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3 15:28: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學發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反科技”的聲音
“反科技”的聲音早已出現,提出“回歸自然”口號的啟蒙運動時期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曾就科學技術對人的道德產生消極的社會道德功能展開批判。他指出科學技術在其發展和應用過程中,逐漸成為支配、控制人的工具,人類喪失了自然人性與美德。至19世紀,馬克思比盧梭更為深刻地指出:“在我們這個時代,每一種事物好象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們看到,機器具有減少人類勞動和使勞動更有效率的神奇力量,然而卻引起了饑餓和過度的疲勞。財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種奇怪的,不可思議的魔力而變成貧困的源泉。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隨著人類愈益控制自然,個人卻似乎愈益成為別人的奴隸或自身的卑劣行為的奴隸。……我們的一切發現和進步,似乎結果是使物質力量成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則化為愚鈍的物質力量。現代工業和科學為一方與現代貧困和衰頹為另一方的這種對抗,我們時代的生產力和社會關系之間的這種對抗,是顯而易見的,不可避免的和無庸爭辯的事實。”[4]77520世紀被公認為是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科學技術得到了加速的發展和應用。一方面,科學技術在經濟、社會領域的廣泛應用和滲透,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創造了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另一方面,卻摧毀了人類自身賴以存在的生態環境,導致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即不可持續發展危機全面爆發的危險,人類又一次遭受著空前的危機考驗。于是,一些學者和思想家繼續對科學技術展開批判,從而審視、反思科學技術,兒童文學界以捍衛孩子未來良好的生存環境為己任,也積極傳達出他們的隱憂與預警意識。
(一)對受控與異化的揭示
周銳在《遙控健身操》中傳達了人類被科技所掌控和異化,必須對科學技術有所限制的觀點,他提醒人們對科技的潛在巨大風險應保持警惕。小說中的“阿嗡”大夫發明了一種遙控機器,在機器中輸入做健身操、表演、講課、背誦課文、洗臉、刷牙等等各色各樣的程序后,再給被遙控的人服下“里應外合劑”,就可以準時準點、準確無誤、身不由己地把設定程序中的各類行為“演練”出來。起初,遙控機器給人們帶來了便利,“舞盲”們吞下“里應外合劑”,就可以瀟灑自如地跳“探戈”、“恰恰”;兩個剛入門的乒乓球愛好者通過遙控技術保證對打三百回合也不會失誤……但弊端也隨之接踵而來。嘗試過“遙控門診”技術苦頭的阿嗡大夫意識到:“遙控健身操無疑是一種了不起的創造。但如若這種創造的結果恰恰只是防礙了人們的發展和創造,那么,盡管已經付出了不少努力,也只得拋棄它。現在差不多每個人體內都存有‘里應外合劑’了,也就是說,大家隨時隨地都會身不由己地接受遙控。要是盜賊設法遙控銀行職員、侵略者遙控了邊防軍……那該多可怕。”(《遙控健身操》)更可怕的是,如果技術被戰爭狂人或恐怖集團所掌握,那么后果不堪設想。由此暴露出科學技術具有統治的意識形態功能,這無疑會嚴重抹殺個體人的自主創新性。哈貝馬斯也認為科學技術必然具有消極的作用,主張把科學技術作為直接的批判對象來加以批判。在周銳的這部短篇小說中,也開始深刻表現技術異化人類的問題了。人們被禁錮在看得見的裝置和看不見的控制中,“越來越少地與人面對面打交道了。電腦自動化管理、自動取款機、自動驗票系統、自動駕駛儀……我們實際上逐漸把自己的日常行為‘托付’給了機器來‘照看’”,甚至于哭、笑等精神活動在小說中也受到了技術的控制,正如生態批評家魯樞元所言:“先進的科學技術正以它的巨大威力滲透到人類個體的情緒領域和精神領域,并力圖以自己的法則和邏輯對人類的內心精神生活實施嚴格精確的、整齊劃一的現代化管理。當科學技術日趨精密復雜時,人卻被簡化了,這又是熱心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的人們始料不及的。”[5]269這無疑是科技高度發展的信息時代給人類內部帶來的一種本質意義上的“精神污染”。我們如今確已生活在一個機器智能的時代,電腦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了當代的機器人保姆,而信息技術目前正以勢不可擋的趨勢向前發展,人類已從中產生了受控感、異己感和非人感,如果我們不想變成冷冰冰的機器,反思是必要的。
(二)科技的尷尬與自然的勝利
如今科技的濫用加劇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引發了許多新的災害已是不爭的事實。比如殺蟲劑能夠有效地控制農業病蟲害,從而提高農作物產量,但它也會造成食品污染和生態災難。核能的開發能夠緩解能源緊張的局面,但具有高度放射性的核廢料的處理一直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氟利昂被應用四十多年之后,科學家卻又發現它對臭氧層有破壞作用。人類現在陷入一個怪圈,總是試圖利用新的發明創造去解決現今不斷顯露出來的應用科技而遺留下的“禍端”。這一切都表明,科學技術存在致命的軟肋,遠非盡善盡美。因而生態文學家認為,技術終究不能替代自然界中活生生的生命體,一切都得服從自然法則的制約。周俊儒、古京雨等兒童文學作家以其作品表明科技不是萬能的,技術制造品無法替代自然生命體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的作用。在周俊儒的童話《大紅袍》里,人們用飛機噴撒滅蝗蟲的化學藥劑,雖然殺死了部分蝗蟲,但也殺死了小鳥,殺死了原野上的許多生靈。這充分顯示出科技發明的弊端,因為“鳥兒不但消滅蝗蟲,還可以消滅其他許許多多的害蟲”。(《大紅袍》)而且長期使用藥物滅蝗,也使蝗蟲慢慢產生了抗體,藥物越用越失靈,對環境的危害卻越來越大。于是人們不得不回歸自然原始的方法,借助生物鏈原理用雞來滅蝗蟲。童話中的老公雞“大紅袍”將軍率領滅蝗雞隊伍經過幾次戰斗,徹底消滅了以“大叉腳”為首領的地下蝗蟲大軍,保證了草原的綠意蔥蘢,實現了雞在自然鏈條上的本我價值。古京雨的小說《五月的草場》敘述的是類似的主題。錫林郭勒大草原鬧起了蝗災,一個夏天,幾代蝗蟲輪番爭奪草場上牛羊的口糧,小主人公家承包的草場只一夜功夫就被蝗蟲吃得只剩一個角,“諾大的草場上,聰明無比、無所不能的人卻勝不了小小的蝗蟲。”(《五月的草場》)在小主人公的啟發下,大人們改變了策略,把滅蝗蟲的農藥變為了一千只大黃袍雞。最終當廣袤的草原上又一次展開人蝗大戰的時候,來勢兇猛的土蝗已在小主人公家的草場上銷聲匿跡了,自然原理戰勝了科技發明。其實在《屎殼郎先生波比拉》中,我們也能讀出保冬妮對于大自然雄奇偉力的稱頌和對于科技力量的質疑。六十歲的公象對波比拉說:“自然萬物都有它的規律,該怎么樣就怎么樣。像人那樣為了達到像龜一樣的壽命,一百年,甚至一千年,而去胡作非為,真是聰明反被”,“弱肉強食是非洲自然界不斷進化的客觀規律,沒有誰可以改變……”科學技術未必能夠有效排解非洲草原上每天都會留下成百上千噸的象糞、犀牛糞,而浩浩蕩蕩的屎殼郎隊伍就能把這些垃圾迅速變成小糞球,轉入地下,從而讓非洲的原野肥沃起來,作家以贊美的口吻寫道:“不難想象,如果沒有了這些草原清道夫,阿魯巴平原將會變成什么樣子。”(《屎殼郎先生波比拉》)科學技術未必能夠準確地控制屎殼郎家族的數量,而大自然的生物鏈即能做到這一點,作家寫道:“是啊,從波比拉、坎麗魯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有許多危險在等著他們,他們的天敵更是想方設法要吃掉他們。大部分的屎殼郎,來不及生兒育女,命就斷送在那些貪吃的家伙們的嘴里了。正是這些敵人,控制著阿魯巴平原上屎殼郎的數量,讓他們不至于太多,而造成象糞的緊張;又不至于太少,而無法打掃干凈平原上的糞便。”(《屎殼郎先生波比拉》)由此可見再高妙的科技發明也難以真正替代自然界的原生態力量,所以曾經熱切向往人類文明的波比拉最終丟棄了他視若珍寶的人類的“報紙”和他幾次冒著生命危險保護下來的模擬“眼鏡”,愿意做回一只普通的屎殼郎。在周銳的童話《拯救伶仃草》中,2100年的科技已經非常發達,通過時間網人們可以給過去任何時代的人發E-mail。而生活于那個時代的女孩“蜜棗”一雙肌肉萎縮的腿卻無法醫治好。如果女孩生在一百年前,主人公“我”的中醫父親給她開張方子吃點藥,很快就能治愈。盡管后來“蜜棗”收到了主人公父親開出的藥方,可她生活的時代,只能找到29種草藥,少掉的那一味叫伶仃草,它滅絕在污染嚴重的21世紀中期。于是,尚處于21世紀初葉的“我”發起了拯救伶仃草行動,最終讓女孩如愿以償得到了伶仃草。未來先進的科學技術無法拯救女孩的病痛,在一株自然界的植物面前黯然失色。周俊儒的童話《最后一只小鳥》也表現了科技的脆弱,與大自然活生生的生命相比,科技陷入無用的尷尬境地。陽陽的爸爸是一個仿生學家,專門設計、制作各種機器鳥,原因是五十年前鳥類已滅絕,人們尋遍天涯海角也沒再找見一只小鳥。雖然機器鳥制造得惟妙惟肖,酷似真鳥,擁有艷麗的羽毛和美妙的歌喉,可孩子們還是情緒低落,向往著曾在碧海藍天間翩翩舞動的真鳥。那些機器鳥沒有心臟在跳,沒有血液流動,沒有腦子思想,其實質不過是一堆冰冷生硬的鐵片。高科技產品終歸無法給孩子們帶來快樂,只有最后一只小鳥——鳥仙子告別世界的飛翔讓孩子們終生難忘,他們驚異于揮動雙翅翱翔于天際間自然生命的美麗。
關鍵詞:電大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寫作問題
一、電大開放教育中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寫作問題
由于電大開放教育中所采用的學習方式是以現代教育技術為主、面授為輔的方式,由此學生與教師面對面的互動時間較短,教師無法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畢業論文的寫作情況缺乏有效的指導,可以說這是導致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寫作出現眾多問題的直接原因。不同年齡、不同工作學習經歷的漢語言文學畢業學生而言,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所掌握的理解能力不同,其學習的效果和質量也不同,因此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也不同。當前要全面提高漢語言文學畢業生畢業論文寫作的質量,其根本在于梳理總結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中所面臨的問題,如此才能夠對癥下藥優化畢業論文寫作質量。
1.學生對于畢業論文寫作重視程度不夠
由于電大教育采用寬進嚴出的辦學方式,并且所有的課程學習可以在3~8年完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接受遠程教育,完成學分選修。但是從根本上來說,這些學生所承擔的社會角色較為豐富,其在日常的一些學習時間會被其他的各項工作、交際等取代,這直接導致學生對電大教育抱有一種錯誤的看法,特別是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具有偏見。例如,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門平時學習靠積累的學科,漢語言各個專業課程學習的情況并不是僅僅依靠一個考試考核成績可以檢驗的,而漢語言文學的畢業論文卻是需要學生調動其平時的知識積累,發揮文學審美能力、文學評論創造能力等完成論文的選題、論文材料的收集以及論文的寫作。而事實上平時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產生了錯誤的看法,使得其并未能夠正確地認識到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的積累性特點。導致在最后的畢業論文寫作中,學生完成論文時無從下手,既找不到要寫的論題也不知道如何下手挖掘。與此同時,這些錯誤的看法使得學生認為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寫作也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此沒有提前積累材料,準備論文寫作。而在短短的一兩個月內想要完成一份有分量的畢業論文,更是使得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寫作漏洞百出的重要原因。
2.學生未能掌握漢語文文學專業畢業論文寫作重難點
畢業論文寫作是一項工程量較大的實踐活動,同時也需要調動各種學習資源、教學資源,才能夠正確認識漢語言畢業論文,完成科學的論文寫作。但是事實上,當前電大開放教育中漢語言文學的畢業論文寫作的相關指導課程并不是強制性的有學分要求的課程,其僅僅是一種參考指導的課程,而電大學生因為自身的學習時間限制等,使得學生不能夠真正地完成對畢業論文寫作是什么、怎么展開畢業論文寫作這樣問題的探究,在真正展開畢業論文寫作中面臨眾多問題。第一,畢業論文的論題選擇不科學。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中國語言文學類的根本,蘊含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學內容,也閃爍著一些耀眼的文學著作、文學明珠,而這些內容剛好是沒有接受過漢語言文學本科教育的人都普遍掌握的知識。如大多數人都知道《紅樓夢》、李白的豪放詩,因此由于學生平時沒有積累文學知識,沒有展開獨立思考,則在最后論文定題目的時候,會直接選擇自己熟悉的論題,但是這類題目范圍較大,使其無法在一個本科畢業論文中清晰地概述這些內容,使得自己的畢業論文沒有實質性內容。第二,論文題目的制定缺少獨創性。電大漢語言文學畢業生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缺少自主創新性教育,學生僅僅需要照搬教材內容完成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學習即可,因此在論文的題目確定過程中,學生往往從知網等文獻網站中直接抄襲一個題目作為自己的論題,其中所涉及的論文內容也僅僅是對于別的學者的研究的重新闡述,整體上缺少創新性。第三,未能掌握畢業論文的寫作流程和規定。對于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程序而言,首先展開開題報告寫作,確定自己的寫作方向、明確寫作的重難點,其次是經過文獻資料、數據等的收集,編寫文獻綜述,如此才能夠站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念,讓自己的畢業論文具有可讀性和文學價值。但是事實上,電大專業學生僅僅是確定論文題目就直接開寫,并沒有收集文獻資料,因此整個論文即便是自己獨立創作的,但也可以看出是對于前人研究的淺薄復述而已。第四,論文的寫作格式不標準。對于大多數的電大專業學生而言,其論文寫作不僅僅是文字內容,更重要的還有格式要求,如此才能夠讓整個論文更加簡潔明了。但是不少學生對于電子文檔的操作還不夠熟練,不會自己調格式,不懂得生成目錄格式。
二、電大開放教育中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寫作指導的優化措施
在電大開放教育中,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對于考核學生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分析其所面臨著的寫作問題,可以窺視電大開放教育現存的教育不足。因此電大開放教育必須以畢業論文寫作所反饋的問題作為切入點,做好專業教育指導。
1.將畢業論文指導當作教學重點
將畢業論文的寫作指導、平時的資料收集以及小論文的寫作當作是平時的教學考核所在,由此才能夠從根本上樹立學生對于畢業論文的正確認識。如在展開現代漢語教學中,教師所布置的學期作業為要求學生能夠展開現代漢語教育的畢業論文的擬題,并且初步形成論文的寫作大綱,并將這些作業郵件傳給教師。由此提升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正確認識。即該專業是需要平時的積累學習,展開思考探究的,而非完成課堂作業即可。
2.要求學生注重寫作教學積累
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寫作中,學生的論文寫作思路混亂,不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主要與學生平時的學術素養不高以及論文寫作能力不高息息相關。因此在電大教育過程中,學校和專業課教師要提前做好學生論文寫作的指導管理。如訓練學生完成資料的收集、撰寫文獻綜述等能力。同時還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于電子文檔的應用熟練程度。
3.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展開專業化的指導管理
畢業論文寫作是有一定的流程的,學生要先選擇導師,確定論文方向,展開論文題目的確定,明確自己的寫作意義,然后才開始收集資料、開展研究、嘗試寫作,更改成稿。而這些都需要教師展開專業化的把關指導。如確定時間節點,讓學生展開自主選題,明確自己的方向,并且與教師展開各種形式的交流,由教師把關該題目方向是否正確,同時教師的指導還要對學生有所啟發,讓學生能夠開拓思維展開獨立探究學習。其次,教師要展開對學生的分類指導,在論文寫作之后有的學生是論文的內容不合格,有的學生論文的格式不合格。而針對不同問題的學生,教師必須展開分類指導,與學生保持更為密切的聯系,對其畢業論文寫作情況展開跟蹤分析,避免出現畢業論文抄襲等違規現象的出現。
4.完善畢業論文教學支持服務體系
完善畢業論文教學支持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對指導教師畢業論文教學支持服務體系建設的培訓,重在做好論文教學資源建設和加強對論文指導教師的培訓工作。在實現專業教學資源建設的基礎上,結合我校畢業論文工作實踐,制定一些針對性較強的指導性的文件,提供輔導材料、課件等教學資源,并將這些資源放在分校教學平臺上,供學員下載和學習。此外,學校要進一步加強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培訓工作。培訓工作既要從宏觀上著眼,又要從微觀上著手,把論文指導的資格培訓和常規的專題培訓結合起來,把網上培訓和面授培訓結合起來,定期針對畢業論文中出現和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集體研討,從制度層面上,制定切實可行的論文指導方案。
一、問卷的對象和主要內容
不可否認,大眾化背景下的中國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的確存在著一些明顯的的問題,論文的質量有明顯的下滑趨勢。2007年12月,《中國青年報》組織了一次關于本科畢業論文的調查,在2243名受訪者中,71.3%的人認為本科畢業生對畢業論文不重視,42.5%的人認為本科畢業論文應取消。[1]也有專家學者認為“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不高,而且弄虛作假和形式主義傾向嚴重。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讓‘摻水’論文泛濫,不如取消本科畢業論文。”[2]
相對于重點高校而言,地方普通高校由于區域的劣勢和辦學經驗的不足,經費來源渠道單一,師資力量偏低,條件保障有限,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面臨更大的困難,存在更多的問題。目前,國內學術界關于本科畢業論文研究的成果是比較豐富的,但從某一層次或某一類型的角度對進行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見。盡管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本科畢業論文存在諸多共性,但其差異性也十分明顯。因此,我們把研究的對象定格為地方高校。準確說是地方普通高校,不含地方重點高校。考慮到對象的同質性和研究的可操作性,我們又將研究范圍鎖定在傳統的“文學類”本科專業,包括語言文學類、新聞傳播類、藝術類等專業。
為此,我們設計了“地方高校‘文學類’學士學位論文寫作問卷調查”,在孝感學院和孝感學院新技術學院兩所地方院校展開調查,涉及漢語言文學、廣告學、對外漢語、廣播電視新聞學、英語、法語、美術學、藝術設計、工業設計、音樂學等十個本科專業。涵蓋了這兩所地方高校現有畢業生的所有“文學類”本科專業。
本次問卷調查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關于畢業論文存廢的調查”,設計了“您覺得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是否有必要?”、“有學者提出本科學業論文抄襲現象嚴重,建議取消畢業論文寫作,您認為呢?”二是“關于畢業論文的寫作的調查”,共設計了“您認為在論文寫作前是否有必要開設專門的論文指導課?”、“您真正用于畢業論文寫作的時間累計多長?”等7個問題。三是“關于畢業論文指導的調查”,設計了“您認為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指導幾位同學比較合適?”、“您愿意選擇哪一種類型的老師指導自己的論文?”等 6個問題。四是“關于論文質量的調查”,也設計了 “您在寫畢業設計(創作)或畢業論文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您對您的畢業論文的期望值是什么?”6個問題。
二、對調查問卷結果的分析
2011年5、6月份,我們在孝感學院和孝感學院新技術學院“文學類”專業開展調查,利用2011屆本科畢業生畢業論文進行的間隙進行問卷,共發下問卷750余份,收回574份,回收率76.5%。在回收的問卷中,孝感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111份,孝感學院外國孝感學院語學院159份,孝感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102份,孝感學院音樂學院79份。孝感學院新技術學院語言文學系123份。
在第一部分“關于本科畢業論文存廢的調查”中,盡管社會上關于本科畢業論文存廢之爭轟轟烈烈,沸沸揚揚,但接受調查的大學生還是表現出應有的冷靜和理智。在“本科畢業論文寫作是否必要?”的調查中,認為“沒有必要”、“有必要”、“可有可無”的分別占12.89%、73%、14.11%;在“有學者提出本科學業論文抄襲現象嚴重,建議取消畢業論文寫作,您的觀點是( )”問卷中,認為“沒有必要應該取消”、“不應該取消”、“無所謂”的分別占21.25%、63.59%、15.16%。這說明,大部分學生還是認識到本科畢業論文的價值和重要性,認為應該保留畢業論文的聲音還是比較強烈的,但不可否認,認為畢業論文沒必要、無所謂、應該取消的也占有相當的比例。而在“有些藝術類專業堅持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并舉,您認為( )”的調查中,認為“應該”、“可根據專業和學生實際任選其一”、“無所謂”分別占18.64%、72.82%、8.54%。
在第二部分“關于畢業論文的寫作的調查”中,有78.28%的學生學習過論文寫作方面的課程,有81.68%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在畢業論文寫作前開設專門的論文指導課程。在“何時開始準備畢業論文”、“論文選題何時確定”的調查中,回答“第七學期”的分別為64.98%、64.57%,回答“第八學期”的也占17.68%、11.87%。而在“第七學期”以前的僅占20%左右。在“真正用于畢業論文寫作時間”的調查中,回答“半月以內”、“一個月左右”、“一學期左右”、“ 一年左右”的分別為14.36%、50.26%、31.87%、3.5%,這充分說明,學生用于畢業論文寫作的時間是相當有限的,這在音樂學專業表現更加突出,在79份問卷中,半月以內完成的31人,一個月左右完成有33人,分別占39.24%、41.77%。
在第三部分“關于畢業論文指導的調查”中,在“是否認為學生與論文指導老師之間應雙向選擇”的問卷中,認為“是”的為80.28%,說明學生還是相當認可實行雙向選擇的;在涉及指導教師指導畢業論文數量多少為宜時,74.96%認為“5位以下”, 22.43%認為“6-10位”,僅有2.61%認同“11-15位”。在“愿意選擇哪一種類型的老師指導自己的論文”的問卷中,選擇“學術水平高、指導能力強、嚴格管理型”、“學術水平高、指導能力強、嚴格但不乏親和力型”的分別占26.75%、66.61%,而選擇“比較放任松散管理型”的僅為6.64%,這說明學生還是愿意水平高能力強的教師指導,但最受歡迎的是水平高能力強、管理嚴格由尊重學生的指導教師。在問及“在畢業論文寫作中指導教師給予的幫助”時,80.8%的學生認為是“大”;在調查指導老師是否認真負責時,81.87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指導教師是“認真負責、有敬業精神和職業操守”;這兩項調查說明“文學類”專業學生對指導教師的指導是認可的,這也透露出地方高校“文學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總體面是好的,是有責任心和責任感的。
在第四個方面“關于論文質量的調查”中,認為院系畢業論文管理“嚴格而應該”、“不嚴格”、“一般”分別為59.69%、7.85%、32.46%,這說明院系畢業論文管理還存在明顯的問題,嚴格管理的只占60%。在問及學生對畢業論文的期望時,回答“能及格就行”、“真正反映大學四年的學習水平”、“希望達到優秀論文” 分別為26.31%、53.31%、20.38%,說明學生對畢業論文的期待是正常和正態的。在問卷中令人堪憂的是論文質量,在調查學生的寫作態度,認為“比較認真”、“不認真”的分別為61.89%、14.34%,認為“認真”的只占23.79%;在問到是否存在抄襲時,認為“嚴重”、“一般”分別為16.26%、65.21%,而認為“不嚴重”只有18. 53%;這從側面說明,本科畢業論文中相當多的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態度還是有問題的,也存在著較嚴重的抄襲現象。在調查中,還有一個問題是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在“您在寫畢業設計(創作)或畢業論文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的問卷中,有39.77%的人認為“面臨就業壓力,無心寫作”,15.14%的人認為“不知如何寫作”,19.46%的認為“考研、實習與畢業論文相沖突”,9.15%的認為“找不到所需資料”。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到,認為“就業、考研、實習”是畢業論文寫作中遇到最大困難的達59.23%,這說明就業、考研、實習對本科畢業論文的沖擊是巨大的,也是當下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論文中碰到的最大難題,這一問題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保障就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三、建議和對策
通過以上“地方高校‘文學類’學士學位論文寫作問卷調查”的分析,盡管我們只選取了2所學校,但這2所學校分別是地方高校二類本科和獨立學院性質三類本科院校,目前,中國地方普通高校本科院校主要也是由這兩類構成,窺斑見豹,從中不難看到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的一些成績和不足。
從以上的數據和分析可以看出,地方普通高校“文學類”本科畢業論文這一層面而言,總體狀況還是比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明顯的不足。因此,只有創新機制,注重改革,加強引導,才能改變現狀,保證質量。
首先是開好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與指導課程,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從問卷結果分析,地方普通高校相當一部分專業都開設了相應的課程。但也有些專業沒有開設相關課程,在問卷中有21.72%的學生沒有學習畢業論文寫作方面的課程。即便是開設畢業論文寫作課程的專業,大多在6-7學期,時間偏晚。為了提高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論文水平,我建議都必須將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課程納入正常的人才培養方案中,而且最好在第5學期前完成。而且,畢業論文寫作課程必須完成三項任務:讓學生了解本科畢業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作用,認識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和價值,消除在畢業論文上存在的錯誤認識和糊涂觀念;讓學生熟悉本科畢業論文的基本流程和主要構成,了解各環節的內涵和要求,掌握畢業論文寫作的基本技能;讓學生學習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規定,對社會上廣泛存在的學術不端行為要有正確的認識,樹立誠實守信的價值觀。
其次,要加大本科畢業論文改革的力度。針對地方普通高校“文學類”本科專業的實際,對現行的畢業論文進行大膽改革。
一是對藝術類專業實行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表演)任選其一。由于新世紀持續高溫的“藝考熱”,導致了地方普通高校藝術專業學生規模的不斷擴大,比較而言,藝術類專業的師資力量偏弱,物質保障也相對困難,加之藝術生的文化素養偏低,要在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創作)兩線作戰,其困難可想而知。還有藝術類專業傳統的“重技輕文”,學生普遍選擇以犧牲畢業論文而保全畢業設計(創作)。因此,為了保證畢業論文(設計或創作)質量,減輕學生的負擔,建議藝術類專業改變目前普遍的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創作)并舉的局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任選其一。
二是形成本科畢業論文的替代機制。設計科研學分替代畢業論文,學生在專業方面取得重大成績的,可以用專業方面的成果代替畢業論文,如語言文學類專業的文學創作、翻譯,音樂舞蹈類專業的藝術表演,新聞傳播類專業的各類新聞報道,還有學生在讀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和發明專利等。達到規定的科研積分的學生,畢業論文經批準可以免做。
再次,化解畢業論文與就業、考研、實習之間的矛盾,為畢業論文提供必要的時間保證。
從問卷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就業對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影響巨大,而考研和實習也對畢業論文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主要是由于這四項工作在時間上高度重合,其重要性上各不相同:就業是大學生的終極目標,考研是提升自身實力的重要手段,畢業論文和實習是重要的實踐環節,是影響學生能否順利畢業和拿學位的關鍵性因子。從目前的實際看,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論文大多集中在畢業年級,而考研和就業也貫穿這一年的始終,復習備考――考試――面試――錄取環環相扣,而準備就業材料――跑人才招聘會――面試――試用――上班也是不斷循環。加之中國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四綜合癥”,因此,學生在本科畢業論文方面的精力投入是相當有限的,論文時間難以保證,論文質量自然受到嚴重的影響。
本科畢業論文與就業、考研、實習的沖突由來已久,它是地方普通高校面臨的一個難題。雖然這一問題早已顯現,但長期以來未得到根本解決。有些專業盡管也采取了一些應對之策,但限于種種因素的制約,也沒有從根本上緩解這一矛盾。從目前的現狀分析,化解這一矛盾無外乎朝著兩個不同的向度發展:一是如前所述的改革,改變畢業論文的現有模式,以改革促發展;一是將畢業論文提前至第6學期進行,實行“錯峰”,提前盡管也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但可以基本上消除現行本科畢業論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四,加強管理,注重引導,實行獎懲并舉。
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論文下滑,除了大學生自身的因素和指導教師等方面的原因外,管理的不科學不到位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子。要改變地方普通高校的現狀,要解決本科畢業論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扭轉論文下滑的趨勢,就必須加強對畢業論文的管理,增強管理的科學性和人性化,為畢業論文營造良好的氛圍。
首先是加強管理的科學性。要改革以往管理中不合時宜的政策,管理中心要下移,要賦予教學院系更大的自主權和靈活度。要實行分級管理,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檢查和監督,院系的主要任務是落實和推動,指導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形成上下齊動,共同推進的局面。
1.對當前中文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指導的思考與建議
2.談電大中文本科學生畢業論文寫作
3.非英專本科生畢業論文中文摘要英譯研究——以魯東大學2010屆非英專部分畢業生為例
4.談中文本科畢業論文的選題技巧——以中國現當代文學為例
5.對中文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原則的思考
6.高師中文系學生畢業論文寫作之我見
7.中文專業本科生課程論文在提高畢業論文質量中的地位和作用
8.中文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困境的原因分析
9.提高中文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的對策
10.我院中文系、數學系舉行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會
11.華中師范大學中文試驗班畢業生畢業調查及對本科教學改革的啟示
12.中文專業畢業論文選題立論摭談
13.高校文科學生畢業論文撰寫中的幾個問題——以廣州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學生為考察對象
14.河西學院中文系畢業論文寫作及指導狀況調查分析與建議
15.中文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片談
16.獨立學院中文系畢業論文工作改革探索
17.福建廣播電視大學84屆中文直屬班舉行畢業3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
18.我院中文系首屆研究生畢業
19.我院中文、政教兩系首屆工農兵學員勝利畢業
20.教學、科研、管理三豐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劉煥輝教授,1956年中文系畢業
21.怎樣寫好文學評論——兼談中文系學生畢業論文寫作
22.中文本科畢業論文古代文學方向選題指導
23.中文本科畢業論文寫作中的常見問題及指導對策
24.文科畢業論文寫作訓練體系的建立與實踐探索——以中文學科為例
25.回憶我的大學時代——讀過山東、四川、中央三個國立大學的中文系才畢業
26.獨一無二的松子——在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27.啟迪創新意識 培養創新精神——關于中文專業學生畢業論文寫作的思考
28.中文本科畢業論文寫作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9.蘇大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第二屆博士研究生畢業
30.夏威夷大學和美國的中文教學
31.中文分詞模型的領域適應性方法
32.使用二級索引的中文分詞詞典
33.中文分詞技術綜述
34.面向中文文本的情感信息抽取語料庫構建
35.中文分詞算法研究綜述
36.一種快速中文分詞詞典機制
37.中文圖書采訪質量控制實踐探索
38.中文文本分類反饋學習研究
39.在線集體記憶的協作性書寫——中文維基百科“”條目(2004-2014)的個案研究
40.中文搜索引擎中的中文信息處理技術
41.中文分詞技術及其實現
42.一個中文實體鏈接語料庫的建設
43.自然語言理解的中文地址匹配算法
44.中文文本情感分析綜述
45.中文數據清洗研究綜述
46.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中文期刊采購策略研究
47.中文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類目組織系統的比較分析
48.中文印刷字體單字與字庫軟件的著作權辨析
49.基于Lucene的中文分詞方法設計與實現
50.中文姓名的自動辨識
51.改良嬰幼兒孤獨癥量表中文簡化版的效度和信度
52.基于詞典和詞頻的中文分詞方法
53.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及其變動態勢研究
54.面向領域中文文本信息處理的術語識別與抽取研究綜述
55.族裔特性、社會資本與美國華人中文學校
56.中文分詞對中文信息檢索系統性能的影響
57.中文自動標引、全文檢索及中文搜索引擎三者關系的探討
58.中文微博情感分析研究綜述
59.港式中文語序問題略論
60.公共圖書館中文圖書采訪質量控制實踐與探索——以深圳圖書館為例
61.中文文本的地理命名實體標注
62.基于規則的中文地址要素解析方法
63.一種基于多重哈希詞典和K-最短路徑算法的中文粗分詞方案研究
64.澳大利亞的中文教育環境及專項中文教師培訓項目個案分析
65.中文文本的地理空間關系標注
66.中文分詞技術的研究
67.中文分詞算法在搜索引擎應用中的研究
68.美國中小學中文教學的現狀、問題及發展趨勢
69.中文DOI路在何方——從參考文獻著錄與DOI的關系探討中文數字對象唯一標識符的發展方向
70.中文敘詞表本體的形式化表示與SKOS的比較研究——以及對建立中文知識組織系統形式化表示標準體系的建議
71.一種基于Lucene的中文分詞的設計與測試
72.KNN和SVM算法在中文文本自動分類技術上的比較研究
73.《同義詞詞林》在中文實體關系抽取中的作用
74.中文微博命名實體識別
75.中文比較句識別及比較關系抽取
76.統計與詞典相結合的領域自適應中文分詞
77.支持智能中文分詞的互聯網搜索引擎的構建
78.現當代中文小說譯入、譯出的考察與比較
79.中文信息處理研究工作的新進展
80.美國中文教學面臨的挑戰與對應策略
81.LanguageTool中文語法校對XML規則定制方法
82.基于中文搜索引擎網絡信息用戶行為研究
83.中文分詞技術及其應用初探
84.基于免疫的中文網絡短文本聚類算法
85.中文文學作品中數字使用的模糊現象及其翻譯
86.中文自然語言理解技術與智能檢索
87.基于演化超網絡的中文文本分類方法
88.基于卷積樹核的無指導中文實體關系抽取研究
89.基于Lucene的中文字典分詞模塊的設計與實現
90.一種中文分詞詞典新機制——雙字哈希機制
91.面向新聞領域的中文文本分類研究綜述
92.改良嬰幼兒孤獨癥量表中文修訂版的信效度
93.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的引文分析
94.中文系教師信息行為之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
95.中文分詞現狀及未來發展
96.中文歧義研究25年——以《中文信息學報》論文為例
97.美國大學華裔與非華裔學生中文習得差異及教學法探索
98.現狀和設想——試論中文信息處理與現代漢語研究
99.江蘇省科技類中文核心期刊統計分析
100.中文數字學術期刊用戶價值模型實證研究
101.路在何方——中文科技期刊可持續發展芻議
102.中文詞法分析與句法分析融合策略研究
103.美國中文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104.一種中文分詞詞典新機制——四字哈希機制
105.中文搜索引擎的原理剖析及開發實現技術
106.自然語言檢索中的中文分詞技術研究進展及應用
107.中文分詞算法研究
108.中文個人學術網站的現狀與發展——基于153個中文個人學術網站的調查與分析
109.基于中文維基百科的領域概念相關性研究
110.基于字表的中文搜索引擎分詞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111.漢語傳統語法及其在中文信息處理中的應用展望
112.中文文本中時間信息解析方法
113.頂中區N200:一個中文視覺詞匯識別特有的腦電反應
114.近年來中文網絡信息分類研究綜述
115.北大中文系留學生教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116.中文地質學期刊的國際影響力探討
117.基于敘詞表構建本體的中文敘詞詞間關系細化研究
118.網絡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收錄中文核心期刊信息比較分析
[關鍵詞]伊朗文化;伊朗文學;伊朗朗電影;文化交流;“一帶一路”
[中圖分類號]G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6)10-0016-02
中國和伊朗都是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公元前2世紀開通的絲綢之路將兩國緊密聯系在一起,中國對波斯文明的探究自古就沒有中止過。1971年,中國和伊朗正式建交之后,兩國高層互訪增多,各領域友好合作關系不斷加強。2013年,主席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2016年1月,訪問了處于“一帶一路”中轉站的伊朗,中伊關系翻開全新篇章。隨著兩國關系的穩步發展,我國學者對伊朗的研究也漸趨廣泛、深入,中國的伊朗學研究蓬勃發展。
一、關于伊朗文學的研究
對伊朗(波斯)文學的研究始終都是我國伊朗文化研究的傳統和重點所在,在上世紀未到本世紀初的幾年里,我國翻譯、出版了大量的伊朗文學作品和一系列研究伊朗文學的論著,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自本世紀初起,隨著世界局勢的變化,學界加大了伊朗政治、外交關系等的研究力度,而對伊朗文學的研究有所減少。
㈠對伊朗作家、作品的介紹和研究
伊朗的古典文學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古典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仍是近年伊朗文學研究的主要對象。如林姝的《一路荊棘,一路陽光――中的悲傷與美麗》(《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專刊)介紹了波斯詩人菲爾多西的偉大史詩《列王紀》反映出的悲傷基調和人物及語言的優美。魏丕植的《讀魯米》(《黃河之聲》,2013.10)介紹了波斯大詩人魯米及其詩歌。王汝良的《在中國》(《東方論壇》,2014.5)認為,《阿維斯塔》的研究價值體現在宗教、神話學、歷史學、文學、民俗學等諸多領域,在中國對其譯介和研究雖然有了一定的基礎,但仍存在廣闊的空間。穆宏燕的《主線故事探源》(《國外文學》,2015.1)分析了《一千零一夜》主線故事從印度到波斯再到阿拉伯的發展演變軌跡。
當然,對現當代伊朗作家、作品以及文學思想的研究也是近年伊朗文學研究的內容之一。穆宏燕的《兩大獎項與伊朗新世紀小說》(《外國文學動態》,2013.6)對獲得古爾希里文學獎和賈拉勒?阿勒?阿赫瑪德文學獎的新世紀伊朗小說進行了梳理。《20世紀的伊朗女性解放思潮與女性詩歌》(《職大學報》,2015.3)論述了伊朗幾位女詩人在女性解放思潮的影響下,為20世紀伊朗詩歌的繁榮做出的重要貢獻。武磊磊的《赫達雅特研究在中國》(《雪蓮》,2015.21)對伊朗著名小說家薩迪克?赫達雅特的生平概況進行了介紹,對其作品的譯介和研究現狀也進行了梳理和歸納。
㈢中國文學與伊朗文學比較研究
中伊兩國的文學都非常發達,這就使得文學比較研究成為可能,從比較中我們可以發現兩者的異同以及互動。張廣興的《酒里人生――李白飲酒詩與歐瑪爾?海亞姆飲酒詩比較》(2011年南京師范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學位論文)探討了李白與歐瑪爾?海亞姆飲酒詩思想內涵的異同,并從跨文化的角度探析了其異同的原因。韓文慧的《絲綢之路上的文學傳播與影響――以對的影響為例》《昌吉學院學報》,2013.1)將波斯英雄史詩《列王紀》與中國新疆柯爾克孜民族英雄史詩《瑪納斯》進行了比較,指出《列王紀》對《瑪納斯》在外部結構的譜系式與內部結構的悲劇意識方面都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李丹的《從波斯文學中的儒道精神內涵看文化的相似與溝通》(《學理論》,2012.3)指出從中世紀波斯兩位作家海亞姆與薩迪的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國傳統儒道思想的影子。作者認為這種文化相似性是個體思維發展的共同之路、現實政治的被動引導以及兩國文化的客觀交流等因素所導致的。
㈢對伊朗文學名著翻譯的研究
波斯詩人歐瑪爾?海亞姆的代表作《魯拜集》,因英國學者菲茲杰拉德的英譯而聞名于世,“五四”時期經、郭沫若等人的譯介傳入中國。90多年來,《魯拜集》的漢譯層出不窮,它所引發的關于詩歌翻譯的討論也經久不衰。邵斌、繆佳的《互文性與詩歌衍譯――以菲茨杰拉德和黃克孫翻譯為例》(《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4)、王一丹的《跨越東西方的詩歌之旅――從(魯拜集)的最初漢譯看文學翻譯成功的時代契機》(《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張建偉的《主要譯本比較》(《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9)等論文對《魯拜集》的各種譯本及詩歌翻譯的相關理論與途徑進行了探討。
二、關于伊朗電影的研究
伊朗電影經過100多年的曲折發展和幾代電影人的努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作品頻頻在世界各主要電影節上獲獎,已成為一種獨特的伊朗電影現象,引起中國研究者的廣泛關注。
㈠對著名導演及其作品的研究
20世紀80年代以來,伊朗影壇涌現出賈法?帕納西、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馬基德?馬基迪等一批優秀的電影導演,他們為伊朗電影在世界上贏得了廣泛贊譽,我國學者對他們的作品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分析。唐燦燦的《從遮蔽到解蔽――解析馬基德?馬基迪電影的敘事方法》(《電影評介》,2014.17)用存在主義理論從敘事角度解讀了的馬基德?馬基迪電影的敘事方法。梅云慧的《賈法?帕納西?節制的現實主義大師》(《電影文學》,2015.1),結合帕納西的生平經歷及電影作品,探討了隱現在其作品中的現實主義元素。《往返運動中的旅行者:論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的電影》(《電影新作》,2014.1)論述了阿巴斯導演利用往返運動的主題深刻反思了伊朗現實的現代化進程以及個體的生命哲學。
㈢對某部電影作品的多角度研究
阿斯哈?法哈蒂導演的《納德和西敏:一次別離》在2011~2012年大放異彩,斬獲了包括第8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在內的40多個獎項。我國學者撰寫了大量論文,從電影的主題、拍攝手法、敘事風格等多個角度對這部電影進行了全方位的評述,僅中國知網收錄的就有40多篇。如唐燦燦的《“私欲”與“道德”的博弈――論中宗教力量的鏡語表達》(《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2.5),王向輝的《西敏的離婚訴求――從看知識女性的生存困境》(《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朱自然、唐科霞的《淺析電影(一次別離)敘事中的新現實主義色彩》(《環球人文地理》,2014.14)等。
對其他電影作品分析的論文也有一些,但數量上遠遠少于《一次別離》。如趙鑫、黃兵的《尋找與希望一(何處是我朋友的家)讀解》(《電影文學》,2012.24),黎燕敏的《電影(天堂的孩子)的敘事藝術》(《電影文學》,2012.14),張愛民的《殘酷與愛的雙向書寫――(背馬鞍的男孩)評析》(《名作欣賞》,2011.17)等。
㈢中伊電影作品比較研究
中伊電影作品的比較研究,既有具體電影作品的比較,如肖鷹的《中國電影要國際化視野,不要全球化模式――與的比較研究》(《貴州社會科學》,2012.3),張金堯、韓天棋的《文化背景和美學修養的比較一以伊朗電影(一次別離)和中國電影(親愛的)為例》(《電影評介》,2015.21),唐仁躍的《真情摹寫與矯情錯位――和之比較》(《當代文壇》,2014.3);地有類型電影的整體比較,如王春鳴的《伊朗與中國的兒童電影敘事風格比較》(《電影文學》,2013.19)。
三、關于中伊文化交流的研究
絲綢之路的打通為兩國文化的接觸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近年來,兩國的文化交流從政府到民間,從雙邊到多邊,形式和內容都在不斷豐富和發展。從檢索的結果來看,有三篇碩士學位論文以中伊文化交流為題進行了研究。分別是田鴻坡的《中國――伊朗文化交流研究》(2011年西南大學碩士論文)、李巧茹的《論蒙元時期中國和西亞的文化交流》(2013年湖南師大碩士論文)和張歡的《元至明初中原地區與伊斯蘭地區文化交流狀況研究》(2013年景德鎮陶瓷學院碩士論文)。前者回顧了中伊文化交流的歷史,論述了交流現狀,分析了影響因素,并對交流的趨勢進行了預測。后兩者則論述了特定歷史時期中國和伊朗進行文化交流的情況。
還有論文對中伊文化交流的成果進行了研究。如余朝霞的《元代青花瓷器的伊斯蘭風格》(《中國陶瓷工業》,2012.3),認為元代青花瓷的藝術特色是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是中國文化與波斯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產物。穆宏燕的《中國宮廷畫院體制對伊斯蘭細密畫藝術發展的影響》(《回族研究》,2015.1)闡述了中國宮廷畫院體制對波斯細密畫書籍插圖藝術的興起、發展和繁榮起到的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林梅村的《波斯建筑藝術巡禮――2012年伊朗考察記之三》(《紫禁城》,2012.7)結合中國考古發現與在伊朗的實地考察,介紹了波斯建筑藝術及其對中國古代建筑的影響。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文獻信息中心,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摘要】對sci-E數據庫收錄的天文學天體物理學期刊的相關信息進行了編譯整理,介紹了60種期刊的刊名、語種、出版國、出版周期、國際標準刊號(ISSN)、影響因子、領域內排名和JCR分區。并對2013年我國學者天文學天體物理學SCI論文的主要發文期刊進行了計量分析,詳細描述了載文最多的前10種期刊的創刊年、主辦方、網址和內容范疇,以期為相關領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天文學;天體物理學;SCI論文;計量評價
Introduction of Journals in the Field of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Covered by SCI-E
WANG Li-xian ZHANG Xiao-yun
(Library of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Urumqi Xinjiang 830011,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60 journals of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covered in SCI-E database, including journal title, language, journal country/territory, publication frequency, ISSN, Impact Factor, ranking and quartile in category. Then the paper giv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top ten journals which publish the most papers by China in 2013, namely the first issue data, sponsor, website and scopes. The aim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related scientific researchers and managers.
【Key words】Astronomy; Astrophysics; SCI papers;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0 引言
《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CI )是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簡稱ISI)1961年創辦出版的引文數據庫。目前SCI印刷版和光盤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簡稱SCI-CDE)收錄全世界出版的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領域最具影響力的重要期刊3750種,網絡擴展版(SCI Expanded,簡稱SCI-E)收錄8654種[1]。經過數十年的不斷發展,SCI已經成為目前國際上最具權威性的、用于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成果的重要評價體系。
為了增進國內學者對SCI-E天文學天體物理學領域期刊的了解,促使廣大科研人員產出更多更高水平的國際性科研成果,并在具有較高影響力水平的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現將SCI-E收錄的天文學天體物理學期刊的相關信息進行了編譯整理,并對我國學者的重點發文期刊進行了詳細介紹,以期相關領域的科技工作者能夠通過本文快速了解目前天文學天體物理學領域的高水平研究論文的發文情況。
1 SCI-E收錄的天文學天體物理學期刊簡介
根據湯森路透網站提供的SCI-E主期刊列表[1],編譯整理出SCI-E收錄的天文學天體物理學期刊60種,并利用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JCR)數據庫和來源期刊網站等進行了補充檢索,向廣大科研人員提供60種期刊的刊名、國際標準刊號(ISSN)、出版國、語種、出版周期、JCR分區、影響因子等信息,具體如表1所示。
60種期刊中,美國出版的有17種(28.3%),荷蘭9種,英國7種,俄羅斯6種,德國4種,法國3種,其余澳大利亞、日本、中國、波蘭、新加坡、塞爾維亞、墨西哥、印度、韓國、亞美尼亞、立陶宛、印度、烏克蘭、斯洛伐克各1種。
語種為英語的期刊有51種,占全部期刊的85%,其余全部為多語種期刊。
從出版周期來看,月刊最多,為37種,其次是季刊8種,年刊6種,雙周刊和半月刊各有3種,此外還有不定期出版的期刊3種。
所有期刊中,影響因子在10以上的共5種,最高的是美國Annual Reviews, Inc.主辦的Annual Review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年評),影響因子為24.037。其余影響因子介于5-10的期刊有6種,1-5的期刊34種,影響因子在1以下的期刊共15種。
2 我國天文學天體物理學SCI論文主要發文期刊
分析2013年我國學者在天文學天體物理學領域發表的SCI論文,對其來源出版物進行排序,可以得到我國學者的SCI重點發文期刊,列表如下。本文對這10種來源期刊的詳細信息進行了補充說明,以便我國學者能夠快速、準確地選擇期刊來發表自己的科研成果,提高自身的學術影響力。
3 結語
天文學是一門古老的科學,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天文學就有重要的地位。天文學相關領域的研究有重大現實意義。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曾經在天文觀測和研究中取得不少世界領先的成就,但在近代陷于停滯,落后于西方。改革開放30多年來,特別是最近10年,中國天文學研究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在太陽活動及預報、銀河系磁場與化學演化、劇烈活動天體研究、高能天體爆發研究、星系形成與演化、宇宙中物質分布等領域取得了系列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和具有國際顯示度的科學產出。但從論文數和引文數來看,依據1998~2009年天文學領域論文、引文的統計數據,中國在論文數上排名第7位,引文數排名第11位,篇均被引8.4次,遠低于國際先進水平,與美國相差懸殊,與英國、德國也有不小差距[12]。未來我國學者還需繼續努力,在科研論文的產出數量和質量方面雙管齊下,不斷提高自身的科研競爭力。希望本文能夠為廣大天文學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快速選擇高質量的發文期刊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i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mjl/[OL].2014-8-22.
[2]journals.aps.org/prd/[OL]. 2014-8-30.
[3]iopscience.iop.org/0004-637X/[OL]. 2014-8-30.
[4]raa-journal.org[OL]. 2014-8-30.
[5]aanda.org/[OL]. 2014-8-30.
[6]journals.elsevier.com/advances-in-space-research/[OL]. 2014-8-30.
[7]jgr-spacephysics-submit.agu.org/cgi-bin/main.plex[OL]. 2014-8-30.
[8]iopscience.iop.org/2041-8205/[OL]. 2014-8-30.
[9]link.springer.com/journal/10509[OL]. 2014-8-30.
[10]iopscience.iop.org/1475-7516[OL]. 2014-8-30.
[11]iopscience.iop.org/1538-3881/[OL].2014-8-30.
關鍵詞: 西域文學 新疆旅游 研究價值
新疆古代被稱做西域,是中國最大的行政自治區,面積占全國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處于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融合之地,地域廣袤,歷史悠久,民族眾多,風俗奇特,其歷史、民族、文化內涵和自然景觀充滿神奇色彩,因此令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也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學者的關注和研究。翻閱古今中外關于西域的書籍文獻,其浩瀚博大令人咋舌,筆者查閱了相關文獻,并將其以西域文學研究為中心做了梳理。
一、國外研究西域文化歷史的情況概述
國外學者研究西域取得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日、英、德、法、俄等國家。如,日本羽田亨的《西域文明史概論》和《西域文化史》,闡明了古代西域各國的人種、東西交通的意義、與漢民族間的關系現狀,以及各國間宗教和美術,整個回鶻時代的文明。羽溪了諦的《西域的佛教》,論及了佛教在中亞及土耳其斯坦傳播和發展的歷史。德國沃爾特施密特(Waldschmidt,A.)的《貴霜,庫車?吐魯番――中亞中世紀早期藝術導言》(萊比錫,1925年)對西域各國的藝術問題做了概述性論述。針對西域“絲綢之路”進行考證的還有日本佐口透《18-19世紀新疆社會史研究(上、下)》,就特定時期內的新疆歷史情況進行了研究。田宅米吉的《古代亞歐大路交通考》(《地理與歷史》1900年)、一雄的《絲綢之路的歷史》(研文社,東京,1979年)和長澤和俊的《絲綢之路史研究》(圖書刊行會,東京,1979年)等著作,則涉及古西域的歷史和地理交通情況。德國赫爾曼(Albert Herrmann)的《中國和敘利亞之間的古代絲綢之路》(柏林,1910)探索了《漢書》中所記載的西域各國的名稱及其里數的特點。著名的英國考古學家、藝術史家、語言學家、地理學家和探險家,國際敦煌學開山鼻祖之一――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1862年11月26日-1943年10月26日),于1900年至1931年間進行了四次中亞考察,考察的重點地區是中國的新疆和甘肅,其《西域游歷》系列著作中的《重返和田綠洲》、《從羅布沙漠到敦煌》、《穿越塔克拉瑪干》,考古范圍包括今和田地區、阿克蘇地區、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吐魯番地區、哈密地區和河西走廊一帶。在這些地區調查和發掘的重要遺址有阿克鐵熱克、喀達里克、麻扎塔格、尼雅、安迪爾等遺址,米蘭佛寺遺址和吐蕃城堡遺址,樓蘭古城及其附近遺址,焉耆明屋及其附近的石窟寺和遺址。全書以考古學為核心,基本上涵蓋了前述諸多學術領域,內容十分豐富,在考古調查和挖掘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影響力。這部著作中提及了發現的佛經殘本,為后人研究西域文學提供了材料。斯坦因的《西域考古圖錄》涉及新疆古代的歷史和文化藝術。此外還有美國著名漢學家、蒙古學家拉鐵摩爾Owen Latimore的《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其中有關于新疆的內容,從生態環境、民族、生產方式、社會形態、歷史演進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中國內地與邊疆地區各自不同的互動依存關系,討論了中國內陸邊疆歷史的豐富多樣性,展現了新疆地區獨特的歷史價值,指出了中國多民族社會文化的整合特征。法國勒內?格魯塞的《草原帝國》是世界史學界公認的關于歐亞大陸游牧民族三千年歷史的經典史著,對古代西域草原上的民族作了描述。新疆人民出版社做了一件極有意義的工作,把中西方探險家、考古學家對西域的重要研究成果編定系列,出版了《西域探險考察大系》共14冊,其中有11冊是西方探險家、考古學家的研究成果,如斯文?赫定的《羅布泊探秘》,詳盡地記錄了塔里木地區水文、地質、人口的狀況,以及撲朔迷離的羅布人,神秘莫測的樓蘭古國。瑞典貢納爾?雅林的《重返喀什噶爾》,則以一個東方學家的眼光,通過對喀什噶爾的回憶思考,對喀什噶爾歷史性的變革做了準確、客觀、入木三分的描寫。這些文獻分別從各自的著眼點對西域的地理風光、民族文化和歷史發展進行了考察和介紹。20世紀初,在新疆庫車的克孜爾千佛洞,德國新疆吐魯番考察隊的勒柯克(A.von Le Coq)發現大批寫在棕櫚葉上的梵文佛教寫經。隨后,德國著名的梵文學家呂德斯教授(Heinrich Lüders)對這批寫經進行了研究,并于1911年校刊出版了《佛教戲劇殘本》。
據筆者收集的不完全資料,國外研究涉及西域的著作非常多,研究內容較為豐富,范圍較廣,并有其精深度。但是,國外的研究多在史學考古的層面上,重在民族、歷史、人文的考察研究,對西域文學的研究和考察還比較薄弱,并且多是在考古探險的專著里有所涉及,關于西域文學的有影響力的研究專著還未見到,對新疆各民族歷史和文化價值及其旅游資源的挖掘也較欠缺,能夠從西域文學層面上關注文學與經濟、與旅游的關系,目前還沒有見到。
二、國內研究西域文學的情況述評
國內最早涉及西域的文學作品,是司馬遷的《史記?大宛列傳》和班固的《漢書?西域傳》,漢代以公主身份嫁烏孫昆莫(王)的劉細君的《烏孫公主歌》(又作《悲愁詩》)描寫了西域的居室與飲食,可算是西域漢文詩歌最早的杰作。漢代至魏晉時期,有傳播佛教的僧人,經過西域留下一些釋教的詩文,如西漢高僧安世高等。東晉時期康國高僧康僧淵,寫下了描寫胡人容貌的詩歌《答瑯琊王茂弘以鼻高眼深相戲》。唐代,詩人的浪漫主義氣質和建功立業的英雄主義精神,激勵了許多文人先后進入西域,其中有駱賓王,因為西域的經歷而寫《從軍行》,岑參的邊塞詩最豐碩,《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和《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描繪了西域奇麗多姿的生活,《火山云歌送別》、《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首秋輪臺》、《玉門關蓋將軍歌》等,則描寫了邊塞的奇俗異景,別有一番景象。高適《燕歌行》,描寫沙漠的荒涼環境,雄厚豪健、悲壯渾樸、豪邁動人。王之渙的《涼州詞》,王維的《出塞作》、《隴西行》、《從軍行》、《涼州郊外游望》等,形成了文學史上著名的邊塞詩派,他們的詩作傳頌千古,其詩句中的西域,西域廣袤奇異的自然景觀和神秘多樣的文化習俗,令人稱奇。至北宋時期,維吾爾族偉大思想家玉素甫?哈斯哈吉甫于公元1069年寫出了長達85章共計13290行的敘事長詩《福樂智慧》,是當時用回鶻文寫成的第一部大型文學作品。1072至1074年維吾爾學者馬合木德?喀什噶里編寫出了用阿拉伯文解釋突厥語詞的大型著作《突厥語辭典》,內容極其廣泛、明確,收錄了大量的獵歌、戰歌、挽歌、春歌、夏歌、情歌等三百多段,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元代,耶律楚材的《陰山》,描寫了西域天山的形象,回回人馬祖常,其詩文中也有對西域的描寫,最著名的是西域少數民族詩人貫云石、薩都剌等,其作品極富西域民族與地域特色,被古今的學者津津樂道、高度評價,還有西域散曲家馬昂夫,其作品頗為人稱贊。這些詩人及其作品堪稱古代西域少數民族文學的經典,并且在以漢族作家為主導的中國古代文學中占重要地位,享有極高聲譽。
到了清代,因為旅游、流放、戍邊等各種原因,更多的文人涉足西域并留下詩文,如洪亮吉的《天山歌》、和瑛的《題巴里坤南山唐碑》、裴景福的《三月十四日夜至長流水》等,贊美了新疆的奇異風光;林則徐的《回疆竹枝詞》二十四首,則涉及了新疆的景觀、宗教習俗等;紀曉嵐貶官新疆期間也有《烏魯木齊雜詩》一百六十首,其中大量關于新疆風土習俗的詩歌,反映了新疆的各個方面;游歷新疆二萬里的蕭雄長期接觸并深入考察新疆的風土人情,寫下了《西疆雜述詩》,其中有許多關于新疆地理風俗人事的詩歌,如《歌舞》、《喪葬》等;的左宗棠不僅在絲綢之路上留下了著名的左公柳,而且留下了屯田守邊的愛國詩《燕臺雜感八首》之三;其他如李鑾宣,流放新疆時寫有《浮云》等百余首有關新疆風土人情的詩歌,王豈孫的《西陬牧唱詞》六十首,對蒙古族、維吾爾族的民俗描寫非常精彩。這一時期還有許多描寫新疆各地風景民情和戍邊生活的西域詩歌留存于世,就不一一羅列。在現代的一些作品集中也收錄有關西域新疆的文學作品,如旅游作品選方面,張《中國旅游文選》中的《穆天子見西王母》,茅盾的《新疆風土雜憶》等,均用文學的筆法再現了西域的風土文化。
二十世紀,越來越多的學者重視對古代西域文人及文學創作的研究,我國史學泰斗陳垣先生前期的代表性著作《元西域人華化考》,從文學、儒學、佛老、美術、禮俗等各個方面考察了元代進入中原的西域人(色目人)逐漸為中原文化所同化的情況,其卷四文學篇專門講到了西域之中國詩人、文家、曲家等,對這一地域孕育出的杰出文人及其創作做了分析。在多個版本的中國文學史中,都論及西域的文人并涉及西域的文學作品,西域文學研究的專著也陸續出現。新時期以來,馬大正等《西域考察與研究》,余太山主編的《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研究》、《西域通史》將西域歷史的大致輪廓做了勾勒,其中也都論及了西域的文人。何芳川、萬明的《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話》,在研究考察中國從古代到現代的每一個歷史時期與西方的文化交流時發現,作為中西交流的陸路唯一通道,絲綢之路所處的西域,必然成為東西方關注和研究的焦點,西域在中國兩千年的文明史當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而與西域有關的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游牧民族、文人官宦,他們的事跡作為創作素材延續千年,對歷代文學創作的影響表現在很多方面,也給后人留下了很多猜想。
現代的國內學者研究西域文學的專著和論文則更為紛繁。范友悅的《論古代西域少數民族文學的特點》,對西域文學的特點做了總結,對政治諷喻性的敘事長詩《福樂智慧》的價值和意義非常重視。郎櫻的《福樂智慧與東西方文化》、段寶林編的《笑之研究――阿凡提笑話評論集》、李國香的《維吾爾文學史》等,主要表現在對西域的維吾爾族文學研究非常具體深入。黎薔的《西域文學藝術的戲劇化》,對新疆的文學藝術的形成和特征做了論述和分析。研究有關西域邊塞詩人與創作的論文也非常豐富,這些論文和專著,以及一些山水旅游文學的研究專著,都從不同的層面,分析探討了古代西域的作家和作品,對西域文學孕育的土壤和生存發展的空間進行了研究。因為篇目實在太多,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三、新疆研究西域文學的現狀
對古代西域的文化名人和文學資源最為關注,投入最大熱情、進行執著研究的當屬新疆的學術研究機構,以及身處新疆或者曾長期生活工作于新疆的一些學者和文化工作者。上世紀八十年代,新疆人民出版社傾力出版了歷代西域文學家作品研究叢書,包含詩抄、選注、評傳、游記類十本書,囊括了古代西域著名文人及作品。鐘興麒、王有德選注的《歷代西域散文選注》,旨在介紹自漢代至明清反映西域風土人情和開發建置的優秀散文,幫助人們認識了解西域的過去。新疆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編的《福樂智慧研究譯文選》和《福樂智慧研究論文選》、阿不都克里木?熱合曼主編的《維吾爾文學史》、王堡與雷茂奎主編的《新疆民族民間文學研究》、郝延霖主編的《西域文學論集》、新疆民間文藝家協會編的《瑪納斯研究》等,一系列書籍相繼出版,推動了新疆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發展,成果日趨深入和全面。周珊與朱玉麒主編的《西域文學與文化論叢》,第1輯收錄近30篇關于西域文學的論文,其中有18篇涉及了西域文學具體的作家、詩人、作品和文學藝術的樣式,尤其對生活在西域的維吾爾族、蒙古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等的文學進行了研究和闡述。張玉聲的《試談西域文學特點》和《談西域文學的兩翼》兩篇論文,對西域文學的發展特征及分類做了很有代表性和說服力的分析和論述。胥惠民的《各族人民團結建設和保衛邊疆的贊歌――漫論西域詩的愛國主義》和《古代西域文學論綱》,認為“西域文學由三部分構成,即各族人民用自己母語創作的作品,或者他們到中原以后用漢語創作的作品,以及內地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到西域后創作的描繪邊疆各族人民生活以及山川風貌的作品”。新疆龜茲研究所副研究員彭杰的《中的龜茲史跡》分析了西域詩歌對龜茲的描述。陳冬季、蔡宇知的《西域文化論稿》,詳細闡述了西域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包括西域民族原始文化――巖畫、西域民族精神的原始形態――薩滿教、西域民族精神的藝術形態――古代文學及西域民族人生歷程的宗教化――人生禮儀等。沈子華的《新疆多元文化的形成》,對新疆的民族文化的形成做了分析和論述。薛天緯、朱玉麒主編的《中國文學與地域風情:文學遺產西部論壇論文選萃》,收錄了近30篇學術論文,圍繞著地域與文學的關系問題展開了集中討論,研究者們不僅把地域理解為文學創作、作家活動的客觀背景,而且看做滲入文學內質中的能動因子。其中有不少篇目涉及西域文學中的神話傳說、詩歌的發展及西域文人和藝術等內容。近年來,疆內的一些高校還出現了專門的研究機構,2006年新疆師范大學成立“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并創辦學術論集《西域文史》,由科學出版社出版,每年一輯,是新疆本土與世界學術潮流相呼應的集刊,顯示了新疆師范大學西域研究學科已經躋身于該領域世界學術之林,并且獲得了很好的成就。朱玉麒教授的《徐松及其西域著作研究述評》,對截止到2004年以前有關徐松的生平、學術及西域著作和其他著述的研究情況進行了詳細的綜述與評價,《中古時期吐魯番地區漢文文學的傳播與接受:以吐魯番出土文書為中心》,認為吐魯番文書從外形到內在的“雙重碎片”模式,以其豐富性、多樣性,構建了中古時期吐魯番漢文文學傳播與接受的過程與現場。這些成果令人振奮,也鼓舞更多的學者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在文學作品的研究方面,中央文史研究館吳藹宸先生選輯的《歷代西域詩鈔》,共搜集了漢魏唐宋元明清各代內地部分詩人文士吟述我國西部邊疆地區人情風物的詩歌一千余首,材料頗為豐富。當代學者星漢所著《清代西域詩研究》,對西域文學作品的搜集整理更細致和深入,該書對西域歷史、民族、文學文化的傳承研究和作品研究可謂豐富,從中可見古代西域詩的大體面貌。還有胥惠民教授選編的《現代西域詩抄》,將西域文學作品的研究延續到了現代。2000年孫鋼主編的《當代西域詩詞選》(庚辰版),2012年鄧世光主編的《當代西域詩詞選》(戊子版)等,則集中收錄了當代文人描寫、謳歌西域人文、景觀、民俗、風情的詩詞。
2012年8月31日,由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新疆師范大學聯合主辦的“唐代西域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師范大學召開。來自內地各省市自治區、臺灣地區、香港,以及韓國、新加坡、日本、美國的140余位唐代文學研究專家及學者出席了此次學術會議。與會者就唐代西域與文學研究的最新成果進行了交流,并實地考察了吐魯番、吉木薩爾、庫車等地的唐代文明遺存。這些活動表明西域文學研究成為世界范圍內史學界和文學界共同關注的對象,西域學(或曰絲綢之路學)已經成為國際“顯學”,“西域熱”高漲。
西域文學的研究成果是豐碩和頗有建樹的,但是我們看到,新疆針對西域文學的旅游資源的研究和開發還是比較薄弱的,與內地的此類研究相比是滯后的。自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西域文學與社會經濟的聯系受到重視。金璐在《新疆文化旅游發展路徑選擇》和《論新疆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兩篇論文中,以新特的地緣、人文優勢為基礎,研究了當前新疆文化旅游發展的狀況、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認為新疆文化旅游產業應將新疆豐富的各民族文化融入到秀美的自然景觀中,構建新有的人文景觀,充分挖掘新疆旅游產業中的現代文化內涵。還有一些關于西域文學與新疆旅游的研究的學術論文,如闞耀平、焦黎、蒙莉的《新疆文化遺址旅游資源及開發思路》,提出了對新疆文化遺址旅游資源開發很有價值的建議。鄭亮、王開元的《唐、清邊塞詩對西域旅游文化貢獻之比較》,認為唐代文人“開創了游邊旅塞的航道”,他們的“邊塞山水詩奠定了中華民族對西域旅游的審美情趣”,而清代文人“對歷史、地理、風俗、人情、風土的詳細記錄,為今日的西域旅游增添了歷史的民俗的文化內涵”。他們的詩歌“為今日的旅游風俗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魏凱旋的《新疆旅游景觀藝術中的形象仿生設計》,從藝術的角度出發,運用建筑學和仿生學的知識,對新疆旅游景觀的設計提出了一些新想法,對拓寬我們的研究視野有啟發意義。道爾基、李煜輝的《漢唐絲綢之路文化內涵與新疆現代旅游業發展對策》,分析了新疆旅游業對“絲綢之路”的利用現狀,指出旅游產品的開發對西域的“文化及歷史內涵挖掘不足”。石利娟的《古代漢族西域散文中的新疆自然人文特色研究》,則梳理了歷代西域散文作家的作品對新疆地域、文化、風情的描述。盛春壽的《北庭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思考》,因其提到的遺址與中國唐代邊塞詩人及作品的密切關系,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梳理文獻時,我們注意到,國內一些學者專家重視文學與旅游的關系研究,注重挖掘文學資源在旅游景觀中的價值,尤其內地這方面的論文等研究成果很多,如張維亞的《文學旅游地的遺產保護與開發》,丁晨的《論文學的旅游價值與文學旅游資源的開發》,徐秀敏的《淺論旅游文學在發展旅游事業中的價值》,喻學才的《論文學名著型模擬景觀的開發》,楊秀玲、王軍華的《試論我國文學藝術旅游資源的開發》,張暢的《論文學旅游資源的價值與開發策略》,余靖華、李江風、劉蕊的《文學旅游開發驅動要素及局限性研究》,孫杰的《論文學與旅游的勃興互動》,陶少華的《體驗經濟視角下的文學旅游發展策略――以文學作品的旅游開發為例》,等等。這些論文都從文學與社會經濟關系的角度出發研究文學與旅游經濟的關系,都意識到文學對旅游的影響作用,都在努力探討開發文學旅游資源的途徑和策略。因此讓國內外旅游者看到內地的許多風景名勝點,在當地學者的關注下,努力挖掘文學對旅游的促進作用,在許多景區都能夠感受到文學與旅游的緊密聯系。內地做得有聲有色,但是在新疆的很多景區,致力于西域文學的旅游資源開發的研究成果,目前還是極為少見的。內地的經驗和成功之處對我們的研究應該是極具啟發的。
四、研究西域文學資源對新疆旅游經濟影響的意義
我們看到,西域文學的研究成果在新疆在學界已經取得矚目成就,區內外學者從文學價值、文人創作緣由的角度研究西域文學的成果非常豐富,從民族、區域層面研究“西域文學”的價值和影響的也比較充分,從文學遺產的實用性層面――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的角度關注“西域”的較少。到目前為止,把西域文學與新疆旅游發展聯系起來,探討西域文學對新疆旅游的影響及其資源在新疆旅游經濟中的開發與利用,這方面的成果還是很不夠的。筆者認為,西域文學資源對新疆旅游經濟影響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西域文學作品對新疆的旅游業具有廣告和宣傳的作用。眾多來新疆旅游的人,是被西域邊塞詩中的“天山”和“大漠”所引領,是被《西游記》中的火焰山所吸引,是被塞外的奇景和民俗所吸引。西域文學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對西域文學的旅游資源進行研究,是西域文學研究領域和范圍的延伸和擴展。
2.西域文學能夠向旅游者傳導新特的民族文化內涵及價值,滿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新疆這塊寶地,歷史悠久、民族眾多,積淀的文化底蘊和文學瑰寶是神奇瑰麗的,也是豐富多彩的。這種文化內涵和價值,是需要西域文學作品向旅游者進行傳遞和解讀的。西域文學資源能夠成為許多旅游地的點睛之筆,重視并努力挖掘西域文學資源的旅游價值,是在開發一座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的寶庫。
3.西域文學提高了那些來新疆旅游的游客的興趣。西域文學知識能夠使游覽者在面對新疆的蒼茫遼闊、神奇雄偉的自然景觀時,因為名篇佳句的引導和感召,心生豪邁、情緒高漲,為文動情、為景動容。可見西域文學對游客是十分重要的,它能讓旅行充滿詩情畫意,給游客增添無窮樂趣。
研究西域文學對當代新疆旅游經濟的影響,借助文學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實現推進新疆民族文化發展的大目標,我們可以做的工作還有很多。“西域”研究還可以從文學與旅游價值的可利用、可開發、可操作性方面取得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英]奧雷爾?斯坦因,著.劉文鎖,譯.重返和田綠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英]奧雷爾?斯坦因,著.趙燕等,譯.從羅布沙漠到敦煌[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英]奧雷爾?斯坦因,著.巫新華,譯.穿越塔克拉瑪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英]奧雷爾?斯坦因,著.殷晴,等譯.沙埋和闐廢墟記[M].烏魯木齊:新疆美術出版社,1994.
[5][瑞]斯文?赫定,著.凌頌純,譯,馬忠英逃亡記[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
[6][瑞]貢納爾?雅林,著.崔延虎,等譯.重返喀什噶爾[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
[7][德]阿爾伯特?馮勒柯可,著.陳海濤,譯.新疆的地下文化寶藏[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8]余太山.西域文化史[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5.
[9]耿世民.新疆歷史與文化概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10]尚衍斌,西域文化[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11]陳冬季,蔡宇知.西域文化論稿[M].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9.
[12]蔡鴻生.唐代九姓胡與突厥文化[M].北京:中華書局,1998.
[13]馬大正等.西域考察與研究[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14]拓和提著.維吾爾歷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
[15]陳垣.元西域人華化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6]榮新江著.粟特人在中國――歷史、考古語言的新探索[M].北京:中華書局,2005.
[17]周菁葆,邱陵,絲綢之路宗教文化[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18]吳藹宸.歷代西域詩鈔[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
[19]鐘興麒.王有德選注,歷代西域散文選注[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10.
[20]新疆師范大學西域文史研究中心,西域文史[C].北京:科學出版社,1-5輯.
[21]薛天緯,朱玉麒.中國文學與地域風情:文學遺產西部論壇論文選萃[C].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22]星漢.清代西域詩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3]袁志廣,劉琳.天山南北的民俗與旅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5.
[24]樊傳庚.新疆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25]周珊,朱玉麒主編.西域文學與文化論叢[C].第1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12.
[26]張玉聲.試談西域文學特點[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2).
[27]張玉聲.談西域文學的兩翼[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1).
[28]胥惠民.古代西域文學論綱[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5,(1):1-8.
[29]范友悅.論古代西域少數民族文學的特點[J].語文學刊,2012(13):10-12.
[30]闞耀平,焦黎,蒙莉.新疆文化遺址旅游資源及開發思路[J].干旱區地理,2000,2:149-154.
[31]鄭亮,王開元.唐、清邊塞詩對西域旅游文化貢獻之比較[J].昌吉學院學報,2003(4).
[32]黃耀麗,吳兆寧,鄭堅強.基于區域競爭力對比的新疆旅游資源開發分析[J].干旱區地理,2006(3).
[33]道爾基,李煜輝.漢唐絲綢之路文化內涵與現代新疆旅游業發展對策[J].文博,2010(3).
[34]石利娟,余紅蓮.新特的自然人文氛圍與清代西域邊塞詩[J].新疆社科論壇,2006(1):89-93.
[35]石利娟,古代漢族西域散文中的新疆自然人文特色研究[J].石河子大學學報,2011(1).
[36]金璐、劉會強.新疆文化旅游發展路徑選擇[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11(5):79-85.
[37]金璐,論新疆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模式[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12(3):38-45.
[38]孫杰,論文學與旅游的勃興互動[J].赤峰學院學報,2006(1).
[39]陶少華.體驗經濟視角下的文學旅游發展策略――以文學作品的旅游開發為例[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3).
[40]張暢,論文學旅游資源的價值與開發策略[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2(2).
[41]余靖華,李江風,劉蕊.文學旅游開發驅動要素及局限性研究[J].理論與改革,2009(1).
[42]陳學軍.基于旅游資源學視角的文學藝術的特征與功能[J].黑河學刊,2010(10).
[43]張維亞.文學旅游地的遺產保護與開發[J].旅游學刊,2007(3).
[44]丁晨.論文學的旅游價值與文學旅游資源的開發[J].湖南社會科學,2006(2).
[45]肖洪根.再論文學旅游資源的開發[J].華僑大學學報,1998(3).
[46]朱湘輝.試論古代山水文學作品的導游作用[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