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0 18:02: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函授畜牧獸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校是一所集職教、成教、普教于一體的綜合性中等職業學校。學校占地65畝,建筑面積20830平方米,現有教職工210人,其中專任教師187人,具有中高級職稱教師79人。擁有全日制教學班40個,學生1710人。有計算機教室4個,多媒體教室2個,64座語音室一個,地面衛星接收系統兩套,開通了互聯網,并在此基礎上積極籌劃運作洛南縣職教中心網站。有電子電器實驗室、醫學解剖室、服裝工藝室、音樂室、美術室、物理實驗室、生化實驗室各一個,汽修數控實驗車間各一個。創辦有醫療門診部、校服廠、建筑隊、裝璜部、苗圃場、酒樓、畜牧獸醫服務中心、電器修理部、計算機信息服務部、就業安置服務中心等生產實體。學校現開設有社區醫學、計算機及應用、數控車床、電子電器應用及維修、畜牧獸醫、工藝美術裝璜、電汽焊工、高職預科等職教專業。正在籌辦家政服務、機械加工、慶安制冷、市場營銷等熱門專業。附設電大開放教育、鄉醫函授、陜西師大及商洛師專等成人教育工作站。還承擔著洛南縣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技術培訓,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和農民技術培訓任務。我校于20__年初制定了《洛南縣職教中心創省級文明校園三年規劃》。圍繞這個規劃,學校成立了創建文明單位工作領導小組,分步驟夯實創建任務,主要做法和事跡如下:
德育為首固根本
學校一直高度重視德育工作,先后組建了一支老、中、青相結合,工作負責、經驗豐富、充滿戰斗力的德育工作隊伍,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師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和方法,按照《職教中心德育系列化方案》要求,強化德育工作,加強德育基地建設,扎實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及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努力營造健康文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氛圍,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創優爭先,構建和諧校園,全面完成德育目標,推動校園文明創建工作。
三年來,教職工思想政治學習堅持正常,周五晚例會集中學習,周三教職工自行學習。每人每期至少要記學習筆記1萬字,寫心得體會3篇,每位黨員教職工要至少聯系幫扶兩名后進生,并加以轉化使之進步。為達到對全體教職工思想教育,學校通過豐富活動的開展,使教育更具體。先后組織了筆記心得體會展覽、師德師風演講會、教職工籃球友誼賽、三八婦女節聯誼會、“文明杯”象棋比賽等。通過活動先后推評上報縣師德師風個人3名,縣政府、教育局表彰優秀黨員20人次,學校先后表彰先進教育工作者、模范班主任、模范教師、產業先進個人120人次。
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學校采取以育人為本,實施“教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措施,將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黨政工團婦齊抓共管,“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形成了全方位良好的育人環境,成績顯著。先后與我縣博物院、光榮院、郝世英烈士墓、公安局等單位、基地建立了長期工作聯系,每逢重大節日、紀念日,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為適應新時期青少年德育工作開展需要,學校成立“職教中心心理健康咨詢”,消除學生心理障礙;堅持每學年對新生進行“綠色上網健康教育”輔導講座;積極與團市委、縣關工委、團縣委取得聯系,通過寓教于樂的多種形式的文體活動,達到教育廣大青年學生的目的。近一年來,學校在全縣“紀念勝利60周年”晚會上,大合唱“組歌”獲得一等獎;成功舉辦洛南縣“青春獻祖國”主題團日活動;同時成功舉辦了“青春紅絲帶”文藝演出。累計三年來,表彰優秀團干60名,優秀團員220人。
硬件建設上臺階
如今經濟迅速發展,社會物質文明建設日新月異,職業教育怎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學校領導班子深刻認識到迎接西部大開發,洛南要建設成 經濟強縣,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按照同志提出的“培養數以千萬計的專業人才和數以億的高素質勞動者的任務”,學校采用擠一點、集一點、借一點、欠一點的辦法,多渠道籌助資金近千萬元。在原有設施基礎上,本部新征城關鎮鐵鋁合金廠8畝,學校對面縣木材公司3畝,新修教工宿辦樓2922平方米,培訓樓1200平方米,加層改造學生宿舍樓1480平方米,新建計算機室2個,物理、化學實驗室各1個,建造操場2400平方米,學區新建教工宿辦樓1922平方米,學生公寓樓1200平方米,硬化道路1800平方米,數控汽修車間288平方米,正在建設中實驗實訓樓600平方米,使我校的硬件建設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為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學校加大綠化、美化及校園文化建設,學區校園安置燈箱、標語牌20個,栽種綠帶180米,本部新添名人畫像、名人名言493副,無線話筒、壁式室外音箱等,收到了花草樹木育人,墻壁標語說話的育人效應。
素質教學育人才
自20__年12月份以來,學校始終堅持以“質量立校求生存,開拓創新求發展”的辦學宗旨,以“招的來、留的住、學的好、出的去”為辦學目標,走活“招生、學習、就業”三步棋。嚴格教學管理體系,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為此,學校首先采取“調整、外聘、培訓”等手段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其次,狠抓教師基本功訓練。以駕駛教材、組織教學、語言表達、板書板畫、操作演示、教育科研等技能為主,加強教師業務能力訓練和提高。組織聽課、評課,定期開展評教賽教活動,有20名教師被評為校級教學能手,12名教師評為縣級教學能手,5名教師評為市級教學能手。第三鼓勵扶助教師參加進修學習,提高學歷層次。20__年至今已有30名教師獲本科學歷,正在我校研究生研修班學習的15人,參加各類本科函授的10人。具有本科學歷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95。
為了規范管理,學校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分管理類、教學類、德育類等八類156種,有力地調動了教職工工作的積極性。
學校非常重視班子隊伍建設。要求班子成員首先要嚴以律已,率先垂范,要求同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給同志起好表率。校長吳安民被評為商洛市“十強校長”、商洛市先進教育工作者,工會主席張興敏多次被縣委評為模范黨員,生產實習處主任樊三民評為省勤工儉學先進個人。其次,要求班子成員改進領導作風,堅持代課聽課,下班下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領導班子成員人均年聽課不少于40節,檢查教學情況、參加教學活動不少于4次,除校長,總務主任等四名同志未代課外,其余均堅持帶課,深入教學第一線。第三要敢地負責、大膽工作有主見,遇事不推諉,由于領導約法三章,全體職工形成強大的集體凝聚力。真可謂“頭雁奮飛群雁追,歷經磨難永不悔”。
為了培養學生的技能和實踐創新,在課程設置上做了個體的改革。
1、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針對專業課設置,我校深化教學改革,依據《陜西省職業高中教學工作常規管理基本要求》。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備課、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外作業與輔導、課外活動、成績考核、教學機構與教研活動等均結合專業特點和市場需求,合理設置課程。長班專業文化課、專業技能課、實踐課教學按3:3:4開設,短班按2:3:5開設。讓學生在通曉理論的基礎上,掌握專業實踐技能。
2、面向市場設專業
本著“不斷強化骨干專業,積極發展新興專業、努力主攻實用專業”的專業設置策略,把社區醫學、計算機、畜牧獸醫、電子裝配作為骨干,加大資金投入;把家政服務,數控車床作為新興志業,在設備上向高精尖發展;把林果、縫紉、裝璜,作為實用專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3、加強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
在加強校內產業建設,走“校企結合,產教結合、產業養教學、教學促產業”的實踐之路,在創辦校服廠、門診部、建筑隊、苗圃場、酒樓、畜牧獸醫服務中心等產業的同時,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與縣醫院、中醫醫院、永豐無公害畜牧小區、天士力丹參藥園、周村大鵬蔬菜、石門上倉良種核桃園等聯系,建立校外實習基地8個。
通過對學生教育,文化素質、專業技能、實踐應用能力定期過關考核、綜合考評,學生專業技能合格率達到98以上。
特色辦學向未來
積極實施科教興農工程,讓農民依靠科技知識致富,以此吸引生源。
1、職教---學生---專業戶
學校在專業技術培訓中,除在校內外實習外,還要求學生利用節假日,課余時間將學生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家庭經營中,邊學習邊掙錢,醫士、計算機、家電維修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時,教師就指導家長給學生購買所需器材,為學生畢業開部開店成為專業戶創造條件。
2、職教---鄉鎮---村組
職教為農服務輻射到全縣各個角落,在全縣25個鄉鎮建立農技校,383個村建立服務網絡,定期聘請農技專家,向農民傳播實用技術。由鄉鎮農技校縣體反饋農民在種殖、養殖方面的難事,學校派有技術專長的教師及時解決。我校有技術專長的教師足跡遍布25個鄉鎮,383個村。
3、職教---農戶---產業
學校在農業知識推廣中,根據市場信息,開展食用菌技術、養雞、養牛、藥材栽培各類短期培訓60多期,受訓人員累計4000多人,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鋪路搭橋,初步形成一個鄉鎮一個主導產業,一個村一個品牌。
4、上掛---橫聯---下輻射
學校與陜西師大,陜西教育學院、商洛師專等院掛靠,搞成人學歷提高。與縣教育局、勞人局、 安監局等單位聯系舉辦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班、下崗職工短訓班、計算機應用技術、安監培訓等;先后培訓2千余人。學校派人深入村組、農戶,宣傳職業學校特點及功能,吸引生源,擴大招生規模。解決了窮縣辦教育投資不足的難題。
就業安置有為有位
由一名校長負責,抽調精兵強將,翻秦嶺,去西安,上北京,下上海,廣泛收集用人信息,廣泛開創就業局道,先后與慶安制冷、創維集團、飛士達、西部絨業、步步高集團、蘇州華碩電腦、上海人保電子、上海造船廠、北京亞環服裝廠簽定用人合用,采用定單培訓的辦法,先后安置我校畢業生1329人,社會青年689人,開創了我校就業安置的良好局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口暢”,帶來了“入口旺”連續三年新招學生突破700人,創下了我校招生的最高紀錄。
艱苦創業有佳績