應對相關學科、領域的熱點問題以及今后的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認知能力,科技期刊的編輯可以借助各類信息平臺為專家提供輔助審讀依據。如編輯可以根據期刊自身要求,將是否具有創新點作為投稿必要條件,并借助平臺提取稿件的創新點。第三,科技期刊編輯要借助大數據平臺搞好期刊營銷。編輯要運用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包括數據庫、網絡、多媒體等計算機應用新技術)將出版物中的文字視為信息符號,將文章進行碎片化處理,得到文章的標題、摘要、創新點、關鍵詞、主要內容、潛在用戶等信息。期刊編輯按照不同終端用戶需求對碎片進行打包和再加工,通過計算機技術完全能夠針對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完成對這些信息符號的不同處理,最后推送給各類終端用戶群。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數字化出版;科技期刊;機遇;挑戰
中圖分類號G2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23-0021-03
數字化出版指利用互聯網信息將自己創作或他人作品進行編輯和數字化制作,并登載在數據互聯網上供多人同時在線閱讀或下載,這種出版方式已經成為新的發展業態,比傳統科技期刊出版更方便和快捷。傳統科技期刊也因數字化出版面臨了不少挑戰,尤其在當下科技書刊資源競爭激勵的環境下,把握機遇和面對挑戰,無疑是促進科技期刊的順利發展。
1 數字化出版的傳統科技期刊的影響
1.1 傳播方面
紙質媒介的最大限制就是只能傳播文字和圖形,不能傳遞聲音、視頻等多媒體,有時因文字和圖片超出版面,還需刪減文章。此外,該如何從大量信息中檢索出自己所需信息也是一項較為艱巨的工程。讀者對于信息的獲取只是依靠傳統的紙質書籍,不能與作者進行實時交流,最后,由于傳統出版環節較為復雜,需要一定的周期,如果作者在這個階段有較好的觀點或研究成果,都不能及時的貢獻給讀者,阻礙信息傳播的實時性。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會遇到一些不能理解的觀點或想對作者提出的建議,因受條件限制不能即時與作者溝通,降低信息流通性。近年來,隨著數字化出版的普及和不斷繁榮,公眾獲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傳統版面已經不能限制網絡和電子出版物的出現,還借助新技術來實現多媒體整合,服務更加全面和立體。尤其大型數字化期刊網如中國知網,維普,萬方等數據庫的出現,大幅度提高了檢索效率,滿足讀者所需。
1.2 出版與營銷方面
數字化出版與傳統的期刊相比,就是通過網絡實現。所謂數字化將傳統紙質出版物加以數字化并在網上重新出版,整個過程都依靠網絡完成,包括組稿、審稿、編輯等。當前,全文上網等方式在國內大部分紙質期刊中應用,也象征著向數字化出版的方向前進。人們的閱讀習慣也因數字化的普及是而在發生著改變,據相關調查現實,傳統紙質書籍的閱讀量不斷下降,取而代之的數字化閱讀,人均年閱讀傳統紙質也在不斷下降,原先每年每人6.97本,逐漸降低為5.74本。同樣,閱讀方式還影響著人們的購買行為,本文通過對100名讀者進行問卷調查,內容主要針對閱讀方式,其中表示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閱讀者有64名,占64%,依然保持傳統閱讀習慣的有37名,占37%,有52名讀者表示愿意付費下載閱讀,可見,出版方式和銷售在影響著人們的閱讀習慣,會期刊未來出版方式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影響。
2 傳統科技期刊的面臨的機遇
2.1 降低技術限制,減少資金投入
傳統科技期刊從投稿到發表需要經歷較長的時間,尤其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新興技術或方法的是出現,實在難以保證投稿論文的創新思想和實驗方法是否處于“新”的領域中,因而大幅度降低了論文信息的時效性。然而出版工作在數字化條件下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如利用其先進的技術進行在線投稿,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一片論文的加工編輯工作,省去了中間大量繁瑣的環節,保證了論文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面向社會。由此可見,現如今網絡、3G乃至4G技術的全面覆蓋擴展了數字化出版范圍,更有利于擴大科技期刊的影響力。當前,許多期刊編輯部也嘗試著運用高科技數字技術來探索出符合自身發展的出版道路,如利用先進的采編系統和在線投稿系統技術進行網絡一站化編輯加工,最后將編輯完成的期刊進行數據格式轉化并上傳至數字化圖書館,實現網絡化閱讀。雖然這些工作與傳統意義上的數字化出版還存有差距,但對于轉型期的科技期刊,已經邁出了扎實的一步,有利于數字化出版工作的推進。也有一些期刊社選擇與國際大型出版集團合作,利用網絡技術實行資源共享和開放,所發表的科技期刊可以快捷的從數據平臺了解期刊的引用和點擊實際情況,便于調整內容,上述做法都進一步擴大和提升了自身影響力。
數字出版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尤其前期階段,如硬件設施的投入、維護、升級。目前許多科技期刊社的盈利狀況不佳,規模較小,對于巨大的資金投入實在能力有所欠缺,進而束縛了科技期刊的發展腳步。然而國內多個數字基地趁著當前數字化出版的浪潮中正在不斷規劃和建設,但在一定程度上功能系統都有重合,期刊內容標準也因系統的多樣性存有差異,增加資源共享和推廣的難度。為此,一些數字化出版服務上會提供相應的硬件配置以及后期的更新和維護,科技期刊單位不用進行前期的投資,只根據實際所需購買和租賃與業務相關的設備即可,節省了投資。用戶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實現所有需求只要有一臺普通的瀏覽器即可,不需要其他硬件設施,不僅降低期刊設數字出版人員壓力,不比再花費資金培養IT人才,也進而緩解了其經濟壓力,促進發展。
2.2發展規模經濟,轉變發展模式
隨著我國綜合水平的不斷提升,競爭力也在逐漸提升,中國科技期刊想要形成專業化出版集團,必須走兼并重組的規模化發展道路,從而更好地面對國際出版集團的競爭。科技期刊的資源是支撐整個期刊的發展,也是提升質量和在讀者心中影響力的重要因素,所以要用全新的思維角度來優化技術創新及產品創作,保障期刊質量。數字出版是為了取得良好的發展前景,因此它融合了管理成本和物質生產成本在內的完整出版管理系統,屬于一個規模化集成管理經營模式。我國科技期刊與發達國家出版集團相比,不僅市場和內容資源都較為分散,最主要的是其發展處于初始階段,各項操作都不成熟,難以形成規模效應,不利于科技期刊擴大實力。所以,提升我國科技期刊的競爭力在于促進出版規模化發展,雖然數字化計算的特點有無限擴張性和易伸縮性,促使數字出版按實際需求出版的服務能力大大增強,進一步優化出版所需的設備配置和各項經費方案,利于出版社可以按照市場所需和規模經營情況來進行自由調整,降低生產成本和加快文化生產效果,最終擴大期刊影響力,進而形成規模化經濟,走向集團化出版發展道路,提升在國際出版間的競爭力。
數字化出版顧名思義將需要傳播的期刊交給一些數字平臺服務商,如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等,其他流程很少涉及。可以說,更多的主導權都在數據平臺服務手中,其中的主要技術傳統科技期刊很難涉及,這樣一來不僅抑制了產業發展的活力,也使出版產品失去了原有的傳播功能中國科技期刊對數字化新技術的掌握較為薄弱,不能有效準確的將技術運用其中,起步也晚于發達國家,從而操作起來增添了許多難度。數字出版平臺有利于整合和優化相近學科科技期刊出版資源,多人、多機可以管理,有助于提高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和整體實力。期刊出版單位在數字化出版平臺可以共享資源或自主管理出版內容,不敢在定價、經營及結算方面都實現透明化,創新盈利的同時面向更廣闊的市場,成為數字出版產業鏈中的中流砥柱。
3 基于數字化出版角度下傳統科技期刊的面臨的挑戰
3.1 正確認識出版的數字化
隨著互聯網的普遍廣泛應用和信息資源越來越數字化的發展熱潮,傳統科技期刊也會是相應的受到其中的影響。目前,數字化期刊已經成為眾多編輯部的發展方向,但期刊數字化需要一定的技術基礎作為支撐,編輯部人力、技術及組織方面都較為局限,不利于形成規模和擴充期刊的功能性。雖然僅今年互聯網在我國有高的普遍度,但需要投入大方面技術和資金,減少讀者的閱讀成本。除此之外,科技期刊的編輯和出版需要花費很多的人力、物力來進行加工處理,為了解決期刊集中上網問題,中國科技部特啟動“數字化圖書館示范系統”,并將期刊上網其納入萬方數據資源系統。目前,互聯網所展示的上網期刊已達上千種,成為了傳播科技期刊的窗口。網上讀者只有打開萬方數據庫等終端,即刻便可以閱讀期刊全文內容,可以說數字化出版實現了期刊內容至遍及工作程序化的轉換,網友還可以檢索論文資料和與編輯部專家進行實時溝通。如果網友點擊某一刊主頁時,引入眼簾的就是該期刊的基本信息,如編委成員、期刊簡介、創辦情況、來稿須知等,之后進入某期目錄便可以閱讀全文內容。可以說整個欄目列出了大量相關刊物網站,打破了傳統的版面限制,最新的學術動態和成果都會及時更新,方便網絡閱讀者。
3.2 注重數據安全、版權保護
計算機領域最關鍵也是最值得重視的問題就是數據安全問題,數字出版的順利運營也同樣需要。期刊社可以利用數字計算獲得更高的技術價值,如高可用性、動態的資源分配或快速的市場響應,因此不能忽略數據安全帶來的風險。云端服務器存儲了數字出版中的所有數據資源,所謂云端服務用通俗語言來說就是網絡服務,運用網絡溝通多臺計算機的運算工作或透過網絡聯機取得遠程主機提供的服務,是多臺服務器組成的資源聚集地,云計算服務商主要維護出版社的云端服務器,使數字化出版系統數據的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高。然而,由于網絡是數字出版平臺的主要曝光地,隨時可能發生大規模計算資源系統故障。此外,云系統中的儲存信息有先行訪問權的是提供云計算平臺的服務商,因從而無法保障用戶數據的完整性和機密性。在技術層面,安全防護工作是提高云服務平臺的供應商的分內之事,加強安全技術是保障數據信息的前提,是理所當然之事。在制度層面,必須建立數據安全法規,它不僅是確保數據安全性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網絡中立性監管的有效措施。而對于科技期刊而言,做好涉及政治問題與敏感性內容的稿件備份工作,防止因盜竊影響國家安全。
實現科技期刊數字化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做好版權保護,奠定堅實的學術法制及倫理基礎。在數字化出版時代科技期必須面臨的挑戰就是版權問題。因數字化出版的服務較為開放和統一,對于分散的出版資源可以有效的進行整合,實現版權管理技術,但這也是資源共享的過程,必定會涉及網絡化,在不同的網絡角色中有大量版權資源流動,會產生各種版權矛盾,因此,加強版權保護是必然的。目前,我國科技期刊的數字化生產和傳播都交給數字期刊平臺服務商全權負責,由于數字化出版的成功實施,當今數字出版的主體逐漸傾向于科技期刊社,期刊社會與是知名數字平臺達成共享協議,以此來避免商業糾紛,維護各方利益,也保證了科技期刊數字化發展的良性循環。
科技期刊需要編輯業務做支撐,也是業務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數字出版在實踐活動、工作內容和編輯身份等方面相同的點在于“數字”,利用網絡技術和資源來進行“數字編輯”行為,通常多媒體編輯必不可少的就是信息擴展,信息中包含著大量的利用價值和推廣價值,同時也是蘊含著發展機遇。因數字化科技期刊要有豐富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技巧,對編輯業務流程可以融會貫通,因此,期刊編輯部應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順應時代潮流,利用計算機網絡或新媒體來提升期刊質量和影響力。對于編輯來說,要樹立與行業發展齊頭并進的心態,掌握數字化期刊生產技術,學習多途徑的信息交流手段,適應社會發展的種種變革。
4 結論
總之,傳統科技期刊需要面對種種機遇和挑戰,尤其在當今的多媒體數字化發展的驅動下,雖然傳統科技期刊出版和數字化出版兩者會相互沖擊,但深層意義上更是一種文化的包容和促進,更是產業鏈條的延伸,提升了許多高價值的內容資源。數字化出版雖是流行趨勢,但在新聞出版政策法規方面仍需要借鑒傳統出版社的途徑,以此來保證出版物的質量,發揮出更大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曾建勛.基于知識鏈接的科技期刊數字化出版策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6-9.
[2]龍秀芬,吳惠勤,曾莉等.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化出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5):253-256.
[3]張建軍,任延剛,李林,等.多元化出版沖擊下科技期刊傳統出版模式的對策與措施[J].編輯學報,2009,21(3):249-251.
[4]聶蘭英.科技期刊傳統出版模式的保存價值及自身不斷優化的探討[J].編輯之友,2012(3):76-77,79.
[5]王炎龍,黎娟.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化出版運營形態及新模式探索[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957-960.
〔論文摘要)本文介紹了數字圖書館信息營銷機制的含義,分析了數字圖書館實現信.息營稍機制的原因,以及怎樣建立數字圖書館信.息營梢機制。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信息產業在我國勃然興起,在信息市場化浪潮中,圖書館面臨著更為激烈的競爭,圖書館的生存與發展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如何擴大自身產品與服務的銷路,這是圖書館尤其是數字圖書館考慮的重要問題。
1信息營銷機制的含義
1. 1信息營銷的含義
國內圖書館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思考圖書館進行市場營銷理論的可行性,到目前已基本達成了共識。數字圖書館的信息營銷就是數字圖書館對其信息產品與服務進行分析、調研、計劃、組織、促銷、分銷,實現與信息用戶的價值交換,滿足信息用戶需求的一系列過程。這一過程開始于信息機構對潛在信息用戶消費需求的市場調查、分析,終止于最后滿足于目標用戶(現實用戶)的具體信息需求,完成于與他們的價值交換。其核心和本質就是發現信息用戶,挖掘信息需求,它強調以信息用戶為中心以及服務至上的工作理念。數字圖書館信息營銷內容包括信息產品的營銷與信息服務的營銷。通過信息營銷,縮短了圖書館、信息用戶和社會之間的距離,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圖書館信息資源的作用。數字圖書館不應滿足于現有市場區隔與份額,必須以與時俱進的戰略眼光與勇氣,高度重視信息營銷工作,不斷推陳出新,適應市場化信息時代需要,建立完善配套的信息營銷體系,形成科學有效的信息營銷機制,大力拓展市場生存空間。
1.2信息營銷機制的含義
信息營銷只是一種活動,一個過程。而信息營銷機制就涉及到市場、競爭對手、用戶等多方面的內容,它是在這些因素的基礎上形成的。數字圖書館的信息營銷機制就是在選定目標市場的基礎上,對其規模、需求以及市場上的競爭對手以及自身能力等因素進行分析,以確定有特色的能更好地滿足特定需求的服務產品,在削弱競爭對手的同時,強化自身優勢。
2數字圖書館實行信息營銷的地位和作用
數字圖書館實行信息營銷,是適應時代需要、謀求自身生存發展和滿足用戶需求的必然要求。市場經濟條件下,知識經濟興起,信息產業蓬勃發展,數以萬計的信息咨詢公司、服務中心、檢索中心成立,徹底摧毀了“田園式”的傳統圖書館模式,圖書館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也出現新的發展契機。我國已加人WTO,國外的信息服務業也相繼進入我國,各類信息機構紛紛登臺,相互角逐,傳統的圖書館不改革創新主動出擊,仍然固步自封,將喪失競爭力,其生存空間必然受到擠壓。因此數字圖書館必須對自身的觀念與管理策略作出相應的調整,特別是要適應市場化和信息化,實行信息營銷,增強造血功能。同時,數字圖書館的信息用戶的信息需求內容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要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數字圖書館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變被動服務,為主動營銷。所以,實現信息營銷不僅是數字圖書館自身的要求,也是社會和信息用戶的要求。數字圖書館實施信息營銷時,重點是迅速獲取用戶需求的變化趨勢,整合內部微觀環境,作出適應環境變化的反饋。通過信息營銷,了解需求,提供服務,把最好的信息,用最方便的方法,在最好的時機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更好地服務讀者,樹立形象,擴大影響,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數字圖書館信息營銷機制的特點
3.1信息營銷資源數字化
傳統圖書館以收藏、加工、保存圖書、期刊、資料等紙張為載體的文獻信息為主,局限于印刷的文本信息。數字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是經過數字化處理的標準化信息,包括文本、程序、聲音、圖像等二進制文件和多媒體信息。信息多以磁盤、光盤形式存在,并可實行網絡查詢、下載,信息量更大,傳送更加快捷。信息營銷資源的數字化,不但包括以上信息產品,還包括一系列的基于數字化網絡系統的信息服務,如特色數據庫信息檢索、個性化、實時交互式數字化、網絡化參考咨詢服務。
3. 2信息營銷平臺網絡化
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現,大批計算機管理軟件系統的開發和運用,給信息營銷提供了迅捷的營銷平臺和空間。圖書館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用戶,成為信息網絡上的具有經濟實體的節點。每個數字圖書館可以通過網絡,把自身豐富的信息物質送上信息高速公路,實現各圖書館間的信息資源優勢互補,有利于高效、經濟、合理地開發利用;可實現需求用戶的遠程訪問,擴大用戶群,增加經濟效益;也使圖書館工作人員從大量、繁瑣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從事信息的深層次加工和組織多層次信息咨詢服務,直接參與市場,成為信息技術的中介,因此產生了“網上信息員”、“網上導航員”、“網上沖浪員”等以智力勞動為主的新型圖書館信息服務人員。隨著海量數字化存儲、信息數據的標準化,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將逐步實現全球共享。
3. 3信息營銷主體產業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圖書館為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在完成公益的同時,開展各種類型的有償信息服務,已經得到社會和讀者的認可。不僅可彌補國家投資的不足,也可以促使圖書館有自我生存的自身發展能力。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原有的公共圖書館、專業圖書館、學校圖書館等機構從單純公益型向以公益型為主,經營型為輔的服務機構轉變。而部分數字圖書館正向經營型發展,把服務推向市場,定位以生產和經營信息產品為主,開展信息的深加工,如代查、代檢索、代翻譯、代辦手續、代復制、聯機檢索、光盤檢索、聯機目錄查詢、網上專題信息服務等。提供信息資源的范圍和載體更廣泛。圖書館從文獻資料的收藏者和提供者,轉變為信息產品的生產者、開發者和提供者,逐步成為新型信息服務產業。 3. 4信息營銷對象多元化
與信息高速公路接軌的每一個數字圖書館,在高度開放的網絡中,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用戶,還是為公眾服務的特殊窗口。由于信息資源的充分共享,圖書館間相互滲透、融合,形成了一個整體。表征為用戶群體傳統的專業、地域等界限日益模糊,每個數字圖書館面對的都將是多層次、多類型、多地域的用戶群體。
3. 5信息營銷模式開放化
數字圖書館營銷模式由傳統的相對封閉的服務向滿足全社會各階層讀者需求的開放型服務轉變,以主動向廣大讀者提供各種服務為己任。開始突破圍墻,跳出固定場所,主動接觸社會,擺脫了傳統文獻處理的限制,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組織、服務方面,面向網絡環境,以新的方式組織、控制、選擇、傳播信息建立了輻射型的開放服務系統。面對社會的信息需求,圖書館的服務已經開始走出圖書館,面向社會、面向需求、上門服務。在做好陣地服務的同時,工作人員主動與用戶聯系,了解需求,采用新的服務方式,主動為讀者服務。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社會的建立,圖書館將沖破傳統營銷模式緊密地配合社會需求,提供特色服務,有針對性的服務,提供遠程交互式、針對個性化、綜合集成化、增值立體化等多種形式的參考咨詢服務,不斷提高讀者的滿意率。
4如何建立數字圖書館信息營銷機制
建立數字圖書館的信息營銷機制,主要應從內、外兩個方面人手,外則要建立適應外部環境的市場營銷體系,內則須建立健全靈活高效的內部運行機制,做到既滿足社會需求,又推動自身發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4. 1建立適應外部環境的市場營銷體系
4.1.1以信息營銷觀念樹立全新的建設觀
從市場營銷的觀念來看,建設數字圖書館的關鍵不是我們能夠做什么,而是我們需要做什么,是我們怎樣做,做什么才能最好地滿足信息用戶目前以及將來的需求。對數字圖書館的建設而言,信息營銷是出發點,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觀念與模式才能使得我們的數字圖書館建設獲得成功,不僅把事情做好,更重要是要把事情做對。
4.1.2強化市場調研提供決策依據
雖然市場調查本身不是預測,但通過調查我們可以掌握和積累大量的信息,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市場營銷的基本立足點是了解用戶需求,然后以合適的產品與服務來滿足這樣的需求。從用戶需求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經過大量的實際調查研究,從傳統圖書館幾十上百年的運作經驗來推測數字圖書館的用戶需求是不太現實的。數字圖書館市場營銷,必須考慮到新的用戶需求與行動模式環境變化的影響。數字圖書館的用戶需求從傳統的信息獲得轉化到知識交流,從單一的信息需求轉化到對信息綜合分析得出解決方案的要求。同時,用戶對信息需求的行為模式也發生了變化,更多地希望能夠隨時隨地獲得信息,而不受傳統圖書館的營運時間的限制等。
4.1.3目標市場定位策略
目標市場是指圖書館在對其用戶及其需求的研究與分析基礎上,進一步細分市場,從而為其確定特定的信息服務范圍。也就是圖書館投其所好,決定為之服務的哪個顧客群。為作好目標市場定位,主要從市場狀況、竟爭對手、經營政策和自身條件等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在科學分析的基礎進行目標市場定位。
4.1.4采取與市場相適應的營銷戰術
營銷戰術指的是組織對其內部與實現營銷戰略有關的各種可控因素的組織與運用。結合數字圖書館而言,主要有:(1)產品策略。數字圖書館的產品一般是指信息產品或信息服務。其中信息服務很可能成為數字圖書館服務的主要產品。(2)價格策略。數字圖書館是否需要價格策略,這個問題一直是討論的熱點。然而在數字圖書館的服務中,全部免費幾乎是不可能的。對于數字圖書館產品與服務而言,其定價與付費方式都是一個麻煩的問題。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價格策略在營銷組合中起重要的作用。(3)分銷策略。分銷策略就是在合適的地方賣合適的產品。數字圖書館不能像傳統圖書館那樣單打獨斗,要實行相互縱向及橫向的聯合,以發揮各自的優勢。聯合的可能是其他圖書館、信息服務廠商、通訊服務等。 (4)促銷策略。促銷手段多種多樣,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進行宣傳。如免費的公益廣告;同新聞單位合作,利用電臺、電視臺等傳媒并辦一些服務專欄;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大力宣傳本館的服務。 (5)品牌策略。樹立數字圖書館的品牌形象,擴大自身的影響和知名度,立足于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中。
4. 2建立健全靈活高效的內部運行機制
4. 2.1構建營銷管理的原則
數字圖書館的信息營銷體系建立后,其內部必須要有健全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機制。營銷管理的原則:(1)營銷目標的一致性。滿足既有市場需求和激發潛在市場需求,擴大市場占有率。(2}營銷動作協調性。避免由于一個環節步伐的不和諧造成整體效率下降。(3)信息反饋的及時性。及時獲取反饋信息,以便調整營銷策略。
4.2.2建立健全的營銷激勵機制
大量的工作實踐證明,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是與人所受的激勵程度相聯系的。在數字圖書館工作中,有效的激勵方法有物質激勵、目標激勵、競爭激勵、感情激勵等,為了發揮激勵的積極作用,防止產生消極的作用,掌握正確的激勵原則是十分必要的。
4.2.3強化信息營銷的基礎設施建設
為保證信息營銷目標的實現,應切實加強信息營銷工程的基礎建設。一是網絡建設。圖書館系統具有強大的營銷優勢,整個中國圖書館是一個強大的營銷網絡。數字圖書館可以利用這一優勢和網絡開展信息營銷服務。二是人力資源開發。在強化整體隊伍的業務和職業道德素質建設的同時,要注意信息營銷人才的開發。數字圖書館的信息營銷的實現,缺乏的不是環境和條件,而是營銷人才。
一、精確策劃
策劃是事關全局的問題,如何辦好一個刊物,一要有合適自己的辦刊宗旨,這是策劃的最關鍵部分;二要有體現辦刊宗旨的欄目;三要有服從以上兩項工作的一套適合刊物的品牌發展戰略。
(一)辦刊宗旨
辦刊宗旨體現了辦刊的主要目的和意圖。辦刊宗旨對于學術期刊的作用很明顯,即能夠指導學術期刊的運行和發展,就其性質而言,具有內在規定性,而且具有方向性,可以稱之為學術期刊的統領和靈魂。學術期刊的宗旨對于學術期刊的定位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比如學術期刊的追求、學術期刊的特色、學術期刊的品位、學術期刊的旨趣,以及學術期刊主要是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等。從小的角度來看則表現了一個主編的選題意見,也是主編進行相關編輯活動的依據,同時影響作者投稿。辦刊宗旨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層面,它在期刊的每一個環節都有所體現,貫穿于整個環節之中。在期刊的整個活動中,都能夠體現出辦刊宗旨。每一期的學術期刊都會反映出不一樣的內容,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會發現辦刊人的目的、意圖以及其他內容。辦刊宗旨還有一個虛的特性,這一特性決定了學術期刊的性質,而且這種辦刊宗旨的虛需要通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夠被讀者感受到并理解清楚。學術期刊的全部活動和工作都需要一個落腳點,這一落腳點是其辦刊宗旨。為了讓學術期刊的內容符合讀者的要求、時代的需求,在學術期刊的內容和形式上都應當反映出辦刊宗旨,而且學術期刊的編輯出版工作也應當積極貫徹辦刊宗旨。在編輯出版方面貫徹辦刊宗旨,主要體現的是辦刊宗旨實的一面,這種實可以對學術期刊的活動和工作開展起到直接的指導作用。一個精確的辦刊宗旨應政治正確、特色鮮明,體現刊物所在的行業和地方特色,內容上既具有專業性,又具有一定變更的包容性。如學報原來是立足校內,作為學校宣傳的窗口而存在的;如今則基本開放辦刊,內外作者差別不大,以稿件質量擇優錄稿。因此,辦刊宗旨可以因時而變。辦刊宗旨也不是形成制度后鎖在保險柜內、編輯部內部傳閱執行就行,而是通過刊登在刊物封面以及目錄頁面上比較顯著的位置,或者在“主編寄語”以及“稿約”等版塊中明示,以便作者、審稿人以此為據從事寫作和審稿工作。總的說來,它包含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政治正確。應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雙百”方針的指導下進行理論探討。二是突出傳統優勢。根據主辦單位在現有條件基礎上選用刊物名稱和刊物內容,這樣在辦刊中可以利用本單位的優勢,也能得到主辦單位的人員和資金支持。三是突出地域文化優勢。地方學術期刊在地域文化研究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優勢,如學校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己任,刊物理應為地方經濟建設進行理論探索。四是體現編輯意圖。在辦刊宗旨和欄目設置上體現編輯的意圖,有利于發揮編輯的特長,利用人脈關系約到好稿,辦好刊物。
(二)欄目策劃
辦刊宗旨在欄目策劃上必須有所體現,前面已經提到辦刊宗旨是學術期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導性概念,即是學術期刊的靈魂,就欄目策劃的性質而言,可以說欄目策劃相對于學術期刊來講就是骨架,能夠從各個方面具體體現辦刊宗旨。欄目策劃的作用是讓期刊成功。期刊成功與否可以從兩個方面判斷,一是期刊的形象特色,二是期刊的整體質量。無論是哪一種期刊,體現其辦刊宗旨的都是欄目,這樣才能夠吸引讀者。欄目策劃一般可以采用多方位和多層次的方法來展現學術期刊的形象,讓其展現出不一樣的風格和特點。另外學術期刊處在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總是需要展現出個性特征才能獲得生存發展的機會。目前存在一些期刊不注重形成獨特的風格,一味抄襲和借鑒,導致讀者數量急劇下降,漸漸失去市場的狀況。欄目策劃如果沒有展現出基本的風格和特色,便會令欄目內容喪失基本的感染力,更不用說內容對讀者所產生的影響力。因此,在辦刊的欄目策劃環節必須體現與時俱進,讓學術期刊的發展機會增多,定位變得更加準確。利用學術期刊自身的優點,讓欄目具有個性,吸引更多的讀者,從而體現編輯的能動作用。在具體操作上,欄目命名要準確、精煉、形象;欄目設置要突出專業特色;既要有一定的穩定欄目,又要有隨稿子變化而設置的開放欄目,這是和組稿互動的結果,優秀的選題可以上升到固定欄目;相反,隨著熱點的變化,當論文沒有多少內涵時,固定欄目可以取消。
(三)選題策劃
選題策劃是欄目策劃的細化和落實,而欄目是優秀主題的升華。要將創新作為主要精神,制定出年度選題方案;要對讀者比較關注、感興趣的以及比較有特色的主題進行選題策劃,產生優秀選題;要及時刊登最新研究的學術報告成果;要對一些具有原創性以及填補某學科空白的科研成果重點關注[3]。
(四)品牌策劃
品牌策劃是以上所有策劃的綜合檢驗和目的,是對期刊的編輯、出版、發行工作以及發展策略進行規整,并且將其實施到期刊規劃整個過程,具體表現在編輯出版和發行等各部分工作中。具體來說,包括讀者人群、主題計劃與欄目設計、包裝設計(字體、美術、開本、印刷)等等。使用相應的營銷方式,如廣告宣傳投放、開辟新的發行途徑以及提高為讀者服務的質量等方式,讓期刊能夠給公眾留下一個良好形象,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實現市場較高的占有率。學術期刊品牌的形成是十分復雜的工程,其形成具有三個條件:一是期刊品質十分優秀,二是能夠得到廣大讀者的肯定,三是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要具備這些優點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要進行有效的品牌策劃。這個策劃決不是只存在形式上或者計劃書中,也不是只在局部或者單一欄目設置上,而要對整個期刊進行全面深入的策劃。這個策劃必定是仔細考慮后提出的全面而整體性的方案,具有一系列具體的策劃步驟。
二、精準發力
我國正處于期刊數字化、新媒體融合轉變工作方式的特殊時期,各編輯部正著力探討適合新形勢下的工作方式,因此補充數字化、新媒體融合短板,并將它和落實辦刊宗旨、欄目策劃工作有機結合,是目前精準發力的方向。
(一)將學術期刊網站建成一個自媒體和經營平臺
在數字化、新媒體及互聯網、移動平臺的快速發展下,大量的學術期刊網站發展滯后于科技的發展,這主要是觀念和囿于編輯自身條件的限制所產生的。然而,加強學術期刊網站的開發建設對于搞好學術期刊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往往事半功倍。將學術期刊網站建成一個自媒體和經營平臺,并以此平臺為基礎來開展學術期刊編輯工作,是當前精準發力的方向。學術期刊網站建設主要應包括圖1所含內容。圖1雜志社自媒體網絡平臺從橫向來看,期刊網絡平臺應包含四個方面內容:一是輔助寫作平臺。包含論文及期刊數據庫,通過自動訪問,能查到與本刊相關專業最新論文信息,本刊的電子期刊及創刊以來的所有過刊論文,期刊電子版或者電子期刊可以查到一些和印刷版相關的視頻、圖表,學者背景及講座等相關的內容資料,同時能在線顯示論文的訪問和引用數據。也可以通過期刊訪問知網等著名數據庫,查閱論文寫作規范方面的文件和實例。二是期刊互動社區平臺。設置類似聊天功能的板塊來實現與作者(讀者)的在線互動,及時回答審稿、論文修改、作者校對等方面的問題,培養作者(讀者)對本刊的忠誠度。三是期刊自動投稿平臺。該系統能夠自動對正文格式進行審核,并且對標題以及關鍵詞等信息進行提取;自行審核稿件格式組成部分是否完整,若有問題,要提醒作者修改之后再投稿,這樣能夠減少編輯工作量[5];參考文獻自動抽取及校對,減少了編輯校對參考文獻的時間;初審通過的稿子自動發送及收回等。四是期刊后臺平臺。這是期刊網站的控制平臺,不一定對外公布,但確實存在,含綜合加工制作平臺、全媒體資源管理平臺、多渠道平臺、互動服務與支撐平臺及相關公共技術等內容。從縱向來看,除上面介紹的互聯網網站外,還應含移動平臺和微信平臺。這三個平臺主要是為了吸引年青人碎片化的工作方式,高校教師、科研工作者的可用時間更是如此,使用手機的時間大于電腦。期刊應建立基于移動平臺的網站,并以適合的方式工作,如移動平臺的內容比較精短,移動網站不能過大,閱讀論文多采用圖片格式,移動平臺和互聯網網站可以互訪,移動平臺的網頁閱讀可以進行各種獎賞等,兼以適合移動平臺訪問為特點。微信平臺則適合各種內容的推送。
(二)探討數字技術與新媒體融合環境下的期刊工作方式轉變
當建起適合新的工作方式的平臺時,需要改變的是工作方式本身,有工作習慣的改變,也有觀念的改變。我們應下力氣探討數字技術與新媒體融合環境下期刊工作方式的轉變,這也是精準發力的一個方向。通過這種精準發力,縮短出版周期和提高刊物質量將成為可能。出版周期是期刊的第一生命線,而數字化技術最大的優勢是縮短出版周期。通過在線投稿和審稿平臺,論文錄用的時間大為縮短,論文加工板塊可以快速實現論文排版。如論文加工板塊具有如下功能,自動識別投稿文檔的版心、頁眉頁腳、表格、圖形及與圖注的關聯、目錄識別等相關信息,再通過結構化的加工系統對相關內容進行自動化標注,并對整篇文章進行資源規范化處理,生成XML文檔。其次是通過智能化排版引擎,在模板編輯工具的輔助下將規范化的XML文檔智能化編排為期刊樣式,并對版面優化調整,通過智能排版引擎生成整期版面,同時輸出用于印刷、網絡出版等格式的文件和信息。可以通過訪問知網等數據庫,也可以通過網站自動統計的熱門關鍵詞來選擇一段時間的選題,將重大的政治理論課題、熱鬧的學術討論課題、服務于地方的理論課題作為本刊的重要選題,重點關注以上內容的論文作者,設置在本刊上發表和訪問比較頻繁的作者為核心作者,重點約稿,以快速落實本刊的選題組稿。同理,當我們采用數字化出版模式時,可以利用黑馬軟件等自動校對論文。黑馬軟件對于專業詞匯及人名、詞組往往具有一定的優勢,可以彌補人工校對的不足。當我們構建起以網站為主體的自媒體出版平臺時,如何熟練地技藝性運用該平臺成了期刊工作的著力點。員工的素質提高和培訓顯得至關重要。
三、精細耕耘
(一)堅持三審三校制
在新媒體融合的情況下,工作更忙,誘惑更多,更需要我們堅持初心,嚴格堅持三審三校制,精于編校。只是三審三校制的方式可以有所變動,與時俱進。如三審中的初審環節可以部分地以知網重復率來取代編輯初審的功能,如以某個比較大的重復率如30%作為進入編輯初審環節的基準,以編輯閱讀和重復率來共同完成初審環節。如以基于大數據下的審稿人數據庫作為審稿人選擇的依據,遴選審稿人。主編在基于數據庫學者影響力檢索的基礎上確定學者的學術誠信度和學術水平,最后確定稿件的取舍。在三校環節,以互聯網的檢索和黑馬校對軟件部分代替編輯校對,認真閱讀黑馬校對軟件揭示的錯誤,利用其校對優勢,共同完成文稿校對,同時編輯應提高自己的校對水平。
(二)勤于使用和維護網站
要改變傳統媒體的線性工作方式,提高新媒體的應對素質,應從多方面、多角度融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這是新時展的必然選擇。依據期刊特征,選用合理的媒體融合技術,提高編輯人員自身的素質是關鍵。編輯人員要勤于補課,認真學習新知識,其中對網站的維護和利用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環節。傳統期刊內容比較豐富,能夠找準數字出版發展趨勢,結合優質資源,與數字出版建立互補關系,發揮各自優勢。因此,對網站的使用水平往往決定和表現編輯新媒體的素質及專業水平,是一個需要時時“經營”及提高的過程。如需要宣傳的內容和新動態的,網站軟硬件的維護和測試,基于大數據的作者、審稿人認定及信息的增補和統計,作者、審稿人的及時回復和學術社區主題的發起及主持,各種數據的匯總和歸類以及在線使用這些資源,都是考驗編輯耐心和細心的工作。可以說在新媒體形勢下,作者讀者獲得網站的信息如投稿、訂閱更加方便,反饋更加及時,而編輯的工作更加繁瑣仔細。因此,用精細耕耘來形容對網站的維護工作是恰當的。
(三)落實欄目策劃與選題策劃的組稿活動
當我們選定或制定欄目策劃和選題策劃后,組稿成了當然的選項。組稿也需要耕耘:一是精于耕耘和作者、讀者的關系,時時問候。二是對于策劃的題目和內容要精于落實,時時關注作者的寫作情況。如刊物可根據作者忙又好面子的特點,對于有一定影響力的作者,先預付論文稿酬,作者收到錢后覺得這個刊物很溫暖,因而會在百忙中堅持完成論文。讓作者在難點和自己還沒有發現的創新點方面寫作論文,即挖掘作者的潛力,讓其寫出好論文。對于投稿的論文應認真閱讀和檢測重復率,根據刊物的主題讓作者修改論文的結構、內容,通過編輯不厭其煩又恰到好處的點撥、作者全力配合的修改,修回的稿件水平有所提高;而且作者反映論文的水平比自己平時的水平有所提高,甚至是自己不敢想的提高。三是應將策劃內容以啟事,如在雜志上刊登,在網站上和目標作者進行郵箱、短信、微信告知等。對于有一定創新性的來稿,應升級為約稿待遇,稿費也和約稿持平。通過這些措施,作者反映自己正是通過某某刊物編輯的引導,才知道如何寫論文,從而走上了學者的道路,從此把自己的論文優先投給某某刊物。總之,所有這些都是編輯精于耕耘,以優質服務和嚴肅認真專業的工作態度讓作者信任這個刊物的做法,使刊物稿件越來越多,影響力越來越大,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這對于地方學術期刊尤其重要。
論文摘要:數字化、網絡化、全球信息資源共享是圖書館發展的總趨勢。圖書館最終要走向市場,參與市場競爭。它必須遵循企業的經營思路,引進市場營銷的思想與方法,開展網絡信息營銷服務。圖書館網絡信息營銷應堅持公益性,兼顧經濟效益。通過對圖書館網絡信息營銷內容的闡述,提出了其營銷策略及營銷中應注意的問題。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圖書館正在發生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數字化、網絡化、全球信息資源共享是圖書館發展的總趨勢。而技術商業化則是圖書館技術與業務社會化、市場化的一個必然發展趨勢。圖書館最終要走向社會,面向市場,適應市場,參與市場競爭,它必然遵循企業的經營思路,才能激發工作的原動力,才能贏得市場競爭,其中市場營銷思想和方法的引進,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圖書館的服務環境和市場形象。同時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圖書館獲得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有了拓展其信息服務職能的最新生長點,因此筆者認為圖書館開展網絡信息營銷服務是對圖書館傳統職能的新拓展。
1背景
1.1信息成為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大批經營者把資金投向與信息生產、組織、傳播的相關領域,信息產業蓬勃發展 同時信息產業內部的競爭日趨激烈,新興的信息服務業,如數據庫服務、信息咨詢業、網絡傳播業等一片繁榮,而傳統的信息服務機構如圖書館、情報所則門庭冷落。因此圖書館受到了一些新興信息服務業的沖擊。
1.2知識經濟是以創造性人才資源為依托的經濟,人類智力資源的充分挖掘將受到重視,從而使提供知識和信息的服務行業將納入社會的主流行業 圖書館具有的強大的信息收集、傳播和的功能與其它的新興信息服務業相比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隨著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優勢將更加明顯,圖書館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2對圖書館網絡信息營銷及市場定位的理解
2.1圖書館的網絡信息營銷是圖書館發展的戰略目標之一 營銷戰略正在各行業中普及,作為知識與信息服務的圖書館也不例外。在商品經濟的全面作用下,有市場就有競爭,有競爭就要有營銷,營銷已成為各產業領域組織發展的必要手段和必然支持。作為非營利的圖書館引入營銷理念,不是簡單的思想和觀念的導入問題,而應以用戶(讀者)為中心,及時了解預測用戶的信息需求,針對用戶的信息需求特點,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及圖書情報專業的技術方法,開發信息產品并推向市場,并且關注其服務效果,也就是用戶的滿意程度。因此圖書館的網絡信息營銷不同于傳統的市場營銷觀點,它不是圍繞經濟效益展開,而更多的是關注營銷服務的社會效益。其目的就是要創造一種從用戶需要出發,充分考慮用戶的信息需求及其滿意程度的良好的知識與信息交流場所,從而促進圖書館的健康發展。
2、2圖書館網絡信息營銷應堅持公益性為主,兼顧經濟效益 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在。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建設聯席會議上指出:。數字圖書館工程建設一定要堅持公益性為主,兼顧經濟效益,數字圖書館獲得經濟效益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公益性的圖書館事業,最大的受益者是社會、讀者。因此圖書館網絡信息營銷要強調圖書館的公益性,因為數字化、網絡時代圖書館的性質仍然是信息服務業,其目的是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方便快捷地為所有公民提供知識與信息服務,并且更要關注服務效果,也就是用戶的滿意程度,而不是經濟效益。因此圖書館和網絡信息營銷應堅持服務第一原則,注重營銷服務的社會效益,正確處理好公益性與經濟效益的關系。因為圖書館學是強調服務的科學,服務觀念成為圖書館學思想的重要因素,離開了服務,圖書館事業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在網絡環境下,圖書館有義務、有責任引導用戶在網上查詢各種社會信息源。圖書館的網絡信息營銷服務是圖書館引進市場營銷理念,追求圖書館信息服務的高效率、高質量運作,以適應網絡環境下不同層次用戶的多元化知識與瘩息需求,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用戶,促進人類文明。
3圖書館網絡信息營銷的內容
3.1研究分析信息市場,預測用戶的信息需求 如追蹤社會熱點,編制二、三次文獻,進行網上信息資源開發,并針對用戶的特定需要,挖掘特色館藏及對網上有關的知識與信息進行分析、綜合、開發,給用戶提供各種專題信息服務,以滿足用戶個性化的服務需求。
3.2銷售因特網技術 包括信息、網頁設計、傳統文獻的數字化,建立表格、報表,以及將文本文件轉化為超文本文件等,這是圖書館向用戶提供高級技術服務的一個基礎性內容。其目的是利用銷售因特網技術來推銷圖書館的傳統技能——處理文獻信息方面的專業知識。
3.3提供圖書館特色的網絡信息服務
數字時代要達到充分的資源共享,資源要合理配置,各個圖書館都應有本館的特色館藏與特色網站,有特色才有生命力,這是圖書館競爭創新的必然結果。因此提供特色的網絡信息營銷是數字時代圖書館的主要內容,如法律、金融等特色服務。
3.4與合作伙伴建立長期的營銷關系
通過專門網站、電子信箱,及時了解用戶的信息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信息產品,提供及時定期或不定期的網絡信息服務。
4圖書館網絡信息營銷的策略
圖書館網絡信息營銷要贏得市場,必須實施正確的、行之有效的營銷策略,下面從三個方面加以說明:
4.1服務 圖書館網絡信息營銷要堅持服務第一,強調服務意識與服務水平,因為服務常成為提高用戶滿意度而擊敗競爭對手的切入點,也是圖書館網絡信息營銷定位的重要因素。圖書館要做好服務創新,必須增強服務意識,深入調查研究,了解用戶信息需求現狀及變化趨勢,調整服務策略,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充分占有市場,創造性地開展網絡信息服務,這是圖書館在競爭中取勝的法寶。
4.2培訓 圖書館網絡信息營銷依賴于擁有各種專業知識的人才,而創造性人才匱乏是圖書館發展中存在的潛在危機。適應知識經濟的挑戰和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培訓圖書館工作者,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是圖書館目前乃至永遠的管理主題。圖書館員不僅要掌握完備的信息技術、信息管理專業知識,而且應具有充分的科學知識,要能從龐大的海量的網絡信息中篩選信息、組織網上信息資源,進行分析研究,這些技能離開了培訓是很難做到的。
4.3溝通 在圖書館網絡營銷活動中,圖書館作為社會重要的信息樞紐與用戶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及時有效的溝通,及時調整營銷策略,開發出真正有價值、受用戶歡迎的信息產品,占有市場并在市場競爭中取勝,這是圖書館網絡信息營銷中不可缺少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