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鄉鎮企業論文

鄉鎮企業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4-21 18:43: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鄉鎮企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鄉鎮企業論文

篇(1)

1.鄉鎮企業管理創新的組成部分。

堅持管理理念創新。管理理念是一個企業的精神文化,是思想上的指導,在企業管理中起到主導的作用,伴隨著社會環境的發展和變遷,外部環境的改變一定程度上影響管理理念,是企業的靈魂。堅持組織結構管理。管理組織結構包括決策結構、信息結構和動力結構三大部分三部分形成樹狀結構,使得信息、資源組織管理更加的清晰化,使企業的管理更加完善。堅持管理制度。制度能夠規范各個組織成員的責任和權利,普遍的適用于各個人員,是企業的一般準則,最終起到的是約束作用。同樣管理制度還受到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的影響。堅持作風管理。作風管理是管理各個組織成員的價值取向,約束在作風管理下的行為,個人的作風管理受到管理理念、組織結構和制度的影響。通過作風管理使得企業成員形成以企業為重的觀念,堅持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實現企業目標。堅持科學的管理方法。管理過程中會出現一系列的決策,不同的素質和水平,決定著個人的決策能力,建立科學的管理方法,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決策者是否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完全取決于科學的管理結果,決策是否正確,決策者能否正確判斷,這對企業的成敗也具有重要影響。

2.鄉鎮企業管理創新的發展趨勢。

現階段利潤最大化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但是轉變觀念迫在眉睫,逐漸形成以管理的唯一主題,成為當今時代的特點。過度的追求利潤最大化,會嚴重的阻礙著企業的發展,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國際形勢,知識、技術產品等創新發展已成為時代的主題,創新已然成為現代企業面臨的重要的課題研究對象。新的世紀,企業之間逐漸形成虛擬的合作,合作網絡集團,供應鏈合作,國際戰略聯盟,不只是產品和服務,更多的是技術合作的專業技術和核心競爭力,通過合作,整合資源,彌補的缺陷與局限性。員工技能和專業技術知識是競爭的優勢,同樣是重要的資源,員工的互相協作、知識管理、組織學習能力等成為企業培訓的核心。

二、促進我國鄉鎮企業管理創新的戰略措施

1.管理觀念的創新。

傳統的管理理念會使企業越來越落后,嚴重的違背市場的發展規律,只有采取新的管理理念才能可持續發展。同樣高管的創新理念對企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管們必須明確責任和義務,堅持管理掌握和了解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結合實踐經驗,才能不斷的制定出適合自己企業的管理模式、機制和方法。

2.企業組織的創新。

只有創新才能不斷的注入新的活力,帶來全新的理念,新的政策才能落到實處。現階段鄉鎮企業多采用集權制,組織結構采用線制或直線職能制,導致協調性和應變能力較差,所以新的組織結構能夠使得企業的發展更加的長遠,組織體系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3.堅持.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

企業發展的核心力量是進行技術創新。新的理論、技術和方法,可以使資源配置得到最大限度的優化,并且改善高耗能、污染重的問題,使生產出的產品更具有科技含量。技術的創新更加離不開技術的創新,更加需要人才的支持,如何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人才是企業獲得效益的重要途徑。新世紀,企業的競爭最終就是人才的競爭,要善于發現和培養人才,了解人才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為企業創造出優秀的產品。

4.堅持營銷方法創新。

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推銷自己的產品,是企業面臨的挑戰,國家化的市場環境必須運用各種營銷的方法,掌握市場行情和消費觀念,明確市場定位,采用多變的營銷方式,推銷出自己的商品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通過服務體系的創新。充分的運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運用電子商務,進行服務體系的不斷深化和改進。例如進行網絡技術,搜集與鄉鎮企業相關的各種信息,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和網絡市場,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完善鄉鎮企業的服務體系。

5.健全規范的人事分配制度,人員構成成份比較復雜。

員工缺乏積極的行動性,領導管理較難很難管理,不敢管、搬不動,甚至會帶來更大的麻煩。很多員工勞動態度不好,技術不好,待遇分配不平衡現象嚴重,嚴重影響勞動的積極性,更談不上發揮創造性。如何發揮應有的作用是關鍵,現階段鄉鎮組織宏觀調控及審計、監察管理。堅持巡查,科學地、客觀地、明確地、定崗、定員,進行直接的勞動定額分配管理。公平,實現公正,公開的競爭,適者生存,堅決杜絕人員腐敗,如不適應工作條件,就直接下崗。市場經濟體制已經進入較完善的階段,規范的、合理的人員分配制度是企業具有堅強執行力的重要標志,它是鄉鎮企業經營正常運行的有力保障。

三、結語

篇(2)

寫作科技小論文,開篇引題,顯示了研究問題的實在性,激發讀者順藤摸瓜的愿望。如某同學撰寫的《一道容易解錯的力學題》一文,作者開頭就擺出了一道同學們很熟悉而又容易出錯的力學題,并將錯誤的解答過程陳述給讀者,引起讀者的強烈的興趣,而急于讀完全文,以知道這道題究竟錯在何處。

2、揭示背景法

將研究的問題,放置到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和大背景下,讓讀者在較高的層次體味其研究的意義乃至方向性。如《鄉鎮工業環境污染防治對策》一文是這樣開頭的:“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迅速崛起和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使農村經濟發生了一系列深刻變化。在一些發達和比較發達地區,鄉鎮企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伴隨著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鄉鎮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和對生態的破壞影響日益突出。

這一開頭就將研究的問題與命題的發展趨勢,當今鄉鎮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和對生態的破壞影響緊扣一起,使人們認識到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

3、指出危害法

許多爭鳴、糾錯的小論文,常常指出某些弊端,讓人們驟然心驚,曉知解決問題的緊迫性。

4、概述論點法

在前言部分,作者將主要觀點集中呈現給讀者,給人一種整體感,這無異于交給讀者一串鑰匙,往下閱讀便是嘗試去打開一扇扇大門。

5、設置疑問法

設置疑問主要是給讀者留下懸念,讓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迫不及待地關注研討的問題。

以上是寫好科技小論文開頭的五種方法,值得說明的是開頭的方法不勝枚舉,且各種方法常常是有機結合,滲透并用。

四、分述要點

經驗材料繁多復雜,怎樣使它們井井有條地統一于中心論點呢?在小論文的主體部分,采用分條論述的方法,往往得心應手。這種寫法的好處是條理性強,層次清楚,給人全面深刻的立體感。當然,每個觀點,都必須是深思熟慮的結晶,概述性要強,客觀性要強,創新性也要強。

文章開頭處于定調的特殊位置,歷來為寫作者們重視。古人云:”若起不得法,則雜亂浮泛”。開頭部分雖短,卻是全篇的有機組成部分,提示作者的思緒和對眾多材料的截取,因此落筆之前必須對全篇有總體把握。

科技小論文的開頭,不一而足,并無固定的格式,但卻有章法可循,這就需要對各種開頭的技法細加領悟,根據寫作實際靈活運用。

1、例題引路法

寫作科技小論文,開篇引題,顯示了研究問題的實在性,激發讀者順藤摸瓜的愿望。如某同學撰寫的《一道容易解錯的力學題》一文,作者開頭就擺出了一道同學們很熟悉而又容易出錯的力學題,并將錯誤的解答過程陳述給讀者,引起讀者的強烈的興趣,而急于讀完全文,以知道這道題究竟錯在何處。

2、揭示背景法

將研究的問題,放置到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和大背景下,讓讀者在較高的層次體味其研究的意義乃至方向性。如《鄉鎮工業環境污染防治對策》一文是這樣開頭的:“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迅速崛起和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使農村經濟發生了一系列深刻變化。在一些發達和比較發達地區,鄉鎮企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伴隨著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鄉鎮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和對生態的破壞影響日益突出。

這一開頭就將研究的問題與命題的發展趨勢,當今鄉鎮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和對生態的破壞影響緊扣一起,使人們認識到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

3、指出危害法

許多爭鳴、糾錯的小論文,常常指出某些弊端,讓人們驟然心驚,曉知解決問題的緊迫性。

4、概述論點法

在前言部分,作者將主要觀點集中呈現給讀者,給人一種整體感,這無異于交給讀者一串鑰匙,往下閱讀便是嘗試去打開一扇扇大門。

5、設置疑問法

設置疑問主要是給讀者留下懸念,讓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迫不及待地關注研討的問題。

以上是寫好科技小論文開頭的五種方法,值得說明的是開頭的方法不勝枚舉,且各種方法常常是有機結合,滲透并用。

四、分述要點

篇(3)

[關鍵詞] 鄉鎮企業 員工流失 對策研究

江西省是中部地區六省(山西、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之一,同相鄰的浙江、福建和廣東省相比,經濟發展很落后,但是由于周邊省市經濟發展得比較好,江西省90%的外出務工人員都集中在這三個省,經歷了近20年的打工生涯的江西人不少帶著在外務工獲得的經驗、技術,以及人脈,依托江西的地理優勢,回鄉創業,江西省政府也大力支持鄉鎮企業的發展,提倡“全民創業”。

一、江西鄉鎮企業員工流失的現狀分析

江西省鄉鎮企業的數量從1998年的143.5萬個增加到2006年的151.7萬個,而從業人數從1998年的822.7萬人降低到2006年的815.5萬人,2007年暑假筆者走訪了江西、浙江、福建和廣東省的部分鄉鎮企業,四個省的鄉鎮企業面臨的共同的問題是人力資源的的流失,其中以江西省的最為重要,不少鄉鎮企業由于員工的匱乏導致生存困難。浙江,福建和廣東的經濟比較發達,相應的人才市場、勞務市場等中介服務市場比較完善,流失的員工在短時期內比較容易補充。江西省的鄉鎮企業需要的員工大部分是家族成員,或者是通過企業家自身的人脈聯系到的員工,但是隨著企業的發展,這些員工是遠遠不夠的,不少企業家花費高成本從云南、貴州等省市聘請員工,但是這些花好價招聘過來的員工在半年之后往往會相繼離職。一家企業在半年內從云南招來的70名員工流失了67名。就在筆者的走訪過程中,企業主一致反映的問題不是資金不是技術,而是人員。特別是在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企業,員工的嚴重流失導致的后果更為嚴重。鄉鎮企業陷入了“招人難”、“留人更難”的圈子。

本文主要分析江西鄉鎮企業員工流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研究控制員工流失的對策。同時因為政府在江西省鄉鎮企業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本文在分析江西鄉鎮企業員工流失原因及對策研究中分別從政府和企業自身兩方面進行分析。

二、江西鄉鎮企業員工流失的原因分析

1.政府行為導致員工流失的原因

(1)對企業缺乏有效監督。江西省的不少政府更多的是偏向企業主的利益,對于鄉鎮企業主未及時執行相關勞動法律法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造成企業工作環境惡劣,勞保防護用品不齊全。員工即使受到企業的不公正待遇也難以及時得到改善。

(2)對鄉鎮企業主管理觀念缺乏正確的引導。鄉鎮企業主因為知識水平,以及資金方面的原因,在發展中難免有點短視,缺乏長期發展的打算,缺乏正確科學的管理理念;對員工缺乏人文的關懷和正確的用人理念。政府對企業主缺乏相應的管理知識的培訓。

(3)對本土員工缺乏相應的培訓。本土員工是鄉鎮企業員工的主要來源,但是由于留在本土的員工都是年齡較大,文化、技術水平較低的員工,這樣的員工只有經過培訓之后才能上崗。單個企業往往支付不起高額的培訓費用,政府集體進行培訓的措施比較少。

2.企業自身導致員工流失的原因

(1)薪資福利低。薪資福利是員工最看重的,由于國家一些保障勞動者利益的規章制度企業主執行不到位,導致員工薪資福利低。企業內部的罰款措施很多,不少員工的工資一半被企業主以各種形式扣除,拖欠工資的情況時有發生。

(2)工作環境惡劣、工作強度大。江西鄉鎮企業大都是通過銀行貸款和個人出資建立,所以資金投入有限,企業作業環境簡陋、勞保防護用品不全,員工發生工傷的幾率很高。由于江西鄉鎮企業都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機械化水平低,員工作業主要靠體力,每天工作時間經常在12小時以上,節假日也基本上沒有休息,工作強度非常大。

(3)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江西鄉鎮企業人才激勵手段單一,只強調物質激勵,忽視精神激勵。在物質激勵上,也只有薪資部分,且薪資水平往往也偏低,對外缺乏競爭力;對內,家族內外人員薪資水平相差懸殊,分配不公,難以實現內部公平性;結果員工業績得不到體現和獎勵,必然導致員工流失。

(4)員工缺乏被尊重感、歸屬感。由于江西鄉鎮企業主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和江西鄉鎮企業的員工大部分是家族成員,導致他們不能擺正在企業中正確位置,不能公平對待員工和家族員工,使員工不能融入企業,總是感覺自己是外人。

企業主一直把員工當外人看,不少員工想多了解一點對企業發展有用的信息的時候,往往會收到企業主的猜疑,辦事積極性受到打擊。

(5)缺乏培訓和晉升機會少。大多鄉鎮企業對員工培訓重視不足,沒有了培訓員工也就失去了學習新知識和提升自己的機會,不少年輕的員工離職率高都是因為在這個企業學不到新的知識和技術。由于江西省的鄉鎮企業需要的員工大部分是家族成員或者是通過家族成員介紹的朋友,對于外來員工很難有提升的機會,很多企業都是任人唯親。外來工作人員的能力強的經常受到排擠,使得外來工作人員職業發展上沒有前景。

三、控制江西鄉鎮企業員工流失的對策

1.政府改善員工流失的對策

(1)政府應加大對保障勞動者權益的規章制度執行狀況的監督、新的《勞動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勞動合同法》的頒布給員工利益帶來了一個更全更完整的法律保障,但是很多企業主根本不能按照合同法的規定來保障員工的利益。地方政府在這方面應該加大監督,對沒有執行新的《勞動合同法》企業主進行處理。

(2)政府應對鄉鎮企業主進行培訓提高其管理水平。由于江西鄉鎮企業的員工大部分是家族成員,鄉鎮企業主在用人上往往存在錯誤的認識,政府對鄉鎮企業領導者進行培訓,能提高他的管理水平,改變鄉鎮企業領導者的用人觀念,讓其明白不是任人唯親,而是任人唯賢。對員工多點關心,而不是用懲罰制度來威脅員工。

(3)政府應對鄉鎮企業的員工進行培訓提高他的技術水平。江西鄉鎮企業規模小、資金有限同時,各地的鄉鎮企業的發展一般呈現出企業群落的趨勢。比如說在江西省金溪縣的鄉鎮企業主要有兩大塊,一是種桑養蠶;一是水晶加工。單個企業一般難以承受對員工培訓費用的支出,政府則有更多的資源可以用,費用平攤到每個企業就比較低,可以使資源得到充分使用。

2.江西鄉鎮企業自身控制員工流失的對策

(1)提高員工的薪資福利待遇。嚴格執行新的《勞動合同法》,切實提高員工的薪資福利待遇,企業為員工及時辦理各項社會保障福利,如社會醫療保險、社會失業保險及社會養老保險等等,使員工對企業產生好感和信賴。同時因為物價上漲的幅度大,企業應該的工資水平也應該考慮到物價的原因。

(2)改善工作環境、降低勞動強度。企業應該以人為本,克服困難加大投入改善員工的工作環境和購置完備的勞保用品,提高企業的機械化水平,減輕員工的工作強度和工作時間。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工作環境及時改善。

(3)改變管理者的用人觀念。任人唯親也是導致員工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江西鄉鎮企業的員工大部分是家族成員,管理者的用人觀念如果不正確,往往直接影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心里感覺不平衡。改變管理者的用人觀念,樹立正確的用人觀念,管理者能做到公正公平,使有能力的員工晉升到更好的職位,待遇也相應提高,這樣能提高員工的工作的積極性,使員工更容易融入企業,與企業一起成長。

(4)完善激勵制度。鄉鎮企業的要留在員工,完善激勵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不能只有物質激勵,沒有精神激勵,也不能只有精神激勵,沒有物質激勵,而應該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同時使用。首先,在提供薪酬和福利等物質激勵時,要調查市場薪酬,了解市場薪酬水平,據此制定出有外部競爭力的薪酬體系;同時,將員工的薪酬與業績掛鉤,通過建立公正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實現薪酬和績效的公平分配。其次,鄉鎮企業在重視物質激勵的基礎上,更要加強精神激勵的價值,實現激勵的多元化,采用多元化的福利和利潤分享,滿足員工不同層次的需求,不斷進行精神激勵創新,真正地尊重員工,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達到事業留人、情感留人的目的。

總之,江西省鄉鎮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員工作為企業最重要的財富需要得到足夠的重視,對員工足夠的好,才不至于導致招人難,留人更難。

參考文獻:

[1]賀佳:重慶國有企業技術人才流失內在動因與對策研究[D].學位論文

[2]斯蒂芬?P?羅賓斯:組織行為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篇(4)

論文摘要農村技術市場是科技與經濟的橋梁。文章介紹了山西省農村技術市場的發展形勢及存在的問題,并對如何發展山西省農村技術市場提出了5點具體意見。

1山西農村技術市場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農業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自主的基礎,而我省發展農業面臨著土地減少、水資源貧乏、人口增加等諸多制約因素。要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使我省5年實現糧食自求平衡、農村達小康目標,關鍵在于依靠科技進步。

農村技術市場是科技與經濟的橋梁。發展和開拓農村技術市場,加速溝通科技部門與農業和鄉鎮企業的聯系,加速農業和鄉鎮企業科技成果由知識形態向商品形態、由潛在生產力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縮短農業科技與農村經濟一體化進程,才能實現科技興農。

山西省農村技術市場發展形勢一直較好,特別是國家科委于1992年確定洪洞縣、襄汾縣為全國農村技術市場試點縣后,我省農村技術市場得到長足發展,涌現出一大批技術市場先進縣和鄉,如朔州城區、夏縣、侯馬市、壽陽縣、大同市小南頭鄉等。但也存在許多問題:一是農村技術市場管理薄弱,大多數技術市場管理機構無編制、無人員、無經費,難以開展經常性的管理和服務工作;二是缺乏發展和開拓農村技術市場的優惠政策,難以調動科技人員、鄉鎮企業和農民的積極性;三是普遍沒有實行技術合同,現有的技術市場優惠政策難以落實;四是技術信息少、資金少,難以轉化技術成果;……。

目前,要發展和開拓農村技術市場,就必須逐步解決農村技術市場存在的上述主要問題,同時要加強和開發農村技術市場的服務功能,扎扎實實為農業和鄉鎮企業辦一件或幾件實事,轉化一項或幾項技術,推銷一個或幾個新產品,逐步把農民及鄉鎮企業吸引到技術市場上來,靠技術市場求生存、找出路、謀發展。

2關于發展山西農村技術市場的幾點意見

(1)緊緊圍繞山西省科教興農的5大重點工程吸收、應用、推廣新技術。

種子工程、節約灌水工程、旱作農業工程、農畜產品加工工程、人才開發工程等5大重點工程的完成,要靠科技,要靠科技成果的轉化。為此,要充分發揮農村技術市場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凡有利于完成5大重點工程的科技成果,應及時匯報、積極吸引、認真推廣。其中:種子工程:應抓選育,引進優質高產新品種,有條件的縣,應逐步形成新品種選育、引進、試驗、生產一條龍服務。節約灌水工程:應研究當地的實際情況,引進、推廣先進節水技術,有條件的,可引進高效節水技術設備。旱作農業工程:應抓改土和保墑新技術和設備。農畜產品加工工程:應抓農畜產品保鮮、加工、儲運、包裝技術和設備。

人才開發工程:應抓緊對農民的科技培訓,特別是宣傳普及實用技術,培育農民科技人才。

(2)積極為省科委確定的龍頭企業服務。

山西省科委為了打好科技扶貧攻堅戰,搞好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1997年培育和完善了大約100個以科技為先導的“公司加農戶”龍頭企業。農村技術市場應把壯大龍頭企業作為今后的一項重要任務。一要加強與龍頭企業的聯系,深入了解龍頭企業的產品結構、技術現狀、農戶要求及存在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二是盡快研究掌握龍頭企業對科技成果的需求,有的放矢地開展服務工作,引進科技成果,幫助技術改造等,提高龍頭企業的經濟效益;三是協助龍頭企業引進人才和資金,促進龍頭企業攀登新高峰;四是發現和培育各行各業的新的“公司加農戶”龍頭企業;五是不斷總結農村技術市場為“公司加農戶”龍頭企業服務的經驗,并在適當的時候,召開專門會議交流、研究。

(3)建立農村技術市場網絡,交流情報,開展聯銷。

農村技術市場受縣域和地(市)域的影響,各方面的交流都比較困難,因此建立省、地(市)、縣(區)、鄉(鎮)四級技術市場網絡交流情報、開展聯銷十分必要。

交流情報。即要求省、地(市)、縣(區)、鄉(鎮)四級科技部門各指定一名技術市場管理人員負責搜集農村技術市場買賣雙方的供求信息,然后由下而上逐級傳遞,每傳遞一次,接受部門應整理、過濾一次,對本地區能夠消化的供求信息,不再向上傳遞。反之,仍應向上傳遞,一直傳遞到省技術市場管理辦公室。省市場辦對下邊傳遞的供求信息應認真對待,整理后輸入計算機,并盡快將供求信息傳遞到有關部門,然后將供求銜接情況逐級或直接反饋回去。

開展聯銷。聯銷是技術市場服務的一種形式,負責農村技術市場技術信息供求的人員可兼任聯銷員。聯銷員的主要責任是負責技術成果和新產品的銷售。聯銷方法同情報交流。聯銷側重推銷縣“龍頭”企業產品、各種優良品種、各種新肥料、新的農作方法以及適合農業和鄉鎮企業的科技成果。

(4)開展技術市場“結對”活動。

技術市場“結對”是指省、地(市)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科協、高新技術企業等具有新技術開發能力或擁有大量技術信息以及能夠開展技術咨詢或服務的單位與縣結成一對,通過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促進農業和鄉鎮企業經濟的發展。1996年,太原市科技咨詢中心與平遙縣結對,該中心到平遙縣技術信息,平遙縣到太原市考察技術,彼此建立了感情,取得了信任。“結對”有利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有利于促進城市、農村技術市場并肩發展。今后應把技術市場“結對”活動列入各級科委技術市場管理部門的工作重點。1997年年底,各地市均應建立一個技術市場“結對”試點。“結對”的對象可以自已找,各級技術市場管理部門亦可牽線搭橋。根據情況,1998年將召開一次技術市場“結對”經驗交流會。

篇(5)

論文關鍵詞:蘇南模式現代農業,生態旅游后集聚

 

改革開放初期,蘇南以鄉鎮企業的發展創立了蘇南模式,30多年過去了,蘇南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經濟發展走在全國的前列。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經濟增長方式開始轉型,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蘇南地區,其發展的方向和模式發生了哪些變化?有何經驗和做法值得借鑒?為此,我們重點考察調研了無錫市錫山區錫北鎮寨門村晨東農莊和蘇州吳江市同里靜思園,并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

從無錫蘇州經濟發達的現實出發,結合兩個個案所在鄉鎮非農產業高度集聚的特征,我們提出了后集聚時期生態農業與旅游發展模式這一重要觀點,以期對其他地區的發展能有所啟發。

1、兩個案例分析

1.1晨東農莊

晨東農莊位于無錫市錫山區錫北鎮寨門村,占地1000余畝,以園林、茶葉、花卉、苗木綜合開發利用為主題旅游論文,集園林觀賞、生態養殖、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綠色產業園。農莊始建于2003年左右,目前累計投資1300余萬元。農莊建有茶園、孔雀養殖園、靈芝養殖園、魚塘、苗圃、飯店、靈芝研究基地等。目前農莊主要收入來源于茶葉銷售、飯店經營。去年農莊開始靈芝養殖和深加工,將成為農莊的主要特點和未來的主要收入來源,靈芝養殖剩余物(培養基)可以進行循環利用,處理污水廠污泥。農莊吸收勞動人50余人,另外需要一些季節工。

農莊所在錫北鎮,是以生產摩托車、電動車及其配件的產業集聚區而著名。農莊主人擁有一鄉鎮企業進行摩托車、電動車配件生產,農莊投資資金來源于該企業的盈利。

沿途每隔一段距離就能看見一個“生態農莊”、“綠色蔬果基地”、“農家樂”等等。可以看見當地推行的一村一園、一鄉一景初見成效。

1.2靜思園

靜思園位于蘇州吳江市同里鎮往西3公里處。1993年開始建園,歷十年始成,園中建筑沿襲蘇州古典園林文脈。奇石館陳列著大量靈璧石等奇石。園中建材多收集全國各地在建設、改造中拆除的古建筑材料等,進行異地恢復、保護論文格式。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的傳承和古建筑保護有一定的意義,目前經濟、社會效益良好。園主人擁有鄉鎮企業,從事玻璃鋼生產。造園資金基本來自于該企業的盈利。

2、后集聚時期的農業發展

蘇錫常的經濟發展跟隨經濟體制改革而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改革前期集體經濟、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階段;90年代末集體經濟衰弱和外資經濟騰飛階段;以及2002年后民營經濟崛起階段。而目前形成民營、外資和國有三分天下的經濟格局,因為在全國具有獨樹性,而被專家廣泛稱為“新蘇南模式”(相對于以集體經濟為代表的蘇南模式)。

以晨東農莊和靜思園為代表,體現了蘇南在新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我們稱之為“后集聚式農業”——它是在工業產業集聚發展到盛期后,許多企業主曾經從事于農業,又開始產業轉移,一部分資金又轉回到農業,集群化工業反哺農業,促進農村、農業新發展。而蘇南后集聚式農業就是以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相結合的現代農業。

無錫以晨東農莊為代表的鄉村休閑農業方興未艾,無錫目前上規模的正常經營的已經近百家,市政府更是借機提出一村一園的思路和戰略,雖然每個農莊、農場的特點不同、經營項目不同,發展的策略和思路以及收入來源也不盡相同,但投資者均是利用經營工業企業的盈利,投資于農村、農業,投資的農村、農業不再是簡單的種植業,一般是休閑農業、觀光農業,是更高層次的農業旅游論文,在農業中融入新的要素,體現了農業新的價值和收入來源。也改變了農村的面貌。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不僅增加了休閑旅游景點,增加了農業經濟收入,改變了農村產業結構,也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生態旅游產品的開發是現代農業的一個亮點,也是蘇南后集聚式農業的特色,是順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產物。

但是,在新蘇南模式的發展中,我們要抓住后集聚農業的特征、深刻理解和充分地發展后集聚式農業,才能促進蘇南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所謂工業反哺農業,怎樣反哺?怎樣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我們抓住當今蘇南農村的關鍵問題,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2.1反哺農業,發展現代農業。

后集聚式農業可以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可以按照現代農業的要求,將現有農業資源進行整合、優化、拓展和提升,實行區域化布局、設施化種養、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特色化動作、功能化配置、企業化管理、市場化營銷。既優化了農業資源要素,提高了農業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又拓展農業發展功能,提升了農業產業發展層次,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發揮蘇南的地理氣候優勢,打造蘇南天然糧倉。

2.2發展生態農業產業

后集聚式農業可以促進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后集聚式農業縮小了城鄉差距,在經濟(產業)結構的地理布局上,形成了轄區、縣市、城鎮、鄉村多點網狀的產業集群。將蘇錫常在地域上連綿一片,市區趨于相連,與鄉村界限模糊,城鄉二元化經濟結構被打破,城鄉經濟差距不斷縮小,而蘇錫常早年的城鎮化趨勢已經向城市化邁進旅游論文,鄉鎮變城,大有燎原之勢。

發展生態農業產業,應以拓展農產品的加工鏈和新概念產品為導向,滿足市場需求和開發新需求,創造農業的高附加值。比如:生態米、茶油、有機蔬果、食用菌、原生態家禽、天然礦泉水等。把農產品開發和經營服務項目結合起來延長產業鏈。農民利用農村的生活資料、生產資料,開展餐飲、采摘、休閑、避暑等經營服務,以踏踏水車、打打糍把、推推石磨、去田野、山林轉轉、去景點名勝逛逛等原汁原味的農家生活、自然生態作為賣點提供旅游服務。

后集聚式農業是農民創業和吸納農村勞動力內部就業的良好載體,并可以帶動農產品生產加工,是創業富民、創新強農有效途徑。它除了直接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外,還帶動農產品加工業、商貿流通業、交通運輸業、餐飲賓館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成為農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2.3開發新的農業生態旅游項目

發展農業生態旅游一方面為城市居民提供走進農村、親近自然、體味田園之樂的機會,加深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接觸,了解農藝知識,體現農家生活,享受田園風光;另一方面也給農村帶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再一方面大量城市居民前來觀光旅游,將先進理念、城市文明、市場意識、生活方式融入農村,促進農民思想觀念更新、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市場意識增強,文明程度提高,縮小城鄉差距,形成城鄉互動發展的局面。

蘇南一帶地處中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能夠最早觸及最新市場。因此在旅游產品開發上不能老一套,而要引進新觀念、走在創新前沿。開發新產品,創造新需求。比如蘇錫常有發達的公路交通,高速公路兩旁有豐富的景觀,可以開發汽車宿營地滿足當今汽車時代的新需求。

3、問題和建議

通過實地調查,我們發現,有60%以上的企業主沒有真正了解生態農業和旅游意義。他們不是把環境、時間與經濟優化結合,不了解生態農業與旅游具有長效性,不是短平快項目,而是以辦中國農村企業的觀念,以效益最大化為宗旨。不免存在一定問題旅游論文,主要有:

(1)科學規劃重視不夠。在規劃中沒有或很少考慮以現代農業為主導的整體和結構的規劃,把主導農業、農業二、三產業的結構比例科學合理的設計論文格式。現在有像上世紀發展鄉鎮企業時的一哄而上發展農業生態旅游的趨勢,再次把大量的耕地變為其他用地。

(2)配套政策沒跟上。對如何保障主導農業、適度發展二、三產業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不完整。目前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基本上以自行開發為主,缺少整體規劃和科學論證,隨意性較大,存在著一定的無序性和盲目性。有些人打著生態農業開發的旗號,享受著政府的優惠政策,高于50%的企業主,以買地囤地為目的,沒有真正的去搞生態農業,實際在生態農業投資的企業少于30%。

(3)管理亟需規范。在管理上要宏觀和微觀兩頭抓。市場行為、設施建筑、衛生安全、稅收上仍需進一步規范。管理要與國際接軌,遏制欺詐、不誠信等不良競爭行為。

(4)扶持力度不夠。體現在資金、輿論宣傳、政策等方面。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發展建議:

(1)統一規劃、規范發展。確定新型農業的經營范圍和重點項目,編制新型農業的發展規劃,加快制訂并推廣相關標準,規范經營行為;加強整體規劃和論證,加強指導。

(2)創新農業旅游經營機制。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繼續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投資農業旅游產業。

(3)加大對新型農業發展的扶持力度。依托政府、社會等各類有效平臺和資源,不斷為新型農業發展提供各種政策、資金以及各種服務支持。

(4)按照現代農業和休閑農業特性規范用地以及落實具體生態環境指標或規定。

參考文獻:

[1]唐為首,“蘇南模式”的演進及其對創新發展模式的啟示,《經濟叢刊》,2007年04期

[2]曹恒德,王勇等,蘇南地區農村居住發展及其模式探討,《規劃師》2007-2

[3]杜傳忠,鄭麗,任雪,我國農村工業化三種典型模式的分析與啟示,《德州學院報》,2009-2

[4]董正秀;周曉平,蘇南鄉村旅游開發模式研究及有效途徑,中國農學通報,2011年04期

[5]孫冬玲,鄉村旅游與中國新農村建設的互動關系研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7年01期

篇(6)

關鍵詞:農村社會保障,農村養老保障制度,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建國50多年來,中國社會保障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是適應原有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隨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功能卻始終處于邊緣地帶,突出地表現為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在農村實行之后,一些原有的對農村老年人的保障政策被削弱,但新的保障制度卻又未建立,農村老年人不得不面臨著嚴峻的生活風險。由此可見,滯后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無法發揮“社會安全閥”的作用,就會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產生危害。因此,在當前改革開放的縱深發展的趨勢下,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構建合理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迫在眉睫和至關重要。

一、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

1、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面小,保障水平低。

由于我國農村經濟長期處于極低的發展水平上,農民可支配的收入十分有限,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社會保障,也只能是一種低水平的社會保障。。而且現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一般是在一個縣的統籌范圍內進行的,由于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地區差別也很大,再加上農民手頭可支配的錢少,造成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也少,而且繳納的保費很低,無法滿足年老時的生活需求。湖南省邵東縣是一個比較富裕的地區,該縣有人口113萬,其中農民有一百零幾萬,而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民僅為5萬,占農民總數的5%,且大多數農民選擇的都是養老保險中層次最低的一次性繳納200元的投保檔次。如果按照20年投保期計算,每月只能領取幾十元的養老保險金,再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實際上并不能起到養老的作用。

2、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設計有誤,范圍籠統,且阻礙社會發展。

現行《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明文規定,在保險基金的籌集上,“堅持以個人繳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給予政策扶持的原則。”但是由于設有具體規定集體繳納養老保險調劑金的義務,并且對國家的責任也設有具體規定,導致在實際的工作中,“以個人繳納為主”變成了“完全由個人繳納”。如山東省《平陰縣農民社會養老保險暫行辦法》就規定:保險費“集體確無力補助的,由個人全部繳納”。這已經連社區保障的性質都不具備了,而變成了徹頭徹尾的自我保障。而且農民的個人社會養老保險賬戶形式上與個人銀行儲蓄賬戶相同,但實際上不如銀行的儲蓄賬戶,因為養老保險賬戶不可以隨時支取,必須在退休年齡后才能支取。農民要承擔養老保險管理機構的費用開支,以及保險基金被違法擠占、挪用的風險。這樣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設計與減輕農民負擔相違背,導致農民無力接受和農村養老保險并未落到實處。同時,現行《方案》將農村務農、務工,經商等各類人員全部納入保險對象,這就將實際上脫離農業生產的務工、經商人員再次束縛在土地上,阻礙了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并且以前的戶籍制度與二元的社會保障制度導致了城鄉二元社會結構的固定化,也最終導致了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受阻礙,社會結構的轉型速度大大減緩。由此可見,只有對農村社會的保障對象進行科學的劃分,為轉移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建立適合自己的保障體系,割斷他們與土地的聯系,促進農業生產的現代化和社會轉型,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3、國家投入不足,社會保險退化為商業保險,而且基金保值增值難。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堅持“個人交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的原則。這項政策扶持對鄉鎮企業職工參加養老保險具有益處,集體補助部分可由鄉鎮企業稅前支出。而現實中大部分農村務農人口享受不到這一待遇。當前,鄉村兩級負債嚴重,可以利用資金非常有限;盡管集體經濟較雄厚的村組,其養老金積累在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很少,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中的集體補助為輔就成了空話。實際上農民參加養老保險實際上成了純個人儲蓄積累保險,社會保險退化為商業保險。而且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面臨與城鎮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一樣的投資運營問題。當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主要采取存銀行、買定期國債,非常有限的投資渠道導致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困難,極難以度過承諾較高的養老金的支付風險。

二、對策。

1、加速農村經濟發展是增加農村社會保障基金的根本。

經濟的發展水平決定社會保障水平的高和低。因此,加速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業生產的現代化和鄉鎮企業的發展,這是健全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根本。因為經濟發展水平直接決定著社會保障水平的高低,然而我國的經濟又不夠發達,再加上生產力水平的多層次性,這就要求我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經濟,同時要求我們按照現實情況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完善農村社會的養老保障。

2、范圍的劃分合理化。

我國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下,農村人口按照其實際生活和工作情況可以劃分為四類人:第一類是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又生活在農村的農民,全部家庭收入的大部分是其的農業收入,這些人是最為標準的農業人口;第二類在農村和城市之間來回遷移的農村人口,農忙時節回鄉承擔著沉重的家庭負荷,而且農閑時進城從事流動性較強的工作。第三類是生活在小城鎮從事非農生產的農村人口,其非農業收入占全部家庭收入的大部分,鄉鎮企業職工和鄉鎮個體經營者是這部分農村人口的典型代表。第四類是生活和工作在城市,從事非農生產的農村人口。他們的工作相對穩定,而且完全脫離農業生產,生活習慣實際上已經城市化的農村人口。因此,我們不能把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混為一談,并且在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背景下要消除一切不和諧的因素,為新農村的建設奠定基礎。。所以要區分他們的實際情況,選擇加入相對應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筆者認為第一、二類人應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第三類人應選擇加入小城鎮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第四類人應選擇加入城市社會保障制度。

3、建立正式、規范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根據世界各國的發展養老保障的經驗來看,一個社會老齡化高峰到來之前的30-40年是以儲備積累方式建立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最佳時期,時間越短暫越被動。我國農村如果現在不抓緊建立并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那么在不久的將來,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會陷入嚴重的困境。因此,根據中國農村的實際情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建立正式、規范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1)、第一、二類人應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2)第三類人應加入小城鎮的社會保障體系,改變現行《方案》將其納入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中的做法。一方面,這樣做能夠吸引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讓他們把小城鎮作為發展之地,減少向大中城市的盲目流動,而且可以減少農業從業人員,提高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另一方面,小城鎮的社會保障體系還必須與城市的相區別,因為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的參照系的標準高、項目全,然而小城鎮的主體鄉鎮企業的經濟基礎比較薄弱,難以按照這一標準實行。所以要做到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又要不能減損因繳納保險成本增加鄉鎮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采取鄉鎮企業職工個人繳費與鄉鎮企業繳費相結合的基金籌集方式,建立個人帳戶和社會統籌帳戶。只有構建相對獨立的,合理的小城鎮社會保障制度,才能真正體現鄉鎮企業在我國的獨特作用,促進我國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3)、第四類人應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中,現行《方案》將第四類人納入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做法,不僅不能夠減弱農民流向城市的熱度,反而增強了他們的流動盲目性。對于有相對穩定經濟來源的進城農民,他們已在城市居住多年,而且有能力加入城市社會養老保險。但對于進城時間短,且求職不易的農民來說,支出這筆養老保險費用有利于限制他們的盲目進城。因此,將第四類人納入城市社會保障制度,不僅可以拓寬城市保險金的籌集渠道,而且打開了為中國城市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的進城農民踏入城市社會保障的大門,割斷了他們與土地的聯系,這樣有利于農業的規模化和現代化。

4、加大政府重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制的投入。

社會保障原則上要求國家出面組織并承擔一定的義務。在社會保障這項工作中,國家不但是非營利的,而且應該保證此項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不應從群眾所繳納的保險金中提取,否則就難保證社會保險的給付率高于商于保險。在國家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國家補貼的方法,通過調整現行政策的目標,把現在主要用于糧食流通環節的大量低效財政補貼,以對實行產品換保障計劃的農產品進行定額補貼的方式,逐步轉向直接補貼種糧農民,承擔起建立農民養老制度的財政責任,達到加快建立農民養老金保險制度的目的。國家財政提供的支持額度和農民繳納農產品的一定比例對農民進行直接補貼,不僅可以保證財政開支的可控性,而且可以使農民直接感到國家的財政扶持,進而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這樣政府作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的責任主體也可以成功地構建。

5、加快農村社會保障法制建設。

社會養老保險作為整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主體和核心,是以強制性為基本特征的。而社會養老保險的這一強制性又必須通過國家立法才能得到保證。目前,社會養老保險在農村舉步維艱,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社會保險立法的滯后。例如,在許多私營企業和三資企業中,由于一些企業主和民工的知識水平低,造成了企業主以政府有關強制社會養老保險的文件不是法律為由,拒絕給廣大農民購買社會養老保險。由此可見,要建立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加快社會保障的法制建設至關重要,因為只有如此才能使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有法可依,進而為構建社會主義的新農村建設奠定基石。

參考文獻:

1、孟醒。 統籌城鄉社會保障——理論、機別、實踐 [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 210

2、何平。 社會保障概論(第二版)[M] 北京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004 . 273

3、張思鋒、溫海紅、趙文龍。社會保障概論[M] 北京 :科學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2003 .306-307

4、周志凱。論中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構建[J]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04.(5)

5、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第三版)[M]。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442

篇(7)

[關鍵詞]農村金融; 城鄉收入差距; 金融抑制; 非正規金融

[中圖分類號]F83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9339(2012)02-0020-07

一、文獻綜述金融作為現代經濟資源配置的核心,對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隨著農村金融體系的不斷發展,中國城鄉之間收入差距卻呈現不斷擴大的態勢。在這一問題的研究上,很多學者討論了國家整體金融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多數文獻是從中國整體金融發展的宏觀視角出發,認為中國整體金融發展顯著擴大了城鄉收入差距;而從農村自身金融發展出發,對城鄉收入差距進行研究則較少。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如下:

張立軍、湛泳(2006)[1]運用改革開放后與農村金融相關的經濟數據,分析了農村金融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結果顯示:由于農村資金的大量流失,農村金融發展拉大了城鄉收入差距。但該研究中僅采用了農戶儲蓄加上農業貸款之和除以農業產出的比值作為衡量農村金融發展的指標,忽略了農村金融發展具有發展規模和發展效率兩個方面,所以結論中僅提出要擴大農村金融資源的供給,節制農村資金外流,而未提及農村金融資源的利用效率。姚耀軍(2005)[2]從農村金融與城市金融的相對滯后的視角出發,選擇了城市金融發展水平與農村金融發展水平之比的農村金融發展相對滯后指標,對農村金融發展相對滯后與城鄉收入差距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張立軍、湛泳(2006)[3]在金融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作用機制方面進行了研究,提出了金融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作用機制的三大理論假設,并運用1978~2004年的相關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實證結果顯示:金融發展通過門檻效應、地區與城鄉的非均衡性以及降低貧困效率影響城鄉收入差距,與理論假設相符。

然而上述文獻僅僅使用農村金融規模來衡量農村金融發展,忽視了農村金融中介的效率和非正規金融的發展。為了更完整深入地探討農村金融發展的影響,本文將從金融發展的規模、效率以及結構三個方面研究農村金融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

[收稿日期]2011-11-03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研究課題攻關項目“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理論與實踐”(項目編號:11JZD01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付榮(1982- ),女,河南安陽人,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統計系博士生。

二、 農村金融發展目前,學術界對于農村金融發展沒有統一的定義。本文根據農村金融體系的自身特點,對農村金融發展的涵義給予界定:我國農村金融發展是指增加農村金融的相對供給數量、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和對內生于農村經濟的非正規金融機構進行規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在規模上,突出金融相對規模的擴大,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金融機構有能力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在效率上,防止農村金融資金的流失,并在農村自身經濟生產中有效率地對資源重新配置,實現投資收益最大化;在結構上,提高農村正規金融機構的商業性和自主性,同時,規范非正規金融機構,形成合理的內生于農村經濟的金融結構。

1. 農村金融的相對規模

國際上常用金融相關比率(FIR)[4]來衡量一國的金融發展水平,即在某一時點上現存的金融資產總額與國民財富之比,為了方便,常用金融資產總額與一國的GDP之比來計算。衡量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相對規模時,以上述表達式為基礎,結合實際加以變動。在我國農村金融系統中,銀行業具有極強的壟斷地位,它對各農村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因此,以各類農村金融機構的信貸總和作為農村金融資產總額的一個窄的衡量指標,同時選取農村GDP總值來衡量農村經濟生產總值,定義農村金融相關比率RFIR(Rural F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為全部農村存貸款總和與農村GDP之比,即:

RFIR=RC+RDRGDP(1)

其中RFIR為農村金融相關比率,RC為農村存款總和,RD為農村貸款總和,RGDP為農村GDP農村GDP根據各年的《中國農村經濟綠皮書》整理而得。。

2. 農村金融發展的效率指標

農村金融發展的效率主要分為農村金融資源的轉化效率和配置效率兩部分。[5]金融資源的轉化效率衡量農村的大量存款是否有效轉化為農村貸款,是否滿足了農村經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農村金融的配置效率是指農村金融資源即農村貸款是否根據市場利率自由流動,在重新配置中是否達到了帕累托最優。

(1)農村金融資源的轉化效率。在農村的金融市場中,金融資源的供給來源多是農戶在銀行中的儲蓄,通過銀行轉化為貸款流入資金市場。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金融資源轉化為農村貸款(包括農業貸款和鄉鎮企業貸款)投入到農村自身經濟的生產中。因此,對于農村金融效率中的轉化效率,應著重考察農村金融機構對儲蓄的轉化能力,即農村儲蓄轉化為農村貸款的能力。

因此,選取農村存貸款比率(SLR)來衡量農村金融轉化效率:

SLR=RLRS(2)

其中RS和RL分別為農村儲蓄和農村貸款。

(2)農村貸款的配置效率。衡量農村金融機構效率的另一方面是農村貸款在生產中的配置效率,即金融資源在生產過程中的重組是否實現了帕累托最優配置。

我國農村貸款分為農業貸款和鄉鎮企業貸款兩大部分。其中,在政府主導的農村信貸體系下,農業貸款主要是針對農業生產的需要,向國有農業企業、農業生產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的貸款,農業貸款效率較為低下,而且增大了農村金融風險。[6]而鄉鎮企業貸款主要是為農戶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的,用于創建各種企業來支援農業發展。農業貸款的配置效率往往低于鄉鎮企業貸款的效率。

因此,采用鄉鎮企業貸款與農村GDP的比率來衡量農村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亞洲開發銀行(1992)以對私人部門的信貸量與名義GDP之比反映資金配置狀況,King和Levine(1993)提出指標PRIVY等于提供給非金融私人部門的信貸與GDP的比率,兩個指標的上升均表示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ALLOE=RELRGDP(3)

其中,ALLOE為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REL和RGDP分別代表鄉鎮企業貸款和農村GDP。

3.非正規金融的相對規模關于農村正規金融在拙作《金融發展的規模、效率》中已經給予全面的討論,因此,對于衡量農村金融結構的指標,本文選擇非正規金融的規模測算。

與正規金融不同,非正規金融由于缺少政府部門的正式監管以及大量非正規金融機構的隱蔽性,無法對其進行統計,缺乏準確的官方數據。因此,要衡量非正規金融相對經濟發展的規模,必須先對非正規金融貸款總額進行測算。

(1)非正規金融貸款總額。由于缺乏公開準確的農村非正規金融總額的統計數據,所以一般采取抽樣調查研究或者模型估計進行測算。本文利用田光寧等[7]估計出的農村非正規貸款的上下限,求其平均和來代表農村非正規金融渠道貸款額。

IRL=IRL1+IRL22 (4)

IRL1為非正規貸款總額的下限,IRL2為非正規貸款總額的上限 IRL1和IRL2數據來自田光寧、李建軍在《中國農村經濟發展中金融支持結構演變》中的測算結果。,IRL為農村非正規金融貸款總額的測算。

(2)非正規金融相對規模。[8]依照金融發展理論中衡量金融發展規模的指標設計方法,得到一個相對準確地衡量農村非正規金融發展相對規模的指標,即農村的非正規金融相關比率,采用非正規金融貸款總額與農村國民收入的比率。

IRF=IRLRGDP (5)

其中,IRF代表農村非正規金融相對規模,IRL代表農村非正規金融貸款額,RGDP代表農村GDP。

三、 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分析我國農村金融發展規模、效率以及非正規金融相對規模見表1。

表1中國農村金融發展規模、效率及非正規金融相對規模

年份RFIRSLRALLOEIRF年份RFIRSLRALLOEIRF1978年0.27 0.89 0.01 0.26 1994年0.44 0.79 0.79 0.18 1979年0.28 0.79 0.01 0.29 1995年0.35 0.78 0.78 0.20 1980年0.32 0.87 0.01 0.28 1996年0.46 0.79 0.79 0.16 1981年0.34 0.82 0.01 0.32 1997年0.49 0.78 0.78 0.21 1982年0.35 0.77 0.02 0.34 1998年0.54 0.82 0.82 0.20 1983年0.36 0.74 0.03 0.32 1999年0.57 0.82 0.82 0.19 1984年0.42 1.03 0.06 0.30 2000年0.57 0.73 0.13 0.17 1985年0.39 1.02 0.09 0.27 2001年0.60 0.72 0.13 0.16 1986年0.47 1.08 0.12 0.29 2002年0.56 0.71 0.12 0.14 1987年0.50 1.10 0.13 0.27 2003年0.59 0.70 0.12 0.13 1988年0.46 1.14 0.13 0.24 2004年0.57 0.68 0.10 0.13 1989年0.49 1.12 1.12 0.27 2005年0.59 0.63 0.09 0.10 1990年0.52 1.08 1.08 0.31 2006年0.57 0.54 0.06 0.08 1991年0.57 1.00 1.00 0.27 2007年0.55 0.53 0.06 0.07 1992年0.59 1.01 1.01 0.21 2008年0.57 0.48 0.06 0.08 1993年0.52 1.04 1.04 0.17 數據來源:根據歷年農村金融相關數據整理而得。

農村金融的相對規模在改革開放后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仍然處于起步階段。農村的金融相關率體現了我國農村經濟的貨幣化水平。該比率從1979年的28%提高到2008年的57%,其中農村FIR在2001年達到最高點為60%,進一步表明經濟貨幣化程度在農村是逐漸加深的。

農村金融資源轉化效率逐漸降低,存貸款比率縮小,說明銀行將存款轉化為貸款的能力減弱,農村儲蓄與農村貸款之間的缺口不斷加大。農村資源的轉化效率在1984~1993年普遍較高,甚至有些年份大于1;但是在1993年后轉化效率逐漸降低,到2008年底降至0.48。農村貸款與農村存款的差距越來越大,大量的農村金融資源流失。

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指標ALLOE區分了農村貸款總量中投向鄉鎮企業的部分和單一投向農業的部分,指標值越大代表投向鄉鎮企業的貸款比重越大,農村貸款配置效率越高。我國農村金融貸款配置效率經歷了先上升,再平穩波動,而后下降的變化過程。從1978~1987年,十年間從最初的0.01增加到了0.13,其原因是農村的鄉鎮企業多是經營資本密集型的產業,農村貸款使得鄉鎮企業得到了迅猛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貸款的配置效率較高。從1988~2003年配置效率一直在0.15~0.12之間平穩波動,但2003年以后開始下降,2008年下滑至0.06。在這個階段農業貸款大大超過了鄉鎮企業貸款,2003年農業貸款為8 411.35億元,2008年底升為17 628.82億元,增長了110%,而鄉鎮企業貸款數額基本保持不變。農業生產的弱質性和鄉鎮企業的發展速度明顯放緩造成了農村貸款配置效率下降。

非正規金融相對規模在長期內呈下降的趨勢。從1978~1991年,由于農村金融資金流失,用于農村經濟發展的正規金融資源的供給短缺,使得一大批非正規金融借貸發生。IFIR在0.30左右輕微波動,說明非正規金融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從1992~2000年,政府出臺取締非正規金融的政策,但由于農村非正規金融對地方經濟有著有利幫助,使得地方政府與非正規金融“合謀”,出現了非正規金融屢禁不止的狀況。因此IFIR在0.21到0.17之間呈波動下降趨勢,但是下降趨勢并不明顯。從2001~2008年,受信息、交易成本等因素的制約,導致農村非正規金融在規模和范圍上的劣勢。[9]同時正規金融機構在服務農村經濟方面不斷完善,農信社采用浮動的存貸款利率,上調了農村貸款利率,減少了金融資源供給方面的抑制性;而且小額農戶貸款的大量發行,使得農民更容易在正規金融機構取得符合自身經濟發展需求的小額貸款。IFIR從0.16快速下降到0.08,下降的幅度達到50%。

總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農村金融規模相對較小,農村金融需求受到抑制;[9]農村金融資源的轉化效率低下,農村金融資源嚴重流失;用于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的鄉鎮企業貸款短缺,農業貸款尚未形成規模經濟,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內生于農村經濟的非正規金融發展遭遇“瓶頸”,相對規模逐漸縮小。

四、 農村金融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實證分析我們運用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村金融以及城鄉收入差距的數據建立半對數模型如下:

lnCJ=c+α1FIR+α2SLR+α3ALLOE+α4RIF+ε(6)

其中,CJ為城鄉收入比率;FIR為農村金融發展規模;SLR為農村金融機構的資源轉化效率;ALLOE為農村貸款的配置效率;RIF為非正規金融規模;ε為估計誤差。

1. 變量平穩性檢驗。

為避免出現偽回歸問題,使用ADF檢驗對變量的時間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

城鄉收入差距、農村金融相關率、農村金融資源轉化效率、農村貸款配置效率、非正規金融規模均是非平穩序列,而且這些變量經過一階差分后均平穩,故這些變量是一階單整的。所以可以對這些變量進行下面的協整檢驗(見表2)。[10]

表2變量的平穩性檢驗

變量檢驗類型ADF臨界值(1%)臨界值(5%)平穩性Problncj(c,t,0)-2.8995-4.2967-3.5683不平穩0.1767D(lncj)(0,0,2)-2.5741-2.6534-1.9538平穩0.0121RFIR(c,t,1)-2.7664-4.3098-3.5742不平穩0.2199D(RFIR)(0,0,1)-3.4193-2.6501-1.9533平穩0.0013SLR(c,t,1)-0.6777-4.3098-3.5742不平穩0.9655D(SLR)(0,0,1)-2.9184-2.6501-1.9533平穩0.0051ALLOE(c,t,1)0.7129-4.3098-3.5742不平穩0.9625D(ALLOE)(0,0,0)-7.9491-2.6471-1.9529平穩0.0000RIF(c,t,0)-3.5313-4.2967-3.5683不平穩0.0540D(RIF)(0,0,0)-4.8474-2.6471-1.9529平穩0.0000資料來源:作者利用計量軟件計算得出。

2. 協整檢驗。

本文采用Johanson協整檢驗來分析城鄉收入差距與農村金融發展水平、效率以及非正規金融規模的長期關系。

首先,構建包含城鄉實際收入比率對數、農村金融相關率、農村金融資源轉化效率、農村貸款配置效率、非正規金融規模五個變量的VAR模型,用AIC、SC信息準則和LR等統計量作為VAR模型的最優滯后期數的檢驗標準。檢驗結果見表3,最優滯后期數為1。

表3最優滯后期數的選擇

LaglnLLRFPEAICSCHQ0 185.8747 NA 2.63e-12-12.47412-12.23838-12.400291 299.9373 180.9268* 5.83e-15*-18.61636-17.20192*-18.17338*2 326.019632.37811 6.41e-15 -18.69101*-16.09786-17.87887資料來源:作者利用計量軟件計算得出。

其次,采用Johanson協整檢驗來分析城鄉收入差距與農村金融發展規模、效率、非正規金融規模的長期關系。結合ADF單位根檢驗的結果,采用包含常數項、不包含趨勢項的協整檢驗形式,同樣選取滯后期數為1。

表4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跡統計量)

協整關系個數特征值跡統計量5%臨界值置信概率None* 0.742973 87.92802 69.81889 0.0009At most 1* 0.561219 48.52942 47.85613 0.0431At most 2 0.481348 24.64051 29.79707 0.1747資料來源:作者利用計量軟件計算得出。

協整檢驗結果由表4可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五個變量之間至少存在一個協整關系,即表明農村金融相關率RFIR、農村金融資源轉化率SLR、農村貸款配置效率ALLOE、農村非正規金融規模RIF與城鄉收入差距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關系。

3. 誤差修正模型的建立。

構建如下VEC模型:

lncjt=αlncjt-1+βrfirt-1+γslrt-1+ηalloet-1+λrift-1+ecmt-1+C

rfirt=αlncjt-1+βrfirt-1+γslrt-1+ηalloet-1+λrift-1+ecmt-1+C

slrt=αlncjt-1+βrfirt-1+γslrt-1+ηalloet-1+λrift-1+ecmt-1+C

alloet=αlncjt-1+βrfirt-1+γslrt-1+ηalloet-1+λrift-1+ecmt-1+C

rift=αlncjt-1+βrfirt-1+γslrt-1+ηalloet-1+λrift-1+ecmt-1+C(7)

其中ecm為誤差修正項。如果變量之間存在的長期協整關系為如下形式:

lncjt=θ1rfir+θ2slr+θ3alloe+θ4rif+C(8)

則誤差修正項為:ecmt=lncjt-θ1rfir-θ2slr-θ3alloe-θ4rif-C(9)

長期均衡關系為:lncj=84.75rfir-18.92slr-85.39alloe-38.93rif-0.24(10)

沒有差分的協整模型表現出城鄉實際收入比率對數、農村存貸款比率、農村貸款配置效率、農村非正規金融規模等變量之間存在著長期均衡關系。代表農村金融發展規模的金融相關率對城鄉收入差距具有正的影響,即城鄉收入差距隨著農村金融發展規模的擴大而增加;而農村金融發展效率(包括金融資源轉化效率SLR和貸款配置效率ALLOE)和農村非正規金融規模RIF均對城鄉收入差距具有負的影響,隨著農村金融發展效率的提高和非規模金融規模的擴大,城鄉收入差距將會縮小。而且這四個有關農村金融發展的變量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具有統計顯著性。

在差分后的方程中誤差項ecm系數反映了短期波動對長期均衡的影響。在城鄉收入差距方程中,誤差修正項的系數為負數,而且顯著。這說明當城鄉收入差距偏離其長期均衡狀態時,誤差修正項對其有負向的調整作用,符合反向修正機制,即當短期波動偏離長期均衡時,誤差修正模型以-0.006985的速度將非均衡狀態拉回到均衡狀態。

4. 格蘭杰因果分析。

Granger(1988)指出,如果一對時間序列是協整的,那么至少存在一個方向上的Granger因果關系。中國城鄉收入差距與農村金融發展規模、效率、非正規金融規模是存在協整關系的,因此需要進一步討論的是城鄉收入差距與農村金融發展規模、效率、非正規金融規模是否具有短期的因果關系。

表5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考察變量零假設F統計量置信概率RFIRRFIR不是LNCJ的Grange原因26.47232E-05LNCJ不是RFIR的Grange原因1.168540.2893SLRSLR不是LNCJ的Grange原因0.473120.4974LNCJ不是SLR的Grange原因9.954960.0039ALLOEALLOE不是LNCJ的Grange原因18.18280.0002LNCJ不是ALLOE的Grange原因7.578590.0104RIFRIF不是LNCJ的Grange原因15.19770.0006LNCJ不是RIF的Grange原因0.298960.5890資料來源:作者利用計量軟件計算得出。

格蘭杰檢驗結果說明:至少在95%的置信水平下,農村金融發展規模RFIR、農村金融發展效率中的貸款配置效率ALLOE以及非正規金融規模RIF的變動都會影響城鄉收入差距;反過來,城鄉收入差距的變動會影響農村金融發展效率中的資源轉化效率SLR。

5. 脈沖響應分析。

利用VEC模型分析城鄉收入差距LNCJ對于一個標準新生信息的脈沖響應。圖1為基于VEC模型的脈沖響應函數曲線,橫軸代表追蹤期數,縱軸代表響應程度,描述了城鄉收入差距LNCJ對其自身、RFIR、SLR、ALLOE及RIF的一個標準差沖擊在各期的“響應”。

圖1城鄉收入差距脈沖響應城鄉收入差距LNCJ對于自身信息的一個標準差擾動的影響為正,在第1期影響最大,約為0.045,隨后逐漸下降。

LNCJ對于農村金融發展規模RFIR信息的一個標準差擾動的影響也為正,意味著農村金融發展規模的擴大將拉大城鄉收入差距,其影響在第1期為0,第6期達到最大,此后基本不變。這表明農村金融發展規模對城鄉收入差距的滯后效應在第6期得到完全的展現并長期保持。

LNCJ對于農村金融資源的轉化效率SLR信息的一個標準差擾動的影響第5期以前是負的,而從第6期開始影響變為正的。這表明在前5期擴大農村儲蓄轉化為農村貸款的能力有助于減少城鄉收入差距。

農村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ALLOE的一個標準差擾動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在前8期是正的,到第9期逐漸變為負的,說明農村金融機構加大對鄉鎮企業貸款的比重、增強資金的配置效率,是可以減少城鄉收入差距的,但是有著較嚴重的滯后性。

LNCJ對于非正規金融規模RIF信息的一個標準差擾動的影響是負的。在第1期為0,而后負的影響逐漸變大,到第3期達到最大,為-0.0074,隨后保持不變。說明合理地規范和發展非正規金融的規模,將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而且這種負效應將持續保持。

五、 結論性評價農村金融發展規模與城鄉收入差距正相關,這符合金融發展理論的主流觀點。農村金融發展規模是城鄉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貢獻度高達49.53%。其隱含的政策結論是:農村金融相對規模的擴大放大了金融城鄉非均衡效應,拉大了城鄉收入差距。所以不能單純地增加金融機構在農村的網點,只有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改善農村資金外流的狀況,才能擴大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農村金融資源的轉化效率SLR與城鄉收入差距是負相關的,SLR的一個標準差的擾動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在前5期均是負的。這表明通過加強農村儲蓄轉化為農村貸款的能力來提升農村金融發展效率,減少農村金融供給的抑制性,可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農村金融貸款的配置效率ALLOE與城鄉收入差距是負相關的,并且農村貸款配置效率是城鄉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但是這種負相關性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表明農村金融資源配置向鄉鎮企業、農村第二、三產業的傾斜對農村經濟增長和縮小城鄉差距有積極的影響,所以應強調鄉鎮企業融資問題的重要性。

農村非正規金融規模RIF與城鄉收入差距是負相關的,是城鄉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而且通過脈沖響應分析可知,非正規金融對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積極影響是長期有效的。這表明內生于農村經濟的非正規金融機構是適合農村經濟發展的,規范和擴大非正規金融,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增長,提高了農村居民的相對收入,進而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

[參考文獻][1]張立軍,湛泳.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J]財經科學,2006,(4):53-60

[2]姚耀軍. 轉型中的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研究[D]. 浙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3]張立軍,湛泳. 金融發展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三大效應分析及其檢驗[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6,(12):73-81.

[4]戈德史密斯.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4

[5]張薄洋,牛凱龍. 金融發展指標的演進邏輯及對中國的啟示[J]. 南開經濟研究,2005,(1):79-85.

[6]溫濤,王煜宇. 農業貸款、財政支農投入對農民收入增長有效性研究[J]. 財經問題研究,2005,(2):78-83.

[7]田光寧,李建軍. 中國農村經濟發展中金融支持結構演變[J]中國集體經濟,2010,(3):7-8

[8]郭沛. 中國農村非正規金融規模估算[J]. 中國農村觀察. 2004,(2):21-25.

[9]劉民權,等.信貸市場中的非正規金融[J].世界經濟,2003,(7)

[10]易丹輝.數據分析與Eviews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Impact of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Fu Rong

(Economics College,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110036,China)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片无码免费无码播放|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电影| 欧美亚洲日本国产综合在线美利坚| 性aa无码天堂|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直播| 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国产美女裸体丝袜喷水视频|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av无码国产永久播放蜜芽| 性欧美video高清| 同性男男黄g片免费网站| 18岁污榴莲丝瓜草莓秋2023| 国产办公室沙发系列高清| 青春草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少妇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一本二本|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观看|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 公和我做好爽添厨房中文字幕| 未满小14洗澡无码视频网站|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99| 777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自慰| 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一本一道| 亚洲风情亚aⅴ在线发布|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字幂|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西西人体44rt大胆高清张悠雨|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中国精品18videosex性中国| 香蕉视频官网| 天天综合网网欲色| 老妇高潮潮喷到猛进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